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精神浅谈
来源: 5:05:06 【】
&&谈起《西游记》相信大家都不会陌生,作为中国古典四大名着之一,对于其中的故事相信大家也都耳熟能详,但这部古典名着对于今天的我们来说又有什么启发呢?我们作为现代人又能从中学到什么呢?对此,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感悟,“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在此我想谈一下我的一些个人看法,希望能够抛砖引玉,对于读者有所启发。&&对于《西游记》很多人说是一部童话故事,谈狐论鬼不切实际。但我想存在的就是合理的,《西游记》能够以中国古典名着的身份得以流传数百年,单从这一点来看,就一定有它自身流传的价值。一部着作的成功,其本身的文学价值只占其中很小的一部分,内在的思想价值才是其流传的根本原因。正如一个历史人物之所以能够青史留名,与其是否有一个华丽的外表并无直接的关系一样,起关键作用的还是其本身的思想价值。&&唐三藏本是一个出家人,他也本可以像其他僧人一样,平平淡淡的过其一生,自然也不会经历以后那许多的磨难,但他却并不安于平淡的生活,他要做一件在当时人看来是不可能的事情——到^***教的发源地印度去拜^***求经。他不顾众人的白眼,毅然踏上了西行求法的漫漫征程。“十万八千里”是何等的艰辛;“九九八十一难”又是何等的艰险,而在途中所经历的每一次劫难,都足以成为他停止前进的理由。但在一次又一次的困难面前,他却从未放弃过自己心中的理想,种种的艰难险阻也未能阻挡住三藏前进的脚步,在徒弟们的帮助下,他终于实现了自己的宿愿,到达了印度,求取了真经,从而得以流芳百世。&&文学着作自然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我想对于这部小说来说,其内容的真实性我们大可不必深究,而更值得我们学习的应该是唐三藏这种“敢于订立远大的目标,并且百折不挠,永不言败的精神。”其时,回到现实中来,纵观古今中外所有的成功人士,不也都是那些敢于订立远大目标并且永不言败的人吗。&&吴越之战中,越王勾践成立吴王的俘虏,但他却立志要“称霸诸侯”。为了实现他的这一理想作为一国之君他竟然去偿吴王的大便,相信此时勾践所承受的痛苦与屈辱是常人所难以想象的,但就是在这种艰难的环境中,勾践也从未放弃过为了自己的理想而努力,回国后他卧薪尝胆,励精图治,使越国日益强盛,最后他终于灭掉了吴国,称霸诸侯。实现了他的这一人生理想,&&韩信为了实现自己心中的理想不惜忍受胯下之辱,最终成为了一代名将。纵观古今,所有的成功人士他们所依靠的不正是这种“敢于订立远大的目标,并且百折不挠,永不言败。”的唐僧精神吗?&&“大丈夫处世,不能建功立业,几与草木同朽乎!”对于所以想要有所作为的人来说都应该在心中永远牢记这种“敢于订立远大的目标,并且百折不挠,永不言败。”的唐僧精神。敢于给自己订立一个远大的目标,永远记得“心有凌云志,无高不可攀”这一充满智慧的古训。一旦确立了目标就要百折不挠的向着自己的目标去努力,相信付出总会有回报。在实现梦想的路上难免的会遇到许多的困难与挫折,这是很正常的,因为没有人能够随随便便成功,而这也正是成功与失败的分水岭,许多人不堪忍受这种折磨,中途放弃了,他们永远也不会意识到他们已经拥有了达到成功的一切条件,而最终只有极少数的人忍受住了这种炼狱般的考验,成功的实现了自己的梦想。因此,他们成为了这世界上少数的伟人。&&引用《世界上最伟大的推销员》中的一句话“只要决心成功,失败永远不会把你击垮”我想这是我们在《西游记》中应该学习的东西。也是我读《西游记》的一点体会,原与大家共同分享,也希望能够给予大家以启示。&&日
文章责编:gaoxiaoliang& 看了本文的网友还看了
·&&( 22:03:10)·&&( 23:17:53)·&&( 14:29:20)·&&( 10:22:05)·&&( 9:00:03)·&&( 18:57:08)
12345678910
12345678910
12345678910
12345678910
作文范文点击排行
作文频道最新更新
12345678910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实用工具 |
| 大全 | 大全
|
版权声明:如果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会及时处理。如转载本内容,请注明出处。
Copyright & 2004- 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权威支持(北京) 电 话:010- 传 真:010-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1.75亿学生的选择
下载作业帮***包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1.75亿学生的选择
我读西游 作文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1.75亿学生的选择
月光色,纸墨香。点一盏孤灯,抿一口清茶,抚一卷残页。静谧的夜,又一次在昏黄的灯光下,我翻弄着泛黄的书页,像是打开了尘封的记忆,思绪便如潮水般涌上心头&&是谁大闹了天宫?是谁踢反了太上老君的丹炉?是谁打碎了琉璃盏?又是谁,苦苦行了十万八千里,却换来本本无字经书?一部奇幻迷离的《西游记》,又引发了多少人的深思。小时候,我读西游,记忆便是一杯五彩的鸡尾酒,是孙悟空花果山称王时的一声大笑,是他龙宫借宝时的一串水花,是他大闹天宫时的一道英姿。在童年的记忆中,满目都是那个美猴王的放荡不羁,是他的顽皮机智,是他的英勇善战。至于那唐僧的愚昧无知、猪八戒的好吃懒做、沙和尚的木讷少言,全部成了孙猴子光环旁的绿叶,点缀着他那齐天大圣的形象。儿时读西游,看到的是孙悟空的横空出世,看到的是那个如梦似幻的神魔世界。长大了,再读西游,记忆化作一阵坚韧的黄沙,是沙悟净双肩上厚厚的老茧,是猪悟能深夜望月时脸上的一抹神伤,是孙行者头上的那个金箍儿。古道的风,吹不乱了唐三藏的步履,也吹不乱白龙马的喘息,却吹走了六根六情,留下师徒四人坚韧的背影。那时读西游,看到的是唐僧眼里的淡定之风,看到的是那四个顽强而不羁的生命。如今,又读西游,记忆又变成黑暗的深渊,是孙悟空踢倒的炼丹炉,是那座压了孙大圣五百年的五指山,亦或是观音池中的金鱼、老子座下的青牛、灵吉菩萨座下的狮子。漫天神佛的脸,突然变得昏暗模糊:破碎的琉璃盏,高傲的仙人菩萨,六耳猕猴临死前的哀嚎,紫金钵盂的无奈送出;恍然间,那些高高在上的面容变得扭曲、丑恶。现在读西游,看到了圣人佛祖的霞光背后,也有无尽的黑暗,那看似平凡的西游之路,又似乎遍布阴谋,看到那原先鲜活的师徒四人,在成道称佛后,也变成了雕塑上那一张张木讷无情的脸。我读西游,读出了甜,读出了苦,读出了一丝明悟,也读出了一丝迷茫,真真假假,假假真真,只愿在回忆中,师徒四人的脚步不停,永远追寻着心中的执念。初三:一叶残霜
为您推荐:
扫描下载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