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公众号:tgyw113历史研究、传媒研究、文学创作最新文章相关推荐搜狗:感谢您阅读历史上曾有过10个平阳县,本文可能来自网络,如果侵犯了您的相关权益,请联系管理员。QQ:您的位置: &
浅谈晋国的大音乐家师旷
优质期刊推荐饶氏平阳辩“平阳饶氏源自临汾“现今成为主流说有几个原因。一是“帝尧都平阳”自远古传说,得名时间早影响也最大,虽然不断有专家提出各处平阳说,但仍然动摇不了“平阳在山西“的观点,加之我们有“尧加食为饶” 的得姓传说,所以大部分人都是以“尧都平阳“为前置条件来看。按郡望来源,严格意义上“平阳饶氏”“平阳郡饶氏”不能等同,在不同的时代有不用的参考价值标杆,但我们因为饶尧的特殊关系,有意无意模糊了这种区别。但是,若从更专业的角度,如果我们非得去钻牛角尖,非得搞清,我们饶氏平阳郡,最有可能的起源是指哪里呢?那先不急着下结论,我尽可能的提供素材给大家参考。一、历史上十七地“平阳”,宋人罗愿认为饶氏郡望为“鲁平阳” 现在我们在一些农村饶氏村落的神龛上,还能看到有“平阳郡嘉庆堂”字眼。古代有十七地曾称平阳:
(一)古帝尧所都,春秋晋羊舌氏邑。晋分羊舌氏之田以为三县,赵朝为平阳大夫。汉元年,项羽徙魏王豹于河东,都平阳。汉置平阳县,三国魏置平阳郡,故治在今山西临汾县西南,晋永嘉三年为刘渊所都,后魏置晋州,隋改郡为临汾郡,复曰平卫郡,唐复为晋州,宋曰晋州平阳郡,升为平阳府,元初曰平阳路,改晋宁路,明复曰平阳府,属山西,清因之,民国废,治所为今临汾县。(山西临汾晋平阳)
(二)春秋鲁邑,在山东新泰县西北,春秋宣公八年(前601)为“城平阳”,史称东平阳,鲁曾尝试建都于此。汉置东平阳县,应劭曰,河东有平阳,故此加“东”,后汉为省。东平阳故城遗址在今山东新泰市市中区。(春秋置鲁平阳邑。秦设平阳县,属兖州泰山郡。西汉为避免与山西河东平阳混淆,改为东平阳县,仍属泰山郡)
(三)春秋鲁邑,战国为齐南阳邑,汉置南平阳县,南朝宋曰平阳,北齐时为省,故城即今山东邹县治。(周朝的平阳城址,“春秋时属邾地,后为鲁平阳邑”。战国时为齐南阳邑。汉设平阳县,均属兖州。隋大业三年(607年)撤平阳县,并入邹县。宋元时称平阳镇,明清时置平阳社。现在是山东邹城市平阳寺镇。)
(四)春秋邾地,后为鲁地,左传:哀公二十七年(前468),越子使后庸来聘,盟于平阳,杜注“西平阳”。在今山东邹县西南,方舆经要及高士奇春秋地名考均以为即宣公八年之平阳,误。
(五)春秋卫地,在今河南滑县南。左传:哀公十六年(前479),卫候饮孔悝酒于平阳,醉而送之,杜注:燕县东北有平阳亭。
(六)战国赵地,在今河南临漳县西,史记秦始皇纪:桓龈攻赵,败赵将扈辄于平阳。
(七)战国秦地,在今陕西岐山县西南,接宝鸡县界。史记秦纪:宁公二年,徙居平阳,武公元年,居平阳封宫。正义封宫在平阳城内。宝鸡县(今陈仓区)太阳庙村一村民,在自家后院取土时发现一处青铜器窖藏,2013年初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对这一区域进行详细的勘探,共确定了11座墓葬,其中最大的一座“中字”型墓,形制与凤翔秦公一号大墓基本一致,很可能便是秦武公。再结合附近发现的其它遗迹,从而确认了这一区域便是秦都平阳之所在。
(八)三国魏置,晋改名兴晋,西魏废,故治在今湖北郧西县西北。
(九)晋改平春县曰平阳,徙治仁顺城,隋改曰义阳,在今河南信阳县南四十里。
(十)东晋置,五代晋省,宋复置,明省,即今湖南桂阳县治。
(十一)南齐置,隋改曰吉阳,故城在今湖北孝感县北。
(十二)南齐置,今阙,当在湖北境。
(十三)后魏改眉县置,西魏更名眉城,故治在今陕西眉县东北。
(十四)后魏置,今阙,当在河南境。
(十五)后魏置,今阙,当在安徽境。
(十六)后魏置,今河南汝南县地。
(十七)汉回浦县地,后汉章安县地,三国吴为安阳县地,晋置始阳县,寻改曰横阳,隋省入永嘉县,唐复置横阳县,五代梁时吴越改曰平阳,元升为州,明复降为县,属浙江温州府,清因之,今属浙江瓯海道。 “平阳郡”是许多姓氏的郡望,别人也在探本溯源,他姓也有相当多的资料介绍。如汪氏,在宋元就展开了一次大范围的讨论,让我们来看看。元朝时(1326年)休宁石田汪松寿编纂的《汪氏渊源录》记有相关考据文章,“汪氏通宗世谱”中的“平阳辨、颍川辨、平阳后辨、汪茫辨”诸文认真地分析了诸“平阳”地名。宋***证专家歙县人罗愿(1136~1184)在《平阳后辨》中指出:春秋战国时期国界多变动,犬牙交错,相互伸入可达千余里。考之古代有几个平阳,望出平阳者有十五姓,为鲁平阳(在曲阜北面)者有三姓:衡、饶、汪;为晋平阳者有八姓,还有四姓不知何平阳。后来晋平阳比鲁平阳出名,又加上从汪氏一世到宋代过去了一千多年,宋人就误把汪姓归为晋平阳了。最后,汪氏达成共识:汪氏郡望之平阳,是鲁平阳,非后来的晋平阳(临汾之南)。罗愿是宋乾道二年(1166)进士,曾长期在江西为官,历任鄱阳知县、赣州通判、鄂州知事,人称罗鄂州。他精博物之学,长于考证,编有《新安志》,而我们江西饶氏在宋代已经非常活跃,他的观点我们不得不重视。现引文如下。 1、《平阳考》:汪氏三代诵,食采平阳,遂居之,曰望出平阳。犹荣阳之郑、天水之秦、齐郡之晏、沛国之朱也。平阳,故晋地,属河东,盖举世知之。而汪氏之先,实出于鲁。晋之与鲁,西河、东海,风马牛不相及矣!故夫尧之所理、禹之所圻,宜吾之所深慕而乐道。然而,若书之而姓名系于其下,若言之而姓名出于其间,则必省想?穷,想之而不宁者竟曰:吾之所自出,故不可以疑窦遂传也。思之而不得者竟曰:迨考之于古焉,则有两平阳。平言地,阳言山也。在兖之岱岳,曰东平阳,鲁尝城之,而汉为县、晋曰新泰者也。高平负瑕,漆邑之地,同名而别,曰南平阳。后庸季康会盟之地,同名而别,曰西北平阳。平阳之著于鲁也,尚矣。泰山为鲁邦之望,则其地为吾姓之望,宜也。在冀之太岳,曰晋平阳,后为香平,为晋州,亦曰平河者也。伊祁之都、羊舌之县志于前,岳阳之绩、襄阳之?传于后。平阳之著于晋也,亦尚矣。晋邦被山带河,东出周、韩、卫、宋、郑之郊,距少昊之墟殆数千百里,其不得为汪氏之望甚明。而犹因仍勿正失实乘讹,代?汾浍之风,家冒绛唐之誉,且使衡饶鲁氏,与解步晋家,混为平阳一望。而吾颍川,鲁谱讹为晋州,乖离不属,驯致悉昧,上世之源,按籍问途,若刻舟求剑,不可得矣。?舄为越士之吟,楚人兴燕社之叹,北风回首,莫寓所思,作鲁东平阳考。(休宁 石田汪松寿) 2、《平阳后辨》姓氏郡望凡十五,平阳为鲁平阳者:衡、?、与汪氏而三;为晋平阳者:解、步、柴、尹、邴、晋、敬、巫凡八氏;其不可通者四:曰?、曰句、曰纪、曰舒。而纪地近于鲁平阳后为齐阳所?,句芒氏?冶子出芒昧舒子地,今为庐江第,不知三代后之子孙,其贤且达者,何人仕与处也,何地于晋鲁平阳孰相传与否。世族与乡地推移,人事与年代消息。谓之平阳庸讵知其。初之无以取?公子衡之后,以王父字为氏。实类于汪?莫知其先,至?威始以鲁阴守显是宜。俱谓鲁邦晋姓之国,于平阳固也。其大夫解扬(杨)步扬(杨)邴豫上世又皆因食采之地名,宗仲尼门人高柴之后,柴父为晋阳太守,奉(秦)敬丕之子教为平阳太守,皆家焉,而少昊之子封于尹城地今为汾州,巫虽氏于事见于殷,而捷为冀州太守。其俱谓晋平阳亦,固也夫平阳之号于鲁者三,而在晋特地鲁之三曰:东平阳、南平阳、西北平阳。名虽殊而地接近,东为称首为汉县名晋之平阳,肇始?都历后今为郡府路,宜其著也。后世不考而知鲁之三,而独闻今之所著,鲁之姓望,悉入晋邦,而姓氏之宗交杂难剖,前之所述今见其踪,欲绌其繁祗益其惑。辨之弗明,真不可措也。(宋,歙县,罗愿)汪氏得姓始祖颍川公汪鲁,鲁襄公次子,生而有纹其手,左水右王,合曰为“汪”,遂名之,有功于鲁,食采颍川(今河南)号汪侯。后孙儿诵以王父名为氏。汪侯因此成为汪氏始祖。又称颍祖公。娶大夫王?之女,生子挺,居鲁之平阳(即今山东新泰市)故汪氏之郡望曰“平阳”。看来,“平阳”早在1000多年前的宋元就让人困惑。三篇文章被汪氏收录进族谱以免后人混淆。罗愿提到“衡饶汪”郡望都是“鲁平阳”。衡氏是“周公长子伯禽封于鲁,建立鲁国,后代有公子衡,其子孙以祖上名字命,称平阳衡氏。”可见,汪衡郡望来源都是追朔先祖名人,我们饶氏,现在江西万年县双峰饶家手抄本上有记“万春乡双峰饶氏历代源流引:平阳郡派发琅琊,昭武临川祖代家,分徙进贤东邑地,三田干越发无涯”, 琅琊在山东临沂一带,也确实属于古鲁的地盘。《古今姓氏书辩证》说饶威是“汉鲁阳太守”,而在《姓氏?纂》《续通志》上称之为“鲁阴太守”。现在流传的饶氏族谱中,鲁阴鲁阳二种说法都存在。《临川周溪饶氏》记“匕公生桓匕公生郢匕公生熹(汉黄门侍郎)自喜公之后在汉有威公(历官鲁阴太守迁荆州?史封平阳伯)。鲁阳,现在仍是山东的代称,在今河南省有个鲁山县,汉置鲁阳县,唐始名鲁山,饶氏谱上应该是指前者。古人行文惜字如金,难道”鲁阳“是”鲁平阳“的简写?我国传统都把山之南和水之北谓阳,山之北水之南为阴。而饶氏和山西平阳的关系,在江西广昌《冠裳饶氏》有这样的文字:江西大始祖‘元亮公’的哥哥’元兴公’:仕晋,授金紫银青光禄大夫。娶王氏,赠夫人,并葬白干东洽山。不知元亮公八世孙饶光辅作饶氏宗支图时,定“元亮公“为江西一世祖,郡望为”平阳“,是不是也受这个信息的影响?但按《宗支图序》的内容来看,”平阳郡饶氏“应该在他的年代里山西平阳说和鲁平阳说可能都有,他在当时也无法查证,为了统一各支来源说,只好说”故其望曰平阳、曰晋阳、曰鄱阳、曰渔阳,其实一也“。上文介绍了汪氏得姓在颍川,郡望在鲁平阳。“得姓”与“郡望”是二个地方,理解了这个区别使我们思路更清晰,我也把“饶氏起源说“分开来写,要不,搅在一起,不仅写的人累,读的人更累。为了通俗易懂的阐述平阳,这已经是第五稿了,我决定舍弃“饶氏得姓起源”部分放在以后写,先谈“平阳饶氏郡望起源”,用地名地里标志,大家更容易接受。为了更好的描述,先一起科普相关姓氏知识。二、郡望起源不支持“平阳郡饶氏在山西临汾“说1、郡望起源于魏晋南北朝胡汉相争的特定历史背景郡望即地望、郡姓。“郡”是行政区划,“望”是名门望族,“郡望”连用,即表示某一地域国范围内的名门大族。《新唐书?柳冲传》所载的柳芳《氏族论》:郡姓者,以中国士人差第阀阅为之。制:凡四世有三公者曰膏粱,有令仆者为华腴,尚书、领护而上者为甲姓,九卿若方伯者为乙姓,散骑常侍、太中大夫者为丙姓,吏部正员郎为丁姓。凡得入者。谓之四姓。原来,古代人并不是吃饱了没事做,郡望的出现,是在魏晋南北朝至隋唐特定的历史发展背景下出现的。意思是世居某郡为当地所仰望,并以此而别于其他的同姓族人。为什么要这么做?它的出现,是中国历史上从两汉到隋唐最为显著的选拔官员的系统“门阀制度”的衍生,也和中国胡汉世族兴衰的重要历史事件有关:“五胡乱华、衣冠南渡、肥水之战、孝文汉化、侯景之乱、牛李党争、黄巢之乱”。汉人晋室南迁以后,中原为胡族所统治。北魏孝文帝推行汉化政策,命令鲜卑人说汉语、改汉姓,以元姓、长孙姓、宇文姓、于姓、陆姓等贵族为首,号称“国姓”,由鲜卑姓贵族,摇身一变为汉姓世族,人称“孝文汉化”。留在北方的世族虽然是被征服者,却不愿与改为汉姓的胡族相混。他们为区别胡汉,往往在姓氏前冠以当地郡名,称为“郡姓”,如:太原王氏,即为居于太原郡的王姓世族。隋唐建朝后,显然知这种门阀制度的威力,都有君主想摧毁之。在隋文帝任内,废除九品官人法,改行科举取士。贞观六年唐太宗令高士廉等人勘正姓氏,修订《氏族志》,以李唐皇族为首,外戚次之,山东氏族崔民干被降为第三等。《氏族志》的刊正提高李氏皇族的地位,扶植了庶族地主,压制旧士族势力,加强皇权。 2、“平阳郡饶氏”郡望得名与得姓起源是二个概念所以,秦代与西汉时期还没有郡望之说。“郡”是由春秋战国到秦代几百年间逐渐形成的地方行政区划。春秋时,秦、晋、楚等国有边地设县,后逐渐在内地推行。春秋末年以后,各国开始在边地设郡,面积较县为大。战国地在郡下设县,逐渐形成县统于郡的两级行政区划制。秦统一中国后,分全国为36郡,后增加到40多郡,郡下设县。郡、县长官均由中央政府任免,成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权组织的一部分。汉至隋唐继承了秦代的郡县制,但是具体的郡县划分有所不同。隋唐时代,往往州、郡的名称能相互代用,但大多数时期称“州”不称“郡”。到了宋代,“郡”的行政区划已经作废。通过上面的知识介绍,“平阳郡饶氏”一说,最大的可能也是在晋亡后的双魏时期,饶氏先祖,也许随晋南迁,在战事纷争的年代,为不忘祖地,或也为政治经济因素,取自己以前世居旧地曰“平阳郡饶氏”。也许仍羁留在北方,面对胡人汉化改称汉姓,为了有示区别,保证汉人血统,特意在姓前加郡名。所以“平阳郡饶氏”始称仍为晋代南北朝这个特殊的历史时期。我们饶氏几大起源得姓说均在秦之前。所以,“平阳郡”并非“得姓”地名,而是“郡望”得名。一定要把这二者分清楚,要不如何辩都辩不清。理解了“郡望”和“得姓”得名的区别,问题就显得简单了,似乎只要找到南北朝时,当时哪里地名叫“平阳”。让我们再来看看最有名的“平阳”就是现在的山西临汾的情况。临汾:临汾是中华民族发祥地之一,《帝王世纪》称:“尧都平阳”(即临汾)。《禹贡》分天下为九州,平阳为冀州之地。冀州处九州之中央,故称“中国”,“中国”一词由此而来。西周时期,周成王封弟叔虞于唐(即翼城),因唐境内有晋水,叔虞之子燮父“易唐为晋”。春秋属诸侯国晋,晋文公北方称霸时,晋国的中心就在曲沃、侯马、襄汾一带。战国初期,韩、赵、魏“三家分晋”,韩建都平阳。秦改分封制为郡县制,中国划为36郡,属河东郡。西汉划中国为103郡国,属河东郡司隶部辖。公元247年(三国魏正始八年)置平阳郡。公元309年(西晋永嘉三年),刘渊建汉,都平阳。北魏孝昌中置唐州。公元583年(隋开皇三年),置临汾郡,临汾得名一直沿用。唐实行道、府、州、县制,公元618年(武德初年)为晋州。公元1116年(北宋政和六年),始置平阳府,辖临汾、汾西、洪洞、岳阳、乡宁、赵城、霍邑、浮山、冀氏、和川10县及隰、吉、绛3州。元实行省、路、府(州)、县四级制,为中书省山西宣慰司晋宁路(治临汾)。明清重置平阳府,统领35州县,包括临汾、运城两市及晋中市灵石县和吕梁地区石楼县。在南北朝还有一个把晋平阳(临汾)当首都朝代-前赵。309年刘渊因“蒲子崎岖,难以久安”,迁都于此。319年刘曙迁都长安,史称前赵。十六国时期16国之一,是西晋晚期少数民族第二个建立的政权。汉赵建国者刘渊,为南匈奴单于的后裔,其父刘豹为匈奴左部帅,是五部中势力最强。我们注意到在魏孝昌时置唐州,治白马城(今山西临汾市)。辖境相当今山西省西南部地。建义元年(528年)改为晋州。孝昌(525年六月--528年正月)是北魏的君主魏孝明帝元诩的第三个年号。换言之,北魏孝昌年即公元528年之后,现在的临汾这个地方并不叫“平阳”了。我们从现存的饶氏谱查找有关线索。发现饶氏最早是在汉代进入了江西。那么平阳饶氏,这个平阳若是指“平阳郡”的话是不是指现在的山西临汾呢?相信读了上面的介绍,你自己已经有了***吧。 前文我们介绍了为维护、推行门阀制度,载录门第、区别族系的谱牒之学因而十分盛行。在南朝刘孝标所注的《世说新语》中,引证的家谱、家传达数十种之多。这种别贵贱、分士庶的门阀制度,不仅的魏晋南北朝时十分流行,而且影响深远,成为维护封建社会等级制度的准则习俗。南宋郑樵在《通志?氏族略》中对此有一段十分精辟的论述:“隋唐而上,官有簿状,家有谱系。官之选举必由簿状,家之婚姻必有谱系。历代并有图谱局,置郎中吏掌之,乃用博古通今之儒,知撰谱事”,以便使“贵有常尊,贱有等威”。唐人著郡望:陇西李氏、赵郡李氏、清河崔氏、博陵崔氏、范阳卢氏、荥阳郑氏和太原王氏,并称“五姓七族”。唐代柳芳在其《氏族论》中对此作了明确的论述:在南北朝时,“过江则为侨姓”,王、谢、袁、萧为大;东南则为“吴姓”,姚、王为大;山东则为“郡姓”,王、崔、卢、李、郑为大;关中亦为“郡姓”,韦、裴、柳、薛、杨、杜首之;代北则为“虏姓”,元、长孙、宇文、于、陆、源、窦首之。以上“侨姓、吴姓、郡姓、虏姓”合称“四姓”,“举秀才,州主簿,郡功曹,非四姓不选”。门阀制度下,姓氏直接影响着一个人的社会地位、婚姻问题,以至前途命运。甚至连日常交往、场面坐次亦明确有别。隋朝开始创立并实行开科取士,任官选吏不全论出身,贵庶子弟一律同视,使至魏晋以来的世家大族失去了政治特权。到宋代,郡的行政区划已经取消。但这种风气一直持续整个唐朝,到了黄巢起义才因破坏而快速消灭。在唐末的黄巢起义中,造成大量世族人士的伤亡,富饶的家园与产业也惨遭破坏,而华北世族引以为傲的贯册祖谱也流失,世族衰落,最终与庶民再无区别,世族的地位由地主绅士阶级取代。3、元至正四年临川述陂饶子新撰《介山饶氏族谱序》:“东汉吾祖讳斌者,任渔阳郡太守,以功封东平侯,食邑饶阳,自是迁徙不一。”《介山饶氏族谱修编序》(明正统十三年春):“饶氏家乘肇基于伯芬之裔,著姓于西汉之间,当时世德承先廉善?后相传,至东汉讳斌字宣烈者,本昭武人也,任渔阳郡太守,封东平侯,晚年徙居建昌南城,历显祖彦明公,复徙抚之临川招贤乡述陂里……”(祥见《饶氏春秋》之二氏族志饶斌一章)如果我们按地名通称,那我们来读这段谱,会头痛死。昭武在甘肃,渔阳在北京一带,东平在山东省泰安,饶阳在河北。相信许多对中国文化并不熟悉的人都会这些地名搞得云里雾里。古代交通落后,陆路靠马,水路靠船,若真是上述地方,估计斌公有一半生命是浪费在路上。那么,我们把时间缩小,众所周知,民间是在宋代才开始可以自己修谱,那么地名应该是北宋附近的时间为标准,我们发现:在五代,抚州与现福建昭武地区曾置昭武军,现在江西有些地方仍保存“昭武会馆”是指临川标志,所以这个“昭武”可能就是现在抚州南城一带。换言之,饶斌可能是江西南城一带人。在现传世各地饶氏族谱中,说明唐以前谱碟散失的字眼随处可见,如宋代饶光辅只好以已在江西落居的“元亮公”为一世祖。《环溪饶氏族谱序》有载:吾族之先本帝尧后南迁益食为饶。历仕汉隋簪缨代起亚咸和间有宝公者位九卿避苏?亡乱携子孙四十九人渡江。家于江西抚州南城白干(唐未年间)。南昌介冈饶氏《源流序》:唐初有文风、义存、蔺、坦诸公,其间世系缺略,昭穆莫辨。递传至福生元亮于鄱阳,仕唐德宗为浙东安抚使。自是族益昌大。在宋朝,编撰的《百家姓》乃是沿袭唐代所形成的名门望族的地理分布。《百家姓》的前八姓是“赵钱孙李,周吴郑王”。赵姓是国姓,当然位居傍首,钱为吴越王之姓,其余六姓为皇后外戚之姓。说明仍延续尊卑之分。所以汪氏在宋元时期,政治经济中心已经东移,武则天出身卑寒,虽贵为天子,而在民间仍受山东诸姓的影响,气得她重修《氏族志》以重新排位。所以,汪氏在宋代认定自己郡望为“鲁平阳“而不是已经走向没落的山西也是有这一文化背景的。上文中提到的万年双峰”琅琊”位于今山东临沂、青岛、诸城、日照一带。琅琊临沂诞生了琅琊王氏、琅琊颜氏、琅琊诸葛氏三大家族,临沂还是东晋司马睿皇族龙兴之地。而在黄巢等农民起义背景下,不少家族纷纷南迁进入江西,所以,在北宋,在唐代门阀制度的影响下,山东是汉人心目中的正统,很自然把自己姓郡望取鲁地。这种心态,我们现在也有,江西现在是政治和经济凹地,只好来句“几个国家领导人祖上都是江西人”。宋代人常以郡望自标也在一些文人著作中得以体现,比如,刘?有两种著作分别题为《彭城集》和《中山诗话》,这里,彭城和中山均为刘氏郡望,并非其人籍贯,刘?之籍贯在江西新余。同时也说明,郡望在宋代已经可以随便起来了,门阀制度终被科举所替代。饶氏在江南抚州等地的发展,是在唐代以后,在宋明时达到二个小高潮,所以今天也就有“临川郡饶氏”“武陵郡饶氏”新郡望堂号了。黄巢起义,从中原一直打到广州,所到之处,烧杀抢取,破坏极大。柳彦章,是王仙芝部将,黄巢农民起义军的一支,史载“中和五年(885年),黄巢余党柳彦章攻破临川,逐郡守,大掠而去。”从临川志上看,饶氏聚集地述陂为临汝旧城县附近,位于现临川西。自然难免其祸,而南迁南城白干。三、“晋州平阳“在饶阳,不是“晋平阳“ 让我们来看饶氏谱上“食采饶阳”“食邑平阳”的古代分封背景。自周公的“封土命氏”分几种情况:一是既“封土”又“命氏”,二是只“封土”不“命氏”。最高层次的分封是“封国”,属既“封土”又“命氏”。国王对庶子、功臣往往实行“封国”制。如周王封周公于“鲁”,后来因周公扶佐周成王以长子伯禽代封,鲁地是“封土”,“鲁”又是氏族的称号。又如周王封姜太公于齐,齐地是“封土”,“齐”也是氏族的称号。封国的领导人叫国君。庶子一般都有卿大夫称号。国君对自己的庶子、卿大夫可以在自己的管辖范围内实行二轮“封土命氏”,也分两种情况。如鲁君封姬汪于颍川,只属“封土”不属“命氏”。汉代饶斌也只是封邑或曰食邑、采邑,并不是饶姓的得姓之祖。也就是说“饶阳”只是封邑而不是得姓之处。封邑,通常是在某朝某代作出了杰出贡献后,统冶者给出的鼓励,2013年6月,我与饶洪仁访南丰白舍后,绕进黎川县,得当地明代谱序。《黎川象岸二修谱系册帖叙》:予族氏先世居平阳即古幽州自宋改为真定府,即今晋州之地,秦汉以来仕宦不少,有凤公仕东汉,封鲁阴太守,管山西冀州进书入朝封赠“鲁阴侯”,立祠在山西冀州太原文水县双峰山,后之郡名有四:曰平阳、曰渔阳、曰晋阳、曰鄱阳、要皆平阳祖居一脉相承者也,鄱阳今之饶州威公四代孙曰?(绩)者其居地在饶州白干,厥后君素公唐旌死节赐姓加食为饶,至汉公仕唐为渔阳太守始迁抚州仙源乡。后信公又迁建昌南城七十二都黄源,惧?其所自来乃不忘祖居之名,遂改黄源为白干以贻后代。……明崇治十年甲寅岁九月吉旦,六代孙献莹。象岸谱前半段基本说清了,“晋州平阳”和“晋山西”是二个不同的地方,解释了饶氏晋州平阳、鲁阴太守和晋山西平阳的关系,便后半段却套了另一个名人尧君素来解释饶姓起源,把得姓时间拉后到了隋未“厥后君素公唐旌死节赐姓加食为饶” 有点傍名人的味道。这里我尝试作个简单的解释,唐取得天下后,为了表示大度,是对曾经头痛的敌人尧君素发过诏书,李世民说:“隋故鹰击郎将尧君素,虽桀犬吠尧,有乖倒戈之志,而疾风劲草,实表岁寒之心;可赠蒲州刺史,仍访其子孙以闻。”李世民只是追封,可没有改姓,估计是象岸的宗亲为解释饶姓起源的一家之言。象岸是勋公后裔,这一说法在其他勋公谱上并没有发现。其实在唐代,饶尧二姓就已经是分开来了。在敦煌石室中发现了几种残卷,其中以题为《新集天下姓望氏族谱》的最为完整和典型。它的内容是按照唐代的政治区划,依道、州、郡的次序排列,每一郡列出该郡的望族姓氏,少者三姓(如凉州西平郡),多者四十姓(如雍州京兆郡)(参见王仲荦:《唐贞观八年条举氏族事件考释》、《新集天下姓望氏族谱考释》、《敦煌石室出残姓氏书五种考释》(均载《?华山馆丛稿》):多贺秋五郎:《中国宗谱的研究》上卷第一章。)。据我们看,这大约是官修谱牒的一种提纲,而不是修成的谱牒。因为光列每郡的几个望族姓氏,而不列出某一个人是不是属于这个望族,是起不到谱牒的作用的。《新集天下姓望氏族谱一卷并序》:夫人立身在世,姓望为先,若不知之,岂为人子?虽/即博学,姓望殊乖,晚长后生,切须披览,但看注脚,姓望分明,谨录元出州郡,分为十道如右:…第五河北(道)十七郡,瀛州河间郡,出八姓:刑(邢)、俞、家、玄、尧、邓、詹、祝(54)。…第八江东(南)道二十郡(101)饶州鄱阳郡,出四姓:饶、芮、铎、(此字待造)(王仲荦曰:“(此字待造),不知何字,或是(待查),或是象。”)可见,在唐代,饶氏已经在江西饶州鄱阳一带已经是大姓。我在前面提到《介山饶氏族谱修编序》中一窜的地名已经让人头痛,孝感饶氏《饶氏本源录》:“自熹公之后,在汉有威公(鲁阴太守迁荆州刺史封平阳伯)、斌公(渔阳太守迁太子太傅赠校书大夫)“又提出了”迁荆州刺史封平阳伯“的新说法。在我家《广昌冠裳饶氏重修宗谱》引用历山谱上资料有记:“暄公----世居平阳古北幽州,今真定府晋州,僖公----居平阳古北幽州。娶李氏,并葬上○州。生子威。”特别要注意,晋州为河北石家庄一带,并不是“晋平阳”山西临汾。应是指河北饶阳。 一字之差,却相隔千里。四、“饶阳、安平“,南北地名映射之迷 饶阳:西汉高祖年间,饶阳始建县,以县在饶河之北,故名饶阳。曾先后隶属河间郡、幽州涿郡、博陵郡,唐朝初年,属瀛州,后改属河北道深州,宋朝初年,属河北道西路深州,后改属河北道东路深州,元太祖十九年废深州,先后改属南平州、河间帅府深州、真定路晋州,直至清朝雍正二年属直隶深州,1912年为直隶省深州,1913年属直隶省范阳道,后改属保定道,1928年6月,改直隶省为河北省,饶阳县隶属河北省,1949年,河北省人民政府成立,饶阳县属河北省定县专区,1954年改属石家庄专区,1958年先后隶属沧县专区、天津市,1960年改属石家庄专区,1962年置衡水专区,饶阳县改属衡水专区,1996年,衡水撤地建市,属衡水市至今。安平:春秋时,境域属鲜虞国。战国时,县境初属中山国,后归赵国。秦时属巨鹿郡。西汉始置安平县,并于县治西南25里处角邱置谷邱县,均属涿郡。新莽时,安平称广望亭。东汉初,复安平县原名,并废谷邱县。建初四年(79年)隶乐成国。延熹元年(158年),安平初属安平国,后隶博陵郡,郡治安平城。统安平、安国、南深泽、饶阳四县。三国魏时,安平仍属博陵郡。晋时,于安平置博陵国。统安平、饶阳、安国、南深泽四县。北魏、北齐、北周时,安平皆属博陵郡。郡治仍在安平县城。隋开皇三年(583年)罢郡设州。安平改属定州,十六年(596年)更属深州。大业二年(606年)还隶定州。三年(607年)废州置郡,定州改为博陵郡。大业九年(613年)改博陵郡为高阳郡,安平仍属之。唐武德四年(621年),安平改属深州,州治初为安平,寻徙饶阳。贞观十七年(643年)废深州,安平还属定州。先天二年(713年)复属深州。北宋、金时,安平属深州。元太祖十九年(1224年)废深州,安平改隶南平州,并为州治,领饶阳。太宗七年(1235年),南平州废,安平复隶深州。中统二年(1261年)改隶真定路晋州。明时,安平县属真定府晋州。清初,县仍隶晋州。雍正二年(1724年)六月改属深州。民国二年(1913年)废州制,县属直隶省范阳道,次年范阳道改为保定道,安平仍属之。民国17年(1928年)7月,直隶省改河北省,直领安平县。民国26年(1937年),县划归河北省第十督察区。民国27年(1938年),安平县抗日政府建立,属晋察冀边区冀中区。同年9月属冀中区二专区。民国29年(1940年)秋,属冀中区八专区。民国33年(1944年)6月,改属冀中七专区。民国35年(1946年)7月,又改属冀中区九专区。民国37年(1948年)9月,华北人民政府成立,安平属华北行政区冀中区九专区。民国38年(1949年)8月1日,河北省人民政府成立,县划归河北省定县专区。1954年4月24日,定县专区撤消,安平县划归石家庄专区。1958年11月5日,安平并入深县,1961年4月底复设安平县(含原饶阳辖区),仍属石家庄专区。1962年1月,饶阳从安平析出,县恢复原建制。同年6月17日,安平改属衡水专区。1970年,衡水专区改称衡水地区,仍属之。但别急,南方在江西也分别有叫“饶阳““安平“的地名。【安平侯国】西汉初元元年(前 48 年)置,治所在今江西安福县东南,东汉永元八年)改为平都县。【安平王国】东汉延光元年022 年)改乐成国置,治所在信都县(今河北冀县)。《???地理志》?,?平帝元始二年(公元2年),豫章郡?十八?(侯?):南昌?、?陵?、彭??、鄱??、?陵?、?汗?、柴桑?、艾?、??、新淦?(都尉治所)、南城?、建成?、宜春?、海昏?、雩都?、???、南野?、安平(侯?)。有67462?,351965人。其郡?地大致相?於今江西省全境。此安平原注“?名,?安平?,在?河之?,故城在今瀛州????北。”是否有误?安平应指今江西省安福??南。早在公元前 222 年秦王赢政时,安福就设置了安平、安成二县,后又多次升州郡,唐武德七年定名安福,一直沿用至今.安福地跨吴楚,安平为吴头,安成即楚尾,中有 1918 米高的武功山作天然屏障。安平县隶属九江郡,安成县隶属长沙郡。西汉高祖五年(公元前 202 年) ,平安县隶属豫章郡,安成县仍隶属长沙郡。一南一北二个安平却让我们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命名为“?、饶”地名也同样存在南北呼应,如在江西现已沉入湖底的“?阳县”,在北方饶阳附近曾有“?”县。《后汉书》:“永元七年,?相?奏之。和帝?削?光??二?。”有注:????鹿郡。?音羌?反。立二十五年薨,子哀王崇嗣。立二月薨,?子,??。在《旧唐书》也有如此介绍:“??、先天二年,分??、鹿城界置???于古?城。?,??,??鹿郡”。而江西“?阳县”东就是“鄱阳”,为“饶州”境。“安平侯国-安平王国”“?阳-?县”“饶州-饶阳”,而在鄱阳也有“饶阳驿“这一地名:玉山水马驿而西至信州,州治有饶阳驿。“饶阳驿,宋淳熙间在固圊坊。”饶阳驿而西,可至信州、弋阳之间之黄藤驿。李纲《梁溪集》卷14有《宿黄藤驿》一诗。经黄腾驿而西行,至弋阳县驿。难道仅仅是巧合?咱们饶氏在江西人丁兴旺,为什么郡望不是咱们饶州呢?光辅公显然也看到了这个现象,所以把“鄱阳”列在四阳之内。介山谱上说,饶斌“因功封东平侯,食邑江南,加食为饶。“这可是指在江南得姓。关于东平这一地名,祥见本书”心广堂记“,无独有偶,孙中山先祖唐朝人东平侯孙?墓,也位于江西宁都县城南2公里的马家坑,又是巧合?这些南北地名呼应,估计都是历次衣冠南渡饶国平(sun)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微头条立场
的最新文章
/ 产品覆盖 10 大行业,300 多套个性模板客户备忘客户借用下我个人公众号,为方便同事们了解,我把材料集中在这里,其他朋友们可无视:)上图:阳光乳业微官网首页,咱们公众号的老粉丝可以回复“首页”就可以看到这个页面,新用户第一次关注后,会自动推阳光乳业祝朋友们新春快乐,羊年有喜,订羊奶在优惠!清明节是我国人民悼念逝者、寄托哀思、缅怀先人的传统节日。国家也出台了相关政策鼓励,放假三天,高速免费!“灵隐诗僧传偈语;长沙知县拜儒师”这是一幅饶氏祠联,上联典指南宋诗僧饶节,下联典指南宋长沙知县饶干。正在筹组中的中华饶氏文化院,为弘扬中华饶氏文化,挖掘发现及向社会推介饶氏优秀文化人才,进一步扩大中华饶氏组织在广大宗亲中和社会上的影响,决定举办首届"帝尧杯"书法、美术、摄影展。饶氏平阳辩“平阳饶氏源自临汾“现今成为主流说有几个原因。一是“帝尧都平阳”自远古传说,得名时间早影响也最大, 《中华道教大辞典》有记:饶道亨,南朝时茶陵(今湖南茶陵县)人。梁大同中(535年-546年)尝为吏。后厌吏 前几天在福建饶氏网站上传了关于三国饶助为浙江武康人的论文,其中例证湖州周边有关饶氏信息时提到饶景,有些朋友饶助,为三国孙瑜手下大将,正史《三国志?吴书?宗室传》提及: “瑜以永安人饶助为襄安长,无锡人颜连为居巢长里耶秦简,2002年6月发现于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龙山县里耶镇里耶战国秦代古城遗址古城1号井,目前整理出来的第八层共有“饶”姓名记录四处,同一处官方文书出现如此高的频率非常罕见。《江西饶氏宗亲赴新干县进行村落山野考察》 日,江西南昌饶华庚夫妇、饶洪仁夫妇、饶建华、饶天圆网讯 昨日,记者从南昌市商务局获悉,我市日前公布了首批“南昌老字号”,江西阳光乳业股份有限公司、南昌亨得/ 产品覆盖 10 大行业,300 多套个性模板客户备忘客户借用下我个人公众号,为方便同事们了解,我把材料集中在这里,其他朋友们可无视:)上图:阳光乳业微官网首页,咱们公众号的老粉丝可以回复“首页”就可以看到这个页面,新用户第一次关注后,会自动推阳光乳业祝朋友们新春快乐,羊年有喜,订羊奶在优惠!清明节是我国人民悼念逝者、寄托哀思、缅怀先人的传统节日。国家也出台了相关政策鼓励,放假三天,高速免费!“灵隐诗僧传偈语;长沙知县拜儒师”这是一幅饶氏祠联,上联典指南宋诗僧饶节,下联典指南宋长沙知县饶干。正在筹组中的中华饶氏文化院,为弘扬中华饶氏文化,挖掘发现及向社会推介饶氏优秀文化人才,进一步扩大中华饶氏组织在广大宗亲中和社会上的影响,决定举办首届"帝尧杯"书法、美术、摄影展。饶氏平阳辩“平阳饶氏源自临汾“现今成为主流说有几个原因。一是“帝尧都平阳”自远古传说,得名时间早影响也最大, 《中华道教大辞典》有记:饶道亨,南朝时茶陵(今湖南茶陵县)人。梁大同中(535年-546年)尝为吏。后厌吏 前几天在福建饶氏网站上传了关于三国饶助为浙江武康人的论文,其中例证湖州周边有关饶氏信息时提到饶景,有些朋友饶助,为三国孙瑜手下大将,正史《三国志?吴书?宗室传》提及: “瑜以永安人饶助为襄安长,无锡人颜连为居巢长sun乳业从业者,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热门文章最新文章sun乳业从业者,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