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IMGA中国线下评审赛圆满落幕 获奖作品尘埃落定
&&&&& 第一届国际移动游戏大奖(中国)(以下简称:IMGA中国)线下评审赛已于日至10日在深圳马哥波罗好日子酒店圆满举行。IMGA中国主办方及邀请的行业资深大咖共同评选出了本届大赛的获奖作品。
&&&&& 据悉,首届线下评审赛延续了历年IMGA评审环节的风格,以&寻求全球最棒的移动游戏&为主题,大规模、强阵容、高水平的评审规格为原则,经过多轮争论与票选的层层比拼,获奖作品已尘埃落定。
&&&&& 线下评审精益求精 各抒己见洞察未来
&&&&& 首届线下评审团实力雄厚,凭借多年来在一线领域的实践经验和对移动游戏理念的了解,成为了优秀参赛作品们的伯乐。现场,他们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对参赛作品提出了全面的观点,认真谨慎地对待每一款游戏。
&&&&& 在评选过程中,具有创造力与热情的作品打动了评审团的评委们,IMGA主席兼创始人 Maarten Noyons表示:
&&&&& &在过去的2天中,我与22位中方游戏专家和4位来自西方国家的专家代表们一起进行了紧张的线下评审工作。期间,我们与国内最大的发行商、三大运营商和独立游戏的代表们共同体验了100款入围佳作,这对于我们深度了解中国游戏文化而言,是一次令人难忘且非常宝贵的经历!&
&&&&& 而更多评委们对本届参赛作品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不少资深大咖也纷纷表示:
&&&&& &作为从业多年的游戏人,能够亲身参与到这场游戏产业的空前盛事中来,以绵薄之力帮助国内的中小型独立游戏开发者们成长,提携他们,是自己的使命和责任,希望IMGA在中国越办越好,成为铸就中国游戏产业崭新历史的里程碑!&
&&&&& 在热烈讨论的过程中,大咖评审团为线下评审带来了丰富的经验、卓绝的评审眼光和精准的产品诉求,在甄别出各奖项及全场最高大奖的获奖作品的同时,IMGA中国也为评审们颁发***。
&&&&& 首届奖项率先公布 最佳大奖尘埃落定
&&&&& 经过激烈的甄别,IMGA中国大赛的获奖作品及奖项就将从以下预设奖项中产生:
&&&&& IMGA中国大赛预设奖项如下:
&&&&& 最高大奖 Grand Prix
&&&&& 最佳创新游戏奖 Excellence in Innovation
&&&&& 最佳快速体验游戏奖 Best Quickplay Game
&&&&& 最佳剧情奖 Excellence in Storytelling
&&&&& 最佳技术成就奖 Technical Achievement
&&&&& 最值得期待游戏奖 Best Upcoming Game
&&&&& 最佳核心玩法奖 Excellence in Gameplay
&&&&& 最佳视觉奖 Excellence in Art and Design
&&&&& 最佳音效奖 Excellence in Audio
&&&&& 最佳独立游戏奖 Best Indie Game
&&&&& 最佳网游奖 Best Online Game
&&&&& 评审团荣誉奖 Jury&s Honorable Mention
&&&&& 最佳海外游戏奖 Best Foreign Game
&&&&& 最佳人气游戏奖 People&s Choice Award
&&&&& IMGA中国不仅要发掘高品质游戏,更期望寻觅到具有前卫技术及领先游戏概念的作品。尤为令人振奋的是,在评审过程中,若评审团成员发现了预设奖项之外具有鲜明个性、超前概念的游戏,还能特别增设全新奖项!如此超前意识的评审视角,只为挖掘真正有才华与魅力的佳作。而IMGA中国还把&最终奖项类别&及&获奖名单&的悬念保留至1月12日,IMGA中国暨颁奖盛典现场揭晓!
&&&&& CEO峰会今日启动 为颁奖盛典倒计时
&&&&& 自1月11日起至12日,IMGA中国组委会专程邀请Fingersoft、Zeptolab、Playrix、Creative Mobile、Resolution Games、Imperia Online、Dodreams、Game Founders等众多海外移动游戏厂商CEO代表,共赴华为科技、腾讯游戏及中手游进行深度拜访。
&&&&& 多方就中国VR、AR市场发展现状和趋势、中国移动游戏企业未来战略规划、协力引进海外游戏的政策与方式、平板游戏未来走向、中国游戏产业盈利新模式等话题,全方位探讨战略规划与合作契机。
&&&&& 会议期间,海内外移动游戏领导者们纷纷表示对中国市场兴趣浓厚,期望从2017年起携手IMGA中国,帮助海外移动游戏尽快更好地进入中国市场,也为国内玩家尽早带来更多高品质的好游戏。
&&&&& 会上,Fingersoft、Zeptolab、Playrix等优秀海外游戏企业表示,正在寻求中国市场的合作伙伴。台湾7Quark、MrCat等厂商率先与掌游天下达成合作战略,并期待与华为HiGame平台的合作。海外移动游戏厂商Fingersoft也宣布,旗下《登山赛车2》将在2017年由唯我乐园(MyGamez)在中国地区独家发行。同为海外游戏领军人的Gamevil 表示:2017会有5款RPG游戏进入中国,它们均在海外取得了与NBA 合作的IP授权,期待能和中国玩家擦出更热烈的火花。此外,Imperia Online公司也将携旗下11款安卓游戏登陆华为平台,2017年有2款作品将率先发行。众多游戏大咖们群策群力,正竭力为中国玩家带去更多好游戏!
&&&&& 对此,IMGA中国主办方咪咕互娱(MIGU)及协办方唯我乐园(MyGamez)也做出了积极回应,
&&&&& &第一届IMGA中国能够得到中外游戏文化产业组织机构、移动游戏企业、中外游戏领军人、行业媒体的大力支持深感荣幸。IMGA是一个发现全世界最佳游戏的优秀平台,期待与海内外游戏领军人携手发现更多的好游戏和好团队,未来也将努力为海内外游戏厂商提供更稳固的互通桥梁。&
&&&&& 据了解,自今日起至1月12日,IMGA中国还将携手众多海内外知名游戏公司CEO及行业媒体召开&IMGA中国CEO峰会&,通过为期两天的深度交流,潜心缔造这一震动业界的盛事。
&&&&& 关于唯我乐园(MyGamez):
&&&&& 作为欧洲移动游戏内容集成商、渠道集成商及运营平台供应商,唯我乐园(MyGamez)总部位于芬兰赫尔辛基,公司团队分布于芬兰波里、香港、上海、台北、北京、天津及吉隆坡七大城市。在获得由诺基亚前CTO Tero Ojanper&所领导的欧洲基金VisionPlus的风险投资后,2013年MyGamez正式在上海与北京设立办公室,凭借专业的汉化团队和多年的行业经验,专注于为中国市场引进欧洲原创高品质移动游戏和数字电视游戏。
&&&&& 唯我乐园(MyGamez)拥有众多欧洲知名游戏的中国独家代理权,致力于将中国与国际接轨,让中国游戏玩家能够第一时间玩到最流行的创新游戏。此外,唯我乐园(MyGamez)2016年起,还与中国移动(咪咕互娱)强强联手,把已在欧美地区开展超过12年、规模最大的全球移动游戏大奖赛(IMGA)带到中国。
&&&&& 唯我乐园(MyGamez)官方微信号:mygamez
&&&&& 唯我乐园(MyGamez)公司官网:
&&&&& 唯我乐园(MyGamez)官方微博:/mygamez
&&&&& 关于IMGA:
&&&&& IMGA作为全球移动游戏大奖,是国外历时最悠久、规模最大、且最具影响力的移动游戏盛事。IMGA在欧洲创办至今已逾12年,深受业界认可,被誉为&海外移动游戏界的奥斯卡大奖&。如今红遍全球的《皇室战争》、《愤怒的小鸟》、《植物大战僵尸》、《部落冲突》、《纪念碑谷》等游戏作品,都是从IMGA的舞台中脱颖而出,并获得了IMGA合作伙伴的支持,终成全球焦点。
&&&&& IMGA中国正是IMGA特别为华人创办的&中国专属&赛事盛典,传承IMGA精神,在中国地区打造&公平、公开、公正&的赛事原则,领衔中国CP发现最棒的原创移动游戏,并将优秀的移动游戏分享至全球市场。
&&&&& 市场商务合作:Helena
&&&&& 媒体合作:Shina
&&&&& 现已合作媒体:4399手机游戏网、新浪游戏、爱玩网、安趣网、着迷网、凤凰网游戏、donews游戏、18183、91手游网、中新网游戏、安卓网、电信爱游戏、特玩网、游戏多、gamelook、游戏陀螺、手游那点事、上方网、口袋巴士、电玩巴士、178游戏网、蚕豆网、威锋网、白鲸社区、超好玩、手游龙虎豹、笨手机、不凡游戏、11773手游网、斑马网、游戏葡萄、8477手游网努力加载中,请稍候...
您的位置:>>>
《剑无生》TGS媒体评选的独立游戏最优秀奖
&TGS2014游戏之电击Award&各部门获奖作品公布。出展作中被评为最优秀奖的是?
9月18日至21日期间,&东京游戏展2014&在千叶县的幕张Message展览馆举办。现在我们公布在会议期间评选的&TGS 2014
游戏之电击Award&各部门的获奖作品。
▲&东京游戏展 2014&今年也展出了诸多话题之作,非常热闹。
&TGS 2014
游戏之电击Award&这一奖项,是作为新的媒体奖而在今年刚刚创立的。除了游戏之电击之外,该奖项还与Fami通、4Gamer等媒体联动,从在东京游戏展上展出的游戏中,按照各媒体各自的角度,选出新游戏部门、独立游戏部门中引人注目的游戏。
&TGS 2014
游戏之电击Award&中,新游戏部门、独立游戏部门各选出了13个游戏作为提名作品,并按&游戏完成度&&出展的话题性&等条件,选出了最优秀奖和优秀奖。获奖名单如下:
■独立游戏部门
最优秀奖:
剣無王(其实是剑无生,又给写错了&&)(iOS/YuShi Games(Shanghai))
●优秀奖
TorqueL(PS4、PS Vita、PC/PLAYISM)
Markof the Old Ones(PS4、PC/Hit theSticks,LLC)
Relativity(PC/WillyChyr)
6180the moon(PC/Turtle Cream)
Gangsof Space(PC/Gangs of Space)
SCE在今年的TGS上赞助了&Indie Game
Corner&,也引来许多关注。日本国内外超过100个的游戏在此展出,有许多早在其他独立游戏活动上取得关注的作品,也有专注于一个创意的独特游戏、甚至还有连gameplay都不完整的半成品。各种各样的游戏都在这里聚集。
获得最优秀奖的『剣無王』(是剑无生啊喂!),是由上海禹石游戏开发的iOS游戏作品。这是让人联想起《鬼泣》和《鬼武者》的潇洒的和风剑戟的动作游戏,以直观的操作来使用各种招式,爽快感简直让人停不下来。该作品9月18日在中国上线,日语版本预定要在10月登陆Appstore。
以上就是&TGS 2014 游戏之电击Award&的最终结果,让我们抱着期待,等待这个作品的发售吧。
原文链接:
/elem/000/000/932/932491/?sukey=f3735aed1ca7fded48f6dd3ff72b6dc7ddeb29446aac94d2a1b58ac
新浪微博: /YuShiGames
宣传视频:/v_show/id_XNzg0OTM4OTY4.html
微信二维码
微信号:GhostBlade_V5
QQ粉丝群:
大陆地区下载地址:/cn/app/id
下载二维码
台湾香港的朋友可以在Youtube上分享:/watch?v=cvJn35jC86s
繁体中文版现已上架
台湾地区下载链接:/hk/app/jian-wu-sheng/id?l=zh&mt=8
香港地区下载链接:/tw/app/jian-wu-sheng/id?l=zh&mt=8
[编辑:鱼柳bell]
由国内知名游戏门户叶子猪游戏网经过3个多月的研发,叶子猪手游模拟器全新V2.0无限多开版今天正式发布!这次的2.0版本在继承了原有特色功能之外,最主要的就是增加了大家翘首以盼的“多开”功能。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叶子猪手游模拟器V2.0的各种功能。……
小编非常喜欢玩LOL,但随着手游的强势崛起在过去的一年不仅出现了众多moba类手游,还有不少经典ip也都推出手游版,当中不少手游小编也非常印象深刻。不过正所谓“青出于蓝,胜于蓝”踏入2016年后小编当然对今年将推出的手游作品抱着极大的期望,不知道16年又会出现那些……
2015年有什么手机游戏大作好玩?下面小编将罗列出2015好玩的手机游戏排行榜,集齐2015年的手机游戏大作的排行榜,如果这些手机游戏你没有玩过,怎么能称之为&玩家&呢?下面看2015最好玩手机游戏大作排行榜!……
各位已经来到了2015年的最后一个月,再不久,就是2016新的一年了,在新的一年里,会有什么新的手机游戏值得大家期待呢?下面就跟着小编我去看看2016年最值得期待的5款手机游戏,他们不仅有着让人熟悉的名字,或许还会在玩法上给你全新的惊喜。……
2015好玩的手机游戏有哪些呢?相信大家都想知道现在有什么手机游戏好玩,现在小编就带大家看看一些比较好玩的手机游戏,喜欢手机游戏的童鞋们可别错过了。……
2015回合制精品MMORPG游戏大作...
《梦幻西游》手游版中国顶尖回合制手游...
《大话西游》手游版网易顶尖IP回合制手游...他们就是游戏业的传奇
每一年的GDC,游戏开发者大会(the Game Developers Conference)都会举办游戏开发者之选,评选出各方面的重要奖项。而除了年度最佳游戏外,另一项重头戏就是同样自2001年开始评选的终身成就奖(Lifetime Achievement Award)。
终身成就奖所颁发的对象是那些为整个游戏业做出过最卓越贡献的顶级制作人,他们入行的时间有早有晚,擅长的领域各自不同,有些已经淡出第一线,有些依然在不断创新,但他们取得的成就都是公认的不凡,获得这个赞誉是众望所归,都曾把自己的名字写进游戏业的历史。
迄今为止终身成就奖已经颁发了14届,获奖者中也包括宫本茂、小岛秀夫、席德·梅尔等我们熟悉的名字,下面就让我们来回顾一下历届获奖者的生平,浏览这一张张剪影,向他们表示身为一个玩家的敬意。
2001年:威尔·赖特(Will Wright)
终身成就奖
2001年:威尔·赖特(Will Wright)
2001年,GDC首次颁发的终身成就奖由威尔·赖特(Will Wright)获得,而他最为玩家所熟知的作品,自然是两款代表游戏系列《模拟城市》和《模拟人生》,此外还有他在2008年推出的一款特色之作《孢子》,他成功地开创了模拟系列并把“Sim”这个名字推广至全世界。
http://img4./photo/-16/9NFE0KTD59P50031.jpg
http://img4./photo/-16/t_9NFE0KTD59P50031.jpg
2001年:威尔·赖特(Will Wright)
威尔·赖特1960年出生于美国佐治亚州亚特兰大,之后就读于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建筑系,但他兴趣广泛,从机器人到天文学都有涉足,早些年还为了这些爱好东奔西走,尽管到最后他甚至没能取得学位就离开学校,但毫无疑问这些经历都给了他游戏生涯重要帮助。
http://img4./photo/-14/9NAKMODD59P50031.JPG
http://img3./photo/-14/t_9NAKMODD59P50031.JPG
2001年:威尔·赖特(Will Wright)
1986年,威尔·赖特决定投身于游戏制作,而此时他遇到了杰夫·布朗(Jeff Braun),另一位对电子游戏有着兴趣,并看好其未来发展的人。志同道合的两个人很快在1987年成立了Maxis,后来的故事我们都很清楚,这家公司的第一款游戏正是1989年上市的《模拟城市》。
http://img4./photo/-14/9NAKMP5L59P50031.JPG
http://img4./photo/-14/t_9NAKMP5L59P50031.JPG
2001年:威尔·赖特(Will Wright)
《模拟城市》在短时间内就取得了巨大成功,在此之前从没有人想到此类游戏会如此受欢迎,Maxis很快趁热打铁,4年后推出了续作《模拟城市2000》,而在2000年,Maxis被EA收购后,威尔·赖特再次带来了模拟系列另一部重要作品《模拟人生》,而后者更成为史上最受欢迎,销量也最高的几款游戏系列之一。
http://img3./photo/-14/9NAKMPGK59P50031.JPG
http://img3./photo/-14/t_9NAKMPGK59P50031.JPG
2001年:威尔·赖特(Will Wright)
模拟系列影响了整个游戏行业,也让威尔·赖特成为游戏行业里首屈一指的游戏制作人,多次获得重要奖项,频繁出现在各类游戏杂志,甚至包括时代周刊这样重要刊物的封面上。不过对这些荣誉,威尔·赖特并不太在意,他最感兴趣的还是游戏本身。
http://img3./photo/-14/9NAKMQB959P50031.JPG
http://img3./photo/-14/t_9NAKMQB959P50031.JPG
2001年:威尔·赖特(Will Wright)
所以在2005年的GDC游戏开发者大会上,威尔·赖特令人出乎意料地提出了了一款全新之作,2008年,这款名为《孢子》的游戏正式推出,摆脱了“模拟”这个品牌的束缚,《孢子》的创意无疑是极富特色的,从一个单细胞生物最终进化成智能文明,近似有着无限的可能性,玩法完全取决于玩家自己。
http://img4./photo/-14/9NAKMQNA59P50031.JPG
http://img4./photo/-14/t_9NAKMQNA59P50031.JPG
2001年:威尔·赖特(Will Wright)
威尔·赖特也并非独行侠,多年来的游戏开发经历中他和多位制作人也保持着友好的关系,宫本茂每次赴美都要和他小聚一番,两位不同风格的天才制作人彼此都表示过对对方的欣赏,而他和《文明》系列之父席德·梅尔在《模拟高尔夫》上的合作更是被传为佳话。
http://img3./photo/-14/9NAKMRAP59P50031.JPG
http://img4./photo/-14/t_9NAKMRAP59P50031.JPG
2001年:威尔·赖特(Will Wright)
而在2009年,威尔·赖特宣布离开EA,放弃了一手打造的“Sim”品牌,新成立了一家名为“Stupid Fun Club”的工作室,而工作范围也不再局限于游戏,对已经无需证明自己的威尔·赖特来说,这份中年后的新工作更多像是一个梦想,满足大学时代就开始追求,现在也没有放弃的众多爱好。
http://img3./photo/-14/9NAKMRHA59P50031.JPG
http://img4./photo/-14/t_9NAKMRHA59P50031.JPG
2001年:威尔·赖特(Will Wright)
在业余时间,他翻阅大量书籍,在车库里动手改造跑车,设计各种机械,也收集大量来自各国宇航员曾带上太空的物品——迄今为止他依然没有放弃成为一名“太空人”的念头,而他也觉得每一款游戏开发完毕,之前研究过的资料仍然会吸引他继续钻研下去。
http://img4./photo/-14/9NAKMS7U59P50031.JPG
http://img3./photo/-14/t_9NAKMS7U59P50031.JPG
2001年:威尔·赖特(Will Wright)
这大概就是威尔·赖特那源源不断的游戏灵感的最重要来源,作为曾被评为游戏娱乐产业最有创造力和最能影响消费者购买欲的一位成功游戏开发者,他的成功和他的博学,他的专注,以及他对兴趣的真心热爱都不无关系,他爱游戏,也爱自己的人生。
http://img3./photo/-14/9NAKMT0D59P50031.JPG
http://img3./photo/-14/t_9NAKMT0D59P50031.JPG
2002年:中裕司
终身成就奖
2002年:中裕司
2002年的GDC终身成就奖颁给了“索尼克之父”的中裕司,从“索尼克”到“梦幻之星”网络版,他一路见证了世嘉成败得失的重要历史,在各个平台上都留下了自己的痕迹,他不仅推动了游戏产业的创新与发展,还不断重新诠释着自己的招牌游戏。
http://img4./photo/-16/9NFE8VD359P50031.jpg
http://img3./photo/-16/t_9NFE8VD359P50031.jpg
2002年:中裕司
日生于日本大阪的中裕司高中毕业后决心去闯荡当时新兴的游戏产业,在他的求职履历里首选目标本来是Namco,但没有大学***的他直接被拒之门外,几经波折后,他才有找到机会到并不在初期考虑计划中的世嘉担任一名程序员,而他很快证明自己的才能是全方位的。
http://img4./photo/-16/9NFE903L59P50031.JPG
http://img4./photo/-16/t_9NFE903L59P50031.JPG
2002年:中裕司
接下来的七年时间里,中裕司努力开发并移植了数款作品,其中就包括最早的单机版《梦幻之星》及续作。而他所在的小组AM8真正迎来改变命运的机会是在1990年,当时的世嘉掌门人中山隼雄希望自家有一个能如马里奥那样,成为公司头号人气吉祥物的代表游戏角色。
http://img4./photo/-16/9NFE90MP59P50031.JPG
http://img3./photo/-16/t_9NFE90MP59P50031.JPG
2002年:中裕司
中裕司抓住了这个机会,以刺猬为原形提出了“索尼克”的创意,并且获得了认可,很快在1991年推出了第一款索尼克游戏取得大卖,索尼克这个形象更是从此一炮而红,如其所愿的成为世嘉的代表吉祥物,而他的团队AM8也顺理成章地改名为Sonic Beam。
http://img4./photo/-16/9NFE919U59P50031.JPG
http://img4./photo/-16/t_9NFE919U59P50031.JPG
2002年:中裕司
不过,尽管索尼克取得了成功,但和马里奥这种万年人气角色相比还是有着差距,中裕司本人更是一度因为内部人事问题远赴美国,导致这系列也是一波三折,起伏不定。直到1998年,中裕司重新以DC上的《索尼克大冒险》再度取得了成功,只是当时的世嘉本身已经呈现出下坡路的预兆。
http://img3./photo/-16/9NFE91UM59P50031.JPG
http://img3./photo/-16/t_9NFE91UM59P50031.JPG
2002年:中裕司
成也DC,败也DC,在这台本身并不算成功的主机上,中裕司还是完成了他的另一款代表作,《梦幻之星网络版》,利用DC的内置网络功能实现了第一款主机上的在线游戏,让当时许多玩家大开眼界,也为之后的网游大潮提前打开了一扇大门,这无疑又是一份划时代的成就。
http://img3./photo/-16/9NFE92F959P50031.jpg
http://img3./photo/-16/t_9NFE92F959P50031.jpg
2002年:中裕司
最终因为DC的失败,世嘉陷入危机,被迫裁减,收编旗下的工作室,中裕司和他的Sonic Beam也屡屡受到影响,人员流失,计划变动。但中裕司一直都没有放弃他所打造的两个名字,一直到2006年为止,他还是继续推出了索尼克和梦幻之星的续作。
http://img3./photo/-16/9NFE933T59P50031.JPG
http://img4./photo/-16/t_9NFE933T59P50031.JPG
2002年:中裕司
也正是在那一年,中裕司正式宣布离开Sonic团队,在世嘉的资助下成立新的游戏工作室Prope,以相对更自由的方式独立开发游戏,之后几年的作品基本都是如《Ivy the Kiwi》这类休闲风格的趣味游戏,中裕司仿佛回归到了游戏开发的初衷,能让大家开心地享受游戏就好。
http://img3./photo/-16/9NFE93RB59P50031.JPG
http://img4./photo/-16/t_9NFE93RB59P50031.JPG
2002年:中裕司
而生活中的中裕司同样是个活泼好动,兴趣广泛的ACG爱好者,业余时间还会跑去参加各种展会,甚至本人亲自上阵去COS各种角色,和御宅族们一起合影,而他众所周知的一大爱好就是尤为喜欢经典漫画《龙珠》,只是没有机会去改编游戏。
http://img4./photo/-16/9NFE949G59P50031.JPG
http://img3./photo/-16/t_9NFE949G59P50031.JPG
2002年:中裕司
时光飞逝,索尼克这个名字也不知不觉走过了二十年以上的历史,而以游戏制作人来说,中裕司还远远不到退休的年纪,未来的他是否还能抓住游戏进化的契机,以另一种方式重新回到公众的视野中,带来新的名字?我们充满期待。
http://img3./photo/-16/9NFE94R359P50031.JPG
http://img3./photo/-16/t_9NFE94R359P50031.JPG
2003年:横井军平
终身成就奖
2003年:横井军平
2003年,GDC终身成就奖唯一一次颁发给了一位缺席者,1997年逝世的横井军平。作为GB及WS之父,任天堂早年成就霸业的重要人物,他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而在事业的中途因车祸意外去世更是让人遗憾不已。
http://img4./photo/-16/9NFEGQ2R59P50031.JPG
http://img3./photo/-16/t_9NFEGQ2R59P50031.JPG
2003年:横井军平
横井军平出生于二战前的1941年,1965年进入当时还是纸牌公司的任天堂工作,1969年任天堂首次成立游戏相关的开发部,而个中关键人物就是横井军平,他业余发明的“机械怪手”被社长山内溥看中,随即领导一群年轻人不断把各种创意发扬光大,推出各类新型玩具占领市场,开始了任天堂的转型之路。
http://img3./photo/-16/9NFEGQPI59P50031.jpg
http://img4./photo/-16/t_9NFEGQPI59P50031.jpg
2003年:横井军平
70年代中期,横井军平开始负责任天堂的电子游戏事业,他迅速展现出了这方面的才华,如光***这种设计随手拈来,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横井军平在这段时间里表现出的游戏理念影响了任天堂之后多年,让任天堂能成为日本游戏产业一代霸主起到重要作用,被称为“游戏之父”名副其实。
http://img4./photo/-16/9NFEGRA259P50031.jpg
http://img3./photo/-16/t_9NFEGRA259P50031.jpg
2003年:横井军平
以任天堂第一款拳头游戏产品“Game&Watch”为例,横井军平从上班族在车上玩电子计算器得到灵感,决心推出一款随时可玩的便携游戏机,而从划时代的十字键创意设计,到载体游戏的简单操作,硬件软件无疑都是最能体贴玩家需求的,取得成功也就理所当然。
http://img4./photo/-16/9NFEGRV559P50031.jpg
http://img3./photo/-16/t_9NFEGRV559P50031.jpg
2003年:横井军平
Game&Watch的成功让任天堂有信心在游戏行业打出一片天地,他们也最终如愿所偿,而横井军平则始终没有在功劳簿上坐享其成,1989年,掌机Game Boy正式上市,这款和FC一样取得巨大成功的产品正是横井本人一手主导,继续为任天堂垄断便携游戏机市场。
http://img4./photo/-16/9NFEGSB459P50031.jpg
http://img4./photo/-16/t_9NFEGSB459P50031.jpg
2003年:横井军平
而在精益求精的横井眼中,GB仍有许多地方可以改进,同时他也大胆预测未来游戏的进化速度将会日新月异,在这一想法驱动下,1995年他将历经多年研发的新主机Virtual Boy推向市场,利用双色眼镜来实现全程3D游戏效果的想法,在当时可谓是超越时代的创意。
http://img3./photo/-16/9NFEGSKQ59P50031.jpg
http://img3./photo/-16/t_9NFEGSKQ59P50031.jpg
2003年:横井军平
但Virtual Boy最终却成了横井生涯中的一个惨痛失败,原因固然来自各方面,但根本在于当时的技术根本无法实现理想的3D游戏,最终销量惨淡,任天堂股价大跌,山内社长都不得不亲自道歉,这一事件也最终导致横井军平在1996年辞职,离开任天堂。
http://img4./photo/-16/9NFEGT.jpg
http://img3./photo/-16/t_9NFEGT.jpg
2003年:横井军平
经历了这场巨大打击,横井军平并没有一蹶不振,他成立了株式会社KOTO,以顾问的身份和著名玩具厂商BANDAI合作研发了新一款的掌机Wonder Swan,把原本希望能在GB上使用的几项创意都用在了WS上,一度让许多业内人士看好其前景。
http://img3./photo/-16/9NFEGTJ059P50031.jpg
http://img3./photo/-16/t_9NFEGTJ059P50031.jpg
2003年:横井军平
然而,日,横井军平却因为一场车祸意外逝世,这一突然的噩耗让世界各地的游戏业相关人士都大为震惊,纷纷为之惋惜,慨叹天妒英才,而这之后十余年的游戏产业发展许多都验证了当初横井军平的某些预言,更让人遐想如果他不是英年早逝,一定还会有着更多贡献。
http://img4./photo/-16/9NFEGUE959P50031.JPG
http://img4./photo/-16/t_9NFEGUE959P50031.JPG
2003年:横井军平
历史无法假设,传奇却不会淡忘,当横井军平的家庭成员从大会手中接过GDC终身成就奖那一刻,会场上顿时爆发出经久不息的雷鸣掌声,他在这个产业领域中的崇高地位名至实归,他对于全球玩家做出过的贡献绝对无法被磨灭。
http://img4./photo/-16/9NFEGUUJ59P50031.JPG
http://img3./photo/-16/t_9NFEGUUJ59P50031.JPG
2004年:马克·塞尔尼(Mark Cerny)
终身成就奖
2004年:马克·塞尔尼(Mark Cerny)
2004年,马克·塞尔尼(Mark Cerny)收获了GDC终身成就奖这一荣耀,尽管很多国内玩家或许是在去年的PS4发布会上才对他有着深刻的印象,但事实上马克·塞尔尼在那之前早就是游戏行业的绝对传奇,真正意义上的天才,有着足以傲视任何人的资本。
http://img4./photo/-16/9NFF06M459P50031.JPG
http://img3./photo/-16/t_9NFF06M459P50031.JPG
2004年:马克·塞尔尼(Mark Cerny)
1964年出生的马克·塞尔尼涉足游戏行业的历史比多数人都更为久远,早在17岁从加利福尼亚大学毕业后,他就进入当时的雅达利开始工作,1985年进入日本世嘉,之后辗转世界各地,创办过自己工作室也加入过多家公司,更参与过多款游戏的开发工作。
http://img3./photo/-16/9NFF07EF59P50031.jpg
http://img3./photo/-16/t_9NFF07EF59P50031.jpg
2004年:马克·塞尔尼(Mark Cerny)
在1993年,马克·塞尔尼首次和索尼打交道,后来他担当索尼旗下欧美地区强大技术团队ICE TEAM的主管和顾问,和在他影响下成立的顽皮狗工作室保持着密切关系。从PS时***始就专注于图像技术和PS系主机引擎的制作工作,并对索尼的第一方与第三方工作室提供技术支持。
http://img4./photo/-16/9NFF087M59P50031.jpg
http://img4./photo/-16/t_9NFF087M59P50031.jpg
2004年:马克·塞尔尼(Mark Cerny)
从《索尼克2》开始,马克·塞尔尼一手制作过的作品有《古惑狼》、《小龙斯派罗》、《瑞奇与叮当》等好几个著名系列,若再算上后来的协助开发工作,那么甚至可以说那几年索尼的大作都和他有着关系,而他和众多制作人当然也都是保持着良好游戏。
http://img4./photo/-16/9NFF08S559P50031.jpg
http://img4./photo/-16/t_9NFF08S559P50031.jpg
2004年:马克·塞尔尼(Mark Cerny)
用美国科学和艺术互动学院主席约瑟夫·奥林称赞马克·塞尔尼的话来说:“他是整个游戏产业最像达芬奇的人……他可以熟练的讲日语,在目前西方游戏制作人中最了解日本游戏市场……他创作的游戏迄今销售额超过20亿美元,有12款产品的销量突破两百万套!”
http://img4./photo/-16/9NFF09JD59P50031.jpg
http://img3./photo/-16/t_9NFF09JD59P50031.jpg
2004年:马克·塞尔尼(Mark Cerny)
而当索尼准备开发下一代主机PS4的时候,他们也想到了马克·塞尔尼,这位不从属于索尼,但却十分了解索尼的世外高人,决心由他来全方位负责PS4的系统架构,马克·塞尔尼也因而成了索尼历史上最碉堡的“临时工”,名副其实的PS4“掌门人”。
http://img4./photo/-16/9NFF0A5J59P50031.jpg
http://img3./photo/-16/t_9NFF0A5J59P50031.jpg
2004年:马克·塞尔尼(Mark Cerny)
由他来接任这个职位是个不同寻常的选择。用塞尔尼自己的话来说,这个安排“超乎寻常”而且“很疯狂”。不仅仅是说他作为一名软件人要去管理硬件项目。而且他是家在洛杉矶的美国人,离东京总部和日本的工程师团队有5500英里的距离。
http://img3./photo/-16/9NFF0AOE59P50031.jpg
http://img3./photo/-16/t_9NFF0AOE59P50031.jpg
2004年:马克·塞尔尼(Mark Cerny)
不过索尼需要的是一名能为全世界的游戏制作者和玩家发声的人;一名能够为新PlayStation的开发带来更平等风气的人;一名能够纠正PS3所犯错误的人。马克·塞尔尼和他的团队从全世界聆听建议,充分利用索尼所有游戏工作室的条件来努力打造这款新主机。
http://img4./photo/-16/9NFF0B8U59P50031.jpg
http://img3./photo/-16/t_9NFF0B8U59P50031.jpg
2004年:马克·塞尔尼(Mark Cerny)
而在PS4发布会上,马克·塞尔尼也再度成为风云人物,从幕后走到台前,他为PS4赋予的方方面面,从硬件到软件都能体现出替玩家着想的体贴细节,事实证明他的想法是对的,PS4的价格低廉,方便宽松,乃至对游戏的多样化支持都成为目前领先Xbox One的重要因素。
http://img3./photo/-16/9NFF0C0B59P50031.JPG
http://img3./photo/-16/t_9NFF0C0B59P50031.JPG
2004年:马克·塞尔尼(Mark Cerny)
下一个目标会是什么?对于马克·塞尔尼来说,这永远没有固定的***,他仿佛为了游戏而生,不管任何时候都能有着创意蹦出来,哪怕之前看似陌生的领域也能很快适应,或许此时此刻他已经在暗中为PS4准备新一款游戏,我们只要期待他继续为我们带来惊喜。
http://img3./photo/-16/9NFF0CEB59P50031.JPG
http://img4./photo/-16/t_9NFF0CEB59P50031.JPG
2005年:尤金·贾维斯(Eugene Jarvis)
终身成就奖
2005年:尤金·贾维斯(Eugene Jarvis)
2005年的GDC终身成就奖留给了尤金·贾维斯(Eugene Jarvis),一个对许多玩家来说未免陌生的名字,但哪怕只凭借《防卫者》(Defender)这个名字,他也完全有资格接过这个奖项,作为游戏行业的先驱者之一,他的名字完全可以写入游戏的历史。
http://img4./photo/-16/9NFF7E9M59P50031.jpg
http://img4./photo/-16/t_9NFF7E9M59P50031.jpg
2005年:尤金·贾维斯(Eugene Jarvis)
尤金·贾维斯出生于1955年,那个时代的游戏通常指的还是国际象棋一类的东西,他原本的理想是成为一名生物化学家,但在大学里,他开始接触电脑,然后玩到了世界上最早的几款游戏,太空侵略者和打砖块,之后的事情改变了他的人生,可能也改变了电子游戏的历史。
http://img4./photo/-16/9NFF7EUP59P50031.jpg
http://img3./photo/-16/t_9NFF7EUP59P50031.jpg
2005年:尤金·贾维斯(Eugene Jarvis)
1976年,大学毕业的前几天,贾维斯给当时的雅达利发去简历,但没得到回应,之后他跑去惠普当程序员,三个月后觉得工作枯燥辞职,这次终于梦寐以求地进入了雅达利,他开始尝试编写新的游戏,而这一工作得到了其他同事支持。
http://img4./photo/-16/9NFF7G7G59P50031.jpg
http://img4./photo/-16/t_9NFF7G7G59P50031.jpg
2005年:尤金·贾维斯(Eugene Jarvis)
尤金·贾维斯在1980年拿出了在整个游戏史上也占有重要地位的《防卫者》(Defender),由于时代不同,这款游戏在国内的认知度并不高,但在当时的美国,它被认为是带来之后80年代街机游戏热潮的奠基者,同时也是史上最卖座的几款游戏之一。
http://img4./photo/-16/9NFF7GM559P50031.jpg
http://img3./photo/-16/t_9NFF7GM559P50031.jpg
2005年:尤金·贾维斯(Eugene Jarvis)
《防卫者》的意义在于,这是世界上第一款横版过关游戏,之前的游戏如吃豆人、***这些都是在同一个画面内进行的,而《防卫者》能让画面随着玩家移动不断拉伸出新的版面,这一想法在当时无疑是划时代意义的,将其实现更是需要技术和想象力。
http://img3./photo/-16/9NFF7H5A59P50031.jpg
http://img4./photo/-16/t_9NFF7H5A59P50031.jpg
2005年:尤金·贾维斯(Eugene Jarvis)
《防卫者》之后被移植到FC平台,也从此宣告横版类过关游戏正式成为游戏发展的一大主流,尤金·贾维斯凭借这款作品的成功成立新公司继续研发游戏,但美国游戏市场83年的毁灭性崩溃让他一度放弃事业回到大学继续深造,80年代后期则重新投入到游戏开发中。
http://img4./photo/-16/9NFF7I2N59P50031.jpg
http://img3./photo/-16/t_9NFF7I2N59P50031.jpg
2005年:尤金·贾维斯(Eugene Jarvis)
在贾维斯之后多年的游戏开发者生涯中,类似《防卫者》这样的奇迹并没有再现,但他以先行者的身份给了大量后来者启发,而他本人也多次验证过对游戏产业未来的远见性,如90年代初他就谈起了虚拟现实类游戏的未来可能性,2005年之后他也谈及过手游的潜力。
http://img4./photo/-16/9NFF7IU559P50031.jpg
http://img3./photo/-16/t_9NFF7IU559P50031.jpg
2005年:尤金·贾维斯(Eugene Jarvis)
作为老派游戏开发者,贾维斯对现在很多游戏的浮躁都表示了明确的否定态度,多次和其他开发者谈话采访时,他都表示不喜欢当前这种急功近利的风气,更希望大家能单纯以玩家的心态来思考,做出老少皆宜,能让每个人都轻松游玩的作品。
http://img3./photo/-16/9NFF7JEQ59P50031.jpg
http://img3./photo/-16/t_9NFF7JEQ59P50031.jpg
2005年:尤金·贾维斯(Eugene Jarvis)
在游戏史上,大家会永远记住这个名字和他带来的横版过关游戏类型。他作为唯一的游戏开发者上过美国政府发行的邮票图案,在各类阐述游戏发展历史的著作里,他也会占据显著的一页。
http://img4./photo/-16/9NFF7K8L59P50031.jpg
http://img4./photo/-16/t_9NFF7K8L59P50031.jpg
2005年:尤金·贾维斯(Eugene Jarvis)
而马上60岁的尤金·贾维斯虽然已经淡出了第一线,但时常还能在各类会议上看到他出现,今年的GDC游戏开发者大会想必也还会看到他始终带着笑意,爽朗健康的表情。
http://img4./photo/-16/9NFF7L.jpg
http://img3./photo/-16/t_9NFF7L.jpg
2006年:理查·盖瑞特(Richard Garriott)
终身成就奖
2006年:理查·盖瑞特(Richard Garriott)
2006年GDC终身成就奖获得者理查·盖瑞特(Richard Garriott)有着另一个称号,在他一手设计的创世纪游戏中自称为“不列颠之王” (Lord British)。而《创世纪》系列游戏也正是这位游戏界的传奇赐给这个行业的光辉业绩。
http://img3./photo/-16/9NFFDJVL59P50031.jpg
http://img4./photo/-16/t_9NFFDJVL59P50031.jpg
2006年:理查·盖瑞特(Richard Garriott)
理查·盖瑞特出生于日,而他第一次接触到电脑是在14岁的时候,而在高中时期他开始学习编程,根据他的说法,那期间他就尝试写了28款以上的电脑游戏,而他也在那个时候在参加的电脑夏令营里获得了“不列颠”的外号,并将其一直用在后来的游戏里。
http://img4./photo/-16/9NFFDKQ959P50031.jpg
http://img4./photo/-16/t_9NFFDKQ959P50031.jpg
2006年:理查·盖瑞特(Richard Garriott)
作为传统奇幻桌面游戏“龙与地下城”系列的爱好者,盖瑞特最初是想把这套规则在计算机上表现出来,在苹果的Aplle II发布之后,盖瑞特看到了其中的契机,于是他把这个发展成为图形式的RPG游戏,并更名为Akalabeth,首次试水,便获得了惊人的30000多份的销量。
http://img3./photo/-16/9NFFDL4T59P50031.jpg
http://img3./photo/-16/t_9NFFDL4T59P50031.jpg
2006年:理查·盖瑞特(Richard Garriott)
巨大的成功在给予盖瑞特财富同时,也带来了同龄人难以想象的压力。此后,其将Akalabeth继续改进,并正式命名为《创世纪》(Ultima)。此刻,或许就连盖瑞特本人都无预料《创世纪》系列将会取得的传奇性的,甚至是划时代的成就。
http://img4./photo/-16/9NFFDLOT59P50031.jpg
http://img3./photo/-16/t_9NFFDLOT59P50031.jpg
2006年:理查·盖瑞特(Richard Garriott)
作为角色扮演游戏的先驱者之一,《创世纪》系列有着一系列成就,可以说里面随便拿出一个构思都能为后来者启发方向,整个80年代理查·盖瑞特也连续推出了五六款系列作品,让这个故事彻底完善起来,这期间他也成立了自己的游戏公司Origin,拓展各项业务。
http://img3./photo/-16/9NFHMF.jpg
http://img4./photo/-16/t_9NFHMF.jpg
2006年:理查·盖瑞特(Richard Garriott)
而接着在1996年,理查·盖瑞特进一步把创世纪网络化,《网络创世纪》(Ultima Online),通称UO的这个名字老玩家肯定不会陌生,作为史上第一款图形大型多人在线角色扮演游戏,正是它把MMORPG这个概念确立起来,也带动了之后的在线游戏热潮。
http://img4./photo/-16/9NFFDNB259P50031.jpg
http://img4./photo/-16/t_9NFFDNB259P50031.jpg
2006年:理查·盖瑞特(Richard Garriott)
凭借《创世纪》系列,理查·盖瑞特名利双收,但即便在今天,已经53岁的他还是没有放弃游戏开发者的身份,只不过是换成了更加自由的方式,比如他最近的作品就是通过Kickstarter筹款完成目标的独立游戏《神使的裹布尸:孤独天使》。
http://img4./photo/-16/9NFFDO.jpg
http://img4./photo/-16/t_9NFFDO.jpg
2006年:理查·盖瑞特(Richard Garriott)
他还有着一个更令人意外的身份,理查·盖瑞特出身于航天世家,父亲曾是一位太空人,而在日,盖瑞特继承了这一事业,自费参与俄国联盟TMA-13号前往国际太空站的任务,成为世界上第六位太空游客,完成12日的太空生活后成功返回地面。
http://img3./photo/-16/9NFFDPDG59P50031.jpg
http://img4./photo/-16/t_9NFFDPDG59P50031.jpg
2006年:理查·盖瑞特(Richard Garriott)
而他的日常生活更是丰富多彩,魔术,建筑,花卉园艺都是他的喜好,而他也成立多项基金用于自己感兴趣的领域,甚至还是一名业余拳击手,打出过不错的成绩,如果某一天他突然说自己要拍摄电影,也不会让人感到意外。
http://img3./photo/-16/9NFFDQ.jpg
http://img3./photo/-16/t_9NFFDQ.jpg
2006年:理查·盖瑞特(Richard Garriott)
如果说PC游戏有所谓的“创造者”的话,理查·盖瑞特绝对有资格成为其中之一,不管时代怎么演变,他的心里仍存在理想的程序员,美术师以及设计师组合,合力为他勾勒脑海中想象过的世界。
http://img3./photo/-16/9NFFDQD159P50031.jpg
http://img4./photo/-16/t_9NFFDQD159P50031.jpg
2007年:宫本茂
终身成就奖
2007年:宫本茂
2007年GDC终身成就奖获奖者的名字,是我们再熟悉不过的马里奥——应该是宫本茂才对,而关于他的种种,似乎也只用,只能用这三个字来概括全部,他为任天堂,为日本游戏市场,为整个业界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神话,或许他的影响已经不局限于游戏本身。
http://img3./photo/-16/9NFFIHMH59P50031.jpg
http://img4./photo/-16/t_9NFFIHMH59P50031.jpg
2007年:宫本茂
宫本茂日出生于京都,1977年大学毕业后进入任天堂担任美工设计,尽管并非一般游戏开发者常见的程序出身,但在1980年他得到机会,用那款之后为任天堂打江山立下功劳的《大金刚》证明自己后,社长山内溥亲自提拔,从此宫本茂开始了他的游戏设计生涯。
http://img4./photo/-16/9NFFIIDJ59P50031.jpg
http://img4./photo/-16/t_9NFFIIDJ59P50031.jpg
2007年:宫本茂
接下来的故事就无需多加夸大,我们只需陈述事实就足够,1983年,宫本茂用《大金刚》中得到的灵感创造出了马里奥这个角色,第一款以它为主角的游戏在同年推出的FC上表现出色,1985年,宫本茂进一步完善细节,推出了那款划时代的《超级马里奥兄弟》,传奇就此开始。
http://img3./photo/-16/9NFFIISU59P50031.jpg
http://img4./photo/-16/t_9NFFIISU59P50031.jpg
2007年:宫本茂
于是这整整二十年的时间里,马里奥系列的游戏见证了任天堂的辉煌历史,成就了它的数次霸业,作为历史上最赚钱的几款游戏系列之一,从任何意义上都有资格列入游戏史册,以及,让马里奥这个名字成为了世界上人气最高的游戏角色,没有之一。
http://img3./photo/-16/9NFFIJT659P50031.jpg
http://img3./photo/-16/t_9NFFIJT659P50031.jpg
2007年:宫本茂
宫本茂的成就也不仅只有马里奥。塞尔达,银河战士……任天堂旗下数个招牌都由他来一手完成,宫本茂本人也从一个无所事事的"闲人"成为任天堂全权负责游戏软件开发的专务董事,而每一代主机发售时,他和他的马里奥依然要挑起大梁,成为招牌。
http://img4./photo/-16/9NFFIKI159P50031.jpg
http://img4./photo/-16/t_9NFFIKI159P50031.jpg
2007年:宫本茂
不管时代怎么演变,主机市场如何兴衰,宫本茂永远站在任天堂的第一线引导游戏前进,无数人都坚信只要他在,马里奥就不会褪色,任天堂也不会黯淡。他获得的荣耀是游戏业界任何一个人都无法比拟的,但同时其身上肩负的责任也是同样艰巨。
http://img4./photo/-16/9NFFIKTJ59P50031.jpg
http://img3./photo/-16/t_9NFFIKTJ59P50031.jpg
2007年:宫本茂
或许在整个游戏业的历史上,也不曾有第二个人有着如此特别的地位,他的各种奖项名至实归,很多游戏制作人都发自内心的钦佩这位或许不是天才,但胜过无数天才的大孩子,他不是科班出身,没有专业培训,但他懂得游戏,懂得怎么做玩家最喜欢的游戏,只有他能做到这一切。
http://img4./photo/-16/9NFFIL.jpg
http://img3./photo/-16/t_9NFFIL.jpg
2007年:宫本茂
宫本茂被美国《时代》周刊誉为“游戏界的斯皮尔伯格”,在不同领域下商业和艺术的平衡中,这两个人或许都称得上做到了完美的极限,而他们在公开场合也有过多次交流,两个同样传奇的人物彼此有着特有的理解。
http://img4./photo/-16/9NFFILJ659P50031.jpg
http://img4./photo/-16/t_9NFFILJ659P50031.jpg
2007年:宫本茂
而宫本茂让我们印象最深刻的,还是任何时候看起来也都像一个拿到最心爱游戏的玩家,充满笑容,迫不及待,能感受到他发自内心地热爱着自己的游戏,才能同样传达给玩家。
http://img3./photo/-16/9NFFIM5S59P50031.jpg
http://img3./photo/-16/t_9NFFIM5S59P50031.jpg
2007年:宫本茂
有生之年,我们还会看到宫本茂和他的马里奥继续一路前进,对游戏玩家来说,能见证这样一个时代,是件值得骄傲的事情。
http://img4./photo/-16/9NFFIMT159P50031.jpg
http://img3./photo/-16/t_9NFFIMT159P50031.jpg
2008年:席德·梅尔(Sid Meier)
终身成就奖
2008年:席德·梅尔(Sid Meier)
2008年的GDC终身成就奖获得者给了一个同样被诸多玩家熟知的名字,席德·梅尔(Sid Meier),这个名字伴随着《文明》系列一起家喻户晓,因他对游戏业所作出的贡献和那些标题中含有他名字的游戏巨作赢得了应有的赞美。
http://img4./photo/-16/9NFFOHPF59P50031.jpg
http://img3./photo/-16/t_9NFFOHPF59P50031.jpg
2008年:席德·梅尔(Sid Meier)
席德·梅尔本名为Sidney K. Meier,在1954年出生于加拿大,在1982年之前,他的人生貌似平淡无奇,大学毕业,结婚生子,虽然他确实是计算机专业出身,但也没什么机会证明自己擅长程序设计,甚至看不出他曾经对游戏特别产生兴趣。
http://img4./photo/-16/9NFFOIA559P50031.jpg
http://img4./photo/-16/t_9NFFOIA559P50031.jpg
2008年:席德·梅尔(Sid Meier)
接下来的故事则貌似夸张,1982年,席德·梅尔和朋友一起玩电脑上的飞行模拟游戏时觉得AI设计太过简单,他可以在两个星期内搞出一个比这还好的游戏来,结果是他或许用了不止两个星期,但确实拿出了第一款模拟飞行游戏《Spitfire Ace》。
http://img4./photo/-16/9NFFOILT59P50031.jpg
http://img3./photo/-16/t_9NFFOILT59P50031.jpg
2008年:席德·梅尔(Sid Meier)
从此席德·梅尔不可避免地走上了游戏开发者之路,而他擅长的东西很快在这个领域得到体现,他能敏锐地发现一个系统的精髓,然后用尽可能容易的理解方式转换成玩家乐于接受的规则,这句话已经概括出了模拟策略类游戏的本质。
http://img4./photo/-16/9NFFOJ6T59P50031.jpg
http://img3./photo/-16/t_9NFFOJ6T59P50031.jpg
2008年:席德·梅尔(Sid Meier)
从早期苹果机上的原始游戏到如今超级PC上的震撼巨作,席德走完了电脑游戏业所走过的所有历程。单是这一点就使得他的一长串作品具有了非同寻常的意义。他的一些早期游戏仍具有很强的生命力,至今它们仍被摆在货架上,而不是被摆在博物馆里。
http://img3./photo/-16/9NFFOJQ359P50031.jpg
http://img3./photo/-16/t_9NFFOJQ359P50031.jpg
2008年:席德·梅尔(Sid Meier)
作为他代表作品的《文明》系列则是席德·梅尔游戏理念的最佳证明,简单而复杂,让任何一个玩家都能在游戏里寻找无限的乐趣,先后推出多种语言版本,迄今每一代都还有玩家不断钻研,在同类游戏中几乎找不到第二款能相提并论的例子。
http://img3./photo/-16/9NFFOKFU59P50031.jpg
http://img4./photo/-16/t_9NFFOKFU59P50031.jpg
2008年:席德·梅尔(Sid Meier)
而除了文明系列,席德·梅尔也始终在挑战各类可能性,从《铁路大亨》到《模拟高尔夫》,以及冠以席德·梅尔名字的系列游戏,很多人都认为策略游戏能够发展壮大都该感谢席德·梅尔为大家不断带来各种创意。
http://img4./photo/-16/9NFFOKV059P50031.jpg
http://img3./photo/-16/t_9NFFOKV059P50031.jpg
2008年:席德·梅尔(Sid Meier)
席德·梅尔或许算不上最有天份的程序员,他也未曾为某个游戏引擎而连夜奋战。你玩他的游戏不必非得拥有顶级电脑,在这个为技术升级而着魔的疯狂年代,他可算是个另类人士,但他受到那些真正游戏制作人的尊敬,认为他是那种能带动业界前进的对象。
http://img4./photo/-16/9NFFOLN859P50031.jpg
http://img3./photo/-16/t_9NFFOLN859P50031.jpg
2008年:席德·梅尔(Sid Meier)
而在各类游戏开发者大会上,席德·梅尔也往往都会到场,阐述自己对于当前游戏产业的看法,像他说的那样:“我从头到尾一直在游戏圈里工作,目睹了游戏业的整个进化过程,这赋予了我一种以历史的眼光观望未来的态度,使我不必疲于追赶”
http://img3./photo/-16/9NFFOME059P50031.jpg
http://img4./photo/-16/t_9NFFOME059P50031.jpg
2008年:席德·梅尔(Sid Meier)
这就是席德·梅尔,一个貌不惊人,态度和蔼的大叔,一个穿着短袖衬衣,从容编织神话的人。
http://img3./photo/-16/9NFFON3T59P50031.jpg
http://img3./photo/-16/t_9NFFON3T59P50031.jpg
2009年:小岛秀夫
终身成就奖
2009年:小岛秀夫
2009年的GDC终身成就奖留给了小岛秀夫,对于大部分玩家来说,和这个名字永远联系在一起的当然还是MGS,潜龙谍影,或者你还是喜欢叫它合金装备也无所谓,而他们都是独一无二的,在游戏领域和游戏制作人领域同样如此。
http://img3./photo/-16/9NFFVBVH59P50031.jpg
http://img3./photo/-16/t_9NFFVBVH59P50031.jpg
2009年:小岛秀夫
1963年8月出生于日本东京的小岛秀夫少年时的爱好首选当然不是游戏,而是电影——这点其实也并不让人感到意外,因为种种原因,小岛没能实现他成为电影导演的梦想而随便进入大学就读经济学,也正在这个时候,他邂逅了未来能让他另外圆梦的游戏。
http://img3./photo/-16/9NFFVCHG59P50031.jpg
http://img4./photo/-16/t_9NFFVCHG59P50031.jpg
2009年:小岛秀夫
大学毕业后,小岛秀夫选择了进入KONAMI担任游戏策划工作,也就在这之后不久,小岛就把他各方面的灵感综合成了一款游戏的策划,并非当时天经地义的杀敌通关,而是以躲藏潜入为卖点,这款游戏当然就是一切的原形,最初的《Metal Gear》。
http://img4./photo/-16/9NFFVD7C59P50031.jpg
http://img3./photo/-16/t_9NFFVD7C59P50031.jpg
2009年:小岛秀夫
最初的两代《Metal Gear》虽然距离理想作还相去甚远,但已经凭借个人风格留给了玩家十分强烈的印象,让小岛在后来有机会能继续这一系列,而当游戏主机终于迎来PS时代时,重新进化后的《Metal Gear Solid》震惊了世界,也宣告这系列就此进入一个新次元。
http://img4./photo/-16/9NFFVDOM59P50031.jpg
http://img3./photo/-16/t_9NFFVDOM59P50031.jpg
2009年:小岛秀夫
从MGS初代的惊艳,到二代的震撼,三代四代以及中间的各种外传已经把这个系列打造成一个完美的整体,不断丰富完善的世界观设定,越来越高清写实的CG动画,以及从开始就坚持的互动电影风格,加上一直延续的潜入方式的特色战斗系统,这一切都让MGS独一无二。
http://img3./photo/-16/9NFFVE6L59P50031.jpg
http://img3./photo/-16/t_9NFFVE6L59P50031.jpg
2009年:小岛秀夫
小岛用MGS圆了自己的梦想,尽管不能成为电影导演,但他成为了一位名副其实的游戏导演,MGS系列也因此打下了他强烈的个人印记,其他人就算挂名也不会拿出让大家认可的作品,所以哪怕小岛屡屡食言继续推出新作,大家也还是心甘情愿的买账。
http://img3./photo/-16/9NFFVENF59P50031.jpg
http://img4./photo/-16/t_9NFFVENF59P50031.jpg
2009年:小岛秀夫
而小岛秀夫善于造势的宣传方式也堪称一大特色,MGS2当初在PS2版的宣传片欺骗了全世界,MGS3在发售前又故弄玄虚暗示剧情会有噱头,到了MGS5的时候同样是不辞辛苦,用仿佛是完全新作的宣传口号来掩饰了许久,不到游戏发售的最后一刻,你都还不知道他有什么花样。
http://img4./photo/-16/9NFFVFBC59P50031.jpg
http://img4./photo/-16/t_9NFFVFBC59P50031.jpg
2009年:小岛秀夫
或许在小岛看来,这也是游戏制作的一部分,满足玩家的好奇心理,吊他们的胃口又给他们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而因为他与众不同的创意,在每次发布会上看到小岛出现仿佛都不会缺少乐趣。
http://img3./photo/-16/9NFFVFTM59P50031.jpg
http://img4./photo/-16/t_9NFFVFTM59P50031.jpg
2009年:小岛秀夫
生活中,就像大家通过网络熟悉的那样,小岛秀夫依然喜欢电影,喜欢军事周边,喜欢能给他创作灵感的每一种东西,环太平洋电影上映时他就像个第一次看到巨大机器人的少年一样兴奋不已,恨不得能自己马上改编成游戏。
http://img4./photo/-16/9NFFVGEM59P50031.jpg
http://img4./photo/-16/t_9NFFVGEM59P50031.jpg
2009年:小岛秀夫
而或许不要太久,我们也即将看到在新主机上推出的《潜龙谍影5:幻痛》,不管事先如何夸张,小岛秀夫从不曾让我们失望过,有这样一位富于个性的制作人存在并坚持推出新作,实在是件很有趣也很刺激的事情。
http://img4./photo/-16/9NFFVGUG59P50031.jpg
http://img4./photo/-16/t_9NFFVGUG59P50031.jpg
2010年:约翰·卡马克(John Carmack)
终身成就奖
2010年:约翰·卡马克(John Carmack)
2010年的GDC终身成就奖获得者约翰·卡马克(John Carmack)的游戏生涯与第一人称射击游戏密不可分,FPS游戏之父的赞美并不夸张,全世界无数玩家应该感谢这位技术天才把这类游戏从概念变为现实,最终发扬光大。
http://img3./photo/-16/9NFG31.jpg
http://img4./photo/-16/t_9NFG31.jpg
2010年:约翰·卡马克(John Carmack)
出生于1970年的约翰·卡马克和其他同等级的开发者相比,显得有些年轻,所以他也没有那些如80年代之前就已经开始编程的骄傲履历,他开始深入接触游戏已经是1990年,任何人都不难看出电脑游戏未来的潜力,而卡马克也正在此时开始准备创业。
http://img4./photo/-16/9NFG41PM59P50031.jpg
http://img4./photo/-16/t_9NFG41PM59P50031.jpg
2010年:约翰·卡马克(John Carmack)
仅仅一年后,中途离开大学的卡马克就与他人共同创办了ID Software游戏公司,富有远见,而且技术过硬的他开始就没有把目标定位人人都能的2D游戏,他敏锐地意识到电脑本身的发展已经足以支持3D游戏的运行,未来是属于立体化的世界,第一人称视角大有可为。
http://img4./photo/-16/9NFG42BG59P50031.jpg
http://img3./photo/-16/t_9NFG42BG59P50031.jpg
2010年:约翰·卡马克(John Carmack)
1993年,卡马克拿出了《德军总部3D》,后来被认为是第一款3D射击,FPS类游戏的开山鼻祖,而值得一提的是这款游戏在当时实际还是伪3D效果,全靠卡马克开发的特殊算法生成差可模拟的画面,但头一次让玩家意识到射击游戏还能这么玩,结果已经足够震撼了。
http://img3./photo/-16/9NFG42QS59P50031.jpg
http://img3./photo/-16/t_9NFG42QS59P50031.jpg
2010年:约翰·卡马克(John Carmack)
接下来卡马克和ID Software接连拿出了一系列如雷贯耳的名字,《毁灭战士》(DOOM)、《雷神之锤》(Quake)。这几款游戏迅速影响了全世界的玩家,也直接确立了一个基准,射击游戏将来只可能沿着这个方向发展,大家要做的只是不断让效果进化到更完美。
http://img4./photo/-16/9NFG43DQ59P50031.jpg
http://img4./photo/-16/t_9NFG43DQ59P50031.jpg
2010年:约翰·卡马克(John Carmack)
而作为天才的程序员,卡马克可以说一手完成了早期3D游戏引擎的核心基础,后来的《半条命》和《荣誉勋章》等游戏都是在他的引擎下开发的,而卡马克还是一个众人皆知的开源软件的倡导者,他从来不介意放出自己游戏的源代码,并希望更多人来帮助完善。
http://img4./photo/-16/9NFG31.jpg
http://img4./photo/-16/t_9NFG31.jpg
2010年:约翰·卡马克(John Carmack)
卡马克因而被游戏业的大量人士视为偶像,这个行业并不缺乏天才,但天才的同时还不断引导这个行业良好发展,给予更多新人与帮助,用自己的算法和引擎造福大众,或许只有约翰·卡马克是独一无二的另类存在。
http://img4./photo/-16/9NFG44KV59P50031.jpg
http://img4./photo/-16/t_9NFG44KV59P50031.jpg
2010年:约翰·卡马克(John Carmack)
他在慈善事业方面的贡献以及对游戏社区的关心也同样出名。一个以卡马克名字命名的基金用来资助他的母校、开源软件的倡导者、游戏专利的反对者和热心的玩家。1997年他把他的一辆法拉利跑车作为奖品送给了一次雷神之锤比赛的胜利者。
http://img3./photo/-16/9NFG453M59P50031.jpg
http://img4./photo/-16/t_9NFG453M59P50031.jpg
2010年:约翰·卡马克(John Carmack)
而今年刚刚44岁的卡马克还在不断挑战自我,他尝试学习各种最新的函数语言,不断思考如何优化游戏,2013年11月,他从id Software辞职以加入新锐虚拟游戏设备公司Oculus VR,很显然在他眼里,这款头戴显示器会和当初的3D游戏一样代表着未来。
http://img4./photo/-16/9NFG45MH59P50031.jpg
http://img4./photo/-16/t_9NFG45MH59P50031.jpg
2010年:约翰·卡马克(John Carmack)
或许用不了多久,约翰·卡马克就会带给我们另一次惊喜,有机会把自己的名字再度写入游戏革命的历史,虚拟现实头盔和FPS游戏的完美结合,这种美好的前景光是想象就让人觉得激动不已。
http://img3./photo/-16/9NFG46F359P50031.jpg
http://img3./photo/-16/t_9NFG46F359P50031.jpg
2011年:彼得·莫利纽克斯(Peter Molyneux)
终身成就奖
2011年:彼得·莫利纽克斯(PeterMolyneux)
2011年的GDC终身成就奖由彼得·莫利纽克斯(Peter Molyneux)获得,这是一个代表了神奇和创意的名字。提到他我们就会想起牛蛙公司和那几款耳熟能详的游戏:《上帝也疯狂》、《主题公园》、《主题医院》、《地下城守护者》以及《神鬼寓言》等。
http://img3./photo/-16/9NFG8N3B59P50031.jpg
http://img3./photo/-16/t_9NFG8N3B59P50031.jpg
2011年:彼得·莫利纽克斯(PeterMolyneux)
彼得·莫利纽克斯出生于1959年,1982年他和游戏产生了联系,不过不同于那些因为爱好或天分入行者,他是在为早期雅达利和Commodore 64平台卖游戏拷贝时,认为这行业将来必然大有可为,进一步决定开始尝试设计游戏。
http://img4./photo/-16/9NFG8NN959P50031.jpg
http://img4./photo/-16/t_9NFG8NN959P50031.jpg
2011年:彼得·莫利纽克斯(PeterMolyneux)
不过彼得设计的第一款游戏《企业家》(The Entrepreneur)以惨败告终,只有两款订单,其中一份还是他妈妈捧场,不过彼得本人认为这款作品还是为他将来的游戏设计生涯打下了基础,之后的部分灵感都来源于此。
http://img4./photo/-16/9NFG8OBK59P50031.jpg
http://img3./photo/-16/t_9NFG8OBK59P50031.jpg
2011年:彼得·莫利纽克斯(PeterMolyneux)
1987年,Peter Molyneux和Les Edgar共同组建了属于自己的制作公司,后来名扬天下的“牛蛙”(Bullfrog Productions)。彼得的各种疯狂创意终于有了可以尽情发挥的保障,随后在1989年他们推出了那款名扬天下的《上帝也疯狂》(Populous)。
http://img3./photo/-16/9NFG8P5K59P50031.jpg
http://img4./photo/-16/t_9NFG8P5K59P50031.jpg
2011年:彼得·莫利纽克斯(PeterMolyneux)
《上帝也疯狂》开启了彼得的“上帝”模式,之后他不断推出的游戏都能看到许多匪夷所思,但也十分吸引玩家的细节点子,1994年的《主题公园》和后来的《主题医院》更是如此,玩家一定还记得玩这些游戏时遇到过的各种古怪幽默的片断。
http://img3./photo/-16/9NFG8PSU59P50031.jpg
http://img4./photo/-16/t_9NFG8PSU59P50031.jpg
2011年:彼得·莫利纽克斯(PeterMolyneux)
在1997年为牛蛙推出了最后一款经典作品《地下城守护者》后,彼得离开了已经被EA收购的牛蛙重起炉灶,成立了新的“狮子头工作室”(Lionhead Studios),开张之作《黑与白》仍是一款“上帝游戏”,不过虽然叫好,但却未能叫座。
http://img3./photo/-16/9NFG8QG259P50031.jpg
http://img4./photo/-16/t_9NFG8QG259P50031.jpg
2011年:彼得·莫利纽克斯(PeterMolyneux)
就在人们逐渐以为彼得会和许多自立门户的开发者一样渐渐淡出市场第一线之时,2006年,被微软收购后的狮子头带来的新作《神鬼寓言》让人们知道了“上帝”没有死,他也凭借这个系列在微软内部地位一路上升,2009年坐上了微软欧洲游戏部门创意总监的宝座。
http://img4./photo/-16/9NFG8R.jpg
http://img4./photo/-16/t_9NFG8R.jpg
2011年:彼得·莫利纽克斯(PeterMolyneux)
但就在2012年,彼得突然再次选择离开微软,也放弃了狮子头工作室,第三次成立了一家全新的公司“22Cans”,目的当然还是做他的“上帝”式的游戏,至于这一次结果会怎样?只能说永远不要小瞧他的未来,哪怕他已经55岁。
http://img3./photo/-16/9NFG8RNS59P50031.jpg
http://img4./photo/-16/t_9NFG8RNS59P50031.jpg
2011年:彼得·莫利纽克斯(PeterMolyneux)
不光是那些疯狂创意的作品,彼得·莫利纽克斯在游戏业界同样也以言辞激烈名扬天下,每次开口都免不了要喷一喷其他游戏甚至制作人,或者吹捧自己游戏,如果收集彼得·莫利纽克斯那些精彩语录,恐怕都可以出上一本书了。
http://img3./photo/-16/9NFG8S7E59P50031.jpg
http://img3./photo/-16/t_9NFG8S7E59P50031.jpg
2011年:彼得·莫利纽克斯(PeterMolyneux)
彼得·莫利纽克斯是真性情、是自大狂,或者是一个精明狡猾的演技派?我们无从得知,只要知道他确实是一个可以自诩“上帝”的伟大游戏制作人就够了,永远都会有玩家期待这个外表看似固执的英国老头能继续为我们带来新的作品。
http://img4./photo/-16/9NFG8SP259P50031.jpg
http://img3./photo/-16/t_9NFG8SP259P50031.jpg
2012年:沃伦·斯派克特(Warren Spector)
终身成就奖
2012年:沃伦·斯派克特(Warren Spector)
2012年GDC终身成就奖的得主沃伦·斯派克特(Warren Spector)或许最为我们熟知的作品自然是《杀出重围》系列,但在这个行业里,他所做出的贡献其实远不止他所参与的大量游戏,这位游戏业的元老级人物如今依然在领导这个行业前进。
http://img3./photo/-16/9NFGDG3E59P50031.jpg
http://img4./photo/-16/t_9NFGDG3E59P50031.jpg
2012年:沃伦·斯派克特(Warren Spector)
沃伦出生于1955年,在现今的游戏制作人当中无疑也是年纪偏大的一位,13岁的时候他的梦想是成为一名职业影评人,而在1983年,他成了一家桌面游戏杂志的编辑,4年后,他才开始试着帮忙设计规则,和其他制作人相比,他的经历显然更过传奇。
http://img4./photo/-16/9NFGDGMQ59P50031.jpg
http://img3./photo/-16/t_9NFGDGMQ59P50031.jpg
2012年:沃伦·斯派克特(Warren Spector)
沃伦·斯派克特对自己“非专业”的出身并不在乎,他认为正是因为自己并非程序天才,也非游戏达人,加上早些年的生涯才让他能够以更全面的心态思考制作游戏的每一个方面,重要的是要有自己的想法,之后再考虑如何具体实现。
http://img4./photo/-16/9NFGDH8Q59P50031.jpg
http://img4./photo/-16/t_9NFGDH8Q59P50031.jpg
2012年:沃伦·斯派克特(Warren Spector)
1997年,Ion Storm联合创始人John Romero找到沃伦,以“来做你梦寐以求的游戏,没有任何限制”说服了他,为《杀出重围》的诞生奠定了基础,从此让他的事业再度攀升上了一个新的高峰。
http://img3./photo/-16/9NFGDI2D59P50031.jpg
http://img3./photo/-16/t_9NFGDI2D59P50031.jpg
2012年:沃伦·斯派克特(Warren Spector)
沃伦·斯派克特最擅长的还是制作复杂有深度的故事情节,并且提供一个相对自由的开放式环境让玩家进行游戏体验。相比按照剧本单线发展事件,斯派克特的目标则是创造一个与玩家实现高互动的虚拟世界。
http://img3./photo/-16/9NFGDILU59P50031.jpg
http://img4./photo/-16/t_9NFGDILU59P50031.jpg
2012年:沃伦·斯派克特(Warren Spector)
他参与过的游戏先后还包括《网络奇兵》、《创世纪》、《银河飞将》、《神偷》以及与十分喜爱的迪斯尼合作的《传奇米老鼠》,和更多自己创业的制作人不同,沃伦·斯派克特更习惯帮忙打工,对他来说他只希望能做游戏就好。
http://img4./photo/-16/9NFGDJBR59P50031.jpg
http://img4./photo/-16/t_9NFGDJBR59P50031.jpg
2012年:沃伦·斯派克特(Warren Spector)
或许是因为这种心态,沃伦·斯派克特往往显得有些低调,导致许多玩家都不曾注意到他参与过如此多的工作,其实如果细心,你会发现很多游戏里都提及过向他致敬的彩蛋等细节,《杀出重围》系列里他甚至亲自“扮演”Ford Schick。
http://img4./photo/-16/9NFGDK1B59P50031.jpg
http://img4./photo/-16/t_9NFGDK1B59P50031.jpg
2012年:沃伦·斯派克特(Warren Spector)
而今年已经快60岁的沃伦仍然热衷于奋战在游戏开发行业,他建议有更多的资深开发者应该转向教育领域,把自己的实践经验传授给学生,而不是沿用老一套的的特定设计法来教学。
http://img4./photo/-16/9NFGDKK359P50031.jpg
http://img4./photo/-16/t_9NFGDKK359P50031.jpg
2012年:沃伦·斯派克特(Warren Spector)
对于独立游戏的兴起,他积极地加以肯定,尽管他贡献过多款3A大作,但他也希望出现更多跨受众类型的游戏;这类游戏打破传统的游戏常规,也抛弃点击游戏浪费时间的特点,未来游戏属于那些探索新的系统、玩法和叙述手法的开发者。
http://img4./photo/-16/9NFGDL5Q59P50031.jpg
http://img4./photo/-16/t_9NFGDL5Q59P50031.jpg
2012年:沃伦·斯派克特(Warren Spector)
在沃伦·斯派克特长达30年的游戏开发者生涯里经历过太多事情,他目睹了游戏行业的各种起伏,现在他依然像个玩家一样开心地享受游戏,不论是制作过程或是通关本身。
http://img4./photo/-16/9NFGDLNH59P50031.jpg
http://img3./photo/-16/t_9NFGDLNH59P50031.jpg
2013年:Ray Muzyka和Greg Zeschuk
终身成就奖
2013年:Ray Muzyka和Greg Zeschuk
2013年的GDC终身成就奖首次由两人共同获得,他们正是BioWare游戏公司的两位创立人雷·穆兹卡(Ray Muzyka)和格雷格·扎斯奇科(Greg Zeschuk),《博德之门》和《无冬之夜》两大经典是他们留给玩家的最好礼物。
http://img3./photo/-16/9NFGJ.jpg
http://img4./photo/-16/t_9NFGJ.jpg
2013年:Ray Muzyka和Greg Zeschuk
和那些老牌制作人相比,穆兹卡(左)和扎斯奇科(右)无论是年龄,还是履历,在游戏行业里都是名副其实的小字辈,至少在90年代初,他们都还只是加拿大专业医科大学出身的毕业生,当他们还在上医学院时,桌面游戏的纸笔RPG就成了最大的业余爱好。
http://img3./photo/-16/9NFGJ7ST59P50031.jpg
http://img4./photo/-16/t_9NFGJ7ST59P50031.jpg
2013年:Ray Muzyka和Greg Zeschuk
1995年,他们和另外一位同学兼同好Augustine Yip(中途退出)一起成立了后来的BioWare,虽然当时的游戏产业早已发展壮大,但能放弃起码前途无忧的医生身份去搞之前全无经验的游戏开发,即便是国外也需要相当大的勇气,而他们的第一款动作游戏也并不成功。
http://img4./photo/-16/9NFGJ8CJ59P50031.jpg
http://img3./photo/-16/t_9NFGJ8CJ59P50031.jpg
2013年:Ray Muzyka和Greg Zeschuk
一直到1998年,BioWare才首次找准了发展方向,那一年他们推出了《博德之门》(Baldur's Gate),借用了龙与地下城规则重新定义了奇幻RPG的伟大作品,在那年的E3展上这个名字击败了《辐射2》、《最终幻想7》等若干经典夺得了最佳游戏,也让BioWare名扬天下。
http://img4./photo/-16/9NFGJ8TA59P50031.jpg
http://img4./photo/-16/t_9NFGJ8TA59P50031.jpg
2013年:Ray Muzyka和Greg Zeschuk
在2002年,他们决定继续完成当初大学时的爱好,这次则是另一款同样延续奇幻规则的角色扮演游戏《无冬之夜》(Neverwinter Nights),而它更是利用多人在线功能把这个世界不断扩展完善,让玩家在自己的机器上过足地下城主瘾,创造自己的世界。
http://img4./photo/-16/9NFGJ9G859P50031.jpg
http://img3./photo/-16/t_9NFGJ9G859P50031.jpg
2013年:Ray Muzyka和Greg Zeschuk
而对整个游戏产业来说,穆兹卡和扎斯奇科通过BioWare带来的不仅是两款游戏,还有让其他人受益非常的无限引擎及后继者极光引擎,太多的经典奇幻游戏都是在这个基础上开发,包括《异域镇魂曲》、《冰风谷》和《巫师》等评价同样出色的作品。
http://img4./photo/-16/9NFGJA.jpg
http://img3./photo/-16/t_9NFGJA.jpg
2013年:Ray Muzyka和Greg Zeschuk
凭借多款作品的出色表现,BioWare本身获得了飞速增长,在2007年被EA收购后仍然保留独立品牌,而这之后它则带来了另一款出色的科幻作品《质量效应》系列,2010年则是回归奇幻的《龙腾世纪》系列。
http://img4./photo/-16/9NFGJAOV59P50031.jpg
http://img3./photo/-16/t_9NFGJAOV59P50031.jpg
2013年:Ray Muzyka和Greg Zeschuk
不过在2012年,雷·穆兹卡和格雷格·扎斯奇科却有些意外地宣布将离开BioWare,而且并非打算独立创业或是再攀高峰,是真正有意从游戏制作人的身份退休,今后可以花更多时间去安排私人生活。
http://img4./photo/-16/9NFGJBB359P50031.jpg
http://img3./photo/-16/t_9NFGJBB359P50031.jpg
2013年:Ray Muzyka和Greg Zeschuk
这一决定让业界议论纷纷,许多人未免怀疑有其他因素,也许是公司内部人事斗争,也许玩家的批评压力,不过雷·穆兹卡表示与此无关,就是单纯觉得游戏开发者的生涯已经足够了这样简单。
http://img3./photo/-16/9NFGJC1N59P50031.jpg
http://img4./photo/-16/t_9NFGJC1N59P50031.jpg
2013年:Ray Muzyka和Greg Zeschuk
也许真相如何我们永远无法知道,也许未来还有时间让他们重出江湖,但这其实也不重要,能够从爱好者的身份变为制作者,满足自己的梦想创下一番事业后飘然而去,这种经历本身就是一段传奇。
http://img3./photo/-16/9NFGJCO559P50031.jpg
http://img4./photo/-16/t_9NFGJCO559P50031.jpg
2014年:久多良木健
终身成就奖
2014年:久多良木健
2014年的GDC终身成就奖已经提前宣告将会由久多良木健获得,作为索尼电脑娱乐前任会长兼CEO,同时也是业界公认的“PlayStation之父”,这一结果并不会让人感到意外,甚至还会觉得有些迟了。
http://img4./photo/-16/9NFGPA0A59P50031.jpg
http://img4./photo/-16/t_9NFGPA0A59P50031.jpg
2014年:久多良木健
久夛良木健1950年出生于日本东京,因为他姓氏中的“夛”并非常用汉字,所以国内媒体通常称他为“久多良木健”,1975年他进入索尼工作,凭借少年时的爱好和大学电子专业的才华,在前期为索尼的电视及相机等项目都取得了不俗成绩。
http://img4./photo/-16/9NFGPAOU59P50031.jpg
http://img4./photo/-16/t_9NFGPAOU59P50031.jpg
2014年:久多良木健
80年代后,日本的游戏产业随着任天堂的兴起而获得飞速发展,久夛良木健对此兴趣十足,他力主索尼应该在游戏行业大展拳脚,在他的推动下索尼和任天堂开始了合作计划,然而在1991年最终双方还是撕毁了合约,任天堂也就此催生出了自己最强大的敌人。
http://img4./photo/-16/9NFGPBD859P50031.jpg
http://img4./photo/-16/t_9NFGPBD859P50031.jpg
2014年:久多良木健
在当时高层并不看好的情况下,久多良木健坚持要独力完成名为“PlayStation”的主机计划,1993年,后来举足轻重的索尼电子娱乐成立,久夛良木健任总经理职位,正是因为他有能力有经验且有决心,才最终导致PlayStation能在他手上诞生。
http://img3./photo/-16/9NFGPBT559P50031.jpg
http://img4./photo/-16/t_9NFGPBT559P50031.jpg
2014年:久多良木健
日,初代PlayStation问世,日,PlayStation2正式推出,日,PlayStation Portable登场,日,PlayStation3日本首发,这十四年的时间里正是久多良木健一路见证PS这个名字从无到有,遍布世界的时间。
http://img3./photo/-16/9NFGPCDV59P50031.jpg
http://img3./photo/-16/t_9NFGPCDV59P50031.jpg
2014年:久多良木健
然而遗憾的是,或许游戏主机真的是“富不过三代”,PS3也没能再度延续辉煌,作为久多良木健当时主打的产品,他留下了相当多的名言语录,对比PS3初期的表现却难免反差成为笑谈,也让现在很多人提到这个名字总会想起他和PS3的种种故事。
http://img3./photo/-16/9NFGPD0J59P50031.jpg
http://img3./photo/-16/t_9NFGPD0J59P50031.jpg
2014年:久多良木健
最终因为PS3的表现不如预期,其余两大竞争对手Xbox360和Wii趁虚而入,索尼内部对久多良木健也传出了诸多不满的声音。2007年6月,索尼官方网站突然发出了久多良木健退休的公告,不再担任SCEI总裁、主席和集团CEO的职务,只保留名誉主席的身份。
http://img4./photo/-16/9NFGPDKQ59P50031.jpg
http://img4./photo/-16/t_9NFGPDKQ59P50031.jpg
2014年:久多良木健
如今在PS4都已经发售的情况下,回过头再来看PS3的某些问题,或许原本都可以加以避免,也并非久多良木健个人的问题,而他一手打造出索尼在游戏业的王牌,让十多年的时间里都能一直称霸业界的功绩终究不可磨灭,玩家们都应该感谢他带来的PS帝国。
http://img3./photo/-16/9NFGPE9Q59P50031.jpg
http://img3./photo/-16/t_9NFGPE9Q59P50031.jpg
2014年:久多良木健
而卸任后的久多良木健这些年来也确实没有参与更多游戏方面的工作,甚至很少在业界发表有关言论,仿佛真的在享受退休生活一般。偶尔出现在新闻里也都是以个人身份游山玩水,参加活动。
http://img4./photo/-16/9NFGPF0U59P50031.jpg
http://img4./photo/-16/t_9NFGPF0U59P50031.jpg
2014年:久多良木健
久多良木健并非传统意义上编写游戏,策划系统的游戏开发者,他擅长的更多是硬件方面,后期更是以管理者的身份出现,但他所做的一切已经证明了这个业界同样需要能明白游戏和玩家的决策者,GDC也没有忘记这个名字。
http://img3./photo/-16/9NFGPFLC59P50031.jpg
http://img3./photo/-16/t_9NFGPFLC59P50031.jpg
未来属于谁
仅仅十几页的剪影,显然还无法囊括这个行业几十年来的风云人物,相信很多玩家看过后也会马上浮现出自己认为应该获得这一荣耀的对象。
而GDC游戏大会在未来也必然会继续下去,正如游戏行业从来不曾停止过自己的脚步,从雅达利到任天堂,从索尼到微软,从PC主机到手游平板,每一次时代的变动都会涌现出许多新的名字,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这份榜单上会很快多出更多的名字。
跟贴热词:
文明上网,登录发贴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易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