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人放火长安县县兴盛街道宋村宋姓的历史渊源谁知道?

&&&&&&&&&&&&&&&&&&&&&&&
宋姓的发源地
商丘是中华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是宋姓的发源地,也是宋氏的祖居地。
&&&&根据《千家姓查源》的记载,天下姓氏,各有起源,中国宋氏,渊源久长,宋氏是中国的一个大姓,在当代中国百家大姓中排名第二十二位。宋姓出自战国时期.而根据《唐书?宰相世系表》记载,自武王克殷,周朝定鼎,成王奉微子于宋,以祀商殷,以公为爵,建立宋国,都城商丘,后裔以国为姓,此为宋氏之始。
《史记?周本纪》云:"成王少,周初定天下,周公恐诸侯畔周,公乃摄行政当国。管叔、蔡叔群弟疑周公,与武庚作乱,畔周。周公奉成王命,伐诛武庚、管叔,放蔡叔,以微子开代殷后,国于宋。"微子故能仁贤,乃代武庚,故殷之余民甚戴爱之。"
《史记?宋微子世家》记:"武王崩,成王少,周公旦代行政当国。管、蔡疑之,乃与武庚作乱,欲袭成王、周公。周公既承成王命诛武庚,
杀管叔,放蔡叔,乃命微子开代殷后,奉其先祀,作微子之命以申之,国于宋。
《史记?管蔡世家》记载:"武王既崩,成王少,周公旦专王室。管叔、蔡叔疑周公之为利于成王,乃挟武庚以作乱。周公旦承成王命伐诛武庚,杀管叔,而放蔡叔,迁之,与车十乘,徒七十人从,而分殷余民为二,其一封微子启于宋,以续殷祀;其二封康叔为卫君,是为卫康叔“。
天下宋氏源于商:
公元前1046年,西伯姬昌&之子姬发&立西周而代商。为了安抚商朝遗民,姬发立商帝纣辛&之子武庚&以守商祀,将商旧都朝歌&封为殷都,并封殷都以东为卫(今朝歌东9公里的卫贤,属河南浚县),殷都以西为?(今朝歌西南的新乡县店后营),殷都以北为邶(今河南省汤阴县邶城),命管、蔡、霍三叔&监管,以防止亲商诸侯及商民反叛(见《逸周书?作雒》、《汉?郑玄(诗)邶?卫谱》等)。
西周二年,商朝诸侯氏族的牢固团结使姬发“白夜不寐”&(见《史记?周本纪》)。不能安枕的心病,使尚未安定朝政,还没坐稳王位的姬发就过早崩逝。以当时“父死子继,兄终弟及”的规矩,在姬发的群弟之中,有资格接继王位的应当是年长的大弟管叔姬鲜。但此时姬发的二弟姬旦却拥立姬发之子姬诵为成王,并以成王年幼为由摄政国务,自封为周公,他还在其颁布的一些诰命&中署上“王若曰”句等,以向人伐智&和暗自称王。姬旦摄政篡权的言行,引起亲兄弟间的不满与内讧,被分封到卫、?、邶三国的管、蔡、霍三监&,因不满姬旦摄政而联合叛周,挟武庚参加叛战,奄亳诸侯则劝说武庚乘机复国。于是,蒲姑、熊盈、徐夷、潭、鬲、?、州、绞、郦、萧、费、弦、黄、葛、秦、齐、郯等诸侯国纷纷支持,积极参加武庚的复国之战。
周武王姬发因不能安枕,导致过早病亡的情景,姬旦记忆犹新。他深深懂得,对他摄政篡权的威胁,不仅来自亲兄弟及朝臣内部,还来自亲商诸侯与殷商遗民,最好的办法就是要消除隐患。为此,姬旦以成王姬诵之命率兵征战三年,诛武庚禄父、杀管叔姬鲜,流放姬度至蔡国(今河南省上蔡县)、降霍叔姬处为庶人&,命诸侯营建新都洛邑&,将顽抗不服的殷商遗民分别迁往成周(今河南省洛阳市)和陈、许、蔡、郑等诸侯国,封康叔&立卫国于殷都朝歌,赐殷民七族&;封伯禽&于鲁(今河南省鲁山县),后迁奄国旧地(今山东省曲阜)立鲁国,赐殷民六族&。从此,殷商遗民沦为颈部系绳的奴隶,在西周王朝的残酷统治下被全部分割镇压。他们四散分居,劳苦耕作,繁衍生息。但不少诸侯仍然怀念纣辛,心存武庚,不服周管。徐、奄、淮等诸侯相继又反。成王姬诵无奈亲自出战,并于战后分封亲系诸侯。为了安定殷侯,成王封武庚禄父的伯父微子&于宋(今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称宋公、以奉祀商殷,这就是“宋国”的由来。随同微子前往宋国的殷商遗民忠于朝政,以国为荣,以“宋”为姓,于是就有了宋姓。姬旦在平息三监反叛之后,把武丁&之子子宋&的古宋国(今河北赵县)封与微仲&之子宋公稽,为宋公,以奉先祀。宋公稽之子丁公申继位后,把古宋国南迁至宋国(今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认祖归宗。宋国同为宋姓,人人共尊一祖,微子是宋姓始祖,商丘是宋氏祖地。&这即是“天下宋氏是一家”和“天下宋氏源于商”之缘故。宋国共传26世,32君,历756年(公元前1042--前286年)。
《通志?氏族略》载:“宋民,子姓,商之裔也。”由于微子是纣辛的庶兄,武庚的伯父,同为子姓的商之后裔。因此,自武庚复国失败被杀,微子立“宋国”、称“宋公”之后,宋姓与少许留在朝歌故土为武庚守墓,并以殷、商、汤、禄为姓的殷商遗民,同为华夏民族中由子姓最早分流而成的姓氏,故有“殷宋一家”之说。
宋姓在发展过程中,有部分外姓因避讳、逃难等原因改成了宋姓。如五代时辰州(今湖南省邵阳、怀化地区西部)蛮酋&人改姓为宋、北宋时西夏党项&族改姓为宋、明代时赐元人伯奇特兆尔为宋一诚、清朝时贵阳府有得宋姓于元朝的土司;今朝鲜族、土家族、满族和回、蒙、苗、彝、藏以及台湾土著族等均有宋姓;还有日本侵占台湾省期间,台湾人被迫使用日本的冈田、本田等姓,1945年台湾光复后,废除日本姓,选用宋姓等。也有因名门望族而取先辈之名或字另立姓氏的,如宋戴公之后改为戴姓;戴公之子充若,字皇父,因父与甫通,子孙遂姓皇甫或姓甫;戴公之子衍,字乐父,后代以乐、药为姓,又有“乐正、乐羊”复姓;戴公之孙督食采于华,世为宋卿,以华为氏,后又出花氏;宋武公之后改为武姓;宋宣公之后改为宣姓;宋穆公之后改为穆姓;宋桓公之后改为桓姓或以封于向地而姓向;孔姓亦由宋氏第八世孙孔父嘉之名取孔字而来。宋国大司马&孔父嘉是微子之弟微仲衍的八世孙,儒家圣人孔子的六世祖,“孔子之先,宋之后也”(见?《孔子家语?本姓解》),所以有“孔宋同源”之说。还有微子之后以封地或名字取“谈”、“边”、“萧”、“匡”、“牛”、“鱼”、“沙”、“宗”为姓等等。因此,宋氏族人始出“华夏儿女本为同根一祖,炎黄子孙都是龙的传人”之语(宋英泽撰《古联集》)。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姓氏研究项目的支持下,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与深圳市鼎昌实业有限公司历时两年,对中国人的姓氏进行了大规模调查,日由新华社公布调查结果。两年的调查涉及全国1110个县和市,共获得姓氏4100个,新的《百家姓》顺序新鲜出炉。由子姓分流而出的宋姓人口现约1120万人,占我国总人口的0.81%;居当今中国百家大姓第23位。
&“宋”字则早于宋国和宋姓,它是先商民族依据三角原理用树木搭建棚式居所进而创造的象形契刻文字,武丁时的《卜辞》就记有:“商王武丁之子子宋。”&可见,“宋”字有着悠久的历史。
许慎&《说文解字》云:“宋,居也;从‘宀’从‘木’。”徐铉&曰:“木者所以成室,以居人也&(汉?许慎《说文解字》1963年12月中华书局影印第1版)&。”在汉字中,凡由“&宀&”所组成的字,大都与房屋有关,如“室”、“宅”、“家”、“安”等;凡是从“木”的字,大都与树木有关,如“林”“休”“果”“折”等(见左民安《汉字例话》中国青年出版社1984年10月第1版)。甲骨文和金文中的“宋”字,都是房子的象形,只是到了小篆,宋字才变得象蒙古包了。“足立林下,构木为室。”这就是“宋”的初造字。现行规范化汉字中的“宋”字,也还是由部首“&宀&”&与“木”所组成。
从微子立宋国,有宋姓之后,以“宋”字命名的村庄、集镇、城市、山川、河流等开始出现。历史上多有帝王以“宋”字为吉祥而作为自己和朝代的封号。东晋末年(公元420年)刘裕代晋称武帝,国号宋,都建康(今江苏南京市)共历8帝60年;五代末(公元960--1126年)赵匡胤代后周称帝宋太祖,国号宋,都汴梁(今河南开封市),史称北宋,共历9帝167年;靖康二年(公元年)赵构在南京(今河南商丘市)称帝宋高宗,后建都临安(今浙江杭州市),史称南宋,共历9帝153年。始于唐盛于宋的雕版印书,因字体美,校刻精,被称为宋本或宋版;起于明朝中叶至今通用的印刷体汉字,被称为宋体字;另有比较接近宋朝刻书的字体,被称作仿宋体,足见“宋”字之神秘与美妙,亦使宋姓人对“宋”字倍感自豪。
宋国都城:周封微子于宋,都宋城,宋国都城就在今河南省商丘县附近。《春秋释地》云:"宋、商、商丘三名一地,梁国睢阳县是也。"《汉书?地理志下》记:"周封微子于宋,今之睢阳是也,本陶唐氏火正阏伯之墟也。"清康熙四十四年《商丘县志》记载:"(周)
封微子启于阏伯之墟,今商丘,故宋都也。"1996 年秋至1997
年春,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和美国哈佛大学皮保德博物馆组成的中美联合考古队在商丘县城附近进行考古勘探和调查时,就探明了宋国都城的外城城墙和外城的五座城门,外城平面呈平行四边形,西北角和东南角为钝角,西南角和东北角为锐角,城墙为夯土筑成,西墙全长3010
米,东墙长2900 米,南墙长3550 米,北墙长3252米,外城墙周长12985 米, 面积为1012
平方公里。另外在西墙上探明城门三座,南墙和北墙城门各一座,东墙因晚期建城等人为因素的破坏,勘探城门遗迹较为困难。
商丘乃先商民族的重要活动地区,周封殷纣王的庶兄微子启于宋,就是让其继续祭祀商之先祖,以便安抚商朝遗民。宋国宋氏与殷人一脉相承,同为子姓商人,周建宋国,始有宋姓,殷人微子启应为宋氏的始祖。《归德府志》引《春秋左传疏》曰:"宋国公爵谱云:宋,子姓,周武王封纣王之子武庚以绍殷,后武庚作乱,更封微子启为宋公。"
孔宋同祖:微子启不但是宋氏的始祖,也是孔氏的祖先。据《史记?孔子世家》索引《孔子家语》云:"孔子,
宋微子之后。"孔子的第十一代祖先为宋泯公熙,熙生弗父何,何生宋父周,周生世子胜,胜生正考父,考父生孔父嘉,孔父嘉生木金父,木金父生祁父,祁父生防叔,防叔生伯夏,伯夏生叔梁纥,叔梁纥生仲尼,仲尼即是孔子。东周时期,孔子为宣扬他的儒家思想,周游列国,途经宋国时仍要祭祀其祖先,故在商丘附近保存有不少与孔子有关的遗迹,如商丘县的文雅台,永城芒山镇夫子山南麓的孔夫子避雨处、晒书台、夫子庙,夏邑县北核桃园村的孔子还乡祠,睢县孔子游匡的承匡城遗址等。
宋氏传承史:宋微子启为宋氏始祖,下传十一世武公司空而至春秋,传至十九世景公头曼已入战国,二十四世宋康王偃失国,宋国灭亡。二十六世沣至秦代,二十七世檄已到西汉初年,此后以嫡长子相传,到六十四世都得角已进入元代末期,因兵灾水患,谱牒失传,宋氏族人各祀先祖。清初文人徐世芳的《亨祖墓碑记》云:"相传后汉时,避兵荒,迁于山东莱州府掖县的宋氏,至元朝显昌焉。元、亨、利、贞兄弟四人,皆受朝职,二门讳亨仕元顺宗,官至兵部尚书,年老辞职归家,至明太祖洪武元年,抱谱乃归商丘守祖?吾以知之甚悉,因援笔而为之记。"宋亨字咸庆,自抱谱归宗商丘,在商丘古城老南关一带定居,即是宋氏第六十五世。明朝建立后,
宋氏族人兴盛,原系宋贵一支,文人仕途显赫,宋玉、宋沾、宋权、宋荦、宋筠等相继脱颖而出,成为明清两代的名门望族,载入史册。至民国五年,相传为宋氏第九十二世。因此宋氏乃成汤后裔,原为子姓。流传至今,已三千二百年了。
微子墓:根据《商丘县志》记载,殷微子墓在商丘县西南二十五里青岗寺村,目前陵墓前立有一块明代万历四十年的石碑,石碑的正面阴刻有"殷微子之墓"五个大字。商丘为历史上的黄河泛滥区,泥沙淤积较厚,宋国三十二位国公的陵墓则深埋于地下,
无处可寻。相传睢县的襄台、西陵台以及商丘的三陵台均为宋国公陵墓,但未经考古发掘,尚不能确认。至于明代以后宋氏各支系的墓葬和祠庙,多有谱牒记述可知。
自微子启之后传到三十六世孙君偃时,为楚国所灭。历史上的宋国是周代诸侯国,在今河南商丘一带。望族居于西河郡,就是今天的山西省离石县。而《百家姓》上则注明居于京兆郡,即现在的陕西省长安以东。
不过,宋氏固然是源自以国为姓的宋国公族,但却不是纣王的直系血脉,而是纣王的长兄微子启的苗裔。微子启是殷商帝乙的长子,商的始祖契,又是帝喾高辛氏之子,帝喾又是黄帝的曾孙,这样追溯下去,宋氏应该是光荣的黄帝直系子孙。
&&&&宋国,宋氏和商殷王朝一脉相通,同为子姓。郑樵《通志氏族略》说:"宋氏,子姓商之裔也。"周建宋国始有宋姓。《辞源》注四云:"宋、姓、周成王封微子於宋,后代以国为氏(参阅《元和姓纂》八)"。《说文解字》云:"宋、木居也。据此,宋氏的祖先,最早长期居住在丘林洞穴之中,进而形成了对丘林洞穴的崇拜,宋字的形象便逐渐形成了.现存于商丘东南三十七公里的宋集镇半塔村古文化遗址,应是宋姓祖先群居点之一。因此宋姓应是先商部族的分支。商汤灭夏前,商部落曾有八迁,商朝建国后,又有五迁其部。商族迁徙频繁,商人外出定居。武王克殷,商朝解体,商人失国,周朝定鼎,商殷王朝的老家--------商丘,多为宋支的族人,因此才有周封微子于宋族之中,建立宋国,以继商殷宗族的祭祀,后裔以国为姓,是"宋"字正式为姓的开始,微子便成为宋氏的始祖。这既是宋字、宋族、宋国与宋氏的来由。从宋至今,三千多年来,商丘宋氏无数次的外迁,定居在国内外各地的族人众多,如今已是桃李满天下了。无论在那里定居,他们的支系谱牒序言中,都记有老家河南商丘,古宋国,先祖微子后裔。由此可以说,天下宋氏根出商丘,源於宋国。
&& 宋姓的发源地在今天的河南商丘一带。秦汉时期主要繁衍于北方地区。隋代以前,宋氏分布于今河南、湖北、河北、山西、陕西、江西、山东、甘肃、安徽、浙江等省。唐初,有河南宋氏随陈政、陈元光父子入闽开漳,在福建安家落户。此外,宋氏已扩展至今四川、广西及北京市的一些地方。宋高宗赵构南逃,有中原宋氏随之徙居今浙江、江苏、湖南,后来有的又迁至广东的五华、梅州、潮州等地。五代,南迁于湖南的宋氏有一支融入了当时的少数民族。从清代康熙末年开始,闽粤宋氏陆续有人移居台湾,进而又有远播海外者。总的来说,唐代以前,宋姓南迁繁衍不那么广泛。到了宋代以后,宋姓就遍及大江南北了。
《宋氏始祖》---微子启及微子墓
.死后葬于宋国留邑(留县治,今微山岛西湖内)东山上,即今微山岛上。他的后裔,以"殷"为姓,依墓而居,所以微子启也为殷姓始祖.
& 现今的微子墓在微山岛西北部的一个小山上,此山海拔91.6米,山虽不高,却是全岛的最高点,这山因微子墓而得名,湖又因山取名,县也因山而冠名。
微子墓呈圆形,高10米,底径7.5米。墓前有石碑4幢。中间主碑(高2.23米,宽0.88米,厚0.18米)正文为汉丞相匡衡题字:“殷微子墓”,南昌尉梅福篆写横额:“仁参箕比。”语出《论语.微子》:“微子去之,箕子为之奴,比干谏而死。孔子曰:‘殷有三仁焉’。”碑阴有小字,难以辨认。墓上翠柏丛丛,滴翠凝绿,墓前殿堂亭庑,金碧辉煌。
宋国子孙,以原国名为姓氏,就是"宋"姓。因商朝王族为"子"姓,所以,郑樵《通志?氏族略》说:
“宋氏,子姓,商之裔也.河南省商丘古城西南十二公里的青岗寺村是天顺间知州蒋魁重建于学内之东偏,即今祠所在……”据族谱记载:微子墓周有古柏四株,墓前有碑与石器,碑前有拜殿三楹,内设牌位和祭器。拜殿东有微子庙,大殿三间,东西厢房各三间,前有庙门三间,殿内有微子塑像与三十二公的牌位,并有***祭奠设备。(微子启,号宋公,为宋国,建都商丘,共传32代,所以微子祠内供奉三十二公之位)。四周有高大的围墙与宽敞的庭院。庙东侧是寺院,其僧人是管理庙院和负责祭祀微子的事宜,并有庙田八十余亩。宋、元以后祠庙迁移至城中,明嘉靖六年,提学副使肖鸣凤,改祠庙于今城西北隅。清康熙二十年,知府胡国佐重修,有记,石碑尚存,祠庙毁于20世纪50年代初。2002年,微子后裔爱国华侨、慈善家宋良浩先生捐资四百万元人民币重修微子祠。新建大殿五间,东西厢房各三间,祠堂庙门三间,殿内有微子塑像。东院建有先贤堂三间,堂前有东、西碑廊各七间,后又展厅五间,东西会客厅各三间。西院是微子墓陵园,微子墓前有明万历四十年归德知府郑三俊书丹的“殷微子之墓”碑亭,两边神道有石像生。如今的微子祠为睢阳区政府和商丘宋氏文化研究会共同管理,并且免费对外开放.
&&&周武王灭商后,封商王纣子武庚于商旧都(今河南商丘)。公元前21世纪(成王时),周武王崩,武庚与管叔、蔡叔叛乱,成王命周公平叛,诛杀武庚、管叔,放逐蔡叔。又以其地封与纣的庶兄微子启,号宋公,为宋国,建都商丘,共传32代,所以微子祠内供奉三十二公之位。春秋宋襄公称霸中原,为“春秋五霸”之一。至宋悼公时,宋国衰落而东迁于彭城,即今江苏徐州。到公元前286年,齐国灭宋,子孙遂以国为氏。从商王武丁封宋算起,子姓宋氏起源的历史至少有3200年,国灭后普遍使用宋氏的时间也有近2300年。
(注:民间有“宋戴一家,宋孔同祖”一说。据《史记?孔子世家》索引《孔子家语》云:“孔子,宋微子之后。”据中国宋氏文化研究会、中国宋氏商丘慈善理事会会长宋孝祥说,据考证,孔子是微子启的二弟微仲衍的第十五世孙。宋姓的血系一直比较单纯,直到五代时才始有外族基因的流入,即五代时湖南西部沅陵地区的辰州蛮酋的宋氏,北宋时西北的西夏国的党项族的宋姓,清朝时满洲八旗姓嵩佳氏族后来的全部改姓宋,组成宋姓的这三支均出自少数民族。唐宋以来,外来民族的不断加入并同化,宋氏家族变得庞大起来。)
自春秋至今,宋氏名人伟人层出不穷。如战国词赋家宋玉;战国政治家哲学家、“宋尹学派”的代表人物宋?;东汉初年大司空宋弘;唐代诗人宋之问;唐玄宗时著名宰相宋?;北宋文学家宋庠(宋郊);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宋祁;明代文学家宋濂;明代文学家、藏书家宋懋澄;明代科学家宋应星;朝鲜李朝哲学家宋时烈;清代诗人宋琬、宋湘;清代经济学家宋翔凤;近代戏剧活动家、剧作家宋之的;近代民主革命家宋教人。著名抗日将领,国民党第二十九军军长宋哲元;国民政府财政部部长、行政院院长、中央银行总裁、外交部长、驻美国特使宋子文;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华人民共和国名誉主席、国母宋庆龄;著名政治活动家、外交家、画家宋美龄;军事科学院院长、书记、上将宋时轮;政治局委员、全国政协副主席、上将宋任穷;政治局常务委员、***中央组织部长宋平;国务委员、国家科委主任、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工程院院长宋健;中华人民共和国人事部部长、中央委员,全国政协常委宋德福
宋氏族谱多毁于文革之乱,致使今人探源排辈困难,以下为几大名支:
清河县王二庄宋姓一支&&
清河县王二庄宋氏于明代永乐四年,由山西宏洞迁徙而至,近六百年历史,山西或更早失序,一世祖宋本,二世祖宋宏,明代曾为山东章丘堂。四氏宋林迁居本县苗庄村,传至八世永纯,永满,永仓。兄弟三人又分三门。后世称小三门。&
永纯系十八世连,三字一支祖。&永满系十八世池,字一支祖。&永仓系十八世玉,字一支祖。&
王二庄宋氏现已传至二十三世,共有族人1600余人,并绘制宽0.8长12米世系图一轴。
世系谱按四十字排列: 本宏深远大,荣华永安良,光前裕后久,子慈丹桂香,纯修正心静,好贤忠诚长,国运太平顺,宗祖喜继昌。
山东登州府莱阳宋姓
据胶东宋氏联宗谱书记载:胶东宋氏皆宋信之后,一世祖宋信原籍江西吉安府吉水县人,为大元丞相,元至正年间(1341年--1368年)因失事降任般阳路(今莱州)总管(今总制),致仕后仆文登择善地而定居,名为宋村.明嘉靖年间设集又名宋村集.同二世三世祖等具葬于宋村村西5里路九顶埠,那里有总祠一处祖坟数丘,至今有宰相茔遗址.元朝末年信公长孙宋贵诚迁徙蓬莱芦洋大赵家村,先官拜袁州路(今江西宜春)总管府判官昭信校尉,后改般阳路登州府判官,寓居蓬莱(大赵家村),其祖茔在登州府城西南三里桥之马家泊。
明洪武2年(1369年)信公曾孙宋文仲,自文登宋村迁徙至宁海州史家疃(今属乳山);明洪武二年(1369年),文仲公四子分迁:长子彦公居南泓,次子端公居无定,三子靖公居北江,四子产公留居史家疃。
&&&此后,信公后裔自登州、宁海、文邑等地迁徙周围各邑,至今约有700余年。最小者已32世矣。现散居蓬莱、莱阳、招远、文登、荣成、威海、牟平、海阳、乳山、栖霞、莱西、福山、平度、即墨等胶东200多个村庄。几百年来从这些村庄迁徙出去的更是数不胜数。
其中蓬莱芦洋大赵家,泊子宋家,莱阳王宋,水口,乳山曲水,宋庄,上万口,北西屋,鲁济山后等村为信公长孙宋贵诚之支。”
&&&胶东宋氏联宗族谱,自宣统3年(1911年)有我族22世莱阳赵格庄维坤公出资并召集其他县区共30人历时8年于民国7年(1918年)修订完毕!修订时在序言里曰:凡命名之义考诸左传者有五后世则各从所愿不能以五者拘之今酌定二十个字自二十一世起首由上而下按次命名:
胶东宋氏辈分名序诗二十字(正谱):
祥发同宗协&
文修继述昌& 咸钦人俊杰&
荟萃焕云章
大意是:先祖用吉祥开发宋氏同宗们的齐心协力,号召族人只有修文才能使家族继续兴旺发达繁荣昌盛;自古先人都钦佩英雄俊杰,我们亦如此,因此盼我胶东宋氏是一个精英荟萃并焕发出步登青云才华的家族。
&另据山东乳山市志记载,清朝顺治十五年(1658年),信公之十六世孙(宋贵诚之后)宋继孔,由今乳山市育黎镇曲水村,迁至今午极镇宋家庄立村(现更名为宋庄)。其后人又有迁到距今乳山市150里的“小南泓”的,很多“兆”字辈先祖就出生在那里。在宋庄我们可以找到先祖之谱,那里有300年前的老宗谱,记载着我们多数“兆”字辈始迁祖的名字。据传:康熙年间(1700年左右),十八世“兆”字辈先祖(宋继孔孙子辈),由于突遭变故,一日(夜)之间,驾打渔之小船,全部离开了小泓和南泓(小南泓),经数十日海上漂泊,历尽千难万险,任凭风吹浪打,鼓风扬帆,劈波斩浪,义无反顾,遥奔海北而来,一伙在尖山高丽城子登陆,一伙在明阳花园口上岸,五股之人,只余四股,失踪一股,不知是散落在海岛,还是葬身大海,至今杳无音讯。从此,现在的小泓和南泓的宗谱就找不到我们“兆”字辈始迁祖的名字。
& “兆”字辈先祖的后人修订有自己的宗谱。有按
“国正天心顺,官清民自安”十字排辈,也有按:“国正天心顺,官清民自安,忠厚传家远,诗书继世长”二十字排辈的。也有为了与山东老家正谱接轨把二十字分开,前十字范完后接“咸钦人俊杰&
荟萃焕云章”的,所以变成新二十字“国正天心顺,官清民自安,咸钦人俊杰&
荟萃焕云章”。所以现今定居在明阳、尖山、城山一带的宋姓,祖籍乃山东省登州府宁海州牟平县之小南泓,迁来此地已历十三世,近300年矣。
山东青岛胶州市水寨宋姓
其先祖系山西长子县人,名讳失考,元世祖时移居山东德州,居宋家道沟村。生二子。长子宋彦达,生子宋悦无后;次子宋彦通,生子宋性,是为德州宋姓谱中始祖。宋性在明洪武年间以国子监生官至刑部侍郎。妻唐氏生子三,宋[方人](这两个字是一个字,念&yan)、宋旗、宋旒。居胶城水寨,故人称水寨宋。清康熙年间九世祖宋宏毅考证,水寨宋与人荣(现九龙镇)宋姓同宗。人荣宋姓始祖宋祀宗迁胶历三世而水寨宋姓也至胶,论世系与人荣宋姓三世宋仪为雁行辈。今莱阳、兖州、苏州等宋姓皆与胶州宋姓为一脉。[方人]祖派二世宋铎配郭氏,生子三:宋泰、宋铭、宋聪。三世宋泰&&,岁贡、汝南大使。配郭氏继战氏,生子七:宋琚、宋瑞、宋瑶、宋?、&宋珍、宋琮、宋环。据宋宏毅考证,『三世祖泰生子七、失考者六,或徙邻邑或经商异乡,或宦游未归。始则知其人而失于往来,久则音隔而不知其人。』
&&&&清雍正年间,旗祖派后裔宋柏、宋桓、宋枚诸兄弟由胶州马店镇迁居胶南市铁山乡西北立村,该村原名龙阁店子,后由于宋姓成为该村主姓,后改名宋家店子。水寨宋姓,[方人]祖派传至六世,次后又分化出胶城宋姓、海庄宋姓、辛置宋姓、香甸宋姓、高木寨宋姓等。
&&&&明朝末年,水寨宋氏一支因看不惯官场腐败,而与官家作对,致吃官司使家业败落,流落胶州西南乡宾贤、谈城。六世祖宋瓒、宋?,迁居宾贤(墓在宾贤)。七世祖宋时儒(墓在谈城)、时臣、时相(墓在宾县)、八世祖宋应山(墓在谈城)、宋应学(墓在宾县)。九世祖讳富、已一贫如洗,靠打工扛活维持生计,清初逃荒至里岔远家阿洛,年老善终,墓在蟠龙山西侧,远家阿洛东岭。清光绪三十二年三月立碑。中兴祖讳富,字天与,配孙氏,生有二子,长守芝、次守花。兄弟二人仍靠打工扛活度日。这年秋天守花祖在汉祓国故址牧马城耕地,得银娃子而发迹。置高家小庄庄园一座,田产四十八顷(合一万余亩)。从此办家塾武学,耕读传家,人丁兴旺,家业发达。为不忘水寨之源,将高家小庄易名为高木寨。高木寨宋姓一脉自九世祖讳富至今三百多年来,已传至二十一世。形成两大支,六派、二十宗户。人口上千人的繁盛局面。方圆百里而闻名的望族。
高木寨宋姓没有一部完整记录家族历史的谱书,由于历史造成的贫富的差距、文化的差异,致使家族内部造成一些不应该的矛盾和误解,为了更好的了解自己的家族史。为了更有利于家族的团结。办一件对大家庭有意义的事,望大家同心同德,齐心协力,使其圆满,以利万世。余虑,吾族年深久远,支派日繁,外迁移居者甚众,唯恐世远年湮无谱可考,有根难寻,
贵州黎平宋氏族谱:
主谱三十五字:铎、之、良、民、泽、昌、基、建、德、高、时、国、如、嘉、周、有、先、帮、本、立、光、祖、善、培、成、学、士、登、朝、辅、文、祥、应、世、兴
续派谱二十字(源、远、流、长、浩、贤、杰、定、乾、坤、正、义、为、宗、旨、志、勇、显、奇、能)
&继 世 忠 厚 船 家 远
邦 宗 纪 盛 治,登 进 从 奇 英
明,成,帮,可,师,纪,述,宏,子,道
显万良国,红汝周亭,应少纪美,正启光明
兵红良国,登世其光,文思贤汝,永治朝邦
国正天星顺,官清民自安,妻贤夫祸少,子孝父心宽
道德向光远,宏财万代全。安帮臣圣业,耀祖再高贤。科甲连登发,诗书永学传。家深沾大振,福贵乐尧天
成武宋氏始祖昶乃宋太祖12世孙,宋靖王次子。1276年元攻南都,昶公与姐姐宋氏姑祖、其兄旭公自临安至山东禹城,旭公留禹城、昶公至成武,因怕元追杀随国号,改赵为宋,成武宋氏由此得来。《成武县志》记载成武望族有郜鼎宋氏,苟村邵氏,伯乐祝氏,三氏人口均超过万人。我郜都宋氏为成武首望,昶公子孙满天下,传三十世。始祖太祖12世宋氏1世昶,2世叔达,3世颜中,4世祥柱,祥柱公8子,长子5世子仪、五子5世贞。子仪公五子,6世举,温,良,智,恕。贞公4子,辉,干,迁,耀。6世九公乃成武宋氏九枝祖。贞公明洪武年生员,宋氏登科有此开始,十世三奇公明俊马官拜正三品大庆守备,此公乃宋氏富贵之顶峰。十三世霸公明崇帧年赐进士出身,官西安推官,李自成攻西安战死,追封西伯侯,此公乃宋氏功名之顶峰。二十世锡珠公字还吾民国北大中文系毕业,山东二师校长、民国著名教育家,此公乃宋氏传播文学者之顶峰
成武宋氏清乾隆四十三年三修族谱昭穆十二字:
十五世:&&&
主&&&&&&&&
十六世:&&&
十七世 :&
师&&&&&&&&
十八世:&&&&
友&&&&&&&&
十九世:&&
佑&&&&&&&&
二十世:&&&&
二十一世:茂&&&&&&&
二十二世:聚
二十三世:述&&&&&&&
二十四世:&&
二十五世:成&&&&&&&&
二十六世:章&&&&&&&
成武宋氏中华民国二十四年六修族谱昭穆十六字:
二十七世:光&&&&&&&&
二十八世:同&&&
二十九世:明&&&&&&&&
三十世:&&
三十一世:宗&&&&&&&
三十二世:令&&&
三十三世:维&&&&&&&
三十四世:?
三十五世:世&&&&&&&
三十六世:德&
三十七世:传&&&&&&&
三十八世:继&&&&&&&
三十九世:庆&&&&&&&
四十世:&&
四十一世:永&&&&&&&
四十二世:昌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三十七年七修族谱昭穆十六副字:
二十七世:安&&&&&&&&
二十八世:寓&&&
二十九世:鲁&&&&&&&&
三十一世:兴&&&&&&
三十二世:&
三十三世:汴&&&&&&&
三十四世:梁
三十五世:栋&&&&&&&
三十六世:才&&
三十七世:凡&&&&&&&
三十八世:?&&&&&&&&&
三十九世:贺&&&&&&&
四十世:&& 富&
四十一世:恒&&&&&&&
四十二世:常
本支出自河北省青县天津府康家庄,早年挑担逃荒到东北,哥几个在老槐树下商议,二十字认亲,走散后一支落户吉林省德惠市大房身乡邱家粉屯2组,老坟就葬在此,在大青嘴大三家子留有族谱,族谱上有记载。
一世祖:宋盛(传下有宋自连或宋子连)
二世祖:连昌,连惠---下设二十字派
三世祖:自臣,自英
四世祖:尚俊,尚勇
五世祖:天成,天佐
六世祖:文第,文英
七世祖:玉堂,燕堂
八世祖:邦立,邦兴
九世祖:洪生,洪彦
我支字派二十字:"自尚天文堂& 邦洪兆世昌&
克名德本广& 廷立国恩祥".
长春太阳星:祖辈为启,父辈为世,我辈为金,子辈为明。即:启世金明,族谱记载:我始祖(当然是修谱时的“始祖”,应该说修谱时的“一世祖”)得志自天津迁至平度淖泥沟,又迁至即墨,然后我这一支祖先又由即墨迁至诸城(我的出生地后划归胶南),我这一支从胶南迁至吉林……我家这一支,于上个世纪50年代,父辈们在一起议了一下,又排出10辈:桂兰长茂盛,兴家继世祥。现在我已有本家的兰字辈好几个重孙了
黑龙江望奎县传过来的 辽宁朝阳宋卫星:永连成宝士 国吉彦喜昌 庆丰兴光远 明忠化万祥
湖北秭归宋伟伟:大祖克昌&& 学士文明 邦家远长
四川省岳池县苟角高寺宋氏家族简介
《宋氏宗谱》述:我族明朝之前“而上普谍失传,仅留数字,于兵 灰烬之余,既属事之。”“经兵 后,家乘亡失由吴迁楚之年分,既不可考,而湘湖以前 世系失其传。”“我家唐、宋、元、明以来非无谱可考,特因变故多端至失……。明以前虽不可考,明以后不可不知……。”(《宋氏宗谱》上卷第5、89、17-18页)。我族原籍江南上元县。先世祖一直住居到明朝定都南京。后明朝腐败,赋 役繁。始祖福七(一世祖)携家渡江迁到湖南辰州府沅陵县沙水溜定居,直到四世祖。后因人口增多,五世祖崇溪公于明朝嘉靖37年(公元1558年)溯流而上迁到湖南沅州府黔阳县西南原神乡古那寺山下居住,一直到七世祖。康熙33年(公元1694年)下旨“招民徒蜀”。八世祖赋梅奉旨填川。先后三次遣子择业川兆顺庆府(今南充市)岳池县东管乡(今苟角区)高寺坝及其周围。堂侄子实择业广安县雷家沟。二堂侄子良择业绵州(今绵阳市)安县臭水河(今秀水河)。先祖入川距今300余年,在世代祖先的哺育和辛勤耕耘下,住居岳池县苟角高寺周围宋族人口现约有一万四千人。我们牢记先祖的宏愿,为家族的兴盛繁荣、国家的富强、地方的安定和发展做出了极大的贡献,不愧为家族的后裔。
在清朝、民国时期,岳池县苟角高寺几遭灾难。家族成员四处躲藏,有的散落他乡定居。居住分散,非常散乱,无法联系。介于这种情况,于2009年宋氏家族退休人员积极行动成立了四川省岳池县苟角高寺宋氏家族理事会,为了让《宋氏宗谱》编写完整,急需资金和每个家庭成员资料。急盼祖籍地,外地定居和外地工作的宋氏家族成员来信来函联系,以叙家庭之情(附***及相关资料于后)。
附:(一)我族字派
我族原江南字派:汝如文子世、通本壁之
迁湖南黔阳县字派:学尚德世子、?文景国朝
迁蜀后字派:学尚德世子、?文运天开、清英钟秀(美)质、光前裕后昆、贤亲乐利大、永远克昌崇
迁蜀后岳池县苟角高寺后裔已用到贤亲字辈,现二十六进。
(二)先祖世系
一世祖:福七
二世祖:志华、志忠、志礼、志义
三世祖:纲、文、佛(志华之子)。龙、虎 志忠之了。
辅(志义之子)
四世祖:万贵(龙之子)。万成、万禄(辅之子)
五世祖:学、佐(万贵之子)。文秀(万禄之子)
六世祖:尚仁、尚礼(学之子)。师程(文秀之子)
七世祖:德隆、德盛、德美、德明(尚仁之子)。德美(尚礼继子)。斌、武(师程之子)。
八世祖:大苏(德隆之子)。赋梅(德盛之子)。世瑛、小苏、世琳(德明之子)。赋雪、世瑞(德美之子)。
(三)我族先祖葬地
五世祖崇溪公葬湖南沅邑沙水溜之叶家山,妻陈氏葬黔阳县古那寺下。文秀公和妻合葬崇溪公墓左沙脚下约十余丈。先祖尚仁、大苏、德盛、德隆、世瑛、世琳、子履、子谦及妻葬湖南黔阳县古那寺下。赋梅祖葬四川省岳池县苟角高寺打岩冲(石板坡村)妻高氏葬湖南黔阳县古那寺下,妻唐氏葬湖南黔邑尖山寨。赋梅祖之子子让、子颖、子立、子达葬四川省岳池县苟角高寺。子原葬湖南黔邑尖山寨。
(四)联络通信地址:
理事长:宋质多& 手机:
副理事长:宋质渊 手机: 四川省岳池县苟角区医院
副理事长:宋林 手机:
财务:宋洲光(光) 手机: 四川省岳池县电信局
募捐维修祖墓.续修族谱
倡 议 书
岳池县苟角高寺宋氏家族理事会已于二OO九年清明节成立。现正在维修填川第一世赋梅祖墓拜台、道路等(进土,葬高寺打岩冲),筹备第四次续修宋氏族谱(第三次续谱距今160余年),以便族员二O一O年清明节建国后第二次祭祖。维修祖墓拜台、场地、道路约需1.5万元。还有续谱需要资金理事会所筹资金不足,维修工作不能正常运行。理事会商议决定向广大族员募捐,以解困境。理事会决定,凡族员捐款由理事会出收据,专款专用。每年清明节向族员公布收支情况,财务公开。凡捐款者,一律上第四次续谱功名簿,以捐款金额金多少次序排名。凡捐款1000元以上者,并在赋梅祖墓旁立碑纪念,赠老谱一套。望广大族员支持理事会工作,以行动缅怀先祖,表后裔心意。
岳池县苟角高寺宋氏家族理事会
二O一O年二月一日
附:1、收款人姓名、地址
宋洲光  岳池县电信局  手机
宋质素  岳池县苟角小学A栋三楼  ***5617915
2、望族员二O一O年清明节回乡祭祖
3、汇款邮中国农业银行卡,姓名:宋质渊 卡号:2522617
四川省岳池县敬角高寺宋族家谱
学尚德世子&& 启文运天开
精英钟秀(美)质&& 光前裕后昆
贤亲乐利大&&&&
永远克昌崇
仙祖元阳谦& 高栋璋易安
兴勤廉庆芳& 繁熙祥恩康
佳立仁诚信& 雄才毓治邦
怡富福寿长& 经业耀蜀湘
续字派初稿说明
一、续字派为了族员命名,使用了同音字。如:仙一同音字先;谦一周音字迁;栋一同音字洞;璋一同音字张;芳一同音字荒;佳一同音字家;怡一周音字裔等。
二、续字派的意思:
前两句二十字的意思是:一是叙述家族的历史,二是歌颂先祖的功绩。后两句二十字的意思是:一是对后辈的希望,二是展望家族未来。
三、续字派的句意是:
1、仙祖元阳谦
先祖从江南上元县,迁到湖南沅陵县,再迁到黔阳县。
2、高栋璋易安
康熙33年,先祖奉旨从湖南黔阳县迁到四川岳池苟角高寺(子颖、子达、打卦岩家族)、洞钩(子让)、张家湾(子达)、易家嘴(子立),广安雷家沟(子实)、绵阳市安县(子良)等地方居住。
3、与勤廉庆芳
先祖从湖南迁到四川,辛苦、勤劳、俭廉、开荒造田。
4、繁熙祥恩康
先祖为后裔繁衍生息创造了安定、祥和的环境。
5、佳立仁诚信
要树立良好的道德品质
6、雄才毓治邦
要有为民为国家服务的知识本领。
7、怡富福寿长
原后辈富裕、健康长寿。
8、经业耀蜀湘
希望后辈创造出更辉煌的成绩,传遍四川、湖南。
四、续字派说明仅从参考。
十八世裔孙国章(美特)敬上
&湖北黄陂宋氏族谱:
黄陂宋氏始祖(道公),于明初洪武二年,由江西饶州府乐平县筷子巷瓦细坝,迁楚卜居陂邑之东。迄今已历数十世……
陂邑宋氏宗谱-派行:
伯 廷 诰 良 本
以 文 之 世 立
永 士 正 朝 纲
兴 元 开 先 绪
德 盛 成 厚 光
金 榜 杨 名 显
宏 发 万 年 昌
2008年续谱:
智 慧 怀 安 顺
和 平 福 自 申
学 富 才 必 达
功 崇 业 益 新
一世祖:道公
二世社:斋公 义公
三世祖:彤公 彩公 彰公
四世祖:伯相公 伯福公 伯玉公
五世祖:廷匮公 廷?公 廷匣公 廷巨公
我是第十七世,“朝”字辈……
迁籍芳名:
二世祖& 义公迁德安府西北乡立居宋家宠
十世祖 文显文进文达三公同迁湖北江夏县青山天兴洲立居
十二世祖 世银公迁居河南省项城县北乡水岩集
十二世祖 世和公迁居河南省罗山县城外南关
十四祖世 永乾公迁居河南省光山县五马里五 意宝河边
十四世祖 永浩公迁居河南省信阳州萧曹店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