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沫执匕首曹沫劫齐桓公公 怎么停顿转折

省市中考直达
您当前所在位置:
菏泽中考试题: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试题
学习可以这样来看,它是一个潜移默化、厚积薄发的过程。精品学习网编辑了菏泽中考试题: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试题,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1.【2013年&湖北省仙桃市、潜江市、天门市、江汉油田】
(二)文言文阅读(12分)
东方朔救乳母
汉武帝乳母尝于外犯事,帝欲申宪①,乳母求救东方朔。朔曰:&帝忍而愎②,旁人言之,益死之速耳。汝临去,慎勿言,但屡顾帝,我当设奇以激之。&乳母如其言。朔在帝侧曰:&汝宜速去!帝已壮矣,岂念汝乳哺时恩邪?尚何还顾!&帝虽才雄心忍,亦深有情恋,乃凄然愍③之,即敕免罪。
(选自《西京杂记》,略有改动)
【注释】①申宪:依法惩处。申,按照。宪,法律。 ②愎b&:固执任性。③愍mǐn:哀怜。
13. 下列加点文言实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
A. 但屡顾帝(回头看)&&&&&三顾臣于草庐之中(拜访)
B. 帝虽才雄心忍(容忍)&&&&然胡不已乎(停止)
C. 至若春和景明(日光)&&&&相委而去(丢下,舍弃)
D. 无案牍之劳形(使&&劳累)&&&窥谷忘反(通&返&)
14. 下列加点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 汉武帝乳母尝于外犯事&&&&告之于帝
B. 旁人言之&&&&&&&何陋之有
C. 我当设奇以激之&&&&&&无从致书以观
D. 乃凄然愍之&&&&&&&乃不知有汉
15.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2分)
(2)帝已壮矣,岂念汝乳哺时恩邪?& (2分)
16. 内容把握。(4分)
(1)选文篇幅短小,但情节完整。请细读选文,摘录文中词语填空。(2分)
开端:乳母&&&&&&&& 发展:乳母&&&&&&&& 高潮:东方设奇&&&& 结局:武帝赦免
(2)东方朔言&我当设奇以激之&,你认为他的计谋&奇&在何处?(2分)
(二)(12分)
13.B (2分)&&& 14. C(2分)
15.(4分)(1)我的妻子认为我美,是偏爱我。(2分)
(2)武帝已经成年了,怎么还会想到你哺乳时的恩情呢?(2分)
16.(4分)(1)犯事&&& 告急(2分)&&&&&&& (2)示例:①&奇&在劝谏的方式与众不同。不失直接规劝武帝,而是以训斥乳母的方式委婉劝谏。②&奇&在能根据武帝的性格特点,让乳母&慎勿言,但屡顾帝&,动之以情。③&奇&在能抓住要害,从武帝与乳母之间的关系入手,实施计谋。(2分。答出其中任意两点,意近即可得全分。)
2.【2013年&山东泰安】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26&28题。(14分)
陶公少有大志,家酷贫①,与母湛氏同居。同郡范逵(ku&)②素知名,举孝廉③,投侃宿。于时冰雪积日,侃室如悬磬(q&ng)④,而逵马仆甚多。侃母语侃曰:&汝但出外留客,吾自为计。&湛头发委地,下为二髲(b&)⑤,卖得数斛(h&)米,斫(zhu&)⑥诸屋柱,悉割半为薪,剉(cu&)⑦诸茬⑧以为马草。日夕,遂设精食,从者皆无所乏。逵既叹其⑨才辩,又深愧其厚意。明旦去,侃追送不已,且百里许。逵曰:&路已远,君宜还。&侃犹不返。逵曰:&卿可去矣。至洛阳,当相为美谈。&侃乃返。逵及洛,遂称之于羊晫(zhu&)、顾荣诸人,大获美誉。
[注释] ①酷贫:非常贫困。 ②范逵:人名。 ③举孝廉:被举荐为孝廉。④室如悬磬:屋里就像挂着石磬一样。形容穷得什么也没有。悬:挂;磬:乐器,中空。
⑤下为二髲:剪下来做成两条假发。髲:假发。⑥斫:用刀斧砍。⑦剉:同&挫&,割。⑧茬:草垫。⑨其:指代陶侃。
26.解释句中加点的词。(4分)
①同郡范逵素知名&& 素:&&&&&&&&&&&&& ②悉割半为薪&&& 薪:
③明旦去&&&&&&&&&& 旦:&&&&&&&&&&&&& ④侃犹不返&&&&& 返:
27.翻译下列句子。(6分)
①汝但出外留客,吾自为计。
②逵既叹其才辩,又深愧其厚意。
③路已远,君宜还。
28.陶母是一个怎样的人?试阐述理由。(4分)
六、[14分]
26.【***】①素:向来,一向。 ②薪:柴,柴禾。 ③旦:天亮,早晨。 ④返:回去。
【评分】每题1分,共4分。
27.【***】①你只管到外面留下客人,我自己来想办法。②范逵既赞赏陶侃的才智和口才,又对他的盛情款待深感惭愧。③路已经很远了,你应该回去了。
【评分】每句2分,共6分。意思对即可。
28.【***】陶母是一个重视友情,重视功名,有主见、敢担当的人;也是一个疼爱孩子、理解孩子、支持孩子的人。理由:当孩子想款待朋友,却因家庭贫困受到难为时,陶母竭尽家庭所有满足孩子的愿望。
【评分】每问2分,共4分。意思对即可,如果有学生对陶母的做法并不认同,只要自圆其说,即酌情得分。
附:译文&& 陶侃年少时就有大志,家境却非常贫寒,和母亲湛氏住在一起。同郡人范逵一向很有名望,被举荐为孝廉,有一次想要投宿到陶侃家。当时,冰雪满地已经多日了,陶侃家一无所有,可是范逵车马仆从很多。陶侃的母亲湛氏对陶侃说:&你只管到外面留下客人,我自己来想办法。&湛氏头发很长,拖到地上,她剪下来做成两条假发,卖头发得的钱换到几斗米。又把支撑屋的柱子都砍下一半来做柴烧,把草垫子都剁了做草料喂马。到傍晚,便摆上了精美的饮食,随从的人都得到很好的照顾。范逵既赞赏陶侃的才智和口才,又对他的盛情款待深感愧疚。第二天早晨,范逵告辞,陶侃送了一程又一程,快要送到百里左右。范逵说:&路已经走得很远了,您该回去了。&陶侃还是不肯回去。范逵说:&你该回去了。我到了京都洛阳,一定给你美言一番。&陶侃这才回去。范逵到了洛阳,就在羊晫、顾荣等人面前称赞陶侃,使他广泛地得到了好名声。
3.【2013年&四川省资阳市】
(三)鲁人曹沫(9分)
曹沫者,鲁人也,以勇力事鲁庄公。庄公好力①。曹沫为鲁将,与齐战,三败北②。鲁庄公惧,乃献遂邑之地以和,犹复以为将。
齐桓公许与鲁会于柯而盟。桓公与庄公既盟于坛上,曹沫执匕首劫齐桓公。桓公左右莫敢动,而问曰:&子将何欲?&曹沫曰:&齐强鲁弱,而大国侵鲁亦甚矣。今鲁城坏即压齐境③,君其图之!&桓公乃许尽归鲁之侵地。既已言,曹沫投其匕首,下坛,北面就群臣之位,颜色④不变,辞令如故,⑤。桓公怒,欲倍⑥其约。管仲曰:&不可,夫贪小利以自快,弃信于诸侯,失天下之授,不如与之。&于是桓公乃割鲁侵地,曹沫三战所亡地尽复于鲁。
【注 释】①好力:爱好勇武、力气。②败北:战败逃跑。北, 打了败仗往回逃。③鲁城坏即压齐境:意思是说,你们侵略鲁国,已经深入到都城边缘、假如鲁国的都城倒塌,就会压到齐国的边境了。④颜色:脸色。⑤辞令如故:像平常一样谈吐从容。⑥倍:通&背&。背弃、违背。
2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2分)
齐桓公许与鲁会于柯而盟(&&&&&& ▲&&& )&& 曹沫三战所亡地尽复于鲁(&&&& ▲&&& )
以勇力事鲁庄公(&&&&& ▲&& )&&&&&&&&&&&& 桓公与庄公既盟于坛上(&&&&&& ▲&& )
22.说说&曹沫执匕首劫齐桓公&的目的是什么?(3分)
23.将下列句子译为现代汉语。(4分)
夫贪小利以自快,弃信于诸侯,失天下之授,不如与之。
(三)(9分)& 21.答应&&& 割让或丢失&&& 凭&& 在(2分,正确一处0.5分。)&& 22.迫使桓公归还曹沫与鲁国三次作战中丢失的土地。(3分,言之有理即可。)&& 23.贪图小的利益用来求得一时的快意,就会在诸侯面前丧失信用,失去天下人对您的支持,不如归还他们的失地。(4分,每分句1分。其中&夫、以、信、于、天下、与、之&等词语落实不到位酌情扣分。)
4.【2013年&浙江舟山】
(三)钱缪(12分)
钱镠,临安石鉴乡人。唐僖宗时,平浙寇王仙芝,拒黄巢,灭董昌,积功自显。梁开平元年,封镠为吴越王。有讽镠拒梁命者,镠笑曰:&吾岂失一孙仲谋耶!&遂 受之。是年,省茔垄①,延故老,旌钺鼓吹,振耀山谷。
一邻媪九十余,携壶泉迎于道左,镠下车亟拜②。媪抚其背,以小字呼之曰:&钱婆留,喜汝长成。&盖初生时光怪满室父惧将沉于了溪。此媪苦留之,遂字焉。为牛酒③大陈,以饮乡人。镠起劝酒,自唱还乡歌以娱宾。时将筑宫殿,望气者④言: &因故府大之,不过百年;填西湖之半,可得千年。&武肃⑤笑曰:&焉有千年而其中不出真主⑥者乎?奈何困吾民为!&遂弗改造。
【注释】①省茔垄:祭扫祖墓。& ②亟拜:急忙下拜。 ③牛酒:即牛和酒,古代用来犒劳、祭祀。& ④望气者:观测云气占卜的人。 ⑤武肃:即钱镠。& ⑥真主:贤明的君主。
19.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停顿处用&&划开。(限断三处)(3分)
盖 初 生 时 光 怪 满 室 父 惧 将 沉 于 了 溪
20.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1)有讽镠拒梁命者& (2)延故老&&& (3)为牛酒大陈&& (4)因故府大之
2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此媪苦留之,遂字焉
22.钱镠是一个怎样的人?请概括回答。(3分)
(三)(12分)
19.盖 初 生 时/ 光 怪 满 室/ 父 惧 /将 沉 于 了 溪
20.(1)劝说 (2)邀请 (3)陈列、摆放& (4)凭借
21.这个老妇人苦苦哀求留下他,于是(他父母)便给小孩儿取字婆留。
22.骁勇善战,天生神异,知恩图报,体恤百姓(爱民如子),体察时务(深谋远虑,主动顺应)
5.【2013年&江苏省扬州市】
(二)阅读文言文,完成10&13题。(15题)
书谢御史【清】吴敏树
谢御史者,吾楚湘乡谢芗泉先生也。当乾隆末,宰相和珅用事,权焰张。有宠奴常乘和车以出,人避之,莫敢诘。先生为御史,巡城遇之,怒,命卒曵下奴,笞之。奴曰:&敢笞我!我乘我主车,汝敢笞我!&先生益大怒,痛笞奴,遂焚烧其车。曰:&此车岂复堪宰相坐耶!&九衢中,人聚观,欢呼曰:&此真好御史矣!&和珅恨之,假他事削其籍以归。先生文章名一时,喜山水,乃遍游江浙,所至,人士争奉筇屐迎。饮酒赋诗,名益高,天下之人,皆传称&烧车御史&。和珅诛,复官部郎以卒。
【注】九衢(q&):四通八达的道路。筇(qiǒng):竹杖。屐:登山用的鞋。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实词。(4分)
(1)莫敢诘&&&&&&&&&&& (2)命卒曳下奴
(3)汝敢笞我!&&&&&&&& (4)假他事削其籍以归
11.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2分)
A. 有宠奴常乘和车以出&&&&&&&&& 卷石底以处(《小石潭记》)
B. 巡城遇之&&&&&&&&&&&&&&&&&&& 至之市(《郑人买履》)
C. 遂焚烧其车&&&&&&&&&&&&&&&&& 其真***耶(《马说》)
D. 乃遍游江浙&&&&&&&&&&&&&&&&& 乃不知有汉(《桃花源记》)
12.翻译句子。(6分)
(1)此车岂复堪宰相坐耶?
(2)山水之乐,得之心寓之酒也。(《醉翁亭记》)
(3)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出师表》)
13.这段文字主要记叙了什么事?表现谢御史的什么品格?
10.①质问、责问②拉③用竹板打④借
12.①这辆车怎么能够再让宰相乘坐呢?
②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
③只希望在乱世里苟且保全性命,并不想在诸侯中做官扬名。
13.这段文字写了谢御史因鞭打飞扬跋扈的和珅宠奴、焚烧和珅车辆而遭和珅报复而被削职为民的事,表现了谢御史不畏权贵、敢于执法的高尚品格。
6.【2013年&四川省雅 安市】
阅读文言语段,完成29&32题。(10分)&&&&& 管仲夷吾者,颍上①人也。少时尝与鲍叔牙游②,鲍叔知其贤。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 已而鲍叔事齐公子小白③,管仲事公子纠④,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鲍叔遂进管仲。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管仲曰:吾&始困时, 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⑤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为怯,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纠败,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子孙世禄于齐,有封邑者十余世,常为名大夫。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选自《史记&管晏列传》&&&&& 注释:①颍上:地名。②游:交游,交往。③小白:齐桓公的名字,他是&春秋五霸&之一。④纠:小白的异母哥哥。⑤见逐:被赶走。& 29.下列句子中&于&字的用法和其它三句不同的一句是(&&&&&&&& )& (2分)&&&& A.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B.任政于齐。&&&& C.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D.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30.结合句意,解释句中加点词。( 2 分)&&&&& ①公子纠死,管仲囚焉。(&&&&&&& )&&&&& ②尝与鲍叔贾。(&&&&&&&&& )&&&&& ③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 )&&&&& ④子孙世禄于齐。(&&&&&&&&&& )& 31.翻译下列句子。( 4 分)&&&&& ①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 翻译:&&&& ②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 翻译:& 32.①请用一个四字词语概括鲍叔牙的主要特点。(1分)&&&& ②文段主要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表现鲍叔牙的特点?(1分) 【***】
30.(2分)①被拘禁或被关押(&拘禁&或&关押&不得分);②经商或做***;③以&&为耻(&耻辱&不得分);④享受俸禄(&俸禄&不得分。(每个0.5分)
31.(4分)①我曾经替鲍叔牙谋划事情却(使他的处境)更加窘迫。(&穷困&1分,全句大意1分;若将&穷困&的主语弄错或未补出,整句不得分。)②鲍叔牙推荐管仲做官以后,甘心自己的地位居于管仲之下。(&进&0.5分;&下&0.5分;全句大意1分)
32.①知人善荐。(1分)(答成&知人善任&不得分);②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1分)
7.【2013年&湖北省咸宁市】
(四)阅读文言文《隆中对》(节选),完成22~26题。(12分)
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先主曰:&善!&于是与亮情好日密。
2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由是先主遂诣亮(告诉)  B.此人可就见(接近、趋向)
C.先主器之(器重,重视)& D.欲信大义于天下(通&伸&,伸张)
23、下列语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则名微而众寡       & 而其主不能守
B.此用武之国        & 或置酒而招之
C.因屏人曰:&汉室倾颓&&& & 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D.信义著于四海       & 出没于鲸波万仞中
24、翻译下面文言语句。(4分)
①将军宜枉驾顾之。  ②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25、下列有关选段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从分析天下形势,并提出对策、蓝图中,可见诸葛亮是具有远见卓识的政治家、军事家,具有天才的预见能力 。
B.谈到建立&霸业&根基,诸葛亮先集中论述了占据荆州、益州的可能性,再紧承论述占据两州的必要性。
C.选段层次清晰、结构谨严,围绕&隆中对&的&对&前、&对&中、&对&后依次写来,且详略十分得当。
D.选段语言&言简而意丰,文省而深刻&,如结尾一个&善&字,就把刘备对诸葛亮的高度评价准确地表达了出来。
26、在诸葛亮的对策里,对不同的对象所采取的对策不同。根据文意,分别用一个字概括对下列对象所采取的对策(不能用原文中的词)。(2分)
①孙权:     & ②益州:
22、A(2分。&诣&,拜访)
23、D(2分。A依次表顺接、反接;B依次为助词、代词;C依次为&于是&、&凭借&)
24、①将军(指刘备)应该屈尊亲自前去拜访他。②然而(我的)志向(到现在)还没有罢休,你说该采取怎样的办法? (4分。每小题2分。第①题&枉驾&&顾&各0.5分,句意1分;第②题&已&&安&各0.5分,句意1分)
25、B(2分。先论述&必要性&,再论述&可能性&)
26、①联(合);②夺(取,占)(2分。每空1分)
8.【2013年&湖北省武汉市】
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完成8&10题。
曹玮久在秦中,累章求代。真宗问王旦:&谁可代玮者?&旦荐李及,上从之。众疑及虽谨厚有行检,非守边才。韩亿以告旦,旦不答。及至秦州 ,将吏亦心轻之。会有屯戍禁军白昼掣妇人银钗于市,吏执以闻。及方坐观书,召之使前,略加诘问,其人服罪。及不复下吏,亟命斩之,复观书如故,将吏皆惊服。不日声誉达于京师。亿闻之,复见旦,具道其事,且称旦知人之明,旦笑曰:&戍卒为盗,主将斩之,此常事,何足为异!旦之用及,非为此也。夫以曹玮知秦州七年,羌人慑服。玮处边事已尽宜矣。使他人往,必矜其聪明,多所变置,败玮之成绩。所以用及者,但以及重厚,必能谨守玮之规模而已。&亿益叹服公之识度。
【注释】累章求代:(曹玮)屡次上表章请求朝廷派人来接替他的职务。詟(zh&):恐惧。
8. 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从之& 从:听从
B.将吏亦心轻之& 轻:轻松
C.何足为异& 足:值得
D.亿益叹服公之识度& 益:更加
9. 下列语句中的&之&与例句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旦之用及,非为此也
A.吾欲之南海
B.属予作文以记之
C.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D.公与之乘
10.下列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及谨慎忠厚,行为正直,但众人仍对他守边的才能持怀疑态度。
B.李及在略加审问了解清楚案情后,就马上下令斩杀了犯事的戍卒。
C.李及的声誉传到京师后,王旦却认为李及的做法只是在履行主将的职责。
D.李及之所以被王旦推荐,是因为王旦认为李及很聪明,会不断开创新的政绩。
11.请把第三大题文言语段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会有屯戍禁军白昼掣妇人银钗于市,吏执以闻。
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菏泽中考试题: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试题就先到这里,希望大家学习的时候每天都有进步。
精品学习网中考频道微信 公众平台 :二维码扫一扫 热点资讯全知道微信账号:zk51edu
QQ群:关注精品学习网初中生频道新浪微博
@精品中考生频道
频道相关推荐
【中考知识点:||||||】
精品学习网()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
初中生学习资料库
菏泽中考试题最新更新
学习在线查询工具曹沫劫齐桓公的故事介绍-历史趣闻网
昭人类社会之兴衰,究古今往事之踪迹
当前位置:>>
曹沫劫齐桓公的故事介绍
17:37:46字号: |
[导读]在春秋战国时期,刺客是一个非常常见的职业,聂政、荆轲等人也都是史上大名鼎鼎的刺客,而在他们之前,早在春秋战国的早期,就曾经有过刺客突袭敌国君
曹沫劫齐桓公的故事介绍在春秋战国时期,刺客是一个非常常见的职业,聂政、等人也都是史上大名鼎鼎的刺客,而在他们之前,早在春秋战国的早期,就曾经有过刺客突袭敌国君王为自己的国家带来利益的事情,这件事的两个当事人就是曹沫和齐桓公。曹沫袭击齐桓公早在当年齐桓公还没有登基的时候,他的前任齐襄公去世以后,齐国混乱,当时有力竞争齐国国君之位的主要就是齐桓公和他的哥哥公子纠。当时公子纠就是在鲁国,而齐桓公在竞争中获胜上位以后,齐桓公要报复公子纠,于是攻打鲁国,在一番大战之后鲁国战败,当时鲁国的将领就是曹沫,他为人英勇,虽然几次都败给了齐国,但是主要还是因为齐国强盛、鲁国弱小,所以鲁庄公还是很信任他。后来鲁庄公就想要通过割地的方式来求和,而曹沫就是求和时的代表,谁知道曹沫这人不是一个安分的人,他在结盟以后竟然劫持了齐桓公,一把匕首横在齐桓公的脖子上,齐桓公的手下都不敢动了。齐桓公问他:“你打算做什么?”曹沫说到:“齐国虽然强大,但是这么欺负鲁国就太过分了,现在鲁国被占去了这么大的地方,您还是仔细考虑一下吧。”齐桓公明白了他的意思,不得已只好把侵占的鲁国城邑都还给了鲁国。于是曹沫就回去了,齐桓公本来打算反悔,但是认为:“如果为了这么几座城池就失去了自己的信义,失去的又何止是及座城池呢?”于是齐桓公就把侵占的土地还给了鲁国。齐桓公为什么放弃伐楚齐桓公伐楚是春秋战国时期非常重要的一件事件,对于当时的格局也有着一定的影响,然而这场规模浩大的军事行动最后却没有演变成惨烈的战争,而是一场双方外交智慧的博弈,从中能够充分展现出古人的外交智慧。齐桓公引兵伐楚当时是公元前656年,齐桓公继位的第30个年头,他率领着诸国的联军先是击溃了蔡国。然后又起兵攻打楚国。当时的楚国国君是楚成王,他看到齐国大军来袭,声势浩大,知道不能力敌,就带着军队出来迎接,同时派出自己的使者前去谈判,楚国的使者问到:“齐国远在北方,和楚国相距甚远,齐楚根本是遥不可及,为什要来讨伐我国呢?”齐桓公让管仲回答说:“曾经周国的召康公曾经给了我国国君讨伐诸侯辅助周王朝的权利,而现在出国进贡的贡品不足,天子祭祀的物品有所欠缺,所以我们来追究责任,而且昭王南征来到楚国就没有回去,所以前来询问。”使者回答说:“这次上供失误是我们的责任,以后一定不会出事,至于昭王并没有在楚国领地。”之后双方对峙了几个月,都不想轻起事端,就想要讲和,楚成王就派屈完去齐国的军营之中谈判,齐桓公邀请屈完一起阅兵,这是在向他炫耀军事力量的强大,之后齐桓公说:“我们两国重新和好怎么样?”之后齐桓公又说:“我们的军队如此之多,如此强大,什么城池攻不下来。”屈完反驳道:“如果使用仁义,那么天下没有不臣服的诸侯,如果使用武力,楚国地势险峻,又有汉水护城,你们军队再多也难有成效。”于是双方签订了契约,齐桓公就离开了。齐桓公为什么会吃人自古以来吃人肉就是一种屡见不鲜的事情,很多混乱年代里百姓们都有易子而食的事情,而在军队战争中这种吃人肉作为军粮的事情也数不胜数,就连这样的民族英雄都写过“壮士饥餐胡虏肉”的经典诗句。而早在春秋时期,齐桓公就有过吃人肉的记载。齐桓公的影视形象齐桓公作为春秋五霸之首,一直位高权重,可以说当时能够有的奇珍美味他都吃过,有一次他开玩笑地对自己的厨师易牙说:“寡人这一辈子什么都吃过了,就是没有吃过人肉啊。”本来只是一句玩笑话,齐桓公也只是说说而已,但是易牙是一个小人,对于权势的追求,让他把这句话当真了,回家之后杀了自己3岁的小儿子,蒸成肉饼给齐桓公吃。“虎毒尚且还不食子”而易牙竟然下得了手直接杀了自己的儿子,还亲手做成了肉饼给人吃,简直就是禽兽不如。那么齐桓公既然吃了人肉,他又是什么感觉呢?其实当时齐桓公知道自己吃的是人肉的时候,心里也是非常不舒服的,毕竟身为一种高智慧的文明物种,人类对于吃同类这种事情相当排斥,但是得知这是易牙杀了自己的儿子,亲手做给自己吃,希望能够保佑齐桓公身体健康万事如意,他就被感动了,觉得易牙爱自己胜过了爱他的儿子,所以齐桓公对于易牙更加宠爱。但是其实试想一个人能够杀死自己的儿子来取悦君王,那么君王还有什么能够给他的东西呢?还有什么东西回报给他超过他的儿子呢?
←支持左右键盘翻页→
责任编辑:wangpingwei
与齐桓公相关新闻
齐桓公晋文公都是春秋五霸,而且两个人差了一辈,还是老丈人和女婿的关系。这个关系要从当初晋文公逃命说起。
齐桓公一生霸气冲霄,威震一世,谁能想到晚年的时候齐桓公竟会如此凄凉,甚至沦落到被人囚禁活活饿死的地步,那么齐桓公究竟是怎么死的呢?又是为什么
齐桓公虽然大半生英明神武,带着齐国走到了中原的巅峰,但是到了晚年,晚景比较凄凉,不只是被手下人囚禁,他的那些个儿子也没有一个靠得住的,没有一
齐桓公在春秋时期最早称霸大家都很清楚,齐桓公为何能够称霸很多人也都能够说出几条理由来,那么齐桓公称霸有着什么样的标志呢?什么事件的发生正式确
扁鹊是中国古代有名的医生,历史书上流传着不少他的故事,其中“扁鹊见蔡桓公”的故事更是广为流传,但是在史记中的记载他见的确实齐桓公,那么扁鹊见
与齐桓公相关人物曹沫劫齐桓公的故事介绍在春秋战国时期,刺客是一个非常常见的职业,聂政、荆轲等人也都是史上大名鼎鼎的刺客,而在他们之前,早在春秋战国的早期,就曾经有过刺客突袭敌国君王为自己的国家带来利益的事情,这件事的两个当事人就是曹沫和齐桓公。曹沫袭击齐桓公早在当年齐桓公还没有登基的时候,他的前任齐襄公去世以后,齐国混乱,当时有力竞争齐国国君之位的主要就是齐桓公和他的哥哥公子纠。当时公子纠就是在鲁国,而齐桓公在竞争中获胜上位以后,齐桓公要报复公子纠,于是攻打鲁国,在一番大战之后鲁国战败,当时鲁国的将领就是曹沫,他为人英勇,虽然几次都败给了齐国,但是主要还是因为齐国强盛、鲁国弱小,所以鲁庄公还是很信任他。后来鲁庄公就想要通过割地的方式来求和,而曹沫就是求和时的代表,谁知道曹沫这人不是一个安分的人,他在结盟以后竟然劫持了齐桓公,一把匕首横在齐桓公的脖子上,齐桓公的手下都不敢动了。齐桓公问他:“你打算做什么?”曹沫说到:“齐国虽然强大,但是这么欺负鲁国就太过分了,现在鲁国被占去了这么大的地方,您还是仔细考虑一下吧。”齐桓公明白了他的意思,不得已只好把侵占的鲁国城邑都还给了鲁国。于是曹沫就回去了,齐桓公本来打算反悔,但是管仲认为:“如果为了这么几座城池就失去了自己的信义,失去的又何止是及座城池呢?”于是齐桓公就把侵占的土地还给了鲁国。齐桓公为什么放弃伐楚齐桓公伐楚是春秋战国时期非常重要的一件历史事件,对于当时的格局也有着一定的影响,然而这场规模浩大的军事行动最后却没有演变成惨烈的战争,而是一场双方外交智慧的博弈,从中能够充分展现出古人的外交智慧。齐桓公引兵伐楚当时是公元前656年,齐桓公继位的第30个年头,他率领着诸国的联军先是击溃了蔡国。然后又起兵攻打楚国。当时的楚国国君是楚成王,他看到齐国大军来袭,声势浩大,知道不能力敌,就带着军队出来迎接,同时派出自己的使者前去谈判,楚国的使者问到:“齐国远在北方,和楚国相距甚远,齐楚根本是遥不可及,为什要来讨伐我国呢?”齐桓公让管仲回答说:“曾经周国的召康公曾经给了我国国君讨伐诸侯辅助周王朝的权利,而现在出国进贡的贡品不足,天子祭祀的物品有所欠缺,所以我们来追究责任,而且昭王南征来到楚国就没有回去,所以前来询问。”使者回答说:“这次上供失误是我们的责任,以后一定不会出事,至于昭王并没有在楚国领地。”之后双方对峙了几个月,都不想轻起事端,就想要讲和,楚成王就派屈完去齐国的军营之中谈判,齐桓公邀请屈完一起阅兵,这是在向他炫耀军事力量的强大,之后齐桓公说:“我们两国重新和好怎么样?”之后齐桓公又说:“我们的军队如此之多,如此强大,什么城池攻不下来。”屈完反驳道:“如果使用仁义,那么天下没有不臣服的诸侯,如果使用武力,楚国地势险峻,又有汉水护城,你们军队再多也难有成效。”于是双方签订了契约,齐桓公就离开了。齐桓公为什么会吃人自古以来吃人肉就是一种屡见不鲜的事情,很多混乱年代里百姓们都有易子而食的事情,而在军队战争中这种吃人肉作为军粮的事情也数不胜数,就连岳飞这样的民族英雄都写过“壮士饥餐胡虏肉”的经典诗句。而早在春秋时期,齐桓公就有过吃人肉的记载。齐桓公的影视形象齐桓公作为春秋五霸之首,一直位高权重,可以说当时能够有的奇珍美味他都吃过,有一次他开玩笑地对自己的厨师易牙说:“寡人这一辈子什么都吃过了,就是没有吃过人肉啊。”本来只是一句玩笑话,齐桓公也只是说说而已,但是易牙是一个小人,对于权势的追求,让他把这句话当真了,回家之后杀了自己3岁的小儿子,蒸成肉饼给齐桓公吃。“虎毒尚且还不食子”而易牙竟然下得了手直接杀了自己的儿子,还亲手做成了肉饼给人吃,简直就是禽兽不如。那么齐桓公既然吃了人肉,他又是什么感觉呢?其实当时齐桓公知道自己吃的是人肉的时候,心里也是非常不舒服的,毕竟身为一种高智慧的文明物种,人类对于吃同类这种事情相当排斥,但是得知这是易牙杀了自己的儿子,亲手做给自己吃,希望能够保佑齐桓公身体健康万事如意,他就被感动了,觉得易牙爱自己胜过了爱他的儿子,所以齐桓公对于易牙更加宠爱。但是其实试想一个人能够杀死自己的儿子来取悦君王,那么君王还有什么能够给他的东西呢?还有什么东西回报给他超过他的儿子呢?
&1&2&下一页&在本页阅读全文←支持左右键盘翻页→关键字:齐桓公 责任编辑:wangpingwei齐桓公伐鲁过程怎么样齐桓公时期,因为早年和鲁国的仇恨,几次攻打鲁国,鲁国人都依靠自己的勇气智慧保住了自己的国家,而齐桓公也展现出了过人的胸襟气魄。在《吕氏春秋》之中就列举了这样的一个故事。齐鲁地理位置图当年,齐桓公攻打鲁国,齐国强盛,鲁国难以抵抗,所以一直不敢迎战,反而是在离都城五十里之外的地方划下界限,希望成为齐国的附庸来躲过这一劫,齐桓公应允了,之后就要谈判。当时鲁国的大臣曹刿对鲁庄公说:“您是希望死了又死呢?还是希望活了又活呢?”鲁庄公不明白他的意思就问他这是什么话呢?曹刿自信的说:“听我的就能国家安定,百姓富强,这就是活了又活;要是不听我的,国家危难,您也过不好日子,就是死了又死。”于是鲁庄公也就听曹刿的决定拼一把。第二天去结盟的时候,鲁庄公和曹刿身上都偷偷摸摸的藏了武器(当时谈判都不先检查身体,搜下身什么的吗?动不动有刺客太随便了吧。)进去之后鲁庄公直接就趁齐桓公准备不足一手抓住齐桓公,一手把刀架在了自己的脖子上,悲痛的说:“鲁国现在领地这么小了,可能很快就活不下去了,还不如死了算了。”曹刿阻拦了管仲等人,鲁庄公请求双方以汶水为界,要不然他就自杀,于是齐桓公就答应了。会议结束之后,齐桓公又想赖账,但是管仲等人劝齐桓公还是遵照约定来,认为这样虽然土地少了,但是得到了威信,反而是利大于弊。齐桓公好服紫的故事介绍齐桓公好服紫是一则出自《韩非子》的经典寓言故事,这则故事中讲述了春秋战国时期齐国霸主齐桓公的一个小故事,作者通过这个故事阐述了上位者的言行举止对于下面的人会产生巨大的影响,告诫当权者应该谨慎行事。齐桓公好服紫据说齐桓公很喜欢穿紫色的衣服,所以全国上下的人都穿紫色的衣服,齐桓公一出门整个世界都紫色的,时间一久他的脸色也“紫”了,而且当时在齐国五匹没染色的布都换不来一匹紫色的布。齐桓公终于审美疲劳了,觉得这种现象非常不合适,所以就问他的心腹管仲:“我喜欢穿紫色的衣服,现在紫色的布这么贵,这个城市的人依旧还喜欢穿紫色的衣服,该怎么办呢?”管仲知道齐桓公想要让国家里的人不再这么执着于紫色的衣服,于是就对齐桓公说:“你可以试着不穿紫色的衣服,并且对身边的近臣说不喜欢紫色衣服的味道,这样就会好的。”齐桓公照做了,果然没两天,全国上下就再没有人穿紫色衣服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公众人物,尤其是国家的领导人物,他的喜好对于下面的人,对于老百姓们会产生多么巨大的影响,所以作为一个领导人物或者说像是现在的艺人这样的公众人物,必须对于自己的言行负责,必须充分考虑到会对社会产生的影响,一言一行必须谨慎,否则不只是容易招来网友的谩骂,要是有不合适的举动被崇拜他们的人学了,影响也是极其恶劣的。齐桓公田午是个怎样的国君历史上最悲剧的事情就是名字或者称号和别的有名的人相同,比如说齐桓公,历史上有两个齐桓公,但是现在说到这个称号,大家想到的都是春秋时期的五霸之首桓公小白,而不会是后来的那个齐桓公田午。这里小编就带大家理解一下这个倒霉的齐桓公。齐桓公田午田午是战国时期的齐国君主,在他之前,他的父亲篡夺了齐国的王位,建立了田氏齐国,之后他的哥哥继位成为了田氏齐国的第二任国君。在大概十年之后,田午杀害了他的哥哥自己登位成为了齐国的国君。这次政变不只是齐国内部的事情,还牵扯到了其他的国家,趁着齐国内乱,燕、魏、鲁等等原先被齐国欺负的死去活来的国家一个个都翻身做主人,转而掠夺齐国的领地。在这种内乱不断,外敌频出的环境下,齐桓公田午没有放弃抵抗,他坚持斗争,在恰当的联合策略之下,田午逐渐转变了挨打的局面,转守为攻,成功地渡过了难关。齐桓公田午虽然名声上不如原来那个齐桓公来的响亮,但是他做出来的功绩也是显著地,其中最大的历史功绩就是为了集合全天下的智慧,设立了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学堂稷下学宫,从此他的这个名字也就和稷下学宫一起流传千古。或许很多小伙伴们会感到奇怪,一般情况下一个国家的君主不都是有着不同的谥号吗?为什么田午的谥号会和之前那么有名的齐桓公一样,以至于他的名声都被掩盖了。其实是这样的,上一个齐桓公是原先正统的齐国国君,是姜太公的后人,而田午则是父亲篡权得来的齐国国君之位,所以其实本质上已经不同了,再加上田午在位的时候功绩也不小就被后人给了这么一个谥号。
上一页&1&2&在本页阅读全文←支持左右键盘翻页→关键字:齐桓公 责任编辑:wangpingwei
欢迎转载:
推荐: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