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沧师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上传于||文档简介
&&难忘沧师 作文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3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金牌分析师10年经验总结:研究到底该怎么做--百度百家
金牌分析师10年经验总结:研究到底该怎么做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拥有资深经验的华泰证券研究所的所长助理首席金融分析师罗毅手把手传授分析师做研究、看行业、看公司的秘笈。
导语:今天有幸请到银行和非银首席,多年新财富的明星分析师罗毅,在进门财经给大家作主讲,培训的内容除了行业研究一些基本理论和方法,还涉及到大量的研究方法论。实际上他今天想手把手告诉大家分析师是如何做研究的,是怎么看行业的、怎么看公司的,这是他多年经验的积累。
我是华泰证券研究所的所长助理首席金融分析师罗毅,我今天希望能够把这么多年从业的经历给大家分享一下,谈一下我们卖方分析师的成长。
多年的研究经验还是有一些心得,现在很多年轻分析师是非常浮躁的,巴不得马上出去挖两只牛票推给客户,觉得自己很牛。我觉得大家还是不要这么浮躁,因为现在整个社会都正在拨乱反正,包括对框架的认识,对专业的认识,还是要静下心来好好地去研究,我现在明显地感觉到现在投资整体风格正在重回当时我刚入行的那个年代。
2004年中国A股市场做庄比比皆是,当时的德隆系,还有南方证券,现在已经被改名叫中投证券,还有华夏证券现改名为中信建投。为什么会被整垮呢?就是因为联合做庄,跟着德隆系一起,找一些小股票一起联合拉股价。当时号称有德隆三股永不落日的股票号,因为每天真的是涨的。但后面紧接着面临整顿,坐庄的风气得以控制。后面就迎来价值投资的时期,我也就是在这个时候进入资本市场,当时能够来到资本市场很幸运,恰恰遇到真正的价值投资在崛起。
什么叫价值投资,包括最近两天涨得非常好的一只股票叫做贵州茅台,可以看一下他的K线图基本上是创历史新高的。而贵州茅台就是2004年整个资本市场重点挖掘出来的价值股。2004年有“五朵金花”, “五朵金花”后面都称为“超级大牛股”,包括我们当时知道的民生银行。为什么呢?我就跟很多年轻人说,你连贵州茅台的报表都看不懂,你还去推什么贵州茅台?什么叫应收账款?有没有去跟经销商好好深入基层去跟他们沟通,你光以为跟人打听消息就能够赚到大钱吗?是赚不到的。
我认识一个非常成功的卖方分析师,从2004年一直推荐贵州茅台,是新财富多年第一名分析师, 我很羡慕他,因为他研究消费类有这么一只股票可永不落日,一直推, 就看专注这一只股票,基本上把各个地方的所有经销商全部搞定,平时跟他们保持紧密的联系。这不是内幕信息,这是合法合规的。什么叫内幕信息,包括法律上的界定,大家要去好好搞明白。
2004年还有很多故事,当时年轻人的力量包括公募基金开始崛起,整个市场的风格从做庄派向着真正的基本面研究在切换。我觉得现在也是一样的历史背景。当时也给很多年轻人机会,因为04年进来,当时周边的人都不会用彭博,都不会用Bloomberg,我们最起码还可以从Bloomberg上面找数据,把这个做成估值图,进行国际估值对比,显得非常高大上。但是现在我觉得又是有必要去好好做做国际对比,好好看看中国经济转型的方向,包括自己手头行业未来转型的方向。
关于研究的准备,如果现在手头上还有时间的话,我的建议:修炼自己的专业知识。像CFA、CPA这些,很多人都说没用,我可以告诉你再过两年就知道有没有用。还有历史文化,专业能力这一条非常重要的,虽然现在有些人不重视,但我觉得一定要相信未来能够决定你在这个市场能够站多久的,还是决定于你对于市场基本面的把握,光靠炒作是持续不了多久的,而现在正在大力打击炒作行为。
可以多看一些经典名著,就像《漫步华尔街》、《战胜华尔街》,可以让大家对这个领域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工具把彭博、路透、CEIC这些全球化的数据库去好好地研究清楚。
我们市场现在也在大幅向海外开放,这一点也要看历史的机会,也是一种挑战。前两天我们看银行间市场,包括票据最大的市场,包括中票债券最大的市场,已经向海外央行在开放。我们即将要开通的深港通,已经开通的沪港通逐渐跟国外接轨,05年开始是人民币升值,当时是一个重大起点,把整个市场的主力资金扭转过来的一个非常重要信号,当时外资在拼命买我们的股票,05年7月21日人民币汇率正式从8.3开始升值,最新6.5,最低升到6.0这个位置,现在回来一些,贬了一些,不过近期已企稳。
在那个时点海外大力量涌进来的时候,他们的投资依赖于你对于这个行业基本面数据和沉淀的模型, 最近看到今年业绩排名在前的很多基金,他们就重回到真正重视基本面研究,又重新回到重视模型、重视盈利预测,回到这些领域。
大家可以把K线图看一看,今年从1月4号到现在,有多少公司可以跑得赢招商银行、跑得赢格力电器,跑得赢贵州茅台这些高分红价格低估的股票,没有多少。但是我不是说完全只投价值股,成长股也要投,关键的是你要对行业有深入地理解。而不是非常浮躁地跑到外面说“我对行业很懂,我跟你说一个消息。”这个短期可能有一点点影响,但是中长期最终决定你在行业地位的,还是你能够对这个行业理解力有多深。这些理解力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建立起来的,是确确实实要通过扎实的基本面、基础数据的搜集分析研究积累起来的,我认为也不要轻视做数据。
我们写过一篇非常牛的报告叫做《M1定***》,很多人说这篇报告是我们第二篇最牛的报告。《M1定***》这篇报告其实就是一个数据最简单的挖掘,就是把M1狭义货币的同比增速进行统计,和市场的涨跌进行统计对比,准得很,每一次高于20%说明中央要调流动性了你要卖股票,低于10%你就赶快买,因为中央要放流动性。其实是非常简单,说明我们中国很多的股票确实有一点没错,是盯政策的。但是如果有了这个指标,你可以走在政策之前。
但这篇报告其实用的量化工具很简单,但是你得要自己去查去看去思考。我当时怎么写这篇报告,从万德里面把数据找出来,作出图来研究,对比了很久突然一下子脑门一亮发现一个重大规律,然后把它写出来。后面大家比较崇拜的“亚伟哥”、包括后来很多的基金公司的总经理都在很认可这篇报告,虽然我不觉得它是我写得最经典的,但是客户认为它写得最简单,特别简单,而且实用,投资者也特别喜欢,个人投资者也特别喜欢。
说明什么?说明搞数据有没有用?有用。但是要看到数据背后的东西,而不是仅就数据论数据。很多分析师一写点评我一看完之后就很难受,上面都是同比增速多少,然后同比下降多少,里面完全看不到分析的灵魂所在。这些报告以后可以被AlphaGo取代了,因为你直接找一个模板,直接给你接到里面就行。我更希望看到的是你的思考,看到数据背后的原因。
昨天中国人寿出的年报,你能够在背后看到发展成现在情况,300多页的年报里面,你能够在里面提炼出你最核心的东西,而不只是一个数据的传导的作用。写出客户最关心而且写出你认为最重要的东西,能够指引出未来的方向。我看完中国人寿的年报是什么感觉,我不重视财务指标,我只重视一条,他的营销人员的增长和覆盖面情况,这是我最在乎的。这代表如果将来保险市场有机遇,保险市场的保费要大幅度增长,谁有人谁就有推的能力,往下把这个东西卖给客户。
很多人在前年老跟我讲互联网要颠覆我们证券公司,我就跟他们说,太低估我们金融的专业性,颠覆不了。我们要利用互联网,但是指望互联网简单颠覆我们这是不可能的。最近的无论从股价的走势还是从市场的整体情绪来看,曾经大家追捧的这些概念故事已经都是昨日黄花了。但是恒生电子已经明确被证监会处罚其Homs系统,这个当年差点用互联网系统颠覆我们。
很多从业人老是喜欢去互联网金融公司,最终的结果是周边很多人都想跳回来,互联网没有大家想的那么光鲜,任何行业还都是要看积累的。我们证券行业积累的这些渠道、积累的这些专业才是我们的立身之本。
卖方分析师到底积累的是什么东西?就是“定价权影响力”这六个字。我觉得做12年越做越开心,因为到外面大家认识我的人越来越多,我不认识的人也越来越多。很多时候你在外面人家叫你一句“罗总”,我就一下子晕倒了,怎么办?我就只会说“你好你好,领导领导。”但影响力就是这样体现出来的。
我从业的时候大概只有20家基金公司,现在有100多家基金公司。我大胆预测2年后有200家基金公司。这么多的客户、这么分散的资金规模,卖方的定价权会迅速地抬升。现在股票不停地在发,发到哪一天如果新股和二级市场的差价不像现在这么大的时候,就会给我们主动配售,未来监管层会把定价权放出来,企业都是以23倍市盈率为上限,我没有办法分析他的好坏。未来到那一天我们的定价权真正体现出来,你的一句话影响的是这个行业的变动。
我当年从业的时候崇拜过一个偶像“互联网女皇”摩根斯坦利的首席Mary Meeker讲的移动互联网的一篇报告,那篇报告我印象太深。当时我手里拿的是诺基亚,她已经在预言说移动互联可以颠覆整个手机领域的变化。我当时是对这份报告纳闷了半天,因为我觉得不可能,因为我身边的人没有谁用iPhone,用iPhone的人只有少数极个别的人。但是没有到十年我们回头看,我们的诺基亚已经被干掉了。当时投行喜欢用的是BlackBerry黑莓,现在黑莓也基本上玩完了。
作为一个明星分析师,你在这么极前量的时候你能够预判到这样一个产业趋势,你写一篇这样的深度报告,你对整个资本界、产业界重塑的力量摆在哪里?当时那篇报告我现在回头想起来,我还是觉得写研究报告应该写出这种报告。但是我觉得别人积累了十几年,积累的这种洞察力不是这么简单的,不是拍拍脑袋就拍出来的。确确实实这种洞察力是要通过时间的积累,对于行业历史的了解,人脉的一个推广,你才能够既和这些人,和产业的人保持密集的联系,又能够超脱于这个产业。为什么?因为资本应该高于产业,因为资本要提前。你如果不比产业提前,你作为资本你怎么赚钱?
这就想到很多人调研也是一样,调研只听经销商的,从来不自己思考。这不行的,经销商很多时候信息是滞后的。再讲回茅台的例子,当时“八项规定”的文件出来的时候,我们看回当时几乎所有的白酒分析师给的判断是“没有问题,因为我们周边的人是经销商都认为白酒很好卖。”但是你如果作为一个真正的优秀分析师应该怎么做,你应该要预判到这个文件的杀伤力,这种沉淀的力量不是一天两天的,你要明白我们到底***反到哪一步,是一阵风还是真正形成制度化的***,如果你当时看到现在***的决心,我估计你那个时候是不敢推白酒的。白酒跌下来之后你再反手做多那你就是人才。
但是很可惜的是,我们90%的投资者我看是反过来的,在***刚开始的时候在重仓白酒,***还在推进,但是大家已经像白酒、向茅台这种已经进入中产家庭时却还没有看到,但是往往这种就已经错过了一个产业的重大拐点。
作为卖方分析师一定要深入产业,但是又超脱于产业,这种眼光和能力我觉得确确实实需要积累。
讲回来,第一个尤其是年轻人不要着急地去推股票,一开始要建立好自己的框架,框架非常重要。我给我的助理基本上要求先对这个行业有着自己的思考,要了解一些基础,你有框架,然后可以写基本的报告,然后可以去挖掘,可以去跟产业内的人沟通,这才是一条比较好的成长的方向。
调研方面,不要太多人,太多人的话作为上市公司相关领导可能不太愿意沟通,因为担心。如果要客户的话也不要太少人,太少人就会觉得我们实力不够,所以最好的我认为就是3--4个人,而且在调研前最好有自己的准备。能够知道这个公司的情况,调研中要秀出自己的实力。
我觉得我们作为分析师,要理解我们到底是什么分析师。我也见过很多年轻分析师过来跟我讲“我的研究特牛,以后让时间来验证就行了,我完全不管市场怎么看。”有这种人,我跟大家讲第一个我们不是***塔的研究,我们不是学院派搞研究,我们是市场化研究力量,为什么这个研究是很有地位的,因为我们背后要跟的是资本。所以很多的年轻人不懂,老是说我们大投行概念的“投行”比淡马锡,比第一波士顿Low很多,我就跟他们讲你们太不懂这个职业的规划。理论上来说,这些外资大投行里面,像高盛摩根的这些大分析师,地位是远高于其他的简单咨询的,因为我们背后跟的是资本。
因为你只有后面跟的是资本,你去说这个公司值什么钱,这些资本就信,他愿意跟着你买。你说这些产业将来往哪个方向去,这些资本就投,一定要明白自己在干什么。
2004年高盛当时的Jim O'Neill他们的首席策略师提出的“金砖四国”BRIC,这一篇报告回头看也是对全球的资本格局有着重大影响的。他当时建议大家赶快去买BRIC的股票,后面看的话确确实实BRIC的股票走得超级牛,04年到07年个股基本上涨10倍的都比比皆是,大盘基本上涨4、5倍的也比比皆是。你要理解背后是什么,背后是资本,如果这一点你都把握不清楚,就不要出来做卖方了。
如果背后是资本,你的核心就是要为这些资本去定价。去到上市公司还是得要多去做很多准备,对投行的基础知识手上要掌握。像我们去调研一些公司,我们去银行,我们去银行不会只问个问题“业绩多少”,千万不要这么问,实在太low了,而且很有可能触犯法律条款,这种算是内幕信息。但是你问一些别的是可以问的,比如“利差我们测算好像有收窄,领导怎么看现在这个压力?”从他的交流里面可以感受到很多的信息。
还有就是你要懂得投行的基本。像我们当时给很多的银行提供“优先股”的建议,优先股是一个新的资本工具,我们当时建议领导,你看银行现在可以搞优先股了,一定要重视了。结果到后面所有的上市银行都搞了优先股,现在回头问一下,在座各位有多少人对优先股懂呢?没有,还是很少。你要掌握什么,最起码资本工具要懂,什么定增、股票、普通股定增,债券、公司债这些东西,都要有一个基本的认识,跑去跟上市公司沟通的时候你在上市公司那边,你给他提供建议。你在资本方这边给他们投资建议,这就叫做投融资的中介,我们投资银行做的就是这个事。我讲的大投行的概念,我们证券公司应该做的就是这个事。
所以去到上市公司能做的事特别多,包括撮合并购。我看很多企业觉得不错,我脑子里就想这个能不能推荐给上市企业,能够给他们收一下并一下,别说真有可以成的,就像我们之前分析师有给推荐过很多并购项目,最后还是有成功的。所以说在调研准备这一点,最好对这个公司有一个充分的理解,同时手上掌握投行的基本工具,可以跟他们多交流。
写报告也给一些建议。写报告“酒香也怕巷子深”,写报告的题目一定要三思,既要合规也要吸引,我不建议报告的题目写得太花哨,这让人感觉特别low、特别不专业,但是要感觉吸引力要足够强,这里面是一个经验的把握。你如果之前有了框架、有了数据,也有一些见解,也要照顾格式。我看一些大行的研究报告格式非常重要,整个版面看下来很多的感觉就是非常连贯、非常舒服,你给客户能看下去的这种机会也会比较多。
同时我还要建议一点,对自己写的深度报告要有信心。因为我见过很多年轻分析师过来跟我说,我写的研究报告好像感觉在市场没人看研究报告,看研究报告的人好像已经基本没有了,大家好像基本上只会炒股票。我跟他们讲不要着急,会变的。我刚刚讲的Mary Meeker那篇移动互联网的报告,到我现在十多年过去了,我脑子里依然印象深刻。
包括我们在2014年的时候写过一篇基金行业的战略研究,这篇研究报告后面我发现很多基金公司的总经理级别的人、董事长他们都看,看了之后还专门叫我去讲。包括最近有个别的基金公司想要转型,他们想要找案例、想找分析,这个时候我们就把我们那篇报告拿出来可以跟他们分享。因为里面我们分析了先锋、野村、富达,分析海外资产管理行业如何发展,海外资产管理公司如何崛起?
包括很多年轻分析师也会有一个误解,我报告写得越多越好。真不是,我们原来银行业有一个分析师一年写300篇报告,但是没用,都是什么点评、这个数字,同比增长多少、环比增长多少,你写了根本没人看这种报告的。我倒认为深度可能要比简单的点评要有用的多。点评更多地是当这个公司的基本面出现相对比较大的变化,或者说在重大的节点的时候可用来提示,像年报、半年报这些关键的节点,看有没有跟市场预期不一样的。
所以我觉得对深度要有信心,写出来的深度一定有人看的。而且还有一点,我们服务服务客户老是有一个误解,仅认为研究所是在以分仓派点为主要的市场化考核方向,但是我们的影响力定价权绝对不仅仅是这些能够体现的。
我们发现外部的一级市场对我们研究报告的喜欢,你能够点出一个行业的未来,这就不一样。怎么点出这个行业的未来,就要靠深入地思考、深入地调研,能够写出一些跟别人不一样的东西,能够提前预判行业的拐点,这一些我觉得真是不容易的。而且写出来之后往往客户会把这些东西留在这里,可以翻来覆去地讲。
所以讲到路演,路演我觉得像你写的深度,好不容易写出来了,可以多去把他打印在一张纸上,把框架核心的观点印在上面给客户去说。至于PPT现在全面展示的机会是不多的,只有在相对来说可能是在这种比较大的场合才能够有一个完整的展示,在小范围怎么办,可能要更加简明扼要一些。
路演一句话,就是要有自信。出去面对客户尤其是面对买方我们的一个特点是卖方,卖方的特点就一定要自信。我也见过很多的分析师出来一开始说很有信心,被人一问两个问题就开始紧张,就开始放弃自己的观点被别人牵着走。那觉得你最好还是别出去的好,因为被人家问两下就问倒了。
我觉得出来路演跟人家PK是一件很愉快的事情,我觉得现在跟04、05年PK的感觉已经不同了。05年我去易方达的时候,易方达打开电脑跟我对数据模型一个数一个数地批,为什么?因为他们很重视那只股票,招商银行,当时他们买了很多,开始跟我们算盈利,然后我就把那个模型打开跟他说,这个利差是怎么变动。他当时很担心利率市场化,我们就跟他说不用担心那么多,因为04年小川讲过利率市场化,然后他们说马上利率市场化银行要完了。我说我们别那么着急,我们对政策的判断是缓缓进行没有那么快的,其实真正到2014年才有一个实质的进步。
你看看银行的利差,如果你那个时点去把那个利差的问题讲明白,把贷款、把利差、把非息收入、银行卡分析清楚,我们当时模型做得细致,可以银行的卡的数据都可以从年报上面抽出来,非息收入这一块我们做银行研究都知道,银行年报300多页里面的信息量非常大,信息量大了以后你要学会把里面的数据信息抽出来看。
现在大家去路演,一般都会问“有没有什么牛票”,明天买一下,后天卖一下。我认为在变,我能够明显感觉到今年以来已经很明显的变化。对操纵这些小股票的现在打击力度是非常大的,反而是今年的业绩我看重仓消费或者是金融的都不差。
大家多点信心,从事这个行业十几年了,别人老问我为什么这么热血,我说因为你如果能够看到将来的前景如何你就会很热血。我刚开始讲了,我刚开始入行的时候100亿的交易量,我如果当时想象着世界上有1万亿的交易量那一天多兴奋啊。我在算给公司能赚多少钱,自己研究所能够赚多少钱。我刚入行的时候月薪4千块,我们当时年轻人包括老一辈的分析师跳槽做媒体了7千块,他们跑了我留下来了。我现在的年薪水平还在往上增长,虽然增长速度斜率已经大幅度降低了,但是最开心的阶段是自己从4千块的月薪不断地向上增长,看着自己的市场不断地变大,自己的地位在不断地提高的那种快乐。
现在的证券行业到顶了没有?没有到顶,转型才刚刚开始。因为交易量差不多在4、5千亿或者1万亿以内的位置差不多稳定了,但是证券公司能够做的事特别多。像财富管理、投行、直投,资管、并购,这些都是我们要去了解的。但是实际上这一些都需要研究,所以我有一个观点,我觉得研究实际上是连接各个业务线的一个中心的地位,理论上是,但是实际上做不到。为什么,因为做不到这么中心,因为做不到这个核心的作用,因为你很多时候你没有这种力量,别人不依赖你。很简单像我们的自营他不一定依赖我们,我们的资管不一定依赖我们,我们的直投不一定依赖我们,我们变强以后他们都会依赖我们。投行等我们有了定价权的时候,投行就会来问你很多的问题,包括我现在感觉到拜访客户带我去可能对他们的拜访效果会有大幅地提高,因为我跟对方能够讲业内很多的事,发展的方向、战略的梳理,对方非常愿意听这种东西。
所以我说你手头掌握着一些投行的工具,投行的工具也挺好学的,其实我觉得没那么复杂。投行的核心竞争力是人脉,这些工具很容易学。就是刚刚讲的普通股、优先股,债券公司债、中小企业债,你能够理清楚这些东西,你就可以跟对方讲的东西很多很多。
将来随着股权融资、随着股本市场的进一步崛起,我觉得这个方向,我们的地位肯定是越来越高的。而且随着基金公司进一步地分散,我原来04、05年从业的时候卖方地位可高了,因为我们当时的资金体量比基金大多了,当时一个基金的体量1、2个亿,我们券商的资金盘是10、20亿。但是04年开始基金在迅速做大,尤其是少数基金垄断了这个市场,因为速度太快,07年的时候你会看到很多的基金公司一下子变成巨无霸,所以从07年开始你会发现卖方的地位在迅速下滑。05年我跟投研总监一起交流,而且他们对我们那时候很客气,到了十年后,你会发现很多的投研总监对你没有以前那么客气,为什么?地位低了。为什么地位低了,因为最核心的定价权没有给我们,但是又让基金公司少数集中了。
你要分析一个框架,你最起码把“波特五力”搞明白,说明我们的下游谈判力太强,上游的谈判力没给我们,这是波特中的两力。谈判的话,我们上游要把定价权给我们,下游要进一步分散,这是大势所趋。只有少数卖方手里面能够集中起定价权影响力,如果做不到前五,我觉得卖方存在的意义真是不大的,所以大家应该有紧迫感,这个方向是摆在这个地方。
如果看明白自己的未来就是积极向上、努力,过程之中是要每天跟自己的内心的挫折感做斗争的,推了股票跌了,没推的股票涨了,这都是很有可能。不用难过。做卖方最大的优势是说错了,再重新找好股票。
如果我们要为客户的涨跌一定要负责的话就不好干这个活了,我们本人还是比较善良的。他们亏的钱,如果不是做卖方会很难过。做卖方有一个优势,说错了只要我看重大方向我就坚持,总有对的时候,对的时候大家反过来看原来你说的时候很牛的。做卖方挺好的,你压力没有那么大,我也认识很多的买方的基金经理,每天晚上辗转反侧,天天担心自己的排名。像去年到了最后的阶段,我都感觉排名的压力把很多的基金经理能够折磨得基本上压力大得不得了。
所以我们自己做卖方的,我建议大家保重身体,积极向上。勤奋就不用多讲了,知道我团队的人都知道我们勤奋度是有目共睹的。也希望大家能够持续地这份热爱。
创新也是一样的,光靠死干也不行,需要创新,要结合最新的东西,要对周边的新事物保持关注。现在大家知道的我对我的团队的人都说过很多次,我说Apple pay其实影响的东西会很广泛,因为他很有可能会带来整个智能手机包括智能手表的一次比较大的革新。因为支付体验是很不一样的,那怎么办?你要去感受,你要去了解这个领域的变化。华为pay也出了,未来三年之内会不会银行卡慢慢走向没落,我觉得这个概率是很大的。
我觉得如果没有判断错,这就是大的方向。我记得我06年写过一篇报告叫做“银行卡时代”,当时大家用信用卡不是很多,我当时判断每个人手里面应该有2--3张信用卡。我记得我当时被领导叫过去问了半天,他说你这个逻辑知识点在哪里?我说因为中国的发展有一个特点,就是不会有特别强的固有力,有固有力会被打破。我们的快递、我们的互联网企业很多做得比美国强的,为什么?因为我们没有那么多的固有利润,像快递要做到隔一天能够到,你是抢了很多人的饭碗。你要用互联网方式改变整个社会,像滴滴打车很明显,你可以看一下美国和中国滴滴打车肯定中国高得多,因为我们敢于打破这种。有没有反作用的力量?有,因为很多人不愿意,跟不上节奏。我们是愿意承担这种力量,愿意承担这种变革的成本的。你回头想想Apple pay,过了两三年大家对于新事物的理解,有可能就会发现银联重回到支付领域一个中流砥柱的作用。
很多人不相信,因为银联市场份额只有10%的份额非常小,大部分的支付领域都被支付宝和微信支付给夺取了。我说千万不要小看正规金融,大家出去一定要知道我们代表的是正规金融。包括写报告不要跟非正规金融比。有些非正规金融的研究报告写得特别花,我们不要向他们学习。我们还是正规金融,像我们一直说的出行的有一个旅游软件非常准,当他们那个领域航旅纵横和民航总局联合起来搞的时候,你就会发现非常准的市场份额被大幅挤到一边去了。因为别人有着信息的优势,有着人才的储备,这一点是比不了。
所以正规金融,制药业能够发挥创新的能力和精神,我觉得下来的证券行业的竞争里面,应该是可以立于不失败之地,甚至于我们的市场份额还会进一步地提高的。
刚才给大家灌了很多鸡汤,这些鸡汤还是很有必要的。我们下来资本市场将迎来一轮特别大的机会。不要羡慕土豪,虽然一年之前我这么说了被深圳的房地产市场打脸,但是没有关系,我这个观点适用于非一线城市的房地产市场。例如山西的土豪,温州的土豪也不行了,鄂尔多斯的土豪也不行了。但是他们现在反过来寻找金融领域,为什么?希望我们给钱,他们真没钱了。
金融这个行业是永恒不变的,这个行业是永远存在的,只不过你需要利用现代的信息手段。但是我认为现在国家的大政方针这么清楚,两会后我们敢这么坚决地让大家卖出高炒作区域的房子进入资本市场,周行长说鼓励储蓄资金进入股本市场,与进入资本市场是一个大方向,差距有一点,但是没那么大。
我们现在140万亿的M2,大部分富人都是以房产作为保值增值的手段,下来一定会变,一定是一个综合财富管理的领域。包括最新出台的《慈善法》,海外的这种慈善基金下来是会有很多地方都会搞的。慈善基金、教育基金、养老产品,你要知道全球来说理论上你的一生的财富里面20%是要配到权益市场的。很多人问我好像没有看到他们炒股票炒得这么多啊,我跟他们讲因为他们买了保险,保险配到权益市场一部分,养老配到权益市场一部分,所以当美国在08年遇到金融危机的时候,他们的养老金在大幅地缩水,很大程度上也有这个原因。
但我们现在配到权益市场才多少?我估计连5%都不一定有。所以一句话,如果我们140万亿的M2存款总量,如果在未来能够有20%能来到资本市场,这个体量是多大,我们原来算过一笔帐的,是30万亿。股票的交易量不一定还会有特别大的增长,但是有一点不会错,就是股票市场的活力我觉得未来三年可看到一个大幅的提升。前两天有一个大事,ST博元退市了,利于市场净化。之前对乱炒壳,完全不理估值,完全纯粹投机的这种股票大量存在,所以让我们这一些真正发挥定价作用的研究员起不到作用。因为别人想定多少钱就是多少钱。类似博元的这种公司,这种有退市风险的,最起码再乱炒给你一把退下去。
现在回头看,国家也是坚定地执行了这个退市制度,我觉得也挺好。要不然的话,我们这些人哪有作用呢?当然我觉得很多人很多钱砸进去现在也血本无归。
【主持人】谢谢大家,这是一顿大餐,从别处是听不到的,这是对过去十几年卖方研究历史的一端回顾、心得,对未来中国股市的展望、资本市场的展望全有了,确实全部是来自于实践当中的感知。
本文整理自华泰证券银行和非银首席,多年新财富的明星分析师罗毅,在进门财经app中的分享。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还可以输入250个字
推荐文章RECOMMEND
阅读:11万
热门文章HOT NEWS
最近,国家统计局发布了数据,10月下半月新房价格下跌的城市增加...
娱乐资本论
娱乐资本论
百度新闻客户端
百度新闻客户端
百度新闻客户端
扫描二维码下载
订阅 "百家" 频道
观看更多百家精彩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