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017.72元芈怎么读读?
温珍玉高中语文工作室
当前位置:&&&
2013届语文二轮专题限时检测:文言文阅读之人物传记类97
上传: 温珍玉 &&&&更新时间: 16:17:01
2013届语文二轮专题限时检测:文言文阅读之人物传记类97
限时训练时间:40分钟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蒋琬字公琰,零陵湘乡人也。弱冠与外弟泉陵刘敏俱知名。琬以州书佐随先主入蜀,除广都长。先主尝因游观奄至广都,见琬众事不理,时又沈醉,先主大怒,将加罪戮。军师将军诸葛亮请曰:&蒋琬,社稷之器,非百里之才也。其为政以安民为本,不以修饰为先,愿主公重加察之。&先主雅敬亮,乃不加罪,仓卒但免官而已。&&顷之,为什邡令。先主为汉中王,琬入为尚书郎。
建兴元年,丞相亮开府,辟琬为东曹掾。后迁为参军。五年,亮住汉中,琬与长史张裔统留府事。八年,代裔为长史,加抚军将军。亮数外出,琬常足食足兵以相供给。亮每言:&公琰托志忠雅,当与吾共赞王业者也。&密表后主曰:&臣若不幸,后事宜以付琬。&&&&&尚书亮卒,以琬为尚书令,迁大将军,录尚书事。时新丧元帅,远近危悚。琬出类拔萃,处群僚之右,既无戚容,又无喜色,神守举止,有如平日,由是众望渐服。延熙元年,诏琬曰:&寇难未弭,曹睿骄凶,辽东三郡苦其暴虐,遂相纠结,与之离隔。睿大兴众役,还相攻伐。曩秦之亡,胜、广首难,今有此变,斯乃天时。君其治严,总帅诸军屯住汉中,须吴举动,东西掎角,以乘其衅。&
东曹掾杨戏素性简略,琬与言论,时不应答。或欲构戏于琬曰:&公与戏语而不见应,戏之慢上,不亦甚乎!&琬曰:&人心不同,各如其面;面从后言,古人之所诫也。戏欲赞吾是耶,则非其本心,欲反吾言,则显吾之非,是以默然,是戏之快也。&又督农杨敏曾毁琬曰:&作事愤愤,诚非及前人。&或以白琬,主者请推治敏,琬曰:&吾实不如前人,无可推也。&主者重据听不推,则乞问其愤愤之状。琬曰:&苟其不如,则事不当理,事不当理,则愤愤矣。复何问邪?&后敏坐事系狱,众人犹惧其必死,琬心无适莫,得免重罪。其好恶存道,皆此类也。
&(节选自陈寿《三国志&蜀书&蒋琬传》)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见琬众事不理,时又沈醉 &&&&&&沈:同&沉&,沉溺、沉迷
B.&辟琬为东曹掾&&&&&&&&&&&&&&&&&&&辟:征召
C.&当与吾共赞王业者也&&&&&&&&&&&&&赞:辅助,辅佐
D.&主者请推治敏&&&&&&&&&&&&&&&&&&&推:推出
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其为政以安民为本/天之苍苍,其正色邪
B.先主雅敬亮,乃不加罪/而后乃今将图南
C.琬常足食足兵以相供给/当与秦相较
D.或欲构戏于琬曰/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蒋琬为广都县令时因不理事务而让先主大怒,未被降罪也未被免职,是因为诸葛亮为他求情,说他是国家的人才,不是治理一县的小才。
B.&蒋琬深得诸葛亮的赏识和器重,选为僚属,委以重任;诸葛亮几次外出征战,蒋琬总是保障供给,所以诸葛亮称他是共同辅佐王业的人。
C.&蒋琬与同僚相比,才能出众,诸葛亮逝世以后,大小官员忧心忡忡,而蒋琬处世不惊,镇定如常,所以,渐渐地在大家的心目中树立起了威信。
D.&从蒋琬对待杨戏一事,可见蒋琬具有宽厚待人的气度,他不听谗言,明辨事理,有政治智慧以及正直无私的品质。
4.把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
(1)曩秦之亡,胜、广首难,今有此变,斯乃天时。(2分)
(2)戏欲赞吾是耶,则非其本心,欲反吾言,则显吾之非,是以默然,是戏之快也。(3分)
4.(1)曩秦之亡,胜、广首难,今有此变,斯乃天时。
从前秦国的灭亡,是由陈胜、吴广首先发难,今天魏国有辽东三郡之变,这是天赐良机。)
(2)戏欲赞吾是耶,则非其本心,欲反吾言,则显吾之非,是以默然,是戏之快也。
杨戏想要赞成我是正确的呢,却不是他的本心,想反驳我的话,又暴露了我的错误,所以(他)默然不语,这表现出他的好(痛快)。
1.推:推究、追究
2.A.&人称代词&他&/语气词。&&B.&副词,&&才&。C.表示动作偏指一方,译为&他&(前方)/互相&&D.&介词,&在&/介词,&比&。
3.未被治罪但免职;诸葛亮说蒋琬是治理国家的大才,不是治理一县的小才
4.①评分标准:2分。划线词语每处1分②评分标准:3分。划线处每处1分,大意正确1分。
文言参考译文:
蒋琬,字公琰,零陵郡湘乡县人。成年时与他的表弟泉陵县人刘敏都很有名气。蒋琬凭州书佐的身份随刘备入蜀,被任命为广都县令。刘备有一次外出视察时,突然来到广都县,看见蒋琬不理政事,当时又喝得烂醉,先主大怒,要治罪惩办他。军师将军诸葛亮求情说:&蒋琬是治理国家的大才,不是治理一县的小才。他治政以安定百姓为根本,不把外表的装饰放在首位,希望主公重新加以考察。&刘备一向敬重诸葛亮,才没有治蒋琬的罪,匆忙之中只免了他的官。&&不久,蒋琬被任命为什邡县令。刘备做了汉中王之后,蒋琬入宫作尚书郎。
建兴元年,丞相诸葛亮成立丞相府署,征召蒋琬为东曹掾。后来升为参军。建兴五年,诸葛亮进驻汉中,蒋琬与长史张裔共同留守主持相府的事务。建兴八年,蒋琬代替张裔任长史,加封为抚军将军。诸葛亮多次带兵外出征战,蒋琬总是以足够的粮食和充足的兵力供给他(前方)。诸葛亮常说:&公琰以他的忠心和正直来寄托报国的志向,他是一个和我共同辅佐完成统一大业的人啊。&给刘禅上密表说:&我如果死去,以后的军政大事应该托付给蒋琬。&
诸葛亮死后,(刘禅)任命蒋琬为尚书令,又升为大将军,总领尚书事。当时诸葛亮刚去世,远近的人都忧心忡忡。蒋琬才智出类拔萃,处群臣之首,既无悲伤流露,又没有喜悦的神色,神态举止,和平常一样,由此众人心中渐渐佩服他。延熙元年,(刘禅)下诏书给蒋琬,说:&盗寇没有消灭,曹睿骄横凶恶,辽东三郡人民惨遭暴虐,于是联合起来,与魏绝裂。曹睿大兴各种劳役,往来攻打征伐。从前秦国的灭亡,是由陈胜、吴广首先发难,今天魏国有辽东三郡之变,这是天赐良机。您应整治行装,统率各路军队屯驻在汉中郡,等待吴国的行动,东西构成掎角之势,伺机进攻。&
东曹掾杨戏平时待人简慢,蒋琬与他谈话,(杨戏)有时不理不应。有的人想要在蒋琬面前陷害他,说:&你与杨戏说话,他不理不睬,杨戏不尊敬上级,不也太过分了么?&蒋琬说:&人的心性不同,和人的容貌一样千差万别,表面赞同,而背后非议,这是古人引以为戒的。杨戏想要赞成我是对的呢,却不是他的本心,想反驳我的话,又暴露了我的错误,所以(他)默然不语,这表现出他的爽快。&又如督农官杨敏曾诬蔑蒋琬说:&作事昏庸糊涂,实在不如前人。&有人把这话告诉了蒋琬,主事的人请求追究惩治杨敏。蒋琬说:&我的确不如前人,(他)没有什么可以追究的。&主事人再次陈说,而蒋琬不去追究。主事的人则请求蒋琬下令去问杨敏究竟昏庸糊涂有什么证据。蒋琬说:&如果不如前人,那就是作事不合理,作事不合理,那么就昏庸糊涂。还有什么可问的?&后来杨敏犯罪关在狱中,大家担心杨敏必死无疑。而蒋婉并无偏见,杨敏得以免去重罪。他的爱憎好恶合于道理,都像这样。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6&20题。(共17分,选择题每题2分)
秦将王翦破赵,虏赵王,尽收其地,进兵北略地,至燕南界。
太子丹恐惧,乃请荆卿曰:&秦兵旦暮渡易水,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荆卿曰:&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夫今樊将军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诚能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①之地图献秦王秦王必说见臣臣乃得有以报太子。&太子曰:&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愿足下更虑之!&
荆轲知太子不忍,乃遂私见樊於期,曰:&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父母宗族,皆为戮没。今闻购将军之首,金千斤,邑万家,将奈何?&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曰:&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轲曰:&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何如?&樊於期乃前曰:&为之奈何?&荆轲曰:&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秦王必喜而善见臣。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揕其胸,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将军岂有意乎?&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乃今得闻教!&遂自刎。
------选自《战国策&荆轲刺秦王》
①督亢:现在河北省涿州市东南一带,是燕国土地肥沃的地方。
5.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今行而无信&&&&&&&&&&&&&&&&&&&信:相信。
B.&顾计不知所出耳&&&&&&&&&&&&&&&顾:不过,只是。表示轻微的转折。
C.&秦王必说见臣&&&&&&&&&&&&&&&&&说:通&悦&,喜欢,高兴。
D.&进兵北略地&&&&&&&&&&&&&&&&&&&略:掠夺、夺取。
6.对下列句中划线词语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秦王购之金千斤&&&&&&&&&&&&&②&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
③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④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A.&①②相同,③④不同&&&&&&&&&&&&B.&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C.&①②不同,③④相同&&&&&&&&&&&&D.&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7.从后两段文字内容看,对荆轲形象评价有误的一项是(&&&)
A.&擅长辞令,一席话以诚感人,终使樊将军甘心自刎献首。
B.&果断坚决,见太子丹&不忍&,便&私见樊於期&以促成其事。
C.&工于心计,正确判断行刺秦王的关键在于取信秦王。
D.&心狠手辣,为取&信物&诱使樊将军自刎。
8.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3分)
夫今樊将军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诚能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献秦王秦王必说见臣臣乃得有以报太子
9.翻译下面的句子。(各2分,共8分)
(1)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2)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3)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4)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8.夫今樊将军/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诚能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献秦王/秦王必说见臣/臣乃得有以报太子
9.(1)秦国对待将军,可以说很刻毒啊。父母宗族,都被(秦)杀戮和没收了。
(2)既然这样那么将军的旧仇已报,而燕国被欺侮的耻辱也就消除了。
(3)假如放弃灭郑的打算,而让郑国作为您秦国东方道路上的主人,秦国的使者往来,郑国可以随时供给他们所缺乏的东西。
(4)我派遣将领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防备其他盗贼进来发生意外的变故。
5.信:信物
6.前一个&之&,代词,代樊将军;后一个&之&,取消句子独立性。两个&微&都是&如果没有&的意思
7.心狠手辣,表述有误
8.此题考查断句能力,结合句意断句。
9.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考点,能力层次为D,侧重&鉴赏评价&能力的考核。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庾信字子山,南阳新野人。祖易,父肩吾,并《南史》有传。
信幼而俊迈,聪敏绝伦,博览群书,尤善《春秋左氏传》。身长八尺,腰带十围,容止颓然,有过人者。父肩吾,梁武帝时,为梁太子中庶子,掌管记。东海徐摛为右卫率。摛子陵及信并为抄撰学士。父子东宫,出入禁闼,恩礼莫与比隆。既文并绮艳,故世号为徐、庾体焉。当时后进,竞相模范,每有一文,都下莫不传诵。累迁通直散骑常侍,聘于东魏,文章辞令,盛为邺下所称。还为东宫学士,领建康令。
侯景作乱,梁简文帝命信率宫中文武千余人营于朱雀航。及景至,信以众先退。台城陷后信奔于江陵梁元帝承制除御史中丞及即位转右卫将军封武康县侯加散骑侍郎聘于西魏。属大军南讨,遂留长安。江陵平,累迁仪同三司。
周孝闵帝践阼,封临清县子,除司水下大夫。出为弘农郡守。迁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司宪中大夫,进爵义城县侯。俄拜洛州刺史。信为政简静,吏人安之。时陈氏与周通好,南北流寓之士,各许还其旧国。陈氏乃请王褒及信等十数人。武帝唯放王克、殷不害等,信及褒并惜而不遣。寻征为司宗中大夫。明帝、武帝并雅好文学,信特蒙恩礼。至于赵、滕诸王,周旋款至,有若布衣之交。群公碑志多相托焉。唯王褒颇与信埒(li&等同,并立,相比),自余文人,莫有逮者。
信虽位望通显,常作乡关之思,乃作《哀江南赋》以致其意。大象初,以疾去职。隋开皇元年,卒。有文集二十卷。文帝悼之,赠本官,加荆、雍二州刺史。
(节选自《北史&文苑传》)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A.信为政简静,吏人安之&&&&&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
B.寻征为司宗中大夫&&&&&&&&&其一西出,寻之无所得
C.明帝、武帝并雅好文学&&&&&都督阎公之雅望
D.群公碑志多相托焉&&&&&&&&&足下方温经,猥不敢相烦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A.陈氏乃请王褒及信等十数人&&&&其响之激越,良久乃已
B.文章辞令,盛为邺下所称&&&&&&为是者有本有原,怠与忌之谓也
C.信幼而俊迈,聪敏绝伦&&&&&&&&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
D.乃作《哀江南赋》以致其意&&&&以千百就尽之卒,战百万日滋之师
12.下列选项中体现了庾信文才出众的一项(&&&&)(3分)
①既文并绮艳,故世号为徐、庾体焉
②当时后进,竞相模范,每有一文,都下莫不传诵
③及景至,信以众先退
④文章辞令,盛为邺下所称
⑤信为政简静,吏人安之
⑥武帝唯放王克、殷不害等,信及褒并惜而不遣
A.①②③&&&&B.②④⑤&&&&C.①②④&&&&D.②⑤⑥
13.下列对原文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3分)
A.梁武帝时,庾肩吾为太子中庶子,庾信任抄撰学士。庾氏父子与徐摛父子出入太子宫中,受到极高的恩宠和礼遇。
B.&侯景之乱&爆发,简文帝派庾信率领宫中文官武将上千人守朱雀航,侯景兵到,庾信率领众人先行撤退。
C.梁元帝派庾信出使西魏,还未完成使命回到梁朝,就赶上西魏率兵南下。江陵被平定后,庾信留在北方,再也没能重返江南故乡。
D.庾信出使长安,本出于皇帝之命,出仕北朝也实属无奈之举,但作者对此还是流露了不满和讥讽。
14.断句和翻译。(10分)
(1)用&/&给下列文段断句。(4分)
台城陷后信奔于江陵梁元帝承制除御史中丞及即位转右卫将军封武康县侯加散骑侍郎聘于西魏
(2)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①&时陈氏与周通好,南北流寓之士,各许还其旧国。(3分)
②&信虽位望通显,常作乡关之思,乃作《哀江南赋》以致其意。(3分)
14.(1)台&城&陷&后&/&信&奔&于&江&陵&/&梁&元&帝&承&制&/&除&御&史&中&丞&/&及&即&位&/转&右&卫&将&军&/&封&武&康&县&侯&/&加&散&骑&侍&郎&/&聘&于&西&魏&
(2)①当时南朝陈氏与北周往来交好,南方北方流散寄居他乡的人,被允许各自回到他们的故国。
②庾信虽然地位声望都很显赫,常常怀念北方故土,于是创作《哀江南赋》来表达思念之情。
10.D&相&均为动作偏指一方。A以&&为安,感到安定;安然,安稳。B不久;寻找。C一向,很;高雅的。
11.C均为连词,表修饰。A连词,于是;副词,才。B介词,被;动词,做。D连词,表目的,来;介词,用。
12.③为侯景作乱时庾信的表现。⑤为庾信的政绩。⑥为武帝对庾信的赏识,是庾信政绩和文才的间接体现。
13.&表露不满&属无中生有。
14.1、此题考查文言断句能力,结合句意断句,一处0.5分。
2、(1)通好,往来交好;流寓,寄居他乡;许,被允许。三处各1分(2)虽,虽然;乡关,故乡;致,表达。三处各1分。
【参考译文】
庾信,字子山,南阳新野人。祖父庾易,父亲庾肩吾,都在《南史》中有传记。
庾信年幼时就才识卓越,聪慧无比,博览群书,尤其擅长《春秋左氏传》。身长八尺,高大健壮,动静举止都很恭顺,有过人之处。父亲庾肩吾,是太子的侍从,做掌管书记的文职。东海人徐摛为太子东宫的护卫军。徐摛的儿子徐陵和庾信都是太子的抄撰学士。父子都侍奉东宫,出入宫中,恩宠没有人能跟他们同样多。文章文辞华美绮丽,因此被当时文坛称为徐庾体。当时后生,互相争着效法,常常刚有文章一出来,都城人们都纷纷传诵。多次升迁做通直散骑常侍,出使到东魏,文章辞令,被邺下之人广为称道。回来后又做东宫学士,兼任建康令。
侯景之乱时,梁简文帝命庾信率领宫中文武官员千余人扎营朱雀航。等侯景到达时,庾信率领众人先撤退。台城陷落后,庾信逃到江陵。梁元帝沿袭以前的制度,授庾信御史中丞。等梁元帝登基即位,转右卫将军,封武康县侯,加散骑侍郎,出使西魏。恰好西魏大军向南方征讨(杀梁元帝),于是被扣留长安。江陵被平定后,多次升迁做仪同三司。
周孝闵帝继位,封庾信临清县子,授官司水下大夫。出任弘农郡守。又升任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司宪中大夫,进爵义城县侯。不久后又授官洛州刺史。庾信为政简单清静,官吏百姓都感到安适。当时南朝陈氏与北周友好交往,南方北方流散寄居他乡的人,被允许各自回到他们的故国。陈朝于是请求放回王褒及庾信等十数人。北周武帝只是放了王克、殷不害等,庾信及王褒都因被武帝喜爱而不被放回。不久征召为司宗中大夫。明帝、武帝一向都喜好文学,庾信特别受到恩宠礼遇。至于赵、滕各位王侯,跟庾信诚挚交往,就像布衣之交。各位王公碑志多拜托庾信执笔。只有王褒与庾信地位相当,其余文人,没有谁能比得上。
庾信虽然地位声望都很显赫,常常怀念北方故土,于是创作《哀江南赋》来表达思念之情。大象初年,因疾病辞去职务,隋开皇元年,庾信去世。有文集二十卷。文帝哀悼他,追封原来的官职,再追加荆、雍二州刺史。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19分)
余玠,字义夫,蕲州人。以功补进义副尉,寻授兵部侍郎、四川安抚制置使兼知重庆府兼四川总领兼夔路转运使。玠大更敝政,遴选守宰,筑招贤之馆于府之左,供张一如帅所居,下令曰:&集众思广忠益,诸葛孔明所以用蜀也。欲有谋以告我者,近则径诣公府,远则自言于郡,所在以礼遣之,高爵重赏,朝廷不吝以报功,豪杰之士趋期立事,今其时矣。&士之至者,玠不厌礼接,咸得其欢心,言有可用,随其才而任之,苟不可用,亦厚遗谢之。
播州冉氏兄弟琎、璞,有文武才,隐居蛮中,前后阃帅辟召,坚不肯起。闻玠贤,相谓曰:&是可与语矣。&遂诣府上,玠素闻冉氏兄弟,刺入即出见之,与分庭抗礼,宾馆之奉。冉安之若素有,居数月,无所言。玠将谢之,乃为设宴,玠亲主之。酒酣,坐客方纷纷竞言所长,琎兄弟饮食而已。玠以微言挑之,卒默然。玠曰:&是观我待士之礼何如耳。&明日,更别馆以处之,且日使人窥其所为。兄弟终日不言,惟对踞,以垩画地为山川城池之形,起则漫去。如是又旬日,请见玠,屏人曰:&某兄弟辱明公礼遇,思有少裨益,非敢同众人也。为今日西蜀之计,其在徙合州城乎?&玠不觉跃起,执其手曰:&此玠志也,但未得其所耳。&曰:&蜀口形胜之地莫若钓鱼山,请徙诸此,若任得其人,积粟以守之,贤于十万师远矣,巴蜀不足守也。&玠大喜曰:&玠固疑先生非浅士,先生之谋,玠不敢掠以归己。&遂不谋于众,密以其谋闻于朝,请不次官之。诏以琎为承事郎,璞为承务郎。徙城之事,悉以任之。卒筑青居、大获、钓鱼、云顶凡十余城,皆因山为垒,棋布星分,为诸郡治所,屯兵聚粮为必守计。于是如臂使指,气势联络。又属嘉定开屯田于成都,蜀以富实。
选自《宋史&列传第175》
15.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供张一如帅所居&&&&&&一:都,一概
B.刺入即出见之&&&&&&&&刺:刺探
C.近则径诣公府&&&&&&&&诣:去,
D.密以其谋闻于朝&&&&&&闻:报告
16.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余玠礼待、提拔人才的一项是
①玠大更敝政,遴选守宰&&&&②言有可用,随其才而任之,苟不可用,亦厚遗谢之&&
③玠将谢之,乃为设宴,玠亲主之&&&&&&&&④是观我待士之礼何如耳
⑤遂不谋于众,密以某谋闻于朝,请不次官之&&⑥诏以琎为承事郎,璞为承务郎
A.①④⑤&&&&&&B.&②④⑥&&&&&C.&①③⑥&&D.&②③⑤
17.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余玠镇守蜀中,吸取诸葛亮的经验,广开言路,重用人才,除弊政,收到了显著成效。
B.在余玠贤德感召下,冉氏兄弟毅然出山,慎思之后,提出在西蜀合理布防的策略。
C.冉氏兄弟认为巴蜀之地不值得戍防,余玠甚以为然,于是将军队移至钓鱼山一带。
D.余玠采纳冉氏兄弟的建议,并把迁城之事,全委任他们督办,最终建成十余座城池。
1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士之至者,玠不厌礼接,咸得其欢心,言有可用,随其才而任之,苟不可用,亦厚遗谢之。
(2)蜀口形胜之地莫若钓鱼山,请徙诸此,若任得其人,积粟以守之,贤于十万师远矣,巴蜀不足守也。
18.(1)(5分)士人来到后,余玠不厌其烦以礼接待。(来者)都得到余玠的真诚欢迎,所献策谋可采纳的,(余玠)按献策人的才能予以任用,如果不能采用,也赠厚礼对其表示感谢。
(2)(5分)蜀中关隘,地势优越的莫过于钓鱼山,将合州城迁移至此,如用人得当,积贮粮食守住钓鱼山,(那就)远胜过十万军队,巴蜀便不难防守了。
15.刺:名帖,相当于后来的名片
16.①属于改革弊政的做法;&④余玠想的内容;⑥是朝廷的做法
17.冉氏兄弟认为巴蜀之地不值得戍防&,是对&巴蜀不足守也&的误解,&不足守&是不难防守的意思。
18.(1)全句2分,礼(以礼)、欢心(真诚欢迎)、随(按照)、各1分(2)&全句2分,形胜(地势优越)、以(来)、贤(胜过)各1分。
参考译文:
余玠,字义夫,是蕲州人。凭战功补任进义副尉,不久授予兵部侍郎、四川安抚制置使兼知重庆府兼四川总领兼夔路转运使。他大力改革弊政,遴选郡守县宰,在自己的帅府旁修筑招贤馆,陈设完全同主帅的住所一样,下令:&集众思广忠益,是诸葛孔明用来治理蜀地的办法。有策谋想告诉我的人,在近处就径直来公府,在远处可自行到所在的郡府(去谈),官府要以礼相送。高爵重赏,朝廷(也会)不吝惜以此为酬报的。豪杰之士随时世而动要求建立功业,现在正是时机。&士人来到后,余玠不厌其烦以礼接待。(来者)都得到余玠的真诚欢迎,所献策谋可采纳的,(余玠)按献策人的才能予以任用,如果不能采用,也赠厚礼对其表示感谢。
&播州冉琎、冉璞兄弟俩,有文才武略,隐居在少数民族区域,前后有几任外任的将帅征召,他们坚决不肯就职。听说余玠贤明,相互商量:&这样,可以与他谈谈。&于是前往帅府。余玠素闻冉氏兄弟(之名),看到名片请冉氏兄弟进府邸并立即会见他们,施以平等的礼节,(给予)在宾馆(休憩)的待遇。冉氏兄弟以平常的心态接受;过了数月,也没有谈什么(建议)。余玠准备向他们问候请教,于是为他们设宴。余玠亲自主持宴会。酒喝到畅快的时候,在座的来客纷纷争着讲自己策谋的高明,而冉氏兄弟只是饮酒用餐而已。余玠以含蓄的话语引导他们,最终(他们)还是默默无言。余玠(心里)说:&他们不过是在看我将怎样礼待有识之士罢了。&第二天,让(二人)换住另一处宾馆,并派人天天在暗中观察他们的作为。(派去的人发现)冉氏兄弟终日不讲话,只是面对面蹲着,用白垩土在地上画些山川城池的图形,起身后就涂抹掉。这样,又过了十日,(二人)请求会见余玠。(见面后)让其他人退出,才说:&我们兄弟愧对明公的礼遇,所思谋的建议(对您)只有微小的帮助,所以不敢同众人所言相比&。作为今日(固守)西蜀之计,恐怕是在于迁移合州城(防务)吧?余玠(听罢)不觉一跃而起,拉住二人的手说:&这正合我的心意,只是我没有想到合适的地方。&(冉氏兄弟)说:&蜀中关隘,地势优越的莫过于钓鱼山,将合州城迁移至此,如用人得当,积贮粮食守住钓鱼山,(那就)远胜过十万军队,巴蜀便不难防守了。&余玠大喜说:&我始终相信先生非浅薄之士,先生的策谋,我不敢掠为己有。&于是不再与众人商议,秘密将这个计划向朝廷报告,并请求不要拘泥等级授予他们兄弟官职。(朝廷)昭封冉琎为承事郎,冉璞为承务郎。迁城之事,全部委任他们(督办)最终建成青居、大获、钓鱼、云顶共十余座城池,都依山势构筑营垒,星罗棋布,作为各州郡治所,屯兵聚粮制定坚守的方案。在这种布防下,(调度兵力)如以臂控制使唤手指(一样自如),(各成兵力的)气势联通。余玠又指令嘉定(知府)在成都辟地屯垦,蜀中因此殷实富足。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19分)
王朴字文伯,东平人也。少举进士,为校书郎,依汉枢密使杨邠。朴见汉兴日浅,隐帝年少孱弱,任用小人,而邠为大臣,与将相交恶,知其必乱,乃去邠东归。
周世宗镇澶州,朴为节度掌书记。世宗即位,迁比部郎中。世宗新即位,锐意征伐,已扰群议,亲败刘旻于高平,归而益治兵,慨然有平一天下之志。数顾大臣问治道,选文学之士徐台符等二十人,使作《为君难为臣不易论》及《平边策》,朴在选中。而当时文士皆不欲上急于用武,以谓平定僭乱,在修文德以为先。惟朴等言用兵之策,谓江淮为可先取。世宗雅已知朴,及见其议论伟然,益以为奇,引与计议天下事,无不合,遂决意用之。显德三年,征淮,以朴为东京副留守。还,拜户部侍郎、枢密副使,迁枢密使。
世宗之时,外事征伐,而内修法度。朴为人敏锐多材智,非独当世之务,至于阴阳律历之法,莫不通焉。朴性刚果,又见信于世宗,凡其所为,当时无敢难者,然人亦莫能加也。世宗征淮,朴留京师,广新城,通道路,壮伟宏阔,今京师之制,多其所规为。其所作乐,至今用之不可变。其陈用兵之略,非特一时之策。至言诸国兴灭次第云:&淮南可最先取,并必死之寇,最后亡。&其后宋兴,平安四方,惟并独后服,皆如朴言。
六年春,世宗遣朴行视汴口,作斗门,还,过故相李彀第,疾作,仆于坐上,舁归而卒,年五十四。世宗临其丧,以玉钺叩地,大恸者数四。赠侍中。
19.对下列句子划线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归而益治兵&&&&&&&&&治:治理
B.数顾大臣问治道&&&&&顾:照顾
C.多其所规为&&&&&&&&&规:规划
D.其陈用兵之略&&&&&&&陈:陈述
20.下列句子分编为六组,全都直接表现王朴&敏锐多材智&的一组是
①知其必乱,乃去郡东归&&&②其陈用兵之略,非特一时之策&&③外事征伐,而内修法度&&&④至于阴阳律历之法,莫不通焉&&⑤世宗临其丧,以玉钺叩地,大恸者数四&&&&&⑥凡其所为,当时无敢难者
A.①②③&&&&&&&&&B.②④⑥
C.①②④&&&&&&&&&D.②⑤⑥
2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朴很有政治眼光。他最初依附枢密使杨邠,后来发现隐帝任用小人,而杨邠与将相关系不好,料知混乱必然要发生,就离开了他。
B.王朴不仅多才多艺,精通哲学、音律、历法,还善于搞城市建设,他规划京师规制,将开封改造得大路通畅,壮伟宏阔。
C.王朴在众文士主张兴修文教的情况下,主张用武,得到世宗的赏识,并被派征伐江淮,回来后,被提拔为户部侍郎。
D.王朴视察汴河口,返回时到原来的丞相李彀家拜访,发病,倒在座位上,回家后就逝世了。世宗伤心地用玉钺触地。
2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世宗新即位,锐意征伐,已扰群议,亲败刘旻于高平,归而益治兵,慨然有平一天下之志。
(2)朴性刚果,又见信于世宗,凡其所为,当时无敢难者,然人亦莫能加也。
22.(1)周世宗刚即位,锐意征伐,排除众议,亲自在高平打败了刘旻,回来后更加治理军队,慷慨豪迈,俨然有扫平天下的志向。(2)王朴性格刚直果断,又被周世宗所信任,凡是他所做的事情,当时没有谁敢责备的,然而也没有谁能超过他。
19.应为&拜访,探望&
20.③说的是世宗,与王朴无关;⑤世宗悲痛,说明两人关系密切。不能作为王朴明敏才智的证明;⑥是说人们对王朴性格刚毅果断的反映。与王朴明敏才智无关
21.张冠李戴。征伐江淮的是世宗。王朴当时做东京副留守,留守京师
22.(1)扰,排除,1分;益,更加,1分;慨,慷慨,1分。句子通顺2分。共5分(2)&见信于&翻译出被动句特点1分;&难&,责备,1分;莫,没有谁,1分;句子大意2分,共5分。
参考译文:
王朴,字文伯,东平(今山东东平县)人。年轻时考中进士。担任校书郎,依附于汉枢密使杨邠。杨邠和王章、史弘肇等人不和,王朴见后汉建立的时间较短。后汉隐帝(刘承佑)年少软弱,任用小人,而杨邠作为大臣,和将相的是关系不和睦,料知他一定会作乱,于是离开扬邠回到家乡。
周世宗(柴荣)镇守澶州时,王朴担任节度掌书记,周世宗即位,王朴又改任比部郎中。周世宗刚即位,锐意征伐,排除众议,亲自在高平打败了刘旻,回来后更加治理军队,慷慨豪迈,俨然有扫平天下的志向。多次看望大臣询问治国之道,选拔文士徐台符等二十人,让他们写作《为君难为臣不易论》及《平边策》,王朴就在被选的行列中。而当时的文士都不建议皇帝急于用兵。认为平定叛乱,应该先修德,收买民心。只有王朴认为江淮地区可以首先平定。周世宗从前就了解王朴,看到他高妙的论述后,更加认为他有奇才。召来他一同商讨天下太事,都合自己的想法,于是决心采用他的建议。显德(周世宗年号)三年,征讨淮河地区,任命王朴为东京副留守。回师后,加封他为户部侍郎、枢密副使,又升枢密使。
周世宗时期,对外征讨,对内修订法度。王扑聪明,才智很高,不只当世政务。就是阴阳律历巧等方面,也没有不精通的。王朴性格刚直果断,又被周世宗所信任,凡是他所做的事情,当时没有谁敢责备的,然而也没有谁能超过他;周世宗讨伐淮河地区,王朴留守京师,增广新城,开通道路,京城更加庄严宏伟。现在京师的情况,大多是他规划的。他制定的音乐,至今还采用着,无法更改。他上奏的用兵方略,也不是只能用在一时的策略。他说的各国灭亡的次序:&淮南可以最先平定,并州是一定要消灭的敌人,在最后灭亡。&后来宋朝兴起,平定天下,只有并州最后臣服。都像王朴说的一样。
显德六年春天,周世宗派王朴巡视汴河口,建造斗门,回京.到前任宰相李谷的府第拜访,疾病发作,倒在座位上,抬回去后就死了,时年五十四岁。周世宗亲临了他的丧礼凭吊,用玉馘敲门地,大声痛哭了好几次。追赠王朴为侍中。
评论:(未激活和未注册用户评论需审核后才能显示!如需回复,请留下联系方式!)
文明上网,理智发言
说的太好了,我顶!
Copyright & 2015 www.51yue.net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