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袁隆平:科学家的真正财富是为人类创造财富
&&&&【提要】《[科学]袁隆平:科学家的真正财富是为人类创造财富》由66test友情收集整理的,谨供需要家的科技的朋友参考。内容如下:
&&&&袁隆平是名朴实的科学家,志于为人类提供更多粮食,视带动人类进步发展为真正的财富。在以名誉、权势和金钱的世俗观衡量财富,扭曲财富意义的现今社会里,值得所有人省思这名老科学家奉行的崇高财富内涵。&&&&袁隆平,中国工程院院士,1930年9月生于北京,1964年开始杂交水稻研究;上世纪七十年代初,他发表水稻有杂交优势的观点,打破了世界性的自花授粉作物育种的禁区。&&&&袁隆平对人类米粮做出巨大贡献,曾先后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科学奖和联合国粮农组织粮食安全保障荣誉奖等国际大奖。2001年,他获得首届中国国家最高科技奖,也曾获选为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等荣誉,屡攀学术高峰。在过去20年里,袁隆平的研究成果经为中国增产了粮食超过3000亿公斤。&&&&这名已达耄耋之龄的中国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尚于2011年9月带领其团队再次谱写世界第一。中国农业部验收专家组宣布,湖南省隆回县羊古坳乡雷峰村108亩超级稻高产平均亩产926.6公斤,创下世界水稻史上大面积(100亩以上)亩产的最高纪录。&&&&81岁高龄的袁隆平尚满怀信心的希望在90大寿时,可以实现超级稻亩产1000公斤的目标,实现他曾做过水稻高高长,禾下乘凉的美梦。袁隆平锲而不舍,倾注心血不断寻求更大突破的研究精神,值得所有科学家们作为学习模范。&&&&世界近半人口以米粮为生,然而,气候极端变化、自然灾害增加,以及全球城市化等影响下,各国稻田面积与产量日益缩小,袁隆平的发明无疑为人类带来重大福祉,他多次受邀为各国提供水稻杂交技术的合作,以增产协助解决人类的温饱问题。&&&&袁隆平为人类的吃饭温饱问题寻求更大研究成果的决心、坚持与努力,值得所有研究工作者学习与实践。更难能可贵的是,他招收弟子的条件之一是博士必须自愿下田;他在回应有人指他身价1000亿元时说,用金钱衡量科学家是太低级与庸俗,他把奖金都投入研究基金里,自己则满足于领取月薪。&&&&这名朴实的科学家视为人类提供更多粮食,带来进步发展为真正的财富。无怪乎,《中国青年报》最近的一项调查显示,88.5%受访者认为中国当下急需倡导袁隆平式财富。&&&&在以名誉、权势和身家的世俗观衡量财富,扭曲财富意义的现今社会里,的确有需省思这名老科学家奉行的崇高财富内涵。&&&&……
特别声明:看袁隆平财富观的双重时代意义
发表时间:
来源:新闻中心 编辑:王恒
一键分享给好友:
一份评估机构的报告称,作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身价为1000亿元。袁隆平6日说:“用财富衡量科学家价值太低级、太庸俗。”这位八旬老人坦承自己的财富观:“钱是要的,因为要生活,但君子爱财取之有道;钱是拿来用的,该用则用,不挥霍不浪费,不小气不吝啬。”
(据10月7日《长江日报》)
曾经有一则袁隆平爱车的新闻,说他家里有座驾六七部之多。结果,新闻获得了公众的理解和赞同:为人类做出巨大贡献的袁隆平理应在财富上得到回报,社会并不会因为他的合法劳动所得产生任何不满。沿着这个思路,如果袁隆平的身价真的是1000亿元,公众依然不会有过多敏感和不适,这种心态的变化其实是一种社会进步。公众对于袁隆平的态度,显示了经过市场经济涤荡后的心态成熟,人们不再一味地排斥财富。
但是,这种成熟背后却也隐藏着另一种隐患,这种隐患比仇富更加隐蔽,影响的范围也更大。这种隐患就是,把财富当成了衡量个人价值的首要标准,甚至是唯一标准。在某种意义上说,这种隐患是市场经济对人们的过度启蒙。本来,市场经济应该复苏人们内心的经济意识,但是,由于其间转化的过程太过迅捷,人们一时在市场经济的观念上走过了头。于是,人们不仅不排斥财富,能够理性看待别人的财富,在另一个层面上也萌发了对财富的无限渴望,功利化的思维开始泛滥。
对财富的极端追求让人们丧失了很多东西。商家为谋取最大的利润,可以违背商业道德,向食品中添加有害物质,把商品房盖得比道具还脆弱。只要有财富可以攫取,礼义廉耻早已被他们放进心灵之外的角落。
财富是好东西,但为之疯狂的结果却可能是人也变得疯狂,变得失去原则。可以说,在社会转型期人们的迷茫和失措,很大的原因就在于在面对财富的冲击时,缺少一种有力的信念进行自我调整和应对。此时,社会缺少的是袁隆平一样的心态:用财富衡量科学家价值太低级、太庸俗。这句话适用于任何人、任何行业。
(据《燕赵晚报》)
一键转播 三峡日报传媒集团 推荐微博
??????????
更多精彩内容尽在三峡宜昌网()
新闻速递,信息直达。发送sxsjb到订阅三峡手机报,2元/月,详询10086。
一键转载给好友:您所在的位置:
身价值1000亿的袁隆平:用财富衡量科学家太低级
全国政协委员袁隆平 一份评估机构的报告称,作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身价为1000亿元。袁隆平却不以为然:“用财富衡量科学家价值太低级、太庸俗。”他说,自己每月工资6000多元,还有股份分红、稿费、咨询费等“额外收入”,每年总共有30多万元收入。这位8旬老人坦承自己的财富观:钱是要的,因为要生活,但君子爱财取之有道;钱是拿来用的,该用则用,够用就好,再多也没用处。
两弹一星功勋、著名理论物理学家彭桓武,将他的奖金100万港元全数***,用来奖励从事科研事业的后来者。当央视《大家》栏目主持人问他何以如此时,本以为彭桓武会说出一番慷慨激昂的表白,而他只是淡淡地说了一句:我的钱够花了,再多就没用处!
古希腊大哲学家苏格拉底被人强拉着去逛市场,面对琳琅满目的各种商品,本以为终日呆在书房的苏格拉底会大吃一惊并心生羡慕之情,可是,这老头只淡淡说了一句话:这里竟有那么多我用不着的东西。
从袁隆平到彭桓武再到苏格拉底,他们所说的“没用处”,并非故意矫情,也不是说他们的钱已多得花不完,更不是说他们不懂得如何“享受生活”;而是说,对于他们简单、俭朴和极有规律的生活来说,现有钱财已完全够用了。这个“没用处”,看似简单明了,其实是一种人生的大彻悟,大智慧,大胸怀。就生性淡泊这一点而言,他们的心是相通的。
想想也是,我们许多人早起晚归,终日打拼,费尽心机,争得不亦乐乎,甚至你死我活,其实很可能是在争一些“没用处”的东西。譬如说世人都最看重的金钱吧,西方经济学有个著名的边际效应,吃第一个包子和吃第二个、第三个包子的作用在逐步递减,吃到最后就一点作用也没有,甚至还要起反作用。金钱的作用也是这样,从满足必要开支到略有节余,再到腰缠万贯乃至富甲天下,其对人的作用也是越来越小,直至无用,甚至起反作用。
清代巨贪和珅巧取豪夺,挣下了天文数字的财富,相当于清政府9年财政收入总和,可这些钱对和珅的唯一用处,就是白白地替嘉庆皇帝存了一大笔财富,并因此把自己推上了断头台。当今***成克杰、胡长清、王怀忠等,虽身居高位,养尊处优,各种物质条件应有尽有,生活保障十分周到,平时就没有多少可以花钱的地方,可还要拼命地贪污受贿,狠狠捞到了那本来对他们就没有多少用处、到最后也没有用上的几百上千万的金钱,同时也领到了进入地狱的通行证。
《菜根谭》说:“夜眠八尺,日啖二升,何必百般计较。”江苏华西村老当家吴仁宝说得更直白:“家有黄金数吨,一天只吃三顿;房子豪华独占鳌头,一人也只能占一个床位。”的确,一个人的正常消费量和所需要金钱是很有限的,再多就是浪费和奢侈,暴殄天物,最主要是也没有用处。因而,一个人如果太注重那些身外之物,贪得无厌,自戴名缰利锁,为物欲所驱使,在“衣食足”、“仓廪实”之后,还要疯狂和不择手段地追求金钱,不仅是愚蠢和可悲的,而且也是十分危险的。
古人诗云:“名利最为浮世重,古今能有几人抛?”正因为其少如凤毛麟角,就更显其难得珍贵,也更令人景仰敬重;于是就想起范仲淹写在严子陵祠堂的那几句名言:“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