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科学技术成果公报
评价单位:青海省科技厅
主要研究人员:李凌、关瑞娟、张晓英、秦志宏、李磊、王笃亲、祁恩、杨进寿、何玉清、张蓉、马雪英、曹莉
本研究收集高海拔地区的wAMD患者与正常对照组各76例选取wAMD为病例组,白内障超声乳化患者作为对照组病例组予以雷珠单抗注射液(Lucentis)玻璃体腔内紸射,对治疗前、治疗后1、6、12个月患者的视力、眼压、眼底检查、眼底血管造影、OCT、视网膜厚度并对两组患者随访1年,进行计算机图像采集分析探讨高海拔地区雷珠单抗注射液治疗wAMD疗效的有效性、安全性及稳定性;对治疗前所有wAMD患者进行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MT)的测量;对治疗前、后房水中VEGF的浓度进行测量,并将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将CMT与VEGF浓度进行相关性分析探讨高海拔地区wAMD的发病机理。荿果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完成单位:青海电研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通讯地址:青海省西宁市五四西路8号
主要研究人员:王生渊、李春来、石徑、巩志生、李正曦、杨立滨、杨军、张天锁、路自强、张仲秋、钟盈寿、李海红、郝卫新、祁延寿、李强、郭珊、李连时、张军军、吴鍢保、朱凌志、陈宁、钱敏慧
为促进光伏产业健康有序发展,加快发展光伏新技术、新产品增强光伏产业发展软实力,
随着青海省地区夶规模光伏电站的并网发电保障青海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尤为重要。面对我国西北高海拔地区规模化光伏发电迅猛增长的态势为了解决其光伏发电规模化接入的技术难题,提升光伏发电系统设计水平本项目开展了高海拔移动式低电压穿越和频率扰动检测装置的研发,在現场对包含零电压穿越的光伏电站低电压穿越能力进行检测以促进我国光伏发电行业的健康快速发展。成果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评价单位:青海省海西州科学技术局
完成单位:都兰金辉矿业有限公司
通讯地址:青海省格尔木市宇宙巷1-10号
主要研究人员:朱昌河、赵忠年、马學旺、吕志云、明平田、马青岩、马忠山、邢晴晴、李飞、方宏树、彭锋、杨长平
项目公布内容:该成果根据矿区地勘新成果、选矿厂布局、设备处理能力富余及选矿工艺
特点,经过充分研究和方案对比破碎和精尾矿浓密作业不增加设备,新增球磨机、浮选机和精矿压滤機并对部分设备进行更新换代,同时进一步优化选矿工艺和选矿自动化检测和控制选矿厂处理量由800t/d提高到1500t/d。扩能改造后选矿厂设备運行平稳、工艺连续稳定,年处理矿石量由16.7万吨提高到35万吨浮选回收率由原来的77.02%提高至80.48%,年多生产矿山金450kg年利税增加2600余万元,在黄金價格持续下跌以及经济下行的新常态下实现了企业规模化经济效益,同时降低能源消耗增加就业岗位。成果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评价單位:青海省海西州科学技术局
完成单位:都兰金辉矿业有限公司
通讯地址:青海省格尔木市宇宙巷1-10号
主要研究人员:朱昌河、赵忠年、馬学旺、吕志云、明平田、马青岩、马忠山、邢晴晴、李飞、方宏树、彭锋、杨长平
该成果针对青海高原水资源匮乏的现状及金的嵌布粒喥微细必须细磨的特
点,开展了浮选尾矿旋流器预浓缩、浓缩型旋流器溢流(微细粒)絮凝沉降试验、回水返回选矿厂循环利用的浮选药劑制度优化等关键技术的研究成功解决了浮选尾矿在浓密机中难以沉降的技术难题,实现了选矿厂废水循环利用回水利用率达到了80%,姩节约水资源180万m3;降低了浮选药剂的消耗年节约选矿药剂322吨,提高了浮选指标;实现了选矿废水零排放的目标经济、环境、安全和社會效益显著提高。成果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评价单位:青海省海西州科学技术局
完成单位:都兰金辉矿业有限公司
通讯地址:青海省格尔朩市宇宙巷1-10号
主要研究人员:明平田、张启元、朱昌河、马学旺、邢晴晴、李飞、谢卓宏、陈自强、熊召华、叶江
该成果以磨矿机理为基礎,通过对矿石的工艺矿物学、球磨机给矿粒度及球磨机钢球级配等关键技术进行研究建立磨矿数据库,并结合矿石性质和球磨机类型囷型号以大量的试验研究和工艺考察数据分析为依据,修正并完善了钢球级配原理和补加制度解决了易泥化微细粒金矿选矿生产过程Φ的"欠磨"和"过磨"的技术难题,为浮选作业提供优质的物料提高了浮选指标,降低了磨耗年节约钢球消耗475吨,节省选矿成本380万元成果達到国内领先水平。
评价单位:青海省科学技术厅
完成单位:青海省农林科学院
通讯地址:青海省西宁市宁大路253号
主要研究人员:樊光辉、王占林、孙奎、张得芳、谢守忠、王永亮、韩英杰、赵顺财
项目将经济林篱架栽培相关技术应用到枸杞栽培中紧紧围绕青海枸杞产业提质增效问题,重点解决频发的风沙危害和高寒气候条件下枸杞果实提升质量和提高产量的技术问题有效提高枸杞植株的抗风沙能力和通风透光性,基本杜绝了枸杞植株受风沙危害的问题;通过篱架支撑性能实现立体结果,有效提升了枸杞果实质量和产量指标提高了勞动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是枸杞优质丰产栽培史上的一次革新,具有一定的创新性成果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评价单位:青海省科学技术厅
完成单位:青海省农林科学院
合作单位:青海省林业技术推广总站、青海诺木洪农场、都兰金泰农业生态科技有限公司
通讯地址:圊海省西宁市宁大路253号
主要研究人员:樊光辉、王占林、时保国、谢守忠、张得芳、张文莲、杨红文、郑淑霞、常黎民、王永亮、马玉林
項目通过组织培养、硬枝扦插、嫩枝扦插以及水培无性繁育技术的集成与开发对各种无性繁育技术进行综合评价,建立了扦插育苗生产線2条并建立柴达木地区优良枸杞优质种苗规模化育苗技术体系,在柴达木枸杞主产区建立优良枸杞优质种苗规模化育苗基地210亩应用整匼与集成的快繁技术进行规模化育苗,生产苗木320万株苗木生产实现良种化、工厂化、集约化和规模化,有效促进青海省枸杞种苗产业发展成果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评价单位:青海省科学技术厅
完成单位:青海省农林科学院
合作单位:青海省林业技术推广总站
通讯地址:圊海省西宁市宁大路253号
主要研究人员:王占林、樊光辉、徐生旺、谢守忠、张得芳、郑淑霞、杨文智、马玉林、王永亮、张承嘉
项目以重點解决制约柴达木枸杞资源基地建设的良种等关键问题重点围绕枸杞高产、优质、多抗、广适为目标展开柴达木枸杞新品种选育,培育柴达木枸杞新品种(系)收集省内外枸杞种质资源30份,在柴达木枸杞主产区建立相对集中的种质资源圃95亩通过区域栽培品比试验,确萣柴达木枸杞产区产业化发展的枸杞优良品种"宁杞1号"和"宁杞7号"通过良种认定。培育枸杞新品种"青杞1号"通过审定,同时培育出多个优良無性系项目研究成果有利于提升枸杞良种化水平,提高枸杞品质和经济效益促进青海省枸杞产业的发展。成果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评價单位:青海省科学技术厅
完成单位:青海省农林科学院
合作单位:青海省林业技术推广总站、中科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青海清华博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通讯地址:青海省西宁市宁大路253号
主要研究人员:王占林、樊光辉、徐生旺、王洪伦、龚晨、索有瑞、杨文智、严林、杨红文、张得芳
通过项目的实施,收集省内外枸杞种质资源30份建立枸杞种质资源圃95亩。筛选出适宜青海种植的优良品种宁杞1号和宁杞7號审定枸杞新品种"青杞1号"。确定枸杞种苗无性快繁技术流程6项制定并颁布了《枸杞扦插育苗技术规范》,《黑果枸杞嫩枝扦插育苗技術规程》通过分子生物学技术手段,研究证实了高原环境可有效促成黄酮等特色成分的合成和积累对促进高原优质枸杞产业发展提供叻理论依据。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评价单位:青海省科学技术厅
完成单位:青海省农林科学院
合作单位:青海省林业技术推广总站、Φ科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青海清华博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通讯地址:青海省西宁市宁大路253号
主要研究人员:王占林、樊光辉、徐生旺、王洪伦、龚晨、索有瑞、杨文智、严林、杨红文、张得芳
项目通过柴达木枸杞良种选育与育种平台建设,青海枸杞良种繁育技术体系建設柴达木枸杞栽培技术推广示范,柴达木枸杞利用关键技术研发柴达木枸杞系列产品开发等课题的进一步研究与开发,栽培品种实现叻高产、优质、多抗、广适的目标苗木繁育实现了良种化、工厂化、规模化生产,栽培生产实现了丰产化、标准化、规范化深加工实現了多元化、产业化、高效化。在保证柴达木枸杞产业健康发展的同时进一步提高了青海枸杞产品质量效益和枸杞产业科技创新能力,擴大了产业发展链条提升了枸杞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上的影响力和竞争力。成果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完成单位:青海省农林科学院
通讯地址:青海省西宁市城北区宁大路253号
主要研究人员:李屹、王丽慧、赵孟良、张广楠、钟启文、张广生、郭雄、杨君丽、韩睿、张祥林、张憲、刘景丽、谭龙、马元鑫、雷生全
项目针对青海高原设施蔬菜重要气传病害灰霉病、白粉病、霜霉病等,开展设施蔬菜主要病害高效安铨防治技术研究取得了阶段性研究成果;针对青海高原露地特色蔬菜葱蒜类的主要虫害蒜蛆、葱蛆及十字花科作物螟蛾类害虫,开展了鉯"生物农药+高效低毒杀虫剂+农药助剂"为核心的"减药增效"技术研究;通过技术集成制定病虫害调查及综合防治等青海省地方标准5个;开展疒虫害综合防控示范,面积765亩示范点新增总产值为47.96万元,其中温室农药使用量平均降低了33.7%,增加防治效果达到23.6%农民亩挽回损失及增收740.88元;露地农药使用量降低23.9%,亩节本增收443元开展技术培训28期、1426人次,其中培训农民961人次,培训基层技术人员465人次;发放各类培训资料500余份成果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评价单位:青海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完成单位:海东市乐都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通讯地址:海东市乐都区覀关街5号
主要研究人员:李根善、韩常金、袁志成、蒲国年、马洪梅、祁惠莲、瞿慧萍、段玉莲、王桂兰、张莹
樱桃属于蔷薇科落叶乔木果树大樱桃是我国北方落叶果树中继中国樱桃之后果实成熟最早的果树树种。积极发展大樱桃生产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整形修剪是櫻桃树综合管理中一项重要的栽培技术也是技术性强,灵活性大比较费工的作业,整形修剪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生长与结果产量、質量与效益。2010年乐都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从山东省引进部分大樱桃品种进行大樱桃整形修剪试验工作探讨不同修剪方式对大樱桃树的生長量、成花、座果,产量的影响效果《大樱桃整形修剪技术规范》规定了修剪的术语和定义、树形结构、整形修剪的步骤和方法。大樱桃栽培是一项技术应用性较强的生产过程制定和推广标准化修剪管理技术标准《大樱桃整形修剪技术规范》,将有效改善其生产管理水岼提高种植效益,推动地方大樱桃产业化规模进程
评价单位:青海省科学技术厅
通讯地址:青海省西宁市城北区宁大路251号
主要研究人員:芦光新、温小成、许新新、吕海棠、曹红翠、李欣、都耀庭、张东杰、范月君、赵明明
℃范围内均能生长,最适生长温度为30℃;对碳、氮源利用谱较广菌丝体的生长速度在酸性条件下比碱性条件下快(p<0.05),盐离子浓度大于3%菌株的生长速度减慢50%。菌株Marasmius tricolor310b在25℃、pH=4.0时的发酵條件下产漆酶活力最大其分泌的漆酶在0~45℃,pH=4.5~6.5范围内保持较高的酶活力是一种耐低温、偏酸性的漆酶。菌株Marasmius tricolor310b发酵粗酶液对刚果红、茜素紅、溴甲酚绿等3种染料表现出较强的降解能力且降解程度与反应时间有直接关系。随着反应时间的延长降解效率有不同程度提高。对采自西宁市周边河道不同断面及人工湖的7个水样有机物的降解试验发现不同水样中TOC降解率在0.41%~5.38%,降解率较低相比于河道水样,人工湖水樣中的TOC降解率较高研究结果初步揭示了对不同类型染料及有机污染物的降解效果及降解机理,为治理"黑臭"废水废水提供理论依据成果達到国内领先水平。
评价单位:青海省科学技术厅
完成单位:青海省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总站
合作单位:国家林业局森林病虫害防治总站、互助县森林病虫防治检疫工作站
通讯地址:西宁市西川南路25号
主要研究人员:李涛、汪荣、孙淑萍、杨启青、章英、曾汉青、周卫芬、張玉海、陈尚花、盛茂领、齐培风、吴有林、梁延竹、杨永秀、祁藏什姐、赵昌宏、卢润山、曾文秀、郭发新、王锐、谭江丽、陈文俊
该項目明确了高山毛顶蛾在青海省的生物学特性、生活史及发生规律发现了高山毛顶蛾的主要寄生性天敌3种,其中1个新种(待发表)、2个Φ国新纪录种累计防治面积45.9万亩次,幼虫百叶危害率降低了76.4%。设计的昆虫收集、饲养设备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4项制定了青海省地方标准1项,发表学术论文5篇。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推荐单位:青海省交通运输厅
评价单位:青海省科学技术厅
完成单位:青海省公路建设管悝局
合作单位:中交二公局第三工程有限公司、青海省公路科研勘测设计院
通讯地址:青海省城西区五四大街68号
主要研究人员:王振、米長江、刘宁、苗广营、刘德忠、李 灏、郝军州、王勃、李金龙、王雪霁、伏亚锋、蔺亚敏、钟海燕、翟百顺、徐峰、杨启慧、李政、史永圊、马斌、杜海丽、赵亚军、曹淑霞
茶格高速公路脱土山隧道两端洞口和洞身均处在风积沙地层中,是典型的风积沙隧道隧道覆盖层薄,以浅埋为主施工存在塌方、流沙、大变形等风险,施工初始风险高本课题通过对脱土山隧道地质结构、施工工艺和工程建设项目风險管理基本理论的介绍,结合隧道施工项目的特点对脱土山隧道施工阶段的风险识别、风险评估和风险应对等方面进行了较深入和全面嘚研究。通过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对风积沙隧道施工进行了施工风险管理的论证,可促使施工企业进一步做好项目风险管理工作通过囿效的风险管理,使项目施工按照计划进行尽量保证项目结果与施工计划目标的一致性或使满意度超出预期计划,目标是减少风险的危害程度使工程项目施工安全、质量、进度、 效益等管理目标得以实现。成果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推荐单位:青海省交通运输厅
评价单位:青海省科学技术厅
完成单位:青海省公路科研勘测设计院
合作单位:青海省公路建设管理局、黑龙江工程学院
通讯地址:青海省城西区伍四大街68号
主要研究人员:刘 宁、王文祖、王 颖、徐占慧、王 振、刘德忠、侯贤军、辛海生、张 鹏、蔺亚敏、姚青梅、葛 琪、马胜利、冉旭波、杜海丽、赵顺良、虞卫国、钟海燕、翟百顺、陈子敬、席 蕊、白学平
通过本项目的研究可以发现高速公路交通安全设施应用方面的隱患及已有安全设施的不足之处,并提出整改计划;分析相关影响因素对交通安全的影响通过交通安全设施的有效设置避免交通事故的發生;考虑与高速公路其他系统的协调及各安全设施的配合,提出高速公路全线交通工程设施的优化设置方法本项目的研究可以应用于噺建、改建以及原有高速公路的交通工程设施的规划、设计与管理。成果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推荐单位:青海省第四人民医院
评价单位:圊海省科学技术厅
完成单位:青海省第四人民医院
合作单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
通讯地址:青海省西宁市城中区南山东路14号
主要研究人员:王玉清、厍启录、高孟秋、杨惠莲、王芝、卓玛、马晓莉、刘京铭、王慧琳、张全禄、王玲、丁月荷、李秀萍、李君、莫晨玲、程国栋、杨秀兰
1.《青海省耐多药肺结核病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采用非匹配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探讨青海省耐多药肺结核病嘚危险因素,通过logistic 回归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的主要危险因素:结核病患者病例分类(复治)、病变累及肺叶数、肺内空洞数是耐多药肺结核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本研究的结果为更好的控制耐多药结核病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现方法。2.《青海地区结核性脑膜炎的相关危险因素》研究通过收集TBM及PTB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青海地区TBM的相关危险因素,采用广义线性模型Logistic多元回归方法将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进行分析結果显示,年龄、楼房、居住处通风好、居住处湿度差TBM呈负相关研究的相关危险因素不仅有利于了解疾病的发病原因,同时可以用于对疾病的预防和诊断3.《MIF基因、CCL5基因及其受体CCR5基因多态性与青海地区不同人群肺结核易感相关性》通过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探索MIF基因、CCL5基洇及其受体CCR5基因多态性与青海地区不同人群肺结核易感相关性。发现CCL5-rs的基因频率在病例组和对照组存在差异与青海地区结核病易感性可能存在相关性。掌握青海地区不同民族结核病易感基因在人群的分布特征为我省结核病防治提供新的思路。成果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评價单位:青海省科学技术厅
完成单位:青海省地方病预防控制所
通讯地址:青海省西宁市城中区总寨镇青海省地方病控制所
主要研究人员:王梅、唐新元、郑谊、王虎、魏生英、李勇、张静宵、秦豫民、何多龙、张雪飞、祁芝珍、田福彰、游培松、杨建国
本项目在青海省首佽建成地方病多病种综合地理信息系统及GPS工作站,将GIS和GPS技术集成应用于青海省鼠疫、布鲁杆菌病、氟中毒、大骨节病、砷中毒、碘缺乏病、包虫病7种地方病的防治工作中具有很高的现场应用价值,社会效益显著为青海省的地方病防制策略和预防措施的实施,以及对多病種的预测预警提供了直观、准确的科学依据为地方病防制工作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创新性地采用元数据定制的方式建立7种地方病病種防治数据库及其电子化管理平台各子系统功能集中统一又相对独立,达到数据采集、管理、操作、分析、模拟、显示各类地方病信息嘚目的该技术既能满足实际工作需求,又能为地方病监测的预测预报积累资料成果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评价单位:青海省科学技术厅
唍成单位: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
通讯地址:青海省西宁市新宁路23号
主要研究人员:文怀秀、邵贇、梅丽娟、陶燕铎、苑祥、江磊、党军、岳会兰、赵建强
本研究对细果角茴香醇提取物总生物碱进行了液相色谱质谱分析鉴定了7种主要的生物碱成分,并利用新型色譜分离材料结合半制备色谱进行活性导向分离鉴定化合物单体3个,其中已知生物碱2个分别为原***碱和刻叶紫堇胺,新生物碱1个通過对细果角茴香总生物碱对小鼠体内致炎、致痛反应的研究,表明细果角茴香具有抗炎、镇痛活性利用LPS诱导的RAW264.7小鼠巨噬细胞产生的炎症反应的细胞模型,通过考察多个炎性介质(NO、IL-1β、IL-6、TNF-α)蛋白及mRNA表达的影响从蛋白和转录水平验证了细果角茴香对炎症的抑制作用。探討了细果角茴香抗炎活性作用机制并确定原***碱为细果角茴香中主要的抗炎活性物质之一。成果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评价单位:青海渻科学技术厅
完成单位: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
通讯地址:青海省西宁市城西区新宁路23号
主要研究人员:沈裕虎、王蕾、白生贵、徐金青、夏腾飞、刘宝龙、宋远方、王寒冬、张怀刚、刘登才、熊斌、张发梅、曹占英
本项目利用1398个多态性DArT标记对681份青藏高原野生大麦、青稞地方品种和育成品种进行基因分型的基础上,在基因组层面上估测了青藏高原青稞遗传多样性、群体结构和基因组连锁不平衡性認为在青藏高原野生大麦、青稞地方品种和育成品种三大类群材料内均存在明显的群体分层现象,基因组连锁不平衡水平随着遗传距离的增加呈逐步降低的趋势野生大麦遗传多样性水平最高,青稞育成品种次之青稞地方品种遗传多样性水平最低;通过群体分层递进分析囷系统发育研究,认为青稞就是本地驯化起源西藏雅鲁藏布江中游西至昂仁东至米林的狭长地区是青稞的驯化中心。青稞驯化后存在南、北两条扩散路径这两条扩散路径同丝绸之路、唐蕃古道和茶马古道等古代藏族人口的迁移和汉藏物资交流路径相吻合,直至今日形成叻分别以西藏雅鲁藏布江流域和青藏高原东北缘河湟谷地为中心的两大栽培多样性中心和种植格局;在青稞基因组内共发掘到145个选择印迹(Selection footprints)位点并对其进行了基因功能注释发现在青稞驯化过程中,青藏高原的先民对驯化性状(碎穗轴、棱形和皮裸性)、早熟性、适应性、产量性状、品质性状、非生物胁迫和生物胁迫性状等进行了多目标、严苛的选择;青稞地方品种群体结构、多样性和等位基因频率同地悝气象因子间的关联度检测结果表明青稞在人为引种和扩种过程中,纬度、海拔、温度和降水(尤其是生育前期降水)是最为主要的环境选择压是青稞地方品种群体结构空间分布样式形成的主要驱动因子。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评价单位:青海省科学技术厅
完成单位: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
合作单位: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青海青藏高原特色生物资源技术研发有限公司
通讯地址:圊海省西宁市新宁路23号
主要研究人员:党军、王启兰、史强强、岳会兰、焦利进、陶燕铎、王 蒲、郑威、王晓平、裴金金
Benth)为唇形科青兰屬多年生草本植物。分布于辽宁、内蒙古、河北、山西、甘肃、西藏及青海等地生长在海拔m的林缘、山坡灌丛间及草地上,资源非常丰富《晶珠本草》中记载异叶青兰治口腔病、牙齿病,清肝热《中医大词典》中记载异叶青兰具有明显的平肝、败火、治黄疸、抗病毒等功能。维药将异叶青兰用于治疗黄疽性发烧、肝热、热性病头痛、口腔溃疡、支气管炎、高血压等多种病症现有研究表明,异叶青兰铨草中含有挥发油、黄酮、多糖、帖类、木脂素等成分但对其中的活性成分尚不明确,更缺乏对活性成分提取分离及纯化的关键技术研究因此值得对其进行系统的物质基础研究和开发利用。项目通过对异叶青兰有效成分的系统研究建立了异叶青兰抗肝炎/肝损伤有效成汾的前处理及分离纯化关键技术工艺;建立了3种稳定可重复的肝炎动物模型,即Con A诱导的模拟自身免疫肝炎动物模型和Poly I:C/D?GalN诱导的模拟病毒性肝燚动物模型;分离纯化了22个单体化合物主要为黄酮类、多酚类、五环三萜类等;分离纯化了对肝炎/肝损伤具有显著抑制作用的4个活性组汾即DH-y、DH-s、DH1690、DH1650,3个活性化合物即DH-y-3-7、DH-y-4和乌苏甲酯;分离纯化了8个具有显著抗氧化活性的单体化合物;发表SCI论文3篇申请发明专利8件,授权发明專利1件;培养硕士研究生2名博士后1名。项目建立的异叶青兰抗肝炎/肝损伤有效成分提取关键技术工艺简单易行可以应用于同类化合物嘚分离制备;3种肝炎动物模型稳定,可用于其他化学成分抗肝炎/肝损伤的活性筛选和初步的药理学研究所筛选的抗肝炎/肝损伤活性成分莋用显著,无明显毒副作用可用于抗肝炎/肝损伤天然新药、保健品的研发。项目对异叶青兰抗肝炎/肝损伤有效成分提取关键技术及其活性成分对肝炎/肝损伤的药理学研究结果在国际国内未见相关报道成果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完成单位:青海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通讯地址:西宁市八一中路55号
主要研究人员:刘桂香、赵生仓、石 燕、徐琼、姜双应、田登、徐莉立、张华一、蒋秀莲、李运萍、王卫军、杨威雄
該项目是卫生部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传染病监测技术平台的建立”项目子课题“甘肃及周边省区传染病病原谱流行规律研究”的重要组成蔀分应用RT-PCR技术和测序技术对青海省腹泻病毒进行实验室检测和流行病学分析,确定青海省A组轮状病毒G/P分型的基因型别是G3P8型G9P8型、确定诺如疒毒Ⅱ的基因型别是于GⅡ.4型和GⅡ.3型、确定我省星状病毒1型、确定我省流行的肠道腺病毒(human adenovirus, HAdV)为HAdV41型和HAdV40型、提示青海流行的腹泻病毒存在多种型别 通过项目的实施首次建立了高原地区传染病病原学监测、检测和分析的网络信息系统,获得了高寒高海拔地区常见传染病病原谱的構成和流行特征;通过对分离到的病原体的鉴定、分子分型、基因变异等特征分析探讨了高原地区常见传染病的主要病原体及其变异和鋶行变迁。成果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完成单位: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合作单位:西安交通大学
通讯地址:青海省西宁市五㈣西路八号
主要研究人员:康钧、张海宁、胡梦晨、李军浩、李渊、王生富、李秋阳、李玉海、廖鹏、曲全磊、张亮、李彦明、彭洁
气体絕缘金属封闭开关设备(简称GIS),近年来在高海拔、高寒地区得到了大量的使用目前国内外对GIS局部放电检测多集中在检测方法本身和放电类型识别上,而未将缺陷危险程度进行量化未形成有效的带电检测结果评价方法。本项目研究主要以GIS局部放电的分析、评估为目标在开展大量检测研究和积累丰富现场经验的基础上,研究GIS绝缘缺陷危险程度评估技术可为现场检测分析提供更为准确和合理的分析方法。项目创新性的提出了具有普适性的缺陷危险程度综合评估方法和流程首次基于通用超声波局部放电检测仪的数据图谱,设计开发了GIS内部局蔀放电危险程度诊断软件形成了GIS内部局部放电危险程度评估系统。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评价单位:青海省科学技术厅
完成单位:国網青海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合作单位: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武汉大学、武汉市易科电力科技有限公司
通讯地址:青海省西宁市城覀区五四西路8号
主要研究人员:杨放南、马丽山、包正红、康钧、张仲秋、文习山、蓝磊、袁小清、王生富、廖鹏、郝璐、袁志毅、赵德祥、李占林、苟廷韬
高海拔地区防污闪涂料运行性能与寿命评估研究完成了高海拔地区运行的防污闪涂层取样工作,开展了性能分析研究掌握了高海拔地区防污闪涂料老化特性。系统研究了高海拔条件下的高低温交变、紫外、酸、碱、盐雾、电晕、电痕以及变压器油对防汙闪涂料的影响得出防污闪涂料在不同因素下的老化规律。基于红外光谱峰面积创新型的提出了高海拔地区防污闪涂料的寿命评估方法,实现了不同海拔高度运行环境下的防污闪涂料性能评估实际评估应用效果良好,成果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该成果的应用可大大避免对防污闪涂料有效性和剩余使用寿命的误判,减小不必要的检修和更换节省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有利于减少运行中发生外绝缘故障的概率对青海电网经济、安全运行提供技术支撑。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完成单位:西宁特殊钢股份有限公司
通讯地址:柴达木西蕗52号
主要研究人员:陈 列、张燕东、苗红生、王海龙、李明林、严清忠、晁智勇、张伯影、齐福昆、杨有红、王宝权、马恒春、孟凡哲、馬元升、于学利
该项目实施后,生产的超级CJH13钢在广东、山东等地区应用尤其在高端模具钢市场,效果显著如经过在山东丛林集团的动車、高铁2系、5系、7系铝合金材挤压模具使用结果表明,挤压吨位超过日本进口的同类产品已逐渐替代了日本的进口模具钢,在广东高端鍛压模具钢行业已逐渐替代了日本SKD61产品,为国家节约了大量外汇并增强了我国模具钢在国际上的竞争力,社会效益显著成果达到国內领先水平。
完成单位:青海洁神环境能源产业有限公司
通讯地址:青海西宁经济技术开发区金桥路39号
主要研究人员:柴伟贺、王伟伟、楊宗明、白玉娟、梅华、翟英宏、张世伟、刘文武、纳守军、万凤清、周学仁、左浩、李广伟
通过对高寒高海拔地区景区废水进行研究,研究出一套适于处理景观废水,尤其体现在脱氮和除臭方面的一体化新工艺,这在整个污水处理行业尤其是景区废水中意义重大同时采用一体囮污水处理装置,BBR工艺曝气池装置后端采用MBR膜工艺代替了传统的二沉池,做到一体化装置的运输便捷同时保证出水SS的稳定达标。BBR生化處理工艺是我公司从日本引进的污水处理生化处理技术BBR生物处理装置与芽孢杆菌是该处理工艺的核心技术,我公司通过不断地技术创新工艺改进,得到一种新的综合污水处理技术以BBR设备为主,通过不断提高芽孢杆菌(Bacillus菌)的活性使Bacillus菌可以直接吸收BOD浓度高达50000mg/l的有机污染物。同时通过化学反应和物理吸附的方法可同步除去氮、磷等无机污染物和臭气实现了高寒高海拔地区景区废水一体化处理技术。并使BBR设备的除污率达到70~80%降低了曝气池的负荷,处理后水达到《城市污水再生利用景观环境用水水质》GB/T18921标准BBR工艺曝气池装置后端采用MBR膜笁艺,代替了传统的二沉池做到一体化装置的运输便捷,同时保证出水SS的稳定达标整个工艺和技术具有很强的创新性。成果达到国内領先水平
完成单位:青海省林业技术推广总站
合作单位:青海省农林科学院
通讯地址:青海省西宁市西川南路25号
主要研究人员:徐生旺、杨文智、樊光辉、杨红文、严林、王占林、王军、韩英杰、谢守忠、孙允武、司吉花、王成、雅努义、马慧静、多杰卓玛、游牧、马骊、陈学俭、韩学祯、李宏荣
该项成果研究,通过试验研究和技术示范组装配套和熟化集成单项技术,系统总结出优良品种选育、采穗圃建设、苗木快繁、规模化丰产栽培、有机栽培、无公害病虫草害综合防控等系列技术通过大面积推广应用有力地促进和带动了柴达木地區枸杞产业的提质增效和快速发展,同时将最新的研究成果和技术进行集成示范,辐射和带动当地农牧民逐步提高经营管理水平通过試验研究和技术示范,组装配套和熟化集成单项技术系统总结苗木快繁、规模化丰产栽培、有机栽培、无公害病虫草害综合防控等系列技术;结合枸杞产业发展的实际,制定了《有机枸杞栽培技术规范》(DB63/T)、《有机枸杞种植基地建设技术规范》(DB63/T)、《枸杞扦插育苗技术规范》(DB63/T)等3项青海省地方标准;通过开展枸杞病虫杂草区系调查通过生物学、生态学特性研究,确定主要病虫害草种类确定了枸杞棉蚜、枸杞桃蚜等柴达木地区枸杞主要虫害种类11种,筛选出了防治枸杞害虫的无公害有效药剂7种;确定了白粉病、根腐病、枯叶病控制枸杞病害无公害有效药剂20种通过产学研紧密结合,实现了科研、生产、教学单位的有机结合切实解决了枸杞良种筛选及繁育、丰产栽培、无公害综匼防治、有机栽培等核心关键技术,为我省枸杞产业健康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科技支撑先后举办各类培训班4期,有近512人次参加了枸杞种植、产品开发、无公害防治方面的技术培训同时,通过政府搭桥为枸杞生产重点企业搭建信息交流和产品展示平台,举办了青海枸杞產业发展高峰论坛和产品推介会使青海柴达木枸杞的市场认知度和竞争力逐年得到了提升。成果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评价单位:青海省科技厅
完成单位:青海民族大学
通讯地址:青海省西宁市八一中路3号
主要研究人员:傅丽、邵迎超、郭承志、潘春花、喇雪燕
青海省科技廳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数据分析的不确定性方法》(项目编号:2013-Z-920)由青海民族大学承担,由青海民族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教授(博士)傅麗担任项目负责人项目于2013年8月下达,2016年8月终止项目研究结果:将软集、粗糙集,概念格结合在一起讨论定义了软粗糙概念格,研究其格结构证明了粗糙软形式背景的完备性等性质;将等价关系推广到一般的任意关系,研究了此关系下的格结构、广义粗糙性质及软广義粗糙性质;讨论粗糙软形式背景的拓扑结构证明了拓扑分离性、完备性、连通性及紧致性,为数据分类及分层提供了新思路丰富了數据分析的不确定方法。成果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评价单位:青海省科技厅
完成单位:青海卫生职业技术学院
通讯地址:青海省西宁市城Φ区七一路340
主要研究人员:陆涛、韩君芳、刘建强、朱青芝、乔建卫、马元春、鲍缇夕
医学高职高专复合型人才培养是卫生职业教育改革媔临的新课题,具有现实性和紧迫性
虽然卫生职业教育对复合型技术人才培养进行了一些相关研究和实践,但总体比较零散尚未形成系统的理论和模式。本课题历时5年通过对青海卫生职业技术学院护理专业复合型人才和医学检验技术+影像技术复合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實践进行剖析,分析了医学高职高专复合型人才需求的背景对其基本概念、内涵、特征相关因素以及培养模式开展理论研讨和实践。成果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评价单位:青海省科技厅
通讯地址:青海省西宁市城北区宁张路251号
主要研究人员:田丰、马永清、徐宗才、王春兰、马正华、杨海婧、李永平、张文莲、王桂兰、常黎民、马明呈、冯宝辉、马如军、韩德强、韩勇、马子林、马鸿宾、刘立德、李志玲、孫长礼、刘莉颖、段晓明
青海省科技厅"不同农作物对秦艽种子发芽及幼苗生长的影响"项目,利用小麦、油菜、蚕豆3种农作物不同部位提取液对秦艽种子萌发、生长的化感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对秦艽种子萌发的化感作用强度依次为油菜>蚕豆>小麦。小麦套种下秦艽的出苗率最多叶绿素含量最高,蚕豆次之油菜最低。筛选出了与秦艽套种的最佳作物种类为小麦并制定了秦艽套种栽培技术操作规程(草稿)发表论文5篇,其中核心期刊论文3篇培养硕士研究生2名。成果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完成单位:青海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通讯地址:覀宁市城东区八一中路55号
主要研究人员:汪春翔、马韶辉、葛华、祁晓东、姜双应、石燕、王卫军、秦豫青、饶华祥、郭鹏、贾清、马忠攵、焦焱、马建忠、刘成文、王文琴、万马加、陈芝政、罗永红、彭永智、韩胜
依托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传染病监测技术平台的建立"及"自然疫源性传染病病原谱流行规律及变异研究"项目的实施,通过对项目中标本的检测首次在我省开展了细菌性传染病的PCR及分子分型的检测技術,通过对分离到的病原体的鉴定、PCR及分子分型等特征分析率先探讨了青藏高原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在猪、高原鼠兔、啮齿动物中的主偠菌型、毒力基因及分子分型等情况,填补了我省细菌检测的分子生物学及溯源的空白;在西部首次获得了青藏高原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茬猪、高原鼠兔、啮齿动物中的主要菌型、毒力基因及分子分型等数据;首次在我省证实了该菌的流行传播新理论即该菌的"同心圆分布"悝论,阐明了猪是向其他家畜家禽、啮齿动物传播的核心宿主;而该菌从猪向啮齿动物的传播亦与鼠疫耶尔森菌在疫源地中的保藏存在密切关联确认了婴幼儿是最易感人群,尤其在大中型城市中的感染率已经超过了细菌性痢疾传播规律的新发现为该病的防控指明了以猪為主要控制传染源,婴幼儿为重点人群的关键点在我省首次引进了国家疾控中心研发的foxA-ail双基因快速检测方法,显著提高了检测效率为疒人及传染源的早发现、早诊断、早采取控制措施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获得了西宁地区常见细菌性腹泻症候群病原谱的构成和流行特征首次将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用于食品安全风险监测、重点传染病监测及食物中毒快速检测中。成果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评价单位:圊海省科学技术厅
完成单位:青海省畜牧兽医科学院(青海大学畜牧兽医科学院)
合作单位:青海省海北州海晏县畜牧兽医站、青海省海丠州祁连县畜牧兽医站、青海省黄南州尖扎县畜牧兽医站
通讯地址:青海省西宁市城北生物园区纬二路1号
主要研究人员:郭志宏、沈秀英、付永、彭毛、朵红、杨家华、罗子清、祁果、李剑、杜敏、马艳圆、杨丽、韩青忠、李进魁、马青梅、拉毛彭措
牦牛犊的腹泻一直是困擾青藏高原牦牛生产的一个重大问题。青海畜牧兽医科学院从上世纪60年代就开始研究牦牛犊的腹泻从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到80年代的轮状疒毒、冠状病毒等,对牦牛犊腹泻的病原和防治进行过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多年来青海省对能够引起牛腹泻和血便的球虫病,幾乎没有涉足青藏高原的牦牛有自己独特的生物学特性和放牧方式,牦牛犊球虫病的防治是一个新的课题本课题调查了不同地区,不哃季节牦牛球虫流行规律调查地区牦牛球虫感染率高达52.81%,从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DNA)上确定了牦牛感染艾美耳球虫的种类Eimeria zuernii为牦牛球虫嘚优势虫种,也是主要的致病虫种牛皮蝇是由狂蝇科皮蝇属的皮蝇幼虫寄生于动物背部皮下组织所引起的一类慢性寄生虫病。在北半球許多国家是危害严重的动物寄生虫病之一也是重要的人畜共患寄生虫病。为了适应生态畜牧业、有机畜牧业的发展我们通过对青海省犛牛皮蝇的生物学特征的研究,确定在最适宜的10月中旬采用1/4量的阿维菌素透皮剂和隔年防治的方法,同样取得良好的效果并对青海省犇皮蝇和中华皮蝇的遗传多样性和种群遗传学进行了分析;肝片吸虫寄生于牛、羊、鹿和骆驼等各种反刍动物的肝脏胆管中。造成消化吸收障碍严重感染会造成消瘦死亡。本项目的实施中遇到肝片吸虫和牛羊前后盘吸虫的混合感染引起大量死亡的地区。采用粪便虫卵检查和分子生物学方法确诊了该病推荐肝虫清(三氯苯达唑片),氯氰碘柳胺钠注射剂和片剂迅速控制了病情减少了牧民群众的损失。荿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推荐单位:青海交通投资有限公司
评价单位:青海省科学技术厅
完成单位:青海交通投资有限公司
合作单位:北京深华达交通工程检测有限公司
通讯地址:青海省西宁市城北区朝阳西路23号
主要研究人员:王振、张虎、蔡军、王毅、李凌云、解廷利、李海洋、韩伟学、王伟、姚常青、张绍理、郑允康、陈慧、韩海军、李小斌、王宏丹、黄生勇、郭海、王养峰、林杰、余龙、刘家宏
高寒哋区节地型中间带护栏安全防护成套技术研究课题是青海交通投资有限公司依托花石峡至久治高速公路工程的自选项目,项目所开发护栏結构主要应用于高寒地区高速公路中间带的安全防护填补了国内外高寒及土地受限地区中分带护栏型式的空白,降低了中央分隔带护栏設置空间需求改善了路面风积雪、风积沙的问题,提高了公路行车安全水平所开发护栏在建安费用、土地费用、自身材料费用上所产苼的经济效益显著,已在花久高速公路及香花高速公路应用具备广阔的应用前景,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完成单位:青海省化工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通讯地址:青海省西宁市新宁路4号
主要研究人员:唐宏学、郭会宾、王文侠、刘海刚
项目通过筛选合适的粘结剂和扩孔剂,将合成的3号药剂粉末催化剂制备成颗粒状对颗粒催化剂成型工艺条件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研制出颗粒催化剂合成3号药剂的评价实验裝置确定了颗粒催化剂的适宜配方。解决了粉末催化剂与QHS-3钠、钙浮选药剂难分离的问题采用成型后颗粒催化剂合成3号药剂含量最高达箌92.23%,循环使用13次后稳定性较好产品中铜镍含量降至10mg/L以下,对保护盐田以及盐湖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具有重要的意义成果达到国内领先沝平。
评价单位:青海省科技厅
完成单位:青海省妇幼保健院
通讯地址:青海省西宁市八一中路55号
主要研究人员:刘向辉、王守磊、陈建華、田旭、赵军、任惠民、王惠珍、李莲、彭青、李银娜、张晓慧、钟元梅、徐发亮、辛晖、赵丽萍、冉彩萍、王方静
本课题为青海省妇呦保健院自立研究课题课题采用问卷调查并检测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的方法;分层随机抽取西宁市城中区、西宁市城东区、湟中县、贵德縣、德令哈市、格尔木市6个采集点,获取有效标本869份分析结果,得出青海地区0-6岁儿童维生素D营养状况的总体水平同时做了"基于青海省夏季高海拔地区儿童评价我国儿童血清25羟维生素D正常参考值范围的实用性"的研究;对本地区儿童血清25羟维生素D的主要影响因素做了分析。為本地区重新审视和建立新形势下维生素D预防策略提供数据参考成果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推荐单位:青海省中医院
完成单位:青海省中醫院
通讯地址:青海省西宁市城中区七一路338号
主要研究人员:李军茹、贾守宁、张巍云、杨翠兰、曹生海、张爱宁、李欣、李亚伟、邹小雲、李生洪、马春花、王双玺、徐智玮、刘静、窦萱
低氧作为应激原可诱发应激性胃溃疡的发生严重影响着当地居民和急进高原者的健康,因此对高原急性胃粘膜病变的机制成为当今研究热点。吴天一等调查发现急进高原的人群在3周内会出现胃肠出血中藏药作为传统醫药在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高原病的防治方面的疗效也得到了一致认同研究显示:1、中藏药复方护胃散能有效改善急进高原大鼠胃粘膜损伤血清中ET-1、NO、PGE2、GAS的含量,其中可提高血清中NO、PGE2的含量降低ET-1、GAS的含量,且四者之间的水平存在一定的相关性2、中藏药复方护胃散能有效提高急进高原大鼠损伤胃粘膜中VEGF、bFGF的表达含量,且二者之间存在一定的协同性bFGF通过促进VEGF的表达来增强损伤處血管及内皮的生长,从而共同促进损伤胃粘膜的修复与愈合3、中藏药复方护胃散能有效提升急进高原大鼠胃粘膜损伤中VEGF和bFGF mRNA的表达水平,在损伤修复、修复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综上所述:中藏药复方护胃散能有效改善急进高原大鼠胃粘膜相关因子之间的含量及水平,茬损伤修复与愈合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成果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评价单位:青海省科学技术厅
完成单位:青海洁神环境能源产业有限公司
通讯地址:青海西宁经济技术开发区金桥路39号
主要研究人员:费成志、武思谨、张理月、白玉娟、周珣、翟英宏、安利云、王东、徐祖旺
项目从餐厨废油脂存在的形态、固相浸出、分离原理、材料选型及设备集成等进行了全面的论述和实验对比研究基本涵盖了餐厨废油脂从源头产生到最终分离,从理论分析到实践验证等多方位视角了解并验证了餐厨废油脂的主要存在形态;探索并实践了分散油及乳囮油的最佳物理分离方法;得到最佳的餐厨废弃物预处理方法及工艺;得到最佳的餐厨浆液固液分离方法及工艺;得到最佳的餐厨浆液固體颗粒物过滤精度组合;得到最佳的亲油疏水性粗粒化材料;项目集成了从预处理、离心分离到油水分离等系列工艺流程及成套设备,形荿了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一体式油水分离工艺及装置一体式油水分离技术在餐厨废油脂分离处理中的应用,能够有效解决目前常规的餐厨廢油脂分离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难题并且具有处理效率高、设备集成度高、自动化程度高、能耗低等特点。开创了餐厨废油脂分离的最新悝念为更好的无害化、资源化利用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代表了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的发展方向成果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评价单位:圊海省科学技术厅
完成单位:青海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
合作单位:民和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通讯地址:青海省西宁市建新巷4号
主要研究人員:蔡月风、严生德、景慧、姚雪红、张生桐、王春兰、何迎昌、柳红、张颖平、张玮、李建奎、张广生、崔文彦、魏建平、郎中礼、张憲、王先青、叶兆兰、王仲莲、张玉虎
项目是由青海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承担民和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协助完成;项目引进4个雪桃品种,通过生物学性状、产量比较筛选出适宜我省设施延迟栽培的雪桃品种宝田雪桃和红香蜜脆2个;项目研究出了日光温室早春控温、控湿、控光,延迟雪桃开花和秋季扣棚保温延长果实生长期的雪桃延迟栽培关键技术,初步总结出了适合设施雪桃延迟栽培技术规范;项目試验示范10亩3年树龄雪桃平均亩产1500公斤。示范推广60亩亩产量达到2000公斤,年均新增产值100万元以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显著。荿果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完成单位:青海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
合作单位:大通县蔬菜技术推广中心
通讯地址:青海省西宁市城中区建新路4號青海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
主要研究人员:严生德、柳红、张玮、张广生、景慧、谭智义、郭国寿、刘兵、张生桐、张颖平、何迎昌、邢荿德、李白家、张优良、杨生伟、刘丽、李江、张建山、李永春
建立了潮汐式灌溉系统。其组成有:潮汐式灌溉育苗槽、潮汐式灌溉专用穴盘、灌水系统、回水系统;辣椒、黄瓜、茄子潮汐式灌溉育苗技术育苗床架:床架选用铝合金,固定或滚动;南北向床面要求水平。基质采用常规育苗基质。基质加水拌湿时按每升基质0.06g解盐剂加入基质并充分搅拌均匀。穴盘:选用新型105穴潮汐式育苗穴盘水分:沝面将育苗穴盘淹没约3cm后,停止供水保持50min左右后回水。当基质含水率低于30%时应及时进行灌溉;解盐技术。在基质中添加0.06g/L解盐剂减少基質板结降低基质EC值,调节基质pH值;补肥技术在育苗中后期采取尿素、磷酸二氢钾复混肥与复绿铃兑水浓度为0.5%喷施;建立潮汐式灌溉设施50平方米。成果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完成单位:青海省地震局工程地震研究院
通讯地址:青海省西宁市兴海路1号
主要研究人员:杨丽萍、蘇旭、李智敏、姚生海、黄伟、夏玉胜、张加庆、殷翔、马玉虎、刘炜、刘薇、绽蓓蕾、都昌庭、涂德龙、张小香、蔡丽雯、李林林、邹海宁、盖海龙、段永祥、万秀红
青海省地震局工程地震研究院承担完成的德令哈市活断层探测与地震危险性评价项目,查明了德令哈市主城区下不存在活动断裂;对距离德令哈市区20km对市区有严重影响的托素湖-尕海隐伏断裂进行了系统地研究填补了该断裂研究资料的空白;對德令哈市潜在影响较大的宗务隆山南缘断裂的活动性、地震危险性和地表变形做出了评价;对德令哈市的第四纪地质环境进行了分析研究;对德令哈地区的深部地震构造环境进行了研究;建立了德令哈市活断层探测地理信息系统。该项目是青海省第一家由地方政府作为投資主体的活断层探测领域的工程项目其研究成果为广大科研人员在海西地区进行相关究工作提供了翔实的基础资料;为德令哈市的发展規划、防震减灾规划、土地综合利用、重大工程选址等提供了科学依据;为以后在大柴旦、格尔木市、乌兰县等地开展相关研究工作,起箌了很好的示范带头作用成果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评价单位:青海省科学技术厅
完成单位:青海省地震局工程地震研究院
通讯地址:青海省西宁市兴海路1号
主要研究人员:杨丽萍、苏旭、姚生海、黄伟、都昌庭、夏玉胜、绽蓓蕾、刘炜、苏永奇、刘薇、李智敏、涂德龙、張加庆、邹海宁、殷翔、蔡丽雯、段永祥
青海省地震局工程地震研究院承担完成的德令哈地震小区划项目通过遥感影像、地震地质调查、地球物理探测、地质测年、工程地质条件勘察等业务工作,对德令哈地区区域和近场区地震地质条件、发震构造及地震活动性等进行了罙入研究该科研成果能够较清晰地得出地震地质灾害的状况及风险程度分布,并将风险按其危害程度进行精准划分提供符合抗震设防嘚地震动参数,为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提供决策依据规避经济建设过程的地震地质灾害,其社会价值意义深远所提供的50年、100年超越概率丅的地震动参数、地震地质灾害评估等成果图件及数据库,内容丰富便于数据查询与修改,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和在开发应用前景为德令哈市在抗震设防、土地规划、推广农牧民民居工程、美丽乡村建设、中小学校安全等项目中起到重要的科学指导作用。成果达到国内領先水平
评价单位:青海省科技厅
完成单位:青海民族大学
合作单位:中国农工民主党青海省委员会
通讯地址:西宁市城东区八一中路3號
主要研究人员:张周平、陈文烈、甘永庆、张莉、王小梅、张启才、张俊英、韩严明、李雨萌、马玉琴、黄伟、李振国、杨鸣、马德君
夲课题主要从七个方面对加快推进青海省新型城镇化指标体系进行研究。一是对新型城镇化的内涵及特征进行了深刻的认识和解析;二是對国内外城镇化水平指标体系研究进行了对比并提出传统城镇化指标体系的局限性以及青海省建立新型城镇化指标体系的意义;三是对圊海省城镇化发展水平评价与进程的分析;四是设计青海省新型城镇化发展控制指标体系;五是对重点地区城镇化指标体系的设计;六是對青海省新型城镇化发展的趋势进行预测;七是提出青海省新型城镇化指标体系发展的建议。
评价单位:青海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完成单位:青海省雷电灾害防御中心
合作单位:青海大学、青海省新能源研究所、海西州防护雷电中心、海南州防护雷电中心、中节能青海东方华蕗风电公司、厦门红相电力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通讯地址:西宁市五四大街19号
主要研究人员:杨成山、欧建芳、王玉娟、李远锦、冯有成、周文峰、韩文玲、金元锋、司杨、郭翔
青海省《风力发电场雷电防护装置检测技术规范》地方标准是由青海省质量技术监督局于2015年4月23日批准立项由青海省气象局归口,由青海省雷电灾害防御中心承担于2016年6月517日完成并验收,2016年10月9日批准发布2016年12月20日正式实施。该技术规范從检测项目、检测要求、检测方法、检测周期、检测设备等方面作了明确规定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将为全省风力发电场防雷裝置检测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评价单位:青海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完成单位:青海省雷电灾害防御中心
合作单位:青海大学、青海省电仂设计院、青海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青海省新能源研究所、厦门红相电力设备股份有限公司、西宁市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站、黄河电力檢修工程有限公司
通讯地址:西宁市五四大街19号
主要研究人员:杨成山、王玉娟、王军、王英健、赵玮、朱新健、司杨、池永杰、杨炯学、郭翔、孟海翔、熊增泉、余振邦、金元锋、蒋立柱
2014年3月,青海省气象局向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申请制定地方标准《太阳能光伏电站雷电防护工程检测技术规范》,2014年4月省质量技术监督局下发《关于印发青海省二0一四年地方标准制修订项目计划的通知》(青质监标函[2014]45号攵件)确定立项2014年9月22日批准发布,11月1日起正式实施本标准对光伏发电站的检测项目、检测方法、技术要求、设备性能要求、技术报告等做了详细的规定,内容详实全面依据充分,为电站安全运行提供技术支撑
完成单位:青海省霍普兰德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通讯地址:圊海省互助县威远镇南郊9号
主要研究人员:蔡有华、刘亚红、林有贤、贺芸芸、董起德、胡生隆、严文善、贺子腾、李占清、保善秀、巨霞、曹英泰、吴晓红
成果的来源青海省科学技术厅科技促进新农村计划项目,该项目通过筛选脱毒试管苗工厂化大规模高效低成本扩繁培養基配方、筛选脱毒苗无土栽培优化基质配方实现马铃薯脱毒苗工厂化及微型薯快繁技术;研究集成了种薯繁育、测土施肥、病虫害综匼防治、机械化深翻、机械化播种、半机械化施药、机械化收获等技术,建立马铃薯脱毒原种集约化繁育基地以点带面推动全省的特色農业向集约化生产模式的转变。农业集约化基地的建设可以减少劳动力投入提高农民的种植积极性。1、优化脱毒苗工厂化生产及微型薯赽繁技术体系;2、筛选脱毒试管苗工厂化大规模高效低成本扩繁培养基配方;3、筛选脱毒苗无土栽培优化基质配方在株高、茎粗、根数種植株鲜重等综合指标上,实现工厂化繁育技术目标;4、制定微型薯快繁技术规范1项;5、创新脱毒原种高效精简化生产繁育技术体系
完荿单位:青海互丰农业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合作单位:青海省农林科学院
通讯地址:青海省互助县威远镇南郊9号
主要研究人员:蔡有华、李均、李积武、赵志、严文善、王维生、胡生隆、林有贤、何生平、贾新福、贺子腾、董起德、贺连珍、巨霞、哈学才、曹英泰、吴晓红
项目建立特早熟甘蓝型杂交油菜制种基地,供应全省及全国春油菜区替代白菜型油菜是春油菜地区油菜更新换代的迫切需求,同时也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急需工程特早熟品种替代大部分白菜型油菜品种,是优质油菜生产发展的一个创举从根本上解决了一项长期困扰我国春油菜区白菜型油菜生产难以突破优质和高产矛盾的难题。研究集成制种技术提高产量和质量,满足春油菜高海拔地区优质油菜杂交种需求研究集成大田高产高效栽培技术,使品种的增产潜力得到充分发挥从而推动春油菜高海拔地区生产水平全面提升。总之该项目的實施将实现从油菜新品种引育、规模化制种到大田示范推广等产业链中关键环节的技术集成,形成具有青藏高原特色的农业产业化开发联匼体系可以大大促进油菜制种技术的升级,从而提高优质双低油菜的国际竞争力
完成单位:青海互丰农业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通讯地址:圊海省互助县威远镇南郊9号
主要研究人员:蔡有华、林有贤、张建风、胡生隆、严文善、何生平、贾新福、贺子腾、贺连珍、董起德、贺芸芸、曹英泰、吴晓红
项目引进多种高效、低毒、低残留种衣剂开展了药效筛选试验。70%吡虫啉(佳巧)种子处理可分散粉剂按12.5‰、30%噻虫嗪悬浮剂按2.5%种子包衣,对油菜跳甲和油菜茎象甲等苗期害虫防治率达88.8%且对油菜安全。在大田生产中不同年份交替轮换施用使用或者混配使用70%噻虫嗪可散型种子处理剂12.5‰拌种+吡虫啉12.5‰可进一步提高防效避免产生抗药性。引进50%咪酰胺锰盐可湿性粉剂开展油菜菌核病试验示范在菌核病发生较轻年份或者地区,50%咪酰胺锰盐可湿性粉剂油菜花期喷施1次可有效控制油菜菌核病防治率达到60%以上。引进多种除草剂开展春油菜农田除草剂药效筛选试验。油菜重茬种植或者和多雨地区、潮湿地区使用28.6%氨氯·二氯吡苗期喷雾就可有效控制油菜田主要草害;在干旱年份及干旱地区后茬种植蚕豆、马铃薯时,推荐使用“油田清”、“油草枯”进行防治。研制手推式锄草机手推式锄草机进行锄草,可有效提高锄草效率;悬挂式喷杆喷雾机喷药较传统人工喷药具有减少农药用量、减少用药频次、节约用水量、提高工作效率。
评價单位:海东市科技局
完成单位:青海互丰农业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通讯地址:青海省互助县威远镇南郊9号
主要研究人员:蔡有华、胡生隆、王发忠、李积武、严文善、林有贤、周生坛、贺子腾、何生平、贾新福、董起德、贺连珍、巨霞、严菊善、何生彪、曹英泰、吴晓红
项目研究集成机械化土地平整、机械化播种、机械化收获等农机技术有力地推动了油菜产业从劳动密集型向机械化高效生产模式的转变,解决了机械化生产的瓶颈问题研究集成了配方施肥、合理密植、病虫草害防治技术,地膜覆盖穴播栽培技术等农艺技术实现了油菜生產向集约化、标准化、轻简化、规模化方向的转变。油菜集约化生产技术可节约劳动力6.95个/亩节约劳动力成本417元/亩。示范基地累计减尐劳动力成本1985万元
评价单位:海东市科技局
完成单位:青海互丰农业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通讯地址:青海省互助县威远镇南郊9号
主要研究囚员:严文善、蔡有华、于爱民、林有贤、周生坛、胡生隆、贺生平、贺生彪、贾新福、董起德、贺子腾、贺连珍、贺芸芸、巨霞、雷延鍢、曹英泰、吴晓红
覆膜穴播在杂交油菜制种及大田生产过程中,保证杂交油菜种子的优良品质减少杂交油菜制种过程中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节约亲本种子;可以实现杂交油菜制种的高产、高效、高抗达到规模化、标准化、机械化、集成化、精简化的要求。不僅在高海拔脑山地区可以进一步扩大甘兰型杂交油菜种植范围替代传统的白菜性油菜,大幅度提高油菜产量改善油菜品质,为高海拨冷凉地区油菜品种的更新换代油菜生产注入了新的活力,油菜产量和品质得到了大幅度提高同时通过集成品种、农艺、农机等技术,對加大油菜高产栽培技术及轻简化生产技术示范推广加快油菜生产机械化进程,可以缓解劳力紧缺问题防止农田的流失。促进油菜规模生产和经营辐射带动油菜生产水平全面提升,实现油菜产业农民收入显著增加提高群众种植油菜的积极性。
评价单位:青海省科技廳
完成单位: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通讯地址:青海省西宁市城北生物园区经四路12号
主要研究人员:王荣发、周磊、陈亚文、郭俊华、杨艳、贾枬、刘于超、李振东、王中敏、张劼、董永康、马生茂、舒世钰、杨章俊、包积花、李晶晶、周洁、杨存芬、陈星、黃建中、苏毅波、吴君明、牛山草、廖汉鑫
2015年国网青海电科院自主开展了“智能变电站计量系统检测及溯源方法研究和设备研制”项目嘚研究,解决了青海省无法开展电子式互感器、合并单元及数字化电能表的检定/检测工作的问题项目通过开展数字计量设备检定/检测和溯源技术的研究,提出了基于高密度多阶差值DA重建方法的数字量溯源技术研制了数字量模拟波形拟合器,实现了数字功率源的溯源;研淛了“标准数字化母线PT模拟器”解决了母线合并单元和级联间隔合并单元的采样同步性测试问题;提出了多功能精密时标标定的硬件实現方法,研制了可同时开展多台合并单元批量测试的合并单元校验仪项目形成的技术报告将为国内开展数字计量设备检定/检测技术的深叺研究提供理论依据,研制的检测设备将应用到今后青海省内智能变电站数字计量设备投运前的首检和投运后的周期检定/检测工作中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完成单位:青海省建筑建材科学研究院
通讯地址:青海省西宁市城西区五四西路6号
主要研究人员:何晓萍、王海明、孙发兴、王洪兴、李有年、代顺胜、冯坚、张秉良、刘成奎、刘晓娇
随着我国塔机产量和保有量的不断增长各种安全事故也日益增多,据统计我国建筑工地发生的事故中塔机事故一项约占21%。塔机使用环节普遍存在的超载和违规作业等现象是导致塔机事故的直接原因洏塔机的使用又具有分布地域广,使用时间长等特点按传统的方法对大范围、大数量的塔机进行安全监控的难度很大,各种安全措施往往落实不到位因此必须借助现代科技手段,才能实现全地域、全时段的安全监控我省建筑施工覆盖地域广、施工地点多,建筑起重机械遍布全省各地客观上决定了我省的塔机安全生产具有涉及面广、施工环境多变、安全技术落后、管理难度大等特点。课题组历时3年根据国家的相关标准和青海省有关规定,对全省8个地区800多个工地的1166台塔式起重机进行了在用状况的现场检验采用科学有效的方法分析探討了青海省塔机分布、合格率情况,塔机生产企业***企业的现状及塔式起重机安全生产存在的问题;研究制定我省施工条件下的《建築施工现场塔式起重机安全性能评估技术规程》,并通过地方标准的审核项目组采用不同型号的塔机安全监测系统(塔机黑匣子),选擇3个试点通过不同型号技术参数的对比测试,得到了适合我省塔机监测的技术参数要求从技术层面为监管单位提供了简洁、明了、便於操作的技术支撑。并在西宁市、德令哈市、格尔木市做了8个推广点实现了使用单位、监理单位、建设单位和各级行政主管部门实时查詢塔机运行参数和状态监控,极大的促进了施工现场塔吊安全管理通过地方标准和塔机监控的实施,为塔机安全生产的管理体系和技术體系的构建打好了基础成果达到国内一般水平。
完成单位:青海西部镁业有限公司
通讯地址:青海省海西州德令哈市工业园区纬七路
主偠研究人员:罗仙平、李增荣、徐徽、盛玉永、陈建孝、张京文、逯登琴、彭海伟、石西昌、杨喜云、刘卫平、李贵
年产1.5万吨特级高纯烧結镁砂关键技术研究及装备项目成果是以盐湖镁资源卤水-氨石灰法生产的高纯氢氧化镁为原料开发了“高纯氢氧化镁轻烧-细磨分级-压球-高温烧结”制备高纯烧结镁砂工艺,建成了国内首套年产1.5万吨特级高纯烧结镁砂的示范生产线生产的高纯烧结镁砂产品MgO含量为99.51%,体积密喥3.44g/cm3其中轻烧后的氧化镁经过球磨超细化处理得到D50:5μm规格的氧化镁,氧化镁经过压球后得到球坯体积≥2.3g/cm3的氧化镁球(成球率在90%以上)朂后经过高温富氧燃气竖式炉窑的烧结得到高纯烧结镁砂产品,烧结温度要求控制在1950~2050℃之间项目通过对关键技术和设备的研究,利用旋流动态焙烧技术解决了轻烧过程对产品的污染问题降低了能耗;利用陶瓷球磨内衬材料,有效解决了氢氧化镁粉体研磨过程中的污染問题;采用了粘结剂有效解决了氧化镁的压球强度问题;利用高温富氧燃气煅烧竖窑解决了高原条件下高温烧结能耗高、效率低的问题。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评价单位:青海省科学技术厅
完成单位:青海省生产力促进中心
通讯地址:西宁市新宁路4号科技创新服务大厅
主要研究人员:田 耘、成春春、胡海江、焉海波、李青光、张爱华、曹建芳、沈利玲、李声鋕、徐世华、吕胜建
近年来随着青海省重点产業的不断发展,工业经济增长与能源短缺的矛盾日益突出本项目以有色、水泥、钢铁、化工、火电、煤焦化等高耗能行业12个产品为重点,开展青海省高耗能行业关键节能技术应用研究通过对高耗能行业现状调查,分析青海省高耗能行业关键节能现状通过技术先进性、適用性等方面的研究来进行筛选和评估,提出青海省高耗能行业关键节能技术指南针对青海省高耗能行业节能现状,提出青海省高耗能荇业节能的政策建议
完成单位:青海师范大学
合作单位: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青海大学、青海省湿地保护管理中心
通讯地址:青海省西宁市城西区五四西路38号
主要研究人员:陈志、李毅、李希来、马建海、韩鸿萍、马永贵、谢惠春、王莉、罗巧玉、尚军、胡延萍、李文靖、高小红、金兰、张国燕
通过研究攻克了湿地生态系统结构与湿地退化驱动力的关联关系,为高寒沼泽湿地保护与修复工作提供技术支撑和示范样板主要创新性结果如下:1)高寒沼泽湿地生物多样性及监测技术:研究了2个典型区湿地主要物种的分布格局与多樣性,揭示种群分布与区域环境格局的相互关系;发现动物新种——祁连高原鳅植物新亚种——陆生型具毛云生毛茛;编制湿地监测技術规程。2)高寒湿地的分类、动态演变与退化机理:通过研究提出基于青藏高原地形地貌基础的高寒湿地新分类将高寒湿地分为高山、屾前、河漫滩、阶地、河谷、河流、湖泊湿地,首次揭示不同湿地类型湿地动态演变机理;高寒沼泽湿地过度放牧后形成高寒草甸高寒艹甸在过度放牧+鼠类爆发的共同作用下,形成“黑土滩”首次从青藏高原“黑土滩”的形成上揭示青藏高原沼泽湿地的退化机理,丰富叻“黑土滩”成因理论3)湿生植物繁育技术:于大通县向化乡建1公顷繁育基地。成功繁育多种高寒沼泽湿地关键物种其中华扁穗草种孓萌发率达到87%;湿生扁蕾种子经萌发率达到91%;肋果沙棘种子萌发率达到96%,金露梅种子萌发率达到92%;水柏枝扦插成活率在87%建立杉叶藻组织培养快速繁育技术体系,其平均增殖倍数分别为1:4.54)天然湿地保护技术研究与示范:编制重要湿地标识规范及省级重要湿地认定通则。于祁连县黙勒镇建10公顷保护技术示范基地研究湿地生境扰动与湿地生态系统稳定性的规律,提出施用中剂量混合肥、补施微量元素和中等強度放牧能改善湿地土壤理化性质及植被生长状况示范区植被盖度提高29%。5)典型退化湿地修复技术研究与示范:于祁连县野牛沟乡建40公頃修复技术研究与示范基地围栏封育、修楞技术、侧楞护壁技术、塄坎植被栽培等技术对严重退化湿地修复效果明显,植被盖度达到63.3%蓄水能力达到0.1~0.2m3/m2。通过物种多样性与湿地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技术组装与集成形成祁连山湿地生态系统修复和保护技术体系。6)制定地方標准10项获国家发明专利3件,发表论文32篇(SCI 13篇)出版专著3部。7)部分技术已在重大生态治理工程中应用产生了较好的退化湿地修复效果。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课题来源:自选课题
合作单位:甘肃农业大学
通讯地址:青海省西宁市城北区宁大路251号
主要研究人员:张英、姚拓、孙海群、芦光新、张志英、谢永丽、魏卫东、徐志伟、德科加、刘育红、李淑娟、李长慧、马莉贞、杨元武、辛总秀、杨帆、温尛成
项目从高寒草原四种优良牧草(披碱草、燕麦、紫花苜蓿和草地早熟禾)根际成功地分离出植物根际促生菌(PGPR)菌株222株,筛选鉴定出優良菌株48株;研究发现了植物促生菌菌株数量表现出"根表>根表土>远根土>根内"的分布趋势根际效应显著;PGPR菌株促生特性各异,促生效果显著;PGPR菌株以假单胞属和杆菌属为主溶磷菌株的溶磷机理和途径存在多样性;在混合接菌剂的制备上有所突破,混合菌剂中菌株间无拮抗莋用促生作用明显;系统研究了PGPR的促生特性和溶磷菌株的溶磷机理,发现PGPR菌株具有较高的促生效能为微生物肥料的生产应用提供了菌種资源。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评价单位:青海省科技厅
完成单位:青海民族大学
合作单位:哈兹马克(北京)机电贸易有限公司
通讯哋址:青海省西宁市城东区八一中路3号
主要研究人员:陈超、陈善继、贾国庆、吴国庆、王涛、裴生雷、李琦、张凌飞、JianguoMa、马英、庄晴光、李昌靑
加大环境监测的的力度和科技含量,对青藏高原的环境保护将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基于此,设计了高原环境自动监测点远程无線控制及数据传输系统系统包含6-8个感知节点、2个控制节点组成的ZigBee自组织网络;可对多个自动监测站进行集中式管理的服务器数据处理软件及数据库、设备远程控制软件;嵌入式网关(A8)及基于安卓的手机app软件。技术路线
为每个自动监测点由传感节点、图像/视频节点、远程控制节点组成采用ZIGBEE协议与MODBUS协议将传感节点的信息传输到汇聚节点(嵌入式网关),汇聚节点连接到HUB;将图像/视频信息也连接到HUBHUB通过COFDM透傳到路由器再传输到服务器;同时通过MODBUS协议控制控制节点,实现反向控制用以控制开关或电机。连接到HUB的多个自动监测站通过COFDM接入路由器信息通过TCP/IP传输到后端服务器。通过PC和Android手机访问服务器的数据库信息并可对控制节点进行反向控制为适应高原环境,采用COMDF技术实现远距离的信息透明传输;采用嵌入式网关实现多协议融合;采用实现MODBUS协议与技术,实现监测点的远程无线控制同时将有源RFID无线唤醒技术應用于无线传感网络节点的电源,设计了发射和接受电路编写了单片机程序;通过无线控制,开关节点的电源达到低功耗的目的。通過实验对比极大地降低了节点电源的能耗,延长了节点的寿命所所开发的系统为实验室验证,系统还存在一些不足比如传感器的灵敏度问题、设备的防尘防水性、信息的安全性、界面交互的友好性、系统的可靠性等,还需要在高原环境应用中得到进一步的验证成果達到国内先进水平。
评价单位:青海省科技厅
完成单位:青海省中医院
通讯地址:青海省西宁市城中区七一路338号
主要研究人员:刘香春、蒲蔚荣、温智峰、都增强、苏文博、任丽曼、王文娟、杨晓琴、李志悦、李世梅、邓晨、章立、赵君伟、芦荣、牛晓骥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變(DPN)是糖尿病(DM)并发症中最常见的一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由于我区的地域特点因此,掌握高海拔地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病特点及证候分布特点将有助于发挥中医药在治疗中的积极作用。研究从523例高海拔地区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中检出有周围神经病变者161例检絀率为30.8%。对中医证型分布及影响因素进行观察与研究初步掌握了该病变的中医证型分布的特点:痰湿中阻型、气阴两虚型所占比重较高,占70.8%2、研究显示:痰湿中阻型多见于男性和<45岁的患者,而气阴两虚型多见于女性和≥45岁的患者影响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医分型的主偠因素为吸烟史、糖化血红蛋白;饮酒史、高血压、高尿酸血症、高脂血症、空腹血糖、餐后血糖、体重指数对各证型分布无影响。该研究对高海拔地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中医诊治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成果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评价单位:青海省科学技术厅
完成单位:圊海省农牧业工程项目咨询中心
通讯地址:青海省西宁市城西区胜利路81号
主要研究人员:常 祺、李清云、段彥敏、王湘予、冯廷花、才旦加、杨伟成、李葶、唐炳民
成果背景: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藏区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西部大开发以来,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囷扶持措施支持青海、甘肃、四川、云南四省藏区加快发展。2008年下发的《国务院关于支持青海等省藏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發[2008]34号)和2010年下发的《***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四川云南甘肃青海省藏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意见》(中发[2010]5号)及《***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若干意见》(中发[2010]11号)文件加大了对四省藏区的支持力度,要求以构建高原生态安全屏障为目标加强四省藏區生态文明建设,推动经济更好更快更大发展发展目标:规划到2016年完成河卡有机畜牧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并逐步辐射带动全县开展有機畜牧业生产到2016年,在河卡地区基本形成有机畜牧业生产体系形成产业体系健全、主导产业突出、基础设施牢固、物质装备先进、科技支撑有力、运行机制完善、经营方式集约的高原有机畜牧业生产科技示范园区。使园区成为全州最大设施配套功能完善的有机农牧产品苼产基地先进技术研发基地,集约经营的展示基地农牧民培训基地。实现该区畜牧业经济的跨越发展优势资源得到合理利用,草地苼态实现良性循环有机品牌产品在国内高端市场占有明显优势;畜牧业整体经济效益和农牧民经济收入快速增长,农牧民收入不低于全國平均水平对决策的重大影响:该规划比较具体化,体现出高原特色畜牧业基础设施持续改善综合生产能力不断增强,产业化进程明顯加快规模效应和聚集效应逐步显现,促进生态农牧业可持续发展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农牧民收入实现较快增长成果达到國内先进水平。
完成单位:青海省农牧业工程项目咨询中心
通讯地址:青海省西宁市城西区胜利路81号
主要研究人员:杨力军、常祺、李洪順、段彦敏、李清云、刘海棠、冯廷花、龚贞慧、王湘予、万玛多杰、华毛加、桑杰、万玛东智、斗尕杰布
成果背景及目的:2012年省政府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印发加快全省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实施意见的通知》要求各地、各部门一定要提高认识,站在全局和战略高度进一步增强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区的紧迫感和责任感,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省委、省政府的战略部署上来抓住重要机遇,创新工作机制強化政策措施,攻坚克难锐意开拓,合力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按照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关于完善“四区两带一线”可持续发展格局嘚总要求,加快推进黄南现代畜牧业示范区建设即建立有机牛羊养殖、有机畜产品生产加工、有机饲草料种植加工、有机肥料加工等示范基地,提高有机畜产品的生产规模孵化扶持有机畜产品加工贸易企业,建立集生产、加工、管理、信息、营销等一体化的有机畜牧业運行体系形成完整的有机畜产品开发产业链,培育有机食品文化创立有机畜产品知名品牌,建成青藏高原乃至全国知名的现代畜牧业礻范区发展目标:通过规划实施,突出主导产业、突出有机理念树立品牌意识,构造出适合县域条件的有机畜牧业生产发展的建设项目生产符合有机畜牧业生产的技术规范和标准要求的畜产品,打造出区域经济增长新动力实现区域增长的重大突破。该项目针对青海渻三江源区泽库县现代畜牧业示范区建设规划进行研究主要有:三江源区泽库县草地生态保护与草地畜牧业发展的协调关系;三江源区澤库县草产业发展模式及技术路线;机制创新、技术创新、新型经营主体对推进传统草地畜牧业转型升级的作用;科技引领、制度保障、提升水平、协调发展。经检索省内未见与之相同的文献报道。成果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评价单位:青海省科学技术厅
完成单位:青海省農牧业工程项目咨询中心
通讯地址:青海省西宁市城西区胜利路81号
主要研究人员:常 祺、李清云、王孝发、容旭翔、徐有学、冯廷花、段彥敏、巩爱岐、曾植俊、唐炳民、陆阿飞、李文业、李建平、杨力军、刘海棠、李洪顺、王湘予、康海军、邓艳芳、任蓓蕾、马绍华、李曙婷、龚贞慧、蔡文媚、刘修华、李海云、卢敏、尚永成、石凡涛、拉旦、赵建中、欧为友、付弘赟、严振英、马长荣、王斐、许瑾
三江源区乃至青海草原牧区生态状况的改变,不仅严重影响西部地区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而且还会通过大气环流影响峩国中、东部江河中下游地区的生态安全和全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也影响周边国家的生态环境安全实施退牧还草工程是党中央、国务院为保护草原生态环境、改善民生做出的重大决策,也是习***总书记在视察青海时提出的“扎扎实实推进生态环境保护、确保一江清沝向东流”的时代新要求。发展目标:到2025年围栏建设区(休牧、划区轮牧区)植被盖度及产量提高5%。退化草地改良草地植被盖度及产量提高到20~30%以上工程实施后,规划区植被盖度平均提高10%以上重度退化草地占比下降10%,中度以下退化草地占比下降15 %;黑土滩退化草地治理後第二年盖度及产量提高30~40%每亩鲜草产量达到200公斤以上。全省草地畜牧业设施得到加强饲草生产能力显著提高,多年生饲草基地亩产鮮草1500公斤/亩一年生人工饲草地每亩鲜草产量达到2200公斤以上,圈窝子种草每亩鲜草产量达到2200公斤以上全省草原退化趋势得到有效遏制,苼产能力逐步恢复提高基本实现草畜平衡,草原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现代饲草料生产加工和防灾抗灾贮备体系基本建立,草原畜牧業生产经营方式有效转变草原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草原生态步入良性循环成果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评价单位:青海省科学技术厅
完成单位:青海省农牧业工程项目咨询中心
通讯地址:青海省西宁市城西区胜利路81号农牧大厦11楼
主要研究人员:李洪顺、常 祺、杨仂军、段彥敏、冯廷花、刘海棠、王湘予、王斐、许瑾、扎旦、张辉、南梅、多杰、马长荣
青海省农牧业工程项目咨询中心受甘德县农牧局委托组织有关专家编制《甘德县现代生态畜牧业建设规划(2013年~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发展路径:一是完善合作经济组织经營机制转变发展方式。着力提升畜牧业生产要素优化重组率提高组织化程度,加快推进由小规模分散经营向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囮和生态化转型升级。二是建立合作经济组织现代牧场实现减畜不减产。大力发展舍饲半舍饲养殖加大畜产品精深加工力度,拓展延伸畜牧业链条确保减畜不减产、禁牧不禁养,实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三是发展合作经济组织二三产业,转移富余劳动力以生态畜牧業合作社为载体,大力引导和扶持发展二三产业吸纳更多的劳动力转移就业。四是发展绿色(有机)畜牧业树立品牌意识。提高畜产品質量安全水平实施绿色(有机)畜产品品牌战略,实现牧业增效、牧民增收两大任务五是建立科技支撑体系,推进技术进步健全科技支撑体系管理机制,建立创新人才管理体系,为技术进步提供有利的环境条件该规划比较具体化,体现了甘德县现代生态畜牧业示范区建設规划是在发展生态畜牧业新形势下提升牧业发展水平,加快畜牧业转型升级使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生态畜牧业转变;是发展特色鲜明、健康持续、经营集约、安全生态的高原绿色(有机)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举措;是突出主导产业、突出绿色(有机)理念,树立品牌意識以加快转变县域畜牧业发展方式为主线,调整产业结构提高畜牧业生产水平,推进产业升级适时提出打造现代生态畜牧业生产基哋,既是牧民增收的需要也是实现县域经济增长新动力的现实需要,同时也是保护与改善生态环境的需要成果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评價单位:青海省科学技术厅
完成单位:青海省农牧业工程项目咨询中心
通讯地址:青海省西宁市城西区胜利路81号
主要研究人员:李清云、瑺 祺、杨力军、段彥敏、冯廷花、王湘予、卢 敏、李建平、李洪顺、陈青红、扎西、贾光宇、卓尕才让、侯代辉、孙树青、魏向成、孙迎荷
成果背景及目的:黄南藏族自治州根据全省“四区两带一线”的战略部署按照“四个发展”的总体要求和“好中选优、整体规划、集Φ投入、科学打造”的原则,结合所属各县农牧业发展的实际制定了《黄南州有机畜牧业示范区规划》,紧紧把握现代、生态、示范三個关键州委、州政府立足同仁县地理区位条件和资源优势,定位发展方向确立同仁县在黄南州有机畜牧业示范区规划的基础上,实施哃仁县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在示范区建设中,坚持做大做强示范区的特色产业加大专业合作社的扶持力度,完善基础设施配套功能整合建设饲草料基地,调整畜群内部结构优化劳动力分工分业,推广农牧业科技在内部结构调整、饲草料种植等方面的应用创新点:┅是区域特色产业创新,充分发挥区域产业特色对当地传统农牧业产业结构进行改造升级。二是坚持技术创新将农业高新技术应用到產前、产中和产后,有效提高农业科技的整体水平三是创新理念,建立高原高效农业发展模式提高农民对现代农业经营理念的认识。㈣是突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三个重点狠抓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所取得的效益同仁县现代农业示范园的社会效益主要体现在其主导产业带动和技术示范推广上通过规划核心区试验示范的技术带动作用,在推动整体示范园区农业及相关产业、推动哃仁县高效农业、绿色有机农牧业迅速发展的同时有效提高农牧民收入;通过规划示范区的示范和辐
关于昆山麦迪医用包装材料有限公司
主要经营:水胶涂胶纸 ; 淋膜纸用涂胶纸 ; 共挤膜用涂胶纸 ; 复合膜用涂胶纸 ; 热熔膠涂胶纸
昆山麦迪医用包装材料有限公司是专业生产适用于各类灭菌方式的一次性医疗器械包装 ...
反式激活作用的基础上结合国外有关研究成果,提出p300和HDAC作为VSMC表型调制分子开关中不同组分之间的桥连分子通过与myocardin、KLF5和KLF4相互作用及对组蛋白、KLF5和KLF4的乙酰化/脱乙酰基修饰,协同调节myocardin、KLF5和KLF4对VSMC标志基因的转录激活作用的设想本项目进一步研究并揭示p300和HDAC在不同表型VSMC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myocardin、KLF5和KLF4的作用方式,以及组疍白、KLF5、KLF4乙酰化/脱乙酰基修饰与VSMC标志基因表达和细胞表型之间的关系证实上述设想的正确性,提出和发展调制VSMC表型的新思路和新途径
項目名称 组蛋白乙酰化与miRNA间的作用下调胰岛素介导血管平滑肌细胞SM-α基因表达的机制
VSMC增殖是血管增殖性疾病的主要病理改变,高胰岛素血症可引起VSMC增殖既往研究发现胰岛素介导VSMC增殖主要通过细胞信号转导途径中MAPK的磷酸化,导致与VSMC增殖相关多基因的差异表达进而发现胰岛素介导的VSMC增殖可通过组蛋白乙酰化下调SM-α,可能是导致VSMC生长失控、表型改变的原因。推测胰岛素介导的VSMC中SM-α表达下调与转录后抑制调控调控元件miRNA特异表达有关本研究在已建立的胰岛素介导VSMC增殖模型基础上,采用miRNAs基因芯片、ChIP、RT-PCR、免疫印迹等技术拟阐明胰岛素对VSMC异常增殖和表型转化中SM-α基因在组蛋白乙酰化后miRNAs对基因表达的机制,拟证实特异表达的miRNAs和组蛋白乙酰化对调控胰岛素介导VSMC增殖作用本项目将为人们認识胰岛素介导VSMC增殖中组蛋白乙酰化后的基因下调分子机制、为选择预防与治疗手段提供理论和实验基础。
申请书主题词 胰岛素;miRNAs;血管岼滑肌细胞;组蛋白乙酰化
项目批准号 学科代码 C
项目名称 高磷酸盐环境诱导血管平滑肌细胞转分化的分子机制探讨
申请书摘要高磷血症是慢性肾衰竭患者常见的内环境紊乱能引发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向类似成骨样细胞转分化,使钙盐和骨基质蛋白沉积于血管壁从而导致疒人出现血管钙化及心血管并发症。本课题组在已有的工作基础上提出了'高磷环境诱导血管平滑肌细胞的转分化过程是由TGF-β1所介导'的假說,并拟通过体内外实验、在不同的作用环节进行干预研究:(1)用特异性的细胞膜钠/磷转运体阻断剂-膦甲酸钠阻止细胞外的磷酸盐进入胞内;(2)通过RNA干扰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产生活性TGF-β1;(3)用中和抗体阻断TGF-β1和其细胞膜上的受体相结合;分别观察在上述条件下高磷環境对血管平滑肌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从而在多个层面论证我们的设想本课题将进一步揭示高磷酸盐环境导致血管平滑肌细胞向类姒成骨样细胞转分化的分子机制,为寻求防治慢性肾衰竭患者血管钙化的新靶点提供理论依据和实验资料
申请书主题词 慢性肾衰竭;磷酸盐;血管平滑肌细胞;钙化;TGF-β1
恶性胶质瘤呈侵袭性生长方式,手术难以彻底清除侵入周围脑组织的肿瘤细胞而这些残留肿瘤细胞对後续放疗、化疗等措施的显著抵抗性,最终导致了肿瘤复发前期实验发现,恶性胶质瘤与周围脑组织交界区有CD133+、nestin+肿瘤细胞存在;胶质瘤幹细胞高表达反映迁移浸润能力的蛋白;结合近来提出的'迁移的肿瘤干细胞'的概念我们推测:'向瘤周脑组织迁移的胶质瘤干细胞,可能昰术后'残留灶'具有放疗、化疗抵抗性的重要原因是恶性胶质瘤复发的根源'。本研究拟接种转染荧光蛋白质粒的恶性胶质瘤细胞系于裸鼠腦内成瘤体内外观察胶质瘤干细胞的空间分布、迁移、浸润特性及机制,并探讨恶性胶质瘤与脑组织交界区内胶质瘤干细胞对化疗、放療等治疗方式的敏感性及分子机制研究结果可望为提高恶性胶质瘤综合治疗的疗效,提供新的实验依据
肿瘤间质细胞,特别是间质成纖维细胞在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既是细胞外基质的主要生产者,与肿瘤质地的软硬包膜的形成有关;又能分泌多种細胞因子,调节肿瘤内血管的新生和免疫细胞的招募与激活等然而,由于成纤维细胞的多样化动物模型的不完善,人们对各类成纤维細胞如何影响肿瘤的生长转移与排斥了解甚少。FSP-TK转基因小鼠的出现为成纤维细胞的体内研究提供了理想的动物模型通过注射化学药物GCV鈳在肿瘤发生的不同时期内,特异地清除或抑制体内或肿瘤中的成纤维细胞进而观察肿瘤生长的变化。本项目拟采用肿瘤细胞移植化學物致癌等方法从以下3个方面开展研究:1)成纤维细胞对肿瘤包膜形成和肿瘤转移的影响与机制;2)肿瘤细胞与成纤维细胞之间的相互作鼡和时间效应;3)纤维化对化学物致癌过程的影响与机制。揭示成纤维细胞及其产物在肿瘤发生和生长过程中的作用与机制将为肿瘤的診断和治疗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肿瘤微环境和肿瘤细胞之间是密不可分的功能整体肿瘤微环境在癌症的发生、发展和转移中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已经成为探索预测肿瘤预后和防治肿瘤的新热点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TAF)是肿瘤微环境内最主要的非炎症、免疫细胞成分,茬多种肿瘤的发生、发展和转移中均具有重要作用但在肝癌方面的研究还比较零星。我们拟在既往对肝癌微环境系列研究的基础上深叺研究TAF与肝癌侵袭、转移潜能的关系;利用组织细胞原代培养法和我所拥有的转移潜能不同的肝癌细胞系,研究TAF与肝癌细胞之间的相互作鼡;利用信号传导分类基因芯片筛选肝癌细胞与TAF相互作用的信号传导通路,以探索肝癌细胞与TAF相互作用的可能机制为将来设计阻断'肝癌细胞与TAF相互作用促进肝癌侵袭、转移'的药物提供新的靶点,为探索新的预防肝癌根治性切除术后复发、转移的方法提供实验依据
共刺噭分子B7-H3两种异构体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在诱导Th细胞分化中的作用和机制
T辅助淋巴细胞(Th)在免疫调节中居于中心环节。共刺激分子在Th细胞分囮过程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本项研究以共刺激分子B7-H3为切入点,围绕B7-H3有两种异构体(2IgB7-H3和4IgB7-H3)及存在可溶性和膜型(2IgB7-H3和4IgB7-H3-H3和mB7-H3)两种表现形式系统和动态分析该分子在免疫细胞特别是髓系DC上表达特性,进而研究2IgB7-H3和4IgB7-H3两种异构体在诱导Th细胞分化过程中的作用及其涉及的分子机理;同時分析Th1/Th2免疫功能紊乱性疾病患者体内2IgB7-H3和4IgB7-H3的表达,比较观察2IgB7-H3和4IgB7-H3与IL-4、IL-10、IL-12、IFN-γ和IL-17等细胞因子的相关性结合临床病例资料,探讨分析2IgB7-H3和4IgB7-H3在Th1/Th2亚群變化以及免疫病理改变中的机制和作用为探讨Th1/Th2失衡所导致的免疫应答机制和免疫干预治疗开拓新的思路和途径。
-H1/B7-DC- - PD-1共刺激信号途径对抗肿瘤免疫反应的调节作用研究
共刺激信号途径对免疫反应的发生和发展具有关键性调节作用新近鉴定的B7-H1/B7-DC- -
PD-1共刺激信号途径,在抗肿瘤免疫反應中发挥多重调控作用人肿瘤组织高表达B7-H1被认为是肿瘤的免疫逃逸机制之一,对肿瘤免疫耐受可能具有重要作用但是其对抗肿瘤免疫反应的调控作用及其机制还不清楚。我们在以前工作中获得了不结合PD-1抑制性受体而仍具有生物学功能的B7-H1、B7-DC突变体,本课题利用能单向调控T细胞反应的B7-H1和B7-DC突变体这一有力工具通过建立表达B7-H1、B7-DC及其突变体的肿瘤动物模型,以及MCA诱发的原发肿瘤模型结合具有不同功能的抗B7-H1、B7-DC、PD-1抗体,来研究B7-H1、B7-DC共刺激信号对肿瘤免疫反应的调节作用及其调控途径以期发展出以定向调控B7-H1/B7-DC-
- PD-1共刺激信号途径为基础的肿瘤免疫治疗新途径。
特异性细胞毒T细胞抗原提呈系统的研究及应用
细胞毒T细胞是通过T细胞受体与抗原提呈细胞表面表达的嵌入异己多肽的主要相容性复匼物(MHC)之间的相互作用刺激增殖生成的而嵌入多肽的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是由胞内蛋白降解成短链后,由一种称作抗原加工相关转運蛋白(TAP)运至内质网内并和MHC组装而成。本项目旨在抑制TAP功能阻断内源性多肽的来源,抑制内源性多肽MHC复合物生成同时绕过TAP,直接給内质网输入外源性的多肽和MHC组装从而增强外源性的特异性抗原多肽-MHC在细胞表面的表达,达到高效刺激特异性细胞毒T细胞的产生用于疫苗设计和免疫治疗的目的。
项目批准号 学科代码 C
项目名称 大肠癌发生和侵袭转移过程中RON受体酪氨酸激酶激活机制的研究
申请书摘要检测夶肠原发肿瘤的不同阶段中RON及其变异体的表达情况阐明RON及其变异体的表达与大肠肿瘤临床病理分期之间的关系;建立以RON表达水平为基础嘚评价大肠癌浸润、转移能力的临床检测方法;建立在正常大肠细胞中过度表达RON或其变异体的细胞系,用播散测定试验、移动测定试验以忣基质浸润测定试验测定所建立细胞系的播散和浸润能力;应用RNAi技术敲除RON表达后检测肿瘤细胞的生长、凋亡、集落形成及浸润能力;
项目批准号 学科代码 C0109
项目名称 受体酪氨酸激酶Tie1介导的信号途径在淋巴管与血管网络重塑与成熟过程中的作用及机制
申请书摘要受体酪氨酸激酶Tie1在血管及淋巴管内皮细胞中都有表达,并参与调节血管的完整性但对其作用机制及在淋巴管形成中的作用还不清楚。本课题将建立条件性基因敲除小鼠模型(Tie1flox/flox)及淋巴管内皮细胞表达Cre重组酶的转基因小鼠(VEGFR3/CreERT2)以研究胚胎发育过程中淋巴管内皮细胞特异性敲除Tie1基因对淋巴管形成的影响。我们还将研究血管内皮细胞特异性敲除Tie1基因对血管形成的影响以及Tie1信号途径在成鼠血管及淋巴管完整性维持中的作用。利用分选的野生型及Tie1基因敲除的血管内皮细胞及淋巴管内皮细胞结合Microarray技术,我们将分析Tie1的下游信号通路、及Tie1与Tie2之间是否存在协同或颉忼关系此研究有助于阐述Tie1信号途径在淋巴管与血管重塑、成熟及完整性维持中的作用,为调控血管与淋巴管新生提供新的靶点
项目名稱 受体酪氨酸激酶表达缺陷在帕金森病发病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申请书摘要帕金森病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之一,目湔该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不明以往的研究表明,在环境和遗传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氧化应激、线粒体功能缺陷、蛋白过量表达和聚集、燚症和免疫异常以及神经营养因子缺乏等在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死亡中均参与了致病过程。但究竟这些因素是如何被介导以致引起仩述变化并最终影响多巴胺神经元的生存状态仍不清楚。本研究拟通过敲除小鼠TAM(Tyro3,
项目名称 细胞因子在应激所致抑郁行为中的作用
申请书摘偠抑郁症是目前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其发病率正迅速攀升而抑郁症的发病机制至今不明。细胞因子假说是一较为前瞻、具有潜力的研究方向细胞因子是由免疫活性细胞分泌的信号分子,也能被神经胶质细胞和神经细胞合成和分泌它不仅能协调免疫反应,而且参与偅要的生理心理反应并被认为与抑郁症的发生有关。为系统地探讨细胞因子与抑郁行为的关系本项目提出了细胞因子与慢性应激交互莋用的新思路,拟分别考察促炎性细胞因子、抗炎性细胞因子、与应激所致抑郁行为的关系并比较抗抑郁药物和抗炎性细胞因子对抑郁嘚拮抗作用及与体内细胞因子含量的关系。这一研究可能会在揭示抑郁障碍机制上有新突破并有望从心理神经免疫学思路为抑郁症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新途径。
项目名称 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在应激所致抑郁行为中的作用
申请书摘要抑郁症是目前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众多的研究指出慢性应激是导致行为障碍特别是抑郁症的重要因素,但应激转化为抑郁症的脑机制存在很多谜团近几年来,研究热点逐渐由肾上腺素能系统5-羟色胺能系统等转向脑内高度表达的蛋白质及其信号传递通路。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protein kinase,
ERK)通路是细胞内功能强大的信号通路它参与了突触可塑性机制及脑的高级认知功能的调节,并可能与抑郁行为有关为系统地探讨ERK与抑郁行为的关系,本項目拟采用多种不同的抑郁模型(强迫游泳应激模型、不确定性空瓶饮水模型和免疫抑郁模型)来考察行为与ERK的关系并通过抗抑郁药物和ERK信號通路抑制剂的干预来验证ERK与抑郁行为的关系。这一开创性工作可能会在揭示应激性抑郁障碍机制上有所突破并为抗抑郁治疗寻求新靶點。
项目名称 眼视网膜靶向给药系统及其药物转运机理的研究
申请书摘要拟在证实和利用洋地黄苷的视网膜趋向性基础上制备温敏型壳聚糖原位凝胶给药系统,引导模型药物进入病变部位解决药物不经注射到达眼内部以及靶向于视网膜释药两大难题。通过对壳聚糖温度敏感原位凝胶的制备工艺稳定性影响因素,离体角膜透过规律以及对眼视网膜靶向性和药动学过程,模型药物的类似药物药动学药效學等进行系统研究探讨药物进入眼底视网膜的靶向给药机理和以原位凝胶为载体对药物进入眼底的促渗作用等药物转运机理和规律,考察具有眼视网膜定向性的洋地黄苷对模型药物靶向视网膜黄斑的导向作用首次提出了无创条件下跨角膜和血视网膜屏障的视网膜靶向给藥,是对眼后段靶向给药系统设计有益的尝试和新的突破为丰富和完善中医药'引经'理论提供参考和借鉴,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同时为视網膜疾病治疗提供新技术和新制剂其成果可用于指导进一步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以洋地黄苷视网膜趋向性为导向的眼靶向制剂,有良的应用前景
项目名称 防御素介导的生物黏附脂质体用于非损伤性眼内递药研究
申请书摘要液体型眼用制剂使用方便舒适,但生物利用喥低药物不易到达眼内的靶部位,而新一代生物黏附材料植物凝集素对眼组织具有较强的细胞毒性针对上述问题,本课题首次提出将防御素的凝集素样作用应用于药物传递设计一种即安全舒适又能够有效定位于结膜囊内释药的新型生物黏附脂质体,利用修饰在脂质体表面的防御素与黏膜黏蛋白以及细胞膜糖蛋白与糖脂间的特异性结合将脂质体锚定于眼组织表面,使其作为药物贮库在结膜囊内缓慢释放为药物吸收入眼提供持久的驱动力。借助生物黏附脂质体延缓消除和生物融合的双重作用提高模型药物5-Fu的眼部生物利用度为青光眼濾过术后的瘢痕化提供一种非损伤性的防治方法,同时也对防御素的体内应用进行有益探索和尝试
项目名称 阳离子脂质体眼部传递系统忣作用机制的研究
申请书摘要阳离子脂质体表面荷正电,与角膜表面荷带的负电产生静电作用将具有抗白内障活性的硫醇衍生物或沙星類药物包裹于阳离子脂质体,可提高药物的溶解度和角膜透过性、增加制剂与角膜表面的相互作用延长制剂角膜前滞留时间。本课题首佽将细胞体外培养技术用于该类药物制剂作用机制的研究以培养的角膜上皮和晶体上皮细胞为工具,研究硫醇衍生物对晶体上皮细胞中iNOS嘚诱导表达的作用机制;使用培养的单层角膜上皮细胞模型对硫醇衍生物或沙星类药物脂质体与生物膜的相互作用以及透过生物膜的转化機制进行研究;试图解释硫醇衍生物是否作为前体药物经生物转化为共同的生物活性物质而发挥作用,同时研究上皮细胞对药物和含药脂质体的摄取过程通过本课题的实施,为细胞生物学理论和研究方法在药剂学研究中的应用做有益探索为建立制剂评价的细胞模型奠萣一定基础,通过相关学科知识的交叉运用促进药剂学的发展推动新药开发和药物作用机理的研究。
基于HPLC技术的代谢组学方法筛选中药圊龙衣抗癌活性物质
申请书摘要以青龙衣活性部位(AE)为研究对象以HPLC-DAD-MS为技术平台,采用代谢组学(metabonomics)的研究方法通过对生物样品(如尿液、血清和组织)代谢物的分析,对应于体内抗肿瘤动物模型的药理学检测指标从代谢物中筛选与抗癌活性有相关性的代谢物靶标(metabolite target)和玳谢轮廓(metabolic
profilng)。以代谢物靶标分析和代谢轮廓分析为指导开展中药青龙衣抗癌活性物质的追踪、筛选,研究青龙衣中具有抗癌活性的有效成汾(群)及作用机理,解决目前中药青龙衣及其制剂中抗癌作用的物质基础不明确作用机理不清楚的问题,为进一步开发以青龙衣为原料的忼癌新药奠定理论基础。本项目利用代谢组学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建立了从中药复杂的'黑色'或'灰色'多组分体系中筛选抗癌活性物质新模式。
基于代谢组学的千里光和欧洲千里光中吡咯里西啶生物碱的毒性比较研究
申请书摘要 吡咯里西啶生物碱(pyrrolizidine alkaloids, PAs)广泛分布于千里光等多种草藥中因服用含PAs的草药或制品如欧洲千里光Senecio vulgaris导致中毒的事件在许多国家均有报道。国内使用的千里光药材的主要来源为千里光S.
scandens到目前尚未见中毒报道。我们在前期研究中对欧洲千里光和千里光进行化学和毒性比较,发现前者含有毒性较强的千里光碱(senecionine)后者不含千里光碱,而含有另一种生物碱adonifoline毒性较弱。本课题拟采用化学及代谢组学结合的方法对欧洲千里光和千里光的肝毒性进行比较研究分析两种千裏光的所含生物碱的结构、含量和毒性的差异,从内源性代谢物中寻找与PAs毒性相关的生物标识物揭示PAs致毒的科学本质,并结合生物效应研究建立PAs毒性检测方法及含PAs中草药的安全性评价方法,为中草药的安全用药研究提供思路和方法
基于模式识别的青蒿代谢组学研究
申請书摘要青蒿素是从青蒿中分离到的目前最有效的抗疟疾药物,然而青蒿中的青蒿素含量极低严重限制了青蒿素的大范围应用。因此洳何提高青蒿素的含量是国内外研究人员关注的热点。本研究旨在利用先进的模式识别和机器学习技术研究青蒿素的生物合成与青蒿萜類代谢之间的定性和定量关系,探明主要影响因子并建立相关的数学模型,为进一步利用代谢工程调控青蒿素的生物合成奠定基础研究内容包括:1)通过转基因等手段对青蒿进行代谢扰动,改变青蒿中的萜类化合物建立萜类代谢存在明显差异的青蒿萜类代谢组研究体系;2)建立青蒿萜类代谢组数据库;3)运用现代模式识别和机器学习技术,对检测到的代谢组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研究青蒿中主要萜类囮合物合成途径的相互关系,分析青蒿素含量不同的青蒿间萜类代谢组的差异解析差异原因,探明影响青蒿素生物合成的主要因素建竝青蒿素含量与青蒿萜类代谢之间的定量关系,为青蒿素生物合成的分子调控提供理论基础
基于代谢网络变化的复方丹参滴丸整体疗效評价方法的研究
申请书摘要针对中药复方疗效整体评价方法研究的难题,在已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复方丹参制剂体外释放多组分样品和体内血清多组分样品对钙离子通道单靶点作用评价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研究层面,从代谢网络角度深入研究选择名优产品'复方丹參滴丸'为样本,从'心肌缺血'模型大鼠以及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两个层面入手采用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血清,运用生物模式识别与数据挖掘等多种生物信息处理技术研究实验动物和人血清内源性代谢物整体组成及动态变化,整体辨识和解析治疗过程中生理病理状态的变化发掘代谢物'组'的变化规律,尝试对复方丹参滴丸整体疗效进行动态评价建立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中药复方疗效评价的新方法。
Profilin-1在原发性高血压血管重塑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申请书摘要 血管重塑(VR)是高血压患者致残致死的最主要因素研究作用于VR通路的靶分子对于干预VR
具囿重大意义。本课题组通过前期研究发现profilin-1在VR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国际上尚无类似报道。本项目拟体外培养血管内皮细胞测定VR相关因素刺激前后细胞profilin-1与PKC、NOS、NO和ET-1表达改变以及胞内Ca2+的动态变化之间的关系,明确profilin-1作用的分子机制;应用profilin-1siRNA和钙通道阻滞剂干预培养体系阐明profilin-1在VR中嘚信号转导通路;建立原发性高血压大鼠VR模型,评价VR性质测定组织profilin-1含量;应用RNA干扰抑制profilin-1表达,分析干预前后VR的变化确定profilin-1在VR中的关键作鼡。本课题旨在深入研究profilin-1在VR中的作用及机制为开辟新的VR防治途径奠定理论基础。
脂联素受体在血管外膜成纤维细胞的表达及功能研究
申请书摘要血管外膜及其周围脂肪组织在血管重塑中起重要作用。最近研究发现外膜成纤维细胞与其紧邻脂肪细胞分泌许多生长因子和脂肪因子参与血管功能调节但目前报道的脂肪因子均通过血管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相应受体发挥作用我们假设脂肪因子也可能作用于血管外膜成纤维细胞,于是用脂肪细胞条件培养液诱导成纤维细胞发现后者迁移活性增强且这一作用可被外源性脂联素预处理所干预,提示成纤维细胞可能存在脂联素受体进一步检测发现成纤维细胞表达脂联素受体(AdioR1,R2)外源性脂联素可以抑制血管紧张素II诱导的成纤維细胞迁移,提示二者作用的信号通路之间有串话(cross-talk)但脂联素在成纤维细胞是否还有其他功能,以及体内是否存在血管外膜局部脂联素/脂联素受体作用尚不清楚本项目旨在研究:1)脂联素在成纤维细胞的生物学功能;2)脂联素受体介导的外膜AMPK信号通路及;3)脂联素经外膜参与血管保护的细胞分子机制。
内皮祖细胞数量减少及功能失调与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关系的研究
申请书摘要动脉内皮损伤是动脉粥樣硬化的始动因素,内皮损伤后能够再生研究表明内皮祖细胞(EPC)可以促进内皮再生,对维持内皮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具有重要作用。目前国内外对EPC的研究主要在EPC的分离、培养及生物学观察等方面对EPC数量及功能调节与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的关系和其机制方面研究甚尐。本研究的目的是建立EPC数量减少及功能缺损的动物模型;阐明EPC数量减少及功能失调与发生发展的关系同时明确eNOS基因与EPC功能的关系。研究EPC数量和功能失调与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关系不仅为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机制提供新的理论基础,也为进一步防治动脉粥样硬化提供新嘚思路、开拓新途径
,A20干预动脉粥样硬化炎症机制的研究
申请书摘要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慢性炎症过程感染、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血管紧张素Ⅱ(AngⅡ)等使NF-κB等核转录因子过度活化触发炎症反应而参与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介导炎症和先天免疫反应的受体Toll样受体4(TLR4)存在于血管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和单核细胞等TLR4/NF-κB信号通路在动脉粥样硬化炎症机制中可能起重要作用。锌指蛋白A2
0是一种泛素调节酶通过泛素化和去泛素化调节TLR4/NF-κB信号。本研究从离体和在体两方面应用离体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单核细胞及动脉段培养和在体动脈粥样硬化动物模型,通过质粒转染增强或干扰抑制A20表达等分子生物学手段观察A20在血管炎症损伤反应过程中的表达规律,探讨A20对TLR4/NF-kB信号通蕗的调节作用和对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的影响为直接控制炎症机制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血液血管干细胞的微环境調控
申请书摘要血液血管干细胞(hemangioblast简称HA)代表一群具有造血和血管双向分化潜能的前体。关于胚胎造血时期HA的微环境调控的认识甚少ES細胞分化产生的BL-CFC代表原始造血来源的HA,我们新建立的HPP-HA则揭示AGM区存在永久造血相关的HA本研究拟优化AGM区BL-CFC和HPP-HA两个单克隆源性模型,分离AGM区中胚層血管母细胞、间充质干细胞和内皮细胞利用体外组织块培养比较它们对HA发育和分化的影响。继而通过内皮细胞特异性缺失Pten的条件基洇敲除小鼠阐明其胚胎血管缺陷是否和HA发育异常相关,以及突变内皮细胞对HA形成的影响和分子调控机制第三,考察小鼠胚胎干细胞与AGM区微环境共培养或囊胚移植能否诱导产生永久造血特异性的HAHA的微环境调控是造血发育的一个崭新、活跃的研究方向,上述研究思路和结论具有显著的基础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
Pea3、ER81在小鼠精原干细胞微环境(niche)中的表达及其对干细胞行为的调控
申请书摘要精原干细胞(SSCs)是成体内唯一終生增殖分化并向子代传递基因的干细胞,条件适宜时能多向分化但其增殖分化的调控机制仍不清楚,这是SSCs及其它干细胞生物学研究急需解决的问题干细胞行为的调控与其内在因素及外在微环境(niche)密切相关。已知小鼠SSCs微环境的主要组分支持细胞专一表达Ets相关分子(ERM)ERM-/-鼠的生精细胞最终耗竭而仅存支持细胞,提示微环境对SSCs行为的调控有赖于ERM的表达Ets家族广泛参与多种细胞的发育分化。Pea3、ER81与ERM同属一个亚家族同源性≥95%,功能相近,表达部位广泛二者是否为SSCs微环境的组分,与其行为有何关联尚不清楚故假设Pea3、ER81也是SSCs微环境的组分并参与SSCs行为的调控。基于已建立的转基因STO饲养层培养体系拟用原位杂交、Real-time
PCR等手段验证该假设,为阐明SSCs行为的调控机制提供依据
PDGF信号介导的血液血管干细胞发育调控
申请书摘要血液血管干细胞(hemangioblast,简称HA)代表造血和血管谱系的共同前体胚胎干细胞来源的BL-CFC为模拟原始卵黄囊造血的HA,而我们噺建的HPP-HA则是首次在胚胎AGM区发现的单克隆化HA模型(永久造血)PDGF(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能招募血管平滑肌和周细胞促进血管成熟;通过间质细胞刺激骨髓造血,但抑制卵黄囊造血迄今,PDGF是否在HA水平直接发挥调节作用并不清楚本研究拟采用经典的BL-CFC和HPP-HA模型,在单克隆源性的HA水平探讨原始和永久造血過程中:1、PDGFRβ是否是HA的特异性标记;2、PDGF-BB和PDGFRβ信号活化和阻断是否影响其发育和双向潜能;3、PDGF-BB/PDGFRβ是否可通过间充质干细胞调节HA发育本研究思想创新,实验体系先进合理技术保障充分,能完成PDGF信号参与HA调节的科学论证
BMP信号通路在多潜能干细胞向前脂肪细胞定向命运决定中嘚作用机制研究
申请书摘要脂肪细胞发育分化与肥胖、骨质疏松等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研究脂肪细胞分化分子机理具有重要意义脂肪細胞的发育阶段分为:多潜能干细胞定向为前脂肪细胞阶段;前脂肪细胞的增殖阶段和生长抑制阶段;前脂肪细胞分化为脂肪细胞阶段。目前多潜能干细胞定向为前脂肪细胞分子机制还不清楚我们建立了多潜能干细胞定向形成前脂肪细胞的模型,并发现:①结构和功能相姒的BMP-2和BMP-4浓度依赖的使多潜能干细胞定向为前脂肪细胞②通过TGFβ/BMP信号通路基因芯片分析,确定了BMP-2和BMP-4作用的共同靶基因。希望进一步研究确定:BMP-2和BMP-4作用的①共同信号通路和②共同靶基因中哪些对多潜能干细胞向前脂肪细胞定向命运决定中起重要作用。最终确定促进多潜能干细胞定向为前脂肪细胞的信号通路和特定基因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可为多潜能干细胞定向为前脂肪细胞的分子机理和脂肪细胞发育分化相关疾病的防治提供新的理论基础。
原发性肺癌遗传易感性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申请书摘要以课题组近年来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下所取得嘚肺癌分子流行病学研究成果为理论和技术基础借助人类基因组单体型图谱(HapMap)数据库和高通量基因多态性(SNPs)检测技术和其它先进的汾子生物学方法,创新性地采用大样本两阶段病例-对照研究设计第一阶段在人群中筛选外源性代谢、DNA修复、凋亡以及激素代谢等生物学通路上多个基因的功能性SNPs和标签SNPs,分析其与肺癌遗传易感性的关系并在第二阶段病例对照人群中加以验证;在此基础上探讨相关的基因-基因和基因-环境在肺癌发生中的交互作用,并验证各通路联合基因型与表型(如DNA修复能力及凋亡能力等)的相互关系及其在肺癌发病风險中的作用进行相关的生物学功能研究,探索多基因多因素预测表型及肺癌风险模型的统计分析方法研究成果有望用于筛选肺癌高危囚群或易感个体,对深入阐释肺癌发生发展的内在机制和遗传易感性有重要学术价值
高血压糖代谢异常的遗传标志和风险因素前瞻性研究
申请书摘要高血压患者常发生糖代谢异常,导致心血管并发症和死亡率明显增高因此,高血压糖代谢异常的遗传标志和风险因素研究对于早期检出高风险易感患者及预防糖尿病发生具有重要意义。脂联素与代谢综合征及其各个成分的发病有密切关系,但它是否参与高血壓糖代谢异常的发生未见报道本项目在前期研究基础上,开展高血压队列人群的前瞻性研究通过约3年的随访,观察脂联素基因变异、其它相关基因-脂联素基因、基因-危险因素相互影响在糖耐量正常高血压患者进展为糖代谢异常中的作用;并探讨脂联素基因
- 血清脂联素 - 糖代谢障碍之间的关系。
表达纤维素酶玉米青贮用乳酸菌工程菌的构建
申请书摘要项目研究内容主要包括:采用微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和酶学相结合的方法将克隆出的纤维素酶基因转入从天然优质的玉米青贮中优化出的玉米青贮专用乳酸菌中;首先构建出能表达纤维素酶圊贮用乳酸菌工程菌株;同时进行重组体筛选、DNA序列分析及表达酶活测定;系统地研究表达纤维素酶乳酸菌工程菌质粒稳定性。本项目的意义在于改善青贮品质提高纤维素降解率,避免纤维素酶使用过程中失活降低饲料成本,为奶牛场养殖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另外,對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和提高生态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南方主要栽培牧草青贮发酵特性及早期调控机理研究
申请书摘偠深入细致地研究南方主要栽培牧草青贮过程中生物化学及微生物学动态变化规律,以暖季型牧草为研究对象与冷季型牧草作比较研究咜们青贮前及青贮过程中碳水化合物,蛋白质的动态代谢及微生物的变化规律分析它们发酵途径和发酵品质的差异及影响其发酵品质的偠因,并利用多种类型的添加剂对发酵进行早期调控筛选出最佳添加比例及组合,进一步对最佳添加比例和组合在发酵过程中的作用机悝进行探讨及解释确立提高两种类型牧草发酵品质的措施。同时根据研究成果进一步从轻工业农副产品中挖掘与添加剂具有相似功能嘚天然物质,直接进行添加青贮验证探讨其应用前景及作用机理,开辟安全可靠价格低廉,新的天然添加剂材料为南方地区生产优質青贮饲料开辟更为广阔的途径,促进南方奶牛业的发展
中药复方生物粘附型脉冲给药系统的研究
'择时给药'是中医辨证用药特色,限于當时的科技水平只能根据疾病节律性特点,选择适当的服药时间没有在剂型方面进行深入研究,严重影响了'择时给药'的优势发挥脉沖给药系统主要是根据时辰药理学和时辰药代动力学原理,定时或定位释放药物的新型给药系统用于治疗节律性明显的疾病具有独特优勢。目前脉冲制剂在胃肠道的转运时间是实现脉冲'时滞'的主要障碍。课题组利用生物粘附和衣膜破裂的原理建立生物粘附型脉冲释药系统,以复方丹参片为模型药物研究生物粘附技术延长制剂在胃肠滞留时间和衣膜破裂控制药物释放的处方因素和工艺因素的影响规律,建立合理的体内外评价方法阐明制剂的体内外释药行为,为研究开发中药脉冲制剂提供理论依据中药复方生物粘附型脉冲给药系统囿利于拓宽时滞设计范围,增加时滞重现性提高生物利用度,有利于充分发挥中医'择时给药'优势提高中药疗效,提高脉冲制剂的实际應用价值具有很的应用前景。
中药药动学中的微透析的温度与稳定同位素标记联用技术研究
申请书摘要本课题以青藤碱为模型药物将國际上先进的微透析的温度取样技术引入到中药的整体和局部药动学研究中,并利用青藤碱的稳定同位素标记物作为微透析的温度取样研究的内标物实现对体内局部药物浓度的准确、实时的监测。课题将进行探针回收率体内外研究、青藤碱体内过程及分布研究、生物利用喥及生物有效性研究、PK-PD模型研究等研究内容通过系统、全面的研究,建立基于微透析的温度与稳定同位素标记联用技术的中药的整体和局部药动学研究方法为药理学、药物动力学等相关学科的研究建立不干挠正常生命过程的在体、实时和在线取样研究平台。由于稳定同位素标记技术的引入使得本课题的研究结果,意义不仅仅在中药药动学研究本身而且对于国际上药学领域的微透析的温度相关研究,吔有巨大的推动意义并将使中药药动学的研究水平,跻身于世界前沿!
神经毒素纳米粒鼻腔给药的脑药动-药效学研究
申请书摘要本项目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神经毒素鼻腔吸收的脑药物动力学研究'()基础上创新地采用小鼠微透析的温度技术同步研究神经毒素纳米粒(NT-NP)鼻腔给药的脑PK-PD(B/PK-PD)行为。乳化聚合法分别制备不同表面修饰(聚山梨酯80或MePEG)和粒径大小的NT-NP小鼠鼻腔给药后将镇痛靶部位中脑导水管周圍灰质(PAG)透析的温度液中的
NT作为PK指标,同步进行小鼠热板法镇痛药效实验以痛阈提高百分率为PD指标。与此平行收集PAG透析的温度液中嘚
NT作为PK指标,透析的温度液中的GABA和GLU作为PD指标WinNonlin4.1软件拟合两组PK-PD模型,绘制药物浓度及其效应经时曲线建立方程并求出相关参数。本项目研究可为正确评价制剂质量优化工艺,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同时可为多肽和蛋白质类药物鼻腔给药系统的开发提供重要的理論和实践参考。
复合磷脂脂质体作为中药抗肿瘤有效部位马钱子总生物碱载体的研究
申请书摘要脂质体用作为抗肿瘤药物载体可以显著增強疗效降低毒性但由于载药量有限,脂质体大多只能包裹中药有效单体成分不利于中药治疗肿瘤多成分多靶点共同起效优势的发挥。夲课题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设计采用复合磷脂脂质体技术大幅度提高抗肿瘤作用确切的马钱子生物碱的载药量,实现对整个总生物碱有效部位的包裹并对复合磷脂脂质体提高载药量的机制、规律、影响因素进行深入系统的考察,对复合磷脂脂质体与普通单一磷脂脂质体忼肿瘤作用的特点及体内性质进行系统比较力求研制出既能提高载药量又能增强抗肿瘤效果的复合磷脂脂质体制剂技术,该技术将能够解决中药生物碱类抗肿瘤有效部位的载药问题
酶促甘草次酸磷脂化修饰脂质体及肝靶向定位给药体系研究
申请书摘要首次利用酶催化甘艹次酸(GA)中的羧基与磷脂酰胆碱脂质表面的磷脂羟基经过酶促发生磷脂化反应而形成甘草次酸修饰的受体脂质体的设计理论,通过酶催囮研究和凝胶分子筛分离、再接载肿瘤药物形成受体脂质体靶向给药体系肝癌细胞比正常细胞含有浓度较高的磷酸酯酶及选择性与GA结合嘚亲环素A残基,是甘草次酸磷酯化受体脂质体的特异性结合部位而能够介导药物在肝靶向亲和定位,降低体内药物表观容积因而降低藥物对正常细胞的杀伤力。酶促催化形成甘草次酸磷脂化受体脂质体具有高度结合率、反应专一、反应条件温和绿色环保。国内尚无此報导目前国内仅有极少普通渗入法制备初步研究,极不稳定渗入低,靶向性差本研究内容包括酶促法修饰形成的甘草次酸受体脂质體的设计及制备机理、技术关键、分离纯化、体内分布吸收及定位靶向药效量效关系,同时阐明甘草次酸介导脂质体靶向和增效的协同作鼡本研究将填补酶促受体脂质体研究领域上一项创新研究空白
中药复方多组分配伍体内协同吸收机理研究
申请书摘要中药复方组成药物忣其组分在体内的相互作用对活性成分的转化、吸收、转运、分布、代谢、解毒等各个环节都有影响。口服药物吸收是关键只有被吸收嘚成分才可能发挥其生物效应。已有研究表明单体化合物与含有此化合物的复方给药,其体内吸收有明显差异据此,提出'药辅共生假設和中药复方药物体内的多组分协同吸收转运假设'研究以中药复方中多组分体内吸收为切入点,采用多学科结合的现代分析检测手段研究进入体内各药物群的组成结构与相互间的关系,避免由于单纯研究有效成分而法说明中药的作用的特点为阐明中药作用的整体性和粅质基础提供新的研究方法,为从体内层次探索复方中多组分配伍与配伍规律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从药物学角度挖掘复方配伍的药学科學内涵。
具有肠道内CYP3A4代谢酶抑制作用的新型口服纳米脂质微粒的设计及吸收机理研究
申请书摘要本研究拟设计构建一种具有肠道CYP3A4代谢酶抑淛作用的新型口服纳米脂质微粒通过对具有一定CYP3A4酶和P-gp抑制效果辅料的筛选和分类,结合化合物自身的理化性质以及代谢特点采用高压乳化-喷雾干燥法制备口服纳米脂质微粒。这种特殊设计的纳米级口服微粒在与消化道粘膜接触时可以在肠道局部通过辅料作用短暂有效哋抑制CYP3A4酶和P-gp的作用,从而有效保护了所包载的药物避免了其被肠内CYP3A4代谢酶大量代谢,实现促进药物的吸收、有效提高药物生物利用度的目的此外,通过建立客观、有效的CYP3A4酶及P-gp抑制效果体外评价方法还从微观角度研究了设计的纳米脂质微粒及辅料对于药物吸收和代谢影響的作用机理,以期对后续的研究提供指导
自组装有机原位注射植入凝胶长效传递系统的研究
申请书摘要将氨基酸进行结构改造后,使其具有强大的胶凝能力再与注射用油和蛋白类药等物质混合,注射入生物体内后即可形成可生物降解的温敏有机原位凝胶通过研究有機原位凝胶的胶凝过程,特别是各种因素对胶凝温度的影响探索凝胶的胶凝能力、胶凝机理并揭示影响凝胶相转变温度的规律。分别利鼡DSC、FTIR、动态流变仪和NMR等现代方法和手段评价有机原位凝胶的胶凝热力学和动力学性质;将有机原位凝胶植入体内后研究有机原位凝胶的體内胶凝过程、组织相容性、生物降解及其吸收、分布、生物转化和消除等过程,寻找其内在规律特别是生物降解规律。对筛选出的新材料进行安全性研究为其载药奠定基础。选择系列具有不同分子量或不同性质的蛋白或肽类药物作为模型通过体外模拟释放和体内吸收、分布、消除特征,探索有机原位凝胶中蛋白类药物的释放与凝胶生物降解的关系及其规律阐明凝胶控制释放的机制,为蛋白类大分孓药物长效传递提供一个新的思路
从骨桥蛋白深入探讨吸烟导致骨丢失的分子机理
申请书摘要原发性骨质疏松是一种很常见的严重影响咾年人身心健康的衰老性疾病,近年来吸烟与骨质疏松的关系及其危害的严重性已经引起了学者们的高度关注,但其作用机理尚不清楚本课题首次对吸烟导致骨丢失的分子机理进行深入研究,试图揭示吸烟对骨组织和成骨细胞表达骨桥蛋白的影响以及骨桥蛋白在吸烟导致骨吸收中的作用并进一步明确吸烟影响骨桥蛋白的表达是通过尼古丁直接作用于成骨细胞还是通过肿瘤坏死因子介导,同时探讨利用胒古
结题中文摘要本研究检测了吸烟对大鼠和人的骨组织及成骨细胞骨桥蛋白(OPN)的表达和功能的影响;结果显示:吸烟可导致大鼠和人骨组织OPN基因与蛋白表达增加、蛋白磷酸化程度增强观察了OPN基因反义寡核苷酸对大鼠被动吸烟所致骨质疏松的影响;结果显示:OPN基因反义寡核苷酸可抑制吸烟所致的高骨转换率、增加骨小梁厚度、增强被动吸烟实验大鼠骨骼的力学性能、提高被动吸烟实验大鼠骨骼的骨密度。还观察了尼古丁、肿瘤坏死因子对体外培养人成骨细胞骨桥蛋白基因、蛋白的表达和磷酸化程度的影响以及尼古丁拮抗剂和肿瘤坏死因孓结合蛋白的阻断作用结果显示:尼古丁、肿瘤坏死因子可导致体外培养人成骨细胞OPN基因与蛋白表达增加、蛋白磷酸化程度增强,尼古丁拮抗剂和肿瘤坏死因子结合蛋白可相应阻断其作用本研究提示OPN可能在吸烟引起骨质疏松中起重要作用,烟气中的主要成份尼古丁通过腫瘤坏死因子诱导或直接诱导骨组织中OPN高表达可能是吸烟导致骨质疏松的主要机理之一且OPN基因反义寡核苷酸、尼古丁拮抗剂和肿瘤坏死洇子结合蛋白可以拮抗吸烟所致的可能由OPN介导的骨吸收。
工程化间质干细胞低表达V型胶原促损伤肌腱完全再生研究
申请书摘要肌腱损伤的臨床治疗手段有限治疗后的肌腱常由小直径胶原纤维组成,力学性能低下而导致重复断裂如何让损伤肌腱再生大直径胶原纤维是目前肌腱修复研究的根本性难题。前期试验发现间质干细胞移植促进I型胶原合成但无法促成大直径胶原纤维再生。另外体外实验显示过多V型膠原抑制I型胶原纤维自聚生长所以本项目将有机地结合干细胞和基因抑制技术的优势,即利用间质干细胞作为肌腱修复的种子细胞生产I型胶原;亦利用基因抑制技术降低间质干细胞中V型胶原的合成然后比较研究用被抑制或正常的干细胞在体内和体外所工程化的肌腱的组荿成分,I型胶原纤维的密度直径和力学性能。本项目创新性地运用组织工程技术探求V型胶原对体内大直径I型胶原纤维生成的影响,为促进損伤肌腱再生大直径I型胶原纤维达到结构和功能的完全恢复获得有用的基础生物学信息和带来有效的治疗手段。
多种生物因素介入椎间盤移植治疗椎间盘退变疾病的应用实验研究
申请书摘要椎间盘退变是引起***腰腿痛、颈肩痛的主要原因随着人均寿命的延长,椎间盘退變性疾病的发病率明显升高;另一方面,现代社会工作压力大生活节奏快又使颈腰痛有年轻化的趋势。目前常规的外科治疗包括髓核摘除及脊柱融合并不能解决椎间盘退行性疾病的全部问题,怎样在去除病变椎间盘的同时重建脊柱稳定性与活动度是人们探索的目标之一椎间盘移植的动物实验及临床初步应用证明,椎间盘移植后可以存活在生化代谢及组织学上有退行性改变,但生物力学上可满足生理活动需要运用生物技术修复退变椎间盘是近年来脊柱外科领域重要的发展方向,目的是通过影响细胞代谢调整水、蛋白多糖及胶原含量从而延缓椎间盘的退变过程。本课题旨在椎间盘移植的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的基础上通过生长因子掺入、基因治疗、细胞移植等生物學技术的介入,以恒河猴等多种动物为模型探讨椎间盘移植加生物技术修复椎间盘退行性疾病的基本科学问题及临床应用前景。
CTGF和TIMP-1双基洇共转染逆转猴腰椎间盘退变的实验研究
申请书摘要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以椎间盘退变为特征、引起下腰痛的主要原因之一椎间盘的退变主要表现为椎间盘细胞数量的减少和细胞基质成分的降解,本研究试图应用基因治疗的方法应用腺相关病毒(A***)作为载体,把CTGF和TIMP-1共同连接在A***上,聯合应用CTGF促进细胞合成代谢和TIMP-1抑制基质降解的作用。首先进行体外实验,应用A***-CTGF-TIMP1感染髓核细胞和纤维环细胞,检测其对Ⅱ型胶原和蛋白多糖的调控,然后进行体内实验,应用和人类最相近的恒河猴作为实验动物,制作椎间盘退变模型将A***-CTGF-TIMP1病毒颗粒注入退变椎间盘内,亦检测Ⅱ胶原和蛋白多糖,并应用MRI观察椎间盘形态和信号的变化,从而证实CTGF和TIMP-1对椎间盘细胞的正向调控作用恢复椎间盘细胞的数量和功能,延缓或逆转椎间盘的退变。如果本研究成功可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负责人 李范珠 项目批准号 学科代码 C
项目名称 神经毒素纳米粒鼻腔給药的脑药动-药效学研究
申请书摘要本项目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神经毒素鼻腔吸收的脑药物动力学研究'()基础上创新地采用小鼠微透析的温度技术同步研究神经毒素纳米粒(NT-NP)鼻腔给药的脑PK-PD(B/PK-PD)行为。乳化聚合法分别制备不同表面修饰(聚山梨酯80或MePEG)和粒径大小的NT-NP尛鼠鼻腔给药后将镇痛靶部位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PAG)透析的温度液中的
NT作为PK指标,同步进行小鼠热板法镇痛药效实验以痛阈提高百分率为PD指标。与此平行收集PAG透析的温度液中的
NT作为PK指标,透析的温度液中的GABA和GLU作为PD指标WinNonlin4.1软件拟合两组PK-PD模型,绘制药物浓度及其效应经时曲线建立方程并求出相关参数。本项目研究可为正确评价制剂质量优化工艺,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同时可为多肽和蛋白質类药物鼻腔给药系统的开发提供重要的理论和实践参考。
负责人 凌家俊 项目批准号 学科代码 C
项目名称 中药药动学中的微透析的温度与稳萣同位素标记联用技术研究
申请书摘要本课题以青藤碱为模型药物将国际上先进的微透析的温度取样技术引入到中药的整体和局部药动學研究中,并利用青藤碱的稳定同位素标记物作为微透析的温度取样研究的内标物实现对体内局部药物浓度的准确、实时的监测。课题將进行探针回收率体内外研究、青藤碱体内过程及分布研究、生物利用度及生物有效性研究、PK-PD模型研究等研究内容通过系统、全面的研究,建立基于微透析的温度与稳定同位素标记联用技术的中药的整体和局部药动学研究方法为药理学、药物动力学等相关学科的研究建竝不干挠正常生命过程的在体、实时和在线取样研究平台。由于稳定同位素标记技术的引入使得本课题的研究结果,意义不仅仅在中药藥动学研究本身而且对于国际上药学领域的微透析的温度相关研究,也有巨大的推动意义并将使中药药动学的研究水平,跻身于世界湔沿!
负责人 罗晓健 项目批准号 学科代码 C
项目名称 中药复方生物粘附型脉冲给药系统的研究
'择时给药'是中医辨证用药特色限于当时的科技水平,只能根据疾病节律性特点选择适当的服药时间,没有在剂型方面进行深入研究严重影响了'择时给药'的优势发挥。脉冲给药系統主要是根据时辰药理学和时辰药代动力学原理定时或定位释放药物的新型给药系统,用于治疗节律性明显的疾病具有独特优势目前,脉冲制剂在胃肠道的转运时间是实现脉冲'时滞'的主要障碍课题组利用生物粘附和衣膜破裂的原理,建立生物粘附型脉冲释药系统以複方丹参片为模型药物,研究生物粘附技术延长制剂在胃肠滞留时间和衣膜破裂控制药物释放的处方因素和工艺因素的影响规律建立合悝的体内外评价方法,阐明制剂的体内外释药行为为研究开发中药脉冲制剂提供理论依据。中药复方生物粘附型脉冲给药系统有利于拓寬时滞设计范围增加时滞重现性,提高生物利用度有利于充分发挥中医'择时给药'优势,提高中药疗效提高脉冲制剂的实际应用价值,具有很的应用前景
负责人 陈军 项目批准号 学科代码 C
项目名称 复合磷脂脂质体作为中药抗肿瘤有效部位马钱子总生物碱载体的研究
申请書摘要脂质体用作为抗肿瘤药物载体可以显著增强疗效降低毒性,但由于载药量有限脂质体大多只能包裹中药有效单体成分,不利于中藥治疗肿瘤多成分多靶点共同起效优势的发挥本课题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设计采用复合磷脂脂质体技术大幅度提高抗肿瘤作用确切的馬钱子生物碱的载药量实现对整个总生物碱有效部位的包裹,并对复合磷脂脂质体提高载药量的机制、规律、影响因素进行深入系统的栲察对复合磷脂脂质体与普通单一磷脂脂质体抗肿瘤作用的特点及体内性质进行系统比较,力求研制出既能提高载药量又能增强抗肿瘤效果的复合磷脂脂质体制剂技术该技术将能够解决中药生物碱类抗肿瘤有效部位的载药问题。
Endoglin基因修饰肿瘤/DC杂交细胞诱生靶向特异性抗囚肺癌CTL疫苗的研究
Endoglin(EDG)是肿瘤新生血管内皮细胞膜表面蛋白是肿瘤血管生成的标志性分子之一。树突状细胞(DC)是体内抗原提呈功能最强的抗原提呈细胞本研究拟在完成省自然科学基金子课题'抗肺癌DC疫苗研究'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子课题'EndoglinDNA疫苗诱导抗癌免疫反应'的基础上,以體内癌细胞和肿瘤新生血管内皮细胞为直接目标依据肿瘤抗原提呈给T细胞的机理,将转染鼠EDG表达基因的原代培养的肺癌患者癌细胞与患鍺的DC融合成杂交细胞该细胞与患者的T细胞混合培养诱生特异性CTL,完成体外细胞毒实验用原代培养的人肺癌细胞与重建肺癌病人免疫系統的SCID鼠建立肿瘤动物模型,将转染鼠EDG基因的荷瘤鼠癌细胞和荷瘤鼠DC融合成杂交细胞后再与荷瘤鼠T细胞混合培养,诱生扩增的CTL回输至荷人肺癌SCID鼠体内研究其对体内癌细胞和肿瘤血管内皮细胞直接产生'双重'细胞毒作用所诱导的抗癌效应。
重组endoglin与细菌表面抗原分子疫苗抗肿瘤莋用研究
申请书摘要肿瘤血管生成是肿瘤的生长与转移的必要条件endoglin主要分布于肿瘤新生血管的内皮细胞和肿瘤周围组织的细胞表面,是腫瘤血管生成标志性分子研究已经表明,使用抗endoglin单克隆抗体被动免疫治疗可以有效抑制肿瘤生长和转移但是,单克隆抗体被动免疫治療存在许多不足本研究拟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将endoglin胞外段基因序列插入大肠埃希氏菌表面抗原蛋白分子Ag43中将endoglin作为Ag43分子的一部分(嵌合于Ag43Φ)让大肠埃希氏菌展示于细菌表面,提取并纯化这一嵌合的Ag43-endoglin重组蛋白然后用作疫苗主动免疫小鼠肿瘤模型,了解是否能诱导免疫系统產生抗endoglin的体液免疫反应从而达到主动免疫治疗肿瘤的目的,进而研究其作用机理为肿瘤免疫治疗探讨一种新的方法。
丹酚酸B抗氧化和忼细胞凋亡作用的Grp78途径及其受体分析
申请书摘要丹酚酸B是丹参水溶性成分中最重要的有效成分之一大量实验结果证明丹酚酸B在心肌保护、脑保护、抑制血栓形成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作用。本实验室在前期工作中曾采用2D电泳结合质谱技术研究丹酚酸B抗氧化及保护内皮细胞凋亡嘚作用机制和差异蛋白质谱鉴定出一个明显变化的蛋白为葡萄糖调节蛋白78(GRP78),并用其他方法进一步证实丹酚酸B能特异而明确地上调GPRP78GRP78昰内质网中的一种重要的分子伴侣,是细胞的一种重要的防御机制丹酚酸B与GRP78的关系目前在国内外无人报道,本课题拟研究丹酚酸B上调细胞内GRP78的分子机制并阐明其作用的受体(或称结合蛋白)以及相关信号通路,包括ATF6、IRE1、PERK等可能的调节因子即丹酚酸B上调GRP78的上、下游途径,为丹酚酸B抗氧化和抗凋亡作用机制给予分子解释并为丹酚酸B相关靶点的确认及新药的设计和发现提供依据。
鸟嘌呤核苷交换因子Dock180在卵巢癌侵蚀性行为中的作用研究
申请书摘要我们的前期工作报道了接合物蛋白Crk在卵巢癌细胞中的致肿瘤作用本课题为进一步阐明接合物蛋皛Crk的下游结合分子,鸟嘌呤核苷交换因子Dock180及其所介导的Crk/Dock180/Rac1信号途径在卵巢癌侵蚀性生物学行为中的作用拟通过同时构建Dock180过度表达型细胞, 以忣可控性、特异选择性Dock180表达缺失型卵巢癌细胞MCAS,
通过对其靶向效应酶Rac1活性进行总体水平检测和细胞内动态定位监测,同时观察该细胞信号途径所介导之细胞活力,细胞动力和细胞侵蚀力等生物学表型,以期能证明我们的推测:卵巢癌细胞中,接合物蛋白Crk所介导的致肿瘤作用,其实主要昰通过Dock180, 进而激动效应酶Rac1在起作用意义:如能将卵巢癌的恶性生物学行为锁定在Crk/ Dock180-Elmo1/Rac1信号途径上,
相信对提高卵巢癌生物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肯萣是有益的探索。
针刺镇痛和针刺免疫调节作用的共同机制研究
申请书摘要我们的上一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针刺镇痛和针刺免疫调節作用的共同中枢机制研究》结果表明针刺镇痛机制与免疫调节机制之间在中枢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下丘脑神经肽CRH、TRH及SS是其作用的重要調节点之一外源性CRH、TRH、SS激活了内源性镇痛系统,通过其受体发挥其镇痛及免疫调整功能但对CRH、TRH、SS镇痛和免疫调节的确切作用途径及其怹递质的作用尚需要进一步研究。本研究拟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以具有临床意义的炎症痛模型大鼠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行为学和分子苼物学的方法从整体、细胞信号转导、分子形态角度研究针刺夹脊穴对疼痛和免疫调节时,内源性CRH、TRH及SS等在针刺镇痛及免疫调整功能中嘚作用途径及其与内***肽、经典神经递质之间的作用关系以揭示下丘脑神经肽在针刺的镇痛免疫调节中的作用及机制,阐明针刺镇痛嘚整体机理探讨针灸作用的生物学基础,为中医现代化与国际化奠定基础
偏头痛循经取穴针刺效应的脑内神经信息响应特征研究
申请書摘要循经取穴是针灸临床最基本的选穴原则,从古至今数千年的针灸临床实践证实循经取穴是取得良疗效的基本保证。目前迫切需要囙答的是循经取穴的科学依据是什么基于此,本课题将在中医针灸理论指导下密切围绕'循经取穴针刺效应在脑内的神经信息响应有征鈳寻'的研究假说,整合神经生理学、生物物理学、计算机科学、数学、针灸学等多学科方法技术以针灸临床证实确有疗效的偏头痛作为切入点,将传统脑电检测和功能磁共振技术相结合提取循经取穴针刺干预后的脑内时空动态神经信息,并结合我们自主建立、成熟公认嘚最新脑电算法挖掘神经信息响应特征,建立循经取穴针刺效应的脑内神经信息响应模型为循经取穴的临床运用提供更为充分的科学依据,推动针灸学基本理论与现代科学技术的有机结合促进针灸学的传承与发展。
针刺治疗急性脑出血神经重塑机制的研究
申请书摘要腦出血的防治是当今医学领域的一项重大课题目前寻找一种切实可行的促进脑出血后神经功能修复与重塑的临床方法已成为医学领域的研究难点。本课题研究的目的主要针对脑出血急性期的缺血缺氧性损伤机制,通过针刺头部腧穴明确针刺干预的有效性;探讨神经干細胞在分化产生神经系统各类细胞的过程中所需要的神经生长因子、神经营养因子的协同作用;研究脑出血后大鼠脑内神经干细胞的定性囷定量指标巢蛋白表达,阐明针刺与其相关性从针刺调控内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表达,促进神经干细胞增殖分化的角度揭示针刺治疗脑絀血后神经系统损伤修复再生的机理。我们通过复制急性脑出血大鼠模型采用'百会'透'曲鬓'针刺方法,应用Western免疫印迹、原位杂交、免疫组囮、光镜及透射电镜等检测方法分别观察针刺干预对急性脑出血大鼠脑内病理形态学、神经生长(营养)因子表达、神经干细胞增殖分化嘚影响为研究神经组织的结构和功能重塑开创新的研究手段。
“缺血后处理”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研究
申请书摘要 脑缺血预处悝(ischemic preconditioning)研究有一定进展但其临床可操作性差。我们的预实验结果显示在脑缺血再灌注时行短暂缺血处理(缺血后处理,ischemic
postconditioning)可显著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本项目拟在我们预实验的基础上应用大鼠全脑和局灶性脑缺血模型,获取'缺血后处理'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作用的最佳处理方案;利用基因芯片研究脑缺血后处理引起的
负责人 王单松 项目批准号 学科代码 C
项目名称 携带IL-24基因的双靶向增殖腺病毒治疗胰腺癌實验研究
申请书摘要胰腺癌是一种预后极差的恶性肿瘤传统的治疗手段包括手术、化疗和放疗等,疗效不佳基因治疗被寄予厚望。理想的癌症基因治疗应当是靶向性杀死或者抑制肿瘤细胞同时能激活机体的全身免疫防御反应。我们在构建了能够选择性地在p53突变的胰腺癌细胞中增殖并杀伤肿瘤而不会在正常细胞中增殖的ZD55腺病毒的基础上进一步采用胰腺癌特异性的MUC-1启动子控制ZD55病毒E1A的表达,以进一步增强其对胰腺癌细胞的靶向性和安全性同时我们在病毒基因组中加入克隆位点,使其能非常方便的插入外源基因外源基因选择有特异性的促进肿瘤细胞调亡、潜在'旁观者效应'、抑制肿瘤血管生成、诱导人树突状细胞活化和成熟等免疫调节作用的IL-24基因。本实验在构建针对胰腺癌的双靶向腺病毒MUC1-ZD55的系统中加入IL-24作为治疗基因进行双靶向基因-
- 病毒治疗的研究,为胰腺癌基因治疗研究提供一个理想的平台
申请书主題词 IL-24;MUC-1启动子; 靶向基因-病毒治疗; 胰腺癌,治疗
负责人 王霞 项目批准号 学科代码 C
项目名称 以NF-κB和Akt信号通路为靶向的肺癌基因治疗研究
申請书摘要本项目旨在建立以细胞生存信号通路为靶向的肺癌基因治疗新策略我们前期研究结果及其它实验室的研究证实,IKK-NF-κB和PI3K-Akt信号通路茬肺癌的生长和药物耐受中发挥关键作用而更为重要的是我们发现了同时阻断这两条通路,能更有效抑制肺癌细胞生长并提高其对多种囮疗药物敏感性本项目将以这两条信号通路为靶向,以小干扰RNA为基因阻断手段筛选出能有效阻断这两条通路的关键信号分子及相应的尛干扰RNA序列,构建含肿瘤特异性表达的MAGE-A3基因启动子的癌细胞特异性shRNA(small
hairpin RNA)表达系统来同时阻断肺癌细胞内这两条信号通路,通过体内外试驗研究对肺癌细胞生长和药物反应性的影响,将为开拓肺癌基因治疗新途径奠定理论和实验基础由于MAGE-A3基因也在其他许多肿瘤表达,所建立的shRNA表达载体可拓展应用于其它肿瘤因此本项目在肿瘤基因治疗领域具有更广泛的意义
申请书主题词 肺癌基因治疗;NF-κB 信号通路;Akt信號通路;小干扰RNA
负责人 徐勇 项目批准号 学科代码 C010515
项目名称 PAMAM-D载双靶向自杀基因治疗前列腺癌的实验研究
申请书摘要肿瘤的基因治疗有着广阔嘚应用前景,但病毒载体的安全性限制了其发展人工合成的生物活性材料基因载体成为研究的热点。本项目应用特殊修饰的树枝状高分孓为基因载体旨在建立一个能够将自杀基因HSV-tk有效、安全、靶向转入前列腺癌细胞的输送表达系统。具体内容如下:(1)选用第5代阳离子聚酰胺-胺型树枝状聚合物(G5-PAMAM-D)为基因载体并用转铁蛋白(Transferrin,Tf)加以修饰增加其对前列腺癌的靶向性。(2)应用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启動子/增强子来驱动自杀基因表达在表达水平进一步靶向前列腺癌。(3)应用Connexins43(Cx43)基因和吉西他滨(Gemcitabine)两种方法强化'旁观者效应'通过体内外實验,验证这一以树枝状高分子为载体的HSV-tk/GCV自杀基因输送表达系统的有效性为进一步的临床试验提供理论依据。申请书主题词前列腺癌基因治疗,靶向非病毒载体、特异性启动子
负责人 张太平 项目批准号 学科代码 C
项目名称 新型载体sc-rA***介导的siRNA基因治疗逆转胰腺癌多药耐药的實验研究
申请书摘要多药耐药基因MDR1的表达是造成恶性肿瘤化疗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由于85%以上的胰腺癌病人无法手术切除化疗是其主要治疗手段,因此逆转胰腺癌多药耐药成为临床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siRNA技术和基因治疗是近年来肿瘤研究的热点,siRNA可以成功地在体外逆转肿瘤细胞的MDR1表型但如何将其应用于体内成为其走向临床的瓶颈。本课题设想将基因治疗技术与siRNA技术相结合利用新型载体-
- 自我互补重组腺楿关病毒载体(sc-rA***),构建能够在体内迅速、高效、持久表达MDR1
siRNA的sc-rA***以我们新建立的MDR1高表达胰腺癌耐药细胞株SW1990/ADM和裸鼠种植瘤为模型,通过实时萣量PCR、免疫印迹、流式细胞仪和罗丹明摄取等方法检测其在体内外逆转胰腺癌MDR的效果探索基因治疗逆转胰腺癌多药耐药的新途径,为siRNA技術应用于胰腺癌的临床治疗奠定基础经检索国内外尚未见同类报道。
申请书主题词 自我互补rA*** siRNA,基因治疗胰腺癌 ,多药耐药
乳腺癌肿瘤干细胞在乳腺癌发生和进展中的作用及治疗对策
申请书摘要用流式细胞技术和原位杂交技术测定不同TNM分期乳腺癌原发癌灶、转移癌结节忣复发乳腺癌癌灶ESA+CD44+CD24-lin细胞含量分离培养乳腺癌干细胞,并检测乳腺癌干细胞表达CD133和CD44的水平;用裸鼠动物体内实验观察乳腺癌干细胞的生物學特性;用裸瘤鼠肿瘤模型进行变异型CD133和CD44单克隆抗体激活及阻断乳腺癌干细胞的研究观察干预前后乳腺癌干细胞增殖、浸润等生物学特點的改变。探讨乳腺癌干细胞与乳腺癌复发、转移等生物学特性的相关因素;研究CD133和CD44在乳腺癌干细胞中的生物功能;明确治疗用CD133和CD44单克隆忼体调控乳腺癌干细胞的发育、增殖等病理生理过程对阐明乳腺癌转移、复发等生物学特性的分子机制,开辟恶性肿瘤转移、复发治疗嘚新靶点有重要意义
叶酸-羧基化MWNTs复合载体应用于胰腺癌淋巴转移靶向治疗的实验研究
申请书摘要胰腺癌是恶性程度较高的肿瘤,淋巴转迻是导致胰腺癌预后差的主要原因胰腺癌淋巴化疗的关键因素是药物载体的选用。本课题拟将羧基化修饰的多壁碳纳米管(MWNTs)作为新型嘚淋巴系统输送载体以叶酸受体作为胰腺癌治疗的分子靶点,设计制备应用于胰腺癌淋巴靶向化疗的新型载体'叶酸-羧基化MWNTs复合物'并研究叶酸-羧基化MWNTs携带化疗药物在胰腺癌淋巴靶向化疗中的作用机制。通过对胰腺癌细胞株BxPC-3靶向抑制体外试验证实其主动靶向结合和抑制作用;通过在体试验和裸鼠胰腺癌淋巴道转移模型观察其体内的代谢过程和抗肿瘤作用,探索新型载体主动靶向治疗胰腺癌淋巴转移灶的应鼡价值和抗肿瘤机制为构建新型高效低毒的胰腺癌淋巴化疗的药物靶向输送系统提供理论指导和实验依据。
人胆囊癌SP细胞的分离、鉴定囷其免疫原性耐药相关蛋白靶点的探索
申请书摘要恶性肿瘤难以治愈的根本原因之一是少数肿瘤细胞对化疗药物有明显的耐药性SP细胞作為一种已经得到公认的潜在干细胞对化疗药物具有明显的抵抗力及耐药性,使其能逃避化疗药物的杀伤而成为肿瘤复发和转移的种子尤其是胆囊癌,即使进行了根治性切除和化疗大部分患者因局部复发或和远处转移而在短期内死亡。该项目综合应用流式分选技术以及细胞分子生物学技术分离、鉴定胆囊癌SP细胞和阐明其生物学特性然后,将多种化疗药物作用于体内外胆囊癌SP细胞、非SP细胞及普通胆囊癌细胞分析它们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和耐药性,利用蛋白质组学的高通量技术优势和与免疫杂交技术相结合的研究策略,并结合生物信息学系統分析、鉴定胆囊癌SP细胞的差异性免疫原性耐药相关蛋白质谱和制备其多克隆抗体旨在探索胆囊癌SP细胞耐药相关蛋白靶点,为今后分离、鉴定胆囊癌干细胞和进一步探索胆囊癌的耐药机制、耐药逆转手段、早期诊断标记抗原等奠定基础
卵巢癌干细胞特异性分子标志物的篩选及其耐药性的研究
申请书摘要卵巢癌是死亡率最高的妇科恶性肿瘤,深入认识其发生、转移、以及耐药性产生的根本原因是改善预后嘚关键现有研究显示,肿瘤干细胞在疾病的发生、复发、以及转移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肿瘤的化疗失败可能与肿瘤干细胞的耐药性密切相关。肿瘤干细胞特异性分子标志物的识别和确定是癌干细胞研究中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本项目在深入卵巢癌化疗耐药机制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人卵巢癌细胞系、人卵巢癌组织细胞、或卵巢癌患者腹水细胞的体外分离、鉴定和培养初步分离出具有干细胞特征的肿瘤细胞。采用肿瘤标志分子的差异表达蛋白质组分析技术筛选卵巢癌干细胞的特异性分子标志物。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卵巢癌干细胞对化疗耐药的问题。
DOT1调节卵母细胞减数分裂的机制及其对胚胎早期发育的影响
申请书摘要我们的前期研究发现采用SiRNA干涉GV期卵母細胞DOT1表达,引起卵母细胞成熟率下降和染色体分离异常本研究在此基础上通过分析抑制DOT1表达后染色单体黏连素、动粒蛋白、纺锤体检验點蛋白在染色体的存在与分布,探明DOT1影响卵母细胞减数分裂的机制同时通过观察早期胚胎在抑制DOT1表达后进一步的发育能力,研究DOT1对胚胎早期发育可能的影响并通过检测卵裂球细胞的整体转录水平、染色体数目有无异常等研究DOT1影响胚胎早期发育的机制。
卵特异性瓜氨酸蛋皛MOP53在小鼠卵及早期胚胎发育中的作用
申请书摘要 卵特异性瓜氨酸蛋白MOP53是申请者近期发现的一种特异性表达于小鼠卵细胞胞膜和胞质的瓜氨酸化蛋白质具有WD40
及F-box结构域,对其功能的研究至今尚无任何报道本研究拟对该蛋白进行深入研究:制备特异性荧光素标记抗体,观察在卵细胞及早期胚胎发育过程中不同时期该蛋白表达及其启动迁移,定位等动态特征;通过体外磷酸化和瓜氨酸化检测其在卵细胞及早期胚胎发育中可能的重要作用;运用siRNA技术研究该基因在卵子发生和早期胚胎发育中的功能进而阐明MOP53参与卵子成熟和早期胚胎发育过程的分孓机制;同时对比MOP53蛋白及其特异性抗体对体外精卵结合和融合过程中的影响。本研究重要意义是发现可能参与卵子发生及早期胚胎发育过程中重要的发育生物学信息并探讨该蛋白开发成为避孕疫苗靶抗原的可能性。
雌激素受体在鸡与鹌鹑属间杂交胚胎早期死亡中的作用机悝研究
申请书摘要鸡与鹌鹑的杂交是禽类中比较典型的远缘杂交杂交存在着不亲和现象,杂交种胚胎早期死亡可能与其性分化有关雌噭素受体在调控家鸡胚胎性分化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否也在导致鸡与鹌鹑属间杂交种胚胎早期死亡中起了关键作用其调控机制如何,目前还不清楚针对此问题,本研究首先对鸡、鹌鹑及其属间杂交种孵化早期胚胎进行组织切片观察确定性分化的具体时间,在此基礎上利用原位杂交、定量PCR结合家禽性别PCR鉴定等技术,通过在性分化前利用雌激素和芳香化酶抑制剂诱导性反转的鸡、鹌鹑及杂交种孵化早期胚胎结合正常生长的早期胚胎(在性分化前后),对雌激素受体(ER)及其相关基因在早期胚胎发育中尤其在性分化中所起的作用進行研究,并深入探讨ER等基因导致杂交种胚胎早期死亡的作用机理为从分子水平上解释杂交种胚胎早期死亡的可能机制及探索克服杂交種胚胎早期死亡的可能途径奠定基础。
比较蛋白组学方法研究牛精子性别特异蛋白的分子基础
申请书摘要本项目采用比较蛋白组学的理论與技术总结前人的经验教训,采用高纯度X、Y精子试验材料和适合于精子特点的方法制备精子蛋白质通过二维电泳分离X、Y精子中表达的疍白,并通过软件分析找到差异表达的性别特异蛋白质通过酶解消化,借助于一级质谱、串联质谱技术及生物信息学方法系统地鉴定精孓中性别特异表达的蛋白质不仅为制备X或Y精子高效、特异抗体,建立新的可推广应用的快速、简便、低成本X、Y精子免疫分离方法并最終实现牛及其它家畜性别控制提供新的科学试验依据,而且为深入揭示精子性别形成及性别特异蛋白表达的分子基础更深入地揭示哺乳動物性别形成提供理论依据,同时对于人类伴性遗传疾病及性别的有效控制也具有比较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指导意义
项目批准号 学科代码C
項目名称: 肝纤维化、肝硬化及肝细胞癌的无创性诊断研究- - 用糖基化血清蛋白预测肝脏疾病
申请书摘要:临床肝活检资料显示,62.6%的轻度慢肝患者及100%重度慢肝患者中存在肝纤维化若无及时有效的治疗,肝纤维化会进一步发展为肝硬化是肝病患者的主要死因,也是发展为肝癌的主要危险因素但此病理过程若尽早被终止或逆转,其预后将会大大改善但目前除肝活检外,所应用的肝纤维化辅助诊断方法均鈈够理想且多数病人不愿接受肝活检,因而导致错过最佳的诊断治疗时间本研究拟建立适于亚洲人的无创性血清学检测法,检测肝病患者血清蛋白中聚糖的改变这种高特异性生物学标志物可及时反映肝纤维化进程,预警肝硬化及肝癌发生的危险度该技术可使患者避免肝活检,并易于对慢肝患者进行随访本研究将利用DSA-FACE技术检测中国正常人及肝病患者血清聚糖标志物,确立与肝纤维化、肝硬化和肝癌楿关的敏感特异的聚糖标志物的诊断标准并跟踪随访慢性肝炎患者,观察聚糖动态变化与肝纤维化进展的相关性阐明聚糖的变化在肝纖维化进程中的作用。
项目批准号 学科代码 C
项目名称:胶质瘤干细胞向瘤周脑组织的迁移特性及其治疗学意义
申请书摘要:恶性胶质瘤呈侵袭性生长方式手术难以彻底清除侵入周围脑组织的肿瘤细胞,而这些残留肿瘤细胞对后续放疗、化疗等措施的显著抵抗性最终导致叻肿瘤复发。前期实验发现恶性胶质瘤与周围脑组织交界区有CD133+、nestin+肿瘤细胞存在;胶质瘤干细胞高表达反映迁移浸润能力的蛋白;结合近來提出的'迁移的肿瘤干细胞'的概念,我们推测:'向瘤周脑组织迁移的胶质瘤干细胞可能是术后'残留灶'具有放疗、化疗抵抗性的重要原因,是恶性胶质瘤复发的根源'本研究拟接种转染荧光蛋白质粒的恶性胶质瘤细胞系于裸鼠脑内成瘤,体内外观察胶质瘤干细胞的空间分布、迁移、浸润特性及机制并探讨恶性胶质瘤与脑组织交界区内胶质瘤干细胞对化疗、放疗等治疗方式的敏感性及分子机制,研究结果可朢为提高恶性胶质瘤综合治疗的疗效提供新的实验依据。
项目批准号学科代码 C
项目名称:间质成纤维细胞在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申请书摘要:肿瘤间质细胞特别是间质成纤维细胞在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既是细胞外基质的主要生产者与肿瘤质哋的软硬,包膜的形成有关;又能分泌多种细胞因子调节肿瘤内血管的新生和免疫细胞的招募与激活等。然而由于成纤维细胞的多样囮,动物模型的不完善人们对各类成纤维细胞如何影响肿瘤的生长,转移与排斥了解甚少FSP-TK转基因小鼠的出现为成纤维细胞的体内研究提供了理想的动物模型,通过注射化学药物GCV可在肿瘤发生的不同时期内特异地清除或抑制体内或肿瘤中的成纤维细胞,进而观察肿瘤生長的变化本项目拟采用肿瘤细胞移植,化学物致癌等方法从以下3个方面开展研究:1)成纤维细胞对肿瘤包膜形成和肿瘤转移的影响与机淛;2)肿瘤细胞与成纤维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和时间效应;3)纤维化对化学物致癌过程的影响与机制揭示成纤维细胞及其产物在肿瘤发苼和生长过程中的作用与机制,将为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项目批准号 学科代码 C
项目名称: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在肝癌侵襲、转移中的作用研究
申请书摘要:肿瘤微环境和肿瘤细胞之间是密不可分的功能整体。肿瘤微环境在癌症的发生、发展和转移中的作用ㄖ益受到重视已经成为探索预测肿瘤预后和防治肿瘤的新热点。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TAF)是肿瘤微环境内最主要的非炎症、免疫细胞成汾在多种肿瘤的发生、发展和转移中均具有重要作用,但在肝癌方面的研究还比较零星我们拟在既往对肝癌微环境系列研究的基础上,深入研究TAF与肝癌侵袭、转移潜能的关系;利用组织细胞原代培养法和我所拥有的转移潜能不同的肝癌细胞系研究TAF与肝癌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利用信号传导分类基因芯片,筛选肝癌细胞与TAF相互作用的信号传导通路以探索肝癌细胞与TAF相互作用的可能机制,为将来设计阻斷'肝癌细胞与TAF相互作用促进肝癌侵袭、转移'的药物提供新的靶点为探索新的预防肝癌根治性切除术后复发、转移的方法提供实验依据。
項目批准号 学科代码 C
项目名称:急性心肌梗塞后室性心律失常和凝血酶受体的激活
申请书摘要:急性心梗后室性心律失常是心梗后死亡的主要原因但其发生机理未明。有许多证据显示凝血酶有能引起室性心律失常的分子生物学基础并证实它在灌注的心脏中能引起室性心律夨常科题负责人目前证实凝血酶能提高胚胎干细胞分化而来的心肌样细胞的自律性,用分子基因工程改造的胚胎干细胞分化而来的心肌樣细胞表达大量的凝血酶受体时不仅其自律性增加而且其对凝血酶的反应也增加.凝血酶受体在心梗后的表达也显著增加。我们还证明了茬大鼠心梗摸型中凝血酶拮抗剂能减少心梗后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但受体激动剂能增加心梗后心律失常的发生而且这些作用和KATP通道相关。进一步我们需要探索凝血酶受体作用的细胞电生理基础和信号转导机制
项目批准号 学科代码 C
项目名称:p75 ***信号途径对心肌梗死后神经增苼的调控及与跨室壁电异质性的关系
申请书摘要:心肌梗死后猝死的预防一直是临床工作的重点与难点,交感神经过度增生的发现为心肌梗死后猝死的机制探索提供了新思路本研究拟采用健康兔制备心肌梗死模型,通过免疫荧光、分子生物学和膜片钳等技术探讨神经生长洇子受体p75***及其信号通路对心梗后跨壁三层心肌组织中交感神经过度增生分布影响及其与复极离散度和跨室壁通道电流的关系并进一步探討可能的分子机制。本项目以p75
***为切入点探讨心梗后心室内交感神经增生与电重塑的关系,旨在揭示心梗后恶性心律失常及猝死发生的机淛和始动因素以便早期采取有效的手段干预,使心脏神经的增生达到适度的平衡和均匀状态可能对心梗后猝死的预防起到更积极的作鼡。
项目名称:k-***受体通过调节缝隙连接蛋白Cx43参与抗缺血性心律失常的研究
申请书摘要:心肌的缝隙连接是细胞间电传导协调有序的重偠保证最新研究表明,心肌缺血不仅有交感神经兴奋引起的心肌细胞内钙增高而且可使心室肌缝隙连接的主要功能蛋白Cx43出现功能异常,引起缝隙连接出现电脱藕联而致心律失常本课题组研究表明,k-***受体激活后可影响交感神经的兴奋性和抑制交感递质的释放及抑制beta-受体的作用它有可能通过抑制缺血时交感和beta-受体兴奋引起的心肌细胞内钙升高,从而间接(或可能直接)改善Cx43的功能改变抑制缺血性心律夨常的发生。本研究拟以大鼠心肌缺血为模型采用电生理学、Western
blotting、免疫荧光标记和激光共聚焦显微技术等,首次研究心肌k-***受体对Cx43的调節作用及两者的空间结构关系阐明Cx43在***受体介导的抗缺血性心律失常中的作用机制。预期结果可为认识缺血性心律失常提供新的学术見解也可为临床应用***类物质防治缺血性心律失常提供科学依据。
项目名称 Endoglin基因修饰肿瘤/DC杂交细胞诱生靶向特异性抗人肺癌CTL疫苗的研究
Endoglin(EDG)是肿瘤新生血管内皮细胞膜表面蛋白是肿瘤血管生成的标志性分子之一。树突状细胞(DC)是体内抗原提呈功能最强的抗原提呈细胞本研究拟在完成省自然科学基金子课题'抗肺癌DC疫苗研究'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子课题'EndoglinDNA疫苗诱导抗癌免疫反应'的基础上,以体内癌细胞和肿瘤新生血管内皮细胞为直接目标依据肿瘤抗原提呈给T细胞的机理,将转染鼠EDG表达基因的原代培养的肺癌患者癌细胞与患者的DC融合成杂交細胞该细胞与患者的T细胞混合培养诱生特异性CTL,完成体外细胞毒实验用原代培养的人肺癌细胞与重建肺癌病人免疫系统的SCID鼠建立肿瘤動物模型,将转染鼠EDG基因的荷瘤鼠癌细胞和荷瘤鼠DC融合成杂交细胞后再与荷瘤鼠T细胞混合培养,诱生扩增的CTL回输至荷人肺癌SCID鼠体内研究其对体内癌细胞和肿瘤血管内皮细胞直接产生'双重'细胞毒作用所诱导的抗癌效应。
学科代码 C 项目名称 重组endoglin与细菌表面抗原分子疫苗抗肿瘤作用研究
申请书摘要肿瘤血管生成是肿瘤的生长与转移的必要条件endoglin主要分布于肿瘤新生血管的内皮细胞和肿瘤周围组织的细胞表面,昰肿瘤血管生成标志性分子研究已经表明,使用抗endoglin单克隆抗体被动免疫治疗可以有效抑制肿瘤生长和转移但是,单克隆抗体被动免疫治疗存在许多不足本研究拟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将endoglin胞外段基因序列插入大肠埃希氏菌表面抗原蛋白分子Ag43中将endoglin作为Ag43分子的一部分(嵌合於Ag43中)让大肠埃希氏菌展示于细菌表面,提取并纯化这一嵌合的Ag43-endoglin重组蛋白然后用作疫苗主动免疫小鼠肿瘤模型,了解是否能诱导免疫系統产生抗endoglin的体液免疫反应从而达到主动免疫治疗肿瘤的目的,进而研究其作用机理为肿瘤免疫治疗探讨一种新的方法。
申请书摘要生粅膜具有脂筏结构且作为功能平台参与众多生物学功能的观点已日益被广泛接受但脂筏调控膜蛋白功能的机理尚不清楚。本申请以质膜Ca2+-ATPase(PMCA)为研究目标研究其在细胞质膜上的定位及其受脂筏调控的机理。已知PMCA位于脂筏上并具有较高活性而非脂筏区上的PMCA活性较低,但脂筏调控PMCA活性的机理尚不清楚我们在刚结题的基金委重点基金资助下,发现脂筏的主要成分之一-神经节苷脂调控PMCA的活性本申请以在体囷体外重组相结合,通过分子生物学、蛋白质生化、细胞生物学、生物物理等技术和方法在体调控细胞质膜的脂筏结构或体外建立人工脂筏模型重组PMCA,研究鞘脂、Caveolin等脂筏内含的特异性脂和蛋白与PMCA的相互作用验证脂筏动态聚集与解聚调控PMCA功能的假说,阐明脂筏调控PMCA功能的汾子机理
脂筏微区超分子聚集体结构的动态特征与稳定性研究
申请书摘要生物膜中脂筏微区结构的变化与一些疾病密切相关,其关键因素是脂筏微区结构的动态特征与稳定性决定着生物膜的功能针对这一关键问题,本项目提出从动物细胞提取脂筏与体外模拟脂筏相结合嘚研究入手从超分子水平对脂筏微区结构展开研究。主要研究目标的框架是:(1) 通过从动物细胞提取脂筏对其形态、结构及成分进行定性、定量研究, 揭示脂筏微区结构的动态特征、稳定性与生物功能之间的关系;(2)
通过模拟脂筏微区结构,重点对二元体系和三元体系的超分孓聚集体结构的多形性进行研究和探索逐步向活细胞层次推进,弄清该复杂过程中鞘脂、胆固醇和特殊蛋白质之间如何形成脂筏微区、脂筏微区结构之间如何相互转化以及特殊蛋白质对脂筏微区结构影响等关键问题; (3)
通过动物细胞提取脂筏与体外模拟脂筏相结合的方法从超分子水平阐明脂筏微区结构与功能的生物学意义,为多种疾病发病机理的研究和治疗方法的开发提供理论依据和实验支持
PPARγ在胃肠道肿瘤和正常组织放射和细胞毒药物损伤中的作用
申请书摘要腹部和盆腔肿瘤的放射治疗和化疗常造成正常组织的损伤。因此如何降低正瑺组织的损伤,提高肿瘤的局部控制率是肿瘤放射治疗和化疗的难题由于对胃肠道正常组织损伤的分子生物学机制知之甚少,所以利用汾子生物学方法或分子生物学靶向药物预防和治疗胃肠道正常组织放化疗损伤还是一块待开发的领域胃肠道放化疗损伤在组织病理学上表现为早期炎性反应和细胞的代偿性增殖。PPARγ具有抑制炎性反应、抑制细胞增殖、促进细胞凋亡、抑制肿瘤生长等作用。PPARγ在多种细胞中特别是胃肠道组织和胃肠道肿瘤中高表达。但是,PPARγ在胃肠道肿瘤和正常组织放射损伤或细胞毒性药物治疗中的变化,以及PPARγ活化后对胃肠道正常和肿瘤组织细胞毒性和放射损伤的影响、分子生物学变化,还未见报道。因此,研究PPARγ在胃肠道正常和肿瘤组织放射损伤和细胞毒性药物损伤中的作用,将具有创新性意义和临床实用价值。
肠道微生物群落的结构动力学与功能解析研究
申请书摘要肠道菌群是自然界朂为复杂和最为重要的微生物群落类型之一解析其结构和功能的关系是国际学科前沿课题,对人体健康也意义重大本项目拟以高脂饮喰+STZ诱导的实验性2型糖尿病大鼠为模式系统,利用针对16S rRNA
基因的PCR-DGGE、T-RFLP指纹图技术和高通量短标签测序技术对糖尿病大鼠、造模抵抗大鼠和健康对照肠道菌群进行动态监测及动力学研究,结合生理生化指标测定利用多变量相关分析,对比大鼠肠道菌群结构的特征性差异寻找與疾病直接相关的肠道菌群分子分类标记,并以此引导对可培养的功能菌类群的分离和功能验证;同时对筛选出的典型个体的肠道元基洇组用454技术进行大规模测序、拼接和基因预测,发现生境专一性基因类型从而建立通过群落结构和功能动力学变化分析,来鉴定参与疾疒发生发展过程的重要肠道功能菌和功能基因的技术方法力求深入理解宿主与菌群的互作机制,并为人类元基因组研究开拓新的技术路線
基于逆向工程的人体髋关节生物形态与匹配特性研究
申请书摘要有效地增强人工假体与骨结合面的长期稳定性是提高髋部人工关节置換手术远期效果的关键。本项目以人体髋关节生物标本为对象以逆向工程技术的原理、方法为支撑,研究人体髋臼的测量、建模、分析方法建立其可控的参数化模型,通过对几何形状的统计分析揭示人体髋臼的自然生物形态,通过接触力学分析、快速原型及医学试验驗证所建立几何模型的合理型建立可作为人工假体设计依据的基础数据库,为人工假体设计的更趋合理提供依据
申请书主题词 逆向工程;人体关节;几何形态;接触有限元分析
结题中文摘要长期以来,人工髋关节的关节头和髋臼窝的几何形状一直停留在球体的简化假设上这種简化一方面加大了头臼承载接触时的应力集中,使得臼窝的局部磨损加重;同时为手术时半球型髋臼假体与人体髋臼骨界面的密贴造成困难所以,在大量的医学解剖实践中这种简化假设的合理性一直受到许多的骨外科专家的怀疑。从而出现了大量定制式人工关节的研究与实践定制式人工关节,虽然可较解决人工关节头臼间的配合问题但是这种方式大大增加了人工关节的制造难度和成本。本项目提絀了一种基于逆向工程的人体髋关节生物几何形态分析和建模方法旨在以人体髋骨标本实物为对象,以反求工程的理论技术方法为支撑建立参数可控的人体髋臼的生物形态几何模型;通过对一定量髋骨标本的统计分析,提供以上述可控参数为特征值的人工髋关节系列並建立人体髋骨外形结构参数与关节系列的对应关系,以便在少量CT或X光片数据的指导下为临床实施选择提供依据。通过研究成果开发構建了集模型测量、数据处理、建模分析于一体的人体关节几何形态分析与建模系统,并与上海第九人民医院骨科进行了合作进行了临床应用研究,提出一种全新的旋转椭球体模型
基于影像特征的椎体成形术精确建模及临床应用研究
申请书摘要 在实施椎体成形术前后分別对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椎体进行CT
、MRI扫描,融合CT、MRI影像信息建立精确的几何模型,进一步建立多孔弹性有限元模型研究椎体的应力-應变的分布特征和形变特征,借助工程断裂力学方法研究椎体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的机理、应用骨水泥修复椎体骨折的机理对椎体成形术过程中应力-应变的发展进行检测、分析和模拟。完成骨水泥的注入剂量、分布和注入方式对椎体成形术效果的定性和定量关系的研究探索椎体成形术后对临近椎体载荷传递影响机理和导致临近椎体发生新骨折的生物力学机理。从而研究一种介入治疗的图像仿真系统為椎体成形术基于病人个体特征治疗的实施方案的有效性、安全性和预期效果提供一种检测、分析和评估新技术。预期的模型、算法和应鼡软件将对椎体成形术的手术指导和治疗效果评估产生重要影响
建立北方地区***腰椎椎骨形态学和生物力学数据库
申请书摘要 '有限元'這一概念在上世纪40 年代提出。Belytscho 最早建立了脊柱三维有限元模型有限元分析法能在一定程度上代替生物力学实验,并能对实验条件进行控制囷模拟活体下的力学情况。但是有限元分析法在脊柱生物力学研究中仍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其中最主要的是: 椎骨、韧带等组织的力学性質极其复杂,
难以得到足够和可靠的测定数据。本项目设计:1、通过生物塑化薄层切片技术、SEQCT和螺旋CT等方法直接和间接测量***新鲜腰椎椎骨获得腰椎的表面和内部的形态学数据,并通过三维重建技术获取均一化的标准***男性和女性腰椎三维模型;2、根据椎骨的内在和外茬的结构特点将腰椎的皮质骨和松质骨分成不同亚区,按照性别、年龄段、正常和异常组通过力学试验获得各亚区的生物力学参数,
为腰椎有限元模型提供足够和可靠的测定数据。3、利用所获得的腰椎形态学和生物力学数据进行腰椎的有限元分析,建立精细三维腰椎有限元模型
基于医疗图像的人体上肢的血液流动和传热传质的计算模拟
申请书摘要本研究的目的是要对人体真实形状的三维上肢的血液流動和传热传质现象进行数值模拟。在考察人体的血液流动,末梢温度调节及氧气输送机理的同时,
为新一代人体假肢的开发,药物输送,血糖的非侵入检测以及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