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教大佬们舰攻和舰爆炮击金门加成的问题 NGA玩家社区 f

实战中,舰攻和舰爆哪个更实用?
炸弹是炸不沉战列舰的
九九舰爆和九七舰攻搭配使用
哪个更实用?这个问题略为奇怪,因为日本帝国海军航空兵在作战中需要面对的敌人显然不仅仅是美国的航空母舰,所以这个问题需要稍稍分开来探讨一 对方是无空中掩护的水面舰艇战例:1 珍珠港举珍珠港的例子其实不是非常恰当,首先美军是被偷袭,其次几乎所有舰艇都没有处于航行状态,最后就是美军多多少少有那么几架飞机的空中掩护,不过完全可以被无视罢了。日本空袭编队组成:第一波:共183架,其中99舰爆51架(携带250公斤炸弹,不记得弹种了,印象中是高爆弹,因为目标是美军机场),97舰攻40架携带鱼雷,49架携带800公斤穿甲弹(目标美军战列舰),还有43架零战第二波:共171架,其中99舰爆81架(携带250公斤炸弹,应为半穿甲弹,因为目标是美军舰艇),97舰攻54架,携带250公斤及60公斤炸弹,目标美军机场,还有36架零战太平洋舰队战列舰部队全军覆没基本上都是由于97舰攻的鱼雷和穿甲弹,虽然日军后来统计,第二攻击波舰爆队投下的78枚炸弹中有37枚击中目标,命中率47.7%,但是250公斤炸弹在俯冲轰炸中无法贯穿战列舰的水平装甲97舰攻雷击队针对停泊的美军舰队的袭击导致击中了36发鱼雷(美军资料23发),效率更为惊人97舰攻水平轰炸无命中率资料,求大神补充但是显而易见的是,97舰攻水平轰炸的时候是5机(一说9机)排***字形队列,以长机为令一起投弹,只求一单命中,所以命中率估计不会高2 印度洋“多塞特郡”和“康沃尔”号重巡洋舰遭到日军99舰爆攻击,53架九九舰爆,其中16架来不及换弹直接带着250公斤陆用炸弹就起飞了,日军统计命中46枚,其中“多塞特郡”号中弹31枚,“康沃尔”号中弹15枚,准确率达87%。这说明被认为威力不足的250公斤炸弹只要命中足够数量,同样能致大型战舰于死地,稍后的中途岛海战中美军SBD对日本重巡洋舰的袭击也表明了这个道理(不过SBD可以携带454公斤炸弹)“竞技神”号航空母舰遭到99舰爆45架攻击,英军统计被命中40枚以上,日军统计命中37枚二 对方是美国航母战斗群1942年到44年的历次航母对决中,不可忽视的一点是,由于对方战斗机的掩护以及舰队防空火力的增强,鱼雷轰炸机自杀式的雷击以及变得越来越困难,战果也越来越少,因此97舰攻雷击队占空袭部队总数的比重也逐渐降低,其百分百依次为40.3%,34.4%,25%,28%,14.7%,13.2%(珊瑚海 中途岛 第二次所罗门 圣克鲁斯 菲律宾海 恩家诺)其中舰攻雷击队只有在珊瑚海,中途岛和圣克鲁斯海战中取得战果,而且总的来说都是靠舰爆队的攻击使美军航母失去或部分失去机动能力以后取得的,属于锦上添花的战果总结舰爆在面对除了战列舰的所有舰艇时,由于有较高的命中率和生存率,故有机会取得更大战果,特别适用于首次突击舰攻(水平轰炸就不说了)雷击队几乎是战列舰的唯一克星,但是二战太平洋战场战列舰已经不是主角,更何况美军战列舰以防空火力旺盛而著称,故舰攻在战争中的重要性,生存能力以及题主所问及的“实用性”逐渐变低。
这个“实用”,着实很难定义。对不同的目标,自然有不同的安排。比如坦克,120滑和同轴机***哪个实用?apcr和he哪个实用?光讨论舰攻和舰爆的话,舰攻比较大,舰爆比较小97舰攻 长:10.3m翼展:15.518m:最大起飞重量:4,100kg出力:1000匹马力(海平面)最高速度:377km/h爆装:机腹炸弹挂架(总载重1,521公斤)选配武装包括1x800kg炸弹、1x500kg炸弹、2x250kg炸弹、6x60kg炸弹、1枚九一式鱼雷(852kg)99舰爆全长:10.195m翼展全宽:14.365m出力:1,300Hp最大起飞重量:4,122kg最大速度:432km/h爆装:机腹下挂架250kg炸弹×1、主翼下挂架60kg炸弹×4后期的天山、彗星数据wiki上也很详细。差距不大,但一般来说俯冲轰炸机(舰爆)机动会略强一些。舰攻的攻击方式:鱼雷机要求紧贴海平面投放鱼雷,然后鱼雷再命中目标。命中率自然低下,但是大部分舰船命中一条鱼雷就可以回家了。当然舰攻也可以装大型炸弹轰炸陆上目标,印象中看到过资料,珊瑚海海战瑞鹤还出动过舰攻带800kg炸弹炸约克城,但没取得什么战果就是了。舰爆的攻击方式:(图中是斯图卡)(图中是斯图卡)俯冲轰炸机一般载弹不如水平轰炸机,但是机动性高,命中率 投弹效率都高出很多。江草隆繁队有17分钟投弹52发,命中46发的记录。以上。真的要说哪个更实用,那么不会有准确的***。IJN搭载一般舰爆舰攻数量对等,各有所长。当然后期又开发了流星这种舰攻舰爆一体的飞机,可惜已经没有足够的制空权和飞行员来打出漂亮战绩了。
仍在外出,手边没有资料,捡有把握的说。看上去,一旦命中,攻击水线以下部分的舰攻作战效能应该优于攻击水线以上的舰爆,但事实是,比较攻击的成功率,舰爆远高于舰攻。尤其对于对抗强度如此激烈的太平洋战场,只要命中飞行甲板一发就能有效打击单艘CV继续作战的能力。事实上,美帝损管战时最玩命抢修的一是锅炉二是飞行甲板,可见对舰爆的忌惮。而一发鱼类就能当场打残一艘CV的貌似不多吧…(大凤的油气殉爆发生有偶然性)想象一下,拦截水平低速目标和垂直高速目标,哪个更难?对舰爆和舰攻在珊瑚海战后战果和损失比的具体分析,大概十几年前看过一篇文章。文章的观点是随着太平洋战争的推进,舰攻几乎越来越难取得战争初期那样卓越的战果,原因大致有几点。首先是水面舰艇的低空防御火力极速增强,尤其到了战争末期,中小口径火炮几乎见缝插针地塞满了BB的各个角落。再加上无线电近炸引信的使用,以及美帝将快速BB编入特混编队用作CV的贴身保镖,使得小编队低空突防的可能性越来越低。其次是舰战空中戒备和快速出动效率的提升进一步降低了中低空偷袭的成功率。最后是飞行员技术素养限制。对人力已近枯竭的霓虹海航而言,已经找不到能够连续中低空突破外围内圈数道空中警戒带并在中低空域进入攻击路线后顶着对面铺天盖地的防空火力锁定航向不做任何规避完整地飞完攻击全程的飞行员了。对美帝而言,这种复杂限制性多且成功率不高的战法效率太低,远不如舰爆。随着美帝海航后期作战的重头戏转变成登陆作战中的对地压制和近距离支援任务,越来越多的舰攻实际上被用作对地攻击机,老布什就是对地攻击过程中被击落的。而从sbd从1到6型的演化,最终揭开了巨舰杀手sb2c的面纱。
我的观点,面对一支有成熟防空体系的舰队而言,俯冲轰炸机,鱼雷攻击机还有战斗机都必不可少。攻击机的优势在投下鱼雷之后拿到战果的可能性比较大。炸穿几层甲板不一定怎么样(比如光辉),炸穿一两个隔舱那就悲剧了(比如爱宕)。但这种攻击方式的难度在于攻击机必须低空突防,而且由于鱼雷相对航弹重出不少,还是低速突航。被炮火拦截的可能性显而易见。而俯冲轰炸机相反,一颗航弹下去,目标可能没怎么样,但这个难度可是低多了。小口径高炮有战斗机负责压制,最大的威胁大口径高炮数量极为有限。所以通常俯冲轰炸机中队要比攻击机中队早攻舰几分钟,以达到吸引高炮嘲讽为攻击机创造机会这个目的。战斗机的作用一是缠住对方战斗机中队,这个是本职工作,而且不必担心高炮。第二就是压制对方防空火力。由于小口径高炮基本是开放式(还有德三的105大悲剧) ,战斗机主要是杀伤人员,一梭子下去小口径高炮能哑上一排不成问题。
与各国飞机、武器以及攻击目标的特点有关。日本对鱼雷机的痴迷就远胜于美军,出于以下几个原因:九七舰攻在当时各国的舰载鱼雷机中,九七舰攻无疑是数一数二的佼佼者。九一式航空鱼雷1941年九一式航雷改二型列装之后一下把九七舰攻的投雷速度拉到了300km/h以上,而当时美军的TBD投雷速度只有185km/h。珊瑚海海战的列克星敦号航母被14架九七舰攻以204节速度突击,最终命中两发,这也是美军第一次近距离观测到日军高速雷击的秘密,美军军官看到了鱼雷尾部的箱型结构(实际上是帮助入水的框板)。1.5倍の巨大なレキシントンには航空母?「」から1?、航空母?「」から2?、合わせて3?、?14?の九七式?上攻??が集中し、?翼に?いた攻??形から攻?を受け、最後の2本が左舷に命中した。これらの九七式?上攻??は?来の雷??がしてはならないはずの、最高速度 204 ノット (378km/h) を超える全速で接近してきた。CV-2 の??にいたF.C.シャ?マン??は、?雷を抱いたまま船の近くに??された九七式?上攻?? (B5N2) を?察し、その尾部がなにか箱型形状のもので覆われているのを?た。彼はこれが B5N2 が航空?雷を高速度で雷?できる理由だと?告した对战列舰的攻击效果众所周知,战列舰有水平和垂直装甲,急降高度后的舰爆对垂直装甲的杀伤有限。九九舰爆的250kg炸弹在俯冲轰炸中对战列舰的效果也就如同隔靴搔痒了。到战争后期,美日双方都开始建造装甲航母,大凤号的20mmDS+75mmCNC就足以防范3000m高度俯冲投下的800kg炸弹。因此以鱼雷攻击敌舰使其丧失浮力依然是最好的方法。
一个俯冲轰炸一个鱼雷攻击,你说哪个实用?
一个影响开幕,一个影响炮击时伤害。如果带bb的话舰战可能更好
其实都有用,也都不是绝对的能替换对方,相对来说是舰爆,毕竟从编制就可以看出来。而且还要考虑到机动部队最大的敌人当然是航母特混编队了,面对航母,舰爆相对于舰攻的劣势其实已经不明显了。如果皇家海军早点把光辉级开进印度洋,也许还能让机动部队感受一下舰攻的优点。当然,圣克鲁斯海战和布干维尔海空战之后,舰爆还是舰攻都没什么意义了。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ERROR:15) & 访客不能直接访问(ERROR:15) & 访客不能直接访问(ERROR:15) & 访客不能直接访问(ERROR:15) & 访客不能直接访问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