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默我望着天在心中默默念打太极拳可以吗

明明练太极拳,为何成了“太极操“? 核心提示:把太极拳练成了太极操,患此病者在各式太极拳习练人群中都有,并不是某一家太极拳的专利,本文作者专攻陈式太极拳,故仅以陈式太& & & &&把太极拳练成了&太极操&,患此病者在各式太极拳习练人群中都有,并不是某一家太极拳的&专利&,本文作者专攻陈式太极拳,故仅以陈式太极拳举例说明,而内中所述之理,相信对其他式的太极拳习练者也应该有所启发。


陈氏太极拳是参考《易经》并结合中医经络学和导引吐纳之理而创编的。此拳讲究意念引导动作,&以意行气,以气运身&,使内气随经络运行于人体各部位。此拳以其刚柔相济,快慢相间,螺旋缠绕,粘沾连随,周身一家,松活弹抖,技击性强等特点,深得习练者的喜爱,有越来越多的人参加到了练拳的行列中。但随着陈氏太极拳的广泛传播,习练者大量的增加,一些问题也暴露出来,特别在参加时下很多太极拳比赛时,经常听到有&某某打的不是太极拳,而是太极操&的评价。经过仔细观察,发现这种&做太极操&的情况很普遍。乍看起来,许多人打起拳来一招一式,定式到位,起伏开合,像模像样,但仔细品来却发现少了一些东西,正是因为少了&一些东西&,太极拳就变成几乎是太极拳形式的体操了。


& & 那么,这些习练者所演练的太极拳,究竟少了一些什么呢?

&

一、对&意念&的理解不到位


陈氏太极拳是用意练意的拳,无论盘架子,还是推手,在用意方面都要求做到十分精准和到位,一举一动均要用意不用力,先意动而后形动,这样才能做到&意到气到&,气到劲到,动作才能沉着。陈氏太极拳是意气运动,在练拳时,先要神态自然、排除心中一切杂念、使内气充实,做动作时要将内在的意念贯注到每个动作之中,虚实开合全凭意念驱使,做到空松圆活、旋转自如;以心行气、以气运身,心为令,气为旗,才能做到快慢相间,运行合度,开合相寓,方圆相生,刚柔相济,发劲时心静意专、沉着松净,才能放得出、发得远;实现拳谱中所说的&心静身正,以意运动&。古人云&不可用心,不可无意,用心则着想,无意则顽空,有意无心为功夫&,陈氏太极拳是大脑的形象思维与小脑的动作指令相结合的一种运动,与习练书法、画国画时的用意、用气理念相通,一脉相承。


陈氏太极拳的运动力度(运动量)是用意念来调整的,在练拳架时习练者可根据自己的体能、体质情况通过意念来设定和调整运动力度,并且始终通过意念引领姿势的放长和松开,进而摧去自身旧有的僵劲,练出真正的棚劲。由于陈氏太极拳采取全身放松,用意不用力的锻炼原则,所以要由松入柔,运柔成刚,刚复归柔,达到有柔有刚,刚柔相济的境界。


套路的练法要求先慢后快,快后变慢,慢要慢到别人跟不上我,快要快到后发先至。也就是说,练陈氏太极拳要求达到能慢能快,能柔能刚,既重外形,更重内蓄,是提高传统武术技击水平的一种极有价值的锻炼方法。如果我们仅仅是追求拳架的潇洒、漂亮和对动作的外形过于用心,而忽略了用意,就会失去了太极拳固有的魂和韵,从而成了&太极操&。


二、没有把全身的劲练整


陈式太极拳一路拳要求习练者&根在脚,起劲于腿,主宰于腰,见形于手指&,也就是手上的劲是从腿脚上起劲,通过腰到肩,再到手指。例如:掩手肱拳手上缠丝劲的原动力就是发源于腿脚的螺旋力。&运动轻灵与贯串,神气鼓荡于内敛&乃是掌握缠丝劲时所必须把握的精神实质,习练者每天多次盘架子练拳,就是找起劲于腿脚最后到手的这股劲。


而在找劲和把劲练整的过程中,必须遵循陈氏太极拳身法的基本要求,不能单纯为了找劲而把拳打散、打走形,必须遵守拳谱中&虚领顶劲,气沉丹田&:&含胸拔背,沉肩坠肘&:&松腰圆裆,开胯屈膝&;&神聚气敛,身手放长&这些规定,并且注重缠丝劲的练成。缠丝劲是螺旋缠丝式的缠绕运动,动作呈弧形,连贯而圆活,极符合经络学说的原则。陈氏太极拳结合经络学说,要求&以意导气,以气运身&,&气宜鼓荡&,&气遍身躯&;内气发源于丹田,以腰为轴,微微旋转使两肾寿右抽换,通过旋腰转脊,缠绕运动,布于周身,通任、督(任脉、督脉),练带、冲(带脉、冲脉),达于四梢,归于丹田。


陈氏太极拳习练者必须把练劲和练气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行有目的的刻苦训练,这样练成的拳就不会是单纯的手、脚运动,而是整体、协调的运动,才能把拳打出太极拳的韵昧,避免将拳打成&太极操&。


三、练拳时心不静


拳论云:&静以待动&;&不矜不张,局度雍容,虽日习武,文在其中矣&;

&学者上场打拳,端然恭立,合目息气,两手下垂,身桩端正,两足并齐,心中一物无所著,一念无所思,穆穆皇皇,浑然如大混沌无极景象,故其形无可名,名之日无极,象形也&。


以上这些先贤之言阐明了要练好太极拳,则必须在练拳之前排除一切杂念,心平气和。如果习练者一面练拳,脑子里一面想着昨天生气或高兴的事情,心里平静不下来,那是根本没法练好拳的,更别提用意念去引领动作而顺利准确地完成套路了。陈氏太极拳习练者要想做到真正的心静,需要在日常练套路时不断修炼自己,提高自身抗干扰的能力,并通过提高自身修养使自身的心胸开阔。


要做到心静意不乱,还需注意以下三点:


1、在打拳的全过程中始终都要意守丹田;

2、不要在过于喧哗嘈杂的环境里练拳;

3、不要在电闪雷鸣、狂风大作的气象条件下练拳。


& 四、不注重呼吸与套路动作的配合


拳论云:&打拳以调养气血,呼吸顺其自然。调息绵绵,操固内守,注意玄关。轻轻运行,默默停止,惟以意思运行&。我国古代的导引和吐纳,源远流长,是后世气功、内功的先导,也是道家养生学的基础。陈式太极拳把拳术中的手、眼、身、步法的协调动作,与导引、吐纳有机地结合起来,这就使陈氏太极拳成为内外统一的内家拳法,其内功主要特点在于调整呼吸,气沉丹田。


实现&气沉丹田&的方法,是用逆腹式呼吸.吸气时小腹内收,提肛缩肾;呼气时小腹自然放松隆起:呼吸要匀细、深长、有力,进而达到气血通融,并应与套路动作协调一致,其训练方法是在套路动作熟练以后,用意识引导呼吸,使其良好地适应劲力与套路动作的要求;在习练陈氏太极拳一路拳叫,要求习练者用逆腹式呼吸(吐纳法)配合动作,陈式太极拳每式三拍,前两拍虚合时收腹提肛吸气,第三拍发力时腹部放松往外鼓的同时呼气,必要时发出&哼、哈&声。


呼吸与套路动作的良好配合需要建立在熟练掌握套路动作的基础上,初学者不必进行这方面的练习,要把套路动作先练熟练,再练呼吸与套路动作的配合,否则有可能起到负面效果,严重的甚至会对身体造成伤害。

& &&

陈式太极拳的习练者只要注意以上四点,就可以有效地避免将太极拳练成&太极操&。当然,有了正确的方法,还需要长年累月的刻苦磨练,坚定信心,持之以恒,扎扎实实地从基础练起,循序渐进,潜心体会,下真功夫。


笔者说明:本文在写作过程中,参考了顾留馨沈家桢编著的《陈氏太极拳》一书。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