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皮划艇探险的探险故事

波兰6旬老翁划皮划艇探险成功穿越大西洋_空域-水域_新浪户外_新浪体育_新浪网
一键点击注册户外频道会员,就能参加不限次数的户外装备大抽奖。
波兰6旬老翁划皮划艇探险成功穿越大西洋
波兰老翁划皮划艇成功穿越大西洋。波兰老翁划皮划艇成功穿越大西洋。
  据英国《每日邮报》4月23日报道,波兰67岁的老翁亚历山大•多巴(Aleksander Doba)于当地时间4月19日将皮划艇驶入美国佛罗里达州新士麦那海滩(New Smyrna Beach),这标志着其横跨大西洋长达6000英里的皮划艇探险在历时六个月后成功结束。
  据报道,多巴自日从葡萄牙首都里斯本出发,原计划行程超过6500英里,但由于海上天气恶劣,船舵损坏,因此不得不在百慕大群岛靠岸修整船只。整个行程中,他在海上碰到很多困难,曾因通讯设备故障与外界失去联系长达47天。期间,卫星导航系统也出现过问题,难以确定行进路线,但他还是一如既往地坚持划行。
波兰老翁划皮划艇成功穿越大西洋。
波兰老翁划皮划艇成功穿越大西洋。
波兰老翁划皮划艇成功穿越大西洋。
波兰老翁划皮划艇成功穿越大西洋。
  据多巴个人回忆,整个皮划艇探险中最困难的地方是在墨西哥湾水域,那里浪大风急,海潮汹涌,非常危险。美国皮划艇杂志Canoe & Kayak报道称,最后几天在墨西哥湾的行程极具挑战性。多巴此次探险的行程安排负责人兼翻译告诉杂志记者,他们前五个月一直都在为最后穿越墨西哥湾担心,如果遇到北风,沿水流逆风而行,行进于风口浪尖会相当艰难。
  日前当他到达佛罗里达海岸线时,长时间风吹日晒,皮肤已经变成了古铜色,胡须头发也非常凌乱,但精神却很好。很多人纷纷来到岸边迎接这位英雄的到来,新士麦那海滩(New Smyrna Beach )市长当场宣读公告,对其大加赞誉,并授予其士麦那游艇俱乐部荣誉会员的称号。
  报道称,多巴40岁时才开始学习皮划艇,其子说,自己的父亲一直坚信“做一日雄狮胜过做千年羔羊”,生活一向乐观积极,勇于挑战。据悉,多巴的此次横跨大西洋之旅创造了新的历史记录。
  关注新浪户外,了解更多户外资讯。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顶部 “”,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登录名或密码错误:
1、如果登录名是邮箱地址,
请输入全称,例如
2、请检查登录名大小写是否正确。
3、请检查密码大小写是否正确。
下次自动登录
你还可以输入140字
户外名人正在说
载入中,请稍后......
载入中,请稍后......
载入中,请稍后......您现在所在位置:&>&&>&
发布时间: 16:28:36&&来源:青年时报
英国姑娘皮划艇环游世界 经历生死考验
【 】英国姑娘皮划艇环游世界,经历生死考验。凡尔纳的《八十天环游地球》是很多人童年的一个梦,但真正能把梦搬到现实中的人少之又少,所以你真得佩服这位英国姑娘的勇气。与徒步、自行车旅行不同,29岁的莎拉要用更具挑战性的人力皮划艇来环游世界,并且她已经完成了足够让人叹为观止的旅程。
牛津高材生迷上了皮划艇
&非常非常高兴我与我的好朋友贾斯汀完成了惊人的皮划艇冒险,今天是第101天。&昨天,莎拉在她的推特上这样写道。
29岁的莎拉是英国的一位女性冒险家,前段时间,她在阿拉斯加用划皮艇与同伴贾斯汀开始了穿越阿留申群岛的非凡之旅,并在101天后到达终点。如今,莎拉已经成了全世界首位只依靠人力划行2080公里穿越阿留申群岛的人,。
作为牛津大学毕业的高材生,莎拉的选择跟她的同学们不太一样,目前不到30岁的她已经旅行了大约25600公里,相当于划了地球的一半。她环游世界的想法始于2011年的4月,从伦敦塔桥出发,开始了自己新的生活。英国女探险家莎拉的计划是通过人力完成环球旅行。
2011年4月莎拉从英国启程,凭借皮划艇、自行车和6.4米的小船穿越了欧洲、中亚、中国、俄罗斯和日本,完成了约17700公里的旅程。随后成功单人划船横渡太平洋。
&太平洋可能是我回到伦敦的旅程中最困难的一段。这让人很兴奋,但也让人有点害怕,&莎拉曾在东京这样说道。&看着地图上我要凭借一艘小船横渡的数千英里海洋,真是让人有点害怕。不过我也有些迫不及待了。&
莎拉就是这个一个姑娘,她的生活似乎与平静无关,其实2009年,24岁的莎拉就曾单人划船横渡印度洋,创造吉尼斯世界纪录。
经历生死考验仍要坚持梦想
从大学毕业以来,莎拉的绝大部分时间都在冒险,而且几乎都是独自进行的,有的时候甚至每天划船时间超过12小时,陪伴她的只有野生动物和风景。这次穿越阿留申群岛,岛屿之间口岸距离最长的是59公里,遇到风浪和大雨时,莎拉就躲在皮划艇的帐篷里。
&这是场时时刻刻都是最艰难和最美丽探险。&当有人问起这次旅行的感受时,莎拉如是说。&阿留申群岛和阿拉斯加半岛太惊人了,像有魔法一样,有各种各样的野生动物,基本看不到有人。我很高兴到最后我都没有翻船。&
穿越阿留申群岛时莎拉环球之旅中里程碑式的一段,与以往的旅行不同,这次莎拉有个很棒的队友贾斯汀,也是一位名副其实的&海上皮划艇女王&。现在,莎拉坦言身体很疲惫。肌肉需要***。莎拉决定用一个星期的时间来调整。莎拉准备回伦敦,花一个星期和她的未婚夫露西待在一起,并在开始下一段之前,骑自行车从加拿大到纽约,然后在划着她的皮划艇横跨大西洋到伦敦。她预计会在明年到达伦敦。&回到家里我正好赶上未婚夫的生日,我特别高兴,接下来我要开始骑自行车从加拿大到美国了。&
虽然莎拉有着非同寻常的骄傲经历,但也无时无刻不经历着危险和失败。这些年,她曾在途中翻过五次船,有时候因为恶劣的天气,连续几天都要待在帐篷里。直线下降的温度和可怜的光线使划船成了&奢望&,在格列佛群岛,莎拉经历过15米高的海浪和每小时128海里的大风。有一次,她险些被一艘货船闯沉。2012年,莎拉被迫放弃了最初的一场横跨太平洋的旅行,当时她被热带风暴侵袭,被日本的海上保安厅巡视船救起才得以保命。
如今,莎拉还有个目标,就是筹集超过10万英镑来赞助公益事业。
英国姑娘皮划艇环游世界,经历生死考验。阿留申群岛:位于白令海与北太平洋之间,自阿拉斯加半岛向西伸延至堪察加半岛。由超过三百个细小的火山岛(当中有57座火山)组成,长1900公里,总面积17666平方公里。
【责任编辑:fw041 】
热门点击排行
(window.slotbydup=window.slotbydup || []).push({
id: '2067244',
container: s,
size: '300,250',
display: 'inlay-fix'
关注枫网微信
手机扫一扫皮划艇激流回旋的介绍_百度知道中国漂流者不可忘却的故事
作者:户外探险 微信公众号
提示:点击"户外探险"↑抢先饕餮户外盛宴Vihike>撰文日,“长江漂流第一人”尧茂书在金沙江通伽峡段遇难。壮士的离去,震撼了无数国人的心,波澜壮阔的大河漂流运动由此兴盛,并延续至今。在百废待兴的改革开放初期,长漂这样一项探险运动,带来的影响和意义远远高于探险本身。30年过去了,激情、奋进、献身的长漂精神,始终激荡在国人的内心深处,唱响了一首可歌可泣的探索自然、超越自我的极限运动史诗。大河漂流的兴起1985年,美国漂流探险家肯o沃伦(Ken Warren)申请到了长江首漂权。消息传来,民间哗然,35岁的西南交大教师尧茂书闻听愤言:“漂流长江的先锋应该是中国人!”之后,他加速了自己漂流长江的计划。日尧茂书开始了中国漂流史上真正意义上的江河漂流探险。33天后,在金沙江通伽峡段,他带着未竟的心愿魂归长江。英雄的壮举感染了无数人,要把尧茂书未完成的漂流继续下去。1986年,中国长江科学考察漂流探险队、洛阳漂流队以及肯o沃伦(Ken Warren)带领的中美联合队前后脚从长江源头下水开漂,三支队伍有竞争有合作,有成功有失败,献出10条生命。这一次长江漂流活动堪称是中国大河漂流运动的兴起。长江漂流只是一个开始。日至9月25日,中国黄河漂流队首次完成了人类在黄河上无动力漂流的全程,从而实现了中国人在中国江河漂流史上漂流长江、黄河两大江河的行为。从海拔5000米的巴颜喀拉山的黄河源头出发,到渤海之滨的垦利县三角洲的入海口结束,黄漂队员们挨过了严寒饥饿、高原缺氧,历经雪山激流,穿过了道道峡谷险滩,一寸不落地完成了长达5464公里、落差高度4831米的黄河探险漂流。在黄河漂流期间,7名队员不幸遇难。两年间,从长江到黄河共有18名勇士在漂流探险运动中遇难。经验不足、装备简陋、缺乏后勤救援保障及地方的支持等因素是造成漂流伤亡事故的主要原因。不断的牺牲引发社会和国人对江河漂流探险的反思和总结。此后,除岷江、大渡河、黑龙江、塔里木河、和田河、独龙江的短程漂流活动外,中国大江河的大规模漂流探险活动沉寂了12年。大河漂流的发展1998年,时隔12年后,大河漂流运动再次发起。当年6~8月,中国珠江漂流探险队漂流珠江,无人员伤亡。8~9月,首支中国女子长江源科考漂流探险队挺进海拔5400米的姜古迪如冰川,漂至沱沱河大桥,亦无人员伤亡。9~12月,中国雅鲁藏布江漂流探险队从江源杰玛央宗冰川下水,漂流1500公里至雅鲁藏布大峡谷口派乡之后,在极其凶险的激流面前改为沿江徒步穿越雅鲁藏布大峡谷。此次活动的完成标志着中国的漂流探险活动已走向成熟和理性。1999年澳门回归之际,大陆和港澳台两岸三地二十多名队员组成的黄河源科考漂流探险队,在黄河源区进行了漂流探险活动,对黄河源区的生态环境进行了科学考察,并且共同竖立了“黄河源”纪念碑。在1998年中美联合进行怒江云南段漂流的基础上,月又进行了中美怒江西藏段漂流探险。月中美又联合进行了雅鲁藏布江仁庆顶峡谷段及拉萨河漂流探险。2003年9月到10月,由科学家、探险家和记者二十余人组成的中国汉江生态文化考察漂流探险队在丹江口水库以上的汉江中上游河段约900公的区域进行了漂流探险活动,还考察了沿江地区的生态、文化环境的现状。2004年,中国漂流探险队10名成员历经15天风雨,成功完成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全长三百多公里的激流险滩,标志着中国的漂流探险者开始把目光放眼全球。从早期带着强烈挑战色彩和民族精神的无畏式探险,到越来越多的国内外交流和融合,中国的大河漂流先行者们不断学习和提升,经验在逐渐积累,装备在不断提升,意识也日渐开放,为国内漂流运动的发展培养了人才,蓄积了力量。大河漂流的兴盛近年来,中国的大河漂流运动逐渐兴盛,越来越多的人对漂流运动产生兴趣并投身其中。2009年4月,山水自然保护中心创始人、北大教授吕植,美国漂流专家文大川(Travis Winn),“中外对话”中国总编辑刘鉴强,著名的环保人马军,万科地产董事长、探险家王石,中国工程院院士邓中翰,鑫根资本创始合伙人曾强和1986年长漂队员杨勇共同踏上了金沙江漂流之旅。这是一次亲近自然之旅,更是一次地质、环保、人文调查之旅。在谈及为什么要进行这次漂流活动时,刘鉴强说参加本次活动的队员一直都致力于环保活动,他说:“大家一直都在保护金沙江保护虎跳峡,那么作为一个环保人,你保护的这条江河你是否了解?它的美和价值可以通过漂流去感受,感受完了以后你会觉得你活生生地和它结合在一起了,你认识到了它的价值,然后你会觉得你所做的事情更有意义,同时把这条河流的美通过漂流展现在公众面前,这样是为了更好的做环保。”王石说,以前都是从山上往下看河流,现在从河流往上看山川,这是完全不一样的感受。他说:“没想到这次不可预期的收获比我想像的还要多。我最大的收获是,如何在社会上形成一股环保力量,如何让涓涓细流汇成大江。”日,国内新生代探险家爵士冰集结北京、广州、湖南等地数十名划艇爱好者出发,开启了新一次黄河全程漂流之旅。经过前期勘察,7月7日在黄河源头拜祭,7月 8日从星宿海的卡日曲到约古宗列曲交汇处下水开始黄河漂流活动,经过黄河源头扎陵湖、鄂陵湖及六百多公里无人区和黄河第一湾的洗礼,穿越拉加峡险滩,通过晋陕大峡谷险滩的挑战,绕过黄河上三十多座水电站和壶口瀑布,经过黄河下游五天三百多公里平水的艰苦划艇,于9月17日漂流到东营黄河入海口,顺利结束此次漂流探险活动。此次活动历时72天,漂流河段长度三千六百多公里,有34位艇友在黄河沿途不断参与黄河漂流活动,其中多名队员往返多次加入漂流活动,让大家都实现了漂流黄河,与伟大母亲河零距离接触的梦想。这是自1987年黄漂之后,首次有队伍用独木舟这种方式漂流探险黄河全程,尽管沿途历经多个险滩峡谷,但没有队员在漂流中受伤。在保障全队安全的前提下,活动更注重参与者在河流探险中的自我风险评估和梦想实现,更符合现在社会发展个人价值回归的方向。2013年黄河漂流活动中使用了Ally折叠艇、Maics超轻草艇和百途白水艇等五种不同类型的独木舟,以及双叶桨及备用桨、碳纤头盔、连体干衣、救生衣、漂流鞋、漂流手套、救援绳包、漂流牛尾绳、口哨、超轻防水袋、手持GPS、防水对讲机、净水器等一系列漂流装备,积累了对各种艇在不同水域使用表现的经验,为以后继续进行大江大河漂流探险或水上旅行积累了经验。2013年黄漂的首要原则是“珍惜生命,以人为本”,在考察和体验沿途人文景观和自然风景的同时,也注重环保意识,漂流全程中产生的生活垃圾可以降解的就地掩埋,不能降解的带回城市。2013年黄河漂流活动的圆满结束意味着无论从装备还是到理念,国内的大河漂流运动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黄河漂流活动并非一时兴起,在此前爵士冰已经多次使用皮划艇探索大江大河。2011年7月到8月,王冰与来自全国各地的六位划艇爱好者一道,从青海沱沱河下水漂流长江之源,经受大风、冰雹等恶劣天气考验,闯过高原无人区和众多激流险滩,沱沱河沿到曲麻莱段490公里,七名队员漂流了九天半,从曲麻莱到玉树的三百六十多公里,爵士冰单人独艇漂流了五天。在第六届“中国户外金犀牛奖”上,他以“长江源头沱沱河至通天河漂流”获最佳探险活动奖。此后他还漂流过金沙江、雅砻江等国内多条知名大河,这个同时热爱自行车、登山、滑雪、漂流、潜水等运动的硬汉,在大河漂流上越走越远。热爱大河漂流的人群日渐壮大。2013年9月,洋非云用皮划艇完成了通天河、雅砻江漂流。日起,曾经完成纯人力无后援独木舟横渡琼州海峡、渤海海峡、环渡海南岛、泰国-柬埔寨独木舟跨国海域穿越、单人完漂珠江等活动的探险家闪米特从青海省的黄河源头巴颜喀拉山乘一艘小独木舟顺流而下,向一项新的世界纪录发起挑战----单人漂流黄河全程5464公里。妻子羚羊驾车负责后勤支援,他们夫妻被网友称为真正的“神舟侠侣”。在分享黄河沿岸美丽风景的同时,他们还开展了关于藏区包虫病,以及玉树大地震后灾后政策给当地人带来的影响、草地沙化造成的生态移民、疯狂的冬虫夏草采挖行为和黄河沿岸的污染等问题的一系列调查,在网络平台发布后,引起了众多关注,也给这次漂流带来了更多现实意义。闪米特说他要以漂流为媒介,调研黄河每一寸水源与河岸,记录黄河及周边生态、人文、地理、污染现状等信息。而在此前,闪米特还计划用10年时间完成独木舟环西太平洋的计划,探险航线途经柬埔寨、泰国、越南、中国、日本、俄罗斯、美国,仅凭人力纵穿七国,目前已经完成3000公里,未来计划航线12000公里。在激扬于波涛汹涌的大河之外,还有一些漂流爱好者也走上了皮划艇旅行之路,比如老极,他曾经用一辆三轮侉子摩托带着老婆孩子环游世界,从东南亚一路骑行,经中东和欧洲到达北极。每年秋天,老极都会带上老婆小猪和儿子辛巴,以及一些招募而来的朋友和队友,一起到新疆额尔齐斯河漂流旅行,额尔齐斯河是是中国惟一流入北冰洋的河流,发源于阿尔泰山西南坡,沿阿尔泰山南麓向西北流,在哈巴河县以西进入哈萨克斯坦,秋天时河畔的胡杨树一片金黄,五彩滩的丹霞地貌色泽艳丽,河面上有成群的天鹅飞舞,河水平缓,风景漂亮,划着小艇缓缓顺流而下,是一种美丽而愉悦的体验。在老极的发动下,参与额尔齐斯河漂流的人群越来越多,让那些不具备白水漂流能力的皮划艇爱好者也有了一个体验漂流乐趣的机会。爵士冰、闪米特和老极等人都是当今户外圈里的典型代表,他们热爱探险,但绝不冒险,他们热爱自然,热爱和自然亲密接触的运动,更喜欢在运动的过程中去探索自然,大河漂流是他们生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当被问及在漂流中遇到了哪些困难和危险,又是怎么化险为夷时,爵士冰回答说:“大险滩,大急流,漫滩,翻艇等漂流中的困难与不可预测的因素,以及大风、暴雨等恶劣天气。化险为夷,除了当时的团队协作外,最主要的还是事先要准备充分,有备无患,不蛮干。”漂流探险的意义到底是什么?爵士冰说:“亲身体验河流的呼吸与脉动。我们都喜欢说,水是生命之源,江河是水的载体,孕育了无数的生命与文明,但很少有人说,江河也是有生命的,漂流,在我的理解里,就是以自己的身心去认识和体念江河的生命节奏。”大河漂流的现在因为漂流运动独特的乐趣和精彩的体验,向往漂流的人越来越多,国内已经出现了一些专业的皮划艇培训机构。成立于2009年10月的广州珠江之友独木舟俱乐部是国内顶尖的民间皮划艇培训机构,致力于独木舟运动的普及推广,以考察水资源为使命,倡导“关爱母亲河,保护水生态”,引导水上皮划艇探索旅行新方式。珠江之友独木舟俱乐部沿用香港独木舟总会的技术体系,对独木舟爱好者进行技能等级的培训及评估,定期在流溪河开展初级爱好者的入门培训,也定期派出会员参与红十字会的急救学习、香港独木舟总会的环岛拉力赛、海上定向赛、重庆阿依河国际漂流赛、黄河激流追逐赛、红牛怒江花式皮划艇挑战赛、全国皮划艇激流回旋赛等高级别赛事,也派出会员参与独木舟水上救援学习和高级课程学习交流,拥有从化大江里、清远北部万科城、广州新洲巨龙、深圳东涌海训和珠海灯笼沙、东莞檀香岛六个训练基地,独木舟船艇约500条。目前俱乐部拥有初级***会员500人,中级***会员100人,高级***会员50人,一级教练员10人。许多国内比较专业的皮划艇爱好者,都与珠江之友独木舟俱乐部有密切的联系,比如华东地区较为知名的千岛湖逐浪皮划艇俱乐部,教练均直接或间接地接受过来自珠江之友的培训,而笔者也正是在千岛湖接受了皮划艇入门级训练。与此同时,知名的专业白水玩家刘文锋(苗人风)主持的“白水中国/Chinawhitewater”也是白水培训先锋品牌,从最基础部分入手进行白水漂流技术培训,内容包括器材介绍、岸上摇艇练习、水中摇艇立刃、支撑桨练习、基础桨法、流水桨法、划艇信号、湿逃脱、扭胯练习、T型救援、裸漂保护、绳包救援、横渡等等,针对性很强,有成体系的技术支撑,参加培训的多为户外运动爱好者,也不乏静水俱乐部教练或户外俱乐部领队,影响力逐日壮大。令人忧虑的是,随着水电站建设的兴起,许多原本适合皮划艇运动的激流正在被分割为一道道难于逾越的天堑。比如全长3479公里的金沙江,天然落差达5100米,占长江干流总落差的95%,水电站富集程度居世界之最,“十一五”逐渐进入金沙江大规模梯级开发阶段,2020年前全梯级将先后全部开工建设。金沙江上游川藏段共布置八个梯级电站,装机容量898万千瓦,相当于三个葛洲坝电站。中游则有上虎跳峡水电站、两家人水电站等共八座巨型梯级水电站,总装机容量为2058万千瓦。下游四座世界级巨型梯级水电站,规划的总装机容量为4210万千瓦,规模相当于两个三峡电站。这一道道水电站将金沙江层层截断,对河流的生态和地质环境带来了巨大影响,自水电站开工建设以来,沿途已经发生多起重大地质灾害,而一旦筑坝,相关的河段也就失去了漂流的可能和意义。环境的变化,引起了许多大河漂流者的关注。1986年长江漂流运动的参与者杨勇、冯春等人至今依然行走在路上。杨勇是长江第一漂的幸存者之一,长漂结束后,他辞去了机关的工作,全身心投入到长江研究中,至今已经29年。毕业于中国矿业大学地质系的杨勇,认为漂流和步行是调查研究江河地质状况的最好方式,长江、高原就此成为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在没有汽车的年代,杨勇徒步考察了长江的所有干流直流。每一年他最少有一半的时间在路上,在人迹罕至的野外,另外的一半时间他用来挣钱,支持自己的科学考察。多年以后,他已经对长江沿途的点滴变迁了若指掌,掌握了堆积如山的第一手地质和人文资料。1998年,经过对金沙江进行含沙量和流速等水文测试,杨勇预言当年会有罕见洪灾。29年来,不知杨勇有多少预警和呐喊被人所忽视,但他一直没有放弃细致的考察和坚定的呐喊。他不是NGO,不是愤青,不是探险家,现在的他是一位冷静而有追求的学者,一位用自己的探险经验养着自己的考察工作的民间科学家。他对祖国的理解不是那么抽象和激昂,他用脚丈量过的地方,沿途的一点一滴他都了然于胸。这么多年过去,一直行走在环保路上的杨勇发起创立了横断山研究会,“目的在于以民间的力量对重大工程项目地质与环境问题开展独立考察研究,发表独立意见。”忙碌的他根本停不下来。“从2000年开始,结合国家西部大开发,我提出了在川滇藏区域构建中国大香格里拉国家公园构想,在区域内建设旅游经济与自然生态文化传统保护协调融合的国家公园群,发展支线航空网。组织或参与川滇藏主要标志性资源的考察论证,开发策划等。”近年来围绕全球气候变化开展了青藏高原大河源头冰川考察研究,三江源在气候变化背景下水文情势,生态系统演变趋势的持续追踪考察,同时为三江源区生态旅游产业发展建言献策。“30年来我走遍了西部地区大江大河,同时也去了世界上一些主要河流,试图找到河流开发利用的良策。”冯春是1986年长漂的舵手,因对中国漂流运动作出突出贡献,当选北京 2008 奥林匹克火炬接力火炬手,2009 年获得“中国当代徐霞客”荣誉称号,是中国漂流探险界代表性和旗帜性的人物,亲身经历、见证和参与了中国漂流探险特种旅游的发展过程。作为中国漂流探险运动的开创者,冯春的足迹几乎走遍了中国的主要江河,他担任过主力漂流队员、教练员、漂流队长,成功漂流过长江、雅鲁藏布江、澜沧江、雅砻江、汉江、美国科罗拉多河,并在中国举办的漂流大赛上多次取得优秀成绩,还组织、策划了多个大型漂流比赛及活动。按冯春的话说,不规规矩矩待在国有单位,选择自己出来闯荡,皆因对漂流的喜爱和无法抹掉的长漂情结。1986年那次续漂,他是主力队员之一,当时他是攀钢机修厂一名车间工人,无意中从报纸上看到尧茂书只身漂流长江,不幸遇难的消息,当时就被尧茂书的精神和行为深深震撼。冯春说,那个年代人们都过着一种平静、平淡的生活,一切都由单位安排。每天上班、下班、回家三点一线。“尧茂书这件事无疑是对我平淡无味生活的一种冲击,就像期待了很久一样,我没有丝毫犹豫就向单位请了假,跑成都来找漂流队了。”经历过1986年的长漂之后,冯春还于1993年、2001年、2002年、2006年等多次漂流长江,并于2004年率队到美国科罗拉多河大峡谷进行了漂流探险。“在我们那次成功漂流长江之后,二十多年来至少有上百人到长江进行过漂流,几乎每隔几年,就会有人组织重漂,就像是对当年壮举的祭奠,也是为了让长漂永远不被人遗忘。”冯春说他自己的命运,也彻底被长漂改变,他从一个普通工人变成了探险者,并始终坚持推广漂流运动,正是“勇于探索、追求真理”的长漂精神支撑着他走到现在。时至今日,冯春漂流过的总长度已经近万公里,是世界上漂流里程最长的人之一,被圈内的朋友称为幺哥。每次在重要的下水漂流前,冯春都要祭奠那些在历次漂流中殉难的队友。而切身体会到漂流运动的从无到有后,冯春希望把自己的经验与教训讲出来,把技术传承下去,分享给更多喜爱漂流的人,也希望漂流运动在中国能发展得更为健全。现任玉树市政府漂流总顾问的他,一直致力于推广漂流运动,并成功举办了“漂流中国”等大型活动,让更多的人安全、快乐地参与到这项运动中来。他说:“中国新生代热爱漂流的年轻人非常多,他们在体能上和理念上比我们要超前,现在国内的漂流环境也好,我们尽可能的把经验和教训告诉他们。”1986年被选中乘密封船冲击虎跳峡最险恶的下虎跳的长漂队员杨欣,自长江漂流结束后就留在了长江源,从事长江源的考察和拍摄,期间发现长江源的生态环境问题,冰川退缩、草场退化、野生动物被大量捕杀,就从探险家、摄影师转为环保主义者,致力于长江北源可可西里藏羚羊的保护,已经建立了两座环境保护站。参加过1987年黄漂的刘毅说,我们的人生注定是要跟这条大河联系在一起。如同刘禹锡的诗句“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一样,我们的人生,就如同这滔滔大河。我们的出生及幼年,宛如这大河源头的涓涓细流,纤细而又潺弱,静静地流淌着,不知道我们的将来要流向那里,更不知未来汇入我们生命中的将会是什么。我们青壮年、特别是我们年轻的时期,犹如上游那峡谷中的奔腾和撞击,不管是丛山的险峻还是阻挡它流淌的礁石,只管一路咆哮着,不管不顾地劈开它、冲过它、穿透它,不知疲倦,无所畏惧,不论汇入的是什么样的力量,不论遇到的是什么样的险阻,都不能阻挡它疾行的脚步……依然是不知流向那里,依然是不知生命的终点于何处,甚至莽撞、匆忙,甚至狭隘、局促,一路向前、向前。一如有首歌里唱到的那样:“没有什么能够阻挡,你对自由的向往”,就是要走出自我,奔向远方……又如同西汉的张戎所描述的那样:“水性就下,行疾则自刮……河水重浊,号为一石水而六斗泥”,“各顺从其性,则百川流行,水道自利,无溢决之害矣”。真乃泥沙俱下,不能自持。待人到中年,就如我们现在漂着的中流地带。河变宽了,更有了些许的厚重。放慢了匆匆的脚步,容纳着一切,又多了几分沧桑和宁静,增添了几分宽容和成熟,向着入海的方向、向着既定的目标,缓缓地、不急不躁地、从容而又坚定地走下去……或许,到了我们老年的时候,会像我们曾经看到的下游以及入海口一样,终将抵达梦想中的大海、理想中的圣地。已然悄然无息,陪伴我们的,只有平和----如同源头如同我们出生时一样。不同的则是我们将以更宽的水面、更丰沛的水量,最终无声无息地与心目中的目标和理想融汇在了一起。没有喧嚣,只有与梦想与轮回的拥抱!致谢:本文的撰写得到了冯春、杨勇、刘毅、刘鉴强、爵士冰、闪米特&羚羊、苗人风、税晓洁等人的大力支持,其中许多资料和史实来自当事人的口述或相关网帖,在此一并致谢。-END-以上内容出自《户外探险》11月刊,更多内容请点击“阅读原文”购买新刊。-END------热帖,直戳阅读------露营在路上的我们,永无他乡变老之前,转一次梅里,去一次远方冈仁波齐最好的转山季节开始了 | 攻略贴别跟我说你懂夜观星象|看过这些再说中国最美的越野跑照片都被他们承包了!那些年我们跑过的TNF100……最美的中国在路上|12条秘境越野自驾路线马背上的中国:十条最美骑游路线攀登8000米级别山峰到底有多难?离开使用环境说装备,都是耍流氓!户外探险 开启生活的另一种可能
相关微信文章:
相关推荐:
本网站所有内容均采集自网络,如有侵权麻烦邮箱联系删除。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