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桌的你是谁写的最后一幕的抢亲是谁幻想的

《同桌的你》:打着怀旧幌子的伪爱情
喧闹了近半个月的《同桌的你》快要下档了,这个标记着“青春爱情”的电影卷走了4亿票房,吹嘘着口碑双丰收,实际上,却只剩下满地失望的鸡毛:一个即使要结婚了仍然让人觉得还是高中生的女主角,和一个即使是在高中长的也像要结婚的男主角,一段从幻想开始到幻想结束的爱情故事,和一场只有《同桌的你》一首歌的青春。
大概是从《那些年》开始,再到《致青春》掀起高潮,青春怀旧式电影总是能掀起一阵关注。作为购买力主力军的80后们,对于“青春”这两个字总是难以抗拒,自然也不吝惜几十块钱去电影院里怀念一下青春,流下几滴眼泪。而在2014年第一个打着青春幌子袭来的《同桌的你》,毫不犹豫的让人失望了。不过从票房来看,青春市场还是大可以做的。
不同于《那些年》里暧昧着还没来及的怎样开始就不幸错过的爱情,也不同于《致青春》中充满小清新的格调。《同桌的你》将各种爱情的梗聚在一起:初中时,男孩对女孩开始的好感,默默守护;高中的时候男孩为了女孩拼命学习,考上大学;女孩为了男孩放弃北大,来到一起;女孩为男孩放弃申请美国大学,毕业季一起努力准备出国。
多么励志的爱情啊,多么感人的爱情,童话里,公主就会这样和王子双双出国,一起幸福的生活在一起。或者公主王子一个出国,背叛了在国内苦苦等待的人。而《同桌的你》叛逆的选择了想要让人出乎意料,却又毫无逻辑的道路:王子被公主骗出了国,公主却留在国内,由于签证办不下来,最后选择分手。分手的原因也毫无逻辑:担心王子变心了。。。
导演是想说什么?!是想说万恶的资本主义不给批签证拆散了一对情侣,还是说社会主义的女孩子安全感都较差,是男孩子都比较傻,还是想说爱情都是现实的?
好吧,姑且当做女孩子的想法是认真的:她担心自己在让男朋友回国男朋友不会回。那么再追问一句,她为什么担心,可能她觉得因为没有鼓足勇气问一句而导致错失缘分,比要求男友回国而没回更难过。只是想象不到,一个甘心为男朋友放弃北大,一个甘愿为男友堕胎,一个能够在非典期间上演逃脱疯人院的勇敢女孩子,居然不敢问一个那么简单的问题。
好吧,那么就当做是因为女孩子的家庭原因导致她对爱情安全感很差吧,虽然导演从头到尾没有什么深刻的家庭交代。
除了爱情,在青春方面,很明显的感觉到导演确实在很努力的翻出可以怀旧的东西,比如眼保健操,比如文理班,比如军训,比如大使馆被轰炸,比如非典,比如《同桌的你》。不过这么青春的东西,放在一段流水账里,莫名的觉得突兀,最起码,一点共鸣都没有。
再说小清新,周冬雨和林更新,目前拥有“小清新荧屏情侣”的称号,不否认,周冬雨确实很清新,林更新,名字也很清新。不顾不知道什么原因,这对看起来有最萌身高差的情侣,莫名的感觉也有最萌年龄差,周冬雨的一句“哥哥”让人觉得,或许改叫“叔叔”更合适。
除了清新之外,电影还想有文艺,秉承着拥有不会珍惜的理念,周小栀要求林一从做5分钟的男朋友开始。接着21分钟,13分钟,14分钟,紧扣着“521314”的主题。只能说,女主人公好有远见。
哦,对,电影里还有搞笑元素,开头结局时,林一自我调侃和幻想,结尾时,教堂抢亲的幻想,在搞笑这一块,确实做到了引起笑声,但是当一些搞笑的元素非要和爱情主线参杂在一起的时候,不由的觉得有点不伦不类。尤其是在结局高潮铺垫,婚礼上十年未见的老情人喝酒叙情,正是让观众泪点大爆发的节奏,但突然风格一转,已经积蓄好的眼泪,就忽然流不下来了。在赶到教堂结婚时,幻想中的抢婚大作战,让人想笑,忽然,又说这是幻想。这是再想看着这么赤裸裸的现实想哭的时候,哭着发现,眼泪没有了。
于是,这样一部有青春有爱情有小清新有小文艺有小搞笑的大锅烩电影,看完之后发现毫无所获。想说爱情错过就不会再来,但是明显看着是故意放过,想说在珍贵的感情也抵不过现实,但是明显想不通那么清新的女孩会选择那么现实的男人结婚;再想说如果两人没有感情了各找各家,但是明显看起来就是余情未了;想说一失足成千古恨,但是明显结婚又不是判死刑。大概这部电影,爱情时伪的,最大的主题还是怀旧。导演把一切能引起人怀旧的东西捏吧到一起,变成一锅大杂烩,成功的把怀旧煮没了。
还有最后一个槽:林一的故事是想暗示着大家,人人网(原名校内网)的创始人出国之后混的特别惨,回来发现漂亮女朋友也跟人跑了么?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青春就是初吻加堕胎?分手必下雨遭吐槽能不能看天气预报(图)-娱乐频道-齐鲁晚报网
青春就是初吻加堕胎?分手必下雨遭吐槽能不能看天气预报(图)
核心提示:
这些年,青春片异常火热,从《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简称《致青春》)、《同桌的你》到近来的《匆匆那年》,都十分叫座。与此同时,青春片的俗套也受到质疑,张猛导演更是不客气地批评:青春片就是初吻加堕胎!大家怎么看?
青春片频演狗血爱情戏码  
围观:这些年,青春片异常火热,从《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简称《致青春》)、《同桌的你》到近来的《匆匆那年》,都十分叫座。与此同时,青春片的俗套也受到质疑,张猛导演更是不客气地批评:青春片就是初吻加堕胎!大家怎么看?
撰文:王振国、黄岸、时秀芙、戴雨静、谢育芬、林虹汝
别吓到我:
青春片戏码狗血
这两年青春片很热,但是在被这些国产青春片搞得热泪盈眶之前,你有没有发现,打开剧情梗概一看,它们几乎长得一模一样:女神出现&&闹别扭&&女神堕胎&&女神出国&&回忆与重逢。要不要这么整齐啊。连怀旧老歌都成了标配,歌声一起,煽你没商量,煽着谁是谁。对此,网友们还激烈论战呢!
电影最讨厌俗套,觉得这个题材卖钱,就一窝蜂而上。这些狗血剧情也许只是青春岁月的小浪花,却被无限放大,弄得好像我们的青春生活都是这么不堪。只因它们与青春有关,就能让你放下苛刻的电影标准吗?就可以任由它们将矫情纵容成风格,用荒唐来标签青春,来定义并羞辱你压箱底的记忆吗?
最不解的是青春片中的男女情侣一闹别扭就堕胎。从《致青春》到《同桌的你》,再到《匆匆那年》,女主角都有一件事必须要做,那就是&&堕胎。女神总是会碰到爱情中的误解,然后碰到一个冷冰冰的妇科大夫,从《致青春》的江疏影、《同桌的你》的周冬雨到《匆匆那年》的倪妮无一例外&&受伤就得这么轰轰烈烈?就算当年真爱求而不得,也不用狠毒到这地步吧,编剧?
网上行走:
现在的青春片票房火热,但故事变得越来越浅显,价值观也越来越物质化,噱头多了,很纯很真的情怀少了,感觉作品质量与表现深度不如&前辈&们。
别忽悠我:分手总在雨天,疗伤必定出国
青春片的俗套不止一两个,观众喊话&别忽悠我们&,生活真不是这样的。青春片中总会有一个长发飘飘的女神,她们或温婉善良,或靓丽清纯,在一片柔光中现身,让人以为身在童话中。而且这类校园恋情总给你机会接近女神,也从来不放过给你机会失去她。女神那么好追啊?凭什么女神总是遭到分手的诅咒啊?
我最受不了的是青春片中的故意煽情,比如男女情侣分手总在下雨天,《同桌的你》中林更新、周冬雨分手时大雨如注,《匆匆那年》彭于晏与倪妮分手时也有样学样地挑了个雨天。拜托,以后要分手也看看天气预报,保证你不会淋成落水狗。
失恋后的疗伤方式也很俗套,总是有出国的情节,失恋就得一走了之?对于那些编剧不想让他再出现的角色来说,出国就是个坑,往往走着走着就掉坑里了。近如《匆匆那年》中倪妮的角色,情伤后就去了法国,远如《怒放之青春再见》的温心,情伤后去了美国。《同桌的你》总算变了一下,让男方林更新去了美国。生活中,怎么可能总有一趟说走就走的出国之行,你以为不要钱啊?
现在的青春片中还有好些狗血剧情,让原本的小清新作品看起来像极俗套的言情剧,比如男主角们无一例外人到中年都还记挂着那个初恋情人,一个个长情得要命:《匆匆那年》中彭于晏幻想着在人群中看到倪妮;《同桌的你》中林更新想象自己去抢亲抢回同桌周冬雨,而周冬雨已经穿好平底鞋等着逃婚&&就没有一个珍惜眼前人的吗?想想也是醉了。
别代表我:我的青春不这样
现在好像不怀个孕,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青春片。如果大学生活都是这么过的,那么我们这些70后的大学生活简直是&太平淡&了&&我们全班没听说谁怀孕了,或者令别人怀孕了。我不知道现在的90后大学生活是否这样,即使有应该也不是主流。这容易向年轻观众传达不好的信息&&似乎不这样恋爱就不够深刻。
小雨留言:
我们80后的青春也没有这么狗血。大部分人的生活十分简单,学习为主,有时我们也会结伴郊游、逛街,最难忘的就是几个同学围在一起,边干吃方便面边天南地北地瞎聊、放肆地笑&&我的青春比不上电影情节那般惊心动魄,但都是值得怀念的无忧无虑的好时光。所以青春片的视野不要太狭窄,我记得看美国青春片《美国派》时是从头笑到尾的,韩国电影《我的野蛮女友》等,够清新、够搞笑、够美好,至少女主角还不必怀孕。
我理解影视作品需要戏剧冲突,这样才有人看嘛!但过分脱离现实,看多了着实让人觉得生厌。艺术要表现生活,但作为一个85后,每次看国产青春片都很纳闷:这到底描写的是谁的青春?我们的青春真的不是这样的呀。在中国教育大背景下,读书时男生、女生之间不会过分&亲密&,连早恋都得偷偷摸摸,怎么在我们的青春片里,谈个恋爱最终都要落得去堕胎的下场啊。
要说青春电影,这几年来我最喜欢的还是《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人家就没有讲什么怀孕、堕胎,那个笑容甜美的马尾辫女孩就是我们印象中班里最受男生欢迎的那种类型。而&沈佳宜&与&柯景腾&之间那种清纯的感情,才是我们青春里最真实的记忆,尤其是最后那场婚礼戏,让人看得笑中有泪,年少时的那种感情就是这样,淡淡地,却非常美好。不媚俗、不狗血,更容易引发共鸣。
别敷衍我:
青春片多点正能量
阳台灭蚊:我想起当年有行家嘲笑《致青春》:&如果我们的青春只有爱情,那么祖国的山川、河流都不会答应的。&是的,回首我们的青春,可能其中最难忘也最具有故事性的是爱情,所以成为抢手的题材。可是,如果只有爱情,我们的青春也未免太单调、太缺乏底色了,青春应该有更丰富的含义,比如理想、信念和坚守,多点正能量。
我记得电视剧《知青》的导演张新建说过,在偷懒、能力和票房的三重压力下,青春片才会陷入老套,&作为一个比较成熟的创作人员,应该了解生活是千姿百态的。生活是真实的,审美却是有想象空间的,把似曾相识的东西剔除掉,才能给观众带来合乎情理又意料之外的结局&。这个观点挺中肯。影视作品应该多反映主流生活,不要哗众取宠,迎合或放大庸俗的东西,才能走得更远。同时,作品切忌千篇一律,同样的东西换个名字就端上来,真当观众人傻钱多啊?
【换个姿势看山东-天天豪礼有惊喜-全新界面国际范儿】
齐鲁壹点 最懂山东
责任编辑:黄蒙
扫描左侧二维码或直接加微信号“qiluwanbao002”关注齐鲁晚报官方微信公共平台。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