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a那种非全贴合屏幕彩屏指的非全贴合屏幕是什么意思?说详细简单点

原标题:小白也能看懂 深入浅出屏幕全全贴合屏幕技术

今天分享的主题是“全全贴合屏幕技术”这个话题一直很火,直到今天为止千元以下机型依然没有全面普及真囸的全全贴合屏幕技术,有读者会说GFF屏幕不是已经满大街都是吗严格来说,GFF全贴合屏幕技术算不算全全贴合屏幕技术还两说详细探讨請看下文。

关于屏幕全贴合屏幕技术研究主要是围绕着有没有采用全全贴合屏幕技术这个话题为什么我们都那么热衷于全全贴合屏幕的屏幕?采用全全贴合屏幕技术的屏幕在息屏情况下,屏幕并不会出现如下图所示的发灰现象:

中间那一台为非全全贴合屏幕屏幕的手机

楿比起外观上差异没有用上全全贴合屏幕技术的手机屏幕最大的问题还是日常显示效果不佳。

全全贴合屏幕屏幕和非全全贴合屏幕屏幕對比

如上图所示:并没有采用全全贴合屏幕技术的手机显示面板出现了明显凹进去的感觉,和保护玻璃明显不在同一个平面另一方面,习惯了操作全全贴合屏幕屏幕的用户换了使用非全全贴合屏幕手机之后,手指触控起来的感觉总觉得怪怪的明显感觉到隔着厚厚的箥璃操作显示面板,而全全贴合屏幕屏幕操作起来就像手指能够直接碰到液晶像素分子一样的有趣

按照老规矩,接下来让我们回顾一下丅面这张关于屏幕技术体系的结构图:

屏幕技术对应屏幕结构关系图

如上图所示第三列就是今天我们要研究的内容,全贴合屏幕技术其實是贯穿屏幕的保护层、触控层和显示层的有了前几期文章的铺垫,相信各位读者对今天的内容应该不难理解

想重温前几期文章的读鍺,请移步:

屏幕术语那么多这些你真的能分清楚吗

揭示康宁大猩猩玻璃耐刮却不耐摔的秘密

盘点3DTouch上那些鲜为人知技术积淀

我们简单地将掱机屏幕看作只有保护层、触控层和显示层无论是全全贴合屏幕还是非全全贴合屏幕,三层结构之间都是需要“粘”在一起的只不过非全全贴合屏幕屏幕简单地用双面胶围着屏幕一圈和前面板(保护玻璃)粘在一起,或者连双面胶也不用仅凭借卡扣将前面板(保护玻璃)和触控层、显示层扣在一起,如下图所示的平板电脑:

并没有采用全全贴合屏幕技术的平板电脑

众所周知在复杂的日常生活各种情景中,单凭卡扣(或者加上双面胶)就能够将前面板和显示屏牢牢拴(粘)在一起那是不可能的,双面胶终究还是会脱落的只是时间問题,如果使用环境较为恶劣或者经常遇到潮湿、猛烈撞击等情况,双面胶的效用更加让人担忧而且这也导致了一个问题,三层结构の间存在着一定空间(空气层)不仅会影响屏幕通透性,导致屏幕显示效果不佳而且很容易进灰,这也是前几年非全全贴合屏幕屏幕嘚通病

后来,全全贴合屏幕技术开始诞生这也是本文重点介绍的内容,OGS等全全贴合屏幕技术首先将三层结构之间需要用到双面胶的位置全部更换成LOCA(液态透明光学胶俗称水胶)或者OCA(固态透明光学胶),OCA相对使用得更多LOCA和OCA相比双面胶能够更好地粘合层与层之间的空隙,尽量杜绝进灰和空气流通的可能性其次,OGS/TOL、In-Cell、On-Cell和GFF五者之间又存在着区别简单来看,如下图所示:

本文主要介绍5种全全贴合屏幕技術

OGS和TOL将保护层和触控层“合并”在一起之后再用OCA和显示层粘在一起。

In-Cell和On-Cell将触控层和显示层“合并”在一起之后再用OCA和保护层粘在一起。

GFF比较特别我们最后再说不过如上图所示,GFF屏幕也是五种全全贴合屏幕屏幕中相对最厚的基本上没有对三层屏幕结构进行"合并"的操作。

In-Cell技术"合并"程度最高如上图所示,也是相对其它全全贴合屏幕屏幕最薄的只剩下两层用OCA粘在一起的结构,将触控层直接做进去了显示層犹如将牛奶倒进去了咖啡,“融合”在一起而On-Cell则像将花生油倒进去了纯水,触控层和显示层之间始终都有一条分界线大致了解了這5种全全贴合屏幕屏幕区别之后,我们进一步单独看看每一种全全贴合屏幕屏幕的特性

OGS和TOL都属于将保护层和触控层整合在一起的全全贴匼屏幕技术,但是在制造工艺流程上有所区别如下图所示:

两者区别在于制造工艺流程有所不同,主要是触控层什么时候添加到保护层嘚区别为了提升生产效率,OGS是先对整块玻璃基板使用化学药水进行强化处理接着***触控层,切成小块后屏幕边缘容易出现裂化或鍺边崩的现象,对于整块玻璃强度来说是一种比较大的下降所以生产商会对其进行二次强化。

而TOL则是先将一整块玻璃基板切成小块后逐塊进行强化再逐块***触控层。由于是逐块强化而且每块玻璃只需要强化一次,所以单片玻璃强度比较高跌落时不容易碎裂,同时對于工艺精度也要求特别高从而导致成本相比OGS略高,良品率偏低像小米手机这种出货量那么大的机型并不适合采用TOL进行生产,所以小米手机4是采用OGS全全贴合屏幕技术

相反,小而精的魅族MX3则主打TOL单玻璃全贴合屏幕技术毕竟当时的魅族旗舰机首发价高而且出货量不大,TOL雖然生产效率低但是应付煤油们的需求还是绰绰有余的。魅族MX4开始就不是那么回事儿了性价比高的配置和1799元首发价,让其产能一再承受着严酷考验OGS和TOL两种技术并行成为了魅族当时唯一的选择,经过n个月的调整之后缓解了产能压力全赖OGS一份功劳。

In-Cell作为今天介绍五种全铨贴合屏幕技术中工艺难度最高的一种主要在于其将触控层和显示层融合在一起,这是为了让整块屏幕整体厚度进一步下降变得更加輕薄,由于空气层进一步减少OCA只需要出现一次,用于粘贴保护玻璃和"触控-显示层"这两层结构简而言之,In-Cell通过在显示层加入了单独的触控IC来保证触控功能正常运作

从上图可得,OGS、On-Cell、In-Cell依次将触控层(触控单元/模块)不断地往下一层结构(显示层)靠拢OGS时候还和保护玻璃(保护层)形影不离,On-Cell时候已经"变节"走近显示层In-Cell时候索性和显示层水乳交融在一起,值得注意的是上面的图示中,隶属于显示层的CF层(滤光层)十分关键下文即将会说到,这是区别In-Cell和On-Cell技术关键

另一个小细节就是,TFT(薄膜晶体管)是一种驱动LCD显示屏发光的东西和TN、IPS並不是同一个层面的概念,TN和IPS是液晶分子的排列方式这是今后的文章所讨论的内容,根据百度百科中文定义TFTLCD(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和OLED(有机发光二极管/有机电激光显示)才是同一个维度的东西,强调显示器/显示屏发光原理/方式所以我们常常听到别人问起"IPSLCD和TFTLCD两种屏幕哪个更好?"或者"TFTLCD和TN屏幕是否同一回事儿"的时候,呵呵一下就好了因为它们之间并不是同一个维度的参数。

要解释清楚On-Cell技术我们需偠提前将下一期文章中显示层结构和各位读者简单介绍一下。如下图所示:

LCD显示层结构比较复杂我们简单看作只有偏光/偏振光片、滤光層、液晶层和发光晶体管四层机构,而On-Cell和In-Cell最大区别在于上图显示的触控单元/模块究竟是在"CF(滤光层)"的上面还是下面像On-Cell这种设计,触控層放在了显示层四层结构中比较靠上的位置它与液晶像素之间还有一层彩色滤光片基板阻隔,并不像In-Cell技术那样将触控单元内嵌到液晶層之中。

On-Cell技术除了能够用在LCD阵营例如酷派大观4mini,最常见还是用在LED阵营例如三星AMOLED和SuperAMOLED屏幕之中,不过采用了On-Cell技术的AMOLED和SuperAMOLED屏幕在息屏情况下,外观看上去总是黑得不够彻底(有点泛紫)相比漆黑环境中,点亮屏幕显示黑色的时候那种深邃沉稳的黑要差很远。

如上图所示彡星S4息屏状态下黑得不够彻底

GFF是不是全全贴合屏幕技术?

要解释清楚GFF技术我们需要回顾一下上一期文章提到的触控层结构。触控层内部洅细分层次主要由玻璃基板和上、下两层导电涂层组成。如下图所示:

非全全贴合屏幕和GFF全贴合屏幕技术对比

正如上文所述非全全贴匼屏幕屏幕(左图)的触控层分别采用了两层导电涂层夹着玻璃基板从而实现触控功能,但是三层结构之间存在着空气层对于显示效果鈈够通透和屏幕进灰问题束手无策,而且口字型胶(双面胶)终究不是一种牢固的全贴合屏幕方式所以这种落后的非全全贴合屏幕设计吔逐步退出了主流的智能机市场,GFF全全贴合屏幕技术(右图)首先将双面胶更换成OCA光学胶进行层与层之间粘贴从而充分压缩三层结构之間的空气层,其次将中间的玻璃基板换成了"导电涂层X轴+PET薄膜","导电涂层Y轴+PET薄膜"彼此之间同样用OCA光学胶相连。PET薄膜相比玻璃基板在厚度仩进一步减少同时空气层消失也让GFF全全贴合屏幕屏幕厚度相比非全全贴合屏幕屏幕薄了不少。

回顾上一期文章中触控层原理X轴和Y轴的導电涂层共同作用下才能够定位手指具体点击屏幕的位置,但是这两层导电涂层并不是做在了一起而是分开了两层结构,从高处垂直角喥俯视下来刚好看到两层导电涂层纵横交错在一起

纵然GFF全贴合屏幕技术降低了屏幕整体厚度,采用了更薄的PET薄膜代替玻璃基板采用OCA光學胶填补了几层结构中的空气位置,但是GFF这种工艺严格来说依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全全贴合屏幕,因为GFF屏幕依然是由保护玻璃、触控层囷显示层三个独立层组成的分析到这里,读者应该也会发现GFF全贴合屏幕相比非全全贴合屏幕技术确实有效解决了屏幕进灰的问题,同時能够一定程度上减少屏幕的整体厚度提高了一定通透性。但是相比另外4种全全贴合屏幕屏幕,依然存在通透性不足光线反射率增加的问题。而由于触控层并没有向上或者向下整合到保护层或者显示层从而导致触控灵敏度上相比另外四种全全贴合屏幕方式依然存在┅定不足。

采用GFF全贴合屏幕的屏幕失去了"息屏美学"的外观效果息屏时候还是觉得屏幕黑得不够彻底,而且依然无法呈现全全贴合屏幕屏幕应有的"跃然纸上"的视觉享受这就是为什么外界有一部分的声音不承认GFF是全全贴合屏幕屏幕技术的原因。纸上谈兵并不现实我们直接看实际观感,下面是一些采用了GFF全贴合屏幕技术的屏幕:

理论分析和实际表现都告诉我们GFF全贴合屏幕的屏幕呈现的视觉效果就是不佳,始终觉得颜色不够通透尤其是45°角观看屏幕的时候,泛白比较严重。

了解了上面一系列全全贴合屏幕技术之后,接下来我们再看看市面仩手机厂商那些不明觉厉的华丽辞藻有哪些是和全全贴合屏幕技术有关的

先看看"5英寸720P全全贴合屏幕工艺,息屏状态浑然一体宛如黑色瀑布一般的"荣耀3C屏幕。这段话是官方在发布会时候的宣传语主要突出和iPhone5采用了相同的LTPS低温多晶硅技术,色彩更鲜艳饱和度更好,液晶汾子响应速度更快而且功耗降低20%-30%。更多关于LTPS技术的知识我们留到后续的文章再谈讨黑瀑布屏除了指用上了LTPS技术,还和全全贴合屏幕技術有一定关系

简而言之,黑瀑布屏并不是新的保护层、触控层或者显示层技术也不是新的全贴合屏幕技术,而是对荣耀3C屏幕同时采用叻LTPS和全全贴合屏幕技术从而在屏幕外观和显示效果上都获得不俗的提升的一种尊称而已。那么大神手机的黑钻屏又是指什么呢

如上图所示,大神F2上面的黑钻屏其实也不是一种新的屏幕技术只是强调了IPSLCD屏幕的广视觉优势,今后的文章会介绍IPS这种排列方式为什么能够获得廣视角的显示效果回到大神F2上,黑钻屏另一层意思就是采用了全全贴合屏幕工艺让其显示效果更加鲜艳逼真,大幅提高阳光下的屏幕鈳视性黑钻屏简而言之就是强调全全贴合屏幕技术和广视角优势,所以和黑瀑布屏类似并不是一种全新的屏幕技术。

总结:前几年鈈少手机厂商总喜欢有意无意使用一些不明觉厉的华丽辞藻,将原本本来已经不简单的屏幕术语进一步复杂化让消费者彻底无法理解该屏幕采用了哪些技术。

另一个极端我们也发现这一两年,部分手机厂商开始简化这些屏幕术语本来是件好事,但是仔细观察一下不尐的机型只贴上了"全全贴合屏幕屏幕"这种模棱两可的标签,是OGS还是GFFIn-Cell还是On-Cell?谁知道呢

这种鱼目混珠的事情一般发生在千元以下的机型,唎如"我们采用了GFF全全贴合屏幕技术"或者直接就是"我们采用了全全贴合屏幕技术",根据成本控制理论这是不科学的,OGS/TOL、In-Cell和On-Cell技术暂时还没囿成熟到能够完全覆盖千元以下的机型所以导致GFF技术大派用场,但是经过本文的解释GFF全贴合屏幕技术是不是全全贴合屏幕技术?各位讀者心里已经有了***加上外界质疑声音依然不少,所以我们对那些没有解释清楚"全全贴合屏幕技术"是哪一种全全贴合屏幕技术的厂商機型只能够呵呵一笑了

    在目前的笔记本电脑市场中各種笔记本产品的屏幕结构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塑料或金属屏框围绕并固定住屏幕的结构另一种就是表面有玻璃覆盖的屏幕结构。一般凊况下有玻璃覆盖的都是全全贴合屏幕屏幕,而塑料或金属边框的则是非全全贴合屏幕屏幕那么这两种笔记本屏幕结构到底是谁更好┅些呢?它们各自又有什么区别和优缺点呢我们来简单的了解一下。

    目前的笔记本电脑屏幕大多采用的是LCD液晶显示屏然而它本身不会發光,目前主要是借助LED背光源来将画面显示出来灯管的数目也会影响着LCD屏幕的亮度。大多数情况下屏幕

    笔记本电脑屏幕的构造:主要由褙光源、偏光板、玻璃基板液晶体、微彩色膜、玻璃基板(含公共电极)、偏振片等部分组成所以在大多数采用非全全贴合屏幕设计的屏幕上,可以看到四周都是用塑料屏框固定住的

    非全全贴合屏幕屏幕有什么优点呢?第一个就是拆卸比较轻松方便更换屏幕,大多数屏框都比较好拆都是采用卡扣固定住,掰开卡扣即可不过也有采用胶水固定屏框的设计,这种一般就需要整体更换屏幕

    其次是相对於玻璃覆盖的屏幕来说,反光率更低在光线很强的环境下,可视观感会更好一些不过有时候这也需要考虑具体的最大屏幕亮度。

    最后僦是由于塑料屏框要高出屏幕一定距离所以对屏幕具备一定的防摔落冲击保护。

    说完了优点再来说说缺点那就是有可能出现漏光情况。目前越来越多的笔记本屏幕采用IPS材质它的可视角度和色彩还原一般要比TN屏好的多(高端TN屏除外),但是它对装配的要求也比较高首先由于IPS的像素排列规则的设计,使得它的边角部分在纯黑背景下会有泛白的现象其次IPS屏在装配时容易出现被屏框挤压导致在纯黑背景下絀现可以查看到的漏光情况。

    2012年苹果发布的MacBook Pro Retina笔记本电脑首次采用了全全贴合屏幕屏幕其通透度和观感对于当时的笔记本电脑屏幕来说是非常漂亮的。

    我们先来说说什么是全全贴合屏幕屏幕笔记本全全贴合屏幕屏幕就是在屏幕上方覆盖一层强化玻璃,并通过水胶或光学胶將其与屏幕粘贴在一起

    现在以二合一笔记本、翻转本为例,越来越多的笔记本电脑还采用了触控屏幕它们也是采用了全全贴合屏幕屏幕,只不过在屏幕面板与保护玻璃之间增加了触控屏

第一是即使不点亮屏幕,表面覆盖玻璃使得它的外观就比较漂亮

第二,全全贴合屏幕屏幕取消了屏幕和屏幕间的空气有助于减少显示面板和玻璃之间的反光,可以让屏幕看起来更加通透增强屏幕的显示效果。

第三昰这种全贴合屏幕方式使得屏幕不存在进灰的问题

第四就是全全贴合屏幕IPS屏幕就大大降低了屏框对屏幕的挤压情况,使得IPS屏幕的漏光问題得到了一个比较好的解决方法

第五是增加了笔记本屏幕的强度,有了这层玻璃保护屏幕的抗刮性提高明显。

    全全贴合屏幕屏幕也有其缺点首先就是玻璃的反光特性,光线强烈的时候屏幕可视效果大打折扣。其次就是成本问题因为需要将玻璃和屏幕完美全贴合屏幕,这就直接影响了良率所以全全贴合屏幕屏幕的成本较非全全贴合屏幕屏幕更高一些。

    以上就是全全贴合屏幕屏幕与非全全贴合屏幕屏幕的区别以及优缺点按照目前的趋势,在注重时尚设计的轻薄本市场中玻璃全全贴合屏幕屏幕已经逐渐成为了发展趋势,而在游戏夲市场和商务本市场中则依然大多数采用非全全贴合屏幕屏幕设计。

    不管是不是全全贴合屏幕屏幕其实对于用户来说这只是选择笔记夲的一个非关键参数,这更多的是影响屏幕外观设计的参数而屏幕的亮度、对比度、色彩还原、分辨率、刷新率这些才是用户最关注的參数。

不分的全帖合只采用单层玻璃,而非G to G的双层玻璃所以,厚度薄了40%也更容易碎。


制作工艺上全全贴合屏幕(OGS)只采用单层玻璃,而非G to G的双层玻璃

G TO G(玻璃贴玻璃)笁艺

全全贴合屏幕(OGS)工艺

两款OGS移动设备连遭噩运虽然笔者承认确实也有使用不当的因素在里面,但是笔者也经常使用其他平板也經常发生掉落或者踩踏的事件,但似乎也没有这样运气不好问题恐怕与全全贴合屏幕屏幕的强度有很大的关系。于是笔者先到微博上查叻一下发现不少用户都反映OGS屏幕强度低,电子行业的一位专家孙昌旭也在微博上提醒用户她身边有不少朋友的OGS屏也发生了摔坏的事件,总之全全贴合屏幕与屏幕破裂的联系非浅

经过笔者的深入调查,发现全全贴合屏幕屏幕之所以更易损坏与其先天结构有莫大的关系。OGS是One Glass Solution的简写翻译过来就是单片玻璃触控的意思。它其实具体指的是触控面板与显示屏的玻璃面板如何全贴合屏幕在一起的一种制作工艺所以OGS与IPS、LED等技术是不冲突的。

OGS与常用的G TO G(玻璃贴玻璃)工艺有一个重要的区别那就是OGS是触控电路直接铺设在了表面玻璃,少了一层表媔的保护玻璃因此厚度可以降低40%,透光率也提高了(毕竟少了层玻璃的损耗)

但是反过来OGS屏幕的强度也同时受到了影响。虽然很少有實验数据确切地说明OGS强度降低了多少但是有一个例子是,非全全贴合屏幕屏幕的大猩猩二代可以把强度做到1200而采用OGS工艺,强度会被大幅度削弱最终强度可能还不到800。

结语:全全贴合屏幕请注意保护屏幕除了强度更低的原因,全全贴合屏幕屏幕的维修也比普通屏幕更為昂贵因为OGS全全贴合屏幕屏幕一旦摔坏,就必须整个屏幕连液晶面板全部更换而普通屏幕摔坏,一般都需要更换最外面摔坏的触控面板即可不用算也知道,换一个触控面板和换液晶屏这之间有多大的价格差异

当然,话说回来任何屏幕都是脆弱的。如果掉地上屏幕始终不碎那是防弹玻璃了。全全贴合屏幕在和平板上的应用还是会不断增加只是我们有必要提醒消费者,如果你的平板或者手机是OGS屏嘚话请特别注意保护。最好给平板添置一个保护套当平板掉落时,无论是皮质还是塑料外壳都能够减轻落地时的冲力,特别是边角蔀位另外在使用和携带中,不要让尖锐的物体施力于手机屏幕避免局部压力过大的情况,这样才能趋利避害达到为我所用的目的。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