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完整的空中航母作战编队队包括哪些

目标圣米耶勒:一战最大规模的空中作战行动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院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交战双方在陆地和海洋上展开了残酷的厮杀,参战各国新兴的空中力量也纷纷投入到这场你死我活的较量之中,一争高下。随着战争进程的发展,到一战后期,空中作战模式已经从初期小规模的空中战术侦察、对地攻击、中世纪骑士式的单挑,演变成规模越来越大,也越来越残酷的多机种、大编队合成作战的空中战役。
  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最后一个年头,9月12日,美国远征军在西线战场上发动了收复圣米耶勒突出部之战,这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首度由美军组织实施的大规模进攻战役。在这次战役中,出现了一战中最大规模的机队,空中作战行动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最高潮。
  目标:圣米耶勒
  1918年3月,德军发动了他们在西线的最后一次强大攻势,以图赢得战争最终的胜利。这次战役中,赴欧洲作战的美国远征军,在绰号“黑杰克”的总司令约翰·J·潘兴将军(因他早年曾在当时美军仅有的2个黑人骑兵团之一的第10骑兵团任职,故而得此绰号)统一指挥下,作为一支独立的部队参战,然而却导致作战失利。在联军的强烈要求下,潘兴不得不同意在5月至6月间的蒂耶里堡战役中将美军分散使用,以加强法军和英军的防线。
  因此,当潘兴再一次提出将美军作为一个整体置于他的指挥下作战时,英军和法军的统帅们大吃了一惊。不过尽管联军最高统帅,陆军元帅斐迪南·福熙强烈反对,潘兴的意见最终还是被认可了。
  日,潘兴把16个美国师编成为美国第1集团军,并得到了一个法国军团的补充。
  每个美国师的人员编制大致相当于两个法国师或德国师,但是美军缺少火炮和坦克,不得不从盟友那里借取。所幸的是,潘兴并不缺少可以倚重的良将之材,这些初露锋芒的军人在未来的二战中都将成为一代名将。乔治·C·马歇尔上校负责协助潘兴制定作战计划,道格拉斯·麦克阿瑟准将在第42师(彩虹师)担任旅长,小乔治·史密斯·巴顿上校则指挥着第304坦克旅。
  潘兴向联军高层承诺,美军将在法国圣米耶勒发动攻势,把德军在联军战线上占据的这个突出部消除。
  早在1914年9月,德军在对凡尔登要塞的围攻中,占领了圣米耶勒。这个突出部的存在严重阻碍了巴黎与法国东部前线的铁路交通。法军在1915年曾发动了一次小规模的攻击,试图拔掉这个钉子,但被击退了。
  圣米耶勒突出部逐渐隆起的地形易于德军防守,但由于纵深过于狭窄,德军也很难利用它作为一次总攻的发起点。
  突出部的防御体系宽40千米,纵深24千米,从凡尔登东南向位于默兹河畔的圣米耶勒镇延伸了大约16千米。在摩泽尔河附近,突出部向东往蓬塔穆松延伸了大约64千米。
  4年的时间里,德军在整个突出部地域用战壕、铁丝网和混凝土碉堡构筑了前沿阵地,并在后面构筑了与之类似的第二道防线。即便联军突破了所有这些防御阵地,他们也还将面对一个由重重壕沟和坚固的地下掩体组成的强大防御体系,那就是德国人精心构筑的兴登堡防线。在兴登堡防线的后面,隐藏着可怕的梅斯和蒂永维尔要塞群。圣米耶勒突出部的防御由8个半师的地面部队来完成,其中相当大的一部分是奥匈帝国军队。
  尽管要面对这些坚固的防御体系,潘兴还是决心用美军来拔除圣米耶勒突出部,以此做为联军结束战争的一系列攻势的开端。此时,潘兴手里没有掌握任何空中力量,不过他知道夺取制空权至关重要,于是把这项工作交给了早已蓄势待发的威廉·“比利”·米切尔上校。
  战前准备
  威廉·米切尔,美国空军创始人之一,空中力量发展初期最积极的倡导者和理论家,与意大利的杜黑、英国的特伦查德并称为军事航空史上最重要的三大理论先驱人物。
  1917年3月,威廉·米切尔作为当时隶属于美国陆军通信兵部队的航空部门的主要负责人之一,被选派以中立国军事观察员的身份赴欧洲观战。有趣的是,就在他登陆欧洲的几天之后,美国参战了。
  军事航空技术在一战爆发后的短短几年时间里突飞猛进。在欧洲战场,所见所闻给米切尔极大的震动。为了能够掌握第一手的资料,米切尔几乎跑遍了法国前线,走访了许多一线作战部队。西线战场双方仍旧处于僵持状态,堑壕战那人间地狱般的景象给他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米切尔坚信,使用飞机从空中轰炸,是可以解决这个问题的,而当时空中作战的水平还远远没能发挥出飞机的最大潜能。他的想法得到了时任英国皇家航空部队指挥官特伦查德将军(“英国皇家空军之父”)的支持。
  把米切尔的核心观点归纳起来就是:飞机是一种进攻型,而并非防御型武器。如果能够很好地把空中力量组织起来,就有可能持续不断地发起攻击,甚至是在敌人处于进攻态势时也可以对其发动攻击。对于防守一方来说,空域太过辽阔,很难有效地阻止敌方飞机的侵袭。唯一可行的办法,就是使用空中力量对敌后方区域发起攻击,破坏敌方所有的补给。
  这一次,米切尔终于有机会把他的空中力量理论付诸实施了。
  米切尔在战役开始前进行了精心的准备,他的评估报告指出,德军将使用大量飞机反击美军的进攻。他得到的情报显示,敌人已经集结了150架驱逐机、120架侦察机和25架地面攻击型飞机。因此,他坚持要求,将尽可能多的飞机集结在他的指挥之下。
  米切尔计划在战役中全面出击,摧毁敌人的空中力量,突击敌人的地面部队,为己方空中和地面的有生力量提供安全保障。他的作战计划需要多达500架的飞机同时发动攻击,大编队将按照他的战术部署,对突出部整个地域进行轮番突击,不让敌人得到片刻的喘息。
  米切尔最终争取到了1481架飞机的指挥权。在一次单独的军事行动中,集结一支如此庞大的空中力量,这在军事航空史上是前所未有的。这支空中力量包括366架侦察机、323架昼间轰炸机、91架夜间轰炸机和701架驱逐机。此外,他还掌握有15个美国航空气球连和6个法国航空气球连。
  美军为此次空中作战提供40%的空勤机组人员和飞机,包括288架斯帕德XIII驱逐机、144架萨尔姆松侦察机、54架德·哈维兰DH-4和18架布雷盖14侦察机,以及36架DH-4和18架布雷盖14昼间轰炸机。
  其余60%的空勤人员和飞机由法国、英国和意大利提供。
  法国提供了斯帕德XIII和斯帕德ⅩⅥ驱逐机、萨尔姆松和布雷盖侦察机、布雷盖/雷诺轰炸机。意大利则派出了30架卡普罗尼Ca 450以加强轰炸效果。法国和意大利都把他们的航空队交给了米切尔统一指挥。英军在战役期间也将通力合作,不过他们保留了其DH-4、DH-9昼间轰炸机和亨得利&佩治夜间轰炸机的指挥权,以打击战役中为敌方实施支援的战术目标。
  米切尔非常重视保密工作。驱逐机部队接受的第一项使命,就是不允许敌人在圣米耶勒战线这一侧对那些预设了机场和机库的地区进行任何的侦察。很多美国飞行员,在第一次执行任务时,表现得非常出色,这样米切尔就得以在不被察觉的情况下,令大批飞机潜入了若干新设的机场。
  从授权此次行动到战斗打响,间隔的时间非常短,不论是制定战役计划的参谋机构,还是参与具体行动实施的作战部队,都被寄予了很高的期望。值得庆幸的是,米切尔拥有一些出类拔萃的参谋人员,其参谋机构为这次空中攻势进行的准备工作,远远比潘兴所预期的要完善得多,这使得人们对空中作战的观念耳目一新。
  周密计划
  米切尔的参谋机构制定的空中作战计划非常详尽。他们精确地规划了集团军直属空中侦察部队如何侦察,军团直属空中侦察部队如何侦察,以及轰炸机、驱逐机部队如何行动等等。这些内容包罗万象,从日常的程序条例,如何编队飞行,到书面报告的标准格式,条令贯穿于整个过程始终。作战计划中甚至明确地说明了飞行员和空中观测人员一旦被俘,他们自己应当如何处理。
  作战计划在其他方面也非常完善。一个大范围的无线电预警网络建立起来,用以监控、报告敌方和联军的空中行动。在一天的全部时间里,每个机场都保留有一架驱逐机在机场上空警戒,这种早期空中战斗巡逻的应用,意味着将拦截任何敌侦察机突入。后勤保障部门则被要求为高空飞行提供一种专用的高级燃料,这种红色的燃料被称为“战斗汽油”。
  米切尔在作战指挥官的选拔上独具慧眼。富有经验的伯特·M·阿特金森少校被委任为第1驱逐机联队联队长。刘易斯·H·布里尔顿少校被指定为空中侦察联队联队长。原第1航空中队老兵,曾在墨西哥打击过潘乔·维拉的约翰·N·雷诺兹少校,成为美国第1集团军直属空中侦察大队大队长。原英国皇家航空兵团的加拿大籍老兵,哈罗德·E·哈特尼少校,则成为第1驱逐机大队的指挥官。
  此外,米切尔的航空队中还有很多此时军阶尚低、默默无闻的“菜鸟”级飞行员,他们不久就将成为一鸣惊人的空中英豪,其中就包括参战时间只有仅仅2个月,却取得了击落26架敌机战绩的美国一战“王牌中的王牌”埃迪·里肯巴克。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与空中侦察相比,空战和轰炸在重要性上都处于次要地位。因为,此时还不能仅仅靠空中力量就在战争中占据明显的优势,而空中侦察不论是对炮兵,还是对步兵来说,都是战斗能否取胜的关键因素之一。
  空中侦察是首要任务,排在第二位的是为炮兵定位。前线每天都被拍照,图片解读人员通过照片察看炮兵阵地的位置、战壕线的变化,以及其他一些相关信息。飞机也时常深入到敌人的后方,对公路和铁路运输进行拍照和观测,核查军用物资的存放,为昼间和夜间轰炸选定目标。
  为炮兵定位是件非常危险的工作,因为要观测炮火打击效果,并发回需要校正的参数,就必须在目标区域上空滞留足够长的时间,敌人的驱逐机有可能会赶来实施攻击。另外,还有一种隐伏着的危险,那就是可能会遭到地面高射炮火的袭击。
  空中对地面的通信联络,可以通过无线电、灯光、声响(汽笛或机***开火时发出的声音)以及投放通讯袋来完成,而最后一种似乎最为可靠。相比之下,地面对空中的无线电通信一般要更困难一些,往往还要依赖连续编码的摆布、信号弹、发出闪光或其他一些应急措施,比如不停地挥动手帕。
  轰炸的任务是摧毁和袭扰位于战场后方的敌方区域,对那些超出炮兵射程之外的军事和工业目标实施突击。由于使用的是较为原始的轰炸瞄准器,同时很多美国飞行员又缺乏训练,所以在德国人的记载中很少有严重的破坏和人员伤亡记录。轰炸机同观测飞机一样,也是敌人驱逐机热衷的目标。
  驱逐机的任务是夺取制空权,限制敌机的侦察和轰炸行动,为实施空中侦察和空中突击的部队提供支援。米切尔对未来趋势的另一个预见,就是他所倡导的空军诸兵种的合成,一个或多个驱逐机大队应与一个或多个轰炸机大队联合行动,统一指挥。
  天气:最可怕的敌人
  截止到战役开始前一天的日,米切尔为此次大会战所需的飞机、人员、相应的战术和作战计划都已准备就绪。尽管他承认大多数的美军飞行员都缺乏经验,但是他期望能凭借在数量上的优势和他们狂热的精神度过难关。空中作战中他唯一无法掌控的,就是天气和敌人将做出怎样的反应。
  9月12日5时,经过4个小时强大的炮火准备,圣米耶勒战役正式打响,而德国人一开始完全被打懵了。遗憾的是,米切尔原本雄心勃勃地计划用数百架飞机同时发动一场强大的空中突击,但这一切被恶劣的天气彻底破坏了。雨、大风和雾使得绝大多数飞机在美军地面部队一路高歌猛进的时候,无法加入战斗,身处一线,却只能置身事外,作壁上观。
  不过美军的驱逐机和轰炸机还是采用超低空飞行,突击了敌人的战壕和道路运输。据报告显示,他们的飞行高度往往不超过50米。这可是非常危险的事情,他们将完全暴露在火炮、机***和步***等地面火力之下。最初德国的空中反击相当微弱,当两天之后天气突变时,情况也将随之发生变化。
  联军指挥部在恶劣的天气里放松了对飞行的所有约束。空中作战行动逐步地全部投入了实施,甚至在大雾弥漫或大雨倾盆的情况下,美军这些更像是挑战极限的“冒险爱好者们”仍然驾机冒险起飞。他们摧毁观测气球、击落敌机、轰炸道路,这些一战空中英豪的名字逐渐在美国国内变得家喻户晓,其中有约瑟夫·F·韦纳、小弗兰克·卢克、萨姆纳·休厄尔、爱德华·P·柯蒂斯、拉尔夫·A·奥尼尔和查尔斯·R·德奥利夫。不幸的是,美军当时最杰出的王牌飞行员,击落过13架敌机的戴维·E·帕特南少尉在战斗中被击落阵亡。
  9月12日,战役开始的第一天里,美军共出动了390架次,投下了总重达6.4吨的炸弹。不过只有11次的空战报告,以及2次未经证实的击落。美军飞行员中有11名驾驶员和4名空中观测人员被列入了战场失踪人员名单。
  9月13日,天气仍然很糟。美军开始将敌军从突出部向外压迫,同时开始广泛地使用1或2架飞机进行武装侦察巡逻。敌机的数量有一定的增长,这反映在12次空战和出动了超过393架次。9名驾驶员和6名空中观测人员失踪。2架敌机证实被击落,另外还有5架未经证实的。
  9月14日,正当潘兴的第1集团军艰难地攻击前进的时候,米切尔面对的两件事情发生了变化。天气最终开始转好,而德国人则调来了他们最优秀的航空队之一,由奥伯洛伊特纳特男爵奥斯卡·冯·伯尼克指挥的皇家普鲁士第2战斗机联队。伯尼克在一战***取得了击落26架的战绩,其中4次都将是在圣米耶勒战役中得到的。皇家普鲁士第2战斗机联队由4个经验丰富的战斗机中队组成,每个战斗机中队都由资深的王牌飞行员负责指挥。
  皇家普鲁士第2战斗机联队不仅拥有一批令人生畏的飞行员,而且他们大部分都驾驶福克D.VII驱逐机,这种飞机在一战中被普遍认为是最好的驱逐机之一。
  到攻势开始后的第3天,美国第1集团军已俘获15000名敌军官兵,并付出了伤亡7000人的代价。此外,缴获至少250门的重炮,解放了500多平方千米的法国领土。
  由于天气条件的改善,航空队的攻势强度加大了。到9月16日晚战役结束,美军共起飞2469架次,进行了145次空战,投下了总重达近20吨的炸弹。据报击落敌机52架,但是大都没有得到证实。美军损失了20架飞机。当时每日的伤亡报告估计的阵亡人数偏低,而失踪人数偏高。战后的一份分析报告显示,至少有40名航空队的成员在此次战役中阵亡,16人成为战俘。
  尽管美国陆军航空队缺乏经验,却雄心勃勃地在战役中承担了对抗经验丰富的德国空中力量的主要任务。其实美国陆军航空队的大部分作战部队直到1918年6月还尚未正式投入运转,有一些甚至到战役已经打响时还未组建完成。驱逐机部队是米切尔掌握的空中力量中最有经验的,因此在战役中的损失最小。最缺乏经验的当数侦察机和轰炸机部队。战役开始之前,前线一直只有一支轰炸机部队,即第96轰炸机中队,直到9月12日,第11和第20中队才参加进来。侦察机被德军认为是最有价值,也最容易攻击的目标,因而他们的损失也最惨重。
  尽管受到天气和缺乏经验等不利因素的影响,美国陆军航空队在米切尔的指挥下,为圣米耶勒战役取得胜利竭尽了全力。德奥的空中力量在遭到突击时被击退,后方地域被监视、拍照和轰炸。美军的飞机给敌人造成的物资损失和引起的混乱,有力地推动了战役的进程。
  在随后的几个月,更多的战役接踵而来,伤亡也更大了,但圣米耶勒之战已经为美国陆军航空队确立了作为一支战斗队的地位,它在付出代价的同时逐渐成长起来,承担起空战与地面攻击的职责。
  米切尔的经典之战
  圣米耶勒之战是美国军事航空史上一件划时代的重大事件,成为米切尔为了建立一支强大的、独立的空中力量而奋斗一生的标志。这场持续了5天的关键性战役,让世界第一次真正地了解到米切尔正在逐步构建的空军理念。
  这个富于幻想的飞行家坚信,一个国家在战争中应该充分调动其空中力量,集中用来打击敌人。在圣米耶勒突出部,米切尔的理论得到了应用和证明,尽管实际情况并未达到他所期望的程度。
  事实上,在圣米耶勒战役中,由于恶劣天气的影响,空中力量的战前准备和策划的重要性要远远大于实际所取得的效果。米切尔及其战友们的运筹帷幄,以及那些缺乏经验的飞行员们表现出的无畏的战斗精神,为美国空军的未来勾画出了一幅蓝图。在其后的几十年里,圣米耶勒之战成为一种模式不断地被复制。
  米切尔的空军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这种影响在二战中表现得最为突出。二战期间,德国拥有优秀的战术轰炸机,在战场上一度令对手闻风丧胆,然而深受米切尔影响的美、英空中力量却拥有4个发动机的重型轰炸机,因而也只有他们能够持续不断地进行战略轰炸,并在二战中成功地摧毁了德国和日本的军工生产能力,为战争胜利奠定了基础。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回击日军偷袭珍珠港的行动,1942年4月,杜立特率领16架B-25“米切尔”轰炸机组成的机队,从“大黄蜂”号航空母舰上起飞,首次轰炸了日本东京,而B-25轰炸机正是为了纪念米切尔对美国空中力量的发展做出的巨大贡献,以他的名字命名的。
(责任编辑:黄添翼)
原标题:目标圣米耶勒:一战最大规模的空中作战行动
&&&&&& 军事热点推荐
令计划的独生子令谷在车祸中当场死亡…[]
军事历史精品
主演:黄晓明/陈乔恩/乔任梁/谢君豪/吕佳容/戚迹
主演:陈晓/陈妍希/张馨予/杨明娜/毛晓彤/孙耀琦
主演:陈键锋/李依晓/张迪/郑亦桐/张明明/何彦霓
主演:尚格·云顿/乔·弗拉尼甘/Bianca Bree
主演:艾斯·库珀/ 查宁·塔图姆/ 乔纳·希尔
baby14岁写真曝光
李冰冰向成龙撒娇争宠
李湘遭闺蜜曝光旧爱
美女模特教老板走秀
曝搬砖男神奇葩择偶观
柳岩被迫成赚钱工具
大屁小P虐心恋
匆匆那年大结局
乔杉遭粉丝骚扰
男闺蜜的尴尬***
******:86-10-
***邮箱:空警2000率多型战机编队演练远海作战
一次远海训练,创造诸多先例。今天的中国空军航空兵,拥有了全新的作战平台和体系作战理念,空战训练模式已经焕然一新。因此,我们在这次远海训练中所超越的点位,成为指挥控制力----空军核心军事能力重要一环提升的新标志。新年航程很漫长,我们注定还要飞越一个个更新的体系作战门槛.一条红色的航线,向中国海深处延伸、延伸……这条航线,航空兵某团副团长李敬国凝视了许久。去年参加国庆阅兵归建不久,上级就赋予该团一项任务----实施远距离海上飞行指挥控制。这次飞行,歼击机编队、轰炸机编队将在“”预警机的率领下,一同飞向远海高天。此前,尽管李副团长已经拥有1000多小时驾驶预警机的飞行经历,但是这次飞行不同凡响:这架预警机将纵观整个空中战场,对多机型的空中作战编队实现全维、全要素的指挥引导和战场控制。虎年到,春风起。那天上午,飞行组和战勤组成员准时登上预警机。“请示起飞!”“可以起飞!”机场上,一阵阵闷雷般的轰鸣传来,新型歼击机一架接着一架,像苍鹰吻别大地,陆续起飞。随后,李敬国和战友们驾驶预警机,飞上蓝天,一架架轰炸机紧紧跟随。飞翔,飞翔……航线图上,预警机飞行轨迹与那条红线紧紧吻合,相继越过了以往航空兵海训、巡逻的历史最远点。预警机编织出一张覆盖长空和大地的信息网,无数条“数字河流”在海天之间纵横奔涌。“小型机,两批两架!”突然,预警机雷达传来警报,空战指挥长把目标方位信息分发给歼击机编队,指挥飞行员分路夹击,歼击机飞行员随后报告:“发现目标!”此时,一场“空战”转瞬展开,一架架歼击机像利剑出鞘,在苍茫海天擒拿“飞贼”,战斗捷报频传。时间流逝,预警机又有了新的任务----引导战斗机与加油机汇合,实施空中燃油补给。在预警机提供的精确点位上,数架战机空中加油全部一次对接成功,继续进行对抗演练……放眼长空,战鹰翱翔。俯视大海,白浪翻卷。这一天,参演官兵们在脑海烙下了深深的印记:中国空军航空兵,在祖国的蓝天又留下了一道全新的航迹。
猜你感兴趣
点击加载更多
更多精彩内容一场由陆军航空兵唱主角的演习----“突击-2013”演习目击记 -新华时政-新华网
一场由陆军航空兵唱主角的演习----“突击-2013”演习目击记
| 责任编辑:
“突击-2013”精彩瞬间 黎云摄
新华网广州8月21日电题:一场由陆军航空兵唱主角的演习----“突击-2013”演习目击记
黎云、石斌欣、霍东兴
8月21日,在粤东沿海举行的“突击-2013”演习中,陆军航空兵首次成为主角。100余架各型直升机,在海军、空军和陆军地面部队的协同下,完成了6个典型作战行动的演练。
战幕拉开,广州军区某陆航旅旅长、陆航突击群群长李波担任“红军”司令员,这也是陆航指挥员首次执掌“三军令旗”。
“从‘配角’变成‘主角’,见证了陆航力量发展和作战模式转变。”李波介绍说,随着多种新机型列装,陆航力量拥有火力打击、运输、指挥等10余项作战功能,成为链接各兵种作战力量的重要纽带,在一定战术背景下,已经具备担当战场“核心力量”的条件。
在“红军”指挥所内,各兵种参谋将数据信息传递到李波席位上。从电磁频谱分布情况到炮兵阵地开设位置,从装甲分队穿插路线到工兵开辟通路方案,涉及的专业多达近百种。
“陆航指挥员要想驾驭整个战场,只熟悉直升机的飞行作战远远不够。”经过战场态势的研判分析,李波一面协调地面各部分队开展行动,一面命令各直升机编队调整空中作战编组,战斗进程井然有序。
近年来,广州军区某陆航旅指挥员通过与其他兵种单位交叉任职、院校培训、多兵种联合训练等方式,有效实现了综合能力素质的升级和转型,为驾驭联合作战行动打下了坚实基础。
按照不同机型的性能特点,指挥所把空中作战力量编成了侦察预警、火力打击、空中输送等不同作战模块。李波说,就好比一块块随调随用的“积木”,能够垒成各式各样的“房子”,完成不同的作战任务。
“我们的‘空中作战模块’不仅能在地面编组起飞,在空中也要根据战场情况进行调整。”李波说。
地面装甲突击群在陆航突击群低空火力的掩护下,向“蓝军”纵深快速推进200余公里。此时,陆航突击群已经远离后方固定机场。陆航突击群场站站长李彬突然接到上级命令:“迅速在某地域开辟野战机场!”
一支由工程机械车、卫勤保障车、通信导航车和油料加注车等10余种专业车辆组成的保障分队,迅速以疏散队形的方式在密林中穿梭,在一块三面环山、地面坚实的平地停了下来,开始清理场地、构筑工事、搭设帐篷、伪装防护……通信、营建、航材、军需、卫勤等各专业有序推进。2小时后,一个集飞行指挥、飞行管制、气象预报、通信导航和装备后勤保障等功能于一身的野战机场竣工,开始接收直升机起降、装弹和加油。
陆航突击群政委窦国杰介绍说,直升机作战半径受限,只有克服对固定机场的依赖,才能拓宽飞行区域和训练空间,让战机飞得更远。
在经过陆航突击群、地面装甲突击群的联合火力打击后,“蓝军”一线防御体系基本瘫痪。突然,“敌”无名高地喷出一道道烈焰,疯狂向“红军”扫射,“红军”先遣部队冲击受阻。
紧急关头,两架运输直升机在两架武装直升机的掩护下,紧贴着海面呼啸而至,悬停、降落,稳稳停靠在无名高地左侧的小山包后方,10余名特战突击队员飞身跃下,冲向“蓝军”无名高地。直升机轻盈起飞,盘旋在预定空域。
一阵密集的***声过后,“蓝军”火力点变“哑”了。“我已成功破袭,请求返回!”特战小组通过陆航便携式指挥终端召唤空中的运输直升机。
空中盘旋的运输直升机立即下降高度,搜索地面标识,快速着陆,特战小组鱼贯而上。
就在此时,“红军”地面装甲突击群在3号高地遭“敌”顽强抵抗,攻击受阻,油弹食物药品等纷纷告警。由于地面突击群地处狭长的山坳里,不便于地面车辆机动。地面装甲突击群通过便携式数据链终端,向空中指挥所发送弹药、物资请求。
3分钟后,数架运输直升机在空中指挥所的引导下,吊挂油囊、抢修方舱,加载步兵战车,装载单兵食品及急救药品,避开“蓝军”雷达侦察,绕开其防空火力网,超低空快速机动至3号高地前方。
卸载弹药物资、运送危重伤员……地面装甲突击群迅速补充物资器材、调整火力部署,重新向“蓝军”纵深扑去。
&&&&&&&&&&&&&&&&支持键盘翻页&&←左&右→&&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