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极传媒:天极网全国分站
您现在的位置:
& &&机战:+1装备兑换系统
机战:+1装备兑换系统天极Yesky游戏频道 15:44
在过去的战斗中,从敌人身上缴获了大量的良品、上品武器装备,这些装备真是食之无味弃之可惜,难道让它们白白占用仓库的空间么?
今天起你可以不用再为这种事情烦恼了,《》+1装备兑换系统,让这些鸡肋装备焕发新的生命!
怎么兑换?
上品和精品武器装备拥有不同的分值。你可以拿着良品、上品、精品的武器装备到装备追加研究所处(钢铁巨舰市场区 498,853)进行兑换。
只要放入的武器装备(需要同类型的)累计分值达到100(需要一次性达到或者超过100),即可兑换到与放入武器装备相同类型的普通品质的最低等级+1物品。(如:放入的是闪避器,那么兑换到的就是1级+1的闪避器)
哪些武器装备可以用来兑换?
1、 装备品质需要是良品、上品、精品
2、 装备耐久度不为0
3、 装备无镶嵌宝石
4、 装备无追加属性
5、 需要是同类型的武器装备(即如果你第一个放入的是闪避器,后续放入的也要是闪避器)
6、 可用于兑换的武器装备有:武器、防御装甲、推进器、闪避器、引擎、货舱、能量罩、HP组件。
分值受什么影响?
1、品质影响分值:品质越高分值越高
2、洞数影响分值:洞数越多分值越高(有洞的装备比有洞的武器分值更高)&&阅读关于
的全部文章
(作者:佚名责任编辑:阿斌)
欢迎在新浪微博上关注我们
* 网友发言均非本站立场,本站不在评论栏推荐任何网店、经销商,谨防上当受骗!
数码整机手机软件机战127练级点要怎样才能领上品装备
在127练级点处有个红色NPC 个别人可以直接找它拿上品装备换取带加+装备 不知道这是为什么 要不了多久他们可以成为这区的老大了
09-05-17 &匿名提问
其实事情是这样的,练级点有3个任务,军需,通缉,征讨 通缉任务奖励:上品的平级所有装备,包括内置,外置,武器,(经验貌似有,貌似没有,有待查证,不好意思) 征讨奖励:经验,上品内、外置装备 军需奖励:上品外置装备(不包括武器),经验 推荐:的话征讨任务领武器,军需任务领甲、闪避、推进,通缉任务领HP,货舱,引擎,这样基本差不多了,希望楼主满意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过去的几十年,中国的旅游目的地建设经历了从无意识到自觉主动的过程,从单纯的资源导向型的产品开发阶段发展到了区域导向型的系统规划阶段,延伸整合其他各类产业和社会资源,进行深入开发和系统提升。 但同时,我国目前的旅游目的地建设开发非常不平衡,很多地方存在认识上的误区,比如简单地把“旅游目的地”等同于一个区域概念,缺乏产业整合提升的力度,或者认为单纯一项或若干项高等级旅游资源就能形成旅游目的地,或者根本没有旅游目的地的概念,满足于“留过路客”、“赚门票钱”,这些问题都较大地制约了旅游业的持续发展。 本文从旅游开发的角度对“旅游目的地”进行解读,试图提炼出旅游目的地的构建模式,并提出打造旅游目的地的重要方法,以给各地的旅游开发管理者提供参考。 一、什么是旅游目的地? 一般意义上来讲,旅游目的地即供旅游者前往开展旅游活动的吸引物和相关旅游设施服务集中地。但目前国内学者对旅游目的地的概念与内涵认识各不相同。本文则侧重从旅游产业发展阶段上来思考旅游目的地,认为旅游目的地是一个游憩和游憩接待的系统,包含了一种系统结构与系统工程的理念思路,是旅游产业发展的一种重要战略和发展方向。 基于对旅游目的地的概念和内涵的认识,我们认为: 创建旅游目的地,对于挖掘各类旅游资源,发展配套产业,形成完善的、广阔的旅游产业链,提高旅游整体效益,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 创建旅游目的地,对于旅游与其他产业的整合、互动,进而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提升区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具有重要的引擎作用。 创建旅游目的地,对于塑造区域形象,提升区域品质,打造区域名片,具有不可估量的意义。 我国要达到建设世界旅游强国,培育新兴支柱产业的战略目标,就必须加强对旅游目的地发展的研究,全面培育旅游目的地的竞争力,从而进一步提升中国这个旅游目的地在国际上的总体形象。因而,旅游目的地的打造问题就成为我们旅游业亟须抓好的一个重大课题,也是旅游发展中的重中之重。 二、目的地的构建模式 我们按照核心吸引力初步将旅游目的地划分为四个类型:城市核心型,景区主体型,区域复合型,产业聚集型。不同类型的旅游目的地具有不同的结构和发展模式。 1、城市核心型 城市核心型旅游目的地,是以城市作为主要旅游吸引,并在城市里实现旅游产业要素聚集,同时与其他产业形成联动、互补关系。在我国,城市核心型的旅游目的地以北京、上海、大连、杭州等为代表。 在城市核心型旅游目的地的构建中,要处理好“旅游城市”和“城市旅游”的关系,不要让城市成为单纯的游客集散地,而应该充分挖掘旅游资源,打造城市本身的休闲旅游吸引力;同时,发挥城市在交通、住宿、会议、科研、政务等多方面的优势,打造旅游与其他产业的交叉整合产品,比如商务旅游、会展旅游、科教旅游、修学旅游等,丰富产品结构,形成城市旅游目的地的独有特征。 2、景区主体型 景区主体型旅游目的地,是以某个或某几个著名旅游区为基础和核心形成的旅游产业聚集区,如黄山、九寨沟、峨眉山、神农架、千岛湖等。 我国较早形成的一批大型旅游区,已经逐渐进入了目的地系统打造的进程中,突显出了旅游业对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引擎带动作用,并通过吸引力的聚合效益,增强了国际知名度和竞争力。 此类旅游目的地以大型旅游区为核心,围绕其形成交通、住宿、餐饮、购物、娱乐、旅行社、旅游管理等配套要素集群,甚至进一步整合周边文化、生态、城镇、温泉等资源,发展会议、度假、养生等旅游消费产品。 景区主体型旅游区创建旅游目的地的关键在于,在增强核心吸引力的基础上,发展复合功能,形成产业聚集,并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形成个性鲜明的休闲生活方式。 3、区域复合型 区域复合型旅游目的地,是以一定空间内的旅游要素、游憩方式聚合为主发展成的旅游目的地,以旅游地市、旅游区县、旅游乡镇等为主要单元,是目前我国旅游目的地建设的主力军。 在很长一段时期内,由于旅游吸引力、旅游配套产业、旅游管理体制、旅游发展程度等因素的制约,我国大部分地区尚未真正树立“旅游目的地建设”的思想并实施目的地发展战略。 区域旅游目的地打造,要在资源整合、形象塑造、产品组合、交通线路设计等方面下大工夫,坚持政府主导和市场化运作相结合,形成拳头产品和品牌形象。 以河北秦皇岛昌黎县为例。昌黎县位于河北省环京津休闲产业带上,距离北京、天津在2.5小时车程之内,拥有黄金海岸、葡萄酒、温泉、碣石山等四项高品级优势旅游资源,且都具有规模优势和产业发展基础。但昌黎的旅游资源尚未真正转化为旅游产品,形成旅游吸引力,在客源市场上,昌黎作为一个旅游城市,难以发挥其星光闪耀的魅力。 2009年初,我院专家团队到昌黎县进行了系统的考察,经过深入研究,提出以“普罗旺斯模式”打造昌黎旅游,以“黄金海岸?浪漫昌黎”为主题形象,充分整合海、沙、红酒、温泉、山地、乡村、花卉等各项旅游资源,形成“一心?两带?两组团?一腹地”的空间格局,以翡翠岛为龙头,形成滨海度假、温泉养生、红酒生活、山野休闲、乡村旅游等五大产品体系,打造“北纬40℃的法式浪漫”,将昌黎构建成为北国第一“滨海浪漫旅游目的地”。 昌黎县旅游目的地打造的关键在于吃透资源内涵,升华一个主题概念,形成县域旅游的灵魂,并以此为核心整合各类旅游产品,并借鉴普罗旺斯模式,撬动昌黎面积广阔的乡村腹地,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结合,打造独具特色的浪漫乡村游,成为昌黎县旅游目的地的有机组成部分。 当然,根据旅游资源禀赋和分布特色,旅游产业发育程度,区位和经济环境等,不同地区建设旅游目的地的需求不同,发展模式也各有差异,不能一概而论。 4、产业聚集型 产业聚集型旅游目的地,是随着旅游业的发展而出现的一种新的旅游目的地形式,以某类旅游产品或某主题旅游产品的聚合为特征,比如依托中关村、中国科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海淀园等诸多科教资源而形成的“中关村科教旅游区”,以某个大型中心城市为核心而形成的“环城市旅游度假带”,还有以乡村旅游而著名的四川某地等。 产业聚集型旅游目的地的关键在于“整合”,整合旅游资源,整合产业链,整合市场资源,整合其他产业,整合不同行政区间的利益关系,形成发展合力,共同打造一张目的地发展的“王牌”。 以中关村科教旅游区为例。以中关村广场为核心的广大区域是我国科教首善之区,是首都知识经济的主要载体,拥有丰富的科教旅游资源,“中关村”是中国高科技、创新、创造力的代名词,是一种精神的象征,是许多人向往的圣地。 开发中关村科教旅游,打造永不落幕的新科技博览会,使每个人都有机会走进中关村,体验中关村,感悟中关村,并使中关村成为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意的交流、展示基地,促进国民素质的整体提高;同时,中关村科教旅游业的发展对促进北京市旅游产业结构调整,促进海淀区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但面对分散的旅游资源,各自为政的管理体制,旅游功能与科研、教学、工业、商贸等其他功能的矛盾,空间格局的限制等局限,如何破局,真正打造中关村科教旅游金牌产品,实现其巨大的经济、文化、社会效益和示范效应? 我院认为,中关村科教旅游区应该按照旅游目的地的构架和方向发展,打造科教旅游核心吸引力,完善旅游产业链,形成独特性品牌,成为北京国际旅游目的地的必要组成部分和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教专项旅游目的地。 首先,中关村科教旅游区作为北京旅游产业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新北京旅游中的必游点,是北京国际旅游目的地构架中的专项目的地,与北京市作为一个综合性旅游目的地城市互相依托; 其次,中关村科教旅游区将中国科教首善之区的旅游资源打造成为可参与、可体验、有价值的高品质旅游区,必将发展成为中国科教旅游的示范和样板基地; 再次,中关村科教旅游区将代表中国科教旅游的品牌进入国际性科教旅游的整体板块中,形成国际吸引力,成为国际性的科教专项旅游目的地。 以“科教圣地?创新之源”为主题定位,打造中关村科教专项旅游目的地,使其成为海淀现代服务业升级发展的新引擎,北京旅游的必游旅游区之一,中国科教旅游发展的典范,国际科教旅游胜地。在该项目中,“目的地打造”成为旅游区发展的核心战略。 三、目的地的构建方法 1、深入挖掘旅游资源,形成核心吸引力,塑造形象品牌。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旅游资源的范畴已经得到极大扩展,构建旅游目的地,首要的就是挖掘各类有形的、无形的、可说的、可看的、可玩的旅游资源,按照情境化、体验化、游乐化等手法创意性地设计游憩方式,形成旅游产品体系,并概括提升目的地主题形象,有机利用资源、产品、市场、品牌等各种维度,促进区域旅游发展。 2、完善旅游产业链,实现与其他产业的整合联动。 发展行、游、住、食、购、娱等旅游要素,并进一步因地制宜地发展商(商务)、学(修学)、会(会议、会展)、体(体育)等延伸产业,形成完善的、尽量拓展的旅游产业链,构成“目的地”的完整体系,并实现旅游产业的综合收益。 同时,实现旅游业与工业、农业、商贸、创意产业、文化产业等的联动整合,发挥旅游业的引擎带动、宣传教育等效应,促进目的地区域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3、高度重视市场营销,制定并实施系统的目的地营销计划。 任何开发与建设,最终都要通过市场来检验。营销是旅游目的地建设和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一环,要求开发者必须高度重视市场营销工作,组建专门机构,委派专门人员,制定科学完善、详细可行的营销计划,深入到重点市场进行扎实的营销宣传工作。 广告营销、渠道营销、节事营销是目的地营销策略中最为常用的方式,要针对细分市场的差异性,进行针对性的营销,“以销定产,产销结合”。 4、实施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的生态、社会、制度环境。 旅游目的地构建是个系统工程,涉及面广,影响深远,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这是目的地发展的基础要素,包括生态环境、社会环境、制度环境等综合环境。 生态是旅游开发进行的基础和前提,所有的旅游活动必须以生态保护为第一原则;友好的社会环境也是旅游活动顺利进行的前提和促进剂,一个世界著名的旅游目的地必然是拥有极高的社区支持度、居民参与度的,当地人民的友善和热情能够成为旅游者留下来的理由;制度环境包括目的地整体管理的制度化水平以及法律法规的完善程度,还包括旅游行业管理的力度,以形成良好的社会、经济、消费秩序。 5、坚持政府主导型战略,规划先行,统筹协作。 由于旅游目的地开发的综合性、复杂性、联动性,政府必须发挥主导性作用,建立综合性的旅游目的地开发管理机构,统一规划、统一管理、整体营销,同时,引入市场化运作,放开搞活,培育旅游企业,做大做强旅游产业,并利用就业、福利、舆论等手段,提高社会支持度,形成上下一体、管产结合的产业运作结构。 四、目的地系统整合理念与方法 目的地的原始概念,是指一个区域成为游客旅游的目标地。但从旅游作为一个游憩及游憩接待的系统而言,目的地概念包含了一种系统结构与系统工程的理念思路。仅仅有独特的景区是不够的,还要求具备一个完整的游憩构成(2至5天的游憩内容及游程),有足够且合格的接待实施,方便的交通进入条件,以及复合多种需求的配套服务。 因此,目的地是一个功能系统,必须进行系统整合,以便实现最优化的社会经济效益,形成系统功能的有效性与持续发展。 旅游目的地的系统整合,是一个系统工程。其中,目的地的核心吸引力,是市场的吸引核,也是系统的核心要素。围绕市场需求,形成完整游憩与接待的要素配置与配套,形成系统的功能构架。目的地系统,需要一个整合发展的过程,并且应该形成可以根据市场变化,进行自动修正,可以持续发展的自组织系统。 1、目的地核心吸引力打造 目的地的形成,需要有独特的,强大的旅游吸引力。无论是自然资源、人文资源,还是新的游乐景观创造,都应具备对游客需求的高程度满足,才可能成为旅游的目标。 2、游憩方式设计与项目策划 旅游目的地之所以吸引游客不断到来,不仅仅因为吸引物本身的独特性,还必须形成能最大限度满足游客游憩需要的具体的观赏、游乐、体验方式,即:游憩方式设计。 3、目的地要素配置与配套 旅游目的地的运作,需要围绕吸引核及游憩过程进行要素配置,形成旅游功能的完整组合,并通过空间结构的安排,形成功能布局。一般而言,按照“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进行配置,也可以按游览项目与配套服务实施两个方面进行功能配置,结合空间结构,形成布局安排。 4、旅游目的地及旅游产业的运作战略 战略是目的地运作的纲领。目的地战略是以目的地的合理建设、持续发展、有效营销为目标,形成目的地的高效率推进;旅游产业的运作战略,不局限于目的地系统,还着眼于分行业的整合与发展,对于旅游产业带动与富民等效益发挥更加侧重。运作战略的内容包括目标定位、主题定位、市场定位、重点选择、路径选择、顺序选择以及配套构架。 运作战略的核心,是发展路径的选择。 总体规划中的发展战略,往往偏重于定位与市场,对于通过何种途径实现目标,由于实际操作经验的限制,都没有进行深度挖掘与策划,这是造成规划不实用的主要原因之一。 我们在商业策划中,最重要的一个工作,就是找到实现目标的现实途径。对于旅游产业及旅游目的地来说,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通过一两个项目的投资就达到长期目标。我们应找到一种“动力机制”和“带动机制”,通过“龙头突破”、“薄弱突破”、“联动互动”等方法,形成整合运作的动力链实现整体目标。根据保护世界遗产公约分成三类:一类是历史纪念物,第二类是考古遗址,第三类是建筑群。 那么当然这个概念在确定下来以后,写入公约以后,本身它也在不断地发展,不断地变,那么怎么样能够让这样的一个我们尽可能的属于我们人类共同的更多的文化遗产得到保护,也是人类在思考的一个问题,是不是这几个概念就能够完全涵盖我们对于文化遗产保护的这样的一个基本的需求。 实际上从70年***始,特别是70年代末开始,对于整个国际社会来说,对于历史城市的保护,对于历史地段的保护,对于城市当中这些本身可能组成它的这些建筑并不都是重要的建筑,但是他们共同在一起构成了一个历史环境。而这个历史环境又反映了一个民族或者一个地区文化发展的过程,像这样的一些遗产,国际社会给予了越来越多的重视。那么从我们《世界遗产名录》当中也可以看到这样一种趋向,在这种情况下,实际上对于文化遗产的保护,那么它所涵盖的内容,就变得越来越广泛,越来越大。 世界遗产当中文化遗产的评价标准,有六项:第一项就是我们所面对的这个遗产项目,如果要列入世界遗产,它必须代表一种独特的艺术成就,是一种创造性的天才杰作。比如说我们举个例子,像雅典的卫城,它代表着当时古代希腊最高的艺术成就,反映了希腊人的创造力,反映了他们的智慧。雅典卫城这个项目就符合我们世界遗产的第一项标准,特别是当中的这些神庙,是由希腊最著名的一些艺术家建造完成。 第二项标准是讲遗产项目在一定的时期内或者在世界的某一个特定的文化区域内,它反映了建筑艺术或者这种纪念性建筑物的这样的一个艺术,包括城镇规划景观设计方面,所体现的这样的一种人类观念的转变。如果我们简单来概括它,可以说它是一个表达了人类观念的一个转变。那么像这样的例子比如说像德国的一个遗产项目,叫做鲍豪斯学院,这是一个存在了仅仅十几年的一个艺术学校,但是在它存在的短短的十几年的时间当中,这个学校把古典的或者说传统的建筑教育和艺术设计教育转化为一个现代主义的教育方式。它反映了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时候,人类思想观念、审美观念包括教育观念的转化,所以尽管它只存在了短短十几年的时间,但是它的学校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因为它反映了在这样一个时期人类大的变革时期,人的观念的变化。 第三项标准,是我们面对的这个遗产项目它能够成为一种已经消失的文明或者文化传统,它能够提供这样的一种见证。比如说像耶路撒冷,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遗产项目,它反映了古老的人类文明在这里产生发展,可能有一部分这样的文明,或者这样的一个文化,今天已经变了,已经消失了,但是耶路撒冷是他们发源地,是他们曾经存在的一个历史见证,如果能够满足这样一项标准,我们这个项目也可以列入到《世界遗产名录》当中。 第四项标准,是它可以作为人类一个历史上一个重要阶段,它的一个典型的一个代表性建筑,能够反映这个时代,是这个时代的建筑或者景观的杰出范例。如果我们简单来说一个时代的杰出范例。比如像我们的故宫,实际上就是这样的,大家一讲到明清,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这样一个时期的话,你马上可以联想到故宫,联想到北京的故宫,联想到沈阳的故宫,它们已经变成这样一个时代的一个象征,那么另外比如说像克里姆林宫和红场,也是《世界遗产名录》上的一个项目,一讲到俄国革命,讲到早期社会主义的发展过程,这个克里姆林这个红场就是一个象征,已经变成这样一个时代的象征。 第五项标准是我们所面对的遗产它可以作为人类传统的寄居地和怎么样使用土地,人类怎么样居住这样的一个杰出范例。特别是它可能反映了一种或者几种文化。而这种文化又在一个人类的历史发展过程当中现在变得非常容易受到损害。比如说我们举个例子,像威尼斯,意大利的这座名城威尼斯,那么它就是这样的一个范例。从中世纪的时候,有一些人逃避战乱在这儿定居下来,然后在这样建造这样一个城市,随着意大利经济的发展,随着威尼斯经济的发展,随着威尼斯的强大,这个城市逐步发展,然后建立了许许多多非常杰出的建筑。然后在这儿培养出了一大批的艺术家,像威尼斯画派,这样一大批的艺术家,那么随着整个世界贸易体系的变化,随着世界各国在海上的权利的一个逐渐变化,威尼斯后来失去了原来的地位,它可能那一度的辉煌今天已经消退了,但是威尼斯这座城市本身,见证了这样的一个文明,像这样的城市也可以列入到《世界遗产名录》当中,实际上我们的丽江,我们的平遥也都属于这样一个类型的项目,它反映了人和自然之间的关系和怎么样使用土地。比如说丽江,怎么样和雪山和玉龙雪山之间的关系,和周围湿地之间的关系,那么这些都可以验证人和自然之间的这种平衡。 第六项标准是一项特殊的标准,这项标准通常来说,不可以直接作为单独的一项标准,来评价一个世界遗产项目能否列入到《世界遗产名录》当中来,那么这就是与有特殊意义的世界或者现行的这种传统、思想或者文学艺术有直接关系。这个项目和前面我们讲到的五个标准稍微有不同,前五项标准只要满足其中的一项,就可以列入到《世界遗产名录》当中,但是对于第六项来说,它需要满足前五项的其中的一项,然后第六项作为一个补充项可以列进去。比如说像我们的故宫,因为和我们历史当中很多非常重要的人物有关,所以它也可以满足这一项标准的要求。 《世界遗产名录》在1978年第一次公布,一共有12项,那么发展到现在已经有了754项,数量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世界遗产在这样的一个变化过程当中,遗产的项目也在不断出现一些新的类型。比如说我们刚才讲到城市的问题,从遗产公约规定纪念物,然后建筑群遗址,发展到后来的城市,后来觉得仅仅有城市还有这些建筑还是不够,还希望进一步扩展,于是1992年的时候提出一个新的品位,属于文化遗产当中一个新的品位,就是文化景观,提出一个文化景观的概念。文化景观实际上反映的内容是人和自然共同作用的一个结果,而产生一种和特殊的人类文化的这样的一个面貌。 文化景观包括三种类型,第一种类型就是人类设计建造的,具有明确规划的景观,包括像具有美学价值的这种花园广场这样的一种景观,这是一种类型。另外一个就是它逐渐发展而成的,可能不是人们一次设计出来的,逐步发展而成的,它是基于一种社会文化甚至是一种行政或者是宗教的要求,与环境相适应最后形成了一种景观,另外一类实际上是一种结合类的,比如说它包括一些自然的风貌,同时又有一些人文的东西共同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具备通过某些物质遗产所表现出的强烈的宗教或者艺术和文化的一种影响。对文化景观来说这是三种类型,那么我们的庐山,实际上也是从这个角度来考虑它逐渐形成发展的过程,可能更多适合的应当是第二种类型,因为它是一个逐步有机发展而形成的由于社会文化或者宗教的要求,逐渐形成并且和环境相适应形成了一个我们今天所看到的这样一个非常独特的具有突出的世界性价值的这样的一种景观环境。这对于遗产保护来说,还是一个比较新的类型。《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规定,属于下列各类内容之一者,可列为文化遗产: 1、文物:从历史、艺术或科学角度看,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建筑物、雕刻和绘画,具有考古意义的成分或结构,铭文、洞穴、住区及各类文物的综合体2、建筑群:从历史、艺术或科学角度看,因其建筑的形式、同一性及其在景观中的地位,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单独或相互联系的建筑群; 3、遗址:从历史、美学、人种学或人类学角度看,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人造工程或人与自然的共同杰作以及考古遗址地带。 凡提名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文化遗产项目,必须符合下列一项或几项标准方可获得批准。 1、代表一种独特的艺术成就,一种创造性的天才杰作; 2、能在一定时期内或世界某一文化区域内,对建筑艺术、纪念物艺术、城镇规划或景观设计方面的发展产生过大影响; 3、能为一种已消逝的文明或文化传统提供一种独特的至少是特殊的见证; 4、可作为一种建筑或建筑群或景观的杰出范例,展示出入类历史上一个(或几个)重要阶段; 5、可作为传统的人类居住地或使用地的杰出范例,代表一种(或几种)文化,尤其在不可逆转之变化的影响下变得易于损坏, 6、与具特殊普遍意义的事件或现行传统或思想或信仰或文学艺术作品有直接或实质的联系。(?r /& ??有在某些特殊情况下或该项标准与其它标准一起作用时,此款才能成为列人《世界遗产名录》的理由。)
由于暴雨集中,植被稀疏,土壤抗蚀性差,使黄河中游黄土高原成为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黄土高原严重的水土流失使黄河成为驰名世界的多泥沙河流。 黄河中游黄土高原地区总面积64万km2,水土流失面积43.4万km2,其中严重水土流失区21.2万km2,局部水土流失区20.0万km2,轻微水土流失区2.2万km2。该区幅员辽阔,其中2/3地面遍覆黄土,土质松软;地形破碎,坡陡沟深;气候干旱,年雨量少而蒸发量大;地势高,气温低;植被稀少,暴雨集中。不利的自然条件,加以土地利用不合理,水土流失严重,水土流失总量每年为16亿吨,是黄河下游洪水泥沙灾害的主要根源。? ? 1、黄河中游黄土高原地区的水土流失区域划分 ⑴、严重流失区,共25万 km2,占总面积的39.1%,其中水土流失面积21.2万平方公里。下分两个二级区,即①黄土高原沟壑区,②黄土丘陵沟壑区,21.76万 km2。两区的共同特点是:光山秃岭,坡陡沟深,水土流失十分严重,是水土保持工作的重点治理区。高原沟壑区侵蚀模数每年t /km2。丘陵沟壑区侵模数每年t/km2。 ⑵局部流失区,共31.7万 km2,占总面积的49.5%,其中水土流失面积20.0万平方公里。下分5个二级区,即:①林区,②土石山区,③高地草原区,④干旱草原区,⑤风沙区。大部地面有不同程度的林划被复,水土流失轻微,但林草遭到破坏的局部地区,水土流失也很严重,是水土保持工作的防治区。干旱草原区和风沙区的固定沙丘与半固定沙丘,植被破坏后,就产生土地沙化和流动沙丘,是预防风沙危害的保护重点。 ⑶轻微流失区,共7.3万km2,占总面积的11.4%,其中水土流失面积2.2万平方公里。下分两个二级区,即①黄土阶地区,②冲积平原区。除阶地有少量沟蚀外,总的地势平坦,土壤侵蚀很微,是水土保持工作的预防保护区。 关于黄河中游多沙粗沙区的分布,据有关研究成果初步鉴定,多沙区即多年平均输沙模数大于5000t/km2地区,其面积约11.05万km2;粗沙区即多年平均粗泥沙输沙模数大于1300 t/km2(d≥O.05mm)或多年平均粗泥沙输沙模数大于2800 t/km2(d≥O.025mm)的地区,其面积约为6.80万km2或7.90万km2;多沙粗沙区即多沙区分布面积与粗沙区分布面积重叠地区,其面积约为6.80万km2(d≥O.05mm)或7.40万km2(d≥O.025mm),主 要分布在河口镇-龙门区间及泾、洛、渭河上游地区的丘陵沟壑区,是水土保持重点集中治理区。 2黄河流域水土流失强度 ⑴黄土高原地区?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强度区域间的差异很大,可以相差几倍甚至几十倍。由于黄土高原的侵蚀产沙量接近河流输沙量,因此可用输沙模数代表水土流失强度。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强度区域分布规律是:? ①六盘山是侵蚀强度的一条自然分界线,六盘山以西地区侵蚀强度小于以东地区,其侵蚀量最大的也不超过每年每平方公里100000吨;该山以东大部分地区侵蚀量都超过每年每平方公里10000吨,因此黄河中游的主要产沙区在六盘以东的地区。 ? ②六盘山以东地区侵蚀强度南北方向的变化,比六盘山以西地区明显。东部大约以陕西省宜川、延安、志丹及甘肃省华池一线为界,分为南北两部分,北部侵蚀量大部分地区每年每平方公里大于10000吨,最大可达每年每平方公里38000吨,此线以南地区每年每平方公里都小于7000吨。六盘山以西以华家岭、定西一线分成南北两部分,侵蚀量的分布特点与东部相反,即南部大于北部,如散渡河流域的侵蚀量是每年每平方公里9821吨,而祖厉河是每年每平方公里5840吨。? ③黄土高原存在几个高强度的侵蚀中心,即黄甫川中下游、窟野河中下游、泾河上游、北洛河上游、渭河上游支流散渡河、洮河中下游。以上这些地区的侵蚀量都高于周围地区。 ④黄土高原水蚀地区北部和风蚀地区长城沿线以南区域是水蚀风蚀交错的特殊地区,处于脆弱生态环境地带,水蚀、风蚀发展强烈,全年水蚀风蚀交错进行,且互相促进,形成侵蚀最强烈地区。 根据上述水土流失强度区域分布规律和黄河流域黄土高原输沙模数图,《黄土高原水土保持专项治理规划》将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强度按输沙模数分为7级。第一级1000t/km2以下,主要分布在土石山区、林区、高地草原区和干旱原区;第二级t/km2,主要分布在黄土阶地区与气候干旱、缓坡较多的丘陵第四、第五副区;第三级 t/km2,主要分布在部分高原区、土石山区与丘陵第三、四、五副区;第四级t/km2,主要分布在甘肃省泾河流域、渭河上游、祖厉河中下游、青海省湟水中下游、黄河龙羊峡至兰州段干流两岸;第五、六、七级000t/km2和20000t/km2以上,主要分布在黄河中游河口镇到龙门区间11万多km2的丘陵第一、第二副区和部分第五副区,以及泾河支流蒲河的中下游地区。 3、水土流失的成因 水土流失是自然现象,其产生的原因既有自然因素,也有人为因素,今天我们要解决的主要是人为造成的水土流失。 ⑴自然因素。主要有地形、降雨、土壤(地面物质组成)、植被四个方面。 ①地形。地面坡度越陡,地表径流的流速越快,对土壤的冲刷侵蚀力就越强。坡面越长,汇集地表径流量越多,冲刷力也越强。黄土丘陵区、地面坡度大部在15o以上,有的达30o;坡长一般100--200m甚至更长。每年每亩流失5-10吨,甚至15吨以上。 ②降雨。产生水土流失的降雨,一般是强度较大的暴雨,降雨强度超过土壤入渗强度才会产生地表(超渗)径流,造成对地表的冲刷侵蚀。 ③地面物质组成。质地松软,遇水易蚀,抗蚀力很低的土壤,如黄土、粉沙壤土等是产生水土流失的对象。 ④植被。达到一定郁闭度的林草植被有保护土壤不被侵蚀的作用。郁闭度越高,保持水土的越强。 黄河中游黄土高原地区的植被稀少,土壤疏松,暴雨较多,地形破碎,产生了强烈的土壤侵蚀。 ⑵人为因素。人类对土地不合理的利用、破坏了地面植被和稳定的地形,以致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最主要的有两个方面。 ①毁林毁草、陡坡开荒,破坏了地面植被。 ②开矿、修路等基本建设不注意水土保持破坏了地面植被和稳定的地形,同时,将废土弃石随意向河沟倾倒,造成大量新的水土流失。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