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NOOKERcsgo职业选手准星参数官爵

24小时热文
今日体育热点
6秒后自动进入首页不职业的职业斯诺克(下篇)
斯诺克运动职业化的倒退和目前的困境,不是一朝一夕造成的。有人拿足球和斯诺克的球员收入进行过三十年的横向对比,结果发现,在八十年代斯诺克球员的收入丝毫不逊色于足球甚至更高,而九十年代末,差距被渐渐拉开,赛事奖金不增反降,再考虑到通货膨胀和其他体育运动职业化发展日趋成熟,斯诺克所落后的已经不是一点半点。经营不善是目前困境的一大原因,而这个运动本身,也有不少的局限性。
首先,斯诺克运动本身的特质使其缺少变化性和发展潜力。这项运动体现在球局上的水平差异,无非是准度、控球、球局思路等方面,这些内容的天花板实在太低,人类球员可以很容易地达到。论准度,威廉姆斯、特鲁姆普之流也基本就是极限了,论连续进攻和控球,亨德利的水准也基本为这项运动定型了,在技术层面上,实难有进步和创新的空间。时至今日,为人们啧啧称道的最不可思议的进攻,还是1982年世锦赛半决赛上“飓风”希金斯逆转吉米-怀特的69分清台。反观其他各项运动,随着科学训练、装备升级等各方面的成熟,竞技水准都在进步。如果说这几年斯诺克有什么新的内容,也只怕是马克-塞尔比所展现出来的不可思议的防守思路----可是,这种把比赛局面引向纠结与漫长的技术只怕很少有人喜爱了。
其次,斯诺克运动的普及性。台球在世界各地的玩法实在是五花八门,斯诺克仅仅是其中之一,而且仅仅在以英国为首的英联邦国家有所开展,而80%的职业球员还是集中在英国本土。这两年中国虽有异军突起之势,但目前也仅仅是美好的梦想罢了。除了英国之外,这项运动实在是默默无闻。连罗伯逊都感慨,“无论我怎样努力,回到澳洲,我依旧什么都不是。”难度、可玩性、趣味性都不够好的斯诺克,很难真正推广到世界各地并拥有足够多的受众人群,毋要说吸引商业投资了。而这个问题对于多数台球运动都是一般,简单的玩法难有竞技的精彩,稍有难度的又难以普及。台球这个运动,竟是门槛开在山脚下,修炼却在入门里。
斯诺克安静、高雅的气质就好像上个世纪的贵族***,与当今社会格格不入。年轻人更喜欢那些激烈对抗、局势瞬息万变的体育运动,喜欢热闹的、能让许多人玩到一起的游戏。虽然身边的台球房里也经常是人员爆满,但那种烟雾缭绕、呼喝不绝于耳,球桌上装怪耍酷的氛围,恐怕不是那些真正爱台球的人所欣赏的。我们和身边的人玩的时候,要是认真起来难免不被说成矫情,而以游戏的态度相对,内心的尴尬癌又不断地发作起来。每次看到下面这种图我便无力吐槽,这项运动现在被更多地打上美女、性感的标签,不用台球本身反而用一些花边来吸引关注,这便是这个社会对待台球的态度:许多接触台球的人,只是把它当成一个玩物,与体育竞技并不关联。
介于智力运动与体力运动之间、体育竞技与娱乐消遣之间的台球,本身就透着几分尴尬。昔日世台联联合了世界上几大台球运动协会准备合伙“入奥”,把几项不同的打法拼成了一张Logo,最终铩羽而归。其实这运动距离奥运会的距离,真的还太遥远。
---- 结语----
21世纪初赛事减少、奖金缩水,使得斯诺克的关注度下降,越来越少的青少年愿意投身进入这项运动。再加上目前职业化赛事分级体系、排名系统又极不完善,青少年球员缺少充足的发展空间。既没有参与的群众基础,又没有健康良性的球员成长环境,同时还缺少商业合作和奖金投入,整个运动的老龄化日趋严重,竞技水准更难以维持,一个种群一旦进入衰退型的陷阱,就很难在短期内恢复元气了。假设十年之后,七零后陆续退役,八零后逐渐老去,职业比赛真的还有人可看吗?到那时,经营不善的斯诺克运动终将何去何从呢?
中国?也许这是这项运动的下一站泊所。05年丁俊晖的夺冠带动国内的台球产业直线升温,80年代在英伦经历的婴儿潮正在中国大陆重演。算起来10年过去,应该刚好是受丁俊晖鼓动走上这条道路的年轻人们开始闯荡天下的日子了。这一两年的颜丙涛、周跃龙、赵心童就表现出了远超他们前辈的势头。
国内台球界的有识之士不仅大有接盘斯诺克之势,更是蠢蠢欲动希望把中国本土孕育的中式八球推向世界。虽然多数人都是一心向善,但在这个商业运作的过程中难免爆出许多杂音,有很多违背规律、急功近利或是令人失望的情况,比如玉山,比如恒大,比如很多空着的高价观众席,比如一心要搞世界之最的动机,很多做法都还值得商榷。人聪明钱还要多,此事两难全。但无论如何说,他们的好意我们还是应该领受,也没有其他的地方可以延续斯诺克的香火了。有这股热流的引领,中国的斯诺克前景诚然值得看好。说不定这就是乒乓球之后的第二个,我们为日不落帝国接盘的体育运动。
中国会复制斯诺克的婴儿潮吗?
对于这项运动本身而言,想要真正成熟起来,走上职业化道路的正轨,指望接盘侠是不够的。斯诺克必须从自身动刀子:增加商业合作的多样性,开源节流打好经济基础;改革赛事体系,设置更利于球员发展的分级别赛事规制,科学制定积分排名系统,优化球员努力到实际成绩的表达,为青年球员成长提供更开阔的渠道。面对目前的困境,也要有壮士断腕的决心,哪怕是缩减职业圈的规模,也应该逐步回归到更科学、更合理的赛事制度上来,把赛事质量、赛事关注度提高上去,勇于经历一段真正的阵痛期,然后再循序渐进地复活这项运动。
这篇一片哀鸿的批判文章,总算是要划上句号了。前两天的文章有幸得到了许多人的关注,有人支持,有人反对,也有人提供了更多的准确信息。时间有限,行文粗糙,文中有些地方缺乏考据也缺乏第一手的资料,本文的目的更多是希望引起大家的关注和讨论。毕竟大家都是希望能看到这项运动更好地发展下去。话锋至此,最后再说一句。
我爱斯诺克,我怕它完了。
作者:朱子骁,微信号:DeepSnooker,微信公众号「深度斯诺克」,作者保留权利
慢几步,深几度?
更多原创优质内容请关注微信公众号「深度斯诺克」,作者保留权利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