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在线找,植物大战僵尸西游记版是什么游戏?,劳驾大伙

僵尸西游记_僵尸西游记游戏在线玩_僵尸西游记小游戏无敌版僵尸西游记||||||操作:点击控制唐僧师徒移动,放气功波弹开妖怪,被弹开的妖怪如果撞到其他妖怪会被撞死。僵尸西游记游戏其他版本玩过僵尸西游记的还玩过热门游戏专题推荐:操作说明:点击控制唐僧师徒移动,放气功波弹开妖怪,被弹开的妖怪如果撞到其他妖怪会被撞死。如何开始:点击【新游戏】-- 一直点击【下一页】游戏就开始啦!游戏介绍:僵尸西游记出来啦,孙悟空要赤手空拳对付一大班僵尸基本是不可能的,所以悟空使出了绝技,会是什么呢?类型:&&标签:&&大小:1.5KB游戏目标:先坚持1分钟!看你最后能拿到什么称号!游戏评论:5528251813119994【宝象国公主】西游记是个坑(3)_牛宝宝文章网【宝象国公主】西游记是个坑(3)专题:第三章 最佳秘书档案一、一纸休书的背后当冠军的苦恼唐僧成功地当上了孙悟空的师父。不管唐僧本人有多无能,就在孙悟空被救出五行山的那一刻,唐僧作为师父的地位就这样被确立了。在孙悟空的眼里,唐僧的地位是崇高的,他那先入为主的师徒观念使得他将唐僧摆在了一个不可动摇的地位。用他自己的话讲“我为人做了一场好汉,止拜了三个人:西天拜佛祖,南海拜观音,两界山师父救了我,我拜了他四拜。”孙悟空向佛祖、菩萨行礼都止拜了三拜,唯独对唐僧却特殊照顾,行了四拜之礼。这多出的一拜是什么意思呢?《大明会典》里有这样的说法:“四拜者,百官见东宫、亲王礼,见其父母亦行四拜。其余官长及亲戚朋友相见,止行两拜礼……是四拜唯于父母帝王得行之。”看见没有,孙悟空向唐僧行的是父母帝王之礼,其礼至重,尚不可加。常言道:一日为师,终生为父。这个意思就是说,我今天与你做了徒弟,就等于儿子一般,你就是我的再生父母了。唐僧还是很幸运的,佛祖的取经大计给他带来了不少好处。取经结果的直接效益就是多了一个可以永远追随他的大徒弟。可以说,唐僧付出的最少,获得的最多,他是取经团队最大的受益者。对于他来说,取经就像是个一本万利的***,只有利润,没有成本。令人不可思议的是,这样的***居然还没有风险。诚然,取经路上存在着路途艰险,到处是猛兽和妖怪,还有时常出没的强盗和突发性事件。可是,这对取经来说算是难度吗?路途再艰险,也有佛祖替他在身后挡着,再厉害的妖怪,也会有人出面解决,他的唯一任务就是骑着高头大马带着徒弟们一路走到西天。应该来说,唐僧的任务还是比较轻松的,佛祖没有给他规定取经的具体期限。取经不像马拉松比赛,有着一定的规格制度,跑慢了还会输掉比赛。对他来说,取经是一项必胜的游戏,走快一点,走慢一点,都是他自己说了算。反正什么时候到达终点,比赛就什么时候结束,然后就是宣布他获胜和举行颁奖仪式。对于取经行动的性质,五庄观的镇元大仙看得最清楚。镇元大仙是属于道派组织的,按理说跟佛教人士搭不着什么边,没有必要给唐僧那么大面子。况且,他那人人参果九千年才出三十个,实在珍贵,凭什么要摘给唐僧吃呢?对此,清风、明月就很不理解。镇元大仙道:“他是东土大唐驾下的圣僧,道号三藏,乃是我旧日的故人,倘若经过鄙观,可将我人参果打两个与他吃,权表旧日之情。”二童笑道:“孔子云,道不同,不相为谋。我等是太乙玄门,怎么与那和尚做甚相识!”您的故人多了去了,凭什么要对一个和尚如此礼让?大仙道:“你那里得知。那和尚乃金蝉子转生,西方圣老如来佛第二个徒弟。五百年前,我与他在兰盆会上相识,他曾亲手传茶,佛子敬我,故此是为故人也。”人家只是给他上杯茶,他却要以有限的果子奉上。清风明月心中嘀咕:镇元大仙这***做得可真够亏本的。其实,清风、明月哪里知道,这亏本的***原是要用来钓大鱼的。镇元大仙是个老同志,按资历辈分也算跟太上老君有的一拼了,不过由于能力有限,在神界里混了这么多年,也只混了个地仙之祖。但不管怎么说,处事经验还是挺丰富的,毕竟自己是根老油条了。镇元大仙表面上装糊涂,其实心里比谁都要明白:这唐僧可是一支标准的“潜力股”啊,佛祖钦点的法定人选。没有一点目的,二人交情又不深,这人参果难道是白给的?我做的可是一笔长线“投资”啊。所以,给唐僧送上两颗人参果,绝对是一笔划算的***。镇元大仙的这一举动从另一方面说明了,唐僧的此次取经,只会成功,不会失败。我们经常会说:不要输在起跑线上。对于唐僧来说,他在起跑线上就已经赢了。明眼人一看就会明白:傻子坐在唐僧那个位置,都能把经书取到手。然而,这个一开始就注定要成为比赛冠军的暴发户,内心深处却一直背负着一个巨大的压力。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压力呢?这个压力并非来自外界,恰恰正是来自于自己的团队内部。是人都是有自尊心的。自尊心是每一个人的信心来源,没有自尊心的人通常是自我卑微的。唐僧虽然满怀理想,也确定自己在走向一条成功的路线。然而,在通往成功的过程中,唐僧却总是找不到自己的位置。他手无缚鸡之力,每到关键的时刻,总是显得累赘和多余。而孙悟空呢,表面看上去低人一等,是徒弟,是下属,实际操作中却能在团队里发挥着主导力量的作用。主谓颠倒,这对于唐僧来说是一件很悲悴的事情。唐僧收了三个徒弟,然而这几个徒弟都不是什么善茬。不仅大徒弟武功高强,就连二徒弟和三徒弟也是能千变万化。徒弟们太有才了,反过来说就是师父太无能了,这两者的关系是成反比的。正是由于这个反比的存在,导致了唐僧的自尊心受到了严重的创伤,他并不因为有了孙悟空这个徒弟而感到莫大的欢喜。对这个大弟子,唐僧既不能在价值观上说服他,更无法靠自身的本事威服他。他在这个队伍中找不到自己的价值。从利益角度讲,唐僧是他们的领头羊,是取经队伍的主体,也是他把徒弟们一个一个领进了通向成功的殿堂。然而在这条取经道路上,他却没有任何心理上的优势,师父对徒弟的依赖远远超出了徒弟对师父的依赖。这几个徒弟也在师父面前毫不留情面,经常把他当成累赘和包袱。特别是大徒弟,竟然在公开场合多次说自己是“脓包”、“忒不济”。听到这样的话,你让师父的脸面往哪搁?我唐僧也是有面子、有身份的人呐!唐僧初见孙悟空时,看到他的本事那么大,着实欣喜了一番,以为有了这个大徒弟,可以天不怕地不怕了,可是他很快就会发现一个新的问题:他真正要面临的,不是妖魔,而是自己的徒弟。为了挽回自己的面子,他要树立起做师父的权威,所以他接管孙悟空后的第一个反应是:应该如何实现对孙悟空的有效控制?唐僧的运气还真不错,自己怎么想,事就怎么来。趁孙悟空负气离去的空当,南海观音出现了,在这紧要的关头送来了紧箍圈,并?吧?吧地传给了他一段那话儿经。看到菩萨如此关照,唐僧赶紧把背诵经文的内容当成一件大事来办:“三藏坐于路旁,育习那定心真言。来回念了几遍,念得烂熟,牢记心胸”。等孙悟空回来后,唐僧不惜违背出家人不可打诳语的戒条,骗孙悟空戴上紧箍圈。悟空戴上紧箍后,唐僧立即念起紧箍咒,试验一下紧箍咒的威力。果不其然,紧箍咒很好很有效。【我是怕太松了容易掉下来】唐僧:悟空,你怎么不穿衣服就回来了?悟空:没关系,我身上有毛啊!唐僧:毛毛露在外面很容易影响市容的……过来,戴上这个。悟空:什么东东?唐僧:这是我叫观音姐姐专门给你设计的一款头饰。悟空:不是吧?师父。我的确没有穿衣服,可是你弄一个破铁圈戴在我头上,也不起不什么作用啊?唐僧:凡事都要从头做起嘛!乖乖的,来,我帮你戴上。悟空:戴上就戴上……诶呀,我的头?唐僧:别担心,我是怕太松了容易掉下来……%☆&#○≌(紧箍咒)分手后的悲欢掌握了紧箍咒这个杀伤性武器,唐僧总算找回了一点做师父的自信。这“紧箍咒”乃是南海观音教他的独门秘笈,一经听过,就会立刻上瘾而无法自拔。一日不听就会筋脉倒流;两日不听就会周身溃烂;三日不听就会气血两亏,脸上长出黄褐斑,前列腺肿大,还会伴有更年期症状……悟空诶诶求饶:“师父,求求你给点解药吧……”“解药在观音姐姐手里,有本事你自己去拿吧。”唐僧顺利地制服了悟空,他做师父的优越感瞬间得到了膨胀。可是,他万万没想到,紧箍咒厉害,猴子的倔脾气更厉害。孙悟空是个天打的驴脾气,紧箍咒纵然厉害,但那毕竟只是一时的,比起压在五行山下500年那点苦,那还真算不了什么。一般人坐牢,总是有放风的时候,即便是那些被严加看管的重刑犯,多少还有四五平方的空间可以活动活动筋骨,而孙悟空所受押的五行山,那是完全按照猴子的体型大小来进行设计的。一分不大,一分不小,除了头和手留在外面外,其他的身体部位一概都属于半植物状态。这哪里是坐牢啊,分明就是个酷刑。这种酷刑挨一天没事,挨两天也没事,可是你挨一个月试试看,保准你精神分裂,见谁都管人叫亲爹。孙悟空压在五行山下不是一个月,也不是一年,而是500年。这500年要是完全被封冻了也就不算啥事了,偏偏1/3的部位露在外面,风餐露饮,日夜受这活刑。特别是,孙悟空吃足了蟠桃,此生可以说是无穷无尽,想死都死不了。可是,如果无穷无尽的生命一直要在这样的环境下度过,那还不如一头撞死算了。一个人如果连起码的希望都丧失了,这苦难的日子就更没法过了。孙悟空动不能动,死又死不了,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一棵又一棵的幼苗长成参天大树,世间的沧桑在他眼前不断地更替,这不管是在人界还是神界的牢狱史上都可谓是史无前例的。而现在,孙悟空连500多年的痛苦都挨过来了,这暂时的紧箍咒又算得了什么。所以,对孙猴子来说,紧箍咒固然令人畏惧,但还不是最可怕的事情,他的性情依旧跟当年一样----我行我素。唐僧接过观音赠予的紧箍咒,亲眼看到了它的杀伤力。他本以为就此找到了孙悟空的克星,有了一把可以有效控制他的武器。然而他想错了,面对白骨精的一次又一次变化,孙悟空不但没有惧怕紧箍咒,反而屡次采取先斩后奏的做法,完全不把他手中的武器当回事。孙悟空的一意孤行触伤了唐僧作为师父的底线。这小子怎么就一点不理会自己的阻拦和告诫?他僧所痛恨的,不是因为孙悟空打死了人,而是因为根本不拿自己当回事。我是你师父啊,甭管错对,你总得尊重一下我的意见吧?孙悟空的行为深深地刺痛了唐僧脆弱的心灵。他想怒,怒不起来,想恨,不知道恨向何方,怪只怪自己从娘胎里生出来,身上没那点本事。最后的唐僧心灰意冷,他的脑海里只剩下一个念头:赶走孙悟空。驱使唐僧做出赶走孙悟空的决定的,主要有两个方面:第一是感到这个猴子脾气大,不好控制,他的拿手好戏是紧箍咒,现在连紧箍咒都不顶用了,自己实在拿不出更好的方案。第二是觉得现在手下还有八戒和沙僧,关键是有观音替他在背后撑腰,没有孙悟空不见得就到不了西天。孙悟空走了,临走时留下了一句话:“你不要我做徒弟,只怕你西天路去不成。”孙悟空说的这句话其实是很有深意的,可是唐僧不这么认为,他觉得“我命在天”,地球不会因为少了你孙悟空就玩不转了。令唐僧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孙悟空的话居然那么灵验。孙悟空走后,一向雪中送炭的南海观音突然消失匿迹了,发出的求救信号也没个回音了。从那一刻起,观音好像锅炉里冒出的水汽一样,就此蒸发了。观音和孙悟空都走了,漫漫取经之路只留下唐僧和他的两个徒弟。没有了开路贴身侍卫,没有了上级领导的眷顾,那么唐僧师徒三人还能不能到达西天呢?***当然是否定的。唐僧赶走了大徒弟之后,灾难很快降临到自己身上。这不,还没走多远,唐僧的肚子饿了。没有了筋斗云做后勤,这队伍还真不好带,要不怎么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呢?没办法,唐僧只能把后勤的重担交到了八戒手上,叫八戒同志去替他化点斋饭来。八戒倒是答应的挺爽快,肚子一挺就把任务包揽了下来:没问题,我啊,“钻冰取火寻斋至,压雪求油化饭来”,反正你甭管了,回头一准让你吃个饱。八戒是出了名的懒货,贪吃贪睡还不肯干活,为什么这会儿答应的这么爽快呢?当然是有原因的。因为自从孙猴子被赶走后,八戒的地位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大变化。猴子在的时候,他是二师弟,孙猴子一走,他的地位自然由原来的二师弟破格升职为大师兄。就凭着一点,这丫丫的脸上就写满了神气。书中这样写道:“那呆子,抖擞精神,叫沙僧带着马,他使钉钯开路,领唐僧径入松林之内……”神采飞扬地过足了当大师兄的瘾。不过,瘾归瘾,这大师兄却不是那么好当的。很快,八戒同志就感受到了做大师兄的辛苦。就拿化斋来说吧。猪八戒出了松林,往西一直走了十多里地,一直没有碰到户人家,这一路真是“有狼虎无人烟”,哪里有化斋的地方啊!八戒走得实在累了,觉得化斋好辛苦,心想:“当年行者在日,老和尚要的就有,今日轮到我的身上,诚所谓当家才知柴米价,养子方晓父娘恩,公道没去化处”。这才知道,原来当大师兄也不是什么时候都威风。想着,想着,瞌睡虫跟着上来,索性就地扒个窝,竟在草丛里睡下了。八戒这一睡不要紧,可怜饿苦了唐僧。唐僧赶紧让沙僧出去寻找,自己一个人坐在树林中留守。坐的时间长了,自然腿脚发麻,加上肚子不断传来咕咚咕咚的信号,唐僧实在坐不住了,只好起来活动活动筋骨,来回散步。这散步就散步吧,你干嘛来回啊。来回就来回吧,还非得走那么远,明知道自己是个路痴,身边又没有带指南针,还不在原地好好呆着。本来是向西的路,他却走成了向南,跌跌撞撞地独身一人冲进了妖魔的巢穴。冲进魔穴并非唐僧的本愿,但唐僧必须对自己的鲁莽行为付出惨痛的代价。巢穴之内,那妖魔正在睡觉,听得有人进来,陡然身起:“小的们,操起火把,***自动上门了!”【再叫,老子不去了】唐僧:悟净,八戒去多久了?沙僧:有大半天了。唐僧:怎么还不回来,再不回来老子都快饿死了。沙僧:二师兄食肠大,估计自己不吃饱是不会回来的。唐僧:这个遭瘟的死猪,早知道还不如叫外卖。猪八戒:(从不远处传来)叫什么叫,再叫,老子不去了……突然消失的观音唐僧铁了心地要赶走孙悟空,从一定意义上讲,是因为没有认清当前的局势,低估了取经行动的难度。在他看来,大徒弟恃才傲物,不好管教,而他们两人的性格又完全不同,根本无法走在一起。相比之下,他觉得跟八戒、沙僧的关系更加融洽一些。况且,到目前为止,取经队伍还没有碰上非孙悟空对付不了的妖怪,这使得他坚定地认为,没有孙悟空,他一样可以徒步走到西天。所以,当孙悟空说出“我去便去,只是你手下无人”的时候,唐僧发怒了:“只你是人,那悟能、悟净就不是人?”在他看来,由另外两个徒弟保护,去西天的路上已经足够了。唐僧的问题根本性在于,他对自己的团队实力没有作一个清醒的认识。他在黄袍怪的老巢里煎熬了几天之后,幸运地被人救出了波月洞。救出他的不是别人,正是那妖怪的结发夫妻----昔日的宝象国公主。为了报答公主的救命之恩,唐僧三人悻悻地来到了宝象国,与那国王大言不惭地夸下了海口:“贫僧有两个徒弟,善能逢山开路,遇水迭桥”,那意思是说,陛下你放心吧,救公主的事包在我老唐身上了。什么事情那么容易,你就包在身上了?你也不掂量掂量自己,这事情能说包就包吗?那妖怪有多少实力,你清楚吗?对于这件事情,唐僧没有做任何的想法,在他看来,降妖除魔对于自己的那两个徒弟,那是轻而易举的事情。而与此同时,八戒和沙僧也同样持有这样的想法。孙悟空是唐僧赶走的,不过想赶走孙悟空的却不止他一个。在这件事情上,猪八戒没少参合。猪八戒同志为了当上大师兄,实现团队中的自身利益,对唐僧采取了软磨硬泡的办法,利用师父的耳根不断地唆孙悟空的坏话。反正这年头进谗言又不上税,能多说几句是几句。猪八戒的行为充分表明了,在处理孙悟空的问题上,他跟唐僧的立场是保持高度一致的。当然了,孙悟空走了,自己名正言顺地当上了大师兄,这降妖除魔的头号风头自然也就落到了自己的手上。所以,该耍酷的还得耍酷,该威风还得威风。以前有孙悟空在,自己只是个边角料,只能站在一边打打下手,每次功劳都眼睁睁地看着被别人抢走。现在好了,机会来了,这不正是我老猪终于显神威的时候吗?所以,当国王问起哪位长老能够降妖时,猪八戒马上站出来了:“老猪能降”,并且急不可耐地报出了自己的家世:“我乃是天蓬元帅,只因罪犯天条,堕落下世,幸今皈正为僧。自从东土来此,第一会降妖的便是我。”国王一听,哟!天蓬元帅!在天上的,还是个元帅,这是多了不起的人物啊,赶紧变化一个让咱也开开眼吧。听到国王的呼唤,猪八戒的自我优越感迅速得到了膨胀,他赶忙卖弄手段,喝一声叫:“长!”止把身子变得有八九丈长。他这一变,把两班文武的嘴巴都吓歪了,战战兢兢问道:“长老,似这等变得身高,必定长到什么去处,才有止极?”猪八戒也不怕牛皮吹大了会歪嘴:“看风,东风犹可,西风也将就;若是南风起,把青天也拱个大窟窿!”那意思是,没有什么我老猪做不了的。看着满朝文武瞠目结舌的样子,八戒心里一定乐开了花。以他的本事,骗骗凡夫俗子自然可以,可你骗得过人家妖怪吗?凡事总得讲究个度啊!八戒不这么认为。他想,猴子能干的,老猪我一样能干。不仅如此,他还冲着前来助阵的沙僧吼道:“来得好。我两个努力齐心,去捉那怪物,虽不怎的,也在此国扬扬姓名”。死到临头还惦记着扬名立万。唐僧和八戒两人对取经难度的如此不屑,这对于整个取经行动的成败来说就像是颗定时炸弹,说什么时候爆炸就什么时候爆炸。观音觉得头都大了。人人都说孙悟空爱闹事,看来这唐僧和八戒也不消停。本来已经躲过一劫,现在还要回头去管人家的家事,要帮老国王救回公主。好,救就救吧,正好让你们吃吃苦头。观音一怒之下走了,丢下了唐僧。不过其实她也没走多远,只是换个地方躲起来静静地瞧着,还暗中嘱咐丁甲、揭谛、功曹、护教诸神,在半空中留作保护。唐僧被人变成了老虎后,一群将军校尉一拥上前,使出各项兵器乱砍乱杀。唐僧乃是血肉之躯,哪经得起这般砍杀,要不是丁甲、揭谛、功曹、护教等诸神携手保护,就算是一百个唐僧,也早被砍为肉酱。不过,保护归保护,观音可没说要救你。解铃还得系铃人,你自己种下的苦果,自然是由你自己来品尝。整个解救过程中,自始至终都没出现过观音的身影。那么,观音为什么不愿意搭救唐僧呢?观音不搭救唐僧是必须的。佛祖的取经计划不是为了让人领取几本经书,也不是为了除掉多少妖魔,而是要促成唐僧与孙悟空的强强联合。少了任何一个,他的取经大计就将沦为泡影,舆论效应、团队建设都将成为一张空头支票。唐僧和孙悟空的二次分手给佛祖的取经计划带来了新一轮的问题。观音作为整个取经计划的执行者,她必需站的高,望的远。保护唐僧是她的首要责任,搓和两人的关系更是她的首要责任。对于这件事情,她是责无旁贷的。那么,对于搓和两人的关系,观音是怎么处理的呢?三打白骨精,怨怒的导火线很多人看了三打白骨精之后,都会认为唐僧的做法很愚钝,在不明事理的情况下三番四次不合时宜地乱念紧箍咒,以致错怪了好人。真是糊涂透顶。其实不然,唐僧之所以这么做还是有他的理论依据的。孙悟空的一句话直接道出了三打白骨精的幕后真情:“今日昧着惺惺使糊涂,只教我回去,这才是鸟尽弓藏,兔死狗烹!”孙悟空的这句话说得很直白。他认为师父并不是真的被白骨精给骗了,而是假装糊涂,故意借个机会赶他走。孙悟空说这句话的依据在哪里呢?依据就在于白骨精的表演很拙劣。其实,识别白骨精的变化根本不需要火眼金睛,以常理推测,就可以判断出个八九不离十。因为,白骨娘娘的演技实在太差了。我们来看看这个白骨娘娘的表演到底露出了几个破绽。第一次,白骨精变成一个花容月貌的少女,先说要把“斋饭”送给唐僧等人吃,后来被唐僧一问,无从应答,又谎称是给丈夫送饭,说话前后矛盾,基本属于无事献殷勤,非奸即盗之类。第二次,白骨精变成一个老太太,猪八戒马上说对猴子说:“完了,你刚才打死的就是她女儿”。对此,孙悟空的回答是:“兄弟莫要胡说!那女子十八岁,这老妇有八十岁,怎么六十多岁还生产?断乎是个假的,等老孙去看来。”第三次,白骨精变成一个老头,谎称自己是念经的,可是他一边念经,一边还脚步不停,根本就不像是一个修行吃斋的样子。而且,接下来的行为就更加令人怀疑了:“那妖精遂答道:'长老啊,我老汉祖居此地,一生好善斋僧,看经念佛。命里无儿,止生得一个小女,招了个女婿,今早送饭下田,想是遭逢虎口。老妻先来找寻,也不见回去,全然不知下落,老汉特来寻看。果然是伤残他命……’”这老汉速度可真够快的,老太婆前脚刚死,他就后脚赶来了。这不摆明了要唱双簧嘛!心急是吃不了热豆腐的!唐僧并非白痴,如此拙劣的演技难道他一次都没看出来?取经路上本来就路途艰险,唐僧一路走来就没有一点警惕性吗?对此,三师弟沙僧同志保持了沉默的态度,两不得罪,而猪八戒则是处心积虑,到处怂恿。孙悟空在一个中立,两个对立的情况下,最后不得不被迫离席。猪八戒同志做什么都懒,唯独在这件事情上,却是表现得异常积极。面对着唐僧与猴子的不快,连续挑唆了三次。第一次唆嘴:师父,这个女子是此间农妇,送饭下田,路遇我等,却怎么栽她是个妖怪?哥哥的棍重,走来试手打她一下,不期就打杀了!怕你念紧箍咒,故意使个障眼法儿,变做这等东西,演幌你眼,使不念咒哩。第二次唆嘴:师父,不好了!那妈妈来寻人了!师兄打杀的定是他女儿。当唐僧要赶悟空,孙悟空不愿走时,八戒又说:师父,他要和你分行李哩。你把包袱里的旧褊衫,破帽子,分两件与他。第三次唆嘴:师父,那个是祸根哩。行者打杀他的女儿,又打杀他的婆子,这个正是他的老儿寻来了。我们若撞在他的怀里,呵,师父,你便偿命,该个死罪;老猪为从,问个充军;沙僧喝令,问个摆站;那行者使个遁法走了,却不苦了我们三个顶缸 ?猪八戒连续三次先入为主的判断,不断挑唆唐僧,其目的不言自明。八戒的行为一再证实了他对孙悟空的态度。同唐僧一样,他的心理也一直没有平衡过。猪八戒自视清高,贪小便宜永远都是他的性格强项。对他来说,孙悟空的存在与其说是背上找了个靠山,不如说是头上顶了座大山,有了孙悟空的存在,就等于永无他的出头之日。其实这也很正常。猪八戒是天蓬元帅下凡,曾经掌管八万水军,自然不能接受当年的弼马温,如今的大师兄这样一个事实。何况,这个弼马温还是不止一次地捉弄过自己。这对维护自己的光辉形象太那个什么了!所以,他目前的最大愿望就是挤走孙悟空,自己做大师兄。孙猴子的孤傲和唐僧的疲软,让他看到了契机,借助三打白骨精这样的跳板,他觉得自己的梦想终于可以如愿以偿了。赶走孙悟空之后,猪八戒有模有样地做了几天大师兄。看看他这一路走来的架势就知道,这几天的小日子没让他少潇洒。理想总是幸福的,现实总是残酷的,还没等到八戒同志缓过神来,这潇洒的好日子很快到头了。宝象国里突然闪出个黄袍怪,这个黄袍怪虽说不是一等一的高手,对付猪八戒同志却错错有余,一个拳头挥下来,便打得他满地到处找牙。八戒本想和沙僧联手,在这宝象国中扬扬威名,没想到十个回合还没扛下来,就已经败下阵来。你看这小子别的本事没有,溜倒是溜的挺快,他一看情势不对,马上撇下沙僧,独自一人一头钻进那蒿草薜萝,荆棘葛藤里,也不管刮破头皮,搠伤嘴脸,只管一毂辘睡倒,再也不敢出来。只可怜那沙僧,硬是替八戒当了回罪羊,被活活捉进洞去。八戒的美梦在现实面前,终于宣告破灭。没奈何,心灰意冷的猪八戒只好打起了退回高老庄的主意,干起了分家的行当。幸好此时,小白龙及时劝住:“师兄啊,莫说散火的话,若要救得师父,你只去请个人来。”八戒道:“教我请谁么?”白龙道:“你趁早儿驾云回上花果山,请大师兄孙行者来。他还有降妖的大法力,管教救了师父,也与你我报得这败阵之仇。”其实,猪八戒哪里会不知道去请孙悟空可以救出唐僧。问题是,请谁都可以,唯独请这孙悟空,自己拉不下这张老脸呐。在小白龙的劝说下,猪八戒终于道出了事情的原委。“兄弟,另请一个儿便罢了,那猴子与我有些不睦。前者在白虎岭上,打杀了那白骨夫人,他怪我撺掇师父念《紧箍儿咒》。我也只当耍子,不想那老和尚当真的念起来,就把他赶逐回去,他不知怎么样的恼我,他也决不肯来。倘或言语上,略不相对,他那哭丧棒又重。假若不知高低,捞上几下,我怎的活得成么?”可以看出,猪八戒的这番话,还是以比较隐晦的方式承认了自己撺掇师父赶走悟空的事情真相。他觉得“不睦”的原因在自己,害怕大师兄心眼不大,要找自己算账。所以,他宁愿“另请”一个人,也不想去见大师兄。不过,为了自己的前途着想,加上小白龙的极力劝说,八戒同志还是决定勉为其难,硬着头皮去走一遭。八戒的推波助澜在一定意义上加强了唐僧赶走孙悟空的决心,不过赶走孙悟空却不是猪八戒的决定。猪八戒只不过当了一回当年的秦桧,替赵构背了口黑锅,真正决定孙悟空去留的还在于唐僧自己。如果我们仔细分析一下,就会发现,猪八戒的所谓挑拨之言,其理由十分粗糙,基本上属于捕风捉影,对孙悟空的动机和行为也只是作主观的推测,而没有什么坚实的事实依据。如果唐僧自己想留住悟空,又怎么会对这些经不起推敲的话如此轻易地相信?我们有理由可以相信,不是猪八戒的挑拨水平有多高,而是唐僧早有先入之见,本就愿意接受八戒的挑拨,在这个问题上,他们俩的立场属于同穿一条裤衩。孙悟空一路上总叫八戒为“呆子”,这对唐僧来说是喜而易见的。对于唐僧来说,这样的称呼能够让自己在智力和道德上更有优势,这使他在八戒面前找到了作为领导者的优越和自尊。而同样的感觉在孙悟空那里却很难产生。孙悟空处处压制自己,使得唐僧在孙悟空面前毫无自信可言,在其潜意识中容易出现心理上的失衡,相比之下,他觉得跟八戒同志从感情上更亲近一些。于是,在他眼里,八戒的那些缺点反而成了可爱之处了。唐僧三番五次地乱念“那话儿经”,结果每次都上了妖怪的当,其根本原因不在于唐僧没有分辨能力,而是在于他一直没有发泄出来的内心的痛苦。所以,他需要通过间歇性的惩戒不断向悟空表明:我才是师父、你才是徒弟。无论你孙悟空的本事和功劳有多大,这个名分和身份的关系是不可改变的。孙悟空的功劳越大,唐僧就越有必要强调这一点。法律不过是一张纸三打白骨精的下一站就是我们前面说到的黄袍怪。这个黄袍怪的样子很让人熟悉:青靛脸,白獠牙,一张大口呀呀;两边乱蓬蓬的鬓毛,三四紫巍巍的髭髯。俨然一副白虎出世。没错,这个妖魔就是二十八宿中西方白虎七宿之一的奎木狼了。奎木狼的出现并不是要有意要为难取经人的,因为他本不在唐僧师徒的必经之路上,可唐僧却偏偏落入了他的法网。唐僧与八戒、沙僧两人失散之后,情思紊乱,急着要找到两个徒弟。可是他忘了,自己是个路痴。是个路痴你就好好呆着呗,最让人头疼的是明知道自己是路痴还乱跑。两个徒弟走的都是直西路,他倒好,直接往南边去了。唐僧出了黑松林,忽然抬头,见那壁厢金光闪烁,彩气腾腾,仔细看处,原来是一座宝塔,金顶放光。这带黑松林乃是群妖出没的地方,周围一片渺无人烟,怎么会有宝塔出现呢?稍微懂得一些生活常识的人,都会猜透几分这其中的玄虚。可是我们的唐长老却不这么想,他欣欣然地接受了这一奇观:“我弟子却没缘法哩!自离东土,发愿逢庙烧香,见佛拜佛,遇塔扫塔……待徒弟们来,一同借歇。”一激动,丢下行礼、白马,独自一个人往前冲了。白白让奎木狼捡了个大便宜!奎木狼本是西方白虎之首的奎星下凡,他生活的碗子山波月洞正好是对应天上奎星的位置。唐僧的误入印证了中国的一句老话:猎物撞到***口上了。撞到***口的猎物自然来之不拒,可是我们这位奎木狼同志却对着眼前的唐僧肉并不感兴趣。奎木狼一开始说是要吃唐僧肉的,可是把唐僧捉到手之后就没有下文了,直到在宝象国把唐僧变成了老虎也没有动过他的一块肉。是奎木狼不知道唐僧肉的珍贵吗?奎木狼一看见唐僧就道出了他是“上方人物,不当小可”,显然,他是知道唐僧肉的药用价值的,也知道唐僧肉是一种稀有资源,吃了可以长生不老。奎木狼用“放光的宝塔”辛辛苦苦把唐僧诱进他的碗子山,抓唐僧的意图是很明确的。可是抓到了唐僧又迟迟不吃他的肉,还借用妻子的名义放跑了唐僧,这一捉一放,奎木狼到底打的是什么算盘?其实,这个问题也很好理解。因为他抓唐僧的目的根本就不是为了要吃唐僧肉。奎木狼本来就是天上的神仙,是授了天禄的。神仙的身份意味着他的寿命是无止尽的,唐僧肉或吃或不吃,都只是一顿饭而已,他并不需要通过吃唐僧肉来延长自己的寿命。抓唐僧的目的另有隐情。故事的结尾为我们点明了真相。玉帝道:“奎木狼,上界有无边的胜景,你不受用,却私走一方,何也?”奎宿叩头奏道:“万岁,赦臣死罪。那宝象国王公主,非凡人也。他本是披香殿侍香的玉女,因欲与臣私通。臣恐点污了天宫胜境,他思凡先下界去,托生于皇宫内院,是臣不负前期,变作妖魔,占了名山,摄他到洞府,与他配了一十三年夫妻。”原来,奎木狼下界为妖是为了延续一段未了的情缘。爱情是伟大的,现实是残酷的。天庭是有明确的点卯制度的,平均三日点卯一次。奎木狼连续三次点卯都没有点到,无辜矿工两个礼拜,已经犯下了天条。唐僧路径宝地的时候,奎木狼很可能已经收到了来自天庭方面的压力。奎星作为二十八星宿的四大领导之一,(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各管七星)为了爱情拒不上班,同事们也是可以理解的。但理解归理解,制度是制度,你奎木狼为了自己的一己私欲,犯下天条,必然会受到玉帝的问罪。毕竟,纸里包不住火,同事们建议奎木狼做好最坏的打算。此时的奎木狼作何感想?一方面他要跟宝象公主享受恋恋不舍的蜜月,一方面他又将接受来自天庭方面的惩罚,奎木狼觉得这日子实在是太痛苦了。如何才能化解眼前的危机呢?正在奎木狼万分纠结的时刻,波月洞里佛光一亮,暗色之中闪出一朵莲花。观音驾到。“姐姐你来的真是太及时了!”观音定了一定神,喃喃地说道:“我愿救你一命,让你免去三灾之害,脱离轮回之苦,你需答应我一件事,你可愿意?“愿意,愿意,姐姐你告诉我怎么做,我什么都愿意。”“你只需这般,这般……”听完观音的话,奎木狼头上的乌云一下子散了:“不就是抓个唐僧再把他放了吗,这个太容易了。您放心,我一定把这事办的漂漂亮亮的。”奎木狼不负厚望,出色地完成了任务。事后,猪八戒请回了孙悟空,救出了唐僧。面对孙悟空的不计前嫌,唐僧一脸愧疚,谢之不尽地道:“贤徒,亏了你也,亏了你也!这一去,早诣西方,径回东土,奏唐王,你的功劳第一。”师徒二人重归于好。奎木狼一举化解了唐僧对孙悟空的怨怒,保证了佛祖的取经计划的顺利进行,作为奖赏,观音自当亲自帮他在玉帝面前求情。碍于观音的面子,也为了早日实现“西佛东化”的大局,玉帝对奎木狼从轻发落,奎木狼幸运地成为了天庭有史以来处罚最轻的人。那么,玉帝给了他什么样的处罚呢?玉帝给他的处罚是:收了金牌,贬他去兜率宫与太上老君烧火,带俸差操,有功复职,无功重加其罪。贬去老君那烧火也叫处罚?还是带薪水的。玉帝这人情做得也太他妈哥们了。同样是惩罚,沙僧和小白龙就没有这样的运气。他们仅仅是不小心打破了玉帝一个东西,就被流放到最穷最苦的地方,每天还要受尽乱剑穿心之苦。而奎木狼却完全不同,不仅被安置到如此自在的场所,还给他一个有功复职的机会。这样看来,法律不法律,其实不过就是一张纸而已,关键时候还是要看人情的。谁说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呢?令沙僧和小白龙意想不到的是,世间之事有不平等的,还有更不平等的。这个奎木狼被罚到老君那里烧火,到底烧了多少时间呢?我给大家算一个数据。奎木狼被玉帝受罚是在第三十一回,此时唐僧从长安出发已有三四年的光景,到六十五回的小雷音寺,为了帮助孙悟空逃离黄眉老怪的金铙,二十八星宿一齐出马,其中就出现了奎木狼的身影。此时,唐僧师徒在取经路上正好走了九年。这样算起来,往多里说,奎木狼顶多也就给太上老君烧了六年的火。而按照“天上一日,人间一年”的算法,实际奎木狼也就给太上老君烧了六天的炉子,便“有功复职”了。六天时间你就算你再怎么努力烧火,何来有功?然而,问题不是这么看的。有没有功,那得领导说了算。领导说你有功就有功,领导说你无功就无功。因为,打完奎木狼,取经队伍的下一站就是金角、银角所在的平顶山。估计正在金童、银童下界之际,奎木狼正好可以代替他们看看炉子,帮老君解决一下燃眉之急。在太上老君的举荐下,奎木狼自然就成了“有功之臣”。从吃唐僧肉到锅炉工有了奎木狼在炉子边上守着,金童、银童可以放心地下界做妖去了。令人可笑的是,这两位锅炉兄弟下界为妖之后,他们首要的目的竟也是要吃唐僧肉。金角道:“你不晓得。我当年出天界,尝闻得人言:唐僧乃金蝉长老临凡,十世修行的好人,一点元阳未泄,有人吃他肉,延寿长生哩。”看样子,他们这趟下得天来,专门就是来吃唐僧肉的,没有别的什么目的。可是仔细一推敲,你就会觉得这个动机很不可思议。五庄观里的土地在介绍人生果时,曾这样说:“此果闻上一闻能活三百六,要是吃上一口能活四万八千年。”金童银童天天陪在老君的丹炉边上烧火,就算没有顺手牵羊的机会捞他个一颗半粒,那也一定闻足了丹药上面的气味。他们是天天闻着老君的仙丹长大的,早就已是长生不老之躯,想死都死不了,有必要非得吃唐僧肉延寿吗?两个长生不老的家伙,却口口声声喊着要吃唐僧肉,这只能让我们用一个词来翻译:非奸即盗!两个家伙为我们在平顶山上演出了一场对台好戏。他们在抓到唐僧之后,并没有急急地下锅,而是专等着孙悟空来救。而他们不吃唐僧肉的理由也十足地充分:“猴子太捣蛋了,必须等到抓到了孙猴子之后才能放心开吃。”其实嘛,观众的眼睛都是雪亮的。要不要吃唐僧肉,从你的态度里就可以看出来。真要吃唐僧肉的话,你干嘛等啊,先煮了吃了不就完事了?谁还能拿你怎么样?从故事的整个经过看,金角、银角显然是有意要让自己吃不到唐僧肉的。他们先是让手下拿着自家的宝贝去装孙悟空,可是派出的人选却是精细鬼、伶俐虫两个糊涂蛋,白白让猴子换走了宝贝;然后又说“干妈”的幌金绳可以拿住孙悟空,可是去接“干妈”的途中又一次给猴子创造机会,让猴子捡了个大便宜;最后一次,明明已经成功地把猴子装在葫芦里了,偏偏要打开葫芦盖子看一看,硬是让猴子再一次逃了出去。这猴子吃过老君的九转金丹,又在八卦炉中炼了七七四十九日,早已是金子心肝,银子肺腑,炼就了金刚之身,化不成脓。金角、银角作为兜率宫的内部人员,这么浅显的道理,别人不清楚,难道他们也不清楚吗?很显然,金角、银角是有意要放跑孙悟空的。放跑孙悟空的目的不在其他,而是为了证明自己真正的实力。太上老君派他们下来化魔做妖,不是为了要消灭孙悟空,而是为了说明道家弟子的实力。金童、银童领了太上老君的指令,前来阻挠取经队伍,为了确保万一,他们带来了老君身边的五样法宝。不过,很快,金童、银童就会意识到,对付孙悟空,其实根本用不着家传的法宝。金角、银角本来对孙悟空是心有余悸的,毕竟人家曾因大闹天宫闯下了威名,光听听这名头就够人吃一壶的了。你看那书中写道:好行者,理开棒,在马前丢几个解数,上三下四,左五右六,尽按那六韬三略,使起神通……剖开路一直前行,险些儿不唬倒那怪物(指银角)。银角大王带着众妖怪出来巡山,一头便看见孙悟空在队前开路,远远地瞧见孙猴子轻松地就将一路山石夷为平地,着实吓出了一身冷汗,失声叫道:“几年间闻说孙行者,今日才知话不虚传果是真。”众怪上前道:“大王,怎么长他人之志气,灭自己之威风?你夸谁哩?”二魔道:“孙行者神通广大,那唐僧吃他不成。”众怪道:“大王,你没手段,等我们着几个去报大大王,教他点起本洞大小兵来,摆开阵势,合力齐心,怕他走了那里去!”二魔道:“你们不曾见他那条铁棒,有万夫不当之勇,我洞中不过有四五百兵,怎禁得他那一棒?”从这一段对话可以看出,当银角第一次见到孙悟空时,还是被他的气势给镇住了。不过,很快他就会意识到,孙悟空这个齐天大圣其实也不过是徒有虚名。银角本来想借助法宝制服孙悟空的,后来发现自己一个“泰山压顶”就把猴子压得力软筋麻,七窍喷红,想来这个齐天大圣也不咋地,干脆丢弃了法宝,直接拿真刀真***跟人干起来。书中有一段专门描写此二人的打斗场面。“二魔闻言,急纵云跳在空中,轮宝剑来刺,行者掣铁棒劈手相迎。他两个在半空中,这场好杀:棋逢对手,将遇良才。棋逢对手难藏兴,将遇良才可用功。那两员神将相交,好便似南山虎斗,北海龙争。龙争处,鳞甲生辉;虎斗时,爪牙乱落。爪牙乱落撒银钩,鳞甲生辉支铁叶。这一个翻翻复复,有千般解数;那一个来来往往,无半点放闲。金箍棒,离顶门只隔三分;七星剑,向心窝惟争一***。那个威风逼得斗牛寒,这个怒气胜如雷电险。”两人斗了相近三十回合,竟然不分胜负。银角大王彻底明白了,孙悟空这个齐天大圣原来都是包装出来的,其真实水平也就在你我行列。既然如此,那也用不着法宝了,干脆,就用拳脚见高低吧。银角本着知己知彼,决定与孙悟空一较高下。可是他忘了一条,老实人总是要吃亏的。自己整天守在太上老君的兜率宫里面,哪里见得外面世界的尔虞我诈,而孙悟空就不同了,人家是在泥垢里跌摸滚打混出来的。没有一点技术含量,怎么在江湖上走路?事实证明,一个人光凭自身实力是不够的,必要的时候还得学会一些江湖伎俩。孙悟空只是耍了点小聪明,他用毫毛变作的假葫芦换取了银角身上的真葫芦。憨厚的银角全不知底细,竟拿着假葫芦与孙悟空对阵,其结果自然是上当受骗,被活生生地装进了葫芦。装进葫芦之后,孙悟空还卖乖:“我的儿啊,不知是撒尿耶,不知是漱口哩,这是老孙干过的***。不等到七八日,化成稀汁,我也不揭盖来看。忙怎的?”简单一句话,你就在里面好好呆着吧。银童一旦被装进了葫芦,金童的阵脚自然也就乱了,慌乱之中也顾不上其他的法宝,迎头而上与孙悟空斗了个天翻地覆,不想孙悟空突然纵到空中,解下净瓶,罩定老魔,叫声:“金角大王!”那怪只道是自家败残的小妖呼叫,就回头应了一声,飕的一声飞将进去,被行者装进了瓶里。还好老君及时赶到,救出了金、银二童,回走的时候还留下一句话:“不干我事,不可错怪了人。此乃海上菩萨问我借了三次,送他在此托化妖魔,看你师徒可有真心往西去也。”把自己的责任推了个一干二净。莫要错怪了好人老君走了,西天之路阻挠未成,还险些丢掉了自己手下两名童子,正因为如此,他还会派更厉害的青牛兕怪下界,此事后话。(雌的犀牛叫兕)老君临走的时候抛下了一句话,不是我管教弟子不严,而是那南海观音向我借了三次,故意要来难为你们的。对此,孙悟空的反应是什么呢?悟空闻言,心中念道:“这菩萨也老大惫懒!当时解脱老孙,教保唐僧西去取经。我说路途艰涩难行,他曾许我到急难处亲来相救。如今反使精邪摹害,语言不的,该他一世无夫!”活该她一辈子嫁不出去。孙悟空的话有些不堪耳目,不过倒也是骂出了大家疑虑的心声:菩萨本来是要保护唐僧等人取经西去的,怎么会突然安排几个妖怪在此作祟呢?会不会是太上老君故意离间观音跟他们的关系,栽赃陷害?按照正常逻辑,老君作为佛教的反对势力,要离间他们之间的关系也不无可能,不过,要说一定如此,倒也未必。前面的章节说过,八十一难的设置不是为了考察取经团队的能力,纵使派再厉害的妖怪下界也起不到考察能力的效果,但有一样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如何促成这几个人的心灵转变,使“无字真经”的宣传得到广泛传播。而成功取得无字真经的前提,必然是要保证孙悟空在这个取经队伍中的一席之位,使得唐僧充分认识到孙悟空在这个队伍中的重要地位。奎木狼的下凡已经让唐僧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但难免这样的错误还会继续发生。为了巩固取经团队的凝聚力,观音菩萨有必要再进行一次强调。孙悟空是不能被赶走的,赶走了孙悟空,这经就取得没意义了。由三打白骨精到遭遇奎木狼,又从奎木狼受罚到两个锅炉兄弟下界,种种的事迹一再表明,这两次案件加在一起本身就是个双连环。一环紧扣一环,其最终目的就是为了说明孙悟空对唐僧取经的重要性。***终于浮出水面。原来是观音菩萨为了要让唐僧彻底地打消赶走孙悟空的念头,殚精竭虑,从中做了大量手脚,以此来强调:没有孙悟空,你唐僧根本就到不了西天。回来吧,大师兄观音成功地化解了取经队伍的矛盾危机,使唐僧对孙悟空的怨怒大大抵消,也让他清楚地认识到了孙悟空在取经队伍中的重要位置,为取经队伍的进一步磨合赢得了时间和机会。值得一提的是,这次矛盾的化解并不是通过谆谆教导试的劝说来完成的。南海观音直接丢给唐僧一个包袱,所有的结都让他自己去解开。说的明白一点就是:孙悟空留与不留你自己决定,出了事后果自负。观音使出的手段是极其高明的,她虽然至始至终未曾露面,好像什么事情都与她无关,但却能让事情发展的动态圆满地按照计划进行,真个是法网恢恢,疏而不漏。观音以其无比睿智的大无畏精神化解了唐僧与孙悟空的第二次分手。如果说第一次的化解是为了帮助唐僧确立他的领导地位,那么这一次的化解则是更多地提高了孙悟空的位置。两个人的关系好比杆秤的两头,无论哪头翘起都会给队伍带来不稳定的因素,而观音的工作就是如何平衡好秤砣的位置。唐僧有了这次的教训,内心的矛盾发生了新的变化。比如在金銮殿变虎一难中,唐僧为了替宝象公主捎书,结果反被污蔑为虎精,好人变成了坏人,教训极其深刻。想起孙悟空曾经为他做过那么多事情,自己却以一己私心,错把孙悟空当做小人驱赶。现在想来,实时是追悔莫及。因此,当他再度见到孙悟空时,亲切之感油然而生。他一把搀住孙悟空,谢之不尽道:“贤徒,亏了你也,亏了你也!这一去,早诣西方,径回东土,奏唐王,你的功劳第一。”对孙悟空的心理摩擦瞬间拉拢了距离。与此同时,猪八戒的内心深处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从挤走大师兄到请回大师兄的巨大反差中,八戒同志总算看清了一个事实:取经是个软着陆,没有一点自身实力,这条路寸步难行。一个奎木狼就让他四肢疲软,更何况金角、银角这样的妖怪了。谁知道前面还有多少厉害的妖怪在等着他。八戒这次想明白了,自己根本不是当大师兄的料,取经的难度也绝非自己想象的那么容易,自己挑不起这个担子,有何必打肿脸硬充胖子呢?再回头想想之前的日子,相比之下,有孙猴子在上面罩着,这样的局面会更加令人轻松。八戒同志思前想后,算来算去还是觉得当二师兄更划算。“毕竟咱身上长着猪脑袋,劈开一半,脑细胞也比那一般人多。”如果说取经的难度是他不想再做大师兄的根本原因,那么孙悟空的态度则是改变他这一想法的另一个原因。猪八戒在请回孙悟空时,看到了一个奇怪的景象。“那大圣才和八戒携手驾云,离了洞,过了东洋大海。至西岸,住云光,叫道:'兄弟,你且在此慢行,等我下海去净净身子。’八戒道:'忙忙的走路,且净什么身子?’行者道:'你那里知道,我自从回来,这几日弄得身上有些妖精气了。师父是个爱干净的,恐怕嫌我。’八戒于此始识得行者是片真心,更无他意。”“洗妖气”这种事情听起来很玄乎,看起来更觉得离谱。这妖气又不是衣服,哪能说洗就能洗掉的?八戒催着孙悟空快点赶路,救人贵在分秒必争,可孙悟空说不,非要下去洗个澡。孙悟空为什么要洗这个澡呢?孙悟空说“师父是个爱干净的,恐怕嫌我”,要把身子洗干净了再走。这里的“干净”实际是个引申的意思,并不是说唐僧特别爱讲卫生,在荒郊野外也不忘了保洁工作,而是针对唐僧赶走他时说的那句话:“我是个好和尚,不要你这歹人做徒弟”。原来是师父觉得自己妖气太重,不相与这样的人同道为伍。孙悟空的妖气是与生俱来的,并不能因为洗澡而相应地抹去,他这样做的目的其实只有一个:做给自己看。通过洗澡的举动,表达了他致力洗心革面,彻底摆脱原来那个妖气十足的自己,从此以后再不回花果山占山为王了。孙悟空这一不经意的举动瞬间地被猪八戒所抓获,他也看得出来,大师兄这回回来,这是不打算走了。从此以后,八戒同志彻底打消了做大师兄的念头,安心做他的“二师兄”,取经路上也很难再看到八戒奋勇争先的积极状态。对他来说,奋勇争先的意义已经不大了,反正什么事都有孙猴子顶着,就算自己再积极、再卖力,也不会起到什么好的效果。既然效果是一样的,那么,从改善自身处境的角度出发,减少成本、降低投入则是最好的选择。八戒同志采取打酱油、搭便车的状态,看上去对取经之路没有什么帮助,其实却很有助于团队的稳固,他的消极态度在一定意义上进一步促成了唐僧对孙悟空的依赖程度。二、事出有因,打开取经的那道闸我是你肚子里的蛔虫在这次事件中,南海观音出色地扮演了导演的角色,参加这次演出的演员阵容也很宏大,既有打旗跑龙套的,也有登台唱打的名角,观音喊着发号令,站在后台坐镇指挥。在这次演出中,参加的演员名单有:奎木狼、宝象国公主、金童银童兄弟,还有保护唐僧的丁甲、揭谛、功曹、护教等诸神。当然,最属耀眼的当归于两个大牌级客串人物:太上老君和玉帝。看看上面的名单,也许我们会感到震惊,参加这次演出的人员除了那些跑龙套的护法诸神,主要演员几乎无一例外地都来自天庭。从巧妙利用天庭人员的情况来看,观音这次的计划是设置地天衣无缝的,既促成了取经队伍的握手言和,又打开了天庭市场的外交关系。难怪佛祖要把组织取经计划的大任交给观音去办了。那么,观音到底有什么过人之处,使得佛祖深信她一定能完成这个任务呢?这还得从当年的取经之日说起。这一天,秋高气爽,佛祖更衣沐浴,捧着一盆奇花异果犒劳大家,还给这次犒劳大会取了一个很文雅的名字:盂兰盆会。乘着大伙吃东西那会儿,佛祖把话说开了:“我有三藏经卷,待要送上东土……怎么得一个有法力的,去东土寻一个善信,教他苦历千山,远经万水,到我处求取真经,永传东土,劝化众生,却乃是个山大的福缘,海深的善庆。谁肯去走一遭来?”正在这时,观音缓缓走近莲台,礼佛三匝道:“弟子不才,愿上东土寻一个取经人来也。”如来见了,心中大喜:“别个是也去不得,须是观音尊者,神通广大,方可去得。”“别个是也去不得,须是观音尊者方可去得”,佛祖一言道破天机。为什么只有观音菩萨才能去得呢?换了其他人,难道就找不出一个取经人吗?其实,找取经人并不是什么难事,不就是一个和尚吗?关键是,怎样找来的取经人才会对佛祖有用。唐僧师徒四人的选择是个绝版的组合,换了任何一人,很可能结果就完全不同。而如何利用好这四人,更是成了问题的关键。换作其他人,能办好这一系列的事务吗?佛祖想来想去,觉得还是由观音去做这事比较妥当。那么,佛祖认定观音可去的理由是什么呢?他为什么觉得只有观音“方可去得”呢?佛祖认定观音可去的理由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1、南海观音才貌出众,不仅人长得年轻漂亮,而且具备寻常女人没有的气质。《西游记》描述她为:“理圆四德,智满金身。缨络垂珠翠,香环结宝明。乌云巧迭盘龙髻,绣带轻飘彩凤翎。碧玉纽,素罗袍,祥光笼罩;锦绒裙,金落索,瑞气遮迎。”这个女人真不简单,不仅体态高贵,连走路都是带着祥光和瑞气的。再看她的长相:“玉面天生喜,朱唇一点红,净瓶甘露年年盛,斜插垂杨岁岁青。”玉面红唇岁岁青,漂亮的脸蛋再加上年轻的身体,哇塞,简直就是一个绝俏佳人呐!谁抵得了这个?有了这两个方面的先天条件,再加上后天的聪明才智,观音就是一个完美的典范,这样的女人做起交际花来,那真是人挡杀人,佛挡杀佛。2、南海观音是如来的贴身秘书,对佛祖的一言一行能够达到很好的默契,能够深度领会上级领导的精神。佛祖的话说得很简单:“去东土寻一个善信,到我处求取真经。”佛祖觉得东土的人品性修养不好,希望找个信佛的把经书传送到东土,劝化众生。如果按照这个标准选人,能够完成任务的人有很多,大凡有点修行的高僧都可以被列入取经人选,为什么还要这么兴师动众呢?明明不是一件难事,如来却说“怎么得一个有法力的”人去,区区找一个善信需要这么费事吗?这话外之话到底是什么意思呢?显然,佛祖看中观音不单是就她的识人之能来说的,而是有两个方面:一方面,观音善能揣摩如来的心意,知道如来要找的善信到底是什么样的人;二是她不仅能揣摩到如来的心意,还有本事能把这事给办成了。与此相对应的具体的两个方面就是:一方面,如来属意的取经人选是被提前压在五行山下的孙悟空,这一点当然不能明说,因为此时的孙悟空还不能算是善信,但如来确信观音能想到这一点;另一方面,把贬入凡尘的金蝉子重新提拔起来,有利于管理和改造孙悟空,这个任务并不简单,不过如来相信观音肯定能做到。由此两点,佛祖相信,观音是此去寻找取经人的不二人选。佛祖说:“别个是也去不得,须是观音尊者,神通广大,方可去得。”这里的“神通广大”显然不是单指法术的高强而言的。观音虽然法术高强,但毕竟属于菩萨级别的,和某些厉害的佛比起来还有相当的距离,不过对于取经过程来讲,她的法力已经足够用了。问题的关键不在这一点,由于她在交际和处事方面的出色表现,佛祖认定这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你这么神通广大,还有你办不成的事情吗?佛祖于是把找人的任务交给了观音。却说观音领了如来的佛旨以后,在长安寻访了很长时间,却没有碰到“真正有德行的”。(其实重点当然不是碰到的人都没有德行,根本问题在于这些人都没有很好的出身。)正在这个时候,唐太宗要举办水陆大会,并推举陈玄奘做坛主。观音听到消息,探头去看,她看了之后是什么反应呢?她的第一个反应便是“忽闻得太宗宣扬善果,选举高僧,开建大会,又见得法师坛主,乃是江流儿和尚,正是极乐中降来的佛子,又是他原引送投胎的长老,菩萨十分欢喜。”瞧见没有,菩萨喜的并非是唐僧的德行有多高,而是一眼看出了唐僧正是极乐中降来的佛子。这小子可是佛祖坐下金蝉子转世啊!无独有偶,唐太宗李世民看中唐玄奘,让他设坛主持也不是因为他的高尚德行。俗话说:“干的好不如嫁的好,嫁的好不如生的好”。唐玄奘就是这种生来就是福的典型例子。不仅有一个金蝉子的高深背景,在人世间的生活也是如日中天。父亲陈光蕊是当年的新科状元,官拜文渊殿大学士,母亲更牛,乃是开国元勋殷开山的宝贝女儿,标准的高干子弟。太宗皇帝查得他“根源又好,德行又高”,决定赐他左僧纲、右僧纲、天下大阐都僧纲之职,正式担任中华佛教协会主席。“根源又好”,这是真的,“德行又高”就无从说起了。从取经过程的种种迹象来看,唐僧无论如何也算不得是高德之人。举个例子吧。比如在三十八回的乌鸡国,唐僧为了救活老国王,要求孙悟空想办法。当孙悟空说乌鸡国王已经死了三年,没法救了时,八戒苦恨不息道:“师父,你莫被他瞒了,他有些夹脑风。你只念念那话儿,管他还你一个活人。”一听八戒这话,唐僧真个就念起《紧箍儿咒》,勒得那猴子眼胀头疼。那孙大圣头痛难禁,哀告道:“师父,莫念,莫念!等我医罢!”长老问:“怎么医?”行者道:“只除过阴司,查勘哪个阎王家有他魂灵,请将来救他。”八戒又在一旁起哄:“师父莫信他。他原说不用过阴司,阳世间就能医活,方见手段哩。”唐僧信了邪风,又念起那话儿经,慌得行者满口招承道:“阳世间医罢,阳世间医罢!”唐僧不论分说,对孙悟空连续采取了两次念咒,第一次还算过得去,第二次可实在是没有什么道理。你不就是要救活乌鸡国王吗?我答应你就是了,可唐僧却不依,非要听信八戒的谗言,要孙悟空不去阴间,就在阳世间救活乌鸡国王。其实,这个额外的要求除了增加悟空救人的难度外,没什么别的作用,唐僧这样做,无非是为了给念紧箍咒找个机会和借口。还有一次是在是在五十六回的真假美猴王一节中,孙悟空因为打死了几个强盗,唐僧要表现他的慈悲之心,命令八戒把尸首埋了,对着坟地焚香祷告,超度亡魂。可是这祷告词是怎么说的呢?三藏离鞍悲野冢,圣僧善念祝荒坟,祝云:拜惟好汉,听祷原因:念我弟子,东土唐人。奉太宗皇帝旨意,上西方求取经文。适来此地,逢尔多人,不知是何府、何州、何县,都在此山内结党成群。我以好话,哀告殷勤。尔等不听,返善生嗔。却遭行者,棍下伤身。切念尸骸暴露,吾随掩土盘坟。折青竹为香烛,无光彩,有心勤;取顽石作施食,无滋味,有诚真。你到森罗殿下兴词,倒树寻根,他姓孙,我姓陈,各居异姓。冤有头,债有主,切莫告我取经僧人。冤有头,债有主,唐僧这一番祷告,完全撇清了自己的责任。他的话很直接:“如果亡魂到阎王殿前告状,请只告孙悟空,不要告我唐僧。”这哪里是一个大德高僧做出来的行为?所以说,德行不德行,不是看你的修行有多深,关键还是领导们的一句话。猪八戒同志好吃懒做,可是从来都没受到过唐僧的排挤,问题的原因就在于人家就比孙悟空更加懂得如何跟上级领导搞好关系。观音菩萨“声明大义”,将佛祖的中心思想贯彻到底。她轻松地找到了佛祖的嫡传弟子金蝉子,又从五行山下挖出了孙悟空,接着又给唐僧配了两个性格截然不同的得意弟子,利用这几个人互相牵制的关系把这支取经队伍拉了起来。佛祖将金蝉子以“上课不认真听讲”的罪名贬下界去,应该是在孙悟空被压在五行山下后不久发生的事情。把金蝉子贬到凡间,又隔了几百年找机会把他重新提拔起来,佛祖这一招棋实在埋得太深,所幸南海观音能一眼识破,将本来比较模糊的事情联系起来。这是她的度人之能。雷厉风行交际花观音不仅善于揣摩领导的意思,做起事来更是大刀阔斧,毫不拖泥带水。观音临行之前,佛祖曾经交代过:“我有三藏经卷,待要送上东土,叵耐那方众生愚蠢,毁谤真言,不识我法门之旨要,怠慢了瑜迦之正宗……”这意思大概是说,东土市场不好开拓啊。那么,观音到了长安之后,是如何理解佛祖所说的没有市场的呢?菩萨来到长安最繁华的街市,化作两个疥癞僧人,命令木叉(哪吒的二哥)将佛祖所赐的两件宝贝:一件袈裟、一杆锡杖拿出来,往地摊上一摆,做起了生意。你不是说没有市场吗?我就先给你开个张。好在手上货物不多,城管来了溜起来也快。菩萨扯开嗓子,在大街上吆喝起来。吆喝了两声,还真来了个买主。“你这袈裟多少价钱?”“这位客官,您真识货,一看您就是个有钱的主。”菩萨边说边抬起头来,原来是几个身穿锦衣的高级和尚,都是参加水陆大会评选被刷下来的。(看样子落选的也很有背景)“袈裟五千,锡杖两千。卖给别人都按金子算。看你与佛这么有缘,就当我赔本,按银子卖给你了。”“我靠,你俩打劫呢?想钱想疯了吧?就这两件破烂货要卖七千两?就算穿上袈裟能长生不老,拿上锡杖能成祖成佛也不值这个价钱啊!你知道七千两是什么概念吗?够我买一整条街的店面了。拿走,拿走,不要了。”那和尚把袖子一甩,走人了。“切!买不起就买不起,嚣张什么!落选的亡客,一看你就没福气消受。”观音本想在他背后踹他两脚,忽然觉得这样做太失菩萨的身份,只得强忍住愤怒,继续叫卖。叫卖了半天,看货的倒是不少,无奈就是没个诚心的买主,算了,换地方吧,这里风水不太好。观音带着木叉继续往前走,一直来到东华门。这东华门在世俗的口中被称作是晦气的鬼门,可是在《西游记》里却是大臣们上朝进谏皇帝的主要交通出入口。每当散朝的时候,所有的达官贵人都会从这里经过。(说起东华门,真是要见鬼了。这是明朝永乐皇帝迁都北京之后,才有的建制。穿越啊……想起了该死的王母和李天王。)观音掏出罗盘测了测,恩,这个地方风水好,今天一定把生意做成了。果然,没过多久,正撞着宰相萧星(历史上的萧?)散朝回家,众头踏喝开街道。兰陵萧氏乃是历史上有名的望族之一,从南北朝起就有尊奉佛教的宗教习惯,这萧?的高祖便是梁武帝,典型的吃斋皇帝。观音突然眼睛一亮:千金易得,知己难寻,能够在东土找到这样一个懂得自己的人实在太难得了。真是激动啊!她当街拿着袈裟,两步并成一步,迎着宰相的坐骑就冲上去了。观音当街拦马,把宰相萧星吓了一跳,难道这小子有什么天大的冤情?挪起位子下来一看,哦,谢天谢地,不是喊冤的,原来是两个卖袈裟的疥癞和尚。买袈裟你跑寺庙去啊,怎么跑我这来了?难不成你想让我跟你一样当和尚?萧星正要怪罪,忽见那袈裟艳艳生光,端的是个好宝贝,萧星眼睛一亮:乖乖,这可是上等的好料子啊!“这位大师,你手上的披风怎么卖啊?”“袈裟五千两。”“那这棒槌呢?”“锡杖二千两。”“哇靠!比楼价还贵?不会是坑人的吧?这两东西真有这么值钱吗?”“那就要看大人您有没有兴趣了。”哟呵!还吊我胃口?看来不打破砂锅问到底,你是不会回答了。萧星用神奇的眼光朝着观音菩萨扫了两眼,对着她胸口的两块补丁直发愣。心想,这和尚衣服破烂,手里怎么会有这么好的东西?根据他多年以来看武侠小说的经验,萧星明白过来了,这一定是个世外高人。无事不登三宝殿,有情才敲月下门,既然高人是冲着我来的,那就待我问问清楚到底是什么来意。“恕晚辈无知,请大师指点。”“这袈裟有好处,也有不好处;有要钱处,也有不要钱处。”“好处怎么说,不好处又怎么说?”“着了我袈裟,不入沉沦,不堕地狱,不遭恶毒之难,不遇虎狼之穴,便是好处;若贪淫乐祸的愚僧,不斋不戒的和尚,毁经谤佛的凡夫,难见我袈裟之面,这便是不好处。”“这么神奇?那什么是要钱,什么是不要钱呢?”“不遵佛法,不敬三宝,强买袈裟、锡杖,定要卖他七千两,这便是要钱;若敬重三宝,见善随喜,皈依我佛,承受得起,我将袈裟、锡杖,情愿送他,与我结个善缘,这便是不要钱。”萧星一听,倍添春色。毕竟人家是在政府高级部门工作的,脑子也比一般人灵光。萧宰相听出来了,原来这俩和尚买东西是假,送东西是真,敢情是变着法儿叫我帮忙找人呢。行,这事对我没什么坏处,我就给你引荐一下,面见当今圣上。你俩就随我来吧。萧星领着菩萨掉转回头,重新进了东华门,来到太极殿。太宗皇帝见萧星引着两个疥癞僧人立于阶下,分外好奇,问道:“卿所奏何事?”“陛下,臣出了东华门前,偶遇二僧,乃卖袈裟与锡杖者。臣思法师玄奘可着此服,故领僧人启见。”…………接下来的情节就不用说了,自然是唐王将萧星的问话重新再复述一遍,而菩萨则大口大口的夸耀自己的宝贝是如何如何的稀贵。最后,唐王默许了菩萨的宝贝,决定拿这两样东西送给唐僧,让她重新开个价钱。(连皇帝都嫌贵?)唐太宗讨价还价,看来是真心要买,可菩萨却不愿意了。“这袈裟和锡杖本来就是要送给有缘人的,如今唐王愿意亲自转送,正是求之不得,这钱嘛?算是我给你的见面礼了。”“不行不行,哪有和尚给皇帝见面礼的,这钱一定要给。”观音菩萨也是个驴脾气,说不要就不要。再说,要了也没地方花啊,难不成真在长安城里买一条街?那也没法子收租啊!于是两掌合十,与木叉两人躬身上启道:“那唐僧既有德行,贫僧情愿送他,决不要钱。”说罢,撅起屁股就走。唐王急了,叫座下大臣赶紧扯住。别这样嘛,好歹我也是皇帝。你不缺钱,皇帝我就缺钱嘛?你这不是摆明了不给老子面子嘛!唐王发火了。“你原说袈裟五千两,锡杖二千两,你见朕要买,就不要钱,敢是说朕心倚恃君位,强要你的物件?”观音摆摆手,表示没那个意思。“这样吧,我也不讨价还价了,你说多少就是多少,我原价奉偿。做生意嘛,讲究的就是'信誉’二字。”菩萨起手道:“贫僧有愿在前,原说果有敬重三宝,见善随喜,皈依我佛,不要钱,愿送与他。今见陛下明德止善,敬我佛门,况又高僧有德有行,宣扬大法,理当奉上,决不要钱。贫僧愿留下此物告回。”马屁一拍,坚决走人了。菩萨这一走,就等于直接给佛教市场开辟了一条宽敞的道路。菩萨本来是可以按照佛祖的吩咐,直接将宝物送给唐僧的,可是她偏偏多了个心眼,变着法儿先将东西送给唐王,再由唐王转交给唐僧,这样做有什么意义呢?这样做的意义非常重大。佛祖说过,东土市场不好开拓。这个地方底层不信佛,中产不信佛,贵族也不信佛,从哪儿开展业务比较好呢?这是一个非常严肃的问题,不过菩萨早就想到了。菩萨的目的很明确,既然大家都不信佛,那干脆直接找皇帝好了!皇帝是最高宪法的立言人,只要皇帝一人信奉受行就行。皇帝信则百官信,百官信则全国人民信。所以,只要牢牢抓住这个突破点,这里的市场可大着呢!要想拓开东土市场,就必须首先让唐太宗信佛。不过,让唐太宗信佛却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把袈裟和锡杖送给唐太宗,再让唐太宗转送给唐僧,只能加大唐太宗对菩萨的敬仰,却不能改变他内心的信仰,而唐太宗原本是不信佛的。不但唐太宗本人不信佛,整个李唐家族都是不信佛的。那么,他们信奉什么呢?他们是信奉道教的。众所周知,李氏家族建立唐朝以后,为了名正言顺,把自己的根“描红”,他们先后找出了西凉国王李?,汉代名将李广,把他们认作自己家谱的祖宗,已显示自己不凡的出身。后来想来想去还是觉得不够过瘾,于是又把太上老君的前身李耳搬了出来,烧香跪拜声称自己是老子李耳的后裔子孙。一个人已经有了坚定的信仰,而且这个信仰的始创者又是自己的“嫡亲祖宗”,这样的人怎么可能再去信仰另一种宗教呢?按照常理来讲,这样人是无论如何也不会改变自己的信仰了。皇帝如果信仰道教,则百姓信仰道教;百信如果都信仰道教,那么整个国家基本就与佛教无缘了。佛祖挖空心思想要经营的,正是这样一个市场。在这种情况下,观音该如何进退呢?只有一种办法,那就是----给太宗皇帝洗脑。观音菩萨使出了杀手锏:她要给唐太宗来个地府还魂。左脚出来,右脚进去,地府里的陷阱话说太宗手下有一文臣,名曰魏征,有梦中斩龙之能。此时,泾河龙王因触犯天条,正该赴人曹官魏征处听斩。忽听得有人指点说:“你明日午时三刻,该赴人曹官魏征处听斩。你果要性命,须当急急去告当今唐太宗皇帝方好。那魏征是唐王驾下的丞相,若是讨他个人情,方保无事。”泾河龙王一听,对啊,我怎么就没想到呢?性命要紧,赶紧回家备了两条软中华,来到唐太宗面前求情。龙王:“陛下,Help me!Help me!”太宗:“你是何人,朕当救你?”龙王:“陛下是真龙,臣是业龙。臣因犯了天条,该陛下贤臣人曹官魏征处斩,故来拜求,望陛下救我一救!”太宗:“既是魏征处斩,朕可以救你。香烟我收下了,你放心的去吧。”唐太宗满口爽快地答应了泾河龙王,宣召李世绩他们几个商议,并借下棋为名将魏征扣留起来,以解救泾河龙王。没想到魏征下手实在太快,在太宗面前睡了一觉,梦中就把那龙王的头给斩了。龙王斩了首级,冤魂不散,乘着半夜又来到唐太宗的面前。“唐太宗,还我命来,还我命来!你昨夜满口许诺救我,怎么天明时反宣人曹官来斩我?你出来,你出来!我与你到阎君处折辨折辨!”缠住太宗,再三嚷闹不放。正在那难分难解之时,只见正南上香云缭绕,彩雾飘飘,有一个女真人上前,将杨柳枝用手一摆,那没头的龙,悲悲啼啼,径往西北而去。原来正是观音菩萨,领佛旨上东土寻取经人,此住长安城都土地庙里,夜闻鬼泣神号,特来喝退业龙,救脱皇帝。(《西游记》第十回原文)观音虽然喝退了业龙,可却没保住皇帝。是观音真心想救皇帝?还是有意要放跑业龙?如果你是真心要救,那就应该好事做到底,送佛送到西,继续好好保护大唐皇帝,或者干脆把那泾河龙王的冤魂收了,给唐太宗贴一副安心药,接下来会什么事都没有。不!我们的观音姐姐才没那个闲功夫,她脚底一抹油,又回屋睡觉去了。回屋睡觉的直接后果是什么?自然是业龙状告阎罗,真龙命归西天。唐太宗在战战兢兢中挣扎了七天,终于眼一闭,脚一蹬,跟死去的父母、兄弟团圆去了。太宗这一走,可把边上的李治给哭成了泪人:“娘,爹爹这是怎么了?”长孙皇后用手轻轻抚摸儿子:“孩子,你爹这是不打算醒来了。”李世民是被观音菩萨弄到地府去的,不管这种整死人的方法够不够创意,把皇帝弄到阴曹地府可是一件有违良心的事。为了减轻自己的罪过,观音动用了她作为交际花的网人能力,让李世民在阴间得到了很好的待遇。普通人死了,一般都是由钩魂使者,黑白无常,牛头马面之类的角色拿脚燎手铐把你强拉硬扯去的。比如孙悟空被勾下地府那一节:两个人拿一张批文,上有“孙悟空”三字,走近身,不容分说,套上绳就把美猴王的魂灵儿索了去,踉踉跄跄,直带到一座城边。而太宗皇帝则不同,他死了是由阎罗殿的大管家崔判官亲自跑来迎接的!只见崔判官跪拜路旁,口称:“陛下,赦臣失误远迎之罪!”崔判官刚说完,一对青衣童子又硬伤前来,执着幢幡宝盖,高声叫道:“阎王有请,有请。”接着,阎王全部都出了森罗宝殿,控背躬身迎迓太宗。死了还要拿幢幡宝盖,十阎王列队迎接?就是习总书记来了也没那个排场啊。本来嘛,皇帝死了,阳寿已尽,就该直接交由其他各大阎王评定其生前功绩罪过,再交由转轮王发配到阳间的富贵贫贱之家转世投胎,偏偏秦广王多事,来了一句:“取簿子来,看看陛下阳寿天禄该有几何?”我的亲娘!生死簿是让你来照章拿人的,不是让你来跟当事人核对的。何况,你把人家从阳间勾下来那一刻,你就没看过簿子吗?既然你都看过了,现在又要拿出来看,你这不是摆明了多此一举吗?再说,即便是怕拿错了时间,你也不应该当着人家的面核对啊,万一要是真拿错了时间,你就不怕人家告你失职之过吗?秦广王不管,他非要看看唐太宗的阳寿。崔判官急转司房,将天下万国国王天禄总簿,先逐一检阅,只见簿上写着:南赡部洲大唐太宗皇帝注定贞观一十三年。崔判官吃了一惊,急取浓墨大笔,将“一”字上添了两画。一笔挥洒,将这“一十三年”硬生生地改成了“三十三年”。十殿阎王接过生死簿子一看,太宗名下“注定”三十三年,惊问道:“陛下登基多少年了?”“有一十三年了。”“啊,不对,不对,你还有二十年阳寿,请您返本还阳。”这叫什么话?我白来地府了?在这里,作者给我们埋下了一个伏笔,阎王们的一个“惊”字道出了事中原委。十殿阎王为什么会“惊”问呢?显然是看出其中的破绽来了。大家想想看,在“一”字上面添上两横,虽然从形式上看也是个“三”字,但仔细一琢磨,实际不管这两横怎么添,改成后的“三”字看起来都会显得非常别扭。特别是改了之后变成了“三十三”,两个三字放在一起,前后对比尤为明显。再加上这新添的两笔墨迹未干,新墨旧墨加一起,是人都看出来了。阎王们虽然受此一“惊”,可是毕竟没惊出什么风浪,他们个个佯装不知,差了崔判官、朱太尉二人,决定送太宗还阳。崔、朱二人身负重任,坚决执行领导下达的任务。不过,不是马上送唐太宗还阳,而是当了一回导游,带着皇帝隆重参观一下地府。这次参观给太宗皇帝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地府之内,处处俱是悲声振耳,恶怪惊心。书上描写为:一个个被紧绑牢栓,赤发鬼、黑脸鬼,长***短剑;牛头鬼、马面鬼,铁简铜锤。只打得皱眉苦面血淋淋,叫地叫天无救应。太宗心中惊惨。过了奈河桥,又到枉死城,只听哄哄人嚷:“李世民来了,李世民来了!”太宗听叫,心惊胆战。见一伙拖腰折臂、有足无头的鬼魅,上前拦住,都叫道:“还我命来,还我命来!”崔、朱二人其他地方都不带,偏偏带他来到枉死城这种地方,他们的目的何在呢?缘由一摆便清。崔、朱二人解释道:“陛下,那些人都是那六十四处烟尘,七十二处草寇,众王子、众头目的鬼魂;尽是枉死的冤业,无收无管,不得超生,又无钱钞盘缠,都是孤寒饿鬼。”原来都是被李世民当年杀死的冤魂。什么叫做冤魂呢?就是枉死的不能超生的鬼魂。注意,不是坏事做绝的人不能超生,而是枉死的人不能超生。按崔、朱二人的说法,这些人,都是生死簿上的黑名册,死期都没到,就被唐太宗杀了,所以都不得超生。看样子,崔、朱二人的目的就是为了让李世民看到这些冤魂。此时的李世民该当做何感想?很显然,李世民是被泾河龙王的冤魂给勾下阴间来的,一个冤魂就够李世民喝一壶的了,何况现在又突然多出这么多的冤魂在这里蹲班蹲点,这能不让人害怕吗?再者说了,崔判官虽然给他延长了二十年寿命,可毕竟二十年有限,李世民早晚都得趟这条河水的,难不成让这些怨鬼今后天天缠着他?李世民十九岁就开始领兵作战,南征北伐,东挡西除,从来不觉得自己害怕过什么。可是如今江山有了,权力有了,美人也有了,他反倒害怕的要死。他怕什么呢?怕江山易代?怕辛辛苦苦得来的东西被人抢走?还是怕自己死后怨鬼缠身,不得超度?就在唐太宗深陷泥潭,无法自拔的时候,催判官给他献了一计:“陛下到阳间,千万做个水陆大会,超度那无主的冤魂,切勿忘了。若是阴司里无报怨之声,阳世间方得享太平之庆。凡百不善之处,俱可一一改过,普谕世人为善,管教你后代绵长,江山永固。”原来,一切都是为了操办水陆大会。帝王效应,是非因人定唐太宗稀里糊涂地被弄到阴曹地府走了一遭,上来之后带回来一个重要使命:举办水陆大会。崔判官的一句话深深地刺痛了唐太宗的神经。不是阎王真的要抓你,而是地府里实在有太多的孤魂野鬼在等你,你若想继续过上太平日子,就得好好去操办这个水陆大会。它的直接意义是:1、通过办水陆法会,把全国的和尚聚集起来,可以超度以前枉死在自己手上的无数冤魂。这样,以前所行的种种恶果就没有了,消失了。个人可以得到良心上的慰藉。2、通过水陆大会把佛法弘扬开去,劝告天下百姓多多行善。只有阴间的冤魂少了,阳间才能永享太平,这样才能让李氏家族后代绵长,江山永固。事关自己的身家性命,李世民不得不显得格外卖力。李世民复活之后,开始大赦天下。他把死刑改成有期徒刑,把有期徒刑改成无罪释放,又将宫中三千彩女出旨配军。(当兵的要开心了,只可怜了这三千彩女,不是给人当丫鬟就是拿去当慰安妇。)完了之后,又贴一皇榜,招人服毒到阴司里去,给阎王送礼还愿。(自己刚从里面出来,又送去一人。礼是还了,冤魂却又多了一个。)一切准备工作停当之后,终于迎来了举世隆重的水陆大会。唐太宗命太史丞傅奕主持大局,举行最有文化和尚选拔大赛。一时之间,长安城里光头云集,到处可以看到手持佛珠行事猥琐的僧人……李世民大张旗鼓地一反常态,本来也没什么大不了的。毕竟皇帝死而复生,是一件难得的幸事。大家把水陆大会当做给李世民洗尘庆贺,佛事充作喜事来办,口里喊着:“皇帝回来啦!皇帝回来啦!”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当举国上下都在欢庆的时候,爱国志士的警惕性也跟着高涨起来,太史丞傅奕第一个跳出来,对李世民的这一举动表示了高度地怀疑。这李唐家族从来都是信道的,什么时候突然改信佛了?不好,一定是皇帝被人洗过脑了!傅奕勇敢地站出来,当着皇帝和众大臣的面,在朝堂上指责李世民听信谗言,不应该受秃驴们的蒙骗。他从袖子里取出一份连夜赶写的奏章,上表唐王。奏章中赫然写着:“西域之法,无君臣父子,以三途六道,蒙诱愚蠢,追既往之罪,窥将来之福,口诵梵言,以图偷免。且生死寿夭,本诸自然;刑德威福,系之人主。今闻俗徒矫托,皆云由佛。自五帝三王,未有佛法,君明臣忠,年祚长久。至汉明帝始立胡神,然惟西域桑门,自传其教,实乃夷犯中国,不足为信。”这哪里是什么造福百姓啊,分明是夷犯中国,残害百姓,让臣民做那些不忠不孝,乞于后世的糊涂蛋。傅奕的理由很充分,佛教中人不讲君臣父子之义,对君不忠,对父不孝;游手游食,不从事生产;剃发易服,逃避国家赋税兵役;剥削百姓,割截国贮。那些没有文化的百姓,往往不察根由,听信蛊惑,虚求将来的幸福,结果被骗走了大量的香油钱。读书人不好好复习功课,只知道妄求功德;生病的人不好好治病,只知道颂佛念经。这些无一不是西域佛教的弊病。傅奕的话讲得很真切,李世民听得也很认真。不过,忠言毕竟逆耳,李世民更关注的是自己的个人利益。与傅奕的话相比,前者只涉及百姓,而水陆大会则直接关系到自己死后能不能继续投胎转世,李唐家族能不能稳坐江山。两者前后一比,孰轻孰重,一目了然。李世民开始左右为难。他既不愿意把自己的想法公布于众,让人戳他的脊梁骨,又不愿意放弃如此大好的机会,把自己的美好未来白白断送。正在他苦思冥想,不知如何应对的时候,善于察言观色的萧星在一旁看出真相来了。萧星出班俯囟奏道:“佛法兴自屡朝,弘善遏恶,冥助国家,理无废弃。佛,圣人也。非圣者无法,请置严刑。”皇帝的旨意你也敢反对,你他妈懂不懂规矩?陛下要惩恶扬善,弘扬佛法,这难道也有错吗?要求唐太宗对傅奕置以严刑。傅奕是唐初著名的反佛斗士,又是一个魏征二世,恐吓和威胁从来不是他所惧怕的,面对萧星的怒喝谩骂,他坚定地维护了自己的信念。萧星:你不怕因果善恶,早晚遭报应。傅奕:遭报应也比你这小子误国误民强。于是,两人你一嘴,我一句,在朝堂上展开了骂街大赛。难解难分的骂街大赛弄得君臣上下十分难堪。唐太宗一脸无奈地望着众人:啥时候这太极殿变成菜市场了?还好李世民脑子转得快,看着两人斗得不分输赢,连忙蹬鼻子上眼,朝边上的张道源、张士衡两人努了努嘴:你们俩也别在那里干等了,赶紧出来发句话吧。张道源、张士衡抬头一看,嗨!兄弟,皇帝叫我们呢。赶紧出来替萧星解围。有了二张的加入,萧星的三寸不烂之舌算是卯足了劲了,骂人的气焰俞烧俞烈。傅奕以一敌三,在数量处于绝对劣势的情况下,终于被口水淹没,丧失了阵地。太宗皇帝眉开眼笑,对二张的友情赞助表示分外的赞赏:“爱卿所奏言之有理。再有所陈者,罪之。”一句话封了傅奕的嘴巴。散朝之后,唐太宗乘热打铁,立即撤去傅奕水陆大会主持人的身份,把这一重要任务托付给魏征、萧星与张道源三人,并令他们好好款待各路僧人,务必选出一个大德高僧,为他超度那些阴间的亡魂做好准备。闲手之余,颁出了一道法令:但有再毁僧谤佛者,断其臂。观音连夜跑回大雷音寺报告喜讯。出发,最后的洗礼观音成功地诱导唐太宗举办了一次水陆大会,并且顺利地按照原定计划将袈裟和锡杖送到了唐僧的手里。这次的水陆大会规模宏大,历时又长,在全国人民心中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力。由于这次大会的主要操办者是皇帝,大会的选举自然代表着全国最高的荣誉。所以,无论哪一个法师被推选上讲坛,都意味着会引来无数粉丝们的热情关注。这次大会从海选开始,每一个选手都要经过层层考验,整个比赛过程不可谓不激烈,每一个选手都要为争取最后的胜利捏上一把冷汗。不过,有了皇帝的眷顾,这个比赛的结果越来越朝着潜规则的方向,观众的焦点也逐渐集中到了某一个人的身上。你看那唐僧,自从得了唐王赠予的袈裟和锡杖之后,聚集的人气一下子火了。“那长安城里,行商坐贾、公子王孙、墨客文人、大男小女,无不争看夸奖。俱道:‘好个法师,真是个活罗汉下降,活菩萨临凡!’玄奘直至寺里,僧人下榻来迎。一见他披此袈裟,执此锡杖,都道是地藏王来了,各各归依,侍于左右。”看见没有,人靠衣装马靠鞍,甭管这唐僧佛法修行怎么样,关键人家行头好啊,这光灿灿的袈裟穿在身上,是个光头都能被人认作菩萨。有了唐王和菩萨的眷顾,唐僧“技”压群雄,理所当然地获得了最多的选票,当然他也成为了这次竞选大赛的总冠军。唐太宗说他“根源又好,德行又高”,最后把主持超度亡灵的任务交到了他的手上。唐玄奘在那坛上做了七日正会,声名早已遍布天下,观音觉得这水陆大会已经把佛教和唐僧都宣传得差不多了,于是从人群中跳出来,拍着宝台厉声高叫道:“那和尚,你只会谈小乘教法,可会谈大乘么?”这一问把台上的唐僧给问晕了,原来佛法还有分大小乘。“你这小乘教法,度不得亡者超升,只可浑俗和光而已。”意思是你讲的是小乘佛法,根本不可能超度这些枉死的孤魂野鬼,仅仅只能做做样子,蒙混天下的老百姓而已。菩萨继续解释道:“只有我那大乘佛法三藏,能超亡者升天,能度难人脱苦,能修无量寿身,能作无来无去。”菩萨的这一解释,不仅引起了让僧的关注,更是让唐太宗的心里此起彼伏。啥?这小乘佛法不能超度亡魂?那我这水陆大会不是白办了吗?他三步并作一步,径直走到菩萨面前。“你那大乘佛法,在于何处?”太宗道。“在那大西天天竺国大雷音寺我佛如来处,能解百冤之结,能消无妄之灾。”“你可记得怎么去吗?”太宗又道。“我记得。”说完,观音菩萨现出真身,点化道:“礼上大唐君,西方有妙文。程途十万八千里,大乘进殷勤。此经回上国,能超鬼出群。若有肯去者,求正果金身。”那意思是说,你得先找一个能去西天取经的才行。听完这话,唐王即命众僧:“且收胜会,待我差人取得大乘经来,再秉丹诚,重修善果。”行了,水陆大会也别做了,还是先取真经要紧,待取来真经,再重做这场法会。唐太宗这话的用意很明白,我是为了超度亡灵才办这次水陆大会的,不能超度亡魂的法会做了也是白做。从这里,我们已经看出了唐王要人到西天获取真经的真正目的:不是为了弘扬佛法,不是为了普度天下众生,而是为了消除自己以前犯下的罪孽,为了给那些孤魂野鬼消除戾气,投胎转身。为了消除自己的顾虑,唐太宗花了大价钱来组织这个水陆大会,当然,他还可以花出更大的价钱。为了实现这一愿望,他可以再等上十三年。他在寺中问道:“谁愿意领朕旨意,上西天拜佛求经?”话音未落,边上闪过一个人,帝前施礼道:“贫僧不才,愿效犬马之劳。”唐太宗定睛一看,此人正是唐玄奘。转载请保留本文连接:分享到:相关文章声明:《【宝象国公主】西游记是个坑(3)》由“thythm”分享发布,如因用户分享而无意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TA的分享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