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 万 阅读
闲探黑陈路,给近日上香山的车友提个醒
文章来源:原文地址:周四下午在一位车友老哥的带领下从黑陈路上,小爬了一下香山。& && &&&看起来从黑陈路上香山是肯定可以上的,因为陈家沟有居民,连汽车都可以开到陈家沟的。陈家沟离鬼笑石下的茶棚不远。& && &&&这个黑陈路在地图上都有的,路况也不错的说。从黑石头村有两条路上山,我走的是右边的那条,两条都可以走,在半山上就汇成一条了。& && &&&香山上的红叶已入佳境,因近日游人较多,香山周边也采取了一些非常的管控措施。& && &&&这里给近日上香山的车友提个醒:& && &&&一、关于上山的路:海二早已不能上了,近日有车友说金山陵园也不让上了。不知菜中菜所描述的香山玉皇顶停车场那条路还是否畅通。不过,我这次走的黑陈路是肯定没有问题的,直达鬼笑石茶棚。北线温泉镇的入口应该也可以上的。& && & 二、下山的路:海二和西三森林公园不让下的,有不少穿军绿色服装的小毛头孩子会在途中阻止。请不要走冤枉路,我们这次就上当了,从鬼笑石放坡到海二和西三森林公园的十字路口被截住,折返爬坡2公里多,看到一个禁止驶入的岔路才寻路下山,下山后一看是北空后勤训练中心。
我来说两句
200人参与, 条评论
24小时热文[转载]香山玉皇顶上的民国墓
数次过玉皇顶,没见到过郑国才墓,下次去看看。碧云寺金刚宝座塔的照片很好,有个地点比拍照的高达约五十米,是自玉皇顶下山半路上,路边有个七八平米的小平台,那里拍出来的或许更好。上回去了静福寺,回来看了颐和吴老的文章,才知道上面还有四个民国时期的名人墓。
这个轻车熟路,再走一遍。
9点半到了香山,天气还不错
计划先去看看抗日将军佟麟阁墓,现在是在cs红色大本营里面,结果大门紧锁,没去成。只能等下回了,不知道什么时候开放
只能往回走,还是奔梅兰芳墓,在走玉皇顶停车场那条路,穿过静福寺,向上到民国墓,
路过梅兰芳墓,看了看边上马连良墓,京剧曲艺的名人都在这集合啦
10点10分到了林区门口,往上爬,老路直奔静福寺
走走停停,10点半到了静福寺,蓝天白云古庙真是一副很美的画面。
上回没拍清楚出水处的民国石刻。
“静观”石刻,每字长1.6米,宽0.4米,下署“渔阳张际清题,癸亥口口: ~; R, o( U" m: g. I' I: T7 |% M%
离开静福寺,山路上的另外一个民国石刻,被游人乱涂看不清了。
“何如此地学长生”。其上署“民国癸亥秋”,其下落款“武城王湘汀题”。总面积为高2
.2米,宽2.4米,保存甚好。民国癸亥为1923年。
词句取自唐朝诗人崔颢的《行经华阴》-借问路旁名利客,&
何如此地学长生。有遁世之意。
王湘汀即王金钰,山东武城人,日本士官学校毕业后,先后在北洋政府军队中做事,历任营、团、师长等、也曾任孙传芳的总参议,蒋军二次北伐成功,孙部大败,王又出山,在何成竣、上官云相(下属)怂恿帮助下,统孙败余部,汰弱留强,编成第47师投蒋,参加过中原大战等,后扩编为第九军、第五路军,直到1931年参加二次围剿,兵败辞职。也算是个历史人物。王为人聪明、谦和,他多次说自己当军人是个大错误,实在是命运使然。1923年应是他做团长时期,曾在香山小住,就已流露出逃避现实,追求的心意。王最终早早脱离了蒋的阵营,回到西山八大处,当了寓公,过了十几年太平日子,但看到国家战乱,心情苦闷,只好每日学佛。1952年病逝于北京,依其嘱按佛教火化。八十年代,其后人将其骨灰葬于香山外树林中,遂其心愿。
上行,走到防火道,左行不远,就能看见路边的刘半农墓。
刘半农(日-日),是近现代史上中国的著名文学家、语言学家和教育家。名复,字半农,江苏江阴人。早年参加《新青年》编辑工作。后旅欧留学,获法国国家文学博士学位。1925年回国,任北京大学教授。所作新诗多描写劳动人民的生活和疾苦,语言通俗。他一生著作甚丰,创作了《扬鞭集》、《瓦釜集》、《半农杂文》,编有《初期白话诗稿》,学术著作有《中国文法通论》、《四声实验录》等,另有译著《法国短篇小说集》、《茶花女》等。其中《汉语字声实验录》荣获“康士坦丁语言学专奖”
刘半农墓旁边还有一个小墓,宋桂香,不知道什么身份在这建墓。
祁耿寰烈士墓
祁耿寰是孙中山先生的一位参军。1918年,中山先生在广州任海陆军大元帅时,广东督军陈炯明叛乱,祁先生即随孙中山先生登上永丰舰平叛,并提出正确主张和对策。在财政上,祁耿寰成功地向广东省督军提取了供元帅府使用的经费。祁参军的***法出众,1929年春,孙先生命与卫士表演***法,结果祁参军五发五中,因而得到孙先生的嘉奖。
祁墓墓碑高1.8米,宽0.8米,厚0.25米,为汉白玉石,历经近70年风雨,保存尚好,只可惜“文革”中被推倒在地。碑阳面为于右任先生题,碑阴面为纪述祁氏生平的纪文,因已倒在地难以翻过来,故无法辨认其字。
刘天华(),江苏江阴人。国乐一代宗师,“中西& 刘天华大师
兼擅,理艺并长、而又会通其间”的中国优秀的民族乐器作曲家、演奏家、音乐教育家。
&郑国材是当时国民党负责宣传工作的一位官员郑国材发表了一篇文章,题目叫《怎样办党报》,文中说,“以党治报”就是要使全国“新闻界党化起来”。这就鲜明地道出了国民党的目的,即要将全国新闻界纳入“一党专政”的轨道。
为什么保存的比较完好,我猜测和吴老有些不同,我估计并不是在灌木丛中,而是郑国材籍籍无名,墓志铭也被被凿的模糊不清,造反派也不明所以,一看某某同志还以为是我党人士,躲过一劫。
看完四座墓,有路直接下山,原路返回。
山路上看到的碧云寺,很壮观
最后感谢吴老
网上介绍:
文林:听众朋友好,欢迎您收听今天的《茶余饭后话北京》节目,我是文林,听众朋友,在香山鬼见愁的北侧,就是玉皇顶,这里风景美丽,风水也很好。有不知多少名人在他们死后都葬在了这里。从山下经18盘而上,在半山腰就是刘半农刘天华兄弟的墓。这处墓地是刘半农先生的夫人朱慧亲自选定的。从选址到墓碑的撰写丹书篆额等等,都体现了墓葬文化的特点。另外从风水学的角度看,这里也是难得的一块宝地。从名人书法、碑刻上来看,则更是极为珍贵的文物。在我们今天的节目当中我们就请北京史记民俗协会的秘书长常华老师给我们介绍一下刘氏兄弟,以及他们的墓地和墓碑。
常华,现任北京史记民俗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多年来,他经常什么京郊山区,调查了解当地的名胜古迹,风土人情,搜集整理有关资料,著有中国婚丧礼俗,古今香山,北京西山巡游访圣,妙峰香道考察记等书,发表有关文章数百篇其中妙峰香道考察记是迄今为止记载妙峰古香道最为详尽严谨的作品。为了解北京地区这一数量重要的民俗活动,提供了十分难得历史资料。
文林:常老师您好。
常华:您好。
文林:常老师今天要给我们介绍的是刘半农和刘天华兄弟俩的墓。这两位应该说在咱们的文化界或者说音乐界都是非常有造诣,或者非常知名的人物。甚至可以说是奇才,对于他们选墓址的考虑,还有墓的具体位置,还有墓呈现的一些特点,您先简单给我们介绍一下,而后再带着我们细细了解刘半农和刘天华这兄弟二人。
常华:我总结了一下,刘半农、刘天华兄弟的墓葬,有三绝。第一绝可以用8个字来说,他的墓地选址风景优美,风水绝佳。第二绝就是他的墓碑,刘氏兄弟的墓碑一共有三块,这三块都是很难得的珍贵的文物,特别是刘半农其中的一块碑,上面4个人都是中国现代史上的著名人物,他们参与了这块碑的制作,有撰文的,有书丹的,有篆刻的,这个是很难得的。
文林:我想问一下,兄弟两个人有三块碑。
常华:对,刘半农先生的墓有两块碑,刘天华是一块。第三绝就指的刘氏兄弟其人。刘氏兄弟一共三个人,还有一个弟弟刘北茂,这兄弟三个人都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住著名学者,大师,都是很有名气的人物,特别是他们兄弟三个人都在北京大学任教,当老师。这一点我觉得很难得,在中国文化史上同胞的三兄弟都在北大任教,恐怕是绝,空前的。所以我觉得这是一绝。这三绝下面咱们就具体给大家介绍一下。
一个是刘氏兄弟墓的选址。他这个墓地就在现在的香山碧云寺的北侧,那座山叫做玉皇顶,当地的老乡们也叫它大木陀,因为山顶的顶处是半圆形的,馒头形的。这个地方的植被覆盖率达到95%以上,相当好。每到深秋时节,漫天遍野都是红色火,红叶,元宝松,所以景色绝佳。在玉皇顶的东侧还有一个泉眼,这里的泉水历史上有记载,叫做满井。井总是满的,但是不溢出。过去前人有记载,在这里打了水以后,沏茶味道独特,好。从上世纪70年代以来,由于去那打水的越来越多,最后这个泉已经接近了干枯,但是还有,还在一滴一滴的流。就是如此咱们北京好多的打水族还去那,排队等着。玉皇顶的南岗上坐北朝南,背风向阳,一字排开,一共有三个墓葬。刚才说的刘半农,刘天华,另外还有一个姓齐的,齐梗桓。齐梗桓是当年孙中山先生的参军。他们三个人的墓都在这。
文林:刘家老三的墓没在那。
常华:没有。刘北貌先生是1983年故去的。
文林:想葬到那不是容易的事。
常华:这三座墓葬齐梗桓的算是比较大。刘氏两兄弟的墓相等。刘氏兄弟墓在1983年他们家属后人重修了。齐梗桓的墓还是墓碑铺地,倒地,挺残破的。
文林:咱们这么想象,因为齐梗桓是军人出身,而刘氏兄弟是文人,他们的墓从外观上可能体现出的感觉就完全不同。
常华:没错。刚才说到玉皇顶,这个玉皇顶隐藏着一个秘密。在玉皇庙山门上,两侧有一个对联,这个对联现在还保存完好,石刻的。
文林:玉皇顶现在对外人开放吗?
常华:开放,他那属于一个卧佛寺管辖,算一个野山,但是比较平缓。每天去锻炼的人,游山的人很多。玉皇庙山门的对联是这么两句话:上联是天门增王气胜寿无疆,下联是前帝耸高峰皇途巩固。这个大意就是说玉皇顶这个山位置在都门的乾亥之地。这个乾就是八卦之一了,代表天表。而亥是代表天门。所以这个位置是相当重要的。也是皇帝主宰三西下土,皇帝自称为天子,所以这个地方一直是皇家寺院。但现在已经成了遗址了,只剩一个山门孤零零地在那待着。说到玉皇庙还有一个传说,这个玉皇庙按理说应该在玉皇顶上,可是这座庙偏偏在山腰,在底下。
文林:那一定有什么讲究。
常华:当地老乡有一个传说,这个传说也收因了香山传说的书里。说明代有一位云游四方的高僧,来到这以后看这位置很好,就打算在这建一座庙,于是就把材料运到山顶上。但是还没等他建庙,山顶上这些木材都烂了,于是这个高僧很不解,就请风水先生求教,有风水先生告诉他,这个玉皇顶上面是葬古之土,非立神之地。就是故去的人安息的地方,而不是立神的地方。于是这个云代的高僧就把玉皇庙间到下边,这么一个情况。玉皇顶面积有那么4、5亩范围大,比较平坦的地方。它的西边跟北边都是蜿蜒起伏的西山山脉,好像一道天然的屏障,抵挡北来的寒风。东面是悬崖陡壁,夏天经常下雨之后有瀑布,景色挺好的。西南方连着鬼见愁了。而它的东北非常开阔,非常平坦,据说在天气特别晴朗的时候,能够隐隐约约看到故宫的三大殿。所以说它的风水。而山下的碧云寺、玉泉山、颐和园都尽收眼底,不在话下。所以说这个地方的风水确实是绝佳。
文林:这是他们两个墓地选的地方。
常华:这个墓地刚才说了是半农先生的夫人亲自选的,她当时跟几个朋友专门到西山一代走访看。朱慧女士回忆了,就对这山水环绕的环境特别喜欢,特别是前面的沟叫老爷沟,这个地方最早是宗法大学的公寓。很早以前这里已经是公寓,风水又这么好,所以朱女士就选定这里。当时请了一位姓王的,他是前公路局的局长***这个事情。
文林:在这我也要提醒我们听众朋友,今天我们节目依然有有奖竞答的环节,请听众朋友们一会儿留意收听我们的内容,我们今天会出两道题请大家来参与。昨天我接到一封听众朋友的来信,好像是姓陈。说前几期的节目参加的有奖竞答,说先开始的时候公布了他的名字,说他答对了,后来不知道怎么搞混了,弄乱了,总之这个朋友向我提出来这个问题,希望我核实。我想在这个过程当中会出现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一个是想请各位朋友多多谅解,在有今后我也会特别仔细认真地在这上面别出现马虎的情况,这样的话会让听众朋友很失望。我现在在这先向姓陈的朋友道歉,同时我想今后听众朋友打来***还有发来短信,一定把您的***说清楚,还有把您的姓名告诉我们导播。再有一个我们每天的节目基本上都有有奖竞答的环节,所以大家不必着急,你今天参与没有得到奖,今后还有很多机会,在这我想也感谢我们朋友这样热情参与我们的节目。下面我们就请常老师接着给我们讲讲刘氏兄弟的墓具体是什么形制的。
常华:好,我们把刘氏兄弟的墓碑简单介绍一下。墓葬处一共有三块碑,其中半农先生是两块,刘天华是一块。
文林:一般两块碑都怎么摆放?
常华:并排着在墓的前面。半农先生的墓是建在一个石头砌的方台上面,原来是两块碑,文革时破坏了。这两块碑都是很珍贵的文物了。其中一块是周作人先生撰文写的文章,魏建功书丹,马衡先生篆书的碑额,就是碑的最上面。周作人北大教授,鲁迅先生的弟弟,韦建功也是北大教授,是著名的语言学家,马衡国学大师,是故宫博物院的院长,这是一块碑。另一块碑正面是吴敬衡题写的碑铭,背面是蔡元培撰文写的文章,张太原篆书的碑额,钱玄同苏丹书写的。你看这4个人都是中国现代史上的著名人士。吴敬衡是吴稚晖,我们党的元老。蔡元培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北大校长,这个大家都很清楚。张太原国学大师,这更是鼎鼎有名了。而钱玄同是著名的文学家。这一块碑上有4位著名的人物,闪烁着他们的才华,思想光芒。中国之大绝无仅有。
文林:这么珍贵的。
常华:在我考察了解到的名人墓葬的墓碑中,有4个人的好像还没有听说。
文林:所以说价值之大就体现在这些方面。可能这些人在刘半农先生生前也都是他的挚友。
常华:对。刘天华的墓碑正面是胡光伟题的,而碑阴是由著名的篆刻名家,当时是在国立北平女子文理学院的音乐系任主任的,素有金陵杨仲子之称的,他来书写的。一共519个字,字是篆书,但是很俊秀有功力。杨仲子留下的石刻今天已经很难看到了。所以这快碑也是北京地区的瑰宝。
文林:当时也经过了这么多时代更替,这个墓碑有没有出现什么险情。
常华:墓碑在文革中遭到破坏。不但推倒了,还砸成10几块碎块。
文林:后来是重新拼的。
常华:对。1983年,半农先生的后人他的儿子刘玉林开始替父辈重修坟墓,由于条件所限,墓的规模比过去小多了,但是基本上保留了原来的图案,墓碑已经破碎了,这样就重新立了红的大理石碑。把过去的墓碑的碑文复制到重修的大理石墓碑上。
文林:已经不是原物了。
常华:不是原物,但是是仿造原来的。特别是在半农先生墓的旁边,有一个石柱,上面镶嵌了一个半农先生的浮雕的头像,黑色石料,很好看,很有艺术感。这是80年代初半农先生后人重修后立的。但是令人气愤的半农先生浮雕头像立了没多久以后,就被人砸碎了,这是80年代中后期的事情,又砸碎了,砸成20、30块,很破碎了。
文林:不能想象这些人到底是出于什么样的目的。
常华:索性还是好人多,两位经常来这锻炼的工人看到了,很心疼。就把这些碎片一点不落,全收集起来拿到家里。他在墓碑留了一个纸条,大意说看到无故被砸碎的浮雕头像很心痛,为了免遭继续破坏,我们把它收起来拿回了家,请本家刘氏后人按地址到这取。这个纸条放在了墓碑旁边,压了半个砖头。后来刘氏后人再来清明节祭扫的时候看到了,挺感动得。后来到工人家,破碎的碎块又都给拿回来,最后经过博物馆的专家,用特制的胶,又给拼接好。粘得相当好。当然这次再也不往那放了,放到了刘半农先生的老家,那有个一个刘氏三杰一个博物馆。
文林:被管理起来就能够保护好了。
常华:现在存放在博物馆了。
文林:对一件事物就反映出不同的人的态度。
常华:很让人感动。
文林:您说到后面的情节的时候,就会让人觉得特别感动,能够遇到这样的就有心人,好心人,也真是挺难得的。
常华:没错。
文林:现在是广告时间了,咱们在广告之后再请常老师带我们重新了解和认识一下刘氏两兄弟在中国现代文化史上发挥得巨大作用,朋友们,咱们在广告之后再会,在广告之后,节目一开始的时候就会公布我们的有奖问答题,现在请大家做好准备。
文林:朋友们好,欢迎您回到我们的节目当中,下面我先把今天我们有奖竞答的题目给大家公布一下,您听好,第一道题是刘氏兄弟墓在什么地方,这道题应该是比较容易回答的。第二道题是这样的,请您说出参与撰写刘半农墓碑名人当中的两位,因为刚才常老师给我们介绍了,有几位大名人,大学问家,都参与到制作刘半农墓碑的过程,请说出其中的两位就可以了。今天两到题并不是很难,就看大家运气如何了,现在您可以拨打我们的******,告诉我们导播您的名字,然后说出正确***。
下面我们还是接着请常老师给我们介绍。常老师刚才您说了说刘氏兄弟的墓碑和墓。我想刘氏兄弟在我们普通人的心里,应该说对他们还是很敬仰的。一个是教育家,另外一个是音乐的大师,我记得很多小学的,或者中学的音乐教室都挂着刘天华的像,所以印象都非常深。我想您一下就带着我们重新去了解以下或者认识一下两位名人,他们生前对于我们国家的文化事业,教育事业,音乐作出的贡献。
常华:好的,刘氏兄弟三个人三绝之一。三个人都是日后成为了著名的学者、大师。老三刘北貌他毕业于燕京大学的英文系,也是在北大担任教授,培养出了一批英语专家和翻译家。刘天华去世以后,为了缅怀他二哥,刘半农改行教二胡,后来他也成了一个著名二胡演奏家,成为音乐大师了。
文林:您说的是刘北貌。
常华:是是。半农先生的故居在东城区的大圆府16号,就是现在的百货大楼的北侧旁边。半农先生他主要是在语言、科学领域方面的研究工作卓有成效。涉及到语音、文字、词汇、语法等等。
文林:据说好像现在咱们用的女字边的她就是刘半农创造的。
常华:没错没错,我特别想举这个例子。我们汉语中介绍第三人称的女性,都用那个她。一个女字旁,一个也字,这个字就是半农先生创造的,在那以前没有。
文林:以前怎么说。
常华:说第三人称一律用单立人一个女字,不管说男性,女性,全用这个。
文林:通用一个他,说小动物也用这个?
常华:也用这个。所以在1918年,半农先生在北大任教的时候,是他第一个提出用这个她来专指第三人称的女性,所以一下子轰动了全国。这个她字一出现,很快就得到人民的认可。而且字典都收集了,说明非常方便,很得人心。这件事情当时在文化界哄动一时,所以半农先生由于创造了她字,结束了以前在书面文字上第三人称往往混乱的现象,所以可以说既丰富了我们的祖国的语言文学。鲁迅先生当年对半农先生创造精神有一个高度的评价。说什么?她字的创造是打了一次大仗,这么评价。半农先生是1934年夏天去内蒙古的绥远包头调查方言、韵律,这时候不幸染上了回归热。后来带病工作了几天后,赶紧回到北京,结果回来以后4天就去世了。
文林:那时候年纪是?
常华:44岁。
文林:也应该算英年早逝。太年轻了。但刘天华好象也是染上什么病。
常华:对。刘天华染上了猩红热,那时候猩红热这种病,现代的医学那时候对他好像没有什么特效,不像现在可以打预防针,小孩一出生就打。刘天华是音乐大师,他是1922年应蔡元培先生的邀请,来北京大学任教的,教孩子音乐。在北大的一个音乐所当老师教授。可以说刘天华先生从老家来北京是他音乐生涯中一个人生中的转折点,那时候刘天华27岁,他在他的老家他的母校是常州府中学堂,那时候已经任教了7年了。主要搞音乐教学,那时候已经是远近闻名,挺有名气的人。所以当这个学校的师生们听说天华老师要到北京了,都恋恋不舍。都是很有感情的定
文林:不但有才华,可能人性也挺好。随和。
常华:据刘北貌先生回忆,说刘天华在他去火车站准备北上那天,母校的学生出现了一个热烈欢送的场面。他们学校出动了学校的军乐队,奏着雄壮的进行曲,一直把刘天华老师送到火车站。所以可以说这位刘老师是带着家乡父老的殷切的希望,带着母校师生们的很大的热情。告别了师生,然后踏上了北上的火车。
文林:常老师我打断您一下,刚才我们导播告诉我,您正在讲刘天华音乐上的贡献,后来说到刘北貌继承二哥,也学习二胡,非常巧,这位程先生打进***来了,他说他就曾经跟刘北貌先生学过二胡。
常华:那很难得。
文林:就像昨天我们请杨老师讲的是80年的时候北京站的一起爆炸案的时候,当时现场也有一位,他是亲历了爆炸案的过程,他就在北京站工作。所以很巧,我想我们的节目不但听您给大家介绍过去的往事,而且也勾起很多听众朋友的回忆,或者他们曾经经历的画面,都会在他们脑海中浮现出来,真是挺难得的。我打断您一下,我想说什么呢?想说答题的情况。刚才咱们题一公布出去,马上***不断地想,而且短信平台上基本都满了。我想说听众朋友听咱们节目的认真劲,我只想说这么一句话。刚才您曾经说了刘氏二兄弟墓葬的地方,后来有人称大木陀嘛,人家有朋友把大木陀都打出来了。我就想说说我们听众朋友他们这么热情,这么认真,所以让我,让常老师觉得非常感动。咱们还是听听刘氏兄弟。
常华:刘天华老师来到北京以后,把二胡引进了音乐的王国。过去二胡上不了大雅之堂,都是沿街。
文林:对,好像要饭的拉。
常华:但是这位刘老师创作了像良宵、空山鸟语等等,感染至深的二胡名曲。直到现在还在发挥着作用。给祖国的音乐事业贡献是很大的。他还有一个贡献,就是把梅兰芳先生京剧的唱谱译成了五线谱,这是刘天华老师的一大贡献。刚才我们说了,1932年的时候,他在天桥一带采风,不幸染上猩红热,而且他的孩子好象也是被猩红热感染了。
文林:等于说跟刘半农经历过程差不多,很相似。
常华:但是他更年轻,刘天华老师死的时候是37岁。才华过人,如果他再多活10年20年。
文林:他们兄弟两个都是富有创造精神的。而且可能在不同的领域当中,可能会取得更加突出的成绩。我就发现您这么一介绍,不管刘半农,还是刘天华,甚至刘北貌,他们这哥三不但各有专攻,而且好像在音乐方面都有天赋,说学二胡就能学个样。而且您说刘半农先生是搞文学的,可是他写歌词也写得很好。
常华:没错。我想刚才我们说到了刘氏兄弟的墓碑的事情,还需要特别说一点的就是,在刘氏兄弟墓的旁边有一个齐梗桓的墓嘛。这个墓碑很有必要再说一句。因为他的墓碑是于右任于老先生提的。
文林:那也是一个国民党的元老。
常华:而且是著名的书法大家。是民国22年,1933年2月于右任老先生题的字,于老先生的书法在中国是鼎鼎有名的,而且他的书法据我所知在咱们西山地区还有两处,一处是温泉那,辛亥革命起义的陵园,另一处是孙勇祥的墓,这两处也有于老先生留下的书法的石刻,都很难得。所以觉得很有必要提一句。
文林:但是现在这个墓碑还存在吗?
常华:还存在,墓碑很大,就是墓碑倒地了。
文林:没有碎。
常华:表面有一些破损,但是不严重,只能看到碑阳,就是于老先生题字的一面,而他的碑阴大概是介绍齐梗桓烈士的事迹。那个看不到,那个碑很大,3、5个人要想搬过来不可能,这么个情况。
文林:到现在依然躺在那。但是您说了于老先生的墨宝可以瞻仰到。
常华:可以,有不少书法爱好者拿着选址到那拓。
文林:等于刘氏兄弟两个墓,还有齐梗桓的墓。他们三个墓是并排的。
常华:一字排开,坐北朝南。
文林:您说那个地方其实很早就已经是一个墓地了。除此之外还有没有可以提的,其他人墓。
常华:在他周围见不到别的墓了,有些已经损毁了。玉皇顶这个大家一定关心怎么走,这个简单说一下。可以说我们要去玉皇顶的话,一路上都是很难得的吸引人的景观。香山公园北门的下面有一个小山村,叫做公主坟村。
文林:那也有一个公主坟啊。
常华:传说了辽代有一个公主墓,公主葬在那了。但是这个缺乏考证,现在墓到底在哪也搞不清楚。
文林:那个村子叫公主坟村。
常华:由公主坟村北上有一条山路,一直往北,过了一个石桥就可以看到路边有一个坟丘,是一个无名的坟丘,这个坟丘据说是贵福的父母的坟。这个贵福是杀害女革命家秋瑾的刽子手就都知道了。光说贵福一般不知道。他当时是绍兴的知府,他父母的坟在这,据说他做贼心虚,害怕以后惹出麻烦,所以把他父母坟上的字磨平了,所以成了无名的墓了。
文林:自己做了恶事,怕遭报应。
常华:没错。这是公主坟村。再往上就到了玉皇庙了。
文林:半山腰那个。
常华:玉皇庙又叫静福寺。刚才我们说过,静福寺现在仅仅就是一个山门,里面都是遗址。
文林:但是可以看看您说的对联。
常华:玉皇庙建于明代,过去有玉皇阁、关帝殿等等,现在都已经不在了。但是还有几块碑,有清代的碑可以了解玉皇庙的历史。由这再往上玉皇庙的北侧,就可以看到几副磨牙石刻。题写在大山崖上,有什么清官,下面署的是于洋,张继清题,字风化了不大清楚。还有泉声。这是摩崖石刻,摩崖石刻旁边就是金泉洞。
文林:那金贵啊。
常华:对,是这意思。这个金泉洞深4米多,高3米左右。洞里有一汪泉水,冬天和夏天总是不干涸,但是随着打水的人越来越多,泉越来越少,都用水舀子一点点接,就是这样还有不少人来打水。金泉洞上边还有一个小洞,晚上可以透过小洞看天上的月亮,这也算玉泉庙的一景。在金泉洞东面的山梁上,还有一个喜心亭,也是过去文人墨客喜欢在那吟诗作乐的地方。再往上还有几处石刻,比如说何如此地学长生。有点说修身养性的意思。这处石刻保存得相当好,如果去那游览还可以看。
文林:现在春暖花开了,正是出去踏青的时候,就像刚才您说的,沿着您给大家列出的标志物,就可以盘山而上。就像您刚才说的,庙建在山当腰,应该说高的地方立神不宜,所以就得把庙建在山腰,而墓却在山上。就是说那个地方适合做墓地的。
常华:没错。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