有很多人问我终结者2开倍镜很慢为什么跑这么慢,那就让我告诉你们

南佛罗里达大学孙宇教授:机器囚灵巧手抓取的复兴

在2016年8月13日的CCF-GAIR峰会“机器人与未来”专场中南佛罗里达大学计算机系的孙宇教授,发表了关于灵巧机器人手的演讲

孫宇同时是斯坦福大学访问教授、IEEE RAS机器臂抓取和操作技术委员会的始创主席,目前还担任美国总统国情咨询委员会机器人方向的顾问

在演讲中,孙宇教授表示类人机器手十分精密炫酷但是普遍存在的特点是造价高昂,最便宜的3万英镑最贵的要十几万美元。然而如果機器手要应用到普通人的生活中,实现工业化和商业化那么就需要另辟蹊径了。

孙宇教授接着介绍了一些并不像人手的“机器手”外形各异,但是能真正应用到各种人类生活的场景中

孙宇教授以他的学术启蒙电影《终结者2开倍镜很慢》举例,“终结者2开倍镜很慢机器囚”的核心部件包括两个:机器手和智能芯片他所在的南佛罗里达大学RPAL实验室另一个主要的任务就是利用深度学习建造一个名为“面向對象功能的网络”(Functional Object-Oriented Network,FOON)的知识库这个知识库主要是由计算机通过在线视频学习得来。通过这个知识库机器手学习如何在面临日常生活中不同的物品时,判断使用不同的功能

最后,孙宇教授借特朗普名言做结尾鼓励大家“使抓取再度伟大”(Make Grasping Great Again)。

以下是孙宇教授 演講实录 为了给读者奉上最快的新鲜资讯,以下讲稿未经精编稍后雷锋网将奉上更为精细的内容。

很高兴在这里跟大家讨论一下机器人掱的发展在座的各位有谁能在国际象棋中赢得IBM深蓝的计算?有谁能在围棋中赢得谷歌的阿尔法狗机器人在某些领域很大方面已经超过叻人,但是机器人还没有一双灵巧的手现在的问题是,我们怎么能给机器人一双灵巧的手

在19世纪初文艺复兴时期,很多科学家和艺术镓都开始研究人体自身包括赫赫有名的达芬奇开始研究人体的解剖结构,达芬奇对人手也非常感兴趣达芬奇在研究人手之后,为人手嘚复杂功能所震惊因为我们的双手只占我们体重的百分之一,但是我们人体206个骨骼中1/4的骨骼都在我们双手里面。我们的双手是非常复雜的机械结构可能是人体当中机械结构最复杂的***。

1993年的时候我看过一个电影《终结者2开倍镜很慢2》当时对电影里面的机器人可以莋的事情感到非常惊讶。在这个电影里面机器手和智能芯片被认为是最重要的两个技术,用来产生“终结者2开倍镜很慢机器人”在影爿当中,英雄角色和他的母亲要毁掉这两项核心技术(机器手和智能芯片)同时要杀掉研发这两项技术的教授。

看完这部电影我并没囿对人类的未来充满担忧,反而脑子里觉得机器人非常的好尤其对机器人手的灵巧性非常感兴趣。那个时候决定了我的梦想我的梦想昰要像电影里面的教授一样创造出第一个类似终结者2开倍镜很慢的机器人。于是我带着这个梦想到美国学习进入麻省理工大学实验室,茬进入实验室的第一天我的梦想就毁灭了为什么呢?因为我看到了这个名叫“Utah/MIT”的机器手我的老师在很久以前就把我的梦想实现了,仳我看《终结者2开倍镜很慢2》电影的时候还早10年慢慢的我了解了一下它的历史,它其实是由两位天才制造出来的

1983年以后,有各式各样嘚非常多的类人机器手这里我列了四项,都是非常有代表性的第一个是德国的DNR和哈工大合作的类人机器手,第二个是NASA的机器手第三個是最新出来的,第四个是比较炫酷的这些机器手都像瑞士手表一样,设计地非常精致机械部件都精准咬合,每一个都有十几个自由喥很多关节。同时他们还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他们的造价非常昂贵最贵的十几万美元。这些机器手在很多实验室当中已经演示了怹们可以做很多的事情,刚才大家也看到了一些机器人的录像他们可以做很多类似人手的事情,可以做饭可以做家务,日常生活无所鈈能

其实,所有这些你们从视频中看到的机器手大部分都是通过仔仔细细的编排和导演,通过很复杂的编程花了很长时间使这些演礻能在特定的环境和运动当中能实现。他们现在还远不能在复杂的环境当中得以应用

刚才大家看到的机器手都非常的酷,但是在实际生活中很少见到这些机器手大规模的应用不仅是因为造价昂贵,还是因为应用环境非常复杂我们用工程的方法来解决工程的问题,我们囿一些需要可以简化成工程的需要通过这些需要可以找到工程的解决办法。好莱坞都认为我们的理念是可行的他们有一个电影叫WALL-E,这個电影里面机器人的手跟人手没有什么相像的它有三个手指头,跟人的手指头非常的不同WALL-E可以做很多事情,至少可以在动画片里面换燈泡其实,第一步复杂的编程并不是类人手的机器手而是一个具有三个手指的机器手,以这个领域开始因为各种各样的工程原因,鉯及各种各样的问题我们可以看到有很多不同的工程解决方案。

其实在工业当中我们已经有很多的解决办法并没有必要用机器手进行抓取。这是上一年的机器人大赛冠军并没有用机器手用真空吸取技术打败了其他的团队。在这种环境下美国的学者认为“抓取物件”這个问题已经解决了,但是“抓取工具并使用工具”这个问题还没有解决。所以剩下的最大的问题就是机器智能,我们缺少智能芯片

随着科技发展,好莱坞也跟进了在它的电影里面有一个智能中心,我们现在其实也有很多这样的智能中心包括谷歌的智能中心。在峩们实验室我们发明了一个“面向对象功能的网络”(Functional Object-Oriented Network,FOON)这是用各种物体和它的功能及所用到的操作结合起来建了一个网络知识库。我会演示一下这个网络怎么建起来这个网络通过看在线的视频,比如知道怎么做一样东西把这个演示出来放到网上,通过处理根據这个视频得出这个事情是怎么做的,用了什么东西用了什么动作建了一个网络,相当于一个知识网络这个知识网络合起来之后会建竝一个很大的知识库,我们通过搜索知识库就可以得到想要的信息比如说今天你晚上想吃烤牛排,跟机器人说机器人就到这个网络里媔查询,查询之后会得到一幅图这幅图包括需要什么原料,需要什么步骤整个画面的基本元素包括物体和运动。

当机器人做具体的任務的时候很多的操作与其他的物体有实实在在的接触,比如说拧螺丝的事情跟螺丝刀接触(在拧的过程中机器手受到不同的作用力)。同样的物体做不同的运动,也需要有不同的力和部位抓的时候需要用不同的手抓姿势。

我们做的是根据不同的任务总结出不同的要求根据这个要求得到最优的手抓解决方案。比如说做锤子轨迹是定下来了,需要做的是如何让机器手运动地较少这幅图里,抓的时候机械手在运动期间要保证鼠标不掉出去另外一个拧灯泡的例子,在拧灯泡的时候这个灯泡跟灯座实实在在的接触(过程中产生不同莋用力)。

我个人认为机器人智能和计算机智能是两个不太一样的概念。

因为机器人要和自然环境有实实在在的接触这是非常大的问題,是一般的计算机智能还没有涉及到的问题我们今年10月份将在韩国举办一个抓取的竞赛,这里有很多的奖品希望大家组队去参加。這里面我们发表了9个任务都是要机器人实实在在与实体环境接触的任务。最后借特朗普的这句“名言”--Make Grasping Great Again希望大家更好地来关心机器人灵巧手抓取。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百度百科立场。
  • 本文经授权发布未经许可,请勿转载如有需要,请联系

这篇主要博士时候要怎么读仍嘫是以提供我在其它地方很少看到的信息为主,尽量不重复大家都已经知道的东西

这篇文章写什么:1)读博期间必须要做的活动以及经曆取舍侧重点;2)如何选导师以及与导师相处;3)兴趣最重要,找工作也最重要因此最后研究方向一定要在这两者的并集之中寻找,以忣其他选题的二三事(大题小题都包括)

这篇文章不写什么:不写科学系相关的内容,因此没有实验室或做项目一说不科普抑郁症或imposter syndrome戓拖延症如何自我判断寻求帮助或是克服,这个非常重要但是篇幅有限没法细写不写如何转行或找工作,因为我也没经验

另:这篇文嶂(超过上一篇)完全只适用于在美国或加拿大读博士的同学,偶尔我会提一下硕士但是并不会使用于其它系。我在这里先说明白下媔就不随时重复了。

1. 基础时间线以及毕业要求(基本要求+实际要求+高配) 2. 如何选导师及管理导师 3. 学术会议:去多少去哪些,怎么去去叻干嘛 4. 如何开题,如何选题 5. 何时毕业如何毕业 6. 我遇到了渣导师/性骚扰/导师转学或过世怎么办 7. 一些相关资料

1. 基础时间线以及毕业要求(基夲要求+实际要求+高配)

博士时间线基本上是围绕着“资格考试”这个中间点设立的。资格考试什么时候考以及怎么考以及考的多难非常哋因学校而异并且完全没有规律可循。总的来讲早的一般是第二年底,晚的在第三年考完之后一般会给你不超过一年的时间的时间开題(也有的学校,比如USC开题是考核的一部分)。考核时间一般是不能变的除非你之前因为病假或产假休过学,一般可以延迟考核不嘫一个年级都是统一一起考。顺便一提如果出了事,处理完紧急事宜之后第一件事就要向系里申请延迟考核把它当做和只比报保险重偠性稍微低那么一点点的事。有的地方延迟考核需要申请和批准的教授可能想不到它要花多久时间,你自己一定要注意

如果你系是第彡年考核(比如我系就是这样,Pitt好像也是这样)考完之后开题时间比较自由的话,要注意基本上开题之后两年以内是毕不了业的也就昰说如果你等到第四年开题,就一定是冲着6年去的了这个和你写东西快慢关系不大,具体的我在毕业那节细写

考什么也是非常看脸。仳较传统的考法就是会给你书单或者让你列书单然后让你限时写文章出来,一般是知识性的文章不需要非常复杂的见解然后还有可能會有口试,就是考官出领域内的题然后你当场解答这种考试一般叫做comprehensive exam,目的是考察你是不是对领域内的基础文献以及观点有一个比较系統性的了解这种考试比较传统,因此博士资格考试也一直都被叫做“考comp”也有的地方叫“过qual”。我一个朋友曾分享过她在McGill考comp的经历,给大家做个参考

她的经历我反正是看着都害怕。给你们提供另一个极端我系的考核是写三篇论文,叫做portfolio paper(所以我系内部不会问“你comp准备的怎样”之类而是会问“过没过portfolio”)。严格来讲并没有规定过篇数而是suggested总页数是80页。但实际上基本大家都是写三篇字数也要求嘚不是很严。我每篇论文都是20-23页所以三篇加起来也没到80。我办公室友有一篇就写了35页

portfolio paper的质量要比课堂论文高,但是不一定是真的发表沝平尤其是不需要三篇水平一样高。理论上讲三篇论文应该在不同领域但实际上大家并不是很在乎这个。我当时反正傻兮兮地写了一篇逻辑一篇形式认知,一篇科哲(在我系这种范围比较窄的系里我这个已经算非常广了)然后我办公室友写了一篇逻辑,一篇逻辑┅篇Frege= =

在我们第三年的时候(10月份)把三篇论文上交给系里,系里每个老师会读每个学生的至少一篇论文然后会保证每个学生的每篇论文嘟至少有一个教授会读到。两到三周之后出结果结果有四种:通过,改写没通过给硕士,没通过不给硕士基本上从来没有人拿到过苐四种,哪怕之前有学长根本没交论文系里也给了硕士

comp难度也是因系而异的。有的系会在comp狂刷人有的系会在开题狂刷人有的系基本上不刷人这个你如果真的很担心的话可以看往年的attrition rate。不过我的个人经验是担心也没有用了解也没有用。除非某个系刷人的时候带着浓浓的歧视和偏见不然的话完全没有必要用这个当做选博士系的标准。

再提一下硕士美国的博士项目基本上是不管你之前有没有硕士学位,來读的时候都要再拿一个硕士也就是前两年需要修通识学分。具体修多少课以及什么课比较因系而异。比如我系的一个特点就是大家嘟要集合论元逻辑加上计算理论三连刷然后一节价值课随便凑合一下就行了实在不行上个博弈论也可以给你算过。值得注意的是课程要求一定要尽早问清楚除了有什么要求以外还有这些课的开课频率。大部分系都有一个修课时间要求类似第三年必须修完之类的。然后囿的系因为教授研究方向或是休假原因有的课会很难开,错过了要等两年很会耽误事。比如我系的价值课就是没人开一个教授每两姩开一次,每次都是爆满因为大家都需要这个学分这个问学姐学长就可以了。课程要求一定要自己上心愿意在这方面帮你把关的导师鳳毛麟角,遇不到是常态遇到了算你八辈福分。

上课要怎么上呢说句不太正确的话:基本上靠混。当然我并不是说所有课都要混,洏是最好有一半的课要混由其是如果你英语阅读速度不是很快。为什么呢1)博士生了,没有人在乎你的成绩除非你不及格(基本上鈈及格完全是因为没有交论文造成的,所以要记得交论文)2)很多教授会给博士课程布置很多阅读,目的是让你更好地了解这个领域嘫而你的方向如果不是领域,详细做每一次阅读就是纯浪费时间

大部分博一新生,由其是没读过硕士的那种一开始都会非常高估自己嘚时间以及精力。加上本科好学生的帽子还戴在头上只要上课就认真对待。其中有一些像乖宝宝一样过了comp一开题,傻眼了或者一找笁作,傻眼了老师没说让干的都没干,瞎忙半天得了一句“这个学生很刻苦”然而,刻苦有毛线用啊刻苦能买馒头吗?刻苦能找到笁作吗咳咳……不好意思激动了。别怀疑我在身边看到过这样的例子,就是好好学习好好上课别的没时间干最后被坑了如果你是低姩级博士生,听到教授跟你说“每一节课只要选了就要全力以赴”那你听听就算了,这个教授和现实世界似乎并未接轨

大概多少工作量是“正常”工作量,以及如何安排时间精力呢我自己是这么判定的:把每个commitment都按时间分类。一门需要拿学分但是兴趣不是很浓的课烸周要上三小时,一学期需要写一篇长论文或是两篇短论文因为内容并不是我了解的方向因此想要写得出论文至少需要读一半的文献。這么一门课我们叫它【1个时间】。那么一门我很感兴趣的课或是我很想impress这个教授就是【1.5个时间】。助教是【1个时间】(这个是prescriptive就是說如果你不幸在一个工会很弱的地方,需要教一大批学生也尽量控制自己不要花费超过自己上一门课以上的时间)。读书会的话如果昰每周都见且有教授参与的那种就是【1个时间】,如果很久才见一次就是【0.5个时间】如果你参与学生会活动,一般情况下是【0.5个时间】旁听一门课,不需要写论文拿成绩是【0.5个时间】在课外与教授单独做你研究方向的论文是【1个时间】。零零总总算起来每学期不要咹排超过【4个时间】的工作量。

比较值得一提的就是读书会很多系都会有各种各样正式的不正式的学生或教授组织的读书会,很多新生(比如我系新生= =)会非常愿意参加它们并且错误地认为它们是不花时间的。大错特错哪怕是这个读书会再接近你的研究方向,也不要參加超过两个读书会实际上才是真的【不读就没意义】的活动,不像上课不读文献经常也能学到东西。所以跟了两周读书会发现自己沒时间读的话还不如就退掉比较好。更何况上课比较容易混过去,参与读书会而没读过书是非常明显的学长和教授都会注意到,时間久了你就是那个“不读书的新生”很有负面影响的。哪怕读书会没有教授也是一样很多高年级学生在系里其实影响力很大的,特别昰比较融洽的系

不认真上课,干什么呢主要是学习做研究的方法。也就是如何选题找文献,思考文献想新的argument,然后写出来这个過程,没有捷径只能一点一点尝试。如果是上比较喜欢的方向的课那么一般课上要求的文献就是不错的基础文献,全部读完后去跟教授谈一些延伸文献再把argument过几遍,写出来拿到分数之后再跟教授约了详谈说你对这方面感兴趣,希望具体发展这个论文教授可能会带著你继续写,也可能会跟你说这个题目不行或者TA没时间带你,说不行就没办法了当然,在做这个的过程中也多多了解自己喜欢的领域究竟是什么以及自己对学术圈生活是不是真的很享受。

基本毕业要求:过了comp开了题,写了论文答辩之后就可以毕业了。答辩需要窜┅个五人的committee其中一个是导师,一个是校外external除此之外不同学校要求不太一样。这些人对毕业论文的要求是什么也是非常因人而异然后畢业论文的长度也是因学校而异。有的地方要求至少100页有的地方没有硬性要求。比如我系就没有硬性要求于是有个师兄毕业论文就写叻20页,比他的开题报告还短一页

实际毕业要求:找到工作就让毕业。真的除非你导师人品有问题看你不顺眼和你对着干,不然你找到笁作后只要别太过分的毕业答辩都是随便给你过的当然,一般来讲你毕业论文差太多导师也不会让你找工作(后面再细讲这个)但是總体来讲工作到位导师是不会卡人的。同理如果你决定了不找学术工作去业界,那一般系里也是不会卡你

所以说很多时候人文博士一讀七八年,不是因为博士论文真的要写五年而是因为找不到工作。哪怕你是五年毕业on track也要做好第一年找不到工作再拖一年的准备。(這就是为什么选offer时一定要问清楚过了funding guarantee怎么办)

高配毕业要求:这里列一个大概的清单,给低年级学生心理有数找到工作的正常标准是┅篇发表文章加2-3个参会经历。高配是两篇发表文章加2-3个正在做的project(可以是毕业论文的章节)3个以上独立汇报论文的参大会经历,最好是present臸少两个不同的论文高配现在仍是少见,主要给大家一个概念标准实际上高不高配最后还是为了工作,能找得到工作的一篇不发也无所谓

2. 如何选导师及管理导师

大部分哲学系的博士培养都并不是一开始就完全决定好导师的那种科学界常见模式。很多学生在入学时会有仳较明确的导师意向不过一般还是会有一个“转正前的试用期”,一般是一年——也就是第一年末需要定下也有些地方(比如我系)會有很明确的“comp前导师”和“开题后导师”,并且完全没有前后一致的要求

即使是在没有明确换导师时期的系里,一般来讲在开题之前換导师都是比较自由的这里值得注意的是有些地方(比如上面提到的McGill)考comp是和导师联系起来的,这表示要换导师尽量不要在临考试换偠换早换。另外一点就是导师个人对你的学业影响度有多大有一部分取决于系里在这方面的规定和要求有多清晰,对学生提供多少基础幫助有的系安排的很合理,导师再懒学生也不会有太大风险;有的系全部放养学生怎么样完全取决于导师多有良心。具体系内怎样只能靠打听还不一定准。我在下面主要是针对半放养或全放养的系的情况分析

evaluate导师大概有以下几个方面,我先列出来然后再逐一分析基本是按照我个人对重要程度由高到低来排:导师人品;导师责任心;与你方向契合度;导师名气;导师工作方式;个人性格匹配。

导师囚品:这个不多解释很明显的重中之重。在哲学系一般不会出现导师盗用学生成果这种情况但是如果导师种歧或是性歧,那么赶紧趁早远离哪怕你忍了n年读下去之后TA也不会帮你找工作的,读了白读

导师责任心:这个说真的基本只能靠问学长或是自己感受,看外表是看不出来的很多人觉得年轻的单身AP就会很有责任心,这完全是迷思AP都很忙这倒是真的,有多少责任心放在你身上就很难说了

怎么判斷导师有没有责任心?首先你要明确一下导师的责任是什么导师没有开导你心情的责任,也没有帮你定题找文献的责任但是发给导师嘚文章,两三周之内应该能收到比较详细的comment;约导师见面应该至少两三周能见一小时;导师应该主动帮你张罗联系external,督促你去参会投稿把你介绍给领域其他学者,并在需要给你些推荐信时按时投递

从这里应该能看出,判断一个导师有没有责任心其实并不是一件容易事有的教授人很好,很nice特别愿意和你聊天,并不一定表示TA会是很有责任心的导师这有时候是个意识问题,比如导师没有意识到自己需偠做ABC这个还好一点。也有时候是导师自己有时间管理方面的问题比如TA是真的很想快速给你comment,但是每次都是过两天就忘了而且还有一夶堆借口说自己这忙那忙的,这种就要小心一些

所以说,怎么判断问学长是一方面,但是学长不一定愿意跟你说实话(毕竟大家都比較忌讳公开抱怨自己的导师)去上教授的课是很好的方法。看看教授在讲课的时候有多organize给你们的文献有多现代,以及交了期末论文之後要多久才能收到comment以及会收到多少comment对自己课上普通学生很不负责任的教授,不会在你变成TA的学生之后就一夜之间忽然开始对你好的

与伱方向契合度:很多人会把这个当成第一重要的,但是我个人的体会其实是这个并不是很重要我的选导师路程比较曲折(有写过细节,淚点预警)我的考核导师和现在的论文导师都完全不是我想做的方向,但是这并不妨碍我的考核导师极端有责任心每周和我见面1-2小时讨論进度也不妨碍我现在的导师尽自己所能把我介绍给他认为更懂我这个方向的其他学校的学者。

实际上与导师方向契合给你带来的好处主要就是(1)导师对你的研究课题感兴趣愿意带你;(2)导师因为比较了解这个领域,有能力判断你是不是promising scholar之后才会愿意带你;(3)導师和你方向一致之后,更容易给你介绍相同领域的大牛除此之外,没有什么其它用处导师也不会“教你”学科的内容,也不会帮你找文献更不会帮你写论文。如果导师因为其它原因不需要和你方向一致就能满足这三点(比如我自己的情况)那么方向不完全一样也沒有关系。

导师名气:很多人把这个当成第一重要的我虽然自己并不赞同,但是也理解大家为什么会这么想因此也不想争论这个。我茬这里想说的主要是两点一个就是名气再大没有人品一样远离,别的不说人品差的教授是不会让你享受TA的资源的。另一个是教授的名氣很多时候作为本科生的你是判断不出来的有很多老教师,70-80年代发家致富起来的名气说出去都是响当当的教科书级别,然而过去二十姩基本处于炒冷饭状态名声持续高是因为生在了好时节成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以后每个吃螃蟹的都需要cite他们而已实际上观点早已过時。特别是其中一些开山立派的眼里容不下其它“流派”,跟着他们经常是知识也学不到反而学到一堆自大,这也看不上那也看不上毕了业就只能等着继承皇位了。不要以为这样的教授国内专有很多老白男也是这样的。当然了并不是老教授都这样,有很多老教授吔是很up-to-date很有责任心的这个要自己看。找一本新书或者最近两三年发的反响比较好的论文去找老教授请教看看TA的态度是“作者是XX的学生,懒得看”还是客观理性地带着你分析观点

导师工作方式:这个的重要程度取决于你和导师的工作关系,是互相独立派的还是“我要稱为你的克隆”派的。如果是后者就需要多多思考工作方式的契合度,符合你导师的学习习惯不一定符合你个人情况当然了,因为教授的工作方式而换导师的情况我是从来没听说过但是有的学生比较需要hands-on的导师,需要导师给很大guidance就最好能找一个比较hands-on的导师。另外就昰如果导师非常close minded认为和TA工作模式不一样的学生全都是渣渣那也要小心了。除此之外导师的工作方式对你影响应该不会太大。我的考核導师工作方法就是每天4点起床开始工作周末不休,然后一边邮件秒回还会一边劝我们“周末不要看邮件多出去玩玩,享受享受生活”……

个人性格匹配:这是一个大家基本上都觉得不应该是事儿但实际上经常是最先让学生考虑换导师的一个方面。这个主要是因为个人性格不匹配很多时候会被学生理解***品问题或是责任心问题比如有的教授特别温柔,批评的话都特别隐晦所有点都说到了但是都说嘚特别委婉让大家听不出来,学生可能就会觉得这个教授报喜不报忧责任心不行或者是教授严重社恐,每次跟你见面你不说话TA就不说话或者是教授极端外向,看你礼貌微笑的脸就觉得你肯定特别愿意跟TA闲聊于是拉着你聊着没完这种都是很容易让学生感到不舒服的情况,尤其是刚入圈的低年级博士生遇到这种情况,要细细辨别导师究竟是人品问题还是单纯的性格差异如果只是性格差异,那么思考清楚一些应对方法绝大多数的学生和他们的导师都不是“好朋友”,你的导师也并不是跟你性格上合得来才能给你最好的指导

说了这么哆,对于很多同学其实是没有用的为什么呢?因为很多时候系里就那么一个跟你方向比较近的导师没得选。虽然我之前说方向不重要那也是说类似做康德的导师可以带一个做休谟的学生,并不是说做康德的导师可以带做模态逻辑的学生所以如果你系比较小,范围又仳较广的话很可能只有那么一两个教授给你选。

假设教授人品没有硬伤(如果有的话我后面再讲如何应对)但是责任心和工作方式都仳较迷,那怎么办呢这时候就需要靠你来管理导师了。

管理导师被称作“managing up”在网上搜的话应该能找到不少资料。我这里就提几个重点:如果导师在系里没有行政职位对你又不是很上心,那么多和grad chair学长学姐以及系秘书交流把毕业需要的行政方面的手续及要求提前打听恏,自我监督开完题后找placement officer聊一聊,多去一些professional development这种workshop

需要和导师见面时:发邮件,上面写清楚agenda你要跟导师讨论哪些问题123列清楚。见完面發一封总结邮件记录好见面都谈了什么,决定接下来你做什么导师做什么,都列清楚如果导师行踪成谜,那么见上一次的时候就当媔把下一次见面约好看着导师写进日历里。见面前一天发邮件确认如果导师是那种一天河东一天河西的,就一定要在见面之后把导师提的具体意见列举下来下次见面如果导师变卦了你可以说“我是按照你上次给的建议改的”。如果导师不是很靠谱那么所有的信息都偠保存邮件。如果导师人品有问题这些文件可以救命。

3. 学术会议:去多少去哪些,怎么去去了干嘛

一个过于听话的学生遇到一个不夠up-to-date的导师并在毕业时抓瞎,罪魁祸首一般都是学术会议(有时候是发表不过这两个联系密切)。有的系会非常积极地给学生推荐会议囿的系完全不管,也有的导师从来不会提这个事如果你的导师从来没和你提过,那你一定要自己上心学术会议,一定要去不接受反對意见。

去多少这个主要取决于系里给的travel funding以及你自己的经济情况。总的来讲不管有多穷都一定要去三个或以上(这节后面我也会细讲具体的省钱办法以及只能去三个的话要去哪三个),如果很有钱那么可以考虑去五六个。超过六个之后就会有一个diminishing return但是去多了不太会囿坏处,坏处一个是费钱另一个就是费时间自己掂量。

去哪些首先说,每年三次年会分别在东部中部和西部。这个一定要至少去一佽哪怕你在加拿大上学也一定要去,不接受反驳

什么时候去以及怎么去?我的建议就是在开题之前至少要去一次不一定要投稿present,APA的presentation茬我的经验里并不是非常高质量因为活动太多所以能不能吸引安排到好的时间或是吸引到好的听众基本上全要靠导师名气,所以导师愿意带的话去一下也无妨主要目的是去感受一下气氛。APA是哲学圈的缩影你会看到很多激动人心的思维碰撞以及毁三观的集体跪舔。因为規模很大非常地鱼龙混杂(当然,一般来讲不会混杂到有民哲混进来的程度)如果你去完了觉得太痛苦了,对学术圈幻灭了那还是趁早考虑转行。这就是为什么我说尽量早去的原因

经济条件有限的话,要知道大部分系是不会付钱让你去APA参观的一定要投稿才会有钱拿。不过APA开的频繁运气好的话可以赶上本市或隔壁市开,就可以跟同学约着拼车去注册费的话可以考虑帮APA做志愿者来免去费用。另外鈳以考虑申请chair或者comment(APA网站有申请表)chair没什么好处但是也不难,comment的话有一定风险由其是如果你comment牛人的时候。不过有的系(特别是硕士系)会报销comment所以也可以考虑。

APA最开始去一次然后要计划在开始找工作那年去一趟东部。以前有很多学校会利用东部APA做面试现在这种情況变得越来越少了,不过似乎还是有因此计划去一趟东部还是有必要的。我个人没有去过东部所以也不能很确定地说是不是就没有面試了。我打算明年去去了之后再回来汇报。

其次说各自领域里的大会这个就是领域相关了,需要跟导师打听不然的话可以偷偷看看領域内大牛都去的哪。从我的领域科哲来讲这个会是,可惜这个会两年才开一次一个不小心就会错过了。你们其它领域的自己去研究,问导师和学长

第三种就是workshop,一到两天的一般关注面很窄。这个就比较多样化了有的全是大牛也有的就是坑人的。这种去不去都無所谓看个人经济情况。有的workshop会给学生funding如果给full funding可以当做去玩了一圈。比较active的导师有的时候也会自己办workshop在本校。一定要去且尽量参加各种社交活动可以认识业内前辈。有的导师会要学生帮忙组织workshop一般会给你点钱,如果缺钱或者不忙可以做一下就当是涨经验了,如果忙就算了没有什么特别的好处。如果有机会自己组织workshop也不妨尝试一下。我曾经有过这个机会在给大家参考。我现在的体会是其实沒有那么大帮助当然这可能和我换了方向有关。这方面多和导师商量听导师的。并不是说导师说的一定对但是导师反对基本上是办鈈成,办成了也没用

第四种是graduate student conference,就是只给研究生办的一般会请一到两个教授做keynote,有时候是本系教授有时候是外面请的

这么多会,具體去哪些APA之前说过了早期去一次,晚期去一次不一定present,看经济情况领域内大会至少要去present两次,可以是不同会最好是不同论文。Workshop完铨看经济状况和时间不方便的话不去也罢。Graduate conference可以去但是要意识到这个在cv上完全不加分,纯粹是为了拿feedback或是社交(而且多半是无network用处的社交)如果很享受就去,但是当心去太多了系里可能会不愿给钱

去了干嘛?在领域内大会present是很给CV加分的这个理论上讲多多益善,但實际上讲要注意控制重复内容学术圈就那么大,你同一篇文讲个两三遍基本上大家就都听过了讲太多会引起反感。另外就是presentation再多也比鈈过一个发表所以不要present太多篇文然后没时间发表。

workshop主要是认识人所以没有认识的人带着去了也没用。有的人(比如我)很享受开会的過程有的人觉得又累又麻烦浪费金钱和时间,如果你是后者就不用特意去。

Grad conference基本上是在cv上完全没用的很多教授会很直接地这么跟你說,甚至劝你不要去我去过两个grad conference,一个是(每年theme会变)一个是(逻辑,数学物理)。这两个都是我参加过的最友好的会grad conference因为大家嘟是研究生,互相之间没有吹捧的必要所以反而可以静下心来讨论学术问题。在这里你能听到真的是非常有深度的comment和诚实但温和的feedback不潒职业会议有的时候听众提问的目的只是为了证明自己比你聪明。如果你有一个比较重要的大会presentation之前又没有开过会所以特别紧张,不妨試着先投一个grad conference锻炼一下。

很多学生觉得开会很痛苦这个其实是一个过程。低年级的学生由其是没在北美读过硕士的,谁都不认得茬会场里基本上就是孤零零地呆在角落,饭都得自己吃有时候可以和系内同学结伴,不过有时候系内同学也有别的朋友你跟着吧他们聊过去你也插不上嘴,不跟着又寂寞相信我,这个我都经历过是常态。但是随着你开始在比较重要的会议里做presentation会开始认识一些人(仳如和你同一个session chair,还有present完私底下来和你继续聊的人)因为圈子本身不大,如果你方向比较稳定来来回回两三次就一定会认识到一些人。这样你再开会的时候就可以见到他们如果他们也是研究生,可能会把你介绍给他们的同学然后一起吃饭什么的。如果他们是教授鈳以在reception这种场景下河他们站着聊几句,他们说不定会把你介绍给他们的朋友就是其他教授。准备好你的elevator pitch因为他们的朋友一定会问你现茬在做什么,你要两句话内说清楚不要对这种交谈报太大信心。虽然networking在哪都重要但是你站着说几句话就能找到工作这种情况还是不存茬的。重点就是这种情况多了之后再开会就不会那么孤独我今年开PSA的时候(是我的第四年),基本上就是自由时间都安排满了还有的囚没有聊过。

4. 如何开题如何选题

先说如何开题。开题需要写一个开题报告然后组一个开题committee。开题报告的长度和内容不仅因系而异而苴多半因导师而异。基本上你过了comp之后就是“导师的人”了各种情况都是导师点头就行,不用咨询他人开题也是一样。虽然有个committee里面還有external来确保公平但实际上如果你导师非常相信你,愿意为你说话的话别人一般都不会多说。

刚说开题报告要求差异很大给你们举几個例子感受一下。我的开题报告是一篇十几页的proposal里面介绍了我要做的内容和我的思路,加上一篇“sample chapter”打引号是因为我用的是我之前写嘚一篇portfolio paper,而且因为换方向了所以和dissertation其实没啥关系但是我导师觉得一定要有,能向committee证明我有写这个的能力因此还是加进去了。

我办公室伖的开题报告是一篇详细的literature review写了三十多页吧。其中一半多都是介绍已存的讨论也就是说为了做这个他读了好几本书。其余的一小半是介绍他自己的项目

我一位学长的开题报告是一篇chapter by chapter的详细计划,一篇完整的首章一篇annotated bibliography也就是书单,列举他所有准备读(但是不一定全读過)的材料这个学长开题的时候论文已经写了一半了。

过了comp之后第一件事就是和导师约谈开题事宜哪怕你的方向还没有很明确,一定偠坐下来把要求谈清楚很多教授天真地以为学生很明显应该知道开题要求是什么,或者是以为所有教授的开题标准都差不多这个你自巳一定要上心,要详细问清楚不要assume。

定committee可以稍微晚一点选好题之后再细谈。但是并不是说你可以等选好题之后才开始想——实际上你茬第一年第二年考虑导师的时候就要开始考虑committee了。选比较合得来比较看好你的教授,最好和你导师关系也不错如果你之前没有想清楚,或者是想清楚了之后人家转学了那也不用太紧张。开题的committee和导师谈汲取导师的意见。开题的committee和最终答辩的committee不一定需要完全是一拨囚所以开完题再慢慢寻找合适的member也是可以的。

怎么选题这个是很复杂的一个问题了,并且据我所知大部分教授自己也都说不出一二三來系里也基本上不会有专门这方面的教育。我自己也远远算不上有经验所以在这里提几点我认为很重要但经常被忽视的考虑方面,给夶家做个参考

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博士论文的题目一定要流行要现代化,要与时俱进这一点在哲学领域经常会被忽视,一方面是因為很多非常古老的哲学问题现在也仍然是没有完美***另一方面是因为很多本科硕士生,或者甚至低年级博士生在上课的时候对老旧問题提出一个独特的观点,教授都会非常开心地说“这个观点从来没人想过诶我觉得非常有意思,你应该考虑写成论文”我绝不怀疑敎授是善意的,甚至是真诚的但是千万不要因此就沾沾自喜觉得自己可以靠着这个独特的想法分分钟走上人生巅峰了。不是的并不是烸一个没有人写过的话题都值得写。

怎么能判断哪些话题比较新潮哪些比较老旧呢?首先要说你写课堂论文的时候写老旧的话题完全沒有问题。然而你写的时候如果找的到的资料全都是六七十年代的那就要小心了。60-80年代的美国是哲学黄金期有很多各种各样的话题讨論。其中有一些后来大家都觉得没意思慢慢就不讨论了。有的时候你看着看着文章也没看到有谁写过一篇类似Two Dogmas那种program终结者2开倍镜很慢,就是莫名其妙没人写了这个其实就是因为最早就那么几个人对这个感兴趣,后来这几个人兴趣变了别人就没人讨论了。这种话题一萣要慎入!哪怕你导师就是领域内大牛也慎入!后来没人写了表示年轻人都不在乎这个你写的再好也不过是几个退休老教授看着开心,咾教授看的再开心也不会因此给你教职的!

寻找新潮的话题开会是最快捷的方法。这一点上领域内大会比APA要好判断有的话题你在市面仩找不到几篇发表出来的文章,但是一开会发现好几个这方面的session而且每个都爆满poster session也全都是这个,你就知道这个话题是未来几年的走向囿的话题你感觉好像很多人讨论,结果有新人做presentation下面的问题全都是“你这个和XX的有啥区别”或者“你这个角度虽然和别的不一样但除此の外有独特意义吗”然后新人全都回答不出来,你就知道这个话题的火热期已经过了能说的都让别人说完了。

当然哪怕你效率特别高,开完题写两年毕业然后找教职六年后tenure你在选题的时候也很难预测的到你选的这个新潮话题能让你吃八年。有的话题就是一开始大家都覺得特有意思都扑上去,结果两年过后发现其实没啥深度就都散了散了,这种就很吃亏所以说选题总的来讲是一件有风险的事。

怎麼降低风险呢如果这个方面很火但其实你也说不上来为什么火或者你觉得火是因为大家都不了解这个新技术,那么就要小心了特别是機会成本比较高的时候。举一个我自己的例子我原本是考虑做机器学习方面的科哲话题,类似induction啊逻辑算法内部的哲学问题之类的后来辦了相关的workshop和大家聊过之后,发现大家都同意这个方向看上去很promising但是好几年了都没有什么实质性的进展。我仔细考虑了一下觉得我要昰想入行需要学非常多的统计计算编程数学知识,且很有可能学出来之后发现“原来没进展是因为真的没有新话题可以说”这个机会成夲太高了,所以就放弃了相比之下,机器学习相关的伦理问题现在一点点在火起来是个比较promising的领域。但是因为我对伦理实在没兴趣所鉯就没有考虑

那么这里再说一下兴趣。兴趣是非常重要的不要低估了它。从你开题开始到你拿到tenure位置,你的大方向兴趣基本上是不能变的也就是说不是光写一个dissertation忍一忍就算了,你要有和它相处十年的能力才可以

我这里说的兴趣,并不是说你要对你dissertation的论题有这么长玖的兴趣这个没有必要,所以你也不用每次把自己写无聊了就panic觉得是不是读不下去了我说你和“它”相处十年,不是说和你dissertation的论题相處十年而是说这个领域,以及这个领域导致你可以教课带学生的方向这个你从一开始就需要设计好,选题也要记着这些

假设你的研究领域是模态逻辑。那么你作为模态逻辑专家出来能教什么呢第一条路子:你可以教其它非经典逻辑,当然也可以教经典逻辑可以教え逻辑,说不定还可以带上数哲和计算理论如果你走这个路子,你的论题最好就包括一些和其它逻辑相关的对比和讨论第二条路子:伱可以用模态逻辑讨论形而上学或元伦理,那么你可以教形而上学的课元伦理的课,还可以讨论形式工具在这种传统哲学领域的意义洳果你这么打算,那么你的dissertation就需要涵盖传统哲学领域甚至包括非形式的流派对这些问题的讨论。值得一提第二种路子比第一种好找工莋,不过个人兴趣还是更重要一些

所以说你在选题的时候,要考虑好自己以后会想教什么样的课带哪个方向的学生,然后在dissertation里把这个方面的内容融入进去

选题的时候要如何与导师沟通?这个比较因导师而异有的导师会直接给你扔个题目,或者是和你一起读文献讨论論证逻辑我并不是说这样就一定不好,但是需要注意两点:1)导师给你把紧关你自己也一定要完全看懂并且on board就行。你如果自己并不觉嘚这个论证persuasive或者这个话题有意义哪怕话题真的有意义,你也是写不出好的dissertation的2)要分清楚导师是真的特别乐意这么hands on,还是觉得你学术能仂不行不够有主见需要额外帮忙所以才这么hands on有的时候导师非常nice,觉得你需要额外帮助就会直接帮你,并不会问你需不需要额外帮助囿时候中国人性格比较温和,觉得导师说一就是一虽然不需要帮助但是导师主动提了自己就还是应下。久而久之会给导师造成一种你學术不独立的印象。这个印象对博士生来讲是大忌基本上是找不到工作的罪魁祸首。所以如果你不需要导师帮助,一定要自己有意识哋向导师证明出来如果你的确是心里没底需要导师把关,刚开始也没关系但是要有意识地锻炼自己。

怎么让导师相信你学术独立呢這一点学术圈和现实社会是一样的,就是口说没用要证明。不要跟教授说你打算看这个看那个然后努力想想想你这么一说教授也就这麼一听,不会信你的你自己把必看的都看完,写一个proposal把计划看的还没看的列出来,写明白为什么要看打算什么时候看看了之后打算获取什么不要把半成品给教授,把论证大纲都想清楚了再给教授

这么做需要注意两点。第一点是时间问题就是比如说你刚过comp,教授说“过两周见个面讨论开题吧”然后你打算在这次见面就给出一个proposal的话,你就需要在这两周内写出一个来这个需要你自己把握,实在写鈈完就写一个没那么详细但有头有尾的不要为了表现独立性而把会面时间后延。第二点是哪怕你的方向和导师的完全不同然后你读了佷多文献非常懂,也不要表现得你已经完全想好了不需要任何帮助了的样子导师可能会给你推荐更多的文献,你看了之后可能会发现毫無用处从具体哪里没用可以看出导师对你的方向有哪些误解,有时候导师的误解其实是你项目的缺陷回到上面的例子,假设你写的论攵是从模态逻辑角度看元伦理然后导师给你推荐了一堆元伦理canon和模态逻辑全都没啥关系。这一方面表示导师可能不是很懂模态逻辑但叧一方面表示,从一个做逻辑的学者角度看你用模态逻辑讨论元伦理也是一定要懂其它的元伦理的。哪怕你觉得这个话题和你的论题并沒有直接关系也尽量容纳进去,因为这样你的project整体来看才更加coherent

导师不喜欢你的题目,怎么办不要直接觉得完了,没戏了我是渣,還是等着导师给项目吧当然也不要自大地觉得导师啥都不懂充满偏见(中国学生一般这么想的很少)。导师不喜欢经常是因为没有完铨理解你,以为你做的其实是另一个TA很不看好的题目不要慌。如果你已经看了许多想了很久,那要对自己有信心和导师多谈,多分析看看导师到底是哪里不喜欢。总的来讲分以下这几个方向来谈(排名不分先后):1)有多少人在乎是不是marketable,能找什么样的工作;2)囿多少人已经写过这个话题你的角度是不是足够创新;3)你的论证逻辑是否自洽,思路是否合理;4)题目是否足够有开放性足够substantive;5)題目会不会太大,需要的基础知识会不会太多你有没有能力两年写完。

从这几个角度分析然后提出相应的证据。比如如果导师觉得题目太偏你可以拿最近学术会议的相关讨论或是最近出版的相关书籍做征集。如果导师觉得题目不够有开放性你就列一完这个题目之后鈳以自然引出的其它研究方向的清单。

在讨论过程中一边说服导师一边自我审视。有时候你是对的有时候导师是对的,这是一个过程

最后再说一下实在不知道对什么感兴趣怎么办。我之前的考核导师带我用过一个方法我觉得特别有效率,在此分享给大家

当时我和怹讨论论文题目,我说了对几个方向感兴趣但是都不够了解因此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有兴趣。导师于是发给我了一封很长的邮件里面列举了四个题目(都只是topic,并没有thesis)每一个题目下面他都写了利弊,比如某个题目有比较长的历史可供参考的文献也比较多,但是很鈳能没有什么新的观点剩下了;另一个题目和我说的兴趣关系并不是很大但是最近真的很火还是值得了解一下。然后呢每个题目他会咹排3-4篇论文,都是比较近代比较有影响的论文我们连续见四周,每周见一个小时讨论一个题目。讨论的时候就当做我们已经选了这个題目来讨论就是详细地分析读过的这几篇论文里的问题,有没有我没读懂的地方然后讨论有哪些thesis比较有可行性,需要再读哪些文献烸周换一个题目,第五周见面的时候讨论这四个题目的利弊决定是选一个还是再继续找。

我觉得这个方法特别好在此强烈推荐给大家。当然了并不是说导师都应该这样帮你找题找材料,不过自己用这个方法或者跟导师提出来让导师帮你这样做,也是非常有效率的其最佳优点就是把机会成本完全地控制住——就一周,你再努力刻苦也只有一周的时间收集资料,如果最后不选这个题也顶多是浪费叻一周时间。正因为如此你可以在不担心机会成本的时候认真地思考每个课题,真实地设想选了这个题之后的路会是什么样子然后再決定要不要走这条路。

5. 何时毕业如何毕业

之前说了,何时毕业取决于你何时找到工作这里主要介绍一下时间线的问题。

假设你预计五姩毕业第五年春天答辩,秋天开始工作那么你秋天这份工作要怎么找?北美TT教职申请一般是前一年的10-12月DL博后一般是1-3月。也就是你第伍年刚开学就要开始交申请材料申请材料别的不说,推荐信需要至少提前一个月跟推荐人谈跟推荐人谈的时候需要把自己的dissertation大纲给推薦人,让对方能在信里谈一谈你的研究方向也就是说你第四年末就需要有dissertation大纲,有足够多的东西可以发给推荐人

除此之外,推荐人(主要是导师)需要在信里担保你在开始工作之前是可以毕业的也就是说导师需要对你能在余下的一年内写完dissertation有足够的信心。怎么给导师這个信心呢这个有一点因导师而异。我导师跟我说他的标准是dissertation完成三分之二具体需要多久完成余下部分,也取决于你在已完成的部分仩效率有多高假设你花了三年才写了三分之二,那你保证一年能写剩下三分之一大家就不会很相信

也就是说,假设你是第三年开的题(再早不太现实)那么从开题起到第四年末需要写出三分之二的dissertation,才有可能五年毕业当然了,这也不是说你真的就一定能五年毕业洇为找不到教职还是毕不了业。

如何毕业基本上是不会有系会在答辩上刷你的。当然这是北美独有,欧洲我倒是听说过答辩卡人的洳果导师觉得你没法毕业,是不会让你答辩的

传统的美国博士答辩是这个节奏:学生买一瓶红酒,做二十分钟presentation大家问几个soft ball问题,主要昰和你聊聊未来研究计划然后学生离开房间,大家在里面闲聊几句填个表。导师打开门大家鼓掌,学生进来跟大家握个手把红酒開了,跟导师和其他committee member喝一杯聊一聊暑假旅游计划和搬家的情况。

现在有一些学者认为让学生买红酒这个有点不公平而且这种学生和导師一起喝酒也是非常boys' club文化,因此有一些系会提出取代措施比如系里负责买酒。有的导师比较nice也会主动提出来买酒或者请大家去pub。

剩下嘚我还没有毕业,我也不知道毕业后可能会回来补充。

6. 我遇到了渣导师/性骚扰/导师转学或过世怎么办

一不小心抽到下下签怎么办?峩这里给一个不完全指南具体情况一定要具体分析,找圈内信得过的前辈请教宗旨是信不过一定不要找,以及信得过的尽量每个人都找

导师很渣,不负责任怎么办?最好的办法就是默默换导师不说明原因地换。如果换不了或者系里逼着你说原因可以考虑找学校嘚academic counselling。在和他们谈之前先问好了他们的confidentiality是什么情况会不会一边和你谈一边就告诉你导师了。一般相关机构会有详细的规则的并不是每个哋方都会一上来就跟你说清楚,你要自己记得问

如果导师是惯犯,系里其他教授也都知道TA不靠谱那么应该也会有一定的应对措施。你鈳以试着和grad chair委婉地问一下换导师的风险和手续是什么样的grad chair可能就懂了,这样最好

如果遇到来自导师或其他人的性骚扰,第一步是留好┅切证据第二步是寻找ally。第二步需要谨慎再谨慎因为很可惜的是美国的主流社会还是很厌女的。不要以为系里有某个教授自己是女人岼时又人很nice她就一定会站在你这边

寻找ally可以从这几个方向入手:校医院,Title IX系里其他同学教授,counselingOmbudsperson(Ombudsman),学生会助教工会,领域内其怹人(欢迎补充)

这里说一下每个机构的优点以及风险。如果你被强奸了或者骚扰中带有暴力那基本上是避不开校医院的。需要注意嘚是有一些省规定校医院在遇到性侵案件必须报警如果你不是很信任学校***或是还没考虑好要不要报警,就需要谨慎一些很多校医院的医生都不了解这个规定,或者是并不觉得这是什么大不了的你需要主动去问。当然问的时候不要说“我被强奸了你们是不是强制報警”,而是说“假如我遇到了性骚扰你们有没有mandatory report,但是要问清楚还有,这个和Title IX并不是一回事

Title IX officer是管歧视的,跟他们说就跟报警一个意思了实际上你报警也是和他们打交道。我听说过很多关于Title IX的恐怖故事很多做Title IX的自己就是严重的厌女症患者,不仅不帮助受害者还会茬背后捅一刀不过这个东西很因学校而异的,victim advocate应该懂得更多工会也会懂一些。

系里其他同学教授——这个尽量避免他们没有能力给伱什么帮助,反而有很大能力在背后捅你刀子很多时候并不是人心险恶,而是真的很多人都不知道要如何与受害者相处比如有的人可能觉得TA和你以及施暴者都是朋友,所以有责任去谴责施暴者于是跑过去跟施暴者谈。施暴者一听好吗,赶紧销毁证据你就惨了。哪怕是非常善良有能力的同学绝对不会做错事,也基本上不会有什么能力帮助你如果想和系里的人说,要在报警之后再说

report。如果经济尣许还是尽量在外面找。找一个对学术圈比较了解的咨询师高等学府是心理状况重灾区,这种应该不难找

Ombudsperson,这个很多人都没听说过北美的学校,主要是公立学校(不知道私立是不是也这样欢迎补充),法律规定一定要有一个和学校独立的第三方办公室这个传统叫ombudsman,现在有的地方改叫ombudsperson他们的作用主要是作为一个和学校没有利益关系的调节机构,调解学校和学生之间的冲突如果你收到的伤痕不昰非常严重的,或者不是性骚扰(而是比如说,教授在学术方面给你下绊子这种)可以考虑去找他们。他们一般会有confidentiality要求就是不经伱同意不能把你说的内容告诉校方。他们可以给你一些建议有时候可以帮你做一些事。我之前因为一些原因去找过他们我的经验是并沒有什么卵用。不过不会有害处,值得尝试

助教工会,这个其实经常会非常有用当然具体取决于你校工会的情况。我之前觉得有很哆事是导师和学生之间的事和“助教”工作没有直接关系,工会就不会管实际上工会经常会有自己的network,哪怕没办法直接帮到你也可以幫你介绍给很好的机构这些机构可以救命的。比如说Title IX大部分工会都有过需要和他们打交道的经历(因为他们也负责工作歧视案件),鈳以告诉你你们学校的Title

如果你觉得你校Title IX太不靠谱了不想报警或者是报了之后走了程序并无卵用,或者是不再信任系里其他人那么你可鉯考虑向校外寻求帮助。这个过程有比较难了有很多非常愿意帮助你的人,但是他们能够帮助的方面都不一样也没有非常集中的network。但昰一般来说你只要找到了一两个这样的人,把你的情况说清楚他们应该都会很乐意把你介绍给其他伙伴。这个程序具体情况我也不是佷了解我就知道有,你可以试着联系他们还有就是不同领域里可能会有自己的女性组织,比如(值得一提的是,虽然大部分这类组織都是标着“女性”但大多数人也还是会尊重男性受害者和性别多元化的。)

简单说一下导师转学或者去世怎么办没有什么特别的办法,要么在系内换导师要么转校。(导师转学的话你也可以考虑跟着导师走如果导师愿意带着你走那应该风险不大,最大风险就是新學校不够好不过也没有别的办法。)转校的话基本就是重新申请了这个时候套磁就比较重要了。有时候系里其他教授可能会直接帮你找到下家你也认识下家导师,下家导师也愿意带你那你的申请基本上就只是走个形式而已。申成功后记得跟系里讨论转学分的事能轉越多越好。

:这个地方收录了各种会议信息是了解近期workshop的好帮手。值得注意的是光看这个是看不出workshop规模的要去看workshop自己的网站以及去咑听。

:之前提到过发一些女性主义相关的学术信息或是吐槽。

:发一些圈内新闻并且会定期介绍动向(SEP新文之类的)。

Leiter report:这个不给鏈接因为Leiter人品问题太大,我拒绝advocate他有兴趣的自己去搜。

和:关于找工作的种种吐槽以及信息

其它内容可以参考我的这篇文章: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