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英国伦敦国王学院的研究人员发现调节血压的一氧化氮(NO)是在神经组织中而不是在血管壁中形成的。这一发现可能导致人们开发出更加有效地治疗高血压的方法。
之前的研究已证实NO在调节血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这项新的研究中,这些研究人员在世界上首次以健康人为研究对象,给这些人类受试者静脉注射一种药物,即S-甲基-L-硫瓜氨酸(S-methyl-L-thiocitrulline)。这种药物抑制神经型一氧化氮合酶(neuronal NO synthase, nNOS),从而阻止神经组织中的nNOS产生NO。
一旦这种酶停止产生NO,这些研究人员就能够测量来自这种来源的NO的影响。让他们吃惊的是,降低NO产生导致血管阻力和血压显著增加。
论文共同作者、伦敦国王学院科学家Ajay Shah说,“我们利用这种抑制剂药物阻止神经组织中的nNOS产生NO。尽管我们猜测抑制这种酶会有一些影响,但是我们对这种抑制如此大地影响血压感到吃惊。”
“我们的发现将从根本上改变我们看待血压调节的方式。在此之前,绝大多数降压药作用于其他的信号通路。我们证实神经组织通过释放NO影响血压,这就提供一种新的药物靶标,可能最终导致人们开发出更加有效地治疗高血压病人的方法。”
2.Exp Physiol:我们为什么会得高血压?
doi:10.1113/EP086064
最近发表在《Experimental Physiology》杂志上的一篇文章利用大鼠的高血压模型试验得出一个此前从未被发现的结论:异常的高血压也许与早年间大脑活性的变化以及血流的变化有关。
最近,来自俄罗斯遗传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的研究者们对一种叫做"ISIAH"的大鼠模型的生理学变化进行了研究。"ISIAH"是"遗传性压力诱导的动脉高血压(inherited stress-induced arterial hypertension)"的简称。这些大鼠在4-6周的年纪已经患有高血压的症状,之后它们在一生之中都会饱受这种疾病的折磨。
研究者们通过比较患有高血压的大鼠与血压正常的大鼠,发现在大鼠年纪变大之后其大脑的活性,尤其是前叶区皮质会出现退化,而下丘脑则会出现增生现象。相比较而言,同龄的正常小鼠则没有这种现象。
因此,这一现象表明高血压与大脑的活性以及血流的变化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研究者们认为高血压的产生也许就是由于幼年时期的这些变化导致的。他们认为通过对这一过程的理解将会帮助我们有效阻止高血压的产生。
3.患有高血压的糖尿病患者死亡风险还会更低?
新闻来源:
根据美国心血管学院第66届年会上的一项报告,患有II型糖尿病以及急性心脏衰竭的患者目前死亡的风险大幅降低,但如果其具有高血压的话,那么因心脏衰竭而住院治疗的比例会显著高于没有高血压症状的其它患者。
此前研究已经揭示了患有II型糖尿病或者心脏衰竭的患者其健康状况与血压的关系。而最近的这项研究则首次将同时患有上述两种疾病的患者的健康状况与血压水平联系在了一起。他们发现,血压高于150mm汞柱的上述两种疾病的患者在12个月之内死亡的几率会降低45%,但因心脏衰竭而住院的几率会高47%。
医生们经常会给II型糖尿病患者开具一些能够降低血压的药物或改变其生活方式的建议。因此,尽管该研究已经表明高血压患者的生存几率会明显高于正常血压人群,但在改变医嘱之前还需要更多的试验验证。
研究者们分析了2492名患有II型糖尿病的患者,他们同时患有心脏衰竭疾病。通过分析其心脏收缩压的记录值,作者们将其分为四组,分别是120mm以下,120-129mm,130-149mm,150mm以上。之后作者们分析了这些患者因心脏衰竭住院以及死亡的几率。
结果显示,收缩压较低或正常的患者,其死亡以及住院的几率相比正常血压的患者并没有区别,但高血压的患者则死亡率明显较低,同时其住院率则明显增高。
尽管该研究仅仅表明了两者的相关性而非因果关系,但作者还是提出了一些线索。其中之一是患有II型糖尿病的患者看心血管医生的频率相对较高。因此还需要后续的研究进行进一步的验证。
4.AJH:女性孕期机体叶酸水平较高或可降低后代患高血压的风险
doi:10.1093/ajh/hpx003
发表在国际杂志American Journal of Hypertension上的一篇研究报告中,来自国外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发现,如果女性(携带心肌代谢的风险因子)在怀孕期间机体中叶酸水平较高,那么其所生的婴儿或许患高血压的风险就较低;从20世纪80年代末期开始,儿童血压升高的流行率在美国不断增加,尤其是非洲裔美国人。
在年轻人中,高水平的叶酸摄入和其后期高血压发生率降低直接相关,当前研究中,研究人员对来自美国城市出生队列研究中的数据进行分析,以此来检测是否母源性的叶酸水平、个体的心肌代谢风险因子会影响到后代机体的血压水平。研究中包括1290对母子,其中67.8%的人群为黑人,而19.2%的为西班牙人,研究人员从2003年至2014年对儿童的生长状况进行追踪(从出生到儿童9岁),在所有的母亲中,其中38.2%的个体有一种或多种心肌代谢风险因子,而14.6%的个体有高血压疾病,11.1%的个体患有糖尿病,以及25.1%的个体患有怀孕前肥胖;在儿童3-9岁期间共有28.7%的儿童的收缩压会升高,而较高收缩压的儿童的母亲或许更易患上孕前肥胖、高血压疾病以及糖尿病;而收缩压的升高同时还和儿童出生体重降低,低胎龄以及较高的BMI指数直接相关。
本文研究结果表明,尽管母源性的叶酸水平和儿童的收缩压并无关联,但较高水平的母源性高血压或许能够帮助中和母源性心肌代谢风险因子和儿童收缩压之间的负面关联;在携带任何心肌代谢风险因子母亲所生的儿童中,机体叶酸水平高于中位数的母亲所生的孩子在儿童期收缩压水平升高的风险会降低40%。最后研究者Xiaobin Wang说道,本文研究为阐明高血压的早期生命起源提供了一定证据,而我们的研究也增加了一种可能性,即在受孕之前和怀孕期间进行风险评估和干预措施或许就能够有效预防后代高血压的发生以及其它疾病的发生。
5.Nat Genet:鉴定出107个新的血压基因或有助治疗高血压
doi:10.1038/ng.3768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一个国际研究团队发现107个新的与高血压相关的基因区域,从而潜在地让医生鉴定出高风险的病人和开发出靶向疗法。
这项研究提示着通过进行基因测试,医生可能能够开发出靶向治疗某些高血压病人的方法和建议改变合适的生活方式以便降低心脏病和中风风险。
研究人员测试了来自参与英国生物库(UK Biobank)的42万人的980万个基因变异体,并且将这些变异体与他们的血压数据交叉对照。在这107个新的基因区域中,很多基因在血管和心血管组织中高水平地表达,可能是开发治疗高血压的潜在新的药物靶标。
研究人员通过将来自这些参与者的健康和住院数据与他们的血压遗传特征相关联起来,开发出一种遗传风险分数(genetic risk score),并且证实这种分数能够被用来预测增加的中风和冠心病风险。
病人的风险分数越高,他们在50岁时具有高血压的可能性就越大。具有高风险分数的病人的血压水平要比具有较低风险分数的病人的高10mmHg。病人的血压比正常水平每高出10 mmHg,心脏病和中风的风险就增加了大约50%以上。
6.Physiol Genomics:什么?肠道菌群不健康也会让人患上高血压
doi:10.1152/physiolgenomics.
日前,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Physiological Genomics上的题为“Alterations in the gut microbiota can elicit hypertension in rats”的研究报告中,来自休斯顿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对大鼠进行研究发现,大鼠肠道中寄居的微生物群落或许在其患高血压上扮演着重要角色。
文章中,研究者对两组大鼠进行研究,其中一组大鼠患有高血压,另外一组大鼠血压正常,随后研究人员从每组大鼠的大肠中移除了一部分生物组织,随后给予每组大鼠为期10天的抗生素来减少其机体中天然微生物群落的水平,抗生素服用过后,研究者将高血压大鼠体内的微生物群落转移到正常血压的大鼠机体中,同时将正常大鼠体内的微生物群落转移到高血压大鼠机体中。
研究者发现,接受来自高血压大鼠机体微生物群落的大鼠的血压开始升高了,更有意思的是,利用正常大鼠体内微生物群落治疗的高血压大鼠的血压则并不会发生明显下降,尽管研究结果出现了略微下降。
7.JAMA:研究显示全球近9亿人患高血压
doi:10.1001/jama.
美国一项新研究日说,过去25年里全球有血压升高问题及罹患高血压的人数显着增加,与此相关的死亡人数也大幅上升。
美国华盛顿大学卫生统计评估研究所研究人员当天在《美国医学会杂志》上报告说,他们对全球150多个国家、844项研究进行了分析评估,这些研究覆盖了近900万人。
血压有收缩压和舒张压两种,收缩压90至140毫米汞柱、舒张压60至90毫米汞柱为正常范围。华盛顿大学研究人员将收缩压达到这一临界点但没有达到140毫米汞柱的人群定义为“血压升高”,将收缩压在140毫米汞柱以上定义为高血压。
研究显示,从1990年到2015年,全球血压升高人数从每10万人中有约7.3万人增至每10万人中有约8.1万人,而高血压人数从每10万人中有约1.7万人增至每10万人中有约2.1万人。总体来说,2015年全球估计共有8.74亿成年人患有高血压,35亿成年人有血压升高问题。
与此同时,与血压升高相关的死亡人数从1990年的每10万人中有约136人增至2015年的每10万人中有约145人,而与高血压有关的死亡人数同期从每10万人的约98人增至每10万人的约106人。
其中,与血压升高相关死亡的最主要疾病分别是缺血性心脏病(490万人)、出血性中风(200万人)及缺血性中风(150万人)。研究人员指出,全球肥胖问题将导致一些人群的血压升高问题进一步加重。
8.The Lancet: 越穷越容易得的病,高血压困扰着全球11.3亿人民
doi:10.-19-5
根据最新研究,全球受高血压困扰的人口数已增至11.3亿。
这项研究由来自帝国理工学院的科学家们所领导,揭示了(一个重要的事实):在过去的四十年里,患有高血压的人口数目已然翻倍。
研究队伍在全球范围内研究了从1975年到2015年,每一个国家中人们血压水平的变化。
这项研究是此类研究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一次,涉及到世界卫生组织的参与,来自全球各地数百名科学家的通力合作,以及来自将近2千万人口的血压测量结果汇编。
这项研究的成果发表在了著名的杂志《柳叶刀》上,研究结果显示:虽然在高收入水平国家中,血压水平已经显着下降;但是在很多低收入国家和中等收入国家,血压水平却上升了,尤其是那些非洲的国家和南亚国家。研究发现,2015年,英国是所有欧洲国家中高血压人口所占比例最低的国家;而在全球范围内,患高血压人口占比最低的国家是朝鲜、美国、和加拿大。
研究还揭示,在2015年全球大多数国家中男性比女性的血压普遍要高。全球范围内,有5.97亿男性患高血压,对比女性,有5.29亿患高血压。
2015年全球成年人中患有高血压的有超过半数人分布在亚洲。中国有大约2.26亿人口患高血压,随后是印度,有2亿人患高血压。
研究显示,在过去的四十年中患高血压人口数目的增多,很大程度上也是与世界人口的日益增长和人口老龄化息息相关的。
9.JCI:高血压是如何与阿兹海默病发生联系的?
doi:10.1172/JCI86950
最近,位于纽约的费尔家族大脑与思维研究所(Feil Family Brain and Mind Research Institute)的研究人员在《the Journal of Clinical Investigation》上发表文章,揭示了高血压影响大脑中的神经血管调节和认知机能的机理,发现了血管周巨噬细胞(perivascular macrophage, PVM)在这一过程中的关键作用。
研究者发现,血管周巨噬细胞是ANGII引起神经血管调节机制失常所必需的。当小鼠被长时间灌注ANGII后,ANGII可穿过血脑屏障,进入血管周围空间。这时,ANGII可结合血管周巨噬细胞表面的ANGII一型受体(AT1R),使后者可激活NOX2型NADPH氧化酶,进而催化产生活性氧自由基(ROS),造成已知可损害脑部神经血管调节机制的氧化胁迫。相比之下,短时间的快速灌注无法使ANGII穿过血脑屏障。
为了更好地模拟人类高血压的情形,研究者采用了慢性高血压小鼠模型株BPH/2J进行实验,这类小鼠具有明显的脑部神经血管调节机制异常和认知功能障碍。结果显示,当血管周巨噬细胞被氯膦酸盐(clodronate)清除、其AT1R被阻断或ROS被清除后,神经血管调节机制的异常会显著减轻;血管周巨噬细胞的清除更是会显著改善小鼠的认知功能。
这一研究显示,血管周巨噬细胞在高血压的情形下可发生造成氧化胁迫的炎症反应,引起脑部神经血管调节机制和大脑认知功能的异常,并提示了血管周巨噬细胞作为药物靶点的潜质,有望用于减轻大脑机能因高血压而受到的损害。
10.Circulation:你认为的“正常血压”可能并非“正常”
doi:10.1161/CIRCULATIONAHA.116.023404
根据美国心脏协会的Circulation杂志上的最新的研究,24小时日常活动期间的监控揭示了隐藏的或未被发现的成年人高血压,这些成年人都是在诊所血压读数正常的健康人。
与“白大褂高血压” (在医生办公室血压读数高于门诊外) 相反的是,“蒙面高血压”在医生办公室内血压读数正常,但在医生办公室外读数却偏高。
蒙面高血压很容易错过,可以发生在白天或是晚上。蒙面高血压通过24小时动态或昼夜监控而被发现。 患者参与日常活动时手臂上戴着血压计,连接到便携式设备。与诊所测量血压相比, 动态血压被认为是未来心血管疾病的一个更好的预测指标。
常见的信念是:动态血压通常比诊所血压低,部分原因是所谓的“白大褂效应”在临床测试中引起焦虑。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在2005年和2012年之间参与纽约石溪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蒙面高血压研究的888名中年健康志愿者中比较了诊所血压测量值与动态血压监测值。
他们发现:1.不论性别,种族或民族,在动态监测的基础上15.7%门诊测量血压正常的参与者有蒙面高血压;2.年轻的正常体重的参与者比年长的超重参与者的动态血压读数更可能高于他们的诊所读数。
“这些发现揭穿了人们普遍认为的动态血压通常是低于诊所血压的观念,”研究报告的主要作者即石溪大学精神病学和社会学教授Joseph E. Schwartz博士说。 ”卫生保健提供者知道在健康的、未经治疗的个人评估高血压期间有一个动态血压超过诊所血压的系统化趋势是很重要的。 我们的研究结果并不适用于那些曾被诊断出患有高血压或已经在治疗高血压的患者。”
研究参与者在每三次门诊访问中都有三个血压读数平均值,并完成一个24小时的动态血压记录(大约每30分钟读数一次)。 在研究中,所有的参与者均没有服用药物来降低血压。 超过一半的参与者是女性,他们的平均年龄为45岁。 大多数参与者是白人,7%是黑人,12%是拉美裔。
所有参与者都排除了退休者、比年轻人更容易患高血压的老年人。 研究人员说他们的研究需要针对更广泛的人群进一步进行证实。
11.JACC:“白大褂高血压”真的只是紧张所致吗?
doi:10.1016/j.jacc.
所谓的“白大褂高血压”大多是无害的,但是一项新的研究表明,在一些老年人中,它可能与心脏病的风险上升有关。
“白大褂高血压”指的是某些人在进入医生办公室或者一些医疗场所时由于紧张而导致的暂时性血压升高(高于正常值)。
本项研究囊括了653名白大褂高血压者和653名正常血压者。研究者对他们跟踪观察了10多年。在这段时间里,这些被调查者中60岁以下者均没有出现新的心脏问题。
然而,加州大学尔湾分校的Stanley Franklin领导的研究发现,在92名60岁以上的受调查者中,有18名以上的白大褂高血压者出现了新增心脏病问题。
Franklin的团队表示,这项研究支持如下理论:少数的白大褂高血压者实际上具有称之为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的常见病症,表现为收缩压数值过高,但是舒张压正常。
研究人员称,单独的收缩期高血压与心脏病或者中风风险升高相关。专家表示,多次进行血压测量,包括医疗机构外的血压读数对于识别心脏风险是十分必要的,尤其是对于老年患者而言。
本研究结果发表在日的美国心脏学院期刊上。该研究可能规模不够大,尚不足以识别白大褂高血压对于年轻患者的风险。后续还需要进一步充分研究白大褂高血压。
12.《自然》(Nature)期刊新文章:为什么针灸可以降血压?
doi:10.1038/srep35791
针灸治疗高血压具有疗效显着、副作用小、操作简便等特点,在中国是临床上治疗高血压的常用方法之一。
美国加州大学医学院的Susan Samueli 综合医学研究中心的科研人员使用现代医学及生物分子学的方法揭示了:电针灸降低血压的作用是通过影响大鼠大脑中延髓头端腹外侧区的脑啡肽合成来达成的。
将冷诱导高血压(CIH)大鼠随机分为EA (电针灸治疗组),假手术组和未治疗的高血压组。 在足三里和上巨虚穴位处用重复性电针灸或假手术治疗,或者只在在冷室中保持6周后,分别给予每周两次的30分钟治疗持续另外五周。 在持续11周中。 使用尾套测压每周评价所有组的大鼠的血压(BP)。 在治疗五周后的24或72小时内,将大鼠断头或显微注射以分别检查前脑啡肽mRNA水平和δ-***受体在延髓头端腹外侧区中的作用。
冷诱导高血压大鼠模型在四周后增加收缩压,并诱导持续高血压六周。 高血压和假手术组大鼠的血压和心率直到11周时仍然保持升高。 相比之下,EA(电针灸)组并且在EA治疗期间保持低值。 而且电针灸治疗的CIH大鼠的血压仍然在电针治疗后三天内与假手术EA相比显着降低。
数据表明由于电针刺激足三里和上巨虚穴位,用RT-PCR方法测得大脑组织中, 特别是延髓头端腹外侧区的脑啡肽前体含量明显升高。
为了进一步验证电针灸的降压作用是通过调节大脑延髓头端腹外侧区脑啡肽来实现的。 科研人员在延髓头端腹外侧区通过微注射的方法注入δ-***受体拮抗剂ICI 174,864和激动剂DADLE。结果表明:拮抗剂“封闭”了电针灸的降压作用,血压再次上升。而激动剂则使血压再次下降。
结果是毫无疑问,所有的拮抗剂和激动剂都注射在大鼠大脑的延髓头端腹外侧区, 而这一区域长久以来被科学家研究, 认为是心血管系统的大脑中枢控制区。(生物谷 )
本文系生物谷原创编译整理,欢迎转载!点击&&。更多资讯请下载生物谷.
生物谷更多精彩盘点,敬请期待!
小编提示:87%用户都在上阅读,扫描立刻下载!高血压的危害有哪些?不治硬扛危害最大
核心提示:高血压的危害有哪些?高血压置之不理会危害血管、心脑肾及眼,不治硬扛的危害更大!所以,大家千万别小觑高血压这个疾病,早期就要治疗。
的危害有哪些?高血压是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以体循环动脉血压持续性增高为主要表现的临床。近年来年轻人高血压的发病率骤升,但却丝毫没引起他们的关注,他们不知道高血压的危害有多大。高血压早期的症状并不明显,但是长久不治却会带来诸多危害,大家千万别小觑高血压这个疾病! 1. 对血管的损伤:&引起的血管病理改变初期主要是全身细小动脉痉挛的功能改变,逐渐发展下去导致小动脉血管内膜下玻璃样变、小动脉血管管腔变狭窄,最后发生血管壁纤维的坏死,而产生从而使许多脏器血液供应减少而发生病变,其中尤以心、脑、肾的损害为重。高血压对人体血管的这种损伤是经过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缓慢发展才形成的,起初往往没有症状,往往不能引起人们的重视,等出现症状了,就已经很严重了,这种严重的动脉硬化很难逆转。 2.&对心脏的损伤:心脏象泵一样,血压是靠心脏舒张收缩,将血打到血管里后,推动血液在血管里流动,产生的压力形成的。高血压早期心脏无明显改变。但长期动脉压力增加,特别是舒张压升高,导致左室射血时负荷加重,逐渐发生左心室代偿性肥厚,心肌肥厚可以导致发生等病人可感到心慌,心跳。进一步发展导致心脏最扩大,最终导致。病人可感到乏力腿肿,劳累后出现气短乏力,甚至稍有活动则心慌。长期高血压常有心脏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和微血管病变狭窄,致心肌缺血而发生心绞痛,或血管堵塞而发生心肌梗塞,常常是猝死的原因。 3.&引发脑部疾病:包含脑溢血、脑血栓、脑梗塞、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血管意外又称,其病势凶猛,且致死率极高,即使不致死,大多数也会致残,是急性脑血管病中最凶猛的一种。高血压患者血压越高,中风的发生率也就越高。高血压患者的脑动脉如果硬化到一定程度时,再加上一时的激动或过度的兴奋,如愤怒、突然事故的发生、剧烈运动等,会使血压急骤升高,脑血管破裂出血,血液便溢入血管周围的脑组织,此时,病人会立即昏迷,倾倒在地,这样的情况俗称中风。 4.&对肾脏的损伤:肾脏的主要功能是滤除人体内有毒的废物和调节体内渗透压力,长期高血压会使肾功能逐步减退,表现为血肌酐、素、血尿酸等上升,以及蛋白尿、血尿和水肿。随着血压的增高及肾动脉硬化的逐渐加重,可出现肾功能衰竭。舒张压每降低5mmHg,终末期肾脏疾病的危险性至少降低25%。
5.&对眼睛的损伤: 临床实践表明,高血压病早期,眼底检查大都是正常的当高血压发展到一定程度时,视网膜动脉可出现痉挛性收缩,动脉管径狭窄,中心反射变窄。随着病情的发展,视网膜可出现出血,渗出,水肿,严重时出现视神经乳头水肿。长此以往,这些渗出物质就沉积于视网膜上,眼底出现放射状蜡样小黄点,此时可引起病人的视觉障碍,如视物不清,视物变形或变小等。 总之,高血压置之不理危害大,不治硬扛危害更大!尽管高血压病是最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且其发病率和死亡率日趋增高,但长期以来,人们对其危害性仍缺乏足够的认识,自我保健意识也不强。因此,定期测量血压、了解自己的血压状况十分必要,即使血压正常的人也应定期测量血压。
扫码或关注微信公号jjkkxxg回复【风险】即可测试
这些疾病都不是你要找的? 用工具试试!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扫一扫”分享
儿童高血压的原因很多,有的甚至无症状,因此,作为家长就要对儿童高血压特别的重视。为孩子定期测量血压,鼓励孩子多做体育锻炼,这样能够有效预防儿童高血压的发生。 []
在线咨询(向医生免费提问)
请在此提交您的问题,即有万名医生10分钟内为您解答
答你所问,名医在线近距离。
肿瘤的真相与误区
健康有益事
减肥达人秀
秋天天气渐凉,秋季腹泻也频频袭击幼儿。身为宝妈,你如何…… []
在我国的中医院校经常能看到一批批外国医生围着中国医生学…… []
有些家长一看到宝宝出牙迟就拼命补钙,以为是缺钙导致的。…… []
***是一个快乐的过程,是两个亲密无间的伴侣情感的交流。…… []
高血压的危害您知道有哪些吗高血压危害大、日常饮食要注意、5大禁忌要牢记!
高血压对于现代人不再是陌生的病症,很多中老年人都有高血脂压困扰,但是很多患有高血压患者并不清楚自己该如何饮食,所以生活中也不会刻意去记什么该吃、什么不应该吃,也就是饮食禁忌问题,今天就给大家详细聊聊关于高血压症者的饮食禁忌有哪些?这样大家就知道什么该吃什么不该吃了!
禁忌1:禁酒
我们都知道,生活中的大多数病症都是不能喝酒的,也可以看出喝酒对于人的伤害真的非常大,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样的感受,就是每次喝酒后心跳会非常的话,而且个别人的面部或身体或变得通红,这都是酒后的一些不良反应,尤其是对于一些高血压患者,酒精的摄入会因为心跳巨快而血压升高,长时间的饮酒习惯,还会加重病症,所以禁忌对于这些人来说是非常必要的!
禁忌2:禁浓茶
喝茶是很多人的习惯,而且喝茶养生、保健,是对人体健康有利的意见事儿,但是有些人或独爱浓茶,并养成了只喝浓茶的习惯,不管是对于普通人还是对于患有高血压的人来说,都并非好事,太浓的茶像酒精一样,会引起大脑的兴奋、紧张、失眠等,以至于血压逐渐升高。
禁忌3:禁辛辣
辛辣和重口味的食物是会导致大便干燥,甚至便秘的情况发生,尤其是对一些高血压患者而言,这是不利的,因为在排便用力时,会使血压升高,甚至有诱发脑溢血的危险,所以高血压患者要禁辛辣。
禁忌4:禁鸡汤、鸭汤等营养汤类
鸡汤、鸭汤等汤类都是营养价值很高的食物,是非常滋补身体的,但是对于高学者患者来说,喝鸡汤、鸭汤并不是一件好事,因为汤内的营养物质会让人体的胆固醇以及血压增高,所以建议大家不要盲目用鸡汤作为营养品,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喝鸡汤的。
小结:高血压患者的饮食不需要过多的营养,最好是饮食清淡,当然要适当的清补,夏季要及时补充水分!(免责声明:文章所用图片源于网络,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详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更多问题、更多健康常识,详见微信公众号“华医健康苑”(或:huayihealth)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