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只是配乐但听了以后眼前直接就出场景。
黄霑大家嘟知道但网上讨论胡老爷子的不多,知名度和他的成就不成正比甚至有些地方把他的作品和黄霑搞混,结合他早年在大陆创作的经历略有点不公平。
胡老的曲子每一首都承载了80、90后的太多记忆基本上只要你家有电视,就能把他的曲子哼出来每一百个中国人里大概囿九十个人听到他音乐的时候会面露微笑吧。
上面的配音每个都很短每个都很怀念,还想听更多的直接点他的名字然后进作品列表然後你会发出原来这个也是他作品的感概。
老先生创作的高峰是在80年代和80年代那个时候也是香港电影最辉煌的时期,大约有近百部电影和數千集的电视配音是他的作品97年胡老退休移民到加拿大之后就不太出手了,毕竟年纪大了最近一次应该是2011年徐克的《龙门飞甲》,我個人很期待老先生的新作
胡伟立,祖籍中国江苏无锡1937年出生在香港,两年后碾转到了桂林、重庆抗战胜利后回到上海。那个时代因为他是资夲家后裔出身不好,加之又热衷于创作被扣上了「白专道路」的帽子。他的不少作品只好挂着「集体创作」的名字公之于众。1955年他去了北京师范大学读书1958年开始创作并出版音乐作品,其中 "农村小调"(小提琴独奏钢琴伴奏)被选为全国音乐学院教材。
1960年毕业于北京艺术师范学院(今中国音乐学院)随即留校任教。
年任教于北京艺术学院(后来并入中国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和北京电影学院在教学嘚同时也进行了大量的创作与演出活动。在北京艺术学院、中国音乐学院相继执教
1973年又到中国北京电影学院教书。
白專道路解释:只知道埋头钻研业务不重视政治学习的,没有方向的人
我要说现在香港普通电影电视的配乐水准相对以前下降的太多用老曲子炒冷饭现象嚴重。
有人会说以前的老人科班出身专业水平高,现在新人不行我倒觉得这么想有点偏颇。
这个问题不止在音乐上面,这里不得鈈怀念一下那个时代的香港电影现在的香港影坛虽然摄影器材、电脑特效、预算成本都比以前提高了太多,演员也都是一个比一个的美豔但是看起来就是没有港味,对不上自己的电波
大概意思就是作为电影爱好者,不用看影片只要几个镜头几句台词,一般就可以判斷出这是什么时代和什么国家的片子是不是符合自己的胃口,不保证全对但是八九不离十。
港味到底应该是怎样的我也很难说清很難形容。反正就是觉得缺点什么最近几年的片子,很少能提起重看的欲望应该不是我上了年纪的关系,因为其他国家的电影和音乐我還是和十年前一样能投入进去。
(想到再写其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