侠盗飞车圣安地列斯原型的坦克原型是不是美国的艾布拉姆斯主站坦克?

M1艾布拉姆斯坦克
M1艾布拉姆斯坦克
英文名称:M1 Abrams‎ Tank
类    型:主战坦克
所属国家:美国
研发单位:克莱斯勒汽车公司防务部门
M1艾布拉姆斯主战坦克是美国陆军和美国海军陆战队主要的主战坦克,M1艾布拉姆斯的出现是为了取代M60巴顿系列坦克,在1980年左右开始服役,其家族主要有M1、M1A1及最新型号M1A2,装有全新的装甲和电子设备。艾布拉姆斯名字由来是前任的美国陆军参谋长和第37装甲团指挥官克雷顿·艾布拉姆斯上将。
外观造型:
局部细节:
性能配置:
M1坦克的越野速度和加速性能非常优秀,最大时速达72km/h,从0至32km/h加速时间只需7秒。燃气轮机不但零件少,定期检修间隔时间长,且冷却系统简单而效率高,排烟最大为减少。此外,该机零部件保养简单,整机更换极快,不超过1h。
  M1艾布拉姆斯是由美国克莱斯勒防务公司(Chrysler Defense Division)开发设计,美国陆军在1980年初开始引入。由于***了燃气涡轮引擎成为了新奇的特征。初期型的M1及M1装甲改良型的的M1IP使用了装备M68A1的51倍径105毫米线膛炮为主炮。 M1在1991年的海湾战争经由沙特阿拉伯初次投入战场,而其性能上大幅度胜过它的对手伊拉克所配备苏联制造的T-72、T-62和T-55。
  接受MBT-70和XM-803两车研制失败的教训,该坦克研制初期就严格控制了研制、制造成本,并力图达到提高性能的要求。该坦克的19项设计要求中,陆军特别强调了乘员的生存力,其次才是观察和捕捉目标能力及首发命中率等要求。提高乘员生存力的重要性体现了现代坦克的发展趋势。为此XM1坦克设计采用了新的防护配置和现代火控系统。根据1973年10月中东战争经验,对设计要求又作了部分修正,如要求增大战斗行程、加强侧面防护、改进车内弹药储存等。
  1973年1月陆军参谋部正批准特别任务小组提出的XM1研制大纲,1973年6月陆军分别与通用汽车公司(GMC)和克莱斯勒(Chrysler)公司签订了研制样车合同,1976年1月底两辆样车完成,并在阿伯丁(Aberdeen)试验场进行对比评价试验。日陆军宣布克莱斯勒样车获胜,并与之签订了制造11辆样车的合同,从而开始了该坦克的全面工程研制,于1979年11月完成,历时36个月。在此期间,克莱斯勒公司为陆军制造了11辆样车,1978年2月开始对样车进行第二阶段的性能试验和使用试验(DT/OT II),包括在各种气候和模拟战场条件下试验,试验内容主要有机械拆卸和维修;各种机动性试验;武器试验和环境试验。该阶段试验总行车里程约为89635km,发射炮弹19100发。
  在全面工程研制阶段中,利马陆军坦克修配厂改造为M1坦克的第一制造厂,它便成为西方国家最现代化和生产率最高的坦克制造厂。
  1979年5月间陆军决定试生产XM1坦克110辆,在利马坦克厂制造,1980年2月完成头两辆生产型车。为纪念原陆军参谋长,二次大战中著名的装甲部队司令格雷夫顿W&艾布拉姆斯(Greighton W.Abrams)将军,特把该坦克命名为艾布拉姆斯主战坦克。从1980年9月到1982年5月又对这些坦克在部队进行了第三阶段的研制试验和使用试验,试验表明该坦克主要性能已满足或超过了1972年提出的研制要求。
  早在1981年2月陆军就已批准生产7058辆M1坦克,同时将XM1坦克正式定名为M1艾布拉姆斯主战坦克。1981年9月利马坦克厂和底特律坦克厂开始小批量生产M1坦克,1982年3月底特律坦克厂开始制造生产型车。
  1984年陆军把M1/M1A1坦克的计划生产总数提高到7467辆(其中4199辆M1A1)。为提高生产率和产品质量,两个坦克厂对生产设备和生产工艺进行了较大的改进,1984年初月产量达70辆。
  M1坦克的生产于1985年2月全面结束,共制造了2374辆,以后转向生产改进型M1坦克和装120mm滑膛炮的M1A1坦克。1988年春季,美国陆军曾考虑把该系列坦克的生产总数提高到12000辆,以取代所有M60系列坦克。应当指出,1974年12月美国和联邦德国曾签订了一份谅解备忘录,其中包括对联邦德国豹2修改型车进行试验评价,以期在豹2和M1两车装备部队前取得最大可能的部件标准化,取得的主要协商结果是计划在M1坦克上装备联邦德国制造的120mm滑膛炮。
  1988年4月美国国会同意埃及特许生产565辆M1A1坦克以装备埃及陆军。按计划1991年美国向埃及提供15辆车,1992年开始用10年时间两国合作生产540辆M1A1坦克,其中主要部件,如发动机、武器系统等由美国提供。
  在第二阶段11辆样车试验中,燃气轮机空气滤清系统、传动装置、履带和燃料供给系统等均出了问题,在1979年下半年对3辆XM1车进行了结构修改,试验证明大部分问题得到解决。其中主要问题是履带脱落和发动机吸入尘土,前一问题是通过对行动和悬挂部件结构进行重新设计调整得以解决,后一问题的解决是在滤清系统中装入可靠的密封件。目前M1坦克唯一不能满足研制大纲要求的是履带寿命,现装在M1/M1A1坦克上的T156型履带寿命是km。为了提高履带寿命,降低作战供应费用,美国已研制了新的XT158H型履带,目前正在进行试验和测定。
  目前,M1坦克主要装备美国陆军,M1和改进型M1主要装备在美国本土,而驻欧美军装备的M1坦克正用M1A1坦克代替。预计到90年代初美国陆军将有89个师装备M1、改进型M1和M1A1坦克。在陆军制式编制中,每个坦克营共有58辆M1A1坦克。M1坦克可用美国空军的C-5A银河喷气式运输机空运,在极短时间内可运至指定作战区域。
  M1坦克伯是典型的炮塔型坦克,有4名乘员。车体前部是加强舱,中部是战斗舱, 后部是动力舱。驾驶员位于车体前部中内,配有3具整体式潜望镜。关窗驾驶时,驾驶员半仰卧操纵坦克,夜间驾驶时可把中间的潜望镜换成AN/VVS-2微光夜间驾驶仪。驾驶员两侧是用装甲板隔离的燃料箱和弹药。旋转炮塔位于车体中央,其外形特点是低矮而庞大,几乎与车体一样宽。该扁平型炮塔和车体大都采用焊接件,这主要是接受了第四次中东战争的教训以及铸造件生产效率低的原因。车体上主要铸件只用3块,其他部分都用装甲钢板焊接而成。炮塔和车体各部分和装甲厚度不等,最厚达125mm,最薄为12.5mm,相差10倍。首上装甲钢板的厚度自下而上逐渐增厚,为50~125mm。炮塔内有3名乘员,装填手位于火炮左侧,车长位于右侧,炮长在车长前下方。装填手舱门上***有1具可旋转的潜望镜,舱口有一环形机***架。车内电台***在炮塔壁左侧,便于装填手操作。炮塔内弹药大都放在炮塔尾舱内,装填手用膝盖控制一个杠杆能打开尾舱装甲隔门,收回膝盖,门自动关闭,并备以应急机械闭锁装置。炮塔上的车长指挥塔外形低矮,可360&旋转,四周有6个观察镜,指挥塔外部有1挺高射机***。炮塔后部装有2根电台天线和1个横风传感器。车内油冷式发电机由传动装置驱动,最大电流是650A;6个12V蓄电池串并联连接,总容量是300Ah,供电电压为24V。
  M1坦克***通气筒后可潜渡2.38m,M1A1坦克为2m。
  此外,M1坦克可在车首***新的推土铲,以完成推土和清理阵地等任务。
  M1坦克的装甲是美国得知以色列的作战经验后开发出来的复合装甲,考量到复合装甲的***,过去钢质铸造炮塔所考量的避弹构型在M1车系上便取消,复合装甲比起过去的钢制均质装甲对成型装药与APFSDS均有优异的表现;M1A1(HA)/M1A2则考量苏联在125公厘炮上使用的长杆钨/贫铀弹芯APFSDS因此在海湾战争时换装以衰变铀制作的高硬度复合装甲。
  在1991年海湾战争后,部份自战场归建的官兵罹患&海湾战争综合症&(巴尔干综合症),而贫铀弹被怀疑是导致发病的物质,但美国政府认为两者没有关系。
  该坦克的主要武器是1门北约制式105mm M68E1式线膛炮,与M60坦克的M68炮有所不同。该炮由于改进了摇架结构,并将摇架重量减到115kg,从而减少了在炮塔内所占有的空间。反后坐装置也加以改进,带有液压驻退机和同心式复进机,其液压压力由原14.7MPa(150kgf/cm2)减至12.25MPa(125kgf/cm2)。该炮装有可测量炮管弯曲的炮口校正系统。
  该坦克105mm炮弹基数是55发,其中44发装在炮塔尾舱内,左右弹药仓各存放22发,3发水平存放在炮塔吊篮底板的防弹盒内待用,其余8发装在车体后部弹药装甲隔仓内。M68E1火炮除了可发射M60坦克制式炮弹外,还可发射最新研制的M735曳光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M774曳光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M883曳光尾翼稳定脱壳贫铀弹芯穿甲弹和M737TPDS教练弹。M68E1火炮发射M774式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时,初速为1524m/s,直射距离约1700m。
  该坦克采用了指挥仪式数字式坦克火控系统,主要特点是光学主瞄准镜与火炮/炮塔相互独立稳定,火炮/炮塔电液驱动,并随动于主瞄准镜。在正常工作条件下,炮长用主瞄准镜捕获目标,炮长的火控指令和自动弹道传感器的弹道修正数据同时输入弹道计算机,计算机解算弹道并控制火炮和炮塔的转动从而使火炮稳定地瞄准目标。该火控系统使M1坦克具有在行进间射击固定目标和运动目标的能力。
  由加拿大计算设备公司(Computing Devices Company)研制生产的数字式弹 道计算机是一种全求解的固态计算机,自动输入的数据包括目标距离、目标速度、倾斜角和横风速度,手工输入的数据包括药温、气压、气温、炮膛磨损、4种弹道选择、炮口校正装置信息等,弹道计算距离为200~4000m。炮长主瞄准镜是一单向(高低向)独立稳定瞄准线的单目潜望式瞄准镜,它与激光测距仪和热像仪组合,构成测距、昼夜三合一的瞄准镜。现用Nd:YAG激光测距仪的距离分辨率为15m。为加强坦克在烟幕中的作战能力,正准备改用工作波长为10.6&m的CO2激光测距仪,并于1987年开始批量生产。
  该坦克火控系统与豹2坦克的火控系统同属指挥仪式,但为降低成本,而又不太多地降低火控性能,M1坦克没有配备独立的车长瞄准镜,仅有1个在炮长主瞄准镜上延伸的望远镜,车长不能超越炮长独立地搜索、识别和瞄准目标;炮长主瞄准镜水平向未稳定,仅向低向独立稳定;减少了弹道数据的自动输入,仅用4种主要自动输入的弹道传感器,其他弹道数据参数需要手工输入。所有这些措施较有效地控制了火控系统的成本,实际成本仅为整车成本的20%。
  在主炮右侧***有1挺M240式7.62mm并列机***,在炮塔顶装填手舱口处***1挺M240式7.62mm******,该机***旋转范围为265&,俯仰范围为-30&~+65&。在车长指挥塔上***有制式M2式12.7mm机***,可360&回转,俯仰范围为-10&~+65&,机***回转可电动或手动操作,俯仰操作为手动。
  该坦克发动机是阿夫柯-莱卡明(***COLycoming)公司(现改为达信-莱卡明公司)的AGT-1500燃气轮机。该坦克是世界首次采用燃气轮机作为主动力的制式坦克,这在进行多年争论之后选中了燃气轮机,原来存在的问题已基本得到解决。该机输出功率是1103kW(1500马力),主要燃料是柴油或煤油,也可用汽油。为气排气口位于车体尾部,进气口在车体顶部。AGT-1500燃气轮机不但零件少,定期检修间隔时间长,且冷却系统简单而效率高,排烟最大为减少。此外,该机零部件保养简单,整机更换极快,不超过1h,但是燃气轮机也存在燃油消耗率高,初始成本偏高的缺点。
  该坦克采用了底特律柴油机(Detroit Diesel)公司的X-1100-3B全自动传动装置,主要部件有液力变矩器、行星变速装置、液压泵、液压马达、液压制动器等。通过操纵液力变矩器和行星拓进行变速,通过操纵液压泵和液压马达进行差速无级转向。液力变矩器可自动闭锁。该传动装置有4个前进档和2个倒档,可实现连续转向和空档原位转向。制动器为多片摩察式,工作制动时用液压操纵,紧急制动时用机械操纵。
  驾驶员使用&T&形操纵杆驾驶车辆,杆上装有油门控制装置和自动变速箱控制装置及车内通话装置。驾驶员前部有2个踏板,其中右边是工作制动器踏板,左边是停车制动器踏板。
  该坦克采用改进型扭杆悬挂。在第一、二、七负重轮平衡肘上***有旋转式诂振器和固定的行程限制器,减振器装在侧甲板内。前部诱导轮曲臂上装有1个伸缩式液压减振器,可液压调整诱导轮。第一、二、七扭杆是高强度扭杆,其余为普通制式扭杆,所有扭杆都托在铝管内,以防碰伤扭杆表面,第一、二根扭杆用钢板覆盖。该坦克每侧有7个铝制负重轮、1个诱导轮,1个主动轮和2个无轮缘托带轮。采用T156型双销挂胶履带。负重轮直径为635mm,动行程为381mm,由于负重轮较多,因此,单位地面压力减少,且负重轮直径较小,车高降低。
  该坦克设计把乘员生存力作为主要性能指标,为此综合采取了多种防护措施。
  (1)采用了装甲隔离措施。用装甲隔板将炮塔内弹药仓和乘员舱分隔开,一旦弹药仓被命中或着火爆炸,气浪会先将炮塔顶部3块泄压板冲开,使乘员免受二次效应的伤害。动力舱和乘员舱用装甲隔板分开。
  (2)降低车辆总高,至炮塔顶高为2.37m。
  (3)提高越野速度和加速性,从0至32km/h加速时间为7s。
  (4)主要防护部位采用类似乔巴姆装甲的复合装甲,防护力较M60坦克大为提高。
  (5)车体两侧各***6块装甲裙板,可向上翻转,既保护了悬挂又可避免因车侧中弹引起二次效应。前部裙板厚约40mm,后部裙板厚约20mm。
  (6)车内***了哈隆(Halon)全自动灭火系统。动力舱和战斗舱中***的红外传感器(动力舱有3个,驾驶员舱1个,炮塔内3个)能在2ms内发现所有着火点并自动启动灭火系统,能在150ms内把火灭掉。驾驶员也可手动灭火。
  (7)车内装有M25A1个人三防面具,无超压三防装置。
  (8)炮塔前部两侧各装有6管M250烟幕弹发射器,车上还装有发动机热烟幕施放装置
  M1基本型的战斗全重为54.5吨,A1型战斗全重增加至57吨,坦克乘员为4名。M1坦克具备优异的防弹外形,炮塔和车体多用钢板焊接而成,各部分的装甲厚度不等,最厚达125mm,最薄为12.5mm。
  M1在正面部分装有先进的乔巴姆装甲。自1988年6月开始,新生产的M1A1在车体前部加装贫铀装甲。经过特殊处理的这种新型装甲,强度是原先的5倍。在海湾战争中,参战的M1A1坦克多数换装了贫铀装甲,实战证明效果非常成功。
  M1坦克采用了隔仓措施,用装甲隔板将炮塔内尾仓和乘员舱分隔开,能有效避免二次效应对乘员的伤害。
  M1基本型的主炮为1门北约制式105mm M68E1式线膛炮,与M60坦克的M68炮有所不同。该坦克105mm炮弹基数是55发,其中44发装在炮塔尾舱内。
  M68E1火炮除了可发射M60坦克制式炮弹外,还可发射新研制的M735曳光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M774曳光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M883曳光尾翼稳定脱壳贫铀弹芯穿甲弹和M737TPDS教练弹。
  辅助武器为1挺M240式7.62mm并列机***,以及炮塔顶装填手舱口处1挺M240式7.62mm机***和车长指挥塔上一挺M2式12.7mm机***。炮塔前部两侧各装有6管M250烟幕弹发射器,车上还装有发动机热烟幕施放装置。
  坦克内部***了哈隆全自动灭火系统。动力舱和战斗舱中***的红外传感器能在2ms内发现所有着火点并自动启动灭火系统,能在150ms内把火灭掉。
  M1坦克采用了指挥仪式数字式坦克火控系统,主要特点是光学主瞄准镜与火炮/炮塔相互独立稳定,火炮/炮塔电液驱动,并随动于主瞄准镜。该火控系统使M1坦克具有在行进间射击固定目标和运动目标的能力。炮长主瞄准镜为单向独立稳单目潜望式瞄准镜,它与激光测距仪和热像仪组合,构成测距、昼夜三合一的瞄准镜。激光测距仪原为钕钇铝石榴石激光测距仪,目前已改用工作波长为10.6&m的CO2激光测距仪。
  为降低成本,而又不太多地降低火控性能,M1基本型没有配备独立的车长瞄准镜,车长不能超越炮长独立地搜索、识别和瞄准目标;炮长主瞄准镜水平向未稳定,仅向低向独立稳定;减少了弹道数据的自动输入,仅用4种主要自动输入的弹道传感器,其他弹道数据参数需要手工输入。所有这些措施较有效地控制了火控系统的成本,实际成本仅为整车成本的20%。
  M1坦克是世界首次采用燃气轮机作为主动力的制式坦克。发动机采用的是AGT-1500燃气轮机,输出功率是1103kW(1500马力。该机保养简单、冷却系统效率高,确定是燃油消耗率和成本较高。该坦克采用了X-1100-3B全自动传动装置和改进型扭杆悬挂。坦克每侧有7个铝制负重轮、1个诱导轮,1个主动轮和2个无轮缘托带轮,采用T156型双销挂胶履带。
  M1坦克的越野速度和加速性能非常优秀,最大时速达72km/h,从0至32km/h加速时间只需7秒。
  M1坦克的开发源自于1960年代起为了更换M60车系而与西德进行的MBT-70坦克开发计划,虽然MBT-70因为越战失败而缩减的国防预算与美德国对规格的歧见而终止,之后美国克莱斯勒汽车公司防卫部门(Chrysler Defense Division,1982年转卖给通用动力公司成为通用动力地面系统部门)以MBT-70所累积的技术与规格在1973年起进行开发,开发时采纳了赎罪日战争对RPG与AT-3的作战教训使用了当时尚未大量使用的复合装甲,原型车XM-815在1976年完成,之后陆续制造了11辆原型车并成功完成了3年测试,此时编号变更为XM-1,1979年起正式量产,美国陆军在1980年初开始引入。由于***了燃气涡轮引擎成为新奇的特征。初期型的M1及M1装甲改良型的的M1IP因为开发时程问题,使用了现有的M68A1的51倍径105毫米线膛炮作为主炮。因为改进了炮架,全炮重量降低,减少占用空间。反后坐装置也得到了改进,带有液压驻退机和同心式复进机,液压压力降低。炮身装有测量炮管弯曲的校正系统。 但是车体保留了升级空间,日后于1980年代后期陆续的升级成120厘米滑膛炮的M1A1标准。该坦克使用指挥仪式火控系统。主瞄准镜独立稳定,火炮/炮塔也具备稳定能力。炮长使用弹道计算机计算目标信息、修正信息和弹道参数,并发送指令控制火炮开火。计算机能够令火炮稳定的跟踪、瞄准目标。该火控保证M1坦克可以攻击相对本车正在运动的目标。
  M1坦克使用莱卡明公司AGT-1500燃气轮机作为发动机。该发动机功率达到1500马力,能够使用多种燃料。尾气从车体尾部上方排出。这种发动机维护较为简单,排气较少,更换非常方便。缺点是对沙尘的适应力较差,耗油较多,造价也高昂。
M1A1主战坦克
  该坦克于日定型,生产始于1985年8月,1986年7月正式装备。该坦克主要特征是装备由美国特许生产的德国莱茵公司的Rh120式120mm滑膛炮,美国编号为M256。由于口径增大,弹药基数减至40发。
  1988年以后生产的M1A1型开始加装贫铀装甲,防护力大大加强。此外, M1A1还增装了集体三防装置,换装了新型车长显示器、新主动轮和T-158型履带。
  为配合***120mm火炮,美国研制生产了几种120mm炮弹,其中M827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于1983年完成研制工作,采用了贫铀穿甲弹芯。
M1A2主战坦克
  M1A2型是M1系列的最新改进型,改进项目众多,主要包括改进火控系统、提高生存能力、大量采用车辆电子装置和提高机动性等4大项。
  该坦克首次***了车长独立热像仪,这是该坦克的主要特征之一。该独立稳定式热像仪是坦克具备了猎-歼作战能力,大大提高坦克在能见度很低情况下与敌交战能力。该坦克还改进了车长和炮长的显控装置,提升资料处理及应战效率。此外,主炮和车长与炮长的瞄准仪上均***了稳定器,进一步提高了行进间射击性能。M1A2坦克还采用了CO2激光测距仪,该测距仪工作波长与热像仪相同,测距范围加大,穿透烟幕和尘烟能力更强,对人眼也较安全。
  该坦克配备了新近的战场管理系统(BMS) ,能自动地提供双方部队位置、后勤信息、目标数据和命令等。M1A2配备了自主导航系统,通过GPS卫星定位系统能快速准确标定本身所在方位。
  底盘也进行了若干改进,发动机加装了数字电子控制装置,提高了省油性和可靠性。
M1A2 SEP&艾布拉姆斯&主战坦克
  是&艾布拉姆斯&主战坦克的最新型和最先进的型号,装备了二代热成像系统、车长独立热成像仪、真彩平面显示仪、数字化地形图、热控制系统和最新的数字化指挥、控制、通信装备。在国际武器评估小组日前公布的其对各国现役主战坦克的最新排名中,通过对坦克机动性能、火控系统和防护水平等方面的综合评估,M1A2 SEP&艾布拉姆斯&再次蝉联了世界最强坦克的称号。
海军陆战队型M1A1坦克
  从1987年开始,美国海军陆战队将221辆改进型M1A1坦克换装部分M60A1坦克。基于陆战队的任务需要,这批坦克加装了涉水用的120mm炮炮口罩、塔式发动机排气管和进气管等涉水套件,以及用于装船的系缆硬点等。
  M1坦克底盘除了用作坦克试验台架车(TTB)外,还发展了3种车型。
1.M1装甲架桥车
  该车于1983年由BMY(Bowen-Mclaughilin-York)公司开始研制,剪式车桥由3节组成。可跨越宽达30.49m的壕沟,车桥车身重约5t,采用了高强度铝合金和复合材料,载重可达63.5t。
2.M1扫雷车
  样车于1986年4月在阿伯丁试验场进行了试验,***的扫雷滚轮基本上与M60坦克的相同,只是重新设计了***机构。
  此外,美国陆军为M1系列坦克研制了一咱扫雷犁装置,于1986年定型、1988财政年度中期投入使用,计划每个M1坦克排配备一套扫雷犁。该装置包括一套连接在车体牵引钩上的与履带等宽的扫雷犁,一套***在驾驶舱内的控制箱和一具改进型驾驶员昼夜潜望镜等。
3.艾布拉姆斯抢救车
  该车采用了M1A1底盘,由通用动力公司投资研制,现已制出样车,82%的部件与M1A1通用。抢救车重60.8t,时速64.36km/h,可越过2.74m宽的壕沟;车上装有吊臂,臂上固定,可旋转270&,仰角70&,起吊高度8.54m;主绞盘拉力622kN,钢绳长97.5m。
  M1在1991年的海湾战争经由沙特阿拉伯初次投入战场,而其性能上大幅度胜过它的对手伊拉克所配备苏联制造的T-72、T-62和T-55。由于它能在3,000米有效射击范围外射击(敌方的射程以外),因此不太受到反击,而M1的损失只是十数辆。由于M1没有敌我识别装置,所以在沙尘飞舞的沙漠中发生误中友军的事件。因此损失中的半数被认为是由于友军误击(敌我识别装置成为M1发展型M1A1的标准装备)。
  伊拉克战争期间的日,一辆M1遇上了500千克炸药再加上榴弹制成的IED,爆炸力掀掉了炮塔,造成乘员两死一伤,这是它在这场战争中流的第一滴血,在此后的战事中,尽管能看到多张M1被击毁的惨状照片流传,但是大多数是被击伤侧面失去行动能力甚或故障无法拖回,由己军开火销毁的。托精良的灭火抑爆系统以及将弹药统一放于隔舱以减小侧面弹药投影的福,所有被反坦克弹药击中的M1无一出现弹药殉爆而掀飞炮塔,目前仅有的一例弹药殉爆炮塔炸飞人员全损的坦克是被数颗152毫米炮弹制成的IED造成。
  而据海湾战争的损失经验,几乎全部命中侧面的纪录都是在进攻伊军阵地时,而大多数击中的都是车体,可见在进攻时遇到开火的距离相对较近而此时车体相当暴露,敌弹很易击中车体,因此将弹药集中于炮塔后部比T-72式的散放在车体和装弹机和炮塔后部的各处来,更能减少弹药被击中机率。另据03年6月20日《简氏周刊》,美军遇到过一次一辆M1被击中炮塔弹药舱引发殉爆的事例,是排爆门挽救了乘员的生命。有一辆M1被无后座力炮击中后部油箱,无法灭火只得弃车,然后乘员在车里撒了油和机***弹,将炮弹舱打开扔了几颗燃烧手榴弹,但该车外观仍然完整,最后动用小牛导弹销毁(该张照片很著名,炮塔上有小牛导弹留下的大孔)。
  M1在伊拉克战争中的最惊人例子是在巴格达南面数辆车与7辆T-72在50米距离上对战,结果美方无损失。到2005年3月,共有80辆M1因为敌军的关系失去战斗力。
改进及强化套件
  XM1(Experimental model 试验型)-1978年,共制造9辆。
  M1 -原型,于1979年开始生产,直至1985年。
  M1IP(Improvment Production 改进型)-1984年开始生产,升级及重新设定。
  M1A1 -于1986年开始生产,直至1992年。
  M1A1HC(Heavy Common) -装有贫铀装甲、内舱增压系统、M256 120毫米滑膛炮。
  M1A1-D(Digital 电子数码化)-M1A1HC的电子数码升级版本,类似M1A2 SEP。
  M1A1-AIM(Abrams Integrated Management 艾布拉姆斯综合管理系统)-替旧有的艾布拉姆斯重新设定归零。
  M1A2(Baseline 基线)-于1992年开始生产。
  M1A2 SEP(System Enhancement Package 系统提升套装)-包括换装第三代石墨识别功能的贫铀装甲。
  M1A2 SEP V2(SEP V2, System Enhancement Package Version系统增强元件V2型)-改装这批坦克所使用的装备与美国陆军未来战斗系统(FCS, Future Combat System)所装备的系统基本相同。
  M1 Grizzly Engineer Vehicle -M1灰熊工程车。
  M1 Panther II Remote Controlled Mine Clearing Vehicle -M1豹II遥控排雷车。
  M104 Wolverine Heavy Assault Bridge -M104狼獾重型架桥车。
  M1 Panther II Mine Clearing Blade/Roller System -M1豹II刀片滚辗排雷车。
  M1 Assault Breacher Vehicle -M1突击破障车。
  M1 Armored Recovery Vehicle -M1装甲回收车,只有试验型。
  美国陆军
  美国:8,725辆各型
  澳大利亚:59辆 M1A1
  埃及:1,005辆M1A1
  科威特:218辆M1A2 低阶装甲版
  沙特阿拉伯:373辆
  伊拉克:140辆M1A1
  M1在1991年的海湾战争经由沙特阿拉伯初次投入战场,而其性能上大幅度胜过它的对手伊拉克所配备苏联制造的T-72、T-62和T-55。由于它能在3,000米有效射击范围外射击(敌方的射程以外),因此不太受到反击,而M1的损失只是十数辆。由于M1没有敌我识别装置,所以在沙尘飞舞的沙漠中发生误中友军的事件。
  另据03年6月20日《简氏周刊》,美军遇到过一次一辆M1被击中炮塔弹药舱引发殉爆的事例,是排爆门挽救了乘员的生命。有一辆M1被无后座力炮击中后部油箱,无法灭火只得弃车,然后乘员在车里撒了油和机***弹,将炮弹舱打开扔了几颗燃烧手榴弹,但该车外观仍然完整,最后动用小牛导弹销毁(该张照片很著名,炮塔上有小牛导弹留下的大孔)。
  美国广播公司(ABC NEWS)12日报道称,自上世纪80年以来,M1艾布拉姆斯主战坦克就一直在美国作战行动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企业管理人员指出,在如果M1艾布拉姆斯主战坦克停产,俄亥俄州利马厂250名员工,以及其他地区坦克装备供给链上超过500多员工,就要被迫换工作。辖区与艾布拉姆斯坦克制造厂相毗邻的迈克尔&特纳说:&我们根本不能看着工厂关门,然后呆在一旁等着其再次开工。&
  据美国陆军估计,关闭并重启M1艾布拉姆斯主战坦克生产线所需费用不会超过8亿美元,但若要维持该生产线则至少需要耗资约21亿美元。莱尼克斯中将认为,用于维持该生产线的资金足以用来采购美国陆军的稀缺资源。&对于政客而言,能吸引选民的唯一方法就是把&猪肉&带回家。这些坦克是很有用,我从不否认这一点。但我们已经有足够的坦克了,而且其中还有一些是升级版坦克。&
主战坦克              
M1、M1A1、M1A2
克莱斯勒汽车公司防务部门
克莱斯勒汽车公司防务部门 
7780辆以上
USD 2.35M&USD 4.3M美元 
4人(车长、炮手、装填手、驾驶)                   
9.78米 (26呎)
3.64米 (12呎)
2.43米 (8呎)
AGT-1500燃气涡轮发动机 
1,500匹(1119千瓦)
马力重量比
72千米/小时
复合装甲    
120毫米M256滑膛炮
12.7毫米勃朗宁M2重机*** &1
7.62毫米M240通用机*** &2
(装填手、同轴)
装备图片展示
你可能对这些文章感兴趣
CopyRight 2003---2009 鼎盛军事版权所有
广告联系QQ:
biaoqian[]=[美国,陆军,坦克]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