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沟武校的环境好还是鹅坡武校好还是塔沟好的环境好

来,倾听“鹅坡武校”花开的声音(组图)_网易新闻
来,倾听“鹅坡武校”花开的声音(组图)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教练姚爽教学生叠被子教练贾闯正在指导小学员动作学生报到现场学生训练引家长围观  3月2日,记者走进登封市少林鹅坡武术专修院,校园内到处洋溢着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与新年新气象的氛围相得益彰。
  此时,校门口练武场内,报到完的学生已经穿着整齐的校服,在教练的带领下开始新的训练,迅猛地出拳、利索地踢腿,配合着练武时的“嘿哈”声,响彻在鹅坡武校上空。队伍最前排,学生们跳上梅花桩,行云如水般的动作,一遍遍在梅花桩上上演,最终一个鹞子翻身跃下,飒爽英姿的气质,引得刚刚来校的新生一阵羡慕,也惹得新生家长不停地叫好和鼓掌。
  登封播报 刘俊苗 通讯员 范彦省
  学生篇
  鹅坡武校是第二个家
  他们是登封市少林鹅坡武术专修学院(以下简称鹅坡武校)的主角,他们是这所武校的精彩所在,他们在这所武校散发自身的光芒,这一群可爱的学生,看看他们如何评价、看待自己的学校。
  学校是第二个家
  黄晓邦今年17岁,春节一过,早早地就回到学校。“我们寒假时间长,放假走的时候,都舍不得教练和同学,假期期间也经常打***。”黄晓邦说,和自己的教练在一起5年了,很多同学在一起也3年多了,彼此间的感情很深,一旦分开有种种的不适应。“一过春节,我着急慌忙地就来学校了,看到自己熟悉的一张张面孔,感觉回到了第二个家,他们都是我的亲人。”
  出国梦在此萌发
  宋郑阳今年16岁,现居甘肃省,7岁时,对学校有着莫名的恐惧感,开始不断逃学,最终无奈,父亲送他来武校学习。带着不反感武术的心思,宋郑阳来到鹅坡武校,这一呆就是9年。“这9年,我也叛逆过,也时常让教练头疼,但是想到父母对我的期望,看到教练对自己细心的教导,心里就开始一点点变化。”如今,宋郑阳不但听话,认真学习,也制定了目标,他正在努力考取大学,“未来,我要出国深造。”
  带着小伙伴一起回校
  “以后我在学校有教练、同学,还有我很亲近的小伙伴。”小炎说,他在武校已经两年,虽说同学间感情都很好,但都是来自不同的城市,总觉得思想上不太放松。今年回家的时候,小炎老家一个小伙伴,因为种种原因,不想去文化学校。“我当时就说,我们武校练武,还能出国表演。”小炎对小伙伴说了自己在武校的生活。结果,开学小伙伴就和小炎一起来到了鹅坡武校。
  家长篇
  孩子到鹅坡武校变“牛”了
  家长关心、爱护自己孩子的成长,但有时候身不由己,不得不把孩子托付给学校,但是选一个放心的学校,是每个家长的初衷。来,听听家长对鹅坡武校的想法。
  把孩子交给鹅坡,放心!
  张良来自湖北,他儿子今年15岁,来鹅坡武校刚1年。“我们夫妻都在做生意,平时忙得抽不开身,没有时间照顾孩子。”张良说,一到星期天,孩子就自己出去疯玩,万般无奈之下,张良想到了把孩子送到武校,经过网上查阅了解后,才决定把孩子送到鹅坡武校。“刚开始,还担心孩子在武校吃不好、睡不好,不能自己照顾自己,没想到第一年放假回家,孩子就说在学校练武虽说很吃苦,但是生活等各方面都被照顾得很好。”张良告诉记者,孩子在鹅坡武校,他很放心。
  孩子常参加大型活动,自豪!
  冯瑛看见自己的儿子,就满面笑容、脸带自豪。冯瑛儿子年纪不大,今年才9岁,但是在鹅坡武校已经3年。“儿子刚来学校的时候太小了,什么都不会,但是现在回家能自己打理自己的房间。”冯瑛说,孩子在学校成长很多,不只是武艺知识上的精湛,还经常跟着学校参加大型表演活动,小小年纪就已经去过德国、俄罗斯、韩国等多个国家。“在鹅坡武校,孩子的视野十分广阔,我活这么大还没有去过国外,儿子真牛!”说起儿子,冯瑛总是不自住地会赞叹一番。
  教练篇
  文武兼修培育全能人才
  教练陪伴学生练武、吃饭、睡觉,在武校生活中,学生们的一切离不开自己的教练,他们彼此接触最多。在这里,我们来看看教练的内心世界。
  训练场上张弛有度
  张战强一名23岁的年轻教练,来自禹州市。别看他年纪不大,已经有5年的教练经验。18岁刚从山东省武术院毕业的他,带着自己教武育人的梦想,来到鹅坡武校,初来武校的张战强对于工作上手很快,“我还是学生的时候,是班里的班长,所以对于如何带学生有一定的经验。”由于张战强年纪不大,和学生们沟通顺畅,班里的学生都听话认真。
  训练场上,张战强一边接受采访,一边看着自己的学生挥洒汗水。“同学们,坚持一下,再跑两圈。”张战强对着正在跑步的学生鼓励道,希望孩子们都能完成训练项目。十几分钟后,训练结束,学生们围成一个圈,张战强拉起一根跳绳,以百米冲刺的速度跳起绳来,轻灵的身姿赢得同学们一阵欢呼,也更加奠定了他们要好好训练的决心。“他们还都是孩子,不能一味地高强度训练,要松紧有度,效果才会更好。”
  注重学生思想教育
  姚爽是鹅坡武校为数不多的一名女教练,和她的名字一样,在训练场上飒爽英姿,带领学生走上一个又一个武术台阶。在学生们的生活中,她又是一位体贴入微的“好妈妈”。
  姚爽教的学生都处于青春期,都有自己的小心思和小性子,一不留神孩子就容易走上偏道。而对于孩子们的思想教育,姚爽有一套自己的方法,除了正常的训练,她还要不间断地查寝,看孩子们吃饭没有、冷不冷,睡前有没有生病的迹象,或者有没有想家的,事无巨细。
  有些学生叛逆难以管教,姚爽就喊他们到自己的办公室,从电脑上调出节目《变形记》,让学生们观看。一些孩子看过后泪流满面,开始重新思索人生。姚爽说:“每学期的开学,都会让学生写下自己的目标和梦想,激发孩子们所有学习的动力。”
  采访当天,春寒料峭,年纪大些的孩子训练强度大,不觉得寒冷。而小些的孩子,都穿着厚厚的棉衣。此时,9岁的郄圣泽正不紧不慢地抬着自己的小胳膊小腿,和大家一起训练着,已经在学校22年的老教练贾闯看到后,亲切地说:“孩子,冷不冷。”然后拉过郄圣泽的手,握在自己手中,暖了起来。看到训练动作跟不上的,贾闯又免不了要指导一番:“我自家的孩子也这么大,在外边的孩子都挺坚强的,作为教练应该给他们更多的关心。”
  而新生家长,则享受着鹅坡武校贵宾般的接待。“来,各位家长朋友!这就是我们孩子的宿舍,干净、明亮;这是餐厅,菜品丰富,营养搭配合理。”学校接待员不停地讲述,以让家长实地了解孩子们的生活环境。有的家长想等着孩子放学,好给孩子说说话,学校招生办开放,让家长朋友有个歇脚的地方。
  学校浓厚的文化气息和武术风,让许多家长露出了满意的笑容;孩子们欢乐的校园生活,让家长们终于带着放心离开。
  作者:孩子在鹅坡武校 他很放心。
本文来源:中原网-郑州晚报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少林武校乱象:出租司机变招生主任 介绍费可达千元
  少林寺山门演变(从上至下分别为20年代、80年代、如今)
  48所武校,10万学生,10亿市场
  盘踞在少林寺山下的这些武校,等待在汽车站的“黑中介”,还有怀揣功夫梦、升学梦的家长与孩子,这些人勾勒出登封武校经济的众生相。
  上世纪80年代初,嵩山少林寺周边星星点点坐落的几个小村庄组成了一个行政村——少林寺村。“吃着窝窝头,晚上枕石头,出门见山头,光棍乱碰头。”这是当年村里孩子们挂在嘴上的顺口溜。少林寺村土地贫瘠、沟壑纵横,村民只能艰难度日。少林寺也只是靠着28亩薄田,供养着寺内十几个和尚。
  根据公开资料显示,1980年登封县第一所公办武校——少林武术体校开办时,当时只有20多名学员。1981年前后,当地出现了民间拳师以师带徒的家庭式授武传艺模式,现在的塔沟武校、鹅坡武校的创始人刘宝山、梁以全在当时都已经开班带徒。到1982年《少林寺》电影热映后,少林寺迎来络绎不绝游客同时,大批揣测着功夫梦的年轻人也来到登封。据当地老乡回忆,1985年前后,登封市几乎“五步一校,十步一馆”。牛忠杰曾回忆说,当年自己所在的塔沟武校老校区就在少林寺山下,每天晨练,他们都一口气跑到少林寺再折返跑回。2003年前,这些武校还都分布在少林寺附近,在那之后,不知是否为了景区开发,武校们纷纷搬到了登封市区。
  如今,从少林景区往登封市里走,道路两旁依然是规模各异的武校。登封当地最大的塔沟武校拥有3万5千多学员,鹅坡、武僧团基地和小龙武校也都有超过1万学员,这四家武校,学员就超过8万人。2015年武术节期间,市武管中心副主任郑跃峰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登封市有48所武校,近10万武术学生。如果以每名学生一学年1.3万学费来计算,登封地区每年在武校上的收入就有超过10亿元。在这个巨大的“蛋糕”前,学校间生源竞争之激烈,可以想象。除了这些大型武校,登封市区还分布着40多家小武校。刘强说,有的小武校不细心找,都发现不了入口,有的小型学校只有40多名学生,还不如自己学校一个班人多。
  让刘强引以为豪的是去年跟着学校去横店,参加《火烧圆明园》的演出。从去年11月到今年4月,刘强和他的同学们都待在横店,每天进行3个小时的表演,过年都没有回家。“没有啥工资的,但表现的好的学生才能过去。练得更好的同学出国表演。”刘强这样对笔者说道。
  近年来,让塔沟、鹅坡等登封武校被大众熟知的都是“武术套路”表演,北京奥运会、广州亚运会,这些武校的学生都曾上演过精湛的武术表演。这已经成为武校“打招牌”的最佳途径。刘海科曾经在接受采访时透露,当年北京奥运会,武校的学生几乎是“零报酬”出演开幕式。
  从2002年开始,塔沟武校还与河南省武术队合作,代表河南省参加全运会散打比赛的队员都来自塔沟武校。
  除了“打招牌”参与大型演出、“承包”河南省武术队,武校最吸引家长的还是升学问题。据了解,每年,北京体育大学、上海体育学院等体育院校的武术套路和散打专业的新生生源,大部分来自这些武校。
  相比于神秘的少林寺,盘踞在山下的这些武校是另一个江湖。他们无不以“少林”作为招揽学员的招牌。而那些似乎只存在于武侠小说里的少林绝学,大部分时候,只是个无以得见的旷远传说。
责任编辑:史云鹏
共青团中央主办 共青团中央网络影视中心承办 版权所有:中国青年网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