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宏洁讲道
约书亚记讲解_基督教中文网
阅读(1658)
阅读(1018)
阅读(1073)
阅读(1022)
阅读(1030)
阅读(1227)
阅读(5028)
本类最热文章
| 5028人阅读
| 1658人阅读
| 1227人阅读
| 1073人阅读
| 1030人阅读
| 1022人阅读
| 1018人阅读
| 997人阅读
| 926人阅读
| 892人阅读圣经约书亚记里过约旦河后的十二块石头现今还在吗
圣经约书亚记里过约旦河后的十二块石头现今还在吗
09-07-12 &匿名提问
朋友去过约旦河并在那里受洗。没有看到十二块石头 - 注意是他们没有看到,不代表没有。一点个人建议的理解,约书亚记这卷书常用“直到今日”,约书亚成书时,石头还在,不代表我们读时,石头还在。书4:9 约书亚另把十二块石头立在约但河中;在抬约柜的祭司脚站立的地方;直到今日,那石头还在那里。书6:25 约书亚却把***喇合与她父家,并她所有的,都救活了;因为她隐藏了约书亚所打发窥探耶利哥的使者,她就住在以色列中,直到今日。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名人用过的,就是不一样。圣经[1]两个汉字指的是正统儒家十三经,即《周易》、《诗经》、《尚书》、《周礼》、《仪礼》、《礼记》、《左传》、《公羊传》、《谷梁传》、《论语》、《尔雅》、《孝经》、《孟子》。《唐书?艺文志》云:“自孔子在时,方修明圣经以绌缪典。”历代研究十三经的学问称为经学。 古代中国人把儒教叫做“圣教”。儒教是东亚古代最重要的意识形态之一,是汉字文化圈形成的基础。儒教不是一个类似于西方亚伯拉罕诸教的宗教,不是西方意义上的宗教,而是指的教化。但是儒教有自己的圣经。古代圣明的君王及后世道德高尚,儒学造诣高深者,称圣人。按《说文解字》,耳顺之谓圣,圣即指通达事理。圣经就是圣人所写的经典。华夏传统的尧、舜、禹、商汤、周文王、周武王、周公、孔子为圣人。而颜子、孟子、子思和曾子则被视为境界接近圣人者。道教认为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辩问》中说:“俗所谓圣人者,皆治世之圣人,非得道之圣人,得道之圣人,则黄老是也。治世之圣人,则周孔是也。”道教形成初期,人们视黄帝与老子等道家始祖为道教圣人。被信徒供奉的后天得道仙真亦可称为道教的圣人。圣人的介定经常出现在诸子百家之书籍。墨子也被其弟子尊为圣人。不过除了经学的圣人周公孔子指定的经典,只有老子的《道德经》可以归入圣经。所以圣经就有十三经或十四经之说。 自佛教传入中国以后,佛家宗教典籍?????(罗马字Sutra)汉译时都被冠以“经”的称谓,因为梵文?????本身就是指“把东西连在一起的线”,再引申为规则,这个词跟汉字“经”几乎是一样的。于是有《心经》、《金刚经》、《法华经》和《坛经》等。随着更多的西方宗教典籍被汉文化知晓,也都被冠以了“经”的称谓。但准确的说,是不合适的,中东宗教并没有规则的带上结尾词。各大文明的宗教经典都是其世界观和价值观的根源,是文明的种子,是人类,更是书写经典的各个民族最宝贵的财富。[编辑本段]汉译和圣经的相对性 汉字“圣经”所对应的印欧语系第一语言英语是&Holy Scripture”,而非Bible。同时Holy Scripture在西方语文中指的是任何宗教典籍(Religious Text),也并非局限在基督教宗教典籍上。因为任何宗教都是建立在宗教典籍之上的,任何宗教典籍都是神启的或者是超自然的,任一宗教典籍对该宗教的信徒都是神圣的,都是圣经,任一宗教教徒都希望非该教教徒称其宗教经典为圣经,但任一宗教的圣经对于异教徒而言都不是圣经,圣经仅仅是任一宗教内部的称谓。作为一种交流工具,语言文字本无善恶是非优劣之分别,可一旦联系到具体的使用者和对象,其蕴涵的褒贬好恶等情调就会因立场不同而发生转移。把“新、旧约”称作“圣经”的,最初应仅限于基督徒。换个立场,彼所谓“神圣”者,此也许会视为“异端”。基督徒不就喜欢把一切非基督教的思想斥为异端邪说,一切非基督教信徒叫做异教徒吗?试想,基督徒有可能把伊斯兰教徒视为神圣的《可兰经》叫做“圣经”吗?可奇怪的是,国内有些作者写文章时,无论自己是否基督徒,竟也跟着西方的作者把“新、旧约”称作“圣经”,(公元一词就出于圣经,我们现行的纪年就是出于圣经)把基督教诞生前的古希腊人或基督教诞生后的非基督徒叫做“异教徒”,就这样不知不觉地接受了“西方(基督教)中心论”的价值观念。其实,“圣经”一词并非中性的专有名词,它是暗含有使用者的价值取向和情感立场的褒义词。儒家的“圣经”是《诗》、《书》、《礼》、《易》、《春秋》等经典;道教的“圣经”是《道德经》、《南华经》以及“道藏”中的一些著作;佛教的“经圣”是“三藏”中佛祖所说的部分;伊斯兰教的“圣经”则是《可兰经》。另外,英文Bible来自拉丁文biblia,而biblia来自希腊文βιβλ?α,用转写自腓尼基向希腊出口莎草纸的港口名字代指书籍或莎草纸。准确地说,“圣经”也不是一部书的名字。希腊原文是指纸草的内皮,后来则具有了纸、卷轴和书的意义。再后来才被耶稣之前的希腊化犹太难民指代旧约的希腊文七十士译本,但用的是复数形式意思不过是“那些书”而已。“那些书”最初仅指旧约的希腊文译本,是基督教作者的叫法。犹太教徒对自己的经典自有亚拉姆语叫法,叫做“塔纳赫”,是其三个组成部分的名称的开头字母组成的犹太教经典共包括《创世记》等二十四部书,所以“塔纳赫”可译作“二十四经”。至于“旧约”,亦非正式的书名,而是基督徒赋予它的另一称呼,是相对于有关耶稣教法的诸书----所谓“新约”----而言的。他们认为:“旧约”所述是神与人(犹太人)过去所订立的契约,“新约”所记则是神与人(基督徒)重新订立的契约。“新约”也是由教会选中的四福音书等一部部单本著作汇集而成的。在西方文字出版物中,“Bible”、“Old Testament”、“New Testament”之类的词开头字母大写并加定冠词,而不用斜体字排印,无疑表明它们不是书名,而是一种称呼。为了西方宗教典籍的汉译规范化,印欧书名汉译标准应该统一为“典籍书名音译”+经。基督教圣经应该被译为《白?经》,至少也不应缩减限定词基督教而仅称圣经。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楼主已经说了,圣经约书亚记,如果他说塔纳赫约书亚记,或者白?经约书亚记,我是不会看到这个问题的。所以,楼上的纠正有理,但是应当补充一句:当今世界,人们提到圣经(The Holy Bible),多指基督教圣经,即旧约+新约。中国内地,人们提到2009年,一定指“公元2009年”,即耶稣诞生后2009年。而在港台,人们为了尊重中国传统,会说“西元2009年”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约书亚记第三章讲经----离开什亭来到约旦河
约书亚记第三章讲经----离开什亭来到约旦河
经文:书3:1/17。钥节:3:1。金句:3:7。
你在研读的时候要牢记,本书所涉及的远远不止于古代历史----神在多个世纪前为以色列人所做的事。这是讲述你的生命以及今天教会的生命,即是在此时此地,神想要为那些信靠他的人做什么事情。约书亚记讲述的是,神的子民信靠顺服时,从神而来的得胜信心和荣耀。英国首相狄斯雷利说:“这世界从来不曾被阴谋征服过;世界是被信心征服的。”在基督徒的生命中,你要么胜过敌人,成为一个得胜者;要么被敌人击败,成为一个牺牲品。毕竟,神救我们,不是要把我们塑造成雕像,放着展览。神拯救我们,乃是要把我们塑造成战士,要我们凭信心向前行进,得着我们在耶稣基督里的丰盛基业。还是摩西说得完整:“将我们从那里领出来,要领我们进入”(申六23)。太多神的子民错误认为,得救,即蒙救赎脱离埃及的捆绑,便是基督徒生命里所包含的全部;然而,得救实际上仅是开端。不论是在我们个人的灵命成长,还是在对主的事奉都“还有许多未得之地”(书十三1)。约书亚记一书的主题就是希伯来书的主题:“让我们离开”(来六1);而离开的必由之路就是靠信心。不信者说:“让我们回到安全之地去吧”;但是,有信心的人却说:“让我们进到神在工作的地方去吧”(民十四1-4)。四十年前,约书亚和迦勒曾向以色列人保证:“我们立刻上去得那地吧!我们足能得胜。”这就是信心!然而,百姓却说:“我们不能!”这便是不信,这种不信使以色列民付出了在旷野操练四十年的代价(民十三26-33)。“使我们胜了世界的,就是我们的信心”(约壹五4)。
神并没有改变,信心的原则也没有改变。所改变的似乎就是神子民的态度:我们不再相信神,不再按他的应许凭信心行动。神的应许永不落空(书21:45,23:14;王上8:56),但我们却未能靠神的恩典而活,未能进入神已经应许我们的一切(来3:7/19,12:15)。神已经“将我们领出来,还要领我们进入”,但是许多时,我们未能“进入是因为不信的缘故”(来3:19)。
有人说得好,信心并非不管证据如何都一概相信,而是不计后果如何都顺从。你在阅读希伯来书十一章“信心篇章”时发现因着相信神,那里所提到的所有人都做了一些事。他们的信心不是一种被动的感受,而是一种积极的动力。活的信心总是引致信神。“身体没有灵魂是死的,信心没有行为也是死的”(雅2:26)。在本段经文中的信息都基于神的话,即“信心的道”(罗10:8)。以色列凭信心顺从,神就带他们越过约旦河。
一、离开什亭(1)
约书亚率领众民离开什亭(民25:1)就是离开罪恶的引诱,脱离巴力毗珥的诡计,等候过河。他们都跟着神的约柜,以主道为标准、为法则、为目标,步步前行(赛8:20)。
1、约书亚清早起来。
清早是指探子回来后的次日早晨(见书2:23,24)。
他清早起来,不但表明约书亚勤恳忠心,亦用于接续第一、二两章,就是指他接受了上主的晓喻之后,当即做了三件事;(一)吩咐百姓的官长向众人宣布预备过河(一10~11);(二)要求河东两支派半的人同往河西(一12~18);(三)派两个探子出去(二1起)。第二天清早,他就率领以色列人离开什亭,到约但河边扎营了。
约书亚无法安睡,因为上帝重要的工作等着他去做。他顾不上自己的安逸。作为领袖,他必须为手下的官长树立一个好榜样。上帝的工作要求我们把最好的献上。约书亚是个习惯早起的人(书六12,七16,八10),用每天最早的那段时间跟神相交(书一8)。这点约书亚跟摩西(出24:4,34:4),大卫(诗57:8,119:147),希西家(代上29:20),以及我们的主耶稣基督(可一35,赛50:4)是一样的。忽视了神的话和祷告(徒六4),就不可能过一种信心的生活,因为信心是要敬拜神和研读神的话来培育的。神所使用和赐福的人,知道该如何克制身体,使他们能把清晨的光阴献给主。约书亚吩咐营里的百姓从什亭向前迁移十里,来到约旦河边;无疑,耶利哥城的人会极度忧惧来注视这行动。百姓可能花了一天的时间才行毕这段旅程,接着他们又休息了一天;第三天,官长就下达命令,百姓要跟着约柜,过约旦河。凡要为上帝成就大事的人也必须“早起”。
2、离开什亭。在出埃及以后的第四十年十一月一日,以色列人来到什亭,驻扎了两个多月(申1:3)。他们约书亚率领下的第一次行军,只有七英里的路程,但由于牲畜和孩子,他们可能走了将近一整天。
以色列人在什亭学到一些属灵的功课,明白了神忌邪的心,也在那地作了第二次的数点民数。这些都是在神面前蒙纪念的。只是神应许给他们的是迦南,所以什亭虽有可纪念之处,他们仍是要离开什亭而进向迦南。我们属灵追求上的学习也是一样,我们的目标是主自己,一切属灵的经历只该引我们更靠近主,而不是代替主。无论经历是如何宝贵,也不能作主的代替。经历只是引我们更多的在神面前脱下自己,使我们可以更多的得着主自己。
3、来到约旦河----住在那里。直译是“过夜”,临时宿营。可能住了三天,为过约旦河做最后的准备(2,5节)。
红海与约但,一则隔开埃及,一则隔开旷野,过了以后,则不能复返。不过要我们‘过’过了才有话可说,过了才得生,不过必得死;过了才得福,不过必得祸,故过乎,就是他们生死祸福的关头。可是那汪汪长流的约但河,怎能过去呢?然这边是旷野,那边是迦南,脱离旷野,进入迦南,只有一路,别路是走不通的,难则难矣,然不能因难而止。我们想得非常的平安和喜乐,必用非常的方法得之,凡在主内一切美善的恩施,都有成圣的约但河为之阻隔,我们要得着它,非跨过此成圣的约但河,而达到成圣的地步不可。
二、跟着约柜去(2/5)
1、三天的等候----过了三天。
2、离开所住的地方
(1)离开的时机。
看见神的约柜
看见祭司利未人抬着约柜
(2)离开的地方。
3、跟随约柜向前行
(1)跟着约柜去是跟着祭司利未人。
抬约柜的通常是哥辖的子孙(民4:15)。(哥辖人通常抬着约柜,正如民数记四章1至15节所说,但是在这特别的情况下,由祭司抬着约柜。)在约旦河,祭司作为我们中保和大祭司基督的代表,必须走在前面带路。
「跟着约柜」与平时不一样(民二17),这次约柜要在前面带路。从前他们离开西奈山时候,约柜曾在前头行了三天(民十33)。现在又一特殊时刻来到了。为要让他们记住,是上帝带领他们进入迦南征战的,就让?临格的标志行在前面。同样,?也应许引导我们。正如以色列人跟随上帝公义和慈爱的象征──约柜,我们也有特权随从。在旅程的终点,我们将获得荣耀和不朽的永生(罗二7,8),被接到天上的迦南(太廿五21,34)。
神吩咐以色列人要跟随约柜而行。约柜代表神的同在,若要稳渡人生的约但河,就不能单单倚靠我们的父母、丈夫或妻子,我们必须亲身经历与神同在,紧紧地跟随主。我们的人生需要领袖的引领,独一无二的属灵领袖是我们的主。一个真正的属灵领袖是将人带到神面前,而非带领人到自己面前。
(2)跟着约柜去是享用基督的同在。
从出埃及的那个晚上开始,神是用云柱和火柱引导百姓在进迦南的路上行走,四十年来都没有作过更改。四十年之久,神让百姓一直注意云柱与火柱。如今在渡河的前夕,神给以色列人作了一个新的安排,让他们从注意云柱与火柱转向注意约柜。这一个改变很有意思,神让?给百姓在进入应许地以前,学习一个更深入的功课。在旷野行走的时候,云柱和火柱领他们走向应许地。云柱和火柱是神的话的表号,神用?自己的话带领人进入?的应许。现在,应许的成就已经在眼前了,他们不是再走在进向应许的路上,而是在得着并享用应许的经历中。在走上应许的过程中,注意点是在神的恩典。在得着并享用应许的经历上,注意点是在神的自己。从云柱火柱转向约柜,乃是从恩典转向赐恩的主。
神的话和神的自己是一致的,只是在人的经历上有先后的分别。我们先是因着神的话而确定跟随主的道路。生命成长了,就在神话语的基础上,凭着主的同在而更深的进入神的丰富。应许的表面是神各样的恩典,应许的实际乃是主的自己。享用应许的人就能发现:他们在恩典的享用中遇见了主的自己;遇见了主的经历远超过享用恩典的本身。约柜是神与百姓同住的记号。约柜在那里,神就在那里。百姓知道约柜是在会幕内,也知道神是住在他们中间,但他们从没有见过约柜。如今他们真的看见神的约柜了。虽然约柜是给包裹起来,但他们确实是看见约柜了,他们对神的同在有了直接的经历。
在什么地方可以看见约柜呢?在到达应许地的时候。从前是跟随云柱与火柱,现在是跟从约柜。从前是在信心里跟随主,现在是摸着主的实际作带领。所有神的话语都是指向主,所有应许的实际都是主自己。进到应许里就是进到主里面。主的自己叫应许成了实际。碰到了主自己就领会了神话语的宝贵。我们也真盼望能从神的话语中遇见主的自己,也在跟随主的追求上更丰富的享用?自己。
约柜乃是表明住在百姓中间的神自己。约柜所显出的带领,正是说出住在我们里面的主亲自作我们一切的引领。话语是外面的指引,恩膏(或是说生命)是在里面作管理,要把神所说的话成为人实际的经历。在旧约的日子,神尚且作了这样一件带着预表性的事,是关于人享用神应许的,那么现今在新约的圣徒们,一定不能忽略这个功课。
(3)跟着约柜去是有规矩的。
「两千肘」大约0.8公里。百姓要跟着这约柜,距离二千肘(&1000&&公尺,即&&3000&&尺),这样既能看得见,又不会碰着约柜。因为旧约中约柜是神圣之物,除了祭司利未人外,百姓是不能碰的。「所当走的路」由于不再有云柱,约柜必须让大家都看清楚。如果百姓挤得太近,就会忽视约柜的神圣性质。他们刚刚失去云柱的引导。天意经常引导我们进入陌生的道路和新的环境。我们也必须注视着约柜,随从上帝的带领。
跟着约柜去是有规矩的,百姓必须按照这规矩行走。因为主说,“只是你们和约柜相离,要量二千肘。不可与约柜相近,使你们知道所当走的路。因为这条路你们向来没有走过。”(三4)我们千万别忘记,出埃及以后,以色列人所走的路都是他们没有走过的。但神如今才这样说,显然的那用意是极深的,明明是指出享用应许的路。
所以百姓不能离约柜太近,距离太近就会把别人的视线挡住了。神只要?的子民跟从?自己走,?不要百姓跟从人而走,所以百姓必须与约柜保持一定的距离,让每一个人都看得见约柜。每个人所踏下去的脚步(人的经历)不一定完全相同,但完全跟随主自己这件事却不允许不相同。约柜给抬着在前头走,然后在河岸中间站立。二百多万人的大队伍,要同时看见约柜是不可能的。但他们每一个人早晚都必须看见,没有看见的就定规是走错了路。在纵队前行时,走在队伍前头的一定看见约柜。走在后头的,他们虽一时没有看见约柜,但当他们经过约柜前的时候,他们都要看见。所以每一个能享用应许的人都是看见主的人。他们在没有看见约柜时,他们也深知约柜在他们的前面,他们跟着走在前面的人的脚踪向前行,他们终竟亲自看见约柜。这就是跟从羊群的脚踪。羊群的脚踪不是领人走向属灵的领袖,乃是领人走向主自己,领人走向享用主应许的丰富。
4、你们要自洁。
自洁这个词语是希伯来语常用的字,这个字的基本意思是「分别出来,奉为神圣」。例如祭司藉着洁净把自己分别出来(出十九22,代下廿九5、15、34;叁十3、15、24及以下经文)。约书亚记七章十叁节记载了另一次百姓自洁的事宜。约书亚照着神的嘱咐,让百姓自洁,不叫神在他们中间所要作的工受阻碍,要使百姓认识他们的神的所是,再让祭司抬起约柜起行,使百姓注意跟随。
三、近前来听神的话(6/13)
1、祭司抬起约柜。(6)
祭司必须同一心灵,高举真理,为民榜样。还要不看环境是,凭信心
下约旦河,在河水里站住,在风浪中,靠神站稳,必见神行奇事。神
的约柜代表神,就是道,在百姓前头过去,带领他们前行。听信神言,
必见神荣彰显。
2、约书亚领受神的话。(7/8)
神自己说明,?要在这事上建立约书亚的属灵权柄。“耶和华对约书
亚说,从今日起,我必使你在以色列众人眼前尊大,使他们知道我怎
样与摩西同在,也必照样与你同在。”(三7)神的子民认识神的权
柄是很重要的。没有认识权柄,就不能有准确而整一的动作。在地上
的战争中是这样,在属灵的争战中也是这样。人若各自为政就不能争
战。人必须接受一个绝对的权柄,才能有效的显出在争战中得胜的能
力。属灵的权柄不是人能自取的,而是神亲自显出来的。神要借着约
书亚发号施令,然后印证他所发的命令,就显明他的属灵权柄。
3、百姓领受神的话。(9/13)
(1)呼召百姓来聆听神的话----你们近前来听神的话。
(2)神同在的应许
(3)神会赶出迦南地居民的应许。神向以色列人肯定,?必赶出迦
南地的人。
(4)要从以色列支派中拣选十二个人。
以色列支派则是指以色列(雅各)十二个儿子(创廿九31~三十24,卅五16~18)的后裔所组成的团体。但按历史的事实,却是十二个不同的氏族结盟,共同事奉上主,并在这位真
神之下,团结为同族而后成为同国的团体。因为有十二支派,每支派
拣选一人,就成了十二人。这些人要做甚么,本章经文却没有交代。
要到第四2~7,才有说明他们的职责。
(5)抬着天下主耶和华柜的祭司
“祭司利未人” 这是典型的申命记派的词汇。原因是早期的以色列人,认祭司和利未人是同等的。北方的传统多以利未人作为祭司的称呼;南方则在圣殿建成后,只以撒督的后人为“忠贞”的祭司,因为撒督是支持所罗门为王的(请参看王上一32起)。那些不在圣殿中工作的祭司,南方的传统就视之为利未人。
四、脚踏入约旦河----信心的行动
1、凭信心顺服神的话及神的应许。
神要坚定百姓对?的信靠;让他们知道不是摩西,也不是约书亚,而是?自己。神需要有摩西和约书亚来传达并执行?的吩咐,但有摩西和约书亚与没有摩西和约书亚的差别不是很大,只要有神在他们中间,就一切都对了,因为神能从石头中兴起?所要的人。所以他们要自洁,要认识神的所是和所作。等到事情完成时,他们可以确实知道,一切都不是偶然发生的,因为耶和华是他们的神。
2、迈出信心的脚步。
在敌的大队伍渡河是件很困难的事,但是在神的引导下,以色列人真的是在谈笑间就整体渡过了约但河。以色列人就是这样的过了河,没有遭遇到耶利哥人一丁点的反击。耶利哥人也许以为涨水的约但河成了他们的天然濠堑,以色列人绝难飞渡。但是神为以色列人所作的,却是他们所始料不及的。
渡过约但河不单是一件历史事实,更是一个属灵原则的使用。所以在历史以外,还有更重要的预表,说出神在人中间作工的经历。这经历是原则性的,也是真理性的。我们借着哥林多前书十章11节的启发,对渡河的经过所带出来的属灵内容的重视,会过于历史的本身的。因为神要借着历史向我们说话。
约但河在那时是河水涨过两岸,也就是说河水的深度比平时要深得多。神不是要祭司只是走进靠岸的水中,而是要他们走到河里。约柜是十分的沉重,因为是坚木和金子造成。祭司们可能是不会游泳的,就是会游泳,抬着这么沉重的约柜,也等于是不会游泳一样。在这种光景下,一进入水中,就得下沉到水底。神是这样的安排,祭司们就是这样的顺服。从人的眼中看来,这样的行走是一条死路。但神所要求的,乃是信心的脚步。祭司们的每一次提足,都是在信心中踏下去的。
信心的顺服是不看环境,只看主的心意。眼见的环境是真实的,但真实的环境也不能限制神作工。神有绝对的能力在任何的环境中作工,问题是在人有没有给神作工的条件。神不作工,不是?作不来,更不是?不能作,而是人不配合神的定规,神就停下?的手来不作工。神作工的条件乃是人用信心跟上?;人的信心一跟上,神作工的手就伸出来。所以祭司们用信心的脚步走,神就成全他们信心的果效。
3、在神的见证上持久站定。
持久的站住使百姓得着可走的路
信心的脚踏进水里,约但河水就断流,百姓就照着次序过河,从容的从河东走到河西。在百姓过河的事上,我们不能忽略一件事,那就是“抬耶和华约柜的祭司在约但河中的干地上站定”(三17)祭司的站定就是神亲自停住在看百姓过河,也可以说是神亲自在百姓过河的事上作保护。神显出这样的眷顾需要有祭司们的配合。祭司不单要用信心开路,他们也要用持久的顺服来维持一条畅通的道路。
我们不要忘记过河的人数,除了那两个半支派的妇人、孩子和老人,也该有接近二百万人。让这二百万人从一个点上全走过,那需要多少时间呢?加上牛羊和其他的事物,估计至少也得要大半天。在这大半天的功夫里,祭司们就要抬着约柜站定在那里。我们不要以为有好些祭司可以轮班替换,那时是没有这个条件的,亚伦的后代只是寥寥可数的那几个人,全都要派上用场。这样的负重站定大半天,也确实是一件不容易承担的事,但是祭司们作到了。
一刻的顺服与忍受是比较容易,也有许多人能作得到。但是持久的顺服与忍受,那就不是容易作得到的事,也是许多人不甘心作的。祭司们的持久站定,百姓们就得着可走的道路,也可以畅通的在这道路上走进迦南。神的道路上的艰困,还有好些不建人信心的道理,引领人在神面前定差的理论,使不少人在神面前退去。但是有一些顺服神权柄的人,他们坚持的在神的见证上站定,激励了许多差一点就走不上来的人,使他们再提起疲软的脚步,把全程都走完。在教会的历史中,直到今天,神得着一些不顾自己,只顾念神的见证的人。他们的坚持站定,让神的儿女们看清了神的道路,不至迷失了方向。愿神得着我们,坚持站定作神的见证人,成就神荣耀的计划。
4、在信心里经历生命的更新。
(三13)当祭司们遵从神的吩咐,“他们到了约但河,脚一入水,……那从上往下流的水,便在极远之地,撒拉但旁的亚当城那里停住,立起成垒,……于是百姓在耶利哥的对面过去了。”(三15-16)
神既用着以色列人出埃及和进迦南的历史来作教会走天路的预表,我们也要留心神在过约但河的事上给我们什么属灵事物的启示。整个过程记录下来的点点滴滴,都不是偶然的巧合,而是神刻意的安排。从整个过程的安排串连起来看,神在这事上所要表明的心意就很清楚了。
我们要记牢这一点。以色列人过了约但河,就是进入了神的应许,也同时是享用神的应许。在进入迦南以前,神领以色列人两次从水中经过。第一次是过红海,第二次是过约但河。这两次都是神迹,也都是属灵经历的预表。过红海是预表真正的得救,脱离罪与死并世界的关系(权势)。过约但河是预表享用神应许的丰富,必须要脱离人的自己,叫人的自己受对付到进入死的地步。两次的经历都是死的事实,是基督的死解决人在神面前的难处。过红海是人在信心里取用基督的死来解决人的罪,过约但河是人在信心里取用基督的死来解决人的自己。两者的历史事实有相同之处,但两者的功用不一样。前者是主的血所带来的果效,后者是主的十字架所带出的结果。
神不是只让以色列人进入迦南,?是要以色列人永远享用迦南。正如神不是只救人脱离罪与死,?是要人进入永远的荣耀与丰富,所以人的自己必须要在死上受对付。约但河的水在撒拉坦旁的亚当城停住不是偶然的,神可以使水在上流的任何地方停止,但神偏是让水流停在亚当城,这绝不是巧合。对证一下第四章里把河中的石头与岸上的石头互换位置,这一点就再明显不过了。等抬约柜的祭司把脚站在约但河里,约但河的水就在撒拉但旁的亚当城断绝下流,立起成垒,百姓就从干地上过去,这代表人从亚当来的罪源,因基督的死而隔断,人过约但河与主一同复活,就到了得胜地(西二13-15)。水流停在亚当城,说明了亚当的生命水流必须断流,然后人才能享用迦南应许的丰富。亚当的生命水流停止,就是人的自已进入死地。
5、在信心的原则里走路----走在跟随复活基督的路上。
要进到迦南,约但河是一个很大的拦阻和困难,好像墓口一块大石头一样。他们是怎样过约但河的呢?靠自己是不可能,但跟随约柜就能。约柜不但代表神的同在,更是预表基督,让他走在前头,带领我们的路(路十4)。不可离得太近,那样会看不清楚所定的路。这条路我们向来没何走过,是一条属灵、属天、永远的路,是要经历许多艰难的路(徒十四
22)。然而我们的主走过了,跟随圣洁的主,要看见神行奇事、自洁是需要的,过三日渡河,乃表明主已死了,三日复活的意思,如亚伯拉罕献子(创廿二4;来十一19),约拿三日三夜在鱼腹中(拿一17;太十二40)。我们是跟随一位复活的基督,他是勇敢的祭司。他们凭信心将脚踏到河水中,并不是等水先分开,不是盲目自信,乃是有神的吩咐。神的宣告全兑了现,事情照着神先前所宣告的,一一成全了。属灵的路必须是在信心中走上去的。只有在信心里,属灵的路才显出来,才能通行无阻。信心不是人的主观愿望,而是紧紧握住神说的话。人主观的愿望永远不会成为信心,因为信心是以神说的话作基础的。
约但河在圣经中非常重要,仅在本书提到有六十七次。旧约共提到一七五次,因为它不但是以色列人历史上一个极大的转折点,也是预表新约信徒一个很大的属灵转机。耶稣基督就是从约但河上来得到圣灵充满,而开始他的弥赛亚职事。我们也该重视约但河的经历,而时常纪念,并成就在我们身上。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