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窖村斗文风雨圣者者的游来

广东揭阳谢氏翔龙、桃山始祖谢翱公
翱公(1249~1295)南宋爱国诗人,抗元民族英雄。字皋羽,又字皋父,号?发子,又号宋累,长溪人。曾祖讳景晖、南宋著名词人,闽中名士;祖讳嘉,家业富甲于乡,以经学名;父讳钥,号草堂,性笃孝,终身不仕,闽东经学名家,著有《春秋衍义》十卷、《左氏辨证》六卷传于世。母缪氏为宋理宗嘉熙元年礼部省试解元、嘉熙二年进士、秘书省正字、抚曹侍郎,福安穆阳缪烈之女。
翱公在宋代文学史上的地位仅次于文天祥,与谢枋得(叠山公)并列,忠义与文章为世所推重,号称“南宋二谢”。是“福安三贤“薛令之、谢翱、郑虎臣”之一。
翱公是揭阳玉窖翔龙、?台桃山谢氏裔孙尊奉之祖,谥乐耕,族内称“乐耕公”。有潮州府志、潮阳县志等史乘谱牒历史资料可考。700多年来,翱公后代繁衍成一个盛族,在粤东地区创立大小村庄近百个,子孙遍及粤东、泰国、东南亚以及世界各地,人数达20多万之众。
翱公宋景?九年(公元1249年)乙酉岁农历十月十五日子时生于福建长溪县治后街(今霞浦县松城镇万贤街),大约7岁左右随父钥公举家“始迁穆阳樟檀坂利湾居焉”(今福安晓阳晓阳村东侧山窝),16~17岁前后再迁居浦城县水北街镇观前下坊村。翱公年方16岁时已能诗善文,颇具声誉,有的传略用“智冠三杰、富甲八闽”来形容。咸淳元年(公元1265年)随父钥公游临安(南宋首都今杭州),首登富春山,吊严子陵墓于西台。1265年赴临安科考,由于得罪考官,应进士试不第。针对朝廷偏安腐败、无所作为的现实,落第后,转而采辑宋***国史事、轶闻和乐曲,游学于漳州、泉州。于宋咸淳三年作《宋祖饶歌鼓吹曲》十四篇,被后代学者誉为“千古奇文”。后又作《宋骑吹曲》十篇,并呈朝廷,冀图唤醒朝廷,重振开国雄风。宋帝悦其“文句炫煌、音韵雄壮”,堪与唐柳宗元之作媲美,下旨令太常寺采作朝廷乐曲,一时翱公之文名播于庭外,索墨宝者云集翱府。宋度宗咸淳四年(1268年),随父钥公临安再试不第,二次落第后,翱公更感官场腐败,盼望科举入仕以图报国的理想破灭,便淡薄科举而纵情于山水和诗文,羁留在临安,以文会友,或游浙东西州,“慷然求诸古以文章名家”,至1270年方随钥公返回浦城。
宋度宗咸淳十年(公元1274年)六月,元世祖下诏攻宋。宋德佑二年(1276年)正月,元兵攻陷临安(今杭州)。五月,宋端宗在福州即位,改元景炎。七月,右丞相文天祥改任枢密使、同都督诸路兵马,传檄各州郡,举兵勤王。翱公激于爱国义愤,尽倾家资赴国难,以布衣赞戎机,率800乡勇投奔文天祥,为文相所倚重,被任命为“咨议参军”,亲临前线,随文丞相攻打汀州、度梅岭,连克兴国、会昌、永丰、泰和、吉安诸郡邑。征战闽、赣、粤(梅州、潮揭一带)三省。修复梅县等地,其时公仅28岁。翱公左参帷幄,成为文天祥的得力助手。
宋景炎二年(公元1277年)八月因战事失利,翱公与文天祥分别于江西章江,文相将随身所带的玉带生砚赠与翱公。翱公随陈龙复奉命入粤建行府分司,九月率兵驻扎潮阳?江(今后溪),发动潮州各地官民勤王抗元,史志称:治兵积粮,应接诸路,四方豪杰。翕然响应,收服了海盗刘潮,为文丞相移行府入潮创造了条件。
1278年四月宋端宗驾崩,宋幼主帝?在?州岛(现湛江市)登基,改?州为翔龙府,
翱公遵文天祥令带刘潮屯兵潮阳?江。宋祥兴元年(1278)农历四月十三日,此时随军而来的翱公元配勤肃?氏妈在潮阳县?江船中产下一男,翱公吟诗“怀壶酒常满,醉仙壶里空”,取名怀壶,字醉仙,就是后来的揭阳二世祖。记述?氏妈船中产子的《?发集》之《废居行》“海涛翻空秋草短,白蛇入窠?雀卵。经年废屋无居人,孕妇夜向船中产。归来多雨臼生鱼,穴虫祝子满户枢。邻家置屋供官役,买得沂王园令宅”。
1278年十一月,文天祥移兵会师潮阳,与翱公合兵攻克潮阳蚝坪(今和平是文天祥改名的),挫败叛贼陈懿,活捉叛将刘兴。翱公任监军与文天祥副将谢玉辉元帅于潮阳谷饶一带斩杀叛将张泓正,赶走叛贼陈懿,此战谢玉辉元帅捐躯,(据说现谷饶镇的“宋大元帅墓”就是明朝皇帝朱元璋下旨纪念文天祥、谢玉辉和阵亡将士的墓园)。
文天祥与翱公带兵乘胜追击,遇元将张弘范带强兵追至,寡不敌众,败走海丰五坡岭。1278年十二月文天祥移兵在海丰,遇元将张弘范带强兵追至,寡不敌众,败走海丰五坡岭,翱公为救被困海丰“五坡岭”的文天祥,鏖战被捕,元兵三军元帅副将昂吉为报答翱公前不杀之恩(昂吉在翱公收服海盗刘潮时被翱公捕获),义释翱公脱身,翱公潜回潮阳后与?氏妈、怀壶公隐居海门白土村(今海门湾闸坝附近),并暗中组织乡勇待机抗元。(旧谱载:文相不幸被执,翱公以智循逸归潮阳)。翱公《?发集》中的《元旦舟中听潮》“东望拜潮水,无家在客船。一来仍一往,今日又今年。有信从天外,缘声到枕边。海门春树暖,吹浪起晴烟”。正是描写当时海丰兵败后隐居海边船中的情形。在海门真武古庙对面的老人文化活动中心悬挂有此诗文。
1279年二月,由于文天祥海丰兵败被捕,南宋小王朝残余兵力与元兵又在崖山(今新会)会战失败,丞相陆秀夫背宋帝?跳海而亡,至此南宋灭亡。翱公闻帝?身亡噩耗,悲恸欲绝。为使潮汕一带乡民不忘宋国,激发抗元情绪,1279年选择农历二月十六日(宋太祖诞辰日),组织举行“长春节”活动,并密谋起事。为使元兵不起疑心,便借拜“风雨圣者”(潮汕本地神祗)名义骗过元兵。
不久由于叛徒告密,元兵到白土村抓捕翱公,威胁放火毁村,翱公为救村民主动站出来,再次被捕。元将昂吉劝降未果,为报恩和出于敬佩翱公的诗文义节,再次义释翱公,并说:“参军如能隐居山野,当可为后代写下‘落笔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诗文”。得知翱公好水性,便骗其下属,“参军是忠义之士,留全尸吧”,以沉海方式私下放走,暗中安排心腹在绳索扣“活结”,将翱公推下海中,这时,元兵却齐赞翱公“忠义节烈”。翱公好水性,游至隆井都古埕(现潮阳井都镇)九曲水上岸,也就是现在安葬之地。
此后白土村仍遭元兵所毁,翱公只好隐名遁迹民间,将?氏妈、怀壶公托于海门农家,对外谎称“自韬至死”,孤身潜回浦城,临别作诗《古别离》“仙人别母母哭啼,遗以神药乃醉之。醒来哭定记儿语,食此庭前双橘树。叶能御饥病能愈,岂似当时逐儿去。邻翁有女立我前,取刀剖腹尔勿怜。但尔嫁夫能治田,生子不愿生神仙”。离海门时嘱咐?氏妈,“他日无论立籍何处,务必以翔龙为居地名,且供‘风雨圣者’”,逢长春节祭祀之、代代勿替”。此是为了纪念宋帝?登基地翔龙和“风雨圣者”,也就是揭阳玉窖翔龙乡和“玉窖古庙”的由来。现今揭东县玉窖镇大窖村仍有“风雨圣者庙”。
1279年约三月翱公带残余乡兵离潮潜回浦城,无奈村中族人已尽散,力作自给,徭役繁重,不堪迫辱,因此出游避于浙东,再也没有回来。
现福安晓阳镇晓阳村、谷口村,甘棠镇田里村,溪潭镇院前村有称翱公后裔。浦城观前下坊村奉翱公为浦城谢氏始祖,其宗谱列有翱公世系,更有神主牌碟佐证。翱公裔孙揭东县政协原常务副主席礼文先贤一行考察组到福建查证后认为不排除公28岁投笔从戎,有多妻妾的可能,但主要后裔的庞大家族还是在潮诞生的怀壶公传下来的。
1280--1294年因元朝政权趋于巩固,翱公称“惧(元)人将虞我”,为了避免无谓的牺牲,改称粤人,以“皋羽、皋父、?发子(道士号)、宋累”等假名自号,携带文公生前赠送的玉带生砚,流亡奔走在于浙江的永嘉、丽水永嘉、括苍、鄞、越、婺、睦州一带,寄居于王英孙(号修竹)等友人家中,但抗元复国之念未泯灭,不忘宋室,联络南宋遗民义士,冀图再起复国,与方凤、吴思齐、黄景昌等在先后在越山、西湖等地组织具有浓厚政治色彩的诗社“汐社”和“月泉吟社”,并收徒授学,发檄征诗,任诗社考官,品评奖赏,名震东南诸省,史称文坛盛事。联合了一批正直的知识分子,像郑思肖、邓牧、林景熙等,互相唱和,抒发亡国之痛,无奈大势已去,成为宋室遗民,过着15年左右的亡国漂泊生涯。
1282年十二月,文天祥被捕后在北京遇难,1283年二月,翱公闻知,麻衣绳履,彷徨山泽,长往不还,怀贤愤世。过姑苏,望恸哭终日。作《书文山卷后》 “魂飞万里程,天地隔幽明。死不从公死,生如无此生。丹心浑未化,碧血已先成。无处堪挥泪,吾今变姓名。”把他肝胆俱裂,痛不欲生的心情抒发得淋漓尽致。1286年文相死节四年,翱公过勾越,行禹窆间,北向复哭于越台。过蛟门,登候潮山,感夫子浮桴之叹。曾到杭州凭吊南宋故宫,离黍之悲顿咏心头,作《过杭州故宫二首》,以寓亡国之痛。
1285年元朝江南释教总统的杨琏真珈(札木杨喇勒智)命人挖掘会稽(今浙江绍兴)宋帝陵冢窃取殉葬的金银宝器,把剩骨残骸抛弃在草莽中,惨状目不忍睹,但无人敢去收拾。翱公与会稽山阴人唐珏、温州平阳人林景熙伪装成采药者,冒险用他人骸骨暗中换取宋高宗、孝宗遗骨,又以重金请渔人网获被元兵抛到湖中的宋理宗颅骨,将之转至绍兴兰亭山安葬。葬毕,移来宋故宫殿前的冬青树种植于墓前作标志,并作《冬青树引别玉潜》(注:唐钰字玉潜)云:“愿君此心无所移,此树终有开花时!”以记其事。杨维真称“翱有阴移冥转之功,翱悲怀宋室如屈原之悲忘楚”。表达抗元复国的信心。
1290年十二月九日为文天祥殉国八周年纪念日之际,翱公悲不能禁,同友人晚登桐庐严子陵钓台西台(今称谢台),设文天祥灵位于荒亭隅,再拜跪伏,悲不可遏,以竹如意击石,并且吟作《楚歌》,歌招魂之词曰:“魂朝往兮何极?暮归来兮关水黑,化为朱鸟兮有?焉食?”亡国之痛溢于言表,令人凄怆。歌罢,竹石俱碎,失声恸哭,闻者伤之。故有“三哭英灵”,“西台之哭,声振千古”之说。同时还写下著名的《登西台恸哭记》散文。同时期所作《哭所知》、《西台哭所思》、《哭广信谢公》等大量诗文,都是对元朝残暴统治的痛恨,哀悼故国和亡友的泣血吞声之作,成为千古绝唱。
1292年往来婺、睦,过严子陵钓台南时,有一地名白云源,是唐方干旧隐处,就吩咐门徒曰:“死必葬我于此”,因此作《许剑录》。寓居于睦(绍兴),以教书为生,门徒众多,生活贫苦,但不以贫累人,在每年秋末冬前雇人伐木烧炭来卖换米和积累出游费用。1294年翱公由于妻儿荒远,存亡音杳,遂移居杭州桐庐钱塘江,娶宋遗民刘氏女为室,买屋西山(即虎林山,今杭州市西灵隐、天竺一带)定居,停止了飘荡的生涯。国仇家恨集于一身,忧忿不乐,1295年肺病发作,临终前,嘱咐刘氏妈:“吾去乡远,交游惟方凤、吴思齐等人最亲,可收吾文吾骨授之,葬吾必于许剑之地”。元元贞元年(公元1295年)乙未岁农历十一月初十日丑时(方?状和邓?传载:八月壬子)翱公因肺疾复发,于桐庐西山刘氏妈宅离世,年仅47岁。离世时好友和门生多人前来吊唁。由于浙江友人认为翱公无后,门徒吴贵于月泉书院建祠祀之,祠曰:“?发处士”。
其友方凤、吴思齐等人遵照翱公生前的嘱托,于1296年正月二十八日丁酉,将公移葬严子陵钓台的南面白云源(浙江省桐庐县城南15公里的富春山麓),以文稿殉葬,并在墓前修建“许剑亭”以作永久纪念。亭的左侧,立着一块青石碑,碑文写着“粤谢翱之墓”。同年吴谦作《谢君翱圹志》以示纪念。
明正德二年丁卯岁(公元1507年)十一月初六日丑时(有些资料载“申时”)由翱公在粤后裔从浙江桐庐将翱公遗骨移葬到潮阳隆井都九曲水“白马翻肚”,与?氏妈合葬。修建翱公考妣、怀壶公考妣、西河公考妣三座连体“品字型”墓群。
据①明万历《福安县志》、②《潮阳县志》③清?乾隆《桐庐县志?祠墓》④清?徐沁《谢皋羽年谱》⑤施景西《谢翱先生年谱)⑥宋?方凤《谢君皋羽行状》⑦宋?吴谦《谢君翱圹志》⑧宋?邓牧《谢皋父传》⑨清?能者《玉路家谱》小序⑩清??侯氏《续修族谱序》等编辑。
翱公生平诗著甚丰,记载在史书、通志、府县志、谱牒可稽者数十版本之多。他的爱国诗文在我国文学史上有很高的地位,在宋末诗歌艺术上的成就,仅次于文天祥,是宋末遗民诗人中影响最大的一位。清乾隆年间由、纪晓岚(纪昀)在《四库全书??发集提要》评价翱公“南宋之末,文体卑弱,独翱诗文桀骜有奇气,而节概亦卓然可观”,明代文学家,明代三大才子之首杨慎称公是“宋末诗坛之冠”,明代文学家、、王世贞更称公为“南宋翘楚”。当今的插图本《中国文学史》、六省十六院校编写的《中国文学简史》都对他的诗文艺术造诣、爱国思想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公的忠义思想诗文,在明末和清初对反对外来民族侵略压迫斗争中起了积极的意义。
翱公生前著书殆百卷,部分文稿遵翱公嘱咐殉葬,历代又有不少作品在流传中散佚,至今传世的仅存:《?发集》10卷和《?发遗集》2卷、《?发遗集补》1卷、《楚辞芳草谱》一卷。编有《天地间集》、《浦阳先民传》等。其中《西台恸哭记》更是流传千古、催人泪下的泣血之作。
为纪念翱公的英雄事迹,在翱公逝世七百周年之际,揭阳市人民政府于1995年11月7日举办了纪念南宋爱国诗人谢翱大会,随后举办了《谢翱生平展览会》,并将翱公事迹搬上舞台,编演潮剧《千秋家国恨》又名《铁骨诗魂》。而且组织编辑出版了《谢翱研究资料选》和《纪念爱国诗人谢翱诗词专辑》,修建了谢翱纪念堂。翱公裔孙谢任爽又根据翱公事迹编著了《碧血南疆》。
1996年祖源福建省委宣传部、省民政厅、省方志委联合创办福建爱国碑林,翱公为首批爱国名人之列,在福州左海公园树起了他的纪念碑。1999年11月6日,福建福安市在翱公故乡晓阳镇隆重举行大会,纪念宋末著名爱国诗人谢翱诞辰750周年。2009年12月20日浦城县隆重纪念南宋爱国人士谢翱诞辰760周年大会。1997年福建省历史名人研究会在福州召开了隆重的成立大会,地点常设于福安市。霞浦县、浦城县,杭州大学和揭阳市相继成立谢翱研究会,对翱公生平、文学成就和文学史上的地位进行深入研究。
中国有谢姓以后的二千八百多年来,封侯将相者不少,但列为谢氏历史研究的三个重要人物是:东晋的太傅谢安公、南宋的谢翱公和谢枋得,翱公名列其中。忠义及文章翱公与谢枋得(号叠山,江西弋阳,潮汕地区饶平、澄海等地谢姓先祖)驰称“南宋二谢”。家族有如此伟大的英雄先祖,让我们后代子孙感到无比的自豪,让翱公的精神永放光芒!
&&&&&&&&&&&&&&&&&&&&&&&&&&&&&&&&&&&&&&&&&&&&&&&
&&&&&&&&&&&&&&&&&&&&&&&&&&&&&&&&&&&&&&&&&&&&&&&&&&&&&&&&&
&&&&&&&&&&&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