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熊猫书院,知识付费,何去何从?醉赞共读系统
这是一场起于焦虑的狂欢,有人赚到钱,有人买到自我提升的心理***。
杜拉拉奋斗3年,却没能升职。
如何迅速提升自己,是她每天焦虑的心病。
她的一天从《逻辑思维》开始,边洗漱边听罗胖掰扯,地铁上抽空打卡背单词;上班一通忙,歇下来刷刷知乎,订阅的专栏有更新,又发现几场感兴趣的Live顺手赞助下,有空再看。
午饭时,边吃边玩手机,几十个订阅号的推送消息看也看不完,先收藏有空细读;下班后等外卖,有点无聊,花几块钱偷听分答上的名人60s回答,大V们很有趣很鸡血,就是声音有点难听;晚8点,99元的“60天引爆学习力”付费社群,马上要开课,赶紧进群充电学习,买的PPT高阶课程时间冲突,只能放弃了。
杜拉拉觉得自己度过了自律而充实向上的一天,刷个朋友圈,沉沉睡去。
这是很多白领的典型一天,被信息焦虑和成长焦虑驱赶的一天。
在无数杜拉拉的需求刺激下,知识变成了热门产品,知识付费从2016年一直火到现在。
喜马拉雅、知乎、得到、分答、微博、微信、果壳、36氪、小密圈……各路人马杀入知识付费战场,用专栏订阅、付费课程、内容赞赏、有偿问答、社群等形式实现内容变现。
知识付费看起来美好,知识生产者迅速变现,在有偿激励下持续高品质输出;需求者花一点钱,换来老司机几十年积累的知识或经验。
但别高兴的太早,这就是一门赚钱的生意,在移动互联网的新瓶子里装上成功学的老鸡汤。
知识跟鞋子、口红有很大不同,它是非标准化的,这带来几个坑。
首先,在生产阶段,知识要产品化,并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售卖,必须经过充分简化,模式化梳理,制作成适合碎片化阅读的短视频、音频、文本或PPT,是知识界的“快餐”。
加工过程中,知识的绝大多数背景、重要的逻辑过程和提供反思的触点,都被咔咔砍掉了。说的好听点,是老司机帮忙过滤并推送优质信息;仔细想想,所谓满满的干货,更像是别人嚼过的甘蔗渣,糖分嘛,谁啃谁享受。
其次,在传播阶段,非标准化的知识,质量很难评判,选择时只能倚重知识生产者的身份背书。呦,海外名校+硅谷从业,行业大拿说的应该在理;创业风云人物,上亿的身家替他做了信用证明;知乎大V,去过八百个国家,见多识广,应该靠谱……
实际上,在各种类型知识分享平台上,最火爆的不是真正的一手知识生产者,而是善于营销、善于传播的知识网红。知识付费市场中,80%的注意力资源都集中在马东、罗胖、李开复、樊登、咪蒙等超级IP身上,他们作为自媒体商人,是原创知识的二道贩子,把知识加工成小剂量的营养配方,用高明的故事化表达送到嘴边,不经思考就能顺滑服用。
剩下的大饼,被营销能力过硬的小IP分食。知乎Live、微信公号上有一大批人,敢表达能忽悠,拢住几万粉丝,就趁着知识经济的东风,扒几本书、网上搜点资料,撺出一套课程,开专栏、Live卖钱啦;真正专注知识的专家,可能忙于本职,或不善传播,被撒着金粉的劣币驱逐,无人搭理。
如何开始你自己的知识付费创业,在这一波大潮中有所收获,醉赞共读系统,帮您打造属于您自己的知识付费读书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