甩故渊是什么意思在渊没出去的时候接突吗

三国时曹魏大将夏侯渊是什么水平?
三国曹魏大将夏侯渊是什么水平,被黄忠斩杀过程是怎么样的,是否跟于禁一样算是晚节不保?
沃金,心眼小,报复心强,记性好。
晚节不保肯定不算,于禁是打输了投降,夏侯渊属于阵亡。
先来聊一聊定军山之战夏侯渊死因。
关于陆坏熊君所引《魏武军策令》,个人有一点不同意见。
在这里,曹操描述夏侯渊死因是带着四百人自己去修鹿角,属于逗比死。
并且斥责夏侯渊的恃勇轻进,更说军中对他早就有‘白地将军’的称呼。
但是,建安十九年,在夏侯渊死前五年,曹操刚刚称赞过他。
“宋建造为乱逆三十馀年,渊一举灭之,虎步关右,所向无前。仲尼有言:‘吾与尔不如也。’”
何以才五年时间,吾与尔不如也就变成了“渊本非能用兵也,军中呼为‘白地将军’”?
个人认为,在《魏武军策令》中,曹操的说法是有目的性的。
夏侯渊是西线最高统帅,战死后的影响,从郭淮传中可见,是三军皆失色。
在《魏武军策令》中为挽回不良效应,夸大夏侯渊的逗比程度以安定军心是可能的。
借裴松之的话说,这也是“耻恨之余辞”。属于曹傲娇失败后心有不甘的碎碎念。
有一个很实际的情况,早期跟随曹操起兵的曹营诸宗亲,没有军事科班生。
全都不是在部队历练过,有战斗经验的专业人才,基本都是靠着悍勇来玩票。
别说夏侯渊了,就是曹操自己,早年也干了不少犯兵家大忌的事儿。
这种情况不光是曹操,而是汉末群雄的共性。
所以在遭遇把打仗当吃饭的职业军人西凉部队后,一个个都被打成了筛子。
他们通过多年征战的摸索,终于熟悉了军旅,培养出了军事才干。
曹姓以曹仁为最,夏侯则首推妙才。夏侯?与曹洪则仅止步于‘大将’,没有习得高级的统战能力。
《魏书》里说“渊为将,赴急疾,常出敌之不意”。
夏侯渊应该是找到了比较适合自己的战法,因此经常急袭。
按照同时代许多人对他的评价,这肯定是犯忌的做法,但同样的,也总会很出乎敌人意料。
可见夏侯渊所偏好的军事风格,是一把双刃剑。玩好了是霍去病,玩砸了就是经验包。
魏书里还有后半段,军中为之语曰:“典军校尉夏侯渊,三日五百,六日一千。”
现在看来,这也未必是什么好话。
夏侯渊作为统帅方面的大员,必然不合适。他更应该是长途奔袭的战将。
所以法正听说曹操居然留夏侯渊防守时,幸灾乐祸的说老曹家里肯定出事儿了。
夏侯渊阵亡的那场战斗,刘备军发挥的非常出色。
简单说来,先是示弱,诱夏侯渊与张?进击,在山谷里扎营。
然后半夜时放火烧毁对方鹿角,再大举进攻张?部,张?部战况失利,于是夏侯渊分一半兵助战。
在夏侯渊分兵援助张?后,他自己这边少了一半人马,防守出现空档,这时法正表示可以攻击了。
于是黄忠居高临下,突袭夏侯渊。那一夜,凶猛老头黄汉升看着夏侯渊的双眼里显出的是 EXP……
这一仗夏侯渊和张?肯定举措失当,但主要因素还是刘备军状态大勇,在法正参谋下操作太风骚。
曹营的军事权力一向以宗亲为主。
这里最出色的就是曹仁,其能力与张辽不相上下,不弱于乐进、于禁。
其次则是夏侯渊,由汉中攻防来看,似乎与当时的张?相去不多,弱于徐晃。
曹休、曹真属于第二代接班人,已经是被着意培养军事知识的了,当强于曹洪、夏侯?等长辈。
不要被于禁晚年失贞的事情影响,从而对他有偏见。
于禁是曹操早期手下心腹最可靠的人之一,快刀斩乱麻的犀利作风,帮老曹处理了许多麻烦。
疯狗乐进之生猛,也绝对不逊于张辽、曹仁。
夏侯渊死在汉中的根由就是当时宗亲里没有能在西线代替他镇守的。
本来只可以用在进攻上的战将,非要打防守反击。
一是因为曹营历来的统兵原则,二也是因为陇西局势不稳,需要狠人坐镇。
话说起来,夏侯?、夏侯渊,这俩一个在老刘手里栽过跟头,一个被老刘弄死了。
游戏里老刘的军事属性居然一直比这俩位低,实在不公平。
张佳玮,新书《我这个普通人的生活》、《莫奈和他的眼睛》
夏侯渊的水平很高。
但具体多高,尤其跟五子良将比,很难说。
因为五子良将在曹操时代,几无独立统军作战之机会,所以,夏侯渊的水平颇难评断。你说他不如五子良将吧,他又确是方面大员。他西面,曹仁南面,是两个独立王牌。张辽在东面刷孙权如无物,但他是合肥之战后才升了征东;合肥之战,他和乐进、李典属于合力作战。
打个比方:
夏侯渊是长途奔袭型前腰。
曹仁是善于突进又能防守的后腰。这俩都是教练兼队员。
张辽是拖后前锋。乐进是抢点型前锋。于禁是沉稳型自由人。张?是智慧型组织者。徐晃是不犯错型中前卫,这五个都是纯球员。
夏侯?是俱乐部老板的弟弟。曹洪是俱乐部老板足球宝贝团负责人(嗯,这个哏懂的人自然懂,不细说……)。
夏侯渊擅长客场作战,刷一些小联赛球队赢了许多球,最后跟强队踢时输了。
曹仁和周瑜、关羽等执教的强队踢了几场,场面难看,但没输。
你可以说:张辽如果当了教练,一定比他俩强!----可能吧,但张辽真没当过教练,所以难说。
但仅论战绩,夏侯渊还是挺了得的----再低,也足以和曹仁、张辽,列到曹魏前三。
许多人只记住了夏侯渊汉中战绩了,其实:
昌?反,遣于禁击之,未拔,复遣渊与禁并力,遂击?,降其十馀屯,?诣禁降。
以此战绩,说夏侯渊大于等于于禁,不为过。
太祖征孙权还,使渊督诸将击庐江叛者雷绪,绪破,又行征西护军,督徐晃击太原贼,攻下二十馀屯,斩贼帅商曜,屠其城。从征韩遂等,战於渭南。又督?灵平?糜、?氐。与太祖会安定,降杨秋。
这里的细节是:夏侯渊在庐江、在太原、在渭水、在安定,塞北江左,到处作战。论其全面性,曹魏首屈一指。张辽在东南和东北天下无敌,但没到过西北。
最华丽的战绩,当然是镇定西北。我想强调三点:
A 西北很难征服。董卓、孙坚、钟繇们在这里折腾来折腾去,最后是夏侯渊打了个七七八八。
B 马超在渭水一战被曹操打回去,但最后是被夏侯渊给干飞的。韩遂亦然。
C 宋建在西北折腾三十年,只有夏侯渊降得住。
仅以上战绩,就够了。
夏侯渊被刘备干掉,过程如下:
刘备带兵,跟夏侯渊攻防近一年。
建安二十四年正月,刘备趁夜烧鹿角,夏侯渊让张?守东面,自己带领轻兵护难免。
注意这里:刘备挑战张?,把张?打碎了;夏侯渊分了一半人马给张?,于是黄忠突袭,夏侯渊战死。
这里好有一比:
夏侯渊是守门员,张?是最后一个后卫。
(顺便,此前张?已经被张飞玩过许多回了……马超也过来跟曹洪抛过媚眼)
刘备已经晃过了张?,夏侯渊必须出击了,留了个空门。
刘备横传,黄忠包抄一记怒射,夏侯渊完蛋了。
作为总帅,作为教练兼队员,夏侯渊败亡,自己也难辞其咎。
但这一战,说夏侯渊晚节不保呢,有点儿过;因为张?至少担了一半责任。
曹操后来说他白地将军,说他过于轻勇剽悍,是对的,但那也是夏侯渊本身的风格:三日五百,六日一千。
优点即缺点,人不可能完美。实际上,就在夏侯渊平西北时,曹操还说:
宋建造为乱逆三十馀年,渊一举灭之,虎步关右,所向无前。仲尼有言:“吾与尔不如也。”
对死人和败亡者说便宜话,曹操素来如此,想想于禁,想想赤壁败北后念叨郭嘉来羞臊众谋士,所以,别太在意。
但这并不妨碍夏侯渊拥有曹魏最顶尖的战绩,可能是曹操自己之外,既当教练又当队员最成功的将帅型人物。
实际上,对蜀汉而言,斩夏侯渊,相当于吴国斩关羽一样,是个阶段性的胜利。
看这一段:
然后先帝东连吴、越,西取巴、蜀,举兵北征,夏侯授首,此操之失计而汉事将成也。
----诸葛亮,《后出师表》。
“夏侯授首”,对蜀汉而言,意义就是如此之大。
曹操时代的曹魏两大帅之一,虎步关右,综合而言三大名将之一。这就是我对夏侯渊的想法。
胜也胜在剽悍勇健一往无前,败也败在剽悍勇健一往无前,命数如此。
最后,随便阴谋论一个。
建安二十三年,刘备打汉中;九月,曹操大军到长安,然后不动;曹洪在武都,也不动。看着夏侯渊打刘备。
到建安二十四年正月,刘备斩杀夏侯渊,曹操才动。
嗯嗯,有没有可能是这样呢?
----网上以前专门有人阴谋论过,关羽一镇诸侯,刘备觉得他都不听自己的了,所以关羽北伐,刘备不救,看他败亡。
----依次推论,曹操也可能琢磨过:夏侯渊在关西,势力太大了,还节制着张?徐晃呢!曹操觉得太不安全,算了算了,不如让刘备弄死他,也为曹丕日后登基,剪去后患!区区汉中鸡肋,留给夏侯渊殉葬吧!
你看,靠阴谋论和自己脑补来臧否历史人物,就这么简单,想怎么编怎么编。
知乎用户,别光看不点赞啊
夏侯渊出了名的有勇无谋,人送外号“白地将军”,连曹操自己都经常骂他。
太祖常戒曰:“为将当有怯弱时,不可但恃勇也。将当以勇为本,行之以智计;但知任勇,一匹夫敌耳。”
“魏武军策令”:渊本非能用兵也,军中呼为“白地将军”。
夏侯渊之所以身居高位,跟曹魏军制有关。曹魏行中军制,只有曹氏宗亲,以及极少数外姓将领,能担任军分区司令,五子良将们再能打,只能升到军分区副司令。
脱离当时的军事制度,去评价一个人的军事能力,是很不妥的。曹魏督军制,类似于宋以后的文人领兵,为毛诸夏侯曹领军多有“督”字,而五子多有“从”字。
如果军功全算到主将头上,赵俨、韩浩、史涣们也督过军,赵俨担任过“都督护军”,督过七军。但赵俨主要履历为文治,军事上基本没有作为,要说他能跟五子比,只能呵呵了。
还有曹操骂夏侯渊有勇无谋,“初,渊虽数战胜,太祖常戒曰:‘为将当有怯弱时,不可但恃勇也。将当以勇为本,行之以智计;但知任勇,一匹夫敌耳。’”,夏侯渊数战胜的时候,曹操还经常告诫他好吗。
另外,关于军策令,大哥,这 tm 是“军策令”,军队内部文件,能跟曹操在赤壁的时候吐槽比吗,西北军区司令战死,举军震动,这个时候发下去安抚军队的文件,能那么随意吗,在官方文件里吐槽“白地将军”?呵呵翻译古文当历史是你自己的自由,别搞不懂现实政治就说是阴谋论。
军策令肯定是为了洗地,但关于中军主将的调动和死因,以及对夏侯渊一贯的用兵评价,是不能太脱离现实的。
前者中军主将调动,各军都是很清楚的,夏侯渊一死,军队内部比中央更早知道他的死因,军策令说得太假的话反而没有说服力,而且“白地将军”并不是曹操对他的评价,而是“军中呼为”,是军队内部有这种看法,被曹操引用。
后者更必须顺着军中一贯的看法,外镇督军制,军中包括五子们心中自然怨念已久,如果为了洗地彻底黑妙才,军中反而会彻底怀疑督军制,军人反而觉得再 sb 也是你中央派下来的人,难辞其咎,中央就不该派人来,就该让一线的五子们升到军镇主将。
吴易,生活本身便是爱
读三国史有一些忌讳,其中有一项,叫做“读本传”。这句话什么意思呢?不是说了解一个人不应该去读他在陈寿笔下的本传,而是说,除了本传以外,应该积极搜集其他的资料。原因在于,陈寿这厮作史有个很不好的习惯,叫做“专美传主”。也就是说,你如果只看本传的话,人物的形象肯定会比综合各种材料得到的真实形象美好很多。在这个方面,魏国的情况是最严重的,因为该国的官方档案保存的最完整,相对来说,汉国就要好上一些。
这方面的例子实在是很多,比如裴松之都看不下去的孙刘联盟是由谁先倡议的这个问题。再举个例子,乐进本传中,赤壁后他驻守荆州,把来骚扰的二爷打飞了,看起来很猛的样子。不过事实上,你去看李通传的话,会发现二爷的主力根本没损失什么,后来还一直活蹦乱跳的,可见二爷只是为了保存实力自己跑掉,换一个地方继续骚扰而已。这就相当于国民党在 1935 年的宣传中称自己一举捣毁了江西苏区一样可笑,不是说事实不对,只是它掩盖了对自己不利的事实。你把本传翻译成白话文当然可以把个个人物都塑造成一时名将,万古英风,但是这不现实,千万别自己看书不仔细就说别人阴谋论。
夏侯渊死前,整个曹家的汉中战局其实是处于相当有利的地位。自刘备出兵以来,夏侯渊一直龟在阳平关里不出头,刘备一筹莫展,先后派出吴兰、雷铜进入武都,被在那里蹲点的曹洪曹真曹休一干宗室们吃干抹净了,想派陈式从侧翼的马鸣阁道攻关,也被徐晃所拒而不能成功,他分十部精兵猛攻张?驻守的广石,仍然没有成功,如果照这样硬耗下去,恐怕刘备还没看到汉中的影子就要跪了。可以说,到目前为止,汉中的防守策略是成功的。派两名五子来相助夏侯渊,曹操不可谓不用心,可以类比的是,此时驻东线居巢的夏侯?那里也有张辽乐进两名五子,而中路的子孝大将军可是一个人撑着。
这个时候,刘备感觉兜不住了,于是“先主争汉中,急书发兵,军师将军诸葛亮以问洪,洪曰:‘汉中则益州咽喉,存亡之机会,若无汉中则无蜀矣,此家门之祸也。方今之事,男子当战,女子当运,发兵何疑?’”(《杨洪传》)不管诸葛丞相是否真的是杨洪提醒的,总之,按照杨洪的这种口气,这次增援的力度应该不小。很明显,刘备这次是有备而来,准备趁曹操没把目光投到这里来时,在汉中战局上打开缺口。
曹操此时反应的可没有一些人说的那么迟钝,不要忘了,他关心的事远不仅仅是汉中,代汉事业已进入关键时期,恰好许昌动乱,王必身死,这必将给晚年曹操的心理带来极大的震撼,而此时曹彰还在和乌丸在北边动手大打,胜负不明。但即便如此,他还是七月出师,九月抵达长安,应该说这个速度已经相当不慢了。至于后来又停在长安不走了,原因史书上已经写的很清楚了,宛城侯音暴乱,响应关羽。宛是和洛并称的地方,拿一张地图看看这两地和长安的相对位置,再看看曹操岂能在此时离开长安?更何况刘备虽然增兵,但是曹军处于防守一方,只要自己稳住阵脚,坚持到曹操来还是没什么问题的,比起后来曹仁守樊城的那种急于星火的形势,这次实在算不得什么。拿这个当阴谋论来说,不是树个好打的靶子然后去打么?
再说眼下的情况,此时刘备有了战略预备队,底气更足了,于是准备改变那种呆呆地一个个打据点的格局,抢占一步先手。幸好,军中有法正这样擅长抢先手的谋士,于是刘备的部队采取了大胆的举动----南渡汉水,占领定军山。这是很诡异但是也很妙的一步棋。表面上看起来是示弱了,但其实其中暗藏杀机,《三国演义》里把这一计称为“反客为主”,我认为其实是有道理的,但是,它的成功还是建立在对夏侯渊作战风格的了解上。
这个时候,夏侯渊对这一步棋最好的应对当然是脱先,也就是继续龟缩。就算要把战场上的“势”夺回来,和刘备干一架,也要千万遵循谨慎小心的原则,千万不要变成决战。那边曹仁已经快要攻下宛城了,曹操大军挨过这个冬天就要来了,到时候再开决战无论怎么看都是更理想的选择。
但是夏侯渊的反应令人瞠目结舌,他竟然带大部分主力离开阳平关猛扑定军山!说是大部分主力不是没有道理的,主帅夏侯渊不用说了,最重要的辅佐张?在前线,就连曹操任命的傀儡益州刺史也被夏侯渊带到前线来了!这就相当于自己这边其他人已经要出家门了,你不好好守一阵二塔,反而出去浪,不送人头还有天理么?
在定军山之战具体的攻防中,夏侯渊的战术选择也实在愚蠢的很,一个简单的声东击西就把他骗了,而且还是被连骗两次----第一次错误判断刘备部队主攻方向,派半数兵马援救张?;第二次被烧鹿角,身为万军之尊竟然亲自率四百人前去修补,以致被黄忠部突袭杀死!为将而不知己不知彼,被称为白地将军又有什么冤枉的呢?
顺便说一句,正如有人已经指出来的,老曹骂夏侯的那是军策令,是内参,赞夏侯的那是正式的政府文件,别把两者混为一谈。揣测一下,我觉得老曹在长安听到夏侯授首的消息时应该心情和知道龙且败亡时的项王心情差不多。像对东线张辽一样,大政策他肯定是对夏侯讲了的,我甚至怀疑“为将当有怯弱时,不可但恃勇也。将当以勇为本,行之以智计;但知任勇,一匹夫敌耳”这句有名的训示就在曹操留夏侯防守汉中的时候,要不然他战争初期不至于打的那么猥琐。但是敌人稍微一变,他就回到自己的老路上去了,这种老路打打小贼可以,对付刘备老革显然还差点火候。至于夏侯选择提前决战的原因,有可能是他判断南渡的刘备要溜,也有可能是判断想拖住刘备主力,等魏王来了包饺子,但不管怎么说,在敌人选定的地点决战都是极其愚蠢的决策,而且这种决策反映了夏侯渊作为高级将领对敌情的无知。
在中军体制下,曹家宗亲的成长环境是相当宽松的(参见何兹全《魏晋的中军》),老实说,夏侯渊也确实在关右刷了不少经验,当时能留守汉中的舍他也没有其他人了,更何况夏侯渊关右,曹子孝荆襄,夏侯?青徐的布局是不会轻易改变的。所以,曹操的这个人事安排我倒不认为有什么错,只是他实在没有想到夏侯渊会这么作死,所以在内部文件里发发牢骚,我觉得还是可以谅解的,老曹本来就是性情中人嘛。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