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其实是装死,不然他的墓怎么曹操传找不到vids?他...

神秘墓地竟千年未被找到 曹操也是盗墓贼
波斯猫 | 发表时间
字体大小:
  说到古代的大规模盗墓行为,大多都是有官方背景的行为,但是光明正大设盗墓专职,有明确记载的,最早应该就属三国时期的曹操。史书中记载他在军中设&发丘中郎将&、&摸金校尉&,是专门研究、执行盗墓。所以便曹操堪称中国历史上最早最专业的盗墓者。
  在民间传说当中,曹操的奸臣形象早就已经深入人心了,但是说到历史上真实的曹操,他最不光彩的地方,不在于奸臣, 而是在于曹操经常挖别人的坟,偷人家的陪葬品。有记载说,在曹操最开始打天下的时候,军饷不够,那怎么办呢?这个曹操想来想去,就把注意打到了死人的身上。专门去盗王陵。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曹操 影视剧照
  而且为保证盗墓的成功和收成,曹操还在军中设&发丘中郎将&、&摸金校尉&等职,有几十个人专门负责,打到哪盗到哪,无数座王陵因此受灾。
  估计是因为这一生盗墓盗的够多,曹操反盗墓的工作也是做得特别好。
  据说一生奸诈多疑的曹操为自己精心策划了72疑冢。同时,曹操生前也是多次提倡要薄葬。据《三国志&魏书》记载,公元218年曹操颁布《终令》,即遗嘱,表示陵址要选在&瘠薄之地&,平地深埋,&不封不树&,陵内&无藏金玉珍宝&
  。南宋时期的《舆地纪胜》中称:&曹操殁后恐人发其冢,乃设疑冢七十二。&72疑冢的传说扑朔迷离,历代盗墓者为寻得高陵费尽心机,绞尽脑汁,而据后世考证,72疑冢的传说很可能就是个传说而已。不管有没有72疑冢,曹操最终给我们设下的最大疑团,就是让大家找不到他的陵墓。
24小时点击排行
24小时评论排行
热门ufo新闻
本网主要搜集、、等相关科技信息,欢迎ufo迷入住
Copyright @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天天探索网 版权所有
(window.slotbydup=window.slotbydup || []).push({
id: '1021449',
container: s,
size: '1,1',
display: 'inlay-fix'曹操墓真假再起争议 _历史频道_新浪网
曹操墓真假再起争议
“曹操头骨”出土时的情景
  如同唐僧辨不出真假美猴王一般,公众对于曹操墓的心情也是如此。4年前,河南省考古人员在河南安阳西高穴村挖出了曹操墓的消息一经公布,便遭到了来自不同行业人们的质疑和上百家媒体的聚焦。公众的心情也随之阴晴不定。曹操墓到底是真的还是假的?人们不禁追问。随着时间的流逝,当年那场甚嚣尘上的争论与激变早已沉寂。然而,一场悬而未决的纷争并没有停歇。2013年2月,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原常务副所长徐光冀在《中华读书报》发表长篇文章《曹操墓仍不可定论》,再次将曹操墓事件拉回了人们的视野。
  时隔4年的“内幕揭发”
  当年各方人士对曹操墓的真伪争得面红耳赤之时,打着“真相披露”的幌子、假称学者的闫沛东为“倒曹派”助长了不少威风。之后随着他骗子身份被揭穿,人们才不得不感慨:一场原应严肃的学术探讨竟变成了啼笑皆非的闹剧。此时,围观者、叫嚣者、参与者都相继散去,关于曹操墓的纷争才得以消停。闫沛东的插科打诨也使不少人开始相信所谓质疑声原来很多都是考古圈外的人在胡搅蛮缠。
  但曹操墓事件的戏剧化远没有结束。刚刚按下葫芦又浮起瓢。4年后,曾先后3次赶赴安阳曹操墓发掘现场的考古专家徐光冀以亲历者的身份站出来直戳曹操墓的脊梁骨。徐光冀不仅罗列了多条质疑点,矛头还指向认定曹操墓的过程其实是人为,他说:“第三次应邀考察是日下午,行前河南省文物局领导就跟我说‘能定就定下来’”。而且,在他看来,当年的论证会也涉嫌造假。“这次会议就是河南方面所说的,为了确认其为曹操墓而召开了两次专家论证会中的一次。但我想在这里说明:这次会议只是一次座谈会,没有形成任何文字纪要和论证意见。这一点必须予以澄清。”他还提到,论证会上并没有专家表态确认是曹操墓。“与会者对发掘收获予以肯定,并提出了一些问题和对今后工作的建议,但现场没有一个人表态确认这座墓是曹操墓,包括后来写文章认定墓主是曹操的同仁。”
  徐光冀的表态立即得到“倒曹派”代表人物——中国盗墓史研究学者倪方六的积极力挺。2009年,他曾在“挺曹”与“倒曹”的混战中高举“倒曹”旗帜,邀请数位专家齐聚江苏苏州共同声讨曹操墓造假,系“河南版周老虎”,成为这一阵营的代表人物。此次徐光冀的 “指证”令“倒曹派”一方很是振奋。倪方六形容徐光冀的发文为“重磅炸弹”。他说:“因为徐光冀的身份特殊,不仅是中国考古界权威,而且曾多次参与西高穴2号墓的论证。作为一名参与论证的专家,对曹操墓被论证的过程很清楚,他把外人不知道的内幕捅了出来是坚持了自己的职业操守。”
  当事人不甘示弱
  当年的那场纷争使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曹操高陵发掘领队潘伟斌一度饱受争议,“倒曹派”认为,河南方面对曹操墓的匆匆认定背后一定是当地政府为了拉动地方经济而设的一个天大的骗局,而潘伟斌便是这个骗局里的“前台主谋”。有的还摆出恶狠狠的架势,扬言“如果曹操墓为假,那么潘伟斌一定是造假第一人”。4年过去了,面对再一次的质疑,他苦笑着说:“假如这个墓的发掘不是我们这几个小人物所为的话,倒没有这么多的说法了。”当记者问到认定曹操墓的铁证——“魏武王常所用格虎大戟”被怀疑造假时,潘伟斌无奈地说:“如果我有那么高超的造假技术早不干考古发财去了,何必还在这里苦哈哈?”
  相比4年前“倒曹派”来势汹汹的质疑,徐光冀此次的发难更显得颇有份量。那么作为“挺曹”的正方会做出怎样的回应?没多久,潘伟斌的博客里出现了大篇幅回应的文章。在他看来,作为曹操墓发掘项目的主持者,自己有进行认真回复的义务。他说,除了对外公布的文物可以证明墓主人是曹操外,还有很多文物正在做整理、修复工作,还没有及时公布出来,也都可证明是曹操墓。
  与潘伟斌的积极应对相比,当年遭遇“倒曹派”围攻的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原所长刘庆柱对此并没有显示出多大的热情。重提旧事,他显得谈兴不浓,“搞这行的都不愿意谈这个事。”在他看来,有关曹操墓的学术争鸣再正常不过,但演变成一件不依不饶的社会事件,博人眼球很没有必要。但他表示,搞这行的都认为是曹操墓。而且“不管从时间、地点、空间上看,西高穴大墓墓主都指向曹操。”
  围观者回归理性
  当年沸沸扬扬的真假混战曾集聚多少人参与其中,但喧嚣过后,更多人的态度更加理性。有网友说:“我们不得不思考:这场口水战到底有多大的学术价值。”多数人认为,证真与证伪双方都难以被公众信服。“挺曹派”中由于充斥了太多的利益驱动使他们的证言缺乏说服力。“倒曹派”中由于没有多少考古专家,容易造成外行说事,也不足以信服。
  反观曹操墓争论,背后折射出的是社会公信力的下降。公众以往对学术、学者的“笃信”,已渐渐被“疑虑”所取代。学术和学者如果“涉嫌”沾上经济利益,就可能影响学术结论的严肃性,甚至损害学术的公信力。
  关于石牌
  徐光冀:那些刻有“魏武王常所用”石牌,只说明刻铭石牌的时间,还不足以说明该墓即为曹操墓。作为随葬品只需刻名称、数量,埋入墓中,不需要刻上墓主人的名字,如要放置刻铭,也应如六边形铭刻一样,标明物品名即可,何必要标明”魏武王“,这恰好说明该墓非魏武王之墓。
  潘伟斌:如果徐先生这种说法是成立的,那么为什么在此之前的汉代墓地设有墓碑?为什么此后各代的墓葬中还随葬有墓志?在这些墓碑和墓志上为什么还特意刻上墓主人的名字、生平和功绩?难道说这些刻铭石牌或后来出现的墓志是给后世人看的吗?我想大概不是的。它们是对墓主人生前地位和功绩的肯定。
  我们在《西高穴2号墓考古简报》中明确了石牌分为两类,一类是六边形石牌,其上面刻有随葬品的名称和数量,另一类为圭形石牌,其上面刻有“魏武王常所用”字样。它们之所以在形状上有区别,刻字内容上有不同,是因为这些石牌在功用和对墓主人自身意义上来说是有区别的。“常所用”应该是指其生前曾经使用过的东西,也可能是其身份地位的标志,对标明其生前特殊身份有重要意义。其他物品之所以采用不同形状,所标明的可能是其死后定制的明器。
  关于人骨遗骸
  徐光冀:首先,墓中出土的三具遗体是同时下葬,还是分次下葬,由于田野工作的疏忽,现在已经难以确定;其次,其中一位女性遗体经鉴定是50岁左右的女性与卞后的年龄不符。如果认定此墓为曹操墓,那就一定会有卞后,如果没有卞后就不会是曹操墓了。
  潘伟斌:至于该墓葬是不是合葬墓,我们的回答是肯定的。是不是分次合葬,我们的回答也是肯定的。由于第二次打开进行合葬时,所挖墓道的宽度大于原来墓道的宽度,所以在清理墓道时是看不出两次打开墓道时的打破关系的。不过,在墓道的底部还是留下来了一些蛛丝马迹。另外在合葬时,因为不清楚墓门的准确位置,在打开墓道时向西挖过了一点,一直挖到了墓葬前室的顶部,因此,在墓门上的剖面留下了清晰的第二次打开的痕迹。关于墓葬中遗骨年龄的问题,所有曾经参与鉴定的体质人类学专家均认定那具男性骨骼的年龄为60岁左右,是符合曹操去世时66岁年纪的。而那两具女性遗骸的鉴定却有不同的认识,如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王明辉和人类学研究专家张君先生鉴定的年龄为年纪大的为50岁左右,年纪轻的为20岁左右。吉林大学的朱弘教授根据其头骨上骨缝的愈合程度,认为年长者在60岁至70岁之间,但是根据其牙齿磨损程度,其年龄又在40多岁,因为鉴定最为准确的趾骨联合面没有被发现,所以,其真实的年龄还有待于进一步鉴定;而那位年少者为17岁至18岁之间。
(责编:朱振刚)
&&|&&&&|&&
请用微博账号,推荐效果更好!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模糊作者书名出版社
卖主曾在旧货市场以3美元淘得...
供暖线没有严格意义,主要有三个版本:1秦岭-淮河一线,2黄河一线,3黄河以北、长江以南…...
挨过一个不靠谱的末日之后,大多数祖国人民迫切需要实现这两个心愿:北方也包邮,南方能供...
近日印度暴力事件频发,这个正从南亚崛起的准大国,究竟有着怎样的社会风俗,不妨一睹为快...为什么包括曹操在内的几个帝王没在安阳建都而选择葬在安阳?_百度知道新浪广告共享计划>
广告共享计划
的这篇博文被推荐到此博主被推荐的博文:
“曹操墓”的真正墓主人是谁?
安阳“曹操墓”一经发现,网络上、电视上、报刊上就没消停过。“挺曹派”很强硬,“反曹派”很坚决,双方公开对垒,口诛笔伐,火药味很浓。
曹操死了一千八百多年了,诸如“邺城”、“漳水”、“铜雀台”、“西门豹祠”等参照物还没走样的时候,那些想修理他、报复他、算计他的人按说早该得手了,还能留他到现在?历经五胡乱华,南北对峙,隋末暴动,五代更迭,没听说谁找到高陵,也没听说谁见过真佛。一个连皇帝都能玩弄于鼓掌之间的乱世英雄,处理个人大事时还能轻易让别人参透?故意留下一个“与西门豹祠相近”的幌子忽悠人吧,谁知道当时中原地区有多少个西门豹祠?曹操有这份心机。
证据不足,一直是“曹操墓”的硬伤。冷眼看,“曹操墓”出土的东西,没有一件能和曹操挂上钩。就连“挺曹派”最自信的《鲁潜墓志》和“魏武王”,在众位专家学者的考证下也变得苍白无力,反倒成了“曹操墓”硬伤中的硬伤。且不论《鲁潜墓志》的真伪,试想,一个没有墓穴的墓志,又如何能确定另一个没有墓志的墓穴呢?仅以出土地点就能下此结论吗?如果《鲁潜墓志》在山东发现的,能认定曹操高陵就在山东吗?找不到鲁潜墓,就别拿墓志当坐标。
关于“曹操墓”,争议最大的还是“魏武王”仨字。曹操生前封魏公、魏王,死后谥武王,曹丕称帝后又追封其为魏武帝。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下笔很慎重,分别以“魏公操”、“魏王操”、“武王”、“武皇帝”来称呼曹操,这段时间内并无“魏武王”的字样。事实上,曹操当时也确实没有这个四不像的头衔。曹操虽然把汉献帝当傀儡,但他终归没篡汉,始终是汉臣。曹操死后,曹丕继任魏王,断然不会用“魏王”来称呼死去的曹操。再者,曹操希望死后能得到“汉故征西将军曹侯之墓”模式的题言,所以下葬时应称“汉武王”。
此外,“曹操墓”中那些超标的圭和璧,那块没有前脸的头骨,那件离奇的陶猪圈,那些“常所用”字样的石牌,那些朝代紊乱的画像石,那些薄葬墓室中不该出现的金银珠宝等等等等,考古队至今仍不能给出一个比较合理的解释。歪曲历史,编造故事,永远瞒不过民众的视听,盖不住历史的真相。
毫无疑问,安阳“曹操墓”决非高陵,“魏武王”也决非曹操。有人认为“曹操墓”出土的文物涉嫌造假,笔者不敢苟同,也不能苟同。如果要造假,为何不造的更贴近曹操一些呢?一是一,二是二,应辩证地看问题。否定“曹操墓”,只是说这座墓的墓主人不是曹操,并不能否定这座无辜的墓,墓应该是真的。
墓主人既然是“魏武王”,定是个帝王级别的人物,他会是谁呢?历史上,有“魏武王”称号的仅一人,即后秦开国皇帝姚苌之兄姚襄。晋升平元年(357),姚襄被杀,时年二十七岁,前秦皇帝苻生“以公礼葬之”。晋太元十一年(386),姚苌建国称帝,追谥姚襄为“魏武王”(《晋书》)。据头骨骨龄鉴定,墓中的“魏武王”年龄在六十岁左右,与姚襄的年龄差别太大。再者,姚襄死了很久以后才封魏武王,姚苌没必要为了放几个铭牌,再去惊扰埋了三十年的姚襄。
既然不是姚襄,那有没有杂牌的“魏武王”呢?民众的呼声,主要集中在两个历史人物身上,一个是冉魏皇帝冉闵,一个是东魏丞相高欢。这俩人一个生前当过皇帝,一个死后追尊皇帝,而且都和“魏”字有关联。笔者考证,冉闵谥“武悼天王”,也可以称作“魏武王”,但他死于辽宁朝阳,死时不足三十岁,年龄不合适,应排除;高欢活了五十二岁,死后谥“献武王”,也可以称作“魏武王”,但他葬于漳河以北,与“曹操墓”隔河遥距,也应排除。除此之外,历史上还有没有别的“魏武王”呢?按照常规找法,恐怕是找不到了。不过,五胡十六国时期后赵第三任皇帝石虎(即位前当过魏王,死后谥武帝)的嫌疑非常大。
石虎(295--349),字季龙,羯族,后赵开国皇帝石勒的侄子(一说从弟)。石虎初封魏王,执政后,将国都从襄国(今河北邢台)迁至邺城(今河北临漳西南),历任居摄赵天王、赵天王、赵皇帝。晋永和五年(349)四月,石虎病死。后来,诸子争位,冉闵趁机以魏代赵。冉闵死后,冉魏灭亡,前燕入主黄河流域。晋升平三年(359)二月,前燕皇帝慕容?“梦赵主虎啮其臂,乃发虎墓,求尸不获,购以百金;邺女子李菟知而告之,得尸于东明观下,僵而不腐”。慕容?对石虎的尸体先是“蹋而骂之”,继而“鞭之,投于漳水,尸倚桥柱不流”。晋太和五年(370),前秦灭掉前燕,王猛出镇邺城后,将石虎遗骸“收而葬之”(《资治通鉴》)。
王猛将石虎葬在何处?东明观下,显原陵,还是随便挖个坑埋了呢?笔者忍不住要探究一番。东明观,在邺城东城门。慕容?既然气得挖了东明观,抛了石虎尸,应该不会在国都东墙跟下留着东明观。再者,王猛为石虎收尸是苻坚的意思,应该不会草草了之。所以,石虎的遗骸最有可能葬在显原陵,因为这里原本就是石虎的虚冢。当年,慕容?挖开显原陵,没发现石虎的尸体,气得一阵打砸,没封墓门就走了,此后一直门户大开。那么,显原陵会在哪里呢?晋太和四年(369)十一月,慕容垂的一次避难,竟帮笔者解开了这个迷。
《资治通鉴》称,慕容垂受到排挤,想去龙城(今辽宁朝阳)发展,结果在范阳(今北京西南)遭遇慕容强的骑兵追杀,于是“傍南山复还邺”,沿着燕山山脉和太行山脉的山谷小路往南跑,最后“隐于赵之显原陵”,也就是石虎的虚冢,不久“西奔”关中。从逃亡路线看,显原陵靠近太行山脉,应该在邺城之西;从战略防御看,慕容垂应该避免“前有漳河,后有追兵”,显原陵应在漳河之南;从背叛倾向看,慕容垂早已准备投奔前秦,应该提前越过漳河这道障碍。此外,《读史方舆纪要》记载的“显原陵,在故邺城西,石虎虚葬处”也可以佐证。综合分析,笔者认为显原陵应在太行山脉北,邺城西,漳河南,也就是今河南安阳县安丰乡一带。
那么,安阳“曹操墓”会不会就是显原陵呢?“魏武王”会不会就是石虎呢?笔者通过查阅史料,结合出土文物和墓室特征的分析,大胆而严谨地推断:石虎虽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魏武王”,但极有可能就是安阳西高穴墓的真正墓主人。笔者之所以敢这样说,敢拿石虎和曹操PK,依据颇多,下面逐一论证。
一,石虎是员猛将。《晋书》称石虎“勇冠当时”。二十年来,石虎“南擒刘岳,北走索头,东平齐鲁,西定秦雍,克殄十有三州”,是名副其实的“成大赵之业者”。此外,石虎的养孙冉闵是他一手带大的,冉闵“勇力绝人”,作战时“左杖双刃矛,右执钩戟”(《晋书》)的本领不是娘胎里带来的,而是石虎手把手传授的。有其徒,必有其师。所以说,安阳墓室石牌上提到的“大戟”、“短矛”等兵器,石虎是非常精通的。曹操虽然“才力绝人”,也有几把上等宝剑,但除了“割须弃袍”、“割发代首”、“梦中杀人”外,没怎么派上用场。
二,石虎喜欢打猎。《晋书》称石虎“性既好猎”,而且有一个“自灵昌津南至荥阳,东极阳都……养兽万里”的猎场。执政后期,石虎更是游猎无度,昔日的兵器也就成了“常所用”猎具。石虎晚年身体发福,骑马不便,于是造“格兽车四十乘”,站在车上?杀群兽。文中的“兽”,应该是“虎”,或者说以虎为主。因“虎”字犯李渊之父李虎,所以《晋书》中改为“兽”。石虎说的“兽者,朕也”,应为“虎者,朕也”。曹操虽然“手射飞鸟,躬禽猛兽”,但没有与猛虎?斗的史料记载,最大的猎绩不过是“尝于南皮一日射雉获六十三头”。
三,石虎遭遇鞭尸。石虎死了十年,尸体竟“僵而不腐”,如果没被挖出来,说不定能化作木乃伊。慕容?掘坟,是因为梦见石虎张着大嘴“啮其臂”,所以才气得亲自“蹋”尸,继而鞭尸。挥鞭时,慕容?应该会“照顾”一下石虎的嘴巴,估计脸是没了。墓室中男性头骨“只有后脑勺和头盖骨,已经没有脸了”,与石虎遭鞭尸的史料恰好吻合。再者,石虎死时五十五岁,由于生前营养良好,又做过防腐处理,经过十一年的暴晒,泡在水里的躯干部分虽然散架了,但头骨尚在,骨龄鉴定应该在六十岁左右。曹操寿终正寝,下葬时身体是完整的,即使遭到破坏,不可能只剩下部分头骨和两颗牙齿,其他部分应该散落墓中。
四,石虎喜欢养猪。墓室中出土了很多陶器,其中有一件很让人意外----陶猪圈。对于这件随葬品,众说纷纭。支持的,说这是“事死如事生”的葬俗;反对的,说帝王陵里不该有这东西;爆料的,说墓主人是个养猪大户。在历史上,刘昱曾“于耀灵殿上养驴数十头,所自乘马,养于御床侧”(《宋书》),而石虎却喜欢养猪。据《晋书》记载,石虎杀掉太子石宣后,又“?其东宫,养猪牛”。可见,石虎不仅养猪,而且把猪养进了东宫,成为名副其实的帝王养猪大户。石虎未必会制作陶器,但他统治下的中原地区制陶业发达,搞些个陶猪圈不难,谁让他喜欢呢。搞文学,搞音乐,曹操是把好手;养猪,养牛,曹操是外行。
五,石虎疯狂盗墓。历史上参与盗墓的帝王不少,曹操和石虎榜上有名。曹操盗墓,主要是为了解决军队经费;石虎盗墓,则完全是为了满足个人私欲。《晋书》称石虎“贪而无礼,既王有十州之地,金帛珠玉及外国珍奇异货不可胜纪,而犹以为不足,曩代帝王及先贤陵墓靡不发掘,而取其宝货焉”。只要是知名人物,不管是政界精英,还是千古一帝,格“挖”勿论。赵简子墓挖了一个月,“不可发而止”;秦始皇冢虽然难挖,但仍能“取铜柱铸以为器”。再者,曹操遗令“敛以时服,无藏金玉珍宝”(《三国志》),墓室中断然不会出现金、银、玛瑙、翡翠等物;石虎“穷骄极侈”,生前拥有,死了也要占有,如果他能从“曩代帝王及先贤陵墓”中挖到东汉五铢钱、周代画像石等等,下葬时多半会二次使用。
六,石虎能执圭璧。墓室中出土了石圭和石璧,圭璧合一,是墓主人帝王身份的象征。圭,是一种礼器,分为镇圭(一尺二寸,天子执)、桓圭(九寸,公执)、信圭(七寸,侯执)、躬圭(五寸,伯执)等多种规格,等级森严,尊卑有序,不可篡越。按东汉度量衡,一尺不超过23.75厘米,一尺二寸也不会超过28.5厘米,而墓室中的石圭长28.9厘米(一说29厘米),显然不是东汉晚期之物。此圭上部尖首(喻为天下至尊),中部有圆孔(喻为不偏不倚),是天子所执之镇圭。曹操虽然霸道,但生前最高头衔为魏王,没有资格用此圭,再说当时也没有这么大的圭。石虎执政于魏晋时期,又当过皇帝,即便此圭是盗墓所得,他也可以大胆使用。此外,史料中有石虎“遣使致祭,沈璧于河”(《晋书》)的记载,曹操没有这方面的记载。
七,石虎喜欢石器。石勒是羯族人,最初连个姓也没有,名字只一个匐字。后来,石勒率“十八骑”入了汲桑团伙,汲桑“始命勒以石为姓,勒为名”(《晋书》),石虎也因此有了石姓。因为姓石,石虎对石器非常喜欢,甚至说过“石者,朕也”(《太平寰宇》)。此外,《邺中记》记载石虎建石室、石床,“显阳殿后皇后浴池上作石室,引外沟水注之,室中临池,上有石床”。石虎洗完鸳鸯浴,往石床上一躺,倒也快活。古人均留长发,石床不怕水,但枕头未必不怕水,所以布料枕头不好用,最好还是防水石枕,于是“慰项石”成为石虎“常所用”石器。值得一提的是,战国以后的圭多为玉质,石虎喜欢石器,应该也喜欢石质的圭璧。
八,石虎崇尚佛教。羯族人信奉“胡天”,最初对佛教不感兴趣。后赵开始信佛,始于石勒,因于佛图澄。《晋书》称佛图澄是天竺人,为宣扬佛法找到石勒。石勒起初不信,经过几次验证后“益信之”,称帝后“敬澄弥笃”。石虎即位后“倾心事澄,有重于勒”,甚至到了“主者唱大和尚,众坐皆起”和“司空李农旦夕亲问,其太子诸公五日一朝”的佞佛地步,以此谄谀取悦佛祖。古代僧人普遍坐西朝东下葬,石虎也一定会虔诚效仿。实冢东明观,石虎选在了邺城东城门;虚冢显原陵,也应该是坐西朝东,同时也朝着东明观。曹操是汉人,且一直对江南虎视眈眈,不管是按民族传统,还是未竟事业,下葬时都应当坐北朝南。
九,石虎建有虚冢。文献记载,石虎下葬时有一虚一实两座墓,显原陵为虚冢,东明观下为真坟。但凡虚冢,墓主人不在,棺椁自然也不在。“曹操墓”既没有棺椁,也没有停放棺椁的台面,这与曹操死后有“梓宫”不符。如果墓室中曾有棺椁,至少会留下痕迹或者碎片,而“曹操墓”却出奇的干净和空旷。虚冢虽虚,但总要放些象征墓主人的东西。石虎,字季龙,下葬时应该会放一些“石虎”、“龙”之类的雕刻品代替自己。此外,虚冢的档次要远低于真坟,里面的东西也多为真坟剩下之物,不够的就用一些石牌写上字代替。“胡粉二斤”、“黄豆一斤”等石牌,以及朝代紊乱的画像石下脚料,均可以表明“曹操墓”是一座虚冢。
十,石虎最后称号。石虎从魏王篡权,称天王,称皇帝,谥武帝。当然,这只是在后赵。离开了后赵,谁还承认他这个皇帝?在五胡纷争时期,民族与民族之间,特别是胡人和汉人之间,存在着严重的歧视和打压。北魏称东晋为“?晋”,称南朝皇帝为“岛夷”(《魏书》);冉闵辱骂慕容?为“夷狄”,慕容?蔑视冉闵为“奴仆下才”,后来也只是追谥他为“武悼天王”(《晋书》),汉人瞧不起胡人,胡人也瞧不起汉人。作为一个汉人,王猛是不会对臭名昭著的羯族皇帝石虎很客气的,刻意给他弄一个四不像的“魏武王”,是再正常不过的了。石虎讳胡,也讳虎,王猛故意在其长柄兵器上刻上“?虎”二字,不正是讽刺他咎由自取吗?
十一,石虎魂锁深墓。“常山圭璧应真人,啮臂无端入梦真。东苑鞭尸谁指认,后宫犹有石家嫔”(《全史宫词》)。诗中提到了三个人,一个是慕容?,一个是石虎,一个是促成慕容?鞭打石虎尸体的李菟。李菟初为石虎的宫嫔,后因后赵、冉魏相继亡国,又成为慕容?的宫嫔。慕容?死后,李菟无依无靠,便宅居于后宫的冷清角落。前燕灭亡后,苻坚“以李菟无状,无少长悉坑之”(《御览?五百四十九》)。后赵建武四年(345),李菟入宫时不满二十岁,到前秦建元六年(370)被杀,活了四十有余。想到石虎无人陪葬,想到李菟曾是石虎的宫嫔,苻坚让王猛将李菟挖出来放入显原陵,也属正常的人道主义。
王猛以为,把墓口封死,把地面还原,石虎从此也就会销声匿迹了。谁曾想,一千六百年后,显原陵上又掀起了一场关于“曹操墓”的考古骚乱,举国哗然,万民受骗。一个与曹操没有任何瓜葛的陵墓,干嘛硬要给它戴上顶“曹操墓”的帽子呢?甚至成为2009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利益之争,学术之争,功名之争;真假之辩,掺假之辩,造假之辩,是耶?非耶?尊重历史吧!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反认石公是曹公,甚荒唐!不知道那只仅剩下两颗牙齿的“石老虎”,是不是“周老虎”的对手?(刘秉光)
我的更多文章:
( 07:38:18)( 00:45:05)( 07:11:42)( 02:31:35)( 08:32:59)( 15:47:20)( 12:58:43)( 05:41:41)( 02:09:52)( 05:52:14)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您现在所在位置:&>&&>&
发布时间: 16:25:34&&来源:网络综合
曹操墓地是不是找不到的 曹操墓地究竟在哪真正的曹操墓究竟有没有被挖出来
【 】导读:曹操墓即安阳高陵,位于河南安阳市安丰乡西高穴村,在曹操王都邺北城(位于河北省邯郸市临漳县)西12公里处。据《三国志》等史料记载,公元220年曹操卒于洛阳,灵柩运到邺城(今河北省临漳县邺北城),葬在邺城的西门豹祠以西丘陵中,日,河南省文物局公布,高陵经考古发掘得到确认,其位于河南省安阳市安丰乡西高穴村南,得到国家文物局认定就是曹操墓。根据国家文物局和财政部批准的《大遗址保护&十二五&专项规划》河北省邺城遗址含河南安阳高陵。
曹操墓地是不是找不到的,曹操墓地究竟在哪
一、基本简介
从现存史料和考古发现来看,曹操并没有秘葬,更未设疑冢,只不过是主张丧葬从简,没想到这&简办&了的丧事反而给历史平添了不少繁杂。据《三国志》等史料记载,公元220年曹操卒于洛阳,灵柩运到邺城(今河北省临漳县邺北城,距河南安阳市中心18公里),葬在邺城的西门豹祠以西丘陵中,没有封土建陵,没有随葬金玉器物,也没有建设高大坚固的祭殿。数百年后,墓葬简单的曹操墓就湮没在历史的陈迹之中了。宋代以后曹操被视为奸雄,其墓址不详也成了他奸诈的一个证明,七十二疑冢等说法在民间传说和中广为传布,不少人信以为真。
昔日的邺城在今河北省临漳县西南一带,曹操墓引发了当地一些文物、文史工作者的极大兴趣。近人邓之诚《骨董琐记全编》中记载,1922年河北磁县农民崔老荣发现过一个古墓,其刻石所叙为曹操,刻石由县署保存。邯郸市的考古工作者对这一线索进行了专门的核实,结果没有找到可靠的依据。
日,河南省文物局公布,高陵经考古发掘得到确认河南省安阳市安丰乡西高穴村南,最终得到确实就是曹操墓。之后,国家文物局认定河南安阳东汉大墓墓主为曹操。
二、陵墓特色
曹操的丧葬比较简单,却在历史上留下很深的痕迹。因为简单,使之在以厚葬为主的中国帝王丧葬史上&另起一段&。
中国帝王厚葬源远流长,秦始皇陵出土的兵马俑震惊世界,汉武帝以天下贡赋的三分之一为之修陵,唐太宗昭陵&宫室制度宏丽,不异人间&。就是最后一个帝陵光绪崇陵,虽然墓主生前很郁闷,但陵墓还是颇壮观。薄葬古已有之,但在帝王薄葬中,曹操是开先河者,不建封土堆、不植树、不随葬金玉器物。汉代一个诸侯王刘胜死后都穿着2498块玉片、1100克金丝构成的金缕玉衣,号为武帝的曹操却只穿补过的衣服入殓。曹魏以至两晋帝王都有薄葬者,但唐代以后,帝王厚葬又成了传统,最后一个帝陵修到1915年,这已是民国的第四个年头了。
自古以来厚葬是主流,这有深厚的社会文化基础。&孝莫重乎丧&&以孝治天下&的统治者重视丧葬,也不全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物质占有欲望。曹操虽然引领几位帝王,书写帝王丧葬史上薄葬的一段,但终不能产生更多影响。而且在厚葬为主的氛围中,薄葬者不被理解和支持也是难免,曹操墓之所以成谜,或也与此有关。许多人不相信,贵如曹操会简单地打发自己。魏晋的薄葬,与汉末战乱,许多厚葬之墓被盗掘有关,人们希望以薄葬来获得死后的安宁。这一愿望曹操没能实现,他虽被视为奸雄之首,却未能料到自己简办的丧事会成为光怪陆离的千古之谜,近1800年过去,还吸引着人们注意。
【责任编辑:fw005 】
热门点击排行
(window.slotbydup=window.slotbydup || []).push({
id: '2067244',
container: s,
size: '300,250',
display: 'inlay-fix'
关注枫网微信
手机扫一扫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