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文艺术与法律学院、医学生物科学暨心理学学院、科学工程学院以及社会科学学院
-
高等教育奖、英国女王奖
位于英国赖斯特郡首府莱斯特市,伦敦以北160公里(乘火车前往伦敦约1个半小时),人口约90万,学生占全城人口的十分之一。市中心有介绍古罗马的博物馆,整个城市被古罗马城墙所环绕。莱斯特大学的主校区坐落于
城的维多利亚公园旁,邻近维杰斯顿伊利莎白女皇一世书院(Wyggeston and Queen Elizabeth I College),主校区距离市中心约一英里。2013年莱斯特大学向德蒙福特大学(De Montfort University)购买了位于莱斯特大学主校区附近的Brookfield校区,以利未来学校发展与扩充需要。
的前身为成立于1921年的莱斯特和罗特兰郡书院(Leicestershire and Rutland University College)。大学由英国著名纺织业制造商汤玛斯·菲奥丁·詹森(Thomas Fielding Johnson)为纪念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牺牲的士兵而建,此举反映在莱大的格言中:“他们因而重生”。
年期间,学校颁发伦敦大学(University of London)的学位。莱斯特大学于1957年获得英国皇家特许状(Royal Charter),自此莱大开始颁发自己的学位,正式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大学。
所授学位:学士、硕士、博士
莱斯特大学注重学术研究,素以基因科学、生物化学、空间技术、医学、博物馆学、计算机科学享誉世界
领域的领先地位,莱大的遗传学系是英国在此领域唯一获得5*分的系。
莱斯特大学在天体物理、空间技术和航空航天领域的研究成果丰富。1994年,莱斯特大学因其在物理和天文学的成就获得女王奖。莱斯特大学拥有欧洲最大的以大学为基地的空间研究团体,欧洲最大的太空研究中心,也是英国太空中心千年项目的主要参与者。从1994年开始,大学参加了
(NASA)的SWIFT计划。莱大的空间研究在欧洲乃至全球范围内领跑。
2003年,由莱斯特大学和英国公开大学团队共同设计的火星探测器小猎犬2号(Beagle 2)作为
发射地基发射升空。在该项目中,莱斯特大学负责项目管理、任务管理、飞行操作组、器械管理及科学实验等主要工作,其中,登陆操作控制中心(LOCC)设在莱斯特大学的国家太空中心,从这里可以看到如何控制航天器。中心还包括控制“小猎犬2(Beagle 2)”的操作系统、程序流程分析工具和科学遥测,准备活动序列、通讯系统及地面测试模型所需的虚拟现实工具。
莱斯特大学Physics and Astronomy系任命Jeff Hoffman为客座教授。Jeff Hoffman,美国人,上个世纪70年代于莱斯特大学博士后毕业,1979年成为NASA宇航员,截止90年代为止总计参与了5次太空任务,总计1200小时。他将成为全英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由真正进入过太空的宇航员教授。
》(The Guardian)评为英国最好的七所医学院之一(2013年)。
莱斯特大学的心血管专业位列英国前十。在2008年科研评估(REA)中,95%的心血管方面研究达到国际水平,半数以上的成果被评为"优秀",七分之一的成果被评为"世界领先"。心血管系拥有超过160名教职人员和研究生,其中包括了世界著名教授Professor John Swales(高血压领域),Professor Sir Peter Bell(血管外科领域),和Professor
2012年,莱斯特大学收到学校1921年创建以来最大一笔捐款--700万英镑。这笔捐款来自约翰和露西尔·凡·吉斯特基金会(John and Lucille Van Geest Foundation),将被用于兴建新实验室和心脏病研究中心等项目。新实验室的选址靠近当地主要医院的心血管疾病研究中心。2014年成立的新英国心脏基金会心血管研究中心(The University of
领域的世界级专家,因其在医疗和医学研究的卓越贡献,
另外,莱斯特大学癌症研究中心、糖尿病研究中心、心脏研究中心同样成绩斐然。
经过长达六年的研究,莱斯特大学的基因研究部门发现了新的分子有助于抵御亨廷顿氏病(Huntington's disease)对广大患病人类的折磨。
莱大2014年启动了医学院扩建计划,该计划投资4,200万英镑建设新的医学教学中心。2015年底,新医学研究中心落成,致力于为医学院和生物科学相关专业的师生提供世界一流的科研和教学环境。
根据《卫报大学指南》(Guardian University Guide),莱斯特大学多项学科居英国研究机构Top 10,其中社会政策与管理(犯罪学)(第3位)、解剖学和生理学(第3位)、近代语言文学(第3位)、物理学(第5位)、地球与海洋科学(第5位)、法医学和考古学(第10位)、美国研究(第7位)。
莱斯特大学连续多年获得TIMES高等教育奖(07/)和英国女王奖(83/)的英国大学,这两项奖励分别由泰晤士高等教育奖委员会和英国皇家高等教育委员会颁给在学术和科研上取得突出成就的高等教育机构。
大学在校学生总人数约23,000多人,其中约16%为来自欧盟以外的150多个国家的国际学生。莱斯特大学注重学生研究和实验能力的培养,研究学科领域涵盖艺术、科学、医学、法学、教育、生物科学及社会科学。
莱斯特大学与20多个欧盟国家,超过100多座大学和学院有着密切的学术往来,与英国和欧洲的企业有着密切的合作往来,每年向学生提供实习咨询与指导,并将部分表现优异的学生送往合作院校进修。大学计划未来在学校设施方面投资32,000,000英镑,包括全新的David Wilson图书馆。
今开设之课程有生物科学、商学、化学、社会工作学、计算机科学、地球暨海洋学、教育学、电子工程学、英国文学、地理暨环境学、历史暨美术史学、法学、数学、医学、机械工程学、政治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学科分属于该校六大学院之下。
莱斯特大学在年英国卫报排名全英第13位,泰晤士报大学指南全英第14位
,在年泰晤士报英国大学排名位居全英前20位,在QS世界大学排名2010榜单上位于165位
,在泰晤士高等教育的世界大学排名2014年榜单上位居161位
。莱斯特大学在最新卫报英国大学排名第20名,其商科和传媒专业科研实力均位居全英前10
。莱斯特大学在2018年泰晤士全球排名159名
莱斯特大学的校园坐落于
市的南部,距离市中心约一公里。由于地势高,从校园可以俯视莱斯特市的全景,而校园周围环绕着著名的、作为前莱斯特市跑马场的
,给学生提供了课外休闲娱乐的活动场所。莱斯特大学的校园草木繁茂,花团锦簇,宽阔的草坪四季常青。
莱斯特位于英国的正中心,是一个繁荣的国际化商业都市,市区内遍布着各式各样的商店、餐馆、酒吧及文化娱乐设施,面积约74平方公里,人口近30万,是英国重要的交通中枢要塞,从这里到达英国的许多地方都比较便利,到伦敦、伯明翰、
等大城市都只需一小时左右的车程。
莱斯特是英国第十大城市,也是英国绿化最好的城市之一,位于
的正中心,距伦敦市区160公里,搭火车仅需75分钟。不论是在公路、铁路、甚至空中方面交通均十分便捷。离学校最近的国际机场有伦敦希思罗机场(Heathrow Airport)以及
莱斯特有着丰厚的历史底蕴和文化气息,交通便利、四通八达,因此,700多年前的莱斯特一度是英国、乃至欧洲的商业、政治、文化中心。莱斯特的都市生活非常便利而又丰富,它也是英国著名的
,学生的数量占莱斯特市总人口的10%,这使得莱斯特的居住环境生机勃勃、安全舒适而又充满文化气息与现代时尚潮流。
作为英国第一座环保城市,莱斯特是欧洲五个可持续发展城市奖章获得者之一,也是英国唯一获此殊荣的城市,虽然它也是大工业城市,莱斯特市的城市环境非常自然清新,适于居住。莱斯特是一个充满文化氛围的城市,每年有各种文化节、艺术节在此举行,其中最著名的莱斯特喜剧节每年都吸引近四万人来参加盛会,而其他国家的移民则会定期庆祝其本国本民族的传统节日。
莱斯特每年举办丰富的文化、体育活动,也是众多体育爱好者的梦想之地。
学校有文学与艺术学院、法学院、管理学院、医药和生物科学学院、沃里克医学院、自然科学学院、社会科学学院七大学院。
莱斯特大学的传播学院是英国成立最早的传播学院之一。
大学传播学院设立的大众传媒研究中心(CMCR:Centre for Mass Communication Research),是英国在传媒领域最早的研究中心。研究中心的研究工作一直以来得到了英国主要政府机关和国际性组织的支持,如广播标准委员会,UNESCO,经济和社会研究委员会等。
莱斯特大学的大众传媒研究中心,长期致力于英国国家和全球环境中,媒体与通信理论背景、研究方法和理论分析等方面的研究。
2007年10月,研究中心出台相关政策,并宣布适将研究重心放在大众传播研究、新媒体管理研究和全球化传播研究三个领域。
Communication,这里的工作人员是来自不同学科的学者,拥有不同学术背景的研究人员,包括文化研究,电影和影视,语言学,政治学,心理学和社会学范畴。而且,部门包含多学科研究方向,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评判性和实践性的分析:媒体和传播结构,政策和法律框架,受众分析等。近40年来,媒体与传播的研究项目在莱斯特广泛展开,继1966年大众传播研究中心的建立之后,有效并长期提供与此相关的数据分析和当今媒体问题研究方针。
莱斯特大学共有三座图书馆,有超过200万册的藏书和18,000余种电子杂志、电子书籍和数据资料,可同时容纳2500多名学生在馆内学习,查阅资料,图书馆的设施先进而又齐备。除了书籍与期刊之外,图书馆还藏有缩微胶卷、学位论文和其他专门资料。2008年4月,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和丈夫菲利普亲王亲自出席了该校 David Wilson 新图书馆的启用仪式。
莱斯特大学杰出的教学声誉与其高质量
的教学环境相匹配。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使用高质量的资源、设施及支持服务。大学新近投资32,000,000英镑扩建和修整曾经获得奖项的David Wilson图书馆就是大学致力于教学设施。
David Wilson图书馆是校园中心标志性建筑,综合了出色的当代设计理念与尖端科技,为学生提供激发灵感的学习场所。图书馆拥有:容纳2500名学生同时使用的学习空间;小组工作室;高标准的网络连接;手提电脑无线网络;研究生专用学习区;IT 培训室及研讨室;收藏室;书店与咖啡厅;就业服务处与借书和还书中心。新图书馆大楼获选为英国绿建筑环境评鉴工法最高等级(BRE Environmental
莱斯特大学每年用于图书馆资源购买及一系列的服务方面的投资约为4,500,000英镑,大学的网络数字资源十分发达,提供广泛的学科
检索渠道,如可以用来搜寻书籍与期刊,预定已经被他人借阅的书籍及办理还书事宜的图书馆在线目录。大学的图书馆电子资源还提供网上虚拟教学,每个主题区域都配备指定的处
莱斯特大学拥有超过1,300多台电脑,放置于大部分的教学楼与图书馆的指定使用区域。电脑可以通过插卡系统通宵和周末使用。主要的计算机服务包括使用Microsoft's Windows操作系统,以及使用Microsoft Office, Internet Explorer, Outlook及其他专业软件。大学计算机中心还提供Linux服务和各种帮助服务。
大学大多数的教学大楼都设有开放式的计算机室,24小时全天候开放,计算机中心提供先进的计算机设备及其他相关设施,并提供计算机技术指导与服务和其他一般性计算机服务。
校园内的绝大多数主要教学楼和图书馆,都设有专门的“开放式”计算机使用区。
莱斯特大学完善的体育设施包括大型综合体育馆、200平米的活动室、综合运动场、户外全天候照明的五人制运动场、户外全天候网球场和标准户外田径场。
俱乐部每周将组织周末外出和校际间的体育比赛。
2012年,莱斯特大学购买了主校区旁边的Sports Centre,该运动中心原为公众使用,经莱斯特大学购买后可供全校师生凭卡使用。其中有20*10游泳池、篮球场、羽毛球场、网球场和各种健身器材,让师生都能享受运动。
莱斯特大学工程系大楼是著名建筑师
的作品,莱大的前身为成立于1918年的
大学校址由当地纺织业制造商汤玛斯·菲奥丁·詹森(Thomas Fielding Johnson)为纪念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牺牲的士兵,此举反映在莱斯特大学的校训中:"Vt Vitam Habeant(知识和真理创造生机)"。在中央的建筑物就是纪念詹森先生。
在众多的建筑物之中,机械工程学院乃由英国名建筑师詹姆斯·史特灵(James Stirling)于1963年所主持完工。大学建筑群的最大特点是大楼的外部设计均与其内部功能有机的协调一致,并结合历史底蕴的厚重感与科技文明的现代化,反映了过去一个多世纪的历史与发展。
建筑风格晚期的代表之作。近代的很多建筑都因其卓越的设计而获奖。其中最突出的是由建筑师Gowan 和Stirling 在1963年设计的工程大楼,已是二级建筑。
在莱斯特大学的校园内,遍布着学生食堂、餐厅、商店、咖啡馆、酒吧、俱乐部、书店、旅行社、超市、剧院、电影院等生活娱乐方面的设施,并且有近百个社团和俱乐部。
大学学生会提供物美价廉的用品与服务,如银行、商店、旅行社、游戏室、二手书店、饮食场所、咖啡店、台球室、印刷所和多个健身房。学生会还主持音乐、戏剧、电影和文化活动。
学校的招生办公室(Admissions Office)会寄给所有得到入学许可的申请者一份住宿申请表和一本有关住宿详细信息的小册子,当你填写完住宿申请表后,尽早将此表寄回学校的住宿办公室(Accommodation Office)。
学校从每年的六月份开始安排本科新生的住宿。
学校的研究生办公室(Graduate Office)会将一本关于住宿信息的小册子和住宿申请表寄给所有的研究生申请成功者,当然你也可以向学校的住宿办公室索取。当你填写完申请表后应尽早将其直接寄给学校的住宿办公室,对于晚到的申请者而言学校可供你选择的宿舍类型将会减少。
所有的研究生申请者必须随你的住宿申请表向学校住宿办公室支付£250的住宿订金,一旦你想取消住宿预订,那么学校将从你的住宿订金中扣除£75作为你的住宿申请费,具体情况学校会在住宿小册子中作详细说明。
学校从每年的三月中旬开始安排研究生新生的住宿。
一些研究生可能会被要求到远离学校的地方去从事研究和工程工作,但学校正常的住宿合同是以三个住宿期间(39~42周)为一个结算年度,一旦你接受学校的住宿安排,就意味着你必须支付整个结算年度的费用。因此,这类研究生在向学校提出住宿申请之前,应事先向你所在的专业打听好有无外出从事研究和工程等工作的安排。
学校允许在莱斯特大学学习时间超过六个月的学生在开课期间每周打工不超过15小时,放假期间则没有打工时间的限制,学校的学生联合会(Students' Union)提供校内校外的各种打工信息。
计算机中心为学校的所有学生与员工提供一般性计算机服务。大多数学生通过连接到中央服务器上的PC机,使用多种标准应用软件。覆盖校内所有主要建筑的校园网络,旨在提供与中央计算机系统和因特网的快速连接与应用。大学的绝大多数主要教学楼和图书馆,都设有开放式的计算机使用区。
学生会提供物美价廉的用品与服务。俱乐部组织周末外出和校际间的体育比赛。
学校的教育发展与支持中心提供学习技能与职业的建议与指导,并设有专门为海外留学生服务的留学生职业辅导员。校园满足多种宗教信仰要求,为信仰基督教、犹太教、穆斯林、印度、锡克教和佛教的学生,设有咨询员。校园里还有穆斯林祈祷室。
学校在伦敦Heathrow机场为海外留学生提供免费的接机服务,福利办公室则负责安排和规划新生训练课程,而国际办公室则为所有留学生提供抵校前与就读期间处理各种事务的协助。
莱斯特大学成立了许多专门办公室为学生提供帮助与指导,如住宿办公室、学生咨询中心、职业咨询中心、国际办公室、健康医疗中心、英语语言服务中心等学生服务部门。
大学的视听服务中心,负责提供的服务主要包括复印、
、摄影、技术支持及视频服务等辅助设施服务。大学的宿舍管理中心,则负责提供多样的、不同价位的学生公寓,既有学生公寓楼也有学生村舍,大学宿舍每个房间的网络接口均可以连接因特网。
(Park Lane London),莱斯特大学获得泰晤士报高等教育委员会评选的英国年度最佳学生资助奖,以表彰大学在学生教育和资助上所做出的贡献。
大学曾连续在2005、2006和2007年连续三年被英国媒体提名为年度大学。
英国高等教育的女王奖在国际上享有盛誉,专为奖励那些在学术上取得优秀成就的英国高等教育机构所设置的奖项。
2004年,莱斯特大学以其多年长期的高教学质量出色的科研成果,第四次获此殊荣(83/2004)。
莱斯特大学学生会有大约120个社团和协会,组织体育、社交、文化、宗教与政治方面的各项活动,还有与学科有关的多个协会。中国大使馆教育处下属莱斯特大学中国学生学者联谊会(莱大CSSA)每年入会人数高达500人,是莱斯特大学最大的社团之一。CSSA每年会定期举办包括迎新晚会,春节晚会,境内境外旅游,求职升学讲座,体育竞技比赛,义工社会活动等等一系列的活动丰富留学在外的莘莘学子课余生活,帮助学生们更好得扩展交友圈,并且提供了难得的锻炼自己的机会。
大学的教育发展与支持中心提供学习技能与职业的建议与指导,并设有专门为海外生服务的留学生职业辅导员。校园满足多种宗教信仰要求,为信仰基督教、
、锡克教和佛教的学生,设有咨询员。
大学校园里还有穆斯林祈祷室。大学的福利部设有一名留学生福利员,就一系列广泛问题,向在校生和预备生提供建议;福利员还组织熟悉和再熟悉环境的活动。
大学校园内设有医疗诊所,专门为在本校读书的学生和他们的家人服务。在本校学习超过六个月的所有留学生都能接受NHS(国家医疗服务)的治疗。
莱斯特大学部分专业配有“1对1(one on one)”的导师为学生提供专门的学习和生活咨询、辅导。
大学的福利办公室位于percy gee大楼的一楼,那里的员工非常高效和乐于助人,处理的问题包括私人和社会问题、提供学生临时经济补助和收取住宿费。除此之外,每个公寓内也有一个选举出的福利团队,他们的宗旨是确保每位学生的住宿生活能够轻松愉快,并且随时给予帮助。
当学生入住学校公寓之后就可以在莱斯特登记一个医生,离学校最近的这所就在位于Freemen's Common学生宿舍区内,离主校区仅5分钟路程。学生可以通过***或者前往预约医生,看病是免费的。
和其他城市一样,莱斯特市中心也有众多的主要商店。在市中心有2个大型购物商场、多个购物中心和市场。莱斯特的超市数量也很多,位于学校图书馆底层里还有一个书店。
亚历克·杰弗里斯,基因学家,基因指纹鉴定的发明者
杰弗利·霍夫曼,NASA 宇航员、物理学家
大卫·爱登堡,自然博物学家,“世界自然纪录片之父”
Pete McCarthy,作家,节目主持人,喜剧演员
教授,英国艺术人文研究委员会(AHRC)首席行政长官,副主席
Laurie Taylor,节目主持人、演员、社会学家
Cosmo Graham,法律专家,英国竞争委员会成员
W. G. Hoskins,历史学家,《英国景观制作》作者
Ken Pounds,物理学名誉教授,有机化学家
Ramasamy,Bala(芮博澜),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经济学教授
吉登斯,著名社会学家,曾在莱斯特大学教授社会心理学
埃利亚斯,德国社会学家
帕特里克·摩,英国杰出天文学家
Heather Couper,天文科学家,科学记者,科幻小说作家
Sue Cook,BBC广播电台著名主持人,资深记者
Peter Golding,莱斯特媒介研究中心的老成员,1960S前后在中心的研究奠定了其英国
格雷厄姆·默多,莱斯特媒介研究中心的老成员,Peter Golding的助手,英国传播政治经济学奠基人之一
- 中央电视台《实话实说》执行策划, 中央电视台国际频道做新闻配音, 中央电视台国际频道《中国新闻》和《今日亚洲》新闻主播
本科:次年6月30日前(热门专业次年1月15日前);硕士:额满为止。
年龄要求:国际预科项目要求申请者需满17周岁,管理学预科项目要求申请者年满18周岁
语言要求:国际预科项目要求申请者IELTS总分不低于5.0,写作单项不低于5.0分;管理学预科项目要求申请者IELTS总分不低于5.5分,写作单项不低于5.5分
:IELTS总分不低于6.0分,单项成绩均不低于5.5分
平均分要求:学校未作规定,但平均成绩最好在80分以上
高考成绩要求:不接受高考成绩,无法使用高考成绩直接申请伦敦大学学院本科
学位背景要求:高中毕业只能申请对应的预科课程;国内本科二年级可申伦敦大学学院的本科一年级,Level/AS-Level、AP、IB、SAT等成绩等直接申请莱斯特大学本科
SAT成绩要求:SATⅠ(数学+阅读)成绩分别在550分以上,再加2-3门SATⅡ,且成绩达到600+
AP成绩要求:2-3门AP课程,最低需达到3分
大一成绩直接申请莱斯特大一课程
先攻读莱斯特大学预科,预科攻读完成绩合格后可进入莱斯特大学本科
硕士:本科毕业,平均成绩不低于80分,申请MBA需要两年以上管理经验,大专学历需要不少于三年的相关工作经验(适用于大部分课程),雅思6.5以上
博士:硕士毕业或本科毕业,平均成绩不低于80分,具有独立科研能力
概述:English Plus Study Abroad Scholarship是该校专门针对英国本土学生和海外留学生所设立的,其目的是帮助那些学习优秀而经济较困难的学生完成本科阶段的学业。每年该项奖学金名额较少。
申请条件:1. 英国本地大学生、留学生;2. 学术研究出色; 3. 雅思5.0或托福193分~525分
奖励金额/方式:每学期减免500英镑
奖励人数:08年人数为4人
申请步骤:1. 确认申请表的最后期限、各项申请要求;2. 用黑色水笔填写申请表,并由本人亲自签名;3. 再次确认相关资料,学校可能会要求您提供一定的文件证明,如笔录,课程清单等等;4. 除了申请表格和您的个人声明外,还要准备一份英文手抄成绩表,或大部分所学课程清单;5.
制作一份个人声明,用A4纸打印(不超过400字),声明里应注明您的全名,所选专业,此外还要详细列出您的学业成绩,曾就读过的大学排名,与同学合作的经验等等;6. 申请表必须附带一份由UCAS或教育局的推荐信,否则将被视为无效;7. 申请表请提交到奖学金申请办、国际办公室等
申请所需材料:1. 成绩证明;2.大学录取通知书;3. 各种比较重要的获奖证明等
概述:Study Abroad Graduate Loyalty Discount是专门针对在该校毕业后重返校园继续深造的攻读研究生课程的留学生而设立的,其目的在于为那些希望继续申请深造的学生提供了良好的机会。该项奖学金名额一般有限。
申请条件:1. 毕业于该校;2. 攻读全日制研究生课程;3. 海外留学生
奖励金额/方式:减免10%的学费
申请步骤见莱斯特大学奖学金项目1
申请所需材料:1入学通知书;2. 该校学位***;3. 优秀学科成绩证明材料等
概述:Open Undergraduate Scholarship是专门为该校各院系本科新生所设立的,其目的在于鼓励其国内外的优秀学生到该校完成学业。每年获得该项奖学金的人数较多。
奖励对象:该校本科新生
申请条件:1. 除了医学院外各院的大学新生;2. 学术研究出色;3. 英国本土和海外自费留学生
奖励金额/方式:学费超过10,000英镑的可减免3,000英镑,其他费用还有2,000英镑的减免
奖励人数:2008年名额为15人
申请步骤参照莱斯特大学奖学金项目1
申请所需材料:1.大学录取通知书,2. 优秀学科成绩证明材料
概述:Leicester Foundation Year Undergraduate Scholarship是该校专门为即将在该校进行全日制本科学习的预科留学生而设立的,其目的是为了帮助那些有着较强的学习意愿但经济条件较差的海外学生完成学业。每年该项奖学金名额较少。
申请条件:1. 即将在该校开展全日制本科学习的预科生;2. 学术研究出色;3. 海外自费留学生
奖励金额/方式:学费超过10,000英镑的可减免3,000英镑,其他费用还有2,000英镑的减免
奖励人数:2008年名额为3人
申请步骤详见莱斯特大学奖学金项目1
详见莱斯特大学奖学金项目3
概述:Leicester Foundation Year Undergraduate Awards是该校专门为即将在该校进行全日制本科学习的预科留学生而设立的,其目的是为了鼓励优秀的海外留学生到该校完成学业。每年该项奖学金名额较多,机会较大。
申请条件:1. 即将在该校开展全日制本科学习的预科生;2. 学习成绩优秀;3. 海外自费留学生
奖励金额/方式:减免10%的学费
申请步骤及申请所需材料参照莱斯特大学奖学金项目4
-
-
3. .维基百科[引用日期]
-
13. .QS世界大学排名[引用日期]
-
15. .泰晤士世界大学排名[引用日期]
-
16. .莱斯特大学官网[引用日期]
9月16日下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少年班85级校友、百度董事长特别助理马东敏女士以个人名义向中国科大捐赠一亿元人民币,并宣布成立“蔷薇科大发展基金”,重点用于少年班人才培养,及母校学科建设,人才发展等。这笔捐款,是中国科大创校以来获得的金额最大的单笔个人捐赠。
-
(2010年入选) 展开
-
少年班学院、数学科学学院、物理学院、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工程科学学院、信息科学技术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管理学院、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核科学技术学院等
-
12(一级国重8个+独立二级国重4个) 个
-
安徽省合肥市金寨路96号
-
5次国际物理学重大进展(截至2015年)
3项国家“十一五”科技成就展基础研究代表成果(截至2015年)
1次世界十大科技进展、13次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截至2015年)
7次中国基础科学研究十大新闻(截至2015年)
9次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截至2015年)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追根溯源
20世纪50年代,中国当时的科技力量和综合国力十分薄弱,难以适应国家发展和国际竞争的需要。作为全国学术科研中心的中国科学院虽拥有众多的高级科学人才,但急需补充优秀的后备力量,特别是国内新兴技术学科方面的尖端科技人才。而当时从高等学校分配的毕业生,在数量和质量上都难以满足需要。在这种情况下,利用中国科学院自身优势,创办一所培养新兴、边缘、交叉学科尖端技术科技人才的新型大学,就成为科学院领导和许多科学家的共同构想。
1958年3月18日,在中科院第三次院务常务会议上,院长
提出,为了培养干部,可以考虑科学院附设高等学校。
1958年5月9日,中国科学院党组书记张劲夫代表科学院党组向负责全国科技工作的
副总理和中宣部呈交请示,建议由中国科学院试办一所大学。聂荣臻副总理随即向周恩来总理汇报科学院拟办大学一事,得到周恩来总理的首肯。5月21日,聂荣臻副总理向***中央书记处提交报告。
1958年6月2日,经***中央书记处会议讨论后,中央政治局常委、总书记
批示“书记处会议批准这个报告,决定成立这个大学。”
等也审批同意了中央书记处的决定。
1958年6月8日,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主持召开学校筹备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决定学校定名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同时成立大学筹备委员会,会议通过了建校方案和1958年招生简章,明确教学设备原则上由科学院各有关研究所负责。会议决定学校设置原子核物理和原子核工程系、技术物理系、化学物理系、物理热工系、无线电电子学系、自动化系、力学和力学工程系、放射化学和辐射化学系、地球化学和稀有元素系、高分子化学和高分子物理系、应用数学和计算机技术系、生物物理系等12个系;并与
同年7月28日,学校筹备委员会举行第一次系主任会议,会议决定增设应用地球物理系,成立普通物理、普通化学、数学和政治课等四个小组。
根据聂荣臻副总理指示,原
在玉泉路的二部让给中国科大当校址,中科学院院部和各研究所支援了一大批干部、教室、工人、图书资料和实验设备。
为解决招生问题,中国科学院党组报请中央批准,从各省、市当年考生中由中国科大优先录取1600名新生。6月18日,《
》登载了中国科大招生简章。
9月初,在北京考区录取的150名新生提前报到,参加整理校园和修建操场等义务劳动;9月15日,京外新生办理报到注册手续,全校共录取1634名学生。
开学前夕,郭沫若起草校歌歌词,并广泛征求修改意见。9月19日,郭沫若与全体学生第一次见面,并请校歌作曲者、全国音协主席吕骥为学生教唱校歌《永恒的东风》。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建校初期
1958年9月20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成立暨开学典礼在
大礼堂举行。次日,《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均以《中国教育史和科学史上的一项重大事件》为题报道了中国科大的诞生。
并入中国科大,设立科技情报系,1960年该系撤销,学生分别并入物理、化学、生物等系科专业。1964年4月,中国科学院同意将原来的13个系合并成数学系、物理系、近代化学系、近代物理系、近代力学系、无线电电子学系6个系。教育部核定学校设定专业24个,1966年减为23个,学制5年。根据中国科学院的要求,系和专业调整后,专业课程基本不变,教研室继续保留,以便经常和研究所取得密切联系。
在1959年5月***中央的《关于在高等学校中指定一批重点学校的决定》中,被列入16所全国重点大学之一,排名第四,成为这批重点高校中最年轻的大学。
中国科大1963年开始招收研究生,1964年中国科学院京区研究所录取的200名研究生也由中国科大负责基础课教学。地球物理学家
曾致函科学院领导,建议中国科大开办研究生院。科学院对由中国科大在
开办研究生院问题也曾提出方案,后因“文革”动乱而搁浅。
1960年中国科大与科学院计算研究所联合研制成功“107计算机”,这是中国第一台自行设计研制的通用数字计算机,也是中国高校中第一台电子数字计算机。1960年2月,学校召开第一次科学研究工作报告会。1963年9月,为纪念建校五周年出版的《科学论文集》,选入师生论文共80篇。
截至1966年,中国科大为国家培养了4710名毕业生,85%分配在科研部门和高等院校工作,绝大部分成为业务和领导骨干。在前三届毕业生中,后来当选为“两院”院士者就有29人,在全国高校同期毕业生中名列第一。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文革时期
”在全国范围内爆发,学校停止招生,教学、科研工作被迫停顿。1961级学生在校长达6年半之久,至1967年12月方毕业分配,走上工作岗位。研究生至1968年才派遣完毕。
1966年6月,根据***北京市委要求,中国科学院向中国科大派驻工作组。此后,揭发会、批斗会、大字报、大辩论持续不断,掀起了全校文化大革命的高潮。至7月29日,驻校工作组才根据上级决定,撤离科大。
1968年3月5日,中国科大
正式成立,次日开始办公,在革委会各办事机构健全之前,统管一切有关革委会事宜。
1968年8月,解放军驻京“
”200余人、首都工人“***思想宣传队”两批300人进驻科大,领导学校“斗、批、改”运动。
1969年2月27日,学校成立教育革命组。之后,学校陆续派出了11支教育革命探索小分队,共77人分赴部队、农村、工厂进行教育革命探索,并到上海取经。
1969年7月9日,中国科技大学教育革命调查组草拟出《关于走共大道路,重建无产阶级新科大的初步意见》一稿,其主要精神是:以
为榜样,向清华、北大学习,到江西创办教育革命基地。7月15日~23日,学校派出多人分批去湖北、江西、东北等地选点办“五·七”干校,以便干部轮流下放劳动锻炼。
1969年10月26日,***中央下发《关于高等学校下放问题的通知》,
经与安徽省革命委员会主任
协商,指令中国科大“战备疏散到安徽省安庆市。先遣人员90人12月初赶赴安庆,随后900人到达该市,被安置在安庆市委党校的一栋三层小楼里,拥挤不堪,食宿等基本生活无法维持。
中国科大自1969年12月开始迁入安徽,至1970年10月基本完成搬迁。总计组织货运装车70余次,运货量865吨,装运仪器、器材、图书、档案等35000箱;迁出家属470多户,组织职工、学生、家属客运20多批,约6000人次,用火车皮510多节,搬迁费达77万元。
1971年9月,国务院决定将中国科大改为安徽省与
双重领导,以安徽省为主。
学校迁入合肥时,仪器设备损失2/3,教师流失1/2以上。教学、生活用房严重不足,校舍面积不到6万平方米。1972年,全校讲师以上职称的教师不足百人。
1972年,学校重建了数理化基础课教研室,广大师生在十分恶劣的条件下开始了教学科研工作。学校决定将分布在全国范围各种岗位上的300多名1968~1970届毕业生招回学校进修,举办“回炉班”。“回炉班”结业后,他们与学校从各地所招的200余名教师一起充实了学校的教师队伍,使队伍建设取得重要进展,为后来形成以年轻人才为主体的师资队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此期间招收的1972~1976级
1973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中国科大改为安徽省和中国科学院双重领导,以安徽省为主。
1975年9月,中国科学院经请示国务院,决定中国科大由以安徽省领导为主改为以中国科学院领导为主。同年,主持中国科学院工作的院党的核心小组第一副组长
在准备向国务院提交中国科学院《汇报提纲》的同时,指示科大代表科学院起草向国务院汇报的《关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几个问题的请示报告》。在报告中,提出中国科大要通过择优录取应届毕业生、试办研究生班等建议。报告上报后,***圈阅同意。
当中国科大准备实行经***指示同意的办法招生时,全国掀起“
”,《关于科技工作的几个问题》被诬蔑为“复辟”、“回潮”的“毒草”。
至1977年底,中国科大校舍面积达11.8万平方米,全校教职工2300余人,其中教师1157人,教授8人,副教授10人,讲师126人。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重新崛起
”的倒台标志着“文化大革命”的结束。中国科学院于1977年8月5日至13日在北京召开了中国科大第一次工作会议,提出科大既要成为教学中心,又要成为科研中心,制订了一系列拨乱反正的改革措施。9月5日,中国科学院向国务院提交《关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几个问题的报告》,***中央主席
1978年2月17日,学校恢复列为重点大学。在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中国科大在教育和科研等方面,提出并实施了一系列改革举措,主要有:
1. 面向世界,开放办学
中国科大在全国大学中率先实行对外开放,先后与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百所大学、科研机构签订了合作交流协议,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平均每年有近300位外籍专家、学者来校讲学或进行合作研究,先后选派教师近万人次赴30多个国家与地区访问学习或进行合作研究。聘请上百位名誉教授和客座教授,举办了多次大型国际学术会议。
1978年3月,经中国科学院和教育部批准,中国科大经过考试选拔智力超常的少年进校学习,探索在少年中成功培养合格大学生的经验。首期
21人,平均年龄14岁,年龄最小的谢彦波仅11岁。此后,部分高校也陆续开办少年班。1985年9月,为把少年班经验向普通本科教育推广,中国科大仿照少年班办学模式,开办了“教学改革试点班”(“零零班”)。少年班与零零班统一管理,共同培养,学生优势互补、相得益彰。
3. 创办全国第一个研究生院
1977年10月初,***中央、国务院批准中国科大在北京成立研究生院。1978年3月,中国科大研究生院正式成立,这是全国最早创办的
。不久,中国科大明确提出建立培养本科---硕士---博士的完整教育体系。1981年11月,学校被国务院批准为首批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其中博士点11个,硕士点24个。1983年,国内首批授予博士学位的18人中,有
等7人为中国科大培养的研究生。1982年1月,中国科大被国务院批准为首批博士学位授予学校。1986年,合肥校本部也设立研究生院。
4. 不断深化教学改革
1980年7月23日至30日,中国科技大学第二次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着重研究了如何发挥科学院和科大在科学技术研究、人才培养方面的优势,并为进一步办好在合肥的校本部和在北京的研究生院作出决定。
1980年代初,中国科大在全国率先提出并实施专业结构调整和改造,使当时以理工为主的学科结构调整为理工结合、兼有文管的综合性学科结构,并通过不断完善,使学科专业一直保持在全国高校的先进水平。学校还及时提出对人才培养目标进行调整,进行“4-2-3(学士-硕士-博士)分流培养”的试点,通盘考虑高等教育的三个层次,
1980年中国科大开始实行
,同时实行免修、选修、跳级等措施;试行
,允许对拔尖学生单独拟定培养计划;鼓励学有余力的学生尽早参加科研活动,设立学生科研专项费用,开放部分实验室供学生使用。
1977年以后入学的中国科大历届毕业生中,有60%以上考取国内外研究生。在1979~1988年中美联合招考物理留学生项目(CUSPEA)中,中国科大学生共考取237人,占录取总数的25.8%,为全国之冠。
5.进入国家重点建设高校行列
1981年3月,中国科学院同意成立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务委员会。
1980年12月,国务院批准在中国科大设立“
”,该奖学金系用郭沫若生前交给中国科学院的15万元稿费设立的,为中国科大学生的最高荣誉奖项。
1984年,学校被国务院批准为“七五”期间国家重点建设的10所高校之一。11月20日,国家在高校中建设的第一个大科学工程──
在中国科大西校区举行奠基典礼。
1986年12月,科大部分学生因合肥市西市区人大代表选举问题,走上街头发起“要求进行民主选举”的游行,由此引发全国范围的第一次
1986年6月,国家计委批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第一期工程计划任务,扩建校舍建筑面积167000平方米,总投资9300万元;批准在校人数为9800人,其中本科生4500人,研究生1500人,教职工编制为3800人。1986年9月20日,学校举行新校区工程奠基典礼。
经过“七五”、“八五”国家重点建设,截至1988年底,中国科大校园面积扩大近一倍,建筑面积已由迁址合肥时的6万平方米增至51万余平方米。教学楼、化学楼、电子楼、力学楼、生物楼和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火灾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以及结构分析、选键化学等中国科学院开放研究实验室相继建成。3000门程控***开通。校园计算机网络建成并投入运行。新建成图书馆并初步建成与Internet联网的图书馆计算机管理系统等公共服务设施。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展望未来
1998年6月,中国科大的领导体制由1984年以来试行校长负责制,转换为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1995年12月,国家教委、国家计委、财政部在部分高等学校“211工程”立项工作会议上,确定包括中国科大在内的一批重点大学进入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项目。
1998年5月,国家决定实施 “985工程”。1999年7月,中国科学院、教育部、安徽省政府签署重点共建中国科大协议,中国科大成为首批九所国家重点建设的高校之一。
1998年,中国科学院作出了实施知识创新工程的重大战略决策,同年中国科大被纳入知识创新工程体系试点范围。作为知识创新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1990年代中期以来,先后成立了理学院、商学院(后更名为管理学院)、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工程科学学院、信息科学技术学院、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学院院长大多由“两院”院士或知名教授担任。下设26个系,初步建成了校、院、系三级管理的运行机制,逐步按学科群组织教学,学科专业结构更加符合现代高等教育和科技发展的规律。1998年,本科专业数由原来的43个调整到36个,拓宽了专业的涵盖面。2002年,学校19个二级学科进入国家重点学科行列。2007年,学校8个一级学科(涵盖41个二级学科)、4个二级学科被评为
1999年起实行讲座教授、首席专家和杰出青年奖励制度。
1998年,中国科大迎来了建校40周年。
1999年7月25日,教育部、中国科学院、安徽省人民政府签署重点共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协议,并联合发出《关于重点共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决定》。
1999年12月18日,中国科学院、国家烟草专卖局在合肥召开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与
合并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经济技术学院成立大会。
2000年3月1日至5日,中国科学院在北京召开第三次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发展工作会议,研究部署中国科大在21世纪初建设高水平大学和改革与发展工作。
2000年12月,中国科学院整合全院科技和教育资源,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院(北京)基础上,更名组建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现为
2008年9月20日,中国科大迎来50周年校庆。经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提请,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小天体命名委员会将一颗小行星正式命名为“
”。 国家邮政局正式发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建校五十周年”纪念邮票。
(NPG)发布《自然出版指数中国》报告,中国科大获选为中国大陆高校第一名。
2017年9月,成为首批一流网络安全学院建设示范项目高校
”世界一流大学A类建设高校
揭牌成立,安徽省立医院成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2018年4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印发《关于高等学校开展学位授权自主审核工作的意见》及学位授权自主审核单位名单,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准开展学位授权自主审核。4月26日,中国科大与
2018年9月16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少年班85级校友、百度董事长特别助理马东敏女士以个人名义向中国科大捐赠一亿元人民币,并宣布成立“蔷薇科大发展基金”。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创新单元
据2016年12月学校官网信息显示,学校建有13个国家级科研机构和45个院省部级重点科研机构。
|
|
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筹)
|
|
|
|
核探测与核电子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联合)
|
语音及语言信息处理国家工程实验室(联合)
|
类脑智能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
|
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
|
热安全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
|
|
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联合研究中心)
|
大尺度火灾国际联合研究中心
|
国家高性能计算中心()
|
安徽蒙城地球物理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
|
|
高性能计算安徽省重点实验室
|
分子医学安徽省重点实验室
|
光电子科学与技术安徽省重点实验室
|
计算与通讯软件安徽省重点实验室
|
生物质洁净能源安徽省重点实验室
|
安徽细胞动力学与化学生物学省级实验室
|
金融信息研究安徽省重点实验室
|
安徽省生物质能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安徽省污水处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安徽省量子信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先进功能材料安徽省重点实验室
|
物理电子学安徽省重点实验室
|
网络传播系统与控制安徽省重点实验室
|
无线网络通信安徽省重点实验室
|
生物技术药物安徽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城市公共安全协同创新中心
|
先进技术与产业协同创新中心
|
先进核聚变能和等离子体科学协同创新中心
|
安徽大数据应用协同创新中心
|
微电子与光电子技术研究院
|
|
安徽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科学传播研究与发展中心
|
安徽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工商管理创新研究中心
|
安徽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科技史与文化遗产研究中心
|
安徽省语音及语言技术工程实验室
|
|
核探测技术与核电子学联合实验室
|
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
智能科学与技术联合实验室
|
中科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
|
|
中科院沈阳计算技术研究所
|
星系和宇宙学联合实验室
|
绿色合成化学联合实验室
|
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
|
中科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
|
网络传播系统与控制联合实验室
|
|
|
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
中科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
|
高分子薄膜与溶液联合实验室
|
中科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
中科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
超精密控制与系统联合实验室
|
微纳电子系统集成研究中心
|
环境污染控制联合实验室
|
生物质催化转化联合实验室
|
量子生物物理联合实验室
|
天然活性多肽联合实验室
|
科大华为信息技术研究所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SHINCRON先进薄膜工艺与材料联合实验室
|
中国科大-黄山永佳膜技术与膜材料联合研发中心
|
黄山永佳(集团)有限公司
|
中国科大国购机器人研究中心
|
据2016年8月学校官网信息显示,学校先后建设和参与建设了合肥同步辐射加速器、北京谱仪(BESIII)、稳态强磁场、大天区多目标光纤光谱天文望远镜(LAMOST)、子午工程等大科学装置。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研成就
据2016年8月学校官网信息显示,学校近十年共发表SCI论文28785篇、被引334996次,授权发明专利1073件、实用新型354件,获国家级科技奖励17项、省部级科技奖励102项;十一五以来,科研项目获批经费达60亿,先后牵头承担973、重大科学研究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等重大项目87项,联合承担国家重点重大项目240余项。
2016年纳米结构单元的宏量制备与宏观尺度组装体的功能化研究项目荣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据2016年8月学校官网信息显示,学校近年在量子信息、单分子科学、高温超导、纳米科学、地球环境、生命与健康等前沿领域(
该校各研究领域详细内容介绍参考资料 [16]
)取得了一批具有世界水平的科研成果:相关成果先后入选由两院院士评选的年度“世界科技进展”1次、“中国十大科技进展”13次,美国(欧洲)物理学会评选的“国际物理学重大进展”5次;量子信息、铁基超导成为国家“十一五”科技成就展基础研究代表成果(共3项)。
|
科学家关于夸克质量比的研究国际领先
|
中国基础科学研究十大新闻
|
从四氯化碳催化热解制金刚石
|
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
|
科学家确定碳60单分子在硅表面的取向状态
|
中国基础科学研究十大新闻
|
过去3000年企鹅数量的变化与环境演变研究
|
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
|
科学家成功直接观察分子内部结构
|
中国科技大学C60纳米材料与纳米结构研究获重要进展
|
中国基础科学研究十大新闻
|
C60单分子的高分辨表征和新型二维取向畴
|
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
|
中国科技大学在量子通信实验领域取得重大进展
|
多光子量子纠缠态的操纵与鉴别
|
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
|
国际物理学重大进展(欧洲物理学会)
|
国际物理学重大进展(美国物理学会)
|
中国量子信息实验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
五光子纠缠和终端未定量子隐形传态的实验实现
|
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
|
科学家成功实现首次单分子自旋态控制
|
实现两粒子复合系统量子态的隐形传输
|
发现一种可有效通过皮肤传送大分子药物的透皮短肽
|
中国基础科学研究十大新闻
|
国际物理学重大进展(美国物理学会)
|
在光纤通信中成功实现一种抗干扰的量子密码分配方案
|
中国基础科学研究十大新闻
|
光量子计算机的物理实现和算法应用
|
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
|
在多光子纠缠和光学量子计算的实验方面取得新进展
|
中国基础科学研究十大新闻
|
|
年度十大科学进展《SCIENCE》
|
铁基超导材料研究获重大进展
|
新型铁基高温超导材料的发现及相图研究
|
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
|
铁基高温超导研究取得系列重要进展
|
中国基础科学研究十大新闻
|
量子中继器实验被完美实现
|
国际物理学重大进展(欧洲物理学会)
|
量子计算研究获重大突破
|
基于自旋的量子调控实验研究
|
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
|
成功实现太阳能冶炼高纯硅
|
双功能单分子器件的设计与实现
|
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
|
实现16公里自由空间量子态隐形传输
|
实验实现最远距离自由空间量子隐形传态
|
|
|
可扩展量子信息处理获重大突破
|
可扩展量子信息处理取得系列重要进展
|
国际物理学重大进展(美国物理学会)
|
实现最高分辨率单分子拉曼成像
|
基于等离激元增强拉曼散射实现单分子化学成像
|
量子通信安全传输创世界记录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术资源
截至2014年7月底,
实体馆藏中外文书刊220万册(含院系资料室),包括4万多册的特藏、再造善本等。图书馆通过构建高水平的数字化文献体系来保障学校的教学科研需要,已引进和共享135个中、外文数据库(平台),包括主流的国内外权威学术数据库和检索工具,师生用户通过校园网可以方便查阅中文电子图书240万种、外文电子图书45万种、中外文电子期刊近4万种、国内硕博士学位论文620万份、国际硕士博士学位论文57万份,以及大量的会议论文、专利文献、科技报告等资料。
》:被美国的《化学文摘》(CA)、《数学评论》(MR)、《剑桥科学文摘》(CSA)和德国的《数学文摘》(Zbl
Math)和俄罗斯《文摘杂志》(AJ)等国际著名数据库收录;被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研究课题组于1992年列入100种“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于1994年列入300种“年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第73名;连续4次(1992,1996,2000,2004)被《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列入中文核心期刊;被许多部门和高校列为评审正高职称认可或发表论文重奖的“国家级重点学术期刊”。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Physics》:报道中国国内外有关化学、物理交叉学科领域的研究理论、科研成果等,2002年起为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的SCIE等出版物收录。
》:是首批确定为国家核心类期刊之一,被英国《SA》、美国《CA》、俄罗斯《P?》长期收录,中国科技文摘、中国物理文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国家科技部情报所情报中心固定收录并检索的期刊。
》:为中国科技信息所信息分析研究中心中国科技论文统计与分析课题组及中科院文献情报中心《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等统计源刊,被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万方数据期刊、维普资讯等收录,为《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力学类核心期刊。
》:2011年入选武汉大学RCCSE-E教育学类核心期刊,2012年入选南京大学CSSCI来源期刊,2013年被评为“华东地区优秀期刊”;已被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等重要数据库及有关报刊网全文收录。
》:是火灾过程及其防治领域的国际性学术刊物,它的任务是反映该领域的最新科研成果;为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师资队伍
截至2015年12月,学校共有教学与科研人员1812人,其中教授547人(含相当专业技术职务人员),副教授668人(含相当专业技术职务人员);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50人(包含双聘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17人,国家“千人计划”42人,“青年千人计划”119人,教育部“长江学者”40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06人,国家级教学名师7人,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144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57人;同时,一批中国国内外著名学者受聘担任名誉(客座)教授、“大师讲席”教授。另外,两院院士、万人计划、千人计划、国家杰青、长江学者、百人计划、教学名师等高层次人才不重复统计共有335人,占固定教师总数的29%。45岁以下青年教师占教师总数的近60%,其中35岁以下教师约占青年教师总数35%。
国家级教学名师:陈国良 、 李尚志 、 程福臻 、 霍剑青 、 施蕴渝 、 史济怀 、 向守平
(备注:该校长江学者、国家杰青、千人计划、百人计划、大师讲席名单详见参考资料) [19]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院系设置
据2016年8月学校官网信息显示,学校下辖15个学院、30个系,开办37个本科专业。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科建设
据2017年9月学校官网信息显示,学校有28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34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同时还拥有MBA、EMBA、MPA、法律硕士、金融、应用统计、翻译、新闻与传播、文物与博物馆、工程管理、工程硕士(18个领域)等专业学位授权点,21个博士后流动站;学校有8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4个独立的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2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9个安徽省一级重点学科。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数列全国高校第6;
理学博士点国家重点学科覆盖率达到100%,工学博士点国家重点学科覆盖率达到40%。
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
数学、物理学、化学、地球物理学、生物学、科学技术史、力学、核科学与技术
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
天体物理、地球化学、通信与信息系统、计算机软件与理论
学科名称、哲学、天文学、地质学、生态学、生态学、光学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电子科学与技术、网络空间安全、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控制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医学工程、软件工程、工商管理、公共管理
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
数学、物理学、化学、地球物理学、生物学、科学技术史、力学、仪器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空间科学、核科学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医学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公共管理、软件工程、安全科学与工程、统计学、生态学、地质学、天文学、哲学
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
哲学、应用经济学、法学、新闻传播学、数学、物理学、化学、天文学、大气科学、地球物理学、地质学、生物学、科学技术史、生态学、统计学、力学、光学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电子科学与技术、网络空间安全、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核科学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医学工程、软件工程、安全科学与工程、网络空间安全、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公共管理
数学、物理学、化学、天文学、地球物理学、地质学、生物学、科学技术史、力学、仪器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网络空间安全、
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矿业工程、核科学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
在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公布的2012年第三轮全国一级学科整体水平评估排名中:该校进入排名前5的学科数为9个(其中理学7个),进入排名前10的学科数为14个;该校数学、物理、生物、天文、地学等基础学科均进入国内高校学科排名前5。
在学科国际排名方面,根据ESI(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对2002年至2012年数据的统计分析,中国科大有10 个学科(数学、物理学、化学、地球科学、生物学、材料科学、工程科学、计算机科学、临床医学、环境/生态学)已进入国际前1%,其中材料科学、地球科学、工程科学、数学、物理学、化学、临床医学和环境/生态学8个专业领域的学术影响力超过世界平均水平。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学建设
据2016年8月学校官网信息显示,学校有6个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和1个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11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13门国家级精品课程,11门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1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4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0个国家级特色专业,2个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7个国家级教学团队。
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
数学、物理学、力学、天文学、生物科学、化学
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
大学生心理学、电磁学、生理学、天体物理概论、微积分、线性代数和空间解析几何、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大学物理实验、地震学原理与应用、高聚物的结构与性能、并行计算
国家级精品课程:数学实验、并行计算、大学物理实验、线性代数、微积分、生理学、高聚物的结构与性能、电磁学、地震学原理与应用、线性代数和空间解析几何、天体物理概论、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大学生心理学
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
认识宇宙、陶瓷艺术鉴赏与制作、地震活动与地震学、科学简史·科学革命篇、核聚变——人类理想新能源、系统生物学与生命、来自量子世界的新技术、生命科学导论、人体健康的卫士:免疫系统、生活中的光学、化学与社会生活中的安全
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物理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物理实验教学中心、生命科学实验教学中心、化学实验教学中心、信息与计算机实验教学中心
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少年班—交叉学科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中国科大-微软联合培养人才新模式实验区
数学类、物理学类、电子信息工程、化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生物科学、地球物理学、信息安全、软件系统设计、嵌入式系统设计
大学物理实验教学团队、《电磁学》课程教学团队、基础生物学教学团队、微积分类课程教学团队、并行计算相关课程教学团队、天文学系列课程教学团队、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相关课程教学团队
1978年3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创建了少年班,主要招收尚未完成常规中学教育,但成绩优异的青少年接受大学教育,其目的是探索中国优秀人才培养的规律,培养在科学技术等领域出类拔萃的优秀人才。
1985年,中国科大在总结和吸收少年班办学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又针对高考成绩优异的学生,仿照少年班模式开办了“教学改革试点班”(简称试点班,又称零零班),两类学生由少年班管理委员会统一管理、相互补充、相得益彰。在2008年少年班创办30周年之际,中国科大将原少年班管委会(系级建制)升格为少年班学院。
少部分专业意愿十分明确的学生,从入学起直接进入主修专业,按照相关专业培养计划学习;大部分学生实行两段式学科平台培养模式(2+2),前两年完成基础课程学习,后两年在导师指导下进行个性化专业学习。
为满足学习能力强的学生群体对课程深度的需求,少年班与教务处、相关学院创办“华罗庚班”、“严济慈班”、“物质科学班”等学科强化计划,对相应专业课程进行改革,学生根据学习能力可以随时调整进出这些计划。
截至2015年2月,少年班(含零零班)共招收2412人,毕业1879人,其中少年班招收1261人,毕业1070人,零零班招收1151人,毕业809人。
科技英才班是中国科大深化“所系结合”办校方针的具体举措。 2009 年起,该校与中科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物理研究所等16个研究所联合开办了11个“科技英才班”,包括“华罗庚数学英才班”、 “严济慈物理英才班”等 7 个基础科学类英才班以及“计算机与信息英才班”等4个高技术类英才班。2010 年 10 月,该校华罗庚数学英才班、严济慈物理英才班、卢嘉锡化学英才班、贝时璋生命英才班、
计算机与信息英才班等5个科技英才班 “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2014年,各英才班在进一步加强课程建设的基础上,继续完善教学内容和改进教学方法,构建新的适合拔尖创新人才成长的课程体系。
截至2015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共计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45篇,获全国优秀博士论文提名论文51篇,获中国科学院优秀博士论文94篇。
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分布
2017年10月25日,2018年全球最佳大学排行榜发布,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在中国排名第三。
2017年11月22日,QS金砖大学排行榜位列第四。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视觉识别
中国科大校徽是在1980年代形成的“梅花型”校徽的基础上,经过艺术加工而成,2007年9月20日正式启用。其基本元素主要寓意如下:
1、梅花:梅花是科大人勤奋刻苦、追求真知,百折不挠、永不言败和勇于创新、锐意改革精神品格的象征。
2、火箭:腾空飞跃的火箭,表达了科大人积极进取、乐观向上,勇于担当国家使命、攀登科学高峰的壮志豪情。托起火箭的四根线条,代表了中国科大的人才培养目标——“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科技英才。
3、打开的书:书本是知识的象征,知识就是力量。一代代青年学子在这里勤奋学习,汲取丰富的知识素养,为攀登科学高峰打下坚实的基础。书本经过修饰之后,像破土的嫩芽,又似飞翔的海燕,象征着中国科大这所充满新鲜活力的年轻大学展翅翱翔。
4、正圆形外围轮廓:加工后的校徽增加了庄重典雅的外围轮廓和中英文校名全称,使校徽与国际化接轨。圆形轮廓将传统的梅花校徽包蕴其中,使其成为一个整体元素,而显得更为突出。
5、深蓝色主色调:校徽以深蓝色为主色调,体现了科技、理性、厚重、深邃、宽容的文化品格,与中科院院徽的色调一致,表明中国科大作为中科院所属的大学和母体文化传统的一脉相承。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旗分别以白、红、蓝三种色彩作为底色,其中以白底标准色校徽图案为正式旗帜,红蓝底色反白阴形校徽图案为一般图案。尺寸规格共有5种。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精神传统
1958年建校之际,郭沫若校长亲自起草校歌《永恒的东风》歌词,并请校歌谱曲者吕骥先生到校教唱。从此,校歌中“又红又专,理实交融,团结互助,活泼英勇”的句子在全校师生中广为流传。
1959年开学典礼,郭老以《勤奋学习,红专并进》为题作长篇演说,将中国科大校风概括为“勤俭办学,艰苦朴素,红专并进,团结互助”,要求同学们坚决把抗大精神继承下来,“不仅要创建校园,而且要创建校风,将来还要创建学派”。
1988年9月20日,名誉校长严济慈在庆祝建校30周年大会讲话中指出:“建校以来,老校长郭沫若倡导建立了‘勤奋学习,理实交融,红专并进’的优良校风”。这是对郭老在中国科大创办初期不同场合关于校风提法的进一步概括,同时也是根据学校建设和发展实际对校风、校训作的新的提炼。
2003年9月,时任校党委书记郭传杰在纪念校庆45周年《思贤哲,学校训,创一流》一文中指出:“我们科大的校训‘红专并进,理实交融’,认真品味起来,不仅语言简约,文辞对称,且内涵深邃广博,入时合理,既含价值观,又有方法论。”
综上所述,科大校训的文字表述,源于首任校长郭沫若作词的科大校歌和1959年开学典礼致辞,后经不同时期的进一步提炼和概括而成。
“红专并进”强调品行操守与业务技能的相得益彰;“理实交融”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这八个字将为人、为师之要,治学、治教之道,尽含其中,寓意深广。
1958年9月15日,正式开学之前,首任校长郭沫若欣然命笔,以饱满的创作激情亲自题写了校歌歌词《永恒的东风》。9月17日,郭沫若校长向周恩来总理汇报的时候,总理仅改动了两个字,把校歌歌词中“为共产主义建设作先锋”中的“建设”改为“事业”,使文字的表达更为准确。
经总理审定后,郭校长又邀请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席、著名音乐作曲家、抗大校歌作曲者吕骥先生为之谱曲。郭老说:“我们的校歌得到他的作曲,这就使得我们的学校能够有声有色地继承着抗大的传统。”
两天后,郭校长又请吕骥先生来校,在大礼堂里教授全体师生们学唱这首校歌。由一代文史巨匠、音乐家和政治家共同参与创作的、激荡科大人的旋律,从此传唱不衰。
迎接着永恒的东风,把红旗高举起来,插上科学的高峰!
科学的高峰在不断创造,高峰要高到无穷,红旗要红过九重。
我们是中国的好儿女,要刻苦锻炼,辛勤劳动,
在党的温暖抚育、坚强领导下,为共产主义事业作先锋。
又红又专,理实交融,团结互助,活泼英勇,
永远向人民学习,学习伟大领袖***。
|
1958年9月20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成立暨开学典礼在解放军政治学院大礼堂举行。郭沫若作题为《继承抗大的优秀传统前进》的致辞,聂荣臻副总理作题为《把红旗插上科学的高峰》的讲话。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吴玉章、北京大学副校长周培源等代表兄弟院校领导到会祝贺并讲话。次日,《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均以《中国教育史和科学史上的一项重大事件》为题在显著位置报道了中国科大的诞生。从此,每年9月20日,成为校庆纪念日。
精神内涵:育人为本、学术为根、报国为魂。(在借鉴、综合、提炼、归纳各方意见的基础上,《中国科大文化传统研究》课题组提出科大精神的内涵(供讨论))
文化品格:强国报国的信念、追求卓越的品格、创新进取的精神、民主办学的传统、真务实的作风。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现任领导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历任领导
-
-
1. .教育部[引用日期]
-
2.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引用日期]
-
3. .官网[引用日期]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引用日期]
-
.中国科学院大学[引用日期]
-
6. .澎湃网[引用日期]
-
7. .凤凰网资讯 [引用日期]
-
8.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引用日期]
-
9. .教育--人民网[引用日期]
-
10.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引用日期]
-
11. .澎湃[引用日期]
-
12.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引用日期]
-
13.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引用日期]
-
14.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引用日期]
-
15. .中国科学院[引用日期]
-
16.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引用日期]
-
17.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引用日期]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引用日期]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引用日期]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引用日期]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引用日期]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引用日期]
-
23. .中科大官方网站.[引用日期]
-
24. .中国博士后[引用日期]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引用日期]
-
26.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引用日期]
-
27.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引用日期]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引用日期]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引用日期]
-
30. .凤凰网科技 [引用日期]
-
31. .新华网[引用日期]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引用日期]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引用日期]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引用日期]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引用日期]
-
36.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引用日期]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引用日期]
-
.澎湃新闻[引用日期]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引用日期]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引用日期]
-
42. .新浪网[引用日期]
原标题:“00后”迎大学时代:平衡车成开学装备,带偶像照片入学
近期,各大高校陆续开学。作为“00后”集体迈入大学生活的一年,这批成长在新世纪的年轻人都准备了什么?有怎样的消费观?又对大学生涯有何规划?
↑浙江传媒学院2018级新生李佳琪。受访者供图
“爱豆”照片、军训套装……
从扛着被褥脸盆上大学,再到如今的手机电脑必不可少,大学新生的入学装备,也是社会发展变迁的折射。
“我们上学那会,怎么也要提两个大箱子,还有被褥什么的,现在的孩子只要带点近期要用的就行了,其他的都可以快递过来。”在清华大学报到当日,一位来自江西的家长告诉记者。
带的行李虽然少了,可其中却不乏一些有趣的“装备”。记者采访发现,除了常用的服装和日用品,一些颇具时代特点的物品同样出现在了他们的行囊之中。
例如,在苏州,考入西交利物浦大学的周奕平就带了一台“不一样”的电脑。“因为我们建筑专业的绘图要求比较高,所以特意去组装了台式机,花了2万多元。其中1080Ti的显卡就装了两张。”他告诉记者,这样不但对学业有帮助,而且平时玩游戏也不会卡。
今年考入浙江传媒学院播音专业的李佳琪则带了一个平衡车。“我听说浙传的校园很大,自行车又不是很方便携带,所以选择这样一个平衡车再合适不过了。”李佳琪称。
同样考入浙江传媒学院的王钟则准备了一套完整的“军训套装”,包括舒适的运动鞋垫、***贴、防晒霜,甚至还有针灸和推拿的装备。他告诉记者,虽然是男孩子,但还是有点怕即将到来的军训,所以要“准备齐全,有备无患”。
辽宁大学行政管理系的新生刘媛媛则带了自己“爱豆”(偶像)的照片。她告诉记者,有空的时间可以翻翻看自己“爱豆”的照片,可以给自己力量,激励自己前行。
↑清华大学新生报到当日,家长在为学生拍照。冷昊阳 摄
生活费:一个月1500元够花吗?
作为成长环境相对优越的一代,“00后”会不会缺乏金钱观念?这是不少网友心中的疑问。
在考入陕西科技大学镐京学院的霍宁宁看来,每月1500元就够用了,因为西安物价相对便宜,保证自己日常开销没有问题。“但我要是去追求一些自己喜欢的东西,比如出去玩什么的,钱也可能不够花。”
“我应该不敢找我妈妈要,因为妈妈告诉我要节约。”霍宁宁称,如果真的生活费吃紧,她会求助自己的姐姐,“一般姐姐不会拒绝我的,而且我也不会要太多。”霍宁宁说。
考入清华大学的龚汉文给自己的计划则是每个月1000到1500元。据他介绍,因为父母都在外打工,所以自己也会尽量节省开销,不给父母更大的压力。
“这个假期,我给中学生补课,大概挣了几千块钱,算下来,这个学期的生活费应该是够了。”龚汉文说。
不过,对于龚汉文的想法,他的父亲则称,自己还是会每个月给孩子1500块钱,这样是为了怕孩子心理有波动。“我不想让孩子过得很辛苦,他自己赚的钱也可以花在自己喜欢的地方。”龚汉文的父亲告诉记者。
同样也有学生拿着相对高额的生活费。例如,考入中国石油大学的刘依涵一个月的生活费预算就有3000元。在她看来,在北京,一个月2000元应该够了,但是妈妈怕自己受委屈,所以坚持多给1000元。
“钱肯定是够花的,多出来的钱还可以去追求一些自己喜欢的东西。”刘依涵称,自己已经买好了一张鹿晗北京演唱会的门票,作为送给自己的“入学礼物”。
↑清华大学迎新现场。冷昊阳 摄
日常爱好:“学霸”也爱玩手游
同样值得关注的是,出生于新世纪的“00后”,都喜欢些什么?
清华大学物理专业的新生沈潇扬告诉记者,平时最喜欢打篮球和读书。他说,这个假期,他联系到了清华在福建招生的老师。“正好他是教物理的,我就要了一份书单,这个假期一直在看书,高数我也自学了一些。”沈潇扬称。
而今年考入清华大学计算机系的郭明传同样也是一名“学霸”。他告诉记者,自己从小就对计算机非常感兴趣,平时也会自己做一些小程序。但与此同时,这位“学霸”平时还喜欢玩一些电子游戏,其中最爱的是“王者荣耀”和“吃鸡”。
同样喜欢打游戏的还有考入西交利物浦大学的秦潇。他告诉记者,平时玩的最多的是“CS go”和“Dota2”。而在现实生活中,他还很喜欢打网球。
此外,今年的爆款综艺《创造101》,也是“00后”绕不过的话题。
李佳琪就告诉记者,高考前,自己就关注到了这款综艺节目,但是由于考试临近,自己并没有完整地看完。在高考结束后,自己把这个综艺“狠狠”地恶补了一番,把每一期都看了一遍。
李佳琪称,她最喜欢杨超越,因为感觉她和其他女孩不一样。李佳琪还告诉记者:“吐槽杨超越的人真应该自己去跳跳舞,这样就知道她有多么不容易。”
↑清华大学迎新现场。冷昊阳 摄
大学规划:有人目标明确
也有人想“过好每一天”
迈入大学生活的“00后”对未来作何打算?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不少学生为自己设定了目标。
考入清华大学的韦建新已经为四年后的自己做好了打算。“希望本科四年学到更多的专业知识,如果毕业时可以,还想继续深造。”他说。
而浙江传媒学院的新生李佳琪为自己设定的目标更加明确:“大学四年,我要把普通话一甲、英语***、雅思和教师证都考下来,还要多参加媒体的实习,毕业后最好能去英国读研究生。”她称。
与此同时,还有不少学生选择了“走一步看一步”,过好每一天。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的新生李怡然介绍,因为自己的爸爸是一名记者,他很希望自己也可以投身到这个行业。当谈及即将开启的大学生活,她说:“就是好好学习,踏实过好每一天就好了。”
辽宁大学新生刘媛媛也有着类似的想法。“我现在才大一,还是要先好好学习,再参加一些社团活动。至于以后的事情,走一步看一步吧。”她称。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部分姓名为化名)
来源:新华社、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