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六十五军沈阳军区守备七团四师第十六团去那里了

(瑞金团是一支在全军罕见的有着红一、红二、红四方面军渊源的团队)
1928年5月,朱毛领导的井冈山工农革命军改称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红四军下设军部特务营。
1929年3月,红四军在长汀将团的建制扩编为纵队,军部特务营改为特务支队。
1930年6月,红一军团成立,军团指挥部由红四军军部兼。红四军军部特务支队改为军团指挥部特务队。
1930年8月,红一方面军在湖南成立。下辖红一、三军团。红一方面军总司令部机关由红一军团指挥部扩编成立。红一军团指挥部特务队改为红一方面军总部特务队,也称“总前委特务大队”。
1930年10月,“总前委特务大队”扩编为红色警卫团。
1931年5月,因红色警卫团在攻打宁都土围子时伤亡较大,7月整编为警卫营,营长黄永胜。
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和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成立。红色警卫营改由中革军委直接领导。
1932年6月,因负责中央政府首脑机关的安全警卫工作。留驻瑞金的红色警卫营又称“中央警卫营”。
1933年3月,以中央警卫营为主体,补充从瑞金等地抽调的优秀战士,扩编成立中央政府警卫团。不久,中央政府警卫团被整编为瑞金中央模范团,简称
“瑞金团”。
1933年9月,中革军委组编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师,编入由林彪任军团长的红一军团。红三师下设第七、第八、第九团。第七团由瑞金团组成,第八团由东南战区模范团组成,第九团由瑞金模范师组成。
1933年10月,中革军委以红三师为基干力量,将其扩编成立红九军团。
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战争失利,瑞金团随部长征。
1935年6月,红一、红四会师后,红九军团改编为红四方面军第三十二军,所辖七、八、九团相应改编为第一0七(瑞金团)、第一0八、第一0九团(瑞金模范师),编入左路军归张国焘指挥。
1935年6月,红二、红四汇合,红三十二军划入红二方面军。红三十二军兵力仅剩两千多人,一0七、一0八、一0九三个团改编为第三十二军第九十四师第二八O团、二八二团。第二八O团主要由瑞金团组成;第二八二团主要由瑞金模范师组成。
1936年10月,胜利到达陕北与中央红军会师,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宣告胜利结束。
日,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红三十二军改编为第八路军一二O师三五九旅第七一八团,二八O团、二八二团被缩编为七一八团第一营。均不足百人的瑞金团和瑞金模范师分别整编为其中的一个连。
1937年12月,第一二O师第三五九旅第七一八团被改编为警备八团。团长文年生。
1939年12月,绥德警备司令部改编成立为留守兵团警备第一旅,八团改为警备一旅第八团。
1942年6月,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成立,第八团改称警备一旅一团。
1945年5月,警备第一旅旅部部分干部、第一团大部及朱德警卫二团,奉命组成为八路军南下独立第三游击支队,在文年生率领下南下。
1945年8月日本投降,9月南下三支队恢复为警备第一旅第一团,在河南渑池、新安地区奉命改南下为北上向东北进军。10月下旬抵达辽宁锦州。
1945年9月,在东北潜伏了近两年的原晋察晋一分区易县支队政治处主任满族人赵文隆,在沈阳与曾克林取得联系。用曾克林送给他的4支手***和5万块钱到北镇,?山,台安,盘山等地建立武装。并收编了一个伪满辎重营。开始番号为盘北黑台公安总队。不久改称冀热辽十六分区第三十旅六十六团。团长赵文隆,政委张冠军。(原六十八团参谋长韩风有一四七团与六十六团合并成六十六团一说,但属孤证)
1945年11月,延安警一旅一团编入六十六团,团长赵文隆,政委和参谋长分别由警一团干部任荣和张荣森担任。
日,辽宁北票,第三十旅整编为热辽纵队三十旅,六十六团由原警一团参谋长老红军邱会墟任团长,任荣任政委,赵文隆改任副团长。
1946年4月中旬,在宁城整编为冀热辽军区独立旅。六十六团番号不变,六十八团二营及团直部分战士补入六十六团。邱会墟调冀热辽骑兵团任团长。团长江礼洪、政委任荣、副团长张俊岚、参谋长韩风、副参谋长江涌、政治部主任刘云辉,政治处副主任石琢之。一营营长张云清、教导员朱林尧,二营营长王成连、教导员王志富,三营营长彭武才、教导员胡彬。
1946年5月中旬的古山战斗后,该旅于日改编为独立第十六旅并转隶热辽军区,团番号改为第四十七团。
日,十六旅编入东北民主联军第八纵队,该团为二十三师六十八团。
1948年11月,东北野战军按中央军委的编制序列,将第八纵队第二十三师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十五军第一三四师。瑞金团、瑞金模范师所在的第六十八团改编为一三四师第四O一团。
1952年10月,中央军委命令由第四十五军军部和第一三四师在广东惠阳合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五十四军。瑞金团和瑞金模范师所在的第一三四师整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五十四军第一三四师。这样,瑞金团与瑞金模范师成为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五十四军第一三四师第四O一团。
1969年12月,中央军委命令将武汉军区第五十四军所属师改编为第一六O、一六一、一六二师。瑞金团和瑞金模范师所在的第一三四师第四O一团改编为第一六一师第四八二团。
1985年10月,一六一师建制撤消,师部及其他部队改编为五十四集团军炮兵旅。四八二团调归步兵第一六O师建制。
1998年5月,四八二团与四八三团(原四O二团)同时撤消番号,部队除留一部分保留在一六O旅外,大部解散复员。
四野一三四师至此完成了历史使命。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六集团军
> 查看版本
历史版本:4
编辑时间: 16:31:11
内容长度:33024字
图片数:0个
目录数:16个
修改原因:全文编辑
评审意见:感谢您的编辑,期待你的再次参与! 规范词条需要有准确的词条名称,客观中立的内容,合格内链,参考资料,开放分类,图片,摘要,相关词条。希望您能补充本词条中的内链,参考资料,开放分类,图片,摘要,相关词条。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六集团军&-&红军时期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6军,是在南昌起义、平江起义、湘南暴动和闽西暴动等武装起义部队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后分别编入中央红军第1军团第2师第5团(步兵46师第136团前身)、第3军团第4师第12团(步兵47师第139团前身)。
步兵第136团的前身
最早可以追溯到1924年11月孙中山组建的大元帅府铁甲车队,1925年改编为国民革命军四军独立团即叶挺独立团,1927年初,番号更改为国民革命军二十五军73团。日,该部在叶挺将军的率领下全体参加了八一南昌起义。
&南昌起义失败后,1927年10月底,为了隐蔽革命力量,南昌起义军余部番号更改为国民革命军第五纵队,73团编为第五纵队第1路军。司令萧泽陆。
1927年11月,第1路军、第4路军从南安(大庾)经聂都镇向桂东前进途中,攻占沙田,改向郴州边界八面山途中,遇敌鏖战,部队被冲散,萧泽陆离队而去。朱德元帅将部队改编为三个支队,第1路军余部改编为第二支队。支队长李天柱。
1927年11月下旬,为了保存革命力量,朱德元帅与范石生(朱德在讲武堂的同学,时任国民革命军第十六军军长)部联系,将第五纵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十六军四十七师140团,第二支队番号改称国民革命军十六军四十七师140团3营。
日,朱德、陈毅、胡少海等领导发动了湘南暴动,南昌起义余部番号更改为工农革命军一师,3营番号改称工农革命军一师3营,营长先后是李天柱、何义。
1928年4月,朱德、***会师,组建工农革命军第四军。后更名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工农革命军一师3营番号更改为工农革命军四军28团3营,随后更改为中国工农红军四军28团3营。营长先后为萧劲、郑伦,党代表唐天际。
日,红四军在汀州进行整编,把团改为纵队。将水口山工人编成的红四军特务营、独立营和29团剩下的百余人补入3营,编为红四军第二纵队。在这期间由毕占云带领的桂东起义的126人编为特务营,由张威带领的樟树起义的 150多人编为军独立营。纵队长先后为胡少海、刘安恭、曾士峨,党代表先后为谭震林、彭佑、李任予、罗荣桓、罗瑞卿,副纵队长邓益。
1930年6月,以红四军为基干,扩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军团,下辖红三军、红四军、红十二军。另将红十二军2、3纵队合编,成立红四军第三纵队。司令员萧克,政委张赤男。日,红一军团与红三军团会师,组建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日,红一军团决定将纵队、支队改称师、团。红四军第二纵队改称红四军第十一师,师长曾士峨、政委罗瑞卿。第三纵队7、8支队与红31团1、2营、红十二军第一纵队合编为红十二军第三十四师,师长周昆、政委高自立。红四军第三纵队改称红四军第十二师。师长萧克、耿凯,政委张赤男。
1931年9月,第三次“反围剿”后,红一军团红四军和红十二军整编。红四军十一、十二师合并为红四军第十一师,师长王良、周昆、刘海云、陈光,政委张赤男、刘亚楼。红十二军三十四师编为红四军十二师,师长耿凯、陈光、郑伦,政委欧阳健、李赐凡、蔡书彬。1932年 2月, 红1军团将11师命名为“铁军”并授予有铁军字样的红旗一面。
1932年12月底,红一方面军整编,取消红四军及十二师建制和番号,红十二师部队编入红十、十一师。
1933年6月,红十一师缩编为红一军团二师5团。1933年“八一”建军节,红一方面军在荇田召开运动大会,红5团夺得军政文体全优和总成绩第一,日,中革军委授予5团"中国工农红军模范红5团“的光荣称号。
日,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红5团随中央红军开始长征,随师担任全军左路前卫。日,红5团最先进占遵义城。
日,中央红军长征到达班佑,撤销红6团建制,其第三营并入红5团,编为5团2营。
日,红5团在哈达铺改编为红军陕甘支队第一纵队第5大队。
日,重建红一军团红二师,第5大队恢复二师5团番号。&
步兵47师第139团的前身
可以追溯到1928年 7月 22日追随彭德怀元帅 平江起义的湘军独立五师1团1营。平江起义后,1营番号更改为中国工农红五军十三师1团。
1928年10月,红五军和湘鄂赣边几个县游击队合编为3个纵队,近1000人。决定留黄公略率第2纵队在湘鄂赣边坚持斗争,彭德怀、滕代远率第l、第3纵队向南突围。红五军1团整编为红五军1纵队。
随彭德怀、滕代远转移井冈山与红四军会合。会师后,为统一领导与指挥,到达井冈山的红五军主力暂编为红四军第三十团,红五军第一纵队编为30团第1大队(营)。
1929年1月,敌军以六个旅围攻井冈山,进行第三次“会剿”。***、朱德、陈毅率红四军主力转入外线,彭德怀、腾代远指挥第三十、第三十二团和地方武装坚持井冈山斗争。3、4月间,红32团与红30团1大队合编,成立湘赣边界红军第1团,原红32团缩编为第1营,红30团1大队与边界各县赤卫队编为第2营。
日,湘赣边界红军第1团改为红四军第六纵队。七月下旬,第六纵队与第五纵队(4月底,由红30团主力改编)再次合编为红四军第五纵队,原第六纵队改为1支队。&
日,重新恢复红五军番号,红四军第五纵队1支队改为红五军第五纵队。
日,大冶兵暴后,第五纵队扩编辖3个支队,原五纵队部队改编为第1支队,将起义部队编为第二支队,之后又将鄂东南地方红军第十二军与原第二支队合编为第三支队。
1930年6月,红五军第五纵队奉命扩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军团第八军,原第五纵队一支队改为红八军第一纵队。7月中旬,改为红八军第六师。8月9日,与红五军第三师对调,改为红五军第三师。
1931年9月,改为红三军团第3师
1933年6月,全国红军统一编制和序列,第三师缩编为红三军团四师12团。1934年1月,红12团在中央苏区第2次全国苏维埃大会上被授予“红军模范团”荣誉称号。
日,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红12团随中央红军开始长征。9月18日,在哈达铺改编为红军陕甘支队第二纵队第12大队。
日重新恢复红一方面军建制和番号,第12大队恢复为红一军团红四师12团番号。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六集团军&-&抗日战争时期
日,红5团改编为八路军第115师第343旅第685团第2营,红12团改编为第686团第3营。随即开赴华抗日前线。
步兵第136团的前身
日,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红5团编为685团2营,下辖第5、6、7、8连。9月25日,参加平型关伏击战,2营5连荣获“平型关大战突击连”光荣称号。
日,2营6连随聂荣臻留五台山地区,后来编入晋察冀军区第4军分区,发展为5团。
1937年11月,2营主力参加广阳伏击战。1938年4月下旬,由343旅副旅长周建屏率领挺进敌后河北井泾以北,平山以西地区,开展抗日游击战争,创建了晋察冀军区第4军分区。
1938年7月初,685团2营主力从平山地区奉调冀南,与1营4连补充地方武装扩编为第5支队,归八路军总部指挥。后奉集总命令,归一二九师指挥。
1938年8月挥师东进,开辟冀鲁边抗日根据地。1938年10月改编为八路军东进抗日挺进纵队第5支队第5团。
1940年4月,第5支队与山东纵队第6支队合编为343旅兼鲁西军区运河支队,第5团番号不变。
1940年10月下旬,343旅运河支队撤销建制及番号,所辖5、6团与晋西独立支队2团改编成立一一五师教导3旅兼鲁西军区,5团改编为教3旅7团。日,7团在兄弟部队配合下,采取围点打援、设伏围歼战法,在山东郓城潘溪渡、碱场店、侯楼等村沿街两侧设伏,歼灭敌军550余人,击毙日军大佐以下150余人,缴获***支一批、九二步兵炮一门,创造了鲁西战场全歼日军的模范战例。
日,教导3旅划归八路军第二纵队建制。
1942年12月,为贯彻“精兵简政”的要求,教导3旅取消番号,旅部及7、8团与第2二分区合并,仍称冀鲁豫军区第二军分区。七团改为小团制,每个团直辖5个连,每个连直辖9个步兵班1个炊事班,取消营、排两级机构。
日,冀南区与冀鲁豫区合并为扩大的冀鲁豫区,将原二、三军分区合并改为第八军分区,7 团归八分区指挥。七团改为大团建制,下辖三个营。
步兵137团的前身
1942年12月,八路军教导3旅取消番号,旅部及7、8团与第2军分区合并,仍称冀鲁豫军区第二军分区。组建冀鲁豫军区第二军分区基干团,即为步兵137团的前身。
日,冀南区与冀鲁豫区合并为扩大的冀鲁豫区,将原二、三军分区合并改为第八军分区,基干团改编为冀鲁豫军区第八军分区6团。
1945年9月编入新组建的晋冀鲁豫野战军第1纵队为第1旅6团。
1946年1月调入晋察冀军区第二野战军为第1纵队1旅6团。
1946年3月与本旅4团合编为晋察冀军区第1纵队1旅2团,
1946年12月归建仍为晋冀鲁豫野战军第1纵队1旅2团,
1948年5月改称中原野战军第1纵队1旅2团,
日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6军46师137团。
步兵138团的前身
&138团最初成团为1938年春组建的八路军一二九师平汉游击支队(后编为晋东南游击支队),其创建人为赵基梅、李玉翰。
138团红1连前身是日宁都起义部队组成的红十四军一部, 1933年6月在信丰,红十四军缩编为十三军三十九师,不久红三十九师缩编为红五军团十三师39团,其中红5连就是其中一部。 日中革军委授予红39团5连“英雄红五连”荣誉称号。 1936年3月红39团5连改为红三十一军九十一师273团5连。 1937年8月改为八路军一二九师386旅771团3营11连。 1937年11月,771团3营的部分干部和两个连(原红39团5连)在团政治处主任赵基梅率领下开赴晋东南, 日以红五连为基础成立平汉游击支队,辖5个连,1连是红军连(现139团1连)。 1938年9月,平汉游击支队与主要以地方武装为基础组成的修武,清道两个支队合编为晋东南独立游击支队成立晋东南独立游击支队,平汉游击支队改为1大队,1连为1大队1连。
1940年4月,改编为新3旅7团
1941年7月,改编为 教7旅20团。
1945冀鲁豫军区1纵3旅20团----二野1纵1旅7团
步兵139团的前身
& 日,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红12团改编为第686团第3营,下辖四个步兵连和一个机***排。营长杨国夫,教导员刘西元。随即开赴华抗日前线。 1939年5月,686团政委杨勇率第三营和全团排、连、营副职干部及部分司、政、供、卫干部,扩编为第一一五师东进支队第1团。
1939年7月,杨勇在鲁西改造原鲁西行署十个保安大队,改编为鲁西独立旅,东进支队第1团改编为独立旅第1团。8月初,第一团参加了梁山战斗。在兄弟部队配合下,击毙日军大队长长田敏江少佐以下日寇400余人,俘获日军23人、伪军200余人。
1939年底,一一五师鲁西独立旅与东进抗日纵队合并,恢复一一五师三四三旅番号,兼鲁西军区。下辖黄河支队和运河支队。独立旅第1团改称黄河支队第1团。
1941年1月上旬,黄河支队改为115师教导4旅,第1团改称教导4旅第10团。
1941年12月,教导4旅与湖西军区合并,成立冀鲁豫军区六分区,10团归六分区隶属。
日,冀南区与冀鲁豫区合并为新的冀鲁豫军区,原六军分区改为第十一军分区,10团归十一分区建制。
晋冀鲁豫野战军1纵2旅10团----团为基础编入1分区3团改编为2旅4团----16军47师139团----16军46师139团
步兵140团的前身
& 1945年8月组建冀鲁豫军区11分区12团,辖1、2营和特务连。1营由原嘉祥支队1、2、 3连 编成。2营由巨野大队2个连、成武大队1个连编成。金乡独立营(原金曹大队) 改编为冀鲁豫军区十一分区特务营,同年10月编为12团3营。
步兵141团的前身
该团的前身是原东北军第五十三军一三零师691团3营,日,在吕正操将军的率领下,宣布脱离宣布脱离国民党军,改编为人民自卫军,北上抗日。这支队伍是首创冀中平原抗日根据地的骨干和核心力量,
日,在晋县小樵镇以691团3营为基础,改编为人民自卫军第1总队,总队长赵承金。
人民自卫军经深泽、安国、博野、蠡县直抵高阳城下,与***保属特委会合后,1937年11月初打下了尹松山据守的高阳,部队在高阳进行了扩编。原第1总队改编为第1团,团长赵承金,副团长赵东寰。
1937年12月初,人民自卫军主力2400余人到路西整训。1938年1月末,路西整训部队返回冀中,收编地方游击队,争取联庄会门武装,进行扩大整编部队,人民自卫军编成12个团,原第1团改编为新第1团(以原第1团团部、第1营和第3营组成)和第5团(以原第1团第2营和义勇军第5支队为基础,解决张八部编成)
1938年5月,人民自卫军和回民支队及其他部队整编为八路军第3纵队兼冀中军区,(1938年5月----1942年5月)新第一团改编为第7支队兼1分区第19大队,大队长李亚峰。1939年8月,由第7支队兼1分区19大队、20大队(该大队前身是收编争取的献县、武强、河间、大城、青县联庄武装)进行合编,合编后成立冀中军区1分区第21团,团长尚志国,政委马泽迎。
1939年7月,晋察冀军区调整冀中军区各军分区番号,原第1、2、3、4、5军分区依次改称第6、7、8、9、10军分区,同时支队不再兼军分区,撤消支队番号。因原1分区机关改为南进支队机关,第21团番号改称为冀中军区南进支队21团。
1940年1月,晋察冀军区根据***中央和八路军总部命令,以冀中军区第7支队兼第1军分区机关及第16团、21团,第2军分区 22团,第3军分区23团,第4军分区24团和回民支队组成南进支队(赵谭支队),奔赴冀南地区参加讨伐国民党顽固派的战役。
1940年5月,根据八路军总部命令,警备旅和南进支队之第16团、22团、23团及回民支队返回冀中地区,南进支队机关率第21团、24团归冀鲁豫军区领导,继续执行任务,但建制仍归冀中军区。1941年7月,该支队建制(辖16、21两团)正式划归八路军第2纵队兼冀鲁豫军区。
1941年12月下旬,冀鲁豫军区进行整编,南进支队第21团缩编为直辖4个步兵连和1个特务连的小团;另以原21团的第1营与支队特务营合编为第32团,所辖连队数与21团相同;
1943年1月调入冀鲁豫军区第4军分区,番号仍为21团。
1944年5月,冀鲁豫军区和冀南军区合并为新的冀鲁豫军区,原来两个军区内的各分区番号、建制又有不同程度的变动。原冀鲁豫军区第4军分区改称新冀鲁豫军区第9军分区,番号改称9 分区16团
--晋冀鲁豫野战军1纵2旅16团--46 10 16团与热河独立团3营合编为1纵 2旅8 团--16军47师141团
日,在山西昔阳三都、关帝庙地区正式编成八路军第129师385旅独立支队,支队长汪乃贵,政治委员李定灼。该部队原准备使用八路军385旅768团的番号,因国民党当局限制,没有同意颁发,为维护抗战统一战线的全局,才使用了385旅独立支队这个番号。该支队初始对外称“汪李支队”,后来大家习惯称为“汪乃贵支队”。 在组建时,将八路军385旅769团的7连作为骨干调入独立支队,改为1营1连,加入昔阳、邢台、榆次三个游击大队,组建独立支队。1938年3月,又将八路军129师随营学校(即原师教导团)第8连编入该支队,进一步增强了独立支队的战斗力。 一二九师385旅769团7连的前身是红四方面军红四军十一师32团9连,937年8月改编为八路军129师385旅769团7连。日改为129师独立游击支队1营1连。
1938年8月,独立支队与赵辉楼领导的冀豫支队(原抗日自卫军)合编为冀豫抗日游击支队(简称“冀豫支队”),独立支队改称独立1团。
日,第一二九师将第769团、冀豫支队和独立团组成了新的385旅,陈锡联任旅长,谢富治任政治委员。冀豫支队改编成独立第2团。
1940年5月白晋战役后,新的第385旅根据***北方局黎城会议精神进行了整编,独立第2团改编为第14团。
1943年3月,新385旅旅部与太行军区第3军分区合并,第769团和第14团归第3军分区指挥,由陈锡联任军分区司令员,彭涛任政治委员。14团番号未变。
日寇投降后,为适应反攻作战的需要,太行军区抽调7个团组成作战主力支队。将第385旅第13、14团和第129师新编第10旅第30团,合编组成第3支队,郑国仲任支队长,秦传厚任政治委员。14团番号未变。
1945年9月,晋冀鲁豫军区决定集中太行、太岳及冀南主力和地方部队一部,发起上党战役,同时将太行西进部队改编为太行纵队。上党战役结束后,太行纵队改编为晋冀鲁豫军区野战军第3纵队,陈锡联任司令员,彭涛任政治委员,曾绍山、阎红彦任副司令员,卢仁灿任政治部主任,辖第7、8、9旅。第8旅,马忠全任旅长,鲍先志任政治委员(未到职,后由卢南樵担任)。14团番号更改为晋冀鲁豫野战军3纵8旅22团。
日,第3纵队于安徽阜阳地区正式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一军,归第二野战军第三兵团建制。曾绍山任军长,鲍先志任政治委员,郑国仲任副军长,杨国宇任参谋长,刘华清任政治部主任。原所属第8旅改编为第三十师,何正文任师长,卢南樵任政治委员。22团番号更改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十一军三十二师94团。
4月21日,第11军于八沟一带突破长江天险,千里追歼残敌。9月,向大西南进军,先后参加了解放重庆和成都的战役。
1952年10月,第三十二师奉命转移至辽宁义县,隶属第十六军建制,11月,随第十六军主力参加抗美援朝作战。
1955年归国后,正式隶属第16军建制。
1969年12月,全军统一部队番号时,陆军三十二师改称陆军第四十八师。
1998年缩编为步兵第四十八旅。&
八路军129师特务营--39 5 与晋豫边警卫营合编为129师特务团--40 6 改编为 太行军区5分区34团--太行军区4支队34团--晋冀鲁豫野战军3纵8旅23团--11 军 32师95团--16军48师143团
143团,前身红军援西军特务营,後为八路军129师特务营,38年5月扩编为129师特务团,40年6月以1、5连为基础编为129师特务营,主力编为34团,后发展为32师95团、16军48师143团。这个团有红军基础,但在1993年沈阳军区政治部编研室编的《红星闪耀》一书中没有该团红军连的记载。是否其红军连队保留在40年6月新组建的129师特务营,大家应该多多关注这个营的发展沿革。
38 4 28 晋豫游击支队--新10旅30团--太行军区2分区30团--太行军区2 支队30 团--晋冀鲁豫野战军3纵8旅24团--11军32师96团--16军48师144团&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6军的前身是37年8月由红1军团机关部分干部组建的八路军第115师343旅机关之一部,38年9月底改编为八路军东进抗日挺进纵队,40年4月改编为八路军第115师343旅兼鲁西军区,同年10月改编为八路军第115师教导第3旅兼鲁西军区,41年7月7日与八路军第2纵队兼冀鲁豫军区合并为新的第2纵队兼冀鲁豫军区,42年6月撤销第2纵队番号改称八路军冀鲁豫军区,44年5月与冀南军区合并为新的八路军冀鲁豫军区,45年8月冀鲁豫军区与冀南军区恢复原建制及番号,同年9月军区机关之一部及所属部队组建晋冀鲁豫野战军第1纵队,46年1月调入晋察冀军区第2野战军为第1纵队,同年3月改称晋察冀军区第1纵队,46年12月归建仍为晋冀鲁豫野战军第1纵队,47年3月与晋冀鲁豫野战军第7纵队合并为新的晋冀鲁豫野战军第1纵队,48年5月改称中原野战军第1纵队,49年2月19日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6军。辖第46师、第47师、第48师。 46师的前身是37年11月组建的第115师第5支队,38年9月底改编为八路军东进抗日挺进纵队第5支队,40年4月改编为八路军第115师343旅兼鲁西军区运河支队,同年10月改编为八路军第115师教导第3旅,41年7月7日改称八路军第2纵队教导第3旅,42年6月与八路军冀鲁豫军区第2军分区合并为新的冀鲁豫军区第2军分区,44年5月改称八路军冀鲁豫军区第8军分区,45年9月编入新组建的晋冀鲁豫野战军第1纵队为第1旅,46年1月调入晋察冀军区第2野战军为第1纵队1旅,同年3月改称晋察冀军区第1纵队1旅,46年12月归建仍为晋冀鲁豫野战军第1纵队1旅,48年5月改称中原野战军第1纵队1旅,49年2月19日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6军46师。该师是我军核心老部队,部队富有朝气,作战经验丰富,执行命令坚决,作风勇猛顽强,进攻、防御、野战、攻坚兼备,战功显赫,是二野头等主力师,亦是全军战斗力最强的主力师之一。有“挺进部队”之美名。 136团的前身是红4军第28团3营,29年3月改编为红4军第2纵队,30年10月改编为红4军第11师,32年12月改编为红1军团第11师,33年6月改编为红1军团2师5团,35年9月改称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支队第1纵队5大队,11月恢复红1军团2师5团的番号,37年8月改编为八路军第115师343旅685团2营,37年11月改编为第115师第5支队,38年9月底改编为八路军东进抗日挺进纵队第5支队5团,40年4月改编为八路军第115师343旅兼鲁西军区运河支队5团,同年10月改编为八路军第115师教导第3旅7团,41年7月7日改称八路军第2纵队教导第3旅7团,42年6月调入八路军冀鲁豫军区第2军分区仍为7团,44年5月改称八路军冀鲁豫军区第8军分区7团,45年9月编入新组建的晋冀鲁豫野战军第1纵队为第1旅7团,46年1月调入晋察冀军区第2野战军为第1纵队1旅7团,同年3月改称晋察冀军区第1纵队1旅1团,46年12月归建仍为晋冀鲁豫野战军第1纵队1旅1团,48年5月改称中原野战军第1纵队1旅1团,49年2月19日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6军46师136团。该团是参加过南昌起义具有叶挺独立团血脉的老红军团队,部队作风强悍,长于攻坚,突击力强劲,战斗力超群,是我军老牌的顶级主力团队,是16军的旗手,有“模范红五团”的美誉,杨得志上将称之为“冀鲁豫的铁拳”。 138团的前身是红4方面军第31军91师271团3营,37年8月改编为八路军第129师386旅771团2营5连,38年春以该连为基础组建第129师平汉游击支队,38年9月改编为第129师晋东南游击支队,40年4月改编为八路军第2纵队新编第3旅7团,40年10月改编为第115师教导第7旅20团,41年7月7日改称八路军第2纵队教导第7旅20团,42年6月调入八路军冀鲁豫军区第5军分区仍为20团,44年5月改称八路军冀鲁豫军区第10军分区20团,45年9月编入新组建的晋冀鲁豫野战军第1纵队为第3旅20团,46年1月调入晋察冀军区第2野战军为第1纵队3旅20团,同年3月改称晋察冀军区第1纵队3旅7团,46年12月归建仍为晋冀鲁豫野战军第1纵队1旅7团,48年5月改称中原野战军第1纵队1旅7团,49年2月19日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6军46师138团。该团是冀鲁豫军区有红4方面军血脉的主力团队,部队勇猛善战,攻防兼备,具有很强的战斗力,是师主力团。 47师的前身是39年7月组建的八路军第115师鲁西独立旅,40年4月改编为八路军第115师343旅兼鲁西军区黄河支队,41年1月改编为八路军第115师教导第4旅兼湖西军分区,42年底编入八路军冀鲁豫军区仍为湖西军分区,44年5月改称八路军冀鲁豫军区第11军分区,45年9月编入新组建的晋冀鲁豫野战军第1纵队为第2旅,46年1月调入晋察冀军区第2野战军为第1纵队2旅,同年3月改称晋察冀军区第1纵队2旅,46年12月归建仍为晋冀鲁豫野战军第1纵队2旅,48年5月改称中原野战军第1纵队2旅,49年2月19日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6军47师。该师是有红军基础的老部队,部队战斗积极性高,执行命令坚决,战斗作风勇猛,攻守兼备,长于攻坚,战斗力很强,是二野的头等主力师。 139团的前身是平江起义中湘军独立5师1团1营,28年7月改编为红5军13师1团,10月改编为红5军第1纵队,29年3月改编为红4军第30团1大队,6月改编为红4军第5纵队,29年12月改编为红4军5纵队与红4军6纵队合编为红5军5纵队,30年6月改编为红3军团红8军3纵队,7月改编为红3军团红5军第4纵队,8月改编为红3军团红5军3师,33年6月改编为红3军团红4师12团,35年2月改编为红3军团第12团,10月改编为陕甘支队第2纵队12大队,11月编入红1军团为第4师12团,37年8月改编为八路军第115师343旅686团3营,39年7月改编为第115师鲁西独立旅1团,40年4月改编为八路军第115师343旅兼鲁西军区黄河支队1团,41年1月改编为八路军第115师教导第4旅兼湖西军分区10团,42年底编入八路军冀鲁豫军区仍为湖西军分区10团,44年5月改称八路军冀鲁豫军区第11军分区10团,45年9月编入新组建的晋冀鲁豫野战军第1纵队为第2旅10团,46年1月调入晋察冀军区第2野战军为第1纵队2旅10团,同年3月改称晋察冀军区第1纵队2旅4团,46年12月归建仍为晋冀鲁豫野战军第1纵队2旅4团,48年5月改称中原野战军第1纵队2旅4团,49年2月19日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6军47师139团。该团是老红军团队,是著名的平江起义团,参加过平型关大战,部队作风勇猛强悍,能攻能守,长于攻坚,战斗力强劲,是我军顶级主力团队。 140团的前身是湖西分区金嘉巨支队,45年8月改编为冀鲁豫军区第11军分区12团,45年9月编入新组建的晋冀鲁豫野战军第1纵队为第2旅12团,46年1月调入晋察冀军区第2野战军为第1纵队2旅12团,同年3月改编为晋察冀军区第1纵队2旅5团,46年12月归建仍为晋冀鲁豫野战军第1纵队2旅5团,48年5月改称中原野战军第1纵队2旅5团,49年2月19日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6军47师140团。该团是冀鲁豫军区的地方团队,进步较快,能较好的完成战斗任务。 141团的前身是原东北军第53军130师691团1营,37年10月改编为冀中人民自卫军第1团,38年夏改编为八路军第3纵队7支队19大队和21大队,39年8月改编为八路军冀中军区第1军分区21团,12月改称冀中军区南进支队21团,43年1月调入冀鲁豫军区第4军分区仍为21团,44年6月改称冀鲁豫军区第9军分区16团,45年9月编入新组建的晋冀鲁豫野战军第1纵队为第3旅16团,46年1月调入晋察冀军区第2野战军为第1纵队3旅16团,同年3月改称晋察冀军区第1纵队3旅8团,46年12月调入晋冀鲁豫野战军第1纵队2旅仍为8团,48年5月改称中原野战军第1纵队2旅8团,49年2月19日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6军47师141团。该团是冀鲁豫军区有吕正操老东北军部队血脉的主力团队,部队勇猛善战,擅长攻坚,具有很强的战斗力,是师主力团。 48师的前身是49年1月由豫皖苏军区第2、4、5分区抽调部队和人员组建的豫皖苏军区独立第3旅,49年2月19日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6军48师。该师是豫皖苏军区的地方部队。 142团的前身是由豫皖苏军区第2分区界首支队与鹿邑县独立团合编的豫皖苏军区第2分区独立第4团,49年2月19日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6军48师142团。 143团的前身是由豫皖苏军区第1团与豫皖苏军区第2分区独立第3团,49年2月19日合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6军48师143团。 144团的前身是由豫皖苏军区第4分区独立第7团豫皖苏军区第5分区28团,49年2月19日合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6军48师144团。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6军是我军有红军基础的核心老部队,有丰富的战斗经验,战斗作风勇猛顽强,进攻、防御、攻坚、野战兼备,攻击力强,擅长平原地区的机动作战,土工作业在二野部队中是最好的,抗战以来始终是我军的核心主力部队。在长期的革命战争中经常作为军委的机动部队跨区作战,立下了赫赫战功,“杨苏纵队”美名扬。该军是二野战斗力最强的主力军,也是全军战斗力最强的主力部队之一。英雄的陆军第16军是著名的勇士部队,是党和人民全面过硬的王牌铁军。
一九三七年 九月 ***中央北方局军委书记朱瑞受周恩来的派遣,赴第一战区司令长官部(邢台----邯郸----新乡)做统战工 作,同时领导核地区党的工作。 十月 在新乡建立了八路军驻第一战区司令长官部联络处,朱瑞为主任(唐天际任副主任)。他接受豫北师管区司 令张轸怕聘请,兼任豫北师管区训练班教官,借机动员群众抗日,训练游击干部。 师管区训练班分两个队,一是军官队,成员是旧军队的中下级军官;一是学生队,吸收平、津、汴、洛的进 步青年进行培训。在朱瑞的领导下,学生队中建立了秘密党支部。这个训练班,是华北军政干部训练所(简 称“华干”)的前身。 十一月(或十月) 北方局在焦作建立了晋冀鲁豫省工委,受朱瑞直接领导。 省工委书记先为张萃中,后为王卓如,聂真任组织部长,薛迅任青年、妇女部长,敖纪民任军事部长。省工委成立后,立即着手恢复和发展冀南、豫北、鲁西和晋南一些地方的党组织并且筹建人民抗日武装和根据地。 十二月 (或一九三八年一月) 联络处由朱瑞、唐天际率领从豫北迁驻晋城,在豫北师管区训练班的基础上,办起了“华干”,负责人刘子超。 一九三八年 二月 下旬,日军沿道清线西犯,占领博爱后,一路侵晋城,一路侵沁阳、济源、垣曲。朱瑞、唐天际与晋冀鲁豫省工委王卓如、聂真先后从焦作、晋城撤到阳城;并以“华干”及由许昌国民党军张轸部队撤回来的(因受汤伯恩的迫害)豫北师管区训练班的学员中挑选了一批青年随行。其中有:邢恩熙(邢真)、阎季全、李志强、王学西、袁训家(朱一民)、陈颀、马楠、耿希贤、安蕴娥(安平)、张玉洁(路凯)、刘玉娥、岳凤仙(岳水)、晋劲敏、刘祖璋(刘刚)、夏雨花(夏柯)、林华、林恒非、傅秀莲、程清志(原清子,日本人)岳宗鄂(岳彪)、肖鲁、杨希孔、郝修和、崔召(唐宠光)、李福钧、白剑等。 下旬,在日军占领阳城前,从县城向横河镇(乡)转移途中,朱瑞、唐天际等酝酿组建八路军晋豫边游击队。 三月 月初,朱瑞、唐天际、王卓如、聂真及阳城县机关和武装撤横河一带。 三日(或五日),朱瑞电报北方局胡服、杨尚昆并中央洛甫、***:“阳城县长及公安局长均是同志,公安局及自卫队人***共三百。我决心以此为中心领导及开展晋豫边工作。以沁水、翼城、曲沃、垣曲、济源、博爱及晋城之间为游击战区域……” 六日,***复电朱瑞:“五日电部署甚妥晋豫边甚重要,望有计划地布置沁水、翼城、曲沃、济源、博爱、晋城地区的游击战争,配合主力在西、北两面之行动。” 十五日,朱瑞致电胡、杨并洛、毛,报告了他在晋豫边的工作布置,其中提到组建晋豫边游击司令部,司令由唐天际兼任。 上旬,朱瑞代表北方局在横河召开会议,决定撤销晋冀鲁豫省工委,撤销曲沃、河东、豫北三个特委,成立晋允特委,归晋冀豫省委领导。晋豫特委书记聂真,组织部长薛迅(女),宣传部长李哲人,军事部长敖纪民,贾寄尘(嘉康康)、温建平、阎子祥等为特委委员唐天际以晋冀豫省委委员身份兼特委委员。晋豫特委管辖阳城、晋城、翼城、曲沃、绛县、闻喜、夏县、运城、平陆、芮城、虞乡、垣曲、济源、沁阳、孟县等县。&上旬:在阳城县横河乡下寺坪、千峰寺,组建八路军晋豫边游击队,唐天际为司令员,方升普为参谋长(后为副司令员),敖纪民(高锦明)为政治部主任(后为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辖两个支队,系由阳城县武装编成,县长李敏之兼任副司令员,一支队长由公安局长张月川兼任,王佐(王兴让)任教导员;二支队长由县自卫队大队长朱生荣兼任。另外,三支队由桂承志、王卓如、王毅之率领返沁阳一带活动。王毅之在沁阳组织起豫北人民抗日济南队第三支队。 二十日,***、刘少奇致电朱德、彭德怀等,发出组织以八路军名义出现的游击兵团的指导,要求在晋西北、晋西南、晋东南、平流路东等地区组织若干支队。其中2,在亚东南地区的晋城、陵川、修武一个支队,沁源、安泽一个支队,阳城、济源、垣曲一个支队,翼城、沁水、绛县一个支队。 中旬,朱瑞离开横河经翼城曹公村等地,转赴八路军总部(沁县)。 在此之前,特委决定将阳城武装编为晋豫边游击纵队,李敏之兼司令,张月川、朱生荣兼副司令,王佐任政治代表,刘祖璋任政治部主任,率部队北返阳城。 下旬,特委和唐天际率八路军晋豫边游击队(从阳城武装中抽调一部分人、***编入),南下济源。 本月,在司令部驻地南门河成立警卫队,队长黄明玉,指导员王学西。 本月,晋豫边军政干部学校在阳城县吉德村成立(后迁至县城)。 四月 月初,在济源县邵原镇(乡)之北寨村成立干部训练班(北寨干训班),队长刘永江,游击队和特委领导同志亲自讲课,先后培训百多名干部,选送三十多名到延安学习。 同月,济南队派肖鲁等从下寺坪到阳城青龙乡后杨柏村接收由杨凤堂率领的二十九军溃兵二百余人,到济源县邵原乡编入游击队。 收编国民党十五军散后一个班,班长庞汝霖(带轻机***一挺)作战勇敢,后提升为副营长,一九四一年在黎城南委泉乡三十亩地掩护八路军总部的战斗中英勇牺牲。 在邵原乡抗日救国会配合下,成立济源县第七区抗日区公所,区长刘景明。 本月,游击队有较大的发展,主要是特委要求各县党组织动员青年参加游击队,有条件的地方由地方干部率领成建制的地方武装参加游击队,第一批是由济源县委书记杨伯笙会同张敢陈带领济源县杜八联(一百二十人)、金六联(八十多人的)抗日自卫团二百多人***参加游击队。 二十八日,在济源县邵原乡黄楝树村召开游击队誓师大会,并正式定这天为八路军晋豫边游击队成立纪念日。 五月 冯精华、任小凤从沁阳县先后带二百多人,李景良从阳城率游击第一支队二百人参加游击队,与杨伯笙所带部队编为二大队。 组建警备大队,邹顺清为大队长,冯精华为副大队长。 中旬,游击队派袁训家、武珩去武汉八路军办事处,给周恩来送信。叶剑英、罗炳辉、李涛接见,指示今后可与总部直接联系。 六月 游击队派方升普、邢真到西安八路军办事处向延安请调干部。办事处党代表林伯渠、主任伍云甫,派汪松渔、王在今来游击队任职,同时拨给一部电台。 同月,政治部民运科派出第一个民运工作队驻阳城县润城镇,队长任小凤,指导员李志强。 垣曲县委动员二百多名青年参加“抗大”和游击队。 中旬,济南队由豫北转回阳城县城。司政供卫机关逐步建立。司令部设作训科、侦察科、通信科、管理科及秘书室。政治部设组织科、宣传科、民运科、敌工科、保卫科、总务科。供给处设财政科、粮秣科、被服科。开始建立卫生队。 在东石臼村建立被服厂。在河北口村建立修械所。在黑龙乡西交村建立后方医院。在青龙乡杨柏村建立后方留守处。 下旬,为阻止日军由济源西进,济南队配合国民党三十八军十七师在王屋镇附近袭击敌人。 丁玲为团长的西北青年占地工作团第五团去总部,路过阳城,留下桂斌、高翔、黄子和、张绍璋、饶兴文、张琦等六人在游击队工作。 七月 三日,日军占领阳城县城,屠杀群众六百余人,次日向沁水进犯。上旬,八路军三四四旅六七八、六八八团,三八六旅七七二团一、二营,在三四四旅旅长徐海东、政委黄克诚指挥下。在阳城町店伏击日军二十五师团一个联队,我游击队和阳城自卫队在刘村一带配合主力作战。经过二十四小时激战,击毙日军六百余人,击毁汽车三十辆,缴获战马百余匹,机***三十余挺。中队长王科等十五名战士英勇牺牲。 本月,夏县县委决定组成一个中队,六十余人,由指导员张清洁(张清杰)率领,随同特委派来的冯精华、邹顺清把部队带入阳城。途中,在夏县、垣曲交界处与荣河、万泉(万荣)派往游击队的三十余人(由吉光仁率领)会合,同路到阳城编入济南队。 同月,根据特委和游击队领导的决定,黄狄秋从荣河县带六十多人,王毅(王鹏会)、王波(王坤录)、吉光仁、陈皓(陈和顺)、李声炎从夏县带二十人,到垣曲成立六大队,李声炎为副大队长。 十四日,朱瑞在晋冀豫省委会上说:“我区地方武装的建立四千人以上的群众拥护八路军,接受唐天际司令员的领导,这都是应该肯定的成绩。今后应进一步动员全体同志,为建立巩固的根据地大量发展党员,建立各级委员会,狠抓武装工作和发动群众工作。” 夏季,在晋豫边的国民党军队护编为三十三军团。司令李默庵,十四军军长陈铁(驻阳城),九十三军军长刘戡(驻浮山、安泽),二十七军军长范汉杰(驻晋城、陵川)。 下旬,八路军总部在垣曲县黄河渡口北沿的关家村设立了第十八集团军第二办事处(驻陕办事处为第一办事处),人称十八后站。办事处属团级单位,隶属总部供给部,编制四百五十人。以后又在河南渑池县及垣曲、阳城、高平、壶关设立分站,这些分站属营级单位。游击队的任务之一是护送首长来往延安、太行,排斥后站线畅通无阻。 三十日,日军自阳城东窜,游击队一个连突袭敌人。打死日军五人,打伤数人,解救了一部分群众。 八月 本月,游击队协同八路军三四四旅六八八团政委刘震率领的一个营由阳城西到曲沃、翼城一带活动,历时一个月。游击队收复了绛县县城和曲沃的南樊镇,扩大了我军的政治影响,并协助六八八团进行扩兵工作。 二日,政治部成立黄河剧团,团长任英(任应),副团长陈颀,艺术指导关菲(后为副团长),唐司令题写剧团幕布上的横幅“为晋豫边千百万人民的利益而奋斗到底”! 月初,杨伯笙任游击队政治部主任。 政治部民运科派民运工作队员郝秉让、李禹去(李正芳)、李力军(李承光)、贾磊(贾善行)等随行八路军总部特务营到豫北济源一带扩兵,扩大政治影响。 同时,平陆县任登弟等五、六十人携轻机***、小炮、步***参加游击队。 十日,游击队第一次整编为四个大队(在阳城南底村),即警备大队和一、二、三大队。 警备大队大队长冯精华,教导员张清杰。 一大队长汪松渔,教导员杨希孔。 二大队长李景良,教导员袁训家。 三大队长邹顺清,教导员任小凤。 十三日,朱总司令路过阳城,指示要壮大游击队并建立群众武装,积极主动地开展游击战争。 中旬,地方党决定同蒲铁路工人自卫队一百二十多人(队长是铁路工程师,指导员杨珏,协理员马洪),自翼城到阳城参加游击队。 中旬,唐天际到垣曲活动,留下抗大毕业的干部宋石安、胡凯分任县政府武装科长、公安局长。 同时,游击队派一大队二中队长黄明玉、政指杨廷标率该中队到垣曲十八后站担任警卫工作。三中队驻渑池县,政指李林芳。 本月,闻喜县抗日济南队杨志坚等八十多人,带六十多支步***、三挺轻机***参加游击队,编为一大队四中队(连),杨志坚任连长。 二十八日,冯精华、张肖杰率领一大队同沁河游击大队密切配合,在济源县贺坡村活捉汉奸、土匪头子贺福重、贺子迂父子,并处死其打手郭法通,为民除害,大快人心。 本月,三四四旅六八七团从山西开赴豫北活动,在沁阳西向镇处决了劣绅汉奸靳子真、陈海宴,并收缴了他们的***枝弹药,这激发了群众的抗日热情,沁北出现了抗日高潮。在六八七团大力支持下,在沁阳中心县委领导下,沁河游击大队诞生了,苏羽任队长,毕光有、郜德纯任副队长。同时组建了八路军工作团、政治宣传队(又名火焰剧团),组织了农民抗日自卫队及各种群众团体。&九月 月初,游击队派周 、任小凤到西安八路军办事处。八路军总供给部长叶季壮、兵站部长杨立三和西安办事处主任伍云甫接见他们,并给游击队经费三千元、棉军衣二千套。九月底,棉军衣经后站线运到阳城,解决了游击队的冬装。 十七日,在济源县涧北村召开群众大会,敖纪民代表游击队讲话,动员群众抗日,宣布成立第五区抗日区公所,区长成向天(成吉甫)。 十八日凌晨,济源县武山村、涧北村我军驻地遭到日寇袭击,一大队教导员杨希孔、管理员卫继雅等十六人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同期,派民运工作队赴下寺坪,队长李健。任务有三:1、发动群众,建立村政权;2、和友军联系;3、看好鳌背仓库。 下旬,彭德怀副总司令由总部返延安参加党的六届六中全会,路过阳城,住开福寺游击队司令部,各界群众在二郎庙开欢迎大会。 十月 十九日,八路军总部和晋冀豫省委在潞城故县镇联合召开主干会议,左权、陆定一、李雪峰等主持会议。会议决定,凡特委级(管)的游击队都称游击支队。八路军晋豫边游击队改名为八路军晋豫边游击队,简称“唐支队”。 本月,支队军政干校(后改为随营学校)在阳城下交村成立。 本月,黄狄秋率六大队到阳城,编为三大队十中队。 十一月 十一日,彭总从延安回总部路经阳城,给晋豫特委、阳城、晋城县委的领导同志及支队大队以上干部传达党的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后彭总夫人浦安修同志抵阳城,彭总夫妇与特委、县委及支队领导同志合影留念。 本月,晋城煤矿工人和农民四十多人,参加支队,编入二大队七中队。 十二月 四日,晋城办事处宣布成立,处长王鸣山,副处长陈超然。同日宴请国民党殿英及各党派、牺盟会等各界人士。 二十日,北方局书记杨尚昆、一二九师政委***从延安参加党的六届六中全会后经阳城返一二九师师部(微子镇)。在支队住了几天,开了全体军人大会,杨尚昆、***给部队作了重要讲话。 中旬,绛县县委从三个抗日大队中抽调一百名思想进步、身强力壮的战士和班排干部,由二大队长张宗宪率领参加支队。 月底,翼城中心县委游击支队三中队一百余人,由队长刘永党、指导员卫震率领到阳城编入支队。 一九三九年 一月 晋豫特委在阳城县下交村召开会议,传达党的六届六中全会精神,提出了三项任务:第一项拟扩大基干武装三千人(其余两项是发展党员和组织群众)。 下交会议后晋豫特委改称晋豫地委。 一日,国民党军三十三军团李默阉部在沁水县捕牺盟会负责人四人。 四日,民运工作队进驻沁水县城,队长郑哲生。 在阳城城关成立新生活合作社、饭店、浴池。 十七日,彭总从重庆回总部路经阳城,部署反顽斗争后,二十三日离去。 二月 朱德总司令从前方回延安经阳城。 本月,芮城县委组建一百万夫不当之勇十多人的部队为支队五大队,队长张相生,指导员柳溪(后为毛铎)。“十二月事变”时,留垣曲作为监护后站的部队。一九四零年夏,随李哲人返回太行八路军总部。 本月,支队第二次整编为三个大队。 警备大队改为一大队,大队长冯精华、教导员张清杰。原一大队人员充实到二、三大队。 二大队长陈皓,教导员袁训家、张宜龙。 三大队长邹顺清,教导员任小凤。 本月,晋城县南公八路二百余人编入支队。 本月,支队将三百名精壮战士输送到八路军总部警卫团(人员有南公八路、豫北新战士)。朱总司令来到端氏镇时,表示欢迎。 三月 月初,垣曲县抗日自卫队八十多人,四十余支***,由队长罗德安、吉光仁带领参加支队,编为一大队二连。 同时,后方留守处由阳城搬到沁水县端氏镇,处长卢曙天(卢书田),民运工作队长吴元儒、贾磊、郑哲生、李锦春,警卫连长李声炎,政指王思润。至年底,发展为近百人的队伍,编入一大队。 同时,王建庭、张元杰(张)张率王屋、邵原新动员的一百多人,编入三大队九连,
10:33 回复 hyf1245150 0位粉丝 5楼 二十九日,国民党四十军庞炳勋部及骑兵十四旅由河南西华县进至阳城、晋城地区。 四月 国民党第十五军刘茂恩部开进翼城、绛县。 同月,杨开朗率晋城一个中队五十余人参加支队。 五月 为粉碎日军“扫荡”,巩固晋豫边,支队将三个大队分散部署在阳城、晋城、沁水、翼城等地,训练群众,打击敌人,掩护群众转移。 同月,在抗大二分校(支队送往延安抗大学习,后转到二分校)毕业的四十多名同学回到支队,其中有刘影、夏克、袁明(张重)李宪昌、翟良超、晋录国、杨羽、李锦春、鲁涛(王阮卿)、崔云等。 六月 本月,后方留守处在沁水县后河村建立一所临时后方医院,由卫生处医务主任张冠项负责。 七月 三日,日军集中五万多兵力对晋东南根据地发动第二次九路围攻,修筑白晋铁路,从而把我太行根据地分割为太行、太岳两个战略地区。 十五日,日军占领沁水、阳城,支队在总部统一指挥下,配合三四四旅等主力以游击战疲惫削弱敌人,相机歼敌,迫使向晋豫边进犯之敌于八月下旬撤出阳城、晋城、沁水等县。至此,反“扫荡”作战告结束。 八月 二十日,日军第二十师团放弃阳城、晋城,北移长治周围地区。 九月 本月,国民党第五集团军曾万钟部七十军偷袭我垣曲自卫队,捕我中队长刘宝善。支队派杨伯笙赴夏县马村同曾万钟谈判,要求释放被捕人员。 中旬,唐天际到沁水县豆庄村召开减租减息座谈会,县委书记史向生、民运工作队长郑哲生、留守处长卢曙天参加。 本月,阎宏璋、高步星等七人从芮城县到支队随营学校学习。 十月 月初,沁阳中心县委决定由田时风,卫景濂率领沁阳七区之地下武装五十多人,三十多支***,带到晋城编入支队。 同时,王守志带沁水县委组建的一个队伍、六十人编为支队特务连第一排。 十一月 一日,阎锡山第八集团军司令兼第三行署主任孙楚进驻阳城岩山。他依靠“突击队”、“敌工团”、“精建会”等反动组织和独八旅以及国民党军在阳城、晋城、高平、沁水地区进行反共活动,并形成了对我支队和决死三纵队的包围圈。针对敌方的军事行动,支队三个大队集中在阳城地区,参加和配合晋豫地委机关、决死三纵队和阳城、晋城、沁水等县、区政权的反顽斗争。 本月,聂影率阳城县工人游击队战斗剧团三十多人,编入黄河剧团。 本月,阳城县宋五瑞带新兵连一百多个参加支队;一九三八年以来孟县约有三、四十人参加支队。 本月,孟县张菊仙(张居先)等七人参加支队;一九三八年以来孟县约有三、四十人参加支队。 月末,面对顽固军四处设卡、岗哨林立,不断以演习为名向阳城打炮示威,威胁群众、寻衅摩擦的蛮横行径,支队一面派方升普、邢真到岩山与孙楚谈判,奉劝他们解除对我方的军事行动。一面指挥部队在晋城东沟给予坚决回击,指导员陈春生在战斗中英勇牺牲;同时排斥晋豫地委机关、阳城县委、政府、牺盟会及各救亡团体以及浮山、沁水等地陆续赶来的抗日干部转移到城东的中庄、汴城、章训一带。 本月,准备进行反顽斗争,支队进行第三次整编。司政供卫机构健全了,扩大了随营学校,仍编三个大队,每个大队有四个中队,各县的武装先后充实到各大队。 一大队长冯精华,教导员张清杰。 二大队长陈皓,教导员岳彪。 三大队长黄狄秋,教导员任小凤、吉光仁张宜龙。 十二月 四日,蒋、阎在山西发动第一次反共高潮----“十二月事变”。三十三军团砸抄阳城新生报社,秘密绑架编辑王良。 十一日,地委委员贾寄尘(嘉康杰)在夏县武家坪被国民党特务暗杀。支队在阳城举行追悼大会,《新华日报》发表悼念文章。 中旬,沁阳中心县委领导的沁河游击队一百六十多人,队长贺子诚、指导员王石民(排长李达九、张道祥、田绍松、王守志)编入支队。编为支队一大队三中队,这个中队累建战功,现仍保留建制为一八一师五四二团七连。武装宣传队五十多人,队长任毅夫(任正凡),分别分配到支队直属机关和黄河剧团。
10:33 回复 hyf1245150 0位粉丝 6楼 中旬,彭总来阳城部署反摩擦斗争。 十六日,孙楚配合十四军陈铁部进攻阳城县抗日民主政府,捕走县府科长、区、村各级干部二百余人,***杀县府科长以下二十多人。 十八日,孙楚配合十四军陈铁部进攻沁水、浮山两县的抗日民主政府,并打死沁水三、五两区区长,将三区群众武装缴械。 四十七军李家鲸部围攻晋城县抗日民主政府,捕走干部百余人,***杀科长以下十余人,缴走保安队、公安局***枝四百余支。 二十三日,决定三纵队第八团团长孙瑞琨在沁水县苗沟村叛变,逮捕政工干部六十四人,团政治主任陈士平被害。 二十五日,决死三纵队第七团团长张济、副团长靳福忠在阳城县郭峪村叛变,逮捕政工干部三十余人,团政治主任郭鸿瑛被害。 支队转移到晋城县高会村。 二十六日,国民党二十七军范汉杰部进攻高平县抗日民主政府。 阎锡山部独八旅袭击驻高平县尹家沟的第五专署及牺盟会长治中心区等机关。杀害牺盟会干部数十人。 三十日晚,支队派驻沁水县柿庄乡退峪村的民运工作队七人,被独八旅抓去砍头,蒋临轩颈部受重伤未死,当地群众护理三天后回部队报信。牺牲的烈士是:队长贾磊,队员王毅、石心田、贾根全、陈效德、张天运。 一九四O年 一月 月初,晋豫地委决定,所辖各县武装除中条山以西各县外,一律编入支队,由唐天际统一指挥。 四日,国民党四十七军五二三团袭击我驻晋城土岭的晋城、阳城、沁不沽县联合办事处,我伤亡二十余人,其中晋城牺盟特派员丁文法和二大队副指导员景高群牺牲,被捕八十三人,人称“土岭事件”。事件发生后,先后派徐力之、邢真、郑哲生等持唐司令的亲笔信,到晋城县城找四十七军李家钰军长,说明团结对敌的重要性,终于释放了刘刚(沁阳中心县委书记)等我方全部人员。 十日左右,杨伯笙从翼城带回两个连(三大队九连和翼城县大队一连),驻阳城中庄村,遭到十四军八十三师一个团的突然袭击,除杨副主任和九连突围外,六十多人被抓去支队派邢真持朱总司令亲笔致十四军军长陈铁的信函前去据理力争,要回被捕同志。 十七日,蒋介石下令,无理要求晋南和晋豫边的八路军和决死队撤到白晋路以东,邯长路以北;并命令九十三、二十七军及第二战区游击队黎明部,向临屯公路以北推进,进攻我决死一纵队;命令四十七、十四军在阳城、晋城之线压迫我支队,四十军庞炳勋部配合独八旅及二十七军一部在高平、陵川、长子、壶关等地,包围我三四四旅、决死三纵队及我支队。 二月 六日,奉八路军总部命令,将三千多人的晋豫边游击支队和一一五师三四四旅六八八团组成八路军第二纵队的新编第一旅。旅长韦杰、政委唐天际,副旅长何柱成(后黄新友),政治部主任康志强(后何柱成)。六八八团为一团,晋豫边游击支队为二团。二团团长方升普,政委敖纪民,副团长龙世兴,参谋长周凯东,政治处主任杨伯笙(后调任旅政治部副主任)、周顾礼。 七日,新一旅组织反击,击溃第二战区黎明游击队千余人。 中旬,痛击了独八旅,俘二百余人。&&
25改编为八路军115师343旅685团2营--后扩 改编为115师5支队,东进抗日 挺 进纵队5支队5团--鲁西军区运河支队5团--教3旅7团--冀鲁豫军区2分区(后称8分 区)7团--45 9 晋冀鲁豫野战军1纵1旅7团--46 3 二野1纵1旅1团--16军46师136 团
抗日战争爆发后,137团 45年抗战胜利后由单县基干大队与单虞基干大队合编为冀鲁豫军区3分区 14团-- 47 7 冀鲁豫军区独立2旅4团--晋冀鲁豫野战军11纵32旅94团--17军50师148 团- --16军46师137团 138团 38年春平汉游击支队--38 9平汉游击支队与主要以地方武装为基础组成 的修武,清道两个支队合编为晋东南独立游击支队--40 4 新3旅7团--41 7 教7旅20 团-- 45 冀鲁豫军区1纵3旅20团--二野1纵1旅7团--16军46师138团
1938年9月,第 685团第2营,编为东进抗日挺进纵队第5团,进入冀鲁边区,创建和保卫鲁西根据地。1941年2月,第五团归鲁西军区第3旅建制,改番号为第7团;第 686团第3营于1939年1月,改编为八路军东进支队第1团,挺进鲁西,随即挺进微山湖以西,后改番号为第10团。日,鲁西军区与冀鲁豫军区合并,统称冀鲁豫军区。1942年12月,湖西区划归冀鲁豫军区,司令员杨得志、政治委员苏振华,第7、第10团、以及由八路军第129师第386 旅771团5连发展起来的第20团,均归冀鲁豫军区建制。
  在中国抗日战争时期,这些武装力量逐渐发展成为***的冀鲁豫军区部队。
第47师的前身是39年7月组建的八路军第115师鲁西独立旅,40年4月改编为八路军第115师343旅兼鲁西军区黄河支队,41年1月改编为八路军第115师教导第4旅兼湖西军分区,42年底编入八路军冀鲁豫军区仍为湖西军分区,44年5月改称八路军冀鲁豫军区第11军分区,45年9月编入新组建的晋冀鲁豫野战军第1纵队为第2旅,46年1月调入晋察冀军区第2野战军为第1纵队2旅,同年3月改称晋察冀军区第1纵队2旅,46年12月归建仍为晋冀鲁豫野战军第1纵队2旅,48年5月改称中原野战军第1纵队2旅,49年2月19日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6军47师。该师是有红军基础的老部队,所属部队中115师教4旅10团(红军团)、冀中南进支队21团是师主力团。在解放战争中参加了邯郸、集宁、张怀、豫北、鲁西南、高山铺、淮海、渡江等重要战役。在进入大别山以后,该师部队在纵队编成内随刘帅转出大别山向淮北展开,途中与蒋军五大主力之一的整编第11师相遇,部队浴血奋战拖住强敌掩护刘帅和主力安全转移。该部队战斗积极性高,执行命令坚决,机动能力强,土工作业好,战斗作风勇猛,进攻、防御、野战、攻坚兼备,尤其长于攻坚,战斗力甚强,是二野的头等主力师。
1纵的很大优势就是它底下的师(旅)、团构建素质好,名声也不赖。团队不论是来自太行,还是出于山东,都在 冀鲁豫长,冀鲁豫壮。军里最具盛名的两副“骨架”就是1方面军的模范红5团和平江红12团,俩后来就各自撑起16 军的数一、数二师。其它团队也基本与八路发展初期在太南、晋豫、鲁西、湖西小块根据地活动的那拨出名番号密 切有关,这当中涉及到冀鲁豫支队、晋西独立支队、“东挺”5支队、运河支队、黄河支队、冀中南进支队等,稍懂军史的人都知道丫伙在当时八路军中的技术含量。1纵组建时的入册团队出自上述支队编成的冀鲁豫“二代”旅 团番号,具体说就是115师教导3、4、7旅这三支。该区“头代”和“二代”番号间的源从演化关系,我在旧文《上 阵亲兄弟----四“摊”八路主力的五伙纵队“拍档”》中说及八路2纵时有过交代,想细究者可找来参考,本文就 不重播了。我们现在看平汉战役时晋冀鲁豫1纵三个旅的成分内容。1旅属4、6、7团(均来自冀鲁豫8分区);2旅属 3团(自1分区),10团、12团(自11分区);3旅则属8分区2团,9分区16团,10分区20团。这个团级番号大概叫到了 进入晋察冀地面后一段时间,当军一级改制为晋察冀1纵时底下团队才顺序重编1、2、3、4、5?..团的新体制。46年 4月晋察冀野战军头轮裁军,1纵九团制改六团制,每旅二团。到46年底差不多要回“娘家”时,1纵的主力师、团才 正式确定下来,看这个剔出了水分的精干编制。1纵仅辖1、2旅;1旅辖1、2团,7团(原属3旅);2旅辖4、5团,8 团(原属3旅)。稍做个正规番号与“二代”番号的“填空题”,否则在下后面也会搅昏。1团就是老7团,封为老7 乃是因了教3旅7团关系。7团乃老20团,典出教7旅20团。4团为11分区老10团,即原教4旅10团。这三团的49年正式番 号再一一对应于136、138、139团。还存在个“三代”番号问题。如2旅5团原是11分区12团,这12团番号即属所谓第 三代,它对应的“二代”底子则是教7旅21团,不过这需要对军史更精通者予认定。2旅8团也属同有“二、三代”番 号的团队,“代”号分别为:南进支队21团及9分区16团。可以看出,这同旅的5团、8团为何都安排了“三代”番 号?就因为冀鲁豫军区胜利前曾管理过出自冀中、冀南和本地系列的三支21团,最后为区分开支援了东北那支(冀 南21团),其它俩地的同名同姓就只能委屈换“牌照”了。这二团49年顺序为141、140团。数了五个团了,最后剩 下组建较晚,只有“三代”番号的8分区6团,编进纵队时仍是1旅6团,在晋察冀区规范为1旅2团,49年再正规化为 137团。1纵回到冀鲁豫后很快就与同宗兄弟7纵合并,这当中要涉及7纵的俩主力团。资格老一点那支,有“二 代”番号,叫教3旅9团(后11分区9团),进入1纵称20旅59团;另一支为新编,“三代”番号为8分区5团(也是什 么昆张支队),后1纵20旅58团。二团49年各称为52师155、154团。 晋冀鲁豫1纵队45年10月初徘徊于一历史机遇,它是10日正式接到军委调其开赴东北集结的命令。可这时驻守新 乡的“国军”11战区出动野战主力,欲拿下共军冀鲁豫区的首府邯郸。故刘邓与中央商量,让1纵暂留本区参战,战 毕再走。上头一启二停倒不十分打紧,可底下具体操作人就碰脑壳了。先前按开拔思路布置,听信关东地表“火车 一响,黄金万两”的美言,说部队空手去节省体力,出关以后全换新***,因此底下团、营将手上那些机关***、迫 击炮、长家伙全转送地方。说起当时连、排武器存留状况感觉可笑,每班四杆步***,每兵(交***者)四枚手榴弹。可家伙才点清缴完,就换命令了,开铁路线上去干邯郸战役。10月21日,那“国军”先锋40军106师过了漳河来抢 岳镇,22日1旅几个团是先后打响。首场倒还能支持,那能甩手榴弹的官兵多嘛(二野的“手雷攻击”是出了名的, 你不见那拎俩弹就可上阵的黄继光?)。后头就不行了,对头长***短炮地攻上来,弟兄们弹抡完,连红军时代的梭 镖都没准备,总不成都玩白手夺刃吧?因此24日一线阵地失守。杨得志急了,听野指说,那先出太行的2纵还在路 上。赶忙把2、3旅一伙全派来,搞个大呼隆的反击战,把那李师长镇懵,否则他要知道了共军实情,咱那防线绝 对完!还好,25日该二旅在赵横城、张辛庄处即反击成功,双方攻阻进入拉锯套路。西北军的特点就是保守稳健, 40军再攻吃力,就停下来和你消耗磨蹭,等它后援32军上来。于是就拖过了1纵阻敌最感风险的后三天时间,28日 黄昏,刘司令率领晋野主力全部到位,这就转折成后面的胜事了。
解放战争时期
1945年10月,第十团改编为晋冀鲁豫军区第一纵队第二旅第十团。 10月中旬,第十团参加了平汉战役。 1946年3月.第二旅以第十团为基础,将第三团编入.改编为该旅第四团。随即参加了热东、平绥、张怀等战役。 1948年6月底,第四团在河南睢(县)、杞(县)地区参加了围歼区寿年兵团的战斗。在双合寨阻击战中,第四团与敌反复争夺、给敌以重大杀伤,仅第三营在西点张村战斗中就歼敌400余人。11月初,第四团参加了淮海战役,首战张公店。第四团以第三营协同第一旅发起总攻。敌力战不支,分路突围,被歼于张公店以南,俘敌第一八一师师长米文和以下1100多人。
140团--晋冀鲁豫野战军1纵 2 旅12团--46 3 18 与热河独立团(欠3营)编为2旅5团--16军47师140团
1944年5月,冀鲁豫军区和冀南军区合并为新的冀鲁豫军区,原来两个军区内的各分区番号、建制又有不同程度的变动。原冀鲁豫军区第4军分区改称新冀鲁豫军区第9军分区,9 分区) 16团--晋冀鲁豫野战军1纵2旅16团--46 10 16团与热河独立团3营合编为1纵 2旅8 团--16军47师141团
抗日战争胜利后,1945年9月下旬,晋冀鲁豫军区成立第1纵队,由冀鲁豫军区8 分区机关和主力部队(第7、6、4团)组建为第1旅,7团改为1旅1团。 日,1团随纵队在刘伯承、***指挥下越过黄河,千里挺进大别山。1948年5月, 改称中原野战军第1纵队第1旅第1团。 1949年2月,全军统一编制和部队番号,第1旅1团改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6军第 46师第136团。 解放战争时期,作为杨苏纵队的第一主力团,136团参加了平汉、巨(野)金 (乡)渔(台)、鲁西南、高山铺、淮海、渡江、进军大西南等战役战斗,战功卓著。 6团随军师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1958年4月撤军回国。 日,该团9连(原平型关大战突击连)被国防部授予“学习***著作 的模范红九连”称号. 1985年7月,在全军精简整编中,136团改编为陆军第16集团军46师136团。 步兵第136团现有5个红军连(1,3,5,6,9连)。 军区管辖范围: 辽宁、吉林、黑龙江 俄罗斯、朝鲜 3个集团军,1个A类部队(39军),1个重装集团军。由于中苏关系的长期紧 张,沈阳军区所属部队普遍装备较好,作战威猛。虽然中苏关系早已冰释,98年以 来也先后撤掉了64、23两个集团军,但雄风犹在。有“常胜军”之称的第39重装集 团军与38军实力在伯仲之间。只是有“旋风纵队”美誉的第40军与第27军相比实力 稍逊,第16集团军与第65集团军相比也不占上风,因此,总体实力排在北京军区之 后,名列第2位。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6集团军 第16集团军的军部位于吉林省省会长春市,原代号为81021部队,隶属沈阳军 区,是1985年由第16军改编的。辖46,47,48共计3个步兵师,并编入坦克第4师、 炮兵第10师(该师的前身是著名战斗英雄董存瑞生前所在部队,1950年12月改为炮兵第21师,是我军第一批组建的火箭炮兵师。装备“卡秋莎”火箭炮参加了抗 美援朝作战,令敌闻风丧胆)、反坦克旅和高炮旅以及守备第10师(后撤销)。 1998年后,步兵第47师改为吉林省陆军预备役师,第139团改属步兵第46师,步兵第 48师改为摩步旅,坦克第4师改为装甲师。现任军长关凯,政委陈国令。 在1988年以后的新上将中,中央军委委员,总政常务副主任徐才厚在 年间在该集团军历任政治部主任,政委。1995年7月起就担任副总参谋长的隗福临是 在16军成长起来的,他在年间担任过47师师长和16军参谋长。另外原广州 军区司令员和国防大学校长朱敦法也是16军出身的,他当过136团团长,46师,47师 师长,16军参谋长,副军长。原南京军区政委方祖歧曾于年任该集团军政 委。 该集团军所属荣誉单位有: 模范红五团--步兵第46师第136团; 模范红十二团,平江起义第一团--步兵第46师第139团; 平型关大战突击连,模范红九连--步兵第46师第136团第9连; 登城第一营--原步兵第48师第144团第1营; 16军的前身是解放战争中的晋冀鲁豫军区第1纵队。是在南昌起义、平江起义及 湘南暴动和闽西暴动等革命武装的基础上发展壮大起来的。抗日战争中发展成为冀 鲁豫军区部队。1945年10月,冀鲁豫军区部队组成晋冀鲁豫军区第1纵队,辖第1、 第2和第3旅,司令员杨得志,政委苏振华,副司令兼参谋长曾思玉。惯称“杨苏纵 队”。第1纵队成立后即从冀鲁豫北上参加平汉战役,改归冀热辽军区指挥,转战热河地区。1946年12月南下回归冀鲁豫军区建制,1947年3月与晋冀鲁豫军区第7 纵队合编,组成新的第1纵队,辖第1、第2、第19和第20旅,杨勇任司令员,苏振华 任政委,随后参加豫北、鲁西南战役。8月随野战军主力千里跃进大别山,参加了宛 西、确山、豫东、郑州等战役。在淮海战役中全歼国民党军“五大主力”之一的黄 维兵团第18军。日,第1纵队在河南沈邱地区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 16军,归第2野战军第5兵团建制,军长尹先炳,政委王辉球,原第1、第2旅改为第 46第、47师,以豫皖苏军区部队组成第48师,原第20旅改为第18军52师(即今天的13 军149师)。4月参加渡江战役,8月作为第5兵团先头部队进军大西南,于11月14日解 放贵阳。随后又进军四川,参加成都战役。1950年1月回师贵州,执行剿匪任务,至 1951年1月歼匪10余万人。解放战争中,第16军及其前身部队共歼敌21.2万余人。 1951年4月第16军北上河北整训,第48师及部份部队继续留在贵州剿匪,原第62 军186师调入。其中留在贵州的两个步兵团后来组建为49师,1969年编入新成立的11 军,番号改为31师,1985年调归14军。1952年11月,第186师改归东北军区,后全部 补充上甘岭战役中基本上打光的15军45师。原第11军32师归第16军建制,12月第16 军入朝轮战,担负反敌空降和抗登陆的作战任务。朝鲜停战后,该军于1958年4月回 国,属沈阳军区。1969年全军重排番号时第32师改称第48师。1976年步兵第46师曾 参加唐山抗震救灾
1945年10月,冀鲁豫军区部队组成晋冀鲁豫军区第1纵队,辖第1、第2和第3 ,司令员杨得志,政委苏振华,习惯称为"杨苏纵队"。第1纵队成立后即从冀鲁豫 上参加平汉战役,改归冀热辽军区指挥,转战热河地区。1946年12月南下回归冀 豫军区建制,1947年3月与晋冀鲁豫军区第7纵队合编,组成新的第1纵队,辖第 、第2、第19 和第20旅,杨勇任司令员,苏振华任政委,随后参加豫北、鲁西南战 。8月随野战军主力千里跃进大别山,参加了宛西、确山、豫东、郑州等战役。在 海战役中全歼国民党军“五大主力”之一的黄维兵团第18军。 日,第1纵队在河南沈邱地区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6军,归第2 战军第5兵团建制,军长尹先炳,政委王辉球,原第1、第2改为第46第、47师,以 皖苏军区部队组成第48师,原第20旅改为第18军52师。4月参加渡江战役,8月作 第5兵团先头部队进军大西南,于11月14日解放贵阳。随后又进军四川,参加成都 役。1950年1月回师贵州,执行剿匪任务,至 1951年1月歼匪10余万人。解放战争中,第16军及其前身部队共歼敌21.2万余人。 1951年4月第16军北上河北整训,第48师留在贵州,原第62军186师调入。1952 年11月,第186师改归东北军区,原第11军32师(该师为当年太行纵队的主力)归第 16军建制,12月第16 军入朝轮战,担负反敌空降和抗登陆的作战任务。朝鲜停战的 后,该军于1958年4月最后一批回国,属沈阳军区。1964年8月,该军第46师136团9 连被国防部授予“学习***著作模范红九连”荣誉称号。1969年全军重排番号时 第32师改称第48师。1976年步兵第46师曾参加唐山抗震救灾。 1985年陆军第16军改编为陆军第16集团军,并编入坦克第4师、炮兵第10师(该 师的前身第48军143师是著名战斗英雄董存瑞生前所在部队, 1950年12月改为炮兵 第21师,装备“卡秋莎”火箭炮参加了抗美援朝作战)、反坦克旅和高炮旅以及守 备第10师(1992年撤销)。1998年后,步兵第47师改为吉林省陆军预备役第47师, 第139团改属步兵第46师,步兵第48师改为摩步旅,坦克第4师改为装甲第4师。2003 年,第23集团军撤消后,其摩步第68旅,第69师转隶16军,炮兵第10师改为军炮兵 旅,原军反坦克旅转为吉林省陆军预备役反坦克旅。 解放军陆军第16军1951年2月至1952年12月,为入朝准备阶段。1951年2月上 句,军奉中央军委和西南军区的命令,离开贵州,出征北上,随时准备入朝作战。 同年5月上旬,部队进至河北辛集地区集结,突击进行了3至4个月的军政训练。部队 深入进行以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为主要内容的政治思想教育,广泛开展控诉美帝滔 天罪行的活动,激发了广大指战员保家卫国的求战热情。军事训练生龙活虎,干部 战士苦练杀敌本领,军事素质进一步提高。这期间,现81101部队、81112部队先后组建了坦克团、炮兵团、师直高炮营、反坦克炮营和步兵团属炮兵营,提高了 部队作战能力。8月,抽3千余人组成志愿团,补充到友军入朝参战。这些同志都以 早入朝作战为荣,赴朝途中没有一个闹情绪的,友军非常满意。 1951年9月,军主力开赴吉林省柳河、通化地区,确保志愿军主力的侧后安全。 同时,现81112部队奉命前出到朝鲜东海岸咸兴刚近的丰阳里,做好抗登陆和反,空 降的准备。该部9月24日跨过鸭绿江,经过13天连续行军,准时到达指定地域,在积 极搞好构工和备战的同时,与敌机展开斗争,先后击落击伤敌机16架。现81118部队 高机排,在40天的对空作战中,以1300发子弹,击落敌击6架,击伤4架,全排无一 伤亡,创造了轻型高射武器与现代化敌机作战的典型范例。 1951年11月,军奉命回防辽东半岛,重点防守碧流河口至鸭绿江口海岸及近海 岛屿防敌将战火烧到我国东北。1952年11月,现81123部队调归军建制。至此,我军 完成了入朝作战的各项准备。 从1952年12月至日,为入朝参战阶段。日,我军部队 开始入朝,1953年1月中旬,全部进至朝鲜西海岸之价川、新安州、顾川地区,准备 反空降和抗登陆。 1958年2月,我军奉命撤军回国。日,我军所属部队全部回国进至驻 地。 1966年11月至1967年8月,军直高炮营参加援越抗美,保卫越南北方的太原钢铁 厂。该营在对空作战中,配合兄弟部队,击落美机百余架,击伤28架,圆满完成了 任务。
1969年3月,我军奉命组建侦察大队,赴虎林地区,加强珍宝岛方向边防斗争的 力量。同时,奉命担负绥芬河方向的边防斗争。11月,陆续返回营区。 日,我军对越自卫还击作战打响,为了应付东北入境可能出现的不 测事件,2月18日,我部奉命开赴黑龙江省,保卫大庆油田。短短3天时间,几万官 兵及大量车辆、火炮,全部转入地下,部队迅速完成了临战准备。当年4月,部队奉 命撤回营区。 1982年10月,81389部队编入我军建制。到1983年,军的正规化建设取了显著成 绩,有9个团达到正规化团的标准,81123部队成为沈阳军区第一个正规化师。
1950年1月.第139团开赴贵州仁怀地区,执行剿匪任务。一年中,作战2490多次,歼匪20300多人。 9月,第一三九团奉命入朝作战.担任保卫朝鲜东海岸的第二梯队任务。1953年1月,开赴顺川、慈山一带,执行反空降、反登陆阵地筑城任务。同年6月,开赴“三八”线。1958年4月,胜利回国。 1985年7月,在全军精简整编中,139团改编为陆军第16集团军47师139团。 1998年整编裁军,步兵第47师退出现役,第139团改归第46师建制。
第二次国共内战爆发后,冀鲁豫军区部队于1945年10月重组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晋冀鲁豫军区第1纵队,辖有3个旅。因当时纵队司令员为杨得志,政治委员为苏振华,故该纵队亦被称作“杨苏纵队”。 纵队成立后   纵队成立后即参与了平汉战役,然后被划归冀热辽军区,随即转战热河省。1946年12月,重被划归晋冀鲁豫军区。1947年3月,与同一军区第7纵队合编为新的第1纵队,辖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6集团军 有4个旅,司令员改为杨勇。在参与豫北战役和鲁西南战役后,于1947年8月随本军区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晋冀鲁豫野战军(亦称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后又参与了宛西、确山、豫东、郑州等战役,更在淮海战役与中国国民党一方的中国国民革命军第十二兵团(亦称黄维兵团)激战并全歼之。 改编为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6军   日,晋冀鲁豫军区第1纵队在河南省沈邱地区被改编为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6军,划归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野战军第5兵团。尹先炳被任命为军长,政治委员为王辉球。所辖第1、第2旅被扩编为第46和第47师;所辖第20旅被编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8军,扩编为第52师(今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3军第149师);并编入由豫皖苏军区部队组成的第48师;于4月参与渡江战役。1949年8月,以第5兵团先锋向中国西南进军,并于11月占领贵阳。后又进军四川,参与成都战役。 第二次国共内战   1950年1月,奉命回师贵州与未撤离到台湾的国民革命军作战。在第二次国共内战中,第16军及其前身部队总计消灭中国国民革命军武装力量计21.2万余人(***一方的数据),第16军及其前身部队损失人数不明。   八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第16军于1951年4月北上河北进行整训,留下第48师以及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6集团军 少数部队继续和贵州的国民革命军作战,后编入原第62军所辖186师。第16军留在贵州的两个步兵团后被组建为第49师。1952年11月,第186师被划归东北军区,后用于补充朝鲜战争中在上甘岭战役损失严重的第15军第45师。在将原第11军的第32师编入后,第16军于1952年12月进入朝鲜参与朝鲜战争,主要担负反空降和抗登陆的作战任务。朝鲜战争停战后,于1958年4月回国,隶属沈阳军区。1969年重排番号时所辖第32师被改称为第48师。1976年唐山大地震后,其步兵第46师曾参与相关的抗震救灾工作。   1984年,***宣布中国人民解放军将“百万大裁军”后,第16军于1985年被改编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6集团军。 编辑本段建制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6集团军1998年以前辖有第46,第47,第48共计3个步兵师,以及坦克第4师、反坦克旅、高炮旅、守备第10师(后撤销)和炮兵第10师等。其中炮兵第10师曾为董存瑞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6集团军 所在的部队,于1950年12月被改编为炮兵第21师,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组建的第一批火箭炮兵师,曾装备“卡秋莎”火箭炮参与过朝鲜战争。1998年后,步兵第47师被改为吉林省陆军预备役师,第139团改属步兵第46师,步兵第48师原有142团,143团,144团,现改为摩托化步兵旅,坦克第4师改为装甲师.
抗美援朝时期
战争形势的发展   1944年春,随着抗日战争形势的发展,冀鲁豫军区及时扩编,积极参加扩大解放区和局部反攻作战。到1945年夏,冀鲁豫军区先后共扩编9个团,参加抗日大反攻作战,从日伪军手中夺取东平、阳谷、金乡等10余座县城。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6集团军   日,根据***中央军委和晋冀鲁豫军区的命令,冀鲁豫军区机关和一部主力,在河北省清丰县(今属河南省)柳格集地区,组成晋冀鲁豫野战军第1纵队,司令员杨得志,政治委员苏振华。下属第1、第2、第3旅。纵队组建后,于10月20日至11月2日,参加平汉战役。随后进军热河,归冀热辽边区建制。日,纵队所属部队缩编为6个团。接着,参加了热东战役、绥东战役和张怀战役。10月1日再次整编。撤销第3旅番号,将第3旅的两个团,分别编入第1、第2旅。12月回师冀鲁豫,仍归晋冀鲁豫军区建制。1947年3月,晋冀鲁豫野战军第1、第7纵队合编为第1纵队,以原1纵队机关为基础,组成新的纵队机关。司令员杨勇、政治委员苏振华、政治部主任崔田民,辖第1、第2、第19、第20旅。1947年夏,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奉命在鲁西南地区强渡黄河,挺进大别山,于7月2日至8月强攻郓城,全歼守敌1个师部和两个旅,共1.3万余人。此战,纵队及第1旅各记大功一次,刘、邓首长给第1 纵队的嘉奖令指出:“……收复郓城,创造了一个纵队单独攻坚和歼敌两个旅的先例,夺取了大反攻中第一个光荣的胜利”。7月12日至15日,在六集地区又歼敌两个师部、3个半旅,共1.3万余人。半月内连打两仗共歼敌3个师部、5个半旅,共2.6万余人,加速了鲁西南战役全胜的进程。继而跃进大别山,参加高山铺战役。12月出大别山,参加配合宛西战役、睢杞战役,后转兵北进,解放郑州。1948年冬,参加淮海战役,歼敌1.6万余人,俘敌第12兵团中将副司令官吴绍周以下将官9名。&
抗美援朝后
  1949年2月,根据***中央军委关于统一全军编制和部队番号的命令,第1纵队及豫皖苏军区部队一部合编组成第16军,隶属第二野战军第5兵团。尹先炳任军长,王辉球任政治委员,戴润生、吴实任副政治委员,杨俊生任参谋长,吴实兼任政治部主任,尹痴生任后勤部部长。原第1旅改编为第46师。齐丁根任师长,范阳春任师政治委员;第2旅改称第47师,李觉任师长,郭强任师政治委员;由原豫皖苏军区部队组成第48师,郑统一任师长,李一非任师政治委员。原纵队所属第19、第20旅调出。第16军组建后,4月21日至23日,参加渡江战役,在第5兵团主要突击方向上突破长江天堑,至5月6日,攻占衢州、江山,截断浙赣线。8月中旬,受领进军大西南任务。11月初,突破敌黔东防线,14日解放贵阳;28日至12月27日,参加成都战役,在沙坪(今峨边)俘敌川湘鄂绥靖公署中将主任宋希濂。先后夺占东山、峨眉、夹江、洪雅等县城,彻底截断了胡宗南集团逃往西康、云南的退路。后在成都西南地区协同友邻全歼了胡宗南集团。   1950年1月,除第48师调归川南军区留守泸州,其余部队回师贵州,参加剿匪和新区政权建设。军部兼遵义军分区,第46师兼铜仁军分区,第47师兼毕节军分区。   1951年2月第16军离黔北上,准备入朝作战。7月7日,抽调90个建制排共3646人,组成两个团,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9月,第62军 186师归第16军建制。第47师入朝作战,于1952年3月归建。11月,第186师改为国土防空部队。同时,第11军第32师调归第16军建制。 1953年11月,第16军入朝作战,至1958年4月撤军回国。
现状 组装部队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16集团军是1985年由第16军改编的。辖46、47、48共计3个步兵师,并编入坦克第4师、炮兵第21师、反坦克旅和高炮旅以及守备第10师(后撤销)。1998年后,步兵第47师改为吉林省陆军预备役师,第139团改属步兵第46师。步兵第48师为原11军第32师,现改为摩步旅,坦克第4师改为装甲师。第16集团军军部位于吉林省省会长春市,代号65301部队,隶属沈阳军区。现任军长侯继振,政治委员赵开增。 出自部队   在1988年以后授衔的上将中,中央军委副主席、总政治部主任徐才厚在年间在该集团军历任政治部主任、政治委员。1995年7月起就担任副总参谋长的隗福临是在16军成长起来的,他在年间担任过47师师长和16军参谋长。另外原广州军区司令员和国防大学校长朱敦法也是出自16军,任过16军参谋长、副军长。原南京军区政治委员方祖歧曾于年任该集团军政治委员。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6集团军 原炮兵第10师   该军所属原炮兵第10师的前身是四野48军143师,是著名战斗英雄董存瑞生前所在部队,1950年12月改为炮兵第21师,是我军第一批组建的火箭炮兵师。装备“卡秋莎”火箭炮参加了抗美援朝作战,令敌闻风丧胆。   八十年代大裁军时,第16集团军被列为简编军,属于乙类集团军,主要防务是中朝方向,防区内还有两个属于二炮的专门对付日本的东风战略导弹发射基地。九十年代,随着中苏关系的缓和,国防战略的南移,东北境内过于密集的军力部署开始消肿。   在1999年国庆五十周年阅兵式上,对由第16集团军炮兵团组成的第13车辆方队的报道是这样的:“轮式122自行火箭炮方队由沈阳军区某炮兵团组成。这是著名战斗英雄董存瑞生前所在部队。战争年代,战功卓著。八十年代以来,参加了华北军事演习和1991年9月的“北京军事训练成果汇报表演”等重大军事活动。   据悉:2003年,第23集团军撤消后,其摩步第68旅,第69师转隶16集团军,炮兵第21师改为军炮兵旅,原军反坦克旅转为吉林省陆军预备役反坦克旅。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23集团军是1985年由陆军第23军改编的,下辖67,68(原25军73师,1969年改称68师)69师共计3个步兵师,并编入坦克旅、炮兵旅和高炮旅以及守备第5、第7师(1992年撤销)。   原福州军区政治委员和南京军区政治委员傅奎清曾任69师政治委员,23军政治部主任、政治委员。粟裕大将之子粟戎生也是在这个军成长起来的,他1965年从哈军工大学毕业后在这个军先后任战士、班长、技师、排长,1969年后任副连长、连长、副营长、营长、团长,1983年任步兵第69师师长,于1998年任北京军区副司令员,2000年晋升为中将。 大庆石油会战   六十年代初,该军参加了大庆石油会战,1966年3月,该军战士刘英俊为保护儿童,勇拦惊马而壮烈牺牲。1969年3月,第73师一部参加珍宝岛战斗,第217团1营营长冷鹏飞和1连副连长王庆容战后被中央军委授予“战斗英雄”荣誉称号。在珍宝岛冲突中我军缴获苏军一辆T-62型主战坦克,现陈列在北京中国人民解放军革命军事博物馆。 集体一等功   1987年5月,在大兴安岭森林大火中,步兵第68师是第一支赶赴火场的部队,之后全师荣立集体一等功,“大胡子师长”吴长富也入选当年国内“十大新闻人物”。而1991年的国内“十大新闻人物”中又有被誉为“现代军人楷模”的该集团军步兵第69师炮兵团原参谋长苏宁。1998年夏,集团军部队参加松花江、嫩江抗洪抢险。步兵第69师第205团被中央军委授予“抗洪抢险模范团”荣誉称号。此后,步兵第67、第68师分别改为步兵旅和摩步旅,坦克旅则改装甲旅。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