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来拯救我在你的未来来

谁来拯救我们的未来?
作者--张向伟 (北中医毕业生)文章摘于中医书友会
前言:今日晨起,读罢《伤寒论》回到宿舍,习惯性打开中医书友会的那篇王三虎老师分享的经方学习心得,娓娓道来,酣畅淋漓,在王老师求学时代就看到了一个中医人挺直的腰板与实足的底气,让我们这些在读的中医院校学生深受感触,中医成才对于我们年轻人是那么遥远吗?又一年毕业,同学们求职不顺,关于学习中医的埋怨又不绝于耳,看着他们多数人注定要与中医越来越远,岂止是痛心啊!!于是又翻起1年前空间里写的一点硕士毕业感想,愿与那些师弟师妹们分享,希望他们坚持自己的初衷,拾起丢在地上的自信,中医绝对不会辜负有心人的!
谁来拯救我们的未来?----一个中医学子的国医情缘心路
又是一年春节,和往年假期一样,坐在家里的小方桌前,为乡亲们查舌观色审脉,沉思挥笔,布药成方,教会他们饮食宜忌,起居锻炼有节,养神静心。自己享受着这种状态,看着乡亲们病痛解除的高兴劲,一种极大的成就感油然而生。
我的家乡是河南省项城市南顿镇张寨村,一个极为普通的乡村,经济水平低,医疗资源不足,乡亲们眼中身体得病实在是扛不住了,才到医院里拍片子、打吊针,吃着五颜六色的药丸,由于基层好的中医师奇缺,对中医中药、针灸推拿等简便的治疗方法的了解甚少。作为一个学中医的大学生,从大三假期开始,乡亲们的热情及信任,甘愿做我的试验品,既无家传,又无师承,将我这个未出茅庐的小大夫慢慢地“逼”上了中医的“不归路”。只能利用假期跟医院老中医学习,从家人亲戚到乡邻、朋友,从开始的比葫芦画瓢、现学现卖,到逐渐有了自己的经验,积累了不少自己的成功验案。
当听到乡亲们多年的疾痛竟被几副中药或几根细针和艾条给解决了,我也被中医的神奇疗效给吓了一跳。乡亲们逐渐依赖上了中医,不良的生活习惯越来越少,也知道了自己病吃什么食物好,不能吃什么,繁忙之余也会自己做做简单的养生操、八段锦,腰痛了自己灸艾条、拔火罐,学会了自己养生治病小招。
到如今,乡亲们有了治不好的病都会说上一句“等放假老三家的向伟回来了,给你开上几副中药,扎上几针什么都好了”。不能辜负乡亲们的重望,只好督促自己硬着头皮走下去,不懂的回头翻书做笔记,向老师请教经验,放假回家后再验证,从2010年开始,短短的10天左右的假期里,每天三十几个登门求方扎针,也非常感激朴实乡亲们陪我试药,让我有了难得的成长机会。
1、初尝甜头,小试牛刀,原来中医还可以这么“玩”!
学医之始,启蒙最为重要,
很庆幸遇到了自己中医路上的第一个老师,项城中医院张勋忠老师,是他让我了解的真正的中医。大三的寒暑假里,早出晚归坚持跟诊,每天近百的门诊量,第一次体验到中医可以治疗这么多的疾病,诊后老师的推心交谈让我燃起了对中医的好奇与热爱。这个假期里,周围的亲戚成了我的第一批病人,依然清晰的记得,小姨多年的反复低热,劳累后就发作,打针输液吃药无效,面黄舌淡,刚学过方剂学的我就比葫芦画瓢开了三付甘温除热之补中益气汤,心惊胆战地等消息,两天后***得知发热已退,原方继服5副,多年低热得除。后又用4副肾着汤治好了姐夫的半年多的腰痛,12副归脾汤治愈了二姐两年反复感冒伴低热,用益胃汤治好了堂嫂子黄疸肝炎后,舌苔光剥、心烦3年多的失眠,用逍遥散加减治愈了姑父多年的老胃病,但大姑的老腰痛吃了十多付中药仍不见好转,觉得自己好惭愧,大姑就安慰我慢慢来,明年回来学会了继续给她吃药。大三暑假里两个月后开了近10个方子,效果好的出乎我的意料,效果不好的我却时时牢记在心里,返校后开始猛翻医书做笔记,亲戚朋友有点什么不舒服,我就强烈建议他们喝上我的几副中药试试,距离不是问题,因为熟悉他们的体质状态,我就***问诊,仔细斟酌,短信开方,效果竟然还不错。
2、几多求索,矢志岐黄,读医书成了我最幸福的生活方式。
学好中医,读书、背书是必备的基本功,悲哀的是中西医结合专业竟然不学中医四大经典,于是乎大四自己才买了中医经典《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想要一下子记住这些拗口、深邃的文言文谈何容易,可惜记忆力大不如以前,只好晨起早读反复背咏,繁忙课余就拿出来翻翻,走在校园的路上、公交车上就用耳朵听着音频,假期里跟着网上的教学视频学习,畅游在古今名医的著作中,如临其境的体会着他们的看病过程及思路方法,为那些慧言智语,柳暗花明、精彩绝伦的医案拍案而起。假期里那些没有思路不会看的病有时竟豁然开朗,原来可以这么治,只愿读书恨晚,看书太少,认真地抄在笔记上随时翻阅。这时的生活就是尽量收罗中医书籍,可惜当时的图书馆图书馆不给力,种类有限而陈旧,只好没事往书店里钻,那个时候只看不买,抵挡不住时就狠心用生活费买上一本。
理论终归和实践有着很大一段距离,尤其是中医,《内经》虽然博大精深、万书之母,只能是示人以道,对于初学者来说,示人以术及治病之法更显的实际迫切,由术而道更易抓住初学者的兴趣。一本书可以改变一个人的思想,正如曹颖甫的《经方实验录》改变了我学习中医的方法,让我意识到《伤寒论》的重要性,也让我真正的尝到了甜头,以前看病,多按着中医内科教材按病辨证索方,效果不尽人意,全然找不到那种应对自如的感觉,大四寒假期间我就尝试着使用经方治病。就先拿一个桂枝汤来说吧。
有个邻居四十多岁,是个有名的药篓子,从我的记忆中,长期皮肤萎黄消瘦、感冒发热月月不断,吃药打针输液更是家常便饭,西医诊断为胆囊炎,胆囊切除后仍不见改观,近期低热一月余仍不见好转,查其舌体淡红,脉浮缓,想起了曹颖甫关于桂枝汤有补虚强壮,扶正驱邪的功效,就开了三副桂枝汤:桂枝15g、白芍15g、炙甘草9g、生姜4大片,大枣6枚引,一副药两块一,第二天就来告知你的药真好喝,像可乐,今天早起体温没再升上去,整个人也有了精神,第三天体温依然保持正常,要来调方,于是加了生黄芪20g、当归12g,黄芪建中汤原方5副,回校前体温一直保持正常,胃口增加,人也显的红润多啦,第二年回家他儿子说他妈自那以后再也没有感冒、发热过,精神头好的很。
邻居70岁的老奶奶,常年高血压、高血脂病史,经常感冒,发热,头痛、出汗,每次就要挂液输水,少则半月,多则一个月不愈,这次也不例外,到我放假回家,感冒发热一月多了,问其发热、汗出、恶风、背紧,食欲不振,时有干呕,人萎靡不振,这不就是典型的“项背几几反汗濡”的桂枝加葛根汤方证吗?于是乎桂枝汤原方加了葛根30g,一副药两块七,一剂汗止热退,知饥索食,两副后病去豁然,而且自此以后很少再有感冒,血压也稳定了不少。
依然是那个寒假,村东头一个嫂子,四十岁左右,感冒1月余,发热、畏寒,易汗出,咳嗽,心中满闷,多日不想进食,月余不愈,拍片、输液、打针,低热时有反复不降,反增整个人萎靡不振,来诊时围脖、厚帽、棉衣包的结结实实,汗出、发热、恶风、咳嗽,桂枝汤证,嘿嘿,太典型啦,于是乎开了桂枝汤原方加羌活12g、苏叶12g、荆芥12g、防风12g、前胡12g,第二天便兴致冲冲地来到我家,此时已脱去围脖、厚帽,像换了一个人差点没认出来,诉其服药后半小时便觉以前满闷的胃口豁然开朗,当夜即热退、汗止、咳减,夸我是个小神医,这样的效果也让我大吃一惊,神医怎么敢当,学好《伤寒论》的人都能解决她的问题啊!又给她做了些加减,服药半月余停药,反复感冒自此不再重演。
这三个例子充分说明了中医调人治病的道理,只要辨证准确,病痛解除了,人的整个体质也明显改善,疗效持久,不容易反复。这只是快速取效的例子之一,更多的是守方常服取效的案例,都是我个人学习总结的好材料。
当然,学过中医的人都知道,桂枝汤只是《伤寒论》113方中的一个,还有很多给力的验案不再沾沾自喜,然仍有很多治不好的病例,虽然过去多年仍然不时地在我脑海里闪现,读书之余总会多加留心,希望找到解决方法,弥补自己的不足,也让我意识到博采勤读的重要性,希望哪一天能够找到解除问题的途径。有了自己的学习方法,读的书渐渐多了起来,也开始发现自己有太多的知识需要弥补,真的是越学越无知,还有很多很多好书没有看过,也初步有了自己的知识鉴别能力,于是乎网上买书成了自己生活的必备,如今我的藏书已小有成就,至少是在我们班里最多的。
3、反思教育,唤起信心,请还我们一个纯正的中医思维。
而如今,我已经研三了,中医八年面临毕业,工作是个首当其冲的问题,反思走过的路,虽经历了众多困惑与迷茫,但对中医的痴迷却越来越执着,对于将来的生活,只需要一间诊室、一张方桌足矣,无论在哪里,只求认认真真临证看病,勤勤恳恳读书总结,省去那些浮躁,多些悠然恬静。
回想起我本科时,中西医结合专业整个大班一百多人,考研时虽然备受西医院校的歧视,转报西医院校的同学一大半之多,也有些对中医不甚有感觉的同学,浑浑噩噩地继续读了中医研究生,更有少数的同学为了中医的梦想坚持了下来,我也算是其中一个,到如今坚持中医阵线的同学屈指可数。如今面临毕业,中医院校的毕业生找工作,处处碰壁,西医院直接回绝:我们不要中医,包括那些中转西的研究生,只要中医院校出身的都备受歧视,反过来看看中医院,很多中医院也招起了西医院校学生,说咱们中医培养起来的学生能力太差,中医、西医什么都不精,即使招个中医院校的学生,也大部分迫不得已在中医院转行做了西医。中医院校的招生规模越来越大,学生也成了被标准化、现代化的产品,中医临床能力越来越差,能运用中医思维看病的人也越来越少。
转头看看自己的同学,发现酷爱中医的同学却成了一个实足的“另类”,临床疗效如此之好的中医为何却遭到众多同学们的摒弃,大骂中医院校误人子弟的同学大有人在,实乃是中医教育史乃至整个大学教育史上的一大奇观。刚开始的时候我还会与那些同学大讲中医的如何之好,到后来发现与那些对中医没有感觉体会的同学说这些,让他们感觉到自己在吹嘘,眼中充满了不懈与疑问,于是乎,某某病中医能治吗?某某情况中医能帮上什么忙?还是西医厉害,这些病到头来还不是靠西医解决?
凡事知所为,知所不为,此时我就学会了沉默,坚持着自己的梦想,我知道我的成功需要比他们付出更多更多的努力。不是中医不行,只是我们学中医的人不行,最大的问题就出在我们的中医教育上。中医缺失的不仅仅是临床能力的培养,缺少的更是中医学子信心的建立。
曾经多时,中医学习成了多数人的考试、考研、考博、晋职称的工具,临时突击,考完就远远地丢在角落里,等到有病人想吃中药的时候,翻出来抄上几个方子,管它有效没效,不去总结思考,没效果的话还可以大骂几句中医是什么东西,以致他们的病人也会坚信中医治不好病。
当然中医薪火的传承,中医院校的功劳功不可没,如果没有国家教育的支持,中医火种或许早就熄灭。研究生阶段我也遇到或听说了不少酷爱中医的学弟或师兄,他们共同的特点是善读中医经典,喜欢寻访名师,敢于临床实践,本科期间即在当地成为“小名医”,每个假期里乡亲们三五成群,排队看病,他们每当讨论起在家里的治疑难杂症的经验及神奇疗效,我都为他们喝彩和加油鼓励,他们对中医的执着与巨大付出让我感动,他们毕业后的工作与回报也让我们感到欣慰,已经不少师兄毕业后一年内在当地成为一方名医,生活收入在他们坚持梦想的同时得到了很好的回报。我想说中医的未来,中医的复兴就要寄托在这些酷爱中医,熟读中医经典,敢于临证的小名医身上,决不是那些照本考试、只会做实验、发论文的中医博士、硕士身上。
如果我们的中医院校的本科课程不再1/3的时间学英语、政治、计算机,1/3的时间学西医,不再只剩下1/3的时间学中医,中医四大经典不再沦落为无所谓的选修课,中医院校的教材开设医案、医论学习必须课程,教材更加侧重中医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鼓励学子敢于临床实践,像古人一样为了中医而废寝忘食,竭尽心血,那么我们的中医复兴才有可能。
如果我们的研究生教育能够因材施教,中医医院病房里不再西医包打天下,中医做个陪衬,不再把医学生当成医院的廉价免费劳动力,不再把学生关进实验室,为了一篇毕业论文或一篇核心期刊、SCI而不得不做一些与中医不沾边的东西,顺应中医自身成长的规律,能让真正喜欢中医的学生快速成长起来,中医的全部生命力主要在于临床,没了临床阵地,中医早晚会走向灭亡。
4、中医不差将来,差的是中医人的努力,年轻人的用武之地在基层
现代社会中医界方面的宣传,人们更多的眼光去关注名老中医,比如近年来评出的“国医大师”、“首都国医名师”等,这些老前辈确实是为中医的发展付出了一辈子的心血,他们是我们年轻一代的榜样,名与利对于他们来说已不是那么重要。年老一代终会过去,中医的未来还寄托在我们年轻人的身上,中医的发展更重要的是继承,然而这样的榜样让我们这些年轻人感觉到很是遥远,要想成为一代名医必须熬到满头白发才行,其实不然。中医年轻不是没有可能,所以我们的社会与媒体需要更多的关注年轻中医的生活学习,让同年代的榜样来激励我们前行,坚定我们的中医信心。刚刚毕业的中医学生进入临床,生活工作都面临着巨大压力,这就需要榜样来告诉他们只要坚持自己的中医梦想,中医是肯定不会辜负每个有心人的。
如果榜样就在身边,甚至是同年代人的话,榜样的力量就更加强大,就拿我老家的一个师兄来说吧,毕业后09年进入项城市中医院,选择了留在中医门诊,因为他知道门诊比病房更能坚守自己的中医梦,每天认真看病看书,晚上写写总结,常年坚持下来,一年后门诊量有一天几个慢慢增加到二十几个,而如今他的诊室总是挤满了等待看病、扎针灸的人,在当地小有名气,月收入两万左右,这可是个了不起的成就。他的成功在于坚持了自己的梦想与自己平时的用心积累,相信他的前途更加光明。
而如今,又到了一年毕业季,因为去大医院找工作处处受挫,被他们刷来刷去,又开始听到越来越多的人抱怨,在这个人才济济的北京城,我们年轻人微小的就像一只虫蚁,生存即是一个问题,坚持自己的中医梦想谈何容易,有的留下继续在北京奋斗,精神可嘉。
而我了解到不少中医学的很好的人都选择了回到家乡,从基层做起,沉下心来,默默奋斗着自己的梦想。或许整个北京城少了一百个这样的人也没什么,而家乡多了一个能看病的好中医,他们的父母、亲戚、乡亲们却可以少受很多病痛的折磨,中医的成材之路或许就是读书、临床、拜师、总结,虽然没有大城市那么多名医资源,但其它两项却可得到很大的弥补。基层人民对中医的渴望及好的中医师的奇缺,给我们年轻中医人一个很好的成长环境,只要我们努力坚持,何不来一个曲线救国,先把自己成长起来。
中医的简、便、效、廉,在基层医疗中更能得到实现,针灸最能说明力,就从我的经历来说吧。乡村劳苦大众,最常见的疾病就是腰腿痛,每年回家因此求诊者不在少数,甚至瘫痪在床,不能行走,生活不能自理,刚开始的时候没有经验就会推脱掉,到后来2010年暑假邻居有个奶奶的腰椎间盘突出症加重引起的腰腿痛两个多月,疼痛难忍,经常卧床,走起路来,对侧身体严重侧曲,走几步就要停下来痛苦地挣扎几下,用过封闭治疗、针灸拔罐治疗,均不见明显缓解,西医建议手术治疗。于是乎,我就想再试一下针灸、推拿加艾灸治疗,主要以腰骶部腧穴为主,结合双侧伏兔、委中、太溪,每次一个小时左右,一次疼痛减轻,二天后竟然直起了腰,疼痛明显减轻,直到放假开学没有复发。同样的方法我也治愈了邻村一例卧床近4个月,疼痛的不能坐立下床走路,体型肥硕,西医不保障手术成功的大爷。乡亲们有个什么腰腿痛,特别是之前扭拉伤留下的疼痛都会找我来扎上几针,有些甚至拔针痛除,几乎没有什么经济成本就解决了他们的痛苦,那种莫名的成就感就油然而生。
后注:我爱中医,中医的疗效让我一次次折服,她给我带来了一次次的欣喜与慨叹,也赢来了乡亲们的称赞,春节里,庭院满满,诊脉开方,不曾感累,我只想分享、享受中医给他们带来的惊喜与欢乐,让中医学子重拾中医人的自信。
中医不差将来,差的是我们的执着与自信,我想让周围的人都钦佩中医的疗效,亦想为知己分享我的喜悦。忧中医之苍桑,叹国人之浮躁,怜中医之不奋,吾当自强以不息。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经典落入尴尬境地 谁来拯救国服《星际2》
暴雪的三个游戏大作在大陆,一个成了亲儿子,一个成了藏地传奇,最后一个他们很努力的想把她树立为头牌,但从国服运营至今,玩家们的热情指数一直没有达到暴雪中国的预期,而这是由游戏本身、收费制度等问题造成。他们想过很多办法、正在进行校园行等尝试,离国服下个资料片还有几个月,如果你是暴雪中国区负责《星际2》运营的人,除了草根造星和政府支持以外,有没有其他办法能够改善现在的情况?还有哪些办法能够改善现在《星际2》不温不火的情况?为此微博上的一些资深人士发表了自己的看法,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星际争霸2:虫群之心》快来了,但是有多少人期待去打上几盘多人对战呢?
@Mudhorse(IT民工,产品经理)的回答:
这个问题很大,我们以前也思考过,这里是一个前电竞圈人士的看法:
为什么《星际2》成了现在这个样子?
1、根本上的原因。
电子竞技是一个讲究公平的运动,既然要公平就不可能靠卖道具赚钱。所以这个游戏赚钱只可能靠以下几种方法:
a、时间收费。这也是《星际2》所正在做的。但我们都知道,时间收费是很便宜的,不赚钱。当年《传奇》集合整个西南地区,一个月也就做到大概1000万这个数字&&换了在今天,随便一个页游轻松完爆它。
b、卖皮肤。《星际2》这个游戏在对战里没有英雄,也不可能为每一个单位单独做一套皮肤然后排列组合,而且这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平衡(我再说一次,LOL的皮肤其实是影响平衡的,只是程度不太大。旧版安妮的黑女皮,EZ的未来战士皮,没改之前都影响平衡)。由于其单位的大小,为单位设置部位皮肤(如DOTA2)更不可能。
c、卖会员服务。这个一般是指网上看直播的权利,但这是要建立在广大受众基础上的。此外,还需要游戏有观赏性。很多人认为War3好看,那是因为war3的战术性要比sc系列强,《星际2》打的是战略,而战略不那么有观赏性。(加一句,DOTA在两方面都做得不错,所以受众广泛不是没有原因)
d、卖其他内置应用,比如允许开发地图然后出售并提成(类似d3拍卖行),这个火不起来的原因是《星际2》的游戏结构导致它做不出好玩的rpg地图。
游戏不赚钱导致暴雪自己对它都不上心。信不信由你,这就是事实,哪一个商业公司会对一个不赚钱的游戏在意呢?你可以想想,如果LOL不能卖皮肤,如果DOTA2不能卖皮肤(身上的装备),它有多少盈利预期?
无数人都想不明白,为什么《星际2》会使用单一的月卡收费,他不买,我也不买
2、运营错误。
在第1点的前提下,运营依然出现了重大错误,虽然这实际上是暴雪中国经常干的事情吧。他们根本不管中国国情,CTM开服那一次就是,所有游戏***居然要过服务器验证,服务器一垮,就算你用的正版光盘&&我那光盘是去ctm发布会拿回来的&&照样升级不了游戏,这算什么程度的运营?
《星际2》也是。刚发行时,居然不做终身包,极大地扼杀了玩家的热情。之前高调软文发得倒是不少,&这个叫地球的行星上最牛逼的游戏&,把玩家胃口吊得太足(d3也有这个问题)。这种宣传策略在单机游戏时代很好使,为什么?你的客户都是一次性消费啊,你骗得他买了你游戏,之后就可以不管了&&你看d3不就是么,异地登录就封你账号,透着一股&用户对不起,但我是你爹&的精神。但你又能怎么样呢?你钱都给了。但《星际2》不一样啊,你要搞按月收费,又宣传得这么厉害,还不出终身包,结果就是别人玩1、2个月一看游戏也就这样,就不玩了,钱都收不回来。
还有一个相关的问题是因为本身人就少,***的也就不太敢抓。现在很多人玩的时候开***器,这个属于产品和运营两方的问题。
3、市场竞争过于激烈
简单地说,现在市面上好游戏太多。需要提醒的是,就算在1998年、1999年,就算是那段时间的RTS领域,也同样有《帝国时代》、《红警》这类游戏在跟《星际1》竞争,它并不是想像里那么强大,只是没有遇到对手罢了。没有任何理由相信《星际1》的品质高&&实际上,我并不觉得它比《帝国时代》有趣,因为&平衡性&并不是rts的唯一要素,它只是电子竞技的要素。一个最浅显的例子就是RA里,苏军和盟军是不平衡的,单管坦克打不过双管,选盟军对战你就等死。但在当时,它算是整个中国境内最火爆的局域网游戏。
而《星际2》不在这个基础上反思,依然搞3个种族,依然做平衡性,自己把路堵死了。在市场竞争过于激烈、市场细分的今天,这个思路已经不适用了。
很多人说这个比《星际1》好玩
以上三点里,第一点是根本性的;第一点决定了第二点,如果这个游戏能通过别的方式赚钱,它就不需要关心收费模式,这样运营就会比较容易开展,起码可以在发行时搞几个重大的高奖金比赛(比如DOTA2那种百万级的),能吸引到更多的人,不至于陷入恶性循环。市场竞争其实只是相对的,如果第一、二条做好了,不敢说从网络游戏市场抢人,起码搞好自己一亩三分地不难。
当然还有其他问题,但这几条是比较主要的。
《星际2》接下来怎么办?
《星际2》有一些机会,但都不太大。
1、资料片。老暴雪玩家都知道,暴雪的游戏,原作也就那样,基本都是资料片才火起来。在这一点上似乎还没有反例:就连wow,实际上国服人最多的不是classic,是tbc(尤其是3.0那一阵)。别的更不用说,hellfire、broodwar、king of destruction、frozen throne,全都是。 所以期盼虫群之心有品质上的改变是最直接的,虽然以目前得到的资料看,希望不太大&&
2、用好之前的选手资源。比如打War3那些选手,转《星际2》的有几个?出点名的就一个Infi,但是转了之后打出什么了?无名无钱,基本等于流失。Sky现在在做什么?神仙道选手,LOL解说,DOTA打野蝙蝠&&一句话,为什么war3选手还在打,一方面也确实是因为他们更擅长,另一方面是国人不舍得丢掉这个优势项目。但一切的关键是,《星际2》没有给他们以足够的希望,这种没有希望既有利益上的,也有游戏本身的。必须让老选手转型,方法也很简单,多搞比赛,多搞高奖金比赛&&搞校园行有个蛋用。
3、真正把运营权下放给网易去做地方推广,主攻二级以下城市地推,就像2002年铺传奇一样往下铺。这是一个艰苦的工作,但你要搞按月收费就得这么搞,没有捷径。以前网易的西游系列,也是这么搞起来的。这倒未必很花钱,就是麻烦,需要监控的地方太多,不及发***稿省事。
4、当然还有一条毒计是赶紧把《星际2》停运,改做war4&&我一直觉得这才是最大的机会,不明白暴雪为什么失心疯要做《星际2》,这破游戏2004年后除了韩国人基本已经没人玩了,目测全中国玩《星际1》的不超过1000人。
@害虫陈 (育碧软件的工作人员)的回答:
不是星际的原因,是RTS的原因吧。RTS已经显得不合时宜,依然是十几年前的玩法,但玩家已经不是十几年前的玩家了。
Blizzard All-Stars 现在开发进程令人发指的缓慢,还在收Lead Designer呢。能翻墙的可以去@BlizzardCareers看暴雪的招聘信息。Next-gen MMO也在收人哦。Dota2都感觉已经晚了,何况这没谱的Blizzard All-Stars。
LOL都玩好久了,DOTA2也快出了,暴雪全明星&&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测试呢
即使BAS火了,那也只是Dota-like模式的胜利,RTS就不适合现在的市场。即使是韩国,星际的网吧占有率也只有3%左右。
学习成本太高了。Easy to learn, hard to master. 这是形容暴雪游戏的,但是星际对于现在的玩家来说真的Easy么?当然即使学习成本高如DND,万智牌,EVE也有人玩,但都不温不火的。
所以个人看法,求喷:要改善只能从游戏机制上下手,运营的动作终究治标不治本。
然后发现,把RTS资源收集极简化、控制单位最少化,英雄/装备/技能选择代替科技树之后,不就是Dota-like嘛。
ps。我是BLZ脑残粉啊
李?(一个向往做真正媒体的创业者/媒体人)的回答:
现在还拿电子竞技的那套想法去做RTS,无疑自取灭亡。
既然有这么多人玩,为什么不搞公会、战队、联盟和帮派呢?把组建权限下放到玩家头上,让多人集体参加,然后增加集体之间的战争(比赛)次数,岂不比你单纯只有一个天梯比赛要好得多?
既然有了魔兽世界的成功,为什么不把成功的副本模式引入到星际2中,做成每周的战役并且推进剧情呢?魔兽世界有22、33、55,为什么星际2不能有呢?何况星际2还有三个种族,每周的战役大大小小数万场,有什么不可以呢?
既然有了战役,为什么不能有级别奖励和模式奖励呢?就算低等级、低操作的玩家也可以通过各种低水平的战役、模式获得成就感,增强横向之间的交流,而不是像天梯那样垂直的压制性排名,保证低端、入门玩家的乐趣,增长他们的在线次数,有什么不可以呢?
这场面壮观是壮观,但是小白玩家操作起来就是&&
既然星际1有过限时生存模式,星际2为什么不可以有呢?在前三点的基础上,只要设计合理,限时生存挑战AI不比人对人更为刺激吗?至于说&草根造星和政府支持&,有了好的游戏模式和环境,这些很难吗?就算没有&政府支持&,做到以上三点,暴雪中国要的不就是在线人数和在线时间吗?
还记得安其拉之门,所有人farm一万张虫皮的过程吗?这才是全民游戏的精髓。
好好想想北野教练对南烈和岸本说过的那句话吧:&他们总是打得兴高采烈。&
为什么偏偏要让玩家&不兴高采烈&?
@楚云帆(新浪游戏主编,资深玩家)的回答:
一些游戏的成功有其时代因素,而后世想要复制其成功就要考虑到这个因素。即便是正统续作,也不是说你把产品做到前作的品质就一定能延续辉煌,更遑论很难说做到了这一点。
星际1成功的时代因素
1、同时代(97-01年)的RTS游戏(帝国2、红警2)中,只有它将对抗性与数值平衡做到了巅峰,虽然后来暴雪自己的War3分化了这一市场,但是这个时间已经让它形成了巨大的影响并扩散开了。
2、彼时的市场上,网络游戏方兴未艾。以国内为例,在02年传奇到来之前网吧里最大的娱乐还是以QQ聊天、上各类网站、单机游戏为主,网游就千年、红月和一些MUD问津的人不多,很多喜欢聚众娱乐和对抗的玩家自然选择星际1、红警2这种游戏。
网吧的兴起尤其在中韩两国有巨大的意义,尤其是在个人电脑普及不高的情况。97-00年间韩国这么个小国家就有2万多家网吧,网吧的兴起直接带动了星际这款的兴起(此外天堂等早期网游也受网吧影响很大)。国内呢,网吧兴起之前一些地方叫电脑室,规模很小,网吧兴起之后成了聚众游戏的场所,CS、星际这种对抗类游戏成了最受欢迎的,直到网络游戏兴起之后逐渐被替代。
3、知名选手的带动作用。这个就不用我多说了。
星际1是个好游戏,不过好像后来只有韩国人喜欢玩
星际2到来的时候面临的是怎样的环境呢?
1、竞技对抗类的各种单机网络游戏已经足够多了。DOTA、英雄联盟珠玉在前,有了巨大的用户市场,其他如梦三国、起凡之类的也有不少的更能接受国内文化的玩家,星际1虽然仍然保有一定的用户群但是已经十分小众了,而星际2上手度对吸引DOTA、LOL游戏玩家并不占优势,而自身的品质对继承星际1的玩家也有很大的困难,至于梦三国之类的玩家多数实际上很难接受这类国外游戏就更不用说了。
2、市场上的游戏类型、种类已经足够丰富了,不再是到网吧一台电脑一看就那么几个游戏的时代了,而是一打开电脑几十上百款游戏同时冒出来无从选择的时代。同时网吧因为政策和自身的原因没有太大发展,个人电脑变得十分普及,玩家虽有聚众娱乐或对抗的需求但是可选择的产品太多了&&腾讯旗下的LOL、CF、QQ飞车之类的都有先天的优势,而且更简易上手,为什么非要选择星际2呢?
3、电子竞技产业越来越成熟的情况下,星际2项目对电子竞技选手的吸引力实在太小了。选手和战队看重的无非3点,名、利、爱。名是要靠游戏在玩家中的热度,星际2显然不占优。利呢?iG去年拿到了DOTA2邀请赛一等奖冠军100万美金,星际2么,自己看sc2earnings上的选手奖金榜吧,且不说都是基本都是韩国人的天下,国内选手即便能插足进去实际上获益也不会太大。爱就不说了。
上面是外部原因,游戏本身的原因就不多说了,最可笑的是月卡制度。一个电子竞技游戏你搞个月卡?暴雪你真的清楚自己是在做什么么?正版已经是阻碍游戏普及的一道门槛了,你自己再给自己安一个?
所以你看,不要对星际2的市场表现有太高的期待&&尤其是不要太主观。
这个价钱其实很厚道,但最关键也是最让人忧伤的问题就是来得实在太迟了
要怎么做呢?
这个要看暴雪想要什么了,如果想赚钱,那么现行的这种形式也不是一个多坏的制度,至少有固定收益。如果想要继续扩大受众,那么就需要对游戏现行收费制度包括游戏本身做很多改进了。
1、取消月卡制。也别卖什么终身版,甚至可以来个正版风暴价钱低点多卖点。你做不到像COD那样一年一个新版本的话,靠卖盘赚钱这种路子今后只能越走越窄,还不如圈用户,有了用户后面可以做的事情太多了,暴雪的三款游戏加一起的用户这么可观,却一直各自为政而不想着搭建一个可行性极高的优质游戏平台聚拢用户实现更进一步的商业模式(我09年就写过这么一篇 微交易对暴雪的诱惑 ,虽然像实名好友在内的一些已经实现,但是还是有很多可以做的)。
2、MOD商城这个貌似开发完了吧?官方自己可以卖皮肤、地图,玩家也可以自己做皮肤、地图拿到商城上卖然后官方分成,这样用UGC内容来提高游戏的可玩性,提高核心用户忠诚度,这个在Steam上已经得到完美体现了,这事暴雪在十年前就该做了,今天才想起来还拖拖拉拉的,让人无力吐槽。
3、如上所说,星际2的操作对DOTA、LOL开始接触这类游戏的玩家来讲上手要难一些,但是星际1现在很多用户不是还没过度到星际2呢么,暴雪有对这些用户做过调研么?他们为什么不喜欢星际2而还要玩十几年前的星际1?反正去年我在自己负责的看游戏平台看到的数据是,星际1的热门直播场次的观众都要大于星际2,玩家要的并不仅仅是画面的观赏性,而是看自己喜欢的游戏。为什么星际2没争取到这些星际1的玩家,那就是自身产品的问题了,多调研然后修改多少可以解决些问题。如果现在这个产品极大丰富的年代暴雪还那么冷艳高贵,那也别怪玩家不买你帐。
4、运营商,除通过一些手段继承星际1的用户外,对战类游戏的市场也不是不可为。玩家是有成长性的,并不是说一开始玩的游戏弱就会永远固定在这些游戏上&&基于熟人关系的市场推广是一方面,用更富策略性的竞技内容来宣传也多少能有点效果,细水长流地为媒体贡献优质内容也可以,反正很多东西都可以做。
我拿最后一点举例说明好了,毕竟自己也是做媒体。现在的媒体很多,但是自己产生的内容实际上并不多,一些媒体因为是网络游戏资讯为主可能也不甚关注星际2这款游戏,但是也知道星际2这款游戏能够吸引用户,那么在媒体无暇顾及的情况下一些厂商会自主输出些优质内容给媒体,以实现自身产品的曝光。以星际2为例,包括星际1的文化与怀旧、星际2的选手介绍和明星打造、星际优秀比赛的视频推广,或者与媒体联合举办一些小的活动或者比赛之类的,都可以做,并且多数媒体是乐于接受的。这些举措虽然不可能立竿见影,但对于品牌积累是有帮助的,并且潜移默化地影响玩家&&这种品牌积累很多速成游戏穷尽全力也无法实现的。
在业内人士回答的同时,也有一些不知身份的新浪网友同样给出了精彩的回答。
@太阳与五毛钱(微博网友)的回答:
看到这个问题,脑海里突然浮现这一句话:
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原先真以为是老毛的句子,后来查了一下,发现其实是出自清代诗人赵翼的《论诗》,上两句是:
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
说白了,还是时势使然。
回到题目上来,这个题目属于在一个超大题目下几层的小题目,按顺序如下:
1,如何改善RTS的状况
2,如何改善SC2的状况
3,如何改善SC2在中国不温不火的状况
逻辑上,题目没有毛病。但是,回答这个问题,必须从根本上入手,也就是RTS这一游戏类型在当今的状态。
看到上面有人提到解决方案里面,包括什么免费啊,什么的,我必须提出一点不同的看法:
有的时候,就得认命。
《星际2》其革命属性不够强,这才是更本质的原因。
所以,不温不火,其实不是一个差结果:再努力,也不可能重现当年的辉煌。
解答的前提在于:
1,只有变化是永恒的
2,历史是螺旋上升的
从用户着眼:
玩RTS的是什么样的玩家?
即时战略这种游戏绝对属于最难的游戏类型,没有之一。这里说的是从类型上划分的。智商,反应速度,手眼协调能力,对游戏充分程度的理
解,要学习,看视频,背书,做功课,大量的练习。总之,需要高昂的学习成本。所以,会选择玩这一类型游戏的玩家大多属于硬核玩家(用户群分析:硬核玩家是RTS游戏的核心用户群,辅之休闲玩家群体)。
《星际争霸2》
硬核玩家是怎样的玩家?
他们是玩家中的精英阶层。由于高昂的学习成本,导致其难以培育。因此,这个群体,不像休闲用户,很难出现爆发性增长。反之,随着年龄的增长,流失速度远比增长速度快,更遑论被其他优质游戏分流的影响。
当年玩SC,WAR3的人都是什么人?
70后,80后,童年伴随着游戏业的兴起,接受的是最正统的游戏教育。他们当中很多人理所当然地会变成硬核玩家,并且成为当时的游戏市场的主力。直到现在,他们依然会玩游戏,但必然由于生活压力,无法像以前那样进行了。
而现在的用户构成是怎样的?
有报告称30~40岁的才是主流用户,但不可否认的是,年轻人永远是游戏大军的主力。而这一代的年轻人,一出生就面对无数的(游戏)选择,被各种分流。
结论是:用户基数不够大,且核心用户群难培养。
PS:这里,我不同意把帝国、红警作为暴雪的竞争对手来考量。实际上,AOE、RA最重要的作用在于,执行了教育功能,培育了大批RTS玩家。
从暴雪着眼:
暴雪是什么公司?
世界顶级的牛掰公司。同样没有之一。
一年多前,曾经被问到,暴雪牛逼还是ZYNGA牛逼。我毫不犹豫说当然是暴雪牛。对方不认同,并且说硬核游戏最终将消亡。
对方是我亲爱的老板。
老板的着眼点,更多在于企业提供的价值属性。也就是说,ZYNGA提供的(社交)价值远大于暴雪提供的价值。一边是代表革命性意味,另一边则是传统的。作为职业资本家,自然做出了ZYNGA牛这个判断。
暴雪的员工,都是精英,行业的顶级标准。这群人,自然只会做精英产品,也就是硬核向的游戏。
《魔兽世界》其实也是硬核游戏,只是暴雪通过一系列设计,让它能够被更广大用户接受。
如果要增加(国内)营收之类的,无非是,抓住核心用户,让他们爽,让他们掏钱。从这个着手或许会靠谱一些。
最后简单总结一下我的看法:
1,只有变化时永恒的:现在形势变了,没必要对《星际2》有太高的要求。
2,历史是螺旋上升的:RTS作为一种类型,必然不会那么快消亡,以后的某一时间点,还会以另一种形势卷土重来,比如实景RTS,超大规模网络RTS等等。
硬核玩家的消费能力是相当强的,90块钱?不要侮辱他们了好么。他们不会在乎这点钱的
时间不够,以后慢慢改吧。
@马啸甩***兵(微博网友)的回答:
时代已经变了,即时战略游戏已经过了巅峰期,在走下坡路了。要想改变《星际2》国服不温不火的情况,下面几条:
1.继续完善新手引导系统,现在新手玩家有50场练习赛,但是练习赛的地图跟天梯地图完全不一样,还有岩石帮忙封家,这对于新手的成长有害无益,在这种地图上打练习赛,一到正式天梯比赛连人族普通的2bb rush估计都不知道怎么挡。
要了解兵种很容易,但是新手往往不知道兵种的搭配和战术,如果在教学关卡中能加入战术的指导我觉得能很大程度上加快新手的成长,比如某一关是TVZ,这一关的教学内容就是2bb rush。当然这个想法还比较简陋,但是我觉得新手引导要往这个方向去发展,毕竟对于新手来说最关键的还是战术的学习,操作可以慢慢磨练;
2.说实话打天梯实在是太累了,要保证自己排名每一局都要认真打,对体力的消耗实在是很大。对于很多天梯玩家来说,打游戏已经不是玩了,关乎自己的心情和荣誉,谁也不想每天上天梯就是为了找虐,而且还是花钱找虐,能屡败屡战的选手毕竟是少数。而且不是所有玩家都想一直找比自己强的对手对战的,玩家在天梯中应该有选择是&同级别对手&还是&更高级别对手&的权力。当然这个关乎整个天梯的算法,只是建议。而且我一直在想对于那些战绩不好或者排名靠后的玩家能不能少收点钱- -
3.加大与知名解说和明星选手的合作力度,玩家选择进入游戏之后观看解说或者选手的教学比赛,而不用登陆到优酷去看;
4.开发官方的操作训练地图,这个应该不是什么难事儿吧;
5.连接玩家的邮箱等社交网络,寻找玩家联系人中也在玩星际2的朋友。
相关报道:
新闻***:010-
责任编辑:吴才刚
名企动态: |
标志着Windows迈出个性化计算的第一步……
本站特聘法律顾问:于国富律师
Copyright (C) 1997-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