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近无结果!
途经公交车:
途经公交车:您的位置:首页 &
& 余新镇地图
改革开放大事记1988年6月,余新至嘉兴的公路建成通车。1989年底,海盐塘第一座公路桥梁----余新大桥建成通车。1993年,镇第一家中外合资企业诞生,即梦迪责任有限公司;获全国老年体协工作先进集体。1994年,镇建起全区第一个民营工业区。1995年,梦迪责任有限公司成为亿千企业,被评为省级星火示范企业。1996年,被列为浙江省首批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镇、省星火科技示范镇、省社会发展综合实验区。1997年,被评为省卫生城镇、省绿色小城镇和市级文明城镇。1998年9月,依靠社会团体投资建造市本级一流设施的镇中心幼儿园投入使用;11月,镇曹庄中心小学获全国少先队科技活动先进集体。城镇建设余新镇自然环境怡人,经济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是中国生态文明示范镇。余新镇自2001年实施省级生态示范镇创建工程,同年8月用城区政府批准了《嘉兴市余新镇生态示范区建设规则》,确定了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城镇、生态旅游、生态文化等5个重点生态建设领域和碧水、蓝天、绿地、畅通、安静、清洁、特色、示范等8个生态重点工程。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生态示范区建设,集中人力、财力、物力确保生态示范区建设规划的顺利实施,城镇面貌焕然一新,城镇品位得到提升。余新镇通过实施“大交通”与“小交通”工程,构筑全方位道路交通网络。“大交通”是指余新利用沪杭高速公路与乍嘉苏高速公路互通式立交枢纽这个节点,搭建对外交通大平台。按照这一思路,余新镇镇区面积已从原来的3.5平方公里拓展到6.7平方公里,工业园区从3.5平方公里,拓展到12平方公里;“小交通”是指通过嘉余公路、余沈公路等连接嘉兴中心城市、周边县(市)区以及镇村公路建设,打造更加便捷、快速的交通网。从1992年起,镇政府每年增加城镇建设投资额,全镇市镇建设总投入3.38亿元,基础设施建设投入3550万元。圆满完成总投资1500万元的城镇生活污水管网工程,铺设排污管道19.5公里,新建污水泵站2座;新装改装路灯200余盏,投入资金300余万元,城镇配套设施日趋完善。余新镇党委政府坚持以建设“生态文明”新余新为目标,深入贯彻“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的方针,把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纳入全镇经济发展规划。余新镇着力构建种养结合的“畜禽--沼气--作物”生态循环模式。建成无公害农产品基地3个,面积1530公顷,实施无公害生产技术,推广有机肥还田入园,病虫统防统治,推进农业生态环境新改观。注重发展低消耗、无污染或少污染、高产出、循环型的工业产业,强化技术改造和引导企业树立可持续发展理念,实现清洁生产。余新镇通过对污染企业重点监控,实施达标排放,总量控制,增产减污,增效降耗,以防为主,结合新工艺、新技术改造和整顿淘汰高能耗企业、轮窑,实现COD排放量减少4.5%,SO2排放量减少3.6%,万元工业增加值单位能耗降低5%。加强城镇卫生配套设施建设。投资200余万元建成垃圾房197座,垃圾中转站1座,日处理垃圾85吨;配备专职保洁员240名;工业污水、居民生活污水纳入市污水网处理,推进城乡一体化,实现用水安全。此外,余新镇城镇自来水、电力、电讯、城市公交以及城市供热、供汽等管网建设逐步完善。嘉源给排水公司管网已直通余新镇区,镇区污水管网已与嘉兴污水处理工程总管相贯通,实现了“雨水与污水”、“工业用水与生活用水”的两个分离。余新镇区连接嘉兴中心城市的公交站点设施完备,市区至余新的公交线路每10分钟一个班次。特色资源余新镇,俗称余贤埭,古名渔里,原为渔民歇闲聚散之地,清初才有集市,一里长街,渐成规模。改革开放以来,余新镇经济、社会长足发展,集镇范围扩大至6.7平方公里,商贾云集,厂房林立,市场繁荣,百姓富足。“渔里之谣”文化节是改革开放后,余新人民在勤劳致富奔小康路上,引吭高歌、寄托情感的文化载体,也是余新镇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大舞台。自1989年首届“渔里之谣”文化节举办,已历十三届。“渔里之谣”已深为全镇人民所喜闻乐见,使“渔里之谣”成为余新镇特有的乡土文化流传后世。通过举办“渔里之谣”文化节,该镇的知名度、美誉度不断提升,全镇精神面貌发生了显著变化,农民的业余生活越来越丰富多彩。“渔里之谣”文化节搭建了农民文化生活的大舞台,成为余新镇群众真正喜爱、共同参与、雅俗共赏的文化节日。文化节内容丰富,主要包括文艺行街、各类文体项目比赛、蜗牛美食、文艺演出等。“渔里之谣”文化节带动了余新镇农村文化生活的繁荣。为实现“渔里之谣”文艺晚会全部用本镇文艺团队参与表演的目标,该镇在兴建一批镇、村文化阵地的同时,大力组建和培育一批骨干文体团队。全镇16个行政村与南湖街道10个社区结对,借助社区文化资源培育了“一村一品”的文化表演队。余新镇现有蜗牛养殖基地2000多亩,养殖户1800多户,主要集中在黎明、永利、普光、永明等村,年产量达2000多吨,占中国蜗牛总产量的60%,故而2000年被命名为“蜗牛之乡”。作为中国最大的蜗牛生产基地,余新镇生产的“渔里牌”白玉蜗牛迅速发展,以年产蜗牛2200吨、每吨14000元计算,全镇蜗牛年销售收入可达3080万元,特别是蜗牛养殖基地的规划建设,将进一步推动这一特色产业的良性循环发展。黎明村已建立140亩蜗牛良种繁育中心、580亩蜗牛养殖示范基地,良种率达95%以上,科技贡献率70%以上。经济状况工业经济:全镇98年有各种经济成分的企业90多家,私营企业60家,中外合资企业3家。已形成针织、包装、建材、机电为主干,箱包五金、木制工艺品为特色的块状经济,化工、食品等蓬勃发展的工业格局。梦迪集团列为省三星级企业,产品创出省级名牌;大华包装公司成为浙江省行业最大、最佳经济效益工业企业;大通机械厂成为浙江省千斤顶行业最大制造厂,产品出口到美国、加拿大等十几个国家、建城集团生产烧结20孔函重空心砖经国家级质量监测,各项指标达到GB13544-92烧结多孔砖一等品要求,已取得(上海市场)可销证。成为华东地区的箱包五金生产销售基地,全国最大的木制工艺品生产基地。农业经济:余新镇位于长江三角洲,是标准的“鱼米之乡”,除传统农业外,还大力发展三大特色支柱产业,走“特色农业、定单农业、效益农业、设施农业”之路,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农业大镇向农业强镇转变。农业是余新镇的一大特色,自古就有鱼米之乡之称,尤以耕地多、产品丰而闻名当地。全镇拥有耕地6.34万亩,其中水田5.46万亩,优质糯米1.3万亩,双低油菜13813亩,西甜瓜9370基地,亩产量达800公斤,年销售收入1248万元。甲鱼水产基地,年产甲鱼100万只,销售收入2000万元。蜗牛养殖基地2000亩,年产量达2000吨,销售收入1400万元等,共有7家区农业龙头企业,分别是福华蜗牛养殖开发公司、嘉兴石龟酿酒厂、嘉兴市江南饲料厂、余新农业开发公司、嘉兴市新世纪旅游食品公司、嘉兴禾欣米业有限公司、嘉兴市星火养殖场。此外,全镇还建立了三个科技示范区,即:南洋浜花卉科技园区,面积23亩;南洋浜水果科技园区,面积85亩;白玉蜗牛科技园区,面积680亩。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效益农业:粮食与经济作物的种植比例调整为49:51;全镇蔬菜种植2.9万亩、水果0.15万亩、西兰花等2万亩;全镇全年商品猪养殖量突破20万头,发展养殖食草类动物及禽类150万羽,鹌鹑500万羽,产蛋100吨;新种和改良桑园1000亩,蚕饲养量保持4万张。把握市场导向,开发定单农业:全镇各类种养业示范户100家,争取定单农业年总收入突破1个亿;将蜗牛、西兰花、慈菇、菜心等定单农业争创外汇出口值3000万元;培育50家营销大户,打出“渔裹”品牌。瞄准市场态势,发展特色农业:建有石堰农业外贸蔬菜示范园区,黎明农业综合示范园区、吕塘特种养殖师范园区和6个万字号农业生产基地;稻田养虾、蟹等面积达到2500亩。乡镇荣誉浙江省社会综合治理先进集体;郊区“十杯”竞赛中,获“锦绣杯”、“小康杯”、“新风杯”、“希望杯(科技)”、“安定杯”、“振兴杯”、“腾飞杯”金杯、“丰收杯”银杯;郊区统战工作先进集体;曹庄中心校获全国少先队科技活动先进集体;郊区民政工作先进乡镇、扶贫工作先进乡镇、计生工作“十杯”竞赛中获“求实杯”、个私经济综合考核第二名、农业产业化综合考核第一名、城镇建设第三名。下属名村余新镇长秦村,长秦村系余新镇3个中心村之一,也是嘉兴市郊区的3个试点中心村之一。自70年代初村民建起第一只土窑墩开始,逐步发展起村办企业,造就和培养了一大批有胆有识、懂市场经济的弄潮儿,村民也富裕起来了。1997年,7个村企业全面转制。全村现有1650个劳动力,有70%以上从事二、三产业,农民收入65%以上来源于二、三产业。乍嘉苏及沪杭高速公路互通枢纽的建成又给长秦村的发展带来新契机。全村已规划新建农民住宅区2个,有80多户村民喜迁款式新颖、设施齐全的新居。该村连续4年被列为嘉兴市郊区经济十强村,1998年被评为市级文明村。
| W3C XHTML 1.0
Copyright & 2016
Inc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