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DOTA的问题_百度知道> > >写给几年后的自己写给毕业几年后的你篇一
写给毕业几年后的你
或许你现在背井离乡,生活过的马马虎虎,拿着3-4千的工资,晚上吹着空调有电视看有电脑玩,这就够了,但是未来在哪里?
下面的话请耐心看完,也许会对你有一些的帮助!
每年,很大一部分大学毕业生都会进入工作,在这些职场新人庆幸找到工作,对未来充满憧憬的时候,他们的前辈----已在行业内打拼了几年的师兄师姐们----却怀着深深的忧虑,他们不知道未来会怎样?他们不知道何时会因为受不了折磨而放弃?
职业生涯的O形路口
不管何种企业,大学毕业生进入其中从技术员干起。两三年过去了,这些大学生的职位会从技术员、技术骨干慢慢做到总工程师、项目经理,工资也从2K、3K变为5K。看起来有着不错的职业发展,然而事实上他们中大部分人的职位会停留在技术骨干这个阶段,工资也会停留在3K至5K左右,之后再难有进展。到总工或者项目经理,对大多数大学生来说是很难实现的,在当今的关系社会能力显得那么微不足道。当大部分人在前进的道路上停留下来后,他们就将在职业生涯的O形路口无休止地循环,看不到尽头,当尽头出现之日,很可能就是他们放弃之时。
很多公司人事部做的就是致力于招人,或者说低工资招人,而不是致力于留住人,因为人才市场上有的是价廉物美的新毕业生。当年,你花了一年左右的时间就能轻松胜任所担任的职务,那么你的师弟师妹凭什么就不可以呢?他们往往以每月2千多的工资招募一个大学毕业生,两年后,当他的工资需要增长时,将其换掉,再招一个毕业生,如此往复循环,将人力成本控制到最低。这些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就是廉价的劳动力成本。
与世隔绝的社会生活
人是社会化的生物,和前程黯淡相比,与异地他乡孤独的生活更使人自卑与绝望。你努力挣扎向上,想脱出这种生活,最终发现是那么的无力,而年华却已老去。当你走出大学进入企业,你会发现自己的生活世界是那么狭小,你的活动范围每天重复。 除了上班和睡觉,你最重要的活动就是去超市购买所需的生活用品。其他的社会生活最多也就是与同事斗地主、诈金花、喝酒,你建立不起自己的社会资源。你孤身一人在外地打拼,身边没有父母亲人,只有一帮同病相怜的同事,当你需要帮助的时候,需要维护自己的权益的时候,身边的人都无能为力。你的生活圈是那么的狭窄,人际交往显得那么苍白。有一天一个工作结束,你离开了现在的地方,那无奈的漂泊注定了总是在重复地画着大小不一但形状相似的圈。
春夏秋冬四季转换,你的工作服也在冬夏间轮转,你和所有的外地人都没有明显区别。在本地人眼中你们都只是打工的而已。如果你很乐观的话,倒是可以把公司的工作服看作是一种福利,冬夏各两套,从周一穿到周日,基本上不需要再多买什么衣服。毕竟你可以自由地穿自己衣服的时间一个月只有那么几天。公司食堂每天会给员工提供伙工作餐。伙食费有些公司要从员工工资里扣除,有些公司则当作一种福利完全免费。但食堂饭菜很多人都深有体会,只能奢望偶尔在饭店里的应酬了。
在这种生活状态下,婚姻成为很多大学生不敢面对的问题。你的生活圈决定了你交际的人大多和你一样,大家同病相怜,没有能力去摘取爱情的果实。大城市三十左右的单身贵族比比皆是,不是不想结婚,是找不到结婚的人,是不敢面对没有房子的婚姻,是不敢承担那贫贱夫妻百事哀的未来!或多或少也包含一种无奈!
如果你已成婚,那最让你纠结的就是孩子的入学以及对父母的照顾。你只是暂住在本地,
你的孩子没有权力上那些好的公办学校,或者说你没有能力交那么大一笔的赞助费,而民办学校的教学质量又不能让你放心。毕竟,读书是你能想到的唯一能改变自己孩子未来的救命稻草。你只好无奈地将你年幼的儿女送回老家,回到爷爷奶奶身边成为留守儿童。每周的***是你最开心的时刻,在外的苦累在孩子的笑声中都会消融。你在心里默默企求上苍,让自己的父母和孩子平平安安,无病无灾。任何一点风吹雨打就可能让你刚刚起步的家陷入泥沼。
你每年只能回家几次看一下逐渐老去的父母和日渐长大的孩子。因为假期就那么多,因为路途太远往返不便,因为所有的因为。为了生存,你离开生活了二十年的家乡,但在他乡却无力构建一个属于自己的家,如同水中浮萍,没有根,心也不能降落。
明天在哪里?
来到城市的大学生对未来最大的期望是能走出父辈贫苦生活的轮回,让自己进入更高一个阶层,为下一辈创造一个更好的起点。但当你已年入不惑,自身可以贩卖的价值已所剩无几,而城市却不再需要你的时候,你难过落魄地回到老家,让你的儿女从你二三十年前的起点重新出发,再画着一个和你一样的圆?作为大学生的你无力改变自己的命运,难道你能保证你的下一代能顺利地考上大学并改变命运……?
城市很大,外面的世界也很精彩,在这个只许进很难出的围城里,作为打工的大学生们你是否有了足够的储备以避免属于你的精彩落幕呢?!
如果你现在感觉很触动,很现实,不放好好的静下心来好好的想想自己的未来在哪里,自己是愿意拿着两三千,三四千的工资安稳的想这样生活着,还是有自己的理想,社会是残酷的,师哥师姐们用他们的亲身体会告诉了我们,再大的理想会在我们打工安稳的工地生活中给磨灭的!
此时的你不防想想:
1、我的理想是什么?
2、我下一个目标在哪里?(当你把第一个想通的时候,这个就是你眼前摆着的问题,是你拟定计划的开始。)
3、我有能力做什么?(这是一个最关键的问题,但也是一个次要的问题,因为能力是培养的,当你的理想和目标都明确是,只要你坚持不懈的向着自己的理想和目标走去,能力自然就要得到提高!但现在你一定要认清自己的能力,这样才能为自己定好目标。)
以上内容希望对同学们有所帮助!
心灵成长与素质修养----主题2 我要成功ppt篇二
做幸福的教师篇三
做幸福的教师 做幸福的教师,幸福地做教师,做教师的幸福,这不是一组文字游戏,三者依次是目标、践行和成功。正如国学大师王国维用宋词表达的,从“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式的明确方向;“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式的执着追求;最后到“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珊处”的终有所获。
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这个“光辉”中应该必然的蕴含着“幸福”的因子。这种幸福不只来自于外界的赋予、物质的回馈,而应是得益于内心的充盈,来自于心灯的呵护、薪火的维系和传承;来自于精神的给予获取、吞吐吸纳。做教师的幸福不仅在于自己是幸福的,而且还在于可以通过共享传递扩大幸福。构建和谐、安宁、幸福的社会,必须培养充满幸福感的公民,而培养懂得幸福、追求幸福的公民,必须有幸福的教育、幸福的学校、幸福的老师。
做教师的幸福,无论是从外部到内心,从别人到自己,从教育生涯到人生全部,要有心境的开阔、生命的敞亮,人活在世上即便脆弱到是“会思考的芦苇”,也永远拥有着选择的自由,自己抉择怎样过生活和拥有怎样的生命。心中有“爱”,无论人生的路多艰难、多痛苦、多困厄,脸上带着微笑,心里就有着宁静与平和,这就是幸福的人生。教师也是这样,忙碌的身影,疲惫的神情,巨大的压力下应做个幸福的教师,进而做幸福的教育,创生幸福的自己和幸福的社会。
读《教师成长的秘密》有感:
(来自绿色圃教育网,可惜没有署名)
这本书,我看了两遍。看完第一遍,好像什么也没记住,只知道作者是管建刚,从一个农村教师成为了特级教师,喜欢记录,再让我说别的,好像说不出来。于是,又开始看第二遍。看第二遍之前,我仔细琢磨了目录里面的5个部分:第一部,2.18%的基础教育。第二部,120%的教育渴望。第三部,75%的教育奋斗。第四部,63%的教育韧劲。第五部,10%的教育写作。看着目录,依稀回忆起每个部分里面作者所记载的事例。然后,根据这五部分,我又重新阅读了每个部分中的细节,看完后,隐约能感受到作者的坚持、执着、志气、不服输的个性,十年磨一剑,最终从一个普通农村小学教师炼成了一个特级教师。
那么,这个特级教师究竟是如何炼成的呢?我想,主要有以下几点值得我们借鉴与思考:
一、特级教师是“想”出来的
所谓“想”,这里指发自内心的“想”,也就是渴望,也就是我们每个人在每个阶段应有的人生目标。管建刚老师为了与在中心校的老婆平起平坐,他从内心生出渴望,确立了目标--从村小调到中心校,7年半的时间,他从村小走到了中心校,又源于他内心的渴望,又从中心校走到市里学校,一步一个脚印,最终走成了特级教师。成为特级教师的管老师,似乎已经实现了终极目标,但是在一次与孙老师的谈话后,他又有了新的目标:几年后,他还要成为“有声音”,能让大家记住的特级教师。一个目标实现,又生新的目标,这样永远都有新目标。有目标才有方向,有方向才有前进的动力。要把目标转化成行动的力量,不是在家里等的就有的,而是每天的工作中,朝着目标的方向一点点前进。管建刚老师在书中提到,一辈子没有活出亮色的人,不是他没有能力,没机遇,往往是他没有真正的渴望过。我们经常“想过”要做什么,却不曾渴望,渴望更能激励我们去付出行动。心“想”未必事成,只有把“想”化成渴望,从内心生出切合实际的目标,认准这个目标,一条道往前走,走到黑还要往前走,这样最终才会见到黎明。
二、特级教师是“逼”出来的
书中有这么一句话:一个人如果不逼自己一把,永远不知道自己有多优秀。很多时候我
们都贪图安逸,过于溺爱自己,得过且过。或者常以不舒服,精力不济等推诿工作。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数年以后,我们发现,工作了这么多年,竟然没有任何变化。然后就会后悔当初没有拼一把。
逼自己,贵在坚持。来看看管老师是如何逼自己的。每天逼自己写1000个字,每天逼自己跳1000下绳。天天如此坚持下来,身体好了,字也漂亮了。为了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他萌生出办《班级作文周刊》的念头,一直坚持到现在,办了12年、600多期《班级作文周报》,虽然这12年间遇到层出不穷的困难,但是每遇到一个困难,他都逼自己想出一个的点子来解决问题,就这样成就了他的作文奋斗史。再说管老师给学生作文投稿,一次不成,投10次,20次,100次。稿子投出去了,石沉大海也要投,不以质量取胜,也要以数量取胜,这样屡败屡战,终于成功了。就是这样一个有坚持的人,他认准了道,一条道走到黑,就走到了别人望不见的地方。
逼自己,喜欢现在的工作。我们当老师的,也总会有很多抱怨。工资少,杂事多,没名堂。但是不喜欢也要逼着自己逼着自己好好干。因为几乎没有人能找到一个一辈子愿意为之苦,为之累的工作,任何工作做久了都会烦。管老师在书中有这么一个比喻:你和工作的关系,好比两口子一起过日子,你想他的好,他就很好,你想他的坏,那就完蛋了。我们每天的工作都会遇到很多麻烦事,逼自己喜欢现在的工作,投入现在的工作,像陀螺一样围着工作转,让自己没有时间去烦恼,把事情一件一件解决掉,你会觉得一天做了很多事情,就会很有充实感和成就感。现在,适当折磨折磨自己,将来,你会发现,流过汗的日子,吃过苦的日子,回味起来,是如此的美好。
三、特级教师是“写”出来的
管老师在书中提到:每天花48分钟的时间用在记录上,记录当天的教育喜悦,教育烦恼,教育小失败,教育小智慧,记上三年,你一定能从平凡走向优秀,再记5年,你一定能从优秀走向卓越。细想我们身边,不乏教育故事,不乏教育灵感,缺乏的是记录的手。只有记录下来,才会永远保存,记录,不是写文章,它是随意的,一两句,可以,八十句更好。不用构思,不求成篇,只要真实与及时。真实,才有价值。及时,是怕遗忘。遗忘非常可怕,当初的一点感想,第二天就会遗忘掉一大半,过几天就忘得所剩无几。只有记录,才会让你的灵感永远的保存。
记录,不仅仅是记录成功的例子,更要记录失败的。只要你拿起笔来,将你教育中的麻烦与失败写出来,这一件件事,就都会化为一个个曲折的、吸引人的好故事。再回顾这些教育行为,你会发现自己做的不好的地方,需要弥补的地方,然后你就能及时进行教育补救。
记录了一个又一个故事后,再对这些记录进行分析研究,同类合并,异类分项,归纳出你的发现,这就是属于你自己的教育故事,有属于你自己的特点。接着再有针对性的看一些教育理论书,读着读着,你会发现,教育理论和自己的教育实践有了相通点,你会发现,教育专著的阅读并不枯燥,这就是写而后读。写而后读,它有针对性,能节省出大量的时间。从这个意义上讲,“写”给了我们最好的阅读指南。
当我们老了,回顾这一个个记录下来的教育故事,用这一个个记录来印证我们曾经走过的教育人生。正如美国作家罗伯特基挺的话:当你变老了,你的身体越来越短,而你的故事越来越长。
我们每个教师不可能像管建刚老师那样,都成为特级教师,但是我们每个人可以有成为“特级教师”的野心。认真做好每一件事,尽力不后悔,成为每个人自己心目中的特级
论一堂课的五个境界
不论大学老师还是中小学老师,每次去上课,心里总要有点什么追求。我把这种追求分成五个境界,或叫五种层次。这五个境界从低到高是:第一,起码要充满信息(information);第二,尽量让信息都是事实(facts);第三,最好把事实放在一个系统中成为知识(knowledge);第四,更理想的层次是让知识充满智慧(wisdom);第五,最理想的境界是把智慧上升到哲学(philosophy)。
第一境界:充满信息
老师上课起码要有信息。看上去这个要求过于简单了。其实不尽然。真的有点老师上课,前20-30分钟是胡扯。前几年,有位老师每次上课先讲几个文化大革命的小故事:某某被红卫兵揪出来了。他讲得眉飞色舞,学生们却早听腻了。另一位老师每次上课都用20分钟讲自己写了什么文章,搞了什么科研,自吹他是中国认知语言学的第一人。还有一位讲法律的老师每次上课都要接一两次手机,一接就是十几分钟;开始回来还向学生道个歉(“不好意思,案子太大了,几十万呀!”),后来就理所应当了。这些人的课上,信息量很小,他们在浪费学生的时间,等于“杀生”。他们的信息无异于“八卦信息”。 我相信教学大纲上规定的内容都是有用的信息。如果老师想加些课外内容或举个例子,也应该是有根有据的信息。比如,“动物世界”栏目上说,美国有一种蝉,幼虫在地下生活17年,然后某天晚上在4000平方米的地面上,忽然有数百万只蝉同时从地下钻出来,场面十分壮观。非洲有种松果蜥,雌雄每年定期约会,交配生子,厮守20多年;他们行动缓慢,常被汽车压死;一个死了,另一个为其守丧五六天,像是在哀悼他。“泰德”报告中,某位演讲者说美国新闻中,国际消息很少,仅占1%。她统计了2007年2月份的各大媒体的报道。当时朝鲜正在拆除核设施,印尼正在遭受洪水袭击,巴黎环境大会出炉的IPCC报告正在大谈温室效应。而美国的国内新闻占了79%,剩下的21%大部分是关于伊拉克的;关于俄罗斯、中国、印度的新闻不到1%。而国内新闻中,占绝对篇幅的是美女艺人安娜?尼克尔?史密斯之死。所以,美国人对世界了解很少。像以上这样的信息,就不是那么“八卦”。
第二境界:尽量让信息都是事实
信息有真有假。在课堂上提供的最好是真的。这是第二境界。常言道,“眼见为实”但我们课上讲的东西不可能都是我们见过的。再者,这个说法并不科学:世界上有许多东西我们是看不见的。光、电、热、地球引力等都不易看到。不过,我们可尽量采用来源可靠的信息,如正规出版社、正规媒体、特别是科学家的研究成果。我喜欢用科研人员的文章或演说。如,斯宾塞?威尔士是用基因来研究人类进化历史的科学家。他试图收集世界各地不同人群的基因,用基因信息中的异同来画出全人类的“家谱”。这是一项令人难以置信的巨大工程,但是从理论上说是可以操作的。人类基因组有两种染色体,共30亿核苷酸。一个细胞里的基因排列起来约有两米长;全身的基因排列起来的长度可从地球到月球来回几千次。基因组的信息量是个天文数字。它包含了人类进化过程的全部信息,记载着我们区别于其他动物的根本编码和程序。不过,人的基因组与其他动物的基因组差别很小。据说,我们与耗子只差2-3%。个体之间的差异不到千分之一。正是因为基因编码如此复杂,我们在遗传中出现小小偏差是很容易的。小偏差经过几十代、几百代之后就造成不同族群之间的差异。调查出这些差异,就能画出“人类家谱”。 举这个例子是要说明,讲这种知识比传播“神医们”的“长茄子、绿豆、白萝卜治百病”或用芒硝强行“脱水”可治病要有用得多。为人师者,要有自己的基本判断。不向学生推荐《学习的革命》之类的书,更不信读了它能获诺贝尔奖的鬼话。作者若有获此大奖的方法,他为何不去拿奖而落到编书骗取的下场?只有骗子们才推荐“三个月过英语口
语关”之类的学习班;英语专家都是告诫学生要多听多练。
第三境界:最好把事实放在一个系统中成为知识
第三境界是把事实放在一个框架里,用一种理论串起来,把零散的事实组成体系,就成了知识。能上升到这个境界的老师就算合格了。我国学校开的课基本上都属于一个知识领域,不同的是中学的是入门性的,大学的更深些,研究生的到了学科前沿。 我这里要强调的是:外语老师要学会用无懈可击的外语和丰富的百科知识去征服学生。外语要好自然不在话下。但我们外语出身的人有先天不足,就是缺少百科知识。我们的课有时不受学生欢迎,原因之一就是我们除了会讲语法没有什么启迪人家智慧的内容。语言是文化和知识的承载体,人是智能动物,在基本生理满足后,人的智能要求十分强烈。 此外,外语老师最好掌握一点外语教学和学习的理论知识,不是为了给学生讲授应用语言学,而是为了给他们提供专业化的指导。学生问老师“为何这样教”时,老师千万别说“因为我的老师就是这样教我的”。这种回答太不专业,没学问,让学生没信心,甚至瞧不起你。如果你懂些外语教学和二语习得理论,就任何一个问题都能给出有根有据、引经据典的答复,学生定会信服你,配合你,课堂上的学习气氛会大大改善。总之,外语老师要做知识人、文化人,不能除了外语啥都不懂。这既是语言的内在要求,也是时代对我们的要求。(想想:美国大街上懂英语的人多得是,都能去教书吗?)
第四境界:让知识充满智慧
第四,如果外语老师能再上一个台阶,就更好了。那就是让课堂充满智慧。法国哲学家帕斯卡说过:“慧胜于知识”。如果说知识是用于回答“是什么”,智慧则是用来回答“如何”和“为什么”。知识是“授予鱼”,智慧是“授予渔”。乔姆斯基发现John is easy to please .(约翰很容易被讨好)和John is eager to please (约翰随时都想讨好别人)两个句子结构完全相同,为什么意义差别那么大呢?是谁规定形容词变化使主语和宾语的关系发生那么大变化?小孩子又是如何知道的?是否有些语言知识是与生俱来的?乔氏就是根据这些人人都熟知的现象提出了语言先知论,在语言学界掀起了一场革命。这就是以小见大的智慧。19世纪丹麦语言学家卡尔?维尔纳发现音变的定律,也是智慧的火花。情况是:古代希腊语、拉丁语、哥特语、高地德语的音变中出现了极不规则现象。有人认为其中必有原因。一天,维尔纳正读一本书,突然注意到梵语的“父亲”和“兄弟”上的重音符号,一个在t之前,一个在t之后。他立刻发现,这一前一后就是引起音变差异的根本原因。结构他总结出了一个干干净净的规律:每当重音落在词根音节上,印欧语的p,t,k,就变成日耳曼语的f,θ,x;每当重音落在其他音节上,它们在日耳曼语中就变成b,d,g。这就是赫赫有名的“维尔纳定律”。
格式塔心理学家卡尔?顿克设计过一项巧妙的认知测试:谁能用“一盒火柴”和“一盒图钉”把一枚燃烧的蜡烛固定到墙上,还不让燃烧着蜡烛掉到下面的桌子上。(***是:把燃烧的蜡烛放在盛图钉的盒子上,再把盒子钉到墙上。)实践证明,许多人做不出。但是如果说,用“一盒火柴”,“一个盒子”和“几个图钉”去完成,马上就容易多了。它证明了语言和认知的紧密关系。另外,如果说,第一个做出实验的人会得到50美元,结果平均所用时间会增加2-3分钟,这说明在智力活动中,物质刺激往往起反作用。设计者太有智慧了。在当前网络时代,获取知识的途径多了,知识的来源和可及性大大增加,所以本身变得廉价了;反倒是如何获取知识,如何进行创造性思维,显得尤为重要。如果知识讲的是定律、原理、学说等,智慧则告诉我们原理、定律是如何提出的,那些伟大头脑是如何工作的。我敢肯定地说,应试教育中智慧很少,四项选择测试中智慧可能等于零。天天喊着要培养出大师级人物,课上天天用测试扼杀学生的智慧,言行不一呀。
第五境界:把智慧上升到哲学
第五,最理想的老师是讲课时充满哲学的真知灼见的老师。很难给哲学下个好定义。有人说,哲学就是历代哲学家们的各种观点和论述。也有人说,哲学是人对自己和所处世界的
根本问题所作的探究和反思,包括像“真”、“善”、“美”、“自由”、“正义”等概念。哲学就是思辨。我们讲不出多大的理论,但告诉学生打开思路是有益的。有句名言:“大脑就像降落伞,打开时最有效。” 哲学最关心的有三个问题: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本体论关心到底存在什么;是物质(肉体)还是意识(灵魂)。一元论承认只存在其中之一,二元论承认二者都存在。当代哲学家卡尔?波普尔则认为有三种存在,他称三个世界:物质的、心理的、心灵产物的世界(包括语言;传说、故事与宗教神话;科学猜想或理论以及数学建构;歌曲和交响曲;绘画和雕塑等)。认识论问:我们如何认识世界?是认为知识来自后天的感官经验,还是通过理性思维获得正确知识,即经验论与理性论的区别。方法论常说只有归纳法和演绎法,其实还有证实与证伪。证实曾时髦多年,后被波普尔批判了。证伪是波普尔的一大贡献。他说经验论是又缺欠的。你见过100只天鹅是白的,不可以讲世上的天鹅都是白的,因为你是无法穷尽其例证的。而只要有一只是黑的或黑白的,即可推翻白天鹅理论。证伪主义可以避免对错误理论的辩护和教条,它使人们相信所有的科学都只是一种猜想和假说,时刻准备修正。乍一看,这番话离我们甚远,其实不然。我们生活中,无时无刻不在与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打交道。 例如,常有老师写道,“我教英语40年了,口语就应该这么教。我的某某学生给中央领导当翻译,某某学生……。”这就是典型的瘸腿的实证主义。你把教龄说得越长,分母越大,成功学习者比率就越小。
再如,语言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语言(不包括文字)看不见摸不着,但存在于每个人的大脑之中。它独立于个人,个人不可创造它,也不能改变它。它很像一种社会契约,有极大强迫性,但你不觉得被控制了。它算是存在吗?心理学家德克海姆说这属于“社会事实”。“社会事实”就是社会规范,摸不着看不见,存在于集体心智之中,但有强大的约束力。我国男孩不穿裙子,部署因为裙子难看,也不是裙子不舒服,而是社会规范不允许。 我们外语老师不可能系统地讲哲学,但教给学生从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三个方面去思辨问题是可以的。如,语言哲学家史蒂文?平克解释了几种与格现象。可以用介词与格(Give a muffin to a mouse.)也可以用双宾语与格(Give a mouse a muffin.);可以说“Biff drove the car to Chicago.”但不说“Biff drove Chicago the car.”可以说“Sal gave Jason a headache.”但不可说“Sal gave a headache to Jason.”。平克说,把人的认知放在“显微镜”下看,这两种结构有微妙不同。“Givethe X to Y”背后的思维是“Cause X to go to Y”(让X到Y那里去);而“Givethe Y the X”的背后想法是“Cause Y to have X”(让Y拥有X)。细想一下还真有道理:“给(让)谁头痛”不说把自己的头痛移到别人身上,而是让他有头痛。开车的例子也是如此。再举一例,我们对一个词的内涵、外延、宽泛意义和狭窄意义,一瞬间能做到多次调整。威尔森和斯泊波分析过bank一词: A: Did John payback the money he owed you ? B: No. He forgotto go to the bank. 此对话中,the bank 有多种意义,此处不指河边,是指金融机构。它不可能指世界银行或欧洲投资银行,一定是指处理个人业务的银行。进一步说,它可以是银行柜台,也可能是自动取款机。你瞧,眨眼之间,大脑要对一个词的意义处理多少次,才能使其最相关。有人会问,那为什么讲话人不说清楚呢?说话人遵循经济原则:最省力,还最相关。
再举一例说明词义的内涵和外延。听到“约翰在喂狗”,人们一般认为约翰喂的不是那只具体的狗,指的是“狗”的一般意义,即“狗”的内涵(intension),而对于约翰来说“狗”的所指非常具体,是他家那只黄毛公狗,是“狗”的外延(extension)。“张警官来了”,对小偷来说,就是“***来了”;对李警官来说是具体的人。心中有此区分(哲学上叫涉名涉实之争)可以孕育大智慧。 语言经常不十分准确。“下半旗志哀”就不准确,从来没有一个国家降半旗,之多降1/3。“犹抱琵琶半遮面”,没人问“是正好一半吗?左半边还是右半边?”“月亮绕着地球转”和“举杯邀明月”中的“月亮”,是指同一物体吗?怎么引起的联想那么迥异?又是谁告诉我们读文学和读科普时要使用不同的认知机制?证实因为语言的模糊性,上世纪有一阵子分析哲学家试图把语言逻辑化,欲令词汇所指准确无误。另一派哲学家就不同意,说模糊是
必要的,也是一种美。在特定情况下,直言是不可接受的。英语中说“Could you tell me the way to the railwaystation?”会感觉有礼貌,说“Tell me the way to the railway station?”就很生硬。奇怪的是,不直言也不产生误解。如果你对此请求做字面意义理解(“你能不能……?”),回答“Yes, I can.Bye.”,反倒会被别人不理解了。
语言与天赋、语言与智慧、语言与思维、语言与世界、语言与现实、语言与心智、语言与进化、语义和语用、所指和意义等,都有极其复杂的关系,都不是一两句话能讲清楚的。但是,从它们中沉淀出来的几点启示值得一提。比如关于个性与共性的问题。学第一门外语时,会为其与母语之差异而惊奇;当研究了50-100种语言之后,会感到人类语言如此相似。其实这并不奇怪,站得越高,视野越宽,抽象层次也越高,抓到的越接近本质。语言学与其他科学一样,似乎都走过从规定性到描写性再到解释性的过程。语言是什么?从前我们知之甚少,传统语法就是规范性的;以古人的经典著作为准;后来发展成描写主义;流行在社团中的任何句子都是合法言语。要解释语言的本质到底是什么就很难了。因为人们不再满足于把语言归结到生理、基因、遗传。语言看似平常,其实复杂万分;解开语言之谜,才能解开人类之谜。究其原因,求知总是从外到内、由表及里的问题,且永无止境。 老师的真知灼见在很大程度上与其个人修养有关。教书不育人是不可能的,只是看你教好还是教坏。老师天天在学生面前晃来晃去,一言一行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老师做人的理念,会无形中传给学生。所以启功先生题词:“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此外,老师常常告诉学生一些哲人名言,会给他们不少精神力量。有些名言,我很喜欢:“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凡人修外不修内,信众修内不修外。”古人云:“才是德之资,德是才之帅;德才全尽谓之圣人,德才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孟子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诸葛亮《诫子书》:“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先人无不强调修身先修心,恬淡才明志,宁静方致远;先做人,在做事。记得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有位著名艺术家讲过;一场戏演下来,不要看掌声和鲜花,要看观众三天后还在议论什么。如果他们议论的是未来,是人生,是世界,那么这场戏就算成功了。我看,老师的一堂课也应该这样判断。若学生离开教室时感到点燃了一缕思想火苗,脑袋开了点窍,有那么点东西永远留在他们心中,这堂课就算成功了。
实习总结篇四
2010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认识实习总结
计算机与信息工程系
一、实习目的
通过认识实习,使学生充分接触计算机,深入理解计算机系统,
锻炼学生的实践技能,提高实践动手能力,将所学的专业知识与实际
联系起来。同时可以检验教学效果,为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
养合格人才积累经验。
二、实习内容与要求
1.计算机知识讲座、参观计算机陈列室
2.参观网络管理中心:网络服务器、网络硬盘、防火墙、核心交换
3.认识计算机硬件系统
4.认识计算机软件系统
5.指法练习
6.利用所学的知识制作一份报纸或者公司简介等等,可以自己命题。
制作本班的成绩表、制作《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第一章课件
三、实习时间
对计算机的了解
(一)系统板:系统板又叫主板,是***在机箱内底部的一块多层印刷电路板,它是电脑的主要核心部件,主板的类型和档次决定着整个微机系统的类型和档次,主板的性能影响着整个微机系统的性能。
主板主要由下列部件组成:
(1)芯片组。芯片组(ChipSet)是保证系统正常工作的重要控制模块,用于接受CPU指令,控制内存、总线和接口等。芯片组由北桥芯片和南桥芯片组成。靠近CPU插槽的芯片一般为北桥芯片,它主要负责控制CPU、内存和显卡的工作。靠近PCI插槽的芯片一般为南桥芯片,负责控制系统的输入输出等功能,芯片组也集成显卡、声卡和网卡等部件。
(2)总线扩展插(简称插槽)。用于扩展计算机功能的插槽通常称为插槽,主板上有1~8个插槽槽,可以插入标准的板块,如显卡、声卡和网卡(硬盘保护卡)等。
按插槽的发展历史和连接总线类型可分为:
ISA:最早推出的一种总线标准,为黑色。
EISA:分为2层,为黑色
VESA:是最长的插槽,为黑色+褐色
PCI:是目前最常用的主板插槽,通常为白色。(显卡、网卡和硬盘保护卡(有些在BIOS))
AGP:加速图形端口,是靠近CPU插座的褐色插槽。(现在已经很少使用了)
PCI-Express:是最新的总线和接口标准,将取代PCI和AGP,最终实现总线标准的统一。主要优势是数据传输速率高(10Gb/s)。目前的显卡大都是PCI-Express插槽。(现在用篮色)
(3)内存插槽。内存插槽有RDRAM(36)、EDO(72)、SDRAM(168)、DDR(184线)、【目前常用DDRⅡ、DDRⅢ(240线)】
(4)内存芯片。主要是ROM BIOS和CMOSRAM
ROM BIOS只读,固化了系统启动必须的基本输入输出指令系统。 CMOSRAM存储用户修改系统的硬件配置信息,靠锂电池供电,维持信息的保存。
(5)I/O接口。用于连接各种输入输出接口。键盘、鼠标(PS2、USB)、串口(9针,2排)、并口(24针,2排)、USB接口、1394接口。主机内部的硬盘、软驱接口等。
(6)(软盘、)硬盘和光驱接口。硬盘接口分为IDE、SCSI、SATA和
IDE用于硬盘和光驱,一般不用于服务器;
SCSI接口的硬盘主要用于服务器;
光纤接口的硬盘用于高端服务器。
SATA接口用于硬盘、光驱,目前常用。
(7)电源供电插槽。
(二)CPU主要有:Intel、AMD、、8、80486、
奔腾(80586)、双核技术(指基于单个半导体的一个处理器上拥有两个一样功
能的处理器核芯,是将两个物理处理器核芯整合到一个核中)
(三)内存条
将内存芯片焊接在一定规格的电路板上PCB。DDR
(184线)、目前常用DDRⅡ、DDRⅢ(240线)
(四)外存储器
(1)软驱,8寸、5寸、3寸(现在不用了)
(2)硬盘 考虑:接口类型、容量、转速、品牌等。
10M、20M、40M、80M、,,,,、540M、640M,目前常用500G,最高2T
(3)光驱 考虑:接口类型、CD OR DVD、只读OR刻录、品牌等
(五)输入设备
键盘:8X键、10X键;
鼠标:机械(含有光电部分)、光电。
(六)输出设备
(1)显示器(显示器的接口是3排,只有一个3排)
晶显示器【现在有一种是高清晰度显示器】
(考虑分辨率)
(2)打印机 针式、喷墨、激光打印机
(3)绘图仪
平板、滚筒式(工程图纸)
参观网络管理中心
观察了解了路由器、防火墙、交换机、检测流量设备、以及带宽接入方式。
先分区 进入DM9.57后,按“ENTER”键,(按其他键,退出),
在“Disk Manager Main Menu”中选择“(A)dvanced Options”。
在“Advanced Options”界面中,有:
(A)dvanced Disk Installation【常用】
(M)aintenance Options【对某些无法重新分区的硬盘】
(U)pgrade Disk Manager
Return to previous menu
选择“(A)dvanced Disk Installation”,
说明:Advanced Disk Installation:Create partitions based
on predefined sizes or custom sizes of your choice
() Select the operating system you are using or plan to install
() Disk Manager can format your hard drive using the 32-bit
FAT file system.【用FAT32,否则一个分区2.1G】
() Select a Partition Option
OPTION (A)
1 partition with 60GB【根据硬盘的大小而不同】
OPTION (B)
3 partitions with 15GB each
OPTION (C) Define your own
选择“(M)aintenance Options”
在“Maintenance Options”中,主要使用“(U)tilities”的功能:
【其他使用较少】
.Zero filldrive
【用“0”填充】
.Low level format drive 【低级格式化磁盘】
分区后再进行***系统,在萝卜家园主界面时,先择第一个选项,
然后就是自动***系统了。
***系统前,注意要先设置使用C-D驱动。
组装计算机
一:准备工作 领取十字螺丝刀,消除身上的静电。
二:开始装机
5***软驱、硬盘和光驱
6下面要要仔细检查一下各部分的连接情况,确保无误后,把机箱盖
盖好,***好螺丝,这样,主机的***过程就基本完成了。
7连接键盘和鼠标
作为还没有踏入社会的大学生,面对自己未来的生活与工作,我们心中是有很多疑问的,我们特别需要到真正的工作环境中去感受一下自己几年后会所从事的工作。这次实习中的参观学习不仅让我们对距离自己最近的工作有了详尽的了解,同时也让我们对自己接下来的学习有了进一步的规划。
我们参观了学校的计算机管理中心和网络管理中心,使我们近距离了解了一下技术研发过程。在展厅,老师向我们介绍了软件园的建立与发展,同时也向同学们展示了不同年代的计算机,使同学们对计算机的发展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此次实习不仅拓展了我们的眼界,更为重要的是使我们了解了所学专业的现阶段发展状况及未来的发展动向。为我们的学习指明了方向,也将激励我们计算机专业学子更加努力地学好自己的专业知识,为今后的发展打好基础。
经过短短两星期的计算机实习,我深深体会到计算机的神奇和奥妙。虽然我们是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但是对电脑大多还只是初步的认识和理解。因为在这学期期间,一直忙于理论知识的学习,没能有机会放开课本,真正切身感受计算机魅力。据我了解,大多数同学都以前接触过电脑,也有玩过一些游戏,却很少有人组装过计算机,***过系统,了解计算机的硬件配置。通过这次实习,我发现计算机内部的构造、硬件配置并不是非常神秘、难以了解,恰恰相反他通俗、简单,内部构造设计的非常人性化。通过这次实习,我更加喜欢我们的专业,更加向往以后的计算机专业知识的学习。
计算机实习暂告一个段落,闲暇之余,我开始静静地长思。通过这次实习,我认识到只有沉下身来,静下心来认真学习,踏实做事,多用心,多动脑,才能让自身能力有好的起色。社会的竞争是激烈的,我想我们应该好好把握住大学学习的时间,充实、完善自我,全面发展,做一名出色的IT精英!
读《李开复写给中国大学生的七封信》有感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寒窗数十载,在社会的大门前,早有一大批的热血青年摩拳擦掌、跃跃欲试。未来,那是一片神秘的土地,有着早已硕果累累的大树,丰满的果实诱惑着人们争相前往,未知的恐惧又使得一些人望而却步。
消极、被动、自卑或者盲目、狂妄、自大或多或少都存在于中国大学生的身上。李开复的信中指出了这些不正确的心理并给出了使中国大学生人格更完美、生活更顺利和事业更成功的一些忠告。这些忠告都是李开复先生在他的人生过程中所体验到的。
阅读后,我才发觉自己对于人生这个词还是一片迷茫。机会总是青睐有准备的人。在爸爸妈妈的温暖羽翼下,我总是感叹日子过得太乏味;在老师的孜孜教诲下,我厌烦学习知识的过程太枯燥。没有想过如何塑造自己,没有注意过自己到底喜欢什么。生活还是按照它自己的轨道转动,却在读完那些信的一瞬间全乱了。
我到底生而为何?
我羡慕比尔的传奇式成功,崇拜保尔光荣的一生。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有了乐观、理智,行动就决定一切。
挑战自我,开发自身潜力是目前迫切应该努力的。
李开复老师说:不要畏惧失败。是的。畏惧必然会畏手畏脚、缺少信心不能全力以赴。楚霸王项羽就深谙此道,做出背水一战的英勇决策。生命是不打草稿的。“虽败犹荣”、“屡战屡败”这些历史典故都告诉我们失败不是了不起的事。这些失败只是让你更快地成长,取得更大的成功。舞台上每一个得到观众肯定的演员哪个没有受挫过,只是强者遇强更强罢了。人生舞台上莫不如此。
李开复老师信中的语言简练、生动、睿智。其中让我感触最深的则是李老师说的“实践了中国人勤奋、向上和毅力等传统美德”这句话中的实践二字。这是我第一次听到“实践美德&。中国历史悠久,是著名的文明古国,拥有着丰富的文化,中国也以素有的传统美德为荣。我们理所当然地认为它一直是存在于中国的。然而李开复老师的“实践”点醒了我。我相信自己所具备的能力,也为进步确定了较高的目标。起点、终点、工具都已具备。现在,我需要的便是实践了。古语有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古人将读与行并列甚至有偏重行的意味,这正是说明了实践的重要性。“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没有实践何来了解、进步之说。
我的大学生活点滴篇五
我的大学生活点滴
再过一个多月,四年的大学生活即将离我而去,回首大学四年,生活学习中的点点滴滴仿佛依然历历在目。快乐无知、踌躇满志的大一,激情彭湃、充实忙碌的大二,投身实践、积极进取的大三,黯淡无味、踏实工作的大四。在这人生中“黄金般”的四年里,我学习到了以前从没有学到的知识,做过了以前从没有做过的事,认识了很多很好的同学、朋友和老师,同时我的专业素养与实践动手能力得到了很大提高,思想上也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些对我以后个人能力的展示与工作选择,以及为人处事与人际交往方面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在这大学四年里,我觉得有四点必须提一下:
1、关于兴趣与课外活动
最好的寻找兴趣点的方法是开拓自己的视野,接触众多的领域。唯有接触你才能尝试,唯有尝试你才能找到自己的最爱。而我觉得大学正是这样一个可以让自己接触并尝试众多领域的独一无二的场所。因此,我们应当更好地把握在校时间,充分利用学校的资源,通过使用图书馆资源(除了纸质书籍以外,电子读物更为重要,因为它的更新更为迅速,覆盖领域更广)、旁听课程、搜索网络、听讲座、做兼职、参加社团活动、与朋友交流、加入电子论坛等不同方式接触更多的领域、更多的工作类型和更多的“牛人”。
大一的时候,如果我没有听杨晓林教授关于电子设计方面的讲演,如果我没有参加电子爱好者协会,走进创新实验室,如果我只是乖乖地上课,专心地学习,不注重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而今必然在就业路途百受挫折。同样,如果我没有加入校学生工作助理的行列,协助学生处老师处理学生日常工作,协助学生资助管理中心老师整理学生贷款资料,成为一名学生公寓辅导员,而今我的人际网络可能会是很窄,不会认识到那么多好朋友,处事也不会像现在这样细致。
在课堂之外,学生很少能有和老师接触的机会,大部分老师下课就急急忙忙赶班车回家了(也许这是江大的“特点”吧),我觉得这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学生学习的途径。希望能够增加学生和老师之间交流的空间,比如搞一个学生和老师交流的固定时间和场所,我想这很有必要。
2、关于课程学习
每当考虑到工作的事情,如果真的光凭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去,一定是不会被企业所认同的。是否是说课堂上学的东西都是过时的,都没有用处了呢?我并不这样认为,我曾经看过Google中国研究院院长李开复先生写给中国学生的一封信中关于学习基础知识的看法,我非常的赞同。
文中指出:“如果说大学是一个学习和进步的平台,那么,这个平台的地基就是大学里的基础课程。在大学期间,同学们一定要学好基础知识其中包括数学、英语、计算机和互联网的使用,以及本专业要求的基础课程。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应用领域里很多看似高深的技术在几年后就会被新的技术或工具取代。只有对基础知识的学习才可以受用终身。另一方面,如果没有打下好的基础,大学生们也很难真正理解高深的应用技术。最后,在许多的中国大学里,教授对基础课程也比对最新技术有更丰富的教学经验。”
数学英语是学习理工都需要掌握好的两门核心基础课程。对我们工科生,英语的作用就尤为明显,当你要深入了解学习一种技术或者一个领域的时候,能给你查阅的中文资料是很有限的,而更多是英文文献(其实有很多中文资料都是根据对英文原文的翻译)。比如,我们随便做个什么电子小制作,里面用到的元器件参数手册几乎全部是英文PDF。所以,大家一定要把英语学好,如果你要从事电子电路系统设计等相关方面的工作的话,对应的专业性英语就很重要了。
还有就是一定不能放松专业基础课程的学习,模电、数电、高频一个都不能少,C语言一定要学好,单片机、DSP、EDA最好要根据自己的爱好熟练掌握一到两个,对于的一些应用开发软件大家也要会使用,学校经常用到的比如Protel 99 SE、EWB、Multisim、PROTUES、MaxplusII、Keil C等,而工作中更多的会用到OrCAD、 PADS、TINA等功能较为强大的软件,还有就是画流程图建议大家用Visio,相当方便。
总之,基础课程学习很重要,基本的软件要会使用,这样会让工作效率事半功倍。现在我们工作了,也会把以前的一些基础课程的课本当作工具书使用,对老师遗漏和我们以前学得不扎实的知识再作补充学习和巩固。
3、关于实验室与文献资源
说到实验室,我是深有体会的。工作以后才发现学校实验室的条件实在是太好太优越了!在这里提醒学
弟学妹们,大家一定要珍惜实验室的好条件,充分利用实验室资源啊!
工作以后什么仪器都是共用的,十来个人搞不好就一套设备,还不是你想要什么设备都有的,公司是能不买的就不买。而且元器件种类也少得可怜,每次要什么除了要写申请以外,还要看仓库里面有没有,有时候找个电阻电容的就要找个把小时!要是仓库没有就得等上一两天等采购去买,而且不能用贵的芯片,要是总工程师说片子贵了,那你就只能换方案。总之就是,他说不行你就得改,他说怎样你就照办。哪有学校实验室这“富裕”的条件啊,实验室基本上你要用的元器件都有,没有的而且是做设计(当然不是你自己个人做东西)需要,只要跟老师说声,基本上老师都是这样一句话----只要做得出来,能满足要求,那就买。
所以,大家要充分利用实验室资源,多动手做些东西,实验室东西放着也是放着,它们都等着你们去使用它们,发掘它们的价值呢。而却在这个过程中你的个人实践动手能力也会得到很大提高,这是绝对的。
还有一点,我特别想提一下学校图书馆的资源利用。我估计到大学四年都快结束了,都会有不少同学除了上科技文献检索课程时用过图书馆数据库资源以外,都没有真正使用过它们,更有甚者都很少到图书馆借阅书籍。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大的资源浪费,像CNKI、维普、万方等数据库里面都有很多对我们做设计和深入了解专项技术非常有利的好而精辟的文章,虽然有个别文章会在实际制作,比如参数设置、电路原理方面会有所误差,但是总体指导思想是对就可以了。一般它里面的文章对相应的技术描述都比较详细,而且从中我们得到较新而全面的信息资料,对我们的学习实践都是很有帮助的。
4、关于实践能力与竞赛
作为一名工科生,我觉得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非常,既然要入这行就得学相应技术嘛。
大一加入电子爱好者协会,跟着学哥们做小东西,虽然那时候并不懂电路原理,但是按着他们说的葫芦画瓢,一点点按着他们给出的电路图焊板子,最后再给他们测试,当通过的时候,看见LED闪闪发光,听见蜂鸣器嗡嗡作响时,心里就是那个高兴和充满好奇心啊。后来大二的时候又到创新实验室去做了小东西,具体什么都忘了,不过都是老师给出电路图,我们照着焊,焊完自己调试,现象出来就算成功了。
到了大二下学期,感觉自己要真正做点什么的时候,我们有几个同学就通过班主任联系,要找个实验室老师带带我们,打打下手,做做项目,锻炼锻炼自己。可是被实验室老师满口拒绝了,理由是我们连专业基础课都没有学完,什么都不懂,做不了什么。我们当时很是气愤,但是也确实如此,那是相当无奈啊。所以我们几个只好遗憾而去……
可是我们并没有放弃啊,除了平时没事往实验室多跑跑,多认识几个高年级的动手能力比较强的学长,希望能偷点经。后来到大三的时候,我们的专业基础课程基本学完,并也在学习如微机原理、单片机原理、DSP技术等实用性课程,知识储备差不多,加上平时实践动手过程中积累的经验,实验室老师终于接受了我们。
刚开始就几十个同学每天晚上六点多就到实验室去,根据老师安排一步步学习相关技术知识。自己做51单片机开发板,再在自己焊的板子上通过C语言编程和外围设备开发一些小系统,如多功能数字钟、数字电压表、电机控制和温度计等。再后来我和我们班另外两名同学以作品“无线环境温度检测系统”获得在校电子设计竞赛一等奖,算是一个小小的收获吧。我们的目标是湖北省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说是实话我觉得我们学院偶数年进来的同学蛮好的,不仅可以参加湖北省电赛,更可以参加全国电赛,这让我们这些奇数年进来的学生羡慕啊。
接下来,湖北省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暑期培训开始了。老师们接连上阵,有教MSP430单片机编程与开发、FPGA、Protel等专项技术的,也有教做专题项目的,比如基于MSP430单片机的数字相位差计,开关电源的设计等。这一轮又一轮的学习与演练为我们在比赛中获取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虽然我们很辛苦,但是看见老师们暑假顶着烈日也往学校跑,我们也没有什么好埋怨的,只有埋头苦干。
管怎么样,最终我们参加了湖北省电子设计竞赛。比赛的那四天三夜----日上午8时至8月30日晚8时,我们至今难忘,那几天我们吃住都在实验室比赛现场,晚上都很晚才睡,有时候甚至是熬通宵,睡也是睡实验室的试验台,要么就在躺椅上小睡一会,越到比赛结束越是紧张,那个时候才是真正考验人的时候,不管是能力还是精力。
最终我们三人组合以赛题“温度自动控制系统(A题)”获得一等奖,另外还要其他两队也均获得一等奖(我们学校共七队参加比赛),可谓是创江大之最啊。从比赛中我们总结到一点,那就是基础知识很重要,平时自学多动手很重要。
以上就是我觉得作为一名临近毕业的大四学生可以告诉学弟学妹们的个人经验与看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编辑提醒:请注意查看“写给几年后的自己”一文是否有分页内容。原文地址更多相关文章注:写给几年后的自己一文由免费提供,来源于网络。本文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请在转载引用时保留。否则因《》一文引起的法律纠纷请自负,。
最近更新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