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志11钟会中为何没有钟会?

因为蜀汉是个小国,人才匮乏,所以提到蜀汉的大将,无外就是五虎上将——关张赵马黄,外加陈到,魏延,还有半路投靠的姜维。除他们之外,蜀汉似乎就没什么顶级大将了。所以历史有一种说法,叫做蜀中无大将,廖化做先锋,认为蜀中无人才。是这样吗?当然不是!《三国志&蜀书》仅有十五卷,记载人物甚少,但这其实不等于蜀国没有人才,正史没有记载的人物,不代表他在历史上不曾存在过。其实陈寿为了弥补《蜀书》卷少的遗憾,特意在《杨戏传》中附录了一些当时蜀汉大臣,称为《季汉辅臣传》但这依然不是蜀汉大臣的全部名单,还是漏掉了很多精英人物。而其中,有一小我私家物特别有目共睹。他叫柳隐,《三国志》煌煌数十万字,没有一处提到他,陈到至少在《杨戏传》中露了脸。柳隐很牛吗?告诉大家,柳隐不但牛,而且是当时蜀汉的一级大牛,只是不知道,为何这么牛的人物,在《蜀书》中没有一字提及。柳隐,字休然,是蜀汉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成都人,算是天子脚下。关于柳隐为人,《华阳国志》是这么说的,“直诚笃亮,交友居厚”。会交朋友不代表有能力,烂忠厚没用的人也会交朋友,但于国无益。接着看下一句,《华阳国志》作者常璩是怎么说的,“(柳隐)达于从政”。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柳隐的政治能力一级棒,会做人,会做官,会做事。目下当今的官员,只要会做到这三点,那必然是人民都会敬爱的好公仆。根据史书记载,柳隐约生于汉灵帝末年,比诸葛亮只小几岁。公元214年,刘备从荆州入蜀,这一年,柳隐至少三十多岁了。可是刘备却没有用柳隐,而柳隐第一次出目下当今官方场合,是跟着大将军姜维“征伐”。而即使只算姜维第一次北伐,那也是公元238年的事情,此时柳隐已经差不多是五十岁的老者了。而从“数从大将军姜维征伐”的记载来看,可能柳隐并不是是在姜维第一次北伐时参加,那他的年龄还会更大。蜀国地盘特别很是小,何况又在国都成都,刘备,甚至是诸葛亮怎么就没发现柳隐这样的大才?柳隐可不是一样平常的人才,随便当个马仔、打个前站什么的。《华阳国志》称赞柳隐道:“当敌陷阵,勇略冠军。”这是什么概念呢?关羽、张飞也不过如此!关云长这么牛,都没有“勇略冠军”的评价,而在五虎上将中,与“勇略冠军”评价相似的,只有一人,那就是老将黄忠黄汉升。《三国志&蜀书&黄忠传》说黄忠“勇毅冠三军”。那咱们是否是可以这么理解,柳隐至少和黄忠同一个级别?黄忠在《三国志》和《三国演义》中的五虎上将排名都排在第五位,换句话说,柳隐至少可以挤进五虎上将。这是多么牛的本事!柳隐跟着姜维北伐以来,应该立了不少功劳,所以被授予巴郡太守这样的重要职务。巴郡太守的重要性对于蜀汉政权来说是个什么概念呢?这么说吧,蜀汉国的巴郡太守,就相当于目下当今的上海一把手,俄罗斯圣彼得堡市长,美国洛杉矶市长,法国马赛市长,这是一样平常人能混到的位置吗?柳隐没点本事,是绝不可能做到巴郡太守这一之于蜀汉来说极为重要的职务。蜀汉国土狭小,勉强也只分为二十二个郡,而其中最重要的郡县,也就是成都、巴郡、汉中,这堪称是蜀汉的三大政治中心。巴郡在哪呢?就是目下当今的直辖市重庆。后来,柳隐调离了巴郡,去了哪里?去了地位比巴郡只高不低的汉中。汉中啊!那是事关蜀汉生死存记的军事重镇,这是刘备活着时拼了老命也要从枭雄曹操口中夺食的要塞堡垒。蜀汉的汉中,相当于目下当今的沈阳军区,是对抗北方强敌俄罗斯的头号重镇。而柳隐的职务在是汉中郡的黄金围督,这可是事关汉中生死存记的关键要塞!柳隐坐镇汉中,总要有个严峻考验吧。好吧,严峻考验很快就来了,那就是蜀汉炎兴元年,公元263年,这也是蜀汉存在的最后一年。统治魏国的大权臣司马昭派邓艾和钟会两位军界天才会同伐蜀,务必灭蜀于一朝。两路灭蜀大军,邓艾实际上是偏师,只带三万人,走的还是偏险山路,真实的灭蜀主力是钟会带的军队,计有十万人马。而钟会走的是传统入蜀路线,从长安穿子午谷到汉中,次序递次下之。当时的蜀汉国力已经被姜维的十一次北伐,外加后主刘禅的昏庸奢侈消耗殆尽,就等着被消灭了。钟会这一路进军比较顺利,进入汉中后,各路蜀汉军事据点不是被拔掉,就是直接屈膝投降,没多少人愿意给昏庸无能的老阿斗卖命了。《华阳国志》说钟会“入汉川,围戍多下”,……除柳隐所据之城。“围戍多下,惟隐紧壁不动。”起初,钟会也没把这个一把老骨头的柳隐当盘菜,认为随便派个副将就可以搞定柳隐。钟会派一路偏师,让“别将”攻之,然后就等着好消息了。可是,钟会没等到破城的好消息,反而等来了让人沮丧的情报,“(别将)不克不及克”,拿柳隐半点办法也没有。钟会一路西进,没有受到什么阻力,偏偏在柳隐这里碰了壁,这让骄傲的钟士季很没面子。不过,还没等钟会大举进攻柳隐,就等来了一个其实不让钟会开心的消息——他的同事兼政敌邓艾已经偷渡阴平,直进成都,迫降了蜀主刘阿斗。随后刘禅下手令,派人送给还在坚守的柳隐,让他屈膝投降魏军。听说皇帝屈膝投降了,柳隐这才觉得没意思再玩下去了,反正钟会被他折腾的够呛,他已经挣够了面子。柳隐极为潇洒的开城,一脸骄傲的站在钟会面前。钟会这么牛气冲天的人,见着柳隐,也不敢托大,以礼相待。后来晋武帝司马炎设立建设晋朝,柳隐被内迁到中原,出任了河东的西河太守。直到三年后,柳隐实在过不惯河东的生日,辞官还乡,回到了念念不忘的蜀中家乡。等到柳隐八十高寿的时候,安然卒于家。本文属特约作者 独行客 作品(快来中华书会微信公众号ZHSHbooks 抢赠书呀!《宋末大变局》、《人间乐》、《嘿!你懂你的孩子吗》、《猎凶记》正在进行中!)“读三国丶析人生”系列随笔:姜维为什么去投降钟会
姜维为什么去投降钟会
  三国历史,家喻户晓。魏蜀吴三国争雄,自引不少文人墨客撰稿书之,最有名的当属罗贯中《三国演义》。然则《三国演义》终究是小说,探究那个时代的人和事,还要读记述当时那个年月的“正史”才能还原历史人物的真质。
  本文主要参考陈寿《三国志》等史料,谈一谈姜维为什么去投降钟会。
  当刘备的儿子刘禅以隆重的殡仪送走了蜀汉劳苦功高的丞相诸葛亮,蒋琬也撒手人寰的时候,据说是诸葛丞相关门弟子的天水冀城人姜维接替了蒋琬的位置,时任蜀汉大将军。蜀国军权实际皆在姜维手中。姜维本着“继丞相之遗志,讨篡汉之逆贼”的原则,屡次向魏国发兵,目的就是灭了魏国,完成蜀汉统一天下的第一步。可人家魏国也不是吃素的,当时魏国的实际掌控者是司马昭,他派出郭淮和邓艾到前线抵御姜维的侵略。
  郭淮中了姜维的诱敌之计,中箭身亡,邓艾独与姜维抗衡。这邓艾也是个人物,为人实在,也敬佩姜维的恒心与胆略,称姜维“一时之雄儿”(见《三国志?蜀书?姜维传》),然则终究是两国交战,各为其主,你死我活,必要分出胜负。敬佩归敬佩,战斗还是要打的。邓艾连续两次使姜维兵败,姜维矢志不渝,东山再起,与邓艾相拒。两雄对峙,难分高下。这个时候,司马昭派出主动请缨的钟会去前线抗蜀,钟会是官二代加富二代,父亲是大魏太尉,哥哥也是朝中高官,钟会自幼就比他哥聪明得多,深得皇室器重。司马昭掌权后,钟会成为司马昭的心腹。
  钟会带的兵相对独立,不受邓艾节制。所以来到前线,一商量,钟会、邓艾分兵进击蜀国。钟会志得意满,正要与蜀国一较高下之时,邓艾已经在阴平的小路上了。邓艾这一招“偷渡阴平”,确实起到了“直取蜀汉”的战略目的。钟会仰慕姜维,写了一封言辞恭敬而恳切的劝降信,要姜维投降。信中足显对这位敌国将领的钦佩之情(见《三国志?蜀书?姜维传》)。可姜维肩担诸葛亮克复中原遗志的重负,哪能轻易投降?面对钟会的劝诱,姜维不改初衷,没有给钟会写回书,而是以战斗的姿态回答了钟会。都说钟会睚眦必报,他对姜维却是一例外。姜维对他“不敬”,他没放在心上,这个日后即知。
  姜维大权在握,蜀国内部难免会有人在皇帝刘禅耳边絮叨,说姜维手握军权,意图谋反。刘禅招回姜维,姜维处理完国内的“乌鸦嘴”之后,又重返战线。这时邓艾已经成功渡过阴平,并在绵竹与诸葛亮之子诸葛瞻的部队相遇,一场持久战过后,诸葛瞻、诸葛尚父子俱殉国,蜀汉帝国的最后屏障破碎了。刘禅举白旗投降了邓艾,蜀国灭亡。邓艾授意刘禅写“诏令”给姜维,让其投降。刘禅的“诏令”到达姜维的部队,姜维知道大势已去,部下将士听到刘禅举国投降的消息,都气愤地直跺脚。
  姜维率部像一个无家可归的孩子,拿着亡国皇帝的“诏令”,并没有“奉命”去投降邓艾,而是径直去了钟会大营,向钟会请降。
  这就引申出本文要探讨的主题:姜维为什么投降钟会?
  笔者从史书的字里行间,读出了一些信息,也嗅出了一些政治因素,现试作分析。
  第一,钟会比邓艾更加仰慕姜维的才学。邓艾除了那一句“一时之雄儿”,再没有别的赞许之语。而钟会却于文武之道、人品才具等洋洋洒洒对姜维做了一番细致入微的品评,足见其仰慕之心。可以说,钟会是姜维的异国粉丝。
  第二,钟会在蜀汉还未亡国的情况下,就写信请姜维归降。也就是说,邓艾是灭其国,以一个胜利者的姿态命令一个亡国将领投降。而钟会则不然,他是以一个平等的位置邀请自己的仰慕者来“共商国是”。“命令”和“邀请”二者当然有天壤之别。
  第三,钟会出身较好,是高富帅。官二代、富二代,再加上是个文艺青年,最要命的是钟会是“帅才、谋才、将才”三者集于一身的时代骄儿。与出身放牛娃的邓艾相比,人家钟会心思细腻,不是邓艾那样的大老粗,所以同为胆大心细之人的姜维在感情上更倾向于投降钟会。
  第四,为手下将士身家性命和前程考虑,应投降钟会。钟会是刚刚来到前线与姜维作战,邓艾手下已有无数条生命葬送在姜维及其部队手中。去投降邓艾,不敢保证邓艾不会杀降卒为死去的手下报仇泄愤,而钟会还是自己的粉丝,又没有什么过多的交锋,没有“人命债”,所以要去投降钟会。
  第五,钟会是司马昭的心腹。这一点是姜维最看重的。这就是政治因素。因为姜维自打决心去钟会大营投降之时起,就看到了复兴汉室的最后一丝希望。日后劝钟会举事也正因他是司马昭相对信任的人,可以打司马昭一个措手不及。
  有了这些感情上和政治上的考虑,姜维迈着沉重的脚步,率领部下投降了钟会。
  姜维归降,钟会大喜,亲自出帐相迎,一个战胜国高级将领如此礼遇一个亡国奴,可以说这全在姜维的意料之中。这还不算什么,钟会自得姜维,“出则同车,食则同席”,出行和吃饭都表示出对姜维的殷勤厚意。有人会说是不是“同志关系”啊?不是的。钟会仰慕姜维,任何一个“追星”的人大概都会理解吧。但现在哪位明星落迫了,去投靠某个粉丝,可能不大会受待见吧,人心不古啊。看人家钟会,这才称得上是“忠实的粉丝”。
  一段时间之后,姜维认为时机成熟,向钟会提出要其“自立”。钟会其实是不甘于人下的人,姜维此语一出,他故作讶异,说不能啊,这是谋逆呀。姜维故作失望之态。钟会见姜维沮丧,以为其真的不高兴了,就把肺腑之言相告:“其实早看不惯司马氏的淫威了。”姜维见计谋已成,就精心为钟会谋划。钟会也不是傻子,仔细考量姜维的计划,出语道:“……事成进图天下;不成则退居蜀汉,不失作刘备也。”(见《三国志?魏书?钟会传》)也就是说,钟会也没有百分之百的把握能得天下。但从《钟会传》的记载来看,他已经为自己想好了后路,即“退居蜀汉”。不能称帝,就做“蜀汉王”,以后慢慢吞食天下。这一刻,钟会在姜维的谋划下,与司马昭公开决裂。
  但姜维欲在钟会的身上实现“复兴汉室”的梦想,借钟会之手搞掉司马昭,从而挥师灭吴、一统华夏的宏愿在残酷的历史现实之下灰飞烟灭。钟会最大的不幸是遇上了司马昭。司马昭何许人也?人家可是司马懿的儿子。司马昭曾经对贾充说:“防艾,还需防会。”(提防邓艾谋反,更要提防钟会谋反)可见司马昭早已将钟会列入黑名单。
  钟会先是用计陷害邓艾,使邓艾成了一个死囚(不久真被杀了),锁到了槛车中。在姜维的帮助下,钟会率兵占据了蜀汉境内的要冲。本来看到这里,都以为钟会顶不济也能成为蜀中之王。凭借姜伯约“才兼文武”和自己的雄才大略,弄个“二分天下”与司马昭对峙不成问题。可历史往往出其不意,姜维、钟会都被司马昭安插在钟会手下的心腹杀死了。
  钟会还是太年轻,姜维也多多少少忽略了“人和”的重要,而司马懿、司马昭父子才是“玩人心”的高手,深知得人心的重要。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