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镜蛇毒液怎么用毒液攻击敌人

胆小勿入:盘点非洲最毒的七种蛇
NO.7 角蝰----我都上有犄角
角蝰的重要特征是它那对各自长在双眼眶上的刺状角鳞,不过也有没有长角或者角鳞较细小的角蝰存在着。角蝰是同种异形(一性两形)的生物,雄性角蝰的头部与双眼普遍比雌性为大。角蝰的体色分布主要以***为主,多变及偏浅的颜色可以让它易于藏匿,不为猎食者所发现。主要分布在北非地区的干燥沙漠地带,如摩洛哥、撒哈拉、毛里塔尼亚、马里共和国等地。
角蝰性格沉稳,但当面对威胁的时候,它们会把身体蜷曲成“C”状,并磨擦身体以向敌人作出警示。由于它们的鳞甲相当坚硬,因此能磨擦出强力的响声,就像锯鳞蝰蛇一样。它们也拥有急遽的咬击能力。
角蝰拥有强力的毒性,其毒性与锯鳞蛇性质十分相似。人体中毒后的表征大致有头痛、呕吐、腹痛、腹泻、晕眩、昏厥或痉挛等。角蝰的蛇毒能导致毒性最强的出血性中毒,正常人体只要摄取了40-50毫克的角蝰蛇毒就足以致命。著名的埃及妖后更以宠物角蝰的有毒咬击自尽而死。
NO.6 唾蛇----毒液多到喷着用
亦称啐毒眼镜蛇,主要分布于南非,是一种能以喷射毒液为自卫手段的蛇类。唾蛇跟其它真正的眼镜蛇不同,它实际上是眼镜蛇科的一个单型属,即唾蛇属的独立成员,并不属于眼镜蛇属。
唾蛇的毒液主要属神经毒,其毒性比一般非洲眼镜蛇相对较低。唾蛇的毒液主要运用于攻击敌人的面部,只要其毒液溅到对方的眼睛中,便能让对方产生剧痛。据纪录,被唾蛇咬伤后,约有四分一的受害者伤口会肿胀、瘀青。而一些中毒后的常见征状,例如渴睡、恶心、呕吐、腹痛、晕眩、抽筋等情况亦会发生。
NO.5 鼓腹巨蝰----人类的头号杀手
鼓腹毒蛇也叫鼓腹巨蝰,是一种有新月形***斑纹的剧毒非洲蝰蛇。鼓腹巨蝰是一胎产崽最多的毒蛇,一次可产下90多条幼蛇。身为人类的头号杀手,鼓腹巨蝰在非洲大陆上毒死的人比其它毒蛇毒死的人总数还多。
这种蛇在白天懒洋洋的,无精打采,可是一到晚上,它们就精神抖擞,到居民住宅去找老鼠。这是它们的主要食物来源。这种蛇不怕惊吓,当人走近它时,它并不急于躲开,所以,很容易在黑暗中踩上。这时,蝰蛇立即反应,猛地咬人一口。
鼓腹蝰蛇有大毒牙和剧毒的毒液,一旦挽救不及,被咬的人则必死无疑。蛇毒为血液毒,可直接作用于人体组织,使细胞坏死,咬伤严重者可在6小时内因休克而死亡,时间稍长者,也可因组织坏疽和肾功能衰竭而死亡。
NO.4 喙眼镜蛇----蛇界的黄鼠狼
曾被作为埃及眼镜蛇的一个亚种,后被上升到种,喙眼镜蛇栖息环境为稀树草原,,半沙漠和岩石裸露地区,同样也会在人类居住地的花园或屋子下面发现。他们常常会进入家禽的笼舍,干一些黄鼠狼的勾当。
他们对人的攻击性并不强,在野外他们的食物主要为蟾蜍,但是如果把他逼到角落处他就会竖起头,膨胀颈部,进行恐吓,如果警告无效就会发动迅猛的攻击。
喙眼镜蛇的毒液主要为神经毒,毒性在眼镜蛇界已经算很强的了。
NO.3 非洲树蛇----个头小威力大
非洲树蛇是一种体型较小的游蛇,主要分布于撒哈拉以南非洲。顾名思义,非洲树蛇多栖息于树木上。它们主要捕食变色龙、树栖蜥蜴、蛙类、小型哺乳动物及鸟类,也会食用鸟蛋。
它们所蕴含的毒量颇为强烈,份量亦不容少觑,并且能透过尖长的颚骨后列管牙,向被其咬著的敌人传输毒液。其毒素以神经毒素为主,会造成生物大量出血(可以是表面出血及内出血),最终可能导致死亡。
由于其毒素发作速度较缓,因此在中毒初时,中毒者未必会留意到相关征状,或因为征状不剧烈而过份低估毒害。然而,这段时期亦正是以专用血清疗毒的好时机。一般而言,非洲树蛇性情较为内向,并不属于积极凶猛的蛇类。它们多于感受威胁时(如有人类企图挟弄、捕捉甚至杀死它们的时候),才会对人类作出激烈的咬击。
NO.2 加蓬蝰蛇----身体最胖 毒牙最长
加蓬蝰蛇是非洲最重的毒蛇,体长达2公尺(约7?),体重8公斤(18磅)。身体粗壮,头宽大,口鼻上有二角状凸起。加蓬蝰蛇的毒牙亦是毒蛇中最长的,它们的毒牙能长达5厘米。加蓬蝰蛇是生活在森林中的地面上,并且它们花费大量时间等待一些猎物经过它们休息的地点。
加蓬嘶蝰不会将毒液注入猎物就放口,而是紧紧的将其咬住,不松口。直到等到猎物彻底中毒并且失去行动能力为止!这种举止与其他的毒蛇截然不同。如果加蓬蝰蛇感觉到危险的存在,起初他们会发出很响亮的嘶嘶声,警告你直到你退后;他们的弹跳力是人们无法想象的,从外表来看加蓬嘶蝰动作缓慢,但他们的速度其实可以与眼镜蛇和响尾蛇来相比!如果你还不知后退,他将闪电般的将毒液注入你的身体内。
NO.1 黑曼巴蛇----“非洲死神”
黑曼巴蛇又称“黑树眼镜蛇”,是非洲最大的毒蛇,有“非洲死神”之称,也是世上移动速度最快的毒蛇,时速可达19.5公里,而它也能直立起身体一半的长度,但目的是想攀爬上树,而并非攻击人类。同时也是非洲毒蛇攻击性最强的杀手,在世界毒蛇界中,仅次于眼镜王蛇。
从名字来看,可能以为黑曼巴蛇是黑色的,其实这种蛇的身体并不黑,发黑的是它的一张大嘴。他们分布广泛,从热带干湿季气候地区,疏林地,石地,到密林等地均有它们的行踪。其中,热带干湿季气候地区及灌木林则为它们主要的栖息地。在黑曼巴蛇主要出没的地方,有75%的人从事农业;在中午时份,黑曼巴蛇通常会爬上较高的地方(像树顶)晒太阳或等候猎物;而这也是人类受到袭击的主要原因,因为很多果园工人都徒手摘取树上的农作物,这便引发了蛇去攻击以自保。
黑曼巴蛇采用的是神经毒素,靠攻击猎物的神经系统而令其麻痹。平均来说,10-15毫克的黑曼巴蛇毒液就可以杀死一个成年人,而黑曼巴蛇的毒液量为100-120毫克,最多可达200毫克,这足够杀死13-20个人或一匹重600公斤的长颈鹿,因此被黑曼巴蛇咬伤的后果是相当严重,通常在被咬后一个小时之内就会死亡,而最快的死亡时间能达到被咬后15-30分钟内立即死亡。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揭秘5大动物自卫绝技:眼镜蛇精确控制毒液喷射_科学探索_科技时代_新浪网
揭秘5大动物自卫绝技:眼镜蛇精确控制毒液喷射
  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5月18日消息 据国外媒体报道,自卫能力是动物的一项必备的生存技能,桡足动物、青蛙、眼镜蛇以及其他动物都可以利用自己独特的保护机机摆脱、吓跑或赶跑捕食者。除了独特的保护机理外,隐藏在它们背后的秘密同样让人类观察者大吃一惊。
  1. 拥有超级跳跃能力的桡足动物
拥有超级跳跃能力的桡足动物
  对于身长只有1到2英寸(约合2.5到5厘米)的桡足动物来说,它们必须拥有成功逃脱水母、鲱鱼以及鲭鱼等体型更大的水下捕食者捕杀的本领。最近,这种微小的鱼雷状动物问鼎世界上最强跳跃者头衔。在水中跳跃时,它们每秒的前进距离最远可达到身长的500倍。我们不禁要问,体型如此小的动物如何拥有如此惊人的爆发力。
  桡足动物拥有两套不同的推进系统,一个用于跳跃,另一个用于游泳,并且都能让它们微小的腿部产生巨大力量。根据最近刊登于英国皇家学会《交界》杂志上的研究发现,桡足动物用于跳跃的肌肉不同于用于游泳的肌肉,能够在短时间内让所能产生的力量实现最大化。除了充当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防御机制外,这种超级跳跃能力同样帮助桡足动物偷袭体型更小的猎物。
  2. 青蛙挑战物理学定律
青蛙挑战物理学定律
  青蛙虽然并不像桡足动物那样是世界上最厉害的跳跃者,但它们的跳跃能力同样非常出色。在青蛙家族,一些体型较小的成员跳跃距离可达到身长的10倍。根据最近刊登在《皇家学会学报B》上的研究发现,青蛙强大跳跃能力的秘密就隐藏在腿部肌肉内,其腿部肌肉的柔韧性远远超过哺乳动物。跳跃前,青蛙会让自己处于蹲伏姿势同时拉伸后肢肌肉,挑战物理学定律。这种拉伸能够让青蛙产生难以置信的机械能和力量,最终凭借惊人的一跃摆脱潜在威胁。
  3. 眼镜蛇精确控制毒液喷射
眼镜蛇精确控制毒液喷射
  令人感到吃惊的是,并非所有眼睛蛇都利用毒液杀死潜在猎物或者对其构成威胁的动物。一些眼镜蛇会将毒液喷向目标眼睛,事实证明,这是一种非常有效并且精确度极高的保护机制。最近,研究人员对有关眼睛蛇喷射毒液的一系列疑问进行了研究,例如眼睛蛇在喷射毒液前为何摆动脑袋以及如何在攻击目标时做到“精确打击”。
  根据刊登在《实验生物学杂志》上的研究发现,眼镜蛇会跟踪潜在有威胁动物的身体和眼睛移动。借助于头部的移动,眼睛蛇能够暂时抑制毒液喷射,头部摆动方向同时与目标眼睛所视方向保持一致。这种做法允许它们在短短200毫秒内对目标方位进行估计,具体地说是目标的眼睛。借助于这种利用视觉进行的估计,眼睛蛇能够准确锁定目标并展开毒液攻击,很多敌人在这种精确打击下丧失视力。
  4. 大象用隆隆声通知同伴快逃
大象用隆隆声通知同伴快逃
  令人难以置信的是,体型巨大并且具有潜在攻击性的大象居然也会惧怕体型远远不及它们的大黄蜂。大象利用独特的低频隆隆声通知同伴附近有这种长翅膀的动物出没。根据《公共科学图书馆·综合》杂志最近刊登的研究发现,对大象发出的独特声响进行的声学分析显示,大象利用这些声响警告其他同伴存在大黄蜂这种潜在威胁,提醒它们赶紧躲避。
  有趣的是,这项研究发现大象只要听到这种声音便会四散而逃,即使根本没有发现大黄蜂的影子也是如此。研究人员表示“听到隆隆声就跑”可能是年长的大象传授给小象的一种防卫机制。小象还没有发育出厚厚的皮肤,被一群大黄蜂蜇伤可能造成重伤甚至死亡。
  5. 生物用光照亮前进道路并吓跑捕食者
生物用光照亮前进道路并吓跑捕食者
  生物发光是一种令人着迷的现象,同时也是很多小型海洋动物的防卫机制,其中包括深海水母、无磷黑海蛾鱼、磷虾、鱿鱼以及浮游虫。发光到底被充当一种伪装、一种警告体型较大捕食者“离我远点”的信号还是用于其他目的,科学家尚没有完全了解。最近几年,研究人员正逐渐揭开其中的玄机。
  2008年,两名研究员凭借在绿色荧光蛋白研究方面取得的成就获得诺贝尔化学奖。这种蛋白能够在紫外光照射下发出绿光。在发光水晶水母体内发现的绿色荧光蛋白会让水母在焦躁不安时变成绿色。数百年来,绿色荧光蛋白一直就是水母以及其他深海动物生存的一件法宝。在未来,它们甚至可以成为人类的一种防卫机制,尤其是在对抗癌症方面。(秋凌)
& 相关阅读:
同时发往微博&
***:010-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