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游戏的古代银子换算怎么托换现金

写在最前面:截至2016年1月24日,本文未授权任何一家有明显盈利性质的微信公众号进行转载。 目前发现有个别违规转载现象,但本人并不打算积极处理。仅是

,这些公众号对以下原文,有明显的故意删减现象,特别是有关人寿保险内容的“

虎嗅注:本文是阿里巴巴集团学术委员会主席曾鸣新书《智能商业:从阿里巴巴的成功看战略的未来》的一部分书摘。这本书的英文版已于9月4日出版,中文版还在翻译之中,虎嗅获得了这本书第一章和第六章的精华部分。

曾鸣花了10多年的时间去观察阿里巴巴集团旗下的公司和企业通过以下方式在商业活动中变得“更智能”。他解释了在公司变得越来越“智能”时,策略如何彻底地被重新定义。这些解释或多或少离不开作者在读博阶段,以及后来作为一名被世界各大学术机构邀请教学的教授时所学习到或使用到的理论、实践和框架。

本书披露了曾鸣以及他的团队在阿里巴巴利用上述科技发展趋势进行过的具有革命性的实践。它提供了构思和执行策略的新工具。通过阿里巴巴的前沿实践,曾鸣把阿里巴巴的策略和方法应用于所有商业活动,以此为背景进行学术研究,因此本书不仅仅针对互联网公司或创业公司。

其所描述的新策略将适用于任何一个行业的任何一家企业。

本书作者结合了许多能勾起我们回忆的经典商业案例,倒不会让这本商业分析的读物显得枯燥,以下是节选,由曾鸣独家授权虎嗅。

智能商业的公式可以概括为一个简单的公式:

网络协同+数据智能=智能商业

这个简单的等式代表了阿里巴巴成功背后的原因,并抓住了你需要了解的关于未来商业的一切。正如我将要解释的, 网络协同和数据智能是技术赋能的两种新功能 ,与传统的业务流程和结构相比具有强大的优势。

从最广义的意义上说,网络协同是对复杂商业活动的***,从而使一群人或企业能完成得更高效。 历史上被锁定在纵向一体化结构或僵化的供应链中的功能更容易通过线上关联进行协调。诺贝尔奖得主罗纳德·科斯解释说, 企业结构化是为了管理巨额的交易成本。但新技术降低了这些成本,赋能新的联网方法。 通过网络协同,商业活动,如销售、营销,以及生产的所有方方面面)被转化为分散的、灵活的、可扩展的和全局优化流程。

在天猫和淘宝的支持下, 光棍节是网络协同的一个完美例子 。淘宝没有库存,但拥有超过1000万卖家的庞大网络。这些销售商与数百万的合作伙伴进行协同,各方共同努力完成线上零售、交易处理和分销等一系列最终以送货上门结束的复杂任务。完成这些任务单靠人类是不可能的,这种水平的互动是网络协同的本质:几乎无限规模的自主协同,以及无数的互联网合作伙伴。

随着网络上的不同的商业角色进行线上协同合作,商业活动也变得越来越智能了。也就是说,实时交互和线上作业流程生成了不断流动的数据,创造了一个持续的反馈闭环,让自动生成的决策变得越来越“智能”。

举个例子,如今,淘宝在搜索产品并向客户展示产品方面的大部分日常工作都是通过机器完成的。传统零售商雇佣成千上万的买手、陈列设计师、风格编辑、私人购物顾问等来完成类似的任务。机器学习赋能淘宝完成这样的任务。在2017年双11的销售高峰期,阿里巴巴的数据库每秒进行了4200万次计算。这意味着在你已经购买了手机、巴厘岛的门票,甚至是过去一个月一直关注的彩虹睡衣之后,机器学习算法每天都要进行数十亿次的迭代,以便决定哪些商品应该显示在你的智能手机屏幕上。我称这种数据智能是一种根据消费者活动和响应,有效迭代产品和服务的商业功能。这个流程与当今大多数企业生产产品和服务的流程完全不同。

数据智能,指的是企业利用机器学习技术快速并自动地改进其业务能力。 如果您曾经用过推荐引擎,您将会识别实际操作中的数据智能。这种最基本的数据智能形式是任何线上企业的标准业务实践,但我所描述的功能要复杂得多。如果企业能够让诸如供应商的发货时间、制造商的完成通吿、物流跟踪或客户偏好等行为决策自动化并持续运行实时数据,它们就可以开发出更先进的数据智能应用程序。这种自动化是通过机器学习算法来实现的,这些算法可以增强协同,以及优化价值链中的每一个环节。随着越来越多的业务活动在线进行,与所有这些活动相关的决策可以被自动化并不断完善。这就是我所说的数据智能。

机器学习(计算机科学的一个分支,通常被理解为更大一个领域人工智能(AI)的一个分支)的发展,在过去十年中以一种阶跃函数的方式扩大了企业利用数据智能的业务范围和有效性。就像机器已经掌控围棋和国际象棋一样,算法可以通过非常长的计算链,或者探索多个场景,快速地得到最佳的解决方案。 当新的结果出现时,这些算法重新校准自身,以反映新的信息。算法通过连续迭代来进行学习,其结果随着数据量和数据多样性的增加而改善。 通过这种机器学习,数据智能得以发展。随着越来越多的业务流程在网上进行,以及越来越多商业活动需要相互关联的参与者的协同合作,企业可以通过确保日常决策自动化,并具有比人类拥有的更强大的计算能力,来进行变革。这是智能商业的本质。

智能商业的出现及其启示

在阿里巴巴内部,价值链中一个接一个链接正在被模块化,被重新纳入进技术优化的网络,并且商业决策很大程度上由算法驱动。 这种创新技术的大量运用改变了一切。数据成为主要资产,是生产的关键元素。 战略不再意味着分析和计划,而是一个实时实践和客户参与的过程。

正如我将在这本书中所展示的那样,在智能商业中,大众熟悉的竞争力正在消失,新的合作方式在企业和无数其他参与者之间形成。 当战略不再以竞争为基础,而是以协同为中心时,创造价值的方式就完全改变了。 当企业应用机器学习不仅是为了让日常业务流程和消费者交互自动化,还是为了不断改进它们,管理人员在创造价值方面的作用发生了根本的变化。组织不再是静态的、需要管理和控制的分层结构,而是任务和机会必须参与进来的,由相互关联的参与者组成的动态、流动网络。

不要自欺欺人,以为网络协同和数据智能只与所谓的互联网公司或数字原住民相关。我曾与中国家具制造商、服装公司和美容院合作过,也研究过它们,这些传统企业正在利用这些新的力量重组。事实上, 正是我的全球视野使我得出了这一崭新的战略理论。网络协同和数据智能体现了西方尖端技术与东方商业模式创新的活力结合的成果

中国企业能够更好地利用网络协同,将互联网上的商业角色与建立企业组织无缝地结合在一起。由于大多数中国产业的基础设施相对薄弱,并且缺乏主导角色,因此在互联网上重建整个产业的空间更大。美国的企业一般倾向于在数据智能方面表现出色,使用机器学习最先进的成果来实现知识创造的自动化,将技术应用于图像识别、语言翻译和DNA测序。两国多年的研究和商业经验使我确信,网络协同和数据智能的力量—以及当这两种力量结合在一起时它们的加强力——正作用于世界各地所有新、旧企业。

正如我所介绍的那样, 网络或数据 并不是新概念,但它们以前并没有被整合到一个理论框架中。它们 是构成新商业生态DNA的双螺旋 。从东、西方的商业中可以看出全貌。只有将数据和网络,这个东、西方的阴阳相结合,我们才会对未来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当下有效地进行战略制定。

自上世纪90年代初以来,商学院教授的战略一直侧重于通过市场定位或核心能力获得竞争优势。但是,竞争优势的来源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企业需要一种新的战略方针,以适应网络和数据占主导地位的时代。在这种方针下,公司将利用网络协同来实现比竞争对手更大的价值、范围和规模;并部署数据智能,使其业务足够智能,能够灵活地适应外部环境和消费者想法的变化。我们已经发现, 美国和中国最成功的互联网公司都擅于利用网络和数据 。这一观点将适用于未来经济中的所有赢家。

各种各样的经济学家和商业战略家为更新网络时代的波特经典战略分析做出了宝贵贡献——包括迈克尔·波特本人。这些对数字和平台战略的贡献是深刻而富有启发性的。这本书试图更进一步,创造一个更全面的战略框架,将传统和数字业务置于一个统一的环境中。

中国佛教有一句格言:“若见华开,当愿众生,神通等法,如华开敷。”同样,看似狂野的新思想和商业模式的蓬勃发展也不是随机的;事实上,一个新的秩序正在出现。

在这本书,我为如何组织业务,创造价值,以及在这个新的秩序中获得成功提供了结构框架。

智能商业时代,企业需重新进行战略定位 

在科技产业中,“生态系统”是过度使用的流行语之一。然而,在阿里巴巴内部,“生态系统”一词对于调整战略目标和判断企业是否走上正轨至关重要。 不像传统的定位理念主张企业独立地决定战略,生态系统的一个核心理念是,生态系统中的每一方都依赖于其他各方才能获得成功。它们是相互依存的。

在这本书中,我们可以更精确地将业务生态系统定义为解决复杂客户问题的智能网络。(“智能网络”只是表示网络协同+数据智能的另一种方式。如果没有这两种功能,你就没有“生态系统”,或者说,没有智能网络。)商业生态系统吸引资源,拥有使参与者稳健发展的基础设施和机制。 我进一步将生态系统划分为三个不同的角色:点、线和面。这些生态系统通过帮助企业提供优秀的客户价值和享有竞争优势来挑战旧的商业世界。

一个新框架:点、线和面

我经常问一些领导者或企业家,他们在产业不断发展的生态系统中把自己定位在哪里。毫无疑问,绝大多数人都有平台梦。他们希望建立一个开阔的平台,这个平台具有高利润和扩展性的商业模式。他们希望做决定,发号施令,获得利润。

然后 我问他们另一个问题:你更愿意成为阿里巴巴吗? 一个市值5000亿美元,由数万人组成的庞大而让人头昏脑胀的全球组织。这个组织反过来管理着数以千万计的卖家和第三方服务供应商,更不用说快速增长的物流、金融和云计算了。 还是你更愿意成为张大奕? 因为她没有工厂,她的品牌利润几乎占到了一半,通过在世界各地飞来飞去并在社交媒体上发布她的新衣服照来赚取数百万美元的利润。或者,也许你会满足于成为一名作家或设计师,或像Toptal这样的人才市场,支持其他公司或有抱负的网络红人,把你的文章分发到各种社交媒体上,被当做典范来曝光,即时支付费用并具有相当的灵活性。这么一看,平台梦似乎不那么吸引人了。

那么我以不同的方式重新表达这个问题: 你希望在生态系统或网络中扮演什么角色?

传统战略理论的核心是定位,它提出了三个基本问题:你的客户是谁?你的价值主张是什么?你的定位与你的竞争对手有何不同?针对这些问题, Michael Porter的经典战略理论提出了三种定位策略:成本领先、差异化和利基。 这种简单的定位框架曾经在帮助企业制定战略上非常有用。

然而,随着越来越多的经济活动出现在某种智能网络中,当今的企业必须知道他们在该网络或互联网络的战略地位。 在阿里巴巴的内部战略讨论中,我们使用几何隐喻来指代生态系统中的三个基本战略位置:点、线和面。

“点”是指拥有专门技能但往往无法独立生存的个人或企业。 “点”提供功能服务。

像张大奕和如涵控股这样的“线”,则是指将生产功能和自身能力结合起来创造产品和服务的企业。 他们通常会利用“点”和“面”提供的服务。

像淘宝和微博这样的“面”则是这样的平台:通过提供基础设施服务和跳跃式增长来帮助新线路成型和发展。

在评估这三种定位时,企业必须了解每一种的核心逻辑以及不同定位间的相互关系。企业还必须认识到,每一种定位代表着一种完全不同的能力布局。为了竞争,你必须拥有这些能力。尽管有一些“升维”到更高维度的“点”和“线”的例子,但如此脱胎换骨的努力需要从根本上改变企业的定位和相应的能力。在许多情况下,在这样一个基础层面上进行战略调整比进入不同的纵向或行业进行战略调整要困难得多。

这三种定位之间没有规范上的区别,也没有先验的理由去决定选择这种立场而不是另一种。处于不同战略地位的企业之间并没有直接竞争,尽管它们可能会在每个定位所占价值的相对份额上继续奋斗。我建议经理人和企业家做自我定位的时候不仅要基于他们渴望的价值,还要考虑他们的使命、愿景和能力。

在协调网络的三个核心定位中,“点”和“面”的策略相对简单。“线”作为品牌企业,在智能商业世界里的战略则大相径庭。此外,大多数读者习惯于创建和分析的公司都是充当“线”的企业。因此,我将首先解释该定位的战略和策略。

在传统的商业文献中,学者们习惯于分析的大多数企业均属于“线”的定位。这些企业也是企业家们习惯于创建的。 充当“线”的企业直接向客户提供服务,就像传统的B2C企业一样。直观地说,我们可以想象一个线玩家作为不同点的集成者,形成一个高效和可扩展的业务模型。作为一个组织,“线”的核心能力是协调不同的功能,以便开发出一个具体的产品或服务。

新的线玩家不同于传统的玩家,因为新的玩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运行其业务所需的各种服务平台。例如,作为线玩家,网红的商业模式十分依赖于淘宝和微博等平台提供的关键功能。“线”利用平台的基础设施和其他资源来和构建自己业务的“点”接触和合作。与传统的B2C模式相比,新的线玩家在运作上效率要高得多,其供应链由固定的合作伙伴组成。在一个协同网络中,充当“线”的企业可以通过开放的API调用任何功能领域的服务,而不需要与各种商业角色进行协商。因此,交换服务供应商的工作非常简单。此外,由于这样的外部服务伙伴通常为许多客户提供服务,他们可以用比传统企业内部部门更低的成本提供优质的服务。即使是一个典型的淘宝小卖家,也常常会与数百个“线”伙伴建立联系。

线玩家必须决定与合适的平台或是说“面”合作。 成为最佳合作伙伴的“面”提供了现在所需的资源,也带来了未来最佳的增长机会。换句话说,获取而不是拥有合适的资源是新的线玩家所追求的。开放的网络为建立商业模式提供了丰富多样的资源。因此,就像网络红人一样,充当“线”的企业将会快速成长,不受纵向一体化公司的资源限制。他们不需要花费时间或金钱在内部创建这些功能。

新的“线”不断涌现,比如高效利用不同平台的网络红人。 张大奕和如涵控股利用微博进行营销,利用淘宝开拓其电子商务业务,以及利用越来越多的柔性制造系统的分布式网络。用我们的术语来说,每一个平台(微博、淘宝和系统网络)都是为网络红人的业务贡献资源和能力的“面”。通过在这些“面”上发展他们的业务,网络红人可以保持灵活,轻资产,高度可扩展,以及高利润。尽管大多数网红品牌仍不足以与Zara等线下快时尚品牌直接竞争,但从最早的淘宝卖家到淘系品牌,再到如今的网络红人,新的“线”模特一代无疑正在迅速崛起。

“线”的关键优势在于能够利用“面”提供的网络效应。 “线”必须确保能获取网络中的基本资源,但不需要实际上拥有或控制这些资源。这种主张与教科书上的商业理论背道而驰。 这些理论认为实现规模经济的最有效方法是通过资源整合和建立内部功能。它们忽视了网络的重要性和价值,因此很快就会不合时宜。

“线”最重要的战略决策是决定与哪个或哪几个“面”合作。选择正确会给你的未来带来非常可观的增长,这种增长几乎可以排除自身的竞争优势。选择错了,再多的竞争优势也不会带来增长,因为整块业务都在衰退。竞争的残酷真相是,个人财富只是部分取决于个人的努力。“线”的策略含蓄地承认个人努力与商业结果之间的联系非常松散。当市场上存在同类角色竞争时, 它鼓励你在不同的维度上严肃地对你的合作伙伴进行战略性的考量。

由于高度的相互依赖,你需要了解“面”是如何运作的,“面”的战略又是如何依赖于它的合作伙伴的成功。

自2010年以来,世界上最有价值的公司,如阿里巴巴、Facebook和谷歌,都把它们的核心产品和服务建立在平台上。如今,大多数企业家都渴望获得这一战略地位。正如我在本书中所暗示的那样,平台主要负责促进网络协同和数据智能。因此, 平台企业是生态系统方向的关键。此外,平台业务非常有利可图;充当“面”的企业能够让季度报告上的数字非常漂亮。

然而, “面”的战略会面临巨大的风险,这个风险来自长时间和成本高昂的潜伏期,以及协调平台上所有参与者的利益平衡的需求。 “面”的基本经济逻辑和战略动态是复杂的,而且经常被误解。最简洁的说法是,充当“面”的企业专注于将关系方与业务活动联系起来。但这些企业实际上所做的是赋能“线”,让“线”取得成功。要取得这一成绩,就要协调网络中的每一个单独的“点”,以达到双方的共同利益。

充当“面”的企业核心业务的共同点是,它们不销售传统意义上的产品和服务。 他们的核心价值主张是***双方(阿里巴巴)、搜索用户和广告(谷歌)、社交网络用户和信息(Facebook)的匹配等等。这些企业从其匹配效率中获得竞争优势,通常以其推广产品的精准度和回报率来衡量。这种匹配效率加快了平台上“线”的增长速度,无论这些“线”是阿里巴巴上的卖家,还是谷歌或Facebook上的广告商。

另一个与“面”的商业模式密切相关的概念是市场。“面”是连接不同独立角色的市场。 这些角色很难通过自身互相连接,市场帮助他们进行交易,不管交易的是淘宝上实际销售的产品,还是谷歌和Facebook上流通的信息。充当“面”的企业的市场属性解释了为什么这些企业的核心产品并不是在平台内交易的产品本身。 “面”的“产品”是市场 ,它需要通过发展制度和系统来创建市场并保持市场的健康运行。他们的日常工作就是管理市场。这项工作通常是通过技术设计来管理不同的用户群,优化系统,以及创建规则和制度。

架构完善的“面”往往通过利用基础设施服务的规模经济以及供应商的网络效应来提供更多的利益。就淘宝而言,平台提供的各种功能——比如云计算、SaaS软件解决方案、支付功能、金融以及物流——不仅在成本上存在竞争,在服务质量上也存在竞争。中型企业自有的IT部门很难通过兼顾多个工程任务,来与目前基于云计算的市场所提供的全面和高质量软件服务并驾齐驱。

“面”降低了交易成本和进入壁垒,允许小公司出现在曾经只有老牌企业才能生存的地方。然而, 新“点”的出现的不可预测性使“面”的策略既令人兴奋又难以实现。平台公司必须对新“点”的出现保持警惕 ,并迅速发展服务和基础设施,将新的“点”整合到网络中,使它们能够与其他角色进行智能协调。

“点”的核心价值主张是提供非常具体和特别优质的功能或能力。 因此,“点”在质量上具有竞争力。

打个比方,在服装业,“点”可能是设计师、模特、图案设计者,甚至一个小工厂。在大多数情况下,“点”并不提供完整的产品或服务给消费者或客户。在我们的战略讨论中,我们通常会问两个简单的问题,以确定一个公司是否能够作为我们定位框架中的“点”:他们是否对供应链中的多个功能负责?他们能为客户开发出完整的产品或服务吗?如果这两个问题的***都是否定的,那么基本可以把所讨论的公司当作“点”。我们之所以称这些公司为“点”,是因为他们是商业网络中最基础的节点。

“点”的功能在传统意义上会被归入更大的组织结构,以便尽量减少交易成本。但互联网的兴起极大地降低了交易成本,并为“点”技能的简易交换创建了市场。因此, 自2010年以来,中国的“点”出现了爆炸式的增长。 它解放了个体,让个体可以投入到各种形式的工作中。淘宝鼓励各种软件服务供应商向卖家提供SaaS,因此大大提高了卖家的生产力。阿里巴巴每一个关联平台,如支付宝、菜鸟网络以及阿里云,都为不同的“点”公司服务。

但互联网的承诺不仅是把“点”从一个巨型设备的齿轮这样驯化和死板的角色中解放出来。智能商业也创造新的“点”。以淘宝的经验为证,每当一个新的“面”出现时,就会出现许多新的“点”。在美国,类似的例子比比皆是,从Airbnb的房屋共享者到TaskRabbit的跑腿,再到Inascart的小型零售商。

由于“点”的价值主张非常简单,许多“点”在进入市场的时候并没有遇到进入壁垒。因此,“点”的定位非常适合个体参与者或小型企业。 但出于同样的原因,竞争可能很快会变得激烈。例如,尽管淘宝的模特平台在2007年就推出了,但直到2010年供应依然紧张,顶级淘女郎的收入在当年达到顶峰。到2012年,由于新的参与者加入和激烈的竞争,他们的利润大幅下降。这种迅速的兴衰对于微型企业和小型企业来说是司空见惯的。市场通常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趋于稳定;独特或特殊的品质形成竞争者的差异化。亦或是技能和要求将发生变化,从而推动新的调整。无可避免的是,一些“点”演化成了“线”。张大奕起步时是一个淘宝模特,但现在已经成为一个非常成功的品牌建设者。

在互联网业务发展的前几十年里,点玩家理论上可以盈利,但在实践中,很难操作。如今,如淘女郎、设计师或软件工程师这样的“点”玩家可以利用商业机会,而不必承担经营业务的许多成本和挑战。这些玩家可以迅速扩大规模并盈利。

当我在课堂和战略讨论中提出“点”的概念时,大多数企业家对这一观点的潜力持怀疑或不屑一顾的态度。 在一个由各种各样的平台组成的世界里,谁会愿意在一个巨大的市场中成为一个小玩家,在白热化的竞争中争先恐后地争夺空间? 这里有一个严重的误解。 对于那些知道如何创造性地运用“点”定位的灵活性和敏捷性的玩家来说,机会是很多的。事实上,在一个快速发展的生态系统中,新的机会时时刻刻都会出现,许多都是非常有利可图的。

“点”的核心策略是在正确的时间进入正确的“面” ,并在尽可能长的时间里,尽可能多地获取价值创造,即使是从合作伙伴手上。

曾鸣,现任阿里巴巴集团学术委员会主席、湖畔大学教育长、阿里巴巴商学院院长。毕业于美国伊利诺斯大学,并获得国际商务及战略学博士学位。毕业后任教于长江商学院以及欧洲工商管理学院,是长江商学院创始人之一。曾任阿里巴巴集团的战略顾问、集团参谋部资深副总裁,以及中国雅虎代总裁。加入阿里巴巴集团之后,曾鸣负责制定集团所有子公司的战略,包括B2B业务线、淘宝、支付宝等子公司的发展战略。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网立场


虎嗅注:2018诺贝尔奖物流学奖在10月2日下午揭秘,最终花落三位来自美法加的物理学家,他们之所以当选这届诺贝尔奖得主,是因为“他们在激光物理研究领域的突破性发明”。瑞典皇家科学院在官方文章里这么评价他们的研究:今年被授予诺奖的发明彻底改变了激光物理学。那么科学家们到底进行了什么样的发明?激光物理研究又到底为什么能产生如此大的影响和作用?

本文转自公众号“ ”(ID:Guokr42),编译自瑞典皇家科学院官方文件:“ ”,由果壳编译班编译,编辑:Ent,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今年被授予诺奖的发明彻底改变了激光物理学,让极小的物体与极快的过程以全新的方式出现。不止是物理学,化学、生物学与医学都因该发明而获得了可用于基础研究和实际应用的精密仪器。

阿瑟·阿什金(Arthur Ashkin)发明了光学镊子,能用激光束夹起粒子、原子、分子。它还能夹起病毒、细菌及其他活细胞,并能让它们在检查和处理时不被损坏。阿什金的光学镊子为观察和控制生命的机器创造了全新的机会。

杰哈·莫罗(Gérard Mourou)与多娜·斯崔克兰(Donna Strickland)为人类创造的最短、最强的激光脉冲打下了基础。他们开发的技术开辟了新的研究领域,并带来了广泛的工业和医疗应用。例如,每年有无数次的眼睛手术是由最锋利的激光束完成的。

阿瑟·阿什金有一个梦想:如果光束可以用来干活、移动物体,那有多好。20世纪60年***播的《星际迷航》系列中,牵引光束可以用来取回物体,甚至是太空中的小行星,而无需物理接触。当然,这听起来就像是纯粹科幻。我们可以感受到阳光是携带能量的——在阳光下我们会感到热——只是光束的压力非常小,连一丝推力都感觉不到。但它的力量是否足以推动极小的粒子和原子呢?

1960年第一台激光器发明后,阿什金立即开始用这个新机器在纽约城外的贝尔实验室进行实验。在激光中,光波相干向前传播;而在普通的白光中,光束混合了彩虹的所有颜色,并在每个方向上散射。

阿什金意识到,激光是用光束移动微观粒子的理想工具。他照亮微米尺寸的透明球体,果然,立即就能让这些小球移动。同时令阿什金惊讶的是,这些球体被吸到了光束中间——那里光强度最大。为什么呢?不管一束激光多么细锐,它的强度总是会由中心向边缘逐渐减弱。因此,激光给粒子的辐射压也会发生变化,将粒子推向光束中间,并把它们维持在中心位置。

为了将粒子保持在光束方向上,阿什金又增加了一个高强度透镜来聚焦激光。于是,这些粒子被吸向光强度最大的一点。一个光陷阱诞生了。后来人们称它为光学镊子。

在多年努力和屡次失败后,光陷阱终于可以捕获单个原子了。这期间曾有过许多困难,其一就是光镊必须足够有力才能捕获原子;其二就是原子的热振动。所以必须找到一种方法,能够减慢原子的运动并把它们局限在一个极小的区域——比句号还要小。到1986年,一切都准备就绪了:光镊搭配上其他的一些手段,就可以实现停下并俘获原子的效果。

随着原子减速发展成独立研究领域,阿瑟·阿什金发现了光镊的一种全新用途——用于研究生物系统。他的发现其实算得上是机遇巧合。

他曾经试着用光镊捕获一些更小的粒子,使用的样品是小的花叶病毒。在他碰巧把样品敞着放了一整夜之后,样品上布满了四处乱跑的大粒子。阿什金用显微镜观察到,这些粒子其实是一些无法自由游动的细菌——当它们靠近激光束的时候,被光阱所捕获了。不过阿什金的绿色激光能量太强,把细菌都杀死了。因此要想保持细菌的活性,就得用能量弱一些的激光。使用红外激光的话,细菌就不会受到损伤,并且还可以在光阱里继续繁殖。

据此,阿什金的研究接下来集中在多种不同的细菌、病毒和其他活细胞中。他甚至证明,可以在不破坏细胞膜的情况下碰触到细胞内。阿什金以他的光学镊子开启了一整套全新的应用领域。这个技术带来的一项重要的突破是,能够研究细胞内的分子马达的机械属性;分子马达在细胞里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第一个利用光镊详细描绘的马达蛋白叫“驱动蛋白”,研究者发现它会沿着细胞骨架的一部分——微管——一步一步地移动。

过去几年里,许多其他研究者受到阿什金的启发,使用了他的方法并把它进一步完善。如今,光学镊子推动的应用不计其数,它们能让研究人员不接触到研究对象,就观测、翻转、切割和推拉实验物体。在许多实验室中,光学镊子因此成为标准设备,用来研究生物过程,如单个蛋白、分子马达、DNA或细胞内部的运作。光学全息术便是最近的进展之一,这种技术允许上千镊子同时工作,例如从感染细胞中分离健康的血细胞,而这可以广泛应用于对抗疟疾的研究中。

阿什金始终惊叹于他的工具取得的进展。另外两位获奖者的发明——超短和超强的激光脉冲,也是曾经的未来梦想成为了现实。

超短高强度光束的新技术

这项技术的灵感来自于一篇科普,文章里描述了雷达和它的长无线电波。不过,不论是从理论还是实际操作上,要将这个想法转移到更短的光波上都不容易。

1985年12月,多娜·斯崔克兰发表了自己的第一篇科学论文,在其中描述了这个突破性的概念。当时她从加拿大搬到了美国罗切斯特大学,在这里她开始对激光物理感兴趣;这不仅是因为那些将实验室点亮得如同圣诞树一般的绿色和红色光束,也是因为她的导师杰哈?莫罗的未来展望。这些展望里有一项已经实现了——把短激光脉冲放大到史无前例的水平。

激光是通过一种链式反应创造出来的——这个过程中,光子生成了更多的光子。它们能以脉冲的形式发射出来。自从约60年前激光被发明开始,研究者们就试图创造出更强的脉冲。然而,到了80年代中期,这条道路似乎走到了尽头。对于短脉冲而言,再增加光强,就会把放大材料给烧毁了。

 斯崔克兰和莫罗的新技术,啁啾(zhōu jiū)脉冲放大技术(CPA),既简单又优雅。取一段短激光脉冲,在时间上拉长,把它放大,再重新压缩成短脉冲。当脉冲拉长之后,峰值功率就会大幅下降,这样就可以在不损坏放大器的前提下放大到更高的倍数。之后把脉冲重新压缩,于是更多的光就被压缩到了很小的空间中,脉冲的强度就随之急剧上升。

当将脉冲变到音频时,会发出一种声音,听起来像鸟叫的啁啾声,故名“啁啾”。想知道它听起来是什么样子的?这是LIGO接受到的引力波信号,也有啁啾信号的特点。大家可以感受一下 | /article/265362.html


该男子可认为是回应拍摄纪念照的嫌疑人樋田=摄于9月25日(由冈崎龙一提供)

  在大阪府警富田林署与律师会面后逃跑的嫌疑人·樋田淳也(30岁),现以涉嫌加重逃跑而被捕。通过对相关人士的采访得知,疑似嫌疑人樋田的男子曾宣称自己正在“骑自行车环游日本中”,从9月18日后的1周多时间里,一直滞留在山口县周防大岛町的道之站。

  该男子曾以真实面貌回应拍照,还写下了感谢信。大阪府警认为,嫌疑人樋田佯装成了自行车旅行者。

  该男子曾滞留在濑户内海上的周防大岛町“道之站Sazanseto Towa”。经理·冈崎龙一(54岁)表示,曾在9月18日发现2辆堆有大量行李的自行车,当时还向在自行车附近的男子搭话说道“在环游日本呀,从哪里来的呢?”。

  这名晒得黝黑剃成圆寸的男子,可认为是嫌疑人樋田。其声称自己3个月前从出生地·和歌山出发,目标环游日本。与其同行并被称为“前辈”的男性是在四国遇到的,2人正在一起旅行。据悉,冈崎向嫌疑人樋田提出想要拍照上传至脸书(Facebook)后,他便拿着绘有旅行路线的自制地图一同拍下了照片。

  嫌疑人樋田曾在9月25日手持写有“骑自行车纵贯日本中!”字样的纸张,拍照留念。并留给冈崎的2封信,写道“一定会环游完日本”。

  9月29日,嫌疑人樋田因在山口县周南市的“道之站Solene周南”偷窃食品,而以涉嫌盗窃被捕。冈崎通过新闻得知此事后,确信是同一个人。对此,惊讶地表示“现在回想起来,他在拍照时会遮掩嘴部,与其他人说话时会戴着墨镜”。

日本烟草公司的“Winston COMPACT BLUE”系列,11月上旬起每盒将变为19支装(由日本烟草公司提供)

  日本烟草公司(JT)于1日宣布,有关卷烟“Winston”(云斯顿)的部分商品,每盒的支数将从20支减为19支。价格将从11月上旬起降低20日元(约合人民币1.2元),为每盒410日元(24.6元)。此举是配合10月1日起烟草增税而推出的应对措施。

  对象为Winston“COMPACT BLUE”系列的全部3款商品。9月前的售价为400日元(约合人民币24元),但因10月起的烟草增税,调整为430日元(约合人民币25.8元)。据宣传部门表示,即使减少支数也要接近增税前的价格,“希望顾客能买得舒心”。

  该品牌预定于11月上旬全新发售的“COMPACT MENTHOL PURPLE”2款商品,也将定为19支装。

  福冈县柳川市·立花家史料馆的卡通角色“雷切丸君”,此前在全国博物馆及美术馆的卡通角色人气投票中拔得头筹。加上最近的刀剑热潮,大家对扮演该角色的“演员”的好感度似乎也起到了如虎添翼的效果。

  此次的活动“MUSEUM CHARA AWARD 2018”由介绍全国博物馆、美术馆、水族馆及动物园等的网站“Internet Museum”主办。该活动始于2010年,今年是第9届,收到了来自全国各地的71个角色报名,数量为史上最多。

  在7月24日至9月6日的网络投票期间,首次发起挑战的雷切丸君汇集到8559票。与第2位·来自静冈县富士市Mt.Fuji and Princess Kaguya Museum的“富士辉酱”(日文为:ふじかぐちゃん)拉开了1102票的差距。

  据史料馆表示,该角色的原形雷切丸是立花家初代户次道雪的爱刀。其由来据说是因为户次曾在某个夏日斩断雷电,便将此刀改名为“雷切丸”,由立花家代代相传,至今还收藏在史料馆中。

  被认为对此次获奖给予了大力支持的是,扮演雷切丸君的高中生舞台剧演员·山川源太(18岁)。他在市政府等举办的NHK大河剧招致活动里,获得了这一角色。9月20日在柳川市的柳川藩主立花的宅邸“御花”举行的颁奖典礼上,山川也登场亮相。并致辞道“获得第1名我感到非常骄傲。感谢各位给予的支持”。


  1日下午3点半左右, 位于神奈川县横滨市中区尾上町5丁目的9层大楼屋顶附近部分外墙剥落,砸中正在下方人行道上行走的男性公司职员(65岁)。

  据县警表示,男性口鼻出血,虽被送往医院,但在约1小时50分后死亡。

  据加贺町署表示,坠落的是4块四方形金属板,长宽约为1至3米。该署以涉嫌业务上过失致死为由,正在对当时的状况进行详细调查。据悉,尚未确定此次坠落是否与24号台风有关。

  现场位于该市中心区域,距离横滨体育场及JR关内站较近。据悉,当时除了男性外还有其他行人在场。

大塚食品和JR东日本集团推出的车站便当“鸡***当×梦咖喱”(由日本Restaurant Enterprise提供)

  大塚食品和JR东日本集团将于5日,推出纪念梦咖喱上市50周年的车站便当“鸡***当×梦咖喱”(日文为:チキン弁当×ボンカレー)。

  车站便当中,黄姜饭上配有重现梦咖喱Gold中辣味道的干咖喱。

  可在东京、上野、新宿、品川、大宫5个车站内的日本Restaurant Enterprise商店内购买。售价为含税900日元(约合人民币54元)。售完为止。


关于腾讯架构调整,引发了业内巨大关注。对于腾讯本身来说,此次架构调整看起来不仅仅是对外界质疑的一种回应与及时改变,其实也恰恰是借助股价大跌、外界质疑敲打的时机来从利益层面动刀,改变内部板结的不适应新形势的旧架构。

如果仅仅说是腾讯调整的动力仅仅来自内部,与外部的质疑不相干,其实说不通。

从它成立两大新事业群“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平台与内容事业群”到撤销三大旧事业群——“移动互联网事业群、社交网络事业群、网络媒体事业群”,这种架构层面的大规模动刀,其实本身是触动了腾讯内部很多人的利益,如果不是由外部的敲打来对其内部形成巨大压力,这种架构调整引发的内部动荡与阻力会大很多。

有句话是说,触动利益比触动灵魂还难,而外部的质疑恰恰能给腾讯一个改变的契机,在内部形成共识,将变革相对顺利推行下去。

业内均知,腾讯的顽疾在于现有架构部门之间的业务与数据割裂,各个数据分在各个部门,互相封闭互相扯皮,这个问题已经被业内提出很多次。

腾讯众创空间创业营导师吴宵光曾经在2015年提到,2012年以前QQ散落在三个部门,QQ在一块,无线QQ在另外一块,QQ上的增值服务、SNS业务又在另外一部分,三部分扯得一塌糊涂,天天扯不完的协调,开会都是在协调,都不在谈业务,实际上最后用户体验没有人负责。

老道消息也曾指出,这种割裂远大于协同的事业群架构,在 3 年前 OMG 第一次做微视时候就暴露出它的弊端:腾讯视频好好的底层播放器,微视不能用;做动态滤镜需要图形专家,深圳(还是上海)放着的优图团队调动不了;各种基础工具不统一,什么都得从头做。好好的一支精悍团队,最后被磨得心气全无。

也有业内人士一针见血指出,WXG和IEG除了都能用QQ登陆,好像其他的完全是的隔离状态。

腾讯暴露的这些问题其实也是存在许多巨头之间的大公司病,腾讯也不是没有看到,但难题在于部门之间的KPI设定与各部门之间的利益问题,导致很难解决,而腾讯架构调整的一大目的显然也是针对这个问题来的,在技术上建立中台体系,就是要打破各个业务在数据上的隔阂。

腾讯云欠账太多,但腾讯猛然惊醒,阿里或该焦虑了

此次架构调整的重要一步就是,成立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CSIG,即Cloud and Smart Industries Group)。整合腾讯云、互联网+、智慧零售、教育、医疗、安全和LBS等行业解决方案。

腾讯这次调整显示出几点信号, 其一,腾讯在云服务市场的欠账太多,需要重点补齐。其二,阿里云的势头已经不得不引起腾讯的足够重视。 IDC今年7月份发布的《中国公有云服务市场半年度跟踪报告》显示,阿里云占据了中国云计算 IaaS 市场 47.6% 的份额,腾讯云则为10%。营收规模上是第二名腾讯的 5 倍。

反观腾讯云虽在中国市场排名第二,但是营收只有2.51亿美元,市场份额为10.3%,在此领域与阿里不在同一量级。此前知名投行摩根士丹利也曾发布报告称,阿里云在中国公共云市场上占据绝对主导地位,正在急速成长为IT巨头。

而在今年的8月5日,有消息称,北京一家初创公司在使用腾讯云服务器8个月后,放在云服务器上包括备份的数据全部丢失,导致公司几年来的平台数据全部丢失。后来腾讯云对此向该公司表达歉意,愿意赔偿该公司在腾讯云产生的实际消费,承诺为该公司提供额外补偿。该事件对腾讯云品牌影响颇大。

过去几年,因为手里有微信这张船票,为腾讯抵挡了许多危机并忽视了许多机会,包括AI、云服务、短视频等诸多新兴市场的机会,而在云服务市场,在2009年,阿里巴巴已独立阿里云团队。

不过在随后的2010年,腾讯也看到了这一领域的机会,不过并没有抓住。从今天来看,腾讯无论从经验与资源的积累还是技术层面,均欠账太多。

《腾讯的B端焦虑》一文指出,加入腾讯的陈磊早在2010年就建立了腾讯云,并实施了一系列战略计划:通过创投等方式,向早期创业公司提供免费云服务;通过媒体平台,向中期和成熟创业团队提供云服务礼包;向社会提供免费的大规模计算力,同时开放腾讯自身运营游戏和社交的数据模型。

但当时SNG负责人汤道生却主张利润为先。2014年陈磊离职,2016年腾讯才重视云计算,开始与阿里抢市场,但比阿里晚了近7年。汤道生说,“现在很清楚了,云业务是腾讯必须要拿下的阵地”。

腾讯宣称在互联网上半场,腾讯的使命是做好连接;而在下半场,腾讯的使命是成为各行各业最贴身的数字化助手。其实如果仔细考虑。腾讯做的还是连接,翻译一下就是,上半场是连接用户,下半场是连接产业。连接产业,过去阿里一直在做,腾讯这次要涉足的是阿里过去的主战场之一。

早在2012年,阿里与腾讯同时调整了一次组织架构,腾讯的这次调整,其实就是向阿里的2012年组织架构看齐,推倒部门墙,形成真正意义上的一个公司层面的统一架构,集中力量办大事,而不是让藩王之间各自倚资源自重,形成独立王国,分散公司的整体战斗力与协同能力。

组织架构的调整无外乎来自于几种情况, 其一是外部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产生了新的危机;其二是内部原有的组织架构已经不适应当前的竞争大环境。其三是,嗅到了未来互联网的大趋势,按照腾讯所说的是,从消费互联网向产业互联网递进。

腾讯组织架构调整的这一步棋,有腾讯的B端焦虑,2017年年底,马化腾就在公司员工大会中提出:“现在的腾讯需要更‘To B’的能力,需要在组织架构上进行从内到外系统性梳理。”

但这些调整不仅仅是外部竞争环境的变化,更多其实也有对未来新机会的嗅觉。如果腾讯按照新的战略重心布局,未来该焦虑的或许是阿里。

在C端市场,腾讯也在遭遇头条对用户时间的蚕食,根据QuestMobile2018年7月发布的中国移动互联网2018上半年的报告: 用户在今日头条系使用时长占比从3.9%增长到了10.1%,增长了1.6倍,腾讯系总使用时长较2017年同期的54 .3%下滑至47.7%,同比下滑6.6%。当前头条的势头来看,短时间内,腾讯很难有效狙击头条的上行趋势,这意味着腾讯在C端依然要全力加码,但同时也必然需要向B端寻找新的增量空间。

而阿里在云服务市场的发展可以说是抓住了腾讯没有看到的时间窗口,稳稳的走了许多年,腾讯后知后觉之下,发现阿里已经走得够远了。数据显示,2017年,阿里巴巴三大类投资项目中,“企业服务”排在“金融”、“电商”之前,去年70多次的投资里,“企业服务”领域的项目约有24个,占比31%左右。

Gartner2018年6月发布的2017年度全球公有云IaaS市场份额分析报告中显示,亚马逊AWS、微软Azure、阿里云位列全球公有云IaaS市场前三甲。某种程度上,阿里巴巴在世界云计算市场已经处于第一阵营了。而在刚刚结束的云栖大会上,阿里云也已经宣布成立全球交付中心,加快了国际化的步伐。

但是腾讯猛然惊醒之下,阿里或许也应该从战略上重视腾讯云服务的架构调整方向做出应对布局。无论从大数据层面还是腾讯的生态能力与产业的关联度来看,腾讯均不弱于阿里。阿里掌握数亿人交易数据和习惯,腾讯也掌握着数亿人的习惯数据。对比Face book和今日头条,如果腾讯能充分利用其积累起来的数据形成算法优势,它在内容和社交平台方面广告营收还远远未到天花板。

这次腾讯对云服务的重视,更多还是嗅到了新的机会,而腾讯去年也投资了多家“B端”企业,如快法务、活动行、销售易等,基本覆盖法务、活动、销售等各个垂直细分领域。在此前腾讯发布的截至2018年6月30日未经审计的第二季度及中期业绩,腾讯“其他业务”(支付及云服务)收入同比增长81%至174.96亿元,首次超过了社交网络,排在收入占比的第二位,仅次于网络游戏。某种程度上,腾讯也看到了一个无心插柳柳成荫的新领域的新机会。

而腾讯云的B端服务体系正在和相关产业有效的对接,比如摩拜单车通过腾讯云获得一整套云端与车载模块的通信服务,蔚来汽车与腾讯云合作,将云技术扩散到传统汽车行业中,打造智能车联网。公开资料显示,腾讯云已经有2000多个合作伙伴,行业解决方案超过六十个,在政务、医疗、工业、零售、交通、金融等领域都创造了一些数字化转型成功探索的案例。此外,腾讯以来也加速了其在数据中心建设的布局。

阿里这么多年来虽然与腾讯在诸多战场有交锋,但吊诡的是,唯独在云服务市场,腾讯却没有重点对待,阿里更多是一个人的战斗,而腾讯旗下的腾讯文档、公众号、小程序、泛娱乐IP、人工智能、云平台等,其实是相对优质的“To B”的资产,只不过过去一直处于分散与封闭状态,而腾讯如果将对B端的攻坚战提升到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时,或许也意味着阿里云这么多年来的舒服日子要结束了。

毕竟,腾讯的每一次组织架构调整与自我进化与重点攻坚的领域,一直以来,在带动产业层面的品牌号召力够强,如果说腾讯过去的内容产业是一个同时面向B端和C端的产业,那么全中国靠内容吃饭的人,基本大部分都在微信的内容生态上混饭吃。很多人已经在思考,腾讯向产业互联网的转身,会不会带来下一波新的风口,继而带动掘金的新机会?毕竟,马化腾与腾讯的品牌还是足够靠谱的。

云服务是蓝海市场,腾讯的难题与机会同在

而云服务领域目前在国内来说还是蓝海市场,离赢家通吃还远,也未到市场格局落定的程度。在过去的许多年,腾讯的核心能力在于社交与内容,但未来这个核心能力可能要加上云计算。在2017年第一季度财报发布后的***会议上,刘炽平明确表示,腾讯会继续在人工智能和云计算领域加大投入,令其成为腾讯的核心能力。

但是,腾讯的难题在于它的顽疾不是将架构调整就能完全解决掉。在新的组织架构下,腾讯云能否在独立成为事业群后,得到更多的资源倾注和战略支持、能否实现真正的开放,内部协同和分享机制还有待观察,毕竟,对于腾讯来说,多年来形成的部门墙要一下子推倒并不容易,这涉及到各部门之间的利益与资源、KPI的协调就足够盘根错节了,走出舒适区会遭遇很大的阻力,山头利益关系,都要重新划分。

再次是,腾讯的技术欠账太多,关于腾讯的技术建设是否处于落后同体量公司的状态也引发了业内的一些质疑与争论,其原有的技术储备是否能有效带动新业务还存在疑问。 有人形象的指出,到了腾讯这个体量和规模的公司做组织变革,差不多就相当于给一辆高速公路上疾驰的重卡换零件,并且期间车还不能停,不能减速。难度可想而知。

不过总的来说,最怕的是雄狮的觉醒,腾讯也不是没有机会。阿里过去几年就是充分利用其数据,利用腾讯战略上忽视的一个足够长的时间窗口,打造出了阿里云IOT、盒马、蚂蚁金服等物联网、新零售与金融项目。而腾讯之前已有的组织结构,数据割裂,缺乏整合,在组织架构上,腾讯TEG和WXG等均自建云平台,这导致了腾讯的云在火力上无法集中,各自作战。

它虽然是一艘巨轮,但更像是一家松散的集团,但如果内部统一、打通形成协同效应,潜力依然不可小觑,因为产业互联网的战争就是如何充分利用数据的协同战争,依托QQ和微信两大平台,腾讯云也能够接入大量企业和个人用户。在腾讯公布的历史数据中,腾讯云业务保持着100%左右的增长速度。这次如此大规模的组织架构调整,带给腾讯的人事调动、利益切割、资源分配等诸多阵痛难免,但带给腾讯的也或将会是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

从腾讯过往的组织架构调整来看,每一次变革给腾讯这艘巨轮带来的驱动力都不可小觑,在云服务市场来看,这次调整背后的战略是腾讯准备要用集团作战的方式,以规模策略去打,显然,重点目标对象或许依然是阿里,要从阿里口中夺食。 虽然今年来外界一直在唱衰腾讯,但阿里应该保持足够的清醒。

作者:王新喜 TMT资深评论人 本文未经许可谢绝转载 我的微信公众号:热点微评(redianweiping)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网立场


采访时,封柏正在埋头研究赠送的《影》联名保健品。我特地从侧后方观察了一下——其实怎么看都不太像邓超。

但在这部讲述替身的权谋电影里,他要扮演邓超的“影子”:简单来说,观众们最终在大银幕上看到邓超饰演的子虞与境州的同框画面,实际拍摄中都是邓超与封柏两人的飚戏,邓超是子虞时,封柏就是境州,还需要反过来再演一次,然后配以后期CG合成。

“听起来有点复杂,你无法想象这到底是怎样的一次表演,”封柏挠挠头。“我来之前还反复和演员统筹确认,我并不是站在那里搭台词或者光替、武替,而是实实在在要去演戏的。”

按照张艺谋的话来讲,封柏此次是真正的无名英雄,尽管戏份不少,但95%都被替换掉了,只有一些全景镜头保留。 《影》拍到尾声,封柏意外获得了一个为杨苍将军传令的小角色。巧合的是,10年前在《满城尽带黄金甲》里,他也曾客串过传送报告的士兵。

封柏不假思索:“其实我已经很幸运了。很早就和超哥认识,能和自己喜欢的偶像这么近距离演戏,都快亲上了。这个过程比结果来得重要得多。”

在过去一些电影中,一人分饰多角的同框往往都是电脑合成。但张艺谋要求达到眼见为实的效果,即使采用最先进的CG技术渲染生成的效果,也无法完全模拟人脸微表情的精妙。 为了保留演员最原汁原味的演技,《影》剧组决定采取混合操作,但这就对搭戏的两位演员提出了更高要求:A和B的互动必须精准卡在同一条时间线上。

长得和邓超相似,同时演技必须在线,封柏是带着这么两样条件被选中的,他更像是一场高级比武中的陪练。《影》中的境州看起来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但其实却是被子虞奴役、不可以有自己意志的人;拍戏时的封柏则也需要分毫不差地模仿邓超的表演轨迹,以确保角色反转时,两次表演的时间能够完全重合,才能够后期合成为AB角色的同框。

“每场戏超哥以他自己的节奏先去演一遍,然后我模仿他,表演节奏要卡得严丝合缝,才能后期合成。现场做了一个滴——滴——蹦的声音,提示你什么时候应该动。大家演第一遍时比较随意,可以自我发挥,但第二遍时就会注意跟随声音做动作,上一遍拍完1分25秒,反过来拍时也要一秒不差。”

子虞为境州假造刀伤,是《影》中两人同框亮相的第一场。张艺谋凝望着监视器里的邓超和封柏,露出不易察觉的笑容。两个都很好,他点评道。

封柏告诉我,由于卡点难度极大,他们两人的戏拍的条数比正常拍戏要多一倍。不仅如此,邓超对于表演的执着也令他崩溃。“有时候拍到我和导演都觉得OK了,结果超哥说还要来一条,因为他总觉得还可以更好。”

有一场他印象尤为深刻:邓超减重30斤后回来拍子虞的戏份,拍到第7遍的时候,邓超说他感觉不好,就一个人出去躲在墙角啃剧本。“5分钟后他回来又拍了一遍,那是当天拍的最好的一遍,”封柏回忆。“拍这部戏对我的影响非常大,以前和超哥拍戏,没有发现原来他是这样的人,对拍戏认真到偏执。最后偏执赢了。”

比起封柏早早就知道自己在《影》中的戏份要被隐去,张逸是直到纪录片公映当天才得知,他在大雨里淋了数个小时拍出的惊艳特写镜头,由于电影时长缘故被剪去。

“心里有一点点难受,”这个穿着民族风服饰的大男孩坦言。他特意把裤脚卷起给我看,上面仍是拍戏时留下的大大小小的疤痕。天气并不冷,他却里三层外三层地裹着厚衣服,去年拍《影》时天天顶着38度的高烧拍雨戏,原本就不易长胖的张逸一下子瘦了30斤。“当时没法没法请假,拍完就去医院报道了,住了两个月的院”。

张逸本职工作是造型师,曾与巩俐、章子怡两位“谋女郎”都合作过,有空时也拍拍戏,《影》是他的大银幕处女作。“如果你之前在节目上看到过我,可能因为我是国内第一个’美人鱼’,”他笑起来眼睛弯成月牙。“剧组找到我,一开始也是想让我演场水下的戏,后来被导演看到,就让我拍完整部电影。”

张逸是这次被选中担任百名沛国死士中的一位。与以往人们想象中的亡命徒完全不同,张逸和同伴们被告知,他们练习一套以柔克刚、以阴克阳的伞功,以对抗敌方劲道阳刚的杨家刀。长达两三个月的封闭式训练,男孩们要学会模仿女人阴柔妩媚的姿态,“我都受不了我自己了,”一位自认是纯爷们的演员一边哀叹,一边努力强迫自己僵硬的肢体舒展开来。

“老师给我们安排的训练是,要忘记原有的肢体习惯和肌肉记忆,去贴近角色本身,”张逸解释道。“刚开始都很像’丧尸’,但到后期所有人从身段到说话语气,都与角色融为了一体。我们要练习很多内容,包括形体、武术、眼神,导致拍完好长时间都出不来,看人时杀气满满。”

进入鬼城后田战(王千源饰)与死士们的一场交锋戏,张逸与其他三个男孩被选中拍摄死士首次登台的大特写。张逸是第一个,早上8点半化完妆后只做一件事:把长发泡在面前的水盆里,然后在瓢泼的大雨和旁边的鼓风机吹动下,不眨眼完成抬头秀发撩起的特写亮相。

看似无比简单,但实际上状况频出,雨洒不到位、眼神不够犀利、甩头姿势要优美......回忆起那天连续5小时的拍摄经历,张逸最直观的感受是冷。

“那时候正赶上湖北大降温,我穿的衣服面料最少,袒胸露乳的,又不能穿防水的衣服,还一直跪在泥里。导演过来看到我就说,千万别让演员生病了。后来他们拿取暖的灯烤着,我披了十多条大毛巾,一喊准备就撤走,拍完重新盖上来。”

拍到最后已经麻木,只记得最后一条完成后,所有人都沸腾了。“当时不知道为什么,后来看了监视器才知道,太美了!”

“我觉得我还挺会演的,”那一刻张逸心里没有遗憾。

他还记得,自己很小的时候就来北京拍过戏。“当时是冬天拍夏天的戏,让我吃冰棍不能有哈气,那个时候就觉得拍戏不是轻松的事,很辛苦。”

而对于年轻的漆工孙方雷而言,跟剧组是初体验。为了完成导演要求,按时搭好子虞宫殿的陈设,他和置景工黄修智忙到凌晨两点二十才收工。回宿舍对着水龙头搓了好久,手上的油漆依然洗不干净。也顾不上这么多,他倒头躺在简陋的床铺上,毕竟此刻一场酣睡更重要。

能熬过来的,都会获得更多机会。号令《影》800多人的显然不能只有张艺谋一个人,更多时候负责传达导演要求给到剧组上上下下的,就是执行导演任茂成,大家都叫他阿茂。“采访我干啥,我就一个幕后工作人员,”这个个头不高的小伙子有些腼腆。

长着一张娃娃脸的阿茂武行出身,2004年入行,拍《大唐荣耀》时导演刘国楠看中了这个机灵的小伙,本来打算带着他一起进入张艺谋剧组拍《影》,“结果因为出了一些情况他没来,把我一个人扔在这儿了”。

一开始阿茂心里也有点怵,但很快也就适应了做执行导演的节奏,“做武行比做执行导演更辛苦、更危险。但到执行导演操的心也不一样,要理解导演意图,同时上百人的群演都要照顾到。”

说得轻松,执行导演其实并不好干,哪有问题都要第一时间去解决。比如喊关晓彤在雨中开伞,往往因为差一秒没有达到导演要求,而无数次地重来。

竹林里场有众人抬轿上山的雨戏,山路狭窄而又湿滑,两旁就是沟壑与不时出没的野蛇。阿茂也记不清自己在竹林里摔了多少跤,“有时候导演忽然镜头里找不着我了,问阿茂呢?在沟里呢。爬起来一身泥还得接着跑,因为要嘱咐队伍里每个人跟紧一点,不能让画面太松。”

阿茂摇头。“导演这么大岁数了还在认真拍戏,我们年轻人要更努力,未来希望能够自己做导演。”

唯一令他心里过不去的,是每次回到家看到父母头发又白了一些,一双子女眼里的陌生有多了一些。四个多月没见到孩子,阿茂提起来这事儿就声音哽咽:“我媳妇说儿子在手机里看见个男的就叫爸爸......因为我每次都在手机里才出现,他就觉得爸爸在手机里。特别想他们,但也想让他们过得好一点。”

去年拍完《影》,阿茂回家呆了一段时间,过完年马上又进入了新剧组。“趁现在年轻,不忙点不行。”他听说我是山东老乡,特朴实地送我五个字,“努力,加油干。”

“雨神”张涛是最后一位与我聊天的人。

作为现场特效师,他的工作无疑令我感到神秘。“2010年拍张艺谋导演的《金陵十三钗》,那是我跟着师傅做的,从那以后就跟导演有交集。以前只做烟火爆炸,但慢慢就开始负责现场所有特殊效果,比如烟火爆炸、风雨雪雾、沙尘等,导演要什么给他做什么。”

在纪录片《张艺谋和他的“影”里》里,张涛恐怕是被导演数落次数最多的人。“B机C机的雨不行,就在这儿抓瞎,你跟我解释说怎么办,不拍了?”每次面对张艺谋的拷问,张涛都汗如雨下。

不过他告诉我,现场被摄影师赵小丁“虐”得更惨。“导演是在单独的帐篷里,我跟赵老师在同一个屋,看的是同一台监视器。他经常会拿对讲机砰砰敲我,张涛你看看,B机的雨呢?还有时候他说千万别动啊,你动就不能拍了。但真不是我动,是雨太薄了,风吹过来自然动。他就说,你狡辩!”

张涛手底下管着20人左右的一支团队,要承担《影》全部的现场特效。进入剧组后他才意识到导演口中的高要求有多高:“他要风很自然,还要配合演员的表演。特别难的一场戏是孙俪熨薄纱,那纱特别薄,导演不想要纱动,而要头发动。还有比如练武场在中间,三个人站在三个角落,衣服都要吹起来,但中间的伞不能动。每天都在研究这样的课题。”

并不是没有打过退堂鼓。拍了三个多月后,最后的一场攻城戏要求多机拍摄,几台机器有的顺光,有的逆光,调整降雨量时很难同时顾及。当晚收工后,张涛一个人蹲在墙角欲哭无泪,更多是心里委屈:“哎呀我就是一个下雨的,你为什么要逼我懂这么多,要懂光,要懂电影镜头,又要懂构图。但导演不管你这事,他只要画面里的东西,你自己去解决。”

抱怨归抱怨,问题永远摆在那儿。现场特效并没有专门的工程研制工具,都是团队自己根据现场环境进行改装,“打农药、喷灌、喷泉的东西都拿去改”。比如这次为了《影》,团队专门制作了特殊装置,可以制造雨雾、小雨、中雨到瓢泼大雨。

“我从事的工作本身就要面临无数的问题,你解决不了,那是你的能力问题。”张涛不希望自己团队只是干行活儿,而是要不断根据剧组需求进行创新。

“竹林戏是我最满意的,因为现场地理环境很复杂,任何机器过不去,就靠你的人工。”张涛笑着说,“我是一个左右不分的人,但《影》拍完后我分了,因为每天都在胳膊上写上左和右,然后死盯着监视器画面,每一镜画左的雨薄了,或者画右没有雨了,都要随时控制。”

拍《影》让张涛瘦了15斤,每天觉得宛如身处地狱,但他也承认这是让自己提升最高的一次。19岁进入八一电影制片厂学习烟火爆破,入行将近20年,张涛和路阳、管虎等许多导演有过合作,片场于他而言天生就充满了魅力。“我就是个坐不住的人,一到现场就特别兴奋。”

而张涛原本的专业同样令我惊讶。“我是学环境保护的,”他笑着说。“但进入了电影行业就特别喜欢,离不开了。拍完一部电影因为自己的努力得到大家的认可,那种成就感是别的行业很难给到的。”

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拍完《影》后大家各奔东西,张涛接下了管虎的《八佰》,阿茂进入《帝王业》剧组,封柏继续与邓超合作,拍摄他执导的电影《银河补习班》,张逸也收到不少演戏邀约。

一年前在《影》的开机仪式上,张艺谋说:“现在中国不缺电影,缺好电影。所以我们相信有这些好演员和创作人员,大家一起拍一部好电影,奉献给观众。”

不只说给身侧的邓超和孙俪。在他眼里同样闪烁的,是面前近千名无闻的电影工匠们。这里的影,是光的比喻。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网立场


虎嗅注:季琦现在是华住酒店集团的董事长,他早已把公司管理等事务交给了CEO,甚至不再做什么决策,但他的创业故事依旧令人充满兴趣——如家、携程、汉庭……他在酒店业的成功,离不开对于“细节”的把控,季琦曾说:“汉庭的特色就是在各个细节总比同行好上那么一点。”在强化细节的基础上,他还十分精打细算,要求“每一寸空间都要产生效益”。本文作者认为,“‘细节是魔鬼’,这在某种程度上成就了汉庭和季琦。”

转载微信公众号“中国企业家杂志”(ID:iceo-com-cn),记者:李佳,编辑:尹一杰,题图摄影:吴育琛。

如家、携程、汉庭早已相继上市,外界对这三家公司的创始人季琦如何成功、如何积累财富依然充满兴趣。

很长时间以来,季琦的创业故事被当作话题在媒体上反复提及,也以成功的注脚两次写进第一人称的创业手记里。

“如果想在商业上成就一番伟大的事业,就必须能‘揽月’也能‘捉鳖’。”在季琦看来,那些日常中的琐碎、精细、计算都属于后者,“细节是魔鬼”,这在某种程度上成就了汉庭和季琦。

但“揽月”的那一面,还有一个季琦,他在不停找寻平衡点。

一度顶着“创业教父”头衔,带着汉庭在酒店江湖踩出一条路的季琦,这两年鲜少在媒体露面。一个企业家不再喜欢谈商业,转而对思想、艺术、生活的话题越来越热衷。公司层面,作为华住酒店集团董事长的他也不再怎么做决策,公司事务都交给CEO来打理。

但季琦不认为自己这样就是变得“佛系”了,对于入世,他依然积极。

起码在华住2017年收购桔子酒店的事情上,季琦保持了他以往的行事风格:坚定、毫不心软。

当吴海创办的桔子水晶酒店集团需要找新的投资人时,季琦就表达过意向,但当时吴海唯一的条件就是不让华住进来。

“没关系,咱等着机会,女儿总要出嫁,大不了抢轿子”,桔子水晶的中高档定位对华住来说是一个非常关键的布局,是季琦要攻击的区位,“我肯定要买的,不是吴海想不想卖的问题”。

双方博弈过程中,明里暗里都在战斗。每次报价,华住都会往前冲,甚至有时别的投资机构来竞价时,吴海发现背后站的还是华住。

季琦态度坚定,第一次谈时就和吴海说:“咱都是老兄弟,你卖给别人还不如卖给我呢,中国只有我能把桔子做的更好。”

早在二十年前,吴海创办的商之行就是在季琦的穿针引线下卖给了携程,他们还一起有过共事的经历。后来汉庭创办第二年,吴海成立了桔子酒店。

吴海感性,因为桔子被卖哭了几次,但季琦没心软,“你吴海难过,说在雪地里光着个膀子伤心,我就可怜你了?我不会的”。

几番价格较量之后,最后华住还是以36.5亿元的价格全资收购了桔子水晶100%的股权,签合同之后他们喝了一场大酒,季琦让吴海留下:“这是你的孩子,你可以做名义上的爹,虽然实际上我是爹,但咱们能一起把孩子养好。”

季琦先后创办了如家、汉庭,江湖上狭路相逢的都是以前的兄弟,对他来说生意归生意,朋友归朋友,只有一条底线他不能容忍,那就是不能互相诽谤。 “吴海还是个很值得尊敬的对手,但在这次收购问题上,我显然比他更厉害。”

但2016年在如家私有化的时候,季琦还纠结过要不要和另一家去抢。2002年季琦创办了如家,到了2004年底,公司一位董事认为季琦是草根出身,管理不好公司,要引入职业经理人,最后季琦离开。

那段时间他经历了人生的至暗时刻,许多过去和他关系紧密的伙伴、朋友都离他而去,季琦一度怀疑人生,找不到存在的意义。

但后来有机会收购如家时,他又犹豫了。如果不去,对季琦没有大的影响,如果去抢,可能失去全部的朋友,最后季琦还是选择了放弃。

艺术家左小祖咒和季琦喝过好多次酒,有时候喝多了,也会听季琦讲起一些早年创业的艰难,“能看到他面露悲伤凶惨的目光”, 左小祖咒觉得季琦能成功的主要原因在于度量,“季琦是这样的主儿,宽容大度,这很难得”。

前几天,季琦跑到杭州的花间堂去巡店。2018年8月份,华住刚刚完成对国内精品度假酒店品牌——花间堂的战略收购,当时以近4.63亿元收购了花间堂71.2%的股权。

收购之后,季琦觉得花间堂现在服务还不行,他要彻底改造、恢复。 从做酒店开始,季琦就不太相信咨询公司和市场调研,他只信自己看到、听到的,通过到一线巡店保持自己对市场的敏锐。

如今华住已经开业3900多家酒店,季琦只看大店、怪店和旗舰店。 怪店就是楼型比较怪,早年汉庭在吴中路开门店,当时楼中间有天井,特别难排房,季琦去看了现场,创造了一个拐弯排房的方法。 把其中一个特别长的房间变成套房,原本一米八的床做成两米,没想到那间房反而卖得最好。

华住酒店集团市场部高级副总裁韩一辉觉得季琦脑子里一直有根几何的线,看到一个平面,就能勾勒出不同的房间。这种对空间利用的极致也是让季琦骄傲的地方,他记得设计陕西路门店的空间时,没有哪个设计师能画出那么多房间。

左小祖咒形容季琦是个“风水先生”,哪个酒店要倒闭了,他去楼顶上站一会儿,就知道这酒店能不能收购。

季琦曾表示,“汉庭的特色就是在各个细节总比同行好上那么一点。” 而他本人对产品设计的原则是要求每一寸空间都要产生效益。

创业早期季琦在考察酒店时,发现高档酒店的卫生间大量使用了玻璃和不锈钢,但这又会增加成本,后来他受香港一家酒店的启发,把淋浴房和坐厕合用一扇门。

这样还不够,为了进一步缩减成本,他又取消了卫生间隔墙,和客房成为一个整体。

汉庭最早推广荞麦枕头时,听取了供应商的建议,一面是荞麦,一面是普通枕芯,季琦觉得这样价格可以降下来,客人也多了一个选择。

为了提高酒店的GOP率(经营毛利润率),季琦曾做过很多类似这样的成本、细节把控。早年汉庭在上海的中山西路收购过一家四星级酒店,接手时GOP率是30%,季琦把目标提到了70%,当时的高管觉得季琦不懂行,行业里哪有这么高的GOP率。

但季琦通过取消监控房,把监控屏幕和消防报警系统移到前台,花了几万块改造,从而节省了几十万的人工费。此外,还把前台改成自助登记入住,把几十个人精简为几个人,使得那家店的GOP率超过了70%。

早些年互联网还没普及时,面对同样成本的***费和宽带费,季琦选择了上网免费。

季琦曾在1999年和梁建章等“携程四君子”一起创业,再加上理工科出身,他对新技术很敏感,那时就判断会有越来越多的人使用宽带。提供了免费宽带之后,果然增加了客人的满意度和回头率,降低了销售成本。

做汉庭讲究性价比,但当季琦开始做全季这样的中档酒店时,要用另一种方式增加回头率。

他住不同酒店考察时,发现有的酒店用的精油特别好闻,就和“上下”品牌合作开发了一款纯精油的洗浴用品。“上下”是设计师蒋琼耳和法国爱马仕集团一起创立的生活品牌。

“精油都老贵了,品质非常高,这不是一个中档酒店干的事儿”,季琦也想过做精油肥皂,但肥皂一个客人使用过,别人就不能再用,他觉得太浪费了。

虽然精油洗手液成本也高,但季琦觉得划得来,因为客人有可能喜欢这个味道再次来住全季。 和经济型酒店不一样,他认为中高端客人在情感上诉求会更大。

当然,做产品季琦还是考虑成本的,就连他自己玩儿香都要考虑成本。出差时季琦习惯带线香,太太就送了他一个插香的底座,季琦觉得不好看。后来在“上下”买过一个,又嫌香座太大,里面没燃尽的香就浪费了。

直到在台湾逛古董店,才发现一个喜欢的,立刻买了俩,一个放家里存着,担心万一坏了。

季琦曾评价自己是个时刻在算账的人,甚至早年有随时按计算器的习惯,因为酒店行业并不是一个暴利行业,尤其做经济型连锁,成本稍微高一点,利润就不见了。 “我们一年要采购一亿瓶矿泉水,一瓶差一毛钱的话,一亿瓶要差多少钱?”

就连喝酒,季琦一个人时是不舍得喝几万块钱的,最多也就喝两三千块钱的酒,倒是左小祖咒等朋友去了,季琦会用最好的红酒招待他们,还会介绍这个酒多么贵,是什么牌子,以及产地。

“老季虽然不抠门儿,但总是强调自己不抠门儿,这就说明还是不够慷慨。”左小祖咒觉得季琦跟中国几乎所有的商人一个毛病:喜欢吹牛,喜欢画饼,强调品位,强调排场。

“做汉庭时,他追求的可能还不是品位,要先把生意做起来,节奏、成本控制好”,认识季琦近二十年,以兄妹相称的蒋琼耳觉得现在的季琦到了人生第二阶段,再做酒店时相比赚钱更看重意义。

零点研究咨询集团董事长袁岳曾评价过汉庭时期的季琦是个奇人,“因为他在资本市场如鱼得水;但季琦也是个俗人,从生活品位的角度来说未必如大部分白领。”

2005年筹划做汉庭时,季琦一直在想如何和当时经济型酒店的***块美学区别开来,而且成本又不能太高。

后来他想到用手绘油画装饰墙面,为了给每家门店设计主题,他甚至买来好多艺术绘画书籍,恶补艺术课。

这几年为了做好中档酒店,季琦觉得自己也必须一起升级,开始参加各类画展,见艺术界人士。

在蒋琼耳看来,季琦这两年从穿衣服到收藏艺术品,都已经形成了一套自己的风格和审美。

做酒店也是,最早做如家,季琦受到故宫的启发,选择了***的主色调,“***是一个最强势的颜色,是非常有侵略性或者商业化的。”但今天季琦在设计全季等酒店时会选择灰色等不张扬的色彩,设计器物时也开始倾向简洁圆润。

前几天在回上海的高铁上,季琦看了一部电影,里面一个以色列的主人公告诉医生,自己死后要选择天葬,理由在于“我的果实有了,要这个果实的壳干什么?”这句话触动了季琦,“真有可能就是这样,有更高维度的空间,把我们当成果实在培育,到最后你的思想就是果实一类的东西。”

事实上,这两年佛教禅宗的书籍确实改变了季琦,让他开始打坐,开始重读王阳明的《传习录》。

年轻时,季琦喜欢毛姆的《月亮和六便士》,对理想主义的东西感兴趣,后来下海经商,数次创业,跟那些理想主义的东西越来越远。

但现如今人到中年,季琦觉得那些理想主义的东西又浮现了,“前面已经挣了些钱,各种宫斗、鸡血都整过一把了,后来汉庭做到华住,还是要思考企业的意义。”

季琦觉得马云做教育、做慈善是一个更大的同心圆,虽然放弃了整个阿里巴巴,但是得到了很多阿里以外的东西。“我现在还没有这么大心力,中国的住宿业还有很多事情值得我去做。”

对比季琦前后写的两本书,也能发现他越来越谨言慎行,尤其对一些社会话题不再发表看法。这和他携程的创业伙伴梁建章恰恰相反,他们一个向外,一个反而选择向内。

出第一本书时,季琦是为了宣传汉庭,“一开始别人都喜欢看人物,看英雄,但当企业真正崛起时,英雄时代就结束了”。

在“入世”和“出世”之间,季琦并没有倒向哪一边。三次创业打下“江山”,但对季琦来说,守业时管理者的角色并不适合他。“我是个破坏者,有时候是颠覆者,整天想怎么突破边界。我不擅长做管理,张敏(华住CEO)更适合。”

2010年汉庭上市之前,季琦觉得做企业不容犯错,但如今在摸索边界时,也会“玩儿一票就撤”。

除了布局中高端不同定位的酒店,华住还投资了公寓、联合办公等业务,此外,还投资了摩拜单车。季琦原本设想每个门店都有免费自行车和会员接通,但发现很多三四线城市没有摩拜,“跟过去一看,都白瞎,我们这点股份根本没有话语权,投多了,我也没什么钱”。

还有联合办公也是,季琦原本以为一亿多会员能在这些产业产生很大影响力,后来也证明自己错了。

但围绕酒店本身,他一直坚信自己的判断,当下酒店行业锦江、首旅如家、华住三大巨头都在加大布局中高端,对季琦来说重心也在中高档酒店,但华住并未放弃经济型酒店。“现在大部分酒店都不做经济型了,都做增量,只做中档,我们从来就没这么做。” 在季琦眼里,中国长期看来经济型酒店依然会是非常重要的,能把经济型和中档做好就挺了不起,而且利润也丰厚。

左小祖咒眼里的季琦喜欢“笑眯眯”,蒋琼耳觉得季琦个性直接,而季琦评价自己因为脾气“在同事们中间可能毁誉参半,但实际上我是个非常重感情的人”。

他在《创始人手记》里回忆起曾经汉庭的副总裁、如今的竞争伙伴——亚朵酒店创始人王海军时,还有过惆怅和伤感。

问及现在二人的关系,季琦沉默了一下,他们已经几年没有交流:“所有的商业脱离不开利,商业上还附加了许多虚荣和权力。 如果我是只凤凰,不太会在意那些小鸟、蝴蝶,他们有自己的生存方式,但我的目标和理想远远超越这些商业利益的圈子。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网立场


2006年,北爱尔学者理查德·林恩和芬兰学者塔图·万哈宁合著的《智商与全球不平等》一书的出版,令学术界乃至整个世界知识界侧目。尽管内容因涉及种族歧视而饱受争议,梁建章确认为其扎实的研究、翔实的数据仍极具参考价值。

书中揭示,中国人的人均智商排名世界第11位,甚至高于英国、美国、加拿大等传统老牌发达国家。与这一令人倍感欣慰的结果相对应的,却是我国较低的人均GDP水平。

除此之外,中国无论从历史上的创新发明质量、数量,到近现代的华人在海外经商、求学过程中的卓越表现,乃至国内近些年的研发投入、高等教育水平的提升,种种因素综合来看,我国未来的科技进步具备着坚实的基础。

因此梁建章认为,中国的科技和经济还有巨大潜力和成长空间。


虎嗅注:2015年,扎克伯格夫妇承诺将其持有的99%Facebook股份捐出,并为此成立了一家慈善机构Chan Zuckerberg Initiative。有人认为这家慈善机构美化了扎克伯格的声誉,尤其是在他因Facebook而受到指责的时候,但扎克伯格自己在接受采访时表示Chan Zuckerberg Initiative选择的投资领域都比较有“争议性”:“如果你想让别人对你满意,你不会选择教育和政治主张这些领域。如果我们只是谋求短期利益,我们可能会选择不同的投资领域。” 转载自新浪科技,编译:李明。

2015年12月,扎克伯格和妻子普莉希拉承诺将在有生之年将其所持有的99%的Facebook股份(价值约450亿美元)捐出,用于开发人类潜能和促进平等。为此,二人还成立了一家慈善机构“Chan Zuckerberg Initiative”(以下简称“CZI”)。

在近三年的时间里,CZI发展迅速,员工数量达到数百人,所从事的项目涵盖教育、科学研究和一些列社会行动。扎克伯格和普莉希拉不仅是夫妻,还是CZI的联席CEO。他们如何平衡工作与生活呢?如何解决双方之间的分歧呢?

以下为此次采访的主要内容:

Quartz :CZI的日常运营主要由普莉希拉·陈负责,你们是如何做出这一决定的?在日常运营过程中是否遇到这样的问题:你们之中的一个人向另一个人说:“我们为什么不这样做?”

扎克伯格 :我们最初的想法是:CZI是一个独立的项目,教育方面的管理者负责一项独立的教育项目,科学方面的管理者负责独立的科学项目。我们把CZI视为引入更多有经验高管的一种途径。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可能需要一个更广泛的领导角色,但目前还不太适合。

普莉希拉 :如果CZI只是一个拨款组织,那么很容易把事情做好。但是,你又要做工程,又要推广,还要把所有的业务整合为一个有机体,真的需要一个组织。

这让我感到很有吸引力,想真正了解它是如何运作的。当然,我不能保证我们二人会运营CZI一辈子,将来可能会有其他人进入。但目前,我想了解如何将这一切整合在一起。

当然,我们也曾为CZI物色过COO(首席运营官),面试过许多优秀的应聘者,但没有太适合的人选。

Quartz :你的同事曾和我说过,“普莉希拉把CZI运营得井井有条,连扎克伯格都感到意外。”

扎克伯格 :她做的每件事情,我都不会感到意外。Facebook的经历就是一个例子。我创建Facebook时,许多员工都很年轻,没有太多的运营经验。但经过了10年的磨炼,他们如今已成为世界级的经理人,负责着重要的业务。我可以肯定地说,在我共事过的所有人中,普莉希拉的学习速度和所有人一样快。无论是作为合伙人, 还是丈夫,我为此感到自豪。

这对CZI大有裨益。我们各自拥有不同的兴趣点,能够形成互补。我认为,能有一位联合创始人负责日常管理,对公司是有益的。我也在CZI上投入许多时间,但我还要管理Facebook,不可能全身心投入。

Quartz :普莉希拉,作为联席CEO,扎克伯格在某些问题上帮助过你吗?

普莉希拉 :CZI对我而言是一个全新的事物,不像我之前培训过的一些小团体,与我之前见过的一些组织模式也不同。我第一次遇到的一个问题有关医学类比,我不知道这是否是致命的,也不知道这个疾病的发病过程是怎样的?我当时认为,“这是我遇到过的最糟糕的事情”。但马克(扎克伯格)的看法则是,“没什么,一切都会解决的”。这对我的帮助很大。

Quartz :你的另一位同事和我说:“如果没有普莉希拉,我认为Facebook也不会成为现在的Facebook。”马克,你从普莉希拉哪里学到了什么?并不局限于Facebook。

扎克伯格 :在战略上和运营上,还是有一点不同的。 从战略上讲,我们以不同的视角来工作。我创建了一家技术公司和一个产品,运营着这个庞大的组织(Facebook)。而她有从医的经验,有从事科学和教育方面的经验,我们能够形成互补。

从运营和帮助建立团队方面,我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