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最近求职,我拜访了大量的创业团队,既为面试,也顺便了解现阶段大家都在做些什么,做的如何。而通过创始人们的言谈叙述,我发现众多初创团队在这一方面出现较大地迷茫和窘境。而对于这一点,我亦感同身受。就像之前文章所说的那样,经常有人跑来问我:玮冬,我的产品开发出来了,需要,这些种子用户应该上哪去寻找呢?玮冬,为什么我的社区里挖掘不到高质量的用户,培养不出来自己的KOL?玮冬,我们产品的用户越来越多,但我却一个也不认识,也不了解他们对于我的产品/内容/服务的看法&&..以上此类的问题都可以统统归为在用户运营方面做的不是很到位。故今天,本人简单说一下自己所了解或者已知初创团队在用户运营方面的一些问题以及个人的一些思考。为什么只提初创团队?因为他们在创业之初,相应的研发资源,消耗资源(钱或物)都非常有限的情况下,只能尽可能的通过人为的手段去进行用户方面的运营。而恰恰正是这种人为手段,使得每种运营手段都会根据方法,执行效果的不同呈现出不一样的结果(千人千面)。用户基数很大的成熟性产品早已跨过了这个阶段,因为他们会有完善的研发体系去支撑用户运营,比如用户,主动消息推送,搭建积分体系会员商城等等,故这些统统不在我们今天的讨论范围内。所以,如果你是用户基数很大的成熟性产品,此文的内容可自动忽略。那接下来我们就说说初创团队在用户运营方面主要有哪些问题。一、无用户运营意识这种问题多发生在创始人为技术背景或者以技术导向为驱动的创始团队,或者基本上没有任何运营思维的新手团队。类似&产品上线后,没有种子用户,没人用;或者产品改版后,无法第一时间了解用户反馈&等奇葩情况他们都是始作俑者。说到这,我又想起网上流传的一个非常经典的问题:运营要在产品的哪个阶段开始真正进入?回答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我认为,在产品刚刚立项,开发团队还没有真正开发的时候,运营团队就已经可以开始介入了。你可能会很诧异,开发都还没开始,运营们要做什么?做用户运营。和传统行业很大的不同就是,传统行业是先有,再有产品。而互联网创业则是可以没有市场需求,可以没有产品,但只要能抓住一部分目标用户,市场需求就一定能够被挖掘。所以说,用户运营在早期最重要的任务就是运用各种手段快速抓住目标用户群体中特点最明显,互动最友善,沟通最最积极的那一部分用户,并快速做起一个社群。它的作用也是显而易见。初创团队的技术,产品,用研再也不为了做用户调研,产品原型试用,评测时到处去帖子招募用户了。而在产品或者活动上线后,这部分用户自然也会成为你的种子用户,并且由于与有着长期的良性互动,关于产品的BUG,体验等等你都会有第一时间的反馈。依稀记得某旅游网站CXO曾经讲述他们的活动上线流程,在经历了自己的测试团队测试之后,活动一定要先丢进自己的核心用户微信群中,再进行一轮测试,而正是这些核心用户,经常会发现一些他们都无法察觉到的一些微小BUG,从而进行了调整。让你时刻最快速,最直接,最深度的感知到用户的任何想法,并敏捷地反哺到产品上。这就是用户运营对于初创团队最大的作用。二、运营毫无节奏感节奏感?是的,运营也是要讲节奏感,尤其是用户运营更甚。大家可能都会记得《参与感》里那张用户金字塔结构图。金字塔顶层是核心用户,中部是资深用户,最底层是大量的普通用户。当然这中间还可以不断插入,但大致的逻基本如此。抛开那些红透半边天爆款性的产品,大部分产品的用户推广应该是:先慢慢谨慎地寻找最资深最顶级的核心用户或者死忠用户,再去快速培养一定量的资深用户,最后捋顺扩散的机制,迅速扩大到更多的普通用户。试回想一下,小米,,陌陌,小咖秀等等是不是均是如此发展路径?但我们的很多用户运营在这几个方向上的节奏感把握并不是很好。比如在最开始挖掘,寻找目标核心用户的时候,过于随意,快速。没有进行充分的沟通,没有完全建立需求,情感上的共鸣,就简单粗暴的认定一个用户为我们的核心用户,快速的把他拉进核心用户群,或者直接给予他一些特定权限,试想人家可能完全根本不care你的产品,这种给予以及授权就是非常的浪费,也是对其他更加在乎你产品用户们的漠视。所以我个人建议初创团队在去寻找种子,核心类的用户时,一定要控制好速度,慢慢来,一个一个找,一个一个谈。在情感充分交流,友谊真正建立之后,再去给予一定的授权,这样的种子用户,才是真正能对你的产品初期推广起到作用的人。小米社区的前100位手机达人都是一个一个从论坛里挖掘的,你还有什么理由不慢下来?接下来就是,初创团队在培养,挖掘比核心用户低一个层级的资深用户时则一定要重点关注,迅速铺开。当在自己的产品中发现一些比较有潜力,有能力的用户,一定要多进行关注,鼓励他们输出优质内容,成为活跃的达人,带动更多的人一起去玩。某评测类APP的人和我聊过这方面的心得:曾经他们认为在数码评测这方面,大城市的用户相比小城市更容易输出优质内容,并且易于宣导,但后来做了几期活动发现,即使在三四线城市甚至是小城镇,依然隐藏着很多大神以及有潜力的用户。只要稍微鼓励一下他们,并对他们进行一些指导,同时配合更多的曝光和刊载,他们很容易就成为你平台的忠实用户。最后,在夯实了核心用户和资深用户群之后。能否做到快速的开枝散叶同样尤为重要。在这里,很多自媒体的用户运营非常值得称道。我曾向某微信大号的负责人请教关于社群运营的一些方法,因为他们除了有这几个粉丝量在几十万的大号之外,最宝贵的财富就是有100多个总数在100人~200人的微信群。每个微信群的群主以及管理员都是由他们在早期重点培养并严格进行筛选。各个群规章制度严密,但却井然有序,活跃非凡。每天用户运营的负责人都会对所有群的数据进行一个大致的评估,群主也会定期按时进行汇报。正是这数百个微信群,有力的支撑了该微信公众号的内容以及活动数据,使得他们的投放价格一直不低。三.用户运营缺少&双轮驱动&在大趋势的影响下,现今众多产品也开始纷纷建立起自己的用户社群,但最终运营出的效果却大相径庭。作为这一行的工作者,我本人经常混一些APP的社群,以此来寻找一些同好。但大多数情况下,这些社群基本都是冷冷清清。一个社群都尚且如此,你也不难想象这个产品的用户运营会做到多好。当然了,社群冷清原因可能多种多样,可能是运营们仅仅为了完成公司任务,心血来潮建个社群;亦或者大家工作繁杂,没时间运营;甚至有可能只是因为做用户运营的人性格太沉闷等等,总之,越来越多的初创团队发现,原来建一个社群很容易,但运营一个社群却很难。而在我看来,大部分社群缺少的最重要一环就是&双轮驱动&。何为&双轮驱动&?一轮代表着&活动or内容or福利&,任何一轮则是&用户&。作为一名社交达人,我关注过一些同城的交友群,吃喝玩乐群。我发现,最活跃的那种群,一定是定期组织优质活动,不断吸引用户参加,用户再吸引更多的用户进来,形成了一个不断充满着新鲜血液的循环。而任何只靠纯沟通,闲聊的社群,一般都是不会存活太久的。你可能会问,玮冬,道理我都懂,我也知道社群是需要活动来支撑,才会不断焕发生机,但我们确实很忙,也没时间去组织线上线下活动,那该怎么办?那就要靠内容。这也是为什么众多微信群依托一些优质内容公众号会保持着很高的活跃。例如吴晓波频道等等。优质以及不断更新的微信公众号内容会使社群的交流时刻充满着新的话题,新的想法,并不断刺激大家在不断的交流中加深情感。而后来又有人发现,内容毕竟有好有坏,文章有时候过于沉闷,也并不是每个人都喜欢去看,那如果将内容以口述的形式讲述,是不是互动性更好?所以又有了微课,微信群讲座。我进过设计师的微信群,他们在搞设计讲座&&我进过炒股玩家们的微信群,他们在搞股票讲座&..我还进过做小超市的店主群,他们也在搞讲座&.虽然大家都搞显得略土,但既然所有人都用,那就说明内容的驱动一定是有效的。 不过如果你内容,活动都不能保证,那社群该如何驱动?能定期保证有刺激性的福利依然可以驱动!某导购网站告诉我,他们的用户社群里每天都是异常活跃,用户们会自发的将自己所看到的各个电商网站的商品优惠信息分享给大家,方便他们用最少的钱买到最好的产品。而众多的理财投资群也成为很多P2P公司的必争之地,他们会经常在群里放出各种高收益的理财产品以及返利,返现等等,吸引大家去注册。所以说到这,你会发现,社群的存在并不仅仅是为了将用户笼住然后放任他们自由去沟通,而是需要你去用活动,内容,服务等等不断的去刺激他们,驱动他们,只有当这个&轮子&真正的转动后,&用户之轮&才能同样跟着飞速旋转,并最终不断地向前飞奔。结语现在,用户运营已经成为越来越有科学性的一套运营体系。纵然这里面可操作的手段花样非常多(我也会在未来的文章里详细阐述用户运营中的细节化操作),但最基本的运营思路和关键节点永远不会变。1.
在产品开发的早期,谨慎,有效的挖掘高质量的种子用户并拉进感情。2.
通过第一批用户的反馈区迭代产品并让它趋于优质。3.
对于有潜力的用户进行快速的培养和助推,让他们输出优质的内容,活动,或者作为连接点串联起其他用户。4.
建立有效的社群,为自己的产品铺就&护城河&,并开始形成真正的口碑营销。而当用户的基数越来越大,靠人工,靠社群已经完全满足不了用户运营的要求时,你就需要产品和技术充分的介入,开始用更加高效的手段去运营用户。不过,那就是另外的一个有趣故事了。作者:刘玮冬(微信公众号:刘玮冬运营手记,个人微信:),专注于互联网运营领域的研究和总结,在,社区运营,内容运营,用户运营,社会化营销方面有其深刻的思考和独到见解。本文由鸟哥笔记(niaoge8)授权发布,未经鸟哥笔记或作者允许,禁止转载,违者必究。
24小时报不停
联想控股138亿元出售旗下融科41家地产公司
美国185名CEO联名致信欧盟:别逼苹果补税
传黄太吉大量关闭工厂店商家集体出走,官方暂无回应
理财农场深耕互联网金融+农业,线上成交额突破50亿元
传乐视将收购亚马逊中国,亚马逊回应:谣言止于智者
百度视频分拆后融资遇阻:政策影响,天神娱乐1.9亿投资计划终止
苹果取消香港地区免费退换政策 ,黄牛哭晕在厕所
多准数据获数千万元A轮融资,华睿投资领投
Twitter股价跌出麻烦:投资者起诉高管发表误导信息
三星Note7国行版也炸了:网友爆料突然黑屏发生爆炸
三星电子出售希捷和夏普等四家公司股份
马斯克为火星移民飞船征集名称:是不是可以叫终极飞船?
Hyperloop One建设超级高铁测试站:设计时速1200公里
三星Note 7“炸机门”持续发酵,在美遭遇首起诉讼
苹果市值一周暴涨630亿美元,供应商股价“鸡犬飞升”
21世纪福克斯起诉Netflix挖角
到嘴的鸭子飞了!万达欲收购派拉蒙遭反悔
微软将权力向美国总部回收,Skype英国总部将撤销
谷歌悬赏30万美金寻找能破解Nexus 6P和5X手机的黑客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后使用快捷导航没有帐号?
查看: 727|回复: 23
主题帖子积分
& && && && && &
来自网友 南伽
以下这片文章转自微信&&能考证到的作者:西西&&山毅高山
冰川是一条通往高山山顶的便捷路线,但攀越冰川需要极专业的技巧,因为行进者必须通过冰川裂缝。就是当冰川以大片冻雪的姿态缓缓移向山下之际,因日夜温差热胀冷缩挤压,一条条冰川裂缝会分割冰川。虽然攀越冰川十分危险,但它对于登山活动是不可或缺的。要成为一位专业的登山者,必须具备穿过冰川裂缝的能力。
冰川的形成
冰川是这样形成的:一年当中没有融化的雪会积压到下一年的冬天,年复一年,最后雪就会冻结,并开始缓缓往山下移动,冰川就这样形成了。
在陈年雪里,雪结晶已经变成了冰粒。现在,冰粒要通过陈年雪变成冰川冰。当冰粒之间的空气缝隙被封死,雪块因此变得密实时,陈年雪便成为冰川冰。
雪水在每年春天都会渗透到更下面的雪层,这些雪层的温度都在零度以下,因此融水会再度冻结,在陈年雪之中形成冰层,所以当整个陈年雪区域已经经历密实和变质作用而准备变成冰川冰时,里面可能已经含有不规则的冰块了。
形成冰川冰后,变质作用并没有停歇。冰粒会不断“吞并”它们的邻居而不断增长,因此冰结晶的体积会随着时间而增大。大型冰川里的冰要花上好几百年才会到达冰川终点,因此微小的雪分子最后结晶的直径可能大于30毫米。(当雪结晶变成陈年雪结晶,再从陈年雪结晶变为冰川冰结晶时,体积会不断变大)。
& && && && && &
我们可以想象山谷型高山冰川的诞生过程。假如北半球有一座本来没有冰川的高山,由于气候发生了变化,使得山头背阴的地方的雪终年不化。最初,雪以极慢的速度流向山谷。因为每年都会增加新雪,陈年雪就会越来越深,面积也会越来越大,流动的雪量相应增加。就在缓慢流动的雪搬移泥土和岩石的同时,雪也在不断地融化与再次冻结,雪块周围与下层的水流也不断地冲击着周遭的环境。经过长时间的累积,这种小规模的侵蚀最终产生了地表空洞,而冬雪就堆积在坑洞之上。当雪深超过30米时,下层的雪在上层陈年雪渐增的压力下化为冰川冰。冰川便由此诞生了。& && && && && &
主题帖子积分
在冬雪的不断挤压下,冰川会以冰流的形态向山谷低处移动。如果冰川在移动途中到达某个较暖的地方,冰川在该处没有新增加新雪,冰川冰就会开始融化。最后,冰川会流到一个高度更低、更温暖的地方,冰川在这里会全部融化——此处就是冰川的尽头。
有的冰川由移动甚慢的雪块组成,有的则是从高处挟带大雪块而下的奔流。在气候变化颇有规律的地带,冰川的运动是通过内部的变化以及在河床上滑动实现的。冰川的运动速度与河流相似:中央及表面流动最快,两旁及被河床牵绊住的底部流动最慢。极地小型冰川的外貌与一般的冰川截然不同——因为它被冰冻在河床上,只能通过内部的变化来流动。极地冰川就像是流动的糖浆,一般的冰川则如塞满碎冰的河流。
& && && && && &
主题帖子积分
冰川和冰川裂缝
冰川时时处于变化之中,降雪量和温度都会影响冰川的前进和后退。在图片上看起来,冰川就像一条冻结的河流,缓缓流向山下。不过,冰川在很多方面和真正的河流迥然不同,有些冰川很小,看起来就像一块静止的冰雪,有些冰川则是广袤的冰原,呈现出摇摇欲坠的形态,一旦倾泻起来则气势滔天。
冰川的流动形态极为复杂,不过典型的高山冰川的流速每年约在45至400米之间。在温暖的夏天,大部分冰川的流速会比冬天快,这是因为冰雪融化成水后的冲击所致。冰川流动时会使冰层表面断裂成许多天然险阻,也就是冰川裂缝。
& && && && && &
冰川裂缝
冰川裂缝是冰川的一个重要特色。如果冰块受到压力超出自身的承受限度,冰块就会断裂,所形成的的断面就是冰川裂缝。冰川表面的冰块成形时间较短,里面有许多小缝隙,结晶冰之间的附着力也很弱,一旦伸展或折弯过度就会像玻璃一样断裂。
一般冰川裂缝的深度在25-30米。超过这个深度的冰层就比较坚固,冰结晶会越来越大,附着力也越来越强。在受到试图使它分离的压力时,其内部结构会因压力变得更加紧密,其外形也有如浓稠的糖浆。至于温度更低的冰川——高海拔或极地气候下的冰川——其冰川裂缝可能会更深。因为温度越低的冰块越脆,所以更容易断裂。
与极地冰川相比,温带地区的冰川的裂隙多而浅,因为冰河的移动速度通常较为快速。当冰川快速流动时,例如通过较大落差之际,就会出现大规模的断裂,冰瀑由此产生。数个冰川裂隙在互相连接后所形成的独立冰柱称为冰塔。
冰川裂缝容易在高山坡度陡峭之处形成,这里的雪常常因为受挤压而断裂。冰川裂缝也常常成形于冰川转弯的地方或是两条冰河汇流之处,尤其是越靠近外围边缘的裂缝越多,因为转弯处的山谷壁不是变窄就是变宽。由于岩床会阻碍冰河的流动,冰河裂缝常常会围绕着岩床而伸展,例如在凸出冰面的一块岩石附近。流动的冰川如果和上游万年不化的积雪或冰帽分离,就会形成很大的冰川裂缝,成为背隙。一般而言,冰川中央的冰川裂缝比边缘要少,坡度低缓的冰川所形成的冰川裂缝通常也比流动迅速的陡峭冰川要少。
堆积区域内的冰川裂缝最危险。因为这些地方的冰川很高,每年新增的雪量要比融化掉的雪量多,在这种地方,冰川裂缝常常被雪桥所覆盖,而这些雪桥都很脆弱,甚至连一个人的重量都无法支撑。在堆积区域以下的地方,冰川每年的融雪量或许会相当于或者超过当年的降雪量。这两个区域之间就是万年雪线,也称为粒状冰雪线。
较深层的冰川要比上面几层的密度更高、可塑性更大,因此流动变形时不会裂开。如果这些较深且年岁久远的冰雪暴露于表面,冰川就会呈现出一种层层叠叠、无缝无隙的外貌,通常不会开裂成裂缝,在这种冰川上攀爬相对比较安全、简单,因为它们往往很平坦,即使有裂缝也比较窄细,很好跨越。
这是Falcon Guides出版社,出版的《Glacier Mountaineering: An Illustrated Guide to Glacier Travel and Crevasse Rescue》第9页的插图。描述了不同季节下冰川裂缝的大概样子
主题帖子积分
本帖最后由 俺是悍匪 于
15:05 编辑
& && && && && &
当悬空的冰川、冰瀑以及冰川上任何被冰塔覆盖住的部分倾泻而下时,崩落的冰块可能从陡峭、混杂的冰瀑崩落,这就是冰崩。它是由冰川流动、温度以及冰塔形成的因素共同造成的,冰崩随时可能发生,与季节、温度或降雪量没有绝对关系。不过冰崩大多发生在温度上升到冰点之上或下降到冰点之下的夜晚。如果一定要经过这些区域,应该避开这段时间或小心翼翼快速通过。
夏末秋初时,冰崩在低海拔的温暖冰川上发生的较为频繁,原因是此时的融水大的足以在冰川底下流动,似的冰川的流速加快。由于高海拔地区以及温度较低处的冰川会冻结在河床上,所以不会出现这种季节性的变化。
冰崩在何时出现最频繁,各方说法不一。田野观察家认为冰崩在下午最为常见。被雪覆盖住的冰塔冰原或许如此,如果白天的日照使得雪地松动而崩落成冰塔,而后又导致冰塔倾塌的话,便会造成冰崩。但是,科学家发现清晨时分的冰崩活动频率最大,因为此时的冰块温度低,最易碎裂。事实上,冰崩在任何季节都可能会发生,且不分昼夜,只是发生的频率不一。
主题帖子积分
冰川行进的基本守则
攀登冰川时,早点出发固然有好处,不过攀登者对于这种做法总是犹豫不决。他们希望赶在太阳把雪桥以及有雪崩可能的坡地晒垮之前顺利前行,可是太早动身又会让他们睡眠不足。登山队员得在天亮之前就带上头灯,调整冰爪,摸索着穿上安全带,忙得没时间去考虑攀越冰川时即将面对的状况。不过,通过训练,他们会知道如何在攀越一条漫长的冰川之前做好准备。
& && && && && &
结绳攀登
在冰川上安全行进的第一条守则很简单:结绳攀登。无论你对冰川是否熟悉,是否相信自己能识别并且顺利通过所有的冰川裂缝,都得遵行这条守则。结绳攀登在万年雪线以上的高度的山区尤其重要,这个区域有许多冰川裂缝是被雪覆盖的。
当你在一片貌似柔和雪地的冰川上行走时,你可能会觉得不系绳索也无妨,尤其是在你多次安然无恙地通过类似的路线之后。这是危险的做法。你系绳所花的时间和你在坐车时系紧安全带一样,在你跌入冰川裂缝时,绳索会大大增加你的生还机会。
在低于雪线的区域,如果冰川裂缝稳定而易见,有些登山者会在穿越冰川时不结绳。不过这种不结绳做法,没有丰富的攀登冰川的经验的登山者最好不要采用。
在光滑的冰地上,如雪季后期,结绳攀登就不安全,因为想要在坚硬的冰面上确保自己不跌落冰川裂缝几乎做不到,结绳攀登的结果往往整个队伍全部掉进冰川裂缝。无论何时,在决定是否使用结绳攀登时必须首先考虑环境。
如果是穿越容易行进的冰川,最适合的结组人数是三人一组,原因是当其中一人跌落冰川裂缝时,另外两人足以制动。一个登山队至少要组建两组绳队,若一组发生意外,另一组可以伸出援手。有时,四人登山队也只组一队,这可能是因为其中一人不懂确保技术,或是队伍中只有一人有冰川裂缝的救难经验。使用绳索
绳索是冰川行进的必备装备,在选用时必须遵守相关守则,才能发挥它应有的作用。
不留余绳冰川上处理绳索的第一守则是让绳索自然伸展,不要紧绷,也不要松得让绳索往下垂。同伴之间的绳索如果充分伸展,就可以防止跌入很深的冰川裂缝中。因为绳索一旦松垂,当一名队员跌进冰川裂缝,其他队员无法立刻阻止他滑落,跌下去的人会跌的更深,更容易撞到冰壁或被卡住。对负责制动的队友来说,多出来的绳索也会增加自己被拉下裂缝的可能性。
当你抵达休息站或扎营地时,依然要时刻留心自己的安全。在你们还没有彻底探测过这个区域有没有冰川裂缝之前,你们的绳索务必要随时保持伸展状态,不可松垂。如果已经决定在冰川上扎营,就要拿出标志杆标示出安全的范围。无论在哪里休息或扎营,所有进出的队员都要有确保防护措施。
绳索与冰川裂缝呈直角在冰川上行进时,要尽量让绳索和冰川裂缝之间保持直角。加入一个绳队和冰川裂缝以大约平行的方向前进,当有队员跌落冰川裂缝时,很可能会像钟摆一般摆荡很久。虽然绳索和冰川裂缝之间并非始终能够保持直角,不过若你时时提高警惕,将有助于选出最安全的行进路线。
主题帖子积分
找出冰川裂缝
安全穿越冰川的第一步,就是找出冰川裂缝,然后规划出安全地绕过这些裂缝的路径。在冰川上寻找路线,不但要靠规划,靠经验,有时还要靠运气。
在出发之前,可以先研究冰川照片,然后再制定计划,因为某些冰川裂缝的样子和位置可以说是长久不变。还可以去找最新的报道,借助那些曾经到过该区域的人的经验。
在快要出发之前,仔细查看冰川的周边情况,或许会发现一条身处其中就不容易发现的明显路线。最好能把观察的结果以文字或绘图的形式记录下来,以帮助你记住重大的冰川裂缝、地标、路线的位置。
登山指南上的图片和鸟瞰图固然有用,不过当亲临实地时,你可能会十分惊讶的发现,看来像是小缝的裂缝其实是巨大的深沟,而巨大的冰川裂缝或许因为深藏以致根本无法从地图上看到。如果可能,不妨多规划几条路线。
一旦身处冰川,一场永不间断的寻找冰川裂缝的游戏就开始了。看不见,不代表它不存在。在安排好营地后,可先让几位队员前去探测,在太阳未下山前规划好路线,这样做可以为第二天的找路工作节省许多时间。
如果觉得某片区域非常可疑,想要探测有没有冰裂缝,雪中探测技术就派上用场了。如果探测之后找到了冰裂缝,要继续探测下去,以确定裂缝的精确位置。
冰镐可以当探测工具。把柄尖平顺插入你站立位置前方约50厘米的地方,冰镐和斜坡一定要保持垂直。如果插入过程你一直感受到阻力,可以确定积雪的深度至少和冰镐的长度相当;如果阻力忽然降低,表面下面可能有一个坑洞。如果必须朝着坑洞的方向继续前进,就要用冰镐多插几次,以确定坑洞的大小。领头的队员应该把坑洞挖开,用标志杆标出来。
能否准确的探测出冰川裂缝,取决于你的技巧和解读雪层变化的经验。如果探测的让你缺乏经验,在冰镐插进裂缝后,他们可能会觉得插进了较软的雪层。冰镐的长度也会影响探测结果的准确性。不妨使用更轻更细更长的滑雪杖来探测,较冰镐更容易插入雪层也可以插的更深。探测冰裂缝的关键
观察雪面是否有下陷的地方,如果有表示覆盖在冰裂缝上的雪因地心引力下陷,这是被隐藏的冰裂缝的主要特征。下陷的雪地在光泽、质地上会有些肉眼可见的差别,在清晨和傍晚更明显。
暴风雪之后要特别小心。新降的雪可能会把下陷的雪面填满,使之和附近的雪面无法区分。
特别注意一些容易形成冰裂缝的地方,例如冰川转弯处与坡度升高的地方。
经常观察路线两边,看看有没有裂口。如果有,表示冰裂缝已经延伸到路线底下。
在一个区域找到一个冰裂缝,往往这个区域还有多条冰裂缝穿越冰裂缝
& && && && && &
绕过冰川尽头
有许多方法可以让登山者绕过冰裂缝。在这里,我们介绍的只是一般的技巧,在你身临其境时必须懂得变通。在冰川上寻找路径,意味着不仅要绕过那些看得见的冰裂缝,同时还要警惕防范那些被掩盖的、看不见的冰裂缝。即使穿越冰川的路线是精挑细选的,也经常会出现原路折返,另寻路线的情况,这的确让人沮丧,但为了确保安全,最好不要有任何抱怨。
直接穿过冰川裂缝是所有登山者最不愿意接受的选择。由于冰裂缝的宽度在接近尽头时会变得越来越窄,因此最安全、最可靠的方法就是在它的尽头处绕过去。必须绕个大圈,但比直接穿越裂缝安全多了。夏天落雪融化以后,冰川裂缝会比较容易识别,其他季节可能被落雪覆盖,必须在转角的远处小心探测,仔细观察,判断是否为冰裂缝的延伸,也可能是雪桥。
主题帖子积分
如果无法绕过冰川尽头,退而求其次选择雪桥。冬季的深雪会在强风的吹袭下变得坚硬,有可能形成冰裂缝上的雪桥,直到夏天都不会消融。另外还有一种更为坚实的雪桥,其实就是连接两个冰裂缝的细长地峡。
遇到雪桥时,踏上去前要先仔细从侧面观察。如果仍不确定是否可靠,可先让领头的队员走上去实地探测,第二个队员在一旁以确保姿势拉紧绳索,防止雪桥忽然断裂后掉入裂缝。等第一个队员通过后,其他的队员可在另一个队员拉紧绳索确保后,严格循着领队的脚步行进。
雪桥的坚固程度主要受温度影响。寒冬季节或清晨时分,雪桥或许足以支撑一部卡车,而在午后积雪融化后,或许连自己的重量都支撑不住。每次通过雪桥必须提高警惕,也不能认为早上安全通过的下午也可以安全通过。
& && && && && &
主题帖子积分
& && && && && &
跳过冰裂缝
跳过冰裂缝的方法并不常用,除非你已经别无选择了,而且做好了确保,或许可以奋力一跃。
在跳跃之前,要先做探测,找出冰裂缝真正的边缘。探测之前要让队友做好保护。如果需要助跑,先踏一下雪地可以站的更稳。然后穿好防寒衣服,戴好帽子手套,检查安全带、绳圈,并确认队友已经做好保护。要以滑落制动握法手持冰镐,以防踩滑时攀住冰裂缝边缘。然后纵身一跳。
一旦一个队员抵达另一边,其他队员再跳就没那么危险了,对面的队员可以确保。& && && && && &
爬下冰裂缝
如果冰裂缝很浅,还有更安全的做法:直接爬下去,穿过底部,爬上另一边。这种方法仅适用于体力强健、训练有素、装备齐全的登山队伍,因为在有良好的确保防护之外,也准备好应付一些突发状况,例如当冰裂缝底部忽然陷落,使得队友悬在半空时,他们能马上展开援救。还要提醒一点,冰裂缝看似坚固的底部其实并不可靠。
主题帖子积分
采用梯形队形
如果队伍的行进必须和冰裂缝平行,不妨排成梯形队行进:队员走在前方队员的侧边或后面,就像梯子一样。如果冰川很稳固,虽然裂缝密布,但位置很容易看见,隐而不见的裂缝较少,这种梯形队形最安全。在队员们无法跟随领头队员的脚步只能以单一纵列穿过裂缝时,排成梯形队形是比较务实的做法。不过如果冰川上有隐藏的冰裂缝,就不适合以梯形队前进。
冰川裂缝救援
巨大的冰川裂缝极深,有一种动人心魄之美,却又让人不寒而栗。天气好的时候,冰川裂缝的四壁在高处阳光照射下,呈现出柔和的冰蓝光泽;裂缝里清冷而寂静,犹如教堂或墓穴一般,经历过的人认为,每位登山者一生中都该亲历一次。
& && && && && &
冰川裂缝救援技术是登山者必备的一项求生技能。它涵盖许多复杂的救援技术。前面我们了解了冰川的形成和冰川行进的一些基本原则,现在我们来分享一下冰裂缝救援技术。
在穿越隐藏的冰川裂缝时,会掉下去的极有可能是绳队中的第一个人。想象一下这样的画面:你是三人绳队的中间那位队员,在一条坡度中等的冰川上行走,突然在你前方15米的队友跌入裂缝,你该怎么办?
& && && && && &
你要立刻帮他制动!马上以滑落制动的姿势卧倒(背对坠落拉力的方向),止住跌落队员的滑势,绳末尾的队员也要这样做。
制动时采用侧身位(直接侧身或反侧身),同时镐尖垂直插入雪面,插入点在握冰镐头之手一侧肩部稍微靠上的位置为宜,身体绷紧,肩背弓起,以便于重量转压在镐头上来增大制动效率。双腿叉开以保持平衡,膝部抵压雪面,脚尖用力踩压雪面使自身平稳。制动好后还要调整姿势,一般一条腿来支撑身体重心,另一条腿曲膝向前,一只手握冰镐,另一只手准备做保护点,整个人很像百米准备起跑前的姿态。
制动的效率取决于很多因素,如反应速度、身体姿势、制动方法等。还有一个重要的客观因素就是制动面的状况,如果遇到软雪或者碎冰,都会给制动带来许多困难。但通常即使制动住了,坠落者还会慢速继续下滑,所以要第一时间设置保护点,靠人自身的制动只是暂时的。
主题帖子积分
一旦止住滑落,就得进行冰裂缝救援的关键步骤。要熟练掌握冰裂缝救援的技巧,不仅需要实地演练,而且每年都得练习加强。
通常情况下,坠入冰裂缝造成的冲击力比攀岩或攀冰的冲坠要低,因为绳子与雪层之间的摩擦会吸收大部分的能量。对于坠落者而言,主要的危险在于撞击裂缝底或侧壁,被冰镐或冰爪划伤,以及冰爪挂住裂缝侧壁造成骨折。下面将会详细介绍救援成功的重要步骤,注意,必须是完全制止滑落后才开始。
对于其他人而言,一旦制动成功,就应该立即按以下步骤展开救援。
步骤一&&设置安全的确保方式
步骤二&&和队友通话
步骤三&&设计营救计划。基本上有两个选择:
自救——掉下去的队员利用SRT技术或其他上升技术攀着绳索往上爬。
团队营救——登山队的成员利用某种拖吊方式,把队员拉上来
步骤四&&执行营救计划
如果自救,其他队员必须视需要从旁协助掉落冰裂缝的队友。
如果是团队营救,要把准备拖吊方式设置好,然后把队员拖上来。
步骤一 设定一种安全的确保方式
这个步骤的目标,是把身陷冰裂缝的队友固定住,并且让营救队员能够安全地和跌落的队员交流。
设置第一个保护点
设置第一个保护点是排在最后面的那位队员的工作。为了让最后的队员空出手来,三人小组中位居中间的登山者要一直保持滑落制动的姿势,以支撑掉下去的队友的重量。这通常做起来并不难,因为绳索和雪面的摩擦力可以省却大半的力气。
等到确定中间队员一个人便可支撑遇险者的重量后,最后的队员就慢慢地从滑落制动姿势恢复为一般姿势。接着就开始设置保护点。当然,如果另一组绳队就在近旁且也受过训练,中间和最后的队员就可以双双维持滑落制动的姿势。让另一组队员来设置第一个保护点。
单以冰镐直插入雪地里,并不是很好的保护点,要使确保牢固可靠,使用冰锥或雪锥。冰锥或雪锥是在雪地里迅速做好初步的保护点的很好选择。如果冰质好,两枚冰锥即足以作为保护站。冰锥必须足够坚实可靠,因为整个系统的安全都要保护站来维系。如果冰质不好甚至接触不到冰层,则需要花更多时间设置其他类型的保护站,如横埋冰镐保护点。如使用雪锥、冰镐的话,需要用“T”字型埋入雪中,再用扁带连接后使用。
& && && && && &
这个保护点要设置在中间队员下方的绳索上,距离他1.5至3米,面朝冰裂缝的裂口,和坠落者垂直保持20°左右。
把绳索连接到保护点上
已经设置好保护点的队员,可以用一个克氏抓结或法式抓结把保护点的丝扣锁连接到登山绳上。
下一步是把抓结沿着绳索往冰裂缝方向推,直到抓结受力,可以承担重量为止。现在,依然保持滑落制动姿势的队友,可以把身上的背包连接到保护绳上(这位队友仍然要保持滑落制动的姿势,以防万一)。再仔细查看保护点是否牢固,而且绳结是否紧紧地系在登山绳上。
一旦把重量转移到保护点上,就在登山绳上再打一个八字结或者双套结,其位置在抓结上方30厘米左右,接着把八字结锁入一个新的丝扣锁,挂在保护点上。锁定制动端,作为副保护。
旅游企业服务
加我们为微信好友吧! 扫描二维码或微信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