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牧 名作鉴赏
杜牧名作鉴赏
杜牧(803一852),字牧之,唐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德宗贞元十九年生于世代官宦并很有文化传统的家庭。他的远祖杜预是西晋著名的政治家和学者。曾祖杜希望为玄宗时边塞名将,爱好文学。祖父杜佑,是中唐著名的政治家、史学家,先后任德宗、顺宗、宪宗三朝宰相,一生好学,博古通今,著有《通典》二百卷。父亲杜从郁官至驾部员外郎,早逝。杜牧对自己的家世很自豪,他说:“旧第开朱门,长安城中央。第中无一物,万卷书满堂。家集二百编,上下驰皇王”(《冬至日寄小侄阿宜诗》)。
杜牧的童年生活富裕而快乐。杜佑的樊川别墅在长安城南,其地有林亭之美,卉木幽邃,杜枚常在园中嬉戏。祖、父相继去世后,他家日益贫困,“食野蒿藿,寒无夜烛”。穆宗长庆二年(822),杜牧20岁时,已经博通经史,尤专注于治乱与军事。23岁写《阿房宫赋》。文宗大和二年(828),26岁进土及第。同年又考中贤良方正直言极谏科。授弘文馆校书郎、试左武卫兵曹参军。冬季,入江西观察使沈传师幕,后随其赴宣歙观察使任,为幕僚。大和七年(833),淮南节度使牛僧孺辟为推官,转掌书记,居扬州,颇好宴游。大和九年,为监察御史,分司东都。开成二年,入宣徽观察使崔郸幕,为团练判官。旋官左补阙、史馆修撰、膳部比部员外郎。武宗会昌二年(842),出为黄州刺史。后任池州、睦州刺史。为政能兴利除弊,关心人民。宣宗大中二年(848),得宰柏周墀之力,入为司勋员外郎、史馆修撰,转吏部员外郎。大中四年,出为湖州刺史。次年,被召入京为考功郎中、知制诰。第三年,迁中书舍人。岁暮卒于长安,终年五十岁。著有《樊川文集》。
杜牧生当唐王朝似欲中兴实则无望的时代,面对内忧外患,他忧心如焚,渴望力挽狂澜,济世安民。他在《郡斋独酌》里说自己:“岂为妻子计,未在山林藏。平生五色线,愿补舜衣裳。弦歌教燕赵,兰芷浴河湟。腥膻一扫洒,凶狠皆披攘。生人但眠食,寿域富农商。”他主张削平藩镇,收复边疆。其“关西贱男子,誓肉虏杯羹”的气概很像后来岳飞的《满江红》。他在《燕将录》里褒扬谭忠,是因为他能劝说河北诸镇不反抗朝廷。为了实现这些抱负,他主张读书应留心“治乱兴亡之迹,财赋甲兵之事;地形之险易远近,古人之长短得失”(《上李中丞书》)。他强调知兵与否关系着国家的兴亡:“主兵者,圣贤材能多闻博识之士,则必树立其国也;壮健击刺不学之徒,则必败亡其国也。然后信知为国家者兵最为大,非贤卿大夫不可堪任其事,苟有败灭,真卿大夫之辱,信不虚也”(《注孙子序》)。为此,他写了《原十六卫》、《罪言》、《战论》、《守论》和《孙子注》。由于怀才不遇,他的愿望不能实现,所以往往在生活上旷放不羁。这些都影响到他的创作。
杜牧多才多艺,工诗文,能书画,前人甚至说“有唐一代,诗文兼备者,惟韩、柳、小杜三家”(洪亮吉《北江诗话》卷三)。
杜牧的诗现存二百多首,众体兼备,内容丰富,情调豪放爽朗,风格清新俊逸。他的近体诗,历来受到人们的推崇,尤其七言绝句更是名篇迭出,脍炙人口,如《过华清宫绝句》、《赤壁》《题乌江亭》、《泊秦淮》、《江南春》、《寄扬州韩绰判官》、《山行》、《秋夕》等,历代传诵,家喻户晓。他的七律《早雁》、《河湟》、《润州二首》、《题宜州开元寺水阁,阁下宛溪,夹溪居人》、《宣州送裴坦判官往舒州,时牧欲赴官归京》、《九日齐山登高》、《登九峰楼寄张祜》等篇也为人称道。至于他的五绝、五律、五言排律,亦不乏佳什,如《长安秋望》、《秋晚早发新定》、《题扬州禅智寺》、《华清宫三十韵》、《昔事文皇帝三十二韵》等便是这些诗体的代表作。他的古体诗写得也很好,尤其是五言古诗写得非常出色,叙事议论,精采感人,如《杜秋娘诗》、《张好好诗》、《郡斋独酌》、《感怀诗》等。
杜牧的诗歌,内容丰富,反映面广。晚唐时期,藩镇割据,宦官擅权,党争严重,社会动荡。杜牧从小有着经邦济世的抱负,但官场险恶、仕途坎坷,使他壮志难酬,长时期的幕僚生活、不稳定的朝野升迁,使他感慨良多。杜牧的诗作就其内容题材而言,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
第一类,关心世事,爱国忧民之作。此类为数不多。如他25岁时写的《感怀诗》,通篇夹叙夹议,笔力雄健,慨叹安史之乱以来藩镇割据、急征暴敛造成的国弱民贫的深重灾难,歌颂太宗李世民顺应民心,以文德治天下的业迹,肯定宪宗李纯武力削藩平叛之举,希望朝廷励精图治、平息战乱、实现安定统一。同时也抒发了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诗中“夷狄日开张,黎元愈憔悴”等句,质朴简洁,精警动人。又如《郡斋独酌》、《河蝗》、《早雁》、《昔事文皇帝三十二韵》等。
第二类,品评历史,借古讽今之诗。这是杜牧诗中最引人注目的篇什。此类诗大体又有两种情况:一是论史之作,以七绝为代表,如《赤壁》、《题乌江亭》、《题商山四皓庙》、《春申君》等。杜牧很注意研究国家治乱的经验教训和经济、军事问题,所以在咏史诗中往往有新颖独特的评论。二是借古讽今之作。诗人针对晚唐朝廷的黑暗政治和腐朽没落的社会现实,借历史上盛衰兴亡的经验教训加以讽喻。历史人物吴王夫差、秦始皇、隋炀帝、陈后主,特别是本朝的唐玄宗,都是诗人笔下批判的对象。如《过勤政楼》、《过华清宫三绝句》等。
第三类、写景抒怀,纪行咏物之作。此类数量不少,佳作迭出。如《登乐游园》、《江南春》、《泊秦淮》《山行》、《清明》等。
第四类、以女性为题材的诗。如《题桃花夫人庙》和《月》诗,同情被楚王虏获、终身不语的息夫人和被汉武帝遗弃、禁闭冷宫的陈皇后。在《金谷园》和《宫人家》中,他感叹被逼跳楼的绿珠和身如囚犯的宫女。在长篇叙事诗《杜秋娘诗》和《张好好诗》中,他采用对比的手法具体写出杜秋娘和张好好两位女子今昔生活的坎坷变化,并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宫廷的斗争和社会的变化。
第五类,酬赠抒怀之作。如《寄扬州韩绰判官》等。
杜牧在《献诗启》中说:“某苦心为诗,本求高绝,不务奇丽,不涉习俗,不今不古,处于中间。”他非常推崇李白、杜甫、韩愈、柳宗元:“李杜泛浩浩,韩柳摩苍苍。近看四君子,与古争强梁”(《冬至日寄小侄阿宜》)。杜牧才华横溢,又善于吸取前人长处,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洪亮吉说得好:“杜牧之与韩、柳、元、白同时,而文不同韩、柳,诗不同于元、白,复能于四家外诗文皆别成一家,可云特立独行之士矣”(见《北江诗话》)。
前人评价杜牧诗“俊爽”、“俊迈”、“气俊思活”、“雄姿英发”、“情致豪迈”、“轻倩秀艳”、“豪而艳,宕而丽”等。李商隐曾写诗极表对杜牧的关切和倾倒之意:“高楼风雨感斯文,短翼差池不及群。刻意伤春复伤别,人间唯有杜司勋。”(《杜司勋》)。含蓄而准确地道出了杜牧诗歌那种把忱国忧民的壮怀伟抱与伤春伤别的绮思柔情交织在一起的豪放爽朗、清新俊逸的艺术特征。
杜牧既善用比兴手法,状物抒情,又善用白描手法,直叙见闻;既长于舒徐宛转地描述人物故事,更长于敏捷真切地捕捉景物的动态变化、自己的瞬间感受;既注意叙议结合,又注意情景交融;既常用对照手法,又巧以数字入诗。杜牧诗歌的语言风格既绚丽多采,又清新自然;既明丽爽俊,又含蓄委婉,既风流华美,又神韵疏朗。诚如全祖望所说:“杜牧之才气其唐长庆以后第一人耶!”(《鲒绮亭集外编》)。
郡斋独酌①
原注:黄州作。
前年鬓生雪,今年须带霜。时节序麟次,古今同雁行②。甘英穷西海,四万到洛阳③。
东南我所见,北可计幽荒④。中画一万国,角角棋布方⑤。地顽压不穴,天迥老不僵⑥。
屈指百万世,过如霹雳忙。人生落其内,何者为彭殇?促束自系缚,儒衣宽且长⑦。
旗亭雪中过,敢问当垆娘⑧。
我爱李侍中,摽摽七尺强⑨。白羽八札弓,髀压绿檀***。风前略横阵,紫髯分两旁。
淮西万虎士⑩,怒目不敢当。功成赐宴麟德殿,猿超鹘掠广球场⑾。
三千宫女侧头看,相排踏碎双明珰⑿。旌竿幖幖旗*嚯嚯(火霍)⒀,意气横鞭归故乡。
我爱朱处士,三吴当中央⒁。罢亚百顷稻,西风吹半黄。尚可活乡里,岂唯满囷仓⒂?
后岭翠扑扑,前溪碧泱泱。雾晓起凫雁,日晚下牛羊⒃。叔舅欲饮我,社瓮尔来尝。
伯姊子欲归,彼亦有壶浆。西阡下柳坞,东陌绕荷塘。姻亲骨肉舍,烟火遥相望⒄。
太守政如水⒅,长官贪似狼。征输一云毕,任尔自存亡⒆。我昔造其室,羽仪鸾鹤翔。
交横碧流上,竹映琴书床⒇。出语无近俗,尧舜禹武汤。问今天子少,谁人为栋梁?
我曰天子圣,晋公提纪纲。联兵数十万,附海正诛沧21。
谓言大义小不义,取易卷席如探囊22。犀甲吴兵斗弓驽,蛇矛燕戟驰锋芒。
岂知三载几百战,鉤车不得望其墙23。
答云此山外,有事同胡羌。谁将国伐叛?话与钓鱼郎24。溪南重回首,一径出修篁。
尔来十三岁,斯人未曾忘。往往自抚己,泪下神苍茫25。御史诏分洛,举趾何猖狂26。
阙下谏官业,拜疏无文章27。寻僧解忧梦,乞酒缓愁肠。岂为妻子计,未去山林藏28。
平生五色线,愿补舜衣裳29。弦歌教燕赵,兰芷浴河湟。腥膻一扫洒,凶狠皆披攘。
生人但眠食,寿域富农桑30。孤吟志在此,自亦笑荒唐。江郡雨初霁,刀好截秋光。
池边成独酌,拥鼻菊枝香。醺酣更唱太平曲,仁圣天子寿无疆31。
①黄州:杜牧于唐武宗会昌二年(842),出为黄州刺史,时年四十。因有感于自己大半生仕宦飘泊,功业无成而作此诗,抒发自己的理想和抱负。②一至四句言年龄渐老,岁月如流。③五至二十句中国地域广大,历史悠久,个人在其中显得短暂而且微不足道。甘英句:《后汉书·西域传》:“永元六年,班超击破焉耆,于是条支、安息诸国,至于海滨,四万里外,皆重译贡献。九年,班超遣掾(副官)甘英穷临西海而还。”这两句说汉朝疆域西至海滨,距京城洛阳四万里。海:或指伊塞克湖或巴尔喀什湖。④东南两句说:东南地区我到过,北边大约更遥远。⑤中画句:《汉书·地理志》:“黄帝方制万里,画野分州,得百里之国万区。”这两说中国划分成许多地区,就像一个巨大的棋盘。⑥地顽四句:中国地久天长,百万世历史犹如匆匆雷电一闪而过。⑦人生六句:言个人在这漫长而又勿促的历史中,争短争长有什么意义呢?彭:相传彭祖长寿,活到八百多岁。殇:夭折的幼儿。《庄子·齐物论》:“莫寿于殇子,而彭祖为夭。”彭祖事又见《神仙传》、《列仙传》、《楚辞·天问》。自系缚:比喻追逐名利。⑧敢问:不敢问,怎敢问。当垆娘:《晋书·阮籍传》:“***有美色,当垆沽酒。籍尝诣饮,醉便卧其侧。”⑨以下二十一至三十四句,写对李侍中武功的敬慕。李侍中:李光颜。《旧唐书·李光颜传》:“迁忠武军节度使。会朝廷讨吴元济,诏光颜以本军独当一面。贼众压光颜之垒而阵。光颜乃自毁其栅之左右,出骑以突之。光颜将数骑冒坚而冲之,出入者数四,贼乃大溃。光颜败元济之众。贼平,命中官宴光颜于居地,又御麟德殿召对,赐金带锦彩,已而进阶开府仪同三司,仍于正衙受册司徒兼侍中。”此指宪宗元和十年至十二年(815--817)平定淮西吴元济叛乱之事。摽摽:高大。⑩淮西万虎士:指吴元济叛军。⑾广球场:《长安志》:“西内有求场亭子。”⑿双明珰:宫女佩饰之物。⒀旌竿幖幖旗*嚯嚯(火霍):旌旗飘扬之状。⒁以下三十五至八十句,写对朱处士德才识见的敬慕。朱处士事不详,当是吴地隐逸之士。三吴:《水经注》以吴郡、吴兴、会稽为三吴。⒂罢亚:一种稻名。以下四句称颂朱处士乐善好施,救民济困的美德。⒃后岭四句:写朱处士居住之地环境清幽。⒄叔舅以下八句:写朱处士家族和睦,热情好客。社瓮:瓮中的社酒。⒅太守:此自谓。《旧唐书·百官志》:“武德元年,改太守曰刺史。天宝元年,改刺史曰太守。政如水:为政清廉。⒆长官三句:斥***污吏如狼似虎,只管收税,不管人民死活。⒇我昔八句:写朱处士高雅有学问,关心国事,有治国安民的雄才大略。造其室:拜访朱处士的居处。21、我曰以下十句是作者回答朱处士的话。晋公:《旧唐书·敬宗纪》:“宝历二年二月,以山南西道节度使晋国公裴度守司空,同平章事,复知政事。”《旧唐书·裴度传》:“沧、景节度使李全略死,其子同捷窃弄兵柄,以求继袭。度请行诛伐,逾年而同捷诛。”大义小不义:裴度行大义,叛者不义。小:此谓藐视。22、取易句:言裴度治理天下很有能力。23、犀甲四句:言裴度战功赫赫,平叛安邦。三载凡百战:敬宗宝历二年四月李同捷反,文宗大和三年四月李同捷降,历四年而整三载。鉤车:攻城用的云梯和战车。不得望其墙:不敢再生反叛之心。24、答云四句:应是朱处士的话,大意是主张文治教化,不赞成只靠武力治国。《春秋繁露》:“鲁君问于柳下惠曰:‘我欲攻齐,如何?’柳旧惠对曰:‘不可!’退而有忧色曰:‘吾闻之也,谋伐国者,不问仁人,此何为至于我?’”25、溪南以下六句:写告别朱处士已经十三年了,不能忘怀。反思自己的经历,有许多感伤。26、诏分洛:指自己大和九年(835)为监察御史,分司东都洛阳。猖狂:大约是说当时自己年轻好宴饮游玩,不拘小节。27、阙下谏官业:指开成二年(837)在朝廷任左补阙等职。拜疏无文章:即没有疏奏文章,意谓没什么建树。28、寻僧四句:言身为闲官无施展才能的机会,但为养家,也不敢辞官归隐。29、平生句以下,坦言心志。愿补舜衣裳:即杜甫所谓致君尧舜之意。30、弦歌六句:言推行文治教化,安边化民。河湟:参下《河湟》诗注。31、江郡:指黄州。刀好截秋光:意谓趁高秋时光赏菊饮酒,不必忧国忧民。此无奈之语。
杜牧不仅长于七绝,他的五言古体也作得很好。这首诗抒情言志,才情横溢。诗中陈述了自己素仰文才武略之士,深怀报国安民之心,但并未遇上李光颜、裴度那样的机遇,只好寄情诗酒,自我解嘲。这首诗作于不惑之年,是对自己大半生经历的总结,其中感慨深沉,然而却以明快旷达之语出之,颇见其俊爽本色。《韵语阳秋》云:“非心地明了,贯穿道释者,不能道也。及观其自撰墓志,又忍死作别裴相之章,则知《独酌》之咏,岂空言哉!”《石园诗话》:“史称杜牧之自负才略,喜论兵事,拟致位公辅,以时无右援者,怏怏不平而终。为人疏隽不拘细行。其诗情致豪迈。”
河湟①
元载相公曾借箸②,宪宗皇帝亦留神③。旋见衣冠就东市④,忽遗弓剑不西巡⑤。
牧羊驱马虽戎服,白发丹心尽汉臣⑥。唯有凉州歌舞曲,流传天下乐闲人⑦。
①河湟:今青海省和甘肃省境内的黄河和湟水流域,唐时是唐与吐蕃的边境地带。湟水是黄河上游支流,源出青海东部,流经西宁,至甘肃兰州市西汇入黄河。《唐书·吐蕃传》曰:“世举谓西戎地曰河湟。”②元载:字公辅,唐代宗时为宰相,曾任西州刺史。大历八年(773)曾上书代宗,对西北边防提出一些建议。借箸:为君王筹划国事。《史记·留侯世家》载,张良在刘邦吃饭时进策说:“臣请借前箸为大王筹之。”③留神:指关注河湟地区局势。④旋见句:指大历十二年元载因事下狱,代宗诏令其自杀。东市:代指朝廷处决罪犯之地。《汉书·晁错传》:晁错在汉景帝时任御史大夫,对削藩定边指出不少建议,但景帝听信谗言,仓促下令杀了他。行刑时“错衣朝衣,斩东市。”⑤弓剑西巡:指帝国以武功安定边防。“不西巡”则指不恤边事。《水经注·河水》:“阳周县桥山上有黄帝冢。帝崩,唯弓剑存焉。”《唐会要》:宪宗于元和十五年正月驾崩,年四十三。此句与第二句关联,言宪宗未及实现安边计划就去世了。⑥牧羊两句:《汉书·苏武传》:“武留匈奴凡十九岁,始以强壮出,及还,须发尽白。”“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此借苏武喻河湟百姓身陷异族而忠心不移。⑦凉州:本唐王朝西北属地,安史之乱中,吐蕃乘乱取之。李唐王室出自陇西,故偏好西北音乐。
此诗旨在讥刺当时的统治者无心国事而只知享乐,表达自己对国家边防的忧虑。前四句感慨宰相元载提出过收复失地的建议,却遭陷害;宪宗李纯在看地图时,也曾感叹过河湟地区的失陷,常想恢复失地,但未及西征,便赍志以殁。后四句写河湟地区的百姓虽然沦为异族臣民,身着戎服牧羊驱马,但却仍然“白发丹心”地忠于汉家王朝。可是当朝统治者对此却无所谓,而只是对“凉州歌舞曲”感兴趣,过着悠闲享乐的生活。此诗写法有两个特点。一是用典故影射时事。元载、宪宗、张良、晁错、苏武等皆已作古,而其故事各具内涵。二是转折和对比。前四句在意思上即为两组转折,突出壮志难酬的历史遗憾。后四句是白发心丹心的汉臣与沉迷歌舞的“闲人”对比。此“闲人”又与前四句中有安边之志的元载、宪宗形成对比。全诗深寓讽刺之意。
过勤政楼①
千秋佳节名空在②,承露丝囊世已无③。唯有紫苔偏称意,年年因雨上金铺④。
①勤政楼:唐玄宗开元前期所建,全称“勤政务本之楼”,是玄宗处理政务、国家举行重大典礼的地方。②千秋佳节:开元十七年(729)八月五日,玄宗为庆祝自己的生日,在此楼批准宰相奏请,钦定这一天为千秋节,布告天下。③承露丝囊:每年一度的千秋节,玄宗都举行盛典,大宴群臣,接受群臣祝寿。“士庶以结丝承露囊更相问遗”(参《唐会要》)。④紫苔:《拾遗记》:“紫苔覆漫,味甘而柔滑。”金铺:宫门上的***门环的金属底托,多铸成兽形以为装饰。
此诗讽刺唐玄宗徒好勤政之名,后期只顾享乐而误国,千秋节、承露囊之类都成了千秋话柄。杜牧善于以诗论史,借古讽今。这首诗后两句采用《诗经·王风·黍离》的笔法,用宫院中的植物茂盛生长暗示王朝兴衰之意。《诗境浅说续编》云:“开元之勤政楼,在长庆时白乐天过之,已驻马徘徊,及杜牧重游,宜益见颓废。诗言问其名则空称佳节,求其物已无复珠囊,昔年壮丽金铺,经春雨年年,已苔花绣满矣。”
念昔游
十载飘然绳检外,樽前自献自为酬。秋山春雨闲吟处,倚遍江南寺寺楼。
十载:此回顾行止之诗,写作时间未详。杜牧大和二年(828)26岁时进士及第,旋即在外地辗转做幕僚,直到开成二年(837)回京任左补阙、史馆修撰等职,前后约十年。他在诗中不止一次提到“十年”,如“十年一觉扬州梦”等。绳检:犹今言规范。
此自伤怀才不遇之诗。“自”和“闲”是主题词,他自负才华而不遇时机,只能孤芳自赏,借酒销愁。闲处无聊而只能放情山水,吟诗遣兴。“倚遍江南寺寺楼”的滋味对他来说主要是失意和惆怅,而不是悠闲自得。此诗句句有弦外之音,看似放浪形骸,飘然自处,实则深含苦闷抑郁之情。此诗可与《遣怀》诗并读。《唐人万首绝句选评》云:“含情言外,悠然神远。”又《自宣城赴官上京》诗:
萧洒江湖十过秋,酒杯无日不停留。旋公城畔溪惊梦,苏小门前柳拂头。
千里云山何处好?几人襟韵一生休?尘冠挂却知闲事,终把蹉跎访旧游。
又《和州绝句》:
江湖醉度十年春,牛渚山边六问津。历阳前事知何实?高位纷纷见陷人。
此二诗皆在安徽作,其飘泊外任已不止十年。可知“十年”之说,但言大概而已。
李白题诗水西寺,古木回岩楼阁风。半醒半醉游三日,红白花开山雨中。
水西寺:全称天宫水西寺,是安徽宣州泾县水西山中一座有名的寺院。寺中“凡十四院,其最胜者曰华严院,横跨两山,廊庑皆阁道,泉流其下”(《江南通志》)。李白曾到此游览,并作《游水西简郑明府》诗云:“清湍鸣回溪,绿竹绕飞阁;凉风日潇洒,幽客时憩泊。”
此诗“半醒半醉”似别有寓意,或从屈原“世人皆醉而我独醒”变化而来。杜牧怀文武之才而不被重用,十载飘泊,常以冷眼看时事,可谓醒者;然于己于国,皆有志而无奈,只好优游山水,寄情诗酒,此可谓半醒半醉之人。
过华清宫①绝句三首
长安回望绣成堆②,山顶千门次第开③。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④。
①华清宫:《元和郡县志》:“华清宫在骊山上,开元十一年初置温泉宫。天宝六年改为华清宫。又造长生殿,名为集灵台,以祀神也。”②首句写从长安回望骊山,山如锦绣拥簇。骊山有东绣岭、西绣岭。③千门:夸张之语,言所有山门依次大开,以供送荔枝的马飞驰无阻。④妃子:指杨贵妃。乐史《杨太真外传》:上曰:“赏名花,对妃子,焉用旧乐词!”《新唐书·李贵妃传》:“妃嗜荔枝,必欲生致之,乃置骑传送,走数千里,味未变已至京师。”《唐国史补》:“杨贵妃生于蜀,好食荔枝,南海所生,尤胜蜀者,故每岁飞驰以进。然方暑而熟,经宿则败,后人皆不知之。”按:此诗或为写意之作,意在讽刺玄宗宠妃之事,不可一一求诸史实。在唐代,岭南荔枝无法运到长安一带,故自苏轼即言“此时荔枝自涪州致之,非岭南也”(《通鉴唐纪》注)。而荔枝成熟的季节,玄宗和贵妃必不在骊山。玄宗每年冬十月进驻华清宫,次年春即回长安。故胡仔《苕溪渔隐丛话》云:“词意虽美而失事实。”《程氏考古编》亦辨其谬,近人陈寅恪亦复考证之。
新丰绿树起黄埃①,数骑渔阳探使回②。霓裳一曲千峰上③,舞破中原始下来④。
①新丰:唐设新丰县,在陕西临潼县东北,离华清宫不远。黄埃:马队奔驰踏起的尘土。②渔阳探使:安禄山任平卢、范阳、河东三镇节度使,伺机谋反。太子和宰相杨国忠屡次奏陈安禄山有反意,玄宗遂派中使璆琳以赐柑为名前去探听虚实。璆琳受安重贿,回来盛赞安忠心,玄宗于是高枕无忧,更加纵情享乐。③霓裳:《霓裳羽衣曲》,开元年间,西凉节度使杨敬述进献印度《婆罗门》舞曲十二遍,唐玄宗亲自改编为《霓裳羽衣曲》。千峰上:指骊山。④舞破中原:指玄宗耽于享乐而误国,导致安史之乱。《唐诗笺注》评此句云:“造句惊人,奇绝!痛绝!”《唐贤小三昧集续集》云:“语带恢谐,妙绝千古。”
万国①笙歌醉太平,倚天楼殿月分明。云中乱拍禄山舞,风过重峦下笑声②。
①万国:指全国。②云中两句:《旧唐书·安禄山传》载:禄山体肥,重三百三十斤,但却能在唐玄宗面前表演《胡旋舞》,其疾如风。旁边的宫人拍掌击节,因为舞得太快,节拍都乱了。
此三诗借人们熟知的唐玄宗、杨贵妃荒淫误国的故事,选取几个典型事件、场景,加以艺术概括,既巧妙地总结了历史,又深刻地讽喻了现实。当时社会,世风败坏,王朝统治者“大起宫室,广声色”,过着醉生梦死,骄奢淫逸的生活,亡国没落之兆随处可见,诗人既无力回天,只好借古讽今了。
读韩杜集
杜诗韩集愁来读,似倩麻姑痒处搔①。天外凤凰谁得髓?无人解合续弦胶②。
①麻姑:仙女。《太平广记》卷六十引《神仙传》:“麻姑鸟爪。蔡经见之,心中念言:背大痒时,得此爪以爬背,当佳。”②续弦胶:亦作鸾胶,神话传说中一种由凤凰嘴和麟角等混合煎制成的胶,能使断弦粘合如新。
此诗赞扬杜、韩之诗。杜牧《冬至日寄小侄阿宜诗》:“李杜泛浩浩,韩柳摩苍苍。近者四君子,与古争强梁。”可见他对四位诗人的推重。此诗前二句言杜韩之诗气势雄伟,能振奋人心,解人忧愁。后两句将杜韩比做凤凰,言无人得其诗之精髓。
长安秋望
楼倚霜树外,镜天无一毫。南山与秋色,气势两相高。
此诗赞美秋高气爽。后两句颇有气势,可见胸襟高远之境界。可与刘禹锡《秋词》二首参读。其一见前。其二:“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试上高楼清入骨,岂如春色嗾人狂。”
登乐游原①
长空澹澹孤鸟没,万古销沉向此中。看取汉家何似②业?五陵③无树起秋风。
①乐游原:在长安城南,地势较高。《长安志》:“升平坊东北隅,汉乐游庙。”注云:“汉宣帝所立,因乐游苑为名。在曲江北面高原上,余址尚有。……其地居京城之最高,四望宽敞。京城之内,俯视指掌。②似:一作事。③五陵:西汉皇陵,分别为高帝长陵、惠帝安陵、景帝阳陵、武帝茂陵、昭帝平陵。《三国志·魏书·文帝纪》:“丧乱以来,汉氏诸陵,无不发掘。”汉武帝《秋风辞》:“秋风起兮白云飞。”
此登临怀古,感伤时事之作。诗人感慨汉家王朝之衰落,深寓忧国之意。《唐诗品汇》引谢云:“汉家基业之广大为何如?今日登原一望,五陵变为荒田墅草,无树木可以起秋风矣。盛衰无常,废兴有时,有天下者观此,亦可以慄慄危惧。”
将赴吴兴登乐游原一绝①
清时有味是无能,闲爱孤云静爱僧。欲把一麾江海去③,乐游原上望昭陵④。
①本篇是宣宗大中四年(850)杜牧由吏部员外郎即将赴任湖州刺史时所作。吴兴:唐郡名,即湖州,在今浙江省吴兴县。乐游原:见前诗注。②清时:太平时世。有味:有登临赏景访僧寻友的闲情逸趣。此两句自嘲无所作为。③麾:旗帜。此指自己的车骑。江海:指吴兴。④昭陵:唐太宗李世民的陵墓,在陕西醴泉东北九嵕山。
此诗前两句自嘲无用于世,后两句表达对唐太宗的仰慕,实则是怀想唐太宗的文治武功以及他重贤任能、从谏如流的帝王风范。而另一层言外之意,自然就是对当朝皇帝和国势深怀失望和不满了。《石林诗话》云:“此盖不满于当时,故末有‘望昭陵’之句。”《唐贤清雅集》云:“昭陵为唐创业守成英主,与世子孙夷陵不振,故牧之去国时登高寄慨,词意浑含,得风人遗意。”
润州①
向吴亭②东千里秋,放歌曾作昔年游。青苔寺里***迹,绿水桥边多酒楼。
大抵③南朝皆旷达,可怜④东晋最风流。月明更想桓伊在,一笛闻吹《出塞》愁⑤。
①润州:今江苏省镇江。②向吴亭:在润州丹阳县南。③大抵:大略。④可怜:可羡慕。这两句说东晋、南朝士人最为旷达风流。⑤桓伊:东晋人,官至刺史,曾与谢玄、谢琰大破秦符坚车于淝水,稳定了东晋时局。他喜欢音乐,善于吹笛子,时称“尽一时之妙,为江左第一。”《世说新语》:“王子猷出都,旧闻醒子野善吹笛,遇桓于岸上。王便令人与相闻云:‘闻君善吹笛,试为我一奏!’桓素闻王名,即下车踞胡床,为作三调,弄毕,上车去。”《晋书·刘隗传》:“子畴曾避乱乌壁,贾胡百数欲害之。畴无惧色,援笳而吹之,为《出塞》、《入塞》之声,以动其游客之思。于是群胡皆垂泣而去之。”
此诗是杜牧游江南时所作,通过怀想古人,抒发自己怀才不遇,闲游放浪之情。晋宋人物令他羡慕的,不仅仅是旷达和风流,更主要的是桓伊等人曾为安定国家建立过赫赫功勋。结尾两句想像自己与桓伊对话,听他吹奏《出塞》曲。这是一种意在言外的写法:今无知遇,只好期诸古人。
江南春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此诗用写意的手法描绘了江南春景:烟水迷离,生机勃勃,广袤富庶。同时含蓄地借前朝故事揭露当时崇佛修寺的情景。明杨慎《升庵诗话》云:“千里莺啼,谁人听得?千里绿映红,谁人见得?若作十里,则莺啼绿红之景,村郭、楼台、僧寺、酒旗,皆在其中矣。”何文焕《历代诗话考索》驳曰:“即作十里,亦未必尽听得着,看得见。题云《江南春》,江南方广千里,千里之中,莺啼而绿映焉,水村山郭无处无酒旗,四百八十寺楼台多在烟雨中也。此诗之意既广,不得专指一处,故总而命曰《江南春》……”
题宣州开元寺水阁,阁下宛溪,夹溪居人
六朝文物草连空,天澹云闲今古同。鸟去鸟来山色里,人歌人哭水声中②。
深秋帘幕千家雨,落日楼台一笛风。惆怅无因见范蠡③,参差烟树五湖东④。
①此诗作于文宗开成年间,当时杜牧任宣州(今安徽宣城)团练判官。城东有宛溪,城东北有敬亭山。城中开元寺,原名永乐寺,东晋时建。②人歌人哭:指人生之喜庆吊丧,即生死过程。《礼记·檀弓》:“晋献文子成室,张老曰:‘美哉轮焉!美哉奂焉!歌于斯,哭于斯,聚国族于斯。”③范蠡:春秋时辅佐越王勾践打败吴王夫差,功成之后,为了避免越王的猜忌,乘扁舟归隐五湖。《吴越春秋》:“范蠡乘扁舟,出三江,入五湖,人莫知其所适。”④五湖:旧说太湖有五湖。
此诗前六句以六朝文物消失和天光水色依旧对比,“言人事有变易,而清景则古今不变易”(《唐诗绎》),表达一种人事无常而自然永恒的感慨:客观世界是持久的,而歌哭相继的一代代人生却是有限而且多变的。后两句忽然又联想到范蠡,感慨“萧条异代不同时”,自己与他无缘相见,只能怀着仰慕的心情凭吊他的遗踪。杜牧写诗善用比兴寄托,此诗之深意或有两层:一是借六朝变迁而兴世事多变、朝代兴衰难料之叹;二是明思范蠡而暗寓生不逢时、怀才不遇之悲。《瀛奎律髓汇评》引何义门语:“六朝不过瞬息,人生哪可不乘壮大盛立不朽之功!然而此怀谁可与语?‘风’、‘雨’二句,思同心而莫之致也。我思古人之功成身退如范子者,虽为执鞭,所欣慕焉。”许印芳曰:“此诗全在景中写情,极洒脱,极含蓄,读之再三,神味益出,与空讲风调者不同。”
宣州送裴坦判官往舒州,时牧欲赴官归京①
日暖泥融雪半消,行人芳草马声骄。九华山路云遮寺②,清弋江村柳拂桥③。
君意如鸿高的的④,我心悬旆正摇摇⑤。同来不得同归去,故国逢春一寂寥。
①此诗作于开成四年(839)春,在宣州作官的杜牧将归京任职,而同来的朋友裴坦则要到舒州(今安徽潜山)去,杜牧先为他送行,并赋此诗相赠。②九华山: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有“佛国仙城”之称。是裴坦此行赴舒州的必经之路。《太平寰宇记》:“池州青阳县九华山,在县南二十里,旧名九子山,李白以有九峰如莲花削成,改为九华山。”③清弋:一名青弋。《元和郡县志》:“宣州宣城县清弋水,州西九十九里。”《方舆纪要》:“宁国府宣城县青弋江,府西六十里,源出泾县及池州府之石埭县,又太平县及府西南境诸川皆汇入焉。”④高的的:明快。宋玉《神女赋》:“朱唇的其若丹。”《淮南子》:“的的者获。”⑤摇摇:忐忑不安,不踏实。《史记·苏秦传》:“心摇摇然如悬旌,而无所终薄。”
此诗前四句写江南春景明丽,为朋友之行助兴。传神写意,笔法高妙。后四句转用对比手法,写裴坦刚中进士不久,仕途正春风得意;而自己则长期沉浮下僚,仕宦飘零,此番归京,又不知前景如何。设想与裴坦分手回到京城后,春日无聊,一定是独自寂寞的处境。这是以乐景写哀情,以得意反衬失意的笔法,惜别之意,由此化出。
登池州九峰楼寄张祜①
百感衷来不自由,角声孤起夕阳楼②。碧山终日思无尽,芳草何年恨即休③?
睫在眼前长不见,道非身外更何求④?谁人得似⑤张公子?千首诗轻万户侯。
①九峰楼:一作九华楼。清《一统志》云:“池州九华楼有二:一在贵池县九华门上,唐建;一在青阳县东南二里。”张祜,字承吉,清河(今日属河北)人,初寓姑苏,后至长安,为元稹排挤,遂至淮南,爱丹阳曲阿地,隐居以终。卒于大中年间(849年以后)。据《云溪友议》载:白居易长庆年间(821—824)为杭州刺史时,张祜和徐凝同应贡举而未能分出谁当首荐。白居易遂出试题《长剑倚天外赋》、《余霞散成绮诗》,命二人决赛。结果列徐第一,张第二。张以为耻,遂“行歌而返”。会昌五年(845)秋,张祜来池州看望任池州刺史的杜牧,二人诗酒相会,意气相投。杜牧也听说过当年白居易重徐轻张之事,颇为张抱不平。此次别后,杜作此诗寄赠张祜。②百感句:江淹《别赋》:“百感凄恻。”《宋书·乐志》:“忧从中来。”《隋书·房陵王勇传》:“一事以上,不得自由。”前二句是因果倒装句,意谓黄昏时听到号角声从城楼上凄厉地响起,引起人百感交集。《东岩草堂评定唐诗鼓吹》曰:“入手劈将有感于中不自由作起,真有一段登高望远、触景兴怀、情不自已之况。”③三四句言面对昔日同游的碧山芳草,心中有说不尽的离思别恨。屈原《九章·思美人》:“吾谁与玩此芳草?”④五句以目不见睫比喻白居易不识人才,六句称颂张祜诗艺高妙,有道在身,无须他求。这是为朋友抱不平,也是安慰。⑤得似:能像,能比得上。
此诗为抒情佳作,气格清高俊爽,兴寄深远,情韵悠长,将对朋友的思念、同情、慰勉、敬重等意思,一一恰到好处地表现出来,含蓄婉转而又激情荡漾。
九日齐山登高①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薇②。尘世难逢开口笑③,菊花须插满头归④。
但将酩酊⑤酬佳节,不用登临送落晖。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⑥。
①九日:九月九日重阳节。齐山:今安徽省贵池县。②翠薇:指山。菊花:此暗用典故。③尘世句:《庄子》:“上寿百岁,中寿八十,下寿六十,除病瘦死丧忧患,其中开口而笑者,一月之中,不过四五日而已矣。”此言人生欢笑既难得,则更应善自宽慰,多方开解,切不可对一些烦恼事过于挂怀。④菊花句:《艺文类聚》卷四引《续晋阳秋》:“陶潜尝九月九日无酒,宅边菊丛中摘菊盈把,坐其侧,久留,见白衣至,乃王弘送酒也。即便就酌,醉而后归。”⑤酩酊:大醉。⑥牛山:《晏子春秋·内篇谏上》:“(齐)景公游于牛山,北临其国城而流涕曰:‘若何滂滂去此而死乎?’艾孔、梁丘据皆从而泣。”
此诗以旷达(甚至颓废)之意来消解人生多忧、生死无常的悲哀。起二句兴寄高远,以高秋写高情,颇显名士风范。三四句即引古名士庄周、陶潜以为解释。后四句直言纵饮销忧、旷达处世,不必忧生伤逝。据说诗中的“客”是诗人张祜。此诗风格既爽利俊健,又含思凄恻,因而读来颇觉顿挫跌宕,风神摇曳。
金河秋半虏弦开①,云外惊飞四散哀。仙掌月明孤影过②,长门灯暗数声来③。
须知胡骑纷纷在,岂逐春风一一回?莫厌潇湘少人处,水多菰米岸莓苔。
①金河:在今内蒙呼和浩特市南。秋半:八月。虏弦开:指回鹘南侵。②仙掌:指长安建章宫内铜铸仙人举掌托起承露盘。③长门:汉宫名,汉武帝时陈皇后失宠时幽居长门宫。
唐武宗会昌二年(842)八月,北方回鹘族乌介可汗率兵南侵,引起边民纷纷逃亡。杜牧时任黄州刺史,闻此而忧之。八月正是大雁南飞的季节,此诗借雁抒怀,以惊飞四散的鸿雁比喻流离失所的人民,对他们有家而不能归的悲惨处境寄予深切的同情。又借汉言唐,对当权统治者昏庸腐败,不能守边安民进行讽刺。通篇为咏物体,前四句写大雁惊飞,影过皇城,鸣声回荡在长安城上空。言外之意是:不知是否能引起皇宫中统治者的关注?后四句安慰大雁:胡骑尚在,你们到春天时也不要急于北飞,潇湘之地也可以觅食。此诗通篇无一语批评执政者,但在秋天就设想明年春天胡骑还在,则朝廷无力安边之意自明。这是非常含蓄的怨刺方法。
赤壁①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②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③。
①此诗又见李商隐集。赤壁:今湖北浦圻县西北赤壁山,在长江南岸,即三国时赤壁大战之地。②不与:若不与。③铜雀:建安十五年(210)曹操于邺城(今河北临漳县西)建造铜雀台,因楼顶铸有大铜雀而得名。《水经注·浊济水篇》:“邺西三台,中曰铜雀台,高十丈,有层百一间。”二乔:《三国志·吴书·周瑜传》:“乔公两女,皆国色也。策自纳大乔,瑜纳小乔。裴注引《江表传》曰:“策从容戏瑜曰:‘乔公二女,虽流离,得吾二人作婿,亦足为欢。’”
此论兵之诗,立意奇特,不写赤壁史实,却以假设发言:若无东风助周郎,说不定战争的胜负就相反了。表面看来,这似乎是一种历史偶然论。而另一层深意,大约是杜牧自负深知兵法,认为周瑜当时之用兵,并无必胜的把握,就算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但若无东风,则万事皆成徒劳矣。前人以为杜牧过分夸大了东风的作用。其实杜牧的见解是非常有道理的,战争的胜负,的确需要百虑而无一失,有一失则足以毁百虑。古今中外无数战事是因一着不慎而导致满盘皆输的,这其实是极普遍的真理。
泊秦淮①
烟笼寒水月笼沙②,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③。
①秦淮:即秦淮河,源出江苏溧水县东北,流经南京地区,入长江。相传为秦始皇南巡会稽时开凿的,用来疏通淮水,故称秦准河。②笼:笼罩。③商女:一说商女即歌女,在酒楼或船舫中以卖唱为生的女子。清徐增《而庵说唐诗》云:“商女,是以唱曲作生涯者。唱《后庭花》曲,唱而已矣,哪知陈后主以此亡国,有恨于内哉?杜牧之隔江听去,有无限兴亡之感,故作是诗。”陈寅恪《元白诗笺证稿》云:“牧之此诗所谓隔江者,指金陵与扬州二地而言。此商女当即扬州之歌女,而在秦淮商人舟中者。夫金陵,陈之国都也。《玉树后庭花》,陈后主亡国之音也。此来自江北扬州之歌女,不解陈亡之恨,在其江南故都之地,尚唱靡靡遗音。牧之闻其歌声,因为诗以咏之耳。”今人钟振振云:“商女当释作商妇”(《中国古典诗词的理解与误解》,载《文学遗产》1998年第二期)。一说即商人妇,如白居易《琵琶行》中的商人妇。二说皆可通。《后庭花》:即乐曲《玉树后庭花》,以此曲填歌词者,今存数种,而以南朝陈后主陈叔宝所作最为有名。因陈后主是亡国之君,所以后人又把他所喜爱的《玉树后庭花》曲、词当作亡国之音的代名词。如《旧唐书·音乐志》引杜淹对唐太宗语:“前代兴亡,实由于乐。陈将亡也,为《玉树后庭花》;齐将亡也,而为《伴侣曲》。行路闻之,莫不悲泣,所谓亡国之音也。”许浑《金陵怀古》诗云:“《玉树》歌残王气终,景阳兵合戍楼空。”
此诗写秦淮月夜,朴朔迷离,酒家夜市繁荣,弦歌处处,而世风日下,花天酒地歌舞沉迷已成风气,商女只知清讴娱客,岂知前朝亡国之鉴?诗之警策之处在“不知”与“犹唱”的对比。诗人以冷眼看时事,以醒目观醉者,以历史讽现实:多少王朝的衰败,就是这样在人们醉生梦死、无忧无虑的享乐声中不知不觉地酿成的。人们脚下的金陵古城,就曾见证过多少这样的亡国故事啊!
题乌江亭①
胜败兵家事不期②,包羞忍辱是男儿③。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士重来未可知。
①乌江亭:在今安徽和县东北的乌江浦。《史记·项羽本纪》载:项羽兵败,乌江亭长备好船劝他渡江回江东再图发展,他觉得无颜见江东父老,乃自刎于江边。②不期:难以预料。③包羞忍辱:意谓大丈夫能屈能伸,应有忍受屈辱的胸襟气度。
此诗与前选《赤壁》诗一样,议论战争成败之理,提出自己对历史上已有结局的战争的假设性推想。首句言胜败乃兵家常事。次句批评项羽胸襟不够宽广,缺乏大将气度。三四句设想项羽假如回江东重整旗鼓,说不定就可以卷土重来。这句有对项羽负气自刎的惋惜,但主要的意思却是批评他不善于把握机遇,不善于听取别人的建议,不善于得人、用人。司马迁曾以史家眼光批评项羽“天亡我,非战之罪”的执迷不悟。杜牧则以兵家的眼光论成败由人之理。二人都注重人事,但司马迁是总结已然之教训,强调其必败之原因;杜牧则是假想未然之机会,强调兵家须有远见卓识和不屈不挠的意志。
寄扬州韩绰判官①
青山隐隐水迢迢②,秋尽江南草末凋③。二十四桥④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⑤。
①韩绰:事不详,杜牧另有《哭韩绰》诗。判官:观察使、节度使的僚属。时韩绰似任淮南节度使判官。文宗大和七至九年(833—835),杜牧曾任淮南节度使掌书记,与韩绰是同僚。②迢迢:一作遥遥。③草木凋:一作草未凋。④二十四桥:一说为二十四座桥。北宋沈括《梦溪笔谈·补笔谈》卷三中对每座桥的方位和名称一一做了记载。一说有一座桥名叫二十四桥,清李斗《扬州画舫录》卷十五:“廿四桥即吴家砖桥,一名红药桥,在熙春台后,……扬州鼓吹词序云,是桥因古二十四美人吹箫于此,故名。”⑤玉人:美人。一解指扬州的歌女;一解为杜牧戏称韩绰为玉人。
这首绝句风调悠扬,意境优美。扬州自古即为风景名胜之地,本在长江北岸,但在北方人心目中,亦属江南之地。张祜《纵游淮南》诗称扬州“月明桥上看神仙。”徐凝《忆扬州》云“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首二句写西北与扬州相距遥遥,山长水远,暗寓对故地和朋友的思念之意。后两句以调侃的语气问韩绰:在明月的夜晚,你这位风流才俊在何处与歌女们歌吹取乐呢?这不仅说出了韩绰的风流倜傥,而且隐隐流露出自己对“十年一觉扬州梦”的怀想。令读者感到杜牧和韩绰同是二十四桥的风华才子。由于二十四桥有美女吹箫的传说,诗人借用此意,为读者创造了一个恍如仙境的想像空间:月色迷离、山水朦胧的扬州之夜,秋意清凉怡人,水畔桥头,江南才子和玉色佳人款款雅集,悠扬婉转的箫声回荡在瘦西湖的青山绿水间。这便是如诗如画、如梦如幻的扬州月夜!其中有多少“可言不可言”,“可解不可解”(叶燮《原诗》)的妙处啊!
题商山四皓庙①
吕氏强梁嗣子柔②,我于天性岂恩仇。南军不袒左边袖,四老安刘是灭刘③。
①商山四皓庙:商山在陕西商县东南,地形险要,景色幽胜。秦末汉初时,东园公、角里先生、绮里季、夏黄公四人隐居于此,年皆八十余,时称“商山四皓”。②吕氏句:《汉书·吕皇后传》:“吕后为人刚毅。”又:“太子为人仁弱,高祖以为不类己,常欲废之。”③南军句:《文献通考》:“汉京师有南北军之屯,南军,卫尉主之,掌宫城门内之兵;北军,中卫主之,掌京城门内之兵。高后时,吕禄为将军,掌北军;产为相国,掌南军。”《汉书·高后纪》:“太尉勃入北军,行令军中曰:‘为吕氏右袒,为刘氏左袒!’军皆左袒。勃遂将北军。然尚有南军。丞相平召朱虚侯章佐勃,章从勃请卒千人,入未央宫掖门,击产杀之。”四老句:《汉书·张良传》:“上欲废太子,立戚夫人子赵王如意。吕后恐,不知所为,乃使建成侯吕择劫良为画计。良曰:‘此难以口舌争也。顾上有所不能致者四人,四人年老矣,皆以上嫚侮士,故逃匿山中,义不为汉臣。然上高此四人。诚令太子为书,卑词安车固请,宜来,来以为客,时从入朝,令上见之,则一助也。于是四人至……从太子,年皆八十有余,须眉皓白,衣冠甚伟。……上乃惊曰:‘吾求公,避逃我,今公何自从吾儿游乎?’四人曰:‘……太子仁孝,恭敬爱士,天下莫不延颈愿为太子死者,故臣等来。’上曰:‘……我欲易之,彼四人辅之,羽翼已成,难动矣。’……竟不易太子”。
此咏史诗。诗人采用与《赤壁》、《乌江亭》诗一样的假设手法,翻出一番新颖的历史见解:如果南军当时不支持周勃安刘诛吕,那么四老也是无力安刘的。如果仅仅依靠四老,刘氏就会被诸吕灭掉。历史是不能假设重复的。而任何事后的假设,都可能有其更合理的一面,但也只能是假设。不过,后人在借鉴历史时,各种假设就有了现实的意义。杜牧此诗除了强调历史具有某些偶然性外,还可说明政治斗争具有很大的冒险性,而人心之向背,往往在关键时候起决定作用。
赠别二首
娉娉袅袅十三余①,豆蔻梢头二月初②。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③。
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樽前笑不成。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①娉娉袅袅:形容女子体态轻盈美好。十三余:言其年龄。②豆蔻:据《本草》载,豆蔻花生于叶间,南人取其未大开者,谓之含胎花,常以比喻处女。③三四句说繁华的扬州城中,十里长街上有多少歌楼舞榭,珠帘翠幕中有多少佳人姝丽,但都不如这位少女美丽动人。
此二诗是诗人将离扬州时,与所爱的少年歌女惜别留赠之作。第一首赞美对方的美丽,以豆蔻花比喻花季少女,可谓别出心裁,后世乃有豆蔻年华之说。后两句用对比手法,言满城美女皆不及此人。诗写得空灵清妙。第二首言惜别之意。首二句写多情人因惜别而感伤,默然相对,无言无笑,竟似无情之人。这是以无情写多情的手法。后两句既是拟人,又是象征。拟烛为人,言其为离人而垂泪。烛泪依依,又可象征离人惜别。且“垂泪到天明”,又暗示离人彻夜未眠。二诗语言清爽俊逸,情思缠绵深挚,别有一番风神韵致。
《唐人绝句精华》谓“此二诗为张好好作也。杜别有赠好好五言古诗一首,诗前有小序曰:‘牧大和三年佐故吏部沈公江西幕。好好年十三,始以善歌来乐籍中。后一岁,公移镇宣城,复置好好于宣城籍中。后二岁,为沈著作述师以双鬟纳之。后二岁,于洛阳东城重睹好好,感旧伤怀,故题诗赠之。’按此诗有‘娉娉袅袅十三余’句,当是初与好好别时所作。前首言其美丽,后首叙别。‘似无情’、‘笑不成’,正十三女儿情态。”此可备一说。
落魄江湖载酒行①,楚腰纤细掌中轻②。十年③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④。
①落魄:仕宦潦倒不得意,飘泊江湖。魄一作拓。楚腰:指细腰美女。《韩非子·二柄》:“楚灵王好细腰,而国中多饿人。”掌中轻:汉成帝皇后赵飞燕“体轻,能为掌上舞”(《飞燕外传》)。③十年:一作三年。④青楼:旧指精美华丽的楼房,也指妓院。薄幸:薄情。
此追忆扬州岁月之作。杜牧于文宗大和七年至九年(833—835)在淮南节度使牛僧儒幕府任推官,转掌书记,居扬州。当时他三十一、二岁,颇好宴游。从此诗看,他与扬州青楼女子多有来往,诗酒风流,放浪形骸。故日后追忆,乃有如梦如幻、一事无成之叹。这是诗人感慨人生自伤怀才不遇之作,非如某些文学史所论游戏人生,轻佻颓废,庸俗放荡之什。《唐人绝句精华》云:“才人不得见重于时之意,发为此诗,读来但见其兀傲不平之态。世称杜牧诗情豪迈,又谓其不为龊龊小谨,即此等诗可见其概。”
自是寻春去校迟,不须惆怅怨芳时。狂风落尽深红色,绿叶成阴子满枝。
诗人借寻春迟到,芳华已逝,花开花落、子满枝头,喻少女青春已过,含蓄委婉地抒发机缘已误,时不再来的惆怅之情。关于此诗,有一个传说:杜牧游湖州,识一民女,年十余岁,杜牧与其母相约过十年来娶。后十四年,杜牧始为湖州刺史,该女已嫁三年,生二子。杜牧有感而作此诗叹之。事虽不可信,但诗人借惜春咏花感慨人生情缘容易失之交臂则是无疑的。此诗又题作《怅诗》,文亦有不同:“自恨寻芳到已迟,往年曾见未开时。如今风摆花狼藉,绿叶成阴子满枝。”“自恨”是主题词。通篇用比似手法。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写秋日山行所见,寒山白石,枫叶如丹,明丽鲜艳。而观者如醉如痴,因激赏于秋霜红叶而停车驻足。诗中蕴涵着一种不畏霜寒、不同流俗的生命激情,因而备受人们喜爱。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此诗写失意宫女孤独的生活和凄凉的心境。“冷”和“凉”既是深秋的季节感觉,又是人物的生活感受。她生活在一个非人的环境里,没有人气,没有朋友和亲人,当然也没有爱的温暖生活的乐趣。但他似乎满有兴致,在凄凉的秋夜里,时而独自扑打流萤,时而痴痴地凝望着夜空中的牵牛和织女星。诗中的三个意象值得注意。小扇,因其秋来而不用,所以常被古代诗人用来象征被冷落遗弃的女子。流萤,古人认为腐草化萤,萤总是生于荒凉之地。而宫女居住的地方竟有流萤,可见她被冷落很久了。牵牛织女星:象征爱情也象征离别。但那是有团聚期望的离别。这位宫女被冷落已久,或许她早已没有得到恩宠的希望了,但她却仍然苦苦地期待着。因为这期待是她生命的唯一意义。诗人不动声色地写出了深宫怨女寂寞岁月中无限凄凉的生命况味。
此诗一作王建诗。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此诗写清明春雨中所见,色彩清淡,心境凄冷。这是祭奠的时节,也是团聚的时节,路上的行人或许正各自伤逝悼亡,然而飘泊异乡的诗人是否也在黯然伤神呢?他想寻找一个酒家,牧童向他指点着远远的杏花村。诗写得清新自然,飘逸轻灵,耐人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