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们!请教请教大神这是什么歌玉石?

当前位置:-
《孔子故事系列》之三
自古以来,都有「君子佩玉」的说法。从来不知道玉有这么多美德,最初读《问玉》这篇文章的时候,也深深地为之震撼、感动。「玉」它不会言语,没有炫耀,从不浮夸,只有静静的、安然的面对自己,面对同伴,面对赞叹、毁谤,以及周围所有善的、恶的人事环境……它不争不怒,不自暴不自弃,安守自己的节操,的确如仁人君子。
其实,从小的时候,就发现,很多人的名字里都有「玉」,有的是直接用了「玉」,如「黛玉」、「宝玉」等等;有的名字里会有一个字的偏旁部首有「王」字,后来才知道这些字都是各种各样的美玉的代称。
虽然我们不太明白「玉」的来历,也不知道「玉」为何那么名贵,但有一点我们可以体会得到,那就是父母、长辈们起带「玉」字的名字时,一定含有对孩子一生的祝福,把对孩子的祝福寄托到「玉」字上,那么这个「玉」字到底是什么来历呢?
《正中形音义综合大字典》里如是解:玉,本义作石之美者,即色光润,声舒扬,质莹洁之美石名之曰玉。帝王之王,一贯三为义,三者,天地人也,中画近上法天地也。珠玉之玉,三画正均,像连贯形,近俗不知中上(三横笔划均衡的为玉,中横靠上的即王)之义,「玉」字加点于旁,以别之。故珠玉之「玉」,本作「王」,俗作「玉」。
看了这段描述,原来古时候的「玉」与「王」有相同意义之处,就明白「王」字做偏旁的那些字,为什么是各种各样的玉的代称了。
读了这篇《问玉》才知道,玉的可贵,不是因为数量少,而是因为君子之德与美玉之质相应,与君子的仁、智、义、礼、忠、信等德行相应,并与天地之道相应;尤其文中对于玉的精神的见解可谓独到:「玉在渊则川媚,玉在山而草泽」,如同君子之德风,涵容万物,利益一方,不假借他物自然合乎礼。如君子之德,无须假借外物显示,自然德风畅然。这就让我们想到,一个人的教育,一个家庭的幸福、单位的发展,甚至国家、社会的繁荣安定,也是要由仁德的教育感化才能够达成。
所以说,天下无不以美玉为贵,原来是道的显现。孔老夫子引用《诗?秦风?小戎》里「言念君子,温其如玉」这句话,佐证上古君子以玉为贵,突出「仁、智、义、礼、忠、信」等品性,正是仁人君子的德风啊!&
《五经通义?礼》里说「玉有五德:温润而泽,有似于智;锐而不害,有似于仁;抑而不挠,有似于义;有瑕于内,必见于外,有似于信;垂之如坠,有似于礼。」看来古人对于君子之德与玉质是早在孔夫子之前就有论述了。
《说文解字》中这样描述「玉」:石之美者有五德。润泽以温,仁之方也;勰理自外,可以知中,义之方也;其声舒扬,专以远闻,智之方也;不挠而折,勇之方也,锐廉而不忮,?之方也……」
《说文解字》里的几点论述再次表明,玉之品质就是君子之德。
后来的孟老夫子说人有四端:「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所以,君子首先是一个人,然后再进一步提升道德学问,成为君子。
正如《礼记?学记》里所说的:「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玉石不经雕琢不会成为人们有用的或者喜爱的器具,一个人也是只有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的境界,才能够成为真正的仁人君子,所谓「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二 君子之德
玉的品质即君子之德,也就是人内在本善的外现。
那么什么样的人可以称之为君子呢?君子的德行到底有多少呢?我们还是来看看古圣先贤给我们的教诲吧。&
《论语?季氏》中提到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所谓「颜色和润曰温」《诗经?国风?秦风?小戎》里有:「言念君子,温其如玉。」温又有「和气」之义。
「仁」,左边一个人,右边一个二,代表的是两个人,有自己,还有他人,于是就构成了一个社会。君子所到之处能润泽、教化一方,「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这是君子的可贵之处,他不会鹤立鸡群、标新立异,他不要求别人,只是严格要求自己。君子可以亲近,可以学习,可以感召有同样德行的同伴,甚至影响、感化德行不好的人,所谓「正己而不求于人,则无怨」。君子「和而不流」,谦谦君子温文尔雅,会顾全大局,但并不随波逐流,更不会同流合污,因为君子「穷不改节」,君子会遵循天地赋予他的美德而行事,秉承圣贤的教诲踏踏实实做人,一丝不苟。
《论语?卫灵公》中还这样描述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也就是说君子虽然内心里庄重、庄严不可侵犯,但他在一大群人里头却从来不争。同时,他也决不拉帮结派,谋取私利,也就是孔子所说的「君子和而不同」。
「缜密」,是说玉的纹理细致周密,就如同有智慧的君子,能够举一反三,闻一知十。「智」的本意当「知」讲,无所不知的意思。达事理曰智,判可否曰智,具识见曰智,君子的智在于他考虑周全,触类旁通。《周易?系辞传》里有「几事不密则害成,是以君子缜密而不出也」。
夫子说过,「君子不器」。就是说,君子放在任何一个位置上都能够胜任,并不拘泥一个固定的环境模式。例如真正的君子,首先是位孝子,他不但能够体察父母对物质生活的需求程度,不同于一般人的,他还知道要孝养父母的「心」、「志」、「智」,帮助父母提升道德学问,提高人生的境界,圆满父母的智慧,从而达到「大孝不匮」,然后达到「忠臣出于孝子之门」的境地,最后「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忠孝两全。
作为领导,能够照顾到每一位下属,让员工都能够各尽其用,各司其职;做老师的,对学生能够因材施教,长善救失。
在一个集体当中,我们不仅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还能够处处为整个团体着想,为团体中的每一位同仁着想,甚至能够观照到团队的合作伙伴、团队所服务的对象的需要。我们生活中常常说:「这个人很有智慧」,多是因为他能够活学活用。
《正中形音义综合大字典》中,「羊」为善祥之意,也就是说,善良祥瑞为「义」,其本意做「己之威仪」解。许慎先生在《说文解字》也有讲到,一己所显现之外之气度、容止等,合称为义。另有「天理正路曰义」。《论语?里仁》中「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朱熹夫子是这样为其做注的,「义者,天理之所宜;利者,人情之所欲。」
德行高洁称之为廉。直,即方正曰廉。廉还指棱,四方木,有一个词语叫「廉隅」本指器物边之直、角之方,后借以喻方直之人品。「刿」利伤也,「廉而不刿」,也就是说坚硬而不伤人。这句描述形象地展示了玉的高洁品性:「挠而不折,锐廉而不忮」,为了坚定的信念,宁可折断也不屈不挠,就连断开的同时,也不忘恪守自己的本性----「外圆内方」,方的有道理,方的有章法,但也不会因为自己的原则而伤到他人。这是玉的可贵,也是君子美德的昭示,那一瞬间,没有言语,却令人久久铭记在心,无法泯灭。就像夫子的学生子路,他被杀害离开人世的一刻,也要正冠紧衣,永远不忘夫子给予的教诲,始终如一……
礼是人类的行为规范,「礼者,因人之情而为之节文」,礼不是创造,而是人类与生俱来应当遵循的自然法则。坠,有落下的意思。垂之如坠,非常生动地绘出了「礼」的形象,它不是高高在上的,而是自性的流露。《说文解字》中是这样阐释「礼」的:礼,履也。就是说礼是用来做的,有躬身践行的意思。古语云:谦恭有礼。正如君子,自卑尊人,卑是谦卑,不是卑贱,是放低自己,尊重别人,又非常自重自爱。夫子说过:古也有志,克己复礼,仁也。《论语?颜渊》篇也记载了孔子向颜渊讲「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的话。「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所以如想恢复「道、德」,首先就要依循礼来行事。
《礼记?乐记》中有记载:「乐者,天地之和也。夫乐者,先王之所以饰喜也。」
音乐可以缓解压力,和谐感情,使人际关系融洽,使人在行为上向善。甚至对于人感情中的哀、悲之情,也可以通过音乐得以渲泄,使不良情绪趋于平和,不会使人心惑智乱,做出有违礼义的事来。「乐也者,和之不可变老也。」「乐者,审一以定和也」、「乐者敦和」,这些都是说「乐」的基本特征是「和」。音乐上的「和」逐渐与「礼」相配合,起辅助作用的,用以和谐各种礼义关系。
「叩之其声清越而长」,不禁使人想到《礼记?学记》中「叩之以小者则小鸣,叩之以大者则大鸣,待其从容,然后尽其声」的「善待问者」,君子不正是这样吗?清越的声音没有杂质,令人赏心,而它的声音又嘎然而止,正如君子的进退有节,张弛有度。乐带给人的是心与心的交流,能够移风易俗,起着教化民心的作用。就像君子能够团结照顾到很多人,他以道义为准则与人交往,所以有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一个真君子不管他有多少朋友,他都会像空气里的氧气一样,让朋友们感觉到很欢欣,感到很舒适。
「尽心竭力谓之忠」,古以不懈于心为敬;必尽心任事始能不懈于位为之忠。中有不偏不倚之意,忠为正直之德,不偏不倚。
我们试想,未经雕琢的玉石,还是璞玉的时候,还跟其貌不扬的普通石头混在一起的,但它并不因此而自馁或是瞧不起身旁的石头,因为玉的光芒是凛于内而非形于外的。雍容自若的神采,豁达潇洒的风度,不露锋芒,不事张扬,无大悲大喜,无偏执激狂,生命的状态在这里呈现出一种成熟的圆润。所谓「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所以,君子守之中道而已。
《正中形音义综合大字典》中这样解释「信」:从人言,言为心声,凡人说话要落实才能够见得人,故其本义作「诚」解。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里说:「笃实不自欺,亦不欺人之意。」所以「诚」曰「信」,我们现代人,常常把两个字连在一起说「诚信」。
古人赞扬有品德、守信用、言行一致人会用「一诺千金」这个词,这个词还有这样一个故事:秦朝末年,在楚地有一个叫季布的人,非常讲信用。只要是他答应过的事情,无论有多大困难,都设法办到,留下了「得黄金百两,不如得季布一诺」的美谈。可见,古人对于诚信的看法,就是说到做到。&
「朋友有信」是五伦之一,「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是传统八德。「信」,历来是传统文化的五伦八德之一,因为「信」是古圣先贤,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凝练的一种德行,一种做人之本、为政之则和成业之道。
综上所述,玉所具有的这些品质,都是古代仁人君子之德。
君子与小人
在我们的生活中,君子常常与小人相对而言,什么人能称得上君子?
这里附上几则有关君子与小人的文字。
《论语?里仁》里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义」就是「宜」,也就是说,君子走的始终是一条适宜的正路。而小人则一心看重私利,在一己私利驱使下很容易走上邪路。
「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论语?里仁》)
就是说,君子和小人每天心中惦记的事情是不同的。君子每天牵挂的是自己道德学问的提升,小人则惦记的是自己的个人空间。君子心中始终有一份规矩、法度,不得超越,小人则满脑子想的是些小恩小惠,小便宜。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述而》)。小人之所以喜欢互相勾结,是因为他的心里有鬼,想通过这种勾结谋取私利和维护既得利益。所谓「结党营私」,正是这个意思。而君子则胸怀坦荡,因为他坦然无私,所以能够平和,能够以善意跟所有人走到一起。
「君子易事而难说也。说之不以道,不说也;及其使人也,器之。小人难事而易说也。说之虽不以道,说也;及其使人也,求备焉。」(《论语?子路》)&
说,同「悦」,高兴。一个君子你很容易与他相处,但是你又难以取悦他。假如你想以不正当的手段取悦他,他反而会不高兴。决不会说你给他一个小恩小惠,他就给你大开绿灯、大开后门。等到他真正使用你的时候,他会根据你的才干,给你安排一个合适的位子,这就叫「器之」。
小人的特点是你很容易取悦他,但是你很难与他相处。生活中这样的人不在少数。即便你取悦他的方式是不合乎道义的,是不正当的,他也还是会很高兴。但这样的人又是很不容易共事的。你千万不要以为取得了他一时的欢心,他以后就会一路给你开绿灯,虽然你费了很多力气,花了很多钱财,很可能最后也达不到愿望,他还会对你求全责备。所以这样的人你很难与他相处。
有关君子与小人的言语还有很多,这里只摘录《论语》中的几句,并做了一些粗浅的解释。
从《问玉》以及本文查阅的资料,我们想到:有了美玉的品质,有了君子之德,何愁家业不兴、事业不旺?国家又如何会不繁荣、社会又如何会不安定?
《大学》有云:「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本立而道生」。
因为家庭、单位、国家、社会都是由单个的社会人构成的,君子之德是修正个人品格的标准,如果人人达标,必是家和人乐,各得其所。
北京大方广文化公益部请教一下这是什么玉石_百度知道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