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d演讲志愿者内容是怎么汉化的?是志愿者团队...

【SocialBeta专访】把TED“搬”到中国的那些人与事
Lawrence治钧
【SocialBeta专访】把TED“搬”到中国的那些人与事
Lawrence治钧 |  09:00
相信我们SocialBeta的读者中应该不会有不知道TED这个网站,多多少少曾经也看过TED上的视频。近年来大量TED演讲持续不断被分享到各种社交媒体平台,这种互联网分享力量形成了极强的长尾效应,TED的粉丝群和线上观看量也一直呈指数增长,到2012年11月已经超过10亿人次的观看量。随着持续增加的影响力,它所涉及的议题也从科技、娱乐、设计扩展到商业、环保、可持续发展、教育、女性话题等更多领域,多元的新媒体传播形式和TEDx开放品牌授权的线下项目使得TED成为风靡全球的一种现象。
在今天,这个非盈利的组织如病毒般的蔓延到了全世界,大家不再只是追逐名人,如比尔盖茨、桑德伯格的想法,更多的,人们开始认可与接受许多来自草根的故事、来自社会各领域、各阶层的Ideas. 与TEDtoChina负责人王治钧(&)的对谈,让我了解到了TED是怎么被带来中国的。在短短几年的时间,它是如何发展、壮大的。而TED对中国人又有什么影响与意义。 访谈的最后我问王治钧,你的梦想是想把中国的好的思想带到世界,如果给你一个机会让你选让什么去进入TED大会,你会选什么点子?是科技、新能量、还是? 他说:除了来自中国的Ideas,我更希望把中国带到TED这个世界的舞台,一个&真实&的、&全景&的中国。
问:TEDtoChina是什么时候开始的?为什么选择创立TEDtoChina?
2006年最初的6个TED演讲视频上线,选择版权协议,在非商业使用、非编辑的条件下大家可以免费浏览、下载、并鼓励传播。这也正是互联网宽带大幅提升和web2.0兴起的时间段。借助互联网分享的力量,TED品牌影响力在全球范围内与日剧增,有些TED大会的参会者,以及热爱TED的粉丝,纷纷自发组织以TED为主题的聚会,他们在聚会上播放TED演讲视频,畅谈TED会议所涉及的各类议题, 在国内也有了一批小众的粉丝。 某段时间TED网站在国内非常不稳定,YouTube也上不去了,而且对于国人来讲,语言才是最大障碍。于是Tony ( )和Oliver (微博 )发起了TEDtoChina这个网站。 它成立于08年10月25日,现在过了四年了。最初我们的标签就是#TED#,#分享#,坚信&Ideas Worth Spreading&,初衷是纯粹的分享主义,这和web2.0精神是非常契合的,开始我们做的是搬运工的工作,把英文的东西翻译成中文,把自己观后感分享出来形成文字,同时做了大量TED演讲的中文字幕工作,这才让更多国人看到思想的力量,看到变革的前沿。传播TED资讯,实践TED精神,推动TED中文社区的发展,这是我们的使命,我们的愿景是&演绎TED理念,服务本地创新&。
问:目前参与TEDtoChina的一共有多少人?他们都是怎样的人群分布呢?
这个问题有点复杂,因为全部是志愿者身份,没有人是专职的。主要线上的编辑和线上供稿人的身份多时有几十人,志愿者也是有活跃,也有逐渐淡出,从长期看,在人员管理上,我们也面临和其他非营利项目组织类似的困境,我们也在吸收一些新鲜的血液。线下活动会有很多不同,更多的组织者参与的是TEDx活动,TEDtoChina团队也会尽量帮助。人群的分布从区域上来说,和经济发展区域相关,一线城市多一些;从年龄上看年轻人,刚毕业20多到30岁中间的为多,现在更多学生使得整体更年轻化了。
问:现在除了TEDtoChina这个网站运营,你们还做哪些事情?
我们除了传播TEDtalks海外好的演讲内容,我们也会支持TEDx本地化的活动,发掘更多本地内容,把社会创新的思想融入社会。线下活动以前是有不定期的沙龙聚会和读书会, 现在更多是TEDx活动为主了。 我们第一次的线下活动是在09年,曾经办过读书会和类似的线下沙龙活动。后来TEDx项目被引进后,更多的线下活动就是围绕TEDx开展了,如TEDx广州、TEDxFactory798,TEDx五角场,TEDxTheBund等等.&
问:我过去一直以为TEDx和TEDtoChina 是一个组织,后来发现它们似乎又不一样。能和我们介绍一些不同的特点吗?
这就有其历史原因了。 TEDtoChina这样的名称获得TED的许可,这也是很独特。08年建立,是TED粉丝在国内自发形成的团体,这非常早,在其他国家也没有这样的志愿者项目。目前TEDtoChina更多的工作是网络上的传播,特别是社交媒体上的传播,在最近的线下活动的重心也逐渐让渡到我们个人各自的TEDx项目上。TEDtoChina团队因为介入时间比较早,团队成员线上线下活动都有经验,也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影响力,所以也在尽可能推进TEDx 在中国的本土化进程。 TEDx中的x代表&独立组织的TED活动& (X=Independently Organized TED event) 。这些活动不是由TED官方主办,完全由粉丝独立组织,TED官方仅仅提供开展当地TEDx活动的一些指南,具体的组织活动都由当地TED粉丝自行完成。每个TEDx活动均依赖于个人组织者,从认定主题、选择赞助、场地、团队、设计等等都能体现组织者的不同特点;活动地点可以在学校,大学以及剧院甚至家庭等。活动时间最短至少一个小时,长至一天;参加人员可以少至十几人,多至数百人;活动形式既可以完全聚焦在播放TED演讲视频,也可以安排当地演讲者的演讲环节。 TEDx的开放式品牌授权确实是伟大的举动,这让大量铁杆TED粉丝可以聚集在TED这样的品牌大伞下,演绎有自己特色的线上线下粉丝社群活动,现在全球每天举办的TEDx活动有六到七场。这些地方性活动似乎并没有令主会黯然失色,反而锦上添花。TED并没有从中牟利,这点激发了人们为其无偿服务的热情&这也正是11月『经济学人』特别刊出的一个话题:TED给国际企业上了一课。 当然,国内的TEDx活动与美国TED大会相比,无论是从对于Idea的认知水平,还是可利用资源上都非常有限,所以这一点还是要请热爱TED的广大粉丝明白的。我们不做任何商业目的的活动,没有任何费用来源,做活动若没有足够的赞助,还要自己搭点钱,基本靠着热情来做这个。 总的来说,TEDtoChina 在国内是TED信息的一个最初传播源,让很多不知道TED的人了解并接触TED。陆续开展的TEDx是一连串的爆发点,参与的人更多,让TED传播的范围更大。同时也极大锻炼了很多年轻志愿者的组织能力。 另外,补充一下的是,最近2年TED大会陆续开始了TEDxWomen, TEDxYouth, TEDxKids,TED City2.0, TEDxMusic等新的项目类型,我们也在陆续引入。
问:TEDX 在中国举办的活动是怎样一个现状?都办过哪些活动了?
在中国TEDx活动主题跨度也非常的广,包括民生、科技、城市发展、教育、环境、绿色、青年、可持续发展等话题。目前共举办了上百场次的活动,从最初的一线城市@TEDxBeijing、@TEDxShanghai、@TEDxGuangzhou、再蔓延到南京、福州、重庆、无锡、杭州等更多的城市,现在还有一个明显的趋势是大学的TEDx活动风风火火。
比如,TEDtoChina成员、TEDxYUE发起人余恺2010年初组建了TEDxYUE团队,最早从华南农业大学学生小团队做起,由十所高校学生志愿者构成了跨校团队,在广东省境内的30所高校推广TEDx的校园项目。2011年该模式推广到其他省市,在TED和Google社会责任部益暖中华项目的支持下,曾经推动全国各地98所高校在同一天举办校园TEDx活动。这些种子继续成长,成为各地高校TEDx的主力军,随着组织团队的成熟,TEDx品牌形象更加地深入人心,校园内的TEDx活动此起彼伏,比如广外、复旦等很多学校已经有非常稳定、专业的学生团队了,甚至已经形成了组织者顺利换届的良好机制。
一些TEDx组织团队也在参与全球联线的TEDx活动,例如刚刚过去的TEDxCity2.0 和TEDxWomen 都是和全球几十个TEDx城市活动同时举办的。国内外TEDx的联袂活动,对于全球Ideas的交流是一种非常好的尝试。&
问:你认为TEDX作为TED的全新的独立的开放子品牌,在中国运作这样一个项目它的挑战在哪里呢?
我从事的是市场品牌工作,知道许多商业品牌在国内的推广都是费尽心血,也有些国际性非营利机构在大陆的推进也不尽如人意。而TED能在短短几年时间里,完全依靠粉丝的力量快速推进了品牌传播,这是非同一般的。我认为是新媒体传播大环境使之成为可能,传播途径更直接快速有效,民众思辨力提高,有吸取、学习海外思想的需要,更有分享给他人的欲望,而持续的线下活动更加速了同类标签人群的集聚与再传播。 TEDx是一个非常开放的平台,TED给你一个许可,你可以使用TED的品牌、TED的模式,你可以定义你的Ideas,自己去演绎。TED把控制权给到了你,但值得传播的思想是多样的,会有更多可能性在里面,因为主办者对于ideas的认知不同,造成的结果就是给大家一个感觉:各个TEDx演讲人水平、活动质量参次不齐。作为协助者,我们需要保持一个开放的心态,不能轻易去拒绝一个想法,但是也要保证TEDx的品牌,这是一个挑战。 另一个挑战则更现实一些,那就是成本问题。做一个活动,多多少少都会有一些成本,我们也需要去找一些愿意赞助我们的赞助商。但因为TEDX 的活动不是商业活动,得到企业的赞助相对更困难。在国内,对于如TED这样的公益活动的赞助,可能还需要一些时间,得到社会与企业对我们的认可与支持。 还有一个问题,提炼一个Idea这个技巧与概念中国本身可能还与外国还有一点差距。在国外,你看到如比尔盖茨、卡梅隆,他们讲的内容并不与为众人所知的事情直接相关,他们在台上讲大家没听过的,讲关于教育、新能量、讲作为小孩的一个梦想,当时想成为一个导演。而国内我们找人去讲,大部分偏业务相关,比较难去拿捏。 最后,也很重要的是,组织者的本身忽视学习与提高。在一些TEDx的聚会上,我通常会向大家提的第一问题是:你看过多少TEDtalks?因为我注意到国内的TEDx组织者的热情是非常高涨的,可是对于IDEAS的定义还不够。
问:今天很多人都知道TED,也有很多人知道了TEDtoChina。但在创建初期,你们是如何推广与传播的?
的确,建立的时候没有人知道TED。我们08年开始建立网站,并很早就开始利用社会化新媒体进行推广传播,比如社交媒体的翘楚Twitter, Facebook,国内先行者饭否、做啥、豆瓣,甚至也尝试过台湾一度很火的Plurk等,事实上国内外叫的上名字的社交媒体平台我们都使用过,其中的Follow5, Google Buzz,MySpace等曾经红极一时的平台现在都已经没了踪影,毫不夸张地说,我们先于商业品牌进入新媒体时代,也比现在火热的微博营销公司有更多的平台应用经验,我们的社会化媒体痕迹记录过去4年多海内外社交媒体发展的历史。
说到这,可以插个小花絮,我们对新媒体领域的活动一直很关注,事实上我们也见证了Socialbeta的诞生和发展过程,SocialBeta最初3次的线下聚会活动,我们的社交媒体团队都有参与。 我们09年开始逐渐将精力放在微博,过去的这几年,给我最大的感触就是 Content is King 内容为王。TED在源源不断的提供好的Idea,通过互联网的高质量的内容传播,现在我们的微博有了10万的粉丝,Twitter有了1.9万人的关注,人数不算多,但从数据真实性、互动率、链接点击率、甚至线下活动参与率等KPI数据分析看,我们强于大量商业品牌,也不输一些媒体的影响力,这对一个草根非营利项目而言是相当不错的。
在Ideas Worth Spreading传播的过程中,我们坚持高质量的内容,和商业营销模式保持距离,坚决杜绝那种大号手段,远离搞笑、星座、性趣等微博上流行的吸引眼球的内容,长期坚持将TED演讲内容推给大家,我们逐渐把TED从小众推给了大众,同时也得到各个领域意见领袖的关注,他们认同你的内容和做法,也愿意为你做某种程度的背书,成为你的粉丝,并帮助你分享传播。比如,在微博上我们就有一批有影响力的粉丝,如:高晓松、林宥嘉、六六、石康、罗永浩,三联,FT、一财等等媒体,蔡康永等也帮助转发过我们的内容。
这个也是一种KPI的指标吧。 社会化媒体帮助我们组织活动起到了很大的作用。长期来我们一直在留心做Speaker Pool演讲人收集库,我们会长时间关注他们,如果有合适的主题,也会通过微博邀请他们。 比如,在微博上传播最高的TED视频之一是MIT的Pranav Mistry演讲的 第六感技术(Sixth Sense)的技术。事实上他也有微博,我们曾直接私信与他取得了联系,介绍我们的项目后他马上就同意参加我们的沙龙活动。在1周之内我们很快就把活动组织起来,基本也是通过微博来传播,原本预计人机互动技术话题可能太Geek,感兴趣的人不多,没想到活动通过微博发出来不到2天的时间就有七八百人报名,当时我们的粉丝3万左右。
今天的10万微博粉丝2万推特粉丝是我们最大的财富,我们的线下活动通常只需要发一条微博,2天内就得马上关闭注册,因为我们经常要面对从报名者中五选一的情况,没办法满足所有的报名者的参加请求。 另外,在Twitter和Google Plus上我们也和海外的不少TED演讲人保持联系,明年有机会就继续邀请他们来国内参加活动。 互联网无边界,社会化若比邻。可以说社交媒体是我们传播放大声音的有效手段,通过多渠道的尝试,打造了TEDtoChina独特的风格,形成了目前的影响力。在推广和传播IDEAS方面,我们希望能继续尝试新的工具,走在新媒体的最前沿。
问:和我们介绍一下,你印象比较深的活动是?
我们在不同城市都有活动,印象比较深的活动也很多,而且每次活动都会体现组织者个人的鲜明的特点。我本人在上海,参加上海线下活动比较多,比如富丽堂皇在上海音乐厅举办的@TEDxShanghai, 完全女性参与的@TEDxTheGardenBridge 完全由学生打造的复旦@TEDxFDU,很有国际范儿的外滩@TEDxTheBund& 当然印象最深的是@TEDxPeople Square的活动,呵呵,因为全程我自己主导的。 我一直希望挖掘我们身边的故事,那些&平凡的&却&不普通&的事和人,我个人关注比较多的是民生、弱势群体、草根与新媒体力量等方面的话题,我希望我的活动能引发&如何改变&的思考。我们邀请了纪录片《归途列车》导演@范立欣 、漫画家@慕容引刀 和@雷闯 教育、慈善领域的朋友作为演讲人。
范立欣是知名的纪录片导演,他是我所知的演讲人里最资深的TED迷。他的作品『归途列车』获美国金番茄大奖、艾美奖在内的国内外几十个大奖,但因为他的作品是农民工题材,相比较其他流行的文艺作品,在社会上受关注程度不够。值得TEDx帮他传播,因为他在记录一个时代,他的分享让我们从微观视角观察中国最大的一个社会底层群体是怎么生活的,能用微小的个体映射出所有人的影子,他的演讲引起我们深刻反思,现场有观众忍不住落泪。我印象很深的是,当时他有很重的拍摄计划和影展邀请(后来我才知道2周后就是第33届新闻及纪录片艾美奖典礼他获得2项大奖),他为我们的活动推掉很多工作,特地从北京飞到上海来参加,并且准备了中英双语2个版本的演讲,虽然演讲只有18分钟,但这种态度是对我们的一种信任,对观众的尊重,对于我们志愿者来说,我感受到的是一种认可,也是一种回报。
我们的团队也是跨界的,我们也关注不同话题。比如我们负责新媒体发展的同事,冯超(@九月动词 ),她也是TEDxTheBund City2.0外滩活动发起人,她更多关注城市、教育、持续发展等话题,在这领域认识很多这方面的演讲者。每次不同的活动,我们就这样分享演讲人资源,同时也会投入到不同的TEDx一起来完成不同的主题活动.
问:以志愿者为中心的协作式运营,包括线上与线下都有很多人志愿参与,你是如何做到促使大家认可与参与你的?
TEDtoChina项目和TEDx活动都是没有资金支持和回报的。那为什么大家在做,我觉得这是人的天性,有激情驱动、有分享精神,相信传播让社会有所进步,让大众收益。这是我们相信的东西。公益活动许多人认为捐钱是一种方式,而我们捐(贡献)的是我们的时间与精力。我们相信,优秀的思想可以改变人们对于世界的看法,并反思自身,从而引发更深层的改变。 其实志愿者管理我们也有问题,因为随着大家因为升学、升值,成长,生活的压力等,难免大家会有其他方面的变化。一开始我们还有&拉人&的意愿,希望更多人加入,后来就变化了策略,希望TED本身的魅力自己吸引人投奔到TED的阵营来。 好的变化是,现在我们看到随着TED逐渐为人所知,更多年轻人愿意加入进来。 现在年轻的TED粉丝圈子和互联网的特点非常符合,有自由、平等、分享、passion这样标签的人可以很容易走到一起,以志愿者为中心的协助运营模式也有不少,比如social beta,自由文化、分享主义和创作共用网络文化的追随者通过对社交协作、网络互助的开放模式能逐渐自发地形成。
问: 国内近年也多了很多有很好想法的,社会性的公益团队,对于这些社会公益团队,你可以给大家一些什么建议吗?
是的,国内有不少公益团队了。我分享几点吧, 第一、善用网络。网络是个学习工具,也是传播工具。自从新媒体崛起后,沟通的形式和渠道已经大大不同以前了,虚拟网络和实际网络已经打通了,它可以解除现实社会带来的限制,激活个人和团队潜能。网络文化与社会运动可以很好地结合,它长期形成的长尾效应能非常明显地在将来显现出来所以,所以这需要 第二、坚持。在中国做公益项目,需要激情驱动。但时间久了,这个会耗尽,经常要问自己,为什么会做它?人都会有惰性,在非商业化运作的情况下,你更需要记住你做它的最初的目的。有了坚持才能赢得他人的认同,赢得你的团队、你的粉丝、你周边的朋友,甚至到最后商业力量的出现,他们会帮助你。但是这些都需要你长时间的坚持。时间长了,这种信任力就是品牌。你个人的,你团队的品牌。 第三、品牌才是你的优势。你希望留给大家什么印象?举个不好的例子,看到国内的一些NGO/NPO为迎合点击率,开始发星座、笑话、段子、性趣&这个是公益团队想传递给大家的信息吗?如果这样的品牌定位如何能赢得他人的尊重?&业界良心啊,对于我们来说,草根公益组织,应该努力传播更多好的ideas给大家,踏踏实实为你的target audience大众,提供你的高质量的内容,这才能给大家形式你鲜明的品牌形象。 其实建议还很多,但这几点是TEDtoChina能走到现在的关键。
问:最有一个问题,我相信这一天也不会很远,如果哪一年从我们中国走出一个Idea,它将被带到全球的TED大会上。你会推荐带去什么样的Idea?
我会带去一个真实的中国。我相信中国也有很多我们自己的创新、技术、思想存在,这些值得去分享,我们也确实在TED和海外其他的类似平台做过推荐。明年就可以看到些结果。我想说的是,从国外看中国,与国内看肯定是不一样的,这里有信息与认知的鸿沟。如范立欣导演,它呈现给外界的是中国的农民工,呈现的是那些在中国的产品是如何、被什么样的人生产的,这些很多外人根本都不知道。所以,我觉得如何让更多人了解一个真实的中国,确实是好问题。 把中国好IDEAS推到到海外去,从几年前TEDtoChina刚开始的从take(吸取知识)到我们去return(回报)。我们再做一回搬运工,这次我们把中国好的东西搬到海外去。 相关阅读:
欢迎评论与大家分享你的观点。
&&&&&&&&&&&&&&&&&&&&&&& 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请帮助我们转发它分享给你身边的好友。
采访编辑& 本文链接:
解读社会化商业的价值
社会化时代转载与分享是美德,注明出处与作者是品德,感谢你珍惜我们作者的劳动。
你可能喜欢 | You Might Also Like
墨鱼茄汁饭 |  10:15
SocialBeta |  13:20
夏帆xiafan |  15:59
SocialBeta |  10:26
夏帆xiafan |  17:25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时木有评论志愿者 | @TEDtoChina|||||||||||
您的位置: >
TED演讲:来自志愿消防员的一堂课
TED演讲:来自志愿消防员的一堂课
Mark Bezos:A life lesson from a volunteer firefighter
消防员Mark Bezos 描述他出乎意料的英雄事迹,以及他从中学到的一件事:成为英雄不需等待。
TED演讲文本:
Back in New York, I am the head of development for a non-profit called Robin Hood. When I'm not fighting poverty, I'm fighting fires as the assistant captain of a volunteer fire company. Now in our town, where the volunteers supplement a highly skilled career staff, you have to get to the fire scene pretty early to get in on any action.
I remember my first fire. I was the second volunteer on the scene, so there was a pretty good chance I was going to get in. But still it was a real footrace against the other volunteers to get to the captain in charge to find out what our assignments would be. When I found the captain, he was having a very engaging conversation with the homeowner, who was surely having one of the worst days of her life. Here it was, the middle of the night, she was standing outside in the pouring rain, under an umbrella, in her pajamas, barefoot, while her house was in flames.
The other volunteer who had arrived just before me -- let's call him Lex Luther -- (Laughter) got to the captain first and was asked to go inside and save the homeowner's dog. The dog! I was stunned with jealousy. Here was some lawyer or money manager who, for the rest of his life, gets to tell people that he went into a burning building to save a living creature, just because he beat me by five seconds. Well, I was next. The captain waved me over. He said, &Bezos, I need you to go into the house. I need you to go upstairs, past the fire, and I need you to get this woman a pair of shoes.& (Laughter) I swear. So, not exactly what I was hoping for, but off I went -- up the stairs, down the hall, past the 'real' firefighters, who were pretty much done putting out the fire at this point, into the master bedroom to get a pair of shoes.
Now I know what you're thinking, but I'm no hero. (Laughter) I carried my payload back downstairs where I met my nemesis and the precious dog by the front door. We took our treasures outside to the homeowner, where, not surprisingly, his received much more attention than did mine. A few weeks later, the department received a letter from the homeowner thanking us for the valiant effort displayed in saving her home. The act of kindness she noted above all others: someone had even gotten her a pair of shoes.
(/boke/page/v/0/h/v01435ykz1h.html)
(Laughter)
In both my vocation at Robin Hood and my avocation as a volunteer firefighter, I am witness to acts of generosity and kindness on a monumental scale, but I'm also witness to acts of grace and courage on an individual basis. And you know what I've learned? They all matter. So as I look around this room at people who either have achieved, or are on their way to achieving, remarkable levels of success, I would offer this reminder: don't wait. Don't wait until you make your first million to make a difference in somebody's life. If you have something to give, give it now. Serve food at a soup kitchen. Clean up a neighborhood park. Be a mentor.
Not every day is going to offer us a chance to save somebody's life, but every day offers us an opportunity to affect one. So get in the game. Save the shoes.
Thank you.
(Applause)
Bruno Giussani: Mark, Mark, come back.
(Applause)
Mark Bezos: Thank you.
手机上普特
[责任编辑:Tina]
------分隔线----------------------------
相关文章列表
点击: 817068
点击: 446287
点击: 401318
点击: 281056
点击: 268070
点击: 224783
点击: 183154
点击: 153733
点击: 89571
点击: 71791
点击: 58397
点击: 54331
点击: 51880
点击: 49958
用手机浏览器输入进入普特手机网站学习
普特英语听力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
手机网站 扫码触屏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