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与星辰 mobi是什么

该商品已下柜,非常抱歉!
刀与星辰:徐皓峰影评集-后浪电影学院
商品介绍加载中...
扫一扫,精彩好书免费看
服务承诺:
京东平台卖家销售并发货的商品,由平台卖家提供***和相应的售后服务。请您放心购买!
注:因厂家会在没有任何提前通知的情况下更改产品包装、产地或者一些附件,本司不能确保客户收到的货物与商城图片、产地、附件说明完全一致。只能确保为原厂正货!并且保证与当时市场上同样主流新品一致。若本商城没有及时更新,请大家谅解!
权利声明:京东上的所有商品信息、客户评价、商品咨询、网友讨论等内容,是京东重要的经营资源,未经许可,禁止非法转载使用。
注:本站商品信息均来自于合作方,其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信息拥有者(合作方)负责。本站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印刷版次不同,印刷时间和版次以实物为准。
价格说明:
京东价:京东价为商品的销售价,是您最终决定是否购买商品的依据。
划线价:商品展示的划横线价格为参考价,该价格可能是品牌专柜标价、商品吊牌价或由品牌供应商提供的正品零售价(如厂商指导价、建议零售价等)或该商品在京东平台上曾经展示过的销售价;由于地区、时间的差异性和市场行情波动,品牌专柜标价、商品吊牌价等可能会与您购物时展示的不一致,该价格仅供您参考。
折扣:如无特殊说明,折扣指销售商在原价、或划线价(如品牌专柜标价、商品吊牌价、厂商指导价、厂商建议零售价)等某一价格基础上计算出的优惠比例或优惠金额;如有疑问,您可在购买前联系销售商进行咨询。
异常问题:商品促销信息以商品详情页“促销”栏中的信息为准;商品的具体售价以订单结算页价格为准;如您发现活动商品售价或促销信息有异常,建议购买前先联系销售商咨询。
加载中,请稍候...
加载中,请稍候...
加载中,请稍候...
加载中,请稍候...
加载中,请稍候...
加载中,请稍候...
加载中,请稍候...
浏览了该商品的用户还浏览了
加载中,请稍候...
iframe(src='///ns.html?id=GTM-T947SH', height='0', width='0', style='display: visibility:')小站会根据您的关注,为您发现更多,
看到喜欢的小站就马上关注吧!
下一站,你会遇见谁的梦想?
&&&&演,悲欢离合当代岂无前代事,&&&&&&&&&&&&&&&&&&&&&观,抑扬褒贬剧中常有座中人&
『转』刀与星辰:连载--场景设计与情节(下)
徐浩峰其人:
& & 至于此人的生平事迹什么的我就不过多介绍了,总而言之,提起徐老师一定会牵扯到 《逝去的武林》,《道士下山》等广为人知的武侠小说作品,所以说,徐老师写小说; 但在《电影艺术》等杂志中也会看到他文章,所以说,徐老师写影评;在人艺小剧场也会看到《北京无冬天》,所以说,徐老师也玩戏剧;在《一代宗师》看到徐老师的名字,威尼斯电影节上看到《倭寇的踪迹》,所以说,徐老师也混影视圈。但是,其人的总结却是中国武术界知名人士....对于上过徐老师的视听语言和导演基础的人来说,相信都听说过从北电寝室七楼跳下来拍拍屁股去吃饭的经历,且不论传闻,对于其教授能力,上过课都是知道的,在门外站三个小时记笔记录音不是白来的....那么这本书了解的都应该知道,这是徐老师的影评的总结和归纳。什么是武林?什么是江湖?那就看看徐浩峰的武林世界吧...
& & & & & & & & & & & &&
背面是一片墙,不是因门窗而散碎的寺庙正面,而能画上整幅画,一散一整,便形成了视觉新鲜感,况且还用上了艳丽的色彩。病女坐在这样的背景下,她便有了行动的动力。
&&&&人物逻辑不能光在剧作上成立,还要在视觉上成立。由湖心浮庙到达岸边,有一个和浮庙室内一样的无墙之门,门外是一条蜿蜒土路,通向树林。病女与小和尚曾一起走过这条路,而当他俩要野合时,这条路被水淹了,他俩只得趟水而过,水的阻碍显出了迈腿的力度。
&&&&因为场景的改变,造成了人物行为方式的改变。而这一变,恰好展示了人物的兴奋心情。
&&&&那道湖边的&文化虚设&之门,也起到了具体的视觉作用,当这对小男女上岸时,在远景中将人物框定出来,提高了观众的注意力。并用逆光将病女裙子打透,身形轮廓线暴露,如果是黑裙子便无此效果,这也是换白裙的理由--好电影中的一个形象,总是一笔多用。
&&&&小和尚的私尝禁果被老和尚看出来,是因为他忍不住用一只虫子去吓病女。剧作写人的技巧在&分裂&二字,思想与行为的分裂、习惯与此时此刻的分裂。《西西里的美丽传说》中男孩主观上要拯救女教师,但他内心波涛汹涌了几年,结果只帮她拾起来一个苹果,这是大欲望和小行为相配;《出租车司机》中的德尼罗只是单纯地觉得一个女孩不该做雏妓,结果演变成刺杀政客、与黑社会火并,这是小欲望和大行为相配。只有思想和行为分裂,观众才能更深地感受到内心或是社会。
&&&&而小和尚的暴露,是他形成了和病女亲近的习惯,忘记了此时此刻。他觉得用虫子吓病女,只是年轻人的正常嬉戏,但他和病女都控制不了自己的分寸。老和尚开始在笑,后来变得严肃,其眼神分明在说:&想蒙我?我也是电影学院毕业的。&
&&&&许多剧作技巧其实是生活智慧。写人在生活常态中暴露自己,便够了,不必捉奸在床。老和尚在流露出上述眼神后,劝病女出山,但不说原因,双方心照不宣,在不交流中形成病女离去的结果--这样也许更有味道。
&&&&而金基德在有了虫子戏后,还要恶俗地捉奸在床。只不过捉奸在床时,设计了一个好玩的细节--公鸡拉船。这对男女一夜狂欢后在船里睡着了,老和尚把一条腿上绑绳子的公鸡扔上了船,然后拉公鸡就把船拉到浮庙边。
& 这个细节好玩得令人原谅了捉奸在床的恶俗,金基德虽总能用精彩小点子补救烂情节,但毕竟是捉襟见肘的事,到底不高明。
&&&&禅法妖魔
&&&&小和尚逃离了浮庙,追病女而去,多年后作为已婚男子而归。&秋&段落中,他杀了自己的妻子,他妻子是不是病女,没有明确交代。剧作中不明确的地方,都是在向观众透露更广阔世界的信息,给狭隘的影片开了道门缝。
&&&&开了这道缝,观众可以自行补充,于是一个远山中的和尚故事,变得可以共鸣。老和尚用佛门方法教育他,在他的眼耳鼻舌上都贴了&闭&字。佛法教育人要收敛五官向外的反应,回向体验内心。
&&&&但不会直接贴&闭&字,即便是拍电影追求视觉化,视觉化得也不够高明。
&&&&况且贴在嘴上的字条几乎把小和尚憋死,这是虐待,而不是禅法。由此产生一个问题,我们该如何对待自己的身体?对待自己身体的态度,是有民族性的。
&&&&看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的二十年金曲回顾,会惊讶地看发现,那些歌星们对自己的身体毫无感觉,毛阿敏以左手持刀、右手拿***的姿势唱着&一只蝴蝶飞进我窗口&,几乎是样板戏做派。甚至混血的费翔,肩膀抖得松松垮垮,只是晃晃而已,那是活动活动的体操,而不是表达力度的舞蹈。即便如此麻木,也迷倒了整国人。
&&&&而国人原本应是舞蹈的民族,大禹治水的方法便是在洪水前跳舞,至今流传有禹步。我见过道家正一派的法事,一个七十岁老头突转灵动的禹步令我震撼,只是觉得太美,恐不能对付恶劣的洪水。后来看到考证说正一派禹步和大禹没有关系,是从昆曲里借来的。我们的身体,早就失传。
&&&&现今新一代女孩已能跳出较好的舞蹈,但在春节晚会上,女舞蹈演员的着装均露肚脐,甚至藏族也露肚脐,以肚脐作为服装美感的唯一标准,说明还是麻木。国人对身体丧失了感觉,而韩国电影对身体有着深深的厌恶。《老男孩》中生吃章鱼、剪舌头,《漂流浴室》中吞吃鱼钩&&
&&&&考察中国的禅宗,会有师父用门压断徒弟的脚、一刀砍断徒弟手指的典故,但那种暴力都是偷袭,是为了瞬间刺激到徒弟的心理,而不是折磨肉体。《春》中的老和尚教育小和尚,面对面直接就打了,还吊了起来,把寺庙变成了刑房。中国和韩国都不会有这样的禅宗,这是金基德的发明。
&&&&后来老和尚找到了一个文明的方式,让小和尚在浮庙地板上刻佛教的《心经》。当木头的黄颜色露出,与地板的黑色形成了搭配,原本已是很好的视觉。而金基德还要小和尚在刻出的字上涂上各种色彩,花花绿绿的一片,反而不如黑底黄字醒目,此处画蛇添足了。
小和尚被***带走前,在浮庙地板上刻了一夜《心经》。
但用杀人的刀来刻慈悲的佛经,这是非常好的细节处理,把物件的性质改变,人性也就有了改变。另外,禅宗的&开悟&全然是心灵的事,怎么拍?金基德用了变换场景的方法,他让小和尚坐在浮庙地板边上,忽然整座山动了起来。
&&&&其实是浮庙漂了起来。前面说过,人物的背景就是人物的内心世界,背景有了如此大变化,虽然观众只看到小和尚的背影,但也明白他心中有了巨变。整片浮庙都是停泊的船一动不动,没有比浮庙动起来更大的场景变化了,原来金基德早早便留了这手。
&&&&场景、情节和情绪是一体的,一个变了三个都要变。
&&&&当小和尚被***抓走服刑,两个***押着他划船离开浮庙时,小船忽然划不动了,直到老和尚挥手告别,小船才能走。老和尚牵挂小和尚,用法力将船停了一会&&这是很感人的,而且高明,在剧作法上叫&职业行为个性化&。
&&&&把有职业特点的动作变成这个人的个性,老和尚如果常人般哭哭啼啼,就没有味道了,而用多年修炼出的法力来表达思念,一个高僧的凡情,便令人震撼。
&&&&但小和尚和两个***上岸离开后,岸边的门自动关上,岸边的船自动漂回了浮庙,就把一个高僧变成了妖魔。让船停一会的神奇,因为和情感契合,在观众感受上是成立的。自动门、自动船则凭空玩神奇,是明显的败笔。
&&&&&秋&段落在小船能重新划动后就应该结束,多年后小和尚出狱,回到浮庙,发现浮庙已破败,老和尚像季节的变化一样,不知在何时已死去,而小和尚接替了师父,在这里住了下来&&如此便韵味十足了。
老和尚要死于自然,他的死也是不必交代的。侯孝贤之所以是大师,因为他影片中的人物都是小花小草,一岁一枯荣,在闲言碎语间一个人便死了。《悲情城市》中的大哥死得不明不白,我们甚至都注意不到镜头中的手***。
&&&&但出于韩国电影对身体的普遍厌恶,毁灭一个身体是很过瘾的,金基德一定要看着别人死。他设计了老和尚焚火自杀,虽然在着火后,他拍了一条游水的蛇,也属于用&精彩小点子救烂情节&的做法。
&&&&不想再写&冬&和&又一春&段落,因为这两个段落,金基德陷入导演的自我膨胀中,令影片全然崩溃。
&&&&&冬&段落,出狱归来的小和尚已经中年人,由金基德自己扮演。他头戴毛线帽腿套红裤子,浑身圆鼓鼓站在岸边,和冰冻的湖面、破败的浮庙完全不搭配,穿成这样的人是没有权利感慨的,虽然他还是演出了点凄楚的神情&&电影的视觉就是如此苛刻。
&&&&后来他从老和尚遗物中翻出了一本旧书,起码应该写的是小和尚的身世,或者是当年病女的病历,不料却是一部武林秘籍。后面金基德向我们展示了他的武功和身材,均乏善可陈。
&&&&在&又一春&段落中,金基德继续才能展示,他也收了一个小和尚,正给小和尚画像,不料用的是标准的西方素描。素描和这个浮庙的环境太不相符,至少应该是中国画的白描。
&&&&为了自我表现,不惜毁了全片。但他把佛像放到了山顶,从山顶上俯瞰有浮庙的湖面,还是很有视觉震撼。因为我们一直伏在湖面,从没有获得过这样的视点。
&&&&由此可学到改变场景的一招,就是给场景找一个新的视点。但由于这两个段落情节单薄,场景的变化没有情节之变、情感之变作依托,视觉的力量终归有限。
&&&&此片在细节和场景上多有妙想,是&花招电影&的经典。
『转』刀与星辰:连载--场景设计与情节(中)
徐浩峰其人:
& & 至于此人的生平事迹什么的我就不过多介绍了,总而言之,提起徐老师一定会牵扯到 《逝去的武林》,《道士下山》等广为人知的武侠小说作品,所以说,徐老师写小说; 但在《电影艺术》等杂志中也会看到他文章,所以说,徐老师写影评;在人艺小剧场也会看到《北京无冬天》,所以说,徐老师也玩戏剧;在《一代宗师》看到徐老师的名字,威尼斯电影节上看到《倭寇的踪迹》,所以说,徐老师也混影视圈。但是,其人的总结却是中国武术界知名人士....对于上过徐老师的视听语言和导演基础的人来说,相信都听说过从北电寝室七楼跳下来拍拍屁股去吃饭的经历,且不论传闻,对于其教授能力,上过课都是知道的,在门外站三个小时记笔记录音不是白来的....那么这本书了解的都应该知道,这是徐老师的影评的总结和归纳。什么是武林?什么是江湖?那就看看徐浩峰的武林世界吧...
& & & & & &&
&日韩是汉文明的&出墙红杏&,中国文人引以自傲的是日韩毕竟少了大陆的气派,只能走向精致,处处皆美,也处处矫情。胡兰成到日本,见街面上一步一景,美得令人浑身不自在,不由得感慨&不如破了它&。
&&&&韩国是半岛,可避免大陆的粗鲁和岛国的雕琢。向坏的方面发展,则容易欠缺大陆的气派,又不够岛国精致。花船便是典型,但能雕琢,已经是很好了。必须承认现在的国人缺乏审美,审美首先是生活状态,不是美术馆中有多少杰作。连起码的美化都没有,又何谈大器呢?
&&&&当代的恶丑街面比比皆是,看看我们生搬硬套的家居。连被英国同化多年的香港,看其名片《***火》、《暗战》中的主角,黄秋生把衬衫领翻在西服外,刘青云穿着西服在街头吃爆米花,这在西方会被人笑话。而他们的角色竟一个是有品位的黑帮,一个是讲求仪表的谈判专家。
&&&&《春》是一部雕琢的电影,以场景来描述人物的心情,每一阶段,场景的用法都不同。我看此片的乐趣,就是看金基德能在这座浮庙上,挖掘出多少种拍法。
&&&&女水男土
&&&&电影是什么?电影是设计。在书法、音乐中会有即兴状态,情绪一到作品同时完成,越即兴越能发挥,书法史上常有喝醉后出杰作的现象,书圣王羲之和草圣怀素都是如此,他俩酒醒后都感慨再也写不出那样的作品。
&&&&而创作电影更像是设计建筑,伟大的导演都是很客观的,不是信手拈来,而是绞尽脑汁。在电影中,没有使小性子的余地。所以学故事片的导演去拍纪录片会感到惬意,能随着生活游走,享受点&妙手天成&的乐趣。
&&&&在《漂流浴室》中纠缠病态心理的金基德,在《春》片中走向了另一个极端,要显示文化。什么是文化,他做出了一个形象的比喻。浮庙中有三个隔间,只有门扇却没有墙,这是一个不成立的门。
&&&&&春&段落中,老和尚明明看得见门内的小和尚,却非要打开门才喊小和尚起床,人的观念中有墙便有了墙。而这道观念的墙,在&夏&段落中崩溃了,小和尚直接看到了&墙&外的病女,并且穿&墙&而过,钻入了病女的被窝--原来文化是一种虚设,你觉得有便有了,觉得没有便没有。文化是人类的自我设定,在无边的世界里,觉得&我应该这样&&&
&春&中的小和尚用石子捆绑小动物,将它们作践而死,老和尚把石头捆绑在小和尚身上,让他体会到了动物的痛苦,从此爱天地万物。我们理解孩子是纯真的,其实孩子是人类的原始社会的缩影,孩子自私凶残。人性绝对是本恶的,只不过人类后来发展出了智商,将狭隘的心胸打开了些。
&&&&小和尚事件,便是孔子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感同身受到他人的欢喜忧愁--只有想多了,才能有道德,道德是智力的体现。小和尚被师傅虐待,从而种下了善根。当他长成青年,遇到了一件无法用善恶定义的事情,那就是女人。女人代表自然,道家比儒家高明,因为儒家谈善恶,而道家谈自然。我们在自然面前束手无策。
&&&&《红楼梦》中&男人是土作的,女人是水作的&的说法,来自于道家&泥水丹法&的典故,即水一冲,土就垮了。女性是男性的一道洪水,采阴补阳的妄想,只是个千古笑话--曹雪芹对此明了,因而有了贾宝玉的痴,有了&痴及墙外&的章节。
&&&&小和尚的青春如洪汛般来临,多年修行一下便垮了。&夏&段落中,来了一个疗养的病女。病女来时穿的是黑衣,当她改变了衣服颜色,她的心态就会改变。
&&&&电影是影像的叙事艺术,奥妙正在于停留在表面,一深入便趣味全无。如中医诊脉,凭脉搏便知道了五脏六腑,这是远观。
&&&&我们处理影像的原则是&形态即心态&。
&&&&当病女改穿了白衣,她就有了春情。金基德觉得还不够,于是让病女落入水中打湿,凹显出肉色,等于又换了件衣服,等于连换了两次心情。并用一个近景强调病女捋被打湿的头发,一捋之下改变了面部造型。人脸发生巨变,于是可以野合。
&&&&以上是人物之变,力量尚且薄弱,对观众形成致命感染的是场景之变。电影很奇怪,物永远大于人,演员的声嘶力竭,抵不过一片黄土色泽的冲击。只好认为看电影是原始思维,原始人在天地万物中自卑,所以对万物敏感。
&&&&管子要&求物&,庄子要&齐物&,都是在说要对万物保持敏感,人与天地万物是一体的--这种高深哲学,恰是我们看电影时的本能。我们在看电影时,将万物都看成了自己。
&&&&举个例子,在镜头中什么是人的内心世界?人物的背景就是人物的内心世界。推而广之,人物居住的建筑,就是人物的性情,我们都住在自己的心里。
&&&&当病女对小和尚由排斥到好奇,场景有了一变,就是病女坐到了浮庙的背面,这是我们再没见过的浮庙局部,等于换了个场景。将场景切成多个侧面,依次安放在情节线的转折上,这是简明有力之法。&
『转』刀与星辰:连载--场景设计与情节(上)
徐浩峰其人:
& & 至于此人的生平事迹什么的我就不过多介绍了,总而言之,提起徐老师一定会牵扯到 《逝去的武林》,《道士下山》等广为人知的武侠小说作品,所以说,徐老师写小说; 但在《电影艺术》等杂志中也会看到他文章,所以说,徐老师写影评;在人艺小剧场也会看到《北京无冬天》,所以说,徐老师也玩戏剧;在《一代宗师》看到徐老师的名字,威尼斯电影节上看到《倭寇的踪迹》,所以说,徐老师也混影视圈。但是,其人的总结却是中国武术界知名人士....对于上过徐老师的视听语言和导演基础的人来说,相信都听说过从北电寝室七楼跳下来拍拍屁股去吃饭的经历,且不论传闻,对于其教授能力,上过课都是知道的,在门外站三个小时记笔记录音不是白来的....那么这本书了解的都应该知道,这是徐老师的影评的总结和归纳。什么是武林?什么是江湖?那就看看徐浩峰的武林世界吧...
& & & & & & &&
&场景设计与情节
&&&&评金基德《春夏秋冬又一春》
&&&&花船浮庙
&&&&在黑泽明的自传中,说在年轻时跟老师拍一部战国片,发现群众演员穿着古代服装赶赴片场或等着吃盒饭时,才真有战国状态,比他老师拍的戏都好。他没有告诉老师,将这个秘密忍了三四十年,直到《影子武士》中才用上。《影子武士》中出现了大量的行队、等待的场面,以闲散来写战争。
&&&&黑泽明对老师藏一手,说明了一个导演,最宝贵的便是发现独特的形象。我也有这种体会,每从生活里有所发现,便觉得是将来的秘密武器,绝不会说出去,而看到别的导演先一步把这个形象拍了,顿觉天昏地暗。
&&&&金基德拍了《漂流浴室》,展示了水上浮屋这个独特的形象,那是一个情爱的空间,他太爱这个形象了,生怕被别人借鉴,于是接着拍了《春夏秋冬又一春》,是水上浮庙。他如此珍惜自己,令人心碎&&这是我推断他拍《春》片的动机。
&&&&水上浮庙&&不可能有这样的庙,因为不适于出家人。和尚修炼的原则是要远离水面,否则湿气太重,打坐后身体敏感脆弱,易受侵蚀。庙檐上的铃铛是招鬼用的,传说鬼魂听觉是人的十六倍,将鬼招来好度化它们,像《春》片般的浮庙,能夜夜招来水鬼,可并不好玩。
&金基德的水上浮庙。
&那只是金基德的想象,孤立于水面之上--这是清高遁世的极佳形象,在现实中不成立,但在视觉上成立,便是电影了。电影从来不是物质现实的复现,而是心灵的复现--否则许多电影技巧便无法解释。
&&&&出了电影院,能有一个镜头在脑海中挥之不去的电影往往是好电影。《孔雀》的一个镜头是姐姐把窗帘缝的降落伞绑在自行车后面兜风,是扭曲的理想;《影子武士》是士兵们坐在血泊中说着闲话,是生命的无意义;金基德的一个镜头是水面上的浮庙,是人的宁静本性。
&&&&这一个镜头能总括全片,是一切情节的标杆,直接决定着影片的档次,名为导演意象。
&&&&金基德是一个导演意象的才子,但常常只能有名句不能有名篇,总有精彩点子,却不能扩展到通篇。所以他只是才子,而非大师。大师之所以是大师,是因为他的控制力更大。
&&&&建筑要屹立在天地间,现在挤在一起的都市大楼,即便造型再独特,因丧失了天地,所以不能算是建筑。《春》片的寺庙,点缀在山水间,即便只是一座小房,建筑的美感已有十分。
&&&&但金基德唯恐还不够美,于是给寺庙画上了斑斓的图案,虽然用色多为粉绿、花青,尚算色调清雅,也还是太花了。甚至和尚拥有的小船,里里外外都画了画,图案越精美越显得小气,因为毕竟还有天地,不必如此雕琢。
&&&&朝鲜半岛在唐朝时被称为礼仪之邦,他们从中国学了礼仪,执行得比中国人还彻底,并且在生活中融入得自然。中国的五大菩萨(观音、文殊、普贤、弥勒、地藏)中,有一个便是韩国人,他在中国九华山成道,本名金乔觉,被汉人尊为地藏菩萨--这是外族诚恳学我们文化的证明。
&&&&日本二战时著名的&神风&飞行队,典故来自于元朝渡海灭日本时,淹没元军战船的海风。之所以冠以&神&字,是因为日本人认为,蒙古人把中华文化毁得狼藉,上天要残存一点汉文明,所以保全了日本。
&&&&不能否认,在清末民国期间,日本对中国有&文化反哺&现象,原是我们教给他们的,现在反过来要向他们重学。至今有日本人认为论起汉文明,日本比中国还要正宗。
&&&&日本的名僧道元,自称在杭州得了禅宗真传,并一再强调禅宗必须口传身受,其他人无此荣幸。但他的代表作《正法眼藏》,却对汉语字词不过关,往往曲解禅宗公案,只好被称为&伟大的误读者&。日韩的汉文化会有这份尴尬。
『转』刀与星辰:连载--一部电影的隐显技巧(下)
徐浩峰其人:
& & 至于此人的生平事迹什么的我就不过多介绍了,总而言之,提起徐老师一定会牵扯到 《逝去的武林》,《道士下山》等广为人知的武侠小说作品,所以说,徐老师写小说; 但在《电影艺术》等杂志中也会看到他文章,所以说,徐老师写影评;在人艺小剧场也会看到《北京无冬天》,所以说,徐老师也玩戏剧;在《一代宗师》看到徐老师的名字,威尼斯电影节上看到《倭寇的踪迹》,所以说,徐老师也混影视圈。但是,其人的总结却是中国武术界知名人士....对于上过徐老师的视听语言和导演基础的人来说,相信都听说过从北电寝室七楼跳下来拍拍屁股去吃饭的经历,且不论传闻,对于其教授能力,上过课都是知道的,在门外站三个小时记笔记录音不是白来的....那么这本书了解的都应该知道,这是徐老师的影评的总结和归纳。什么是武林?什么是江湖?那就看看徐浩峰的武林世界吧...
& & & & & & &
他找到了死去朋友的妻子,做出了感情暗示,含情脉脉地约定去北京见面,谈恋爱的人都懂得要找个情趣。为何要将宝剑送给贝勒爷?道家早定下个&修道要依附官府豪门&的规矩,不单是有钱买药,主要是可以在高官的势力下做点超越礼法的事情。借口退出江湖,将剑送给权贵,是为日后埋下了伏笔。
&&&&以此分析,李慕白的爱情计划从一开始就不是只有俞秀莲一个女人,所以见到更年轻更漂亮的玉娇龙,立刻动了心,口中连声赞道:&福气福气。&从此再看俞秀莲便觉得乏味,再没了兴致。玉娇龙出于少女好奇心理,偷了宝剑,正中李慕白下怀,从此有了和她纠缠的机会。
&&&&李慕白以一副&爱才&的模样,说玉娇龙练武走上了歪路,要她拜自己为师,其实是寻欢的借口。而玉娇龙明白他的用心,坚决拒绝,并讽刺李慕白为&老江湖&。
&&&&一个不通世事的少女,怎么会如此清醒,因为她有一个过来人的师傅--碧眼狐狸。碧眼狐狸是杀死李慕白师傅的凶手,同时也是李慕白师傅的女人。李的师傅炼人元丹法玩女人,结果死在了床上--这在台词中一句话带过,很容易忽略的地方恰恰是故事的枢纽。
&&&&不管观众看得有多糊涂,玉娇龙总是明白的。她面对李慕白,一下扯开衣襟,由于衣服湿了,乳房清晰可见,她说:&你要剑还是要我?&找贤徒本是个借口,男人对一个女人有意思,对这个女人来说,是掩饰不住的。
&&&&一直糊涂的是俞秀莲,她还做着爱情的美梦,可惜李慕白是学道的人,远远超出她的想象。因为遇到了一个更好的女人,李慕白便疏远了她。李慕白说:&当你握紧拳头的时候,什么也抓不到,而张开手掌,却拥有了一切。&这话具有哲理,但男人骗女孩都是这么说的,老公要老婆默许自己有情人,也是这么说的。
&&&&李慕白远远超出了礼法,但以礼法为借口应付别人,而俞秀莲完全不知所以,以为他受了&朋友之妻不可欺&的束缚,还诚恳地劝他不要痛苦。真是个可怜的女人,李慕白临死前是一种诡诈的眼神,分明在说:&你就傻吧。&但最终还是动了恻隐之心,对她说了句&我爱你&--也因为是美国电影,不管片子拍得多暧昧,只要一提到爱,美国人就都能认可,美国人就这么好糊弄。这是好莱坞的常规,李安正好顺从了常规。
&&&&而玉娇龙看到俞秀莲充满爱意地抱着李慕白的尸体,也不忍心说破。俞秀莲觉得都是玉娇龙惹了麻烦,用宝剑威胁玉娇龙,而玉娇龙对她充满同情,实在没有打斗的心情。
&&&&此片中李慕白说了许多为人处世的儒家道理,那是他的障眼法,把玉娇龙的不抵抗,说成是终于体会到李慕白教育的儒家礼法,是说不通的,因为她最后自杀了,并没有回到主流规范中去。
&&&&俞秀莲得到了一个泡沫爱情,而玉娇龙被李慕白破坏了心境,当她见到自己的初恋情人,突然没有感觉了。她有家不能回,有情人却爱不起来,意外地尴尬,于是绝望自杀。
&许多人抱怨周润发扮演的李慕白性格暧昧,我们太习惯他&小马哥&一类的棱角了,因为周润发没能展示性格棱角,所以此片观赏性较差。殊不知,正是要将他暧昧化,李安就是要一个&别有用心&的暧昧形象。但李安的用心又不好明说,或说起来太过麻烦,所以指导周润发的办法,就是一个镜头四五十遍,直到将周润发的神采消磨干净。
&&&&导演指导演员,只要能出效果,不管用何方法都无所谓,电影是形象的艺术,许多演员都是糊里糊涂地演了部名片。如果明白了李安的用心,就可知道周润发几乎是完美地演出了这个角色。为何评论差距如此之大?
&&&&因为周润发在影片中说的第一段话&没有光&&&是太专业的道家术语,李安并没有作出通俗化的解释,这段话是整部影片的起点,起点不明,此片就会被看成另一个故事。
&&&&《卧》是部哀伤的电影,因为寻欢不成,而不是礼教的压抑。其实中国古人总是明一套暗一套,活活泼泼,并不特别压抑。生活状态是隐显并存,艺术也是隐显并存。
&&&&胡金铨和李安
&&&&经上一段段落分析,《卧》片中的故事有隐情,所以片中出现了一些迥异于常规武打片的形态。
&&&&李慕白出现的第一个镜头是平静地沿着水道行走,这是胡金铨的标志,这是文人的出场而不是大侠的出场。一般武打片的人物出场都动静很大,不是飞着就是跑着,徐克电影都是这样。李慕白的出场和《龙门客栈》的周怀安一样,这是李安在和胡金铨保持一致,表明在以武打片写中国文化。
&&&&影片的第一个建筑空间是镖局,同是表现深宅大院,李安和张艺谋全然不同。张艺谋的宅院不管有多广阔,也依然显得拥挤,后景的色彩也很扎眼,频用长焦镜头,所以前后挤在一起,消灭空间,因为他本要表现压抑,追求窒息感。而李安的构图,注意了建筑本有的对称均衡,色彩清淡,后景自然地暗蒙蒙一片,表现了&中空&感,呼吸顺畅。中国的根本医书名《黄庭经》,黄为中,庭为空,建筑绘画是中空美学,医术也以中空来治病,在传统文化中,这种意识无处不在。《卧虎藏龙》的摄影得了国际上众多大奖,与韩《曼陀罗》一样,不是技术好,而是意识好。
竹林戏中多是对峙镜头。
&&&&有一种议论,说《卧》中的竹林打斗是抄袭胡金铨《侠女》中竹林的打斗。此说值得商榷,依笔者看来,完全不同。胡金铨的竹林打斗借鉴了日本剑侠片,气氛严峻,对峙时完全是日本风格,打斗时的剪接技巧又超越了日本片的实战性,开掘出跳跃、飞落的技巧,对动作性极尽渲染。
&&&&胡的竹林纯粹是异能奇技,而李安的竹林是在谈恋爱。甄子丹、袁和平都抱怨李安的竹林动作欠佳,因为作为武术设计师,他俩脑海中只有动作。而李安是以拍接吻戏的方法来拍武打戏的。
&&&&首先,李安的威亚长得过分,演员多被吊上四五层楼的高度,一拉就一两百米,如果拉不了这个长度,就用电脑动画解决。总之,人物长距离飞翔,长度一加长,节奏就慢了下来。
&&&&李安的轻功概念不是生死对决,而是男追女跑。节奏一慢,情调就从武打场面转化成了爱情场面,李慕白和玉娇龙在竹林中根本就没打几下,都是相互看相互等,节奏越来越慢,最终出现了慢镜头。
&&&&常规武打片的慢镜头是为了表现动作造型,而李安的慢镜头是男女相互凝视,甚至出现了男俯女仰这类接吻戏的镜头法,弹性十足的竹丛被李安拍成了一张大床。尤有一个动作设计,是两人在一根竹子上僵持,玉娇龙企图将李慕白弹飞,而李慕白在竹尖丝毫不动,如猫戏鼠般微笑--这是显露武功,有高手风范,但也是在调情。
&&&&所以李安和胡金铨的竹林完全是两个路数。以《卧》片可以看出一点端倪,作为大众艺术的电影,其实是可以有导演的私人乐趣的,甚至这种私人乐趣还能提高艺术档次。如此,电影的结构将变得空前复杂,这不是暧昧而是玲珑。
&&&&由于在电影起步阶段,中国正逢五六十年的战乱,对电影基本技法的形成无力作太多贡献,但进入电影的成熟期后,中国传统的隐显美学也许能给电影带来新奇,《卧》便是一个征兆。
『转』刀与星辰:连载--一部电影的隐显技巧(上)
徐浩峰其人:
& & 至于此人的生平事迹什么的我就不过多介绍了,总而言之,提起徐老师一定会牵扯到 《逝去的武林》,《道士下山》等广为人知的武侠小说作品,所以说,徐老师写小说; 但在《电影艺术》等杂志中也会看到他文章,所以说,徐老师写影评;在人艺小剧场也会看到《北京无冬天》,所以说,徐老师也玩戏剧;在《一代宗师》看到徐老师的名字,威尼斯电影节上看到《倭寇的踪迹》,所以说,徐老师也混影视圈。但是,其人的总结却是中国武术界知名人士....对于上过徐老师的视听语言和导演基础的人来说,相信都听说过从北电寝室七楼跳下来拍拍屁股去吃饭的经历,且不论传闻,对于其教授能力,上过课都是知道的,在门外站三个小时记笔记录音不是白来的....那么这本书了解的都应该知道,这是徐老师的影评的总结和归纳。什么是武林?什么是江湖?那就看看徐浩峰的武林世界吧...
& & & & & &&
一部电影的隐显技巧
&&&&《卧虎藏龙》本事
&&&&失控现象和隐显美学
&&&&电影是形象的艺术--也是最容易受形象干扰的艺术。视听魅力,是双刃剑,许多导演都维持不好&形象魅力与剧作内涵&的平衡,即便经典如《英雄本色》。
&&&&此片在剧作上,周润发扮演的小马哥十分空洞,不过是个为朋友两肋插刀的李逵。内心最复杂的是张国荣的角色,他要弑兄--此情结重大,如古希腊悲剧一般。从戏份比例上看,周润发不过是个配角。
&&&&然而,电影拍下来,原本是张国荣的电影成了周润发的电影,无论张国荣的内心如何复杂,周润发贴个胶布、流点鼻血、走路瘸一下,就把戏都抢光了。新现实主义名作《洛克和他的兄弟》中的洛克在剧作上是个为了哥哥而自我牺牲的圣人,但影像效果是,洛克是个将其哥哥毁掉的阴谋家--一代天骄如维斯康蒂,也会出现偏差。
&&&&不过正因为有了这点偏差,才拯救了此片,否则写一个农村家庭在城市中的崩溃,结果玩出一个圣徒,如此异想天开,实在有违新现实主义初衷。因为情节和形象有了不同的指向,洛克形象变得暧昧,避免了空洞,失控反成了好事。
&&&&本文不详细分析《英》、《洛》,只是以此举例,由于视听魅力的不可抗拒,许多影片是失控而成的。在每一部电影后都有一部隐藏的电影。由于电影元素众多,稍有失控,或者导演趣味的不自觉地变化了,最初的电影构思就要变味。我们看到的大多是变味的电影,作为电影专业人士,观影的乐趣之一,就是从现成的电影中去寻找一个原味的电影。
&&&&制作电影很难贯彻始终,都会多少失控,有的剧情崩溃,有的则造成了特殊效果。还有一种电影,是严格控制,故意将最初构思隐藏起来。
&&&&中国有&文史不分家&的传统,小说发端于野史。野史曲写真事,所谓&怪话就是真话,怪事多有隐情&。所有艺术都谈&虚实&,而中国小说要论&隐显&。老派文学评论的艺术鉴赏少,索隐多,就是要找个真事实情--故事中有故事,这是中国叙事艺术的嗜好。
典型是例子是《红楼梦》,大多数人认为在玉、黛、钗的三角恋爱中,隐藏着的是乾隆时代&两个中央&的政坛秘史。周汝昌更从蛛丝马迹发现,根本就不是三角恋爱,而是一个男人的生命阶段由三个女人(还有一个史湘云)来划分,三个女人次序出现,毫不干涉。
&&&&有点醋意是情趣,写成醋海风波就俗了,后续写手甚至在后四十回玩出一条人命,让黛玉死掉--因为完全不懂&隐&了些什么,所以只好在&显&的一方面用强,一味强化情节,造成艺术水准的下跌。
&&&&而李安的《卧虎藏龙》也有此隐显。《卧虎藏龙》表面上是一个道义压抑爱情的故事,实际上是一个男人寻欢的故事。
&&&&三元丹法和本来故事
&&&&韩国经典《曼陀罗》其实在用中国明清神怪小说《绿野仙踪》的意念,就是一个吃喝嫖赌的人成道了,而一个严守戒律的人失败了。这种宗教观在西方凤毛麟角,在东方几乎是主流。虽然剧作粗糙,但由于这特殊的思维,成为令西方瞩目的韩国名片。
&&&&由于东方的封建专制压力巨大,禅道几乎是唯一的叛逆途径,知识分子论禅道是在找自由尊严,所以古书中留下了太多的狂僧疯道,亵渎宗教戒律,隐喻着亵渎国家律法--这是知识分子的宗教观。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以僧道专业来写僧道,文学上有《西游记》,电影上《卧虎藏龙》可算一例。因为站在传统文化角度,看出的是另外一个故事。
&&&&按照大多观众的理解,此片讲述剑侠李慕白准备退隐江湖,他看望了死去朋友的妻子俞秀莲,两人早有情谊,但迫于礼教观念而不能结合。李慕白的宝剑被即将出嫁的玉娇龙偷走,玉娇龙是千金***,但她向往江湖生涯,甚至还有个新疆情人。最终她为了爱情,逃了婚,走入江湖。
&&&&李慕白和俞秀莲为了维护玉娇龙的***名誉,一直为她隐瞒偷窃行为,劝她回家。然而,由于玉娇龙的师傅碧眼狐狸是李慕白的仇人,最终李慕白中暗算而死,他既没有得到归隐的清福,又没有得到爱情,实在窝窝囊囊,表明了生活的严酷性。而玉娇龙经历了真正的江湖,绝望自杀。李、玉两人都理想破灭,只有俞秀莲敢爱敢恨,但她只能孤独地活下去。
这个&道义压抑情欲&的故事基本成立,但一些细节却无法解释。如碧眼狐狸一个照面就被李慕白打倒,又怎么能杀得了李的师傅?玉娇龙追求爱情,终于见到了自己的情人,可为什么又要自杀?李慕白一下山就对俞秀莲有感情暗示,为何突然又拒绝了她,说是&朋友之妻不可欺&的礼教束缚,可为什么一开始又眉来眼去,为表明爱意还要赌气嚷嚷:&不是早就说好了吗?&
&&&&李慕白下山,说是要退出江湖,原本他就在山上,自然淡出岂不更好?还要下山宣布,千里送剑,搞得兴师动众,太像个好事之徒,没有一点&高人&的利索劲。他下山的真正原因都藏在他的开场白中,他说他静坐时到达了&一片死寂境界,没有光&&&
&&&&注意,他练的不是武功,而是丹法。有必要解释一下丹法,丹法有三种。第一种天元,就是做个空心金属球,受日月光照射,经十二年,空心球中无中生有地产生了一滴水,这滴水是日精月华,喝下便可成仙。有的富商便蓄养道士,十二年后,在打开球心的瞬间,道士变魔术般滴进去一滴水。
&&&&由于受骗太多,世人转向了地元丹法,就是用植物矿物炼。造个录音机造个电视都是有标准的,而成仙是没有标准的,没标准的炼造,结果难以预料。&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记载,描述的是整幢房子一下没了,地上留个大坑,很可能是造出个炸弹。就算没造出炸弹,也往往造出毒药,秦始皇、隋炀帝都是这么死的。
&&&&由于危险性太大,世人又转向了人元丹法,就是视女人为&活药&。见到漂亮女人,男人一定会精神抖擞。如果抖擞到极致,应该可以成仙吧?许多人对此有信心。就算成不了仙,也趁机浪漫了一下,何乐而不为呢?于是造成了许多流弊,历史上和尚贪财道士***,往往激起民变,有几位宗师便是在群居群宿时被农民放火烧死的。
&&&&当然,笔者所言的只是三元丹法的妄传流弊,玉娇龙骂武当山是&酒馆娼寮&,是因为道家确有此流弊。《卧》中的李慕白是武当派,道家文化无法以常理来测度。他为什么下山?片中交待,不是在世俗中看破了红尘,而是因为山上修道遇到了困境。什么困境?观众多稀里糊涂地看过去了。
&&&&道家有&孤阳不生,独阴不长&的理论,在人元丹法讲,就是找异性来匹配阴阳,方能焕发生机成就仙道。李慕白讲的&死寂境界&就是&孤阳不长&,他下山的真正用心,不是退出江湖,而是要找个女人。
『转』刀与星辰: 连载 --故事的文化依托(下)
&徐浩峰其人:
& & 至于此人的生平事迹什么的我就不过多介绍了,总而言之,提起徐老师一定会牵扯到 《逝去的武林》,《道士下山》等广为人知的武侠小说作品,所以说,徐老师写小说; 但在《电影艺术》等杂志中也会看到他文章,所以说,徐老师写影评;在人艺小剧场也会看到《北京无冬天》,所以说,徐老师也玩戏剧;在《一代宗师》看到徐老师的名字,威尼斯电影节上看到《倭寇的踪迹》,所以说,徐老师也混影视圈。但是,其人的总结却是中国武术界知名人士....对于上过徐老师的视听语言和导演基础的人来说,相信都听说过从北电寝室七楼跳下来拍拍屁股去吃饭的经历,且不论传闻,对于其教授能力,上过课都是知道的,在门外站三个小时记笔记录音不是白来的....那么这本书了解的都应该知道,这是徐老师的影评的总结和归纳。什么是武林?什么是江湖?那就看看徐浩峰的武林世界吧...
& & & & & & &
《赤壁》中的幽默造成了价值观的混乱,破坏了基本的情景设置。这种肆意破坏比比皆是,所以不能将其视为导演的败笔,只能视为是导演风格,是导演骨子里的香港文化在起作用,即便是拍了四五部好莱坞电影,也无法将其消磨。
&&&&阵法***法
&&&&在剧作上,吴宇森串珠不成,反受其害。吴宇森的地位,首先是他作出了视觉上的创新,他的剪接和动作设计都很轻盈飘逸,而《赤壁》的视觉则泯灭了个人特征。这也是他去美国的必然,他的剪接手法虽然被塔伦蒂诺这个的超级粉丝推崇备至,但在美国电影院中是引起爆笑的。美国人太实在,觉得他的拍法虚假,所以吴宇森在美国的电影越来越收敛,浪漫派的代表人物变得写实起来。
&&&&看《三国演义》上的描写,每个人都太会穿衣服了,用料之贵重、色彩搭配之讲究,并且都穿出了个人品位。中国的商周传统是只有贵族才当兵,孔子的时代作为高级知识分子的&士&同时也是&兵&,兵痞要等到南北朝的时候才大量涌现,关羽、赵云这些出身低的人当上将领后,是自觉地贵族化的。三国战场就是一场超豪华时装秀,这几乎是所有中国人的共识。
&&&&但吴宇森没有这样拍,他认同了美国人能理解的战场,把赵云等名将拍得一脸污垢、臭汗淋漓。也是为了让美国人理解,用乌龟壳比喻八卦阵。拍出的八卦阵也的确是乌龟壳的样子,是几块方阵拼成的一个大椭圆形。八卦阵传说是诸葛亮发明,效果是&局部吃亏,整体占优&,吴清源说自己得了诸葛亮的东西,他的围棋是八卦的最好注解,四处败迹,最后却赢了。
&&&&八卦阵是&井&字形的,围棋棋盘也是此规格。日本佛教的基本理论认为,成佛也要按照八卦阵次序,其描述修行程序的&金刚界曼陀罗&图就是八卦阵形。在充斥着谈宿命风气的香港,算命多用八卦,算命的基本算法,就是八卦阵基本的阵法,所以吴宇森找阵法资料很容易。可能顾虑欧美人看不懂,吴宇森放弃了作为东方战争最大特点的阵法。这是明智之举,因为阵法至今只在文学中成功,还没在东方电影里成功过,黑泽明在《影子武士》、《乱》中都利用夜色或情节,巧妙地在战场上省略了阵法。而表现武田信玄和上杉谦信决战的《天与地》,其车旋大阵与鱼鳞大阵的对决,便非常失败,很像一场失控的团体操表演。
《赤壁》中赵云的形象。
& & 所以《赤壁》虽在战前大谈阵法,但真开战了,却不见阵法,只见盾牌。八卦阵成了能否冲破盾牌的简单攻防了。其实好莱坞商业片并不排斥讲解知识,观众看电影的基本心理是寻找新奇的生活体验,所以好莱坞剧作创作时有&看部电影,学个知识&的口号,奇怪的知识能加剧生活的新奇程度。
&&&&比如《杀手里昂》中里昂介绍杀手知识:&杀手水平的高低,是以与被杀目标距离衡量的,最低档次的杀手用狙击***,之后用手***,最高境界是用匕首。&这个说法是那么的不合理,但我们看电影时都听得津津有味,这是一个知性的刺激。而《赤壁》谈阵法,说雁型阵像扇子、八卦阵像乌龟,就把观众打发了,其实可以多谈点,商业片容量比我们想象的大。
&&&&东方战争最大的特点是阵法和***法,中国的马上***术与西洋骑士不同,中国的武术便是从马上***术蜕变来的,香港武打片里口头禅似的词汇&&&腰马合一&,就是马上***术对腰和胯的要求,以腰力使***,以胯控制马,蜕变为拳术后,没有***马了,但对腰胯仍然是***马的标准,这是中国武术的基本特点,少林拳和太极拳在此点上是一致的。在中国的兵营传统里,拳术历来是马上***术的虚拟训练,可参看明清兵营记载的操练规矩。
&&&&我们的拳术武打片征服了欧美,现在要拍拳术的正源&&马上***术了,应该能形成新鲜的动作设计,但不知《赤壁》对此准备不足,还是觉得欧美只认可我们的拳术,不敢出新。所以《赤壁》中的大将们多喜欢跳下马打架,找个理由就把长***换成了短刀,甚至赤手空拳。
&香港武打设计师都懂&腰马合一&的本源,这是武术的基本概念,但拳术武打在好莱坞的成功,令他们变得保守了,没能利用这次机会完成突变。但《赤壁》毕竟做了些尝试,可以预见,这是武打片必然的发展趋势,中国电影会有自己的骑士,与欧洲骑士、美国牛仔分庭抗礼。
&&&&好莱坞的经历消磨了吴宇森的视力,以前的吴宇森对线条、高低位置极为敏感,所以能把一间普通客厅拍得华丽。《赤壁》中,曹操在战场上的第一个亮相,是从军车的圆顶棚摇下到曹操的正身,以顶篷的圆形来强化人物形象&&这思路是对的,可惜意识还在,但不敏感了,没有强化这个圆的线条,把顶棚拍得小得就像一把雨伞,曹操气势全无。以前的吴宇森绝不会出现这种情况,这个镜头,令人落泪。
&&&&曹操在汉朝宫廷中的出场,是不见头脚,以腰部出场的。腰部在古代是男性表现权威的部位,美国的老派资本家一定要挺着个大肚子,《教父》中的老教父教育小教父时,要在谈话期间展示腰部,以显现权威。《吴清源》中日本围棋第一人秀哉在棋室出场也是以腰部,其强化腰部的方法,是让其在腰部挂上一块佩玉,这块玉稳定地嵌在腰部,随着人物的前进,无声地逼近,这个人物就不怒自威了。曹操的腰部也有佩玉,但那是一堆,随着迈步,相互撞击得&哗哗&乱响,这就失去了威严,像个货郎了。
&&&&《赤壁》中的种种怪现象,追根到底,是缺失了精神依托后的焦虑。而日本明治维新后,在积极西化的同时,有着&失根&的焦虑,认为在近代化进程中落后的中国反而保留了古典的所有美好,大正年间出现了&中国情趣&风潮,这类人在谷崎润一郎的小说《鲛人》中表达的心声是:&居然没能生在中国,实在是个无法挽回的不幸。 &
&&&&当今的我们已经后现代了&&我们的依托在哪儿,是朝鲜么?
『转』刀与星辰: 连载 --无道之气,武侠电影与传统文化(下)
徐浩峰其人:
& & 至于此人的生平事迹什么的我就不过多介绍了,总而言之,提起徐老师一定会牵扯到 《逝去的武林》,《道士下山》等广为人知的武侠小说作品,所以说,徐老师写小说; 但在《电影艺术》等杂志中也会看到他文章,所以说,徐老师写影评;在人艺小剧场也会看到《北京无冬天》,所以说,徐老师也玩戏剧;在《一代宗师》看到徐老师的名字,威尼斯电影节上看到《倭寇的踪迹》,所以说,徐老师也混影视圈。但是,其人的总结却是中国武术界知名人士....对于上过徐老师的视听语言和导演基础的人来说,相信都听说过从北电寝室七楼跳下来拍拍屁股去吃饭的经历,且不论传闻,对于其教授能力,上过课都是知道的,在门外站三个小时记笔记录音不是白来的....那么这本书了解的都应该知道,这是徐老师的影评的总结和归纳。什么是武林?什么是江湖?那就看看徐浩峰的武林世界吧...
& & & & & & & & & & &&
&还珠楼主的心态,是武侠片的母体,武侠电影多是自我解构的,呈春梦状态。面对科技,武侠一定要逞强,执著地反科技,说明心理上过不去科技这道坎,是反科技的科技迷狂。
&&&&因为科技,许多武侠电影的世界是崩溃的。不讲逻辑了,就不会关注人的生存状态,既然不关注人的存在,故事也就不重要,重要的是一种需要宣泄、补偿的情绪,MTV没有故事,也能满足情绪,一些武侠片严重地 MTV化。
&&&&不同的类型片有不同的恐怖对象,爱情片恐怖的是阶级差异,贫富或政治立场伤害爱情;恐怖片是对异教的恐惧,变态杀人狂是精神病伪装下的思想家;侦探片恐惧的不是坏人,而是社会已普遍败坏的真相,福尔摩斯只能对付个体罪犯,一跟黑社会老大对垒,立刻死掉,一流的侦探片都是不结案的。
&&&&武侠电影恐惧的是科技,但又对科技没有认识,稀里糊涂地就胜了。对恐怖不深究,作为类型片就难成型了。以此分析,武侠电影有义和团基因,对传统文化的高层次内容较少承接。
&&&&礼崩乐坏
&&&&类型片解决生活的几大类焦虑,懂了类型片,也就懂了大体人生。焦虑靠立起价值观来稀释。
&&&&西部片的焦虑是孤立无助,大自然的压力、社会的无序在西部小镇集中反映,立起了独往独来的价值观,无助感变成卓尔不群的骄傲,孤独反而成魅力。
&&&&《教父》借用侦探片叙事,以&有人搞老大,是谁?&展开,但不重视侦破,《教父 1》教父病好后,直接说&是他&,《教父 3》是教父回老家找朋友一问,就知道是谁了。《教父 3》的情节高潮甚至是侦探片模式,即发现神圣的教会黑社会化了,说&他们才是黑社会&。
&&&&因为大多武侠电影是晚会性质,什么都不深入,恐惧科技只是表面现象,科技掩盖的是种族自卑感,看武侠片的兴奋和八十年代女排拿下冠军的性质一样,是最直接的种族兴奋。
&&&&侦探片恐惧的是社会黑社会化,黑帮片恐惧的是科技,黑帮片里的传统坏人都有科技色彩--如***,高学历者往往是反角。《无间道 2》的倪永孝成为老大后,要到大排档吃碗面,确立自己的纯朴。周润发的《江湖情》,也以吃面表示自己是好老大。玩电子游戏、看 3D电影的自然是坏老大了。
科技是黑帮片的恐惧,武侠片就不要跟黑帮片争了。对于中国人,科技恐惧毕竟是外来的,我们有内在的恐惧。
&&&&中国文人传统的恐惧是礼崩乐坏,儒家文化便是从这种恐惧中产生的。创立这种恐惧的孔子,因年轻时身份低微和晚生了几年,并没有真正经历过周朝庙堂级别的礼乐,是一路问来的。可能人心里最美好的,就是晚一步没有赶上却又见到些许残存的东西,维斯康蒂和贝托鲁奇在资本主义时代缅怀贵族时代晚期,《豹》和《1900》,正是孔子心态。
&&&&每一个圈子,都有一个白银时代的梦,白银时代是人才济济,庸俗的势力没那么大。电影的白银时代是&默片末期&,当有声片即将发明,默片即将结束的时候,做默片导演的几乎都是英才,拍出来的几乎都是好片子,因为没有视觉才华的人几乎都被淘汰出局。
&&&&能选优的时代,肯定是好时代。而人类的大多数时代是保庸的,所谓&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果然有声片发明后,审美倒退了十年,电影口水化了,庸才们都回来了。
&&&&如果认同常规概念的&历史是由重大事件和恢宏人物构成的&,后现代主义哲学家亚历山大&克耶夫认为历史即将终结。他虽然是个旅法的苏联人,但认为莫斯科系统和华盛顿系统本质上没有区别,都是单调推崇技术和生成庞大官僚。冷战消释文化,世界必将平庸。
&&&&以后,人类没有历史了,只有时间,所谓&度日&。
&&&&人总是要向前走的,但人有时需要往回走。武侠片便是满足&往回走&的需要。前途空洞无聊,起码过去还有些依凭。
&&&&武侠片如果要形成类型,先要建立自己的恐惧和救赎,不能再打打闹闹玩下去了。礼崩乐坏的恐惧,其实在中国导演里已有此先兆,如《喋血双雄》,杀手焦虑的是生存法则失控,个人才华解决不了任何问题,一流杀手被一帮庸才击毙。
&&&&孔子起码像别人评价王小波一样,是个内心优雅的人,王小波认为爱智慧是人活着的必须,受不了混淆是非的人,不管此人是主动混淆还是被动混淆。主动可恶,被动可悲。
&&&&孔子起码是这样--不奢求白银时代,但觉得张眼所见尽是庸人,自己也活得没意思了。看《论语》,不觉得他企图改变世界,觉得他只是想让身边少几个无趣的人。
&&&&恐惧文化消亡--这恐怕是一种比欧美灾难片高级点的恐惧吧,灾难片恐惧的是生存福利,《黑客帝国》充满福利转瞬即逝的伤感,革命者抱怨劣质咖啡,根据地模仿迪厅。
&&&&可能生活得丰衣足食,但文化消亡,人间变得无智无趣--武侠片应该怕这个。每一种类型片都有自己的知识体系,西部片是***械知识和流浪技巧,爱情片是女性心理和家族文化(或阶级信条),武侠片应是礼乐。
礼乐是接人待物的规矩和生活的讲究,这些是武侠片历史上恰恰轻视的东西,如男人后面拖根辫子、额前留着分头或背头,男人见面除了会抱拳礼,站没站相、坐没坐相,德高望重者像美国黑人般说话时下巴一翘一翘,女人随手就拍男人胸脯肩膀。
&&&&武侠片应该敏感中国人的&样&,保留些传统中国人生活方式。怕&样&消失,应是武侠片的恐惧。这种恐惧不是臆想出来的,而是历史中一种庞大人群共有的心理。
&&&&比如北京满族人的特点是&礼多&,对于汉人礼法的讲究,盯得比汉族还仔细。辜鸿铭热爱慈禧太后,认为最为美丽端庄,但也怕跟满族人交往,举动稍有不妥,立刻招来批评,确实难受。他在《清流》一文中表达了:&还有比在街上遇上一个满族人更烦的么?&
&&&&为何如此讲礼?因为失落,种族自豪感在内政外战上严重受挫,为心理补偿,以死盯礼数来维护身份地位。焦菊隐导演《茶馆》时,带演员去体验生活,当时还有许多茶馆,茶馆满满堂堂的,整日有人泡着,都是旧时代已失势的人,对新生活茫然无措,一日一日地泡着,相濡以沫。
&&&&《茶馆》表现的是礼崩乐坏,清末茶馆还有份文明的气派,人人重情讲礼,坏人干坏事,好人好好活着,两不相涉,一步步到了豺狼当道,好人活不下去,成了薄情无礼的土匪世界。老舍的台词里有&我爱大清朝&的话,没有过&爱民国&、&爱北洋&、&爱国民党&的话。
&&&&老百姓过日子不管主义,只看文明。礼崩乐坏,从&半年一结账&到&喝茶先付茶钱&,人情的厚道全无。人对人高度不信任,都是暂时关系,谁活得都没有底气。从一壶茶的规矩,可看出人间气象。
&&&&&礼乐&是一把衡量世情的尺子,老中国人都是看这个,简明而富于智慧。皇帝也怕这把尺子,要以礼乐调理民风,民风失去淳厚,就是统治水平低,会招后人笑话。
&&&&这是孔子传下的方法,他让自己做官的弟子以此方法处理政务。看礼乐,是中国人固有的思维,我们要以此思维创作电影。
&&&&小津安二郎的《东京物语》便是一部礼乐电影,通过一场葬礼,表现世道已败坏。
&&&&小津屡屡在片中用日本军歌,缅怀未成的侵华战争,但他有分寸,缅怀完了,会让人物说一句&还是战败了好啊&,以掩盖。
&&&&以小津的修养,应该是反战的,但他更反感庸俗的生活,他的青年时代在中国战场,先不管理想的对错,起码那样的岁月还是有理想,有理想总比庸俗势利要好啊--这是小津式的感慨。
《东京物语》是家庭伦理掩盖下的战争思考,讲了子女不孝后,突然笔锋一转,让两个侵华老兵相遇了,感慨礼崩乐坏,他们跟《茶馆》里不喜欢民国喜欢大清朝的人物一样,喜欢战时厌恶现代,表达完了后,又做出掩饰&还是战败了好啊&。
&&&&这是日本人的措辞习惯,《东京物语》和川端康成的小说《名人》一样。《名人》讲名人的坏话后,又讲些年轻人的缺点,以掩饰。中文版介绍《名人》的编者按,说写的是传统被现代取代的悲哀--是被川端蒙骗了,他在名人逝世多年后才敢发表这篇小说,怎么会是说名人的好话?
&&&&《名人》写人的伪善,伪善做到极致后,自己也会被感动,并寻求悲剧结局,以全一世美名。名人是一个自作多情的伪善者,王小波笔下的军代表、谢晋片中的特派员都是这类人,只不过写成了年轻人一眼就识别出来的丑类,没有川端康成写得富于迷惑性。
&&&&对礼崩乐坏的思考,是东方传统,形成过顶级的艺术电影,虽然舆论上现在忽视礼崩乐坏,但这种思维方式根深蒂固,可以形成大众艺术,在电影里可由武侠片来承载。
&&&&在电影史上,有许多超级卖座片,按照成规来看,都不被看好,但契合上一种大众心理,而取得意想不到的成功。如《异形》、《沉默的羔羊》、《英雄本色》、《独行杀手》、《关山飞渡》。
&&&&类型片的基础不是视听炫技或是明星派对,而是大众心理。焦虑令人看电影,有恐慌,有救赎,才能建立类型。如果武侠片的恐慌是礼崩乐坏,那么救赎是什么?
&&&&退而求其次
&&&&西部片的恐惧是&孤独&,救赎是&卓尔不群&,认可了这份孤独,所以经典西部片的结尾往往不是大团圆,而是男主角离开女主角,一个人向荒野而去。
&&&&《荒野奇侠》、《佐罗》、《西部往事》都如此,《正午》不这样,但《正午》是反西部片,可能为了造反,反而造出来一个庸俗的结尾,和妻子团圆,其实被妻子抛弃更符合全片主旨。
&&&&男女大团圆并非类型片的绝对,侦探片、恐怖片往往男女都没有好结果,大团圆了,恐怖便不延续了。一旦确立了社会黑帮化,男女再恋爱,就显得太傻,顶多是男人像个吓坏的小孩一样,被女人领走了。
黑帮片更不会有大团圆,因为黑帮片恐惧科技,反映的是跟不上时代节奏而产生的自毁心理,所以男主角多自我毁灭,女主角多是被男主角杀死。类型片是恐惧和救赎,男女团不团圆是次要的。现在一说要做商业片,制片方就要求一个男女配对的喜悦结尾,实在是不懂类型片的外行做法。
&&&&严格来说&贺岁片&不是电影类型,贺岁片就是个晚会,不能算类型,只能算是例行节目。武侠片作为类型,该如侦探片和恐怖片一样,结尾时不能大团圆--之后再分析这道理,先从类型片背景讲起。
&&&&类型片反映了人类的恐慌感,所以大多数类型片的背景都是末世情调,灾难片是生态崩坏、黑帮片是都市次序崩坏、侦探片是社会制度崩坏、爱情片是阶级对立或种族对立。
&&&&武侠片是研究世风的,所以背景反而应在太平盛世,如《东京物语》一样,是&居安思危&的味道。在好日子里,一个人办事办不成了,因为某一世风变异了,人物进入礼崩乐坏的危机中,最终以某种委婉的方式将要消亡的东西保留下来。虽然永远无法回到最佳标准,但&退而求其次&,好在没有消亡、没有变质,只是稍稍走了点样,勉强欣慰--这是我设想的武侠片的故事模式。
&&&&元朝之后,日本人自称保留了汉文明,即便经过明治维新的噩梦,也还这么说。但日本毕竟受西方的冲击太大,保留的汉文明呈博物馆状,只是冰箱般地冷冻,缺乏延生能力。文化成了博物馆或亚博物馆式的文化,是一种悲哀,但比起异化变质或消失殆尽,毕竟是一种欣慰。
&&&&按此故事模式,男女没有资格大团圆,结局应是品貌皆佳的女主角离开了男主角,男主角和一个次一等的女主角生活下去,留下遗憾,但生活继续了。或是全然的伤感,男主角离去了,女主角留在原地。
&&&&类型片的恐惧,要以确立某种价值观来救赎。大多数类型片都是化恐惧为力量,或是虽败犹荣的精神胜利,不管是事实上、精神上,都是求一个明确的成功。
&&&&而稍稍贬值的成功,可能是武侠电影的特殊性,有点违反类型片常规。但电影一百年了,社会受教育程度提高,容许类型片有稍复杂点的概念。
&&&&况且,&退而求其次&又算什么复杂的概念?我们每个人都以此生活。
『转』刀与星辰: 连载 --无道之气,武侠电影与传统文化(上)
& 徐浩峰其人:
& & 至于此人的生平事迹什么的我就不过多介绍了,总而言之,提起徐老师一定会牵扯到 《逝去的武林》,《道士下山》等广为人知的武侠小说作品,所以说,徐老师写小说; 但在《电影艺术》等杂志中也会看到他文章,所以说,徐老师写影评;在人艺小剧场也会看到《北京无冬天》,所以说,徐老师也玩戏剧;在《一代宗师》看到徐老师的名字,威尼斯电影节上看到《倭寇的踪迹》,所以说,徐老师也混影视圈。但是,其人的总结却是中国武术界知名人士....对于上过徐老师的视听语言和导演基础的人来说,相信都听说过从北电寝室七楼跳下来拍拍屁股去吃饭的经历,且不论传闻,对于其教授能力,上过课都是知道的,在门外站三个小时记笔记录音不是白来的....那么这本书了解的都应该知道,这是徐老师的影评的总结和归纳。什么是武林?什么是江湖?那就看看徐浩峰的武林世界吧...
& & & & & & & & & & & &&
&&&&武侠电影与传统文化
&&&&晚会本质和泼皮贱相
&&&&大众娱乐时代的一个特征是,宣传替代理论。有宣传语是&每一个导演都有一个武侠梦&、&作为一个中国导演,最终要以一部武侠片来检验&。
&&&&似乎有理,武侠片是中国唯一的类型片嘛。但一个中国的作家不会因为没写过武侠小说,就不是作家,大多数作家也没有武侠梦,比如王朔认为喜欢舞***弄棒是自卑的表现。
&&&&追溯武侠电影的历史,可发现很长一段时间,武侠电影是国力不足的心理补偿。李小龙一度是华人圈最大的明星,因为他&弘扬了民族自尊心&,很难想象,这种话会用在美国影帝盖博或法国影帝让&迦本身上,他俩的魅力来自他俩对美国和法国的冷嘲。
&&&&武侠电影的银幕英雄,最有名的是霍元甲、陈真、黄飞鸿、叶问,他们在历史上、在银幕上都很可疑。
&&&&影视作品里,霍元甲被日本医生毒死,但一个仇视日本人的人为何要聘日本医生?这是《精武门》系列作品的软肋。上海有钱人聘请日本医生,以轿车接送,来彰显身份,霍元甲随俗了。
&&&&平江不肖生写霍元甲成名,是在庚子之乱时,挺身而出,保护了洋人和教民,杀了义和团首领,美名响彻租界,转至海外,赢得欧美报纸颂扬。霍元甲不是民族英雄,是个国际友人。
《黄飞鸿醉打八金刚》(1968年)宣传海报。&外国有占士邦,中国有黄飞鸿;占士邦好女色,黄飞鸿喜济贫。&&陈真是个虚构人物,李连杰和甄子丹扮演的陈真都跟日本女人谈恋爱,日本武士有自律风度、有精神信仰,但突然就发神经地犯坏,以供合理宰杀。拍这种电影根据的不是故事原则,而是报复快感。这种快感需求延续到李小龙师父叶问身上,看过了,会有个疑问,我们为什么总要在电影里打洋人?我们到底打过了谁?
&&&&历史上的叶问没打过日本人和白种人,甚至一辈子没有查之有据的比武记录。这样的一个人成为民族英雄,说明我们太缺乏民族英雄。
&&&&香港有&泼皮贱相的审美&,喜欢混小子,大多数黄飞鸿都是嬉皮笑脸,像六七岁小孩一样自己娇惯自己,沉迷在占哥们儿口头便宜、占女人手头便宜的低俗趣味中,猛力扮可爱。
&&&&当然他们后来会突然成长,一脸正气,比武时懂得&手下留情&,
&&&&被击倒的对手会感激地喊一声&黄飞鸿!&--这是一个名号的诞生,一个狠人的确立。不下狠手,就是最高道德了么?
&&&&黄飞鸿的起点是泼皮素质,终点是一个给人留面子的狠人,目的是维护一个家庭或一个招牌。起点太低,终点不高,难以称侠。我们的武侠片,几乎没有侠,叶问是为个人生存,和讨薪民工性质相同,&洋人不给钱&是两部《叶问》擂台大战的导火索。
&&&&英雄们有太多私仇,国恨是个外包装。而帮助不相干的人才能称侠,座头市出手,可都是为了路上偶遇的人。
&&&&纵观武侠片历史,没能塑造起英雄人物,各路英雄多鄙俗、幼稚、没文化,以&民族大义&藏拙,以&对外宣战&给观众以廉价兴奋。他们没有明确的爱情观、价值观、生死观,只靠&逼急了,拼了&应付一切。
&&&&--这话绝对了,并非尽数如此,但也大体如此。
&&&&武侠片历史上的大多数影片的性质和现今大片一样,不是叙事电影,是晚会。晚会没有价值观,只有口号,&中国人不是东亚病夫&和&给您拜年了&性质一样。一个故事的核心是辨析价值观,一个晚会的核心是凑场面和凑名角。
&&&&&武侠片是中国唯一的类型片&--这是宣传语,不实之言。类型片首先要确立一种特立的价值观,而不是类型元素,不能说有路有车,就是公路片,有马有戈壁,就是西部片。
& 武侠片还没发展到类型片的程度,武侠片不是一个影视传统,是一个晚会传统,如春节联欢晚会一样,是个以影视媒介表现的晚会。但大众喝彩了,电影赚钱了,所以一台台晚会就这么办下来了,有时会悲哀地想,我们的历史,只是一堆热闹。
&&&&&串一堆热闹&是清朝小说的思维,如同清朝的建筑花饰,繁复无聊。清朝小说整体不好,都是场面,对人对事无态度,&天网恢恢,疏而不漏&算什么态度?写得好,是文笔好,只是才子,而非小说家。读者也是看热闹,三百年的叙事传统,味道恶极。
&&&&恶味延续到影视,大众没有反胃,仍乐此不疲。人类发明的最邪恶的东西是资本主义和官僚主义,因为让人变得邪恶;人类发明的最无聊的东西是&文字狱&,因为让人变得无聊。多尔衮把文字狱一起,一个民族的心态就扭曲了,不讲是非,只求混日子了。
&&&&混日子的主要方式之一是看热闹。八国联军屠北京的时候,好些北京人高兴坏了,四处看杀人的热闹,其中一人写了《王大点日记》,记录了大伙的兴致勃勃。可悲在于,这类人不是汉奸,他们是普通人。
&&&&价值观混乱的时候,人们只剩下看热闹。《丑陋的日本人》一书写美国大兵在街头强奸日本妇女时日本民众看热闹的情况,竟然说日本人的群体特性是没有命令不行动,只要有一个日本人喊&兄弟们上&,街头民众就会一拥而上,将美国兵干掉--作者不愿意谈日本战后的精神空虚,日本电影《人证》讲的就是&喊了白喊&的情况,人们没动,价值观混乱的人只会呆呆地看热闹。
&&&&我们之所以不能在电影里讲一个好故事,不是不聪明,不是没学问,是我们对价值观不感兴趣。看《故事》一书,可知不能混事,故事的本质是辨是非,无结论的故事不是没是非,而是将不同价值观并列给观众看,让观众去辨。
&&&&一个故事的最激动人心处,是价值观的冲突。历史上许多武侠片的价值观是不值一辨的,如&别人欺负你,要不要还手?没本事报复,难道发发火,也不行么?&陈真只为争取一个发火的权利,便付出了生命的代价。这样的英雄人物在故事原则上是不成立的,但在宣传语上成了&不可超越的经典&。
&&&&被评为武侠片大师的胡金铨有史学素养,有极高的绘画审美力,能拍出诗情画意,但他的巅峰之作《空山灵雨》展露了诸多禅宗典故,甚至拍了以女色修禅的宏大场面,一堆和尚看一堆女人洗澡,但结局竟然把纷争祸端--书法烧了,解决人贪念的方法,不是点化人心,而是毁可贵之物,高僧是个&怕事&、&图省事&的市井小人。&可以玩女人,不能留墨宝,&眼不见为净&算什么价值观?
&&&&才子是&可以成名句,不能成名篇&。只爱看热闹的人,是拍不出好电影的。大多数武侠片是不良心态的宣泄,难见到令人尊敬的人品,难见到值得思考的人格,与传统文化中的优质部分相隔遥远。
&&&&科技春梦
&&&&日本历史小说和武侠小说大家司马辽太郎一有机会就宣讲&明治维新是日本历史上最愚蠢的事&,资本主义对日本的改造,带来福利,但毁了文化和人心,得不偿失--将这一信息告诉大众,他几乎视为自己的使命。
&&&&明治维新在日本完成了,有反思的余绰,清廷一直想学明治维新,多次改革均没成功,我们没得到足够的好处,所以也不会预计其坏处,思维给压住了,至今在影视作品里难有个正确的认识。
&&&&科技,在武侠电影历史上是个贯穿的春梦,各路英雄都意淫战胜之。武侠电影的软肋是,***一出现,武功就不成立了。武功如何对付***?
&&&&以轻功对付***;趁人没开***之前,把***掰坏;敌我双方的子弹打光了,是比武的理由;或是有一个热爱中国武术的外国高官,嘱咐手下&不要开***&;或是法律规定不能用***&&武功到底能不能对付***?
&&&&这是百年前义和团的思考,到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兴起武侠小说后,其盟主人物还珠楼主在《蜀山剑侠传》中写了一系列仙佛神功,大长民族自豪,造成许多青年去山中寻仙的社会现象,但那些神功是怎么想象出来的?
&&&&他的神功以手榴弹、潜水艇、直升飞机为原型,甚至还有原子弹,并超前想象出来了火箭发射和氢弹效果&&他订购了科普杂志,确有科技天分。
&&&&还珠楼主让武功等于科技,徐克继承了此点,在《笑傲江湖2:东方不败》中,武人面对***炮大喊:&你有科技,我有神功!&结果神功的效果是炸弹效果。此风不浅,《东方不败》中东方不败的武功是机关***和迫击炮的效果,《华英雄》中华英雄的武功是地雷效果。这种视觉效果,等于把武功给否定了。
&&&&武侠文化可以说是一大半是还珠楼主创造的,从他个人身上可见武侠片特征。他精通算卦命理,算出自己有一劫,宣告给朋友,硬是不逃,让朋友们作证灵不灵,结果被日本兵抓了几十天,受刑坏了眼睛,从此难以写作,只能口述。他有铮铮铁骨,他也灵了&&但何苦这么验证?还是对传统文化丧失了信心,要打一针强心剂。
站长在关注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