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玩游戏老是自动切出去被打,他跑出去,找回来应该怎样办

开心俱乐部
育儿网用户登录
欢迎您nickname
专家在线回答网友问题。
婴幼儿护理
情商与品德
赏识与挫折
感知觉训练
行为与习惯
艺术潜能开发
儿童常见病
玩具游戏运动
玩具游戏运动
发育关键期
发育关键期
&&&十三岁孩子爱玩游戏怎么办呢?
十三岁孩子爱玩游戏怎么办呢?
我多害怕我儿子不上学,要是每个周六周日或者是晚上都是我很害怕的,因为儿子总是在不停的看电视或者是玩电脑游戏,怎么办呢?
对于电子游戏,每个孩子都没有免疫力,这是很正常的,需要家长的正确引导,每天留出时间玩游戏,其余的时间可以做别的,看书,听音乐,听故事,户外活动等等
提问者对回答的评价(星):
如果你12~14岁的孩子除了在虚拟世界里与外星人战斗、在现实世界中和你战斗之外,整天都无所事事。你的孩子很可能像他的大多数朋友一样渴望得到一台一流的电脑。然而,你告诉他除非看到他正在努力克服自己的懒散习惯,否则你打算提供一台与他付出的努力程度相一致的电脑配置。并解释说,如果你必须执行这个想法,你会去二手货网站上,在那里你可以用很便宜的价格得到一个10年前的电脑。或者,你可以去一个二手商店里,在那里他们有时会用相当低的价格出售电子设备。告诉他这种电脑可能要花好几天的时间来加载他的一个游戏,或一周的时间去下载音乐视频。然而,输入学校的作业和论文时它会工作得非常好。告诉你的小懒虫,这里有句话可以作为他的座右铭:努力工作,尽情玩,但永远不要忘记孰先孰后。想要好东西吗?加倍努力工作。所有的东西都是努力赚来的,没有免费的午餐。不要忽略一个由来已久的观念,那就是想要让一个人做出积极改变的最好办法是进行正面强化。一个父亲最终决定把儿子的宵禁(禁止在某个特定的时间外出活动)推后一小时,因为儿子同意减少他的视频游戏时间并自愿去学习数学。父亲所提供的懒人专用电脑让他开始向父亲所期望的那样改变。
这种情况大人要制止啊,每天规定一个时间给他玩,超过时间不许玩,要让他养-成习惯。目无目的的玩会严重影响孩子的学习
这个需要家长努力去调整,不能太纵容小孩
相关未解决
高悬赏问题点击上面↑↑↑蓝色字关注在某节目中,面对“小朋友被欺负要不要打回去”的话题,主持人金星说,有一次她的儿子在超市,因为一辆儿童购物车被一个很蛮横的小孩子给打了个耳光,儿子捂着脸回来了,金星脱口而出“儿子,那个孩子打你了,你不给我打回去?”但儿子说“我不,她打我是她妈妈没教育好她。”孩子被人欺负,作为家长真的要教孩子打回去吗?还是让孩子忍气吞声息事宁人?怎样做才是正确的呢?听听专家的说法吧。本期专家:亲子教育专家,复旦大学博士付小平。被欺负正是孩子学会保护自己的机会当孩子遭遇暴力,家长就会很头疼。虽然没有任何人愿意容忍自己的孩子随便欺负别的孩子,但也没有一个家长愿意自己的孩子总是被人欺负。是让孩子睚眦必报、以眼还眼、以牙还牙?还是父母亲自上阵好好教育一下欺负他的小朋友?更有甚者,最后还由孩子之间的“儿戏”演变为家长之间的“大战”?庆幸的是,很多家长觉得这些做法都不可取。对于孩子是否被别人欺负,家长首先要确定欺负这个词是不是我们自己的判断,有时候孩子并不认为这是欺负。很多小朋友在玩游戏或争抢玩具等活动中发生的无意的打人行为,或者他们模仿动画片中互相打斗的行为,并不能严格算作欺负。如果家长认为这种情况就是孩子被人欺负了,那我要奉劝家长淡定一点,不要按照***的判断去随便给孩子贴上暴力的标签。假如碰到真正被欺负,那么我想对家长说的是,孩子对社会的判断是通过生活来学习的,在与同伴玩的过程中,可能大家都守规则,也可能会有孩子想破坏规矩甚至用强权来争取更多的机会。不管遇到哪种情况,其实这都是孩子的学习过程,也是孩子的社会化过程。被欺负的经历,对孩子来说反而是一次很好的体验过程,也是一次很好的学会保护自己的机会。我们让他自己去探究下一次怎么做才会不被欺负,再碰到欺负他的人,他该怎么办。我们需要做到的是,当孩子受欺负后,给他一个温暖的怀抱,倾听他内心的感受,舒缓他的情绪,引导他自己怎么处理这种情况,怎么避免自己再次受到伤害。我的女儿也曾被人追着打有一天,我的女儿伊伊放学后在小区玩,突然被一个小朋友追着打。怎么打起来的,我们大人都没看到。当我看到的时候,那个孩子正用手劈头盖脸地打伊伊。刚开始,我以为她们也就闹着玩一下,没有干预,同时也想看看伊伊会如何处理。伊伊马上用胳膊挡住自己的头,既不还手也不跑,更没哭。我看那个孩子还没停手的意思,于是大声喊道:“不许打架!”在其他小朋友的拉扯下,那个孩子终于住手。我赶紧让伊伊离开现场,先表扬她很勇敢,然后问她受伤没有。她说没事,还把胳膊亮出来给我看,发现确实没有受一点伤。后来,我问她怎么没有想到还手呢。她告诉我:“爸爸,她太厉害了,我打不过。”我又问,那为什么不走呢。她说后面就是墙壁,我也没法跑。我赶紧把孩子揽在怀里,轻轻地对她说:“下次,你可以大声对她说,不许打人!”伊伊点了点头,似乎明白了下次应该如何应对。过了一会,她又开心地跑去和其他小朋友玩了。有了这次经历,我发现伊伊已经逐渐学会如何保护自己了。当她再次遇到比较逞强的小伙伴想动手的时候,就会大吼一声:“不许打人!”很多时候,对方听到伊伊的怒吼,反倒会吓得溜之大吉。当然,也有个别小朋友是不吃这一套的,不管怎么吓唬,还是会勇往直前。如果遇到这样的小伙伴,伊伊就会采用三十六计中的“走为上计”,以后也会逐渐远离这个小朋友。当孩子受到别人的欺负之后,内心一定很难受,也会觉得很委屈,甚至还会做出一些过激的行为。任何人的不良情绪,都是需要通过一定的管道进行发泄的。面对孩子的这种情绪,家长首先需要感同身受,接纳孩子。如果孩子能够第一时间感受到来自家长的温暖和抚慰,就会很快平复自己的情绪。同时,我们也要引导孩子合理表达自己的情绪,不要压抑,更不要不分青红皂白就责骂孩子。部分家长经常会在孩子被欺负后,喜欢用“没出息”、“活该”等字眼训斥自己的孩子。这样既不利于孩子的情绪释放,还会打击孩子的自信和自尊。被打后,要教孩子辨认真正的小伙伴如果孩子遇到总是喜欢动手的玩伴,我们就尽量让孩子少跟他玩或不跟他玩,去找一些容易跟自己孩子玩到一起的玩伴。如果不能一下子断绝,也可以减少跟对方玩的频率。当孩子找到更合得来的玩伴后,就会逐渐远离他的。伊伊曾经有一个同龄好伙伴是隔壁邻居家的孩子,因为都是小女孩,刚开始的时候,她们很喜欢在一起玩,不是在我家,就是在你家。由于那个孩子比伊伊稍大几个月,一起玩的时候,她总是喜欢对伊伊发号施令。当这个孩子四岁多的时候,逐渐出现喜欢打人的倾向。跟伊伊在一起的时候,只要伊伊稍稍不听她的,就会大声呵斥伊伊,有时候甚至还出手打她。  伊伊每次跟她玩过之后,都会跟我们告状,一五一十地描述她是如何欺负自己的。刚开始,我们也没有太当回事,以为是伊伊夸大其词的。  但通过几次在我们家发生的情况来观察,我确实发现那个孩子喜欢争强好胜、动手动脚。后来,当伊伊向我们告状的时候,我和伊伊妈妈就利用这个机会告诉孩子,每个人的个性和习惯是不一样的,有些人就是喜欢占别人便宜或者欺负别人,爸爸妈妈不能随便教育其他小朋友,如果自己觉得跟别人合不来,不跟她玩就是最好的选择,远离这样的小伙伴就是对自己最好的保护。从那以后,我们也开始限制伊伊主动去这个小朋友家里玩,但是不限制这个小朋友到我家来玩。孩子在玩耍过程中我们尽量不干涉,即使她们吵架,即使伊伊被欺负。玩耍结束以后,我们会跟伊伊聊聊想法,谈谈这个小朋友和她的其他朋友的区别,让她自己考虑还有没有更好的方式跟这个小朋友相处。通过引导,伊伊自己开始意识到这个小朋友不是真正的好朋友。到后来,伊伊主动拒绝跟她一起玩。即使她来我们家,伊伊也爱理不理。一段时间以后,伊伊就很少再和她一起玩。作为家长,我们总是担心自己的孩子吃亏,总是担心自己的孩子受伤,也总是喜欢代替孩子去解决本该由孩子面对的问题。其实,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的生命,都有自己的生命能量,更有自己的成长轨迹。我们应该相信孩子有能力去面对,也有能力去解决自己的事情。“吃一堑、长一智”,只有在不断的经历和磨炼中,孩子的内心才会变得更强大,自我保护的能力才会得到提高!尽量让孩子学会自己面对和解决当然,有些过激的情况下,大人的适当保护(让自己的孩子免于挨打,但不要打别人的孩子)或适当干预(阻止自己的孩子打人)也是必要的,但尽量要让孩子学会自己面对和解决。很多家长看到自己的孩子被欺负,就会感觉孩子吃亏,替孩子忿忿不平。于是不管什么原因引起的,有些家长就怂恿自己的孩子动手回击,最好全部打回来。更有甚者,家长亲自上阵帮孩子还击,非把对方搞得皮青脸肿才肯罢休。作为家长,我们不要培养孩子的报复心理。即使别人家的孩子喜欢欺负别人,也不要鼓励或默许自己的孩子采用以牙还牙的方式进行报复。这对孩子的身心发展不利。我们不可能保护孩子一辈子,更不可能让孩子生活在与世隔绝的真空中。既然如此,与其抱怨和指责别人的不是,不如教孩子面对暴力如何保护自己。当孩子具备一定的自我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虽然无法完全排除所有风险,但至少能够尽量把风险降到最低。(本文选自付小平《陪孩子一起上幼儿园》一书,转载须注明来自“男孩部落”公众号。)扫下方二维码,从此我们天天在一起~么么哒(*^__^*)宝宝我错了(Sosorry_BB)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大不六文章网立场
的最新文章
董卿透露,父亲在其童年时非常严厉,“每天早上要我到操场跑一千米,而且不许照镜子、要背诗背古文,还不让妈妈给我做新衣服。”旅游备药,不仅能让自己有备无患,也能帮助别人,因此我提醒带孩子暑期旅游的家长记得带药,推荐家长们选备9类安全又便宜的常用非处方药。每天一顿打还是对付不了熊孩子,问题到底出在哪里?8招帮你拆解,对照一下快速找出养育中的问题出在哪里吧。在一个妈妈群里,有很多关于宝宝牙齿问题的疑问,今天特别邀请了儿科口腔专家为妈妈们解答这些问题。孩子胆儿小太糟心,为了练胆儿,有些女汉子妈妈们真是够拼的,竟干出一些出格的事情来。再过两周就要开学了,对于已满三周岁的宝宝来说,马上就要离开24小时陪伴他们的家人,到完全陌生的幼儿园中独立度过一天的生活。妈妈们都准备好了吗?再过两周就要开学了,对于已满三周岁的宝宝来说,马上就要离开24小时陪伴他们的家人,到完全陌生的幼儿园中独立度过一天的生活。妈妈们都准备好了吗?在一个妈妈群里,有很多关于宝宝牙齿问题的疑问,今天特别邀请了儿科口腔专家为妈妈们解答这些问题。孩子胆儿小太糟心,为了练胆儿,有些女汉子妈妈们真是够拼的,竟干出一些出格的事情来。每天一顿打还是对付不了熊孩子,问题到底出在哪里?8招帮你拆解,对照一下快速找出养育中的问题出在哪里吧。旅游备药,不仅能让自己有备无患,也能帮助别人,因此我提醒带孩子暑期旅游的家长记得带药,推荐家长们选备9类安全又便宜的常用非处方药。二宝来了大宝一点儿也不喜欢他,愁!孩子是一个小精灵,会说出和做出让我们惊奇的举动,只要我们做父母的把孩子看成为一个独立的人。如果把孩子当成宠物,剥夺他思维、动手的能力,就会用进废退,越活越抽抽,将来上学时再请多少家教,交多少赞助费都无济于事。给孩子买的玩具,总是没几天就被他扔在一边,总是这么喜新厌旧怎么办?孙俪昨日在微博透露爱女被蚊子咬了,“蚊子把小花妹妹咬的,左眼就剩一条缝了,特别残忍!”纵容孩子不仅显得家长没有能力,更是一种不可饶恕的罪过。这些家长要么不知道管教的重要性,要么是懒于管教。董卿透露,父亲在其童年时非常严厉,“每天早上要我到操场跑一千米,而且不许照镜子、要背诗背古文,还不让妈妈给我做新衣服。”主持人金星说,有一次她的儿子在超市,因为一辆儿童购物车被一个很蛮横的小孩子给打了个耳光,儿子捂着脸回来了,金星脱口而出“儿子,那个孩子打你了,你不给我打回去?”让大S崩溃想大哭的“玫瑰疹”到底是什么鬼?什么样的宝宝会中招“玫瑰疹”?不明原因的高烧都是“玫瑰疹”在捣鬼吗?8月是海蜇出没近岸海域的活跃期,也是游客被海蜇蛰伤的高发期。我们通常认识的海蜇是一道海鲜美味,那么,它们为什么会成为杀人凶手呢?Sosorry_BB父母常常会被育儿难题困扰,真的是宝宝不乖吗?宝宝我错了邀请育儿专家和母婴品牌专家答疑解惑,纠正育儿误区,传播正确育儿理念,成为父母们的贴心帮手。热门文章最新文章Sosorry_BB父母常常会被育儿难题困扰,真的是宝宝不乖吗?宝宝我错了邀请育儿专家和母婴品牌专家答疑解惑,纠正育儿误区,传播正确育儿理念,成为父母们的贴心帮手。我家小孩不听话,天天跑出去了,我打***不接,人是没事,我想找她回来又找不到我能***帮忙找她回来吗?_百度知道> 新闻内容
应不应该打孩子?
儿童教育体罚张小雨,自身经历,仅作参考本人女生,今年21岁,全国前十名的综合大学在读,但不是最顶尖的学校,我也不是班里学习最好的学生。从小学开始我从未在班里成绩拔尖,如果有父母喜欢攀比自己的孩子,我从没有过可以说出去出风头的”事迹“,目前也没有什么资历能够自证被培养成功。但我和我的父母,都对我现在的性格还算满意,父母认,
儿童教育体罚张小雨,自身经历,仅作参考本人女生,今年21岁,全国前十名的综合大学在读,但不是最顶尖的学校,我也不是班里学习最好的学生。从小学开始我从未在班里成绩拔尖,如果有父母喜欢攀比自己的孩子,我从没有过可以说出去出风头的”事迹“,目前也没有什么资历能够自证被培养成功。但我和我的父母,都对我现在的性格还算满意,父母认为我成长为了他们想让我成为的人。因此,我询问了小时候对我一些问题处理的细节,希望在此分享能给更多人一个参考。成长的过程中父母基本上没有用过任何身体惩罚的措施,据我爸说他打过我一次还踢过我一脚,但是我完全没有印象了(如果他当时是为了让我“永远记住XX”,那很遗憾我并没有记住……)。我的记忆里小时候的教育全部都是讲道理,我表达我为什么想这样做,父母告诉我为什么不行。特别小的时候可能不能理解我们现在和彼此交流时说的道理,但是再大的道理也能用小孩子能明白的语言描述出来,当我的行为对别人造成伤害时,他们能用我能够理解和体会的方式告诉我为什么不能这样(比如类比我曾经觉得难过和受伤的时候,问我是不是不希望别人因为我有那样的感觉,如果已成事实,是不是应该道歉)。上面有位父亲提到的“底线沟通方式”,我也认为是存在的,但不是以身体的惩罚来对抗孩子的哭闹,而是对任性的无视与不妥协。我妈说我曾经有一次在商店里想要一样东西,而她不肯给我买,告诉我为什么不能买之后我没理由反驳却不肯罢休,就躺在地下打滚,哭闹。商店里人来人往很多人侧目,我妈就完全不理我,淡定得很。我愿意哭就哭,愿意闹就闹,就跟我说你闹也没用,闹我也不会给你买的。我一直哭闹到自己累了,闹不动了,爬起来抹抹眼睛跟着走了。后来也因为在公众场合闹跟我妈承认了错误。自此以后我知道什么都是闹不到的,只有“有道理”才能让父母同意我的想法和决定。(我当然不记得“自此以后”什么的,但我妈说那以后我就再也没闹过,那我大概是明白了。)不知道有没有父母认为这样让孩子在公共场合哭闹却不管教是非常自私且缺乏教养的表现。但我觉得孩子那么做的时候,只是用尽她所能用的一切方法来迫使父母妥协,希望通过任性来让父母满足不讲道理的要求,当时自然无法讲理,妥协更糟糕,无疑是暴露软肋,以后孩子无论想要什么,只要在公众场合一闹,大概就成了。而我妈当时完全不管我,让我的任性没有收到任何效果,自然知道这个手段不管用。而事后跟我讲清为什么公共场合那样闹非常不好,我因此道歉后,也没有再在公共场合闹过。前面那位父亲两次对抗孩子的“底线沟通”都是为了惩罚孩子的错误,我觉得这容易让孩子觉得不犯错误是为了不让父亲惩罚。而且两次都是跟惩罚联系起来谈底线沟通,我觉得这并不是对抗底线,而是“不管他如何哭闹,我要她知道她错了,这件事她得听我的,所以我还是惩罚她了”。这事实上跟底线沟通方式并没有关系,只是犯错误就不能逃避惩罚。依然可能让孩子觉得不能这样做是因为这样做了会被罚,而不是因为这样做不对,会伤害到别人而不能这样做。从小到大我家的机制是这样的:【我犯了错误→父母告诉我为什么这样做不对→我讲出我的道理我为什么觉得没有错(如果我这么觉得的话)→父母和我继续争论,直到我被说服→我承认自己犯了错误→犯了错误就应该道歉且想办法弥补→我道歉且和父母一起想能怎么弥补→弥补】。整个过程中,如果我停在了任何一步而不愿继续进行,那么就是我任性,而上一次商场的经历已经让我明白任性不会收获任何结果。如果我任性,父母并不会用身体惩罚措施强制我继续进行下面的步骤,但这件事不会过去,会一直停在那一步直到我继续进行。而这中间,我自己清楚自己是【不讲道理的】、【不懂事的】、【让父母失望的】这一事实就是足够的惩罚了。我相信当不讲道理、不懂事、让父母失望也不会换得任何她想要的结果时,没有孩子愿意让自己成为这样。而因为这个步骤,每一次我承认一个错误并且避免再犯,都是因为【这样是不对或不好的】,而不是因为【如果这样做会被惩罚】。但这套机制的建立有一个重要的基础,就是它对这个家里每一个成员都要同样适用。父母在家也不可能事事正确,当我觉得他们有做得不对、不好的地方,我也会自由地说出我的看法,重新进行上面的步骤,如果被我说服,他们也会道歉并争取弥补。当他们让我理解了一套道理,他们也完全按照它行事。父母都做到了这一点,就建立了一个”讲道理“的规则,这个规则规范着家庭里每一个成员的行为。否则,所有的惩罚和强迫都只是”我比你强,我能强迫你按我说的做,你不这么做我会伤害你,所以你得听我的“而已。无论强迫孩子做的事情是对是错,有没有道理,我认为都不是完全健康的教育方式,因为无论有没有道理都不能改变”不这么做我会伤害你“这个前提。你能伤害他,仅仅因为你比他强大,而她避免这么做,永远有恐惧自己会因此受到伤害的因素在其中。如果有一天,她足够强大到能对抗你、或你所代表的强力了;如果有一天,她知道她做的事只会伤害到别人,在她能想到的范围内不会让自己受到任何伤害呢?以上这个法则应对了我所有的任性和错误,从我的成长经历来看,只要家长也能放下架子,和孩子平等地交流,平等地遵守这个法则,那么任何你认为只有暴力才能解决的问题,都可以通过这个过程解决。我的叛逆期没有特别明显的叛逆,后来我想,大概叛逆期其实是反抗权威与强力的管制,是自我意识膨胀式的觉醒,而我的父母从未因比我强而借助这一点管制我,也没有站在权威的位置评判我的行为对错,在”道理“的规则面前我们都是平等的,交流的时候他们也把我看做平等的人尊重我的想法和观点,耐心向我解释。因此我的自我意识一直在逐步形成,即使膨胀,对抗的目标也不会是我的父母吧。----------------------------------------------------------------------------------另外针对上面提到的具体事情提一些我父母教育我时的所做。打老人:据我爸说他因为我对爷爷奶奶大声嚷嚷曾打过我一下(还是几下?),但正如我之前所言,我完全没有印象了。我孝敬长辈当然是因为应该这样,因为感念亲恩,但是最、最重要的,我认为对我影响最大的,是我父母都是非常孝顺的人。在怎么对待、怎么尊重、怎么去爱别人这一点上,就我个人的体会而言,父母的身教比言传重要太多太多。父母身体力行,比怎么对孩子说和要求孩子怎么做都更有力。说谎:父母都不记得我第一次说谎他们有什么特别的方式来对待了。但我妈就说谎提出了一个我觉得很有意思的点:尽量不给孩子说谎的机会。比如说,小时候我妈觉得雪糕太凉,不想让我吃,她说道理的时候我也同意了,我不知道那个有多好吃,有时候看到别人吃就要,她不同意就算了。后来我奶奶带我的时候给我买了,还不让我告诉我妈。下次我妈跟我出去的时候看我看别人吃的时候那个眼神,就知道不对了。她也不问我吃没吃,因为奶奶还会带我一段时间,她就放开这个”不能吃雪糕“的规定了。因为我已经不可能不吃,她再这么要求,我又不敢告诉她,就相当于逼着我说谎。在大部分时间里,我妈都避免提让我说谎的问题。比如如果我假期一个人在家,她不会规定必须写作业不许看电视,只会规定一个大概的时间比如两个小时,回到家的时候,也只会问”没看太长时间吧“这种模糊的问题,然后表示她相信我并重述她的规定,而不会问”你有没有看超过两个小时“。当我的行为略微超出她的规定而在她能接受的一定范围之内时,她会刻意避免责问我,让我尽量少地面对”是否说谎“的选择。谎说多了就不在乎了,但直到现在,”是否说谎“在我心中依然是个有十足重量的选择,说谎也是我宁愿不说也要避免的事情。每一个我选择说谎的时刻,强烈的愧疚感与负罪感仍随之而来。我们都认为这很珍贵。罚家务与发奖金:从来没遇到过这种事情……父母对我的教育是:每个成员都是家庭的一部分,都要承担一部分义务,这是应该做的,所以你应该为家里做点什么呢?于是再往前我不太记得了,小学4、5年级以后家里的碗都是我洗,中考结束后因为我不上班每天放假在家,而父母都要出去上班,所以每逢假期都应该是我做晚饭。高二有几个月父母都很忙,我放学是第一个到家的话就是我做晚饭。我觉得这是再正常、再自然不过的事情,反而觉得只有”罚“才让孩子碰家务的家长,也许需要想想怎么让孩子明白他作为这个家庭的一员,对于这个家庭的责任和义务。至于奖金……这个从小到大都听说有同学家长说考进多少多少名就给你多少钱之类……我爸有言道:你是学生,你的义务就是好好学习,你考好了是应该的,我为什么要奖励你?深以为然。当然,奖励与惩罚措施一定也有它好的一面,我只是就我的成长经历讲述我家的做法与对此的观念。--------------------------------------------------------------还想说一两条我非常感谢的,我父母教会我的东西:自我认同:我曾经在一个报纸改版的编辑寄语中看到这样一句话:”我们以比别人知道得多一点点为幸福。“我不知道这样的话何以能成为一家媒体引以为傲的价值观,因为在我看来,幸福感可能来自千万个理由,但不可能来自比较。对我来说,幸福源于一种自我认同和自我满足,而任何一个人都不可能比所有人都好,来自于”比别人好“而形成的认同和满足都不可能长久。我很感谢我的父母从来不曾用我跟别人做比较,他们引导我去欣赏每个人,也引导我关注自己。我肯定自己,我认为自己是个有价值的人,不是因为我比谁优秀,而是因为我在用我的力量做我认为有意义的事。这种自尊和自信奠定了我与人交往时的态度。不要计较:我做我认为有意义的事,和能让我快乐的事,这些事也许在客观上对别人有所助益,但那是别人要考虑的因素,我做仅仅是因为我愿意。已经看过身边太多”我对你这么好你为什么不能同样对我“、”你是我唯一的最好的朋友,我为什么只是你最好的朋友之一“、”我是如何如何如何对你的你却没有这样“的愤怒甚至怨恨。对他人好时多想自己得到的快乐(如果不快乐就不要这么做了呀),少想别人得到的利益。不那么计较得失,而认清”我这么做是因为我愿意,这样做让我快乐,并不代表因此对方就欠我什么或就该如何对我“,真的会轻松快乐很多。深夜话痨了这么多,只希望作为一个”教而不打“的例子,我的经历能给愿意花心思教育孩子的家长一点帮助,以上全部内容仅代表个人看法,也许并不适用每件事情每个孩子,但多多少少能给父母们一个参考。我在一个自由而平等的氛围中成长为一个有独立思想的人,在我能回忆起的绝大部分时间里,我都是幸福而快乐的,不虚荣不嫉妒,积极乐观地面对生活。我非常希望,所有的孩子都能让他们的父母自豪骄傲,同时也有比我更快乐的童年,并比我更快乐地面对生活。如果我的经历,能给那些愿意为此努力的家长们一点点参考和帮助,也将是我的幸福。最后我想说,如果你希望把你的孩子培养成一个正直、善良、真诚、自律的人,你首先要是一个这样的人。如果你对自己还不满意,你愿意为了你的孩子,成为一个更好的人吗?请和他共同成长吧!显示全部一夫禾,知识、经验;分享、传播补充:强烈推荐看一下
的回答。比大多数的回答(包括本人回答)更有现实指导意义!作为一个现在6Y+孩子的爸爸,认真回答一下这个问题。孩子在3岁之前,会基本确立与家长的“底线沟通方式”(我自己攒的概念:当双方就某一事无法达成一致后,双方的底牌)。从我的观察,如果就某一事无法与家长达成一致,3岁前的孩子底牌多是哭闹不止,甚至会吐、抽。这个应该是所有孩子最初的“底线沟通方式”。这个方式必须调整过来。因为,3Y-的孩子,对于是非是没有判断力的,家长必须给予明确。在涉及一些原则性问题上,如果孩子最初的“底线沟通方式”获胜,接受了错误的理念,家长在以后的教育中,会付出更大的精力,也未必收到好的效果。我所期望的方式是讲道理,从目前孩子的情况来看,效果很好。这种方式的转变是如何实现的?好吧,我承认,是“暴力”。如果有父母用其它非暴力方式实现了这种转变,告诉我。我学习且推广之。其实这种“暴力”只用了极少次。第一次,起因大概是打了姥姥还是奶奶,打了之后,还说一些坏话。让道歉,也不听,加上老人过分溺爱,说没事没事,她就更嚣张,批评之后,反而哭得更厉害。于是,把她一捉,扔到卧室床上,反锁上门,就我和她。明确告诉她:打人不对,必须道歉;哭解决不了问题,你可以一直哭下去,但必须承认错误,道歉。最后,哭至吐,甚至有点抽了,我也没理她,也没抱她,也没让她出去。最终,她承认错误,答应找老人道歉,也确实去道歉了。这次算冷“暴力”吧。第二次,起因说谎。这个问题,早有思想准备,杀无赦。之前,已经因为说谎,讲道理教育过她一次。有言在先,再说谎,用针扎(上医院打过针,已经深知针的滋味)。既然又说谎了,说话算话。于是,很正式很认真,取针,捉住她(已经大哭中,反复喊“我不说谎了”),给她看针,告诉她为什么要扎,然后表演用力扎在她指尖的样子。当然,扎的时候换了个头,但也产生了足够的痛感。这次算热”暴力“?有过这两次“暴力”经历后,以后基本不需要了。必要时最多吓唬一下就可以了,4Y+后,吓都不用了。孩子呢,也认可了讲道理解决与家长冲突的方式。当然,家长要保证不滥用家长的权威歪曲道理,做到实事求是去讲道理。犯了错误,也得给孩子承认错误。这样,孩子才能真正认可这种方式。补充:看了@朱旭冬的***后,意识到:当父母怀着爱心,去”暴力“教育自己的婴幼时期的孩子,孩子长大了,并不会将此”暴力“看作彼暴力。再补充:看到有知友讨论了用限制某些孩子喜欢的事情,比如禁止玩游戏,以代替体罚。个人认为不是完全适用。原因是:这样会让孩子认为,这些可代替的错情与某些自己权利是可以替换的。但事实是,一些原则性的错误,比如说谎,如以孩子自己的权利的放弃来换行错的权利,是一种变相的鼓励。因为,孩子可以放弃(或剥夺)的等价权利几乎没有,他对钱还没概念,你总不能像***世界一样剥夺自由吧。@李欣阳 提到一点很重要,必须加上,体罚完孩子后,要有后续处理。我的处理方式(包括以后批评她之后,她很不开心的时候)以她最喜欢的方式抱她,告诉她:爸爸批评你,是为了让你改正错误,让你变得更优秀。爸爸还是像以前一样喜欢你。显示全部匿名用户我是个女生,被父亲奉行挫折式教育,从小挨揍,直到大学。身为亲历者,我想从另外一个角度来回答这个问题。自记事起,父亲极少对我表达肯定,言语并不顾及对小孩自尊心的保护。年纪小承受能力也很低,不管是挨打还是冷暴力,对于一个小孩来讲,那种暗无天日没有关爱的感觉是极其难受的。这是我在成长过程中一直极力忘掉的一部分。我从小是个隐忍的人,因为被打骂没有反抗的能力,只好把所有情绪都憋着,而没有得到排解的负面情绪是会在心里放大的。这种方式很可怕,成年后的我,如果被激怒,情绪会变得很难控制,要靠激烈的方式(例如恶言相对,例如摔东西)来发泄,而不是冷静下来进行积极有效的沟通。小时候我一直痛恨自己的年龄,在本应享受校园生活的时候,我满脑子是报仇和远离,那时候我一直在痛恨眼前的生活,一直在等待长大后可以反抗的那一天。于是在我18岁的时候,跟父亲打过一架,我对他说,你老了打不动了,我也终于可以离开你了。当时这句话伤透了他。我却觉得很解恨,这么多年终于,我也让他难受了一回。事实上,发泄负面情绪、恶语相对,这样的处事方式,和他打我并没有区别。我曾经认识一个家暴经历者,成年后的他永远处于愤怒之中,永远在骂骂咧咧。别人不经意的回应,他会觉得是恶意的、贬低的、不友善的,必须要在背地里(因为性格外强中干,所以只敢在背地里)加以数倍的恶言恶语才能够发泄。他常常觉得自己属于弱势群体,抱怨社会不公;却要靠嘲讽与鄙视真正的弱势群体来获得满足。他在成年后,用大量的时间去嫁接和排解童年时没有发泄出来的愤怒。小时候,我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不可以有任何违背,否则挨打。而现在,我常常有类似的倾向,没有耐心去跟想法不同的人交流和沟通。长时间被暴力对待的小孩,长大后会一直否定自我。大学是我最痛苦的时期,因为不管做什么都觉得自己不会成功。微小的失败都会上升到觉得自己人生没有希望。这种心情没有人能帮到自己。家暴经历者也往往有着超乎常人的敏锐和易感,懂得察言观色,揣摩别人的情绪和心情。但与此同时,我在人际交往中总是很紧张,很怕融不住主流,很怕被人不喜欢,很在意别人对我的看法。家暴不是“小孩不懂事,过去就算了”的事情,负面情绪会叠加,会造成伤害。我见过很多家暴经历者,他们一直怨恨父母,成年之后却变成与父母一模一样的人。所以大学以来,我一直在重塑人格。我不希望自己长大以后变成他,不希望在儿女身上延续这种不健康的教育,更不希望儿时短短十几年的经历,让我整个人生失去快乐和积极。主救自救者。如果要细数,我性格中的问题实在是太多了。慢慢来吧。只是有些事情已经无法改变,母亲去世后,虽然我和父亲关系有所缓和,但我始终觉得,自己再也没有家了。显示全部董方南,@兔小月的猫崽子 | 无节操的猫麻麻我之前在福利院做心理方面的志愿者,做小盆友沙盘游戏治疗的陪伴者。总结:(以下全部内容都指青春期之前的小朋友)无论用神马姿势,请和小盆友一样高,站着永远不会明白小盆友的想法。(包括别人家的)耐心再耐心地了解小盆友行为、情绪背后的原因。希望小盆友怎么做,自己先做到。小盆友远比你想象的有智慧。不要给自己找借口。严守界限和规则,小盆友会用各种方法试探界限在哪里,hold不住就杯具了。(补充)==========================================================================说点实例,我小时候被打过,家里有戒尺,一米长一寸宽的竹篾,一打一痕。不要以为大了就忘记,我2岁开始记事情,事情起因经过我都记得。多数时候打我的原因是父母自己有情绪而不是我干了什么。绝大多数被打的经历都可以归结为以下这句话:小盆友在无知的情况下做了让父母不理解的事情,父母自己的情绪很激动而生气,在情绪上脑发热的时候狠狠地打小盆友,事后发现其实小盆友也没什么错就是自己冲动了后悔不已。区分:小盆友怎么了,我自己怎么了。这是两件事情。对于极端情况,有两个原则:即使要打要罚,必须在冷静的时候,而不是头脑发热的时候,因为那时你只是在自己发泄而已。用手打,孩子要痛,你的手也要跟着痛。杨国栋,海外移动游戏从业者1岁5个月的爸爸:我家男孩还不会说话,这个时期,不要说打,冷热暴力(@一夫禾 提出的概念)都不建议使用。我认为更好的办法是『讲道理+转移注意力』。因为一个心理专家说过,在这个阶段(0-3岁,个人认为这个每个家长不要死守这条线,要根据孩子的具体成长差异),孩子最重要的在于建立安全感。安全感哪来?最重要的是来自于父母对孩子的疼爱、不离弃等表达。这是段建立安全感的孩子,一般会建立乐观积极的性格,看待这个世界是带着信任感的,这对孩子一生受用。 在这个基础上,可以逐步的训导,尝试用他能够正确感知的方式来确立原则性问题的底线,当然可以打,但不要造成伤害,打屁股等肉厚的地方。比较赞同通过一些虚张声势的办法来扩大惩罚的心理作用,至能够达到目的程度即可。太过了也可能造成心理影响。姚辉乾,关注儿童健康成长新人报道,很喜欢知乎讨论的氛围。看了大家的讨论,大部人认为很多时候小孩子不打不行,觉得有限度有技巧有规则的打孩子是合理的。由这么一群理性的知识分子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总是透着那么一些可悲和危险。你打孩子并不丢人,只是犯法,请你不要为打孩子找冠冕堂皇的理由,法律不惩罚你,孩子不埋怨你并不代表你可以心安理得,理直气壮。体罚孩子是暴力,美化再多还是暴力,惩罚孩子是无能,无奈再多还是没智慧。孩子是平等的个体,相对你来说他是弱势,你们之间要平权。永远不要去体罚孩子,这对孩子的伤害远远超过我们的想象,小孩子越小体罚越危险。不要觉得小孩子不记事儿就可以体罚;希望,自立,自信等美好的品格就形成在她不记事儿的三岁之前,你一次性干脆的打他一顿,立竿见影的给他带来不可挽回的伤害。下面简单介绍下我的情况,来表示我不是来吹牛逼和吵架的。我孩子11月11号两岁,至今没打过一次,也没拖拽、推搡过一次,也没说过你再怎么样我不要你了一类的话(爱的撤离)。和孩子呆的时间还算长,我是辞职带孩子的专职奶爸。孩子会自己穿衣服,自己吃饭,自己付账买东西(还不认数),看到小朋友跌倒会搀扶,别的小朋友哭了会去安慰,自己摔倒自己起,别人给她东西她会说谢谢,别人抢她东西她会保护;不通过打小朋友来发泄,别人打她她会大声恐吓对方。喜欢玩啥玩水不玩尿,喜欢看巧虎,天线宝宝,聪明的一休,小小爱因斯坦,喜欢听歌边扭小屁股,不看电视,不看灰太狼。吃各种糖喝各种碳酸饮料但是都没瘾。说话比很多孩子要晚一点,沟通基本顺畅。除了刚起床和快睡觉的时候不好带其他时间很好带。至于育儿方法:1、少批评少表扬少忽悠,多鼓励多支持多耐心,这一条很难做,我正在努力做好。2、遇到困惑的问题,多换位思考,多从自身找问题,用智慧来解决问题而不是简单粗暴凭直觉。3、多看优秀的育儿书籍,会鉴别那些书说的对,那些是忽悠。4、没有生命危险不要阻止小孩,让孩子从失败中成长,这一条难做到,我做的还可以。暂时想到这么多,带孩子的过程是净化自己的一个过程,很多时候我也不知道怎么办才是对的,渴望大家一起讨论,我平时多用微博 http:///nebulayao记录孩子的成长故事和我的学习心得,知乎上的少,以后会慢慢多起来。朱旭冬,什么都不懂不太赞同打孩子,但我也觉得有些情况下,可能“打”(或者适度的暴力惩罚)是唯一的解决方法。人的行为有道德约束,但是在道德之外还有法律。如果真的能不打孩子,一切都用讲道理解决,就好比一个社会只需要道德约束而不需要法律,但是这种社会是不存在的。偏一下题,说个我小时候的经历:很小的时候有次犯错了,爸爸怎么说我都不听,好像家里还有客人,他没精力对付我,就把我关到黑暗的储藏室了。结果我不知道怎么自己开了灯(那个时候灯的开关还是一根绳子这样的),然后发现了储藏室的各种“垃圾”,包括一顶太阳帽。后来我爸爸来开门看我的时候,我戴着太阳帽,坐在储藏室的米缸里玩米、玩各种垃圾玩的不亦乐乎。所有人暴笑。还有一次是因为我不好好吃饭,妈妈就饿了我一餐。结果下一餐的时候我一直盯着电饭煲,灯一跳就赶紧叫我妈盛饭。知乎用户,c++程序员,这是个很适合我的工作当然不该打。当你真正了解自己打孩子的原因,你就不会打了。打孩子其实与孩子无关,是家长累了、烦了,想发泄一下了。打孩子是一种没风险的发泄渠道而已。如果你是老师,你应不应该打你的学生?这两者的区别是什么?你的孩子没有反抗能力,你的学生有家长保护,如此而已!不要用教育孩子来骗人,你就是想发泄了,而孩子就是最没风险的出气筒,何况还有一个光明正大的理由,教育孩子。你当然可以打孩子,反正我们的未成年人保护法也是虚设的,但请不要把这归为教育孩子。这只会让孩子认为暴力是解决问题的好方法,让孩子变得怯懦,做事缩手缩脚。打孩子能教育好他?难以相信李白,由于严重违反知乎社区规范,该用户帐号已…作为一个5Y+女儿的爸爸。我很认真的告诉大家,千万不能打孩子啊,打永远是不对的,就是再怎么心里不舒服也要憋住。我就打过几次,现在每次想起都深深的后悔。你爸妈打过你,你打孩子,孩子会打她孩子,冤冤相报何时了啊。曹梦迪,学之。心理学分析:先普及常识行为主义的观点:行为招致的后果可以是强化性的(增加行为出现的次数)或是惩罚性的(减少行为出现的次数。)。惩罚比强化的作用迅速(被火烧了立即就会躲得远远的),消退得慢(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但是容易泛化(被火烧一次就害怕一切热的、红的东西),操作起来不容易控制,也容易导致回避行为。发展心理学的观点:皮亚杰认为,孩童发展分为四个阶段:1。感知运动阶段(两岁以前):此阶段孩童仅能通过感觉以及和东西的互动了解世界,既没有逻辑思考能力,也不能理解别人的视角。2。前运算阶段(两岁到七岁):此阶段孩童的自我中心意识开始淡化,可以了解别人的视角,但依然没有逻辑思维能力。3。具体运算阶段(七岁到十一岁):此阶段孩童已经具备逻辑思维能力,但仅限于对具体的事物进行逻辑思维。4。形式运算阶段(十一岁以后):此阶段孩童会具有抽象思维能力,开始真正理解“道理”“道德”“规则”这些抽象的概念。综合以上的基本观点可以看出,至少在某些场合,必须要打:1。处在感知运动阶段的孩童:这一阶段的孩童的思考以自我为中心----即认为所有人的感受、认知都和自己一样,不能理解别人的视角,对外界的认识也基本来自于,所以讲道理基本都是白费。有孩子的人一定都记得孩子在一岁多的时候四处拉大便还对你呵呵笑的样子。那时候孩子想的是“哇!便便好爽,爸爸妈妈一定也很爽吧。”这就是他的“逻辑”。此阶段讲道理是肯定没有用的,强化和惩罚才是有效的手段。2。处在前运算阶段的孩童:这一阶段的孩童可以接受一定的道理,但无法应用,知道行为的原则基本上以“直觉”(之前形成的各种反射的组合)为主。在这一阶段可以讲道理,但是不能指望讲了道理孩子就照着做。必要的时候还需要采用强化和惩罚手段。3。紧急情况:比如孩子不听劝阻,非要在往马路中间跑。这时候再讲道理显然时效太慢,道理还没讲完呢可能一眼没看到孩子又跑了。但是打也要讲究方法,不是说在这些情况下就一律棍棒伺候。具体说来:1。“打”要少用:惩罚由于其见效快,很容易出现泛化现象:华生当年做得小阿尔伯特实验,每次让孩子看见兔子的时候就听见巨大的噪音,结果导致孩子不仅害怕兔子,也害怕一切长毛的东西,比如绒毛玩具,皮毛衣服等等。这样的结果就是不仅抑制了孩子的错误行为,也抑制了正常行为:比如如果“说错了话就打”,那么孩子可能会将其泛化到“说任何话”甚至“发出任何响声”上,导致孩子不敢说话,语言能力匮乏。惩罚还会引起逃避现象,频繁打孩子可能造成孩子不愿意交流、不愿做事,甚至不愿回家的逃避行为。在大多数情况下使用强化手段比较有效。2。惩罚讲究可预见性和临近性:打要临近发生的事件(切忌当时不打,事后想起来打,这种打法只能发泄,不能起到减少行为的作用),要让孩子明白挨打是因为做了某件事情(建立联系,让他知道做某件严重事情必然会挨打,而不是有时打有时不打,这样的打法起不到任何作用。)3。“打”要讲究度,上面说了,行为主义方法纠正行为的关键在于可预见性和临近性,而和惩罚得多严重并无太大关系。比如一岁多的孩子四处大便,拍一两巴掌,让孩子感觉到疼痛即可,并不需要打得多么重,或者下数多么多。4。“打”要见机而行:惩罚最容易失败的例子是所使用手段的问题。操作性反射并没有规定什么行为是强化性的,什么是惩罚性的,而是以后果而论的:凡能减少次数的就是惩罚,增加次数的就是强化。“被打”这一事件也以被内化为“勇敢”“做了大人做不到的事情”等好的含义而变成一种强化。所以,千万不要以为打一定是一种惩罚。如果发现“越打越来劲”这种情况,要记得赶紧放弃“打”的方法,寻找其它的强化法来教育。看很多人讲个人体验,我也添加一些个人体验。个人是从小被打到大的孩子,小的时候极度顽皮,这个***http://zhi.hu/Ci1N都是轻的,还有跑出去玩晚上十一点多才回家,跑到工厂里偷东西等等不胜枚举的严重出格行为,被打是很经常的事情,开始是巴掌,上小学了开始用尺子、木棍,被打得浑身都是紫檩子甚至坐不了凳子都是常事。但是,我和父母的关系从小到现在都非常融洽,也没有任何暴力或者任何不正常倾向,原因是父母打完了之后都要跟我讲好几个小时道理,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往往还要跟我讨论,如果说服不了我还要带我去问我信服的人,最后说得我心服口服才算完事。这一点让我理解他们打我完全不是为了泄愤,而是一种保护我的方式。正如Daniel Gilbert所说,人的记忆是选择性的。好比你问一位妈妈,养育孩子的感觉怎么样,她会告诉你感觉非常好----可能是一生中最好的事情,如果你再追问她孩子小的时候大便她一身的感觉如何,她可能会说“那是挺糟糕的,不过也不算什么了,我还是最爱我的宝宝。”之类的话。孩子和父母的关系,不在于打不打,而在于整体的气氛如何。如果现在有人问我父母打我的时候我感觉怎么样,我也会回答“打的时候是挺疼的,不过也不算什么了,我还是最爱我的爸爸妈妈。”============================================孙瑞提到了“隔离”的办法来对付感知运动阶段的孩童,这不是不可以,只是效用可能不是很好,因为刚刚被隔离的孩童并没有被惩罚,而是等到想吃、尿裤子等不舒服的时候才感觉到隔离的痛苦,这样的惩罚临近性就比较差,相对于打一两巴掌,纠正孩子的行为的速度就要慢一些。============================================举一些实际的例子:许多老一辈艺人就是被“打”出来的,拜师契约上都要写“投河溺井,奔走逃亡,打死与师父无论”的字样。比如马三立因为说错被打的一 说《洋药方》就手指冰凉如冰棍(http://203.192.7.11/wmzh/2007-11/23 /content_.htm ),高盛麟演戏因为配戏的人出错也要挨打(http:///p/82250468),甚至表演的时候也要打(参考《一百年的笑声》中所说的逼粘子一段)。但这些老艺术家们非但对挨打没有负面情绪,反而异口同声感谢“打”让他们的艺术更扎实准确。究其原因,就是因为首先试图气氛很好“师父平时很疼爱我们,甚至像俗话说的还有点爱“护犊子””(http:///p/82250468),其次师父做事绝对公平,有道理可讲(虽然这“道理”在有些人看来讲不通)。显示全部yolfilm-我一直?打?孩子,有打,也就是「屁股?一下」那?,意思意思一下。有一次真叫我火大,?手了。孩子小?五年??,有一?子跟家?的阿姨吵架,那阿姨在家?忙了六七年,是家中不可或缺的??力,而且,那?子老丈人?世不久,丈母娘?心不已,不想待她房子,又需要人照?,所以搬?我家。??家中事?繁多,根本?不?人,孩子?不知?何跟阿姨起了?突,嫌?嫌西,整天跟人?大?小,吵?不?,他?管束不住,孩子愈形??,竟逼她?一定要把人?除。?可犯了我的大忌。??都?用,加上那?子孩子叛逆到?人,一??把大?出入?的玻璃?踢破了。我一直忍耐,也因?工作忙,一直在外地,好不容易回家。一天晚上,我十?的火?又要出???,八?多把孩子叫到房?跟他??。?他?何??作??孩子眼睛不看我,不?我,不理我,我?啥,他只是微微??,嘴?哼哼唧唧,咿咿唔唔。「你爸跟你好好??,你是?不?去是不?你那是什??度?」?子?一抬:「我……」才?一句?,我就一拳上去,把他打在地上。一拳一拳又一拳,我都忘了打了?拳,孩子大叫,他娘他外婆都上?拉了。那是我打孩子最狠的一次。真下了狠手,打?年?三十,再?跟人??拳?,?次,竟然是??子身上招呼。?婆娘拉住我,叫我怒吼一?,?出房?,我??子跪在地上,狠狠?了他半?多??。孩子?的??流?,?哭?都不敢?出?。那是三年前的?事了,?在想?,心????受。若要?我,打孩子有?有用?我真不知道,我只?得,??手?,真到了?重事?之?,?道理?用了,一定得打!怎?不打?而且,一旦?手,就不能?模作?,要真下狠手才行。??子十三年,就打狠??一次。我要他一?子?住,不能欺?人,即使是?在家??忙煮?的阿姨,你也不能欺?人家,打他,就是?他明白,被人欺??的痛苦。他若欺?一??能反抗的人,就是踏破了我的底?。只因,我?教育?子,就?要求,一,作人要善良。二,作人要固?。一?人,若善良而不固?,就?成??死的喏喏?愿,?生一事?成。 但,一?人,若固?,而不善良,???害人,而且是???,?振振有?,自以?是。(我??子的期望,?他一生的要求,??地?,就是四?字「?善固?」)孩子若不善良了,就是?父之?,我??作爸的,就是打他?用,打了叫他恨我,我也得?手。不作最?的?打,真的放?孩子,?出一??人,就是?害社?,?害世人了。ps:?了上面?一通,果然招致?人??,我多??句吧。我曾一直?得自己的?子好,好的很,美的很,?相端正,性格正直,言?大方,待人接物,?退有序,直到??子(小?一年?)到台??第一?暑假,?才??,我在大??的好?子,在台?,是?人嫌?的小霸王。大?的?境,?子?一代的放?,??很糟糕。(尤其,我的孩子,在大?有三?溺?他的舅舅),?了把孩子身上的「一胎化??」??正??,我真是吃?苦?。我姐甚至?,看我一直努力把?子的性格掰回?,才真正?得,她??弟弟,是真有耐心的人。其?,?小孩,?都很??。?起?,都比唱的好?。我不跟人??「育?之道」,我就一句?,要真等到自己真有孩子了,才?知道父母??。正所?,「??方知父母心」。不真正??父母之苦境,?什?大道理,都是旁?者言,其?值,如同放屁一般。 再?件真事。昨天把?子叫?,在??上,看知乎,看他父?回??段?堪往事。咱父子?,一起?受的,把四?眼眶??了。-显示全部川宁,在不危及生命的情况下,教育没有底线。只要不涉及到生命安全,教育是没有底线的。打不能用「应该」还是「不应该」简单判断。绝大多数孩子都有性格比较烈的时候,人都有懵懂的动物性,像一匹野马,其实在不懂人情世故的时候是需要象驯化一匹马一样的「强势」,光用和颜悦色或者「耐心」是不可能在所有时候都能取得很好的效果的,有时候,尤其是一两岁的时候,会出现动物本能一样的驯服的情况,这个过程各种难看的场面都会有。赢了,你威信起来了;输了,你就跟着屁股走。我不宣扬打孩子,因为「打」一旦被无理家长依赖,后果将不堪设想。就如提问者说的那些问题都不是该打的问题,因为开始游戏之前要先提结束原则,一旦破规矩坚决不妥协。我不知道这样教育下来还需要打吗?(当然有时候会因为有其他软势力与你抗衡)很多时候,我发现之所以动用到打是因为它已经过了最好的教育时机,孩子家长一起失控所致。如果是正当教育,打是其中一种方法,总比放任好;但很多会让人记恨的打通常是无理的打,不是要教育,而是因为看不惯孩子与自己意愿相悖却无伤大雅的行为。我最瞧不起的是,明明孩子错了,教育不来了,孩子失控了,任意妄为了,还舍不得强势,骂都不敢的那怂样儿!知乎用户,喜欢陪孩子!微信公众号:奶爸de自我修养我先表明我的态度----绝不能打孩子,甚至言语威胁要打都不行!下面是我写的一篇文章,稍长,但是我的切身感受,欢迎一阅:------------------------------------------------------------------------我从小到大一共被我爸踢过两次。第一次是在我3岁的时候。那时我跟爷爷奶奶住在一起,爸爸妈妈周末会回来看我。一个周末,他们说带我出去逛街。妈妈牵着我的手,走在路上。爸爸对我说,来爸爸牵。我说,不要。突然,我就被一脚踢了出去。我抬头怔怔地望着爸爸,不知道发生了什么?爸爸两眼圆瞪、怒不可遏地看着我。后面的事情,我已不太记得。大约是妈妈赶紧把我抱回了爷爷奶奶家,家里有人给我进行了伤处处理。其实我并不觉得多疼,但我被吓坏了,很长时间我只是坐在奶奶怀里,说不出一句话来。第二次是在我4岁的时候。我短暂地到爸爸妈妈厂里的幼儿园上了一阵子。有一天放学,爸爸来接我,我们并排走在回家的路上。我心情不错,一直在叽叽喳喳地说着幼儿园好玩的事情,爸爸一句话也没说。突然,我就被一脚踢了出去。我抬头怔怔地望着爸爸,不知道发生了什么?爸爸两眼圆瞪、怒不可遏地看着我。然后,我又被踢了一脚。爸爸说,你今天干了什么?等到家我再跟你说!说完,他头也不回地走了。我跟在爸爸后面,想起白天在幼儿园,我见别的小朋友拿钥匙刮墙壁很好玩,我没有钥匙,却看到讲台上面有一把,我就拿来玩了。后来放兜里却弄丢了。中午,老师问谁看见讲台上的钥匙了?有同学说是我拿的,我也承认,但却找不到。老师对我笑笑就走了。我想一定是老师给爸爸告状了,说我偷钥匙。那时,我对“偷”这个概念还不是十分了解,但隐约知道是不好的事情。我想爸爸一定是为了这件事情生气。回家的路异常艰难,我知道现在这个时间到家,妈妈还没回来,没有人会为我挡驾。我心里恐惧到了极点,泪如雨下。终于还是到家了,我想赶紧主动承认错误,也许能让爸爸消消气。我心里想表达,我从来没有拿过别人东西,这是第一次,我不知道这样做是偷东西,我现在知道了,希望你原谅我。但说出口的时候却只有一句,我原来没有拿过东西。其余的想法,却怎么也说不出来。越说不出来,越恐惧。越恐惧,就越说不出来。我无法控制地哭得越来越厉害。所幸爸爸并没有再打我,只是把我晾在一边。今天回想30年前这两次被踢,对我来说丝毫不费力气。爸爸怒目圆瞪的脸孔在我脑海中是如此清晰,就像昨天发生一般。原来一个人恐惧的时候,会组织不了语言,即使说出口,也不能保证语法的正确。客观地说,我从小到大挨打的次数并不多。3岁那次被踢如果算第一次,13岁时挨过最后一次。那么这10年平均下来,我印象中,也就一年一次吧。和我的很多同龄朋友比起来,可能还比不上他们一个月挨的。可我并不认为我比那些三天两头挨打的同龄朋友幸运,因为爸爸言语恐吓的威力比真的动手也不差。爸爸的脾气十分火爆,这一秒还好好的,下一秒可能就爆炸了。再加上他身体非常好,一旦动手,那就轻不了。所以,不管我犯了天大的错误,只要他动手了,全家都会挡着,因为怕他把我打坏了。我对爸爸的这种性格,自然是十分忌惮,我稍微看苗头不对,那一定就是他说什么是什么,绝不会有一丁点反抗。所以,爸爸只需要言语上恐吓一下,就能让我屈服。在我看来,这跟打没有本质差别。被言语恐吓的各种情况,总结起来就是一条----不听话。我看电视时间长了,爸爸一声怒吼,关了!我立刻就会把电视关了。我睡觉的时候流鼻涕,于是不停地吸鼻涕。爸爸听见了,吼道,你要是再不睡觉,继续哭,看我怎么收拾你?于是,我只好不吸鼻涕,忍受着睡去。我洗完澡出来,爸爸看见我,吼道,你是不是洗澡的时候只洗了身上,没洗脸?回去重新洗!于是,我只好回去重新洗,其实我已经洗过了。……也许你会说,你为什么不跟爸爸解释呢?解释只是在流鼻涕不是在哭。如果是现在,我会解释的,但作为一个小孩子,恐惧足以让我放弃,我只想不要进一步激怒爸爸而挨打就足够了。有时候,我会想,为什么爸爸经常采取武力镇压的方式呢?很遗憾,作为一个小孩子,我不会认为他是在教育我,更不会认为他是为我好。我会认为他仗着他是大人,武力胜过我,就逼迫我按照他的想法行事。当我20岁时,有一天深夜,我独自一人走在街上,看着周围寥寥行人,我突然觉得,他们都应该害怕一个20岁的小伙子才对啊!因为他们打不过一个20岁的小伙子。而我正是一个20岁的小伙子。不论在大街上,还是在家里,在这个世界上的任何地方,我都不需要再屈服于武力,我可以干我想干的任何事情。逐渐地,我不再顾忌爸爸的脾气,有时候我甚至故意跟他对着干。爸爸老了,他很少再要求我做什么,更很少跟我发怒。最近这十年,我和爸爸大概爆发过两三次激烈的争吵。我一点也不畏惧,更不让着他。我潜意识中甚至有个念头,希望他动手打我,那样的话,我一定会还手,好让他知道,现在我不怕他。我当然知道跟爸爸动手是十分错误的,我也知道爸爸是爱我的,我也爱爸爸,但我仍然不能阻止心里有这样危险的念头。我很庆幸的是这种情况并未发生。今天回过头来看,我20岁时的那个夜里所领悟到的东西,是何等的荒唐!但那又真实发生在我的身上,我从自己的经历推导出这个逻辑,非但没有意识到它的危险性,反而感到解脱。我小时候没挨几次,成年后就能得出这样的结论。我难以想象那些经常挨打的小朋友长大后会有怎样的影响。现在,我已经30多岁了,也有儿子了。我从不打他,更连“打”字都不说。我坚决反对打孩子,以及言语威胁打孩子!我认为,打小孩是最严厉的教育方式,却又是最容易的教育方式。一方面,对正常的家长来说,可能很难想出比打更严厉的了,所以一旦出手,通常见效极快。另一方面,不管什么事情,又都可以用打来教育,万法归一,这一秒想打,下一秒就可以实施。真可谓物美价廉!但是这两个特点却有着跟表面现象截然不同的深层含义。首先,打孩子所谓的见效快,是短期效果,而且是形式上的效果。表面上孩子服从了,但心里未必认同,长期更会埋下祸根。『在一项为时十九年的远期研究中,研究人员发现,在体罚是家常便饭的家庭里长大的孩子,长大后会成为不善交际、以自我为中心的人,在他们的青少年时期和成年之后,暴力行为对他们来说是完全可以接受的正常现象。』『如果大专院校的学生成长在一个很少夸奖、总是进行责骂、体罚和在言辞上侮辱的家庭里,那么他们在心理上会具有较多的困扰和不安。』『对监狱中的囚犯做的调查表明,大多数暴力犯罪者都是在具有暴力的家庭环境中长大的。』以上内容摘自《西尔斯育儿经》。其次,打是如此容易,所以它很容易被滥用。滥用1:究竟是孩子有过错,还是大人有情绪?我第一次挨踢,我的过错是什么呢?是我不爱自己的爸爸么?我不过是没有满足爸爸的心理需求,导致了他的生气,然后他宣泄了自己的情绪。那些打孩子的家长,可以仔细想想,打孩子时到底是教育成分更多,还是自己生气更多?你每一次打孩子都是在心平气和的状态下么?滥用2:既然打是如此容易,父母还有必要花力气想别的解决方案么?我第二次挨踢,我的过错看上去是我偷钥匙,但是我作为一个4岁的小孩,甚至都不完全理解偷东西是怎么一回事?我不必遭受最严厉的惩罚,即可学会以后避免这种事情。综上,打孩子以及言语威胁,实际上是最低级的教育方式。它既没有真正的正面效果,却造成长远的负面影响。它让孩子成为父母宣泄情绪的目标,又使得父母失去了想出更好办法的动力。它也许能造就一个表面上听话的小孩,但一定会阻止父母接受一个不听话的小孩。而不听话才是一个小孩的正常状态!我认为没有什么事情必须用打来处理。我说一个侧面印证的例子:我儿子刚上幼儿园时,我去陪读了一个星期。幼儿园的小朋友们,耍赖撒泼的时候多了去了,而且表现形式各不相同。但是幼儿园的老师们显然不能动手打孩子(部分无良幼儿园除外),实际上她们连重话都不会说。她们只是东一句西一句,说着说着,小朋友就好转了。老师们可以,爸爸妈妈为什么不可以?面对不同的情形,需要想不同的办法来处理。这的确会费很多脑子,还需要更长的时间才能奏效。但我认为这些付出是很值得的,既避免了孩子遭受武力和言语恐吓,又能让我们得到提升,成为更好的父母。至于如何想办法,不是本文的重点。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奶爸de自我修养,微信号:daddygro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