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信息价值
中国人是被当猪培养的,但绝不是猪的传人!
21:43 原创发表在
(一) 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盖取诸乾坤。 《淮南子·天文训》说,“中央,土也,其帝黄帝,其神后土,执绳而制四方。” 在西方,这一切可以称之为:“基督的裹尸布”。 物生必蒙,故受之以蒙;蒙者蒙也,物之穉也。 有男女,然后有夫妇;有夫妇,然后有父子。
略为说解: 乾坤为男女,为夫妇(父母)。有婚姻才有夫妇的,所以这里代指婚姻。 上面所引述的垂衣裳、执绳,其实都是有以“蒙”人的意思,也即是文明的开始。所谓的束缚,大家都可以从这里找。(二) 易经的两个卦象: 师卦,地水师;比卦,水地比。 坤为地,为衣,为困。坎为水,为豕(亥),为险,为体象。 地水师:水在地中为泉为池沼为海,治水得把水导入于大海中;衣盖在人身上,即穿衣习礼;困住豕,现实中是圈养猪。 水地比:水在地上漫衍是洪水的意象;把衣服撇到地上成为裸体,是野蛮与淫欲;把野豕放出来,不仅没猪肉吃,还有危险。
豕为猪,山区的猎人传诵着这么两句谚语:“一猪二熊三老虎”、“打老虎只要有胆,打野猪要带块板”。森林中最凶猛的动物,野猪排名第一,其次是熊,再次是老虎(还有“一猪二虎三象”之说。)。这里即指代为暴力、野蛮、淫欲,其实是对原始人类的描述。 人类的文明进程,其实就是治洪水的进程,也即圈养猪的进程。我们人类其实都是被当猪养出来的,我们所有都已在礼仪的教化之下即是明证。
文献经常提及“封豨修蛇”。‘封豨’其实是圈养的意识,在我们人类身上,其实意指束缚,是为驯服。‘修蛇’,通俗点讲是修口德,也即语言文明化,这个可以追溯夏娃遭受蛇的蛊惑毁坏伊甸园的故事即可明白。让人类得到驯服,必须从语言文明化开始,让人类恶化必然从语言媚惑化开始。 依据《山海经》记载,双猪首可称作“并封”,即豩。这个其实是婚姻的意思,与之相应的是家,这个是文明必须具备的另一条件。古时候,要想让社会得到治理,必须让天下没有孤独鳏寡,也即都成家的意思,没有这么做社会就会动乱。其实,这即是让人们和谐相处的意思,‘婚姻’两字已写好了的,不过想要修练过人的本事的人是拒绝早婚的,而且还是禁欲的,这是各大宗教的一个共同的特点。亚当和夏娃就是婚姻家族的一个榜样,他们本来有一个很和美的家的,人人向往,后来呢?!破坏人类大治的,就是洪水,也称为“智”。 家字,上边一个‘六’,下边一只‘豕’,还是师卦,都是养猪的意思,养猪在古代的家园是最常见的吧。看到猪,我们该看到自己了。 当猪养好吗?猪养在猪圈里,不会打扰人类、还长得快,不会被别人打击,不会被别人偷猎,……,这一切都是保护的耶!而且,饭来张口,多快乐!猪终究是要杀来吃的,人长大了都是要嫁娶的;所以,在嫁娶的时候要杀猪祭天,这是两礼并行的意思。(这就是蒙学不可动摇的原因。)(三) 慧能、邵雍,这两个大师都是本贯“范阳”。 倒是附会到一块去了哦! 慧能还有一个身份,南方獦僚,野人的意思。最后成就的南方愚顿式的佛法,很暴力。 其实,这里告诉大家的是他们本来都是刚气过剩的人,也即如同野猪一样难以驯服。 不过,他们很愚蠢,一个行仁孝受苦行,一个酷受读书习礼,其实都是“克己复仁”的意思,所以最后都得到丰收,也即成就大智慧。 佛祖不受太子富,其实是古代富人的教育子女方式。他去苦行,其实是带枷,也即接受先辈佛法的教育。最后,得到的羊女乳糜的救助复活,然后在反思中成佛。羊女为姜,是中华始祖之一,暗喻的其实是儒学让他复活,然后他从儒学中悟出出世法,也即佛法。前面的苦行,是比儒家束缚更高的束缚,也即蓄积更高的“核”能,这也是儒家实行晚婚的一种原因。 最健康的成长可能要算弥勒佛式的了,他被塑造得特别像一头蹲坑的猪。弥勒佛周边有那么多小孩,其实是他最具有稚子之心的意思,也是用他来教育小孩子的意思,返回童真,人类就回到伊甸园的童贞期了。他是个逆来顺受的典范,他身上总背着一个包袱不放下,其实都是接受束缚成就愚福的意思。(四) ‘睽’卦上九:豕负涂,载鬼一车。 “象”字,上负下豕,本就是‘豕负涂’的意思,人类都像豕一样背着个包袱在大地上行走的。 背负什么呢?不可以背弃祖宗又说什么呢?!那是一大堆的灵牌,都已做古了,按现代的说法,都是鬼。 背弃祖宗的,其实都是要抛弃包袱的意思。本来都是神牌位,现在都成了鬼屋,要毁灭它们,这是不是反对文明呢? ‘象’字,其实还是“师”卦,把包袱扔下去,就成了“比”卦。 儒礼用来束缚人,忌谈性;最终呢?有媒人,有婚姻,这没有性吗?!家养的猪到该生育的时候,就牵猪哥过来配了。这是万世教化,除了别有动机的人想动它外,好像它并不妨碍大家找个老婆成家立业吧? 我想,该这么说,儒礼妨碍了大家越来越膨胀的邪欲,所以有人要动它! 不过另一方面来说,天睽,很危险。太岁头上动土,人人都被奴役成猪狗不如的时候,是谓“水(豕)可载舟,亦可覆舟”,那些皇王子孙都成什么了?鬼,这不是咒骂,而是历史事实!(五) 五行,金生水。 中国人自称是龙的传人,或者说是上天生成的。龙和天,其实都是‘乾’,都是‘金’。 金生丽水,所以我们都被以养猪(水,豕)的方式来培养,本来就是的。 另外,我们拜师拜神佛,都是因为他们是我们的祖宗吗?!同样,有猪像的图腾崇拜,不代表我们认猪的做祖宗,大家可别乱认! 其实这一切都是相法,也即衣裳之教带来的,可就有那么一群人,以身相见神佛,见祖宗,乱认去了,他自己猪狗不如,但别扯上我们大家!(六) 现代,只能这么概括吧:金被土埋,衣裳之教毁坏,水患不断。 那些所谓的考据家,其实都是一帮愚昧无知的邪恶之徒,竟然有人遵从啊! 我这篇文章起源于看到“黄守愚”所谓的考据文章写的,大家可以去搜索来看看,包括李零、黎鸣等等不三不四的叫兽。 关于性,不管是古人还是今人中的有识之士,其实都遵循一条规律“黄、守、愚”。现实,性无处不在,大家觉察不出来而已。 子貢曰:「夫子之文章,可得而聞也。夫子之言性與天道,不可得而聞也。」——《论语》 儒学之所以在中国一直占统治地位,其实就在这里!因为他们的教化能让人类走向文明,也即能真正实现“蒙”学。儒家谈性较多的发生在宋明,而这个时候,更重视的一样事就是“蒙”学,这是相关的! 滤屎学家一直在为他们考据“中华有性”炫耀着,可这好比刚刚知道“人家男女结婚是要发生性关系,要在深夜里互相拥抱”而产生的痿琐心理一样可笑! 黄兽欲的几篇文章我看过,只能这么评:超级无知啊!文化界不是不长眼不会用这种人的! 我只看到一个脑残拿着圣物在亵渎!(七) 中国人结婚的时候,是要杀牲口的,一般是“一头猪,一头羊”。穷人家一般只供猪,甚至只能有买一点点猪肉供着,这可以说是必备的吧。
子贡欲去告朔之讫羊。子曰:赐也,尔爱 其羊,我爱其礼。(《论语 . 八侑》) 其实是以:猪代指男人,羊代表女人。中国是女人的教化,可以没有自己,但必须供养父教,也即供猪。当然,也指女人成功征服男人的意思。 西方的宗教称为“牧羊人”,而中国这里却是“养猪大户”。我想大家应该清楚,宗教界开的这么个夫妇式的玩笑!西方那边是一头野猪,东方这边是一只母羊,他们各自独立培养后代的,“羊要养猪,猪要养羊”,最后这一男一女的两大宗教是要走到一起的。大家看看,西方的教化是不是放牧式的呢?而中方的教育则是圈养式的。西方人很野,东方人则温顺。今天的物质世界是西方人走在前头的,也即男人造的家;以后经营家业的精神文化则要靠东方的女人。 圣经启示录记载着的一只挨了刀的羊把万民带到他面前,而他是猪(主),本就是配在一起的。婚礼,其实是东西方文化真正实现联姻。 挨了刀的羊,其实是“宓羲、伏羲”,前面的宓,其实是匕,也即刀;伏,亦与刀兵有关。当然,我们直接看羲字,上头是羊,下面是受刀戈伐的意象。其实指的是我们的周易文化。 另外,古人有对奴隶做标记的事,发展下去上对自己的女人做的印记,这里意指受封印的意思,即他们的契约。伏羲是男的,但就像观世音从男转女一样,他也可能会被转化,更何况男女教化的比喻与他们是男是女没多大关系的。 还有,婚姻古代最早的野蛮式是抢婚,后面留下来的就是上述所说的刻印记。这里指的是西方男人文化过来追女人了,还用抢的,是清末的时候。现实中,男人主动先去追女人的,这是规律。近代,东方文化已深深印上了西方文化的烙印了,不就是挨了刀的羊么?!最后,西方的文化将被东方文化同化! “義”字上羊下我,“我”是古“杀”字,这样合起来就是一头挨了刀的羊,主义,主义,不就是说这头羊吗! 我国古代“苏武牧羊”为啥这么出名呢?其实真正出名的不是他,而是隐藏在这事背后的真相!这是个借相的方法。地理学所谓“只为一行扰外国”,指的该是这种事。 最终,东西方要实现的一件事,也即师卦:“上六:大君有命,开国承家。小人勿用。”(八) 今本《竹书纪年》:“季历之妃曰太任,梦长人感己溶于豕牢而生昌,是为文王。”《国语.晋语》:“太任震文王不变,少谀于豕牢而得文王,不加病焉。” 这里必须屏蔽黄兽欲等败类的论述,不懂古人妙喻的人是不可以乱说的! ‘长人’,应该指好勇匹夫。大家看下面这个例子,里面的‘枨’在古文中其实相通: 子曰:“吾未见刚者。”或对曰:“申枨。”子曰:“枨也欲,焉得刚?” 豕牢,是猪圈。 长人受她感化溶于豕牢,其实就好比猪受人类的驯服,不再跑到外面世界的意思。猪不跑出去,因为有人喂养它;好勇的人不打斗,因为文王不会让他成为孤独鳏寡,勇力不仅无用武之地,而且有害! 这个梦意指世间万灵都要受到感化而得以降服,其实这一切已概括了文王的一生了。 正如道家、佛家等等所描述的,至圣之世,人类可以与野兽为伍而互不侵犯,也即德及虫鱼鸟兽的意思,这在古人所述的高僧、道祖是常有的事的!这是所谓“不加病焉”的意思。 另一个意象是“文王囚羑里”,也即文王是个‘长人’来投胎的,在他父母的教化下(豕牢1),能够克己复礼(豕牢2羑里),最后才取得天下大治的盛世。(九) 关于周易,为驳黄兽欲,略说一二。 《说文》解释:“周,密也。”、“竹”(竹字上古读都)。 如竹有节,如圆无不周遍。
“易”字,上古音读“弟”。 弟,为次弟义,也即分序列,有先后之别。 儒家所谓的首“孝悌”,其实是让人明白先后的一种教化。
“在猪灵神庙,不但要举行男男女女的集体***的祭祀仪式,还要同时举行杀猪吃猪肉的祭祀”。 这里代表原始、暴力、野蛮、淫欲。 在易卦是个比卦。 不过,这教化说的是:当人们走向淫欲的时候,必须防止野兽(野猪,山中王)的暗中倾袭。 最原始的人类,生活在野外,还没有家,最防的就是这样的事。就是到了有家的时候,也同样有这事的,这是人类的警戒。 杀猪吃猪肉,其实都是要与野蛮做斗争,并消灭它的意思。另一个,在它面前行乐,其实是人类在向野猪示威,也是指不降伏野猪,就没有人类的快乐生活。 这个仪式之所以到后面都匿迹了,其实是因为这个仪式不仅教化不了后代,而且还能把后代带坏。 这是个关于衰亡的比喻;历史一再重演的,其实就是这事,当一个国家走到这个境像的时候,“野猪”就会趁机来毁坏人类的一切的。这个时候,野猪就是被纵欲者所压迫的一群人。 至于与周易扯至一起,并用来阐释周易,释中国人为猪的传人,黄兽欲简直是禽兽不如!他们这类人最关注的,最愿拿来发表以求轰动的,无非都是这种事,这却是先圣该意要回避的。他们这类人脑子里装啥,我想全国所有的人都该看清楚! 不过别去给这种人洗脑,很危险的!神医华陀就是前例!
有启发就赞赏一下
文章很赞,分享给好友
文章很赞,分享给好友
大家都在看
逍遥法道的其他帖文
更多好看内容
不过瘾?!打开凯迪看更多精彩内容有关猪的文化、典故、习俗、汉字的文章
以往人们对牛年、马年等都说了许多好听的话,如“老黄牛”精神、“千里马”速度等等,对猪能说什么呢?我左思右想,想了许久,竟然想不出一个好听的词语来形容猪。似乎猪给人的印象,就是丑、懒、脏、笨。确实,猪不雅观,眼小耳朵阔,头大鼻嘴长,脚短身体胖,臃肿怪模样。因此什么“猪朋狗友”、“猪生狗养”、“猪狗不如”、“猪拖狗拔”、“猪嘴里吐不出***”、“猪鼻子插葱----装象”、“猪头三”等等词语,没有一个说得好听的。就连那个也有三十六般变化,能驾云使风的八戒也没个好形象。他本是天篷元帅,因罪被谪,只因误投猪胎而生,就成了半猪半人的形体。他虽身粗力大,但好吃懒做,贪图女色,喜进馋言,并好用小手段占小便宜。其实人们对猪是很不公平的。人们几乎三天两头要吃猪肉,还吃猪肝、猪肚什么的,猪的皮给人制革,猪的鬃给人制刷,猪胆还可以制药,猪心还可用来修补人的心脏。猪可谓向人们作了彻头彻尾彻里彻外的奉献了,可是人们还说它许多坏话。我们常说做人难,看来它做猪也难啊!
&&&&&&&&&&&&&&&&&
唐时有个猪龙的故事,说唐玄宗与安禄山一起饮酒,安禄山醉后睡觉,竟变成一个猪身龙首的怪物。左右劝玄宗杀了他,玄宗说“此猪龙,无能为”,玄宗认为是猪龙,没本事的,不会出问题的。后来却发生了安史之乱。安禄山作乱怎么也加上个猪字呢?大概猪有乱撞乱窜,会发猪颠风的特点吧。人们还说猪贪,《左传》中就有“实有豕心,贪婪无厌”的话。豕,是古代猪的别称。后来,这豕心就用来比喻贪得无厌了。这是因为猪的肚子大,吃得多给人留下的印象。在政治也有用到过猪字的,曾有人称袁世凯时的国会为“猪仔国会”,称那些议员为“猪仔议员”,因为那些议员非常贪婪,他们被袁世凯用金钱收买、利用,成了无耻的猪仔了。
&&&&&&&&&&&&&&&&
由于猪是下等的,所以古人也有用猪来作谦词的。古人有称自己的儿子为“豚儿”的。豚,指小猪,温州人叫猪豚。如《聊斋志异&青凤》中有“俄少年自外入,叟曰:‘此豚儿也’。”也有称“豚儿犬子”的。&
《韩非子》中有一则不错的教子故事:曾子的妻子要去市场,儿子哭着要跟去。其妻说:“不要跟去,我回来杀猪给你吃。”妻子一回来,曾子就捕猪要杀。其妻说:“不要杀猪,我是哄骗孩子的。”曾子严肃地说:“不能对孩子说谎,孩子不懂事,会跟大人学。你骗他,是教他骗。这样教育是不行的。”曾子就真的把猪杀了,烹给孩子吃。《吕氏春秋》中有一个三豕涉河的事故。“有读史记者曰:‘晋师三豕涉河。’子夏曰:‘非也,是巳亥也。’。”原来是已与三相近,豕与亥相似,在传抄时写错了。这就成了因字形近似抄写出现谬误的典故。这两则故事提到猪,并未说猪好坏,只是颇有趣味,故不妨一提。还有因与猪某些方面相似的,也会带上一个猪字。如入药的真菌植物,有利水渗湿功效的猪苓,因其皮黑作块似猪粪。又,长江中的扬子鳄,因鼻嘴特长,故俗称猪婆龙。
总之,平日说到猪,好听的词语不多,大多都是坏话。但老辈人都说,猪年是个肥年,是个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六畜兴旺之年。
关于猪的专题
1.猪的形象文化:
“猪”字原是个象形字,后来演变成“豕”字,后来在“豕”字旁加“者”,成了“猪”。大约到了唐代,“猪”字又改成犬字旁的“猪”,并使用至今。
&&&&猪还有一个名字叫“”,甲骨文写成像一头野猪被箭射中的形象,在古人心目中,野猪大多是被箭射中才获得的。《说文解字》对“豕”的解释说:“豕,也,竭其局,故谓之豕。”
&&&&可以说,从有文字开始,就有关于猪的记载。如《诗经》就称之为“豕”;《庄子》称之为“?”;《周礼》称之为“豚”;《尔雅》称之为“
&&&&古代的养猪业对猪的类别分的颇为详细,“豚”的意是小猪,还在吃奶的小猪则叫猪崽;“
”之意是牝猪;牡猪叫“贲”,又称为牙猪;牡去势的叫“?”,又称为牯猪。
猪还有一些别称和雅号:“乌鬼”,唐大诗人杜甫戏作一首解闷诗中,就有“家家养乌鬼,顿顿食黄鱼”的诗句。大概是猪长的黑,故又称猪为“乌金”,指猪像黑色的“金子”,有的地方还管猪为“黑面郎”,“黑相公”,“黑爷”,“乌羊”等。《史记》则尊猪为“乌啄将军”,小说《西游记》还尊称猪为“木公”。
&&&&大约在6000多年前的原始社会,猪就被驯化、成了六畜之一。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出土的五千年前的陶猪,外形与现代的家猪十分相似。在古代,人们把猪作为财富的标志,因此“家”字部首象征房屋,它和“豕”构成“家”,故有“无豕不成家”之说,意思是凡有人居住的地方,就有人养猪。
&&&&在漫长的人类社会中,猪和人的关系非常密切,“猪入门,百福臻”。古代人以拥有猪头骨和猪下颚骨的数量作为富有程度的象征,人死后将猪骨作为陪葬品,是对死者的安慰和尊重。
&&&&吴承恩在《西游记》中塑造的人与猪神合一的猪八戒形象,生动有趣。但说法不一,一说猪八戒本是天神----天河里的天蓬元帅,因带酒调戏月中嫦娥,被玉帝打了二千锤,贬下凡尘,又走错了路,投入母猪胎里成了难看的猪八戒;一说八戒是佛教名,全称“八关斋戒”。佛教在家男女一日一夜所受八种斋戒法:1,不杀生,2,不偷盗,3,不淫,4,不妄语,5,不饮酒,6,不眠坐华丽的床座,7,不着华丽璎珞及观听歌舞,8,不食非时食。
&&&&另一说猪八戒原名朱八,是一个又谗又懒,又偷又嫖的二流子,在一次偷西瓜时被抓获,被告到县里。吴承恩当时正在构思《西游记》中的人物,得知此案之后,觉得这种人不能仅以苦刑治之,只有抓住一个“戒”字,戒贪、戒懒、戒谗、戒偷、戒财、戒色,还可成为好人,于是,吴承恩给唐僧增加了“丑角”猪八戒这个徒弟。从此,猪八戒成了家喻户晓的喜剧人物,俗语和歇后语中也常有“猪八戒”三字出现,例如:
&&&&猪八戒----倒打一耙,猪八戒掀门帘----净想出头露面,猪八戒看唱本----假斯文,猪八戒下凡----不象人样,猪八戒不成仙----坏在嘴上,猪八戒擦粉----遮不了丑,猪八戒背媳妇----出力不讨好,……
&&&&猪在人们的眼中,其形象并不美,但猪却是很有才能的,生物学家达尔文曾说过,猪的智能并不亚于狗,英国剑桥大学的实验表明,在许多情况下,猪不比狗差。如猪会游泳,捕鱼,嗅觉灵,经过训练,能在战场上嗅出地雷,也能成为辑毒的能手,例如,德国一只名叫路易丝的猪,已多次从走私者的皮箱和鞋底里嗅出毒品和炸药,为警方破案立了大功。
&&&&在我国古代猪文化中,猪是褒贬兼半的。例如,猪虽难以入书画的,但晋?郭璞写了一首赞美豪猪(箭猪)的诗《豪赞》:“刚鬣之族,号曰豪。毛如攒锥,中有激矢。厥体兼资,自为牝牡。”
&&&&宋?梅尧臣的《豕》诗:“司原豢俗?,日见客阴昵。喜比为白麟,惟忧不丰溢。烈飙泽雨作,真声向人出。司原悔何由,肝胆空骇栗。”以辛辣的笔墨,描绘了“猪官”种种诌媚之态,讽刺当时取士的不合理。
&&&&金?元好问的《驱猪行》,摄取了一组农民生活的镜头,以官吏比喻豪猪,辛辣讽刺了封建官府的苛政,活生生地勾画出***恶吏的形象:“……长牙短喙食不休,过去一抹无禾头。天明垄头见狼籍,妇子相看空泪流。……”
&&&&在早些年过春节时,年画剪纸常有猪的形象,像猪背上驮着聚宝盆,肥猪拱门等。
&&&&特别是猪作为人的生肖属相之一,猪和十二地支中的“亥”相配,称为亥猪,虽排第十二位,但在古代人心目中,却有很重要的地位。因为在我国,“生肖十二个,人人有一个”,因此,生肖猪被人们赋予聪明才智和寄予良好的祝愿,让猪成为人们喜爱的灵性吉祥之物。如世界各国和我国发行的生肖邮票都把猪设计成宝物、宠物一样,有披花的猪,系绶带的猪,剪纸的猪,工艺的猪,童话的猪,拟人的猪,都是很具美感的。
&&&&2007年是丁亥年,特选丁亥年嵌字春联一副以飨同好:
&&&&“丁岁勤修敢疏暇日;亥年纪算克享遐龄.”
2.猪的民俗文化:&&
猪象征财富
在民俗文化中,“猪象征财富”这一观念,基本上获得了普遍的认同。汉语言文化中,猪被称作“金猪”、“乌金”。成书于唐代前期的笔记《朝野佥载》说:“洪州有人畜猪以致富,因号猪为乌金。”洪州在今天的江西南昌一带。俗语说:“猪是家中宝,粪是地里金。”《朝野佥载》的“乌金”可能蕴藏两种含义:一,养猪积造的粪料,对于庄稼来说,可谓“乌金”;一,当地所养的家猪多为黑色,养猪致富视猪如同“乌金”。叶舒宪先生说:“养猪致富之路在我国自古及今都为人称道,用乌金一名来称猪,表达了对猪的美好寄托。与此相关的民间故事甚至形成了一个专门类型,被学者命名为‘逗金猪型故事’。”白族的民俗文化中,流传有“金母猪”的神话故事。在吉林前郭尔罗斯地区,流传着《五只小金猪》的民间传说。这个故事以追求财富的狂热冒险分子----寻宝人和闯关东的老汉为依托,说天上有五双金猪(大乌金)来到人间,可捕捉它们而发财。它反映了人们对发财致富的迫切追求,也说明了人们视猪为宝的观念。有文化人类学证据表明,某些民族流行着将猪下颚骨当作家庭富有之标志的习俗,譬如生活在在西藏珞渝马尼岗一带的珞巴族博嘎尔部落即是如此。
古代的养猪业向来发达,农民普遍以养猪维持家计,因而视猪为一种财富。古代政府官员常鼓励农民养猪,以发展地方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在秦汉时期,猪肉是主要肉食来源,由于受猪肉消费不断增长的刺激,各地以至涌现出数量众多的养猪专业大户,使得养猪业呈规模化和专业化发展的趋势,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中说,养有“千足彘”的大户人家,其收入能与千户侯相当,足足可富甲一方,成为名副其实的“豪强”。从《史记》、《汉书》、《后汉书》等文献记载看来,两汉时期的养猪业非常发达,牧猪成为人们谋生的一门职业。当时的社会上的贫民,也多依靠养猪脱贫致富或维持生计。
在民俗文化中,年画或剪纸“肥猪拱门”是人们视猪为财富的典型。猪有独立自主的根性,它们用鼻子拱地掘土求食,勤勤恳恳,老老实实,不奢望意外的嗟来之食。如果人们像猪一样勤恳老实,就好比猪背驮着聚宝盆创业。在人们看来,“肥猪拱门”是勤劳致富、丰收吉祥的象征。在民俗文化中,因为猪象征着勤劳致富,所以人们还用猪形器物来储蓄零散钱财。
&&&&四川一带的民俗文化中有一个“反面教材”----“三猴烫猪”,它是作为劝戒人们不要赌博而创作的年画。象征财富的肥猪心不在焉,一边看牌,一边还望着旁边的美女,三只精明的猴子借机偷换底牌,但它们仍然还是把钱财全部输给大肥猪了。
土家族是巴人的后裔,有着悠久的尚猪文化。土家人自古以来就奉猪为神,至今流传着摔刀敬猪神的民间习俗。在土家人看来,猪是“血财”,猪官神是送财喜的财神。发“血财”,就是发红财。如果在山中捕获到野猪,或养猪杀了卖掉,都称之为发“血财”。逢年过节,土家人都要杀猪敬猪神,祈求赐与财富。敬猪神所念歌决:
豕官大神,
把门将军;
诚心敬奉,
保佑我们;
行西行东,
四方招财,
&五谷丰收;
六畜兴旺,
水草常青。
养只***像草墩,
养只鸡公**斤,
养只肥猪三百斤;
种起谷子像牛尾,
种起小米像草鞋锤。
据说,念完歌决之后,要行法事摆木盆摔刀,摔刀的目的就是要见“红血”。只有见到“红血”,才能有血财。如果刀口向外,算是敬好了。如果刀口向内,还要继续摔,一直摔到刀口向外为止。刀口向外的意思是在外面见红血而发财。
在西部方言区的苗族有“杀敬门猪”的习俗。据说,西部方言区的苗家人认为,一个人一生中要杀一两次“敬门猪”。一般杀猪的时间在正月初一至初五,在夜深人静时举行。猪要双月的猪,杀过之后贡献财神,以求保佑一家老小人财兴旺,鬼不进门。按照风俗,杀猪要秘密进行,不让外人知道,“敬门猪”必须一顿吃完,不能留剩。
猪象征吉祥
在民俗文化中,猪还是吉祥如意的象征。民间至今还流传着杀年猪祭灶神的习俗,用以祈求来年吉祥如意、五谷丰收、人畜兴旺。人们一般须在腊月二十五日前杀年猪,二十六日是封刀日,以后就再不能动刀了。猪杀死后,开剖前要将猪头朝外,烧香谢天地,祈祷神灵赐与幸福。猪与诸同音,因此不少地方逢年节流行杀猪公比赛,隐喻年年丰收、财富满贯、诸事圆满、事事大吉。
因“猪”与“朱”同音,“蹄”与“题”音谐,唐***进士以吃猪蹄子为吉祥,希望能金榜题名。于是,每当有人赶考,亲友们都赠送红烧猪蹄,预祝赶考人“朱笔题名”(猪笔蹄名)。
猪作为神圣之物可以镇妖息怪、招福致祥。据宋人的笔记的选录,宋太祖赵光胤曾亲自在宫中养有两头神猪,敬奉它们以祈求太平、厌胜避邪。到了宋朝第六位皇帝宋神宗赵顼熙宁年间,因暂停敬养神猪,结果发生妖人闹宫的事件,不得不恢复赵光胤开创的敬养神猪的祖制。陈师道《后村谈丛》记述:
御厨不登彘肉。太祖尝畜两彘,谓之神猪。熙宁初罢之。后有妖人登大庆殿,据鸱尾,既获,索彘血不得。始悟祖意,使复畜之,盖彘血解妖术云。
两只神猪象征着“中”,能招福致祥、厌胜避邪。在古代社会,几乎家家户户养猪,其背后也有这样的宗教信仰作为支撑。宋太祖敬养两只神猪一事,可视为民间原始的宗教信仰之反映。
据文献记载,古代有取猪名作为人的名字之习俗,以用来祈求吉祥。夏朝寒浞的儿子叫?,春秋时期有人叫杜溷罗,战国时期魏国有大力士叫朱亥,秦二世叫胡亥,汉代有人叫陈?、孟?、荀彘、刘狗彘,汉武帝小名叫刘彘,魏晋六朝时期有人叫管亥、昌?、苏亥、陈猪、孔豚、靳豚、卢豚、傅野猪、薛野猪,唐代有李猪儿,五代时期有人叫崔涿,等等。在今天,这种取猪名的习俗已衍变为取“贱名”而孩子好养大的说法。
在台湾省,流行有义民节赛神猪祭祀义民爷的习俗。据说,台湾省的义民节祭祀活动起源于清代道光十五年(1835年),主要是追念乾隆年间义勇抵抗乱事的烈士们,距今有一百七十多年的历史。近年来台湾省桃园县政府将义民节活动与客家相关习俗结合并扩大举办,称作“桃园客家文化节”。义民节祭祀活动一般在义民庙举行,最初还只在客家社会之中流传,后来扩展到台湾省的许多地区,如三峡祖师庙在每年的正月初六圣诞庆典会由七个地区轮流主办,基隆的中元普渡,桃园大溪与台北泰山等地的庙会均举行有类似赛神猪活动。另外全台各地也有不定期的类似祭典活动,例如宜兰礁溪与员山等地的寺庙都不定期举行赛神猪祭典。
对台湾省的客家人来说,义民节祭祀活动是一年当中最重要的盛典。据台湾媒体说,义民节祭祀活动是台湾省目前保存较完整的民俗祭典之一,它一般在每年的农历七月二十日举办,而客家人社会之外的“赛神猪”习俗的举办时间则各地不一。每逢此时,来自各地的客家乡亲都来到义民庙,参加赛神猪的祭祀活动。神猪一般是从养猪场留种用的黑毛的猪仔中选育出来的,经饲主精心豢养至数百斤,甚至上千斤。据说神猪的体重越重,越能代表客家人对义民爷的尊重,同时越能给他们带来好运。如果在一年一度的神猪竞赛中获得胜利,则会为来年带来吉祥和幸福。在台湾省的民众看来,摸神猪头、食神猪肉可带来好运、保平安,“灵验”说法广为流传,甚至于每年吸引很多人高价求购神猪肉。
据说,在早期,人们将神猪整只屠宰,去掉其内脏后不加以切割而供奉于供桌上,普遍还会在神猪牲礼的嘴巴上,塞个橘子,表示吉祥。上个世纪中期之后,则有人将其屠宰过后神猪四脚张开,显示庞大。赛神猪祭典完成之后,饲主或庙公将神猪牲礼的猪肉,会将神猪的肉分给大家吃;而此时轮值村庄上盛大的宴席才正要开始,直到午夜时分,一年一度的义民节盛典才告正式落幕。
我们认为,吃神猪肉最初当是吃全猪。这种习俗根源于猪灵生殖崇拜祭祀,其意义在于“中”,后来逐渐演变为招福纳祥。在远古时代的男女集体交媾祭祀上,主祭者杀掉神猪,把猪肉平等分配给每一个人,并举行吃猪肉仪式。先民们食用野猪肉,以获得它的各种优秀品德,并祈求大地丰收、人丁兴旺。在唐宋以前,社祭中的有吃社猪的祭典,它是远古时代男女集体交媾祭仪的遗存。凡是把猪肉作为主要肉食来源的民族,大都有发达的猪肉食文化。中国可谓是世界上头号食猪大国,除某些民族禁食猪肉外,各地区都有独具特色猪肉菜肴。孔子还说,如果肉没有割正,他还不吃呢!“脍不厌细,食不厌精”,几乎就是中国猪肉饮食文化的精神的真实表达。随着时光的流逝,事件成为灰烬,过去无法复制,习惯了肉食的各民族似乎慢慢地淡忘了食用猪肉的原始意义。各地生态、气候不一,地域差异大,可谓一方山水养一方人。久而久之,人们根据当地的特点各自创造出了独具风味的猪肉食法。特别强调一点,进入中古之后,冬至节流行有食用饺子和馄饨的习俗,说是顺助阳气,以求吉祥如意。它是一种生殖崇拜信仰。
“吃棒棒猪”是湖南湘西苗族极为重要的祭典之一。“吃棒棒猪”又称作“椎猪”,意在祭祀祖先和雷公。在当地的苗族看来,为解除病痛或繁殖后代以及招福纳祥等,都可以许吃猪愿,或一年或两年。在杀猪仪式中,不能使用刀杀,必须使用木棍一棒一棒地活活打死,之后烧火燎去猪毛。养猪的主人须回避杀猪,应由外姓人(或舅辈)代替杀猪,并视为忌肉。巫师主持祭仪。吃猪肉之时,主人必须邀请族人一起吃,一顿吃完,如果有剩余,则连同骨头一概深埋泥土中。
在民间习俗中,猪的各个部位都寄寓有吉祥的意义。在江西农村,猪头称为“神户”;猪舌头叫“招财”,猪耳朵则叫“顺风”。在广东,猪前脚称为“猪手”;在浙江沿海地区,称猪头为“利市”,猪舌头为“赚头”。这种寄寓吉祥的称法,最初应根源于猪灵崇拜祭祀。在民间,人们至今仍然用猪头祭祀神灵和祖先。
在民间婚俗中,也有用猪来表示吉祥的意义。在湘西侗族聚居区,流行猪耳朵订亲的习俗。在土家族,则流行有猪尾巴催亲的习俗。据说,在彝族、白族聚居区及陕西一带等某些地区流行有穿猪鞋的习俗。大人或小孩子穿上猪鞋,能带来种种吉祥。
在民间,黑色还是正义、善良的象征,譬如铁面无私的包公、及时雨大义宋江都是一脸青黑。似乎人们对猪也寄予了正义、善良的厚望,所以人们常常称猪为“黑相公”、“黑面郎”、“乌鬼”、“黑鬼”等。唐代《云仙杂记》引《承平旧纂》说,“黑面郎”是猪的一种称呼。清人厉荃《事物异名录》曾收录了猪的多种异称,或多或少有一些朴实之感,譬如“乌鬼”、“黑面郎”、“长喙将军”、“鲁津伯”、“兰子”、“大兰王”、“糟糠氏”、“亥日人君”等。
在湖南湘西的苗族、侗族、瑶族聚居地区,人们称野猪为“黑相公”,十分亲切。韩少功的《马桥词典》记述的一则故事提及了“黑相公”:
一天夜里,突然听到村里有人大喊大叫,“嗬----嗬----嗬”的声音此起彼伏,片刻后狗也吠成一片,好像出了什么大事。我爬下床开门来看,原来是一只大山猪窜入村了,被男人们刀砍棒打,留下一线血渍和几束脱落的猪毛,不直跑到哪里去了。男人们都说可惜可惜,意犹未尽地朝黑黝黝的岭上又“嗬”了一阵。
& ……他们把山猪叫“黑相公”。
3.猪的生肖文化&
在生肖文化中,“亥”能表示收藏万物,意味着拥有财富。
十多亿中国人之中,大概应有一亿人的生肖属“猪”。在人们早已遗忘远古时代崇拜猪的记忆之时,几乎没有人知道“猪”的辉煌历史了。在日常的口头语中,某些人几乎不一而同地把“猪”当成贬义词,用作骂人的话语。对生肖属“猪”的一亿人口来说,这是一个严重的问题。
在甲骨文中,有“亥”字。据甲骨文,在殷商时期,已诞生了十天干、十二地支相配伍纪日的六十甲子纪日法。虽然目前还无法考证出十二生肖的最早起源于何时,但甲骨文中“亥”和“豕”的极为相似是引人深思的。
有证据表明,周秦之际的大篆钞本中的“亥”、“豕”两字字形相似。《孔子家语》说,有人读史书,见有“三豕渡河”。孔子弟子子夏说,应是“己亥渡河”。“己”被误刻成“三”,“亥”被误刻成“豕”。经过校雠之后,发现果然正如子夏所说的。这事也表明,“豕”、“亥”还有可能相通用。此事也同时记载《吕氏春秋?察传》中。
&据《左传》的记载,亥是两首六身的动物。闻一多先生《伏羲考》认为,“二首”往往象征着交媾。如果说“亥”是两猪头六身的话,那么意味着“亥”可能是《山海经》中象征着交配的“并封”之类的野猪。
许慎对“亥”的解释深藏玄机。《说文》:“亥,?也。十月微阳起,接盛阴。从二,二,古文上字,一人男,一人女也。从乙,象裹子咳咳之形。《春秋传》曰:‘亥有二首六身’。……亥为豕,与豕同。亥而生子,复从一起。”吴其昌《金文名象疏证》说,亥字的原始初义为豕之象形。
其实,许慎的话说得清楚,“从二”,“一人男,一人女也”,指的是男女交媾的意思。“从乙,象裹子咳咳之形”,指的是肚腹怀孕的膨起。“孩子”之“孩”是由“子”、“亥”两字组成,可见“亥”字能解释为交媾而孕育。吴其昌的解释切中肯綮,“亥”取象来源于“豕”,表明两字的原始字义当相同。
十二生肖的文献记载,最早见于东汉《论衡》一书。目前关于十二生肖的考古发现,虽然比较多,但是都年代比较晚,不能作为追溯其起源的证据。不过,有一点是公认的,那就是十二生肖根源于古代天文学。
从语言文字上分析“亥”字,或许还能发现一些问题。亥似乎是一个巨大的容器,可以收藏万物。《淮南子?天文》说,亥就是收藏,为万物作为将来的种子。《尔雅?释天》说,亥为核,表示收藏万物,正如果实之核繁殖不息。叶舒宪先生认为,古人将“亥”字来结束十二地支的循环,似乎和母猪与大地母亲相认同的神话观念吻合。宇宙间能够承担起“收藏万物”之职能的,恐怕非地母神莫属。根据纽曼的提示,叶舒宪先生说,英语中指代猪的“pig”一词,同时又有“土器”、“瓦罐”、“水壶”之类器皿的意义,在叶舒宪先生看来,似乎我国新石器时代的猪形陶器可以引证容器与猪的隐喻关联。
叶舒宪先生的观点极具启发性,我曾论述过,猪、葫芦可互指兼喻,又有出土的两件有专门盛酒的青铜猪尊作为旁证,猪表示为一种容器是能成立的。在古天文观念中,亥、猪配位北方、冬天、十月,是“中”,象征收藏万物,这很能说明问题。《汉书?律历志》说,应钟配位于亥,在十月。《晋书?乐志》说,十月之辰称作亥。《论衡?物势》说,亥,配位水和豕。
根据《易传》,坎是水,也是猪,为正北方之卦,万物所归。水是五行之“中”,《春秋繁露?五行之义》说,水是五行之终。《尔雅?释天》说,冬为终点,是万物终于收成的意思。《管子?四时》尹《注》说,冬为“中”。《广雅?释诂四》说,冬是终的意思。《礼记?乡饮酒义》说,冬意味着“中”,表示着收藏万物。
种种证据表明,古代天文学中的“亥”就是“中”。“亥”意味着循环的开始,也表示着循环的终结。纳西人的天文纪日法好像与汉族的历法相似,据纳西族东巴经《星轮》一书的记载,纳西人的二十八宿纪日法是以豪猪尾开头。按照生殖崇拜信仰,时间秩序是一种生殖秩序,“亥”是“中”----神圣交媾,因而可以招致富贵和吉祥,给人生带来好的命运。
4.猪的典故习俗------金猪民俗
以往人们对牛年、马年等都说了许多好听的话,如“老黄牛”精神、“千里马”速度等等,对猪能说什么呢?我左思右想,想了许久,竟然想不出一个好听的词语来形容猪。似乎猪给人的印象,就是丑、懒、脏、笨。确实,猪不雅观,眼小耳朵阔,头大鼻嘴长,脚短身体胖,臃肿怪模样。因此什么“猪朋狗友”、“猪生狗养”、“猪狗不如”、“猪拖狗拔”、“猪嘴里吐不出***”、“猪鼻子插葱----装象”、“猪头三”等等词语,没有一个说得好听的。就连那个也有三十六般变化,能驾云使风的八戒也没个好形象。他本是天篷元帅,因罪被谪,只因误投猪胎而生,就成了半猪半人的形体。他虽身粗力大,但好吃懒做,贪图女色,喜进馋言,并好用小手段占小便宜。其实人们对猪是很不公平的。人们几乎三天两头要吃猪肉,还吃猪肝、猪肚什么的,猪的皮给人制革,猪的鬃给人制刷,猪胆还可以制药,猪心还可用来修补人的心脏。猪可谓向人们作了彻头彻尾彻里彻外的奉献了,可是人们还说它许多坏话。我们常说做人难,看来它做猪也难啊!
&&&&&&&&&&&&&&&&&
唐时有个猪龙的故事,说唐玄宗与安禄山一起饮酒,安禄山醉后睡觉,竟变成一个猪身龙首的怪物。左右劝玄宗杀了他,玄宗说“此猪龙,无能为”,玄宗认为是猪龙,没本事的,不会出问题的。后来却发生了安史之乱。安禄山作乱怎么也加上个猪字呢?大概猪有乱撞乱窜,会发猪颠风的特点吧。人们还说猪贪,《左传》中就有“实有豕心,贪婪无厌”的话。豕,是古代猪的别称。后来,这豕心就用来比喻贪得无厌了。这是因为猪的肚子大,吃得多给人留下的印象。在政治也有用到过猪字的,曾有人称袁世凯时的国会为“猪仔国会”,称那些议员为“猪仔议员”,因为那些议员非常贪婪,他们被袁世凯用金钱收买、利用,成了无耻的猪仔了。
&&&&&&&&&&&&&&&&
由于猪是下等的,所以古人也有用猪来作谦词的。古人有称自己的儿子为“豚儿”的。豚,指小猪,温州人叫猪豚。如《聊斋志异&青凤》中有“俄少年自外入,叟曰:‘此豚儿也’。”也有称“豚儿犬子”的。&
《韩非子》中有一则不错的教子故事:曾子的妻子要去市场,儿子哭着要跟去。其妻说:“不要跟去,我回来杀猪给你吃。”妻子一回来,曾子就捕猪要杀。其妻说:“不要杀猪,我是哄骗孩子的。”曾子严肃地说:“不能对孩子说谎,孩子不懂事,会跟大人学。你骗他,是教他骗。这样教育是不行的。”曾子就真的把猪杀了,烹给孩子吃。《吕氏春秋》中有一个三豕涉河的事故。“有读史记者曰:‘晋师三豕涉河。’子夏曰:‘非也,是巳亥也。’。”原来是已与三相近,豕与亥相似,在传抄时写错了。这就成了因字形近似抄写出现谬误的典故。这两则故事提到猪,并未说猪好坏,只是颇有趣味,故不妨一提。还有因与猪某些方面相似的,也会带上一个猪字。如入药的真菌植物,有利水渗湿功效的猪苓,因其皮黑作块似猪粪。又,长江中的扬子鳄,因鼻嘴特长,故俗称猪婆龙。
总之,平日说到猪,好听的词语不多,大多都是坏话。但老辈人都说,猪年是个肥年,是个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六畜兴旺之年。
关于猪的专题
1.猪的形象文化:
“猪”字原是个象形字,后来演变成“豕”字,后来在“豕”字旁加“者”,成了“猪”。大约到了唐代,“猪”字又改成犬字旁的“猪”,并使用至今。
&&&&猪还有一个名字叫“”,甲骨文写成像一头野猪被箭射中的形象,在古人心目中,野猪大多是被箭射中才获得的。《说文解字》对“豕”的解释说:“豕,也,竭其局,故谓之豕。”
&&&&可以说,从有文字开始,就有关于猪的记载。如《诗经》就称之为“豕”;《庄子》称之为“?”;《周礼》称之为“豚”;《尔雅》称之为“
&&&&古代的养猪业对猪的类别分的颇为详细,“豚”的意是小猪,还在吃奶的小猪则叫猪崽;“
”之意是牝猪;牡猪叫“贲”,又称为牙猪;牡去势的叫“?”,又称为牯猪。
猪还有一些别称和雅号:“乌鬼”,唐大诗人杜甫戏作一首解闷诗中,就有“家家养乌鬼,顿顿食黄鱼”的诗句。大概是猪长的黑,故又称猪为“乌金”,指猪像黑色的“金子”,有的地方还管猪为“黑面郎”,“黑相公”,“黑爷”,“乌羊”等。《史记》则尊猪为“乌啄将军”,小说《西游记》还尊称猪为“木公”。
&&&&大约在6000多年前的原始社会,猪就被驯化、成了六畜之一。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出土的五千年前的陶猪,外形与现代的家猪十分相似。在古代,人们把猪作为财富的标志,因此“家”字部首象征房屋,它和“豕”构成“家”,故有“无豕不成家”之说,意思是凡有人居住的地方,就有人养猪。
&&&&在漫长的人类社会中,猪和人的关系非常密切,“猪入门,百福臻”。古代人以拥有猪头骨和猪下颚骨的数量作为富有程度的象征,人死后将猪骨作为陪葬品,是对死者的安慰和尊重。
&&&&吴承恩在《西游记》中塑造的人与猪神合一的猪八戒形象,生动有趣。但说法不一,一说猪八戒本是天神----天河里的天蓬元帅,因带酒调戏月中嫦娥,被玉帝打了二千锤,贬下凡尘,又走错了路,投入母猪胎里成了难看的猪八戒;一说八戒是佛教名,全称“八关斋戒”。佛教在家男女一日一夜所受八种斋戒法:1,不杀生,2,不偷盗,3,不淫,4,不妄语,5,不饮酒,6,不眠坐华丽的床座,7,不着华丽璎珞及观听歌舞,8,不食非时食。
&&&&另一说猪八戒原名朱八,是一个又谗又懒,又偷又嫖的二流子,在一次偷西瓜时被抓获,被告到县里。吴承恩当时正在构思《西游记》中的人物,得知此案之后,觉得这种人不能仅以苦刑治之,只有抓住一个“戒”字,戒贪、戒懒、戒谗、戒偷、戒财、戒色,还可成为好人,于是,吴承恩给唐僧增加了“丑角”猪八戒这个徒弟。从此,猪八戒成了家喻户晓的喜剧人物,俗语和歇后语中也常有“猪八戒”三字出现,例如:
&&&&猪八戒----倒打一耙,猪八戒掀门帘----净想出头露面,猪八戒看唱本----假斯文,猪八戒下凡----不象人样,猪八戒不成仙----坏在嘴上,猪八戒擦粉----遮不了丑,猪八戒背媳妇----出力不讨好,……
&&&&猪在人们的眼中,其形象并不美,但猪却是很有才能的,生物学家达尔文曾说过,猪的智能并不亚于狗,英国剑桥大学的实验表明,在许多情况下,猪不比狗差。如猪会游泳,捕鱼,嗅觉灵,经过训练,能在战场上嗅出地雷,也能成为辑毒的能手,例如,德国一只名叫路易丝的猪,已多次从走私者的皮箱和鞋底里嗅出毒品和炸药,为警方破案立了大功。
&&&&在我国古代猪文化中,猪是褒贬兼半的。例如,猪虽难以入书画的,但晋?郭璞写了一首赞美豪猪(箭猪)的诗《豪赞》:“刚鬣之族,号曰豪。毛如攒锥,中有激矢。厥体兼资,自为牝牡。”
&&&&宋?梅尧臣的《豕》诗:“司原豢俗?,日见客阴昵。喜比为白麟,惟忧不丰溢。烈飙泽雨作,真声向人出。司原悔何由,肝胆空骇栗。”以辛辣的笔墨,描绘了“猪官”种种诌媚之态,讽刺当时取士的不合理。
&&&&金?元好问的《驱猪行》,摄取了一组农民生活的镜头,以官吏比喻豪猪,辛辣讽刺了封建官府的苛政,活生生地勾画出***恶吏的形象:“……长牙短喙食不休,过去一抹无禾头。天明垄头见狼籍,妇子相看空泪流。……”
&&&&在早些年过春节时,年画剪纸常有猪的形象,像猪背上驮着聚宝盆,肥猪拱门等。
&&&&特别是猪作为人的生肖属相之一,猪和十二地支中的“亥”相配,称为亥猪,虽排第十二位,但在古代人心目中,却有很重要的地位。因为在我国,“生肖十二个,人人有一个”,因此,生肖猪被人们赋予聪明才智和寄予良好的祝愿,让猪成为人们喜爱的灵性吉祥之物。如世界各国和我国发行的生肖邮票都把猪设计成宝物、宠物一样,有披花的猪,系绶带的猪,剪纸的猪,工艺的猪,童话的猪,拟人的猪,都是很具美感的。
&&&&2007年是丁亥年,特选丁亥年嵌字春联一副以飨同好:
&&&&“丁岁勤修敢疏暇日;亥年纪算克享遐龄.”
2.猪的民俗文化:&&
猪象征财富
在民俗文化中,“猪象征财富”这一观念,基本上获得了普遍的认同。汉语言文化中,猪被称作“金猪”、“乌金”。成书于唐代前期的笔记《朝野佥载》说:“洪州有人畜猪以致富,因号猪为乌金。”洪州在今天的江西南昌一带。俗语说:“猪是家中宝,粪是地里金。”《朝野佥载》的“乌金”可能蕴藏两种含义:一,养猪积造的粪料,对于庄稼来说,可谓“乌金”;一,当地所养的家猪多为黑色,养猪致富视猪如同“乌金”。叶舒宪先生说:“养猪致富之路在我国自古及今都为人称道,用乌金一名来称猪,表达了对猪的美好寄托。与此相关的民间故事甚至形成了一个专门类型,被学者命名为‘逗金猪型故事’。”白族的民俗文化中,流传有“金母猪”的神话故事。在吉林前郭尔罗斯地区,流传着《五只小金猪》的民间传说。这个故事以追求财富的狂热冒险分子----寻宝人和闯关东的老汉为依托,说天上有五双金猪(大乌金)来到人间,可捕捉它们而发财。它反映了人们对发财致富的迫切追求,也说明了人们视猪为宝的观念。有文化人类学证据表明,某些民族流行着将猪下颚骨当作家庭富有之标志的习俗,譬如生活在在西藏珞渝马尼岗一带的珞巴族博嘎尔部落即是如此。
古代的养猪业向来发达,农民普遍以养猪维持家计,因而视猪为一种财富。古代政府官员常鼓励农民养猪,以发展地方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在秦汉时期,猪肉是主要肉食来源,由于受猪肉消费不断增长的刺激,各地以至涌现出数量众多的养猪专业大户,使得养猪业呈规模化和专业化发展的趋势,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中说,养有“千足彘”的大户人家,其收入能与千户侯相当,足足可富甲一方,成为名副其实的“豪强”。从《史记》、《汉书》、《后汉书》等文献记载看来,两汉时期的养猪业非常发达,牧猪成为人们谋生的一门职业。当时的社会上的贫民,也多依靠养猪脱贫致富或维持生计。
在民俗文化中,年画或剪纸“肥猪拱门”是人们视猪为财富的典型。猪有独立自主的根性,它们用鼻子拱地掘土求食,勤勤恳恳,老老实实,不奢望意外的嗟来之食。如果人们像猪一样勤恳老实,就好比猪背驮着聚宝盆创业。在人们看来,“肥猪拱门”是勤劳致富、丰收吉祥的象征。在民俗文化中,因为猪象征着勤劳致富,所以人们还用猪形器物来储蓄零散钱财。
&&&&四川一带的民俗文化中有一个“反面教材”----“三猴烫猪”,它是作为劝戒人们不要赌博而创作的年画。象征财富的肥猪心不在焉,一边看牌,一边还望着旁边的美女,三只精明的猴子借机偷换底牌,但它们仍然还是把钱财全部输给大肥猪了。
土家族是巴人的后裔,有着悠久的尚猪文化。土家人自古以来就奉猪为神,至今流传着摔刀敬猪神的民间习俗。在土家人看来,猪是“血财”,猪官神是送财喜的财神。发“血财”,就是发红财。如果在山中捕获到野猪,或养猪杀了卖掉,都称之为发“血财”。逢年过节,土家人都要杀猪敬猪神,祈求赐与财富。敬猪神所念歌决:
豕官大神,
把门将军;
诚心敬奉,
保佑我们;
行西行东,
四方招财,
&五谷丰收;
六畜兴旺,
水草常青。
养只***像草墩,
养只鸡公**斤,
养只肥猪三百斤;
种起谷子像牛尾,
种起小米像草鞋锤。
据说,念完歌决之后,要行法事摆木盆摔刀,摔刀的目的就是要见“红血”。只有见到“红血”,才能有血财。如果刀口向外,算是敬好了。如果刀口向内,还要继续摔,一直摔到刀口向外为止。刀口向外的意思是在外面见红血而发财。
在西部方言区的苗族有“杀敬门猪”的习俗。据说,西部方言区的苗家人认为,一个人一生中要杀一两次“敬门猪”。一般杀猪的时间在正月初一至初五,在夜深人静时举行。猪要双月的猪,杀过之后贡献财神,以求保佑一家老小人财兴旺,鬼不进门。按照风俗,杀猪要秘密进行,不让外人知道,“敬门猪”必须一顿吃完,不能留剩。
猪象征吉祥
在民俗文化中,猪还是吉祥如意的象征。民间至今还流传着杀年猪祭灶神的习俗,用以祈求来年吉祥如意、五谷丰收、人畜兴旺。人们一般须在腊月二十五日前杀年猪,二十六日是封刀日,以后就再不能动刀了。猪杀死后,开剖前要将猪头朝外,烧香谢天地,祈祷神灵赐与幸福。猪与诸同音,因此不少地方逢年节流行杀猪公比赛,隐喻年年丰收、财富满贯、诸事圆满、事事大吉。
因“猪”与“朱”同音,“蹄”与“题”音谐,唐***进士以吃猪蹄子为吉祥,希望能金榜题名。于是,每当有人赶考,亲友们都赠送红烧猪蹄,预祝赶考人“朱笔题名”(猪笔蹄名)。
猪作为神圣之物可以镇妖息怪、招福致祥。据宋人的笔记的选录,宋太祖赵光胤曾亲自在宫中养有两头神猪,敬奉它们以祈求太平、厌胜避邪。到了宋朝第六位皇帝宋神宗赵顼熙宁年间,因暂停敬养神猪,结果发生妖人闹宫的事件,不得不恢复赵光胤开创的敬养神猪的祖制。陈师道《后村谈丛》记述:
御厨不登彘肉。太祖尝畜两彘,谓之神猪。熙宁初罢之。后有妖人登大庆殿,据鸱尾,既获,索彘血不得。始悟祖意,使复畜之,盖彘血解妖术云。
两只神猪象征着“中”,能招福致祥、厌胜避邪。在古代社会,几乎家家户户养猪,其背后也有这样的宗教信仰作为支撑。宋太祖敬养两只神猪一事,可视为民间原始的宗教信仰之反映。
据文献记载,古代有取猪名作为人的名字之习俗,以用来祈求吉祥。夏朝寒浞的儿子叫?,春秋时期有人叫杜溷罗,战国时期魏国有大力士叫朱亥,秦二世叫胡亥,汉代有人叫陈?、孟?、荀彘、刘狗彘,汉武帝小名叫刘彘,魏晋六朝时期有人叫管亥、昌?、苏亥、陈猪、孔豚、靳豚、卢豚、傅野猪、薛野猪,唐代有李猪儿,五代时期有人叫崔涿,等等。在今天,这种取猪名的习俗已衍变为取“贱名”而孩子好养大的说法。
在台湾省,流行有义民节赛神猪祭祀义民爷的习俗。据说,台湾省的义民节祭祀活动起源于清代道光十五年(1835年),主要是追念乾隆年间义勇抵抗乱事的烈士们,距今有一百七十多年的历史。近年来台湾省桃园县政府将义民节活动与客家相关习俗结合并扩大举办,称作“桃园客家文化节”。义民节祭祀活动一般在义民庙举行,最初还只在客家社会之中流传,后来扩展到台湾省的许多地区,如三峡祖师庙在每年的正月初六圣诞庆典会由七个地区轮流主办,基隆的中元普渡,桃园大溪与台北泰山等地的庙会均举行有类似赛神猪活动。另外全台各地也有不定期的类似祭典活动,例如宜兰礁溪与员山等地的寺庙都不定期举行赛神猪祭典。
对台湾省的客家人来说,义民节祭祀活动是一年当中最重要的盛典。据台湾媒体说,义民节祭祀活动是台湾省目前保存较完整的民俗祭典之一,它一般在每年的农历七月二十日举办,而客家人社会之外的“赛神猪”习俗的举办时间则各地不一。每逢此时,来自各地的客家乡亲都来到义民庙,参加赛神猪的祭祀活动。神猪一般是从养猪场留种用的黑毛的猪仔中选育出来的,经饲主精心豢养至数百斤,甚至上千斤。据说神猪的体重越重,越能代表客家人对义民爷的尊重,同时越能给他们带来好运。如果在一年一度的神猪竞赛中获得胜利,则会为来年带来吉祥和幸福。在台湾省的民众看来,摸神猪头、食神猪肉可带来好运、保平安,“灵验”说法广为流传,甚至于每年吸引很多人高价求购神猪肉。
据说,在早期,人们将神猪整只屠宰,去掉其内脏后不加以切割而供奉于供桌上,普遍还会在神猪牲礼的嘴巴上,塞个橘子,表示吉祥。上个世纪中期之后,则有人将其屠宰过后神猪四脚张开,显示庞大。赛神猪祭典完成之后,饲主或庙公将神猪牲礼的猪肉,会将神猪的肉分给大家吃;而此时轮值村庄上盛大的宴席才正要开始,直到午夜时分,一年一度的义民节盛典才告正式落幕。
我们认为,吃神猪肉最初当是吃全猪。这种习俗根源于猪灵生殖崇拜祭祀,其意义在于“中”,后来逐渐演变为招福纳祥。在远古时代的男女集体交媾祭祀上,主祭者杀掉神猪,把猪肉平等分配给每一个人,并举行吃猪肉仪式。先民们食用野猪肉,以获得它的各种优秀品德,并祈求大地丰收、人丁兴旺。在唐宋以前,社祭中的有吃社猪的祭典,它是远古时代男女集体交媾祭仪的遗存。凡是把猪肉作为主要肉食来源的民族,大都有发达的猪肉食文化。中国可谓是世界上头号食猪大国,除某些民族禁食猪肉外,各地区都有独具特色猪肉菜肴。孔子还说,如果肉没有割正,他还不吃呢!“脍不厌细,食不厌精”,几乎就是中国猪肉饮食文化的精神的真实表达。随着时光的流逝,事件成为灰烬,过去无法复制,习惯了肉食的各民族似乎慢慢地淡忘了食用猪肉的原始意义。各地生态、气候不一,地域差异大,可谓一方山水养一方人。久而久之,人们根据当地的特点各自创造出了独具风味的猪肉食法。特别强调一点,进入中古之后,冬至节流行有食用饺子和馄饨的习俗,说是顺助阳气,以求吉祥如意。它是一种生殖崇拜信仰。
“吃棒棒猪”是湖南湘西苗族极为重要的祭典之一。“吃棒棒猪”又称作“椎猪”,意在祭祀祖先和雷公。在当地的苗族看来,为解除病痛或繁殖后代以及招福纳祥等,都可以许吃猪愿,或一年或两年。在杀猪仪式中,不能使用刀杀,必须使用木棍一棒一棒地活活打死,之后烧火燎去猪毛。养猪的主人须回避杀猪,应由外姓人(或舅辈)代替杀猪,并视为忌肉。巫师主持祭仪。吃猪肉之时,主人必须邀请族人一起吃,一顿吃完,如果有剩余,则连同骨头一概深埋泥土中。
在民间习俗中,猪的各个部位都寄寓有吉祥的意义。在江西农村,猪头称为“神户”;猪舌头叫“招财”,猪耳朵则叫“顺风”。在广东,猪前脚称为“猪手”;在浙江沿海地区,称猪头为“利市”,猪舌头为“赚头”。这种寄寓吉祥的称法,最初应根源于猪灵崇拜祭祀。在民间,人们至今仍然用猪头祭祀神灵和祖先。
在民间婚俗中,也有用猪来表示吉祥的意义。在湘西侗族聚居区,流行猪耳朵订亲的习俗。在土家族,则流行有猪尾巴催亲的习俗。据说,在彝族、白族聚居区及陕西一带等某些地区流行有穿猪鞋的习俗。大人或小孩子穿上猪鞋,能带来种种吉祥。
在民间,黑色还是正义、善良的象征,譬如铁面无私的包公、及时雨大义宋江都是一脸青黑。似乎人们对猪也寄予了正义、善良的厚望,所以人们常常称猪为“黑相公”、“黑面郎”、“乌鬼”、“黑鬼”等。唐代《云仙杂记》引《承平旧纂》说,“黑面郎”是猪的一种称呼。清人厉荃《事物异名录》曾收录了猪的多种异称,或多或少有一些朴实之感,譬如“乌鬼”、“黑面郎”、“长喙将军”、“鲁津伯”、“兰子”、“大兰王”、“糟糠氏”、“亥日人君”等。
在湖南湘西的苗族、侗族、瑶族聚居地区,人们称野猪为“黑相公”,十分亲切。韩少功的《马桥词典》记述的一则故事提及了“黑相公”:
一天夜里,突然听到村里有人大喊大叫,“嗬----嗬----嗬”的声音此起彼伏,片刻后狗也吠成一片,好像出了什么大事。我爬下床开门来看,原来是一只大山猪窜入村了,被男人们刀砍棒打,留下一线血渍和几束脱落的猪毛,不直跑到哪里去了。男人们都说可惜可惜,意犹未尽地朝黑黝黝的岭上又“嗬”了一阵。
& ……他们把山猪叫“黑相公”。
3.猪的生肖文化&
在生肖文化中,“亥”能表示收藏万物,意味着拥有财富。
十多亿中国人之中,大概应有一亿人的生肖属“猪”。在人们早已遗忘远古时代崇拜猪的记忆之时,几乎没有人知道“猪”的辉煌历史了。在日常的口头语中,某些人几乎不一而同地把“猪”当成贬义词,用作骂人的话语。对生肖属“猪”的一亿人口来说,这是一个严重的问题。
在甲骨文中,有“亥”字。据甲骨文,在殷商时期,已诞生了十天干、十二地支相配伍纪日的六十甲子纪日法。虽然目前还无法考证出十二生肖的最早起源于何时,但甲骨文中“亥”和“豕”的极为相似是引人深思的。
有证据表明,周秦之际的大篆钞本中的“亥”、“豕”两字字形相似。《孔子家语》说,有人读史书,见有“三豕渡河”。孔子弟子子夏说,应是“己亥渡河”。“己”被误刻成“三”,“亥”被误刻成“豕”。经过校雠之后,发现果然正如子夏所说的。这事也表明,“豕”、“亥”还有可能相通用。此事也同时记载《吕氏春秋?察传》中。
&据《左传》的记载,亥是两首六身的动物。闻一多先生《伏羲考》认为,“二首”往往象征着交媾。如果说“亥”是两猪头六身的话,那么意味着“亥”可能是《山海经》中象征着交配的“并封”之类的野猪。
许慎对“亥”的解释深藏玄机。《说文》:“亥,?也。十月微阳起,接盛阴。从二,二,古文上字,一人男,一人女也。从乙,象裹子咳咳之形。《春秋传》曰:‘亥有二首六身’。……亥为豕,与豕同。亥而生子,复从一起。”吴其昌《金文名象疏证》说,亥字的原始初义为豕之象形。
其实,许慎的话说得清楚,“从二”,“一人男,一人女也”,指的是男女交媾的意思。“从乙,象裹子咳咳之形”,指的是肚腹怀孕的膨起。“孩子”之“孩”是由“子”、“亥”两字组成,可见“亥”字能解释为交媾而孕育。吴其昌的解释切中肯綮,“亥”取象来源于“豕”,表明两字的原始字义当相同。
十二生肖的文献记载,最早见于东汉《论衡》一书。目前关于十二生肖的考古发现,虽然比较多,但是都年代比较晚,不能作为追溯其起源的证据。不过,有一点是公认的,那就是十二生肖根源于古代天文学。
从语言文字上分析“亥”字,或许还能发现一些问题。亥似乎是一个巨大的容器,可以收藏万物。《淮南子?天文》说,亥就是收藏,为万物作为将来的种子。《尔雅?释天》说,亥为核,表示收藏万物,正如果实之核繁殖不息。叶舒宪先生认为,古人将“亥”字来结束十二地支的循环,似乎和母猪与大地母亲相认同的神话观念吻合。宇宙间能够承担起“收藏万物”之职能的,恐怕非地母神莫属。根据纽曼的提示,叶舒宪先生说,英语中指代猪的“pig”一词,同时又有“土器”、“瓦罐”、“水壶”之类器皿的意义,在叶舒宪先生看来,似乎我国新石器时代的猪形陶器可以引证容器与猪的隐喻关联。
叶舒宪先生的观点极具启发性,我曾论述过,猪、葫芦可互指兼喻,又有出土的两件有专门盛酒的青铜猪尊作为旁证,猪表示为一种容器是能成立的。在古天文观念中,亥、猪配位北方、冬天、十月,是“中”,象征收藏万物,这很能说明问题。《汉书?律历志》说,应钟配位于亥,在十月。《晋书?乐志》说,十月之辰称作亥。《论衡?物势》说,亥,配位水和豕。
根据《易传》,坎是水,也是猪,为正北方之卦,万物所归。水是五行之“中”,《春秋繁露?五行之义》说,水是五行之终。《尔雅?释天》说,冬为终点,是万物终于收成的意思。《管子?四时》尹《注》说,冬为“中”。《广雅?释诂四》说,冬是终的意思。《礼记?乡饮酒义》说,冬意味着“中”,表示着收藏万物。
种种证据表明,古代天文学中的“亥”就是“中”。“亥”意味着循环的开始,也表示着循环的终结。纳西人的天文纪日法好像与汉族的历法相似,据纳西族东巴经《星轮》一书的记载,纳西人的二十八宿纪日法是以豪猪尾开头。按照生殖崇拜信仰,时间秩序是一种生殖秩序,“亥”是“中”----神圣交媾,因而可以招致富贵和吉祥,给人生带来好的命运。
4.猪的典故习俗------金猪民俗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