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州最出名的有什么景点。还有什么名人?
88258 次浏览
最新回答 (2条回答)
http://www.17house.com/xinde/wenda/41/128851.htm 高州最出名的有什么景点。还有什么名人?全球华商名人堂——陈有庆-海文库
全站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生产/经营管理
全球华商名人堂——陈有庆
韬华全球华商略商名人堂·陈有庆陈有庆
他出身金融世家,是这个家族的第二代传人;他在香港金融界和工商界打拼了50多年,与香港同舟共济,同甘共苦;他用毕生心血在香港缔造了一个金融王国——亚洲金融集团,并使其成功上市。他是连任四届的全国人大代表,在国家最高权力机构上参政议政,为国家的发展出谋献策;他爱国、爱港,获香港特区政府颁授金紫荆星章;他支持香港回归,尽心尽力向香港及海外华侨宣传回归的重大意义;而今,年逾古稀的他,把社会事业看得比自己的生意更重要。1韬华全球华商略商名人堂·陈有庆爱国爱港的香港金融家——亚洲金融集团董事长陈有庆华商韬略·毕亚军/文盘谷银行是泰国最大的商业银行,总资产超过420亿美元,曾跻身世界五大最赚钱银行之列。创立这所银行的,是陈有庆的父亲陈弼臣。陈氏家族,缔造了华人金融界的一个传奇。陈有庆没有躺在父辈的功劳簿上,而是凭借自己的勤奋和努力,在香港闯出了一片天地。更值得一提的是,他的两个儿子也已在香港政界和工商界担任要职,声望卓著,随时准备“接班”。历经三代,陈氏金融集团依然是华人金融界强有力的招牌,彻底颠覆了“富不过三代”的老话。华侨长子 出生在中国的土地上陈有庆的家族祖籍广东潮阳,是地地道道的潮商。潮商在华人商圈中地位崇高。除了有身世显赫的陈氏家族之外,华人首富李嘉诚,内地巨商黄光裕也都是潮商。在陈有庆看来,家乡之所以出了这么多人才,是因为人多地少,生活非常艰苦,潮汕人不得不去外边找生计。在世界各地,潮汕人靠着吃苦耐劳的精神,加上自己的智慧,才取得今天的成就。陈有庆回忆,当年他的父亲陈弼臣在泰国做会计时,有时甚至几天不睡觉,一直在工作,所以他的老板才看得起他,叫他做经理,通过做经理了解了商机,又自己出来做,这才赚到钱。1944年,陈有庆的父亲陈弼臣与友人合资创办泰国盘谷银行。刚开始时,银行的资本很少,只有5个雇员。经过多年悉心经营,到今天,盘谷银行已拥有两万多名员工、数百亿美元资产,成为泰国最大的商业银行,甚至一度成为东南亚最大的商业银行。在陈有庆眼里,父亲陈弼臣是个经商的天才。开办盘谷银行的时候,他白手起家,对银行业几乎完全不了解。但他善于学习,尤其善于在工作中找到成功的诀窍。1952年,陈弼臣被推选为盘谷银行董事总经理,他上任后,立即着手改革。当时泰国的银行业基本被外资银行所垄断,这些银行在泰国金融业取得绝对的竞争优势之后,对客户也开出了苛刻的条件,要求凡是开具银行保函的,均收100%的保证金,这样银行的风险变得很小,但资本不大的客户却很难做大生意了。陈弼臣并不这么做,他认为不能光看资产损益,还要看客户的信誉,他毅然决定:盘谷银行在做这项业务时只收10%的保证金,信誉较好的客户甚至只收1%的保证金也可以。这样,1元钱不仅能做1元钱的生意,还可以做10元钱甚至100元钱的生意。这项举措马上吸引了很多华人客户,泰国国营机构的很多生意也都交给盘谷银行做,抢走了外资银行的大量业务。从此,盘谷银行的业务越做越大。在其带动下,不少泰国和英美的银行也开始效仿这种做法。陈弼臣敢于冒此风险,是因为他会挑选自己的客户来规避风险。他认为,挑选客户主要看两点:一是此人必须是一个老实的商人,二是看他是做什么生意的,卖哪一种货,是不是现在市场所需要的。凭借着谨慎和对客户的信任,几年过去了,盘谷银行没有发生一笔坏账,事业却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不少泰国人都认为,陈弼臣担任盘谷银行总裁,推动了泰国经济的发展,为泰国做出了不可磨2韬华全球华商略商名人堂·陈有庆灭的贡献。1988年,陈弼臣去世后举行火葬,泰国国王普密蓬亲自为他点火,皇后连同皇太子和整个国会成员,以及许多泰国民众都来为他送行。陈弼臣在泰国的金融业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东南亚华人社会中也非常有影响。在东南亚,许多华人和当地人能把生意做大,都是依靠陈弼臣以及盘谷银行的帮助。在陈有庆看来,称他父亲为东南亚金融界的“巨子”,当之无愧。虽然父母是泰国华侨,陈有庆却出生于广东汕头。1932年,原本在泰国的母亲执意要把他生在家乡潮阳,坐船漂泊了十几天回到了广东。刚到汕头,陈有庆就出生了。母亲说,陈有庆是老大,一定要在中国的土地上出生,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标志。在陈有庆年纪尚小时,抗日战争就爆发了。由于战乱,他们无法回到泰国,父亲也无法回到中国,甚至给他们寄钱都无法收到,母子在潮阳老家过了一段颇为艰难的日子:家里只有一亩田,正在上学的陈有庆也不得不帮着母亲下田去做工,一边要做工,一边要念书,非常辛苦。数年后,随着抗日战争的胜利,交通和通讯也恢复了。1946年,陈有庆被他的父亲陈弼臣接到香港去念书,4年后,又让他转到自己的居住地——泰国曼谷来读书。在曼谷,陈有庆的日子过得并不轻松:白天,他要去父亲属下的机构学习银行业务,从点钞、发存票、入帐等基本功做起,一个部门一个部门地实习。晚上则在学校学习文化知识。陈弼臣这样培养他的儿子是有原因的,他认为一个成功的领导者,一定要了解整个公司的运作。这种学习方式,陈有庆一直持续到大学——1953年,父亲送他到美国纽约念书。他仍然沿袭了在泰国的做法,白天在银行工作,晚上去哥伦比亚大学和纽约银行学院学习。陈有庆坦陈,在泰国和美国,半工半读的生活很辛苦,工作和学习的压力都很大,但由此却给他日后的事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培养了他刻苦耐劳的品质。通过这段难能可贵的历练,陈有庆学到了书本内外的许多东西,渐渐地,他的见解已经领先于他的同龄人了。作为家中长子,父亲这么锻炼陈有庆,显然是把他当作接班人来培养的,希望他今后能够成为自己的“左膀右臂”,参与家族生意。父亲的做法让陈有庆深受其益,后来他培养自己的两个儿子时,也采用了相同的办法。1995年陈有庆先生获美国Pepperdine University颁授荣誉法学博士学位1955年,23岁的陈有庆结束在美国的学习,回到泰国。但他马上又要只身远行,因为父亲决定派他到香港开拓业务。陈弼臣认为,要发展其他地区的生意,香港是一个最好的中转站,可以辐射到世界各地。时至今日,陈有庆仍然十分佩服父亲当时的眼光。那是陈有庆第一次离开父亲,独自闯荡商界,也是他商旅生涯的开端。刚开始,他事事依赖父亲,很多大事都要和父亲商量。但是父亲十天半个月甚至更长时间才能从泰国来香港一回,那时通讯又极不发达,打个长途***需要等一天时间。有时公司出了急事,也不能立即向父亲汇报,要等父亲来香港或打来长途***时才能处理,这样做起生意来难免贻误时机。在这种情况下,陈有庆渐渐地学会了独立处理生意中的问题,靠自己做出决断。不久,陈有庆就以香港为中心,把生意做到了日本、美国等国家。扎根香港用“信”字缔造金融王国1946年,陈弼臣入股香港汕头商业银行,并于1965年将其易名为香港商业银行;1959年,陈弼
臣、陈有庆和其他几位华商创办亚洲保险。这两者3韬华全球华商略商名人堂·陈有庆的服务对象主要是香港潮商及东南亚侨商。陈有庆应父亲的要求,全权负责两公司的所有业务。他精心打理着父亲交给他的这盘生意,而且随局制动,使得集团历经数次风雨,业务却蒸蒸日上。陈弼臣采用的是“讲道义,重人情”的家族化管理模式。陈有庆在吸收这种管理模式优点的前提下,更突出了制度化管理的特点,并将这两种模式有机结合。陈有庆认为,随着集团日趋国际化,生意大了,客人也多了,银行不可能对每个客户都了解,所以一定要科学管理。因此,在陈有庆的要求下,香港商业银行建立了信贷委员会、资信调查委员会和稽核委员会,对每一家公司的年报、管理,董事局都进行分析和风险控制,使贷款的风险尽可能地减少。从1955年到香港打理家族生意,陈有庆已在商界拼搏了半个多世纪。谈到自己在香港的成功,陈有庆将其归结为一个字:“信”。在他看来,父亲刚做金融生意时的年代,许多银行贷款都是没有抵押的,靠的就是一个信字。盘谷银行之所以发展壮大,靠的就是重情守信的优良传统,父亲陈弼臣在那个时代是这样做的,自己也应该这么做。因此,50多年来,陈有庆一直遵循父亲的教诲,诚实做人,诚信营商。他不仅自己讲诚信,还教育子女及集团员工诚信待人,使诚信深深植根于集团的服务理念之中。除此以外,陈有庆认为他的成功还与他行事风格稳健有关。他谦称,自己比较保守,业务做得不大,但是很平稳。他剖析了自己的性格:认为自己比较保守、内向,因此太冒险的生意一般是不做的,这种性格到现在也没有太大的改变。当然,如果是有把握的好机会,陈有庆肯定不会错过。上世纪60年代,香港的生意不太好,陈有庆毅然决定“走出去”,成为第一个在东京与日本人合作***日本股票的香港投资商。陈有庆管理下的香港商业银行与内地一直很“有缘”,该行与内地的经贸往来早在上世纪50年代就开始了。在大陆改革开放以前,亚洲商业银行主要起桥梁作用,从台湾开出的信用票,大多都经过他们转到大陆的银行,生意也是这样做的。因此从上世纪50年***始,他们就跟两岸的金融机构都有业务往来。朝鲜战争时期,美国一度误认为该行是中国大陆的银行,甚至把该行在美国的所有美元账户都冻结了。4改革开放后,香港商业银行成为最早进入内地的境外金融机构之一。1989年,该行就在内地设立了办事处,开始在内地建立业务。成立于1959年的亚洲保险公司则是陈有庆手下的另一张“王牌”。该公司以专业、开拓和进取的精神以及雄厚的实力,更以灵活变通、反应快速和以客为尊的客户服务,成为香港最成功的、最具领导地位的本地保险公司之一。亚洲保险公司也很注重发展在大陆和台湾的业务,该公司在深圳设有代表处,在台湾设有分公司。自1995年起,亚洲保险公司获标准普尔给予财政实力“A-”评级。2007年10月标准普尔更提升了对亚洲保险的财务实力评级和相对人信用评级至“A”级, 评级展望为稳定。1990年10月,香港商业银行和亚洲保险联合组成了亚洲金融集团,同年在香港联交所上市。1995年,为统一形象,身为亚洲金融集团主席的陈有庆把集团旗下的银行、保险、证券都冠上“亚洲”之名,强调集团的整体性、全球化特色。外人一看便知是同一集团,集团及管理机制的统一规划更显出了家族的整体实力。亚洲金融集团的主要合作伙伴都集中在亚洲,有日本的AIOI保险,新加坡华侨银行等。当然,现由陈有庆的弟弟陈有汉掌管的泰国盘谷银行和盘谷保险也是亚洲金融集团的主要合作伙伴之一。回顾在香港的50年,陈有庆的事业一直稳步向前发展。虽然期间业界也经历了银行挤提、东南亚金融风暴等危机,在泰国的家族事业也面临相当大的困难,但凭着彼此的信心和互相支持,最终都顺利度过了难关。陈有庆对1997年的亚洲金融风暴记忆犹新。亚洲金融风暴对东南亚尤其泰国的金融业是非常大的打击。当时,陈有庆的弟弟陈有汉掌管的泰国盘谷银行也受到不小的影响,该行的不良资产最高时将近40%,已经到了相当严重的程度。但是依靠陈有汉和他的儿子陈智深多年的努力,把无法做好的业务完全放弃,专心做好自己擅长的业务,最终解决了不良资产问题,使得盘谷银行保持了泰国第一大银行的地位。现时, 盘谷银行的基础比金融风暴前更加稳固, 业务继续稳步发展。当时刚刚回归祖国的香港也受到了这场金融风暴的冲击。不少企业家损失过半。但让人称奇的是,亚洲金融集团在金融风暴中却没有经历太大的韬华全球华商略商名人堂·陈有庆2000年陈有庆先生获时任香港特区行政长官董建华颁授金紫荆星章波折。陈有庆认为,正是自己稳健的投资策略,才让集团安然度过那场金融风暴。当时集团的客户主要在香港,陈有庆对自己的客户又比较了解,注重风险的控制,使得集团当时的不良资产只有不到3%。因此尽管香港的监管机构对银行的监管很严格,对亚洲金融集团却始终很有信心。2006年,亚洲金融集团将亚洲商业银行以接近账面值2.5倍价格的45.8亿港元出售予大众集团。陈有庆对此成交价甚为满意,而且将所得资金的大部分投放到亚洲保险及对相关业务的增资。他坦陈,出售亚洲商业银行是他最难作出的决定,但意识到竞争的趋势,该放手时须放手,不得不忍痛割舍。亚洲商业银行共有12家分行。但随着近年来银行业的竞争日趋激烈,家族经营的小型银行一直在夹缝中生存,处境变得越来越艰难。陈有庆与两个儿子商量后,决定出售亚洲商业银行,全力发展保险业务,开拓集团的医疗合作业务和其他投资项目。香港回归后, 中央政府给了香港企业很多政策上的支持和帮助, 令香港企业有机会到内地庞大的市场争占一席之地。亚洲金融集团也获得良机, 期间, 引人瞩目的是,他和陈有汉与中国保险业历史最悠久的中国人民保险集团公司, 合资成立中国人民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在全国开展人寿保险业务。另一方面,亚洲金融集团也于2006年入股泰国康民医院和康民国际有限公司,在东南亚、中国、中东等地发展医疗服务。陈有庆对该项新业务寄予厚望,希望发展集团多元化的投资业务。爱国爱港 积极参与社会活动陈有庆是一位金融家、银行家,同时也是一位著名的社会活动家,他担任了逾百项社会公职,服务机构遍及香港、内地与海外,在全球华人圈有着广泛的人脉和影响力。他的社会公职,如果用A4大小的纸张,一行一个整齐排列,可以列出三页多。陈有庆是一位十分爱国的港商,他记忆犹深的一件事,是日作为观礼团成员,出席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的中英联合声明签署仪式,见证了这个具有重大意义的历史时刻。在陈有庆看来,签署联合声明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彰显了中国的尊严和日益强大。他深切地感到这一天来之不易,更敬佩***“一国两制”的构想。据陈有庆回忆,签署仪式后,***还接见了香港观礼团的成员,与大家逐一握手,态度非常亲切、诚恳,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上世纪90年代初,有些人因对香港回归后的前途抱有疑虑和担忧, 急于把资产向国外转移或移民海外。而陈有庆却把自己位于香港跑马地的旧宅重新翻建成一幢8层住宅,还把两个儿子叫来,每人分了两层,全家住到了一起。陈有庆不仅始终对香港回归充满信心,还给儿女们奠定了心理基础。为表彰陈有庆的爱国爱港精神以及为祖国和香港做出的贡献,2000年,香港特区政府颁予他金紫荆星章。此外,他还先后被授予汕头市荣誉市民,青岛市荣誉市民,沈阳市荣誉市民等荣誉称号。作为第七、八、九、十届全国人大代表,20年来,陈有庆的身影多次出现在中南海、人民大会堂。他表示,能代表香港市民参与国家最高立法机构,是崇高的荣誉和重大的责任。不但要了解内地的经济、民生,还要倾听港人的诉求,才能提出中
肯及合乎国情的建议和意见,为国家的立法工作出5韬华全球华商略商名人堂·陈有庆港、内地与海外的交流合作,又能加快香港和内地的发展。他动员侨界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不仅团结来自世界各地,包括欧美、东南亚和澳大利亚的侨胞,实现侨界大联合,还把目光投向中青年一代,关注华侨、归侨、侨眷和外籍华人的子女,使他们成为侨界队伍的新生力量。目前已有数十个社团、数百名在各领域享有盛誉的侨胞加入联会。爱国,爱港,陈有庆同样也热爱着他曾生活过的泰国,为此,他一直尽一己之力,努力做泰中经贸的沟通人。早在上世纪50年代,陈有庆就接受泰国方面的邀请,担任香港的泰国大米进口商,为配合当时港英政府的大米进口制度,稳定香港大米市场供应作出了贡献。为了推动港人到东南亚投资,2002年,陈有庆在担任香港中华总商会会长期间,率领由该会以及香港多家主要商会高层负责人组成的东南亚考察团,到泰国、新加坡和马来西亚访问,就进一步加强经贸合作、开拓商机等内容进行了交流和探讨,并得到各国领导人的热情接待。为了表彰陈有庆对促进泰中友好合作的贡献,2005年,泰国政府向陈有庆颁授了泰皇御赐皇冠二等勋章,这是陈有庆继1984年获泰皇颁授白象勋章后获得的又一荣誉。不仅自己热心社会事业,陈有庆还鼓励赞同孩子们关心参与社会事务。日举行的第三届香港特区行政长官选举,曾荫权高票胜出,在未来5年继续“做好呢份工”,带领香港进一步走向繁荣。参加特首投票选举的当日,有三位来自不同界别却属于同一家庭的成员,引人注目,他们就是来自人大代表界别的选委陈有庆,以及他的两个儿
子——金融界选委陈智文与立法会选委陈智思。2005年陈有庆先生荣获泰皇御赐皇冠二等勋章谋献策。从政20年来,陈有庆就中国加入WTO、香港与内地经济合作、利用香港吸引海外投资者等问题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并提交了“降低香港中小型企业的内地注册资金”、“在制定经济法规时注意维护公平市场竞争原则,不应歧视中小企业”、“批准香港华资银行到内地开设分行拓展业务的建议”等议案,反映了香港工商界在经济转型期面临的竞争与挑战,力图争取中央在香港企业开拓大陆市场等问题上给予政策上的支持。此外,他还参与了提请保护中小企业发展环境、金融市场法规、以及开发中国西部等方面的多个集体建议及议案。在十届全国人大会议上,他对国家的经济工作,特别是金融体制改革及国企股份制改革等方面的问题作了重点发言,并提交了书面建议。作为华侨之子,陈有庆在海外华人圈有着很高的地位和号召力。他经常用自己的地位和声望团结海内外侨界,加强爱国爱港的力量。2004年,在陈有庆的倡议下,香港各侨界社团组织联合组成了香港侨界社团联会,陈有庆出任首任会长。2006年,陈有庆又蝉联了第二任会长。之所以要成立这个联会,陈有庆有他的想法:香港的侨胞大概有100多万,他们为香港和内地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目前香港正面临经济转型和全球化的挑战,同时适逢内地经济高速发展,此时成立联会,既有利于香6韬华全球华商略商名人堂·陈有庆“上阵父子兵”,陈有庆与两个儿子在生意场上并肩作战,又同样热衷参政议政及服务社会,且政治观点一致,一时成为佳话。富过三代 家族基业薪火相传身为长子的陈有庆有5个弟弟和1个妹妹,基本上都在家族的机构内工作。其中他的弟弟陈有汉,在1988年他们的父亲陈弼臣去世后,出任盘谷银行董事长,而陈有汉的儿子陈智深,则在1994年12月接替了自己的父亲,出任盘谷银行总裁,他特别勤劳,经常工作到深夜。金融风暴后盘谷银行的迅速恢复,在很大程度上仰仗陈智深的勤奋。陈智深的弟弟陈智淦则是泰国著名的青年企业家。多年来,陈有庆的两个儿子都协助他打理亚洲金融集团的业务,大子陈智文专注于集团的各项投资,次子陈智思则主理集团的保险业务。大儿子陈智文在纽约出生,在香港也已经居住了十几年,对美国和香港的情况都比较了解,与客户相处得相当不错,口碑甚好。他同时还是深圳市政协委员。小儿子陈智思则“身兼数职”。他是香港特区政府行政会议成员,也是香港立法会议员,还是亚洲保险公司的总裁。在香港社会以人缘好而出名,是香港政治界和商界的“红人”。陈有庆说,小儿子陈智思一天的工作时间中,有70%是在做社会工作,余下30%做亚洲保险公司的工作。这两个孩子中,让陈有庆时时念在嘴边,挂在心上的,是他的小儿子陈智思。这不是因为陈智思在经商的同时叱咤政坛,任香港立法、行政两会议员,更主要的,是一个老父亲对这个从小多灾多难却一路努力走下来的孩子的牵挂。陈智思是一个全香港的保险公司都不愿意为他投保的名人,因为他18岁时,就患上血管收缩症,先后进行了三次大型心脏手术。这段跨越生死的经历,让他决定将生命的大部分奉献社会,也使他成为整个陈氏家族中在政坛影响力最大的人物。虽然陈家一家都是精英人士,但他们却没有淡忘亲情。每年春节,整个家族都要回到泰国团聚,大家坐在一起吃一顿团圆饭,这个习惯,是陈有庆坚持的。
他曾经告诉后辈们:自己离开泰国很多年了,以后下一代会逐渐陌生,每年趁着过年的机会,大家在一起见见面交流一下,以后在不同的地方就都可以互相沟通了,这实在是一件很好的事。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时,陈有庆的两个儿子回到香港与父亲同住,小儿子陈智思更是放弃了美国绿卡,恢复香港人的身份,不过他们父子虽然住在一起,但各自忙于自己的事务,只有周末时才一起吃饭。他们最常见面的地方,是家里的健身房。身体健康最重要,这是他们父子一致的观点。1952年结婚的陈有庆在5年前就度过了他的金婚纪念日,他和太太沈时芬在香港相识,在泰国结婚,两个儿子各自事业有成,两个女儿远嫁国外,陈有庆夫妇的日子过得幸福满足。陈太太醉心绘画,小有所成,一家人住在一栋8层的大宅中,不远不近,各自过着平凡而又不平淡的生活。中国有句俗语“富不过三代”,这句话在很多家族企业的命运上都得到了验证,但陈氏家族却打破了这个“宿命”。发展到今天,这一家族的众多企业规模越做越大,业务也在世界各地遍地开花。家庭的第三代甚至第四代接班人都摩拳擦掌,时刻准备着“接班”。在陈有庆看来,陈家之所以能“富过三代”,在国外的教育是最重要的原因。不少家族企业的领导人,都怕孩子吃苦,把孩子留在自己身边,还十分溺爱孩子。使得孩子娇生惯养,好吃懒做,这样的家庭即使能积累再多的财富,也会坐吃山空。陈家的孩子却不是这样,他们都被送到外国去自力更生,去创造自己的环境,发挥自己的智慧,这样自然就没有“富不过三代”的问题了。尽管如此,陈有庆还是经常给自己的孩子“敲警钟”:创业难守业更难。他常以一个例子警示自己的两个儿子:无论在香港、在中国还是在泰国,富豪榜的前10名永远都在不断地变化,有时候仅仅一两年的时间,原本富可敌国的家族就会一文不名。即使再有钱,如果几次投资失败,富豪榜绝不会给你留下位置。考虑到自己已年逾古稀,整个家族中的生意,陈有庆都已经慢慢交给了两个儿子。儿子们多年的海外经验,为家族企业进一步扩大市场打下了良好基础,而陈有庆本人参与内地各种事务多年的经验,也让他可以专心为儿子们攻占内地市场。自己年事已高,两位儿子表现出色,陈有庆应该可以放心“交棒”了。话是这么说,虽然公司事务已经基本交给儿子打理,但公司开会,陈有庆一定会参加,而公司重大决策仍由父子三人商量后共同作出。毕竟,亚洲金融集团倾注了陈有庆毕生的心血,他割舍不下。2009年《了不起的力量》7
上一篇: 下一篇: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copyright ©right 。文档资料库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犯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