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有时光机软件,你会回到哪个时代?

    童年印象,映照着岁月脸庞的那些过往,折射着城市步伐的前进缩影

    每逢儿童节,我们总能勾起记忆深处那段最柔软,也是最五彩缤纷的回忆。

    于是,我们会在朋友圈里看到各式各样的童年回忆:操场边的秋千,嘴边的零食,眼中的漫画,脚下的皮筋,手里的弹珠,还有偷摸藏在书桌里的游戏机……

    不同时代的童年印象,也镌刻着各自鲜明的时代特征。都说五十知天命,这也是人生中一个大的转折,因此,我们将时间的相册翻回到40年前,请6位年龄相仿的读者向记者回忆起他们当时的童年时光。

    那些看似模糊而实则清晰的童年印象,映照着岁月脸庞的那些过往。它们,是我们这座城市前进脚印的道道缩影。

    明天,又到儿童节,一起来跟着读者的回忆,把心中的珍藏化为一次幸福的流淌吧。 马静

    早上四五点打井水、端着饭碗串门、晚上搬了长凳纳凉、吹牛……

    我出生在外婆家,那是儿童医院旁边石灰弄里一个30平方米左右的小蜗居。包括外婆和小舅,还有我家四口人在内,这个小房子里常住了六口人。

    我爸爸在上海长大,工作时正好赶上上山下乡的年代,上世纪60年代就从上海来到了常州工作,当时还没有单位福利分房。他和我妈结婚后,就一直住在外婆家,我和我的姐姐,都出生在那里。

    外婆是个裁缝,能干得很,她将所有人都“塞”进了那间三进的小屋子。她在前厅隔了个阁楼,下面除了摆着烧饭用的炉子,还得搁下她剪裁用的桌子和缝纫机,当然还有她的小床;至于小舅,就住在阁楼上。穿过前厅,中间是个1米见方的天井。里屋原本是厨房和吃饭的地方,当年为了给我爸妈腾出地方,外婆把里屋的灶头拆掉,搁了张大床,姐姐和我陆续出生后,和爸妈挤在那张大床上住了好几年。现在回想起来,几乎难以想象,当年那么逼仄的地方,怎么能“塞”进这么多人。

那时候,很少有人家能装得起自来水(图片来自网络)

    除了房子小,设施也远不如现在便利。40年前,即便是城镇人家,也只有条件好的才装得起自来水。绝大部分居民需要早上四五点就跑到街角的水井去打生活用水,那个时间的井水最为清澈。那也是一天最热闹的开始,各家的女人们会陆续围在井边洗菜、洗衣服,顺便唠唠家长里短,早起的皮孩子们就在井边嬉戏打闹,偶尔还能听到大人们的呵斥。街上时不时还能看到急匆匆拎着马桶或痰盂,去公厕里倒的邻居。

    到了晚上,端着晚饭串门是一种习惯,这家阿姨烧了好菜往你碗里夹一筷子,那家烧了汤叫你尝一口。待到夏日的夜晚,家家户户还取着长凳、门板,往门口一坐,纳凉、吹牛、看星星。每逢三伏天,屋里热得像烘箱,爸妈会用井水往家里的地上都浇个遍,等到屋里温度降下来了,我和姐姐才恋恋不舍地随着大人回屋休息。我八九岁的年纪,我爸淘回来一个10来寸的二手电视机,简直轰动整个弄堂,几乎家家户户吃过晚饭都要端着小板凳来我家看电视的,那个热闹劲,感觉就像在过节。

    12岁那年,爸爸申请到了单位的分房,我们一家四口也搬到了机械新村50平方米左右的新居,不过石灰弄里那个充满着烟火气的市井人家的场景,却依然镌刻在我的脑子里。 马静

    红烧肉百叶结、南大街的小馄饨、和粽子一起烧的鸡蛋……还有——

    我出生在常州,虽然很小就和父母一起去了山东,但从我记事起,每年的寒暑假和逢年过节都会回来,一年里也有半年是在常州度过,童年几乎所有欢乐和美好的记忆都留在了常州。

    特别是对于美食,常州一直都是我心系的地方。无论是现在,还是过去。

    时光回到40年前,那个时候不像现在,物质条件这么好,每餐都可以吃到鱼虾,就连肉都是一个礼拜才能吃上个一次,但许多看似很普通的食物,却成为了我童年难忘的回忆。

    红烧肉百叶结,是我小时候最喜欢吃的一道菜,第一次吃到百叶结,那甜甜软软香味扑鼻的感觉就把我迷住了,因为在山东并没有百叶结这种东西,所以每年在常州的半年时间里,我总缠着我的阿姨烧,总还是觉得吃不够。

    百叶结烧肉虽然好吃,但物质条件有限,也最多只能一两个礼拜吃个一次。不过,有一个美食,我和我几个弟兄可是天天要吃的,那就是南大街边手推车上的小馄饨。

    具体多少钱一碗我已经不太记得了,我们着了魔似的天天要去用搪瓷盆装上满满一碗,那热气腾腾的小馄饨上飘着几朵葱花,香味扑鼻而来。虽然那薄薄的皮里只有一点点的肉星,但最后我们总是吃得连一点汤汁都不会剩下。

    说到童年的味道,自然少不了蛋。在当时计划经济的年代,每户人家的鸡蛋并不多,吃到鸭蛋就更少了。

    最让我魂牵梦绕的鸡蛋是和粽子一起烧的那种,从煮粽子的锅里一起捞出来,飘着淡淡的粽叶的香味,那是一种特别的存在。我们几个兄弟在吃粽子蛋的时候,还会先“斗”鸡蛋,看谁选的鸡蛋更硬,赢的那个蛋吃起来就更香了。

    至于咸鸭蛋,那可是比鸡蛋更加稀有的存在。那时候到了端午节前后,家里总会买一些咸鸭蛋,家人总会给我一个咸鸭蛋,先敲开一个口,然后用网兜兜住,挂在我脖子上,再给我一个小勺,想吃的时候就挖一口吃。把咸鸭蛋当做零食,在那时候是很奢侈的事情。我记得那时候这个咸鸭蛋,我一般可以吃一个礼拜,是真的舍不得吃啊。我当时就觉得,这挂在胸前的咸鸭蛋,是当时最可口的美味,没有之一。

    后来上了中学后,回常州的次数越来越少,不过这些美食的记忆依然留在我心里。如今,我爸妈退休,我又跟着他们回到常州,还专门开了一家饭店,也是为了找回自己心中常州菜的味道。

    4路车,每天上下学都要坐的公交,还有记忆可数的1路、12路、3路,更少不了售票员、月票卡

    我小时候最熟悉的公交线路就是4路车,那是我每天上下学都要坐的一路公交线。

    从小学一年级开始,我每天清晨与姐姐一起从家走到小营前公交回车场,坐着开往新闸方向的4路车,到机械新村下车,走不多久就会到学校。后来搬了家,但4路车仍旧给我留下了最深的记忆。

    那时候常州的公交线路也不密,总归就是坐那几个线路。1路车是我们所谓的“内环线”,经过市里面最热闹的地方。12路是从清潭始发开到火车站的,去火车站就是坐12路。还有一条熟悉的公交线路就是3路车,因为去外婆家就是坐3路,是开往花园新村的。

上世纪70年代常州的公交车(照片由常州公交集团提供)
在上世纪80年代的常州,还有这样的通道车(照片由常州公交集团提供)

    我也算是见证着常州公交的发展了。小时候坐公交,后来参加工作了也是在公交公司,还当过公交售票员。说到公交售票,小时候3分钱就能坐公交了,车票分为上、下行,售票员个个都能做到“心中有数”,几个人上车,在哪一站上车,都记得清清楚楚的,那时候有人会故意逃票,但都逃不过售票员的“法眼”。后来自己做了售票员,也是一点都不敢马虎。对了,那时候还有月票,不过月票是大人才有的东西,妈妈的月票卡,每个月都会换印花纸。

    小时候最开心的事肯定就是去公园玩啊。我记得特别清楚,家里大舅舅的儿子办喜酒,办在了听松楼,我一想到又能去吃喜酒,又能顺便玩红梅公园,那叫一个兴奋。在去的公交车上就蹦蹦跳跳,按耐不住。

    要说改革开放初期的“出行”,除了公交,肯定是少不了自行车了。那种二八杠大自行车,那时候有辆自行车的感觉不亚于十来年前有辆轿车的感觉。爸爸的自行车要载我和姐姐两个人,自行车后座上绑块木板,那就是姐姐的座椅。而我,是坐在前面杠子上的那个。后来渐渐大了,我也就坐到了后面的木板上。

    也许对于很多人来说,40年前的公交究竟啥样,早已经变得模糊不清,而对于一直在公交行业工作的我来说,常州公交的每一次变化,都封存在我丰富的记忆中。郑雨露

可选中1个或多个下面的关键词,搜索相关资料。也可直接点“搜索资料”搜索整个问题。

带着家人,回到一个不这么累,不这么虚伪的时代

来自知道合伙人认证行家

工作5年,做过海量高中题目,马上升级大学。 你提问 是对知友的信任 你的采纳 是对我们的鼓励

带我爸妈重新开始新生活。

采纳数:4 获赞数:4 LV3

不论时光如何流转,就算回到过去某个时间点,时间总是向前发展的,所以所有的事还会再来一遍,如果有某件伤心事,那伤心还是会有的,避免不了,与其逃离不如慢慢学会面对。

牛顿,莱布尼兹,回到猿人时代,这样我相信微积分就不会发明出来了,牺牲我一个,解救亿万后人吧。

如果我胖的话我就回唐朝!!!如果我瘦了!!!我就回汉朝!!!哈哈!!!你呢!!!望采纳

带现在男朋友回到中学,从那个时候谈起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