炉下官庄村仙亭的塞尔达传说 古代炉故事

三、民间传说
三、民间传说
22:36:25 来源:单县金笔作文 浏览:3430次
草头王造反 …………………………放羊娃中状元 ……………………… 通天寺 ………………………….. 香芋的传说 ………………………….. 黄岗的来历 …………………………… 吕后的传说 …………………………… 刘秀逃亡过单父的传说 ……………朱元璋的传说 ………………………崔宏荐郗诜 …………………………包公捉妖 ………………………….. 审石磙 ………………………….. 王希桢除霸 …………………………豪言儆赃官 …………………………书法家雷鲤 …………………………吕洞宾游单父的传说 ………………龙门口 ………………………….. 单城三绝 ……………………………大水冲倒龙王庙 ……………………
凤凰台 ………………………………铁底铜帮黑龙潭 ……………………三官庙 ………………………………将军庙 ………………………………仁德庵 ………………………………仙人桥 ………………………………醉仙楼 ………………………………怪碑 …………………………………皇亲府的传说 ………………………朱家财主的传说 ……………………浮龙湖的传说 ………………………安德庄、枣庄集庄明的传说 ………&&&&&&&&&&&&&&&&&&&&&&&&&&& 草头王造反 &&&&& 有四个举子结伴进京赶考,路上结拜为仁兄弟。到京应试后,四人都名落孙山,又结伴而归。 &&&&& 路上断了盘缠,四个人一商量,想找个富户人家干几天小工,挣几文钱也好回乡。进村一打听,有一家姓张的富户想雇人锄草。他们就找到张员外,说明来意。张员外说:“眼下地里是草头王造反,庄稼快给吞没了。你们就下地锄草吧。”四人就拿着锄头下地了。&&&&&&&到了吃晌午饭的时候,有人给送饭来了。一看只有一小罐绿豆汤和几个干窝头.四人见这家员外如此对待他们,都很生气。老二是火爆性子,就说:“这饭咱不吃了,也不给他干啦!”说着把锄往地上一插,不料没插住倒在地上,砰的一下把罐子砸了,一小罐汤都豁了,地上只剩下几个绿豆粒。老大说:“别气,咱不给他干,也得吃了馍再走。”四人就把干窝窝都吃了,地上的几个绿豆粒也拣起来填在了嘴里。吃罢起身,一路要饭回到家乡。 &&&&& 到了下次科考,四人又去应试。老大竟考中,留在朝中为官。其他三人仍然落榜。回到家乡后,慢慢地都穷了下来。有一回,三人碰到一块,说起了日子不好过。老二说:“咱三个是哨棒掉到粪缸里--------文(闻)不能文(闻),武(舞)不能武(舞)。看来指望科考也发不了迹。我看不如上京去找大哥,在他手下谋个差事干干算啦!三人商定,就上路进了京。 &&&&& 找到老大的衙门口,老二就慌着上前说:“门官,请你传禀,就说你老爷的结义兄弟来了。”门官抬眼一看,来人穿的是旧衣烂衫,一付穷酸样,就不屑一顾地说:“就你这熊样,竟敢说是老爷的结拜兄弟,简直胡说八道,快滚快滚!”说着就把他推了出去。 &&&&& 老三说:“你们等着,我去试试。”他来到门前说:“门官请了,烦你给禀报一声,就说是你老爷的仁兄弟来了。”“咋又来了一个,你不怕冒认官亲要治罪吗?”“我确是你家老爷的结拜兄弟。”就把当年进京赶考,路上结拜,应试落榜,在张家当小工和要饭回乡的事,细说了一遍。门官一听不象是假的,就进衙禀报。 &&&&& 老大正升堂理事,门官当着衙役差人的面,把老三的话原原本本禀告给了老爷。老大一听,心中恼火,认为是当着下属的面揭他的短,丢他的人,立刻板起脸来吼道:“胡说,老爷我何曾应试落榜,又何时干过小工,纯属一派胡言,快把他给我轰出衙去。”门官出来二话没说,就把老三推出来了。 &&&&& 老四在一旁看得明白,心里有了数,就笑了笑说;“我看不是大哥不认咱们,是话说得不行。你们在此稍候,看我去试试。”老四整整衣巾,上前行礼,说道:“烦劳门官大人,请禀报你家老爷,就说结拜的仁兄弟前来拜望。”门官一听,这个人的话倒还受听,可刚才禀报碰了钉子,心里挺烦,就冷冷地说,“不行,不行,你也赶快走吧!”老四又说:“我与你老爷亲如手足,你禀报进去他就会亲自出迎的。”门官一听不敢怠慢,但还怕是冒充的,就问他跟老爷是咋着认识的,老四说:“你见了你家老爷就说‘想当年草头王造反,你挂帅出征,结拜弟兄随行,兵到锄钩县。一上午斩草兵百万,打破罐州城,跑了汤将军,逮住豆总兵,立下了大功。’如今结拜兄弟思念兄长,不远千里特来拜望。” &&&&& 门官进衙把老四的话向老爷说了,老爷一听,哈哈大笑说: “这才是我的结拜弟兄到了。”吩咐赶快出迎。他亲自出衙把弟兄三个迎进衙来。 &&&&&&&&&&&&&&&&&&&&&&&&&&&&& 放羊娃中状元 &&&& & 单县城东杨集出了个杨状元。他祖籍山西,自幼丧父,逃荒要饭来到杨集。母亲给村里人做些针线活,他给地主放羊,母子俩艰难度日。 &&&&& 杨集村头有个庙,庙里设有学馆,上学的全是富家子弟,教书先生是个贫寒的老秀才。杨状元在庙外放羊,看到富家公子上学,心里非常羡慕,常把羊赶到庙墙外边吃草,自己到学馆窗外偷听讲学。 &&&&& 一次,老师向学生提问,谁知十多个学生没有一个能答上来的。老师正 在生气,突然窗外传来了回答声。老师惊奇地往外一看,见是一个七八岁的儿童,身体虽然瘦弱,但长得眉清目秀,伶俐聪明。老师喜出望外,走出门来问杨状元:“你如此聪明,为何不来上学?”杨状元回答“家贫上不起。”接着又把自家身世说了一遍。老师听后说:“你来上学吧!我不光不收你的学费,还要管你吃穿,你愿意来吗?” &&&&& 杨状元一听惊喜万分,急忙跑回家中跟母亲商量。那老师也跟在后面来了,把来意细说了一遍。母亲感激地说;“多谢先生好意,日后倘若孩子能有成就,定然重重报答恩公。”就这样杨状元进了学堂。 &&&&& 十年寒窗苦读,放羊娃竟然考取了状元。其余十多个富家公子,却都榜上无名。 &&&&&&&&&&&&&&&&&&&&&&&&&&&&&& 通天寺 &&&&& 从前,单县丁楼村正北有座庙,庙宇很小,却起丁个大寺院的名字,叫做“通天寺”。寺里只有一个和尚,名字也很特别,叫做“万一”。 &&&&& 这天皇帝坐朝,一个大臣出班奏道:“臣启万岁,曹州府单县有个法名万一的和尚,占据寺院,自号‘通天’。图谋不轨,望万岁兴兵围剿。”万岁准奏,立即发兵十万,扫平“通天寺”,剿灭万一和尚。 兵至“通天寺”,主帅一看,是一座小破庙,只有一个老和尚,哪有谋反迹象?就想回兵。跟随前来的那位大臣从旁点拨说:“奉旨前来岂可空手而回。庙小僧少,更可稳操胜券。元帅切不可坐失立功受赏的良机啊!”元帅一听顿时省悟,立即下令,杀僧焚寺。顷刻间通天寺被踏为平地,班师回朝后,二人将赫赫战功启奏皇上,并呈上万一和尚首级为证。万岁大喜,立即降旨嘉奖。该大臣洞察反情,及时奏报,元帅马到成功,兵卒无损,均建奇功,各有封赏。二人谢恩。 &&&&& 可怜万一和尚闭门寺中坐,祸从天上来。只因起了个夸大其词的寺名和法号,被人借此加害,只落得寺毁人亡,当了别人升官发财的牺牲品。 &&&&&&&&&&&&&&&&&&&&&&&&&&&&& 香芋的传说 &&&&& 香芋是单县的土特名产,形状像人的心脏,又似人的眼泪,又名降珠果,传说它是林黛玉的化身。 &&&&& 香芋茎枝纤细柔弱,不能自立,是因黛玉体弱多病,过惯了寄人篱下的生活。香芋怕旱,是因为本来就怕旱,经神瑛灌溉才成了仙,再加上黛玉眼泪都干了,更怕旱了。现在每小枝都是三五七片叶单数,据说地下结的香芋总是单数。从前开大红花,结红果,果内有种子。现在有时只开很少的淡绿色小花,不结果,不结种,都是因为黛玉爱情的不幸,难以成双成对、开花结果。只在地下结土***馨香、甘甜的香芋果。香芋的叶片、香芋果像泪珠,是献给宝玉的眼泪和爱心。 &&&&&&&&&&&&&&&&&&&&&&&&&&&&&& 黄岗的来历 &&&&&& 单县城南35里有个黄岗集,据说在明朝年间,此地为一繁荣的集市。一天集市里来了一位卖土的白胡子老头,一直摆了许多天的摊都没卖出去自己的泥土,最后索兴将所有泥土都倒于地上,不料这些泥土好像会生长似的,逐渐的使此地隆起,形成了今天的“岗”,即黄岗。且听说历代修街修路都是从岗上取土。但都没有使地势下降,似取之不尽一般。 &&&&&&&&&&&&&&&&&&&&&&&&&&&&&&& 吕后传说 &&&&& 吕后出生在单父潘庄吕家。因家境贫寒,时常缺吃少穿。她从小跟老人下地拾柴,剜菜,整天蓬头垢面,是个半吊子丫头。每到春天,草木发芽时,她就说:“树叶青,树叶黄,早晚熬到当娘娘。”一到秋后,草木凋谢时,她又要说:“树叶黄,树叶青,早晚熬到坐正宫。”有人说她:“看你这个样子,还想当正宫娘娘呢?”吕后就说:“我不忙,你别慌,等着花轿到咱庄。”众人哈哈大笑,吕后又说:“你别喜,他别笑,以后等看八抬轿。”人们听惯了,觉着是疯话,也无人理会。 &&&&&& 刘邦战败项羽,攻进了咸阳城,当了皇上。以前由于忙于打仗,顾不上考虑家室的事,既当了皇帝,自然想到要立后封宫。就在这个时候,他做了个梦,他家乡有户人家,房顶上的五脊六兽都是活的。从里面送出来一个年轻貌美的姑娘,八抬花轿,旗罗伞扇,金甲护卫,炮声开道,吹吹打打,热热闹闹,一直送进宫来。拜天地,入洞房,说不尽的花烛之喜。可是醒来却是大梦一场,便找来肖何给他圆梦。 &&&&& 肖何已猜透了他的心事,就派樊哙到他家乡一带去选娘娘。樊哙费了很长时间,跑了不少郡县,也没打听到象刘邦说的那样的美人。情急无耐,便召集各郡县官员,告知此事。传谕乡亭,为皇上选宫。一时之间,这件事成了这一带人们交口议论的大事。 &&&&& 吕后这时已经长到一十六岁,常领着一群孩子在地里割草剜菜。这天割草割累了,就学做起了嫁娶游戏,七八个孩子,抬起吕后当新娘,还有的孩子以萝筐做鼓,敲铲为乐,吹草叶作响,好不热闹,村里就有好事的,报与乡亭知道。乡亭官亲自来到吕家。见吕家的屋子是茅栏草舍,但屋顶上正有两只狸猫扑捉一只老鼠。这使他想到了皇上梦中的屋脊上的活兽。孩子们做嫁娶游戏,又使他想到了皇上梦中见的送亲情景,他不由想到,难道说皇上选宫真的应在此人身上?他转念又想,如能促成此事,功劳不小,高官厚禄,将垂手可得。主意已定,就按照刘邦的要求,把吕后的情况,夸大其词地向县里做了禀报。县官听了也不遗余力想成就此事,以从中捞取一点好处。樊哙是个粗人,听他们讲的天花乱坠,不加详察,就启奏皇上。刘邦早就等得不耐烦了,听了立即准奏,派人前来迎娶。 &&&&& 吕后本生得十分丑陋。这回天遂人愿,要去当皇后,可直到上轿时还是个秃头丑妮,鼻涕拉多长。人们都议论纷纷,说她这个样子能行吗?谁知到了咸阳,下轿时却成了一个如花似玉,千娇百媚的美女。这是咋回事呢?原来她是南斗星下凡,应受一十六年劳顿之苦。现在磨难已满。南海观音,在轿子里面给她换了像。只见她,一手端着金碗,据说这是从头上揭下来的;一手拿着一双玉筷子,据说从鼻孔里拽出来的。不知什么时候,她还学会了宫廷的礼节。仪态十分大方。刘邦见了很是满意,立即封晋正宫,立为皇后。那些为刘邦选宫报效的人。不用说也都加官晋爵,受到封赏。 &&&&&&&&&&&&&&&&&&&&&&&&&& 刘秀逃亡过单父的传说 &&&&& 刘秀打了败仗往南阳逃命时,骑着一头骡子,昼夜不息地赶路,走到单父地界黄河堤上的一片桐花树林时,感到疲惫不堪,就在此地歇起脚来,不知不觉地睡着了。这时突然有一只蝼蛄,拱他,把他拱醒了。刘秀一气之下,把蝼蛄的头揪了下来。刘秀准备再睡一觉。还没躺下身子,只听不远处人声呐喊,王莽的追兵杀到了。刘秀方知是蝼蛄救了他的命,就随手掐了一根草梗,把蝼蛄的头和身子又给穿到一起,并顺口说了句:“你满堤拱去吧。”蝼蛄听错了一个字,以为是“满地拱去吧”,弄得现在到处都有蝼蛄拱地。 &&&&& 刘秀立即起身,骑上骡子就跑。走到田庙一带,骡子又累又渴,没有力量再跑了。刘秀急忙找水饮骡子,找了几个坑都没有水。发现了一口井,可是既没有桶,也没有绳,没法把水提出来。怎么办,刘秀无奈何说了句:“你歪一歪吧,叫我的骡子喝点!”谁知这口井就朝西南方向斜倒了,井里的水慢慢地流了出来。刘秀急忙饮了骡子,骑上就走了。后来这口斜井一直往外流水,人们怕淹了庄稼。便在近处挖了一个大坑,让水往坑里流,还在坑里种上了藕。可是结的藕与众不同,不光是又大又白又脆,没有渣,而且藕眼也跟别的藕不一样。别的藕眼都是椭园的,而这种藕的藕眼是溜圆溜圆的。人们都说这口井里面有金蟾。井筒上的砖剔明锃亮的,跟琉璃一样,就给这口井起名叫“搬倒琉璃井”。 &&&&& 刘秀继续赶路,走到三堂集时,骑的母骡突然前腿一跪,不往前走了,要生驹。刘秀心想,恰恰这会儿要生驹,太不是时候了。就气呼呼地对着骡子说:“这是什么时候!你能不能不生?”骡子听出了主人的话意,顺从地站了起来,又往前走了。从此以后骡子再也不生驹了。 &&&&& 后来,刘秀登基坐了朝廷,为报答那只蝼蛄的救命之恩,要在他赶路歇脚的地力挂个金牌。可是他说不清是在哪棵树下休息的了,差官便错把牌子挂在椿树上。桐花树很不满,垂头丧气。从此光搭拉着枝子往下长。杨树看桐花树没气量,便发出“哗啦”、“哗啦”的响声,在拍手笑话它呢。 &&&&&&&&&&&&&&&&&&&&&&&&&&&& 朱元璋的传说 &&&&&&&&&&&&&&&&&&&&&&&&& 一、朱元璋拾柴禾 &&&&& 朱元璋很小就失去了父母,跟他姐过日子。 &&&&& 他每天扛着粪箕子下地拾柴禾。有一次,阴雨连绵。拾的柴禾烧光了,只好又扛着粪箕子下地了。可是地里不能进脚,只好蹲在路边上发闷。 &&&&& 正愁着,只见两个小旋风滴溜溜从他身边刮过。他来了精神,站起来对旋风喊道:“喂!旋风别走,给我旋堆柴禾来。”说来也怪,小旋风还真听话,一会儿工夫就给他旋了一大堆。他高高兴兴地扛回了家。 从这儿起,他下地拾柴禾不再动手拾了,光等旋风给他旋。后来,他索性不下地了,家里蹲着叫旋风往家里旋,每回都旋来一院子。从此,家里就不再愁烧的了。 &&&&&&&&&&&&&&&&&&&&&&&&& 二、 朱元璋放牛 &&&&& 这天朱元璋给财主去放牛,嘴馋了光想吃牛肉,就把牛剥了吃啦。他把牛骨头、牛皮埋起来后,怕回去没法向东家交代,就把牛皮塞到山这边的一个窟窿里,把牛尾巴塞到山那边的一个窟窿里。 &&&&& 回到家对他东家说:“东家,牛钻到山窟窿里出不来啦!”他东家不信,就跟着他到山上去看,一看一点也不假,牛头在这边,牛尾巴在山那边。他东家转到山那边,揪着牛尾巴拽了拽,一拽这边的牛头就“哞哞”地叫。他东家一听,牛还活着,就是夹在里面弄不出来,干生气没啥说的。 &&&&& 回到家就把朱元璋赶到牛棚里冻他。不一会,就听他嚷着说:“不行东家,在这里能热死喽。”他东家过来一看,果真大汗珠子往下淌。他知道朱元璋不是凡人,呆长了没好,就把他赶走了。 &&&&&&&&&&&&&&&&&&&&&&&&&&& 三、 朱元璋扫地 &&&&& 朱元璋被东家赶出来以后没事干,就到一个庙里当和尚去了。有一天,老和尚有事要外出,叫他打扫禅堂。 &&&&& 朱元璋一见泥胎太多,碍手碍脚的,就对泥胎说:“起起,起起。”说来也怪,这些泥胎一个一个站起身来走了出去。在禅堂门口等着。朱元璋也不理会,便里里外外地扫了一遍,拾掇得利利索索。 偏巧,老和尚回来啦,见到神像都站在院子里,很是生气:“朱元璋,你怎么把神像搬出来了?”“师傅,不是我搬的,是他们自己走出来的。”“胡说,你再叫他们走回去我看看。”“好,你们都回去吧。”这些泥胎又一个接一个地回到各自的座位上。 &&&&& 老和尚大吃一惊,心想:他是个啥人,我怎能留他,于是又把朱元璋给撵了出来。 &&&&&&&&&&&&&&&&&&&&&&&&&&&&& 四、 朱元璋偷锅 &&&&& 朱元璋从庙里被撵出来后,生活实在无法维持,就走上偷窃的路。有一天,他偷了人家一口锅,已回到家,忽又想道:“我不该偷人家的锅,人家没了锅,一家人如何做饭?不如送回去。”一看天将黎明。就对着天说:“老天爷呀,你再黑一阵吧!”天马上黑了下来。他把锅给人家放回原处以后,天才放亮。 据说黎明前黑一阵,就是那时开始的。 &&&&&&&&&&&&&&&&&&&&&&&& 包 公 捉 妖& &&&&& 单县城东南,有个张堌堆,下边有洞深不见底。传说宋朝的包拯还在这里捉过妖哩。 &&&&& 宋朝时候,单县接连有几任县官失踪。新官上任不几个月,就不知被弄到哪儿去了。朝廷很着急,改派了一名武官来当知县。这武官处处提防,可是没撑半年,也没影儿了。 &&&&& 地方报告朝廷,皇上长叹一声说:“这是妖孽作怪。哎!真是单县不善哪!”他问众官员还有谁愿意去单县接任,文武大臣都不吭声,没一个敢去的。谁愿去送死啊!这时有人保本说:“包拯一身正气,敢斗妖邪,可赴单县任职。”皇上准奏,传旨包拯调任单县县令。包公接到圣旨,连夜进京,领了官印,就马不停蹄地来到了单县城。 包公上任不几天,不少人家少牛少羊来告状。还有一位老太太披头散发跑上公堂,说她的孙子夜里不见了。包公带人赶到现场,查看了一番,也没找出啥线索,心里感到奇怪。 &&&&& 时间长了,包公发觉县衙里的几名公差有些异样。走路不听脚步发响,眼珠子有时放绿光。他心中怀疑,顿生一计,就命家人买了一些竹杆,打通竹节,里面装上石灰面备用。当天晚上,县衙内大摆酒宴,招请众衙役差人入座。包公说:“列位连日辛苦,今备薄酒相待,请众位开杯畅饮。”那几名公差见包公也不过如此,就都放开酒量喝起来。喝到三更天,都醉得差不多了。包拯说:“几位醉成这样,衙里又无车马相送,我放心不下,就给每位一根拄棍,走路也好稳当些。”就叫家 人给了每人一个竹杆,让他们拄着回家休息。 &&&&& 天亮后,包公便领着心腹差人沿着竹杆眼漏出石灰的白印找去。出了城直往东南,顺一条田间小路又走二三里,一个土堌堆挡在面前,石灰印也没有了。包公仔细观察,发现堌堆下有一个洞口,往里看,黑古隆冬,深不见底,阴气侵人。不用问,准是妖精的窝。包公命人在洞口点起火来,往火里放上辣椒、石灰面,再从外而一扇风,呛人的黑烟.滚滚地往洞里灌进去,火越烧越旺,烟越来越浓,就听洞里鬼哭狼嚎,乱成一团。火烧了足有一个时辰,洞里没有动静了。就在这时候,只听“扑楞”一声响,从洞口飞出一团黑呼呼的东西,冲上天空,向北逃去。包公定晴一看,乃是一只大野鸡,足有老雕那么大,转眼间就不见了。众人挖开洞一看,许多狼怪狐精都已被熏死了。 &&&&&& 单县这边平静了,可是京城里面又出了事。皇后娘娘不知咋的忽然得了重病,汤水不进,光说胡话,叫太医看,也看不出是啥病。这天夜里,皇上做了一个梦,梦见一位彩衣仙女告诉他只有吃了包拯的心肝,娘娘的病才能好。 &&&&& 原来这是野鸡精捣的鬼。修行千年的野鸡精,那天逃出张堌堆后,一路咬牙切齿:“小包黑呀,小包黑,我决不和你善罢甘休。”于是它飞进皇宫,附在皇后身上,夜里又托梦给皇上,一心要害包拯。 皇上一道圣旨把包拯召回,问他咋着办,包公听后,已知是野鸡精报仇,心生一计,请求皇上准他去为皇后求医找药,如办不成,甘愿一死,献出心肝救治皇后。皇上也不想杀害包拯,听后就恩准了。 &&&&& 包公回府命人买来一百只鹰,个个利爪尖嘴,凶猛异常。他叫人把鹰关在一间屋子里,不喂食,不饮水。这些鹰又饿又渴,就开始互相啄食起来,大的吃小的,强的吃弱的,时间不久,鹰就剩下一只了。 &&&&& 包公把鹰放在袍袖里,进宫来见娘娘。皇后睡在床上,病得都起不来了。包公来到床前,二话没说,袖子一扬,把鹰放了出来,鹰在上面盘旋了两圈,猛然间瞪着眼俯身朝娘娘冲过去,这时,就听鸡一声惨叫,一道红光离床向外逃去,地下滴落很多血点,鹰也紧跟着追出去了,野鸡精逃走,皇后也睁开了眼睛,醒了过来,病也全好啦。 &&&&&&&&&&&&&&&&&&&&&&&&&&&&&&& 审 石 磙 &&&&&& 明朝,单县人徐步才在河南南乐县任知县,为官清正,多谋善断,人称徐青天。 &&&&& 一天,有个贩白布的外地客商,拉着一大车白布,在县城南的一片空地里,被一伙匪徒抢光了。布商便到县里告状,在大堂上,把白布被抢之事细说一遍。徐县令问:“你的白布可有记号?”布商说:“有,我的白布块块都写着尺码、编着号,宽度都是十贴和十贴半。”徐县令又问:“抢布的地方有什么什么东西?”布商说:“只有一个石磙。”徐县令想了想说:“客商不必难过,本县定要把匪徒拿到。你后天再来,本县自有安排。” &&&&&& 客商走后,徐县令对三班衙役说:“现有布商在城南空地石磙旁,被匪徒抢劫。此事与石磙有关,快去将石磙拿来,我要亲自审问。”衙役听说叫拿石磙,都暗自发笑,又不敢违命,跑到城南七手八脚把石磙抬回县衙。徐县令命衙役们将石磙吊在大堂上候审,又叫书吏写了告示,叫衙役们满城去张贴。告示上写道:“今有外地布商,在本县城南空地石磙旁被抢,此案实与石磙有关,已将石磙拿获,吊在大堂,即日开审。欲让石磙说话,需用白布将石磙重重围裹。凡欲观审者,均要携带白布一块,送交堂上,以质论价付款,无者不准进衙。” 众人看了告示,议论纷纷。有的说:“石磙能说话吗?八成是把徐青天气糊涂了。也有的说:“那可不一定,徐青天不会骗咱。”不少人都说:“不管咋说,审石磙是稀罕事,这个热闹咱咋着也得亲眼看一看,开开眼界。”想看热闹的人太多了,都争着去买白布。市场上的布供不上买的,一天三涨价。就这还有很多人买不上白布。 &&&&&& 消息传到城外,抢布的匪徒们听后商量说:“抢来的白布不能放在家里,趁这机会正好甩出去,发它一笔大财。”匪徒们商量好,挑着白布进城来了。 &&&&&& 匪徒们来到城里,在夏家老店先住下来,接着开始卖布,想看热闹的正愁买不到白布,听到这里卖布,都跑来买,徐县令得信后,派人守住城门,只准进,不准出,把匪徒关在了这里。 审石磙这天,徐县令升堂,安排布商在堂口管收布。看热闹的人涌进县衙,先到大堂上交白布。 &&&&&& 块块白布经布商的手收上来,布商忽然发现挨边的几块白布上面有自己写的尺码、编号,马上禀报徐县令说:“老爷,这几块白布就是我的。”徐县令忙问交布的人从何而来,众人都说:“在夏家老店买的,徐县令不怠慢,立即派衙役由这几个交布的人领路,前往夏家老店拿人。不一会儿几个匪徒全部拿到,当堂审问,抢布的匪徒见人证物证俱在,只好招认,案子就这样破了。 &&&&&&&&&&&&&&&&&&&&&&&&&&&& 王 希 桢 除 霸 &&&&& 韩复榘任山东省主席时期,单县的县长名叫王希桢。他在任两年间,清正廉明,政绩卓著,办了一些好事。其中最受人民称道的要算是铲除恶霸黄五坤这件事了。 &&&&&& 单县城南黄后楼有个恶霸地主叫黄宾同,外号黄五坤。他的祖辈在清朝道光年间,曾挂过双“千顷牌”。到他这一代仍有良田三百顷,下庄子二百七十多个。他称霸一方,横行乡里,还是本县地主武装民团的团长。他与会道们、三番子相勾结,收徒数千人;并与土匪头子朱世勤结拜仁兄弟,为他绑票当窝主。他平时作威作福,家丁保镖,前呼后拥。还好行围狩猎,架鹰牵犬,骑马奔腾,任意践踏庄稼,百姓叫苦不迭,被他糟踏的妇女不计其数,还恬不知耻地记了一本“桃花帐”。他财大势大,地方官吏也奈何他不得,几任县长都跟他称兄道弟,县里的大事还都要和他商量。 &&&&&& 王希桢到任后就注意到了黄五坤,知他是单县一害,对他抱有警惕。黄五坤几次宴请县长,都被王希桢谢绝,双方关系有些紧张。 &&&&& 有一次,土匪朱世勤到成武纯集一带抢粮拉户。王希桢报请韩复榘派兵同剿。朱匪被围,弹尽粮绝即将被歼,黄五坤闻讯后便以民团团长身份出面,带民团赶往纯集。明为会剿,实则是给朱匪送些粮草弹药。到纯集后,他接管了一段防区,然后网开一面,把朱匪放跑了。 &&&&&& 王希桢得知此举,十分恼火,决心要除掉这—祸害。于是他发出帖子。宴请黄五坤来县共商大事。黄五坤对县长此举也无疑虑,他自恃势力大,量王希桢咋着不了他。他也想到,可能是县长想与他缓和关系.便欣然前往。但一进县政府就被逮捕了。 &&&&& 黄家得信慌了手脚。先是托人向县长说情,王希桢不为所动。后又想劫牢反狱,王希桢防范严密,也无机会下手。王希桢也知道.关押长了会有意外,就历数黄五坤罪状,报省批准后,判定就地***决。黄家得知后,决定要劫法场。准备等黄五坤押出城门就动手。王希桢早料到这一招,他不动声色,但心里早有打算。到了行刑那天,县政府门外围满了人。当时监狱就设在县政府院内,差人从狱中提出了黄五坤,黄霸已知家里要劫法场,依然是满不在乎,洋洋自得,迈步就往县政府大门走。王希桢早有安排,立即下令,就地执行。差人按倒黄五坤,一***就把他打死在监狱门口。黄家劫法场的人都在街上等着,没料到会这样处置,措手不及,只好作罢。 &&&&& ***毙了黄五坤,百姓无不拍手称快。接着王希帧又处决了马丕成、刘继禹等几个恶霸,人民得以安居乐业。王希桢自知得罪了地方恶霸势力,难以再继续干下去。就在事成之后,挂印离职悄然而去了。
&&&&&&&&&&&&&&&&&&&&&&&&&&&&&&&&& 豪言儆赃官 &&&&& 相传,李白曾来单县一游。听人议论县官贪赃枉法,鱼肉百姓,就想将他羞辱一番,以示儆戒。遂骑着毛驴,来到县衙之前,啸傲狂歌,引得观者如墙。衙役百般禁止,李白不理不睬,嘻闹如故。县官得知,非常气愤,命人将李白带上堂来。令其说出真实姓名,意欲严办。 李白要过纸笔,笔走龙蛇,一挥而就,抛于堂下。书吏拾起递给县官。只见上面写道:“予生西蜀,身寄长安。人间诗圣,天上谪仙。宫内琼花帽插数朵,月中丹桂手折高枝。曾使龙巾拭唾,御手调羹,贵妃捧砚,力士脱靴。草番书吓退蛮使,赋清平喜开君颜。量县令莫尊于天子。料此地难大于皇都。金銮殿前尚容我走马,单县城里不许我骑驴?” &&&&& 县官看罢,大惊失色。知道是名闻遐迩、才知君王的翰林院大学士李白驾到。慌忙延之上坐。躬身谢罪。李白细数县官的罪恶,令其改恶向善。县官唯唯称是。而后劣迹大有收敛。
&&&&&&&&&&&&&&&&&&&&&&&&&& 书法家雷鲤的传说 &&&&& 雷鲤,明代建安人,是位杰出的书法家,曾任礼部郎中。他秉性刚直,因触犯权贵,弃官退隐,流浪四方,辗转来到单县。曾在城南三十里黄岗镇隐居。至今县内仍流传着他的一些故事。 茶馆栖身 &&&&& 万历年间,西宫娘娘做了件绣花彩裙,想在裙带上绣“长命富贵”字样。严嵩就请雷鲤去写。雷鲤气愤地说:“我是朝廷命官,怎能为娘娘的裙带写字?”说罢拂袖而去。他自知得罪了权臣,便弃官不作,逃离京城。 &&&&& 单县城南黄岗镇北街有个单身汉名叫孙四,开了个小茶馆,以卖茶为生。这一天来了一人,虽然衣衫褴褛,但气宇不凡,自称雷鲤。孙四与他一见如故,就挽留他在茶馆里当伙计。雷鲤就在这里隐居下来。虽然每天劈柴担水,但也算有了安身之处。 &&&&&&&&&&&&&&&&&&&&&&&&&&&&&& 一部春秋 &&&&& 有一天,雷鲤觉得烦闷,就在酒店里喝了几两酒,酒后跑出黄岗镇南门,想逛逛。来到关帝门前的一块大青石上坐下来歇息。买了几块西瓜吃了解酒。他一时兴起,站起身用西瓜皮在石板上写了“一部春秋”四个字就走了。正好老和尚从庙里走出来。一看这幅字,立即回身取来笔墨,趁字迹未干,把四个字勾画了出来。随后请石匠雕成石碑,立在庙内。这块碑很快成了县内著名的碑刻。虽然碑上没有落款,渐渐地也都知道是雷鲤所题。 &&&&&&&&&&&&&&&&&&&&&&&&&&&&&&&&&& 藏经阁碑 &&&&& 这年春天,大佛寺要为藏经阁立碑碣,一心想请雷鲤书写碑文。就找到茶馆的孙四商量。孙四知道雷鲤是隐居之人,不会答应给人写字。但他也很想叫雷鲤多留下几幅墨迹,就想了一个主意,叫庙主如此这般行事。庙主大喜,就对外宣扬某月某日请某某名士到庙中书写碑文。 &&&&& 到了这一天,孙四就邀请雷鲤一起去看热闹。雷鲤听说请人写碑,也想去看看。二人来到大佛寺,进了大殿,只见殿中空无一人,桌上摆设文房四宝,火炉上煮着鹅肉,烫着美酒,香气扑鼻。雷鲤最喜的是吃鹅肉,喝美洒,面对酒肉有些难以自持,就对孙四说:“来,咱俩先来享用一番。”孙四有意激他道:“不行,这是给写碑的名士预备的,咱要是吃了,喝了人家叫咱写碑文咋着办?”雷鲤艺高胆大,就说:“不要管他,我们吃喝就是了,真叫写碑文,就给他写!”说着斟酒撕肉,大吃大喝起来 &&&&& 不一会,酒足肉饱,气爽神凝,感到飘飘忽忽,无人无我。孙四在旁说:“酒肉都叫咱吃喝已尽,这碑文何人来写?”雷鲤一时兴致来,说:“我来写!”说着便握笔挥洒疾书,一口气把碑文写完。并乘兴又书写了“藏经阁”匾额一块。放笔后,酒已醒了大半。这才想到,自己隐居之人不可如此,就想把字毁掉。 &&&&& 谁知庙主等人一直在屏风后面静候,此时蜂拥而出,架住他的胳膊,连连谢罪说:“久慕先生圣手神书,这席酒宴实是为先生而设。因怕先生不肯俯就,才出此下策,万望海涵。”并再三恳求他落上名款,以慰乡民仰慕之忱。雷鲤感于众人的竭诚相待,也就不再推辞,提笔在石碑下款处写了“建安雷鲤”四字。但要求刻碑时,要在这个地方镌刻莲花纹饰,不要太为显露,众人连称遵命。 &&&&&&&&&&&&&&&&&&&&&&&&&&&&&&&& 李家匾 &&&&& 一次,雷鲤到剃头铺修容,剃头师傅盛情接待。修容已毕,雷鲤无钱付帐。剃头师傅连说:“不须.不须。”雷鲤见老人诚恳待人,生活又极贫困,就说:“这样吧,我给你写个字做为答谢吧!”剃头师傅大喜,急忙取过笔砚,雷鲤提笔只写了一横,就放下了笔,说道:“我写的这一划,你一定要妥为收藏,日后定有好处。”剃头师傅半信半疑,就把它交给老伴保存了起来。 &&&&& 事隔半年,县城东关大户李家公子考中了进士,要挂进士匾额,派来轿专程邀请雷鲤为其写匾。雷鲤到了李家,宴请已毕,酒已半醒,提笔写匾。“进士”二字只写了“进十”就告辞而去。主人在后边跟着问道:“雷先生,士字还少写一横,你为何停笔?”雷鲤也不答言,直往前行。主人在后紧跟不放,一再请求他务必把这一笔补上。直到出了南关,雷鲤才停步对主人说:“这一笔半年前我就写好了。现放在黄岗剃头铺里,你得拿百金把它买回来。” &&&&& 主人为了成就此匾,别无他法,只好携带百金,去黄岗找剃头师傅买字。剃头师傅得到百金,喜不自胜,忙把雷鲤写的一划交给李家来人拿回府去。这一横和“进十”放在一起十分吻合,如一笔写就。进士匾额挂出后.人人称赞。 &&&&& 这块匾很快出了名,成为单县“三绝”之一。雷鲤在给大佛寺写碑,为李家写匾之后,名声已远近传开。他感到此地已不可久留。就悄悄地离开黄岗,流落他乡而去。 &&&&&&&&&&&&&&&&&&&&&&&& 吕宾洞游单父的传说 &&&&& 山东单县为古单父邑。相传八仙之一的吕洞宾曾来此一游。此地至今还流传着一些吕洞宾的故事。 &&&&&&&&&&&&&&&&&&&&&&&&&&&&&&&&& 晒仙台 &&&&& 吕洞宾来到单父城,按落云头,降到琴台东侧的一个土台子上,变作醉翁睡卧在地,头枕二瓶,在那里闭目养神。恰好此时有个八岁的少年陈勖下学路过此处,见一老翁头枕二瓶,灵机一动,心想,两个瓶口相接,不是个“吕”字吗?就脱口说道:“你这个老吕!”吕洞宾一看,便知陈勖来历,顺口说:“你这个侍(死)郎羔子为何惊吾!”说到这里,自知失口泄露天机,便转换话题说道:“今天被你识破,明天你还能认出我吗?”陈勖随口回答说:“怎地不能!” &&&&& 第二天下学后,陈勖又从大堤路过,已不见醉汉踪影,只见一位衣衫灿褛的妇女怀里抱着一个婴儿,正坐在那里咀对咀地给孩子喂食。陈勖刚要走,猛然省悟过来,口对口还是一个吕字,便高喊“老吕!”喂食妇女一眨眼就不见了,原来这也是吕洞宾的化身。后来陈勖果然中了进士,当上户部侍郎。吕洞宾晒太阳的土台子,被取名为叫“晒仙台”,至今遗址犹存。 &&&&&&&&&&&&&&&&&&&&&&&&&&&&&&&&&&&& 仙人井 &&&&& 单父城内水井虽多,但多为苦水,居民百姓要到城外担水吃。但今城南关,古城北关护城堤内却有一口井,水是甜的,群众叫它“仙人井”。说起井的来历,又与吕洞宾有关。 &&&&& 一天傍晚,吕洞宾出游归来,路遇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妈妈艰难地提着一瓦罐水,三步一停,五步一歇地往前走着,非常吃力。吕洞宾上前问道:“老妈妈,您这是从哪里提来的水呢?”老人说:“我家就住在城北关,房前虽有一口井,可井水苦涩难吃。城里别处也没有甜水井,只好从城外提水吃。我无儿无女只好自己去提,年岁大了,不行喽!”说着掀起农裳,擦擦脸上的汗水,又提起水罐一涉步地向前走了。 &&&&& 吕洞宾看着老妈妈的背影,顿时起了怜悯之心,急忙追上去说:“老人家,从明天起,您就不用到城外提水了,您房前的那口井会变甜的。”说完就先走了。等老妈妈赶到家门口时,见这位过路客人向她房前的那口井内投了几把沙土,转眼就不了。 &&&&& 老人觉得奇怪,记起刚才过路客人的话,半信半疑地从井里打了一瓦罐水,一尝惊呆了。井水的苦涩味没有了,变得甜滋滋的,比从城外提来的水还甜。 &&&&& 此事顿时传开了,大家都说老妈妈遇上了仙人。从此,人家都从这口井里打水吃,再也不用跑到城外去提水了,并把这口井取名“仙人井”,成为单城八景之一。 &&&&&&&&&&&&&&&&&&&&&&&&&&&&&&&&&&&&&& 锄高粱 &&&&& 单父城南有家姓钱的地主,又刻薄,又吝啬,对待长工总是天不明就催着下地,不到星星满天不准收工。长工们出的是牛马力,吃的却是猪狗食。他的为人远近出了名,穷人家宁愿挨饿,也不愿意到他家干活。 &&&&& 吕洞宾得知此事,存心想惩治他,就化作外乡的流浪汉,到他家当长工。钱财主看这汉子有四十出头,虽面带饥色,却膀大肩宽,是个出大力的庄稼汉,就笑脸相迎,讲好工钱,叫他上工了。 第一天干的活是给高粱间苗。几十亩地一方的高粱地看不到边,吕洞宾头顶烈日干活,又渴又累,刚插下锄头想歇歇,钱财主来了。一看锄了半垄地,就火了:“人得凭个良心,要不是我钱某人收留你,你连个栖身的地方也没有。我黄灿灿的小米饭,可不能养闲人啊!”说罢气呼呼地回家了。 &&&&& 吕洞宾见东家走了,咬咬牙,把绿油油的高粱苗隔一垄毁一垄,一下子锄掉了一半。晌午,东家又来验工,一看就气炸了肺。可他并不立即发作,阴阳怪气地说:“我看高粱苗留得是不是稠了点?”吕洞宾听了正中下怀,就说:“稠了不要紧,有法治!” &&&&& 第二天,钱财主到地里一看,一方高粱地总共留了五棵苗,四个角各一棵.地中间一棵。钱财主惊呆了,故意反着说:“这苗子你留得也太稠啦。”吕洞宾把心一横说:“那好,东家你看着。”说着走上前去抡起锄头把四个角的四棵苗也全砍掉了。只剩下当中的一棵苗。钱财主急红了眼,大叫:“你赔我的高粱,赔我的高粱!”吕洞宾微微一笑说:“你嫌苗子稠,怎么能怪我?”钱财主还是不依不饶,要去告官。吕洞宾用锄头捣着地问:“你这地能收多少粮食?”钱财主伸出两个手指头说:“二百石!”吕洞宾拍拍胸脯说:“那好,今年秋季我保你收二百石就是了!”钱财主半信半疑,但一时他也没有别的法子,便一跺脚,气呼呼地走了。 &&&&& 转眼秋收时节到了。钱财主到地里一看,地中间留的那棵苗已长成了一棵合抱粗的高粱树。他万万没有想到这棵高粱苗竟成了气候。笑嘻嘻地说:“您还真行啊!可这棵高粱怎么收法呢,吕洞宾说:“那好办,我爬到树上用竹竿打,你在下面看着。啥时你说够了,我再下来。”财主连声说:“好。”吕洞宾爬到高粱树上,一竹竿打下去,高粱象下雨一样落下来,满地都是,没了钱财主的脚脖子。他高兴地说:“再打!”两竹竿打下去,没了他的膝盖。钱财主笑得合不上嘴,高喊:“再打!”三竹竿下去.没了他的腰。钱财主眼晴里看到的只有粮食,别的也顺不得想了,高叫:“还不够,给我打!打!打!”吕洞宾挥动竹竿又连打了三下。就象一阵暴雨倾泻下来。地上已成了粮山粮海,哪还有钱财主的影子。等家里来人把他扒出来,早已没气了。再看地上哪有什么粮食,全是土坷垃。再找那个长工,已是无影无踪了。
&&&&&&&&&&&&&&&&&&&&&&&&&&&&&&&&&&&&&&&&& 龙 门 口 &&&&& 清朝嘉庆年间,黄河上大水,河里水位猛涨。在单县,人蹲在堤顶上就能用河水洗脸、洗脚,黄水随时都有漫堤的危险。住在河两岸的人,无论种地、做***的,还是地主、当官的,都是提心吊胆过日子,光怕大堤决口。 &&&&& 这天夜里,突然天崩地裂一声巨响,黄河大堤决口了,黄水冲出缺口,水头几丈高,向东北方向狂奔。水头过去便是一片汪洋,村庄田园全被吞没,真是“水火无情”,穷富官民逃不及的都葬身水底。 &&&&& 黄河险情传到北京。朝里即派洋河太守金大人,来单县督促官民抢险复堤。这位金大人是个赃官,不以民事国事为重,只图借机大发横财。他在这里从不认真组织修堤,只知向朝廷告急要银子,本人成天吃喝玩乐,还不断地把贪占的银两运回家去。一直拖了十二年,还是没有合上决口。 &&&&& 朝里有个大臣名叫刘墉,为官清正.执法如山,一心为国分忧,为民解难。他听说金某人治河复堤十二年合不上决口,百姓深受其害,就决心要亲临黄河险段看个究竟。他得到皇帝许可,就出京奔单县而来。 &&&&& 刘墉来到单县,没有去县城就直接到河口视察,在岸边龙庄落轿暂住。这位金大人本来一直住在县城养尊处优,听说刘墉直接奔了工地也赶忙前去迎接。刘墉一看姓金的吃得肥头大耳,细皮嫩肉,全无风吹日晒,日夜操劳之相,心里就明白了几分。他问了一些河工的情况,姓金的回答得含糊其词,漏洞百出,刘墉就更感到其中定有文章。遂传谕金某且退,待亲自察访再做定夺。金大人敬请刘墉到县城馆舍歇驾,设宴接风,也被刘墉严辞拒绝。 &&&&& 金大人退下来以后,心里象压上一块石头。担心事情败露,自家性命难保。他派了几个人暗暗跟着刘墉,向他通报消息。这些人向他报告说:“刘大人成天外出私访,走遍两岸许多村庄,把这些年河工的情况已摸得一清二楚。”姓金的一听吓得六神无主,不知所措。这天刘墉派人来传谕,叫他明日一早赶到龙庄,刘大人召见。姓金的知道自己罪孽深重.也知道刘大人铁面无私,自知大祸临头,心一横就吞金自杀了。 &&&&&& 刘墉几天来明察暗访,把金某所为都已摸清。传谕金某次日来见。准备当面查问。第二天及早升座等候,不见金大人到来,却见金某的属下随员来报,说金大人已吞金自尽。刘墉一听,知金某是畏罪自杀。但事情还得问清楚。就吩咐把金大人手下办事的几个头目带上来审问。这些人见金某已死,谁也不愿去替他背黑锅,就把金大人奉旨来河工后,如何置百姓生死于不顾,冒领贪占治河银两,借机发财,并打算事成后就辞职回乡,坐享荣华富贵的事,原原本本的说一遍。刘墉叫人记了口供,让召供人划了押,然后写了奏折奏明朝廷。 &&&&& 刘墉此来,原本是查看一下,并没打算领着修堤,可是姓金的死了,一时无人接替,汛期又至,修堤刻不容缓,只好亲自上阵,并下决心非把口子合上不可。他清查了金某人贪占的还没来得及运走的工银,全部拿到河工上来。他晓喻有关各州府县军民同心合力修复大堤,不分男女老幼,谁向堤上倒一筐土,当时就给一个铜钱。这个法子灵验的很,来堤上送土的人越来越多。刘墉怕有人行奸弄巧,就派随从守在堤上,看着人倒土发钱。刘墉始终坚持在决口处,亲自指挥,所以修堤的进度很快,不过五六天的光景大堤决口只剩下不大的一个豁子了。大堤接近合垅了,可口子越小水流越急,一筐土倒下去,马上就让水冲跑了。口子不光堵不上,两边已填好的土还不断被冲塌,人们连土带筐一块往里丢,也无济于事。情况越来越严重,若再迟延,就要塌方,将前功尽弃。刘墉一看,事已万分危急,就当即立断命令当地群众搜集了许多铁锅砸掉底用檀条串起来一串串地丢到了口子里。同时土筐、蒲包、布袋一齐推下。很快就把水堵住了。众人七手八脚填土夯实,大堤口就这样被堵住了。 &&&&& 金大人十二年没有合上的决口,叫刘埔十二天就修复了。百姓无不称颂刘大人功德,就把刘墉合垅的大堤决口处,起名为“龙门口”。 &&&&&&&&&&&&&&&&&&&&&&&&&&&&&&& 大水冲倒龙王庙 &&&&& 单城东南二十余里有个古老的村庄。村里有座龙王庙,因而得名龙王庙村。 &&&&& 很早以前,这个村有一户人家,没儿没女,就老两口,老汉姓孙,在村北边开辟了一个菜园,靠种菜卖菜为生。种菜离不了浇园,孙老汉在菜园边上打了一眼井,专为提水浇菜之用。虽说老汉已到古稀之年,但他生性勤劳,把功夫都用到菜地里。种的各样蔬菜长势很好。每到成熟季节就挑到集市上去卖,换回不少钱来,两口人的生活过得倒还算富足。 &&&&& 这一年久旱无雨,井水常常提不上来,菜苗儿渴得打了蔫。孙老汉看在眼里,急在心中,愁得食不甘味,睡不安寝,老盼着老天快点下雨,他也曾随着村里人到龙王庙前求雨,但几番烧香祈祷,仍无济于事。孙老汉没办法,只好从井里刮水浇菜,能浇多少是多少,也比干等着好些。 &&&&& 这天,天刚蒙蒙亮,他就起了床,手提着水桶,来到了菜园。可是走近一看,不觉愣了神。整个菜地水汪汪的,菜苗儿喝足了水,也挺起了腰杆。孙老汉望着刚浇过的菜地纳起闷来,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老汉一时弄不清,只好带着这个谜团回了家。第二天一大早,老汉又到菜园来看,菜畦子还是刚浇过,土地滋润,菜苗儿长得正欢,一连数日,都是如此。老汉甚感惊奇,决心要弄个明白,看看是何人相帮,也好答谢人家。 &&&&& 这天正值中秋节,皓月当空,照得地上一片洁白。孙老汉没有睡觉,躲在菜园里的一棵树下,想看看到底是谁帮他浇的园。等到半夜。只见从井里冒出一团青烟,冲天而起,青烟中一只硕大的鹅从井口冲出。美玉般洁白的羽毛,闪着耀眼的光芒。只见它围绕着菜地走了一圈,然后伏到井口上,两只翅膀上下扑打。随着它的翅膀扇动,井内就响起“哗啦、哗啦”的水声,接着井水就从井口溢了出来.顺着大白鹅刚走过的脚印,慢慢地流进菜地里。孙老汉看得真切,被这神奇般的景象吸引住了。几天来的迷雾顿时消散。他想这一定是神仙的化身,前来相助,赶忙跨前一步,跪倒叩头,不料大白鹅听到动静,身子一缩,回井内去了。老汉起身紧跟过去,往井里一看,哪有什么白鹅的影子。井还是原来的井,旱得只剩一汪水的井底清晰可见。孙老汉为没有向神仙当面致谢,深感遗憾。 &&&&& 第二天,孙老汉等到日落西山,又急急忙忙来到了菜园,在离井不远的地方蹲下来,想当面问问白鹅是哪路神仙,并致以谢意。时近午夜,忽听井内水声骤起,昨天的情景又出现在眼前。但这次大白鹅没有去菜地绕圈儿,而是一出井口就扑起翅膀来,扇出了井水后,就用身子领着水向菜地走去。白鹅才离井台,孙老汉急忙起身向前,走到井边高叫:“尊神请留步!”不想这一来却使白鹅受了惊吓,那白鹅见井边有人,不能回井,就展翅冲上天空,向东方飞去,眨眼之间就不见了踪影。它扇出来的井水却仍然在一个劲“突突”地往外冒。菜园里满了水,又向周围流淌开来,漫过田野又流进了村庄,转眼间形成了一片汪洋,村人见突发洪水,个个惊恐万状,纷纷逃离家门,往高处避水。不大功夫整个村庄全给淹没了。位于村中的龙王庙也被水泡了起来。这座庙本已年久失修,被水一冲,就塌下去,成了一片废墟。 &&&&& 这件事叫龙王知道了,很恼怒,说:大水竟敢冲倒了龙王庙,真是一家人不认识一家人了。”就派了一员神将前来堵水。神将奉命来到菜园,搬起一块青石,盖在井口上,水被堵住再也冒不出来了。地上的水也很快退下去。 &&&&& 水退之后,人们陆续返回村庄。听孙老汉一说,才知道是咋回事,大家来到菜园看井,见井口盖着一块青石,都觉着不牢靠。为防井里再往外冒水,就在井上修筑了一座砖塔,起名龙王塔。村人想要重修龙王庙,却没有这个力量。不久这事传到朝中鄂国公尉迟恭的耳朵里,他慨然捐赠了一笔钱款,把龙王庙重新修建起来,而且更为壮观了。这样才得使龙王庙流传下来。 &&&&&&&&&&&&&&&&&&&&&&&&&&&& 凤 凰 台 &&&&& 单县东南有个朱老家村,村里有户姓朱的大地主,兄弟八人,家大业大。他们明明是靠压榨穷人发的家,却硬说是老林的风水好。朱家的老林座落在村子的西南角,林门朝南,正对着黑水河。朱家吹嘘说这是块风水宝地,不光注定要发家,而且能出一斗二升谷子那么多的大官。而实际上他家不过是个土财主,从没有出过有功名的人,他们也为此感到不满足。 &&&&& 朱家标榜风水发家,而且贪得无厌,消息传出不久,来了一个南蛮子,自称看风水很在行。主动上门要给朱家看风水。吹嘘说有法子把原有的风水保住,并再高升一步,叫他家出功名。朱家一听很对味儿,就把南蛮子留下来,请他给看风水。 &&&&& 南蛮子住了几天,仔细看了朱家老林以后,对朱老财说:“这林安得好,确实是块凤凰宝地。但地里没有凤凰栖息之所,故而应该出的大官一直出不了。时间久了,如果凤凰迁往他处,破了风水,恐怕现有家业也保不住。”朱家的人一听都慌了神.赶忙请风水先生给想个法儿。南蛮子说:“当今之际,就是给凤凰安上位,叫它安心留下来,使风水更好些。这样不仅保住家业,还能发大财,出大官。” &&&&& 朱老财忙问怎样给凤凰安位,南蛮子沉吟地说:“天机本不可泄漏,我说出来要受到上天处罚的。”朱家的人明白,他是想要钱赶紧把金银奉上。南蛮子看钱够了,才不慌不忙地说:“要安住凤凰,必须把林门改向北,并在林地南边修个方圆二十丈、高一丈的高台,留住凤凰。围绕高台北面再挖一条大沟,两头都弯向南面,通人黑水河。形似月牙,名为月牙河,圈住凤凰。这样凤凰就永远飞不走了,朱家也就会永世荣华不衰。”朱家地主们听后十分高兴,马上动工改了林门,修了凤凰台,挖了月牙河,南蛮子也带着钱告辞走了。后来朱家的情况并没有象风水先生说的那样更加兴旺,也没有什么大官,而是出了几个败家子, &&&&& 家道渐渐哀败下去了。就象他们以风水发家骗人一样,又受了风水先生的骗。留给人们的只有那个土台子,也没有人叫它什么凤凰台,这个村子因此得名叫朱高台子。 &&&&&&&&&&&&&&&&&&&&&&&&&&&&&&&&&& 铁底铜帮黑龙潭 &&&&& 单县孔集乡东南,紧靠老黄河大堤,有一片大洼,方圆有几百杆子那么大,里面长满芦苇。一条黑水沟从这里流出,当地人称黑龙潭。 &&&&& 相传在宋朝时候,老黄河不断在这里决口。有一次又开了口子,黄河水汹涌而来,把平地冲成了坑洼,又大又深,坑底的黑泥翻了上来,黄水变成了黑水。水满溢出坑外,向西北流去,冲成一条河。象条黑龙样,人们叫它黑水河。这片大洼也因此得名叫黑龙潭。 &&&&& 黄河决口的事报上去后,朝廷就派了一名官员来修堤。黑龙潭和黑水河已经形成,不用再治了,光是堵上大堤缺口。本来工程不大,用不了多少时间和银两就能修好。可是这名官员是个大***,他不放过这个捞钱的机会。河堤一个劲地修不好,就一个劲地跟朝廷要钱。一连修了几年,花的银子没数,才把堤缺口修好。回朝交旨时,朝廷问他为何这样费时费力,他就信口开河地说:“臣不光把大堤修好还把堤脚下的黑龙潭修成了铁底铜帮,周围还修了玉石栏杆,给黄河增添了光彩。” 皇上听了他这篇假话,不但没有引起怀疑,而且产生了看景之心,非要看看这稀罕物不可。这个官员着了忙。可他眼珠子一转又有了主意,忙对皇上说:“万岁!去不得。那地方四十五里都是扯皮沙,蚊子都像麻雀大,恐对龙体有碍。”可是皇上也有想法。修堤官员能在那儿呆几年,我去看看就回来还能不行。还是执意要去。***看阻止不住就只好请旨先行一步,说是为皇上观光做些安排。皇上准许,他赶忙又跑回单县来。 &&&&& 当时正值雨季,老黄河一带一片汪洋。***心想有这一片洋,四十五里扯皮沙,好交待,这麻雀大的蚊子到哪里找去,正在为难之际忽听得树上知了乱叫,猛然心生一计,便命令黑龙潭周围几十里以内的老百姓,等皇帝来到黄河南岸时,要一齐晃树,说这是迎接皇帝的礼节。群众不知是计,只好照办,一切布置停当,他就赶回去迎接皇上。 &&&&& 圣驾从开封直奔单县而来。走到黄河南岸,车马停下。***就对皇上说:“此去黑龙潭还有几十里路,可是已有扯皮沙和大蚊子。望万岁保重龙体,不要再往前走了。”皇上一看.面前果然有条大河挡路,里面泥沙翻滚,又见周围的树木乱晃,许多“大黑虫”乱飞,方知真有“四十五里扯皮沙,蚊子都如麻雀大”,吓得赶快传旨,起驾回京了。 以后皇上也没敢再提去看铁底铜帮黑龙潭的事。这位***不光没出啥事,朝廷还念他在艰险的地方连干几年,劳苦功高,给他官升三级,并赐御匾一块,上写: “铁底铜帮,功满龙潭”八个大字。真是臣贪君昏,百姓遭难。 &&&&&&&&&&&&&&&&&&&&&&&&&&&&&&&&& 三官庙
&&&&& 从前,单县的陈柳行村住着三兄弟,都当盐贩子,从徐州贩盐到曹州去卖。 &&&&& 这一天,三人出门走累了,就停在一座尚未盖好的庙前休息。老三说:“哥,你们先歇着,我到庙里看看去。”他进庙一看,大殿里还没塑神像。三个神位都空着。心想.我先坐坐吧,就坐在了左首的位子上,坐上就不动了。老大在外边等急了,就叫老二去找老三。老二进庙一看,老三坐在神位上。心想我也坐坐看是啥味的,就上去坐在了右首的神位上,坐上也不动了。老大等急了,只好自己进去找。一看两个兄弟都坐在那里一动不动,给修仙的样,心想你俩都坐在这里装神,我也上去坐坐。于是就上去坐在了中间的神位上。弟兄三人都坐在那里,动不了啦,成了三尊神像。 &&&&& 第二天,盖庙的人们一看,都非常奇怪:大殿上怎么多了三尊神像,排列那么整齐,给活人一样。人们中几个有年纪的人说:“还不赶快磕头,这是上神下凡。”这个庙也就起名叫“三官庙。” &&&&&&&&&&&&&&&&&&&&&&&&&&&&&& 将 军 庙 &&&&& 单县南临黄河故道,隔河与河南虞城县为邻,南岸大堤上矗立着一座将军庙。 &&&&&& 相传在清朝初期,这条黄河,每年雨季,上游洪水倾泻下来,常常决口泛滥,淹毁大片农田,老百姓流离失所,逃荒要饭。朝廷派来河院(治河的官员)来修复河堤,每年要花很多银子,可就是修不好。老百姓都叫他“河怨”。 &&&&&& 朝里有个大臣叫刘塘,为官清正,办事果断。他听说修黄河大堤,把国库银子都花空了,还是修不好,就亲自下来察看。他明察暗访,有人说“河怨”治水不在行,修堤不得法,也有人说“河怨”贪占银两,中饱私囊,但也查不出什么证据来。他想再查也查不出结果,不如下个死命令算了。他传谕河院来见,对他说:“今年一定要把黄河大堤修好,要是大堤再决口,我就先把你河院斩首示众。”说罢回京了。 “河怨”一听吓坏了。这刘大人铁面无私,说到做到,可不是闹着玩的。大堤再修不好就没命了,可又想不出什么好法子来,愁得吃不下、睡不着。这天他听说民工中有两个人的名字很怪,一个叫何水,一个叫党水。心里一动,忽生一计。就对人说他夜间偶得一梦。梦见两位将军,一个叫何水,一个叫党水,站在大堤的缺口内,在他俩周围填土,就把大堤打住啦。他撒出风去以后,就派人下去查问,看民工里有没有这两个人。明摆着的事,那还用查,一问果真有何水和党水。 &&&&& “河怨”把他俩找来,要他俩为修堤献身。何水家里没人,愿意为修大堤去死。党水家里有老有小。不想去死,可也违抗不了。只好从命。“河怨”传令把何党二人塞到大堤口里,填土夯实。民工们见他二人死得很惨,怕“河怨”再出别的点子毁坏人,都恨不得快点把堤修好。谁也不再计较饭食好坏,拿钱多少。人人奋力干活。这一来真的就把大堤打住啦,没有再决口。 &&&&& “河怨”如愿后,逢人就说:“大堤不再决口,是何将军把水喝啦,党将军把水给挡住啦。”人们不忘二人的恩德,就在南岸大堤上修了座庙,塑上两位将军的像,一个笑嘻嘻的是“喝”将军,一个哭丧着的脸是“挡”将军。给这座庙起名叫“将军庙。” &&&&&&&&&&&&&&&&&&&&&&&&&&&&&&&&&& 仁 德 庵 &&&&& 以前,单县徐寨以东三里外有个尼姑庵,每年都有一次香火会。每到会期,烧香拜佛的人熙熙攘攘,甚是热闹。 &&&&& 这一天又逢香火会。忽然从远处跑过一个人来,后面有人持刀追赶。那个人看到香火会上人群簇拥,便挤到人群里,摆脱了后面追杀之人。随后走进尼姑庵,找到主持,要求躲避一时。主持将他请入禅堂,让座献茶。 &&&&& 过不大会儿,来了一队官兵,擒获了持刀追杀之人。带兵的急忙进庙,找到那个人,叩头参拜,连称“救驾来迟,死罪,死罪。”人们才知道,这人乃是康熙皇帝,南巡路过这里,便服出游遇匪,主持率众尼姑重新参见毕,设素招待。康熙临走时说:“多亏此庙,使人得安。”主持尼姑听后就用“人得安”三字的谐音,将庙的名字改为“仁德庵”了。 &&&&&&&&&&&&&&&&&&&&&&&&&&&&&& 仙 人 桥&&&&& 吕洞宾、铁拐李等八人成仙之后,玉帝也没派给他们什么差事,成天四处云游,倒也逍遥自在。 &&&&& 这一天行至单父上空。吕洞宾曾到过此地,就提议说:“下面是单父县境,有孔子弟子宓子贱抚琴的琴台,风光秀丽,何不下去一游?”众仙赞同。遂按下云头,落在琴台之上,果然景色宜人。八仙席地而坐,向北望去,只见一条大河横贯东西。河上无桥,只有一只小船在摆渡行人,很多人挨挤不上,都抱怨说,这里早该修一座桥了。 &&&&& 众仙闲玩了一会儿。蓝采和坐不住了,站起来从张果老驴背的袋中抓出一把红枣,向河中投掷作耍。铁拐李和汉钟离都说:“别投了,小心打着人。”蓝采和满不在乎地说:“打着人又能怎样?谁也奈何不得咱们。”吕洞宾也帮腔说:“我们神仙应该无拘无束,何必怕这怕那。”铁拐李说:“我们神仙要有神仙的样子,岂可无故戏弄别人。”汉钟离也说:“人中也有圣贤,虽然不会与我们斗法,但指责我们几句,也会有失体面的。”蓝采和还是不服气,摇摇头说:“他说我,我也会说他.还怕对答不上。”荷仙姑在一旁说:“你们别争了。不如打个赌,以分胜负。”铁拐李说:“这样吧!那条河上正缺少一座桥,就以建桥为赌注。采和、洞宾为一方,我和钟离为一方。采和如不失体面,这桥就由我俩来修;如失了体面,这桥就由你俩来修。如何?”众人都称妙。蓝采和也点头说:“好,就这么办。” &&&&& 说着,他飘然走下琴台,扬手一颗枣子,不偏不斜,正打中一个挑柴汉子的头上。汉子抬头一看,蓝采和正得意地看着他笑,不禁生气地说:“你也太无道理,为何戏弄于俺?”蓝采和更不搭话,扬手又是两颗枣子打过去。汉子大怒,高声叫道:“你这人真是欺人太甚!”蓝采和慢吞吞地说:“与你作玩,也值得这样大呼小叫!”汉子气急了,放下柴挑子,就凑上来,要和他理论。蓝采和以为汉子要动手打人,就用手一挥,汉子便倒在地上。蓝采和取笑道:“怎么这样不禁打,没动手就倒下去了。” &&&&& 这时,旁边一位书生模样的人看不下去了,就说:“这位兄弟,这就是你的不是了,你平白无故地先是捉弄人,继而又出手打人,还取笑于他,这也太不讲道理了。”蓝采和强词夺理地说:“我与他作玩,并无恶意。他对我大喊大叫,我才说他。他凑上来要打我,我才打他。这怎么能说不讲道理呢?”秀才摇摇头说:“此言差矣,那位大哥并未惹你,是你两次三番戏弄于他。人受侮辱岂能不怒。但他一没有骂你,二没有动手打你。你出言不逊,又将他推倒。这种欺人之举,岂是君子所为。看你相貌堂堂,农冠楚楚,不象是市井无赖之徒。难道你不以此为耻吗?”同观的人也纷纷指责他不讲理。蓝采和理屈词穷,无言以对,只好向汉子陪礼,才算作罢。 &&&&& 蓝采和回到琴台,当众认输。吕洞宾也没啥说的了。二人愿意建桥补过,为单父人办件好事。这时天已渐黑,等到行人散尽,二人就作起法来。只见大青石从空而降,落入河中,自动组合成桥。一夜功夫,一座石桥全部落成。 &&&&& 天明以后,行人渐多。见河上一夜之间建成一座石桥,都说一定是神仙所为,为单父百姓造福。便都称这座桥为“仙人桥。” &&&&&&&&&&&&&&&&&&&&&&&&&&&&&&&& 醉 仙 楼 &&&&& 八仙云游四方,来到了单父。按落云头,摇身一变,成了八位书生。他们一起进了单父城,想看看市井风貌。只见城里街道整齐,店铺排列两旁,路上车水马龙,很是热闹。 &&&&& 正行间,来到一家酒楼前面,只见这座酒楼刚刚建成,门面崭新。楼房建得也好,画栋雕梁,十分精致。大门两旁有乌木联楹一幅,上书金字是:“沽酒客来花也醉,欢宴人去路还香。”大门上方却还空着,尚缺一块匾额来挂。 &&&&& 八仙一时高兴,就走进了酒楼。见里面客人寥寥无几,十分幽静。就在楼上靠窗一张大方桌旁坐定,吩咐酒保把好酒好菜尽管摆上来。酒保答应,不一会儿各色莱肴摆满桌子,两坛好酒散发出诱人的酒香。八仙细加品尝,只觉酒味甘洌清醇,很是可口。八仙酒兴发作,你敬我让,开怀畅饮。转眼间,两坛酒喝得净光,八仙也都醉瘫在地,现出原形。 &&&&& 酒保见他们刹那间变了模样,大吃一惊。急忙请来店主一看,认出是八仙到此。都跪下说:“不知上仙降临,多有怠慢。”八仙睁开醉眼,一看这个情景。知道酒后失态,露出了真相。他们不敢久留,掏出两锭银子放在桌上,就要离去。店主那里肯放,银子也不收,只求仙人留点仙迹。铁拐李不想纠缠下去,就说:“也罢!我见你这楼门上的牌匾还空着,就给你写几个字吧。”店主大喜,忙命人端出笔墨,铁拐李提笔挥毫,写下了“醉仙楼”三个大字。转眼间八仙已不知去向了。 店主当天就制成金匾挂了出去。人们听说,八仙都醉在这里,也都纷纷光顾,酒楼生意兴隆。大方桌从此也被人称为“八仙桌”了。 &&&&&&&&&&&&&&&&&&&&&&&&&&&&&&&&&&& 怪 碑 &&&&&& 单县城东南有个张堌堆,过去上面有个孤坟,坟前有块石碑上写着“张家堌堆李家林,坟里埋的是王家人。”因碑上记载着这样的怪事,人们称之为“怪碑。” &&&&& 从前张堌堆附近有个村庄,庄上住着王、李两户财主。两个员外是要好的朋友,常在一起饮酒下棋。一次酒后,人乘兴说起儿女亲事,双方妻室都有孕在身,生得一男一女,就做个儿女亲家,若生两男或两女,就认作义兄弟或姐妹。不久,李家生下一男,王家生下一女,两家欢喜不尽,都道天遂人愿,成就金玉良缘。两家就正式定下了儿女婚约。 &&&&& 谁知事有多变。自订婚后,王家财运亨通,日臻富贵,而李家却屡遇天灾人祸,逐渐败落下来。到李公子长大***,李家已是一贫如洗。可是李公子却长得一表人才,又勤奋又好学,与王***自幼相识,青梅竹马,感情甚笃。当李家提出完婚时,王员外夫妇嫌贫爱富,便不愿履行婚约,只管推三阻四,不予应允。王***见父母悔婚,执意不从,直至以死相逼。王员外夫妇无奈,只得答应成婚,但不给陪嫁之物,除王***随身衣物和自己的首饰盒子可以带去以外,不准再拿任何东西。王***也不计较,毅然决然地嫁到了李家。 &&&&& 新婚之夜,李公子愁闷不乐。王***便劝丈夫不要发愁。她说:“咱家虽贫我不嫌,生活再苦我不怨。我的首饰盒子价值千金,今后我也不戴首饰了,把它卖掉,置些田产地亩,还怕不能过日子吗?你只管安心读书,家中百事有我安排就是了。”李公子听了感激万分,转忧为喜。二人欢乐地度过了洞房花烛。 &&&&& 第二天起来,王***便催李公子去卖首饰,谁知首饰盒子却不翼而飞。昨晚临睡时明明把盒子放在床头上,怎么就没有了呢?小俩口各处寻找,仍无踪影。首饰盒子这一丢非同小可,过日子的打算全落了空。二人顿感绝望,王***越想越伤心,自觉无路可走,心一横便上了吊。李公子连急带怕,也象风魔一般。众乡邻见此惨状,无不怜悯,大伙凑了点钱,买了口薄板棺材,就把王***草草地葬了。因李家地无一垅,只好将王***埋到无主荒地张堌堆上面。张堌堆就成了李家林了。 &&&&& 王***的首饰盒子到底哪里去了呢?原来新婚晚上,赌徒王三来听新房,当他听到那盒首饰价值千金时,便起了偷盗之心。半夜后,轻轻撬开房门,乘小俩口睡熟之机,就把首饰盒子盗走了。第二天听说李家的惨况后,心中又惊又怕。晚上一闭眼就看见有吊死的女鬼向他索命,吓得他象丢了魂似的。为求平安无事,他第二天夜里,偷偷来到王***坟前,跪着求饶,他偷盗首饰是为穷所逼,求王***的鬼魂放过他,谁知话没说完,突然从坟中钻出一个人来。王三见了,以为是王***的冤魂向他索命来了,惊怕攻心,当时就吓死了。 &&&&& 原来坟中钻出来的不是什么鬼魂,就是王***本人。她上吊后并没有气绝。因气息微弱,长时间没有缓过来,人们以为她死了。她被埋后,因为棺材薄,埋的土又浅.坟中依然通气,她又慢慢活转回来。清醒后,便把棺材板扒掉了两块,正要往外钻时,听到了王三的祷告。她又惊又喜,便急不可待地从坟中钻了出来。原想将王三骂一顿,拉去告官,不想却把他吓死了。 &&&&& 王***回到家与李公子团聚,并向乡亲们说明了原委,众人便帮她到县衙告了状。县官听后,带领县衙役查看了坟场和王三尸首,又从王三家抄出了首饰盒子,案情大白,就把首饰交还王***,又让众人将王三尸首凑王***之坟埋掉了。人们感到事出奇巧,便在坟前立下“怪碑”记述此事。 &&&&&&&&&&&&&&&&&&&&&&&&&&&&&&&& 皇亲府的传说 &&&&& 乾隆皇帝下江南,这天走到单县境内的一个庄头上,天色已晚,看见地里有个秫秸庵子,他打算在这里住一夜。钻进庵子一看。里面住着一个有点秃头,又憨又傻的姑娘。原来这个姑娘是附近庄上的,因又秃又傻,家里也不问她的事,自己跑到庵子里坐来住,不想在这里巧遇皇帝,俩人在一起住了一个晚上。乾隆皇帝言讲,回京以后把她接去封宫,第二天就走了。 &&&&&& 自这以后,秃姑娘常把这事说给自己听:“柳叶青,柳叶青,早晚熬得封正宫,柳叶黄,柳叶黄,早晚也能当娘娘。”人们听了都觉得她是人憨说傻活,也没当回事。不长时间这个姑娘就死了。 &&&&&& 十几年过去了,乾隆皇帝忽然心血来潮,又想起这回事,传圣旨去搬秃姑娘进京。一问已死去多年,觉着对不住秃姑娘,又传旨认她家为皇亲,赠给不少金银财宝。这个庄因为出了一家皇亲,就被人叫做“皇亲府”。 &&&&&&&&&&&&&&&&&&&&&&&&&&&&&& 朱家财主的传说 &&&&&& 从前,单县有户姓朱的大财主,家产万贯,富甲一方,可就是没有功名。他怕被人看不起,光想攀门官亲,结交权贵,壮壮门面。
&&&&&&&&&&&&&&&&&&&&&&&&&&& 金砖铺地 &&&&& 朱老财想到孔府有权有势,地方官都怕他,就想跟孔府结亲。派去的媒人一到孔府,尽夸朱家如何豪富。孔府觉得朱家没有功名,不大乐意结这门亲,想推辞又找不到合适的理由,就顺口说:“既然朱家这样富,要能用金砖摆到孔府,这门亲事就答应”。 &&&&& 朱家听了媒人传话,把宝库打开,用金砖一块挨一块地摆开,而且摆成双行,一直摆到孔府。孔府见朱家果然富有就许了这门亲。 &&&&&&&&&&&&&&&&&&&&&&&&&&&&&&&& 县官鼓锣 &&&&& 几十年后,朱老太太也就是孔家姑娘死了,朱家大办丧事。一面去孔府报丧。一面请县官问事。请县官的人一连去了三次,县官总是推辞。最后,县官不耐烦地说:“一个小小的百姓死了,还要我这朝廷命官去料理丧事。真的赖蛤蟆想吃天鹅肉一一痴心妄想。” &&&&& 去孔府报丧的人到孔府后,就把县官不肯就请的事,添油加醋地诉说了一遍。并问孔府出殡时能去多少人。孔府的人说:“去三个。” &&&&& 到出殡那天,孔府衍圣公一下子带来了三万人马,浩浩荡荡直奔朱家而来。朱家迎上去问:“您不是说只来三个人吗?”衍圣公答道:“是三个人。是三个总兵官,一个总兵领一万兵,总共才三万人马。”朱家赶紧另作安排。 &&&&& 县官听说衍圣公来了,忙领三班衙役到朱家伺候,并主动请求干点什么。衍圣公吩咐他到响器棚下去,跟着吹喇叭的去敲小铜锣。尽管这项差事下贱,可县官不敢违命,只好忍气吞声地去敲铜锣。从此流传下一句话:“县官敲铜锣一一自找无趣!” &&&&&&&&&&&&&&&&&&&&&&&&&&&&&&&& 浮龙湖的传说 &&&&& 在很久很久以前,这里是一片蔚蓝色的海,海水在太阳的照耀下,闪着蓝宝石一样的光。海里生长着各种各样的动物和植物,大海深处,游动着一群群闪着银光、长着九条尾巴的鱼。海底珊瑚丛中,有许多三支足的绿海龟在慢慢蠕动爬行。还有一些色彩斑烂的贝类动物和碧色的藻类植物经常被和煦的海风吹到浅海沙滩上。那个时候,这里还没有人类居住,除了海水之外,便是成群的鹭鸟和一种名叫“鷾鸸”的海禽在海面上盘旋。飞累了它们就栖息在海面东南方的一座岛上。那里有大片茂密森林,森林中生存各种各样的动物和植物,这里是一处充满祥和安静的世界。 &&&&& 忽然有一天,不知从哪里飞来了几百乃至上千只硕大无比的怪物:它们有着长长的身子和尾巴,浑身缀满鳞甲,虬须獠牙,样子非常恶凶可怖.它们一边怪叫着,一边在海面上空盘旋,巨大的翅膀几乎遮蔽了太阳的光辉,腥臊之气弥漫了整个海面。它们在海面上空低飞了几圈之后,又一齐掉头飞往海东南那座长着茂密森林的岛屿。 &&&&& 岛上的平静被打破了,森林中的动物几乎都被它们吃光了,只有极少数逃进了海里,后来慢慢衍变成了海洋生物。怪物占据了海岛之后,成了岛上的主宰和海里的霸王。它们渐渐都吃得肥壮起来,翅膀也开始逐渐退化。随即翻江倒海、兴风作浪,海水被它们搅得浑浊不堪,海中动物们纷纷死亡。原本祥和静谧世界充满了血腥恐怖。从此这海无宁日,一股股腥臊之气冲天而起,直逼云霄。 &&&&& 天帝震怒了,派了一位名叫“魃”的女神来消灭这些为祸世间的怪物。此女神原为天庭司旱之神,善能止雨退水。昔曾助黄帝伐共工,败蚩尤,退洪水后,被黄帝留置赤水之北,与炎帝匹配夫妇,改名曰:听绂。此神下界之后,与怪物大战了数百年。引发了无数次山崩海啸,但终因怪物数目太多,不仅迟迟不能取胜,反引得它们愈发凶残猖獗…….黄帝见此,便令其子顒虢从东海赶来助战。这顒虢身长几丈,生的人面鸟身,暴额突睛,舣臂各缠青、黄之蛇两条。他与女魃联手,以“推雷煮海”之神功与怪物们展开了一场恶战,那是一幅多么悲壮景象啊:海面上空乌云翻滚,惊雷闪电,海中浊浪掀天,热气蒸腾。几百万只怪物炽热的海水烫得发了疯,它们拼命地扭动着庞大的身躯怒吼着、怪叫着在海中做垂死挣扎,发出凄厉无比的惨叫和绝望的哀鸣,最后一个个浮尸海面,海面溢满了肥脂凝膏…… &&&&& 海水煮干了,变浅了。原本一望无际的蔚蓝色大海不见了,几百万只怪物的葬身之地成了一处湖泊和无边的沼泽地。它们的血肉之躯和脂膏肥沃了这一大片土地。远方的氏族部落迁徙而来。他们在湖边各选土肥草美之处安家落户,亦耕亦渔,成了这里最早的居民。 &&&&&& 不知又过了多少年,有一天,忽然空中一声霹雳炸响,接着狂风大作,下起了倾盆暴雨,暴雨中夹杂着硕大的冰雹。暴雨和冰雹过后,天上竟然出了十个太阳,霎时之间,大地树木被烤焦了,湖水也晒的滚热。原来这十个太阳是天帝俊的十个儿子,都是火龙化身,平日都是单独轮流值日。这次不知什么缘故,竞一起跑了出来,帝俊多次召唤不同,无奈之下,传命正在人间除兽害的夷羿用神弓吓唬他们一下,让他们回去,准知他们见夷羿射出的是虚箭,知道夷羿不敢真射它们,因而愈发得意。无奈之下,夷羿为拯救人间百姓,便一口气射了九箭射落了九个太阳,剩下的一个吓的向西奔逃,羿又扯箭欲射,被尧劝住了。那最后一个太阳逃得性命之后,从此循规蹈矩,每天按时从东海出来,晚上又按时回到崦嵫山中。天帝俊因恼怒后羿射落了他的几个儿子,从此不再重用他。被射落的九个太阳落下去的地方都被砸成了深深的潭坑,人们称之为龙潭。其中一颗太阳被射落在单父东南三十里的盂诸泽畔的湖中,化成了一龙潜入湖底。 &&&&& 又过了若干年,忽然有一天一声闷雷巨响仿佛从地底下涌出,湖底剧烈地震颤了起来,一向平静的湖而上竟也掀起了巨浪,呼啸着往东南方直扑过去。西北方向,滚滚洪水如山般的压来,夹杂着大量泥沙。原来是共工与颛顼争帝败北,怒而触不周之山,以至“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地陷东南。由于大地失去了平衡,一下子往东南倾斜了过去,造成了西北高,东南低的地貌。因此天下之水便一下子流向东南,西北成了高原沙漠.而东南却早已是水乡泽国了。 &&&&& 再说那龙正在湖底酣睡,忽被巨震惊醒,猛地往上一冲便浮出厂湖面,瞬间,它的四周便布满了五彩祥云,在空中转了一圈之后,见天下之水都滔滔向东南流去,便也随波逐浪向东而去,一直游到东海,后来成了那里的龙王…… &&&&& 水流往东海之后,这里大部分显现出了陆地,只有当年那龙潜身之处的湖泊依然是碧波粼粼。尤其是湖泊中那龙潭与东海早已相连,从湖底可直达东海,每年七、八月间,东海中水族便在东海龙王的率领之下从东海潜回湖泊,因此,湖中水产极丰富,各种水类产品繁多且有海鲜风味。遇到干旱之年,那龙便浮出湖面,腾在空中,把湖水化成几场透雨,以滋润湖泊周围数百里田地,因此这一带极少出现大旱。当地人们因每年都能看见龙浮出水而腾在空中降雨,所以称此湖为“浮龙湖”。 &&&&&&&&&&&&&&&&&&& 安德庄、枣庄集庄名的传说 &&&&& 要想知道安德庄枣庄集的庄名来历,就必须从隋朝说起。 &&&&& 大比之年,单父县陈柳行村一位学士陈光瑞赴京会试,他二十二岁中三甲。于公元601年8月,敕命河南息县任知县。他带着妻奴数人前往赴任。至漯河摆渡。撑船的刘洪一看官夫人,凤冠霞披,美貌出众,起了歹心,命两个帮手将陈光瑞涌打落水。遂把陈夫人带至侯氏(地名,郾师县南)老家,逼打成婚。陈夫人身怀六甲,心想死,死不由己。再说真死了,是一死两命,勉强答应,生后配婚。 &&&&& 陈夫人于公元602年二月生出一子。水贼刘洪欲将此婴摔死,以绝后患。说着他将婴儿抢夺手中往上一举,往外一掷……门外有一和尚,伸出手接住,“阿弥陀佛,善哉。”此人是文明寺印法法师。将婴儿揣在怀里说:“刘善主,你只顾作恶,不知天网恢恢,罪责难逃。”刘贼说:“请长老饶恕,我再也不敢了。”和尚说:“这位女善主,别的不用讲了,我都知道,你给你儿子起个名字就行了。”陈夫人说:“请方丈把我儿养大***,可拜你为师,多加教诲,诚心念佛。我丈夫叫陈光瑞,就叫他陈祎吧。” &&&&& 老法师揣着孩子不辞出门就走,快步回文明寺去了。印法法师精心喂养,从两岁起的陈袆子就学着念佛读经。一目十行,背金刚经一字不落。全寺的小弥陀都赞他是文曲星下凡,神童出世。印法法师给他起了个法号——玄奘,俗称唐僧。 &&&&& 二十六岁的陈祎于贞观六年(公元627年)受太宗旨意到天竺游学——取经。途经中亚和阿富汗等地。饱经风霜,历尽艰险,最后到达巴基斯坦和印度。在佛学心中——那烂陀寺从戒贤学佛二年。在642年一次大型佛教经学辩论会上任主讲。公元645年回国,他翻译的经卷千卷之多,通称他三藏法师。他于公元604年,享年63岁,归西天净土去了。 陈夫人后被刘洪逼迫同床,几次寻死不能,后又生一婴刘海。陈夫人欲将贼种溺死,又被印法法师救走,法师说:“儿非贼种,乃富星聚形。”刘海后来修成正果,后人传说,陈夫人子宫是装仙袋。陈夫人不久悬梁自尽。公元606年,某日晴天霹雳将刘洪殛死。 &&&&& 当年刘洪把陈光瑞推打下水之际,上有游山观水的一乘云仙姑在陈光瑞落水之际,说时迟那时快,她骤然降水搭救,手托光瑞水上,背至水晶宫将光瑞放下,用仙丹将他救活。老龙王敖光说:“女儿,你怎么将文曲星背到这里?”龙女说:“父王,我乘云到人间游山观景,到河南漯河,见一水贼把他打在水内,儿能见死不救?”敖光说:“救人一命,强是升七级浮屠。不过是男女有别。外仙看到议论不雅。事已至此,覆水难收。不然你二人结成连理,可解疑云。”龙女含羞说:“谨依父命。”老龙王说:“爱婿醒醒。”光瑞睁开双眼一望,殿是天堂,座是龙位。吓得一跳。龙王说:“这是东海水晶宫,我是龙王,她是龙女,我已行旨,将我女儿与你唱和,天机已定不可有违。”光瑞双膝跪王。口称岳父,“小儿有罪了”。“天作之合何罪之有?”龙王说:二人拜过天地,入了洞房。 &&&&& 光瑞在龙宫住了二十年,龙女生了三个儿子。光瑞在龙宫领着三个儿子到处观光开心,其乐无穷。有一日,猛想起前妻下场,也未免伤心流泪。龙女见此说:“驸马不必难过,我不说,你是不知道的,我前房姐姐,是插花星转世,现已归位。你大儿玄奘已成正果,姐姐的二儿刘海也功满仙去。我不免把他们都招来一聚,你看好吗?”光瑞说:“我贤惠夫人,真称我意,使我三生难忘,请你操劳好了。” &&&&& 就此用符法将前房夫人、玄奘、刘海招到龙宫欢聚一堂,互道寒暄。龙女说:“姐姐你是插花星下凡。那时应该归位,陈袆与刘海是同母不同父,我三个儿与陈袆同父不同母,但都有血缘关系。应当同等对待亲似一家。这次大团圆,都感龙女恩施,从此,他们不断来往,亲密至志。 &&&&& 一天光瑞作叹。龙女说:“想家吗?光瑞说:“然也”。龙女说:“驸马别慌回府,因隋大乱,文帝被欺嫂奸妹的杨广用金香炉砸死。隋将亡,唐在兴,良机到来,再还可仕。”龙女又给三儿子说:”你们都知道老家吗?三儿都说:“不知道。龙女说:“老家祖居单父县,县西北角六华里处,陈柳行。到明天你三个一同回故土认姓归宗。”三人说:“愿往,怎个去法?”大儿说:“驾雪车吧,雷鸣震地天,万民都惊醒,归宗多荣耀。”龙女说:“不行,驾雷车会适得其反,触动万民惊慌,你们三人可推红车还家,红车能发清脆悦耳的声音,吱哇,吱哇声可达数里之外。万民都知道,龙王三生男归荣,就够荣耀的了。红车两边能放礼物,带足海鲜珍宝,分赠长辈亲友。可与你争光,与乡里添彩。 &&&&& 第二天早晨,兄弟三人推着装满海鲜的红车,吱哇,吱哇,出了东海,& 直奔单父走来,不到午刻,撞见一条河,西南东北,宽五十米。双眼看不到两头,水流淙淙,清澈见底,有一座石桥,木栏杆对称,雄伟壮观,来往人络绎不绝,河两岸有数户炊烟。 &&&&& 车刚一进桥,怎么也推不动了,也不吱哇啦。兄弟三人都在纳闷叹气,无可奈何。这时过来一位老者一看说:“你们的车耳少了一个。红车一面倒,阻着地,车轮不转圈,怎么能行动?”老大一看不错。老二说:“你两个先等着,我回原路去找,老二边走边看,回走有七华里,有就几户农民的一个农村,一个车耳正在那里放着,虾腰拾起。大家说他们是龙宫来的,这是个吉兆,咱这几户人家连个庄名都没有,从今叫“找庄集”有多好。这是枣庄集的庄名来历。 &&&&& 老二拿着车耳,大跑小跳,不大会回来将车耳安上,一推很轻快,吱哇吱哇地清脆着响开。安车耳的地方就是现在的安德庄居地。当时,庄人取名安耳庄,后转音为安德庄。 &&&&& 安德庄此时此地没有庄名,只叫汉河桥畔。当地住户众人见到龙子安耳的吉兆,就定名为安耳庄了,从此人户增多,生意兴隆,物阜民丰,庄誉远扬。 &&&&& 自唐太宗贞观二十一年(公元647年)定为安耳庄起,延至大清顺治十八年(公元1661年),历时1014年,经秦氏维令更为有特殊意义的安德庄了。 &&&&& 单县黄堆秦氏四世祖对保朱元璋为光禄寺卿,七世祖秦纮保景泰天顺,成化弘治宫至宫保(太傅太保)朝称四世元老,九世士文、士祯、士奇、士毅等兄弟十人,均发贤科,都忠明养民。七世祖秦纮与后裔定了一条家训:生为名臣,死为明鬼,更者天诛地灭。 &&&&& 九世祖士文兵部尚书训诲九个弟弟说:“咱们誓守纮爷家训,臣不二主,誓守明节,训后裔都遵祖诲。谨承直接之风,死为鬼雄,矢志无他。 &&&&& 大清入关后,顺治为拢络人才,下架金乡城南老秦庄三次,聘请士文兄弟十人出任保朝,都被谢绝,士文教九个弟弟分居躲祸,隐姓埋名。士文、士祯逃到东蒙、士奇投奔南明福王,当时福王昏庸奢侈无随,偏听马士英等奸党排斥史可法、士奇等忠良,致使杨州殉难;士立年来,珍儿多病,珍子维令德才兼备。隐居安耳圣地。看到安耳庄有涞河龙脉,四省八县之幽辟,便于迎南明福王北上,此处可作据点。维令至此后盼父王无望,只好学彷西欧小安德列斯群岛井区域的三个独立小国。将安德作为大明偏安德代名词。以待再兴,为此十一世祖维令于1661年,将安耳庄改为安德庄。
 已有评论(最多显示5条,1楼为最新)
  共有0人对本文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请认真填写,否则审核通不过)
个人主页:
验证:* →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