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无为县,芜湖无为县小吃美食介绍
无为县美食小吃,舌尖上的无为县
地理标志产品 又称无为熏鸭,是无为县传统清真名食,已有100多年历史。以巢湖麻鸭为原料,→般选用当年4斤以上的肥鸭,配以J却挂、八角、花椒、丁香、小茴香等约30种中药和调料,先熏后卤,色泽金黄油亮,皮脂厚润,肉质鲜嫩,醇香味美,回味隽永,闻名全国。( 巢湖)光绪年间,由新疆等地迁来无为县定居的五十余户回民首创,制作已有200多年历史,以鼓楼口林鸿兴经营的板鸭最有名。无为板鸭制作精细,首选上等麻鸭,体重在2公斤上下。宰杀洗净后,在翅…… 地理标志产品 无为区域螃蟹生产历史悠久,螃蟹文化源远流长,宋代,无为籍诗人王之道受家乡螃蟹文化熏陶,有大量诗作描述无为螃蟹,如:“西风摇落黄花秋,江城有蟹供拍浮”;宋崇宁三年,大书法家米芾任无为知军时,曾有“三拜煮蟹”之典故;上世纪八十年代至今,一直有“中国螃蟹看安徽、安徽螃蟹看无为”之说。无为县现有螃蟹养殖面积15.8万亩,产值近12亿元,已形成苗种培育、成蟹养殖、品牌营销、渔需服务、暂养储运等较完善的产业链。 “无为螃蟹”农产……
无为熏鸭(又称板鸭),早在清代道光年间就闻名于世,距今已近200年历史。建国以来,无为熏鸭的选料及制作工艺更臻完美,无为熏鸭的正宗传人林大洪师傅制作的熏鸭最为著称。传说很久以前,有个养鸭青年,外出卖鸭,在回程路上,遇上几个放牛孩子,在野外用柴草烧烤鸭子,这青年便好奇地站在一旁观看,等鸭子烤到外皮金黄时,孩子们将鸭子撕开分食,此刻一股特有的香味扑鼻而来。青年 人受到启发,回家后便试着在盐水鸭的基础上,加了一道 熏制过程……
产于无为严桥镇,为传统工艺加工而成。原料精选花生仁,子粒饱满圆润,配以茴香、八角、橙皮、细盐、白糖等多种调料浸泡后晾干,再下锅用温火焙烤,类似炒花生米。凡花生产地皆有此法。但严桥花生米佐料配方科学,炒作讲究火候。成品酥脆香甜,味美可口,回味悠长,一般花生米与其不可同日而语。( 无为县) 严桥花生米的产地是位于无为城西的严桥镇,已有60多年的历史。原料精选农民自种的花生,挑选子粒饱满圆润的,配上茴香、八角、橙皮、盐、白……
过去,安徽无为县刘家渡一带民间则以制作米粑粑作为送“灶神”的祭品。每当腊月23号这一天,家家都做送灶粑粑。一般上午准备米粉、馅心等原料,下午加工成型,傍晚煎烤。煎烤好的第一锅粑粑则首先用来祭灶。制法:1、将籼米和糯米按比例混合,淘洗净,沥干,磨成细粉(越细越好)。2、将萝卜洗净,剁成碎末,再上笼蒸熟或煮熟,挤出水分。3、把肥瘦兼顾的猪肉剁成肉末,放锅内加酱油煸一下,再顺序加入萝卜末、食盐、葱姜蒜末、水淀粉、胡椒粉、香……
&&主产地在白茆镇,原料均选用当地菜农种植的无公害乳瓜、莴笋、大蒜、萝卜、豆角、榨菜等优质蔬菜,经过精心加工而成,具有用料鲜、质地嫩、入口脆,香气的特点,风味独特,味道爽口,营养丰富,成品用聚乙烯复合包装袋真空包装,不含防腐剂,开袋即食,食用卫生方便,被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批准启用&绿色食品&标志。&……
当地俗称果子,雅号马蹄。沿江地区均产,巢湖市境主产区为无为、庐江、和县,其他圩区也有种植。全市年种植面积z万亩以上,总产70多万担。荸荠以地下球茎为食用部分,淀粉含量高,生吃熟食皆宜,鲜甜可口。可深加工成粉丝、饴糖、酒、蜜饯等,马蹄罐头销路尤广。荸荠在药学上还有消食解热和利尿等功能。( 无为县)……
&“立新”牌卤牛肉系列,又称“马老二”卤菜。该卤菜源于无为县马家四代祖传的卤菜制作工艺及独创配方,以精选的优质鲜牛肉,配以多种名贵香料,经多道工艺精制而成。入口滋味鲜美,肉质细腻,口感香醇,久吃不腻,营养丰富,且不含任何防腐剂。该品牌报报经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注册,还采用真空技术计量包装,是旅游及馈赠亲友的佳品。&……
无为、和县境内的长江水域,盛产制鱼、刀鱼、河豚。这3种水产品不仅以各自独特的风味闻名全国,还因为它们上市时间短而愈加名贵。河豚上市在每年农历三月初;其后刀鱼上市,约在农历四月份;农历五月初制鱼上市。其中,河豚、制鱼上市持续时间仅20天左右,刀鱼上市时间略长些。目前鲥鱼、河豚已成为国家明文禁捕的珍贵鱼种。( 巢湖)……
兰花萝卜,安徽省无为县酱品厂腌制萝卜的传统产品,以当地品种小长白萝卜为原料,经过加工的成品,具有鲜、咸、脆、嫩等特点,色、香、味、形俱佳。制作方法:1.腌制:采用一次重量盐的腌制法,即每100千克鲜萝卜头,腌渍时加食盐15千克,方法是利用水泥池或大缸,将洗净泥土的萝卜倒进一层,并撒一层盐,第一次用盐量按每100千克鲜萝卜用10千克。以后每隔2~3天翻缸一次,共翻缸5~6次,每次翻缸均加撒一些食盐,共加撒食盐5千克。……
全国特产搜索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四兄弟包车回家,奔赴洪第一线
战士:轻伤不下火线
来源:腾讯视频
欢迎更多无为网友给我们投稿!供稿微信3154448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账号提交,由微信啦收录,转载请注明出处。
微信扫码 分享文章请问有安徽芜湖无为县无城镇锦绣苑D9栋的朋友吗?有事情相求。谢谢帮帮我_百度知道&>&&>&&有关于"" 的文章列表
这些地方是无为县抗战英雄们永远的家(图)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铭记历史,离不开那些唤起记忆的抗日英雄。抗战的硝烟早已散去,但战争留给人们的思考却并没有停止。无为县是革命老区,是当年全国19个抗日根据地之一——皖江抗日根据地的中心区。70多年前的这里,涌现出一批如吕惠生、胡竺冰、蒋天然、戴安澜、田间等政治、军事和文化上的时代精英。他们有的是抗战一线出生入死的官兵,有的是后方为抗日提供精神动力的文化工作者。他们抗战爱国,他们保家卫国,他们以满腔热血向我们诠释了自强不息的精神。他们如一颗颗明亮的星星,闪耀在中华大地,谱写出不朽的诗篇。英雄是一个民族巍峨的精神丰碑。崇尚英雄的民族才是有希望和未来的民族,才能涌现出无数愿意为国家奉献、为人民牺牲的后继子孙。为寻找当年英勇抗战的无为英雄,带领读者重温那段激荡人心的岁月。近日,记者走访县内多处抗战遗址、故居和纪念馆。几处破旧的老宅子,一段残留的断墙,甚至是一片撂荒的土地,都记载着一段段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胡竺冰:党外的布尔什维克胡家瓦屋在鸠江区白茆镇六洲中学美丽校园的东南角,有一座砖木结构的古老瓦房,被称为“无为人民的革命摇篮”,这就是著名的胡家瓦屋,曾是六洲暴动的策源地、新四军七师成立地、无为人民抗日救亡的活动中心,是被称为“党外的布尔什维克”、“鲁迅式的战士”胡竺冰烈士的故居。居住在胡家瓦屋的胡家后人胡德宏告诉记者,“胡家本是当地首富,房屋众多、生活富裕。现仅存10余间,其中3间为胡竺冰故居。”胡德宏说,衣食无忧的先辈们并不满足于安逸的生活,他们对反动政府的黑暗统治深恶痛绝,对民不聊生的现状极度不满,纷纷走上革命的道路。“这其中最有名的就是我的五爷爷胡竺冰。”1937年“卢沟桥”事变发生后,胡竺冰返回无为,投身家乡的抗日救亡运动。8月中旬,前***无为县委负责人张恺帆经党组织营救出狱,他和同时获释的外地***员黄育贤(桂蓬)、黄先等5人辗转到达无为家中。胡竺冰闻讯立即前往探望,并将他们全部接到胡家瓦屋家中休养。不久,在胡家瓦屋,经过大家研究,决定成立“无为县抗敌后援会”和“无为县青年抗敌协会”。一时,胡家瓦屋成了无为人民抗日救亡的活动中心。1938年10月,通过省抗日动员委员会进步人士的举荐,国民党政府任命胡竺冰接任无为县县长。胡竺冰就职后,向全县人民颁发了“动员起来、抗日救国”的方针,组织了无为县抗日人民自卫军,重新组建了无为县抗日动员委员会。他又依据中国***颁布的《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广泛开展抗日宣传和群众发动工作。虽然胡竺冰仅仅当了20天县长,但他在短短的任期内,却为抗日救亡做了大量的、卓有成效的工作。胡竺冰早就有加入中国***的愿望,党组织也准备接收他。但为了做好党的外围工作,更好地发挥他在特殊环境中的特殊作用,他留在了党外。然而,胡竺冰以自己的革命实践,忠诚地履行了这一崇高志愿。虽然组织上没有入党,但在思想与行动上他早已成为一名坚强的无产阶级战士,是***真正的挚友。胡德宏说,为了革命事业,胡竺冰用尽了所有的积蓄,甚至不惜卖掉御寒衣物。而他自己却节衣缩食,过着极为清苦的生活,以致积劳成疾,患上了严重的肺病和胃病,1940年4月与世长辞。建国以后,人民政府追认他为革命烈士。戴安澜:立功异域大扬国威戴安澜故居无为县洪巷乡练溪社区风和村一座古朴的民国风格建筑格外引人注目。“戴安澜年少的时候并不是住在这里的,他家原来的房子还在前面,但是很久之前就被鬼子拆毁了。这座房子是后来他当团长之后,回到乡里,乡亲们帮着一起建造的。”练溪社区党总支书记戴晓进告诉记者。推开对开的木门,正堂中央是一副将军的照片,英姿飒爽。“如今,经常有人来参观戴安澜将军的故居,他是民族英雄,是我们的骄傲。”“戴安澜7岁的时候进入本地塾馆拜师识字,从小便勤奋好学。桐城名士周绍封来村设塾馆时曾说过,此子禀赋优异,少有大志,后必有成。之后,戴安澜又进入无为县城区学堂读书,后考入陶行知先生创办的南京安徽公学学习。几年后,戴安澜又回到了村子里教书,一直到1924年3月,时任广东粤军任团长的叔伯戴端甫来信,建议他进黄埔军校学习,戴安澜辞别父母,与本乡一批热血青年奔赴广州。同年底,他考入黄埔军校第三期入伍生队。1926年初,军校毕业后,戴安澜被分配到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任排长。”说到将军的生平,戴晓进如数家珍。长城抗战、华北抗日、鲁南会战、台儿庄大战、武汉保卫战、昆仑关战役,他始终战斗在最前线,并屡获战功。太平洋战争爆发时,为避免当时唯一一条国际援华物资补给线被切断,1942年3月戴安澜率200师西出云南,打退了日军20多次冲锋,歼灭敌军4000多人,5月16日戴安澜于指挥所部撤退途中,不慎中弹负伤, 5月26日在缅甸逝世,享年38岁。“现在孤军奋斗,决以全部牺牲,以报国家养育!为国战死,事极光荣。”这是将军写给妻子家书中的话,可见当时的战况是多么惨烈,将军又是以怎样的决心与心情参与每一场战斗。戴安澜的牺牲让无数人哀悼,1943年3月,***为纪念戴安澜将军赋诗《海鸥将军千古》:“外侮需人御,将军赋采薇。师称机械化,勇夺虎罢威。浴血东瓜守,驱倭棠吉归。沙场竟殒命,壮志也无违。”将军戎马一生,直到最后也坚守在沙场。但对于洪巷乡的村民来说,戴安澜并不仅仅是教科书中的名字。“戴安澜将军的大儿子戴覆东原来几乎每年都会回故居来追忆父亲,戴澄东是将军的小儿子,他每年六一时期都会回到这里,给当地的孩子们送点文具、日用品。”戴晓进说道。吕惠生:忠心壮志为国酬吕惠生故居旧址近日,记者走访吕惠生位于十里墩乡吕巷的故居时,偶遇吕惠生抗日工作联络员的后人——75岁村民吕守平,吕守平向记者描述了他记忆中的吕惠生。“可能很多人对吕慧生就只知道他是皖江行署主任,无为革命名人,但我通过祖父的讲述和吕惠生夫人沈自芳的日记记载,吕惠生在我心目中形象丰满刚健。”吕守平说, 1940年,在国民党第一次掀起的反共高潮中,吕惠生因积极参加抗日工作,被列入国民党安徽省主席李品仙的黑名单。得息后,吕惠生带着夫人沈自芳和四个孩子随军行动,当时长女12岁,幼女仅4岁。在艰苦的环境里,吕惠生在日记中写道:“我之全家,已委托全部生命于革命,革命进,则我家存,革命败,则我家亡,已是铁的事实,我何考虑!”1941年4月,新四军皖南突围部队过江到达无为后奉命和江北部队组建新四军第七师,开辟皖中根据地。吕惠生奉命调任无为县长,负责组建无为县的民主政府。同年7月,新成立的皖中参议会决定在无为县政府的基础上成立皖中行政公署,吕惠生加入***同时被任命为行署主任。行政公署担负着头绪繁杂的政务,吕惠生无不恪尽其职。他时而一身戎装,腰插手***,带领自卫军配合新四军打仗;时而轻装简从,头戴斗笠,身着布褂,穿着麻草鞋下乡。吕惠生和群众保持密切的联系,交结了不少战士和农民朋友。战士称他是“穿麻草鞋的司令员”,农民则亲切地称他为“泥腿子专员”。他重视抗日统一战线工作,经常和地方上一些知名人士共商皖江抗日和建设大计。在严酷的战争条件下,他把兴修水利,发展农业生产作为一件大事来做,亲自勘察、规划无为县境内的三闸工程并建设。还成功地领导了皖江根据地最大的水利工程——黄丝滩江堤修建工程。在吕惠生率领下,21万人次民工,在日军飞机轰炸、国民党反动军队经常侵袭的战争环境里,奋战211天,终于筑成一条长12公里宽12丈、高24丈的沿江大堤。这条大堤的建成,使舒城、无为、巢县、含山、和县、庐江、肥东、合肥等七县一市300余万人民和400万亩农田免遭水患。为表彰吕惠生在这一工程中的杰出贡献,皖江根据地的党政领导和人民群众,将黄丝滩堤命名为“惠生堤”。“忍看山河碎,愿将赤血流。烟尘开敌后,扰攘展民猷。八载坚心志,忠贞为国酬。且喜天破晓,竟死我何求。”这是吕惠生被害前在狱中写的绝笔诗。1945年吕惠生在芜湖被捕,同年11月牺牲于南京。蒋天然:虎胆铁血真英雄蒋天然故居新四军第七师的侦察长蒋天然是无为县严桥人,少年时到上海当工人,曾被机器轧掉右手4个手指,残废了一只手,老战友们亲切地称他为“蒋小手”。他作战勇敢,屡立战功,后来提任湖东子弟兵团长,远近闻名。“八一三”事变后日军占领了上海,烧杀淫掳,无恶不作,蒋天然毅然加入了与鬼子对抗的队伍。开城桥镇是水陆交通枢纽,日军侵占后,经常联合县城和襄安镇的鬼子、汉奸,对我军分兵合击,疯狂扫荡,实行“三光政策”无恶不作。为了打击日伪军的气焰,我新四军皖江地区军民,用各种方式随时准备给敌人以歼灭性的打击。蒋天然善于运用“麻雀战”和“地雷战”,将漫山遍野的大小石块装上炸药杀伤敌人,使敌伪军草木皆兵,闻风丧胆。他曾只身深入虎穴,不费一***弹缴获了敌伪军的武器,大大鼓舞了抗日军民的斗志。今年80岁的张世龙是蒋天然表侄,曾有幸听过蒋天然说过那个年代的事,“我表叔是方脸,长得杀气重,以前村子里不少人都不敢跟他说话。他九几年生病住院时我去探望,每听他说抗战的事总让我心惊胆战,却又特别佩服他的勇气。”抗日年间,物资匮乏,一兵一卒都十分珍贵。蒋天然在多次的摸排中了解到日军经常在开城某草滩放马,他化妆成在此捡粪的农民,趁马夫偷懒睡觉时,一个翻身上马将马飞快骑走。当鬼子发现时,他已在数百米处。鬼子机***扫射,他鼓足胆往前猛骑。1939年秋,蒋天然接受了争取巢南“大刀会”的重任。巢南周边5县边缘区是皖中战略要地,那里集聚着“大刀会”会众十万之多,异常艰巨复杂。他毅然深入虎穴,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经过复杂细致的教育与斗争,终于说服“大刀会”首领项举鼎率众起义,一部整编为新四军巢南抗日自卫总队,一部整编为巢南独立团。巢南“大刀会”之所以成为党领导下的一支抗日武装,蒋天然可谓披肝沥胆,倾注大量心血,蒋天然当时被第七师指导员誉为“虎胆英雄”。据悉,蒋天然先后任东北军区炮兵技术部部长,中央军委航空工程处处长,中央军委华东航空接管委员会主任,上海军管会空军部部长,华东军区航空处长,解放军争取中国、中央两航空公司起义首席代表,上海防空军参谋长,华东军区空军参谋长,中央军委高等军事学院航空系主任,中朝联合空军轰炸指挥部参谋长,军委空军领航总主任,领航处长,空军指挥自动化研究所所长,国防部轰炸机研究所所长。田间:用诗句擂响抗战之鼓田间墓“堡垒被破坏了,兄弟的尸骸,在堆积着;亲爱的人民,让我们战争,更顽强,更坚韧。”“假如我们不去打仗,敌人用刺刀杀死了我们,还要用手指着我们骨头说:‘看,这是奴隶!’”这些朴素的诗句,充满着火热的时代气息和强烈的爱憎情感,曾经“鼓舞你爱,鼓动你恨,鼓励你活着”,擂响了中华大地奋力抗日的战鼓,今天读来仍就催人振奋,令人警醒。带着这样的振奋与警醒,在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之际,记者来到开城镇羊山村,寻觅诗句作者田间,这个被闻一多先生称为“时代的鼓手”的生平足迹。田间,1916年出生在开城羊山,原名童天鉴,在无为方言中,天鉴与田间谐音同调。正好田间有名无字,“田间”便成了他的非正式名字,以后又成为笔名。田间幼时,家境还算富裕。六岁时,父亲就专门请来远近闻名的程慎卿先生,教他识字,念唐诗,读《诗经》,写毛笔字。“田间爱学习,最爱书。”现年86岁的花日宽回忆:“小时候去他家玩,柜子里满满都是书。他很爱惜书,我们小孩子,好奇,想拿书当玩具,是绝对不行的。”1933年田间考入上海光华大学外文系,1934年加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1935年创作并出版处女作《未明集》,1937年春到东京学日文。“七.七事变”后,田间回上海写抗战诗歌。花日宽说:“自此,田间便一直忙碌在抗战最前线,就再没回来过。抗战胜利后,田间一家搬离无为,所有家产都没要,谁家穷就送给谁。”田间一家人十分简朴,对待亲友乡人格外亲和。他们会经常邀请在京打工的家乡人去家中做客。田间的远亲朱吉秀35年前去北京打工,就被邀请过。“田间那么大名气,但一家人都平凡的很。他们很热情,很亲切。我们去的人都很少见过田间本人,因为他一直在书房里写写画画。”田间一生作诗无数,留下著作30余部,部分诗作被译成日、俄、法、美等多国文字,在世界范围内广为流传。1985年,田间在京逝世,火化后根据生前“从田间来,回田间去”的遗愿,骨灰一半葬于北京八宝山公墓,一半运回无为县故乡安葬。点击【阅读原文】进入无为人部落。更多关于无为人微信公众号,请回复“关于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