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qq群三公游戏规则则

线上三公发布线下实地走访 政府信息公开从被动到领跑
来源:羊城晚报 作者:褚韵 
  漫画/陈春鸣
文/羊城晚报记者 褚韵
开放意味着政府与民众沟通的自信,让权力行使在阳光下,让政策透明前行。
不久前,有媒体联合学术机构推出“广州2014行政透明度榜单”,其中讨论最为热烈的项目之一,是各部门在“依申请公开”中的回应状况。广州41个市直部门中,有17个部门在15个工作日内未给予实质答复,比例近四成。而这些部门由此的“失分”,直接导致了他们在榜单上“排名”的靠后。
如果说,依申请公开是传统审批的惯性。那么“失分太多”则直观呈现了当前行政透明度仍有待改善的方面。虽然广东已率先起草实施大数据战略的工作方案,历史形成的信息分散在各部门的“割据”局面仍然存在,一些政府部门还以“保密”“不宜公开”为由拒绝提供和分享信息。
“阳光法案”
2002年,广州市政府率先出台全国首部规范政府信息公开行为的地方政府规章《广州市政府信息公开规定》,明确政府信息以公开为原则,不公开为例外,明确要保障和扩大个人和组织的知情权、表达权、监督权和参与权,被誉为“阳光法案”。
“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行政透明度与政府信息公开紧密相连。截止到今年5月,我国的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施行已7周年。在广州,政府信息公开始终沿着法治轨道前行,公众和舆论在信息公开的参与和监督中不断加强,则是对打造“让群众看得到、听得懂、能监督”的信息公开环境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A、“官方晒账本” 从“看得见”到“读得懂”
“当越来越多的人参与进来的时候,就会形成社会跟政府在一些事件上的一个良好互动,这个社会会更和谐一些”日,在同样提交申请8天后,“公共预算观察”团队志愿者李德涛收到了两份截然不同的回复----来自上海市财政局的“国家秘密”,和由广州市财政局打来的***回复“114个部门财政预算即将挂网”。
按照团队另一负责人吴君亮的说法,这是一个“为中国政府财政预算公开推开了一扇门”的标志性事件。预算挂网当日,广州财政网就被4万多次的点击量“点瘫”。而近年来,“三公”的公开已成为常态,特别近两年来当经费公开愈发具体、时间越发紧凑、媒体分析越发“深层”的情况下,不少政府部门感到了明显的压力。有区级财政负责人向记者坦言,每年公布“三公”前后,是他们最为紧张的时间。2013年,市政协委员韩志鹏就曾专门“点名”萝岗、从化部分单位及镇街晒出的“天价”公务接待费及“三公”“挂网时间不定、数据前后不一”的现象。
在这样的压力面前,广州没有选择回避,而是继续前行。
2013年,《羊城晚报》的独家报道“广州市委各部门晒‘三公’首开全国决算公开先河”再度引发话题讨论,在这一年10月,广州市财政局对区市晒“三公”的时间提出具体要求:各区、县级市财政局应于“本级政府总决算经同级人大审议通过后20个工作日内”在本级政府网站(或本局门户网站)公开本级行政事业单位“三公”经费总决算,给出了规范化的“模板”要求。2014年2月,广州市财政局印发两份有关部门预算公开、“三公”经费预算公开通知,提出在“三公”预算公开上首次实现“全口径公开”,领跑全国。
“以后小孩都能看得懂预算这笔账!”日,《广州市人民代表大会审查批准监督预算办法》正式施行,广州市人大预算工作委员会主任欧阳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以此为标志,广州市人大对政府的监督将由一直以来的程序性监督转变为实质性监督。
B、“城市万人行” “晒信息”不止在网上
“重点是,要给公众知情权,让公众能够在知情的前提下提出意见,并参与到涉及城市基础建设、公众利益的公共事件中来。”广东省政协委员孟浩以“蓄须明志”的方式倒逼广州市政府公开一份“内部资料”----39号文,要在别的地方,或许难以想象,而在广州,最终还是以喜剧收场:市政府领导坦言“欣赏他监督政府”魄力,文件历经一年最终公开,孟浩也剃了胡子。他表示,公众对政府的行为有知情权,“至少在涉及公共利益的事情上有知情权,有知情权才能有参与权、监督权,才能实现多赢社会,我希望以后不用第二次‘蓄须’”。
如果说,“晒数据”的主阵地是“线上”,2014年夏天,广州市开展的“创建全国垃圾分类示范城市万人行”活动,则是通过“线下”让更多人看到了政策背后的效用。
“垃圾焚烧设施建设有何缘由?”“每天1.8万吨生活垃圾单纯填埋与分类燃烧有何区别?”为了更广泛地解答疑问,从6月10日起的25天时间里,政府官员、基层干部和各界人士代表等分十四批次参与了由广州市政府主办的“创建全国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城市万人行”活动。
臭气阵阵的火烧岗,占地较多的李坑填埋场,和光亮整洁的李坑焚烧二厂,一轮“行”毕,哪种模式更好,参观者自有***。有市民表示,直观地感受到“垃圾围城”的困境,体会垃圾分类试点和推广对于解决这一问题的价值,“看到了以往所不了解的信息”,对“前端分类”作为“垃圾源头减量的重要手段”有进一步了解。而类似的参观行动,还将继续定期开展,面向更多市民。
C、“市长发布会” 新闻“富矿”有出处
上述事例,无一例外都有媒体为事件发展“推波助澜”。作为全国少见“养活了”六家报纸的城市,广州素以“出新闻”而闻名,要应对记者们的“刁钻问答”成为政府的“必修课”。
历来重视信息公开的广州,近年来还逐步形成了一套广州市政府的新闻发布制度。在市长陈建华倡导下,广州市于2012年3月和6月国内率先创立市政府常务会议会后即时新闻发布制度和市政府领导定期新闻发布制度。
在第一次市政府领导新闻发布会上,广州市长陈建华全程脱稿,不回避任何问题,面对记者笑言“一个小时不够还可以延长”的场面,成为当天媒体的“头条”。“政府领导定期新闻发布是一个重要的政民互动、信息公开的平台,是建设责任、诚信和阳光政府的重大举措。既要主动设置议题,又要防止空对空,要结合行政内容,就政民、全社会共同关心的问题进行沟通和发布”,而他的这段批示,也成为名副其实的“承诺”。
“虽然不能确定是不是只有我提出了这条问题,但是能够回答本身就让我觉得很‘接地气’。”记者通过搜索,找到了曾在2014年8月在市政府领导新闻发布会提问“60万的剩男问题如何解决”的一名广州网友“呼哎AI",作为一个当时的“大龄单身男青年”,他说自己当时仅仅是出于“好奇”,提出了这样的一个疑问,没想到最后竟获得解答。“记得说是市里面还有成立治理人口出生性别比例问题的小组,让我觉得原来政府也会关注到这么‘细微’的方面。”
从“罕见”到“常态”,众多社会高度关注、与市民密切相关的政策措施通过这两个平台及时发布,议题从养老院建设、公办幼儿园开放到医保、环境建设无所不包,赢得了媒体的广泛赞誉,既增强了政府的透明度,也加强了市民的参与度。编辑:李杰
对《线上三公发布线下实地走访 政府信息公开从被动到领跑》表态
对《线上三公发布线下实地走访 政府信息公开从被动到领跑》发表评论
?&&?&&?&&&&??
? ???? ??? ??
??????????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