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峰塔下说禅禅易宗师刘朗菘

印光大师:真正的高僧绝不会说自己是佛菩萨再来_凤凰佛教
印光大师:真正的高僧绝不会说自己是佛菩萨再来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自古的高僧,或者是古佛再来,或者是菩萨示现。然而通常都是以凡夫自居。断然没有说我是佛,是菩萨的。
佛菩萨示现均以凡夫自居,绝不会自称佛菩萨(图片来源:凤凰佛教) 【印光大师原文】自古高僧,或古佛再来,或菩萨示现,然皆常以凡夫自居,断无说我是佛、是菩萨者。故《楞严经》云:&我灭度后,敕诸菩萨,及阿罗汉,应身生彼末法之中,作种种形,度诸轮转。&&终不自言我真菩萨,真阿罗汉,泄佛密因,轻言未学。唯除命终,阴有遗付。& 而智者大师,实是释迦化身。至临终时,有问所证位次者。答曰:&我不领众,必净六根。损己利人,但登五品。&是仍以凡夫自居也。五品者,即圆教观行位。所悟与佛同俦,圆伏五住烦恼,而见惑尚未能断。智者临终,尚不显本。意欲后学励志精修,不致得少为足,及以凡滥圣耳。 今之魔徒,妄充得道者,乃坏乱佛法,疑误众生之大妄语人。此大妄语之罪,甚于五逆十恶百千万倍。其师其徒,当永堕阿鼻地狱,经佛刹微尘数劫,常受极苦,末由出离。何苦为一时之虚名浮利,膺长劫之惨罚酷刑?名利惑人,一至于此。 【白话浅释】自古的高僧,或者是古佛再来,或者是菩萨示现。然而通常都是以凡夫自居。断然没有说我是佛,是菩萨的。所以《楞严经》中说:&我灭度以后,令各位大菩萨及阿罗汉,运用各种身份,生在末法当中,示现种种样子,化度一切轮转六道的众生。&&始终不会自己向人说:我是真正的菩萨,我是真正的阿罗汉。泄漏佛的密旨因由,轻浮地告诉初发心学人。只有当他临命终时,暗有遗嘱的例外。& 而智者大师,实际是本师释迦弁尼佛的化身。到了临终时,有弟子问他所证的位次。大师回答说:&我不引领众人修行,必定清净六根。损害自己,利益他人,只证到五品位罢了!&这是仍以凡夫自居啊!五品就是圆教的观行位。悟解与佛同等,圆伏五住烦恼,而见惑还没能断。智者大师临终,尚且不显露本地风光。用意想要后学人励志精修,不致于得少为足,以及造下以凡滥圣的罪业啊! 当今的魔子徒孙,妄称自己得道,是坏乱佛法,疑误众生的大妄语人。这个大妄语的罪恶,超过五逆十恶百千万倍。师父徒弟,将永堕阿鼻地狱,经过佛刹微尘数劫,常时间受极重的苦,不能出离。何苦为一时的虚名与浮利,承受长劫的惨罚酷刑呢?名利二字迷惑人,竟到了如此地步! 【法师简介】印光大师,净土宗第十三代祖师,生于1861年。幼时读程朱儒书,对佛法持批判态度,后因病阅佛经,方知佛法广博精深。21岁时前往终南山南五台莲花洞,礼道纯和尚出家,专修净土。22岁依印海定公律师受具足戒。光绪十二年,阅大藏经,增修《净土十要》等要籍。此后,往返北京、浙江诸寺之间,并闭关六载。1918年徐蔚如刊行大师文章二十余篇《印光法师文钞》,后数相继印出《增广文钞》等著作。1930年,至苏州报国寺,创立弘化社,流通净土宗书籍。1940年任净土道场苏州灵岩山寺住持。同年十一月初三,预知时至,安详圆寂,被认为是大势至菩萨的化身。凤凰佛教《般若讲堂》栏目今日刊登法师开示如上。
[责任编辑:邢彦玲 PFO003]
责任编辑:邢彦玲 PFO003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凤凰佛教官方微信  宋代大词人苏轼一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道尽湖光山色的西湖之胜景,而坐落于此的“雷峰塔”经过神话故事《白蛇传》的演绎为世人所津津乐道,更由于鲁迅先生笔下《再论雷峰塔的倒掉》而使雷峰塔极具封建主义的象征意义更加名噪一时。
  的代表人物黄小明大师在探索方面独树一帜,其在九华山大愿文化园内部佛教装饰上打造的“木雕丰碑”冠绝一时,更是因为其复制“乾隆宝座”而惊诧世人,一代木雕宗师的风范呼之欲出!
  雷峰塔的装饰上,黄小明大师以竹简为载体,以文化为内涵,用东阳木雕传统的阴刻、嵌翠、等技法镌刻历史,用浅浮雕技法展现风情,开创“竹简式木雕”的艺术风格,使东阳木雕再次光耀九州,成为装饰里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代表作,褶褶生出黄小明大师思想和创意的光辉!
  竹简式木雕——诗书画雕四位一体
  “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历来为繁华的钱塘之盛景,少不了文人雅士的咏颂。而西子湖畔的雷峰塔更是为墨客所青睐,雷峰塔重新装修时如何将历史与文化的内涵镶嵌其中,自然流露且不着痕迹,是考验黄小明大师智慧之所在。  
  中国文化的最佳传统载体,当推竹简;神话故事《白蛇传》里的白娘子更是与竹林有千丝万缕之联系。面对着历代名家咏雷峰塔诗词作品,黄小明大师独出机杼,想到了用竹简形式承载这些文字。他创造性地采用了古代竹简形式,用东阳木雕传统的阴刻、嵌翠、浮雕等技法,镌刻历代赞美雷峰塔之诗词名篇书法作品;又用浅浮雕表现雷峰塔画意,令诗情画意珠联璧合,使木雕壁挂成为雷峰塔不可分割的有成要素。每块木雕竹简用阴刻技法,雕刻三首名人诗词,并用浅浮雕技法,根据诗词内容创作人物画面。诗书画雕,四位一体;诗情画意,跃然简上。  
  杭州雷峰塔木雕艺术壁挂,是“竹简式木雕”的代表作,形质合一,使得整件作品洋溢着书卷气,彰显历史文化独出机杼;木雕诗、书、画、印完美结合,艺术性与实用性完美统一;文化与历史的有机结合,东阳木雕的历史传承与发扬,使“竹简式木雕”成为东阳木雕的新流派,也成为黄小明大师创造性开创的风格之一!
  开创古建装饰新风尚——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世人评价王维的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那是对中国古典诗词的意境之美的倍加推崇;而古建装饰领域里,黄小明大师开创的“竹简式木雕”亦与世人对王维诗歌的评价天缘巧合,其木雕作画、竹简上镌刻诗词,使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赫然立体式的展现在我们眼前。
  传统的东阳木雕都以平面的形式出现,表现形式单一,“竹简式木雕”就正好填补了现代装饰运用东阳木雕的空白,拓宽了应用范围,尤其其在古建装饰领域的应用。
  谈及创作“竹简式木雕”,黄小明大师眉宇间透露出喜悦:在“造纸术”发明之前,竹简一直是中华文明的有力承载者,将诗词歌赋与竹简、东阳木雕进行巧妙结合,正是“竹简式木雕“的表现形式的生活来源。这种将艺术取材于生活,又艺术性创造服务于古建装饰的做法,足显黄小明大师对艺术的用心,开创古建装饰新风尚也就顺理成章了!  
  作为古建装饰里的杰出代表作,“竹简式木雕”开创了一种新风格,也为东阳木雕在新领域的发展提供了一种新的尝试,这是黄小明大师木雕装饰后的一大突破,其开创的新风格和新风尚洋溢着书卷气息和历史文化氛围,是东阳木雕在应用生活领域的新高度!
  东阳木雕在古建装饰里引发的热议和追捧是时下人们对传统文化、对非物质文化、对传统技艺的一种自然回归,而黄小明大师无疑是这种风尚的引领者和引导者。
  新锐大师黄小明迸发的无限创意与创造力,开创其一代大师的宗派风格,而这种趋势也必将随着艺术气息的无限蔓延而愈演愈烈,黄小明大师在妙手盛装雷峰塔后,必将掀起一股东阳木雕在古建装饰里应用的新浪潮,成就东阳木雕发展史上的一段佳话!  
  链接:雷峰塔上的“竹简式木雕”
  雷峰塔八幅大型“竹简式诗画木雕壁挂”,是黄小明大师将东阳木雕在大型工程,尤其是古建装饰领域的一次巧妙创新与应用。
  黄小明大师行走在艺术的巅峰,惊叹于作为“造纸术”发明前中华文化的承载者——竹简,置身西湖美景与江南的丝竹中,矗立的“雷峰塔”就如同点缀在竹林之中的惊鸿一瞥,同时神话传说《白蛇传》的主角白娘子修行的竹林也与竹子千丝万缕,黄小明大师结合三者进行艺术创作,创作出“竹简式木雕”,为杭州雷峰塔增色不少。
  “竹简式木雕”讲究的是外在形式的艺术变化和丰富的艺术表现形式,以及作品深厚的思想文化内涵,以时尚的意识形态,现代的理念,用雕刻的语言,立体的手法加以表现。
  “竹简式木雕”从形式上进行突破,改变常规平面雕刻的方法,以竹简为面,再施以极富画面感的精雕细刻,创造出把传统平面雕刻装饰艺术创新为曲面、弧形雕刻装饰艺术,平面壁挂可演变为各种弧度的曲面壁挂,甚至是圆形、球形,给人耳目一新的视觉感受,收到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画面既能欣赏传统东阳木雕的精华,又能解决平面东阳木雕开裂的问题。每条竹简有独立的收缩空间,整体作品则能始终保持完整性,无论春夏秋冬,天南地北,作品不裂让木雕更具生命力。  
  浙江新东阳木雕有限公司  
  微信公众号扫码关注更多精彩内容
&责任编辑:商务实习
以下是本文您可能关注到的企业:
商业服务企业慧聪网推荐如下商铺
► 特别推荐:
· · · ·
(01.28 11:42)(01.28 11:17)(01.28 11:16)(01.28 11:16)(01.28 11:16)(01.28 11:14)(01.28 10:57)(01.28 10:56)(01.28 10:44)(01.28 10:39)(01.28 10:39)镇馆之宝丨雷峰塔倒现稀世“塔中塔”
金棺未启永存神秘佛舍利_手机浙江网
镇馆之宝丨雷峰塔倒现稀世“塔中塔”
金棺未启永存神秘佛舍利
  千余年前,日薄西山的吴越国,用6年时间在西湖畔建成一座宝塔。塔刹初成,这座宝塔领略了钱氏政权没落的余晖和赵宋帝国一统江山的曙光,在之后的千余年里,这座宝塔却注定阅尽家国兴衰、人世沧桑。这座塔便是雷峰塔。这一期,就让我们走进浙江省博物馆,探秘雷峰塔下的千年之谜。  浙江在线7月16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俞吉吉 摄影 魏志阳)公元948年,钱?成为了吴越国的最后一位皇帝。和吴越国的历代君王一样,他毕生笃信佛教,在位的30年间,修石窟,造经幢,刻佛经,所建寺院佛塔不计其数,使得杭州成了名符其实的东南佛国。  北宋开宝五年(972年),他开始在西湖畔营建一座宝塔,6年后的太平兴国二年(977年),宝塔竣工。在宝塔中,他放入了获得的佛舍利,还特制了一种“塔中塔”来供奉这稀世之宝。这座宝塔,寄托了他对国泰民安、政权永固的祈祷,还有一份对亡妃的哀思。  历史的车辙是残酷的。王朝更迭,风雨飘摇。这座宝塔落成仅仅一年,吴越国就降宋灭亡了,宝塔也没能保佑虔诚的主人平安归来。  千余年前,站在佛塔前的钱?不会想到,他一手兴修的宝塔在千余年后会多了一个新名字----雷峰塔,也不会料到它将在千余年间饱经沧桑,而后轰然倒塌,深埋塔下的秘密终将重现人间。  雷峰塔,这道西湖畔的别样景致到底在千余年间经历了怎样的沧桑变迁?塔里到底藏了什么秘密?那段广为流传的宝塔镇蛇妖的故事真的存在吗?  近日,记者走进浙江省博物馆年度大展《越地宝藏----100件文物讲述浙江故事》,一睹了这件镇馆之宝,也听浙江省博物馆历史部主任、雷峰塔考古发掘领队黎毓馨讲述了雷峰塔下的千年之谜。    浙江省博物馆“十大镇馆之宝”之一的鎏金银阿育王塔,是一座稀世的“塔中塔”。曾一度在浙江省博物馆孤山馆区雷峰塔文物馆内镇守的它,如今可以在西湖美术馆的《越地宝藏----100件文物讲述浙江故事》大展中看到。  它的人气很旺,它的美也独一无二。& & &  这是一座单层方塔,塔由纯银捶揲成型,整体铆焊套接,由基座、塔身、塔刹三部分构成。  塔的体量不大,完整无缺,甚是精美,巧夺天工的制作展露无遗。塔刹相轮五重,顶部作火焰宝珠,底座饰12朵覆莲,相轮饰忍冬、联珠纹。塔身四面圆拱形龛内镂刻佛本生故事画面,分别为“萨?太子舍身饲虎”“尸毗王割肉贸鸽”“快目王舍眼”和“月光王施首”本生,人物外表鎏金,四角各有一护法金翅鸟。据悉,塔身上镂刻的佛教故事在所发现的阿育王塔中最为清晰全面,是研究阿育王塔的珍贵资料。  再看塔顶四角的山花蕉叶,每角的向外部分有两个面,各分上下两层,上面锤揲、镂刻佛祖一生事迹的佛传故事画面16则,如无忧树下诞生、尼连禅河边苦修、鹿野苑里说法等;每角的向内部分,刻有坐像,为过去世迦叶佛(或燃灯佛)、现在世释迦牟尼佛和未来世弥勒佛的竖三世佛题材,释迦牟尼佛对面镂刻一宝瓶。众多画面生动地反映了诞生、在家、出家、成道与传教等展现佛祖生平的重要场面。  在亲眼目睹过其出土时惊艳一瞬的黎毓馨看来,它更是一件圣物。透过塔身镂空处,可见一金质容器。金质容器内安放着“佛螺髻发”(也就是珍贵的佛发舍利)。出于对文物的保护,金棺从未开启。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这件万众瞩目的鎏金银阿育王塔,还有一个雷峰塔天宫出土的“孪生兄弟”,一座形制相同而体量略小的银阿育王塔,塔内置金舍利瓶,瓶中奉安影骨舍利,但非佛真身舍利。目前在雷峰塔文物馆内展出。  它们也是目前国内仅有的两件五代吴越国时期的银阿育王塔,对研究吴越国的历史和阿育王塔弥足珍贵。  这对银阿育王塔兄弟的出世,还要从几十年前的那次雷峰塔突然倒塌说起。   塔欲倒未倒之际,遥见塔脚微起黄烟……既而忽如黄雾迷天,殷雷震地,久之烟消雾淡,但见黄土一堆。这是1924年,西湖南面夕照山上的雷峰塔轰然倒塌,有人记录下了这惊心动魄的一刻。  雷峰塔的倒塌并非偶然,千余年间,它饱经沧桑。  北宋末年,雷峰塔在战火中被烧毁塔的外围木构建筑,同时被毁的还有钱塘江边的六和塔。南宋宁宗庆元元年(1195年),雷峰塔重修一新,再逢盛世。如今,在上海博物馆馆藏的一张古画《西湖图》中窥见一斑:一座木结构的宝塔,每一层上翘的飞檐上挂满风铃,一阵阵风吹铃动的清脆之声仿佛犹在耳畔。  只可惜,这样的胜景是短暂的。至明代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倭寇大举进犯,杭州被围,战火中雷峰塔遭受了第二次火劫,仅存塔心。自此,雷峰残塔颓然,秀丽的保?塔与苍凉的雷峰塔便有了“保?如美女,雷峰如老衲”之说。  经历了两次火劫,千疮百孔的雷峰塔又顽强挺立了三百余年。由于有人不断抽取塔砖,加上年久失修、日晒雨淋等原因,雷峰塔终呈摇摇欲坠之势。诗人徐志摩曾在日记中写道:“日,路上我们逛了雷峰塔,我从不曾去过,这塔的形与色与地位,真有说不出的神秘的庄严与美。塔里面四大根砖柱已被拆成倒置圆锥体形,看着危险极了。”这,距雷峰塔倒塌仅隔6年。  除了家喻户晓的《白蛇传》的故事,围绕着雷峰塔,民间还流传着一个说法,那就是:雷峰塔内藏有金砖。  金砖里真的藏着金子吗?其实不然。在雷峰塔倒塌后,人们在许多塔砖里发现了经卷,原来,民间谣传的“藏金砖”实为“藏经砖”,人们蜂拥而至捡“金砖”,破砖取“金”,也导致塔内大量经文散失。  现在,在雷峰塔文物馆内,有一张长达2米多的《宝箧印陀罗尼经》经卷。它就是在1924年雷峰塔倒塌时出土的,而在此前的千余年里,它正是置身于雷峰塔的万千藏经砖之中。  雷峰塔倒了,“雷峰夕照”的胜景不见了,这多少让人扼腕惋惜。终于,在2000年3月,重建雷峰塔的计划提上了议程。为了配合重建,一场旷日持久的考古发掘也随之拉开了帷幕。  传说纷纷的雷峰塔下,到底压了什么呢?它的神秘面纱逐渐揭开。  地面上到处散落堆积着佛塔的残砖,佛塔残存的基座宛若一座巨型的土丘。它高出地面10多米,南北长60多米,东西宽40多米。  这是日,千禧年的钟声刚过,考古队第一次来到雷峰塔遗址。眼前残破不堪的景象,已让人很难想象这里曾经是当年著名的西湖胜景之一----雷峰夕照。谁也无法推测,在这些散落的堆积物中能发现多少当年的遗物?谁也无法料到,这里还隐藏着一个神秘的佛塔地宫?  2000年2月至7月,经过第一阶段考古发掘工作,近1万立方米的残砖、废土得到清理,露出了倒塌的雷峰塔塔身和塔基。在此后的2000年12月至次年7月里,在第二阶段的考古发掘工作中,考古人员发掘约4000平方米遗址范围,地宫发掘也是那次考古工作的中心。  日,海内外翘首期盼的这一天终于到来了。  在黎毓馨的记忆里,发掘从3月11日上午9时开始,一直延续到次日凌晨3时,从镇塔石起吊,直至取出地宫底部最后一枚“开元通宝”铜钱,用了惊心动魄的18个小时:  3月11日大约11点整,地宫的石盖板在钢管撬动下掀开了。里面没有传说中的白蛇,而是一个大铁函和铜佛像,舍利铁函置于地宫正中,铁函下叠压有大量的各色铜钱,并夹杂玉钱、玉龟、料珠、玛瑙饰件、铜镜、银臂钏等物,象征供养舍利的“七宝”。铁函之外的地宫空隙处,堆满了鎏金铜佛像、银腰带、玉观音像、玉童子像、贴金木座、漆镯、铜镜、铜钱、丝织品、经卷等文物。地宫内壁贴有小佛像、毗沙门天王像及圆形镂孔银饰件。  次日零点前后,地宫中最大的文物----铁函出土了。为防止铁函底部脱落,考古专家们先用木板托底,然后周身绑上绳索。一帮人自底下往上托,另一帮人抓住绳索往上提,小心翼翼搬出地宫,再由七八人前呼后拥,抬上久候在外的汽车。凌晨2时,铁函被送到了浙江省博物馆山洞库房。  两天后的日晚7点整,最为激动人心的一刻来了:雷峰塔出土的铁函在这个库房内开启,最后的悬念揭晓。黎毓馨回忆道,当时整个库房中的空气似乎是凝固的。专家们先将库房内可有可无之物移至室外,解开铁函上的绳索,去掉铁疙瘩身上的水锈。时任中国丝绸博物馆副馆长赵丰,清理粘在底部的丝织品。待一切就绪,准备开函。众人在指挥者的协调指挥下,憋住一口气,将罩在铁函底板上的盖子垂直往上提,平移至一旁。  过程很顺利,铁函打开了,出现在众人眼前的是一座灿烂夺目的宝塔。塔身上金银两色的组合怎能用一句华贵来形容,通身的镂刻也不是用一句繁复能一言蔽之的。最后,这座内藏金棺供养“佛螺髻发”的鎏金银阿育王塔和铁函内的鎏金银盒、镂孔鎏金银垫、鎏金银腰带、铜镜、铜钱、玻璃瓶、丝织品等供养品,悉数重现人间。  这些稀世珍宝是谁放进去的,为何放进去?千余年前的雷峰塔是用来干什么的?不久后,雷峰塔出土的一块残碑解答了众人的疑问,也迁出了诞生于浙江土地上的那个千年佛国的往事。  在一本名叫《咸淳临安志》的南宋古籍上,有一篇钱?亲自撰写《华严经跋》的跋文,详细叙述了钱?造雷峰塔是为了安放并供奉佛舍利。  在雷峰塔地宫发掘几个月后的7月,考古专家们在对雷峰塔出土的众多残碑进行整理时,竟然发现了《华严经跋》残碑实物,上面留存有162字。残碑的记文中,钱?自称平生虔诚向佛,不敢将“佛螺髻发”这样的舍利圣物私藏宫中,特意在西湖之滨建塔供养,取名“皇妃塔”。根据考证,“皇妃塔”正是雷峰塔。  北宋开宝五年(972年)到太平兴国二年(977年),宝塔在西湖畔落成。他将宝塔取名为“皇妃塔”,寄托了钱?对亡故爱妃的哀思。  钱?,原名钱弘?,是吴越国的末代国王。后汉乾?元年(948年)正月,在部将拥戴下继承吴越国王位。开宝七年(974年),赵匡胤讨伐南唐,南唐后主李煜向钱?求援,钱?不听,出兵助宋兵攻灭南唐。正如李煜所言,吴越国果然唇亡齿寒,朝不保夕。太平兴国三年(978年)正月,钱?祭别先王陵庙,赴开封纳土献地,从此羁留北土,死后葬于洛阳北邙山。钱?的“纳土归宋”,维护了吴越国境域内的和平稳定,使得百姓免受战乱之苦。  浙博馆藏的鎏金银阿育王塔正是吴越国末代君主钱?专为在雷峰塔地宫中供养佛舍利而打造,用高级的银作为材料制作,供奉在地宫铁舍利函内,使得宝塔虽历经千年,依然熠熠闪光,宛如新造。  那么,这样造型独特的塔为什么会被称为阿育王塔呢?阿育王是古代印度摩揭陀国孔雀王朝的第三代国王,早年好战杀戮,晚年笃信佛教,放下屠刀。阿育王在世界各地兴建了8.4万座佛舍利塔,其中就有许多舍利传入中国,相传有19处。钱?仿效阿育王造塔之举,两次各铸8.4万塔瘗藏佛经(即法身舍利),因此,这种四角山花蕉叶造型的方塔便被称为阿育王塔。因其瘗藏佛经之用,这种小塔后来又被称为“宝箧印经塔”。又因发现铜、铁阿育王塔表面大多鎏金,故又俗称“金涂塔”。  吴越国钱氏诸王笃信三宝,自王室至民间,人心向善。在干戈扰攘、四方鼎沸的唐末乱世中,惟吴越国成一方乐土。  如今,雷峰塔立于西湖之畔,与湖光山色融为一体,若白云之与蓝天、碧水之与青山,交相辉映,装点钱塘风光,扮美人间天堂。夕照山上的一抹残阳中,人与蛇的缠绵爱情、吴越国在乱世里独乐一方的传奇和阿育王塔里的神秘舍利,都在述说着这段流传千载的越地传奇。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